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估計一年帶進200萬人次、1500億元的商機,大家以為盼到經濟良藥;未料,今年9月,專接陸客團的華曜旅行社倒閉,「陸客團」不但沒有健身補體,反而讓台灣觀光業住進加護病房! 諷刺的是,台灣旅遊業流血經營,但高雄的鑽石購物店一年大賣陸客50億元,估計光港資就占75%。 這是政策失誤、港資鯨吞或同業相殘? 到底誰殺了台灣旅遊業? 製作人.賴琬莉 撰文.李建興、賴琬莉、許瓊文 攝影.陳俊銘大陸觀光客:我可能不會再來台灣! 為了揭開陸客來台灣旅遊真面貌,《今周刊》記者祕密地參加一團來自中國東北、10月中旬出發,團員平均年齡60歲的老人陸客團。在8天7夜環島行程裡,我們跟著這個俗稱的千歲團(又稱夕陽紅),跑遍全台1600多公里路程,除了名山勝水,也足足逛了11個購物站,看到台灣觀光最真實,也最扭曲、悲情的一面,同時體驗了陸客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糾結情緒??。 第1天 東北機場→廈門機場→台北松山機場→晚餐(台北)→飯店(桃園)馬不停蹄,歇不得! 目前最典型的陸客團為8天7夜環島一周,配合故宮、阿里山、日月潭等必去的景點,估計至少得馬不停蹄地跑完1600公里路程,而這對於來自於遠方的團體來說,恐得「快馬再加鞭!」這些旅客起程當天05:30就到機場集合,從東北飛到廈門轉機,中途候機就花6.5小時才飛抵台灣。因此扣除前後兩天的搭機時間,實際旅遊只有6天,平均每天得趕266公里路。為了趕路,其中有3天是05:30叫早(morning call),也難怪會有「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快」的順口溜流傳出! 第2天 飯店早餐(桃園)→角板山公園(桃園復興)→中餐(台中)→面膜店(台中)→水果城(南投埔里)→日月潭→牛樟芝店(日月潭)→晚餐(日月潭)→飯店(日月潭)進店血拼,買不停! 就算行程緊湊,但陸團來台該逛的購物店一個也少不了!行程中,我們細數,總共進了11家購物店,為了規避觀光局8天只能進8店規定,扣除昇恒昌不算,多出的2店,旅行社山不轉路轉,以「過路尿尿休息」為名,行「下車購物」之實,如位於南投埔里的水果店,行程表就以水果吃到飽為名,導遊告訴陸客:「讓大家下車上廁所」,其實又多逛了一個購物店,甚至餐廳結合開設購物店,巧妙規避購物點上限。 第二天是本團購物行程最緊湊的一天,合計進了3家購物店,每次約莫待上1小時,而且若有團員還沒買完,導遊也不會催促,畢竟,買東西的最大! 第3天 飯店、早餐(日月潭)→檜木商品店(嘉義市)→茶葉店(阿里山山腳下)→中餐(阿里山山腰)→阿里山→西子灣(高雄)→晚餐(高雄六合夜市自理)→飯店(高雄)走馬看花,逛不爽! 觀光原本就是要遊山玩水,旅行社表列景點,其實也都會照章行事,但千里迢迢,再扣除掉購物時間,最後只好加快節奏,看風景,變得十萬火急! 這天是最長途跋涉的一天,06:30就上路,原以為可以一整天飽覽阿里山名勝。孰料,我們先是繞道進了嘉義市區的檜木購物店,上山前又在山下停下來買茶葉,再到山腰餐廳用餐,團員真正呼吸到山上的芬多精時已是14:00了,沒想到15:00多旋即匆匆下山趕往高雄,到了西子灣已19:00,卻只待了10分鐘,在渡船頭遙望港邊的大船又驅車趕路。最後幾位團員群起向導遊抗議:「購物時間那麼長,景點就一直趕!我們要求明天的店全部取消!」 第4天 飯店、早餐(高雄)→鑽石珠寶店(高雄)→中餐(屏東恆春)→墾丁→晚餐(台東市)→飯店(台東市)故事行銷,道不盡! 行程中,時間最長的就是搭車,因此導遊畫龍點睛的故事行銷,可謂購物行程成敗的關鍵。導遊及業者言之鑿鑿地鋪排故事說著,高雄是台灣的工業城,以精密加工著稱,世界許多原鑽多半運來高雄的加工區加工,再出口到國際,高雄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鑽石加工之都,因此高雄的鑽石物美價廉、非買不可! 景點要鋪梗、故事要動聽,時間更要抓好,陸客團進單價最高的鑽石店,通常都安排在第4天的早上7、8點,表面上行程剛好如此,順路而已;但據購物店透露:「團員和導遊相處3天,最容易被說服,而客人在早上也最願意花錢消費!」 第5天 飯店、早餐(台東市)→北迴歸線地標(花蓮豐濱)→夢幻湖(花蓮壽豐)→松園別館(花蓮市)→中餐(花蓮市)→玉石店(花蓮吉安)-蘇花段火車(花蓮→蘇澳)→媽祖廟(宜蘭蘇澳)→晚餐(宜蘭蘇澳)→飯店(宜蘭礁溪)另類行程,鬥不攏! 「許多該去的沒去,去了許多不該去的!」這是身為台灣人的我,這次跟團的一大感受。摒除掉購物店,光說景點,舉凡台中的逢甲夜市、台南的赤崁樓、安平古堡以及花蓮的太魯閣,這些在我認為是最具台灣特色的景點沒去,倒是去了不少冷門景點! 這天,整團從花蓮走完了玉石店,匆匆搭了1個多小時的區間車特地來到蘇澳,原以為這是一趟「冷泉之旅」,孰料,我們卻進了一座媽祖廟,讓我丈二金剛著實摸不著頭腦! 但看到廟內供奉的是一尊用珊瑚做的媽祖神像,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為明天珊瑚購物行程而鋪的梗!」 第6天 飯店、早餐(宜蘭礁溪)→野柳(新北萬里)→珊瑚店(台北民權東路)→中餐(台北)→名產店(台北)→國父紀念館(台北)→101大樓登頂(台北)→寧夏夜市(台北)→飯店(新北淡水)食宿普通,都不慣! 「吃在台灣!」但礙於時間和經費,陸客團通常品嘗不到台灣道地的美食。這8天,除了夜市的自理行程,和旅行社特意安排在台北吃牛肉麵外,餐廳的菜色幾乎都是八菜一湯附水果的標準規格,其實與台灣人到歐美日等國旅遊的水準相仿。坦白講,雖稱不上山珍海味,但也不如外傳「吃得比豬差!」而團員多半抱怨的是「口味太淡、吃不慣!」至於住,比起大陸一級城市的飯店硬體設備,陸客雖深感落差,卻都早有心理準備!我們這次入住的7家飯店,全都是國人不熟悉的飯店,甚至在高雄入住的還是舊商業大樓其中幾層改裝的小商旅,很有救國團的fu! 第7天 飯店、早餐(新北淡水)→士林官邸(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中餐(台北內湖)→鐘錶店(台北內湖)→昇恒昌免稅店(台北內湖)→途經總統府看外觀(台北)→自由廣場(台北)→晚餐(台北)→飯店(台北)最後衝刺,補不足! 