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茂系”重组已近收官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04/110159358.html


 【《财经网》/上海】上海富商许荣茂名下地产公司的重组已近收官。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23,下称世茂股份)5月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定向增发6.92亿股暨重大资产置换事宜推进顺利。

 公告称,世茂股份向Peak Gain International Limited(下称世茂BVI商业)发行5.58亿股暨重大资产置换相关工商手续办理完毕。世茂BVI商业为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813,下称世茂房地产)下属全资子公司。

  世茂股份亦已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世茂置业有限公司,以承接公司向北京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世茂)发行7200万股股份所购买的北京世茂大厦资产及对应的银行负债。

  另外,世茂股份向上海世茂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世茂企业)发行6224万股,其资产过户事宜正在办理过程中。

  世茂股份于2008年9月3日经证监会审核通过了定向增发暨重大资产置换计划。根据计划,世茂股份将向三名特定对象合计定向增发6.92亿股, 其中向世茂房地产下属全资子公司世茂BVI商业发行5.58亿股,购买其持有的九家商业地产公司100%的股权;向世茂房地产间接全资子公司北京世茂发行 7200万股,购买北京世茂拥有的世茂大厦的资产;向世茂企业发行6224万股,世茂企业以7.49亿元现金认购。

  通过本次交易,世茂房地产将成为世贸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并间接持有世茂股份约64.24%的股权。世贸股份称,该次股权交易将使两家公司形成合力,提升整个世茂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世茂房地产是一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世茂房地产和世茂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均为许荣茂。

  5月4日,世茂股份以11.55元开盘,午盘收于12.35元,较上一交易日上涨7.58 %;沪指5月4日上午大涨 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0

中国铝业母公司高规格启动内部重组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521/02546253155.shtml


 见习记者 陈颖晖

  “由于规模很小,没达到上市规则披露要求,因此都没披露。”2009年5月19日,中国铝业(10.73,-0.28,-2.54%)(601600.SH)董秘刘强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悉,中国铝业母公司中国铝业公司(简称中铝)已经启动分公司与当地非上市部分进行合并,其中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已经完成合并,而青海分公司、中州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也正计划与当地非上市部分进行合并。

  不过此次中国铝业内部合并仍处于“试点阶段”,中国铝业一位中层透露,“可能会在整个集团进行,但现在还未看到在中国铝业全面推行的计划”。

  中国铝业另一中层透露,此次中国铝业的内部合并,要求在“条件成熟的公司”实行。青海分公司、中州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以及已经完成合并的广西分公司,近些年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现在其未上市部分资产较小,负担较轻,因此可以进行合并。

  不过虽然刘强强调合并规模较小,但中国铝业对于此次合并仍然给予了最高水平的关注。以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为例,其合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吕友清,吕为中铝公司副总经理。

  一位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铝非上市部分的资产质量与上市部分相去甚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中国铝业的业绩。

  广西试点

  此次进行合并重组的分公司大都为中国铝业2001年在香港上市时的组成机构。

  据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中州分公司的人士透露,上述三家公司的合并重组将大体与广西分公司的模式相同,青海分公司的人士透露,青海重组方案还在讨论中,重点是如何把广西分公司模式在青海分公司推行,“基本上是全盘复制”。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一中层向本报透露,公司在2009年春节后正式启动合并重组,其具体方案是:所有生产主体二级厂归入氧化铝厂和电解铝,其中 核心主体氧分铝厂分为红和白两个区,红区负责铝土矿采挖,白区负责把铝土矿冶炼氧分铝;另外原隶属于生产主体的检修、计控等部门,以及非上市部分——平果 铝业公司等合并成生产服务部。

  上述人士透露,广西分公司大厂合并,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上市与非上市部分合并后,原有管理干部的安置问题。

  不过,上述人士补充道,现在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的重组仍在推进,“从实际行动来看整体是朝那个方向走,但具体措施可能会有变化”。

  本报记者从其它渠道得知,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早在2008年就进行过一轮改革,旨在减少管理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总经理瞿向东曾表示,经济危机给了公司改革的机遇,“因为危机来临,问题暴露彻底,大家容易形成共识,改革的承受能力也最强”。

  遗留问题

  不过,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国铝业之所以力推上市与非上市部分合并重组,一方面是利用当下低迷的经济环境挖潜增效,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解决历史问题。

  2001年中铝从国家获得十二家运营实体,其中包括平果铝业公司(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前身)、贵州铝厂(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前身)、青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前身)、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中州铝厂(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前身)。

  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铝在成立时虽然获得了大量优质资产,但也承担了不少的不良资产,“中铝所接手的资产都是当地的大型企业,当地政府不会给中铝太多的选择空间”。

  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衡昆表示,中国铝业的资产主要通过债转股得来,因此股权关系非常复杂,而复杂的股权关系也增大的中铝进行内部调整的难度。

  中国铝业公司在2001年2月成立,当年12月完成香港和美国的上市。中国铝业从成立到上市仅仅用时不到一年。

  在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看来,中铝一直想处理接手的不良资产,在中国铝业上市后,中铝的操作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

  上述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人士透露,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处理非上市部分的资产,“不良资产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这次合并进来的都还是能达到盈余平衡的资产”。

  “小”合并的高规格

  不过,对于上述如此重要的重组,中国铝业却只字未提。据本报记者了解,此次中铝的内部合并重组已进行半年有余,而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法规,上市公司重组,特别是资产并入是需要披露的。

  中国铝业董秘刘强声称此次重组的资产规模小,可不必披露。但面对如此“小”的事件,中国铝业仍然派出了高规格的队伍。

  2009年4月9日,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亲临青海,主持中铝青海企业的合并重组工作。而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总经理黄卫平称,上市与非上市部分的合并重组是“重点要抓好的工作”,中铝青海铝业公司经理张建国也要求,中铝青海企业要提高对重组合并的认识,积极参与。

  为推动青海铝业合并重组,黄卫平要求上市部分与非上市部分合署办公,统一决策,统一开展工作。

  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虽然中铝的非上市部分资产规模较小,但涉及的利益方较多,处理不当可能会损害上市部分的利益。

  据本报记者了解,正在进行合并的中铝非上市部分,主要资产是医院、学校、氧化铝编织袋等生产服务资产。

  上述人士坦诚,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虽然减少了管理机构,但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减少,“原来一正一副的部门管理架构,变成了一正多副,或者管理人员变成技术人员,待遇变化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05

