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韓貨運工會組織今起罷工 物流市場難免大受影響

據韓聯社報道,在韓國鐵道工會罷工呈現長期化趨勢的情況下,韓國貨運工會組織“貨物連帶”10日宣布正式罷工,預計韓國物流市場由此大受影響在所難免。

韓國貨物連帶10日零時起全面罷工,反對政府推出的“貨物運輸市場發展方案”中廢除“需求調節制度”。貨物連帶方面主張,廢除該制度會導致貨車數量大幅增加,這將使得物流市場供過於求,進而讓貨車運費全線下挫。

預計此次貨物連帶罷工會給集裝箱運輸市場帶來致命打擊。目前,韓國集裝箱運輸車輛達2.1757萬輛,其中32.2%系貨物連帶所屬。

據悉,韓國政府將根據法律和相關規則嚴厲應對此次罷工。國土交通部方面曾表示,雖然政府積極聽取工會提出的要求,推進完善相關制度,但工會采取全面罷工的方式予以回應。此次罷工是極端集體利己主義的表現,將對國家經濟帶來消極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00

法案在議會“打乒乓”,英國脫歐進程難免耽擱

英國議會上議院在當地時間7日以366票對268票贊成要求政府在脫歐法案中加入相關內容,以保證議會對英國在何種情況下能夠脫歐擁有更大決定權,政府的脫歐法案因此在議會再度受挫。

這個變數意味著,無論英國政府與歐盟在脫歐事務上的最終談判結果如何,議會都要求有權做出最後決定。換句話說,只有在議會允許的前提下,英國才能在未能與歐盟達成任何協議的情況下脫歐,否則政府就應繼續談判,直至議會點頭。

唐寧街隨即表示將尋求推翻上議院所作修正案的可能性,認為如果議會手握生殺大權的話,將有悖國家利益,也會降低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談判力。

議會網站顯示,7日的表決是上議院自1993年以來投票人數最多的一次。但這已經是英國政府向議會提交脫歐法案以來遭受的第二次挫折。

今年1月,英國最高法院裁決,政府啟動脫歐程序需經議會批準。英國下議院於2月8日投票正式通過政府提交的脫歐草案,啟動脫歐進程。2月28日,脫歐法案在英國下議院獲得通過,並開始接受上議院審議。但是,英國上議院的報告稱,英國沒有法律義務向歐盟支付大約600億歐元的“分手費”。

而且,英國上議院在3月1日以358票贊成對256票的反對結果否決了梅的脫歐方案,並提出修正案,要求在脫歐法案中增加條款確保在英國生活的歐盟公民在英國脫歐後能繼續享有目前的權利。

一些議員對7日的投票結果很失望,表示將會在法案於13日回到下議院時再次出擊。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就直接指責部分上議院議員是在故意阻礙英國脫歐。

“上議院里顯然有一些人打算阻撓(脫歐)進程,而政府要做的是確保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我們會在下議院推翻這些修正案。”戴維斯表示。

保守黨人、前副首相赫賽爾廷(Michael Heseltine)就是這群阻撓議事的議員中的領頭羊,他表示這個修正案在法律上確定了政府有責任確保議會是國家主權的最終守護者。

如此一來,梅下周將繼續同議會中的保守黨展開新一輪較量。唐寧街需要重點突破的對象也轉變為十來個支持上議院修正案的下議院保守黨議員,他們同樣疾呼議會對脫歐進程的最終決定權。可盡管如此,下議院推翻這項修正案可能性並不算小。一旦被推翻,則法案又會被發回上議院再來一遍。

按照英國議會程序,經上議院修正的脫歐法案將發還下議院繼續討論,且上議院提出的修正案有可能被下議院投票推翻。這個過程被戲稱為“打乒乓”,但如果法案內容反複修改後兩院始終無法達成一致,那麽根據英國《議會法案》,下議院有權繞過上議院直接通過法案。

