股東名稱 | 作出披露的原因 |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 每股的平均價 |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
Bingo Chance Limited | 101(L) | 700,000,000(L) | HKD 0.033 | 700,000,000(L) | 16.79(L) | 08/06/2009 |
China Star Entertainment Limited | 102(L) | 700,000,000(L) | HKD 0.033 | 0(L) | 0.00(L) | 08/06/2009 |
Elite Plan Investments Limited | 101(L) | 700,000,000(L) | HKD 0.033 | 700,000,000(L) | 16.79(L) | 08/06/2009 |
Wulglar Wai Wan | 101(L) | 700,000,000(L) | HKD 0.033 | 700,000,000(L) | 16.79(L) | 08/06/2009 |
China Star Entertainment Limited | 115(L) | 700,000,000(L) | 16.79(L) | 09/05/2008 |
21世紀網獨家報導 住建部6月7日消息,截至5月底,全國保障房已開工346萬套,完成投資3895億元。不過,保障房也「吞不下」巨額的鋼鐵產量,21世紀網推算,每年超2億噸的建築用鋼產量,足夠將十二五保障房計劃完成三四次。
「房地產用鋼需求量最大,目前只能依靠保障房拉動鋼市,2012年實際在建工程量有1800萬套左右,這遠不能滿足鋼鐵去庫存需求。」卓創資訊分析師郭凱表示。
房地產、基建、機械、家電和汽車是鋼鐵行業下游消費的主力軍,來自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11年房地產、基建、機械、家電和汽車的用鋼需求量佔比,建築55.1%,機械19.3%,汽車6.6%,造船3.6%。
當前,中國地方債與房地產風險猶存,這些鋼鐵行業的「金主」需求疲軟,是導致此輪鋼鐵業全面虧損的主因。
數據來源:中鋼協
鋼鐵下游「金主」 整體疲弱
房地產是鋼鐵行業的最大金主。但中央多次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鬆、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政策,讓企業投資開工更加謹慎,許多開發商不得不打折促銷、以價換量。
然而,保障房建設用鋼需求量本身在螺線年產量中佔比並不大。21世紀網據相關數據統計,近三年螺線年產量均超兩億噸且呈持續增長態勢,由此推算,每年的螺線產量就足夠讓十二五保障房計劃完成三四次。
卓 創資訊鋼鐵分析師郭凱算了這樣一筆賬,保障性住房一般採用磚混結構,用鋼需求為20-40公斤每平米,取平均值30公斤/平方米。每套面積按經適房標準 50-60平方米估算,3600萬套保障房的用鋼量在5400-6400噸左右,由於房地產用鋼中的90%為螺紋鋼和線材(以下簡稱「螺線」),若按規劃 完成建設任務,螺線需求量將在六千萬噸左右。
國家住建部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3600萬套,去年已開工1000多萬套,完工432萬套。2012年計劃開工700萬套以上,計劃完工量500萬套,粗略估算今年在建保障房總量為1800萬套左右。
如此浩大的民工建築工程,能否為庫存高壓的鋼市帶來起色?「地方政府在執行保障房建設中存在投機跡象,下半年保障房完工量仍無法判斷。像東莞、深圳等地做『貼牌』保障房,造成數字上紅火的假象,但真實在建工程不足3成。」美爾雅期貨分析師雅妃曾公開表示。她 分析,這主要是地方政府財政趨緊、保障房項目盈利能力不足所致。今年是地方政府集中還貸高峰,加上經濟增速降低、稅收政策調整等,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 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盛行十多年的土地財政也是大打折扣,致使地方政府主觀上不願意大建保障房項目;另外,保障房工程融資問題沒有有效解決,大多數地方存在 著項目開挖之後長期閒置的尷尬。
「我的鋼鐵網」資深分析師張鐵山對鋼市的低迷行情並不看好,「鋼鐵下游的金主們需求疲軟,加之鐵礦石及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政策利好因素發揮作用需要很長時間。」
基建方面,資金問題持續制約著「鐵公基」的建設,1-4月鐵路固定投資累計同比下降43.6%。鐵路、公路等基建投資在短中期或難以超預期回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工業行業中汽車產銷同比負增長,分別下降1.83%和3.4%,造船行業依舊低迷不振。1-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20.2%,創10年來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披露的4月信貸數據也顯示,企業的貸款需求也降至低點。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2012年國鋼材消費將低速增長,將比2011年增長3-4%左右。而2003年來中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年增速平均值在15%以上,最高的2004年曾達到26.8%。」
2萬億,能救鋼鐵嗎?
