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6-Oct-2011 基本投資心態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0/26-oct-2011.html

要成為一位成功的投資人,我認為必須最少具備以下四種基本心態。

第一,投資人必須要有耐性,不要想著投資是今天買明天便要賺,要有等待的勇氣和沈靜。即使是出色的投機者如索羅斯、科斯托蘭尼等都不會想著今天買明天便要 賺。如果大家等巴士30分鐘以上都沒有一點煩悶的話,才算得上是耐性的入門級別,否則請遠離股票,因為沒有耐性的人是不會投資成功的。

第二,投資人必須要有遠見,不要短視的想著明天股價是多少,指數是升還是跌,要想便想最少一年後的事。如果經常犯了短視毛病,又是絕對不適合投資。

第三,投資人必須勇於承認錯誤及改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巨大的錯誤不是一天便突然出現的,必然是由細微的錯誤開始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其間必定有 無數的訊號提醒投資者,所以絕對有足夠的時間給予投資者在致命錯誤出現前及早改錯,如果投資者在損失了9成以上時還不肯承認錯誤便是最失敗的投資者了。

第四,投資人必須保持愚蠢,即是永遠承認自己有不足之處,活到老學到老,不把自己視為先知王者,擁有謙卑之心。

我看過最成功的投資者(包括巴菲特)都具備以上四點特質,而一些失敗的投資者都必定是缺少了以上全部或部份特質的。當然以上四點以頭兩點尤其重要,第三第四點就是帶領大家可以更上一層樓的心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5

獨家取得 股神分享畢生精華的26堂課 巴菲特 退休前親授的財富智慧


2011-11-28  TWM

 


二○一○年五月,在全球矚目的波 克夏股東會上,巴菲特獻給全世界一份大禮,將他畢生投資智慧、企業經營哲學製作成一部二十六集的動畫,且親自為動畫配音。

其中文版日前甫在中國首播,《今周刊》第一時間獨家取得影片授權,為讀者揭開股神親傳的致富哲學。

製作人.劉俞青 撰文.許瀞文 研究員.林筱庭圖片提供.幸星公司授權 www.xing-xing.com 財富或許有價,然而,財富智慧與經驗的傳承,卻是無價珍寶!尤其在一代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身上,這個發自內心的智慧傳承,格外令人動容。

巴菲特心中最深的牽掛

以動畫傳承智慧 讓理財教育往下扎根雖然早已經名列全球前五大富豪,然而如今什麼才是巴菲特心中最深的牽掛?是財富的持續累積?或是未來財產的分配?答案恐怕都不對。「如 何讓畢生的財富智慧能夠傳承下去」,才是這位今年高齡八十一歲的長者,心中最在意的事。而且,巴菲特已經悄悄開始布局進行了。

二○一○年五月,巴菲特在全球矚目的波克夏股東會上,送給全球一份無價的大禮||他播放了一段動畫。當時,這段短片在熱鬧的股東會上,並沒有引起外界太多 的關注。但,卻是這位投資大師給下一代最深的心意。

在巴菲特至今唯一的個人傳記《雪球|巴菲特傳》中曾提到,他最牽掛的兩件事就是尚未找到接班人,以及如何讓理財教育往下扎根。接班人雖然還沒有具體著落, 但另一個夢想已經成真。這部動畫已在全球各地播放,且第二部動畫的製作計畫也已就緒,預計在明年完成。

這部巴菲特智慧傳承的首部曲,是蘊含他畢生財金智慧的動畫,取名為「巴菲特神祕俱樂部」(Secret Millionaires Club,SMC)。由他親自策畫指導這部二十六集青少年理財教育動畫的所有內容,每集約四至五分鐘,並由中國幸星公司負責製作,這部動畫在去年的股東會 上首度播放。

在動畫中,灰白的頭髮、黑框的眼鏡,模擬巴菲特的可愛卡通造形,演出投資專家角色。他不但親自為動畫配音,也設計每一集的主題與劇情。動畫中有三名個性迥 異的孩子,他們都是俱樂部的成員,面臨各種投資理財的問題。卡通巴菲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枯燥難懂的投資概念,讓每個喜愛學習的人,都能像他一樣成為投 資高手。

為了讓台灣讀者可以一窺股神智慧的堂奧,我們經過多次越洋電話溝通、電郵往返,終於獨家取得授權,首度在台灣揭開這部動畫的寶貴內容,其中一集將同步在本 刊網站上播放。(www.businesstoday.com.tw)巴菲特在這部動畫中,談到了「到底該如何投資?」、「做生意如何辨別好壞?」、「投 資前該有哪些準備功課要做?」、「理財,有哪件事情最重要?」集企業家、慈善家、投資家於一身的巴菲特,將他的理財方法完整傳承,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 習,將來必能更出色。

金融海嘯時,巴菲特曾說過:「哪個國家把理財教育做好,就能成為最有競爭力的國家。」研究國內外理財教育發展專家、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授黃美筠 表示,最早提出個人理財教育概念的先鋒,是美國推廣青少年理財素養最大的民間團體Jump$tart。該組織從一九九七年開始,針對美國高中生進行個人理 財教育研究,並引起廣大回響。

政府六年前才開始積極推動台灣理財教育起步已晚 莫再輕忽「一九八○年代我在美國攻讀碩士時,就發現班上美國同學都有信用卡,且長期使用循環利息,幾乎每個人都負債,」黃美筠指出。高度負債情況引起官方 重視,二○○二年,美國在教育部底下成立「理財素養教育委員會」,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理財教育的官方組織。

反觀台灣理財教育起步較晚,從○五年政府才開始積極推動,由民間的「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與金管會、教育部共同努力下,○八年展開第一期為期三 年的金融知識普及計畫,陸續將金融知識納入學校教材中。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陳琬惠指出,現在金融環境變化非常快,過去「只要儲蓄就好」的觀念已經不適用,二十年後我們的小孩都長大,環境會比現在更複 雜,不論是現在的年輕人或是我們的下一代,都必須知道哪些要、哪些不要,而非單純地接受舊有的理財觀念。

這二十六集動畫課程中,巴菲特教大家價值投資的同時,也培養許多做人基本原則:不能見利忘義、不要貪小便宜、聽小道消息,看似簡單的巴氏智慧,實行起來卻 一點也不容易。

拉開理財課的序幕

儲蓄,巴菲特認為最重要的一堂課我們將這二十六集動畫課程依照其教育意義分為五大堂課,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其中精髓。

是的,即使在一代股神的身上,老生常談的「儲蓄」仍是巴菲特認為最重要的一堂課。唯有平日儲蓄才能讓你在最關鍵的時刻出擊,抓住機會壯大自己財富。巴菲特 為大家拉開理財課的序幕,教你如何儲蓄、花費。這堂課更是所有父母親必須傳承給下一代的重要參考。

力行簡約的巴菲特,從小就是個儲蓄高手,他五歲就去擺地攤賣口香糖,八歲呼朋引伴到住家附近的高爾夫球場當球童撿球,並轉手賣給球商獲利;在十一歲時,他 已經存下過去幾年的所得共一二○美元,並買了生平第一張股票「城市服務優先股」(Cities service preferred);他小小年紀竟然靠自己能力有所積蓄,還可以買股,這令他的家人驚訝不已,而高度儲蓄力更是他日後成為股神的最大關鍵。

