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月,照舊是智慧型手機新機發表時候,和蘋果(Apple)對峙五年,安卓(Android)陣營顯露疲態,沒梗了,發表會上的主角也從手機本身,換成配件。 晚蘋果一年,Google聯手HTC在二○○八年發表了第一款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隨後有摩托羅拉、華碩、宏?痋B三星等品牌廠跟進,短短五年之間,形成一支安卓大軍,並在今年大幅甩開蘋果,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統計,今年第二季,安卓手機出貨市占率已達七九.五%,遠超過蘋果iPhone的一三.六%。 從安卓大軍的大勝可以發現,背後是一部智慧型手機的硬體創新史。「因為軟體玩不過蘋果,安卓陣營只能朝向硬體使力。」曾出版過九本iPhone相關書籍的3C部落客麥兜小米說。 之前,打破賈伯斯信仰炒熱大尺寸螢幕,讓蘋果被迫跟進 一開始,蘋果是手機規格制定者,其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生前就曾嗤之以鼻的說:「三.五吋螢幕是最佳尺寸, 更大的螢幕就顯得愚蠢。」「上帝已經給你十枝筆(手指頭)寫字了,為什麼還要多做一枝?」 可是,蘋果在二○一二年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5搭載四吋螢幕,而觸控筆則已經是三星熱銷系列Note的標準配備。安卓大軍在硬體創新上,終究還是玩出花樣來,不僅把賈伯斯最討厭的東西發揚光大,還反過來讓蘋果跟進。 「賈伯斯是人,不是神!」資深3C部落客「電腦王阿達」沈政達表示,隨著Android作業系統成熟、手機製造廠使用者介面設計能力提升、Google Play應用軟體(App)生態圈也建立起來,現在,蘋果的優勢逐漸縮小當中,智慧型手機的競爭就像個人電腦發展歷程一樣,最終來到硬體規格戰。 玩硬體,就是安卓大軍的強項。在這支大軍的戰火齊發之下,智慧型手機變得像一台小電腦,上網速度快、影音有著家庭劇院水準;你想要擴充容量、想要換電池、想要帶著它到海裡游泳、想要拍出好照片卻不用花錢買專業相機等,蘋果辦不到的事,安卓都幫你搞定。 當手機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和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分離,你不只是在接聽或講電話而已,更多時間,你還是在「看」手機。在此發展脈絡下,賈伯斯的最佳螢幕尺寸被打破了,手機螢幕飆破五吋,上看六吋。 這些硬體發展,是Android在引領風潮,沈政達細數各廠特色,譬如Sony以相機、防水出名;三星強調功能完整;HTC強調高音質喇叭和主打Sense介面;中國的品牌大軍則力求更高的性價比(CP值),「某種程度來說,這些創新都已經效能過剩了。」 二○一二年,是安卓機海戰術密度最高的一年,以索尼(Sony)為例,這一年推出超過二十款手機,同年,手機照相畫素突破一千萬,二○一一年八百萬畫素的主流規格已經不夠看,眾家廠商無不在照相功能上大做文章,甚至出現3D效果。挾著這股氣勢,來到今年下半年,安卓要玩的新把戲即將進階到另一個層次:高端配件。 現在,主攻周邊產品推高階鏡頭、智慧眼鏡,利潤五成 九月四日,由索尼和三星率先扣下扳機起跑,兩者都發表最新旗艦機種,前者在發表會上還同步亮相NFC(近距離無線通訊)外掛鏡頭QX100和QX10,結合索尼的照相技術Cyber-Shot,儘管價格與上市時間未定,但已經引起3C愛好者熱烈討論。後者則在德國柏林發表智慧型手表Galaxy Gear,售價二百九十九美元,配備一面約四公分的觸控螢幕和一百九十萬畫素的相機鏡頭。 不管你定義這些產品是外掛還是穿戴,基本上,它們都是以智慧型手機為核心的延伸配件,一個讓你把手機相機升級到專業級的類單眼相機,另一個則是讓你隨時遙控手機。 三個月前,Google已在I/O 2012開發者大會上,發表了Google眼鏡,外型如同一副眼鏡,卻具備視訊攝影機、無線網路連線等功能,要價一千五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四萬五千元),仍屬於概念性產品,雖不像前述的智慧型手表和鏡頭如此平易近人,但已經量產。 