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在傳統與現代不斷交融碰撞的歐洲大陸,創業者是以何種方式聚集成落?創業趨勢在如何變化?

導語:在國內,創業者及投資人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北、上、深三座城市里,這些龐大的城市涵蓋了所有的創業領域,無論是當下正火的文娛,還是已經冷卻的 O2O,無一漏網。高度集中的創業中心化,似乎意味著國內的其他小城市創業機會的不斷減少。

然而在海外,這樣情況是否同樣普遍?在傳統與現代不斷交融碰撞的歐洲大陸,創業者是以何種方式聚集成落?創業趨勢在如何變化?而在無國界創業環境的理念下,他們又在做些什麽?

在深圳福田科技寺,我們邀請來前 TechStars 倫敦的導師、現任 Tech City HK 顧問的 Tak Lo,就中外當下創業環境及成因的差異,進行探討與交流,看看中外投資人之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fff6475f79cf5a506cf7c827098a4471_b 

G = 郭穎哲,FellowPlus CEO,曾任職於《第一財經周刊》、《創業家》等知名媒體,後於經緯創投,主導了國內最大美容社區 O2O「更美」的天使輪融資。

T = Tak Lo,前 TechStars 倫敦的導師、現任 Tech City HK 的顧問。TechStars 是全球第二大孵化器,成立於 2007 年,其采用的導師制十分知名,曾孵化出 SendGrid、Occipital、Orbotix、CrowdTwist 以及 OnSwipe 等企業。

英國銀行和瑞典遊戲

歐洲的區域性創業現象

7caff5bb58eb56189e4919980aeea291_b

G :我們經常從 TechCrunch 以及 VentureBeat 等地方了解到矽谷科技創業的事情,但很少會看到倫敦科技創業的相關信息,我很想問問 Tak,倫敦那邊的科技創業目前整體是什麽狀況?

T :我認為大家沒有經常聽到倫敦創業的事情,是因為歐洲人一般都比較「安靜」。英國人天生比較喜歡自嘲;對一件事情,我的美國朋友會跟我說「棒極了」,但歐洲朋友可能會說「太糟了」、「你本可以做得更好」或者「沒有你想的那麽好」,這就是歐洲文化。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我們很少聽到歐洲那邊創業的消息。

但我認為創業文化一直在改變,現在的歐洲人也更加開放了,他們越來越懂得「發聲」的重要性,會開始做公關,嘗試以較少的花費去獲得更多客戶。

歐洲也有許多很棒的項目,比如 TransferWise,它是一個類銀行業的東西,可以把美元很快速地轉賬為人民幣,而且收取很低的外匯費用,這與銀行又慢又貴的轉賬有很大不同。

G :除了 TransferWise 這樣支付技術類的創業項目,你覺得在倫敦還有什麽其他的科技創業趨勢?

T :你知道,倫敦是歐洲創業的「首都」,但我沒法告訴你哪些領域一定會起來,因為現在做判斷有點太早了。但我會看到在歐洲創業公司的區域性是十分有趣的,比如說法國有很多無人機科技相關的創業項目,我們知道深圳的大疆,它一個主要的競爭對手叫做 Parrot,就在法國。法國之所以這麽多無人機項目,有一個原因是空客的總部就在法國圖盧茲;很多空客的專家離開空客後,就進入無人機行業。

再來談談瑞典,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如果你想做網絡遊戲,那麽去那里就對了,任何網絡遊戲的創業者,都會很向往斯德哥爾摩。為什麽瑞典人擅長網絡遊戲呢?因為瑞典冬天黑夜很長,天氣很冷,所以人們都喜歡呆在家里玩遊戲,這是一種內在的地理優勢,造就了這種地域性創業文化。

再說回倫敦,倫敦是歐洲銀行業的中心,所以在倫敦,許多創業項目會和銀行業有關系。

所以,我認為沒法說具體聚焦於某個行業,而是聚焦於某個地區。你會發現基於地區的人才循環,出現了很多「城市專家」。

0167b1adffcfa15b56bc4e9c1c9d9a8b_b

G :你談到瑞典有網絡遊戲,倫敦有銀行,那不如談談香港吧。你認為香港目前比較突出的產業領域有哪些?