「以前我們家很傳統,會認為女兒只要嫁個好人家,人生就圓滿了。但現在我開始擔心她花錢的方式。」台新銀行財富管理處資深副總林尚愷擔憂地說,身為一位銀 行家,每天為財管貴賓打理資產,但對女兒最基本的儲蓄教育,卻讓他相當頭疼。

「從小,我就寵她,我在女兒幼稚園大班時帶她去日本玩。在一家玩具精品店裡,她一口氣挑了五個玩具,每個要價五百新台幣,說要分送給同學。」林尚愷回憶起 當時情景,「我沒有在她小時候教會她儲蓄的重要,是我不對。但一想到平常很少陪伴他們,怎麼忍心再拒絕她的要求。」現已國一的女兒對儲蓄、花錢依然沒有概 念。「如今只能慢慢教,開始拒絕她的要求,需要的花自己零用錢,花完不能再給。」日前,林尚愷甚至親筆寫了一封信給女兒,信中提到「『存錢』是生活中最重 要的觀念,這是當年你奶奶告訴我的,就是所謂『未雨綢繆』的意思……。」為人父親的擔心,溢於言表。

巴菲特曾說:「有時候給孩子一把金湯匙,說不定是把金匕首。」在妥協孩子要求的當下,更該仔細想想:讓他少奮鬥二十年,是好的嗎?

不同於林尚愷的作法,新光投信甚至將「儲蓄力」納入面試新人的考題之一,「如果你今天月薪三萬元,要如何存下一萬元?」出題的是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他 同時也是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講師,在教育他的獨子儲蓄這件事上相當有心得。蘇英孝認為用錢的方式其實是種競爭力的表現,當你入不敷出時,怎麼可能專心在 工作上?

「我從小就讓他知道,錢怎麼來、該怎麼用,人的自信不是靠錢堆起來的。」身教重於言教,如何取捨欲望,去除不必要的花費,是蘇英孝給孩子的基本理財觀。遇 到孩子的購物欲時,他會一再地詢問孩子為什麼要買,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能存更多。」

順著你的熱情走

做自己喜歡的事,邁向成功「我們家出門只帶白開水,早餐一定在家吃。」看似簡單的原則,卻需要長期持續力。但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易被破壞,現在兒子已經大 三,每個月都有一萬元零用錢,「我要求他一個月存兩千元,他做到了。」怎樣才會成功?巴菲特與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的答案一致:做你喜歡的事。

在巴菲特給孩子的第二堂課中談到的是邁向成功,成功有幾個步驟,第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找到自己熱情和興趣,才能真正發揮天賦。

吉姆.羅傑斯在《給寶貝女兒的十二封信》一書中提到,女兒不必成為一位投資家,如果喜歡燒菜,應該開一家餐館;如果喜歡做園丁,說不定日後會有一家全球連 鎖園藝店。當你發現有件事是你感興趣的,別讓年齡牽絆你,去做就是了。

巴菲特自己最近一次與中國大學生的對話中,他就對年輕學生的職業規畫提出了這樣的建議:「要順著你的熱情走!」巴菲特說,他有三個孩子,他們做的事情都不 相同。「找一個你願意全心去做的工作,這就是我正在做的,我都八十歲了,當然也可以去做其他事兒,但我選擇繼續我的事業。我知道我喜歡什麼。我二十三歲時 找了份工作,我不會太關心薪水問題,只對我做的事感興趣。」選擇喜歡的事後,接下來還必須注意到你是不是有好的夥伴幫忙,是否能追隨一位成功大師學習,並 且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堅持到底等。這些都是巴菲特強調成功必備要件,缺一不可。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過:「魔鬼藏在細節裡。」也與巴菲特成功哲學中提到「不抄捷徑」,不謀而合。

在「Tough cookies」(難吃的餅乾)這一集動畫中,因為孩子在製作餅乾時少放了一些配料,讓餅乾變得極為難吃。巴菲特嚴肅地對孩子說:「成功是不能抄捷徑,也 不能偷工減料的。」值得做的事,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

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再起,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失敗」這樣的信念也與辭世的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相同。賈伯斯堅持蘋果的產品必須持續使人欣喜,他以瘋狂的高標準著稱。他高度重視用戶體驗,不僅電腦的設計、性能、外觀要求完美,就連客戶看不 見的內部設計,一顆螺絲釘的位置,賈伯斯也要求必須做到美觀。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曾說過:「促使我進步的,全都是挫折!」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是嘗盡失敗。有一次在佛羅里達大學演講時,一位學生提問:「談談你投資上 的失誤吧!」巴菲特幽默地說:「你有多少時間?」如今幾乎是全世界最賺錢公司之一的波克夏,巴菲特卻坦承當年的收購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錯誤。當時波克夏是一 家紡織廠,而美國的紡織工業在中國等國家低人力成本的競爭下,逐漸走向沒落。巴菲特勇敢面對錯誤,停止了紡織廠的投資,並用資金去購買保險公司、優質資 產,成為巴菲特金融控股旗艦。

華爾街一位投資大師戴維斯,為讓自己從犯過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在辦公室的牆上專門設了一個「錯誤牆」。他將自己犯的錯誤整理出來,掛在牆上,每天上班時間 都回顧自己的錯誤。當客戶來訪時,看到戴維斯犯過這麼多錯又勇於面對,認為他在未來犯的錯會越來越少,更放心地把資金交給他打理。

翻開全球資本市場的歷史,幾乎所有的大師都是從失敗中走出來,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失敗」。發明大王愛迪生是這麼為「失敗」下定義的;眾所周知,在成功發 明燈泡前,他試驗了上千種燈絲,也就是說他至少失敗過九九九次,但愛迪生說:「這並非失敗,只是嘗試了九九九次邁向成功的方法。」

持續保持競爭力

不斷學習,不斷投資自己「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知識越多、財富越多。」這是巴菲特在每一集動畫最後一定會說的招牌金句。

巴菲特認為,想要繼續保持競爭力,就必須不斷學習,更了解你的投資標的、你的競爭對手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養成終身學習、不斷自學的習慣,「每天晚上睡前 一定要比今天醒來時懂得更多!」現在就讀景美女中高一的吳宜蓁,從小在吳媽媽用心栽培下,不僅對數字有概念,也有廣泛的興趣與嗜好。會計出身的吳媽媽認 為,孩子在年輕時學習能力是最快的,越小學習會讓她越深刻。

因此只要上銀行都帶著吳宜蓁,讓她了解銀行的作業,買基金也要女兒提供意見;甚至讓女兒參加加拿大遊學團,行前的換匯也帶女兒去銀行換,那年她才小四。

女兒第一次離家千里遠,吳媽媽坦言她要放下很多不捨,「送她去機場那天我一個人躲在柱子後面偷哭」,「但這是讓孩子獨立的好方法。」實際到國外走一遭,吳 宜蓁的眼界放大了。除了學到匯率、稅、記帳,更懂了這世界不只有自己。

有了獨立經驗,在上國中時,吳媽媽也特地挑需要住校的時雨國中。「第一天晚上我在棉被裡哭,睡不著。」吳宜蓁笑著說,雖然不捨、心疼,但吳媽媽認為這些是 成長、學習必須的養分。

在吳宜蓁十歲時,家裡買了新房子,有七二○萬元的房貸要還。具有風險意識的吳媽媽認為負債提高、保險額度也要跟著增加,就以吳宜蓁為受益人,購買了一張投 資型保單。「要贈與孩子金錢,我希望透過更有學習意義的方式。」吳媽媽強調。

投資型保單中連結的標的,也都由母女兩人共同決定。起初吳宜蓁想買黃金基金,但吳媽媽身邊朋友不太認同,「我認為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就算錯了也是一種學 習。」但事後證明吳宜蓁的選擇正確。五年來靠著定期定額扣款,總共創造二成以上獲利,最近兩年共贖回近二十三萬元。

在母親訓練下,吳宜蓁比起同學來「懂很多」,這是不斷實地演練的結果。而且吳宜蓁已經是個小小富婆,身上有接近七萬元的存款。談到對未來的夢想,她說,她 希望自己也能朝投資的路前進。

巴菲特不僅是位成功的投資家,更是一位企業家。他懂得如何經營、管理,幫助企業創造更高的獲利,而一家優良企業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是不是永遠受歡迎?有沒 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老闆是否誠信?它能把商品賣得更貴嗎?