「這(外掛配件)絕對是智慧型手機發展趨勢,千萬不要小看配件的利潤,它們通常都在五○%左右。」顧能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資深分析師呂俊寬指出,而此趨勢的背後,是因智慧型手機成長率不再像以往那麼高,「尋找配件的新來源,就成為各品牌接下來的目標。」 未來,吃百億美元配件商機從娛樂到健康管理,越貴越好賣 原來,驅動這波高端配件創新的動力,是來自一個危機:智慧型手機的成長率趨緩。科技專欄作家賀夫(Robert Hof)也在美國《富比世》(Forbes)網站上表示,二○一三年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市場滲透率突破五○%關卡,到達五一.六%,這意味著智慧型手機正式進入成熟市場,走入成長平緩期。 智慧型手機配件的商機有多大?根據顧能公司預測,到了二○一六年,配戴式智慧型電子產品的產值將達到一百億美元。除了即將爆發商機的智慧型手表外,事實上,今年初歐美國家已經開始量產與健康管理有關的穿戴式手機配件,而國內手機周邊配備代理商先創國際,代理了智慧型手環JawBone UP,一個售價四千五百八十元,在台灣已經賣到缺貨。 先創國際產品經理石秉鈞表示,隨著高階智慧型手機普及,傳統配件如手機殼賣得越來越差,去年營收銳減五○%;但高價位的耳機、喇叭,以及JawBone UP這類配件,營收則以每年三○%在成長。在先創店鋪裡,最新的高端配件還有單價五千元的手機掃描器,石秉鈞透露,已有大廠看準手機遊戲市場,正準備推出搖桿。 換句話說,便宜的東西照賣,而越貴的越好賣,手機配件也來到M型化時代了。從蘋果也要賣低價手機的大趨勢來看,Android大軍開始打的高端配件競賽,說明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已經來到創新瓶頸了,除了凸顯產業競爭激烈及差異化的高難度時代來臨,另一方面,也宣告各大廠馬上要進入爭奪配件市場商機的新戰場。 【延伸閱讀】不斷翻新,5年抓牢硬體—安卓系統手機創新歷程 2008~2010年拚上市速度:短時間把安卓最新版本與硬體結合,推出有自家特色軟體的手機─使用者介面成為消費者認知品牌的第一印象例:HTC靠軟硬結合成名 2011年拚處理器規格:晶片從單核心到現在四核心─運算效能如上網速度、影音功能的強度被重視 2012年拚照相畫素:手機照相畫素從數百萬突破到1千萬畫素─手機開始取代消費型數位相機例:Sony第一個跨出千萬畫素門檻 2013上半年拚螢幕大小:從iPhone定義的3.5吋,變大到5、6吋─除了聽,「看」更變成重點,大尺寸成主流例:三星Galaxy Note系列掀大尺寸風潮 2013下半年拚延伸配件:智慧型手表、外掛鏡頭、智慧型眼鏡等─有如小電腦,把附加價值延伸到手機主體之外例:Sony率先開賣智慧型系列產品 資料來源:電腦王阿達、Sony Mobile | ||||||
北京時間今天淩晨,蘇格蘭國家黨(SNP)黨魁兼現任蘇格蘭首席部長Alex Salmond和英國跨黨派團體“統一好”(Better Together)主席、前英國財政大臣Alistair Darling舉行兩輪電視辯論的第二場。Salmond的激情為他贏得此次辯論:“這是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時刻,讓我們現在就行動起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衛報/ICM的調查顯示,71%的受訪者認為Salmond的表現更好,Darling的支持率僅為29%。而第一輪辯論結束後Salmond的支持率還小幅落後於Darling。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分析師的觀點稱,這還不足以扭轉大局。因最新民調顯示,約51%的選民對蘇格蘭獨立持反對意見,38%的人表示支持,而11%的選民仍舊沒有決定立場。
本次辯論最尖銳的問題是:蘇格蘭是否有勇氣離開英國央行的庇護,為了獲得獨立而甘做國際貨幣市場的“賤民”?