這是在台最後一天旅程,幾天來和團員相處融洽的導遊很直白地對大家說:「我的業績剩一點點,若覺得我服務好,就多支持!」讓我體會到導遊除了帶團外,還得要扛業績壓力,據了解,平均一團導遊要扛的營業額約50萬元。 據調查,陸客來台消費產品前3名為特產、珠寶玉器和名牌,其中最容易衝高業績的珠寶則是珊瑚、鑽石和玉石。最主要陸客在台買精品珠寶免課奢侈稅,且超過3000元就能退稅,因此在台灣買足足可比在大陸便宜1至2成。再者,台灣因有品保規定,比較貨真價實。因此,珠寶店通常是旅行社最後衝刺的一級戰區! 第8天 飯店、早餐(台北)→桃園機場→廈門機場→東北機場印象模糊,不再來! 臨別之際,私下詢問了同團陸客對台灣的感想,其實大致滿意,尤其對於台灣的國民素質和導遊的服務水準印象最深。當問及購物行程會不會太多?反應多半是,你們比香港好多了,至少導遊的話術讓人覺得舒服合理! 但導遊則坦承,曾帶過整團全程都臭臉相待的團員,原因即是他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導遊做任何動作、說任何話,都是為了賺佣金,因此導遊和團員的信任關係,其實危在旦夕! 由於導遊通常是旅行團品質的最大關鍵,或許說明了何以陸客來台都有9成的滿意度!但弔詭的是,要陸客說出對景點的印象,則多半「忘光了!」再問會不會再來?答案更耐人尋味:「再考慮唄!」 |
| ||||||
面對陸客來台的龐大商機,台灣旅行社卻陷入低價搶團的惡性競爭,賠上國家形象、台灣旅遊業生機及陸客權益,兩岸政府恐怕要拿出魄力整頓,才能改變這三輸的局面。 撰文‧許瓊文、賴琬莉 這是一個奇特詭異的現象,打破了「人潮就是錢潮」的做生意定律。 二○○八年開放大陸旅客,每年來台人數遞增,今年更估計帶進逾二百萬人次、一千五百億元的商機,陸客來台要吃、要住、要消費,業者算盤怎麼撥,應該都是一盤賺錢的生意。 但四年下來,我們看到接陸客團的華曜旅行社倒閉、導遊要上街頭抗議、遊覽車老闆哀嘆賠錢,連搶賺鳳梨酥商機的老闆,也打算改做本地客人生意。至於陸客,就是從頭到尾的購物行程……。 這是台灣旅遊業的普遍現象,「陸客來得愈多,我們愈賺不到錢。」造成業者哀鴻遍野的源頭,其實就是「台灣旅行社低價搶客」造成的惡性循環,鳳凰旅遊董事長張金明就感嘆:「台灣旅行業者降價,賠錢做生意。」造成台灣旅行社賠錢做生意的源頭在於「供需失衡」。大陸辦理來台旅遊業務的「組團社」,由最初三十三家,雖然已陸續增加為二一六家;而台灣辦理接待陸客業務的「接待社」,卻已高達四○八家。在競爭者眾的情況下,只得低價搶客。 由觀光局出面 降低接待社數量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認為,「陸客團的接待社多得離譜,自然就會競爭。」但台灣是自由經濟市場,要業者自律太難。 台灣租車旅遊集團總經理徐浩源提出具體建議,他認為應由觀光局出面成立平台,然後按照今年各業者接陸客團量比率,決定明年接團量,並要求大陸旅行社出團前匯清團費到平台,再分配給台灣旅行社,採取配額統一管理;同時,每半年針對服務品質評鑑,增減各業者接團量。 立法委員羅淑蕾則認為,追根究柢必須將此問題納入兩岸談判的重點,由陸委會與海基會列入重大議題的議程中,進入協商,「要求對岸組團社,一定要付給台灣地接社至少每人每天六十美元的基本團費。」羅淑蕾說。 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也是天海旅行社總經理曾盛海則建議,行政院修改︽大陸人士來台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與移民署達成協議,將「先付款」列入簽證送件標準,避免台灣接待社收不到錢的風險。 旅遊資訊透明 增加產品差異化 今年十月中,傳出中南部有黑道業者介入水果攤生意,坑殺大陸旅客;士林夜市賣出四顆要價近二千元的鳳梨釋迦給陸客。東南旅行社副總經理許永裕認為,相關單位應將團體旅遊相關行程、餐費、賣店商品等,公開定價,例如飯店分級制。 姚大光更提出政府立法,規定官方景點採取收費制度,可以有效達到市場分流。 「我們到九寨溝、北京故宮,都必須繳付高額門票,為什麼大陸人來台灣觀光,台北故宮很便宜,慈湖、中正紀念堂、太魯閣都不用收錢?」姚大光說。若政府能在各大旅遊景點收費,不僅能增加稅收,也會促使旅行社排行程時,因成本差距不大,更有意願選擇其他民間景點,如:小人國、九族文化村等,且達到總量管制,維護自然環境。 台北市導遊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德仁則建議,觀光局應該與文化部資源整合,配合各縣市的節慶民俗活動,包裝台灣旅遊行程,讓陸客認識台灣的地方風貌與美景。 事實上,陸客來台殺低價的現況,過去也曾發生在國人赴泰旅遊的市場上。許永裕認為,開放自由行人數限制,讓市場可以有更多元的選擇,旅行社不一定只能做團客,也可以提供自由行行程,讓旅客有更多選擇。 回歸市場機制 提高自由行比率 觀光局業務組組長楊永盛表示,若以過去泰國觀光市場為前車之鑑,「最大關鍵在於兩地政府都願意積極管理自家業者。」換言之,他建議大陸有關單位應更加重視「低價團」的亂象。 楊永盛歸納兩地政府可從三點著手,第一是先從本地業者自律開始,雖然未能有效遏止,但政府呼籲購物店、餐廳、飯店業者,不要接受旅行社的賒帳,至少可稍微降低旅行社欠款、代墊過高的應收帳款的風險。第二,兩岸積極透過各種管道討論、研擬解決方法,建立資訊公開的平台,讓兩岸的旅遊資訊更加流通。 最後,觀光局對來台旅客,應更積極地投入宣導旅遊、消費的正確觀念,「業者就是抓住大陸剛開放觀光,陸客的旅遊經驗普遍不夠成熟。」楊永盛說,「一定會買,而且買很多」,成為旅行業者投機的機會財,透過更多宣導教育,讓市場盡快達到平衡狀態。 陸客來台商機確實漸漸在台灣發酵,兩岸相關單位應更重視制度上的缺失,盡可能讓市場回歸常態,產生正向循環,讓大陸人民來台旅遊有保障,台灣旅遊業者也能吃到陸客商機。 |
| ||||||
