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海外商品市場出現普漲格局, 從1月27日到2月2日春節期間的5個交易日,海外期貨市場除原油、大豆外出現普漲格局。海通證券期貨研究主管高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商品市場有望迎來開門紅行情。”
具體漲幅方面,貴金屬有色板塊上漲幅度較大,其中COMEX白銀期貨上漲4.46%,COMEX黃金上漲1.75%,倫銅上漲1.67%,倫鋁上漲0.11%。主要農產品也呈現上漲走勢,其中,CBOT小麥上漲1.40%,玉米上漲1.17% ,下跌的品種主要是NYNEX原油與CBOT大豆。
商品牛市進入第三階段
商品市場出現普漲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元指數的疲軟,事實上美元指數自元旦期間,碰觸103點高點之後,就一直調整至今,而與此同時人民幣也進入持續反彈階段。
2月1日,在美聯儲利率決定公布後,美元再次出現一波跳水行情。當日,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發表今年的首個聲明稱,維持現有利率不變,該決議獲得一致通過;目前就業增長穩定,失業率也維持在近期低位;消費者以及投資者信心也有所改善;預計中期通脹將上升至2%的水平。美聯儲重申了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大致均衡;但由於通脹指標表現仍然較低;預計經濟狀況只能促使美聯儲采取較為緩慢的加息策略。受此影響美元指數再次刷新2017年以來的新低點。
除了美元因素外,全球經濟複蘇也給商品市場繼續上漲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全球1月制造業PMI整體強勁。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2017年1月美國ISM制造業指數為56,創2014年11月以來新高。據IHS Markit公布,歐元區1月制造業PMI終值從12月的54.9升至55.2,高於50分水嶺。英國1月制造業PMI由去年12月所創兩年半高位56.1,回落至55.9,連續六個月呈現擴張。日本1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2.7,高於去年12月終值52.4。俄羅斯1月制造業PMI連升六個月,由去年12月53.7續升至54.7,創70個月新高。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1.3,為連續六個月位於榮枯線上方,且為2012年以來同期高點,好於預期的51.2,但略低於去年12月的51.4。
高上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商品期貨市場發生逆轉,Wind商品指數上漲25%,2017年將步入商品牛市的第三階段。一是2017年期貨市場有政策助力,劉士余在大商所表示未來期貨市場‘好戲不斷’,方星海表示,期指松綁、白糖豆粕期權上市、爭取原油期貨上市是2017年的主要目標,十三五期間,中國在大宗商品話語權方面將邁出重要的一步。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三是一帶一路將步入關鍵之年,美國政策的變化和調整為一帶一路帶來新的契機。”
貴金屬有色或成下一個風口
在美元下行的背景下,沈寂了一年的貴金屬終於開始蘇醒。回顧2016年貴金屬是大宗商品市場表現最差的板塊。在美元指數周線出現六連陰之後,貴金屬也展開了強勁反彈。從這輪調整低點算起,黃金累計反彈6周,漲幅約6.4%。
強勁的走勢也吸引來了投資資金的介入,數據顯示,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於2月2日出現大幅增持現象,單日增加10.67噸至809.74噸,據統計該增倉幅度為4個半月內單日最大流入量。
春節期間表現僅次於貴金屬的銅頗被善境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洪濤看好。
吳洪濤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有色持續走強的因素是美元持續走弱,而中長期來看,美元走弱不會持續,仍將是震蕩走勢,因此有色板塊行情的級別也不會太大,先以震蕩看待。然而商品之中,最看好的就是有色板塊,有色板塊中又尤其看好銅。”
