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5 08:36 編輯 香江水暖鴨先知—— 一個香港券商從業者的深度思考 作者:Justin 導讀:深港通還未公布方案,嗅覺靈敏的資金開始加緊南下布局,港股的珍珠白菜價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內地投資者南下。這是本文作者Justin——一個香港券商行業多年從業者的切身感受。Justin對於港股定價的現狀以及對港股未來的表現的思考大開大合,讀來令人激動,分享給各位朋友。 最近開戶量暴增3倍,一開始以為是某上市項目導致吸戶效應,後來每位客戶都催我們加急,詳細一問,跟某上市基本無關,都是沖著一個目的去:港股白菜價。這是去年滬港通不曾出現過的情況。市場里總有一波先覺先知的人。3倍這個數字已經把我們折磨得死去活來。 二、一個基本觀念 股票,是主力割韭菜的工具,貨幣,則是一個國家割韭菜的工具。強勢的美元已經不知在全球割了多少輪韭菜。放大一下尺度,從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3輪QE,便宜的美元流向全球,等到6年後美聯儲說加息,當初便宜的美元升值,美元指數破百,資產回流美國,就是要割生長了6年的韭菜。看看13年5月南克宣布停止QE後東南亞股市的盛況吧,外匯自由流動的國家,就像公交車一樣上落自如。停止QE後,美帝確實不厚道,等到歐洲去年想自救印歐元時,美帝又說老子要加息了,你放水我吸水,就是要榨幹你,於是一路患難與共的小夥伴也得罪了。 擁有一個全球認可的貨幣,就是這麽任性。 三、政策,政策,還是政策 中國也想擁有這樣的貨幣。 在互聯網思維唱遍大街的今天,國家一點也沒落後,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我們的先人早已深諳互聯網思維。 在傳統美帝主導的全球貨幣系統中謀求一席之地失敗後,中國換了一種方式,前期陸續跟德國、澳洲等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還只是一個信號。到去年,習大大連"幾個代表"這種說話都懶得提,直接走了一步"一帶一路",表面上看是打造中國出口挽救國內經濟,李總的推銷員也做得似模似樣,但不好意思,這還是前奏而已,真正的戰略,就是最近風風火火的"亞投行":基建投資?可以,制造業投資?可以,送錢給你?也可以!但是你們都給我用人民幣!(中國銀行近日已宣布加開一路一帶地圖上的境外支行,可謂一帶一路首選金融標的)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以後人民幣國際化割大家韭菜,是可能的事情,但目前收錢,是確定的事情。於是就出現了世界上剩下美國和日本面面相覷的局面。 真正的政策,是"人民幣國際化"。 四、人民幣的戰術突破點必須是在香港 1、先說歷史慣性:香港很重要,非常重要。上海是內地金融中心,但香港,絕對是世界金融中心。最近香港發生的很多事讓大家對香港小看不少,但改變不了世界人民的歷史印象:在歐洲時,很多同事不知道上海,但每個人都知道香港。 2、說現實條件,各種貨幣都可以在香港自由兌換,一個天然的交易中心,有多年的金融社會經驗,硬件上上海絕對跑贏香港,但軟件上,還真的沒有跟上(跟外匯管制有關、跟國內政策有關)。 3、最後是一帶一路的層面,上海往東出海,是美日的島鏈封鎖;香港所在的廣東出海,是一帶一路的初期重要小夥伴東南亞、南亞,我在的廣州,也是傳統全球貿易中心。 所以最後,還得是在香港打響第一槍。 ![]() 五、滬港通深港通消滅港幣 吹水這麽久,終於到切身的層面了。 香港本質的GDP貢獻,大部分來源於金融服務業以及地產業,但地產業,要玩得好還是要看資金流的運用。因此,香港可以說是一個只有金融的城市。 香港的金融,載體就是掛鉤美元的港幣。美元當初在世界上只是索羅斯就可以滅掉一個小國的貨幣,人民幣要滅的第一個是誰?必然是主權已經歸屬、但金融仍未歸屬(外資投行掌握定價權)、還勾搭著掛鉤了美元的港幣,平臺就是香港金融市場、股市,途徑就是滬港通,和擴大開放範圍的深港通,為了達到戰術目的,不但允許公募基金出港,還居然想把香港創業板這個超級大黑洞也向內地險資開放,是有多狠。(香港在去年滬港通開通後,已取消了本地兌換人民幣的上限。要讓大家有意願購買人民幣,A股的牛市,也造得真是及時。不得不服。) 07年林海峰就唱了:"人民幣,系最威,就算無左港紙消費無問題。",真是個大預言家。 六、港股定價現狀 港股一直以來是基本面行情,要看業績和行業,對比A股折價4成以上的比比皆是。定價權目前依然是外資大投行把持(瑞銀瑞信德銀的推薦還靠譜,大小摩高盛就呃)。A股大家都知道了,是資金面行情,每個人都知道有泡沫,但有錢為何不任性。 因此港股風格的轉變,是大概率事件,是人民幣取代港幣的需要。但就算港股漲完這一輪,還肯定會對比A股有折價,我個人看剩2成。什麽時候才會完全消滅折價,戰略上是時一路一帶已經落地,人民幣已經在各個國家在投資基建,戰術上香港可以直接用人民幣購買港股的時候,(現在滬深港通還是要通過上深交所幫你們換匯的)那麽港幣就成為歷史了。 七、鬥膽來判斷一下未來港股階段(所謂踩節奏,因為我票做得不好,此部分僅建議參考) 1、第一輪,A+H中折價大的中小票,以及港A股中小票異動。已經在進行中。譬如0085.hk中國電子。(港A股這個概念以及相關標的到格隆匯:港股那點事兒查找,我是其中中國信達1359.hk的版主,歡迎大家來做客) 2、第二輪,A+H中折價大的大票,收窄價差,預期剩2成折價,港股特有標的譬如騰訊700.hk,中廣核1816.hk。這個主要是通過滬港通的通道進行。主力資金有可能是公募基金,這時有可能對應A股的調整,五窮六絕七翻身。 3、第三輪,深港通正式開通,全面收窄價差,港股A股化,基本面行情資金面化。第三輪直接是中資和外資的全面對碰,人民幣和港幣的全面對碰。大市波動,甚至殃及無辜。 八、下面的是對應上面所說的三輪標的 1、A+H中折價大的中小票,以及港A股中小票 ![]() (A+H中折價大的中小票,圖片來源於格隆匯) 港A股: 中國電子 85.hk 電子制造; 華彩控股 1371.hk博彩; 阿里健康 241.hk 醫療; 阿里影業 1060.hk傳媒; 百富環球 327.hk 移動支付; 綠色動力 1330.hk環保新能源; 時富金融 510.hk 金融; 京能清潔能源 579.hk 新能源、天然氣; 上海集優 2345.hk 新能源裝備; 華南城1668.hk 地產。 