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缺乏彈性,往往不受資本“待見”。去年11月份上市的上海銀行,收獲兩個漲停,被戲稱為“表現最差的次新股”。不過,最近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的暴漲,一改市場對於次新銀行股的印象。“吸金效應”不斷的背後,是這些次新銀行股的業績不佳,以及估值的不斷高企,目前張家港行的估值已經是農業銀行的7倍。
張家港行的估值是農業銀行的7倍
經過連續幾天的上漲之後,次新股板塊在2月16日已經有所回調,和勝股份一度跌停,而萬里馬、江龍船艇等次新股的跌幅也在5%以上。盡管如此,江陰銀行、張家港行在今天依舊漲停,強勁趨勢不改,已然成為“妖股”。
張家港行近期的走勢頗有“麻雀變鳳凰”的意味。1月24日,張家港行在深交所上市,2月6日第5個交易日便打開了一字漲停板。正當投資者準備獲利離場的時候,這只股票又開啟了上漲之路,尤其是2月10日以來,該股票已經收獲了5個漲停。2月10日當天,隨著張家港行的漲停,江陰銀行也馬上封住漲停,隨後幾個交易日,也和張江港行一樣處於漲停狀態。
常熟銀行、吳江銀行、無錫銀行等次新銀行股雖然走勢未有上述兩家銀行這麽強勁,但在近期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經過這段時間的強勁走勢,次新銀行股的估值也水漲船高,其中張家港行的市盈率(TTM)已經達到了40倍左右,江陰銀行為33.5倍、吳江銀行為27.57倍。而與此同時,農業銀行的市盈率為5.8倍,張家港行的估值已經是農業銀行的7倍左右。
另外,張家港行、江陰銀行、常熟銀行目前的市凈率分別為3.25倍、3倍和2.61倍,相對於不少不到1倍市凈率的銀行股,這樣的市凈率已經顯得很高。
基本面平淡 估值高企
銀行股的基本面並不好,從炒作邏輯來看,小市值、漲幅欠佳,疊加次新股概念,是此新銀行股成為遊資目標的重要原因。
從已經公布業績預告來看,這幾家銀行近期業績平淡,其中,張家港行預計去年業績增長幅度為0.57%~3.51%,而公司這幾年凈利潤一直處於負增長的狀態,江陰銀行則預計去年業績下降0%—8%。
從不良率方面來看,江陰銀行、張江港行的不良率已經突破了2%,截至2016年末,張家港行的不良率為2%;截至2016年末數據,江陰銀行的不良率為2.41%。“雖然上市銀行板塊中次新股估值水平大幅高於原來的16家大中型銀行,但在A股這種市場環境下,這種差異並不能主要用基本面來解釋。” 東莞證券分析師鄧茂認為。
鄧茂指出,從屬性上來看,次新銀行股的次新股屬性特征要強於銀行股屬性,近日來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等走勢獨立,不同於銀行板塊一直以來的同漲同跌。次新股往往具有市值小,機構持倉少的特點,同時大股東處於限售期,賣出壓力也小,交易活躍博弈性機會特更大。
記者了解到,遊資始終是這輪次新銀行股上漲的重大推手。張家港行和江陰銀行近期的龍虎榜顯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遊資席位頻繁現身於這兩只個股的榜單之上。包括深圳金田路、中信證券上海淮海中路等一線遊資,浙商證券紹興解放北路等浙江遊資,東海證券廈門祥福路等廈門遊資,以及近期風頭正盛的國海證券泰安擂鼓石大街的山東遊資等。
值得一提的是,次新銀行股的爆發也帶動了次新證券股的行情,今天,次新證券股中原證券和銀河證券出現了漲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