吳洪濤認為,在有色板塊中,銅鋁鋅鎳里,鎳走得最弱,主要是因為年前跌幅最大,從技術形態來看,銅鋁形態良好。基本面來看,春節過後基建陸續開工,房地產市場即便不會大幅回暖,但是建築業開工仍將拉動采購需求。國際市場來看,特朗普大力推動基建政策也將利好有色板塊,未來如果美國高速、高鐵投入比較大的話,需求還是會比較強,做期貨的都在炒預期,目前來看有色的預期較為樂觀。
與之相比,吳洪濤認為大豆基本面偏弱比較確定,他表示:“雖然美盤大豆現在維持在1000美分的位置,但是這個位置仍是高估的,處於過去八年平均值上方,結合現在的產量、種植面積以及低迷的需求,這個點位不太看好,我覺得正常位置是在900~950美分,這是我第一步看的位置,以後要看基本面變化如何。”
高上認為,商品期貨市場有望迎來開門紅。他表示,特朗普簽署移民行政命令、提高邊境稅、指責中日貨幣貶值等舉措成為市場最大不確定性因素,但是美國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改造,有望中長期推動工業品尤其是有色的上漲,此外,美國退出TPP,有利於中國深化一帶一路,進而刺激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上漲。2月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市場預期6月加息概率較大,預計節後國內期貨市場雞年有望迎來開門紅。隨著立春的到來,全國從南到北基建與春耕將陸續啟動進入旺季,尤其是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有助於期貨市場走出春季行情。
隨著春節長假的結束,A股又將迎來雞年的交易。而在春節長假期間,境內外市場又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會對A股的走勢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從境外市場來看,長假期間顯得頗不平靜。本來走勢良好的美股,受到特朗普接任總統之後快速發布的一系列新政影響,道瓊斯指數從春節前的2萬點以上的歷史高位大幅回落,一度使得市場開始擔心長達數年的美股牛市是否會就此見頂,像德意誌銀行等機構更是發布了強烈的看空報告!美元指數更是在長假期間跌破了100大關,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
受到美股大跌的影響,先於A股恢複交易的港股恒生指數盡管周三一度出現探底回升走勢,但周四繼續下行的走勢仍使得即將開盤交易的A股倍感壓力。
不過從境內市場的消息面來看,情況或許就沒有那麽糟糕了!
從最新公布的1月PMI數據來看,盡管51.3的數據出現連續兩個月回落,但仍高於50的榮枯線,同時在歷年同期數據中也處於較高的水平,且高於過去5年同期數據,顯示制造業景氣仍保持平穩。在主要分項指標中,需求、生產、價格均出現回落,庫存則出現反彈。
具體到A股市場雞年首個交易日的走勢,市場人士整體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大家普遍認為,盡管長假期間美股的大跌對A股會有一定負面影響,但只會有間接影響,決定A股走勢的主要還是國內的經濟形勢。隨著節後資金開始回流市場,A股還是有機會出現新年“開門紅”走勢的,節前滬指已經出現5連陽走勢,只要資金面沒有惡化,這樣的趨勢應該還能持續一段時間,但高度可能會相對有限。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提醒A股後續將面臨的流動性壓力:首先就是節前央行大量投放的臨時性流動性的回收壓力;其次是新股IPO的持續壓力預計不會改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持續的限售股解禁壓力,根據Wind咨訊的數據,2月份A股解禁股份達到205億股,參考市值約為2913.1億元,成為年內首個解禁高峰!
盡管如此,大部分市場人士還是認為,A股雞年整體還是會按照自身的節奏來運行,境外市場的波動可能短期會對A股有所影響,但不會改變A股的整體趨勢。盡管從指數空間來看,A股目前並不具備大幅反彈的可能,但結構性行情的機會還是存在的,上半年的投資主線應該還是圍繞藍籌股的價值投資行情,到了下半年可以再根據市場走勢看看熱點是否會切換到成長股。不管如何,只要緊盯市場變化,投資者還是可以獲取不菲的收益的!