2、A+H中折價大的大票,以及港股特有標的 中信證券 6030.hk,理由:中資券商龍頭,牛市必備。 建設銀行 939.hk,理由:派息高,去年沒記錯應該有5%,收分紅必備 新華保險 1336.hk,理由:牛市保險投資收益高,另有國企改革預期。 萬科企業 2202.hk,理由:深港通地產首選標的,地產龍頭。 中國南車 1766.hk,理由:高鐵、一帶一路,國家名片,特別港股折價這麽大。 港股特有標的: 騰訊控股 700.hk,科網:近幾年無腦買入標的,波段必備。 中廣核 1816.hk,核電,理由:我想不到不買的理由……愛股,長線。 中航科工 2357.hk 軍工:港股唯一純正軍工標的,中航集團唯一海外上市平臺,業務沒有太核心的亮點,但國企改革預期和資產註入預期可以期待(講故事)。 中國中藥 570.hk,醫藥、中藥:集團唯一中藥上市平臺,收購整合不斷,而且以後還會不斷,這個票有一點尿性,詳情私聊。 中國光大國際 165.hk 環保、水務:絕對龍頭,粘貼一下:項目主要包括垃圾發電、沼氣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處理、水環境治理等。公司在環保領域,固體廢物處理上領先優勢。 金山軟件3888.hk,科網:背靠小米及國內辦公軟件市場,2016年成長性確定,為何不在小米沈寂的時候買入? 複星國際656.hk,投資、資產管理:此票是個很大命題的標的,長期大牛股,如果你相信郭梁二人的投資能力和人品,逢低就買吧。 中國信達1359.hk 資產管理、壞賬銀行; 3、其他可選核心標的 中國中鐵 390.hk 高鐵、一帶一路; 中國鐵建 1186.hk 高鐵、一帶一路; 廣船國際 317.hk 軍工船舶; 複星醫藥 2196.hk 醫藥; 比亞迪 1211.hk 新能源汽車; 北控水務 371.hk 水務; 白雲山874.hk 醫藥; 粵海投資270.hk 水務; 招商局國際 144.hk 港口、投資; 中海油田服務2883.hk,油服; 上海電力 2727.hk 電力; 金風科技 2208.hk 風電。 九、最後的最後 提醒一下大家,滬港通是給主力用的,普通股民還是用香港普通賬戶吧。 滬港通對於我們有一個硬傷,當大陸放假,香港不放假開市時,滬港通是無法交易的。也就是說,你放假前一天買入某股,大陸放假香港開市的時候,是有可能被人做空的,特別是中外資交戰期間。此外香港,是沒有漲跌幅限制的。 利益申報:本人香港券商從業者。買入賣出需參考技術指標。以上不構成任何投資宣傳、邀約或建議。 (以上內容代表會員特定觀點,僅供參考) |
翻滾的香江:拿到港A股籌碼是當前所有戰略中的重中之重 格隆匯評論員 從格隆匯3月24日振臂一呼:“從今日起,面朝大海,穿暖花開,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的號召後(“港A股”是格隆匯獨創的一個詞匯,用來概括那些有相當中國血緣、有清晰精確A股對標、有強大股東背景、故事概念性感、市值適中,且非老千股的港股),港股已成為萬人矚目的香餑餑,大批A股資金在近乎洶湧地撤離已“聞到焦糊味”的A股市場(尤其創業板),並以類似大媽掃貨的方式搶籌“港A股”——這導致一批任性的“港A股”在短短兩周內漲幅超過40%(比如格隆匯的“珍珠白菜股”)。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深刻認識到了這波港股行情的本質、空間、機會與風險,因此再提綱挈領,用言簡意賅的10條短信方式贅言幾句: 1、投資新兵做模型,投資大家做全局,做趨勢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所謂的“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真正的投資大家,都是放眼全球,做全局,做大趨勢的,而不是盯著一城一地,更不是做個股模型的;沒有張良,十個劉邦加韓信也不是項羽對手。沒有劉伯溫,朱元璋與陳友諒、張士誠這些割據軍閥不會有本質區別。 2、現在的大格局和大趨勢是: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 上至廟堂戰略需要(抑制A股泡沫,疏導資本外流,構造資金閉環回路,托底香港,輸出人民幣,構建一路一帶、亞投行等二戰後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體系),下至草根遊資訴求(回避A股泡沫,保留A股牛市勝利果實,尋求性價比更優的資本保值增值機會,跟隨政策套利機會),都有且只有一個目標: 做多“港A股”; 3、“港A股”政策紅利剛開始 放行5萬億公募基金南下,放行10萬億險資南下,連千股和狐貍頻繁出沒的創業板都一擼到底……這些只是開始。做多“港A股”是廟堂戰略層面的大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斷不會虎頭蛇尾,後面的政策紅利會源源不斷(深港通提速是可以預期的大概率選項); 4、是“港A股”的系統性機會與行情,不是“港股”的系統性機會與行情 一字之差,但兩者在本輪歷史機遇面前有天壤之別。 這是一個必須涇渭分明劃清界限的紅線,否則你可能解放了國際友人,卻犧牲了自己。這波行情的原始基礎當然是港股令人饞涎欲滴的估值性價比。但,估值低只是必要條件,港股這個鬼子資金像上公交車一樣自由進出的市場,估值低的時候多了去了。這波行情的本質(也是本輪歷史行情的充分條件),是廟堂層面戰略疏導資本流動,構造資金閉環,托底香港,全球輸出人民幣,爭奪資本定價權,構建一路一帶、亞投行等二戰後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體系大戰略的關鍵一環。這個時候,這批帶著民族感情和歷史重任的子彈是去接管,而不是融合。你指望這批子彈去買長和、去買恒基,去買友邦,去買中移動,去解放大摩、高盛這幫“國際友人”(你敢買,他真敢賣。籌碼多的是,不信你試試)? 5、拿到“港A股”籌碼是當前所有戰略中的重中之重 “港A股”行情與機會剛剛開始,還遠沒到火熱的階段。這個階段,不要開會,不要討論,不要調研,不要做模型,不要分析基本面(基本面是估值修複到一定階段以後的事情),這個階段就做一件事:搶到“港A股”籌碼是當前所有戰略中的重中之重!