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生銀行(1988)業績點評:凈利潤低於預期,因信用成本高企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65

民生銀行(1988)業績點評:凈利潤低於預期,因信用成本高企
作者:王東兒


民生2014年業績遜於市場預期,凈利潤為44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僅上升5.4%。鑒於不利因素揮之不去,我們預料2015/16年的凈利潤增速將下降至同比增長1.8%/2.4%。


資產質量迅速惡化,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雙升,14年第四季不良貸款新生成率跳升至1.95%。


第四季手續費收入增速上升至同比增長49.6%,但因員工成本上漲,手續費收入增長加快,基本上被較高的營業支出所抵銷。四季度信用成本達1.79%,拖累凈利潤增長。


2014年凈利潤遜於預期;資產質量加快惡化


14年第四季凈利潤為78億元,同比下降13.3%。盡管凈利息收入平穩增長和手續費收入增速上升,但營運支出增加,撥備前利潤增速放緩至同比增長13.1%。信用成本環比上升40個基點至1.79%,拖低四季度凈利潤至負增長。


負面因素:(1)資產質量進一步惡化。緃使大幅度核銷不良貸款,但第四季不良貸款余額環比增加16.6%,不良率環比上升13個基點至1.17%。下半年的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環比躍升48個基點至1.17%。關註類和逾期貸款同比大幅上升76.2%和81.9%,顯示出未來資產質量的壓力越來越大。(2)第四季信用成本環比攀升40個基點至1.79%。鑒於不良貸款上升和第四季撥備覆蓋率為182.20%這一較低水平,我們預期2015/16年信用成本將會繼續高企。(3)第四季員工成本上升,使營業支出同比增長20.5%。(4)第四季凈息差環比減少6個基點至2.53%。(5)14年全年每股分紅同比下降28.3%至0.185元,現金分紅率為14.1%,低於13年的20.8%。(6)資本基礎減弱,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環比下降0.15個百分點/0.15個百分點/0.26個百分點至8.58%/8.59%/10.69%,僅僅高於2018年年底的監管要求。


正面因素:(1)手續費收入增速在14年第四季上升,同比增長49.6%。(2)貸款總額和存款總額同比快速增長15.1%及13.4%。


催化劑及估值


資產質量進一步惡化以及凈息差收窄幅度超出預期都將會拖累股價下跌。


民生銀行目前的估值水平位於0.98倍的2015年市凈率以及6.03倍的2015年市盈率,鑒於其歷史平均市凈率僅為0.82倍,我們認為目前股價面臨更多的下行風險。
















來源:招商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01

賠付率高企 眾安保險憑什麽估值50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493.html

賠付率高企 眾安保險憑什麽估值500億

第一財經日報 楊倩雯 2015-04-30 06:00:00

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對開業時因“三馬”的強大股東背景和首張互聯網保險牌照的強大“氣場”被業內高度關註的眾安保險已沒有了當初的期待值,其實質更接近於一家渠道創新的財產險公司。

“很難理解一個註冊資本10億元,成立一年多,保費不足8億元的保險公司能有500多億元的估值。”在看到關於眾安保險融資的相關消息時,一名資深行業分析師感嘆。

《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獲得的一份某投資機構關於眾安保險此次融資的項目投資分析報告顯示,眾安保險投資前估值約550億元人民幣,投後估值102億美元(約合632億元人民幣),管理層計劃2017~2018年上市。同時其去年綜合成本率高達110.1%,其中賠付率高達77.8%,盈利主要靠投資收益。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對開業時因“三馬”的強大股東背景和首張互聯網保險牌照的強大“氣場”被業內高度關註的眾安保險已沒有了當初的期待值,其實質上也似乎並未達到其自詡的“顛覆者”,而是更接近於一家渠道創新的財產險公司。

業務成色幾何?

去年是眾安保險度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這一年,眾安保險收獲了7.94億元保費。不過,保監會數據顯示,在前三季度其保費收入為3.6億元,還不到全年的一半。

第四季度中,隨著淘寶“雙11”的升溫,眾安保險當天保單量突破1.5億單,保費突破1億元,平均每份保單大約為0.5元。

事實上,眾安保險的保單大部分都為這種“小而散”的險種。根據分析報告,目前眾安保險的客戶超過2億人,活躍產品超過100個,承保保單超過10億單。按照其從成立到今年2月9.95億元的累計保費保守計算,每份保單保費不超過1元,人均保費不超過5元。

從業務渠道而言,眾安保險有著阿里、騰訊、平安等“黃金”股東組合,同時,這也使其業務高度依附於股東,尤其是第一大股東阿里。不管是讓眾安保險一天保費得以突破億元的退貨運費險,還是主要的創新險種眾樂寶、參聚險,都是依附於阿里而實現,這無疑存在不小的風險。

綜合成本率110%

眾安保險成立一年多後便實現盈利,使其獲得高估值,但它的綜合成本率卻出現“爆表”的情況。

報告顯示,此次眾安保險融資的估值目標為投後102億美元。近日其發布的2014年財務報告顯示,去年公司實現了2728萬元的凈利潤,如果加上其他綜合收益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則其綜合收益為3341萬元。

不過,如果細看其利潤表可以發現,2014年其利潤主要靠投資所獲收益(2434萬元投資收益及5485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及1538萬元的營業外收入,而作為一家財產險公司的承保業務“靈魂”指標——綜合成本率卻高達110.1%,這就意味著其承保業務有一定程度的虧損。

從綜合成本率的構成來看,其2014年的費用率為32.3%,這一水平優於上市公司太保產險及平安產險,體現出其線上渠道的低成本優勢,但其賠付率高達77.8%,遠高於太保產險的68%及平安產險的57.7%,直接將其推向承保虧損。

“賠付率水平如此之高,可能有多種原因,產品定價問題、管理問題、碰到大賠案等都會推高賠付率。”一名著名高校保險系學者對本報表示。

車險+壽險+健康險+投資險?