不見得要自己創業

當股東,也能學習當老闆每個人不見得會選擇創業,但大家都有當股東、投資這家企業的機會。在教導企業經營的同時,巴菲特也正傳遞「如何投資一家好公司的訊 息。」祕訣很簡單,第一要件就是做你懂的事,再者要觀察公司是否有良好的廣告效益,且就算提高價格,大家依舊需要它。

提到廣告這件事,巴菲特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廣告明星,每年波克夏股東會吸引全球目光的「吸睛力」已經無須贅述。一○年三月,在旗下汽車保險公司蓋可保險 (Geico)大會上,八十歲的他化身「槍與玫瑰」主唱者艾索羅斯(Axl Rose),幫公司做廣告。

在這支廣告中,蓋可的員工自彈自唱,巴菲特則是壓軸。為了模仿主唱,巴菲特戴上了及腰的假髮、綁上紫色的髮帶,穿上黑色的夾克。最後這位搖滾老將更穿上一 九八○年代流行的紅色蘇格蘭裙,還架式十足地將繪有刺青的手臂高舉空中,這是他第四年參與廣告影片拍攝。相信此廣告一出,所有民眾都會記住這家保險公司。

在投資企業時,巴菲特更重視企業提高價格的能力。就像在十月便利超商咖啡漲價五元,讓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只能默默忍受,這就是統一超超強的「價格決定力」。 連理財名人夏韻芬都教小孩與其當個弱勢的消費者,默默承受漲價的壓力,不如反過來當它的股東,一起分享企業成長利潤。

一代股神巴菲特用他的親身經驗傳授理財智慧,為全天下父母做了最好的示範,不僅可以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教材,也值得所有年輕人學習。而這部「巴菲特神祕俱 樂部」動畫要傳遞的,除了股神無價的財富智慧之外,對於下一代的惦念與擔心,恐怕才是股神沒有說出口的愛。

一頓早餐 幸星數碼獲股神青睞「巴菲特神祕俱樂部」是一部以青少年理財教育為主題的系列動畫,這部動畫是由北京萬方幸星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幸星),於去年4月開 始製作。為什麼幸星能如此幸運,得到股神青睞?起因全源自一頓早餐。

幸星總裁王利鋒在偶然機會下得知巴菲特一直有個心願,希望能將自己的理財知識拍成動畫片,以培養青少年的理財習慣。在朋友的牽線下,巴菲特也得知幸星有製 作類似動畫的經驗與意願。於是,巴菲特便主動在某次共同出席宴會時,邀請王利鋒共進早餐。沒想到雙方一拍即合,2010年4月,以巴菲特本人為主角的系列 動畫片「巴菲特神祕俱樂部」正式開始製作,並於同年底完成。巴菲特也親自為動畫配音,讓動畫增色不少。

目前幸星也與台灣的格林文化出版社合作,由台灣漫畫家改編成兩本巴菲特親子理財漫畫,預計明年2月推出。同時幸星正著手製作第二部的「巴菲特神祕俱樂 部」,劇長將由原先每集4分鐘,拉長至每集22分鐘,一樣共26集,預計明年完成。未來,巴菲特的財富智慧將持續源源不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林筱庭)金 管會:台灣理財教育已走在亞洲鄰近國家前端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在青少年理財上雖然起步得晚,但金管會表示,台灣已是亞洲鄰近國家中,如新加坡、韓國、日 本、香港等,最早納入體制內教育的。也就是說,在現行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只要孩子有上學,都能夠學到最基礎的理財概念,為的就是要打破M型化社會藩籬。

金管會保險局市場管理組組長施瓊華表示,在2005年開始推廣時,學校的老師相當抗拒。他們認為教「理財」就是等於投資股票,銅臭味太重,不應該走入校 園,也有老師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教。於是金管會開始從金融界找資深人士,幫學校老師上課,才漸漸化解老師們的疑慮。

但也有教育界質疑,目前國中小、高中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並不明確。金管會表示,會在近期內公告各階段該學習完成的目標,讓國內理財教育更臻完善。

(許瀞文)

巴菲特留給下一代的26堂課

股神的財富智慧1:儲蓄

「現在的每一分節約,都是對你未來的一份投資!」第1課:儲蓄是為賺更多 想賺更多,就得為將來的投資儲備資金。平時存錢,日後才有資金面對未知的風險與抓住機會。

第2課:有計畫才能成功 凡事制定計畫,而且要保證計畫切實可行。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錯誤的計畫則會導致失敗的結局。

第3課:最好的還債就是不借錢 欠債太多就是自找麻煩,如果借錢買東西又無力償還,財務狀況肯定一團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借錢。

第4課:要有責任心、量入為出 要有責任心,謹慎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範圍,過於頻繁消費,就會導致個人財務崩潰。

股神的財富智慧2: 成功 「成功的原則就是把每件小事做好。」第5課:發掘自己的熱情, 做喜歡的事 找到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所在,才能真正發揮個人天賦,堅持夢想是成功的唯一關鍵!

第6課:正確的選擇才會帶你走向成功 人生不斷面臨選擇,但唯有正確的選擇才能帶領你走向成功。

第7課:找對好夥伴幫忙 成功的生意一個人絕對做不來,尤其良好的夥伴才能讓工作更容易。

第8課:學會傾聽和提問 成功離不開與人的良好溝通,而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提出問題並傾聽。

第9課:站在巨人肩上看更遠 想要比別人更快成功,就要找對入門的好師父,向成功的人學習才能學得更多、更深入。

第10課:抄捷徑不會成功 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必須遵守紀律、持之以恆,永遠不要想著抄近路或急於求成。

股神的財富智慧3:失敗

「失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失敗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第11課:從錯誤中學習 不僅要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更要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

第12課:永不放棄 即使犯錯也要不斷嘗試,因為今天的失敗會帶來明天的成功。失敗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第13課:持續創新 遇到瓶頸,要去想創新的方法,因為得先經過不斷嘗試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

第14課:注意骨牌效應 任何重要決定都會引發骨牌效應,無論投資還是日常生活,做任何決定時,都必須考慮後果。

第15課:別以貌取人 永遠不要以外表評判一個人,對人的錯誤判斷,會讓你平白損失更多。

股神的財富智慧4:學習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知識越多,財富越多!」第16課:正確的選擇才會帶你走向成功 學習,學習,學習!想要保持競爭力,就要每天不斷地學習!