周五(2月3日),是雞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兩市呈現上午震蕩下跌午後企穩的走勢。早盤股指上攻60日線受阻,大金融、資源股等權重集體表現低迷,股指曾一度跌破5日線,午後次新股率先企穩,帶動大盤企穩回升。而創業板緊跟主板,兩者走勢基本一致。總的來看,午後股指跌幅收窄,個股曾有小反彈,後市仍存結構性機會。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40.17點,下跌19點,跌幅0.6%,成交額1,080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004.84點,下跌47.21點,跌幅0.47%,成交額1,32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76.76點,下跌9.47點,跌幅0.5%,成交額383億元。
盤面上,行業板塊紅少綠多,軍工股成為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其中,軍工船舶領漲兩市,軍工混改中湖南天雁、軸研科技等掀起漲停潮;水泥建材、黃金等板塊也漲幅居前。大金融(保險、銀行)、資源股(有色、煤炭、兩桶油、鋼鐵)成為拖累大盤的罪魁禍首。今日盤中成交量也沒有放量殺跌的跡象,而跌停股數也沒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可見悲觀情緒並沒有迅速蔓延開去。
在概念板塊中,年報的高送、次新股轉紛紛活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眾莊股大跌,利君股份、雙象股份紛紛跌停;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傳聞影響,“明天系”個股全線飄綠,西水股份、華資實業封死跌停板。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6億元;深股通凈流入超7億元。另外,周五央行開展了500億元逆回購操作,7天、14天、28天逆回購量分別為200億元、100億元、200億元,鑒於今日有12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單日實現資金凈回籠700億元,連續第五個交易日實現資金凈回籠。
值得關註的是,春節後央行此次把各期限逆回購利率較節前上調了10個基點,有意引導利率上行。同時上調SLF(常備借貸便利)利率,隔夜品種上調35個基點至3.1%。此前央行已經上調MLF中標利率10個基點,進一步回收了流動性。
方正證券任澤平認為, 政策性利率全面上調,已經事實上加息,顯露出央行偏緊的政策態度。目前來看,資金成本的上升可能對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形成利空,經濟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股票市場分子上升可對沖部分分母上升帶來的利空,因此股票市場所受的沖擊預計不大,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圍繞漲價和改革展開。
關於後市,廣州萬隆認為應該兩大思路應對:一方面,對於部分基本面向好、目前只是小幅的回踩並沒有擊穿上升通道的好股票,就應該堅定捂股,低倉位的朋友還可以考慮適當補倉;另一方面,對於業績地雷股、大股東天量減持股等已經成為眾矢之的的個股就不要心存僥幸,盤中有反抽時就應該果斷離場,謹防二次傷害。
2016年,保監會一系列針對以萬能險為主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強力監管政策,無疑給了一些激進險企“當頭一棒”,尤其是去年12月30的一紙通知更是讓部分險企措手不及。在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強監管下,2017年這些險企的“開門紅”將何去何從?作為萬能險“主戰場”的銀保渠道又將呈現怎樣的格局?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走訪了上海地區多家銀行,發現在今年的“開門紅”中,萬能險和去年“開門紅”時期“火熱”的景象已大相徑庭,“萬能險”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敏感詞匯,僅有少數銀行仍在主打萬能險產品,取而代之的則是非萬能型的兩全及年金保險,其中尤以年金保險更甚。
萬能險淡出
和前兩年“開門紅”期間銀保渠道鋪天蓋地的萬能險不同,在去年一系列針對萬能險為主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政策發力的影響下,今年“開門紅”期間,萬能險已經明顯降溫。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以投資者身份走訪了上海地區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上海銀行等多家銀行,發現其中的多數銀行已經不再將萬能險作為主要推介品種。
“從去年年末開始,我們的萬能險產品就開始明顯減少了。監管現在管得比較嚴,另一方面,萬能險現在的收益率也已經降低了,因此不作為我們主要推介的品種。”一名銀行理財經理如此表示。
“我們今年‘開門紅’萬能險產品已經很少推了,一方面現在保監會對萬能險比較‘敏感’,另一方面銀行由於監管因素對於萬能險也比較謹慎。並且在低利率‘資產荒’的投資環境下,為了防止利差損,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已經開始降低,對客戶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一名小型險企管理人員表示。
在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的上述多家上海地區銀行中,僅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人員主動推介了萬能險產品,而在建設銀行,當記者主動詢問是否有萬能險銷售時,該銀行理財經理表示,在售的萬能險短期限產品收益率一年期在3.5%左右,收益率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更多的則是五年期的萬能險產品,達到五年的產品即已不算中短存續期產品,但由於期限太長也無法成為該銀行的“主打產品”。
事實上,近幾個月,萬能險的平均收益率已經開始走低。華寶證券數據顯示,去年8月份萬能險平均收益率為4.799%,較前一月下降4.1個基點,環比下降0.85%。