當中國經濟降溫,香港也感受到寒意,儘管二○一二年造訪香港的陸客人數成長,平均消費金額卻下滑。加上中國自一三年起降低七百多項商品進口稅率,以刺激內需,香港零售業將逐漸受到波及,後續效應值得台灣觀察。 撰文‧周岐原 十二月十七日,中國財政部發布消息,將自二○一三年元旦起降低七八四種商品進口稅率。在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裡,「擴大內需」是新領導團隊上台後首要任務,這時執行減稅,自然是中國當局為刺激民眾買氣開出的政策藥方;但尚未浮現的影響是長期吞服這則藥方,固然有益中國經濟,無形中也可能壓抑香港的經濟表現,副作用有多強,還得持續觀察。 攤開長達十六頁的減稅產品清單,在生活用品方面,醬油、嬰兒食品、護膚產品、隱形眼鏡一一入列,其他還有汽車生產線機器人、鋰電池等工業用產品。這一份洋洋灑灑的清單,和香港經濟有何關聯?重點在其中一行文字:「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暫定稅率由二○%降為五%」。 奶粉降稅 中國政策風向球故事,要從深圳的羅湖口岸說起。這個全中國人流數量最大的陸上口岸,兩端連接香港新界北區和中國本土,每日迎接無數從香港返國的旅客。如果站在海關櫃枱檢視這些旅客,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過去,他們在香港購買名牌精品;如今,他們幾乎人人拖著一捆紙箱,裡頭裝的東西,正是奶粉。 近年來,無論大陸旅客參加自由行或團體旅遊,只要目的地是香港,當他們北返故鄉,奶粉是必定攜回的「特產」。因為受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中國家長對國內銷售的奶粉嚴重缺乏信心,即使價格較貴,只要號稱是「香港來的」奶粉,仍十分受歡迎。 正因如此,這次中國將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進口稅率從二○%降至五%,便隱然具有更深涵義,因為食用特殊配方奶粉者畢竟占少數,一旦日後北京當局將一般嬰幼兒奶粉也納入減稅範圍,大陸消費者不必託人跑一趟香港,也能買到比以往價格更低廉的進口奶粉,香港零售業的買氣豈不遭遇更大衝擊? 其實,中國經濟颳起的寒風,早已令經營消費通路的香港業者感到涼意。在「十一黃金周」這個大陸民眾出遊的傳統旺季,今年香港期間整體零售金額成長僅約七%,是自由行開放後增幅最低的一次。 香港困境 值得台灣借鏡以人數而言,今年一至十月造訪香港的大陸旅客達一八七七萬人,幾乎是香港人口的三倍之多,這個數字固然比二○一一全年還高,但在經濟軟著陸下,以購物闊綽著名的大陸客,今年也縮手了。 以金額區分,過去大陸民眾到香港旅行一趟,平均每人花費金額約八千港幣(約三○四○○新台幣),到了今年,則下降至六千港幣(約二二八○○新台幣)。「旅客從拎LV到扛奶粉」,不僅是中國經濟調整的跡象,更是香港支柱產業的警訊。「(今年)平均客單消費有下降趨勢,估計對高端品牌的影響大一些。」一位法人研究員指出。 從港島銅鑼灣到九龍廣東道,大陸遊客是撐起香港名牌精品消費最重要的力量,當陸客不再砸重金血拼,將令零售業銷售下滑,香港高不可攀的店面房價,勢必也將受到波及。因為在香港物價持續上揚同時,歐元匯率正在貶值,大陸頂級消費者到歐洲旅行一趟的開銷,只比前往香港略高,這些豪客自然會選擇歐洲。 從奶粉聯想到名牌,中國逐步降低進口稅率對香港衍生的影響,更令當地業者心驚膽戰。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指出,中國購買奢侈品比重從○八年占全球總額的一四%,至一二年達二七%,幾乎成長一倍,然而中國對珠寶、名錶、化妝品和高級菸酒等產品仍課徵高額關稅,因此中國商務部一再表態,指出將降低奢侈品關稅,引發國內熱切討論。如果中國真的降低奢侈品稅,對香港市況的打擊勢必遠大於奶粉。 在香港大嶼山的貝澳露營區,今年就上演從未出現的場景:好幾個來自中國的旅行團、總共上百位陸客,拎著帳篷、裝備進駐營地,將整個營區擠得水洩不通。其中有一家五口,在香港旅行期間只造訪觀光景點,既沒購物也未投宿飯店,七天行程下來,僅僅花費約二千港幣(約七六○○新台幣)。 中國自○三年七月開放港澳自由行迄今,已有九九三一萬人次造訪香港,這股人流強力拉動香港經濟;當造訪香港的大陸觀光客人數開始見頂,入境香港後不再「買東西、吃東西」,高度仰賴陸客的香港經濟該如何轉型?香港零售、觀光業者今日面對的困境,值得正在力拚「陸客商機」的台灣好好設想。 中國降稅拚內需 2013年主要降稅品項 商品名稱 最惠國 稅率(%) 2013年暫定稅率(%) 醬油 28 15 其他健身及康復器材 12 6 隱形眼鏡 10 6 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 20 5 零售包裝嬰兒食品 15 5 汽車生產線機器人 10 5 護膚產品 6.5 5 資料來源:中國財政部 |
| ||||||
嬰兒奶粉缺貨在香港引爆民怨,其實從德國、荷蘭到澳洲,陸客收購奶粉已成普遍現象;在國產乳製品安全問題解決之前,這股中國消費者購買舶來品風潮恐難停止,台灣必須及早準備因應。 撰文‧周岐原 槍砲彈藥,是戰略物資,必須嚴格管制出口;白米和麵粉,是戰略物資,必須隨時核對儲備量。那麼,嬰兒奶粉算不算是一種戰略物資? 這是香港特區政府面臨的最新難題。中國旅客和跑單幫為業的水貨族,在香港四處掃貨、收購嬰兒奶粉,每天下午,拖著數箱「戰利品」的水貨族北上通關,一返回廣東深圳,立即將奶粉分拆出售。 經營這一行的利潤極為可觀,記者向一位每天賣出三十罐奶粉的網路業者查價,發現美贊臣(台譯:美強生)「安嬰兒A+」一號奶粉,在香港原價二九四元港幣(約一一二四元新台幣),但在中國,網路價竟飆到三三五元人民幣(約一五九六元新台幣),等於狂漲四○%! 物資被搶奪 香港人怒了這種「自由貿易」的副作用顯而易見:香港父母得四處奔波,才能買到孩子非吃不可的奶粉。「往往在附近沒有地鐵站的藥局或超市,才有機會買到,超市還限量四罐!」一位香港人抱怨:「簡直是千辛萬苦!」「這數年間,一直有人將香港物資運返大陸,造成香港物資短缺,到了今年一月, 奶粉供應突然更趨緊張,身為香港人,眼見屬於香港人的事物一一被搶奪,而政府卻坐視不理,只有民間自發行動才可迫政府面對。」在臉書發起「拒絕香港大陸化」活動的網友,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匿名回答。 一月二十七日,他和另外數十人在香港旺角車站參與「光復香港,還我奶粉」遊行,他們高喊口號、要求政府提出明確對策。 