第17課:找解決辦法,別只會說不 成功的人總是積極熱情,尋找各式的方法,他們不會只說不,而是尋找任何可行的方法。

第18課:適度包裝自己 若想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尤其在生活中包裝自己,想要被人喜愛,就要讓自己可愛。

第19課:太好的通常不是真的面對誘惑必須保持理智並深思熟慮,如果有人保證能賺大錢或中大獎,那你一定不要輕信。

股神的財富智慧5:投資

「我從事投資時,主要觀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數人只盯著它的股價」第20課:地段決定商機 做生意需要用好地點來吸引顧客,如果地段不好,即使其他再好,也不行。

第21課:

再好的生意都需要廣告 不管銷售什麼產品,都需要好廣告,才能讓人留下好印象。

第22課:

搶做熱門生意 新潮的東西往往曇花一現,應該把錢花在永遠需要的東西上。

第23課:誠實為上策 經商之道非常簡單,不外乎誠實守信、價廉物美、童叟無欺。

第24課:

做你懂的事 保持清醒,不要投資自己根本不了解的生意,不熟不做。

第25課:

好服務才有競爭力 做生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有好的服務態度,視顧客如同夥伴。

第26課:價格決定力 若你有能力提高價格,卻不會流失客戶,就擁有一項非常好的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40

BDI創26年最低 航企上演內部整合大戲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1NNDE3XzM5ODg1Nw.html

歐洲時間2月1日下午,波羅的海乾散貨綜合運費指數(簡稱「BDI」)再跌18點,報收662點,這一點位,打破2008年12月5日創下的最低值663點,為26年來最低點。

BDI已連續一個月持續暴跌,與2011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交易日的1738點相比,短短一個月內已經跌去了62%。

「受巴西和澳大利亞暴雨影響,再加上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使得鐵礦石進口需求迅速減少,而市場過剩運力競相降價,運價大幅跳水。」中銀國際交通運輸分析師杜建平認為,這是2012年以來BDI大跌的主要觸發因素。

有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一時的BDI指數暴跌不值得在意,倒是這樣低迷的數據持續多長時間更需關注,「持續時間長,船企承壓大,更利於航運市場進行結構調整」。

BDI 創新低,對眾多船企來說,經營無疑更添壓力。航運企業內部的整合已因壓力紛紛展開,繼中遠集團整合內部資源單獨成立干散貨集團公司之後,2月2日,中海發 展(600026.SH)也發佈公告稱將設立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負責專業經營幹散貨和油品運輸業務, 並將公司干散貨船和油輪相關業務和資產分別逐步注入這兩家全資子公司。

「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做內部資源整合可以有利於減少成本、調整結構,以便更能適應市場需求。」中海發展董秘姚巧紅說道。

暴跌的市場

此輪下跌,其實是在延續去年12月份以來的跌勢。

去 年下半年,受日本、中國大舉從巴西、澳大利亞載運進口鐵礦石推動,海岬型船運力需求激增,BDI曾走出了一輪反彈行情,但在去年10月14日攀升到年內最 高點2173點後,突然狂跌不止。截至今年2月1日,BDI指數報收於662點,環比大幅下滑 59%,為26年來的新低點。

運價大跌, 順帶著各種船型拐頭向下持續暴跌:海岬型船 BCI指數,去年12月12日攀升至年內最高點 3725點,然後一路下跌,今年2月1日報收於1446點,一個月時間降幅達到 51%;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 BPI,小幅上揚後震盪下行,2月1日收於694點,環比下降 57%;大靈便船運價指數BSI也環比下降 45%。

可以說,整個干散貨市場,「跌」成了最近唯一的主旋律。

分析BDI持續暴跌的原因,中國遠洋(601919.SH)投資關係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認為,「全球運力過剩仍是重要原因」。

據船舶經紀行克拉克森數據顯示,10萬載重噸以上的海岬型船數量從2009年初的823艘次暴增至2012年初的1352艘次。其中,海岬型船2011年增加的運力佔到很大比重,有248艘次4500萬載重噸的運力下水運營,增幅是2008年的5倍。

因此,2012年初,散貨船運力達到8890艘次,總載重噸為6.11億噸,較2009年初運營中的6941艘次散貨船增長28%。2011年共有1147艘次9590萬載重噸的散貨船投入運營,創出年投入新運力總量記錄。

但這還沒有結束。中金證券分析師楊鑫認為,預計2012年仍是運力擴張的高峰期,新船下水量仍將高達9500萬載重噸。

除了運力問題,上述中遠投關部人士認為,全球鋼價低迷,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不振,中國鋼廠在春節期間大幅減少進口鐵礦石,市場進入平淡期,加之澳大利亞、巴西因天氣原因無法出貨、印度也減少向中國的鐵礦石出口等,都造成了近期BDI的暴跌。

「BDI的漲跌有一定的季節性,此時也正是干散貨運輸的傳統淡季。」該人士認為,如果查閱以往的BDI走勢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規律。「我們認為,BDI在2012年下半年的整體走勢會好於上半年。」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成本測算,BDI長期低於1700點,航運企業就很難生存,勢必引發市場的結構調整。

在虧中找機

鑑於去年年底以來BDI持續暴跌,頻探新低,市場傳聞中國遠洋將爆出巨虧,此前中信建設分析師李磊曾料中國遠洋2011年全年將虧58億。但有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中遠最終虧損額恐怕將大大超過58億。

中遠並不是唯一巨虧的公司。日本三大航運公司發佈公告稱,由於截至去年12月底2011財年前3季度全部虧損,迫使它們調低全年業績預期。

川 崎汽船調高了全年虧損預期至540億日元,而之前的預期為虧損320億日元。三井商船也提高了對全年虧損的預期至290億日元,之前的預虧額為40億日 元。日本郵船表示,集裝箱運價下跌對公司的班輪業務打擊嚴重,尤其是在亞歐線上。此外,韓國第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去年全年淨虧損達8239億韓元(約合 7.3億美元)。

在國內,已經發佈2011年業績預告的航運企業中,中遠航運(600428.SH)稱去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 47.44%。中海集運(601866.SH)也已發佈預虧公告,預計去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虧損。長航鳳凰則公告稱預計全年將虧損8.7億 元-8.8億元。

「去年幾家航運公司都虧損了,料2012年市場仍將不好,恐怕有公司有被ST之危。」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尤其是干散貨 市場,2012年或有反彈機會,但絕未到拐點之時,因此以干散貨為主的航運企業將承壓巨大。長航鳳凰(000520.SZ)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將被ST, 中國遠洋在2012年如業績扭虧不力的話,或也有被蓋上「ST」帽子的風險。

「作為央企,中遠可能會通過各種努力,使得公司不至於出現第二年的連續財務虧損以保證免ST。」楊鑫認為,中遠或許在非經營性收益上有較大回轉餘地,不排除有處置非核心業務、重估資產、撥備回撥、補貼收入等情況發生。

在尋求危機對策之際,國內三大航運企業紛紛選擇整合內部資源,其以減少成本對抗危機。2月1日,中海發展公告稱,將設立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負責專業經營幹散貨和油品運輸業務, 並將公司干散貨船和油輪相關業務和資產分別逐步注入該兩家全資子公司。

據 姚巧紅介紹,初步方案為擬在廣州南沙新設全資子公司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成立後,中海發展原設在廣州的貨輪分公司人員、機構、管理體系併入該全資子公 司。同時,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在上海洋山設立全資子公司中海散貨運輸上海有限公司。中海擬在未來適當時機,將公司下屬干散貨合營公司股權和境外散貨資產 注入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這一資產整合的安排,與中遠此前所成立的干散貨集團公司類似。去年12月21日,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 司(簡稱「中散集團」)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中遠人士表示,中散集團的成立有利於進一步理順散貨業務管理架構,形成統一決策、統一經營、統一市場操作,發 揮協同效應和系統集成的規模優勢,提升中國遠洋的競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該人士還透露,目前散貨體制整合工作已經按原定計劃順利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0

思考的碎片--4/26 思考方法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aq6.html
寫了一段時間思考的碎片也有不少反饋,大約有兩點比較特別A.有新意B.野路子。
我無疑反駁所謂野路子說法畢竟時代進步太快所謂說野路子的基本上是土鱉。不懂行。
從Adam Smith到Brian Arthur這些從經典到最新的理論應該很早就有涉獵。so很難說誰是野路子。
不過要非常感謝所謂野路子說法讓我反思下思考的痕跡和思考的基礎是什麼?