而安信證券數據顯示,2016年保戶新增投資款單月同比增速已從年初的183%收縮到11月的12%(萬能險保費絕大部分計入保戶新增投資款)。
另外,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的多家銀行理財經理表示,之前十分“火爆”的安邦保險一款投資型財險產品已於1月5日前後停售。“這款產品之前是我們這里唯一一款期限五年以下但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5%的保險產品。現在5年以下的已經買不到5%以上收益率的產品了。”一名建設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而據媒體報道,多家財產保險公司和多家銀行已經在今年初甚至去年底就逐步停售了理財型財產險。
非萬能型年金保險“當道”
中短期萬能險逐漸淡出,投資型財產保險停售,那今年銀保渠道的“開門紅”是什麽產品在“撐場面”呢?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發現,非萬能型的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成為銀保渠道“開門紅”的主打產品,其中尤以年金保險更甚。
據了解,萬能險除了同傳統壽險一樣給予保戶生命保障外,還可以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賬戶內資金的投資活動,將保單的價值與保險公司獨立運作的投保人投資賬戶資金的業績聯系起來。
生死兩全保險則是人身保險中最受歡迎的一個品種,可以作為儲蓄的一種手段,也可為養老提供一種保障,還可以用於為特殊目的積累一筆資金。而年金保險則保證向被保險人或年金領取人在特定的年齡發放年金。
事實上,我們通常看到的萬能險是一種保險設計方式,可與年金保險、終身壽險等多種產品相結合。“年金保險、終身壽險等產品只要設計成有風險賬戶、投資賬戶;有預定利率;可以靈活變換保額、進入投資賬戶金額的形式,就可以成為萬能型產品,即通常所說的萬能險。而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的主要區別是前者通常有一個期限,但一些傳統的年金保險則是終身的,不過如果兩者都被設計成投資型保險,似乎也沒有很明顯的本質差異。”一名精算師對本報記者表示。
“我們今年‘開門紅’不太做萬能險了,主要做年金保險,很多險企今年似乎都在主打年金保險。”上述小型保險公司管理人員表示。
本報走訪的上海地區多家銀行均向記者推薦兩全保險及年金保險,而在工商銀行的一間支行,第一財經記者在銀行櫃面出示的宣傳頁上看到的共3款推薦保險產品均為不同保險公司的非萬能型年金保險。
從記者獲得的一張保險產品宣傳資料上來看,和萬能型保險在合同中只寫明預定利率、預定利率之上都不保證不同的是,非萬能型的年金保險及兩全保險以現金價值表的形式來約定收益率,現金價值即包含了本金和收益率,退保時以此為準,而這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中,就成為了“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
這份銀行理財經理口中兩年期年化收益率4.08%的年金產品信息顯示,其保險期間實際為10年,如若投保10萬元,第一年末現金價值為10.044萬元,而在滿2年時的現金價值和所發放年金/生存金的總和為10.816萬元,即簡單年化利率之下滿足4.08%的金額,之後收益率則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而該款產品在保費10萬元的情況下,保險金額僅為5.5萬元左右,顯然被設計成了預計將在滿兩年時形成大量退保的中短存續期產品。
從第一財經記者走訪情況來看,多家銀行主推的皆為上述這種類似的“兩年期”年金產品或兩全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到4.5%之間,保險產品多出自於一些之前較為激進的保險公司,而一些銀行代銷的“一年期”產品則較多出自於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等一些大公司,年化收益率在3.5%左右。
“大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總體做得不多,所以並不擔心中短存續期限額,相反一些之前比較‘冒進’的中小公司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則不太敢做一年期的產品。”一名中型保險公司銀保渠道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然後,無論是萬能型、兩全保險、年金保險,只要符合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定義,均需在監管要求下嚴格控制產品比例。
根據去年9月6日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保險公司所銷售的預期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2016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90%以內,2017年和2018年則分別縮減至70%及50%以內。自2019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年總規模保費收入的比重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則分別縮減至40%和30%。且2016年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
在產品結構比例限制下,一些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險產品規模需要“量入為出”,因此在市場上顯得供不應求。第一財經記者近日走訪的多家銀行均表示,保險產品非常緊俏,額度有限,一家銀行1月中旬表示某個一年期投資型保險產品整個上海僅剩30萬元額度,另一家銀行甚至表示“性價比”最高的一款產品已經售罄。
更重要的是,根據上述《通知》規定,2017年在銀保渠道擔任主角之一的年金保險自2017年起不能被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
對此,上述銀保渠道負責人解釋道,目前售賣的符合中短存續期產品定義的年金產品均為舊產品,而根據《通知》規定,對於不符合《通知》要求的保險產品,應當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這也就是說在第一季度的‘開門紅’期間還有最後的‘末班車’可以趕,之後就要重新設計產品了。這也是很多險企今年‘開門紅’都在賣年金保險的原因之一。”