時刻記住,這波行情是“港A股”的系統性機會,不是“港股”的系統性機會。很明顯,“港A股”僧多粥少,流動籌碼有限,屬於稀缺品種。動手慢了,你會發現流動籌碼在迅速消失中; 簡單一句糙話:先買入,再研究。 6、港股A股化是必然趨勢,而不是短期現象 當然,港股A股化不是類似創業板那樣的單純投機與博弈,而是“香港中國化”、“港幣人民幣化”、“人民幣國際化”的自然延生與必然結果。這個時候繼續抱著“價值”這唯一一條主線(過去那些外資就是這麽忽悠和主導香港資本市場定價權的)去看待、尋找港股機會,既會南轅北轍,也未免too simple, too naive:在激動人心、色彩斑斕且極具彈性的“中國因素”加入調色板後,港股簡單的“分紅率”、“股息率”這些所謂的價值因素就顯得過於蒼白單調和死氣沈沈了。 換句話說:未來你必須適應更有A股色彩的估值邏輯與彈性——是該外資來交點學費的時候了! 7、必須迅速完成對本次“港A股”機會空間與盈利預期的調整 事實上,即使“港A股”整體漲60%以上,與對標A股仍有著巨大的性價比優勢。未來不出意外,港股日成交額可能會過3千億(目前是600億)。 所以,不要讓過去港股市場要死不活的“低估值”慣性思維來左右你的判斷與行為——對於打著價值旗號的外資來說,港股維持長期低估值再好不過:可以作為貨幣的替代品,自由進出,予取予求,任何時候回來都不嫌貴。 現在不同了:該是外資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恢複“客人”本色的時候了,也該是“港A股”體現出應有價值的時候了。你需要盡快調整你的盈利預期。如果你很幸運的買了高質量的“港A股”,而它們在短期內上漲了30%以上——別急,它們可能剛開始。 8、別和外資PK,別和老千PK 港股市場不是擺滿鮮花的雞尾酒會。港股有大量經驗豐富的資本老手(外資為甚),有大量做多做空的複雜衍生工具,還有一批毫無節操底線,渾水摸魚的的“千客”與“千股”。可以說風險無處不在。 但也不是沒有回避的辦法。堅持一些簡單原則就好了。比如,不和外資PK。外資真的很有錢,和他們玩,勝算真不大。但,我不和你玩,不和你做對手盤,讓你獨孤求敗,讓你向隅而泣,這總可以?再比如,堅決不和老千玩:只要有老千嫌疑的,堅決不要碰。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請參閱格隆匯疑似老千股名單)。 當然,還有一個最簡單的靠譜辦法:認準“中國血統”這根主線,認準“港A股”這個品牌。 9、投資路徑、脈絡與標的 關於這個話題,格隆匯眾多會員已經無私奉獻了大量好的思路與標的,所以評論員在此不再贅言,只是稍微提醒幾點:一是千萬不要只是盯著絕對股價便宜的,那種幾分錢幾毛錢的,說沒問題都難;二是尋找有精確對標的港A股,而不是單純做AH差價,AH價差這個思路太簡單、原始、粗暴,也註定難以持久。三是多看看那些背後有有實力大股東背景的,比如CEC系、阿里巴巴系、聯想系、小米系、複星系、泛海系、騰訊系等等。很多人問怎麽阿里巴巴的幾家公司漲上天了,騰訊的幾家不動?別急,馬化騰什麽時候在和馬雲較勁的時候露過怯?華南城這樣的“港A股”票,你需要的只是稍稍耐心點等候而已。 10、倉位分布 如果你實在希望給一個倉位分布的意見,一個不太成熟,僅供參考的未來三個季度意見:90%以上放“港A股”,10%以下放在A股。 理由?很簡單:化學泡沫中遊泳舒服,還是溫泉里遊泳舒服?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3 09:10 編輯 博彩業目的地深度分析:跨過香江看澳門 作者:薛蓓蓓,劉洋 這一周最火的,莫過於港股恒指的連續大漲,資金紛紛南下投資港股,港股通額度數次用盡,眾多港股中的小票突然鹹魚翻身,加之港股無A股的漲跌停限制,一幹投資人紛紛大呼賺錢過癮。究其本質,不論是大陸錢多人傻也好,或是爭奪香港資本市場的定價權也好,作為一家高舉國際化大旗券商的社會服務研究員,對其沒有點評反饋是不稱職的,所以上周我們在第一時間,就發布了報告《社會服務業港股88家全明星手冊》,但限於時間關系,眾多優秀的公司無法逐一分析論述,尤其是港股獨具特色的博彩公司,所以這期筆記,我們將對澳門博彩行業進行整體分析,除了給予一定的二級市場投資建議外,其實筆者覺得,趁著估值便宜,大陸的眾多旅遊上市公司、產業大佬們其實可以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香江參股甚至收購,當然了,建議挑選MASS業務實力雄厚的企業。 一、澳門博彩業整體概況 ![]()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註:GGR= Gross Gambling Revenue,即博彩業毛收入 ![]() ![]() 二、澳門博彩業的兩大重要業務 ——VIP和MASS ![]() ![]() 貴賓廳承包制的產生的原因: 第一, 地理條件。澳門地處偏僻,既非交通要道,也非旅遊熱點,而且地域狹小。澳門沒有條件像拉斯維加斯一樣把城市建成以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為主、賭博為輔,澳門只能需要人均用地少的純賭客。 第二, 文化條件。中國賭客大多希望秘密賭博,貴賓廳制度迎合了這一點。而且華商更傾向於靠人情關系做生意,貴賓廳的很多交易環節是靠人脈關系運作的。 第三, 市場條件。港澳社會存在很多有港澳雙重居民身份的人。澳門博彩業一直與香港市場存在依賴關系。自從1980年代中期貴賓廳業務發明至2003年港澳自由行開通的二十年里,澳門貴賓賭業的主市場一直是香港。因此存在大量香港的疊碼仔和廳主便於做香港的生意。 第四,由賭場直接管理疊碼仔的辦法經歷了十幾年的運轉,積累了較大的不良債券和其他經營問題,在中間插入的廳主階層,可以分擔一部分債務風險和疊碼仔的管理工作。 ![]() 因此我們看到各大賭場的貴賓廳收益率(即,轉碼收益率)穩定在2.9%左右,比如下面的澳博和金沙的年報數據,澳博2010年貴賓廳收益率為38862/1334035=2.9%;澳門金沙、澳門威尼斯人、澳門百麗宮 在2009年、2010年,貴賓廳收益率均在3%附近。 ![]() ![]() ![]() ![]() ![]()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對Mass業務和VIP業務的風險和收益進行比較分析: (1)Mass業務的風險性較低。