不可否認的是,阿里為眾安保險帶來了互聯網金融的首要條件——流量。但如何將超過2億人的客戶數轉化為更大的爆發式增長,開發能夠快速擴大保費規模的險種或許是其最佳選擇,而這可能也是眾安保險2014年末償付能力充足率高達793.4%卻依然意欲大舉融資的原因之一。

報告顯示,2015年下半年眾安保險或將進入車險這一財險市場第一大險種。縱然其在線上渠道、大數據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業內人士認為,眾安保險要順利切入車險領域還有很多挑戰,例如牌照的重新申請、缺少地面服務機構、欠缺定價理賠數據以及行業高企的綜合成本率等。另外,如何避免與股東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財險車險業務形成業務沖突也是待解的問題。

同時,根據該報告,壽險、健康險以及投資保險領域也可能成為眾安保險未來進軍的領域,其中甚至給出了2015~2020年壽險業務每年15.4%息稅前利潤率的預測。不過,就過去經驗而言,對於傳統壽險而言,盈利通常需要6~8年時間,一些利潤率較高的壽險產品則往往需要面對面銷售;而健康險雖然目前市場前景廣闊,但由於涉及醫療資源業內普遍認為“很難做”,成立於2005年的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別虧損7.95億元及1.23億元。而報告中所提到的投資保險具體是何形態也有待揭曉。

眾安保險未來是否能不負如此“昂貴”的估值不得而知,起碼現在其唯一的互聯網保險牌照或即將被打破。據媒體報道,保監會正在研究擴大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試點,而中國太平也表示正在商洽籌建太平科技保險公司,走創新型和集約型的輕資產、輕實體機構、輕管理人員路線,互聯網是其創新業務拓展渠道之一。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54

成都寫字樓存量高企 租金已連跌3年機構稱會再跌3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343.html

成都寫字樓存量高企 租金已連跌3年機構稱會再跌3年

一財網 李秀中 2015-10-16 19:55:00

世邦魏理仕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成都寫字樓市場存量達到632.5萬平方米,與北上廣深存量相當,幾乎是緊隨其後的重慶的寫字樓存量的一倍,未來四年,成都寫字樓市場仍不容樂觀,市場平均租金將繼續承壓。

由於近幾年成都規模龐大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集中上市,寫字樓市場供應和存量連續高企,導致寫字樓租金已經連續下跌了3年,而房地產研究機構預計,成都的寫字樓市場租金還將再跌3年。

世邦魏理仕周五(16日)發布的成都房地產第三季度數據顯示,成都寫字樓市場存量達到632.5萬平方米,與北上廣深存量相當,幾乎是緊隨其後的重慶的寫字樓存量的一倍。仲量聯行周一(12日)發布的三季度數據則顯示,成都寫字樓市場存量約746萬平方米。

來源:世邦魏理仕

巨大的市場存量和高企的市場供應,導致租金市場持續下跌。世邦魏理仕稱,趨緊的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不樂觀使得租戶承租能力不斷下滑,不少業主只能“維持租金”和“留住租戶”的兩難抉擇中選擇後者。至第三季末全市平均租金同樣本環比下跌至每月每平米79.8元。

但是,這還是賬面租金。世邦魏理仕華西區研究部負責人朱建輝表示,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不少業主通過增加免租期以及裝修期等優惠條件來吸引租戶,受此影響,寫字樓市場有效租金跌幅加劇,導致寫字樓市場賬面租金與有效租金差距逐步拉大。

世邦魏理仕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成都寫字樓市場有效租金約為每月每平米72.5元左右,而仲量聯行直接統計的是有效租金,它的數據顯示,成都第三季度寫字樓市場平均有效租金為每月每平米66.6元。

這已經是成都寫字樓租金市場連續三年下跌。仲量聯行的報告顯示,從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成都寫字樓市場租金連續增長10個季度,期間租金漲幅達33.3%。從2012年第二季度開始至今,租金已經持續下跌13個季度,跌幅達19.7%。

不僅如此,世邦魏理仕還預計,未來四年,成都寫字樓市場仍不容樂觀,市場平均租金將繼續承壓,難有上漲空間。預計到2018年,成都寫字樓市場租金將下滑到每月每平方米73.8元(賬面租金)。

仲量聯行稱,未來在宏觀經濟預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甲級辦公樓市場業主將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項目表現差異化也將愈加明顯。在過去的兩年,大部分業主已經大幅度降低有效租金,以提升入駐率。

實際上,自2014年下半年,受小額貸款、投資理財公司紛紛倒閉退租等因素影響,成都部分甲級辦公樓開始出現較明顯的租戶退租現象。仲量聯行的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凈吸納量僅7.2萬平方米,同比跌幅近50%,其中第二季度僅1.4萬平方米。

仲量聯行認為,雖然今年第三季度成都甲級辦公樓凈吸納量達約6萬平方米,較有明顯改善,但是只是回到正常水平。由於空置率仍然處於高位,市場壓力仍然較大,整體租金水平將繼續下探。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97

通州限購擴至商住房 北京地價高企或助房價上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413.html

市場猜測了近一個月的通州商住房限購令靴子落下。5月5日深夜,北京市住建委、通州區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通州區商務型公寓和商業、辦公項目銷售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暫停向三類家庭出售商務型公寓,並要求新建商業、辦公項目只能出售給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這意味著北京通州區的限購政策進一步升級,由此,通州也成了全國首個同時對住宅和商住房進行限購的區域。

將影響60%~80%的成交?