現揸24%重組後變身大股東朱玲玲姐夫快入主意馬


2009-05-29  AppleDaily





【本 報訊】停牌4個月的意馬國際(585)公佈重組方案,今日復牌。公司宣佈供股集資,持股23.99%的永菱通金融承諾悉數供股並兼任分包銷商,完成重組 後,前港姐朱玲玲姐夫洪錦標將成為意馬大股東,加上朱玲玲丈夫、瑞安建業(983)主席羅康瑞亦持有意馬約8%股權,日後兩位襟兄弟將主導公司發展。記 者:陳健文

根據重組方案,意馬以4供1比例供股,每股供股價0.25元,較停牌前0.34元折讓26.47%;集資淨額約1億元,將用 作加強公司財政狀況,並完成電腦動畫電影《阿童木》的製作。該公司董事估計,所得款項淨額及連同融資安排與《阿童木》所產生的收入,足以應付直至2010 年6月營運資金所需。供股包銷商是國泰君安,永菱通為分包銷商。假若其他股東均供股,在永菱通行使可換股票據後,其持股量最多可增至33.53%,原大股 東高長昌家族持股量則由33.88%降至22.68%。羅康瑞持股量會被攤薄至7.63%。

羅康瑞持8%股權

通告沒有披露,高氏家族及羅康瑞是否參與供股。意馬副主席、嘉禾娛樂(1132)前董事總經理潘從傑日前向傳媒表示,未知其他主要股東會否供股,只表示永菱通很大可能成為大股東。永菱通由洪錦標及其妻Chu Jocelyn持有,Chu Jocelyn是朱玲玲的胞姐。

數月後可收片商定金

潘 從傑又指,年初取得的1.33億元過渡貸款已用罄,由於投資者同意將貸款資本化,公司無即時還債壓力。不計永菱通的貸款,在資本化後其他提供貸款的獨立第 三方將佔意馬11.61%股權。潘從傑指目前公司每月支出約3120萬元,供股所得1億元將在數月內用完,屆時可望收到部份片商定金以支持公司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6

ST松辽重组七年账上仅存万元 周天宝腾挪京西重工欲借壳?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3/HTML_OQ5MXSWUV89B.html


ST松辽(600715.SH)的重组大戏或将再次上演,充当“白马王子”的则可能是北京市未来的汽车工业巨擘——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下称京西重工)。

5月21日,美国纽约南部破产法院通过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全球制动及悬挂系统的协议。这意味着,京西重工将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汽车底盘制动及悬挂系统的最新技术和现有业务。

“这下ST松辽也许真能起死回生”,一位与ST松辽有过密切接触的上海本地券商并购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股权超值质押

市场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2月18日,天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天宝汽车)将6704万股限售流通股全部解除质押后,随即质押给北京腾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京腾祥),作为天宝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宝集团)向北京腾祥3亿元借款的担保。

北京腾祥是北京市房山区政府所属企业。

上海一位资深会计人士告诉记者,“股权质押贷款不可能按票面进行质押贷款,一般都是根据这些股权的净资产或二级市场价格打折后贷款。”

2月18日,该股收报2.77元,6704万股对应净资产价值为5363.20万元,市值也不过1.86亿元,怎能获得3亿元借款?

如前所述,此类怪事已非第一回。

2008年12月28日,天宝汽车与自然人董文亮签署《借款协议》,并将上述6704万股ST松辽质押给董作为借款担保,质押期限一年。

天宝汽车寻求质押借款的日期颇耐人寻味。

去年12月17日,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曾向法院提出索偿申请,要求天宝汽车实际控制人周天宝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北泰创业(02339.HK)偿还3.266亿元的预付款、相关费用和利息。

而此时北泰创业已进入临时清盘程序,根本无力偿还巨额债务。

2008年11月,ST松辽二股东、周天宝旗下的上海中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1.86元/股,在大宗交易平台一次性转让2242.56万股,套现4171.16万元。

“这笔钱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前述上海本地并购人士分析,周天宝拿ST松辽的股权质押借款正好是3亿元,应该是为还北泰创业的预付款。

上述专业并购人士认为,“这绝不仅是一笔单纯的借钱交易,否则天宝汽车没必要中途解除质押,再找人借钱”。

据本报记者了解,董文亮乃沈阳鼓风机有限公司旗下财务公司人士,而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董借款给天宝汽车可能是沈阳鼓风机借壳ST松辽的前奏。

然而,不到两个月,这笔股份被迅速质押给北京腾祥。这一系列怪异举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为何是腾祥?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腾祥成立于2006年11月17日,由北京房山区良乡经济开发区实业总公司独资成立,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项目投资、投资咨询、企业信息咨询、房地产信息咨询等。

这家国有独资公司冒险借钱给“落难”的民营企业,或许要从天宝汽车老板周天宝与北京汽车工业战略说起。

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3月30日登出的一则消息显示,京西重工注册资本8亿元,注册地房山区窦店镇。

其中,首钢出资4.08亿元,占股51%,房山区资产经营公司出资2亿元,占股25%,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宝安投资)出资1.92亿元,占股24%。

而宝安投资的控股股东正是周天宝。

一位接近天宝集团高层的私募人士称,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旗下资产,基本都是由宝安投资的控股公司天宝集团操控完成,“实际上,他们对德尔福的收购行动已酝酿很久。”

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为收购德尔福资产已成立以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为核心的专门领导班子,并为该项目落地房山区准备了5平方公里土地,土地拆迁款约40亿元,拆迁工作现已展开。

本报记者拿到的一份项目进度报告显示,除合资成立京西重工,房山区政府还与周天宝旗下天宝集团签订《投资意向书》,计划将北泰创业平移至房山区。而北京腾祥与天宝集团签订总金额3亿元的《借款合同》,则是为推动ST松辽平移至房山区。

据上述接近京西重工的市场人士透露,《关于提请审议以区政府信用贷款担保方式落实北京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开发建设资金的议案》已通过房山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然而,房山区政府打造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与ST松辽何干?区属企业为何愿意冒风险借款3亿元,仅为推动一个几乎只剩空壳的上市公司“平移”至区内?

