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士林夜市迎合陸客 沒落危機上身?


2013-07-22 TCW  
 

 

自從二○一一年士林公有市場新建物落成,規畫大客車停車位後,士林夜市成為陸客必遊景點。但去年底爆發水果攤「坑殺陸客」事件,導致夜市形象受損;此外,今年的毒澱粉新聞,也讓遊客大減。而將美食攤設置於地下室,一直以來就為人所詬病,甚至有人擔心,一連串不順,會影響周邊的士林商圈,爆發如同師大夜市商圈的存亡危機。

搶接大陸客大家都賣蚵仔煎、牛肉麵

「沒有那麼嚴重,不至於啦!」台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說,師大夜市主要是因為有大部分範圍位於非商業區,加上道路寬度不夠,不符合法令規定,才會引發滅絕危機。士林夜市商圈則無此問題,而且通常整棟樓都是同一位房東,所以樓上住戶也比較不會去抗議樓下店家嘈雜、髒亂等問題。

「不過,士林夜市這兩、三年的確出現不少變化。」蘇文山說,現在的士林夜市,正面臨「轉型」階段。

士林公有市場的小吃攤位由約兩百攤減少到九十四攤,面積從六千坪驟減為一千七百坪,加上同時間人數限制為一千四百人,陸客多,相對擠壓台灣本地客。台北市公有士林市場自治會總幹事郭逢時說,以平日約七千人來說,陸客約占一半,多數攤商則認為,應該更多,有時更高達七、八成。

為了迎合陸客喜好,攤商賣的產品結構也開始出現變化。過去士林市場最知名的小吃為蚵仔煎、生炒花枝、臭豆腐、大腸包小腸、大餅包小餅等等,但是陸客點這些知名小吃,多半只是為嘗鮮,忠誠號蚵仔煎老闆娘朱太太說,通常都是四、五個人點一份,很多賣蚵仔煎的攤商,都已經撐不下去,少了很多家。

但記者實際走訪地下市場,發現其實賣蚵仔煎的攤商還不少,原來,為了爭取商機,蚵仔煎這種指名度高的產品,攤商就會兼著賣,而多數攤位也增加了許多陸客愛吃的品項,例如:鮮蝦麵、魚丸湯麵、牛肉麵等麵食,或是乾脆放上各式麵條,再寫上一個大大的「麵」字,一位攤商說:「多賣一碗算一碗。」多寫上一個「麵」字,就能多讓幾位陸客停下腳步考慮。郭逢時說,在舊市場時幾乎沒人在賣麵,現在則有將近十攤位加賣麵食。

追逐陸客所愛,原本過去只賣一、兩樣的攤位,也只好變成小吃「量販店」,什麼都賣。陸客愛的海鮮類產品,如蝦子、魷魚、海螺、螃蟹等等,也都開始出現在菜單上,每一攤幾乎變成大雜燴,什麼都賣,像是賣牛肉麵的也賣臭豆腐、賣紅油炒手的也賣大腸包小腸,每一家的同質性越來越高,長期下來,將失去特色美食及傳統老店。朱太太說,大家也很無奈,曾有人賣過可麗餅、干貝燒等,但沒有宣傳,陸客不認識、不喜歡,怎麼樣就是賣不起來,後來這些攤不是撤出,就是只好改賣和大家一樣的。

蘇文山認為,不像輔大花園夜市為私人經營,具有管理權力,促進會無權干涉各家販售的商品,只能讓市場自由發展,若供過於求,就會自然淘汰。

例如,先前陸客愛買台灣水果,賣水果的一下從四、五攤暴增至二十多攤。除此,賣伴手禮的也越來越多,賣鳳梨酥、太陽餅、淡水魚酥、金門高粱酒等通通都有,就連按摩店也賣起伴手禮。還有人賣兩蔣、鄧麗君的盜版光碟等。

面臨新競爭還有不景氣來攪局

此外,近期寧夏和饒河街夜市的興起,舉辦許多行銷活動、環境也有新規畫,對士林夜市多少有影響。蘇文山無奈的說,士林夜市範圍大、店家和攤商多,地理環境複雜,光是自治會就有三個,較難以統合管理。

而這兩、三年台北新成立的流動夜市,如輔大花園夜市、樹林大安花園夜市等,也吸引了不少會逛夜市的消費者。「(士林夜市)人潮還是有,假日人還是很多,但是消費力明顯下滑,」基河路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泰元說,部分攤商業績甚至掉了五成,「很多攤位老闆整天在那邊滑手機、聊天,」他觀察,尤其基河路一帶,幾乎有一半的攤位約三個月就換一次,攤商平均壽命變短。

經營豪大大雞排的豪仕達食品企業總經理郭霄燕說,七、八年前生意最好時,在陽明戲院前的攤子一天可以賣三千片,如今在士林夜市共開三家店,賣出份數加起來只有一千出頭,生意大不如前。

生意變差,租金卻未降,許多店家與攤商紛紛撐不下去,或轉戰別的夜市。住商不動產士林捷運加盟店店長楊自立說,過去在士林夜市商圈一位難求,租期未到後面就開始排隊,有攤商等半年等不到位置,但去年底竟開始出現有空置的店面和攤位要頂讓、招租。

提升吸引力要靠在地味與多元性

台灣遊客減少,對商家來說,吸引陸客上門或許帶來新商機,但是陸客多半只吃不買,商品同質性高也會讓各家競爭力降低。世新大學觀光學系教授黃躍雯表示,對多數生意人來說,只顧得到眼前利益,但是若一味迎合陸客喜好,長期下來,反而失去夜市呈現在地生活與文化的風采,而這往往才是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蘇文山也認為,觀光客只是點綴,不可能變成主要客層,夜市經營還是須以本地客為主。生意變差,商家應該要想辦法如何去提升對主要消費族群如中產階級和年輕人、學生等族群的吸引力。

雖然,目前約有兩千七百個店家和攤商的士林夜市仍有歷史與知名度的優勢,且其屬於商業區,現在看來沒有沒落的危機,但仍須所有商家用心經營,否則時間終究會帶來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