5日晚上7點過後,通州某商住樓盤銷售員張欣(化名)撥通了客戶的電話,稱項目馬上要開盤,排卡即將結束,催促還在猶豫的客戶趕緊下單。幾個小時後,通州商住項目的限購《通知》就在網上傳播開來。

《通知》要求,通州區商務型公寓暫停向以下三類家庭出售: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單身人士及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在本市連續5年以上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通知》明確,購買通州區商務型公寓的家庭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沒擁有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含駐京部隊現役軍人和現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家庭,下同)或單身人士;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本市沒擁有住房且在本市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5年(含)以上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通知》還要求,通州區新建商業、辦公項目應當按照規劃用途銷售,只能出售給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且上述單位購買後再出售時,仍須出售給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

張欣打電話的有意向的客戶,屬於“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單身人士”,並不在可銷售的範圍內,所以即便是去排卡,也不能通過審核。如此新政,顯然縮小了可售的客群範圍,這無疑將對通州商住項目的銷售帶來壓力。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通州商住限購出臺,短期內對通州市場會有明顯的影響,對投資需求的擠壓會有明顯的收效,尤其是選擇在晚上十點頒布政策而且第二天就立即執行,並沒有給開發商留出時間差去聯系客戶簽約,對區域成交量下壓作用會非常明顯。但她同時認為,從三類產品商住、辦公、商業的限購政策,也可以看出通州政府希望能夠把特定產品賣給特定的人群,從而實現產業、城市資源的導流,打造城市副中心良好發展。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分析稱,《通知》說明政府避免通州利好成為房價爆發上漲的借口,政策力度非常大。他預計,通州限購的再次升級,將抑制市場的公寓成交。早前,2015年8月通州住宅限購後,北京通州住宅成交從之前的單月1000~2000套,下調到了500套上下,跌幅一半。在他看來,通州庫存的商改住項目數量在6000套左右,潛在供應大約在1~2萬套,整體來說,此次升級版的通州商住限購,這些項目將受到影響,因為要求企業購買,將影響60%~80%的成交。

去年8月,通州曾出臺“史上最嚴”的住宅限購政策。去年8月14日晚間,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公布了《關於加強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管理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要求,已擁有1套住房、無法提供在通州區落戶滿3年及近3年在通州區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證明的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將無法購買通州區商品房。限購一步步升級,與通州房價變化有關。去年,在“副都”傳聞下,通州商品房成交量一度明顯上漲。以去年4月為例,根據北京我愛我家市場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北京樓市迅速回暖,通州交易上漲更為明顯,從原來的月度600套~700套,增長至2000套以上,在北京市的成交比重也從原來不足5%上漲到7月的9.2%。

北京地價仍瘋狂

剛過去的兩年間,多省市限購陸續出現松動,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限購則毫無松動,且城市周邊、環北京區域,今年在樓市回溫、投機性需求卷土重來的市場背景下,限購範圍呈擴大之勢。一線城市房價是否會持續上漲?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5月5日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3(2016)》指出,在全面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刺激下,2016年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仍將持續上漲,但隨著政策的不斷收緊,明年下半年房地產或將重回全面下滑通道。

然而,預測房價明年下半年下行的同時,明年可能入市的住宅項目,拍出的地價卻居高不下。同樣在5月5日,北京土地市場在寂莫了68天之後,再度迎來了3宗地塊的拍賣,拍賣現場競爭激烈,3宗土地均有超過10家企業參與競爭,成交地價全面上漲,合計成交金額為95.35億。其中有兩宗住宅地塊均位於昌平區南邵鎮,雖然要求“除建設保障性住房外的剩余居住規模中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所占比重需達到70%以上”,但最終,其中的0302-57地塊以仍31.95億元的土地價格,配建及競建57500平方米公租房的代價,被招商和嘉銘聯合體競得。據亞豪君嶽會測算,該地塊綜合樓面價格為3.4萬元/平方米。另外一宗位於大興區黃村鎮的地塊,性質為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經61輪的競拍,被首創以總價33.4億,樓面價超過3.5萬元/平方米的代價競得。

對於北京地價不斷走高的現象,郭毅分析,北京土地資源不可能無序擴張,土地的日趨稀缺與常住人口仍在增加的矛盾,是造成商品住宅市場供需矛盾的根本性原因,樓市供不應求推升房價上漲,基於對北京樓市的樂觀預期,開發商又雲集北京重金加碼土地,地價因此不斷攀升。在她看來,地價變化折射出房價走勢,房價漲跌則反映出供需結構的狀態,供需失衡則體現出人口、資源過度集中的結果。在北京聚集國內優質資源的現狀之下,仍將對外來人口形成巨大吸引,雖然近年來政府一直在加強控制增量人口,但目前來看,人口的流向仍是北京樓市以及土地市場保持較高熱度的核心原因。