另一方面,也有網友出奇招,在白宮網頁發起連署,要求美國官方回應,短短三天就有近二萬人參加。 香港民眾透過種種行動自力救濟,終於換來特區政府的改革:食品環境署長高永文二月一日宣布,香港將正式修改進出口規定,每人出境限帶二罐奶粉,上限一.八公斤;奶粉品牌也擴大進口,在春節期間增加一百萬罐奶粉,以因應長假需求。 別以為只有和中國一海之隔的香港,會受到陸客大買奶粉影響,德國大報《圖片報》,就在一月中撰文指「中國人掃光德國嬰兒奶粉」;從歐洲到大洋洲,陸客狂買奶粉的效應,正在全球多國發酵。 在德國黑森州,Milupa公司生產的愛他美(Aptamil)奶粉,在中國是頗受歡迎的舶來品,公司去年下半年雖將奶粉產量提升三成,仍供不應求。 Milupa發言人史托爾(Stefan Stohl)分析:「我們沒有中國客戶,也不打算將奶粉出口,所以是中國人透過管道在德國買,然後寄回去。」在該公司總裁賈蘭德眼裡,業績水漲船高似乎不是個好消息,他說得更直接:「我們只為德國寶寶生產產品。」面對搶購風潮,德國超市只能以每人限購五公斤奶粉來暫時因應。到了荷蘭,超市的限購更嚴,除了每人限購四罐、已購物者禁止再消費,貨架上還貼著以荷蘭文寫的告示牌,上頭寫著:「出口中國的兒童食品暴增,全國存貨短缺,很遺憾執行限購政策。」防止將奶粉囤積或出口至中國的意味相當明顯。連澳洲、紐西蘭,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類似管制。 乳品頻出包 中國父母怕了其實,中國並不缺少嬰兒奶粉,缺的是「信心」。過去五年,中國奶粉年消耗量雖由九十五萬噸增加至一六一萬噸,然而,去年中國奶粉產量也達一三六萬噸,只要適度增加進口、擴大畜牧業生產規模,供不應求的情況應該可以得到控制。問題就出在,有能力花錢的消費者,根本不敢買中國本土的乳製品。 繼○八年三鹿奶粉因含有三聚氰胺毒素,造成三十萬名幼童洗腎、腎結石等嚴重副作用之後,近年又有多家乳製品業者爆出產品含汞、提前腐敗、含有黃麴毒素等「五花八門」醜聞,正是問題產品層出不窮,中國父母已經被嚇怕了,即使多花一點錢,也要買絕對放心的奶粉。可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一日不解決,全球奶粉被陸客狂掃的現象就不會消失。 連德國、澳洲也感受到奶粉持續外流的威脅,已有立委示警奶粉出口問題,更不能掉以輕心。一旦台灣也出現「奶粉荒」情況,該如何保障本地嬰兒權益? 香港《信報》特約評論員練乙錚向本刊分析:「管制奶粉攜帶出境,同時又不能太死板,開徵離境稅可免這個麻煩;有人還是要帶的話,也可以,繳重稅便是。徵收離境稅的行政手續不難,稅務局行政效率很高,完全可以應付。」這個課徵「離境稅」的建議,或許可作為當局的預備政策。 保護本國嬰兒權益 ——陸客搶購奶粉,各國應對方案 香港 每人出境限帶2罐、總重1.8公斤 荷蘭 超市每次限購4罐、不得重複消費 德國 超市每次限購5公斤 澳洲 每人每次限購2罐 紐西蘭 超市每次限購4罐 |
| ||||||
自從二○一一年士林公有市場新建物落成,規畫大客車停車位後,士林夜市成為陸客必遊景點。但去年底爆發水果攤「坑殺陸客」事件,導致夜市形象受損;此外,今年的毒澱粉新聞,也讓遊客大減。而將美食攤設置於地下室,一直以來就為人所詬病,甚至有人擔心,一連串不順,會影響周邊的士林商圈,爆發如同師大夜市商圈的存亡危機。 搶接大陸客大家都賣蚵仔煎、牛肉麵 「沒有那麼嚴重,不至於啦!」台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說,師大夜市主要是因為有大部分範圍位於非商業區,加上道路寬度不夠,不符合法令規定,才會引發滅絕危機。士林夜市商圈則無此問題,而且通常整棟樓都是同一位房東,所以樓上住戶也比較不會去抗議樓下店家嘈雜、髒亂等問題。 「不過,士林夜市這兩、三年的確出現不少變化。」蘇文山說,現在的士林夜市,正面臨「轉型」階段。 士林公有市場的小吃攤位由約兩百攤減少到九十四攤,面積從六千坪驟減為一千七百坪,加上同時間人數限制為一千四百人,陸客多,相對擠壓台灣本地客。台北市公有士林市場自治會總幹事郭逢時說,以平日約七千人來說,陸客約占一半,多數攤商則認為,應該更多,有時更高達七、八成。 為了迎合陸客喜好,攤商賣的產品結構也開始出現變化。過去士林市場最知名的小吃為蚵仔煎、生炒花枝、臭豆腐、大腸包小腸、大餅包小餅等等,但是陸客點這些知名小吃,多半只是為嘗鮮,忠誠號蚵仔煎老闆娘朱太太說,通常都是四、五個人點一份,很多賣蚵仔煎的攤商,都已經撐不下去,少了很多家。 但記者實際走訪地下市場,發現其實賣蚵仔煎的攤商還不少,原來,為了爭取商機,蚵仔煎這種指名度高的產品,攤商就會兼著賣,而多數攤位也增加了許多陸客愛吃的品項,例如:鮮蝦麵、魚丸湯麵、牛肉麵等麵食,或是乾脆放上各式麵條,再寫上一個大大的「麵」字,一位攤商說:「多賣一碗算一碗。」多寫上一個「麵」字,就能多讓幾位陸客停下腳步考慮。郭逢時說,在舊市場時幾乎沒人在賣麵,現在則有將近十攤位加賣麵食。 追逐陸客所愛,原本過去只賣一、兩樣的攤位,也只好變成小吃「量販店」,什麼都賣。陸客愛的海鮮類產品,如蝦子、魷魚、海螺、螃蟹等等,也都開始出現在菜單上,每一攤幾乎變成大雜燴,什麼都賣,像是賣牛肉麵的也賣臭豆腐、賣紅油炒手的也賣大腸包小腸,每一家的同質性越來越高,長期下來,將失去特色美食及傳統老店。朱太太說,大家也很無奈,曾有人賣過可麗餅、干貝燒等,但沒有宣傳,陸客不認識、不喜歡,怎麼樣就是賣不起來,後來這些攤不是撤出,就是只好改賣和大家一樣的。 蘇文山認為,不像輔大花園夜市為私人經營,具有管理權力,促進會無權干涉各家販售的商品,只能讓市場自由發展,若供過於求,就會自然淘汰。 例如,先前陸客愛買台灣水果,賣水果的一下從四、五攤暴增至二十多攤。除此,賣伴手禮的也越來越多,賣鳳梨酥、太陽餅、淡水魚酥、金門高粱酒等通通都有,就連按摩店也賣起伴手禮。還有人賣兩蔣、鄧麗君的盜版光碟等。 面臨新競爭還有不景氣來攪局 此外,近期寧夏和饒河街夜市的興起,舉辦許多行銷活動、環境也有新規畫,對士林夜市多少有影響。蘇文山無奈的說,士林夜市範圍大、店家和攤商多,地理環境複雜,光是自治會就有三個,較難以統合管理。 而這兩、三年台北新成立的流動夜市,如輔大花園夜市、樹林大安花園夜市等,也吸引了不少會逛夜市的消費者。