记者就此致电ST松辽被告知,“我们还不清楚上市公司平移的事,大股东与北京腾祥之间就是普通股权质押借款。”ST松辽董事会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大股东入股京西重工,上述工作人员称并不知情,“近期董事会没有讨论相关重组事项。”

“不排除政府想把上市公司引进来,德尔福项目运作成熟,直接放到上市公司,毕竟汽车行业是典型的高投入行业,依靠资本市场融资做大不失为一条捷径。”前述接近天宝集团的私募人士分析。

北泰创业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及出口商,而ST松辽又能使其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京西重工的计划不可谓不周全。

ST松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ST松辽前世今生

亏损、扭亏、再亏损,戴帽、摘帽、再戴帽,1996年上市以来,ST松辽命运坎坷。

1999年至今,ST松辽经历过5次重组,平均2年更换一个大股东。

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下,ST松辽的业绩剧烈波动,本报记者计算后发现,ST松辽上市13年,净利润累计亏损高达5.03亿元。

年报显示,公司2001、2002年连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5193.64万元和1.70亿元,如果2003年继续亏损,公司将面临退市命运。

2002年5月18日,上海中顺产业控股集团公司(下称上海中顺)仅以1300万元代价,就从上海国勤投资公司手中接管松辽集团89%股权,间接控股ST松辽。

工商资料显示,上海中顺于2002年5月16日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其实际控制人正是安徽天宝集团董事长周天宝。

进入ST松辽一年后,周天宝开始对ST松辽动“手术”。

2003年7月,ST松辽以部分资产并配比一定额度负债后的净额2500万元,参与周天宝控股子公司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沈阳中顺)的增资扩股,占其变更后注册资本的20%。

此次资产重组中,ST松辽将在原国家经贸委备案的汽车生产权生产者名称更名为中顺汽车,并归沈阳中顺所有,ST松辽则不再具有整车生产资格和能力,主营业务随之变更,主要为沈阳中顺的汽车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及获取资产租赁收益等。

拿走ST松辽赖以生存的汽车生产目录后,周天宝并未按市场预想的注入资产。

“前几任大股东留下很多债务纠纷和隐性担保,周天宝进去时,ST松辽光诉讼案件就达几十起,大股东怕资产注入后被债权人申请冻结。”上海某知名券商并购部专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依附于沈阳中顺的ST松辽生存异常艰难。

2003年底,松辽汽车主业收入仅1571万元,主业亏损5600万元。退市红灯陡亮。

此时,沈阳市苏家屯区财政局将1亿元现金以财政补贴名义打入ST松辽的账户。这笔丰厚的非经常性收益,使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60万元,顺利保牌。

翌年,失去政府庇佑的ST松辽再陷巨亏泥潭。2004年年报显示,当年公司仅实现主营收入742.07万元,而与之相对应的净利润亏损高达9191.86万元,同比骤降1723.22%。

2005年,ST松辽的主业收入回升到1728.31万元,同比增长132.90%,但净利润仍亏损5968.23万元。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对ST松辽2005年年报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认为ST松辽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006年,站到退市悬崖边的ST松辽再度上演惊天逆转,当年实现净利2434.58万元,摆脱退市噩梦。

这次依靠的是与大股东控股子公司之间大量的关联交易。

2006年年报显示,ST松辽与沈阳中顺的关联交易总额高达1.76亿元,而公司当年的主营收入不过1.23亿元。

大股东巧妙的资本运作背后,频频避开退市深渊的ST松辽,基本面并未发生质变。

2007年,尽管ST松辽净利润达2540.96万元,但刨除2201.69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主营盈利仅339.27万元。

靠政府税务减免和债务重组收益等总额高达1013.73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支撑,2008年ST松辽实现净利润891.4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却亏损122.31万元。今年一季度,ST松辽亏损525.83万元。

与每况愈下的盈利能力相比,公司几近枯竭的现金流或许更令人担心。

ST松辽一季报显示,公司账上仅11427元,而流动负债高达1.89亿元。一季度公司速动比率仅0.52。

折戟香港资本市场的周天宝,是否让清盘悲剧再次上演?卖壳重组是否将是其选择?

“他们一直在找重组方,这个壳据说已处理得很干净,但因为是民营企业控制的壳公司,再加上大股东之前一直没注入资产,所以没人敢接。”前述上海某券商并购部专业人士透露。

ST松辽再次重组也许近在眼前,而急于寻找重组方的周天宝,与房山区政府及京西重工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或许等到ST松辽发布重组公告时,才能水落石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7

梳理股权铺路南京新百重组 金鹰系掌门王恒回应市场质疑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0/HTML_GTOPPEDN24DL.html


公布重组预案近3个月后,南京新百(600682.SH)控股股东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百投资”)及其关联方开始着手理顺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

6月9日,南京新百公告称,金鹰国际商贸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下称“金鹰商贸中国”),在5日通过大宗交易将持有的全部股权407.5252万股,转让给关联公司南京金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鹰国际”)。

此前公布的重组预案中,金鹰国际计划以持有的上海富得世纪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富得世纪”)等7家商业地产类公司的股权,认购南京新百不超过4.46亿股,帮助南京新百实现从零售百货向商业地产的转型。

不过,重组方案公布后拟注入的7家商业地产类公司估值遭到部分市场参与者质疑,8日下午,金鹰国际董事长王恒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一一回应,“最终,我们希望香港的金鹰商贸的零售百货业务和南京新百的商业地产业务,形成互补态势。”

6月9日,南京新百收于8.79元,涨1.97%;较7.35元/股的增发价高出近20%。

理顺股权

金 鹰系通过4家关联公司新百投资、金鹰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申集团”)、南京华美联合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美营销”)和金鹰商贸中国,分别持有 5429.8556万股、2788.1625万股、2119.2342万股和407.5252万股,合计持股比例处于要约上限的29.99%。

其中,前三家公司隶属于王恒直接控股的南京金鹰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鹰投资”),金鹰商贸中国则是香港上市公司金鹰商贸(3308.HK)全资子公司。

南京新百6月9日公告,金鹰国际通过大宗交易以8.48元/股受让金鹰商贸中国持有上市公司1.14%的股权,金鹰商贸和南京新百将不再有直接持股关系。

事实上,转型商业地产后的南京新百和从事百货零售的金鹰商贸之间的关联交易必不可少。金鹰商贸控股的金鹰商贸中国,退出南京新百股东也在情理之中。

按南京新百今年3月公布的重组预案,金鹰国际还将通过上海富得世纪等7家公司认购上市公司不超过44576.4626万股,其将持有上市公司约56%的股权,算上3家关联公司新百投资、金申集团和华美联合,金鹰系将合计持有南京新百68.8%的股权。