市區土地稀缺,供不應求,推高了地價,帶動入市新房價格定價走高。這看似是最簡單的供求邏輯,但這樣的瘋狂背後,泡沫和風險也在堆積。對於5日成交的地價,一位業內人士感慨道:“黃村樓面價超過3.5萬元/平方米,意味著未來房價要超過7萬元/平方米,昌平地塊在北六環,綜合樓面價格達到3.4萬元/平方米,意味著未來這里90平米的剛需房要賣到單價7萬/平方米、總價600萬以上,這個區域的洋房成交價才3萬元/平方米,太瘋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30

肉價高企致進口豬肉賺暴利:美國1.2萬元/噸賣到中國3萬元/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118.html

雖然農業部稱中國大量進口豬肉不必要、不合適、不可行,但是進口豬肉還是在不斷增加,今年第一季度進口豬肉同比增加90.3%。這背後是本輪“最強豬周期”所帶來的豬肉供應短缺、肉價連漲的事實。

5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2.3%。其中,豬肉供應偏緊,價格環比上漲3.2%,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9個百分點。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3.5%,影響CPI上漲約0.75個百分點。

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最新數據,美國豬肉的對華出口結束了去年7月至12月逐月連降的局面,在今年第一季度進口大幅增加,從2015年12月跌至5000噸,到今年1月升至9500噸,2月達到1.3萬噸,3月達到1.9萬噸,預計4月也會繼續增加。據農業部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豬肉進口28.6萬噸,同比增加90.3%。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這是因為國內豬肉供需缺口大,導致貿易商紛紛大量進口美國豬肉,再加上價格高,有巨大的利益驅使,“將國外豬肉弄到中國來就是暴利”。

他說,自從雙匯收購了史密斯菲爾德之後,相對來說,中美市場就更加緊密了,美國能夠供應中國這麽大市場豬肉的屠宰場本就不多,也就是說賣家很少,買家很多,現在遭到來自中國的貿易商哄搶,豬肉價格達到2萬元/噸,在美國成本價是1.2萬元/噸,在中國市場終端價格為3萬元/噸。

盡管豬肉進口漲幅大增,但是進口比例仍然較低。此前,在農業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稱,從2011年開始,我國豬肉進口量增幅很大,但絕對量不大,去年凍豬肉進口不到80萬噸,加上豬雜碎80多萬噸,加起來160萬噸左右。我國豬肉產量5487萬噸,進口比例較低。

他認為,大量進口不必要、不合適、不可行。目前國內外豬肉存在比較大的價差,這是養殖成本不同造成的。下一步,農業部將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國內生豬產業提質增效,增強競爭力,穩定生產和市場。

此前,美國豬肉因飼料中含有廋肉精的添加劑而一度被限制出口中國,而2014年暫停從美國14家工廠和倉庫進口豬肉,直接導致2015年上半年的對華出口量同比下降41%,達到2010年以來的歷史最低點。

馮永輝稱,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在2013年被雙匯收購以後,就專門為中國客戶生產不含瘦肉精的豬肉。瘦肉精對生豬養殖來說,如果飼料中不添加的話,也就意味著多飼養半個月,成本會略高一些。而這種生豬養殖方式的調整,使得養殖場最終能夠生產出符合中國進口檢驗檢疫要求的豬肉。

對於大量進口,他認為,這是短期的情況。隨著未來國民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健康飲食,肉類消費下降,再加上國內養殖成本降低,國際競爭力提高,未來進口也會是會下降的。不過,他預測,今年豬肉進口會突破100萬噸,“懸念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93

庫存高企 國際油價重回40美元關口

截至北京時間22:30,美原油期貨價格重挫2.16%,報40.68美元每桶,這一數字也是近3個月以來的新低。

隨著原油庫存上升到最近二十年以來的最高峰,投資者更確信原油價格會下降。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的一周內,美國供應量從167萬桶增加至5億2110萬桶。

上一交易日美元的大跌曾幫助油價止跌反彈,然而周一美元反彈及對中國石油需求可能下降的擔憂再次令油價走弱。

國際油價持續走低,讓行業巨頭也飽受煎熬。財報數據顯示,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上季度收入和利潤持續下滑。另外兩家美國最大的能源公司,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的利潤也遭遇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09

廣東商品房去庫存效果明顯 但非商品房庫存仍高企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誌清27日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該省商品住房去庫存成效明顯,但非商品住房庫存面積仍高達6321萬平方米,去庫存周期為44個月。

9月27日,廣東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聽取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該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8月末,廣東省商品房庫存面積為14977 萬平方米,比2015年底減少1375萬平方米,去庫存周期13個月。其中,商品住房庫存凈化解1631萬平方米,去庫存周期9個月。

從2015年底開始,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後,已正式拉開大幕。

今年2月,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 年) 》及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行動計劃。

對於民生最為關註的去庫存,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到2018年底,全省商品房庫存規模比2015年底的1.6億平方米減少約12.5%,即在全部消化2016—2018年供應溢出約630萬平方米商品房的基礎上,力爭再化解2000萬平方米的商品房庫存。

其中,各城市負責化解1000萬平方米商品房庫存,通過搭建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平臺等,再化解1000萬平方米商品房庫存。各地級以上市商品住房去庫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6個月以內,非商品住房去庫存周期明顯縮短。