此前,按照梅的脫歐時間表,外界預計如果順利的話,關於脫歐法案的審議程序將在3月7日完成。但是,目前兩院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令法案遲遲無法通過,也就無法具備法律效力,政府也就無法啟動《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與歐盟展開為期2年的脫歐談判。這意味著,圍繞脫歐進程的“府院之爭”中,實際結果表明議會占了上風。

對梅政府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盡快與歐盟展開談判,減少不確定性對商貿領域帶來的經濟損失。除了議會的阻力以外,歐盟的態度也有待觀察,英國希望把談判集中在經貿領域,但歐盟並不這麽認為。因此,從目前來看,這份時間表毫無疑問將因為各方面阻力而往後推遲。

背景鏈接:什麽是《里斯本條約》第50條?

《里斯本條約》是基於《歐盟憲法條約》的“簡化版歐盟憲法條約”,規定了有關歐盟如何有效運作和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所有內容。

《里斯本條約》的第50條涉及到歐盟成員國的退出條款,即“任何成員國可以根據本國的制憲要求,決定退出聯盟”。

只有250個詞的第50條款,起草人從未料到這一條款會被啟用,迄今為止也沒有一個成員國適用過。因此英國與歐盟也曾就條款的含義打起口水戰,成為雙方手中一張彌足珍貴的政治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50

市場評論|數據疲軟疊加重磅利空,A股破位下行或難免

隨著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了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再疊加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000063.SZ)激活拒絕令的消息,A股指數震蕩回落,盤中券商、銀行等金融板塊一度拉升護盤,但明顯無力對抗市場整體的趨勢,滬深兩市股指跌幅均超過1.4%,創業板指數更是大跌近3%。市場下跌趨勢已成,上證指數再創年內新低就在眼前。

盡管近來筆者一直在提醒股指可能出現破位下行的風險,不過上周二上證指數的大幅反彈還是一度使人產生了美好的預期,但市場的走勢很快就教育了我們,任何脫離成交量和基本面的幻想都要不得,市場永遠是那麽的冷靜、冷酷,它容不得一絲幻想。

從主要指數的K線組合來看,繼上證50指數疊創年內低點之後,滬深300指數周二也創出年內新低,上證指數距離2月9日的年內低點3062.74點僅有4個點的距離,預計周三創出年內新低將很難避免。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盡管距離年內低點尚有一定距離,但像創業板指數一天跌3%的走勢如果持續出現的話,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

雖然上證指數再創年內新低很難避免了,但是由於3000點這一重要整數位也近在咫尺,所以股指實際下跌的空間還是相對有限的,但是個股的跌幅就不好說了。一些此前的強勢股在大幅上漲之後補跌的力度將非常驚人,周一集體漲停的海南板塊中周二出現了跌停的個股就是例證,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控制倉位規避到4月底這一段時間的風險還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今年前幾個月辛苦賺來的盈利回吐起來將是非常迅猛的。

而從周二市場個股或板塊的情況來看,個股漲跌家數之比已達到1:7,兩市所有板塊全部下跌,這樣極端的數據充分說明市場預期目前趨於一致。這樣過於一致的預期一方面會放大市場的漲跌幅,另一方面則也可能成為逢低吸納的良機,合理控制倉位、精選個股則是其中不二法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98

職場慧眼:偏心難免? 張慧敏

1 : GS(14)@2013-08-06 23:44: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806/18365793

                  蔡東豪在《主場新聞》專欄內如是說:「高潛質員工最看不順眼的,是公司容忍表現差勁員工,散發不公平氣氛,代表公司一是有眼無珠,一是懦弱怕事,我未必敢公然偏心,但肯定不容忍劣行。」
莫講職場,即使父母對親生子女,都難免會有偏心的情況出現。客觀來講,事實上不可能亦不應該一視同仁。世上沒有任何方法做法,可以令到所有人都滿意開心,尤其涉及的是人事之間的關係,所謂公平根本不可能存在,亦沒有人可以制訂得了任何準則。
我身為職場醫生,這偏心症一直是我的重點研究項目,對其嚴重性、所能造成的創傷及遺害,知道得非常清楚。為甚麼老闆要包庇不事生產A字膊日日逍遙的員工,去懲罰所有努力做好工作的員工?要是管理者肯承認自己確會有偏心,最低限度會時刻警惕,下判斷做決定之前會謹慎留神,會懂得盡量避免不公平、不公義的情況發生。可惜有這種智慧思維及醒覺的上司老闆,為數不多。最大問題在於偏心者為了拒絕承認自己偏心,不肯接納意見,還要變本加厲繼續堅持偏心下去!