VIP 業務的收入依賴於少數客戶,當業務鏈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流動性問題都會大幅影響業務數量。而澳門中場覆蓋的市場容量非常龐大,個別群體的波動對賭場MASS業務形成不了大的影響,有效分散了MASS 業務的風險。同時Mass 業務不需要“賒碼”,這也避免了一部分信用風險。 由圖2 可以看出,MASS 業務受宏觀環境影響的情況小於 VIP 業務。通過計算,2004 年至 2010 年VIP 業務增長率的標準差為 0.22,而 MASS 業務增長率的標準差為 0.11, 表明 MASS 業務更加穩定。 ![]() 資料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2)VIP 業務的利潤率較低。MASS業務沒有碼傭。如果碼傭率為 1%,綜合稅率為 40%,轉碼收益率為 2.9%,貴賓廳和中場運營費用相同以行業平均的 15%計。那麽,VIP利潤率為 1-(40%+1%/2.9%+15%)=10%,Mass利潤 率為1-(40%+15%)=45%。其產生的利潤比例為(45%×23.4%)/(10%×72%)=1.5,即mass業務產生的利潤是vip業務的1.5倍。其次,Mass 業務的賭場贏率較高,比VIP業務能更快的回籠資金。 三、代表性公司對比 ![]() ![]() 對SANDS 和 SJM 進行對比 (1)SANDS重Mass業務,依靠代理人的程度低;SJM重間接VIP業務。 ![]() (2)SANDS 的 EBITDA margin較大 SANDS與SJM經營效率的主要差異在於碼傭費用。SANDS 的財務報表中碼傭費用占到博彩收入的24.5%, SJM 的財務報表中碼傭費用包含在“市場推介及宣傳開支“中,占博彩收入的 43%,二者差為 18.5%。 從報表中可以算出,SJM的碼傭率為1.2%左右,而SANDS的碼傭率為 1%左右。SJM 之所以要維持高碼傭率,主要是因為其擁有澳門份額最多的VIP業務,而VIP業務客源掌握在中介人手中,為了維持高份額的 VIP 業務,SJM 必須付出高碼傭來激勵其中介人提升業務量。這也就導致了其EBITDA margin的縮小。 ![]() (3)SJM的存量巨大 澳博擁有 20 家賭場,不論從博彩收入的角度還是從賭桌占有量的角度,澳博都無疑是行業的領導者。在澳門賭桌總數嚴格控制的情況下,巨大的賭桌占有率和賭場擁有量使得澳博有足夠的空間進行賭桌調配。 ![]() 澳博擁有澳門賭業三成的市場份額,加上之前40年的壟斷積累,澳博的營運資本非常雄厚,2010 年為 HK$7.03 bn,而SANDS只有HK$0.99bn。這為澳博維持VIP業務提供了保障。 ![]() (4)SANDS 有較強的現金流增量 由於 SANDS的Mass業務占比較多,減少了信用風險,加快了資金回籠速度,SANDS的經營現金流對VIP借貸鏈條的保護能力更強。 ![]() 四、小結 1、澳門博彩業發展空間巨大。 2、路氹地區是行業發展的新空間,該地區發展格局將顯著影響整體市場的格局。 3、Mass業務能提供更大的利潤空間,是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 4、因此MASS業務占比較高、且有路氹項目儲備的標的公司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建議關註金沙中國、銀河娛樂。 附錄:博彩業公司盈利、估值數據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華泰證券研究所 來源:華泰證券 |
零售行業:進軍香江 2015年下半年三條主線掘金海外商企 作者:周羽 投資要點 行業運行回顧及展望:15H1 增速創新低,實體零售低景氣;下半年上市商企望先行回暖。2015 年1-4 月社消零售額+10.4%,同比-1.6pcts,增速創2005 年以來最低。50 家商企1-4 月同比+1.1%實體零售景氣低迷。分業態看,超市、專業店、百貨景氣均向下;品類上,金銀珠寶3/4 月+19.3%/+10.3%明顯改善,3C 通訊保持30%左右較快增長,家電、服裝銷售放緩。預計2015 年社消增速10.1%(下半年+10%左右),作為行業中具備團隊、資金、創新資源優勢的上市商業公司,下半年銷售可能領先行業築底回暖。而上市商業業態領先、創新先行、受益消費升級,具備較高投資機會。 業態領先:中國電商發展領先全球,電商龍頭投資價值大。線下商業低效流通的產業背景驅動中國電商快速崛起:“低價+服務”做大規模,自營賺差價,平臺賣流量的盈利模式已然清晰。2014 年阿里、京東銷售規模已躋身零售前二,二者占有中國限額以上零售業4.9%份額,年22737/2602億元GMV 領先全球。PC 端增速放緩,未來移動化、國際化料是突出亮點。2014 年移動端+239%引領網購增長,阿里/京東移動端GMV/訂單比例已達51%/42%,二者合計份額90%。跨境電商縮短環節、降低成本,政策+需求助力下成長空間廣闊,阿里、京東、聚美全球購等先發布局,整合供應鏈建立規模優勢。商品、平臺、數據、金融等生態圈服務預期將支撐電商龍頭未來五年業績較快成長。 創新先行,改革再添生產力:商企民營為主,創新力度大;超市龍頭受益國企改革。海外上市零售企業機制較好效率高,互聯網創新積極推進。例如銀泰商業引進阿里巴巴作為第二大股東(轉股後最多持股26.1%),並組建合資公司推進泛渠道業務;國美電器深耕家電供應鏈卓有成效,2014年同店、毛利率、費用率等指標顯著改善,未來基於采購、物流、售後打造家電供應鏈價值服務商前景可期;高鑫零售亦上線“飛牛網”、收購莆田網打造超市電商。國企改革2015 年進入落地期,受益標的未來機制變革有望帶來較大盈利彈性。例如聯華超市引進永輝超市為二股東(擬持股21.2%),未來采購協同、效率提升料將助力業績改善。 消費升級/財富效應有望提升可選消費增速。中長期看,中國人均GDP 超過6000 美元後消費升級進入後期,可選消費/服務消費呈現升級趨勢。短期看,我們預計2015 下半年零售基本面企穩回升,上市零售龍頭銷售可能先行回暖。資本市場財富效應/政策及稅收紅利有望帶動鐘表等可選消費品增長提速,關註亨得利、時計寶。 風險提示。行業整合及變革進度低於預期;經濟增長低於預期。 