我總結下最近這一兩年有過的一些判斷,結論和思考,比較有趣的包括tablet之殤,分辨率不可逆,屏幕尺寸不可逆,技術不是全部,注意力擠壓模式,脈衝股,可描述性數字。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類。都算有些閃光點也有逐步的可驗證性。
這些思考和普遍流行的卻是有些差異,so我回顧下來主要的原因是兩個方面

A.從消費者體驗出發從消費行為變遷出發對未來世界的推演
B.從Balance Sheet Income Statement Cash Flow三表出發 ,對企業會如何盈利推演。

這或許是我們(我和我經常探討問題的朋友)看待事物的視角,本身比較少考慮技術的演進可能性。
或者說A.是人性驅動的角度B.是商家利益的角度。

視角的不同會帶來結論的不同。

總結到這裡。我突然覺得這才是正確的視角。so誰是野路子不證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58

萬達26億美元併購AMC 火拚A股院線第一股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1/4ONDIwXzQzNzA4OQ.html

5月21日上午,大連萬達集團宣佈,以26億美元正式併購北美第二大電影院線AMC。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稱,這是一次「震驚世界的民企跨國併購」。

今年4月,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電影院線和商業地產分別向深交所和上交所遞交IPO申請。目前,萬達商業地產公司的申請仍在接受初審,而萬達電影院線正在落實反饋意見中。業內分析,大手筆收購北美院線,無疑將提高萬達院線的股票發行價。

而倚靠商業地產巨鱷萬達集團,萬達電影院線在與廣州金逸影視傳媒火拚成為A股院線第一股的道路上又添加了幾分籌碼。

北美第二大電影院線AMC的所有者包括Apollo投資基金、摩根大通、貝恩資本、凱雷等在內的投資集團。過去幾年,AMC一直虧損,今年前4月才開始了盈利。目前,AMC在全美經營346家影院,擁有5028塊屏幕,其中IMAX屏幕120塊,每年觀影人次約兩億。

據外界分析,AMC的估值是15億美元。併購後,萬達集團將以26億美元價格購買AMC100%的股權和承擔其債務。併購後,萬達將再投資不低於5億美元的資金用於運營。王健林對AMC未來盈利充滿信心,不過也認為構成此次併購行為的最大的問題是AMC負債太高。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全國各大院線擴張已步入高潮期。截至2011年末,全國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銀幕3030塊,平均每天增加8.3塊銀幕。全年全國城市影院數量已突破2800家,銀幕總數達到9200多塊,銀幕增長率超過45%。

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增加了33.3%,達到131.5億元,行業市場價值達到了172.5億元的規模。而今年中國市場的發展更為迅速。

隨著萬達商業地產的成功和中國電影產業的成長,萬達影院目前已成為亞洲銀幕數排名第一的院線,2011年它的票房收入居中國第一。

截至目前,萬達院線每年便以100塊銀幕的增速爆髮式成長。此外,萬達院線旗下幾乎所有影院都是自有資產,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高度統一,形成了商業地產和院線聯動的萬達模式。

此次併購,無疑將加速中國更加牢固在電影市場上的定位,萬達併購北美院線甚至讓國產片輸出跟著沾光。

在海外併購道路上,王健林認為萬達的海外併購會主要集中在文化,酒店和零售三個方面,方式將繼續採取併購和股權投資。

附:萬達影院與AMC實力對比

萬達 AMC

影院數 86家 350家

屏幕數 730塊 5028塊

2011年票房收入 17.8億元人民幣 上百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2

Opera 瀏覽器:26歲中國小子「無為而治」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8/1MNDE1XzQ0MTY1MQ.html
2006年,在亞洲手機市場蓬勃發展之際,全球瀏覽器領先公司Opera挪威總部決定在中國建立正式的分支機構。在挑選總經理時,當26歲的宋麟作為一個主要的候選人時,公司老大問了一個他無法解決的問題,「你多大了?」

但年齡並不是問題,而成了他的優勢。2006年末,宋麟回國並開始了他的Opera中國之路。6年過去,他在中國建立了Opera亞太區最大的研發 中心,在中國架設了Opera全球除總部外第二個獨立服務器群組,主導了Opera在全球第一次成立合資公司:Opera與中國最大手機分銷商天音通信共 同投資1.35億成立北界創想,出任總經理,並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全新中文瀏覽器品牌—歐朋。

熟悉他的朋友和同事卻說,宋麟還是那個2002年大學沒畢業就隻身去挪威的自謂「科學家」的大男孩:好奇心濃烈,會跑到新疆找化石、用望遠鏡研究星星、試圖認識非常多的植物;說話語速快,思維跳躍但不乏真誠;生活中會因為被說邏輯不好而大叫「我當年GRE邏輯是滿分」等。

面對本刊記者,他也會在談及技術問題時滔滔不絕,因為這是他擅長並興趣所在。一位公司內部人士稱,在公司開會時遇到技術談論,他經常會坐到地上與大家爭論。

但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沒有宋麟對中國國內互聯網行業情形的把握和跟總部信任感的搭建,Opera很難在中國從無到有,並成立合資公司。

在競爭殘酷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宋麟顯得很「另類」—更像是一個矛盾體,有著活躍好動大男孩氣質的他在公務中非常嚴謹,他天生就知道如何去處理棘手的管理溝通問題,重視效率和目標;強調通過無為管理而增進職員的責任感和擔當。

中國小子

宋麟的歸國開拓之旅看似平坦,卻並不容易。因為他做的是將一家以B2B為主的歐洲公司,轉型為重心傾向B2C適應中國互聯網環境的本土公司。讓母公司認可並引領了轉型方向。

在 他回國的2006年,Opera的營收主要來自於B2B業務,通過預裝進手機或者運營商定製機來收費。剛回國的宋麟帶著4人的團隊去聯繫華為、中興、中移 動等各方。中國客戶看重本土的服務能力,所以當宋麟將Opera在亞太區的研發資源整合併組建亞太區研發中心後,客戶覺得更踏實。

2010 年,Opera 迎來了新任CEO包禮森(Lars Boilesen), 加快了向B2C市場的轉型,希望從一個軟件公司轉身成為互聯網公司。畢竟高用戶數意味著更高的資本青睞和市場潛力,360的桌面瀏覽器2億的用戶就能夠估 值上30億美元,Opera的全球月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了2.2億,而且數值也在不斷地攀升。「我最近看數據,發現我們在尼日利亞的用戶數不斷地增長,都 幾千萬了,我們在那裡連Office也沒有,我現在也沒搞清楚為什麼會增得這麼快。」宋麟說。