Salmond並未正面回答該問題,但他承認這是一個談判策略。
9月18日蘇格蘭獨立大選的核心問題是,獨立後的蘇格蘭將使用何種貨幣?Salmond表示,蘇格蘭可以繼續使用英鎊,然後與英國協商組成某種共同貨幣聯盟。但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此前已經明確表態,如果蘇格蘭獨立,蘇格蘭政府便不能繼續使用英鎊作為其法定貨幣,英國也不會與蘇格蘭結成貨幣聯盟。(見華爾街見聞網站相關文章)
當Darling追問Salmond,若無法與英國結成貨幣聯盟,有什麽後備計劃時。Salmond表示,蘇格蘭可以單方面使用英鎊,或者采取固定或浮動匯率。這麽一來就有三個備選方案。
當然,蘇格蘭可以選擇以英鎊作為法定貨幣,就像巴拿馬使用美元那樣。難點在於,蘇格蘭無法管控英國央行,且將被迫用一個利率決定權在倫敦手上的貨幣來償付債務。
這種情況下,蘇格蘭可以債務違約,或者迫使英國來償付債務。但這給作為一個主權債務國的蘇格蘭構成風險:除非接受非常高的利率,否則無法從別國借到錢。不過Salmond暗示,他願意以違約相要挾,迫使英國央行同意與蘇格蘭組建共同貨幣聯盟。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
Darling確認,即使英國拒絕組建貨幣聯盟,獨立後的蘇格蘭也能單方面使用英鎊。這在Salmond看來是此次辯論最重要的啟示。
不過Darling認為,“英鎊組織”(sterlingisation)這個選擇是沒有希望的,因為蘇格蘭不會有央行,且必須有永久的財政盈余。“我們當然可以使用英鎊,也可以使用俄羅斯盧布。”
Salmond重申了此前的警告:若在貨幣聯盟之下,英國拒絕共享英國央行的資產,那麽蘇格蘭則與英國國債無緣,債務違約會讓蘇格蘭成為國際貨幣市場的“低等公民”。
在一場政治辯論中,聽到一國領袖公開以威脅違約作為協商策略頗為罕見。但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好方法,也為落後於民調的獨立派打了一針強心劑:選票落後就需要彰顯勇氣!
但此勇氣需要付出代價,可能令蘇格蘭在經濟上屈服。目前蘇格蘭身上背負著債務,該國可能被突然切斷所有國際融資的合理渠道,可能導致經濟崩潰。
不過赫芬頓郵報報道稱,Salmond願意冒險:
“我們使用何種貨幣不需要誰的批準。實際上,爭論的焦點在於我們將無緣英國央行的資產。但這不會發生,因為一旦如此,英國就要一個人背負所有的債務。”
Salmond認為,沒有一國首相會同意免除蘇格蘭的債務,因此他們必須同意組建貨幣聯盟。
但Darling說,如果你向世界傳遞的第一條信息就是:這里是蘇格蘭,我們剛剛債務違約了。那你覺得我們未來的債權人會怎麽想?未來沒人再願意借錢給我們。
蘇格蘭公投前夕,獨立派正在失去陣地,反對獨立的群體再度占據上風。
當地媒體Daily Record所做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支持獨立的比例為47%,反對獨立的比重上升為53%。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就在上周,由YouGov Plc所做的民調結果顯示,支持獨立的比例首次超過了反對派的比例。結果公布後,英鎊在本周一閃崩,大幅跳空低開150個點。
目前,距離9月18日蘇格蘭獨立公投僅剩一周。
民意調研公司ComRes Ltd.總裁Andrew Hawkins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很難預測。對於調研公司來說,公投(民意調查)是很難的。
昨日,英鎊對美元大幅反彈,漲幅為0.4%,報1.6176。
而英國也為挽留蘇格蘭作出了最大努力。英國首相卡梅倫昨日發表講話稱:
和我的黨派相比,我更關心我的國家。我們作為一個大家庭凝聚在一起,共同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如果這個大家庭分崩離析,我將感到心碎。
實際上,蘇格蘭公投給金融市場帶來的沖擊已蔓延至國際市場,西班牙國債收益率在本周二上漲17個基點,收益率漲幅超過8.1%,創下自歐盟成立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
周日烏克蘭舉行了自二月革命以來的首次國會選舉,結果親歐陣營大獲全勝。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爆發之後,烏內部“倒向歐洲”的趨勢有所強化。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克領導的執政黨得票率23.1%,將成為國會最大黨,而總理亞采紐克(Yatsenyuk)領導的人民陣線黨獲得了21.2%的選票。由Yanukovych領導的反對黨得票率為7.6%。