海外零售公司投資策略。我們從業態領先、創新先行、消費崛起三主線掘金商業股。1)看好電商引領零售效率提升前景,推薦龍頭公司,如京東商城、阿里巴巴、聚美優品。2)看好O2O 創新積極及改革受益者,如國美電器、聯華超市、銀泰商業。3)財富效應/消費政策紅利有望帶動銷售增長提速,關註亨得利、時計寶 ![]() ![]() 行業基本面及趨勢展望 社消增速創新低,實體商企低景氣 2015 年1-4 月社消增速10.4%,增長水平創2005 年以來新低。隨著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CPI 低位運行、終端需求低迷,2015 年1-4 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增速同比下降1.6pcts。50 家重點商企1-4 月零售額同比+1.1%,實體零售整體景氣度較低。 ![]() 上市樣本:收入增速築底,經營現金流下行 行業60 家商企2015Q1 收入+9.2%,景氣築底回升。零售行業60 家上市公司2014 收入7058.2 億元,同比+2.2%;2015Q1 收入2042.3 億元,同比+9.2%。從可比門店銷售情況來看,行業收入增速處築底過程,隨O2O 推進、限“三公”政策影響逐漸消退,上市公司作為行業相對優秀群體,2015 年下半年增速有望延續底部回升趨勢。 ![]() 經營性現金凈流入連續下行,市場出清及行業整合已快速展開。2014 年行業經營性現金凈流入161.6 億元,同比-42.0%;2015Q1 經營性現金凈流入12.3 億元,同比-25.9%。經營性現金凈流入占凈利潤比例2014 年下滑至1.6x(2013 為2.0x),2015Q1 單季比例0.3x,延續同比下滑(2014Q1 為0.4x)。我們認為,行業利潤表承壓伴隨現金流量惡化是當前中國零售行業低效流通模式的直接體現,市場出清和行業整合已快速展開。 ![]() 預計2015 年社消+10.1%,上市商企望領先性回暖 我們認為,2015 年1-4 月宏觀經濟增長依然處於相對低位,經濟托底,電商等新渠道分流持續顯現,2015 年1-4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為近年來最低。展望201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低位運行,電商分流仍保持較快增長,預計以實體零售為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在10%左右,預計全年+10.1%。同時我們認為,作為行業中具備團隊、資金、創新資源優勢的上市商業公司,下半年銷售可能領先行業築底回暖。 ![]() ![]() 海外商業股投資策略 海外上市商業股以民營、互聯網及百貨、超市龍頭為主,其管理效率及團隊競爭力普遍較高,未來行業整合期勝出概率較大,競爭力強。我們從業態領先、創新先行、消費崛起三主線掘金海海外商業股,相關標的如下: 第一條主線:看好電商引領零售效率提升前景,推薦電商龍頭,如京東商城(規模效應驅動供應鏈能力快速提升,預計未來份額提升空間大)、阿里巴巴(大生態、雲計算、大數據、大金融多元盈利)、聚美優品(美妝龍頭,跨境電商業務超預期)。 第二條主線,看好互聯網創新及國企改革受益者,基本面提升空間較大,如國美電器(團隊競爭力提升/全渠道戰略)、聯華超市(永輝入股改善空間大)、銀泰商業(阿里合作/管理團隊激勵充分,互聯創新實力強)。 第三條主線,進入15H2-16 年,財富效應有望帶動可選消費增長提速,關註亨得利(鐘表消費崛起、高端表或迎稅收紅利)、時計寶。 ![]() 重點公司分析 國美電器(00493.HK):深耕供應鏈卓有成效,全渠道戰略值得期待 中國家電零售巨頭,互聯網轉型持續深化。國美電器是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企業之一,2014 年銷售額約1000 億元(上市+非上市合計,其中上市部分銷售收入604 億元),在全國擁有1688 家門店(上市+非上市合計,其中上市部分1132 家)。公司於2012 年推進全渠道零售轉型,並於2013 年底完成采購、物流、IT 雙線融合。公司創始人黃光裕夫婦合計持股59.67%為實際控制人。 深耕O2O 供應鏈卓有成效,各項利潤指標明顯改善。2014 全年同店增長4.8%(2013:+13.7%),其中二線市場同店增長達9.3%;線上業務高速增長,2014 年國美在線GMV 同比+84.4%達77 億元(其中自營約35 億元)。綜合毛利率同比+0.1pct 主要受益差異化商品占比提升至33%(2013:30%),公司計劃至2017 年該比例提升至50%,期間費用率(銷售、管理及其他)同比下降0.3pct 至16.3%,凈利潤率同比提升0.5pct 至2.1%,明顯改善。戰略轉型深化:全渠道向“全零售”升級,目標至2017 年打造擁有億級消費者的生態圈。1)預期國美將在2015 年起搭建“全零售場景圖”,包括智能化門店(2015 年改造50-100家)、加速拓展低線市場渠道網絡(預計未來3 年新進入三四線城市100 個)、移動微店(預計2015 年將設立10 萬+微店開展粉絲營銷,門店移動化)、國美在線等。2)繼續夯實采購供應鏈,基於大數據優化采購模式,預計至2017 年差異化商品占比將提升至50%;物流基於21 個區域物流中心和407 個城市轉配中心、195 萬平倉儲面積覆蓋全國2500+個區縣,推廣一日三達及送裝同步提升消費體驗。3)金融方面,2015 年3 月推出保理產品,並建立高效的征信和風控體系。用戶+場景+平臺合力搭建國美生態圈。 經營展望:公司目標2015 同店增長3%以上,線上GMV 高增長有望持續,“全零售”戰略升級值得期待。管理層預期2015 年同店增長3%以上,二三線市場門店加速拓展,未來3 年年均新開80-100 家店;國美在線目標未來三年GMV 保持100%+CAGR,移動端用戶數量保持100%以上增速。國美線上/線下1.3 億消費者會員、1.2 萬家線下供應商、1 萬家線上商戶、10 萬員工及其粉絲社交圈是其打造“全零售”場景戰略核心優勢,“互聯網+”模式轉型效果值得期待。 風險因素:1)經濟下滑超預期;2)價格戰惡化致毛利率超預期下降。 