目前看來,此項工作進行的較為順利。報告稱,廣東省國資委會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工集團等有關單位研究制定《省屬國企專業化住房租賃平臺組建方案》及試點方案,明確以廣東建鑫投融資發展有限公司為基礎,在全國率先組建省屬國企專業化住房租賃平臺。

陳誌清表示,該租賃平臺首期運營資金規模為50億元,目前正在肇慶、汕頭、清遠三市加快開展試點,擬多渠道購住房30-7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50億元,“力爭平臺組建後一年內完成運營70萬平方米。計劃是通過搭建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平臺,培育和發展我省住房租賃市場”。

與商品住房相比,非商品住房庫存依然高企。截至今年8月底,廣東省非商品住房庫存面積仍高達6321萬平方米,去庫存周期為44個月。

對於行動計劃在其他“去降補”方面設置的目標,報告均表示預計可以完成。

不過,由於行業之間、區域之間進展仍不平衡,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分行業、區域改革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陳誌清說,一些“僵屍企業”因資料缺失、股東無法聯系、註冊資本金不到位、欠繳稅費較多、負有大量債務等問題無法完成工商註銷和銀行銷戶,影響市場出清進度。

在去杠桿方面,盡管已經嚴厲打擊非法集資,但根據省信訪局統計,上半年全省涉集資問題上訪共25批1207人次,同比分別增加150%和1287%,其中非法集資案占涉眾型金融案件總數的90%以上。

不良貸款的處置進度也需要加快。報告顯示,7月末,廣東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8%,不良貸款率1.61%,同比提高0.21個百分點。

此外,部分補短板項目由於用地、用林、用海報批等,導致前期工作進展慢,由於項目資金、用地需求量大,建設條件較難落實,線狀工程互跨工程等協調難度大以及天氣因素等均對項目開工建設造成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20

解讀 | 途牛三季度凈收入同比增35.7% 成本高企、競爭加劇

11月30日晚間,途牛旅遊網(TOUR. NASDAQ,下稱“途牛”)公布了截至2016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2016年第三季度旅遊產品總交易額(包括跟團遊、自助遊和旅遊相關的單項產品)為71億元人民幣(合11億美元),同比增長56.0%。

然而,途牛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5.685億元人民幣(合8520萬美元),2015年同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4.333億元人民幣。2016年第三季度,非美國會計準則下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即不包括股權報酬費用和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為5.118億元人民幣(合7670萬美元)。

財報顯示,途牛2016年第三季度跟團遊和自助遊的交易額為53億元人民幣(合7.988億美元),同比增長34.8%。凈收入為40億元人民幣(合6.07億美元),同比增長35.7% 。三季度跟團遊(不包括跟團周邊遊)出遊人次同比增長67.5%,自助遊出遊人次同比增長46.0%。

對於三季度的交易額增長,途牛解釋為是跟團遊和自助遊的增長。

途牛三季度凈收入為40億元人民幣(合6.07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35.7%。2016年第三季度跟團遊和自助遊總出遊人次為2,444,638,較2015年第三季的1,668,325人次增長46.5%。三季度,跟團遊收入(絕大部分以全額確認)為39億元人民幣(合5.774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33.4%。這一增長主要源於日韓、中東、非洲和北美等出境目的地旅遊收入的增長。2016年第三季度,跟團遊(不包括跟團周邊遊)的出遊人次為1,064,316,較2015年第三季度的635,555人次增長67.5%。跟團周邊遊的出遊人次為840,450,較2015年第三季度的663,051人次增長26.8%。自助遊的收入(以凈額確認)為6740萬元人民幣(合1010萬美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0.6%。三季度,自助遊出遊人次為539,872,較2015年第三季的369,719人次增長46.0%。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途牛所有收入構成中,其他收入的增速尤為明顯。

2016年第三季度,途牛其他收入為1.3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191.6%。這一增長主要來源於保險服務費收入、金融收入以及單項旅遊產品(如交通和住宿等)傭金收入的增長。第二季度時,途牛其他收入為8570萬元。第一季度時,途牛其他收入為6790萬元。

“這個季度我們的收入繼續保持穩步提升,旅遊產品總交易額和凈收入分別增長了56.0%和35.7%。轉化率和用戶粘性也隨著產品品類的擴展和產品豐富度的增加而不斷提升,本季度老客對交易額的貢獻達到了45.7%。”途牛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於敦德表示。

可惜,途牛在三季度的成本依舊高企。

途牛三季度營業成本為38億元人民幣(合5.717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35.4%。運營費用為8.323億元人民幣(合1.248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58.0%。計入運營費用中的股權報酬費用和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合計為5650萬元人民(合850萬美元)。三季度,非美國會計準則的運營費用,即不包括股權報酬費用和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為7.758億元人民幣(合1.163億美元),同比增長58.3%。研究與產品開發費用為1.68億元人民幣(合2520萬美元),同比增長92.8%。銷售與市場營銷費用為4.999億元人民幣(合7500萬美元),同比增長47.9%。

三季度,途牛運營虧損為5.968億元人民幣(合8950萬美元),凈虧損為5.717億元人民幣(合8570萬美元),2015年同期凈虧損為4.337億元人民幣。2016年第三季度,非美國會計準則的凈虧損,即不包括股權報酬費用和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為5.15億元人民幣(合7720萬美元)。途牛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5.685億元人民幣(合8520萬美元),2015年同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4.333億元人民幣。2016年第三季度,非美國會計準則下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即不包括股權報酬費用和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為5.118億元人民幣(合7670萬美元)。