「(士林夜市)人潮還是有,假日人還是很多,但是消費力明顯下滑,」基河路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泰元說,部分攤商業績甚至掉了五成,「很多攤位老闆整天在那邊滑手機、聊天,」他觀察,尤其基河路一帶,幾乎有一半的攤位約三個月就換一次,攤商平均壽命變短。 經營豪大大雞排的豪仕達食品企業總經理郭霄燕說,七、八年前生意最好時,在陽明戲院前的攤子一天可以賣三千片,如今在士林夜市共開三家店,賣出份數加起來只有一千出頭,生意大不如前。 生意變差,租金卻未降,許多店家與攤商紛紛撐不下去,或轉戰別的夜市。住商不動產士林捷運加盟店店長楊自立說,過去在士林夜市商圈一位難求,租期未到後面就開始排隊,有攤商等半年等不到位置,但去年底竟開始出現有空置的店面和攤位要頂讓、招租。 提升吸引力要靠在地味與多元性 台灣遊客減少,對商家來說,吸引陸客上門或許帶來新商機,但是陸客多半只吃不買,商品同質性高也會讓各家競爭力降低。世新大學觀光學系教授黃躍雯表示,對多數生意人來說,只顧得到眼前利益,但是若一味迎合陸客喜好,長期下來,反而失去夜市呈現在地生活與文化的風采,而這往往才是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蘇文山也認為,觀光客只是點綴,不可能變成主要客層,夜市經營還是須以本地客為主。生意變差,商家應該要想辦法如何去提升對主要消費族群如中產階級和年輕人、學生等族群的吸引力。 雖然,目前約有兩千七百個店家和攤商的士林夜市仍有歷史與知名度的優勢,且其屬於商業區,現在看來沒有沒落的危機,但仍須所有商家用心經營,否則時間終究會帶來改變。 | ||||||
| ||||||
「如果有好價錢,我也想賣,」說這話的,是從建築業轉投入飯店旅館業、在花蓮經營飯店十年的麗格休閒飯店董事長林文龍。三年前,他才因為陸客商機,投資三億元又蓋了另一家新飯店,去年九月甫開幕,不到一年就想退場,「現在真的很不好做,競爭得很辛苦!」 想賣飯店的,不只林文龍,他透露,還有不少花蓮當地飯店正在求售中,因為這兩、三年,新飯店越蓋越多。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錦水表示,兩年內,花蓮新開了近十家中大型的旅館,還有五、六家老飯店拉皮改建,若再加上民宿,共新增上千個房間數。 除了供給越來越多,造成多數市區飯店住房率下降,另一個讓業者吃不消的,是旅行業者口中的「地雷店」。 今年以來,花蓮市區多數飯店的陸客住房率幾乎都掉了三到五成,同時是洄瀾客棧副總經理的魏錦水就說,半年前飯店附近開了一家「地雷店」後,原本平均一天可接陸客約八、九十個房間,現在頂多住到四十多間。 看中玉石利潤火車站旁開六十家藝品店 究竟什麼是「地雷店」?它又是如何影響住房率? 明利旅行社負責人許兆麟指出,大家為了搶陸客市場,惡性削價競爭,雖然觀光局規定團費每人每天至少六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元),但實際上業者壓低至一半不到,甚至殺出零團費。於是旅行社只能靠陸客購物抽回扣、佣金的方式獲利,「一般旅行社要求回扣約在五、六成之間,這在業界是公開的秘密,」一位業者直指。 因此,陸客的購物行程就變成重頭戲,幾個必去的「特產區」,如到南投日月潭買牛樟芝、嘉義阿里山買茶葉、高雄買鑽石、台東買珊瑚、花蓮買玉石和大理石,最後回到台北買鳳梨酥、鐘表。旅行社在每一站都有合作店家,把陸客送上門後,再依其購物金額要求回扣。 但是,近來花蓮市區出現很多賣玉石的藝品店,尤其愛開在飯店區附近,例如火車站旁的中山路上,兩公里不到就開了五、六十家。其實,生意人頭腦動得快,全台灣只要是陸客聚集的景點或是飯店附近,都有相關伴手禮專賣店,但為何只有花蓮一帶的小型藝品店,被稱為「地雷店」? 「因為玉石的利潤最好啊!」一位業者直指,玉石的真假、價值難辨,可以操作的空間最大。「同樣金額數字,用新台幣買進來、人民幣賣出去,怎麼殺(價)都還有賺!」 現在,甚至有批發工廠直接出貨給各家小型藝品店,還推行寄賣制度,等於小店不用進貨成本、管銷成本低,又不用被旅行社抽成,價格比大型藝品店有競爭力。因此,它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估計花蓮市區約有三、四百家。 走避「坑人」風聲旅行社改帶去偏僻民宿 小店林立已經讓旅行社和大型藝品店急得跳腳。不只是商品供給增加,影響更大的是前者的「銷售話術」。康福旅行社入境部華語導遊楊國安說,小店老闆會向陸客惡意批評大型藝品店,說旅行社帶去的店都會坑人,藉此推銷自家商品。 有些陸客在逛過小店之後,再到旅行社合作的大店就幾乎不消費;有的則是在大店採購了以後,到了小店發現價差甚大,向導遊抱怨,要求退貨、退費。 所以,很多旅行社為了避免「地雷店」影響生意,會盡量避免帶陸客入住市區、尤其附近就有開藝品店的飯店更是避之不及。位於火車站旁的明水園大飯店訂房部主任任瑜潔說,火車站附近是「大地雷區」,該飯店今年以來陸客住房率大約掉了兩成,本該是旺季的四、五月也沒有客滿,「慶幸的是,飯店周圍還沒有開出距離很近的藝品店,不然會掉更多!」 有的旅行社乾脆直接讓陸客團到宜蘭或台東的池上、鹿野過夜,即使在花蓮,也盡量安排在郊區或吉安鄉、壽豐鄉等地的飯店或民宿。尤其民宿通常開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成為旅行社「安置」陸客的好去處,光是今年上半年,花蓮縣就新增六十一家合法民宿,多出將近兩百個房間。 旅館業受害乾脆跑國外旅展拉新客 小型藝品店「趕」走陸客團、陸續開幕的新飯店又稀釋客源,不只一般旅館受到威脅,就連國際級觀光旅館也被影響。 花蓮縣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同時也是花蓮翰品酒店總經理陳惠慈說,今年對比去年同期,花蓮整體飯店住房率大約下滑一○%到一五%,只能提升自身競爭力,增加國內旅客或東南亞、日韓觀光客,例如翰品酒店今年夏天和知名繪本作家幾米合作,把其作品中的故事人物融入飯店空間,創造話題與吸客力。 至於一般旅館,雖有人想求售,但也有人積極轉型,例如天璽商務飯店今年也因流失陸客團,掉了五成住房率,不過第二代經營者吳彥霖開始轉往網路行銷,主攻散客自由行,積極參加國外旅展,「今年我們跑過香港,反應不錯,接下來還要去參加新加坡旅展!」 接下來,花蓮還有晶華集團旗下平價商旅品牌捷絲旅將於年底前開幕,天成飯店、台肥公司、復興航空也都已計畫在此開飯店,花蓮儼然成為飯店一級戰區,看來除了地雷店以外,花蓮的飯店業者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延伸閱讀】近5年來,花蓮新增旅館最多—─台灣一般合法旅館家數成長率前5名 花蓮縣:15%台北市:14%南投縣:11%澎湖縣:6.8%嘉義市:6.3% 註:2013年數據統計至5月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 |