在中國區層面。考慮到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牌照等情況,宋麟建議總部重新佈局B2C領域,並通過最終跟總部溝通,決定成立合資公司,大舉進軍中國瀏覽器市場。

在 挑選合作夥伴中,宋麟最終挑選了中國最大的手機分銷商—天音通信。因為手機品牌廠商越來越傾向於直銷,傳統的手機渠道商天音通信一直在嘗試互聯網的業務, 旗下先後開了3家做閱讀、遊戲和應用商店的互聯網公司。最終雙方在2010年下半年一次定製服務中撞出了火花,雙方對彼此的團隊非常的認可。同時,宋麟也 看重天音通信的強大的渠道能力。

此後,這家300億銷售額和1萬名員工的傳統渠道商還是給予了宋麟很多驚喜。「每次參加他們的年會和例會,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受到他們對於互聯網轉型的熱情,非常狂熱和執著。」

2011年5月,雙方的合資公司北界創想正式成立,3個月後,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全新中文瀏覽器品牌—歐朋,寓意來自歐洲的朋友。從彼時到此刻,除了歐朋的團隊擴展到100多人外,歐朋瀏覽器也已經歷了幾次性能升級。

歐 朋也秉持了Opera追求技術的特性,它不僅是展現了WWW頁面,而是100%真實還原了PC頁面的內容,同時包括整體的結構、文字的展現、動態圖片效果 等等。在新浪的工作人員看到手機上歐朋網頁上新浪微博的顯示效果,也大為驚嘆。同時,其對HTML5技術編寫的網頁遊戲的顯示效果也得到行業認可,在權威 的HTML5 TEST網站測試中,得分高達369+11,遠遠高出其他同行。

跟西方手機用戶相比,中國手機用戶有著自己的使用習慣,喜 歡網址導航等附加服務。為了更好地用戶體驗,歐朋的工程師會用單手操作來測試產品,手指滑動頁面是左右式,而Opera mini是上下滑動。整個歐朋瀏覽器添加了更多的服務功能,文字導航、站點的篩選和推選等。整個瀏覽器還能貼心地顯示整個流量的使用情況。

但因為整個Opera轉向消費市場的時間相對較晚,在中國市場已有UC、QQ等其他第三方瀏覽器競爭對手情況下,宋麟及其團隊未敢言勝。

「無為」管理

朝外Soho C座9層的大部分都是Opera中國和歐朋的辦公區域,人們可能很難在宋麟的辦公室找到他。

一個快速增長的公司總是存在會議室不夠的問題,而講究效率和平等的他總會被開會的同事「趕」出來,拿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找個沒人的座位繼續工作。

他的工作方法聽起來也很簡單。「無非腦子清楚和邏輯清晰,做出決定和判斷;得到所有方的信任;以及如何在細節上處理這些事情。」這些讓他贏得了公司內部和客戶的信任並被譽為Opera的「救火隊員」。

早 在2002年,宋麟就作為業內第一批工程團隊在手機上研發WWW瀏覽器。而真正確立宋麟在Opera公司的地位的是日本定製機項目。在摩托羅拉為日本運營 商NTT DoCoMo 的一款定製機項目中,作為瀏覽器提供商,Opera也參與了其中。但是該項目卻因為文化差異不 斷地被延遲,Opera起初被派到日本的項目經理不堪重負 要求支援。宋麟就被安排去日本出差2周,結果2周延長成了3個月。通過積極參與和項目各方的互動,項目最 終完成,宋麟最終瘦了一圈地回總部了。這事後, 日本 等地的合作夥伴都是直接聯繫宋麟,而不是其他人 了。

作為一家需要被集成的互聯網產品廠商,宋麟需要跟手機廠商、運營商等多方打交 道。有時候,客戶對定製產品的日期要求可能會突然大幅度地提前。宋麟會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到底能夠提前到多久,不會因為來自客戶的壓力而急促提 前。「他教會我如何讓客戶信任,就是一定要靠譜,答應他們的每件事都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答應。慢慢地,客戶也就知道你的各種決定也是有依據的,也會更加 信任你。」Opera中國首席架構師羅志宇告訴本刊。

作為Opera公司不可多得的負責瀏覽器內核的大牛工程師,羅志宇是在2011年被 宋麟一個電話召喚回中國的,「我做了一件非常牛的事情。你快回來一起弄吧。」 二人的家鄉語言都是四川話,都在國外多年,年齡也差不多,個性都比較好玩,辦公室裡面經常充斥著四川話、英語和普通話的混搭。

作為主要的 管理者,宋麟給整個Opera 中國注入了一種北歐的無為管理文化,管理結構扁平化,通過足夠的信任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擔當。一名剛入職的員工跟本刊回憶,在歐朋的產品討論會上,工程師 之間爭辯得不可開交,聽取了各方的意見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後,宋麟強調「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見得是好的,你們再想想,看看究竟如何處理。」

這種扁平化的組織架構讓整個Opera員工有著相對輕鬆的工作氛圍,Opera的離職率非常低,離職人數是以個位數來計算的。員工跟客戶的良好溝通也讓Opera獲得了華為的最佳合作夥伴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2

思考的碎片--8/26 和西維聊天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i2r.html
思考的碎片--8/26 和西維聊天

昨天和西維聊天。有些不錯的碎片
記錄之。

1.FB的狀態 vs 微信 Vs line

知道本質可以推演出對錯

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傳遞的高速低成本。互聯網是中性的。

FB的狀態比較好玩。竟然有 in relationship 還有in open relationship
真心好玩。
而且你修改狀態還會即時通知朋友哈。
這個和中國社會流行的隱婚是天差地別。徹底不同玩法。
說實話我無法相信那些在互聯網時代還繼續說謊的人。真心可憐他們。

所以FB在我看來是真心遵循和理解了互聯網本質。

我們說道微信沒有去模仿line kik之類送達和已讀標記。還一大堆理由。
在我看來這就是瞎扯。按照我的理解互聯網就應該更透明更充分信息
幾點發幾點收到幾點閱讀。
甚至要學kik 其實最早是icq的玩法,就是事實看到對方鍵入字符。徹底的做到real time

工具是中性的。你可以有選擇工具選擇是否放開這個權限給你的好友。但是必須有這些功能。這才是真實意義上的互聯網。
當然我們是一個GFW下的互聯網。

更有趣的一個事情是在我眼裡在FB上修改狀態是一個大事情哈。
順便恭喜下西維,她的狀態現在是engaged! 