途牛預計,2016年第四季度,凈收入為20.847億至21.7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至15%;毛利為1.474億至1.5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至95%。這一預期反映了在行業和該公司運營基礎上途牛旅遊網當前的初步看法,未來有可能調整。

“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我們可以看到,途牛依然是付出了高額的各類成本,盡管收入有所同比增加,但整體依舊是虧損的,而且凈虧損同比進一步擴大,可見壓力不小。日前,攜程宣布今年第三季度去哪兒網實現凈盈利,這比此前去哪兒網預言的‘將在2016年底實現盈利’的目標提前了一個季度。我們看到,經過‘去對手化’的一系列並購,攜程系開始追求凈利潤了,畢竟作為OTA(在線旅遊商)‘大家長’的攜程財大氣粗,預計今後途牛等業者的經營壓力會加劇。”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認為。

頗有意思的是,近期攜程管理層對外否認了市場有關攜程並購途牛的傳聞。途牛總裁嚴海鋒表示,從未聽聞此事,途牛深耕在線休閑旅遊十年,可以預見,在線休閑旅遊市場未來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途牛有信心繼續作為行業領導者,伴隨著行業發展而快速發展。

“這種關系很微妙,雖然雙方否認並購傳言,但是目前攜程系隊伍越來越龐大,或許一切皆有可能。只是從資本角度而言,海航系目前是途牛的大股東,一切還要考慮到海航系的利益。”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70

張家港行估值為農行7倍 次新銀行股估值高企風險積聚

銀行股缺乏彈性,往往不受資本“待見”。去年11月份上市的上海銀行,收獲兩個漲停,被戲稱為“表現最差的次新股”。不過,最近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的暴漲,一改市場對於次新銀行股的印象。“吸金效應”不斷的背後,是這些次新銀行股的業績不佳,以及估值的不斷高企,目前張家港行的估值已經是農業銀行的7倍。

張家港行的估值是農業銀行的7倍

經過連續幾天的上漲之後,次新股板塊在2月16日已經有所回調,和勝股份一度跌停,而萬里馬、江龍船艇等次新股的跌幅也在5%以上。盡管如此,江陰銀行、張家港行在今天依舊漲停,強勁趨勢不改,已然成為“妖股”。

張家港行近期的走勢頗有“麻雀變鳳凰”的意味。1月24日,張家港行在深交所上市,2月6日第5個交易日便打開了一字漲停板。正當投資者準備獲利離場的時候,這只股票又開啟了上漲之路,尤其是2月10日以來,該股票已經收獲了5個漲停。2月10日當天,隨著張家港行的漲停,江陰銀行也馬上封住漲停,隨後幾個交易日,也和張江港行一樣處於漲停狀態。

常熟銀行、吳江銀行、無錫銀行等次新銀行股雖然走勢未有上述兩家銀行這麽強勁,但在近期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經過這段時間的強勁走勢,次新銀行股的估值也水漲船高,其中張家港行的市盈率(TTM)已經達到了40倍左右,江陰銀行為33.5倍、吳江銀行為27.57倍。而與此同時,農業銀行的市盈率為5.8倍,張家港行的估值已經是農業銀行的7倍左右。

另外,張家港行、江陰銀行、常熟銀行目前的市凈率分別為3.25倍、3倍和2.61倍,相對於不少不到1倍市凈率的銀行股,這樣的市凈率已經顯得很高。

基本面平淡 估值高企

銀行股的基本面並不好,從炒作邏輯來看,小市值、漲幅欠佳,疊加次新股概念,是此新銀行股成為遊資目標的重要原因。

從已經公布業績預告來看,這幾家銀行近期業績平淡,其中,張家港行預計去年業績增長幅度為0.57%~3.51%,而公司這幾年凈利潤一直處於負增長的狀態,江陰銀行則預計去年業績下降0%—8%。

從不良率方面來看,江陰銀行、張江港行的不良率已經突破了2%,截至2016年末,張家港行的不良率為2%;截至2016年末數據,江陰銀行的不良率為2.41%。“雖然上市銀行板塊中次新股估值水平大幅高於原來的16家大中型銀行,但在A股這種市場環境下,這種差異並不能主要用基本面來解釋。” 東莞證券分析師鄧茂認為。

鄧茂指出,從屬性上來看,次新銀行股的次新股屬性特征要強於銀行股屬性,近日來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等走勢獨立,不同於銀行板塊一直以來的同漲同跌。次新股往往具有市值小,機構持倉少的特點,同時大股東處於限售期,賣出壓力也小,交易活躍博弈性機會特更大。

記者了解到,遊資始終是這輪次新銀行股上漲的重大推手。張家港行和江陰銀行近期的龍虎榜顯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遊資席位頻繁現身於這兩只個股的榜單之上。包括深圳金田路、中信證券上海淮海中路等一線遊資,浙商證券紹興解放北路等浙江遊資,東海證券廈門祥福路等廈門遊資,以及近期風頭正盛的國海證券泰安擂鼓石大街的山東遊資等。

值得一提的是,次新銀行股的爆發也帶動了次新證券股的行情,今天,次新證券股中原證券和銀河證券出現了漲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18