| ||||||
國外來台旅客在二○一三年突破八百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行政院長江宜樺隨即「加碼」,訂出今年突破九百萬人次的目標,藉以帶動內需成長。但對此,國內「觀光教父」嚴長壽,卻提出警語,認為若只靠衝人次,帶不進質優的觀光客,將踏上「香港化」的不歸路,大批的大陸團客也會將台灣毀掉。 嚴長壽是在其接班人、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蘇國垚的新書《款待:旅館十七職人的極致服務之道》(《商業周刊》出版)上市前,應本刊邀請進行對談時提出他的憂慮。嚴長壽也表示,蘇是他當年在飯店業青出於藍的接班人,也是目前推動的公益平台重要夥伴。 嚴、蘇兩人不約而同均指出,國內飯店越開越多,然而,「大、快、炫、急」的市場操作,卻讓充滿人味、細緻的旅館服務不復存在。至於培育服務業人才的餐飲學校,也因學校「好教」,學生「好念、好考、好玩」,半數以上皆學非所用,出現過度浪費、供過於求的問題。以下是兩人的對談摘要。 談旅館業品質懂體貼服務的客人不再來,頂級市場追求「大快炫急」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據統計,未來四年國內至少有四百家飯店將開幕,看似難得的好景氣,但為何嚴先生卻在《款待》新書序文,憂心整體服務品質正趨於低落? 亞都麗緻飯店前總裁嚴長壽答(以下簡稱嚴):我常引用一句旅館服務業的名言:「A hotel is made by man and stone」(一家飯店是人與石頭組成的),客人和員工,都是飯店裡頭一部分的裝飾品,而隨著人的改變,相對應的服務也跟著調整。 台灣在二、三十年前,躬逢科技業成長,可說是台灣旅館業的黃金年代。我記得,那時亞都麗緻飯店剛開幕不久,一位四季(Four Seasons)飯店的資深副總裁來台灣找我,說他們不必來台北了,因為已經有亞都,呈現和他們一樣追求細緻服務的文化了。不只四季,包括香港的半島、麗晶(Regent),當時都注意到在台灣這個角落的我們。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在那時代,進出亞都的,是微軟總裁比爾‧蓋茲(Bill Gates)那樣層次的客人。 但如今,這樣的客人不會再來了,台灣已經沒有那樣的誘因,吸引足夠多真正了解什麼是體貼入心服務的客人,反而是花得起的客人越來越多,市場被要求「大、快、炫、急」才是頂級旅館,年輕人心目中對於這個行業的驕傲和使命,也逐漸消失。 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蘇國垚答(以下簡稱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市場膨脹得太快,導致這個行業很多的高階經理人,還來不及在一個職位上,通過三、五年的周期性考驗,就被新飯店挖角,很多總經理自己的料不足,當然也無法帶領員工往好的方向去。 嚴:這些總經理,我稱作行業的暴發戶。這不只是台灣的問題,我最近一次入住香港尖沙咀的五星級酒店,司機卸下行李,門房居然問我行李是要自己提,還是要幫忙提;指定無菸房間,櫃檯人員竟還要我簽名掛保證不會抽菸,對客人的信賴蕩然無存;就連要求換較大房間,也搞了一個半小時,服務品質簡直慘不忍睹。 不過後來我想想,他們會這樣,一定和大陸團客大量湧入,逼得服務方式必須改變有關。真正的好旅館,必須能篩選客人,在英國,最好的飯店基本上是不接不認識的客人,因為怕會干擾到其他客人,但現在有哪個飯店有膽識這樣做? 談政府拚來客數不能只衝量,要設法質變。不是直接找大陸客來 問:台灣去年觀光人口突破八百萬人次,江揆訂出今年挑戰九百萬人次,很多人認為這對台灣觀光業是一大利多,但兩位似乎並不這麼認為? 嚴:觀光客要從八百萬(人次)衝到九百萬(人次),這是荒謬到極點,大批的大陸團客只會把台灣毀掉,花東風景線會被遊客的噪音所淹沒。我看到的是很多盲目的商人,突然有機會拚命建旅館接待大陸客人,但這就讓台灣走向一條不歸路,走向香港後來面對的狀況,生活品質被擠到消失了。 政府如果不懂對觀光客進行成長管控,將是一個災難。最近在我的建議下,觀光局邀請駐上海的外僑商會成員,冬天來台進行觀光行程,這些德法商會走一圈之後感動的要死;我在台東做公益平台,接待的全都是IBM、渣打和香港大學的國際級遊客,這些質優的客人回去之後,一定會變成台灣觀光最好的代言人。 蘇: 對,要改變,不能只衝量,要想辦法質變。我們要爭取的觀光客應該是「中概股」,那群因大陸市場興盛,而去投資的區域性外商人士,請他們來台灣享受生活,而不只是直接找中國大陸的客人來到這裡。 談餐飲教育技職學院盲目升格、擴充,這是過度投資、過度教育 問:不只是新旅館和觀光客,陷入衝量的迷思,在書中也提到,國內的餐飲科系,也產生了供過於求的現象,問題出在哪裡? 蘇:過去十年,我在餐飲學校教書,學校的班級系所不斷擴充,原本全校兩千人變成四千人,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不過為什麼這麼多的大學還是一直設餐飲科系呢?市場導向使然,因為招生最容易滿額,學生好念、好考、好玩,老師也好教。 我統計,一百個餐飲科系學生中,有五十個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念這個科系;另外的五十個人,其中二十五個的父母,一聽到月薪二萬三,來還要輪值夜班,就反對孩子去端盤子,要他們考公務員去了。剩下的二十五個人,捱不到三年,大半也慘遭淘汰,因為這個行業沒有門檻,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前景,能不能往上走也不知道。 