別為工作折磨自己

                面對偏心老闆,員工究竟可以點?要是工作還有自己發揮學習的空間,要走雖是肯定的事但不必急在一時,不過要部署隨機應變。走不了的切記不要比較,不必眼紅別人受寵,把自己打壓成當然受害人,日日妒火中燒多痛苦,講到底只不過是工一份,為甚麼要折磨自己?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尤其做老闆者難上加難,不必奢望空想,只須做好自己及工作。
講多無謂,要走就的起心肝頭也不回瀟灑走,要留就扮盲埋頭苦幹或者閉上嘴巴做鵪鶉,要走要留是自己的選擇,怨得了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31

盧楚仁:聯儲局縮表 美股難免大調整

1 : GS(14)@2017-06-21 07:45:06

【明報專訊】最近在外匯市場中,多隻貨幣均出現似升非升、似跌非跌的現象,例如英國大選,結果像是極為利淡英鎊,但實質英鎊並沒有像去年公投後大跌。另一邊廂,美國聯儲局宣布加息及即將縮減資產負債表後,也未見美元大幅爆升。當中有部分是市場理解錯誤,亦有部分是受好淡消息爭持影響,令匯市更加複雜。

聯儲局加息,以及縮減資產負債表,這樣雙重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本應可以令美元大升特升,但美匯指數只是升到97.557便行人止步。當中主要是美國經濟數據在好壞參半下加息,金融市場已覺得牽強,現又打算提早縮表,更會令已經好壞參半的美國經濟進一步放緩,更會令美股受到衝擊,過去加息周期下,美股絕大多數會和息口同步上升,主要大家都是受惠經濟增長而向上。如今美國經濟已開始有放緩迹象,已對美股出現負面作用,但聯儲局卻踩多兩腳(加息和縮表),美股在這麼多困擾下而又位高勢危,最終難免在年內會出現大調整,尤其是科技股似已出現徵兆。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政治危機,即妨礙司法公正和通俄門的指控和調查亦沒完沒了,對美股和美元也有負面影響。

英國方面都算是多災多難,繼連環恐襲之後,又發生冲天大火,首相文翠珊的善後和處理失當,相信她的民望將進一步插水。英國今天便和歐盟開始進行脫歐談判,相信弱勢的英國政府定必處於談判的下方。再加上為了籌組聯合政府,保守黨為了討好反對硬脫歐的北愛統一黨,文翠珊很大機會被迫擺出軟姿態。相反,歐盟亦定必開出天價和不公平的條件給英方。雖然如此,因為硬脫歐風險大大降低,會令金融市場鬆一口氣,而且蘇格蘭民族黨大敗,亦意味未來蘇格蘭脫英獨立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最新的英倫銀行議息會議中,更有3名委員投票贊成加息,發出強烈的鷹派信號,令英鎊擺脫困擾,未來仍會反覆向上,再加上美匯指數表現不濟,英鎊兌美元一旦突破1.2818阻力,不排除會再次挑戰1.3047高位。家長們,若是有子女未來要在英國留學,即將要繳交學費和生活費,建議可以換定一部分。