波羅申克表示,“選舉結果顯示烏克蘭大多數人民希望民主、經濟改革,並支持政府打擊分裂份子。新聯合政府的操作正在進行之中,人民陣線黨是我們最重要的夥伴,我們必將團結一心。不過新總理的選擇取決於立法者們。”
受到地緣沖突影響,本次選舉並未包括烏克蘭東部戰亂地區。Lugansk和Donetsk預計將在下月自行進行選舉。 另外在克里米亞的180萬人也沒有參加這次投票。克里米亞在今年3月經過投票被“並入”俄羅斯。
本次議會選舉結果是自烏克蘭獨立以來最為“西化”的一次。親俄羅斯勢力基本都被邊緣化,共產黨甚至可能無法跨越百分之五的門檻。
雖然親西方的政黨贏得國會多數,但是派系林立一直是烏克蘭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內憂外患之下,波羅申克如何帶領烏克蘭走出陰霾依然將是一大難題。
烏克蘭的經濟處在崩潰邊緣,今年GDP預計會衰退百分7-10%。烏克蘭本國貨幣格里夫尼亞2014年對美元已經下跌37%,為年度表現最差貨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有關“資產負債表的措辭調整的決定並非一致通過”的說法再次引起波瀾。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道,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和其他三位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反對德拉吉對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擴張給出具體目標。
在周四的央行行長發布會上,德拉吉對於資產負債表擴大的措辭從預期(expected)調整為有意(intended),他同時強調這一變化並未得到管委會的一致認同。
11月徳拉吉曾表示,歐洲央行預計(expected)資產負債表將邁向2012年初的水平。2012年3月,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為2.96萬億歐元,現在為2.1萬億。這或意味著,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有8600億歐元的擴張空間。
而在有關於是否擴大刺激的問題上,徳拉吉當時強調央行管委會一致同意將毫不猶豫的采取措施——如有需要的話。這一基調被視為歐洲央行德國籍成員對於徳拉吉的支持,但是12月的最新措辭意味著央行內部分歧顯著。
《法蘭克福匯報》報道稱,一些支持QE的委員要求最快於1月22日就采取行動,此外,QE支持者也認為需要將資產負債表規模進一步擴大。不過周四德拉吉並未對具體QE時間表做出表態,他只是表示央行將在明年對現有的寬松措施進行評估。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周五警告稱歐元區不應該直接照搬日本和英國的貨幣政策。魏德曼還表示,要求德國采取財政刺激是不明智的;極低的利率導致各國實施結構性改革的意願下降。
而據德國世界報獲得的信息,德拉吉面臨的來自歐洲央行內部的阻力比之前想象的要大。他已經不能依靠執委會的多數支持。
除了之前就對購債計劃持懷疑態度的Lautenschlager和Mersch,現在,法國人Coeure也對德拉吉的計劃表示反對。此前,歐洲央行內部也有不支持德拉吉的聲音,然而,德拉吉一直擁有多數支持。(歐洲央行執委會由6名官員組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原載騰訊財經,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花旗集團分析師認為,除了降準以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將在本月某個時候降息25個基點。
1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回落至49.8%,兩年以來首次低於榮枯線,也弱於市場預期。而上周中國股市創下一年以來最大周跌幅。同時,去年GDP增長創下1991年以來新低。
德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稱,“我們預計數據還會繼續走弱,迫使政府采取更多寬松措施。”
彭博經濟學家Tom Orlik周日發表報告稱,“綜合起來將,1月份的初步跡象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緩慢走向惡化,隨著A股牛市失去動能,央行做好了進一步寬松的準備。”彭博預計一季度央行將再次降息。