在國內經濟增速和企業贏利惡化的情況下,國家投資及消費刺激政策頻出,從家電、汽車下鄉到國家發改委提速審批項目,有媒體驚呼類似2008年的「四萬億」2.0版已至。但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刺激政策或將加劇產能過剩。
08年底國家出台的四萬億刺激政策全面拉動了鐵路公路、基建、房地產建設,鋼材價格因此一路飛漲。據卓創資訊數據,鋼材價格從2009年4月開始一路飆升到8月5日,幅度在1400元以上。
但從8月5日鋼價止漲回跌,兩個月後跌幅在一千元以上。郭凱坦言,雖短期拉動內需,但由於前期炒作過猛,投資資金過大,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後,真實需求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樂觀。2010年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危機開始顯現,負面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今 年,雖官方不會再度出台類似08年的四萬億刺激政策,但據發改委網站顯示,僅在5月21日一天就審批了100多個項目,相當於5月份前20天的總和。5月 24日,久拖未決的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和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以及河北省唐山遷安市的首鋼搬遷項目同時獲批,總投資過千億元。
據此前媒體報導,註明2012年4月批准的項目超過200個,其中一半以上為水利、風能、生物能清潔發電項目。
但利好政策出台後,鋼材現貨市場表現並未轉好,甚至仍繼續弱勢盤整。三大鋼鐵項目審批通過後,鋼材價格的僅維持四天上揚,就重陷下跌的泥淖。
中 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在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這輪刺激政策恐怕會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他明確提出,無論是加大投資還是降准減稅,雖然可以 暫時創內需保增長,推遲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但從長遠的角度,這些刺激措施都是在刺激供應而非刺激需求,因而難以避免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
「新一輪刺激政策很難達到08年的效果,整體而言這輪經濟刺激仍然是以投資基建為主,只能消化一小部分積壓庫存。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等拉動作用更加微乎其微。只有房地產才能拉動國內鋼鐵市場需求,但短期內國家不會放鬆房地產調控。」張鐵山稱。
此 外,從鋼貿商來看,新一輪刺激政策主投的基建項目鋼材訂單,主要掌握在國有大型鋼貿商手中,由於產能過剩嚴重,這部分鋼貿商受國家調控,在資源配置和資金 規模上限制重重,始終處在微利狀態。「中小型鋼貿商雖然經營方式靈活,但是沒有基建項目的供貨權,產品主要供應建築領域,受低迷的房市影響庫存積壓嚴 重。」郭凱補充道。
5月22日,國內多家鋼廠再次宣佈下調鋼價,新撫鋼、四平現代、山西晉鋼、日照鋼鐵螺、安鋼建築用鋼下調幅度20元/噸~90元/噸不等。在此之前,國內最大的民營鋼企沙鋼股份發佈5月下旬鋼價政策,價格大幅下調50~100元/噸。
業內人士分析,六月份鋼價將繼續走低,綜合來看,近期鋼價或將繼續因為需求量得不到有效的洩洪口釋放而持續探底,在下游需求的相關刺激消息出來前,鋼材價格基本上失去了上漲的能動性。(21世紀網 戰瑞琬 熊婷婷)
“深圳藍”、2016年GDP增速9%左右、世界五百強企業增至5家、境內外累計上市公司達到346家……這些都是深圳市市長許勤在2016年交出的答卷。
1月13日,許勤在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許勤回顧了2016年深圳實現的發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許勤表示,深圳精準化組合型政策激發供給活力。其中設立重大產業、軍民融合、並購、中小微企業發展等系列基金,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引導更多資金向有效供給配置。
在降成本補短板方面,許勤表示,深圳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200億元,比上年多減負500億元。全面加大補短板力度,在教育、醫療、交通、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實施159個項目,完成投資927億元。
在創新能力提升方面,許勤表示,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800億元,占GDP比重提高4.1%。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增加值增長10.5%,其中互聯網產業增長16.2%,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增長17.6%。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0%和146%。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513家,是上年增量的3倍以上,累計達8037家。
在總部經濟效應方面,許勤表示,深圳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增至5家,營業收入超五百億元企業達22家,其中超千億元企業11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增加32家,累計達346家。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深圳阿里中心、百度國際總部等建成啟用。
城市管理治理方面,許勤表示,深圳違法建築實現“零增量”,存量“負增長”,累計拆除消化違建約1100萬平方米。全年更新供應土地2.2平方公里,整備釋放土地11平方公里。
在高等教育方面,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國內名校簽約建設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獲批成立,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招收首普本科生。在醫療方面,深圳增加三級醫院6家、三甲醫院1家,新增病床3000張、職業醫師2698名。
深圳高房價成為很多年輕人心中的“痛”,為了解決人才住房保障問題,許勤表示,2016年深圳新開工及籌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6.2萬套、竣工5.1萬套、供應4.2萬套,均為上年的2倍以上。
許勤還指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過快,對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提出更加緊迫的要求。
二是基礎研究機構較少,創新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難以滿足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需要。
三是特區快速發展中積累的違法建築、水體汙染等問題依然突出,垃圾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公共安全基礎還不牢固。
四是城市建設管理標準和精細化程度不高,與國際一流城市相比還有差距。五是公共服務供給還存在不少短板,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缺乏,部分區域和時段交通擁堵。六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行政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一些公職人員幹事創業勁頭不足、責任擔當意識不強,違法違紀問題時有發生。
許勤表示,我們要直面問題,把市民的期盼作為努力的方向,把問題的解決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標準,勇於擔當,迎難而上,推動特區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