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碎片--8/26 和西維聊天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i2r.html思考的碎片--8/26
和西維聊天
昨天和西維聊天。有些不錯的碎片
記錄之。
1.FB的狀態 vs 微信 Vs line
知道本質可以推演出對錯
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傳遞的高速低成本。互聯網是中性的。
FB的狀態比較好玩。竟然有 in relationship 還有in open relationship
真心好玩。
而且你修改狀態還會即時通知朋友哈。
這個和中國社會流行的隱婚是天差地別。徹底不同玩法。
說實話我無法相信那些在互聯網時代還繼續說謊的人。真心可憐他們。
所以FB在我看來是真心遵循和理解了互聯網本質。
我們說道微信沒有去模仿line kik之類送達和已讀標記。還一大堆理由。
在我看來這就是瞎扯。按照我的理解互聯網就應該更透明更充分信息
幾點發幾點收到幾點閱讀。
甚至要學kik 其實最早是icq的玩法,就是事實看到對方鍵入字符。徹底的做到real time
工具是中性的。你可以有選擇工具選擇是否放開這個權限給你的好友。但是必須有這些功能。這才是真實意義上的互聯網。
當然我們是一個GFW下的互聯網。
更有趣的一個事情是在我眼裡在FB上修改狀態是一個大事情哈。
順便恭喜下西維,她的狀態現在是engaged!
真心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玩法。
如果追究到根源甚至和我家cassano劃地盤是一個意思。
2.付費是大趨勢。
幾個現象
A。NYtimes訂閱收入超過廣告
B.為了網站首頁1年內不放任何廣告,在線漫畫網站Penny Arcade在Kickstarter 6分鐘即籌集到52.5萬美元 |
36氪
C.80後習慣為內容付費。
D.紐約開始成為互聯網創業新基地。是廣告+傳媒+金融+時尚這些接地氣的公司。而非硅谷燒的公司。
同時還有一個Big picture
拉長時間軸
報紙最初出現是信息匱乏時代。
到當下已經是信息過剩時代。幾乎我認識的所有人都在為信息過剩煩惱。
所以當下的媒體核心作用不是傳遞信息而是過濾掉無用的發表有價值的有守門員的信息
所以才有NYtimes的盈利。才有Economist的盈利。
所以為內容付費會是大趨勢。為有質量的內容付費。
同時長期的長期看,為服務付費會是潮流和趨勢。方向一定不錯。
當下最流行的freemium的玩法我看還要再進一步。
類似加時間限制+使用頻率限制,即你使用頻率不夠就要付費哈哈。使用頻率足夠我可以用廣告賺錢。不夠就需要為我提供的backup服務部分付費。
昨天和西維探討下來最有創意的idea是Google
應該現在就收購evernote。evernote是個人的知識管理。google是郵件管理。可以把evernote歸類在gmail下面成為個人資訊的管理的綜合體。
3.GFW紅利下的業態
美國是做橫向的。因為他們的疆域是全球。
GFW下的互聯網生意做著做著就是要垂直了因為橫向沒半點機會。
看看Digg看看bloomberg看看google他們無一不把信息公正當生命線。反觀我們這裡的玩家。都在幹點什麼鳥事。
實在沒法看。
扯蛋。
再強調一句。GFW下的互聯網就是比誰更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