之前有外媒報道,在一系列表現黯淡的經濟數據浮出水面以後,現在市場廣泛預計中國央行將追隨全球其他央行的步伐采取寬松措施。
最 新發布的兩份采購經理人報告顯示,中國的制造業活動有所收縮。政府報告顯示,官方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9.8點,創下兩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而據匯 豐銀行公布的報告顯示,其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9.7點,連續第二個月低於50點。而據上周末公布的其他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服務業的增長也下降 至一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在最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采購經理人指數為中國人民銀行在第一季度中廣泛降準50個基點敞開了一扇窗。報告還補充道,中國人民銀行最新一輪的廣泛降準就是在2011年底被低於50點的采購經理人指數觸發的。
花 旗集團分析師認為,除了降準以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將在本月某個時候降息25個基點,原因是在通脹率下降的形勢下,實際資本成本正在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 同比增幅正處在五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通縮壓力導致企業的借債成本上升。在周一的市場上,七天回購利率(用於衡量銀行間融資的指標)一度短暫突破5%。
以下為2015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降息、寬松一覽:
2月3日
澳洲聯儲如期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2.25%。
1月30日
丹麥暫停發售國內和海外債券,以阻止外匯流入並保持丹麥克朗兌歐元在窄幅區間內。
俄羅斯央行意外降息200個基點至15%,並預計俄羅斯通脹率將下降,因經濟活動較低。
1月29日
丹麥央行將存款利率從-0.35%下調至-0.5%,這是該行十日內第三次降低。
1月22日
歐洲央行宣布每月實施600億債券購買計劃,將從3月份開始購買國債,購買計劃持續到2016年9月,QE總規模將達到空前的1.14萬億歐元。
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這是丹麥央行一周內的第二次降息。
1月21日
加拿大央行宣布將指標利率從1%降至0.75%,結束自1950年代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利率穩定期,央行自2010年9月以來一直將利率保持在1%不變。央行還大幅下調了未來一年的通脹和成長預估。
1月20日
土耳其央行將基準一周回購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7.75%;隔夜貸款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維持不變,分別為11.25%和7.5%。
1月19日
丹麥央行於非議息日意外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05%降至-0.2%,貸款利率從0.2%降至0.05%,刷新歷史低位。
1月15日
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棄歐元兌瑞郎1.20的匯率下限,並將3個月期Libor目標區間下調到-1.25%至-0.25%;將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75%。
埃及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將基準利率從9.25%下調50個基點到8.75%,將隔夜貸款利率從10.25%下調50個基點到9.75%。
印度央行為刺激經濟增長而意外降息,將回購利率削減25個基點,至7.75%,為一年來首次降息,因有跡象表明該國通貨膨脹已經放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股是座圍城。有中國互聯網公司擠破頭也要沖進美股市場,也有在美國證券市場搏殺短短幾年之後私有化退市者。