預計“開門紅”業績將有所分化
去年12月30日,保監會突擊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中短存續期產品季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季總規模保費收入比例高於50%或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占當季規模保費收入比例低於30%的,一年內不予批準其新設分支機構。
“相比於9月的規定,去年年末的這個文件顯然打亂了一些險企的‘開門紅’計劃。”上述保險公司銀保渠道負責人表示。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於萬能險等投資型險種有類似資金錯配、“借新還舊”的資金池風險,因此一旦出現大規模退保,或者出現產品到期資產出現問題抑或新產品銷售無法跟上的情況等,可能會造成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趙湘懷表示,受益於2015年較高的投資收益率(7.56%),2016年保險行業“開門紅”業績凸出,2016年1月壽險行業原保費增速達到73%。
而受到2016年投資收益率下滑以及監管趨嚴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7年保險行業“開門紅”業績將有明顯分化,尤其是資產驅動負債型險企面臨較大的挑戰,預計2017年1月行業原保費增速將為14%至17%。
如果從銀保渠道擴展到整個保險業所有渠道,趙湘懷認為,預計“分紅+萬能”這種保險產品組合將成為一種趨勢。“2017年開門紅上市險企主打開門紅產品,繳費期限均包含10年期,開門紅分紅險產品主險下通常附加萬能險賬戶,可以將返還金進行儲蓄,該類產品在發揮年金分紅險特性的同時保留了儲蓄特性。”
同時,趙湘懷預計,銀保渠道將向個險渠道持續轉型。“新華保險開門紅首日大個險渠道實現預收期交保費21億元,其中十年期保費13.5億元,達成首月計劃的58%和全年計劃的10%。預計2017年上市險企將繼續聚焦個險渠道,預計2017年上市險企個險渠道保費收入占比將達到55%。”趙湘懷表示。
海通證券則分析稱,去年9月的新政規定今年4月1日起現有老產品大量停售,加上過高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將不複存在,屆時萬能險等產品銷售難度顯著加大。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高度依賴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產品,今年開門紅後保費增長壓力非常大,價值轉型(發展保障型業務和個險渠道)是必然選擇,轉型困難的公司將難以為繼。
今日晚間美股開盤後蘋果股價漲0.9%至142.74美元,創歷史新高。截至發稿,蘋果股價現報143.65美元,漲0.84%。
此前,蘋果公司發布紅色特別版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紅色特別版iPhone將於3月24日起在網上和門店接受訂單。 紅色特別版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將有128GB和256GB兩種內存規格,售價749美元起。
同時蘋果推出新款9.7英寸的iPad,裝配亮度更高的Retina屏幕,售價329美元起,以及發布音頻圖像及視頻分享軟件Clips。
兩市早盤小幅高開,隨後小幅回落後再度上行,午盤後兩市指數再度沖高,創業板指數沖擊30日線,收盤兩市雙雙大漲,迎來節後開門紅,成交量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70.31點,上漲47.8點,漲幅1.48%,成交額2,732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27.13點,上漲198.41點,漲幅1.9%,成交額3,030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43.16點,上漲35.82點,漲幅1.88%,成交額775億元。
盤面上,雄安新區受益股全面爆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上市房企全面上揚,此外,鋼鐵,水泥,環保等領域受益股也迎來漲停浪潮。賽為智能漲停,試圖帶動人工智能板塊反彈,但跟風股相繼沖高回落。鋰電池板塊因一季報業績大增,多數個股盤中強勢上攻。其他板塊如新能源汽車,中字頭,證券等均有異動。午後特斯拉,軍工,上海自貿區,西藏板塊輪番發力,僅有龍頭股表現較好。中字頭試圖突圍,但跟風強度較弱。前期大跌的次新股和高送轉午後隨著指數上行,逐漸止跌反彈,張家港行尾盤出現資金拉升,股價翻紅,但其他補跌的次新股跌勢不改,今日延續調整,位於跌幅榜前列。
資金方面,央行今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為連續8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因今日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回籠900億元。
熱點板塊:
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概念漲幅居前,金隅股份,保變電氣,首開股份,天津港,巨力索具,廊坊發展,四通新材,長城汽車等多股快速漲停。
同樣受益於雄安新區設立,河北板塊集體走強,龐大集團,建新股份,保變電氣,建投能源,先河環保,華訊方舟,巨力索具,滄州大化,四通新材,廊坊發展,金牛化工漲停。
環保工程板塊今日漲幅居前,先河環保,博天環境,上海環境,碧水源漲停,蒙草生態漲逾9%,高能環境漲逾7%,中材節能漲逾6%,萬邦達漲逾5%。
建築裝飾板塊今日大漲,弘高創意,中化巖土,東方園林,元成股份,天域生態,美尚生態,森特股份,鐵漢生態,棕櫚園林,乾景園林,江河集團漲停。
跌幅榜上,銀行,新疆,電力改革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
1、中指院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總額同比增逾五成,武漢收金超五百億居首。
2、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提出,要加強體系建設整體設計,打造一批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分析稱,3月收官之戰一帶一路板塊集體回落,使得大盤出現築底走勢;假期內,雄安新區橫空出世,今日出現漲停潮;中字頭和一帶一路大漲;鋰電池和人工智能表現出色;多板塊聯袂上漲推動指數快速脫離底部,繼續上行。操作上,建議投資者低吸小市值高成長股和高股息大藍籌,尤其是處於京津冀地區個股。