相对应的,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国资”)持有的5638.26万股,由原先15.74%的持股比例被稀释为7%左右。

和南京新百不同的是,南京中商(600280.SH)的控股股东江苏雨润集团则选择受让南京国资持有的部分股权,减持后,南京国资持有南京中商5%的股权。

回应质疑

南京新百重组预案显示,上海富得世纪、南京珠江壹号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珠江壹号”)等7家子公司的预估值合计约32.76亿元,前两者合计29.45亿元的预估值占比近九成。

方案披露后,市场质疑则主要集中在位于南京市珠江路和上海市南京西路的这两处物业身上。

珠江壹号前身南京国际同仁发展有限公司(同仁发展)曾是南京新百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2003年联合子公司南京新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1.39亿元,购得同仁发展的股权和债权,而同仁发展主要资产就是搁置多年的同仁大厦项目。

“当时经过商贸局协调,把项目从交家电资产包里作为抵债给了新百。”王恒告诉记者。

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末,南京新百为交家电集团担保达8000万元,2003年增至1亿元。

“当时新百唯一的房地产项目赔钱,主持开发珠江壹号烂尾楼项目可能更困难。董事会意见非常明确,尽早将烫手山芋解决掉,把精力放到新百主楼的加层工程上。”王恒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2006年5月30日和2007年8月24日,南京新百先后将其持有珠江壹号70%和30%的股权,转让给泰州新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转让价分别为8378.53万元和4500万元,分别为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带来1949.04万元和1780.53万元的股权转让收益。

据王恒介绍,金鹰国际拿到珠江壹号项目后,“前后投入差不多10个亿资金。”

重组预案显示,珠江壹号南楼“增值较大是由于项目公司成立时即取得南楼土地,时间较早,属于自行建设项目,故账面体现的房地产成本较低,账面原值7.60亿元,而当前南楼周边已售均价及同类房地产市价较高,所以与其账面成本相比增幅很大”。

与此类似,计划注入的另一块资产上海富得世纪100%股权,也因为去年曾计划注入香港上市公司金鹰商贸,成为关注焦点。

去年11月7日,金鹰商贸公告计划以9.98亿元购入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金鹰购物广场的物业(即上海富得世纪),但最终该项计划被取消。

而此次上海富得世纪的100%股权被预估为13.1亿元,较4.13亿元的账面值增值不少。

王 恒表示,去年下半年装修到今年5月28日重新开业,投入改造的费用在1.5亿-2亿元,“商业价值的发生不仅从投入资金看,也可以从产出效益看。例如为引 进的GUCCI品牌在装修店面方面投入3500万元,换取了营业额2个点的提成,这个店面的定位也从原先的中国旗舰店上升为亚洲旗舰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5

争夺80万辆产能:一汽重组华晨猜想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7/HTML_985GWDV160TW.html


中国汽车业兼并重组渐入佳境。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一汽集团正在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进行重组谈判。考虑中的重组模式之一是,一汽出资购买华晨汽车集团股份,不排除采取国有资产划拨的方式,最终进入华晨并实现控股。

“这个事情目前还没有明朗。”一汽集团规划部副部长田洪福对上述消息不置可否。事实上,一汽对华晨并不陌生。8年前一汽曾出让金杯汽车(600609.SH)的控股权,由仰融控制的华晨汽车接手。

一汽重组之路并不平坦。由于华晨是辽宁汽车工业的龙头,重组首先要征得地方政府同意。诸如兼并后的人员安置、税收安排等都需要提出妥善方案。特别是华晨直接或间接控制三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增加了重组的难度。

本报记者还独家获悉,曾与华晨接洽过的广汽集团一直没有放弃这段“姻缘”。广汽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广汽与华晨的接触并没有中断。广汽于5月份与湖南长丰汽车达成重组协议。

华晨80万辆的汽车产能是有重组实力者眼中的“香饽饽”。2009年3月份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如果重组华晨成功,一汽将超越上汽,重新夺回国内汽车业的头把交椅。

华晨融资困局

如果不是因为缺钱,或许谁也没有与华晨重组的机会。

华 晨汽车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集团掌门祁玉民三年前上任以来,进行“多点开花”战略布局。目前有A级车基地15万辆、中华轿车15万辆,金杯海狮12万 辆,绵阳一期建设产能9万辆、二期完成后将达到21万辆,金杯车辆公司10多万辆,华晨宝马扩能之后也可达到八九万辆,华晨汽车的产能已经达到了80万 辆。

布局做大的同时,华晨面临着极大的资金压力。2008年华晨汽车的总销量只有28.5万辆,即使以其今年产销30万辆的目标来计算,空放产能也接近50万辆,产能空置率达到62.5%。上述华晨人士感叹,“目前就是缺钱,新产品研发、新项目的建设都需要资金来启动。”

而2009年资本市场的失常,使得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华晨中国(1114.HK)、金杯汽车(600609.SH)、申华控股(600653.SH)几乎丧失融资功能,这也打乱了华晨的融资计划。在一次采访中祁玉民反问记者,资本市场现在这个样子,你叫我能怎么办?

资金瓶颈越来越明显,已经开始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众多华晨的项目却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A级车项目、华晨宝马扩能工程、绵阳基地建设、金杯海狮新品研发等等,每一个要钱的项目都在敲击着祁玉民敏感的神经,也迫使祁玉民对重组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就在一年前,祁玉民在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态度十分明确,华晨会坚定不移的坚持自主发展,其他企业想来半路摘桃子(指自主品牌)是不可能的。

而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祁玉民则表示,自己并不排斥重组,只要是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有好处,华晨都可以考虑。祁玉民态度变化的背后,有国家推动汽车产业重组的趋势使然,更多的是华晨资金链紧张所导致的。

重组方案猜想

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一汽的收购计划也浮出水面。在最早传言的广汽重组华晨遇阻之后,一汽开始加快自己的收购战略。

知情人士表示,此次重组谈判有可能参照广汽重组长丰的模式,一汽直接进入祁玉民掌控的华晨汽车控股集团。一汽出资入股华晨汽车,实现对华晨的控股之后,也将其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