不同於此前市值約在幾億美金到十幾億美金的私有化中概股,這一次私有化的主角是中概股市場的“重磅股”——市值近百億的奇虎360。
中金分析認為,如果奇虎360回歸A股上市,其市值將高達3800億人民幣(613億美元),相當於市值擴大近七倍。目前,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市值分別約為700億美金、2100億美金和2000億美金,小米估值450億美元。
在互聯網分析人士葛甲看來,這份私有化要約,不管是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有可能是歷史上用意最為複雜的一份要約,因為這不只是360一家公司的事情,幾乎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節奏都會受其影響,一些不想與之發生任何關系的公司如百度、騰訊等,此時也被迫不得不做出相應的應對舉措來制衡。
“360只是中概股退市浪潮中的一份子,既不是開頭,也不是結尾。”易觀智庫分析師朱大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互聯網的A股盛宴
“99%去美國和(中國)香港上市的公司都虧了,我給它們的建議是打死都要回來。”在經歷了36個漲停後,暴風科技CEO馮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這樣說。
眼下,創業板的暴風科技仍在享受A股盛宴,300多億人民幣的市值接近優酷土豆,相當於7個美國上市的迅雷。分眾傳媒三年前165億人民幣私有化,現在借殼A股沖刺千億市值。
可以看到的是,在國內上市不少互聯網公司的市值都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約合16億美元),而樂視網和互聯網財經門戶網站東方財富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則超過了1000億人民幣。
“真是赤裸裸地拉仇恨。”一位分析師這樣感慨。
如果奇虎360成功躋身A股,中金預計,其市值將高達3800億人民幣(613億美元),相當於目前市值擴大近七倍。
中金的計算方法是將奇虎360各項業務按照A股類似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進行估值,然後進行加總。其中包括360 PSP業務估值1400億人民幣、搜索業務1100億人民幣、遊戲業務740億人民幣、企業安全業務420億人民幣、智能手機業務140億人民幣、凈現金10億人民幣,加起來就是3800億人民幣。其中,360 PSP業務2015年營收預計大約為A股上市公司海隆軟件的3倍,而後者目前市值為480億人民幣。
中金分析師陳昊飛和吳越指出,這還只是“保守估計”,既沒有對奇虎360的領導力給出溢價,也沒有計入奇虎360與國藥控股合作成立醫藥電商的進展。
“以暴風科技為牽頭,中概股回歸是市場大趨勢。”安永華中區主管合夥人、安永企業家獎2015中國項目聯合主席畢舜傑表示。
畢舜傑表示,最近一段時間,PE機構紛紛設立針對海外VIE拆分的基金,幾大投行也都聯合PE推進VIE回歸。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改進的更加完善,在中國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渠道越來越健全,那些原本業務在國內,當年因為“不合規”而走出的企業到了回家的時候了。
安永華北區主管合夥人曾鵬森表示:“現在回歸其實要比以前出去容易的多。因為畢竟在中國市場,企業會更了解規則,預計會有一批企業通過並購或重組回歸A股。但是,中概股也要理順回歸流程,並對海外股東負責。”
重構TABLE的節奏?
中國互聯網界流傳一個說法:第一陣營是一張桌子TABLE——騰訊、阿里、百度、雷軍系和周鴻祎。
如果回到兩年前,可以看到的是,市值百億的360和估值百億的小米還在爭奪BAT之外的第四大互聯網巨頭,但現在,360的競爭對手小米的估值已經達到450億美元,京東市值也已超過400億美元,而360則還在80多億美元徘徊。借助私有化退市,360或將重新在TABLE占據重要一席。
從奇虎360的現狀來看,盡管它仍在PC安全產品占據重要的一席,但財報顯示,基於PC的產品和服務的月度活躍用戶總人數增長趨緩,在移動安全和搜索領域,獵豹、百度、騰訊、搜狗等競爭對手紛紛發力。
但隨著中國信息化的加速發展,以及斯諾登事件暴露出的安全隱患,毫無疑問中國的企業安全市場將迎來巨大機遇。