英國硬脫歐風險減 鎊匯反覆向上

至於加拿大央行,也有兩名委員先後發表鷹派言論,一度令加元由1.3470升至1.3161,但及後受油價大跌拖累,回跌至1.3300水平。假若油價弱勢未改的話,有加息因素支持下的加元,升勢也定必受阻。反觀,油價的利淡消息和弱勢卻是一面倒。先有是美國政府有意出售一半戰略性儲備石油,及後特朗普又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後亦發現美國、尼日利亞和利比亞都在相繼偷偷地增產,令全球產油量不跌反升,亦都令美國原油庫存不斷上升,最後就是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六國和卡塔爾突然斷交,這些利淡消息就是導致油價大跌的主因。紐約期油上星期四更一度跌至44.24美元,今個星期或有機會下破43.78美元,挑戰42.20美元水平。若到此重大支持位,到時候應該會出現嚴重超賣,大家不妨可以短線撈底博反彈。

利淡因素多 紐約期油短線博反彈

至於金市方面,在高見每盎司1295美元雙頂回吐下,估計不排除會繼續調整。但要注意,金市下方有兩大支持位,分別是1245美元及1231美元。尤其是1231美元,若到此水平的話,絕對是可以趁低吸納,止蝕定在1225美元便可。

■財經節目「技術分析1分鐘」

盧楚仁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技術分析1分鐘」,與讀者分享以圖表分析各類市况的秘訣。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20.htm

新華財金社首席投資策略師

[盧楚仁 金匯商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25&issue=20170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00

盧楚仁:稅改通過與否 美股難免調整

1 : GS(14)@2017-10-15 13:58:08

【明報專訊】著名股票投資者巴菲特,於上周二向CNBC的記者透露,他正密切留意着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稅改方案,最終是否得到美國國會表決通過,因為方案通過與否,他作為股票投資者會以此作為依據,從而作出一些決定。所以,他的決定是怎麼樣,其實亦代表了一大伙重量級的基金經理,以及股票投資者的想法或決定。我們亦不妨參考一下他們的想法,部署後市策略。

巴菲特還向CNBC記者表示,稅改能否通過,現在已成為巴郡公司重要考慮因素之一,更表示這是他一生投資生涯中極為罕見的。最後,他更帶出了重點,說明他會根據稅改通過與否,將股票獲利平倉或甚至止蝕離場。另外他補充說稅改方案最終可以順利獲得通過。我判斷主要是稅改和醫改有不同的地方,就是投票通過醫改的議員,會害怕流失選票。

相反,在稅改方面,若投反對票的議員,亦怕流失選票。原因是明年11月6日亦是美國國會的中期選舉,大部分的國會議席會在此中期選舉中改選,包括眾議院的435個議席,以及參議院100個議席當中的33個議席。因此,巴菲特判斷稅改最終可獲得通過,絕對是正確的。

大戶待稅改通過後沽貨 獲利更豐

巴菲特作為一個長線投資者,過去只會專注公司或行業的前景,如今他表示,稅改是他重要考量的主要因素,實屬非常罕有的表態。根據判斷巴菲特本身又或者和他近似的重量級投資者,很大機會在稅改通過後,才沽出股票獲利,這樣便可以省卻15%的資本利得稅。原因是稅改通過後,相關的企業稅率會由35%降至20%,令這批大戶變相增加獲利。所以特朗普的稅改方案一旦通過,反過來或會令美股有一定拋售套現的壓力,情况絕對值得高度關注。

倘否決稅改 股匯衝擊更大

估計特朗普的稅改仍在討論階段中,應有一段時間討論和修補,才能拿上參眾兩院表決,相信快則年底前可獲通過,遲則明年初便會獲得通過。估計相關稅改可獲得通過的樂觀情緒,繼續支持美國金融市場的投資氣氛,令美股和美元均會受惠。但要注意,稅改一旦通過而相關消息被消化,及行情已經炒作後,再加上以上所說,巴菲特等重量級股票投資者沽貨獲利,估計美股應會出現較大調整幅度。

另一方面,世事無絕對,金融市場更甚,如果特朗普的稅改方案,因共和黨的議員變節而被否決的話,相信美國的股匯市場會遇到極大的衝擊,繼而影響環球金融市場。所以最終結論是,特朗普的稅改方案無論是否獲得通過,美股以至環球股市皆會出不同程度的調整。