盈利預測、估值與投資評級:國美電器聚焦家電零售主業,持續深耕供應鏈效果已現,“互聯網+”模式轉型前景值得期待。我們維持公司2015/16/17 年EPS 0.10/0.11/0.12 元人民幣的盈利預測,2015-17 年CAGR 11%。當前股價對應2015 年僅19X P/E,內地增量資金料將對股價形成持續催化。暫維持“增持”評級,關註公司“全零售”戰略推進進程。 ![]() 銀泰商業(01833.HK):民營商業龍頭,互聯創新領先 公司概覽:立足浙江,擴張全國的民營商業龍頭。截至2014 年末,公司在浙江、北京、安徽等7 省市擁有44 家門店,包括百貨29 家,購物中心15 家;門店建築面積超260 萬平米。2014 年總銷售額及凈利潤分別158.1/11.2 億元人民幣,同比+0.8/-29.7%,同店銷售額同比-3.3%。15Q1 總銷售額及同店銷售同比+5.5%/+1.3%。 實體零售轉型先驅。領先同業率先發展購物中心業態;優化供應鏈和對商品的管控能力,2007 年試水自有品牌just intime,2012 年實踐“買手模式”運營意大利品牌MANGANO;銀泰網2010 年上線(業內首批),銷售額位居實體零售線上商城前列;公司是首批以旗艦店方式入駐天貓的實體零售商,2011 年線下35 家門店以O2O 方式(線下展示、線上下單、線下提貨/配送等方式)參與天貓“雙11”;2014-15 年,門店全面引入支付寶、微信移動支付;2014 年11 月,銀泰網跨境電商上線。2014 年,公司線上業務(銀泰網、閨蜜圈、銀泰寶、迷你銀等)銷售額15.7 億元,同比+33.1%。 聯手阿里加速雙線融合。2014 年3 月,阿里巴巴集團以53.7 億港元對公司進行戰略性投資(以16.6 億港元現金認購9.9%股權,以37.1 億港元認購可轉換公司債),雙方成立合資公司JV,從商品、商圈和客戶數字化三個角度推進O2O 業務。2015 年5 月與阿里巴巴共同發布喵街應用,為消費者提供線下門店的商品+餐飲服務信息及優惠活動。公司預計2017 年OTO 銷售額將占整體銷售額的20%,其中10%來自體內的銀泰網、線下商品上翻和跨境電商等。 籌劃資產管理計劃,變現物業價值助力轉型。截至2014 年末,公司自有面積約148 萬平米,占比57%;以2 萬元/平米估算,公司NAV 約250 億元人民幣。公司積極籌劃搭建資產管理計劃,盤活持有物業價值。目前首個標的為北京大紅門店(建築面積3.5 萬平米),資產計劃年限20 年,預計以租金收入支付7.5%的融資成本,對損益表影響有限;預期公司將以變現資金加強O2O、跨境電商、“買手制”等方面的轉型,並積極把握兼並收購機會。風險因素:新店培育低於預期;OTO 推進進展緩慢。 盈利預測、估值及投資評級。維持2015-17 年 EPS 0.37/0.36/0.37 元人民幣的盈利預測,分別同比-23.7%/-2.7%/+3.4%。公司民營機制下激勵到位、轉型方向明確、執行力強,攜手阿里強化信息、技術與大數據能力,有望在行業整合中勝出,中長期看好公司發展前景,維持“買入”評級。 ![]() 聯華超市(00980.HK):上海超市龍頭,引入永輝長期提效可期 上海超市龍頭,引入永輝長期提效可期。公司是上海地區超市龍頭企業。截至2014 年12 月,公司擁有大型綜超、超市及便利店三種業態共計4291 家門店,分布於全國18 個省市,其中上海地區門店2706 家,占比63%。2014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15.1 億元,同比-3.9%。2014 年內新開大型綜超4 家、超市158 家(直營23 家,加盟135 家)、便利店113 家(直營32 家,加盟81 家)。 創新轉型深化,效率提升可期。2014 年公司以內生提效為主導,關閉虧損門店,集中推進門店改造工程,完成89 家門店改造,全年毛利率較2013 年提升0.2pct。在供應鏈建設上,公司整合各物流業務管理部門和相關公司職能,組建專業物流有限公司,有序推進物流整合項目,目前施工工程已接近尾聲,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物流控制系統已進入聯合測試階段。年內公司與國美電器戰略合作,在大型綜超中引入“店中店”模式經營家電等弱勢品類。未來公司料將在外延穩健擴張的同時,持續推進現有門店轉型,創新業態和經營模式。大型綜超業態試點轉型小區商業中心或者鄰里中心模式;超市業態重點建設生鮮品類;便利店業態按所處商圈屬性門店類型。我們認為,公司經營戰略思路明確,家電“店中店”模式引流+貢獻傭金收入可期。 凈利率水平遠低於同行,預計未來盈利提升空間大。2014 年宏觀經濟低迷,加之行業處於整合洗牌期。公司總門店數較2013 年減少239 家,受收入下滑及銷售費用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盈利能力承壓。2014 年實現歸屬凈利潤0.3 億元,同比下滑41.4%,歸屬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2014 年銷售費用占營業總收入19.4%,較A 股超市行業上市公司整體銷售費用率高3.4pcts,銷售費用占比高企,公司業績承壓。2014 年公司歸屬凈利率0.1%,較2013 年下滑0.1pct,顯著低於A 股超市行業2%~3%平均凈利率,也顯著低於永輝水平(2014:2.3%),盈利提升空間大。 永輝超市受讓公司21%股份,協同效應助力盈利改善。永輝超市受讓公司21.2%股份,未來引入市場化機制料將提升中長期盈利水平。2015 年4 月永輝超市以每股3.92 港元/股價格受讓公司21.2%股本,交易總金額約7.4 億元人民幣。股權轉讓完成後永輝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預計將派駐核心管理層進駐公司。聯華超市(315 億收入)+永輝超市(370 億元收入)將在采購端快速形成比價、議價協同效應,建立價格競爭優勢,提升雙方毛利空間。未來永輝或進一步推動聯華市場化機制改革,後者盈利水平有望由當前的0.1%凈利率水平向行業平均水平靠攏,盈利彈性較大。 風險因素:電商快速分流,與永輝超市整合進展低於預期。 盈利預測及估值。