360公司總裁、360企業安全集團CEO齊向東預計,中國企業安全市場最遲明年將進入高增長期,每年增速達50%,並將保持5~10年。同時這一市場的國產化需求將更為強烈,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在IOT (Internet Of Things萬物互聯)領域,將2015年視作自己智能硬件元年的360已經開始在手機、智能路由器、兒童手環等多個硬件領域布局尋找“新入口”。
可以看到的是,這些硬件業務特別是手機業務仍然處於巨大投入期而非回報期,如果私有化退市,奇虎360或可擺脫股價腰斬、短期業績等資本方面的壓力,也不必花費精力對付做空機構可能跳出來的搗亂,而去專註、大膽放手去做智能硬件與傳統安全業務。
此外,私有化將同時為奇虎360旗下公司資本操作騰出更大空間。畢竟,是否私有化取決於公司戰略、私有化的成本與市場估值,重要的是借私有化實現公司價值和戰略空間最大化。
今年1月的年會上,周鴻祎曾表示,未來360的非核心安全業務將產生更多的獨立品牌,通過外部投資、內部孵化兩種方式,講團隊拆分成一個個獨立垂直公司,並支持它們獨立上市。
而周鴻祎也稱,360的私有化不僅是資本操作,更是360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助力。
如果奇虎360未來成功回歸國內上市,擁有更大的體量,也將為其與BAT和小米的競爭打下更雄厚的資本基礎。因此有觀點認為,進行私有化的360把皮球踢給了百度和騰訊。
“至於百度和騰訊會不會快速跟進360的步伐,就需要這兩家公司拿出大智慧了,反正360的決定已經作出,動作也不會太慢,應對者此時的抉擇往往是更難做出的。”葛甲分析。
事實上,此前百度曾多次表達了回歸A股的意願。今年兩會期間,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曾表示非常希望能在A股上市,希望國內投資者享受回報,因為百度的主要市場在中國,客戶和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中國。但因為VIE結構,在政策上有障礙。
騰訊董事長馬化騰不久前在證監會演講中稱,全球市值最大十家純互聯網公司中國占五席,能力突出,且發展空間依然巨大;但A股市場中,很多在行業中排不上號的互聯網公司連續飆升,完全看不懂。
回歸仍存變數
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自4月初以來,已經有超過14家在美上市中概股企業收到了私有化報價,是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一個季度。A股市場表現加上監管層承諾為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讓海外上市的吸引力下降。此外,註冊制的腳步日益臨近,也成為中概股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助推器。
回歸A股並不意味著不存在變數。
i美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梁劍近日撰文指出,境外私有化,回歸國內,看上去很美,但也存在幾個悖論。
首先,國內股市互聯網公司相對高估,是因為供應有限,供應有限則因為審批制。如果實行註冊制,供應極大地增加,稀缺所造成的價高因素將消失。隨著貨幣流通進一步自由(滬港通、深港通、外匯開放),市場之間的估值差異將會被抹平。
其次,這些公司當初選擇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主要為了避開這不可控的審批過程。現在離開的原因並未消失,貿然回來直接賺取估值差價,過於理想化。
更重要的是,國內股市高漲不是一直如此,更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從籌劃私有化開始,到最後完成退市,通常要近1年,此後再到完成國內掛牌,已不知道今夕何年。”梁劍說。
而正在智能硬件苦戰的奇虎360,如何熬過這段“非常時期”,時間將給出答案。
可以不用換裝就能看到著裝效果的試衣鏡,不用花太多心思具備互聯網和計算功能的花瓶就能自動澆水,諸多新穎的可聯網設備勾畫出了一幅帶有科幻色彩的未來生活藍圖,而這也是諸多軟硬件巨頭盯上的“物聯網生意”。
正是基於各方對物聯網的戰略布局,讓以往關系並不緊密的英特爾和谷歌安卓,走得越來越近。
7月2日,英特爾在深圳首次召開基於英特爾架構的安卓平臺物聯網解決方案開發者大會,從系統平臺、開發工具、應用程序到參考設計等環節,英特爾毫不掩飾地展示了對安卓平臺的支持決心。