T :不得不說,香港作為創業中心,實在太糟糕了,它什麽都沒有。在創業上面,正是由於我本身來自香港,我才對香港更加失望,現在許多城市都努力成為創業中心,但香港並不是,它只想成為銀行中心、購物中心。

當你太有錢的時候,很多事情你都不在意了,就是香港的問題所在。很多創業者在一開始沒有錢的時候,會把所有的錢都用於建設自己的公司;會以公司活下去為第一目標。但當你太有錢的時候,很多事情就不一樣了,我見過很多香港的創業者去中環開公司,為什麽要在那開公司啊?那里真的太貴了。為什麽不位你的公司省錢?創業者不應該把錢扔在物業上,香港的房地產開發者已經賺夠了。對於創業來說,金錢太多會帶來危險。

G :所以曾經國內有做虛擬現實的創業者向我抱怨說,他的項目找投資很困難,所以你會建議他換一個地域去做這件事嗎?

T :當然,就像你說的,我會考慮這是市場的問題。有一位法國創業者,在法國 pitch 的時候沒反響,但在英國的時候,大家都喜歡他的項目。

在中國,也許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風投者並沒有很多,但在韓國有很多。大多數相關的研發團隊都在韓國、日本。所以我還建議轉移他的聚焦點。

小城市還是大城市?

中外創業環境差異

68c81f09e36f41c42694ab40a24d3896_b

T :我很好奇目前中國哪些地區是處於初級創業生態的?前海算嗎?

G :前海不屬於初級的地區,你知道前海是深圳一部分;我們有 6、7 個非常發達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和廈門;這七座城市中的創業生態比較完善,投資者也受過良好的教育。我認為南京、蘇州,或者一些中國更小的城市是符合你的描述的,在那里創業逐漸受到政府支持,但在整體的創業生態系統方面,還是處於發展階段。

T :我覺得在這種創業生態系統還不是很完善的城市中創業是有優勢的。有人知道葡萄牙的里斯本嗎?歐洲最早的創業工作室就在里斯本,他們沒有花很多錢就雇到了最好的開發者。所以如果我是創業者的話,我會考慮去小城市,因為在那里,雇用好的人才比較便宜,畢竟那里的工程師沒特別多的機會。

G :你說的話讓我想到了中國的珠海,離深圳很近的城市。雖然那里有兩家很大的科技企業——金山和魅族,前者是做智能手機的,後者做軟件;但這類城市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們沒有好的大學;你要知道,中國的教育地區差距狀況要比歐洲大很多,所以好的人才大多從大城市中的優秀大學中出來。而且在中國,還有一個狀況就是,小城市的優秀人才往往都會前往大城市求職,而不是留在小城市中工作。所以在中國,在小城市創業恐怕會遇到很多困難,這與歐洲不同。

T :這很有趣。深圳的大學怎麽樣?深圳的創業者們是如何找到優秀人才的?

G :相比於廣州,深圳的大學並沒有很好。但深圳有家非常巨大的公司——騰訊,里面有很多的優秀開發人才。但對於其他創業公司來說,它們需要花很多的錢才能把這些優秀人才引過來。我有個朋友在做創業公司,他本身是在大學當計算機老師的,所以他會直接用比較低的成本來雇用自己的學生。但這種情況很罕見,大多數情況下,創業公司只能通過高昂的費用挖優秀人才。

E - Residency 卡是什麽?

看歐洲小國如何打造無國界創業環境

G :你對現在許多創業公司都希望從國外招人的現象怎麽看?