民族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曹鹤分析,也不排除采取国有资产划转的方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2002年9月由辽宁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辽宁省最终掌控着华晨重组的决定权,所以只要和辽宁省达成一致,重组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华晨汽车直接或间接控股华晨中国、金杯汽车和申华控股,拥有华晨金杯、金杯车辆、华晨宝马三大整车生产线及四条发动机生产线,以及华晨宝马,中华轿车、金杯客车等品牌。同时拥有控股和参股公司100家,资产总额300亿元人民币,员工3.5万人。

曹鹤分析说,一汽曾是金杯汽车的控股股东,后来退出,所以一汽“走老路”进入金杯汽车可能性不大,因为金杯汽车目前的实际生产资源并不多,所以与华晨汽车集团进行整合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一汽可能也不愿意出太多资金购买华晨股份,所以期待政策上能够进行支持。

另 一方面,由于华晨汽车是辽宁省汽车工业的龙头,所以重组的谈判并不十分容易。消息人士指出,此前在与广汽的谈判中,双方基本谈判完毕,但在最后关头,华晨 提出来要独立发展权,被广汽否决后,谈判陷入僵持。其实这是辽宁省对华晨发展的思路,辽宁省相关领导曾表示,华晨不能离开辽宁,不能离开沈阳,华晨要坚持 独立发展。

此次与一汽的重组谈判仍然涉及这个问题。在祁玉民的规划下,华晨还有宏图大略未实施,不肯轻易让出独立发展的权力,这其中包括自主品牌的长足发展,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融资,从香港的整体回归等策略。

一 汽如果重组华晨,华晨旗下的上市公司如何处置成为关注焦点。曹鹤指出,金杯汽车、申华控股、华晨中国的融资工具作用不会发生太大变化,重组华晨可能只是改 变了母公司的股权结构,华晨肯定会要求对三家上市公司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华晨此前运作的融资计划,或可以照常进行。

对于资金处于饥渴状态的华晨来讲,一汽未必能够提供充裕的现金。此前有消息称,一汽总经理徐建一曾积极“游说”国资委、发改委以及辽宁省方面,希望获得主管部门的支持。

获 得主管部门的支持,当然是指在政策方面的放行。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处长钱明华告诉本报记者,重组政策分为两块,一个是整个工业行业的重组政策,包括推 动妥善解决富余生产人员的安置、解决企业资产的划转、解决债务的核定与处置等方面的问题,这是汽车企业重组的大前提。第二个才是根据汽车行业的特点,制定 具体的措施。

毫无疑问,原计划7月份出台的汽车企业重组指导政策,将为一汽重组华晨提供指导意见。在解决了包括税收、人员安置等敏感问题后,通过政府的促成,一汽重组华晨的成本或可以大大降低。

但一汽希望通过政策来“摘桃子”的行为或遭到华晨方面的抵制。曹鹤说,华晨现在最缺的就是资金,但一汽给华晨的投资并不能确定,因为一汽本身也有自 主品牌,产品与华晨多数是重合的。如果与广汽重组,手握现金的广汽先期投入几十亿都不是问题,可以马上解决华晨遇到的资金难题。

80万辆产能争夺

“就华晨本身的意愿来讲,据我们分析,他们更希望能够同广汽合作。”广汽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曾庆洪在重组长丰的记者会上曾表示,广汽重组是市场化行为,不赚钱的事情我们不会去做。广汽重组长丰在工信部重组政策出台之前实施,表明广汽的重组方式仍然是靠现金说话,并不是过多地依赖政策。

虽然此前广汽与华晨的重组谈判遇到障碍,但是双方的接触一直没有中断,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汽仍然希望能够与华晨进行重组,并将成为一汽的竞争对手。

国务院下发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规定,“完善汽车企业重组政策,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这表明,新建汽车项目将无一例外地被暂停,而广汽控股长丰也正是无奈之举。对于长丰这个只有批准产能8万辆,全部产能15万辆的企业,广汽都不惜花重金收购。对于华晨的80万辆产能诱惑,广汽更会不遗余力。

80万辆产能对一汽同样具有吸引力。在一汽集团整体上市预期不断加强的同时,一汽希望能够尽量做大盘子,最终实现以最大的规模整体上市。

振 兴规划中提及的“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目标,如果重组华晨成功,一汽将领先上汽提前实现200万辆的 目标,一汽2008年的产量已经达到150万辆。而如果将华晨的80万辆产能全部盘活,其产能规划已经远远超出了200万辆,这足可以支撑一汽2012年 300万辆的销售目标。

从目前国家收紧汽车产能的情况来看,华晨掌控的80万辆产能,是汽车行业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此外,华晨宝马对希望重组华晨的企业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毕竟与宝马扯上合资关系是既有面子又赚钱的买卖。分析人士指出,类似重组事件中,外方公司的中方合作伙伴发生股权变化或更换合作伙伴,基本都没有政策障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8

中材遇难题冀东水泥不甘“拉郎配”式重组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8/20090618023728602.html


每经记者  张超  发自北京

        虽然与中材投资130亿元的协议已经签署了一年半,但实际上冀东一直在  “单干”,近一段时间,单干的表现更是越发强烈。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刚以5亿元顺利买下祁连山1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但其酝酿了近两年的重组冀东水泥 (000401,SZ)一事却阻力不断。“中材想买,政府也支持,但关键是冀东水泥根本不愿意被重组。”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表示。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告诉记者,“重组是双方的事情,得你情我愿,现在(重组)时候还没到。”

中材欲砸钱  政府很支持

        “河北省政府和唐山市政府都非常支持中材重组冀东水泥。”有中材内部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5月21日,中材总经理谭仲明曾拜会河北省省长胡春华,在当日的新闻稿中,胡春华也有“希望中材扩大在河北的事业,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言辞。

        “在重组的事情上,政府一直很积极。”刘作毅说。

        实际上,早在2007年10月,中材就与唐山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翌年元月,双方就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

        “签约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材的条件有足够吸引力。”有专家表示,根据协议,中材承诺用三年时间,投入不少于130亿元,使冀东水泥年生产 能力达到1.3亿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大、世界前五名的水泥企业集团。具体的投资计划为:2008年投入40亿元,2009年 40亿元,2010年50亿元。

        “中材还有后续投入计划。”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而此前有唐山市发改委官员也曾表示,中材总共的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据了解,这笔钱 除了用来打造冀东水泥外,还会把唐山“建设成国际上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非金属新材料制造基地以及中材最大的产业制造基地和实力最强的 发展平台。”