“原來的操作系統Windows和Linux比較多一點,安卓確實比較弱,現在安卓越來越重要,我們也很痛苦,客戶要(安卓平臺的芯片),我們又沒有。這兩天的開發者會給大家一個概念,大家想用安卓的時候,英特爾是很好的平臺可以支撐來做的。”英特爾中國區物聯網事業部銷售經理郭威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物聯網的碎片化對於英特爾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更是機會,在物聯網產品形態變化萬千的時候,英特爾可以通過和不同平臺的合作找到合適的商業機會。
2015年4月深圳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CEO科再奇介紹英特爾物聯網策略
加碼安卓
事實上,從芯片廠商到平臺供應商再到雲服務提供商,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的玩家眾多,但就像其他科技市場一樣,目前並沒有單一的玩家能夠主宰物聯網市場,這個領域仍然是一個碎片化的市場。
“現在看物聯網的形態,發現變化非常大,從小的、簡單的到大的、複雜的,各種產品層出不窮,各個行業的產品對操作系統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就拿內存來說,幾十K到幾個G的都有。”郭威對記者說。
他認為,從物聯網產品中適合的形態來說,安卓系統屬於比較“豐富”的形態,而這種豐富性建立在軟件生態系統的成熟基礎上,不過他也同時指出物聯網的系統不可能只有一家。
的確,面對這片藍海,谷歌、微軟、蘋果等巨頭正在將它們的想法付諸於實踐,以期重現在智能手機或電腦市場的輝煌。
以谷歌為例,從最開始的安卓手機系統和電腦系統ChromeOS,到之後的可穿戴系統AndroidWear以及車載系統AndroidAuto,再到現在的物聯網系統和可能同期登場的虛擬現實系統,這家公司希望安卓系統能應用於任何可以聯網的硬件設備。而通過大安卓的平臺,谷歌可以將不同硬件和軟件平臺的開發者納入自家陣營,並且成為這一生態體系的掌控者。
微軟也有類似的想法,它將為物聯網設備專門推出Win10forIoT,但微軟之前並沒有像谷歌那樣在智能家居市場廣泛而且深入地進行布局,Win10forIoT更像是微軟對於物聯網的試水之作。
這也被外界看作是英特爾轉身加大與谷歌合作的原因之一:處於發展早期的物聯網設備的確需要一個相對統一並且真正智能的操作系統,而安卓從數量上來看,最有可能成為“主流”。
英特爾的挑戰
目前PC上的芯片發展已經越來越緩慢,因為PC市場的萎縮,英特爾在芯片上的營收很明顯出現了下滑,芯片技術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再有革命性的突破。移動方面,智能手機目前已然是一片紅海,手機市場增加的空間會越來越少,移動芯片這種情況下能發揮的空間顯然也在變少。
在這種情況下,曾經在移動端遲到了兩年的英特爾不只在一個場合把物聯網的機會視為下一個“風口”,但在這個風口上,它不僅會遭遇到過往的勁敵——以高通為首的ARM架構芯片憑借功耗優勢幾乎壟斷了手機等移動設備市場,還需要在碎片化的物聯網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這看上去並不容易。
“去年我們賣了大概4000萬臺平板,最早客戶的方案是規劃太高,成本更大,能配合你的元器件越小整合費用越貴,但後面我們在移動市場做得不錯。”郭威對記者表示,為了使平板銷量達標,當時英特爾的芯片價格大概只在5美元。
“而這次平板上的高投入實際上也為後續和安卓平臺的合作打下了基礎。”英特爾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安卓平板上的業務在過去一年中也加強了兩家公司的聯系。
面對碎片化的問題時,郭威認為物聯網的碎片化對英特爾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針對每個市場的不同特點,市場碎片化越來越厲害,從成本上可能要再開一個芯片,通用芯片會有優勢。對於英特爾來講,怎麽進行更好的設計和參考方案能讓客戶使用,這是把雙刃劍,市場碎片化對英特爾是挑戰,也是機會。”
但英特爾也為碎片化做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選取制造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智能家居和樓宇四大行業為重點關註對象,提供相關行業的解決方案、服務管理、芯片網絡、數據中心以及安全管理,加速發展Quark處理器,用生態模式來吸引企業謀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