“不良”高企、利潤虧損 15家村鎮銀行十年後遭國開行“清倉”

距離2006年銀監會放寬村鎮銀行準入至今,經歷了十年發展歷程的村鎮銀行正面臨越來越尷尬的境地。

資產回報率低,不良貸款居高不下,利潤大面積虧損,讓村鎮銀行從設立之初的香餑餑,走到如今被“清倉”甩賣的境地。

3月20日,國開行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下稱“北金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15家村鎮銀行全部股權,轉讓總價接近12億元,涉及資產超過164億元。迄今為止,國開行發起成立了15家村鎮銀行,如果此次轉讓順利完成,國開行將完全退出村鎮銀行。

不僅如此,在此之前,對村鎮銀行態度積極的商業銀行,也已開始“脫手”村鎮銀行股權,其中還包括外資銀行。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6年初,就有主發起行公開轉讓持有的雲南、四川、內蒙古等地的村鎮銀行股權。

國開行此次轉讓股權的15家村鎮銀行,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其中8家在2016年出現虧損,虧損總額接近3億元。根據公開信息,即便在珠三角、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一些規模較大的村鎮銀行同樣也面臨虧損困境。業內人士認為,資產回報率低,不良貸款高企,始終困擾著村鎮銀行。

發起行“甩賣”村鎮銀行股權

公開信息顯示,僅僅3月20日這一天,就有 15家村鎮銀行的股權在北金所集中掛牌轉讓,而且是清倉式全部轉讓,涉及湖北、四川、甘肅、深圳等十四個省市和地區。

掛牌轉讓股權的15家村鎮銀行股東名單中均有國開行,其中14家,國開行還是第一大股東。除了四川北川富民村鎮銀行持股比例為20%以外,其余14家中,國開行持股超過51%的共11家,其中,持股比例75%的一家,55.56%、55.28%的各一家,國開行持股51%的最多,共計8家,均處於絕對控股股東地位。而剩余的3家,持股比例也分別達到45%、35%、30%。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16年6月底,上述國開行掛牌轉讓的村鎮銀行,資產總額達到164.3億元,資產規模最大的達到29.8億元。而轉讓的股權掛牌價累計達到11.97億元。但不同銀行之間,轉讓價格相差懸殊,最低的掛牌價僅為1028萬元,最高的則為1.43億元。

對待村鎮銀行的態度,十年前的國開行相對積極。2006年底,銀監會《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出臺,2007年初,國開行在甘肅涇川成立了其第一家村鎮銀行。此後,陸續在四川、湖北、吉林、青海、深圳等地發起成立多家村鎮銀行。年報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底,國開行控股村鎮銀行13家,參股2家。此次將股權全部轉讓,表明國開行將徹底退出村鎮銀行領域。

而退出村鎮銀行的商業銀行,並不僅僅是國開行。從2012年開始,就有一些村鎮銀行的股東陸續開始轉讓股權。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商業銀行也加入這一行列。除了當初作為發起主力的城商行、農商行,還包括態度積極的外資銀行。

根據某拍賣行發布的拍賣信息,4月20日,將在樂山產權交易中心對樂山商業銀行所持成都蒲江民富村鎮銀行724萬股、130萬股進行拍賣,拍賣價格1100萬元、197萬元。成都蒲江民富村鎮銀行成立於2011年12月,註冊資本7240萬元,樂山商業銀行出資4590萬元,持股比例63.4%。

更早些時候的2016年1月,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下稱“重慶農商行”)以9291.8萬元的價格,掛牌轉讓其持有的雲南大理渝農商村鎮銀行36%股權。該村鎮銀行成立於2010年12月,註冊資本2億元,重慶農商行持有51%股權。轉讓36%的股權意味著重慶農商行打算放棄控股權。但在2016年2月23日,大理渝農商村鎮銀行36%股權再次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價格下調至8455.54萬元。

不僅是中資銀行,外資銀行退出村鎮銀行已有先例。根據公開信息,2016年10月,經銀監會批準,渣打銀行將持有的和林格爾渣打村鎮銀行4000萬股股權,全部轉讓給包商銀行。轉讓後,包商銀行持有和林格爾渣打村鎮銀行100%股權。成立於2008年的和林格爾渣打村鎮銀行,註冊資本4000萬元,是渣打銀行發起的第一家村鎮銀行。經營了八年之後,渣打銀行最終放棄了這家村鎮銀行。2016年11月,該行已更名為和林格爾包商村鎮銀行。

村鎮銀行大面積虧損

與公開掛牌轉讓同步披露的業績顯示了國開行名下村鎮銀行的經營狀況並不樂觀,2016年出現大面積虧損。

披露數據顯示,國開行上述15家村鎮銀行中,8家在2016年上半年處於虧損狀態,占比超過一半,虧損總額接近3億元。其中,虧損最多的是湖北宜城國開村鎮銀行,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虧損7061萬元,達拉特國開村鎮銀行同期虧損5009萬元。

除此之外,吉林鎮賚、四川巴中、青海大通三家村鎮銀行同期分別虧損4402萬元、4666萬元、4321萬元,其余3家國開村鎮銀行則共計虧損近4200萬元。最早成立的甘肅涇川國開村鎮銀行,2016年上半年虧損額為1912萬元,而同期其凈資產僅1840萬元。