留意本周環球政治局勢

最後提醒大家一些本周重要事項,首先是今天(周一),歐元集團會在盧森堡召開會議,要留意會後聲明有何發表,會否刺激歐元匯價波動;明天(周二)是朝鮮建黨紀念日,大家要密切留意朝鮮領袖金正恩到時會否又再核試或試射飛彈;美國財長梅努欽分別在周三至周五發表演說,要留意他會否就稅改,以及聯儲局主席人選方面發表言論;至於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就會在星期四於華盛頓發表演說,當然要留意他會否藉此機會,暗示歐洲央行未來如退市或加息等貨幣政策。

最後,便是要高度留意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會否於這個星期內一意孤行地單方面宣布獨立,從而影響西班牙以至歐洲的金融市場和歐元匯價。

財經節目「技術分析1分鐘」

盧楚仁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技術分析1分鐘」,與讀者分享以圖表分析各類市况的秘訣。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

link.mingpao.com/50720.htm

iBEST FINANCE高級副總裁

[盧楚仁 金匯商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31&issue=2017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85

去年批2.17萬伙預售 創16年新高 業界料短期新盤戰難免 開價勢難進取

1 : GS(14)@2019-01-08 15:53:10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519&issue=20190108
【明報專訊】政府近年積極推地,令去年新申請及獲批預售樓花單位數目齊創近年新高,其中2018年全年共有21,722個單位獲批預售,按年增約32%,創2002年後的16年新高;期內新申請預售樓花單位達19,403伙,按年多近22%,同為過去16年最多。有分析認為,新盤供應大增,雖然令發展商短期內難以進取價開售,但2021年後新盤供應量或明顯回落,長遠樓價仍具支持。

明報記者 林尚民

據地政總署最新公布,上月共有3個預售樓花新申請個案,包括會德豐(0020)將軍澳日出康城第IXA期,涉及647伙;嘉里(0683)筆架山龍駒道3號項目(64伙),以及早前撤銷申請,上月重新申請的新地(0016)東半山司徒拔道18號第一期(53伙)。此外,上月共批出3份預售樓花同意書,並已先後開價,包括市建局「首置上車盤」土瓜灣煥然懿居(兩份)及中海外(0688)大埔天鑽。

去年1.94萬伙新申預售同創紀錄

美聯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上月獲批預售樓花單位涉2113伙,較11月份4757伙減少56%,但去年全年共21,722個單位獲批預售(涉及36份樓花紙),則較2017年16,408伙高出約32%;去年新申請預售樓花單位共有19,403伙,較2017年15,940伙高出約22%,兩項數字均創自2002年後的16年新高。不過,隨着2018年獲批預售樓花單位數目較新申請單位為多,令去年12月累積待批樓花單位按年跌約20%,錄10,058伙,數字比11月回落約12%,連跌4個月,並為13個月新低。

會德豐康城第IXA期申預售

對於新申請及批出預售樓花數字均創16年新高,資深分析員林一鳴認為,這與政府過去數年、特別是梁振英任期的中後期積極推地,以及發展商近年把單位「劏細」有關,並指新盤供應在2018、2019年都會較多,估計今年全年推出的新盤數目將逾2萬伙,故認為發展商要以貼市價或略低於市價推盤才會有理想銷情。但他亦稱,據屋宇署公布的數字,估計預售樓花數字在2021、2022年後將會減少,每年推盤料將重回2萬伙以下的水平。

分析料2021年後供應回落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預測,今年全港將約有107個全新一手私宅項目可成為潛在供應,合共提供約30,112伙,為連續6年超過3萬伙水平,估計較貼近實際的推盤量約為1.8萬伙,但在樓市走下坡的形勢下,準買家入市極為審慎,吸納量與發展商定價有莫大關係,倘發展商不採取低價開售的策略,恐難吸引買家積極進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879

美聯黃靜怡:樓巿難免調整 入巿看長線勿短炒

1 : GS(14)@2019-02-15 07:06:13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833&issue=20190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