天信投資認為,股指在3200點整數關口位置受到極強的支撐力作用,本周市場必然會迎來很強的暴力上漲;同時也指明新的龍頭熱點即將出現。今日市場高舉高打,股指震蕩上揚,同時單日漲停板個股數量也是創出近幾個月以來的新高,並未給空方留出喘息的機會。就今日市場火熱的題材、火爆的行情綜合判斷,明日市場的上攻動力可能會稍有減少,但是並不能阻止股指繼續前行。
中金公司發布研報稱,二季度不悲觀,關註結構性機會及雄安主題。操作上,周期與消費仍是兩條大主線。其中,大消費主線值得持續關註,且隨著市場對盈利和估值的並重,消費主線存在從白酒、家電擴散到其他漲幅落後、估值不高的消費板塊及個股的可能性。
4月7日,據韓聯社報道,三星電子旗艦手機Galaxy S8於7日開啟預售,行情看好,業內普遍預計可望輕松刷新13天在韓預售40萬部Note7的紀錄。
在電信運營商渠道,盡管高配版價格高達115.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7018元),128GB存儲的Galaxy S8+人氣仍最高。在手機實體賣場,午夜黑和蘭花灰配色的S8最受青睞。
“首個以期交為主打業務的‘開門紅’;首個以保障產品為引領的‘開門紅’”。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這是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在今天召開的公司一季度經營分析會對新華保險2017年“開門紅”的評價。
新華保險的轉型發展將分兩步走:2016-2017年為轉型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調整業務結構、夯實發展基礎;2018-2020年為發展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形成新的發展態勢。
2017年是萬峰就任董事長後加速轉型的第二年,被視為轉型的決戰決勝之年,能否完成保費、產品、利潤等五個結構的轉型,直接決定著能否形成續期拉動的發展模式,實現“做強新華”的目標。
據了解,一季度經營分析顯示,新華保險前三個月實現核心業務正增長,保費、產品、年期等結構顯著優化,業務品質不斷改善。
“新華保險一季度幾乎沒有受到監管要求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停售的影響,而且新華的代理人員逐漸適應了期交保障型產品的銷售,人均產能較去年也有提高。”新華內部人士透露。
2016年底,隨著一系列投資監管政策的密集發布,以及保監會在“保險姓保”、“回歸保險本原”的理念下收緊短期存續產品的銷售,保險業相繼開始了轉型。而新華保險在去年年初就啟動了轉型大計,具體包括主動停止銷售躉交產品,用保障高的長期期交產品替代,逐漸擺脫了躉交依賴,業務結構明顯改善,實現新業務價值104.49億元,同比增長36.4%,首年期交業務236.9億元,同比增長41.3%。
萬峰在此前的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兩步走”中,2016年新華保費續期保費增長9%,扭轉了過去兩年續期保費負增長態勢,但因為要消化“不想要”的躉交保費,所以整體保費增長僅有0.6%。
“2017年需要消化200多億元躉交保費,預計前三季度保費都可能出現負增長,到了第四季度可能達到規模穩定。預計2018年將‘輕裝上陣’,新華保險的續期保費將呈現大幅度增長。2018年後的連續兩年,新華人壽總保費增長不會低於20%。”萬峰表示。
對於新華的轉型,中金保險分析師評價:“新華業務質量顯著改善,業績表現超過預期”,並預測“壽險業務轉型在2017年加速,效果開始逐步兌現。新華同口徑下新業務價值可比增速遠超預期。”摩根士丹利分析報告則稱:“2016年,新華保險的轉型發展已經取得投資者的認可。過去的14個月中,其港股股價在過去12個月中上漲了40%,市場表現優於同業。”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後,各省份也紛紛公布自己的經濟“一季報”。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已公布的14個省份的數據來看,目前經濟增速仍延續了過去幾年的“西高東低”走勢,多地實現開門紅,其中重慶、貴州增速領跑。
4月18日上午,雲南省統計局對一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進行通報。從通報的相關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雲南省經濟呈“穩中有好”態勢,實現生產總值3115.66億元,同比增長9.9%,比全國高3個百分點。
同一天,貴州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貴州調查總隊聯合發布貴州省2017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貴州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504.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2%,增速連續25個季度位居全國前3位,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趨優的良好態勢,實現了一季度“開門紅”。
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季度,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疏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經濟運行平穩向好,新動能孕育成長,全市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初步核算,1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4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
從目前公布的14個省份的數據來看,一季度經濟增速仍延續了過去幾年“西高東低”的格局,中西部省份尤其是西南的重慶、貴州、雲南增速名列前茅。其中,重慶和貴州都超過了10%,雲南增速也達到了9.9%。