Bloomberg 一致預期公司2015-17 年營業收入304.5/316.4/314.8 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4.5%/+3.9%/-0.5%,EPS 0.06/0.09/0.17 元人民幣。長期看好永輝超市與聯華整合後的效率提升前景,建議積極關註。 ![]() 阿里巴巴(BABA.N):平臺電商帝國,生態盈利致勝 全球最大線上市場運營商。公司由馬雲團隊成立於1999 年,是中國電商締造者,搭建線上交易平臺,提供營銷、支付、數據、金融等服務電子商務生態圈。2015 財年零售平臺(淘寶、天貓)交易額2.4 萬億人民幣,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7%,交易規模全球第一,遠高於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7000 億人民幣)與Ebay(5000 億人民幣)之和;公司管理層持股約13%,合夥人制保障控制權。2015 財年營收762 億元人民幣同比+45.1%,總GMV 2.4萬億元同比+46%。 阿里優勢:成熟平臺、海量數據、強勁現金流。阿里年2.6 億活躍用戶,平臺交易額1.7萬億全球第一,並保持30%+高速增長。貿易、支付、服務的良性閉環形成了以營銷推廣及交易傭金為主的盈利模式,消費者粘性高、800 萬賣家全面服務,平臺先發優勢難以撼動。2014 年初提出“雲+端”戰略,本質為大數據應用,巨量可關聯數據將助力商家精準營銷和供應鏈優化,信用數據(交易、地址、余額)控制風險做大供應鏈金融。公司輕資產運營,經營現金流入強勁,2015 財年末現金凈流入412 億元,良好現金流利於並購式擴張,公司並購邏輯清晰——獲取入口、提升體驗、拓展產品,其本質是完善生態圈拓寬護城河。 經營潛力:流量變現提升空間大,移動端快速增長。2015 財年流量變現比率僅2.4%,遠低於Ebay14.5%水平,預計流量變現能力提升將來自:一、天貓GMV 占比逐漸提升(FY2015 占35%),天貓商戶盈利能力和付費比率高於淘寶;二、移動端培育成熟及營銷產品豐富。FY15Q4 活躍用戶3.5 億同比+37%;其中預計移動端月活用戶達2.89 億,同比+77%,移動端活躍用戶增長驅動整體GMV 較快增長。預期PC+移動端變現率中長期提升帶動公司總營收未來三年CAGR30%。 風險提示:1.線上打假導致淘寶流量持續下滑;2.消費需求超預期下滑。 盈利預測、估值及投資評級。阿里巴巴FY2015 財年業績符合我們預期,移動端份額提升、雲計算收入高速增長是亮點。考慮推廣移動端、雲端投入帶來的增量費用,我們調整FY16-18 財年non-GAAP EPS 預測至 2.96/3.92/5.17 美元(原2016/17 財年預測為3.26/4.44 美元,2018 年為新增預測)。3 年CAGR 30%,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103.6美元(對應35x PE)。 ![]() 京東商城(JD.O):自營電商龍頭,份額提升空間大 高速成長的自營B2C 龍頭。2004 年上線,2009-2013 年GMV CAGR 達156%;2014 年GMV 2602 億元,同比+107%。2015Q1 自營/平臺占比58%/42%,2014 年市占率20.2%穩居國內B2C 第二(第一名天貓59.2%)。 內生高速增長+並表騰訊電商帶動GMV 翻倍增長,規模效應/收入結構優化驅動毛利率持續提升。騰訊2014Q1 入股帶來QQ 網購+拍拍網超600 億元交易額及商戶資源,並為京東提供微信一級入口。內生高速增長及騰訊系流量助力2014/15Q1 GMV分別+107%/+99%。采購規模效應/平臺收入快速增長驅動毛利率由2011 年的5.5%持續上升至2015Q1 的12.2%。 用戶數、訂單量等核心運營數據高速增長;經營性現金流良好周轉;non-GAAP 口徑扭虧尚需時日。15Q1 活躍用戶數同比+90%達1.05 億;訂單總量達2.27 億,同比+76%;移動端訂單量同比+329%,占比升至42%(14Q4:36%)。存貨周轉天數35.2 天同比2014Q1(33.1 天)基本持平,2015Q1 經營現金凈流入24.1 億元(14Q1:9.1 億元)同比+165%保持良好周轉。2014 年non-GAAP 凈利潤3.6 億元實現盈利;但在持續物流、營銷投入下,期間費用率上升導致15Q1 再度虧損2.1 億元(non-GAAP),物流持續大力投入,供應鏈金融高速增長,京東眾籌、海外購、汽車頻道等新業務上線,生態圈格局不斷完善。後臺物流持續投入:250 萬平米倉儲、3539 個配送站及自提點覆蓋1961 個縣區,“211 限時達”等極致服務帶來優異體驗。京東供應鏈金融業務快速增長,15Q1末融資余額達20 億元(2014 年底:15 億元),我們預計全年融資規模在100 億元以上。2015Q1 公司先後上線京東眾籌、海外購、汽車頻道等新業務,擴充服務品類、提升消費粘性。京東以零售為核心,物流、金融、服務組成的生態圈格局初顯。充沛現金流支持下,公司未來或將加快O2O 並購繼續完善生態圈。 風險提示:物流建設效果不達預期;電商價格戰惡化。 盈利預測與估值。京東自營B2C 模式消費體驗領先、在中國消費者品牌意識增強及官方打擊假貨力度升級背景下未來有望保持較快增長。管理層預期2015Q2 收入同比增長52%~56%。我們預測2015-17 年收入1759/2533/3343 億元人民幣(CAGR44%),參考亞馬遜2002-2013 年P/S 1.7x~2.9x(收入CAGR 31%),考慮京東現階段較高成長性,我們以2015 年2.0x P/S 為估值參考,給予目標價42.0 美元。 ![]() 聚美優品(JMEI.N):跨境電商超預期,份額重回較快增長 線上美妝龍頭,2014 年凈交易額65.3 億人民幣,凈利潤3.4 億元。2010 年3 月成立,2014 年5 月紐交所上市。經營化妝品、服飾、奢侈品等品類線上零售業務,2014 年美妝B2C 領域市占率約22%,2014 年度活躍用戶同比+27%至1330 萬,為中國第一大自營化妝品電商。民營機制靈活,管理層期權激勵充分。上線以來交易額保持增長,2012 年至今持續盈利,2014 年non-gaap 凈利率5.8%。 中國美妝:市場空間廣闊,渠道經歷大變革。2012-14 年美妝市場複合增速15.7%,高於過去三年社消約14.0%的水平,2014 年規模2536 億元,預計消費升級推動2015-18 年CAGR14.3%。