與此同時,國開行控股的部分村鎮銀行2016年還出現了總資產大幅下滑的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通州國開村鎮銀行總資產22.6億元,總負債21.26億元,但到了2016年6月底,該行總資產僅為9.67億元,減少了近13億元,總負債為8.32億元,減少12.94億元。

對於退出村鎮銀行的原因,國開行並未說明。該行近期曾對媒體表示,轉讓村鎮銀行,有三點意義:利於貫徹國家“三農”和小微金融政策要求;已具備市場化退出條件;監管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規模化、集約化收購其他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股權,有利於批量化擴大村鎮銀行的規模。

根據銀監會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組建村鎮銀行1519家,總資產達到1.23萬億元,貸款余額7021億元。村鎮銀行虧損也並非個別案例,這是困擾村鎮銀行的普遍現象。《中國村鎮銀行發展報告(2016)》數據,2015年全年,全國有254家村鎮銀行經營虧損,虧損面接近20%,其中31家村鎮銀行凈虧損額在1000萬元以上,開業三年以上的110家機構,凈虧損合計達到8.5億元。

由於缺乏完整數據披露,2016年全國村鎮銀行的經營狀況目前尚無法得知。但面對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長的持續下降,作為銀行業最薄弱的群體,村鎮銀行的情況可能也不會太樂觀。而大面積虧損的情況,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年報中已經得到了反應。

友阿股份(002277.SZ)年報顯示,其參股的資興浦發村鎮銀行,註冊資本1.5億元,截至2016年底,總資產22.3億元,凈資產2.1億元,營業收入3951萬元,營業利潤虧損1741萬元,凈利潤虧損1351萬元。而在2015年,該行營業利潤也為虧損148萬元。

不僅是內陸的村鎮銀行,即便是經濟發達地區的村鎮銀行,同樣也存在虧損。資料顯示,中炬高新(600872.SH)參股10%的中山東鳳珠江村鎮銀行,註冊資本1.5億元,2016年營業收入3217萬元,凈利潤為虧損3726萬元。而國開行此次轉讓的北京通州國開村鎮銀行,2016年上半年虧損了119萬元。

資產收益率堪憂

小微企業、個體商戶為主的客戶結構,使得村鎮銀行的貸款利率遠遠高於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

“如果是商戶信用貸款,年化利率一般都在12%~18%之間,如果是企業,利率會低一些,但也遠遠高於其他銀行。”深圳某村鎮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表面上來看,村鎮銀行業務的高風險屬性帶來了高回報,但實際上,村鎮銀行的資產回報率普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中國村鎮銀行發展報告(2016)》數據,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村鎮銀行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分別只有1.11%和8.32%,顯著低於商業銀行1.19%和15.96%的平均水平。四川銀監局2017年3月曾披露,其轄區村鎮銀行資產利潤率0.95%,資本利潤率8.97%。

“前幾年,一些情況好的村鎮銀行,資產回報率可以達到1.4%~1.7%,現在很多估計都達不到了。”華南某村鎮銀行人士說,在行業資產回報率普遍下滑的情況下,村鎮銀行也不例外。

根據禦銀股份(002177.SZ)披露,其參股的花都稠州村鎮銀行,註冊資本2.5億元,截至2016年6月底,總資產23.1億元,但同期營業收入僅有4295萬元,營業利潤696萬元,凈利潤也只有1377萬元。據此推算,其年化資產收益率只有1%左右。

規模更大的深圳寶生村鎮銀行也是如此。根據廣聚能源(000096.SZ)披露,截至2016年6月底,深圳寶生村鎮銀行總資產已達65.4億元,營業收入1.31億元,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只有5616萬元、4120萬元。2015年全年,其凈利潤為8686萬元,年化資產收益率約為1.3%。

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在於村鎮銀行高企的資金成本。上述深圳某村鎮銀行人士說,村鎮銀行貸款利率看起來很高,但吸收存款能力差,在存款利率上限已經取消的情況下,只能以較高的利率吸收存款,大大抵消了利差、息差空間。此外,村鎮銀行沒有理財業務,流動性壓力較大,經常依靠同業拆借、主發起行授信解決,這大大擡高了資金成本。“據我所知,個別村鎮銀行的貸款利率如果低於6%,可能就賺不到錢。”上述深圳某村鎮銀行人士說。

除了資金成本,遠高於同業水平的不良貸款也在吞噬著村鎮銀行的利潤。廣州農商行2015年年報顯示,該行納入並表的村鎮銀行25家,有近半出現虧損。凡是虧損的村鎮銀行不良率幾乎都居高不下。其中,不良率最高的福山珠江村鎮銀行,2015年虧損1169萬元,不良率高達12.81%;三水珠江村鎮銀行同期虧損4606萬元,不良率高達11.18%。此外,還有5家村鎮銀行不良率超過了5%。

整體上,村鎮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要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根據四川銀監局數據,截至2016年底,其轄區村鎮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2.09%。同期,安徽省包括村鎮銀行在內的小型銀行,不良率達2.48%。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村鎮銀行不願意做小額業務,客戶經理胃口都很大,都想著做大客戶,”上述深圳某村鎮銀行人士說,村鎮銀行規模小,大額貸款占比過高,只要出現一筆壞賬,就有可能導致虧損。此外,一些村鎮銀行在管理上也存在問題,貸款審批不審慎,甚至存在腐敗現象也是一個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