        “这几个‘最大’才是让唐山政府积极促成重组的原因。”国信证券分析师杨昕表示。

冀东不差钱  图谋单干

        “冀东水泥过得好好的,张增光(冀东水泥董事长)并不愿意被重组。”刘作毅告诉记者。

        河北省政府网站的报道显示,去年元月的签约是由唐山市长张国栋和中材总经理谭仲明分别签署。“唐山政府是冀东水泥的实际控制人,真正的话语权握在唐山市政府手中。”有专家分析说。

        昨日,记者就重组事宜致电冀东水泥,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重组在进行吗?我怎么不知道?市长管这事。”

        “两者的重组没有进展。”孔祥忠表示,因为没有签署具体的协议,中材允诺的130亿元也没有开始投入。

        “中材没能力兑现此前的投资承诺。”杨昕表示。此前有媒体报道说,因为承包合同延期,2008年中材国际曾遭沙特业主索赔,索赔金额相当于该公司前三季度利润的一半。“中材也没有能够从H股再融资。”

        与之相对应的是,冀东并不缺钱。2008年4月,冀东水泥发布公告,称将申请总额不超过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度;两个月后,公司又以 非公开发行股份2.5亿股的方式募集资金29亿元。“冀东‘不差钱’。”刘作毅说。再加上其河北、山西等传统优势市场的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冀东水泥基本上 不存在联手中材的动力。

        基于此,虽然与中材的协议已经签署了一年半,但实际上冀东一直在“单干”,近一段时间,单干的表现更是越发强烈。

        按照中材的战略规划,重组冀东水泥旨在稳固华北市场,但冀东水泥却是将长期目光放在”占领中国“的更宏伟目标上。

        “省外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马不停蹄,今年建成后,冀东水泥将实现在10个省、市、自治区建线生产,并通过区域领先实现掌控全国市场。”今年3月,冀东水泥副总经理李占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专家:重组时候未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材方面高管一直强调,“重组冀东水泥的计划不变。”

        “‘计划不变’并不等于就一定能按照你的计划重组。”有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关键还要看冀东水泥的客观回应,现在是冀东水泥根本不愿意被重组。”

        对于中材一再的重组意愿,冀东水泥方面也根本不接招。记者在浏览冀东水泥的网站时发现,曾经被河北省政府网站转载的关于中材重组冀东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该公司的网站上竟然根本没有转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0

华润集团入驻民润 4亿元欠款尚待重组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5/HTML_NPNU239B20UR.html


【核心提示:尽管农产品半年前即公告称,该公司正在与中国华润集团洽谈转让其旗下民润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股权。然而双方至今依然没有签订收购协议。关键是民润超市对外拖欠供应商货款高达3亿-4亿元。】

“我们公司今年以来还没有结过账,总额已经超过200万了,听说要把这些欠债打折处理。”7月13日,顺德某食品公司老板卢坤抱怨。

卢坤的食品公司主要向超市和大卖场供应速冻食品,与各大商家皆有合作,包括华润万家和民润商超。其中,商业巨头华润万家是卢坤的大客户。

因此,此次民润拖欠的货款让卢坤犯难,“民润超市现在由华润万家管理,以后可能会统一采购,要是为了这200多万元连同华润万家一起得罪,就得不偿失”。

据另一民润超市供应商向记者介绍,民润超市对外拖欠供应商货款高达3亿-4亿元,华润万家管理层入驻后,一直在协调处理这笔债务,华润集团也因此迟迟未能与农产品最后签署收购协议。

民润惊人欠款

去年12月,农产品(000061.SZ)公告称,该公司正在与中国华润集团洽谈转让其旗下民润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股权。然而,半年过去了,双方依然没有签订收购协议。

今年4月,农产品公告称,民润公司股东举行了临时会议。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由华润集团指定的华润万家华南区标超营运总监谢刚为负责人的工作团队接替原民润公司管理团队负责民润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而华润集团直接提出了对民润的运营状况进行摸底。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以来,谢总他们就开始参与民润的经营管理了。我们只是派出代表托管民润,还没有正式收购。”华润万家公关部姜艳表示。

华润万家内部人士表示,民润这几年管理不理想,负债很高,华润集团目前针对收购事宜尚有顾虑。据另一民润超市供应商介绍,截至目前,民润超市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大约有3亿-4亿元,而民润的多数超市仍然在亏损之中。

供应商在民润管理团队有所变化后,加紧追讨拖欠的货款。卢坤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担心的是新进的管理方到时候不承认原来的旧账,或者消极处理老账。”卢坤说。

事实上,卢坤听到其它货款数额较大的供应商透露,新进管理层在帮助民润进行债务重组,给供应商开出的条件是将欠款打六折后再偿还。

“如果以六折的方式重组债务,我们能收回来的钱不到150万,跟超市做200万元的生意,大多数时候我能赚到5万块的利润就不错了。”卢坤说。

据华润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民润的巨额债务确实让华润集团感到棘手,此次华润集团重组农产品资产是基于华润集团与深圳市达成战略合作的项目之一,“收购是迟早的事,但是华润集团可能期望首先要解决该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其次是解决控股权的问题。”该人士说。

民 润公司多年来一直亏损。2008年亏损额约7000万,2005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4亿元。与此同时,记者从农产品2008年公告发现,除了拖欠巨额供货 商货款,2008年9月份,农产品尚为民润负有两笔贷款担保,共计1.3亿元。截至2008年年底,农产品向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提供资金达 1.59亿元。

农产品如何解决与民润的关联资金往来和关联担保问题,与重组民润债务一样需要列入与收购方的商讨范围。

华润缩减投资

与此同时,收购方华润集团正收紧自己的钱袋。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华润创业(00291.HK)曾因收购万佳百货,在尚未完成整合期间拖累上市公司业绩,致使华润创业出现亏损,之后集团对直接收购企业注资上市公司的举动相当谨慎。因此,先通过托管解决民润一些历史问题或经营上的顽疾,扭转经营局面是有必要的。

5 月底,华润创业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时,今年新任总经理陈朗称,由于一线城市销售不太理想,以及寻找店铺难度增加,该公司将缩减今年在中国及香港超级市场的 扩展规模,由原来的计划新增300家降至200家,预期扩张所带来的资本开支将下调最少20%。今年年初,该公司零售业务企业华润万家曾宣布今年将新增 30亿元进行扩张。