所以,每年畢業季我就很痛苦,好像拿九把刀叉在自己身上,很想問這些學生,那你又何必念這四年呢? 國內一年有將近兩萬名餐飲科系的畢業生,這是過度投資、過度教育,很大問題出在餐飲等技職學院,盲目升格、擴充成大學,念完大學卻要他從事專科學歷,就能夠勝任的餐飲業基層工作,工作沒有成就感,自然會形成惡性循環。社會再去指責年輕人眼高手低,也不盡公平,其實是教育制度設計使然。 嚴:這個問題暫時無解,因為大部分的年輕人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只能夠期待,有更多人像蘇國垚這樣,抱著終其一生不悔的初心,投入這個行業。 【延伸閱讀】8個細節教你挑好旅館 1 好旅館必須篩選客人。因為,只要看這家旅館進出的人,就反映這是家什麼樣的旅館。2 設有專為客人處理疑難雜症的「萬事通」(concierge)旅館,就是一間夠格的好旅館。3 好旅館是讓客人用過早餐後,覺得有一半房價花在早餐上都值得,而牛角麵包品質則代表餐廳水準。4 進到具水準的好旅館,馬上就能從站的位置、架式和指揮的樣子,認出大廳服務人員誰是總經理。5 比較講究的旅館,傍晚還會幫客人稍事整理房間並「開夜床」,準備好就寢的狀態。6 好旅館房間內用的無壓縮機、無噪音電冰箱,價錢貴很多,8成業主都捨不得投資。7 好旅館不用入住,只要經過櫃檯時,看接待員是否抬頭打招呼,養成「迎合客人期待眼神」的習慣。8 好旅館的總經理相當注重員工餐廳,會去看員工用餐時的心情好不好,吃吃看東西美不美味。 資料來源:《款待:旅館17職人的極致服務之道》整理:尤子彥 【延伸閱讀】書名:款待:旅館17職人的極致服務之道作者:蘇國垚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1月24日 |
| ||||||
今年二月二日,澳門新濠博亞集團的賭場「夢之城」,在菲律賓馬尼拉開幕。該集團執行長何猷龍在開幕典禮上,盛讚馬尼拉是「亞洲最好的地點」。 新濠博亞是澳門六家合法賭博業者之一,何猷龍則是曾主宰澳門賭業四十年的前澳門賭王何鴻燊之子。如今這家和澳門素有淵源的集團,卻跑到馬尼拉開新賭場,顯示澳門賭業正面臨周邊國家的激烈競爭。 菲律賓是其中之一,馬尼拉灣的新填海區,有一座數十公頃的「娛樂城」,並在二○○八年發出四張賭場執照,持照者至少要在該地投資十億美元。 陸客想去澳門,規定一年最多只能四到六次,有些陸客持第三國簽證,以過境名義進澳門賭錢,用此方式進澳門的陸客數,一年超過兩百萬人。去年七月起,當局開始查緝「假過境,真賭錢」,澳門賭場並停用銀聯卡。今年一月起,公安部門更開始監控澳門所有透過銀聯卡的資金往來。 相較於澳門的各種規定,馬尼拉賭場就沒有這些限制,成為中國賭客的另一選擇,如今菲律賓的賭博收入,有三成是來自中國貴賓級賭客的貢獻。 二○一四年馬尼拉賭場營收二十五億美元,不到澳門六%,但相較於澳門去年賭博營收衰退,菲律賓該年賭博營收則是成長超過八%。 相形之下,澳門賭業的前景就黯淡許多。去年澳門六大博彩業者在香港證交所的股價,平均下跌四○%,今年一月新濠博亞甚至宣布在港交所下市,澳門賭博業者開始考慮前進馬尼拉。澳門另一家賭博業者「大衛集團」(David Group)也表示,計畫把賭場搬到菲律賓或越南。 新加坡、日本、韓國群雄環伺:澳門風險管理不如星,野心輸日韓 澳門的對手還有新加坡。二○一○年新加坡發出兩張賭場執照,如今該國已是澳門、拉斯維加斯之後的全球第三大賭博市場。二○一三年新加坡賭博收入不到澳門七分之一,但它卻有澳門賭場沒有的特色:新加坡賭場有全球最高的賭注上限--新幣一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萬元)。 當初新加坡建賭場時,日前去世的該國前總理李光耀曾持反對態度,因為他的父親是病態賭徒,在他小時候,父親賭輸了就拿母親首飾去當,因此他對賭場深惡痛絕,不過後來他從整個新加坡環境考量,表態支持建賭場。 因為他估計若新加坡不建,等到鄰國建了,星國將落居下風,「只能開設二流賭場,全世界都超越我們。」如今來自中國的貴賓賭客,為新加坡賭場貢獻近半營收。不過和澳門一樣,該國賭場近來也受到中國賭客流失的衝擊--去年,赴新加坡的中國遊客數下降二四%,不過賭場是新加坡綜合式度假村的一部分,因此新加坡對賭博的依賴程度,不像澳門那麼高。目前新加坡非賭博收入占賭場業者總營收四分之一,這個數字在澳門不到一成。 日本也是澳門的強勁對手。 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支持賭博合法化,同年五月他訪問新加坡,還特地去參觀當地賭場,並稱這種綜合賭場酒店,是「日本未來經濟成長的關鍵」。日本議員在三月底向國會提交賭博法案,計畫今年就可通過。 里昂證券(CLSA)預估,日本賭博合法化後,年營收可達四百億美元,日本也將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澳門之後的全球第二大賭博市場。 另一個和澳門競爭的對手則是韓國。今年二月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香港周大福集團將投資二十六億美元,在韓國的永宗島興建賭場。永宗島是韓國仁川機場所在地,韓國政府計畫將此地打造為購物、酒店 未來五年,永宗島將出現三個大型賭場,他們的目標都是中國遊客。目前首爾的外國遊客,每三個就有一個是中國人。韓國濟州島賭場,目前也有八家對陸客免簽。去年赴韓國旅遊的中國人數達六百一十萬人次,成長四一%。 除了菲、星、日、韓外,還有越南、蒙古等國,近來也陸續開賭場,也都鎖定陸客搶市。仔細檢視,澳門賭業因中國賭客減少而衰退,真的只能怪罪「澳門過度依賴陸客」嗎? 台灣對這種言論並不陌生。去年陸客來台人數,和七年前相比成長超過十倍,而來自日本的遊客同期卻只成長約五○%,歐、美遊客只成長三二%及一八?五%。因此台灣有一股聲浪,擔心觀光業過度依賴陸客,若對岸禁止陸客來台,將重創台灣旅遊業,澳門現狀更強化這種說法。 但這種說法值得推敲。多數人在同一個時間點,只做一份工作,只在一家公司上班,若遇公司倒閉或被裁員,立即失去謀生收入,這也是「過度依賴單一公司」,但很少人因為擔心「過度依賴單一公司」,就兼職好幾份工作。 台灣觀光業也一樣,若對岸禁止陸客來台,台灣觀光業當然會受害,但這就像一個人只在一家公司工作被裁員,失去唯一收入一樣。