真心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玩法。
如果追究到根源甚至和我家cassano劃地盤是一個意思。


2.付費是大趨勢。

幾個現象
A。NYtimes訂閱收入超過廣告 
B.為了網站首頁1年內不放任何廣告,在線漫畫網站Penny Arcade在Kickstarter 6分鐘即籌集到52.5萬美元 | 36氪
C.80後習慣為內容付費。
D.紐約開始成為互聯網創業新基地。是廣告+傳媒+金融+時尚這些接地氣的公司。而非硅谷燒的公司。

同時還有一個Big picture
拉長時間軸
報紙最初出現是信息匱乏時代。
到當下已經是信息過剩時代。幾乎我認識的所有人都在為信息過剩煩惱。

所以當下的媒體核心作用不是傳遞信息而是過濾掉無用的發表有價值的有守門員的信息
所以才有NYtimes的盈利。才有Economist的盈利。

所以為內容付費會是大趨勢。為有質量的內容付費。

同時長期的長期看,為服務付費會是潮流和趨勢。方向一定不錯。
當下最流行的freemium的玩法我看還要再進一步。

類似加時間限制+使用頻率限制,即你使用頻率不夠就要付費哈哈。使用頻率足夠我可以用廣告賺錢。不夠就需要為我提供的backup服務部分付費。

昨天和西維探討下來最有創意的idea是Google 應該現在就收購evernote。evernote是個人的知識管理。google是郵件管理。可以把evernote歸類在gmail下面成為個人資訊的管理的綜合體。

3.GFW紅利下的業態

美國是做橫向的。因為他們的疆域是全球。
GFW下的互聯網生意做著做著就是要垂直了因為橫向沒半點機會。

看看Digg看看bloomberg看看google他們無一不把信息公正當生命線。反觀我們這裡的玩家。都在幹點什麼鳥事。
實在沒法看。
扯蛋。

再強調一句。GFW下的互聯網就是比誰更流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5

思考的碎片---Boracay之旅的收穫9/26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756.html
思考的碎片---Boracay之旅的收穫9/26

已經有評論說我不是碎片是意識流。
不過無論是碎片還是其他,這不過是一個表現形式,核心是分享思考。碎片的好處是零碎有亮點跳躍性思維。
缺點是不夠系統。
問題是系統本身不來錢哈。當然碎片的本身也很難說會來現鈔只是一個觀察社會的視角。這次去度假應該收穫很多。
主要是兩個角度,一個是接觸不同的人看到地球各角落人的生活方式和狀態。第二個是摸索觀察和分析社會的方式和方法。如何貫徹,如何分析。這點特地要在節前寫出來。很多人會在長假出遊或許會有助於觀察新世界。


碎片

1.從包裝大小觀察社會城市化進程
美國因為汽車購物所以比如是大包裝
上海是班車超市購物所以必然是中等包裝
Boracay是小包裝。
Boracay的商店從洗髮水開始都是小包裝。大約是上海超市洗髮水包裝的一半。基本上是旅行裝。
這裡撇除旅行者購物的因素。
分享一個鏈接 詳見紅字部分。
「。香煙販在公共汽車站叫賣是非洲大陸上很常見的景象,而很多人一次只能負擔得起一支香煙。衣物、鞋帽等用品也是這樣,不論質量怎樣,當地民眾更多地選擇便宜的中國商品,而不是本地產品。(完)」
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113/sh/eecc3e46-71bf-482d-9f4f-f8ba1cbd518a/713d7a0e9775e11ae92a6aff55eed999
2。要素價格

Boracay的酒店前台。一年工作經驗大學旅遊專業畢業。4500比索大約600-700人民幣月收入包吃包住。

我們住的酒店水電煤月50萬比索,我沒問到單價。

tricycle 三輪摩托。60-100-120 差不多1:7換算就是8快14塊 18快RMB這樣。

馬尼拉是起步費40比索然後一般20分鐘大約200比索以內。

馬尼拉出租車司機的平均月收入是300刀 2000人民幣

快餐的套餐價格大約是100比索左右。也就是14RMB

Clark PUB的消費是最低沒人200比索大約30塊RMB

總體的感覺相當於90年代初的上海。

3.飲食文化

觀察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可以透視他的全球化程度。

菲律賓是徹底被美式化鳥。

當地最典型的食品是BBQ

而且有超級多連鎖的餐飲店東西都還做的不錯。

有系列的照片
有機會我貼上來
這個值得國內做連鎖餐飲公司借鑑。對了馬尼拉有家小肥羊。


4.樂隊

想到菲律賓 GF的第一反應是樂團。在Boracay的樂團很普通很普通。我的回答是旅遊經典的樂對都是一次性生意所以單次博弈,消費者不太可能每夜去同一酒吧,基本是去一次就離開的所以品質一定不會好。唯一差異是他們還會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奉承台灣遊客,當然旅遊景點的表演有另外特色就是一定會讓你留影所以有火球表演適合拍照。
這裡想起我一個好友的名言:在旅遊景點買保健品「沒有效果還好,如果有效果就麻煩了」
年紀大人都容易在景點受騙買保健品哈。這句話是最好的答案。買沒有關係。就是不能吃。


後來我們去馬尼拉和clark的酒吧水準明顯高很多。因為是針對當地人的酒吧所以必然有優勝劣汰。我們一般選聲音最大的酒吧人最多一定不會錯一定代表當地水準。事實也正是如此。

當然這也和菲律賓的英語文化有關,我們去了當地最大的書店100%是英文書!
so他們不做酒店樂隊駐唱才奇怪鳥。

去酒吧和disco另外一個感受是世界大同,都是Rihanna都是江南style
而且一道江南style就全場high 翻天

5.Everyone Facebook Every country iPhone
這次我出去最大感受就是everyone facebook碰到歐洲非洲南美洲東南亞韓國全部是facebook無論年齡
甚至還和小朋友交流他們確實不願意認證父母為好友。
但是不改變他們使用FB的習慣。
這真的是FB的時代。
問過孩子們很少用twitter
反而有職業人士用linkedin
這次還有部分集體早在Facebook上改天去看看。參加cliff jump後有不少集體照哈
every country iphone是幾乎各大洲的人都在使用iphone 無一例外唯一問題是我覺得滲透率是否到極限鳥?

6.語言和費用

Boracay的價格真心不貴。對比之下三亞有毛的競爭力?
我的思考是核心問題還是語言,你如果不是english speaker確實有問題。很難交流。而且旅途上也會寂寞哈。
比較open的人比較善於使用語言和人交流的會比較好的適應這樣的生活。

Boracay酒店200塊RMB也有,沙灘是免費的,不購物一天100塊人民幣兩個人可以吃飽。加上些旅遊項目300塊一天可以玩翻天。

這裡另外一個問題是TG真心壞讓你們厭恨英文所以出不了國門。哈

7. 車,車速,堵車

馬尼拉堵車相當厲害。

這裡我就有一個思考,堵車意味著什麼?

堵車是否可以解釋為計劃跟不上變化,只有在社會發展遠超過計劃的時刻才會發生?
也就是堵車普遍發生在高速發展的社會?

北京的堵車也和北京人購車速度超過規劃有關係。

上海的主要矛盾現在應該是小區停車位不足和車輛保有量之間的矛盾

車速的思考是這樣,馬尼拉到克拉克的高速車速目測大約80KM

在上海,我如果上高速目測車速會平均到110-120KM
這個速度差就是社會效率差?

美國120-140KM?

換句話說用高速公路平均車速對比作為效率指數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觀察視角。這很類似大麥克指數或者摩天大樓指數。
這兩個指數大家應該熟悉,不知道的自己去wiki,需要面壁去鳥:)



馬尼拉日本車95% 美國車4% 德國車1%肯定沒有

大部分都是雅力士
這類的經濟型轎車。
唯一看到過一輛保時捷是在酒吧街上。

酒吧街也很有趣。開在凱悅旁邊馬路。和早年上海的希爾頓旁的酒吧街有一拼。原來世界發展的路徑都是相同的!