今年第一季度,华润创业超级市场及物流业务净利润与去年同比减少1.1%。截至今年3月底,华润创业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共经营逾2600间超市店铺,同店销售同比下降3.6%。且根据陈朗透露,4月及5月的同店销售较首季将再下跌1-2个百分点。

“愈发达的城市(销售)下跌愈多,一线城市下跌程度最大。”陈朗在记者会上说。而民润的主要经营范围于深圳、广州、珠海和中山,其中广州、珠海和中山只有少量店面。去年,该公司门店数由原来的148家减至125家,据姜艳介绍,目前民润总店面数只有90多家。

目前,农产品持有民润47.76%的股权,另外52.24%的股权尚在汇科系统(香港)有限公司手里,华润集团若收购农产品手中所有股权后,尚需要从汇科手中再次收回其余股权,以完全控制民润。

而上述供应商则表示,也不排除由农产品先从汇科手中回购所有民润股权,然后一起出售给华润集团,这样便于整体解决民润的负债和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问题。

“华润万家为此次托管民润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谢刚是华润万家华南区标超营运总监,在零售界已有10多年的从业经验,此次确定由营运工作经验丰富的谢刚率队前往民润,可见华润集团还是希望先解决民润的经营问题。”上述供应商说。

此前的5月27日,本报记者从华润集团获悉,该公司旗下华润万家已于日常业务中与民润签订供应协议,未来3年内将会供应不超过8.36亿元的商品给民润公司。这是谢刚进入民润后,首次从营运方面推动华润万家与民润之间的业务整合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90

长航、中外运业务重组尚未启动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3/HTML_LNR5JQ06M60K.html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总裁与中外运航运的主席,旗下航运板块子公司中外运航运(00368.HK)的发展一直是赵沪湘的关注重点。

最近,有消息称,中外运与长航集团的重组已获得国资委10亿元注资,这是继今年1月份两大集团正式启动重组后的又一重要进展。8月12日,赵沪湘在香港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采访时,并未否认该消息。

“ 国家、国资委最近一来一直进行央企重组,原来央企有196家,现在有130多家。我们与长航的重组经国家批准已实施。(对于国资委是否已经注资10亿元的 问题),我的答复是,国家是支持的,实质性的支持。”赵沪湘称,双方业务重组方面尚未进行,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讨论,将请咨询公司协助。

他 说,长航和外运总资产加在一起超过千亿元,双方的重组可以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比如,长航集团旗下长航凤凰,也是做干散货运输,主要做江河领域的矿石等运 输,而长江流域的许多钢厂如武钢、马钢等,与长航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中外运航运主要做沿海港口的运输,到不了长江。长航与中外运的重组,可以起到互 补作用,在江、海全过程都可以提供服务。”赵沪湘告诉记者。

至于重组模式,赵沪湘称,两个都是上市公司,不一定非要将哪个公司的资产注入。而且,新集团的业务发展方面与策略要确定之后,业务重组才能真正启动。

长短租约锁定收入

今年上半年,BDI指数平均值为2128点,与去年上半年8557点相比,跌去75%。不少航运公司出现亏损,但上半年,中外运航运仍保持了盈利6406万美元。其中,核心业务干散货航运收益约为1.09亿美元,同比下跌48.6%。

“截至6月底,干散货航运方面,通过长短期租约的方式已锁定79.5%的合约,”赵沪湘称,上半年干散货市场持续低迷,尤其是第一季度铁矿石及煤炭等原材料海运量的大幅下降,导致租金费率大幅下滑,影响了盈利。

中外运航运干散货航运的收益主要包括租金收入与海运收入。上半年,公司平均租金由37409美元下跌至20065美元,跌幅为46.4%,使得上半年租金收益下跌47.2%至9000万美元。海运收益也下跌54.4%至1880万美元。

“从上半年锁定的租约来看,中外运航运基本锁定收入,不出意外不会出现大的变化。”赵沪湘称。

逢低购船、逆市扩张

上半年,集装箱业务的收益却意外同比增长48.6%。“此项业务的收入上升主要是因为新增运力所致。随着船队规模的扩大更新,集装箱航运的日均租金由去年的6291美元,上升至今年的6730美元。”赵沪湘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运业削减运力的呼声中,中外运航运却有4艘集装箱船在去年投入营运,上半年公司还买入一艘运载力为1049标准箱的二手集装箱船与3艘二手干散货船,将于下半年交付使用。

“航运业的低迷是行业问题,但随着中国每月环比出口量的增长,航运业向好的趋势不能改变,尤其在干散货业务方面,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全球经济、行业经济维持积极发展态势,虽然上半年BDI仍有较大波动,不排除下半年也有大规模调整,但与去年底或今年上半年的最低点相比,跌幅明显趋缓。在我们看来,在航运业已处于低位区间,是逆市扩张的不错机会。”赵沪湘告诉本报。

赵沪湘说,由于公司手里目前有12.7亿美元现金,而今年一季度,一些二手船的价格与去年高位相比跌幅超过60%,因此公司借机购进船舶,增加运力,改善船队结构。除上半年购入的4艘船舶外,10艘新造船也将于今年底到明年陆续交付。下半年公司也会关注机会,适当时买入。

下半年,中外运航运的资本性开支将达1.74亿美元,明年与后年则分别为1.94亿美元与1370万美元。

“每一艘船在购入前我们都会参考市场指数、租金水平进行计算,依据公司的长短期租约策略,这些新购入的船舶只会对公司的盈利造成正面影响。”赵沪湘称。

他说,明年是新船交付的高峰期,预期新增船在船价与使用方面都有竞争力,盈利方面不会受拖累。“特别是集装箱方面,远洋干线受影响会较大,但我们不经营航线,影响并不直接。”赵沪湘告诉记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3

錦江酒店重組兼業績分析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301


今次資產重組,中銀估錦江會換走錦江之星換入有星酒店,而味皇就估錦江會換走長江證券換入文 華東方,結果出黎,中銀全中味皇全錯,証明散戶靠估好難估中,但同時亦代表大行可能一早就知,這段時間的交易都是內幕交易,應該係很嚴肅的問題,當然,證 監係唔查的,大行都係"咁啱估中"的