這種「雞蛋放同一個籃子」的現象,其實是每個人衡量風險後,自願選擇的結果。 「非來不可」穿透政治封殺:中日關係降冰點,陸客赴日照夯 真正該操心的是:自己的服務是否有價值?一個勞工即使被裁員,只要他的服務還有價值,終究能找到生路。同理,即使被陸客封殺,只要台灣的觀光在國際間還有比較優勢,也不愁別人不來。與其擔心中國的政治封殺,不如擔心有何比較優勢,能吸引別人非來不可。 日本就是最好例子。近來中國和日本因為釣魚台問題而關係惡化,前年陸客赴日人數因此衰退近八%。但隨著政治因素淡化,去年陸客赴日人數大增超過八三%,創歷史新高,也首度突破二百四十萬人次。 澳門與日本,正好是對照組。前者過度依賴自家人,服務未能與時俱進,政策轉向就重創經濟;後者與中國關係矛盾,卻能提供亞洲獨一無二的服務與產品,讓陸客心嚮往之。 今年一月,《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旅遊機構Travelzoo對中國民眾的調查,在被問到「二○一五年最想去旅遊的地方」,日本以近四成比率排名第一,也連續兩年奪冠。這正是「比較優勢」克服「政治干擾」的最佳例子。反觀台灣卻在前八名中,排名下滑最多,這或許凸顯陸客「非來台灣不可」的理由日漸淡薄;如果只賣「沒來過」,客源終有枯竭的一天。 台灣其實是和日、韓、泰、菲、港等周邊國家競爭陸客,從北京出發,同樣坐三到四小時飛機,為何要到台灣而不到日本、香港或別國?台灣比較優勢何在?這才是比「過度依賴陸客」更值得操心的問題。 就算兩岸政治緊張,陸客來台銳減,台灣若有讓人「非來不可」的吸引力,國際客仍將持續,陸客終究會回流。如果沒有,即使沒有對岸政治封殺,觀光前景也不容樂觀。這是澳門賭業衰退,帶給台灣的最大省思。 【延伸閱讀】日本急起直追,看準賭城第2 寶座——澳門賭場競爭對手 【延伸閱讀】觀光主力陸客,對台灣嚮往度下降 |
|
||||||
中國最大電子錢包將進軍台灣夜市,連金管會都樂觀其成,從陸客消費第一線,看兩隻小螞蟻如何搬出「嗶」經濟。 今年十二月起,隸屬阿里巴巴、中國市占第一的電子錢包「支付寶」,將正式攻占台灣的夜市與商圈,讓消費者不用付現金,也能「嗶」一下消費。 台灣電子支付發展落後中國十年,十月二十九日的永康商圈,本刊獨家直擊,支付寶如何說服台灣業者,跟它一起做生意。 陸客來台食住樂都能「嗶」 光手續費年進四十億 招商會由阿里巴巴負責支付寶業務的螞蟻金服國際業務部,與玉山銀行、永康商圈發展協會合辦,「讓我們一起把陸客變顧客吧!」只見螞蟻金服國際業務部台灣市場協理陳思璇站在台前,用一張簡報,示範如何只用一張QR code貼紙、一支智慧型手機,就能做陸客生意。 他們預計攻占全國三千店家,包括全家超商、台北永康、西門等各商圈、夜市與飯店。 未來,當大陸消費者在鼎泰豐吃完飯,或在維格餅家買伴手禮,只要拿出手機,對準貼在結帳櫃台前的QR code,直接在手機上輸入消費金額,再按下成交鍵,他支付寶帳戶的錢就會被扣除,並即時顯示在商家手機的帳戶。消費者不付現金、不刷信用卡,店家甚至連 收銀機、POS銷售點情報管理系統都不用準備,就能完成交易。 這一切,全都衝著陸客大餅而來。 若以中國旅客每月來台人次與消費金額估計,一個月的陸客商機約新台幣一百六十八億元。以信用卡手續費一筆二%計算,每個月支付寶光是手續費進帳,就達到三億三千六百萬元,每年可以有高達四十餘億元收入。 負責監管的金管會業務承辦科長陳天智說,他想不出支付寶來台會衝擊到誰,「唯一應該是銀聯卡(中國發卡公司,類似VTSA或Mastcr),但它不歸我們管。」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連說,樂觀其成。 兩人團隊默默布局兩年首先祭出兩億補貼金搶市 支付寶為了落地所發揮的執行力,是台灣諸多業者如電商PChome、遊戲業者歐買尬、橘子等,努力四、五年都做不到的事(見表)。而支付寶在台灣的操盤團隊,只有兩個人。 辜瑞祥,年近四十歲,擁有多年電商經驗的台灣人。兩年多前,他加入阿里巴巴,成為螞蟻金服(以下簡稱螞蟻)在台灣第一位員工,「你現在上淘寶買東西,可以刷台灣信用卡、或用Web ATM付款,這些金流服務都是辜一人在台灣開拓的。」一位業界人士說。 兩年多來,辜瑞祥就像一隻大螞蟻,在地底下幹活,沒有浮出檯面,但把支付寶台灣市場線上服務開通了,過程中,他還把客戶玉山銀行的合作窗口陳思璇,挖角到他麾下。兩年的布局,就是為了等今年五月三日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施行。 他們做了什麼?砸錢是必要動作。據了解,為了搶市,支付寶和合作的銀行玉山銀行將大補貼。陸客單筆消費,支付寶便送上給新台幣五十元到一百元不等的折扣, 玉山銀行則提供商家比信用卡平均一.八%更低的手續費。據了解,阿里巴巴已經備妥金援,雖然今年僅剩兩個月,但支付寶在台灣行銷預算高達六千萬至七千萬 元,明年也有兩億元之譜。 更關鍵的是,他們去解決台灣店家最難過的關卡:技術與設備問題。 十五人專程改造介面簡化成消費者自助結帳 螞蟻把掃描QR code、在手機上輸入消費金額,兩大完成交易的執行動作,設計成由消費者完成,而非商家,根本就是讓消費者自助埋單。「你們不用擔心,大陸人已經非常習慣掃碼支付,你們只要確認他輸入的金額對不對!」陳思璇要商家不必擔心陸客不會操作。 「台灣小商戶,幾乎沒有IT能力,連比台灣更早推行的韓國和香港都沒有。」玉山銀行個人金融事業處電子金融部資深經理劉美玲說,半年來,玉山銀有十五人每天都和支付寶「黏」在一起,大半夜還在開視訊會議,就是討論如何讓手機介面很在地化。 最後,他們還幫商家找顧客。除了金流接好,螞蟻還找來在微博上有一百四十萬粉絲、台灣陸客自由行最大服務網站「台灣自由行」公司,陸客要去哪裡玩?住哪一家飯店?哪裡買伴手禮?後者都能一手規畫,並有自有車隊接送陸客。因為台灣自由行已經成為陸客來台的「導航」,螞蟻找上他們,請後者協助把這些自由行客人,導到有合作的台灣商家。 換句話說,台灣商家只要分一點手續費給支付寶,金流、客流、消費流都不需要自己操心,螞蟻通通幫你搞定。 在這場執行賽中,我們看到這群螞蟻領先台灣同業的關鍵:不談技術多高明,而是先解決合作夥伴最困擾的問題。問題解了,路,就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