歐美大牌占近半份額,未來渠道變革將帶動上遊品牌多元化發展,快時尚品牌份額有望增加。美妝渠道中商超占比已由2008 年68%下降至2014 年的51%,扁平低價的電商渠道及一站式服務的專營店合計已由2008 年的15%提升至2014 年34%。渠道效率提升降低顧客接觸成本、加速產品叠代,利於快時尚品牌發展。預計未來如屈臣氏、聚美優品等專營店/垂直電商基於高粘性客群疊加強營銷能力,份額及盈利前景較好。 公司經營:2014 年GMV 同比+30.1%,14Q4 關閉美妝開放平臺致單季GMV-3.0%;2014 年9 月起跨境電商業務超預期,驅動美妝份額重回較快增長。2014 年活躍用戶數同比+26.7%至1330 萬,訂單量同比+18.3%;其中14Q4 活躍用戶數/訂單量分別+2.1%/-5.9%全面放緩。公司14Q4 關閉美妝開放平臺,並於2014 年9 月開展美妝跨境電商,越過中間環節與海外化妝品牌建立貨品直供合作。在跨境電商高速增長驅動下,2015Q1 收入同比增長45%~50%(環比+35%~+40%)。我們認為,聚美優品基於其流量/采購規模/與國際品牌良好關系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具備先發優勢,未來有望受益政策紅利及旺盛需求持續高速增長。我們預計2015 年公司GMV 重回20%+增長,美妝龍頭地位夯實。 風險提示:1.跨境電商業務成長速度低於預期;2.行業競爭加劇。 盈利預測與估值:考慮公司跨境美妝業務發展超預期,我們略上調2015/16/17 年Non-GAAP 每ADS 收益預測至0.64/0.88/1.18 美元(原為0.58/0.79/1.06 美元,2014A:0.50 美元),分別同比+16%/+35%/+35%。長期看好公司美妝電商領域絕對龍頭低位+海量高粘性客流+品牌塑造能力,當前2015 年P/E 40x 低於唯品會約50x~55x 水平,建議投資 者積極關註! ![]() (來自中信證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隋丕寧
近日,內地房企在香港再下一城。
2月24日,龍光地產及合景泰富聯合體擊敗14家入標財團,最終以總價168.55億港元投得位於香港鴨脷洲利南道鴨脷洲內地段第136號高端住宅地塊,打破香港近20年土地總價記錄,成為香港近年來成交總價最高的宅地。
龍光聯手合景泰富168億港元奪地
香港地政總署公布,備受業界矚目的香港南區鴨脷洲利南道地塊最終由龍光合景泰富聯合體以168.5578億港元中標,創下香港近年來單幅土地的成交總價最高紀錄。據了解,過去20年,香港僅5幅地塊總價超百億,總價均不超120億元。
該地塊由於位置優越,成功吸引了14家財團投標,其中不乏香港本地財力雄厚的公司。
美聯物業報告顯示,港島規模較大的土地供應十分罕見,此次推出的香港南區鴨脷洲利南道地塊占地超12.65萬平方呎,可建總樓面逾76萬平方呎。地塊南邊擁有開闊海景,估計未來項目將作海景豪宅發展,並以戶型單位為主。
房地產與金融資深評論人黃立沖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目前這一地塊的價格以及盈利情況暫時沒辦法判斷,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建立模型,控制預算。
對於此次高價拿地,龍光地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地塊總價高主要是因為位置優越以及規模大,計算樓面地價每平方呎約為22110港元,符合公司預期。
龍光地產工作人員補充表示,根據經濟地產庫的統計數據,目前該區域在售項目房價一直較高。參考周邊房價情況,未來還是存在非常可觀的盈利空間的。
周邊的中海地產南區‧左岸高端產品平均呎價成交價為5.6萬港元,另一個處於鴨脷洲豪宅南灣的對岸的深灣9號高端產品平均售價為每呎4.6萬港元左右。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這是龍光地產在香港的首個項目,也是該公司首次與合景泰富聯合投標香港地塊。
談及兩家房企的出資比例和分工情況,龍光地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雙方持股比例為5:5,關於兩家房企之間的具體分工,表示目前剛拿下地塊,具體合作模式還在進一步的探討之中,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或許會成立一個公司。
近期以來,龍光地產對香港市場表現出強烈渴求,據觀點地產報道,龍光曾參與投標香港啟德宅地,最終不敵海航。今年香港發展局公布年度推地計劃,將推出28幅住宅用地,可建超18900個單位。龍光地產表示,公司現金流充沛,未來仍會根據土地市場情況適時補充優質土地資源。
內地房企進軍香港
近期,內地房企進軍香港勢頭不斷加強,成為香港土地市場的“新貴”。去年海航半年花費總價超180億港元連奪香港九龍啟德3宗地後,加上龍光合景泰富聯合體168億港元高價拿地,內地房企頻繁現身香港土地市場。
在內地房企的攪動下,去年跌聲一片、鮮有人問津的香港土地市場出現回暖的跡象。從投標價格來看,內地房企心目中的地價高於香港本地房企,同樣的土地拍賣,“過江龍”表現更加進取,不惜高價奪地。
黃立沖不認為香港土地市場回暖,香港土地市場需要分析樓價的售價和賣地的售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量的遊資流向香港土地和樓市,近期的土地招標中多了很多內地房企,這一類房企不特別算成本,價格會超出一般人心目中認為理性的價格。內地房企習慣了土地價格的上漲,對未來更加樂觀,把在一線市場和部分二線市場的經驗,套在香港上。
香港樓市具有其特殊性,除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黃立沖認為,香港樓市還受多重因素的交叉影響,如美元加息緩慢,香港樓市則堅挺;如香港聯系匯率出現解鎖的擔心,房屋會被拋售;如果金融市場和股市不景氣,樓市不好,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