即使如此,我還是認為錦江很快就會接收東錦江同文華東方的

講返資產重組,錦江會用錦江之星加3.4億換一批3星以上的酒店,由於交換前已持有交易對象錦江發展一半股權,假設錦江發展持有2的酒店,錦江酒店持有2的錦江之星,交易前的資產如下:

錦江酒店--錦江發展50%(1酒店)+2錦江之星

交易後的資產如下:

錦江酒店--錦江發展50%(1錦江之星)+2酒店

錦江發展係大陸AB股上市,同錦江酒店業務一樣係"麗晶酒店"同"麗晶大賓館",今次交易後,錦江發展變成只有"麗晶大賓館",錦江酒店只有"麗晶 酒店",一人分一個,兩公司在"質"上而經完全唔同,如果交易係公平就冇問題,但交易係一方特別著數就有問題了,對家都係上市公司,都有小股東,咁就成為 一方搵老襯的交易

由於雙方係用資產值對價,交易價格應該公平,問題係資產類型唔同,背後的盈利有差異,特別係上市公司的市場計價方法,市場先生發瘟起黎,會將盈利低的資產評得一文不值,而今次交易雙方,一方是用盈利的資產交換對方虧損的資產,因此接受虧損資產的一方的市場價值定必重挫

難得今次資產重組,錦江先肯公開每間酒店的營業數據,數據非常珍貴,下列細明最近一年的數字:

錦江酒店交易代價:

錦江之星x71.225%:

總資產--20億 淨資產--2.4億

毛利--1400萬 純利--900萬 上年純利--2900萬

錦江國際旅館投資x80%:

總資產--18億 淨資產--17億

毛利--3200萬 純利--2800萬 上年純利--5300萬

上海錦江達華賓館:

總資產--3300萬 淨資產--2100萬

毛利--120萬 純利--120萬 上年虧損--80萬

================================

合計:

總資產--29億 淨資產--15.5億

毛利--3700萬 純利--3000萬 上年純利--6200萬

 

錦江酒店交易目標:

新亞酒店:

總資產--9100萬 淨資產--8800萬

虧損--300萬 淨損--300萬 上年虧損--250萬

新城飯店:

總資產--7200萬 淨資產--7000萬

虧損--100萬 淨損--100萬 上年虧損--80萬

海侖賓館x66.67%:

總資產--1.4億 淨資產--8500萬

毛利--400萬 純利--300萬 上年純利--2800萬

建國賓館x65%:

總資產--1.3億 淨資產--1億

毛利--600萬 純利--500萬 上年純利--2300萬

湯臣酒店x50%:

總資產--3.3億 淨資產--2.9億

毛利--1000萬 純利--1000萬 上年純利--2000萬

武漢錦江大酒店x50%:

總資產--4.5億 淨資產--5400萬

虧損--3200萬 淨損--3200萬 上年虧損--6600萬

揚子江酒店x40%:

總資產--1.5億 淨資產--1億

毛利--0萬 純利--0萬 上年純利--4500萬

溫州王朝酒店x15%:

總資產--1.6億 淨資產--8200萬

毛利--600萬 純利--500萬 上年純利--400萬

錦江德爾互動x50%:

總資產--1600萬 淨資產--100萬

毛利--40萬 純利--40萬 上年虧損--500萬

錦江管理學院:

總資產--200萬 淨欠債--600萬

虧損--100萬 淨損--100萬 上年虧損--200萬

錦江酒店管理:

總資產--2億 淨資產--1.7億

毛利--2200萬 純利--1800萬 上年純利--4300萬

================================

合計:

總資產--10.2億 淨資產--6.7億

毛利--1900萬 純利--800萬 上年純利--6500萬

(這是錦江酒店提供的上年數據,根據錦江發展提供的最新數據,各酒店除武漢錦江外的盈利明顯惡化,錦江之星210萬,旅館投
資2400萬,管理學院130萬,海侖賓館320萬,建國賓館400萬,湯臣-740萬,武漢錦江-2600萬,揚子江120萬,酒店管理1700萬)


兩者並非等價交換,但是,可以明顯看出錦江酒店用有錢賺的資產交換對方微賺甚至虧損的資產,錦江酒店係比人搵老襯的一方,如果下半年的經濟同上年一 樣,錦江酒店用3000萬盈利交換800萬盈利,形成2200萬虧損,即每股0.5仙,10倍市盈率計,股價會跌5仙,同時大陸的錦江發展會賺2200 萬,大陸熱熾的A股市場,30倍市盈率計,市值會多6.6億,如果錦江打算在大陸抽水,今次交易絕妙之極

但是錦江酒店係咪真係咁老襯呢?

咁又未必,按上年盈利計,錦江酒店得到6500萬,支出6200萬,即係當經濟好時,有星酒店的盈利其實很高,未來經濟好轉,業績可以強烈反彈,當然先要捱一年虧損先

係今次交易中,換出的資產係市場一致看好的廉價旅館業務,成長性似乎好高,實際上可能好快飽和都未定,亦可能真係好有前途

換入的資產中,最重要的係武漢錦江,佢先啱啱開張,建設費未回本,又撞啱金融海嘯,蝕到喊,上年未開張蝕6600萬建設費同利息,今年開張,入坐率 先3成半,蝕3200萬建設費同利息,總之對整體業績有明顯影響,現家錦江的交易就係將佢攬上身,好似咁既虧損酒店仲有幾間,下半年業績會超難睇,但是, 虧損酒店只是短期現象,現家錦江走香格理拉路線,酒店地理位置又靚,容易加價,建設好的酒店棟係度,自然會財源滾滾,前途未必會比廉價旅館差,而且換入的 酒店管理都係優質資產

結果交易後,錦江發展得到市場一致看好的業務(長遠盈利可能較低,競爭亦大),最近盈利也能上升,成為基金熱炒的股票,以供潛在的二次集資,股票變 成具廉價酒店特色的扮成長股,錦江酒店就得到長遠穩定的收入(短期蝕到扒街),股票亦變為具有高級酒店特色的扮公用股,各取所需

由於下半年業績會走樣,業績分析就簡單帶過算數

持有的長江證券市值上升了10億,上半年派息1000萬,而一般股票中期息都會少於末期息的

半年業務現金流仍有1.5億

和平飯店年尾開張

武漢錦江蝕少左

趁酒店拍烏蠅,各地酒店乘機進行改修,支出上升

上海入住率4成半,房價跌1成半

肯德基業績微跌

財政狀況良好,仲係淨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