T :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很多創業的人都會想出國工作,想經歷些不同的東西,有時你在國內找不到合適的工程師,你就會從國外招聘。我想聊聊愛沙尼亞的 E-Residency 政策。愛沙尼亞一年前宣布將成為創業經濟,他們知道自己是一個小國,所以他們想成為數字創業國家。任何人都可以申請愛沙尼亞的 E-Residency 卡,有了這個卡,你就可以在愛沙尼亞開戶、在愛沙尼亞簽署文件。這會給你很多東西嗎?並不會。但這是一個國家第一次以數字身份發證書,如果你申請了,未來你就很容易申請到簽證。你可以開公司,得到投資人認證,你可以在任何地方開戶。如果你想創造一個無國界的創業環境,才能和想法都可以去任何地方,那麽你可以外包才能,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人力資本的流動。我認為這是 E-Residency 政策的目的。

08d9e3185f5b8208be16139709f02cc1_b

G :我認為中國政府也該采取這政策。過去我們把勞動力送去全球,現在中國創業如此火熱,我們應該考慮從外界吸納人才到這里的創業公司來。

T :我認同你的看法。雖然我認為有很多歷史和社會因素,但在科技創業的環境下,我百分之百同意你。所以我很支持 E-Residency 政策,歐洲的創業公司應當能夠遷徙。我很樂意邀請國外的人士來科技寺交流。

不僅僅要交流,有時你還需要較量;中國功夫認為,較量也是學習的過程。創業是有上下文的運動,我碰你,你也碰我,我們要較量。

我曾經和一加手機的一個創始人交流,他說,「我們是世界一流的智能手機公司,我們不想僅僅被認為是一家中國公司,我們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他是對的。蘋果通過做其它產品,來資助手機業務。iPhone 的市場份額是 15% ,蘋果公司 80~90% 的利潤來自於蘋果手機。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很大,但它只構成 5% 的公司利潤。兩到三年前起步的一加,靠智能手機就盈利了;這在全球經濟中做得很棒。在谷歌公司里,最受歡迎的手機是 Nexus,第二就是一加手機了,所以僅僅把一加稱為中國公司是不對了,它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但在媒體宣傳中,通常會把它稱為一家中國公司,我認為這是不公平的。阿里巴巴曾把市場部和公關部放在美國和香港,從未放在中國。想成為全球性公司的,市場部都不會在中國。像騰訊、一加、阿里巴巴和大疆這樣的全球性公司,會越來越多。

保持熱情,保持思考

找到與你一樣饑渴的隊友

fe53c450b891063e08024730db583416_b

G :最後一個問題,在你眼中,什麽是創業者最重要的內在因素?

T :饑渴。如果創業者不再饑渴的話,將會很可怕。很多人發展他們的公司,因為他們想變得富有。我不認為說這是個不好的目標。但我認為,如果對你做的事情沒熱情,公司就很難發展起來。如果有熱情,即使我有錢,我也會努力。我認為建設一家公司是不容易的,你必須有熱情。我認為很多優秀創業者都有這份熱情,即使他們有錢了,他們都會深入探討問題。他們一天里會用 14 個小時去考慮問題,用 1 小時鍛煉,剩下的時間用來睡覺,這就是他們生活聚焦的東西。

G :我相信優秀的創業者對他們的事業都是有熱情的,但是他們還需要雇用團隊與自己一起奮鬥,你認為創業者如何才能確保招到和他們同樣饑渴的隊友?

T :最好的公司會保證他們招聘到極度有熱情的人。我認為有兩個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創始人要保證招聘程序的質量,Facebook 和 Google 的面試一般是 8~9 輪,在如此漫長的面試後,公司就會非常了解這個求職者。他們招到新人後,還會一起吃飯,看看那人是否感到舒適。

第二,以倫敦為例,許多公司開始雇用失敗的前創業者。因為這些人知道怎麽建設公司,更重要的是,他們感覺自己失敗了,如果給他們再一次機會的話,他們會做得努力而正確。他們內心有再次證明自己的決心,而這正是創業者想要的。這種饑渴是買不到的,是人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