8 房價

馬尼拉地鐵上蓋大概8-10萬比索一平方套內面積
基本月還款是7000比索
一套基本是一室戶從25平方開始到50平方這樣。

這裡我提一個天際線理論。
看一個城市的天際線,也就是摩天大樓的天際線能否感受到房價上漲還是下跌趨勢?
馬尼拉商業中心的天際線已經不比陸家嘴差,但是房價還有三四倍差價
我能否這樣判斷 馬尼拉的房產有的炒?
天際線就是白領的需求量
白領就是房價中堅的支持者。
當然這還要研究下當地的房產政策。
我有聽不同人說不同的方案
有說外國人不可以擁有房產。需要建立家公司才可以擁有
也有說可以直接買入
好像差別是別墅和公寓
這裡有點複雜。



9.銀行

mortgage利息是10%
問題是銀行存款利率才1%不到。我靠 絕對暴利!

當然外國人還不能開戶。這很扯。

也沒見開放金融管制,看來銀行是暴利。

記得5萬美金存款可以拿到菲律賓綠卡然後投資移民香港都是這個路徑:)

10。SM
SM mall 號稱是mall of asia
很棒
我在馬尼拉去了兩次基本都在那裡耗費時間

有幾個思考
A.這是傳統生意,換句話說這類傳統生意必須是和官家合作的,不然公共交通和公共安全就沒法保障。這麼大的mall一定涉及規劃,涉及政府對商業區的安排和設想。所以傳統生意都不是年輕人可以做的。

B. 商場還是有專業性

對比國內萬達,和上海日月光。
SM是專業mall出身,做的mall真漂亮,走道人流安排等等都很舒服。這個差異只有經歷和體會過才能明白。就是好就是專業。

11.安全

這次去菲律賓明顯感覺安檢嚴格。估計是受峇里島恐怖襲擊影響

我們進SM mall都是要開包檢查的,出入clark酒店我記得也要查車底反光鏡。是否攜帶違規物品

機場安檢還有需要脫鞋過X光。

恐怖活動真的很破壞效率

12.笑容和服務意識

菲律賓人的服務意識太好了。和印度人有的一拼

難道是我們在天朝受欺負事件太長了?

笑容。Boracay窮人的笑容都是那麼真心,
路上還碰到巴西的混血。巴西和日本人混血。他們的自得其樂,自娛自樂也讓我感慨。他們太會享受生活。
而且還很open
這在天朝是不可想像的。

對了老外最會起鬨。比如I jump you jump 比如。。。。很多很多

13.服務人員年齡

在澳門威尼斯美食街上打掃衛生的收銀的大多是45歲以上中年婦人。

在菲律賓100%是年輕人。這幾乎可以斷定兩個社會的人口年齡結構。

未來的上海中年婦人做餐飲服務業的一定會越來越多。

這也是人口結構決定的。

14. 購物

這次有對比了下奢侈品價格

美國標價比澳門便宜25%
估計澳門比國內便宜30%

換句話說
130-100-70
這就是三地的價格。
所以買奢侈品已經不需要去香港和澳門買鳥

這裡的邏輯是這樣,大部分奢侈品大中華區是獨立鳥,這樣quota是一個老闆背的。自然會控制差價。
這和成本已經無關。

昨天特意看了PPR的年報。好像Q2 Vs Q1 內地的增長已經開始放緩,當然這類奢侈品的毛利竟然也只有30%
不算高。

報表的趨勢看,是收入增長率在下滑但是收入還在增長,同時因為淨利潤率高的緣故所以利潤的增長還超過銷售額的增長。
按照這個趨勢Q4會見分曉。中國的放緩會影響全世界奢侈品。
估計這波影響最大的是表哥系列。歷峰Q3Q4業績一定受影響。

差不多就這些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77

中一2班26人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1021/18045162

偶然間遇到一間地區英文中學嘅中一學生,入呢間學校相當難,差不多人人都是讀小學時考第一或第二名嘅小學尖子,中一學位爭到打崩頭,佢地入學之後,居然亦 知道以後六年要勤力讀書,爭取文憑試好成績,對於非考試有關活動,例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等,多謝嘞,唔好搞我。睇吓個戴眼鏡嘅樣子已可猜測到佢地人人讀 書勤力,邊度似李慧詩、葉姵延咁健康Look呀。
香港辦教育,由於學生少,學校多,為咗爭取學生入學,除咗上述呢類學校之外,間間學校嘅校長都頭 痛,誠恐收生不足,教育局會殺校,教員失業。全港咁多中學,但只有直資英中、津貼英中、英基中學、國際學校不愁學生不來,佢地收生收唔切,加極學費都難阻 學童湧入嚟,搞到啲外資外籍僱員嘈到坼天,要搬去新加坡。但其他母語教學嘅中文中學若無歷史傳統,就慘情咯,校長絞盡腦汁,去區內小學做路演,聯絡小學校 長(本身亦為小一收生煩惱)請求幫忙,一位校長對左丁山講過:「為咗我,為咗教員飯碗,中一收生一個不能少!」
究竟要收幾多個先至夠?未來幾年升 中學生大幅度減少二萬餘人,以前好景時可以開四班中一,收一百二十人左右,依家教育局都驚,大量殺校即係逼教協教聯上街啫,梁班子繼國教教訓後,焉敢掉以 輕心,將「殺校線」下調至中一收生為三班五十一人,每班平均十七人,但在十月十七日再調低死線至2班26人,即每班13人,雖無小班教育之名,已有「小小 班」之實。左丁山識嗰位校長,聞訊大喜,幾乎想請左丁山飲杯波波啤,放鬆吓神經。中一2班26人?想當年,校長與左丁山讀中學年代,一班有45人,幾乎連 位都冇得坐,與今日相比,差天共地。今日最慘嘅,就係百幾間英中名校與英基學校、國際學校門限為穿,其他中文中學就沿門托缽,貧富極度懸殊。香港之殘酷現 實就係中文中學母語教學冇前途,家長崇拜英語教學,忽視中文。以後冇咗高考,文憑試之中文科十分重要,攞2級或以下,入大學機會就大大降低,唔該一啲家長 注意及之,連男拔萃都話要同協恩女校合作改善學生中文程度,知道點解喇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43

2012-11-26 美國家具業的沒落 Max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byo.html

 鑑於可能會開始研究美國的家具行業,今天就先行對它們進行了一個簡視。

   額,可謂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通過美國本土家具市場的慘劇,我現在對相依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如果我們把房地產業比喻成主要的製造產品,那麼家具業就是隨之而配備的零組件。

  次貸危機之後,美國房地產業元氣大傷,估計近些年來都很難回暖了。再加上人性當中「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性格特徵,這個衰退期可能還會更長一些。

  如果說要找出一個對美國房地產業崩盤最痛心疾首的對象,除了房地產商本尊之外;那麼定然非家具商莫屬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悲催的家具商們真正算得上是躺著也中槍啊!

   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場美國家具行業的大規模清洗和重新佈局,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得以挺過最寒冷的冬天。並且那些碩果僅存的美國本土家具商還要面臨來自亞洲外來客的強勢衝擊,屆時短兵相接,更是慘烈。

  但機遇往往是伴隨危機而生的,否極才能泰來,我們可以想見在這種惡劣環境下還能存活的家具商必然個個都是心思活絡,意志堅挺的角色。而且一場危機也幫助他們剿滅了競爭對手無數,如果能熬過這段最淒涼的時光,未來的日子將很有前途。

  那麼,對於真正的投資者而言,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從這些金子裡面挑出純度更高的金子,然後靜靜地等這顆金子被市場重新發掘和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