例如,重慶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06.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0.5%。在已公布的省份中位居榜首。
為何長江中上遊省份經濟增速快?一方面,相比一些以能源重化產業為主的地區,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結構相比而言更為豐富,能源與經濟體系的構建較為完備。
另一方面,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長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貴州省社科院教授胡曉登認為,長江中上遊地區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效果不錯,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這些地方的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等產業都得以快速發展。
重慶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從主要行業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大類行業中有35個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支柱產業中,汽車制造業增長8.8%,電子制造業增長31.6%,裝備制造業增長10.9%,化工醫藥行業增長10.6%,材料行業增長5.0%,消費品行業增長10.4%,能源工業下降12.9%。
貴州省統計局的信息也顯示,目前貴州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全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25.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5%;醫藥制造業增加值36.11億元,增長14.5%;汽車、電氣機械制造等裝備制造業增加值103.40億元,增長24.0%。集成電路、平板電腦等產品實現大幅增長,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51.3%和85.1%。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16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一季度中央企業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實現首季“開門紅”。
他在會上發布了關於央企一季度的一系列數據:一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4萬億元,同比增長8.7%;3月份當月實現營業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長2.8%。電力、煤炭、機械、商貿等企業收入增速較快,石油石化、建築、交通運輸等企業收入增長平穩。
同時,效益保持高速增長。一季度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770.6億元,同比增加650.7億元,增長20.9%;3月份當月實現利潤1698.7億元,同比增長17.8%,月度利潤創了新高。一季度中央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9.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4.2%,國有資本回報水平明顯提升。
一季度中央企業累計上交稅費5870.3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百分點。
彭華崗表示,中央企業在實現經營業績較高速增長的同時,在提升發展質量上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聚焦發展主業,實體企業增長勢頭強勁。中央企業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主業,發展實業,一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8.1億元,同比增長26.7%,高於中央企業平均增幅5.8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增利額占中央企業利潤增量的近70%,成為中央企業利潤增長最重要的動力。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比如軍工企業加大軍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動產研轉化,積極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安防、衛星遙感監測等領域,新產業收入占的比重超過了30%。電信企業的數據、內容、信息技術服務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一季度新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3.4%,新業務的比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
三是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特別在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轉變。石油石化一季度投資增長13.2%,交通運輸增長26.5%,設備制造企業增長了14%。
四是運行效率不斷提升,國有資本回報水平持續提高。一季度中央企業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同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
“我們將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企業突出主業,一心一意做強做優實業,努力做好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彭華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