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9月底央行外匯遠期空頭首現增加 專家稱不能和市場預期劃等號

10月31日,央行公布了9月底外幣對本幣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空頭頭寸453億美元,為這一數據披露以來首次出現變動——8月底為289億美元。

有市場解讀認為,外匯遠期空頭頭寸的增多意味著市場對匯率的貶值預期增多。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情況並非如此,這一數據的變化不能和市場預期劃等號。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告訴本報記者,首先這一數據是央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的交易,而匯率市場預期往往通過個人和企業的遠期結售匯行為來體現,這兩者不能簡單等同。通過數據本身也可以看出,這次央行公布的是9月底的數據,但是,9月並沒有看到明顯的個人和企業遠期售匯在增加,所以不能夠說是貶值預期推動了外匯遠期空頭的增加。

“而且,央行一再強調,這個數據對外匯儲備是沒有影響的,不會因為這個數字多了還是少了而影響外匯儲備。”謝亞軒稱。

另一位外匯領域專家也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個數據並不代表市場的預期,只是央行又披露了一筆跟市場之間的交易,只能說未來央行的美元支付義務增多了,這是央行主動的行為。

至於9月外幣對本幣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空頭頭寸為什麽會增加,謝亞軒認為,有一個合理解釋或許跟人民幣加入SDR有關。雖然從數據上看,所謂外匯的遠期空頭就是將來要把外匯給對手方,而當下(即期)要把外匯從對手那里收回來,同時把人民幣給對方。“也可以解釋為央行要收外匯,但是也可以解釋為對方要人民幣。”所以,9月新增了164億美元遠期空頭的交易對手,可能是和SDR有關,或有國際組織或外國央行為人民幣加入SDR做準備。

央行數據顯示,這453億美元遠期空頭主要是3個月以上至一年期限。

謝亞軒進一步解釋稱,這屬於一種貨幣互換,即期央行用人民幣和對手交換外匯,3個月、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後,按照雙方商量好的價格,再互換回來。通過這種方式,來滿足國外央行以及國際組織在人民幣加入SDR以後進行外匯資產權重的調整。

此外,也有市場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或許是央行為了支持某些企業,以低於市場的價格支持企業遠期購匯的需求;也或許是做了貨幣互換,但當期不想動用外匯儲備,就從市場上籌集一部分美元,來幹預市場,這些都有可能,但是這些都與外匯預期無關。

上述市場人士稱,“8·11”新匯改以來,央行是國內外匯市場最主要的外匯頭寸的提供者,或許也可以把央行賬上的遠期空頭頭寸,視作一種它向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的方式。“按照規定,如果外匯遠期操作到期了,人民銀行會按照實需原則繼續提供遠期避險產品,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央行通過銀行向企業提供遠期避險產品。為企業防範匯率風險,做一個金融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17

東阿阿膠再提價 總裁秦玉峰:遠期目標每斤6000元

沒有出乎市場所料,東阿阿膠今年延續了過去幾年連續漲價的趨勢。

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阿膠的價值回歸還在路上,遠期的目標在每500克6000元。

17日,東阿阿膠(000423.sz)發布調價公告稱:根據公司布局阿膠全產業鏈的戰略目標,結合市場供需情況,經研究決定,自公告之日起,公司重點產品東阿阿膠、複方阿膠漿和桃花姬阿膠糕出廠價分別上調 14%、 28%、 25%,零售價亦做相應調整。

公告進一步解釋說,“公司此次價格調整,是把毛驢當藥材養、從源頭構建產業生態系統的內在需求。有助於反哺上遊原料產業的發展,促進阿膠全產業鏈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於價格調整,秦玉峰再次強調了原材料,就是驢皮價格持續上漲是一個重要原因。

最近幾年,驢皮等原料短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中國畜牧業統計年鑒》顯示,最近20年間,中國的毛驢存欄量逐年下滑,驢皮市場價格一路上漲。15年前,每張驢皮價格20多元,2013年每張驢皮已飆升至600元左右,今年已經漲到2000元以上。驢皮是阿膠的主要原料,驢皮價格上漲,直接導致了阿膠成本上升,繼而推動了阿膠出廠價上調。

東阿阿膠本月公布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8億元,同比增長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8.5%,毛利率未有大幅變動。

阿膠到底值多少錢,秦玉峰的觀點是進行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比較。縱向是阿膠的歷史價位,橫向是阿膠與蟲草等滋補類品類的比較。

關於縱向,秦玉峰說,“清朝時,阿膠的價格是白銀3.2-4兩/斤。”“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北京同濟堂參茸阿膠莊藥目表上所印一斤阿膠16塊大洋。”

依照金銀比價,經過計算後秦玉峰發現“東阿阿膠”膠塊的出廠價理論上應該可以達到3094~3868元/斤(500克)的區間均值,最高則可達到6188~7736元/斤(500克)的區間值。

秦玉峰表示,“阿膠塊日服用成本大約在32元左右,複方阿膠漿更是不足30元,而燕窩、蟲草、高麗參及鹿茸等滋補品日均消費成本均在100元以上。在東阿阿膠定位的高端滋補產品市場中,產品的性價比優勢非常明顯。”

“大家買蟲草是按克買的,買阿膠是按斤買的。”秦玉峰頗為“委屈”。

將來,東阿阿膠的價格能到多少?秦玉峰說,遠期目標是每斤6000元。現在,東阿阿膠的兩個產品基本實現了這一目標,一是“真顏”小分子阿膠,二是九朝貢膠。

“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今年東阿阿膠的漲價幅度比前幾年小了許多。但東阿阿膠‘價值回歸’的整體策略現在還在路上。”秦玉峰說。

每次漲價之後,都會有一批消費者退出,但同時也會有一批新的消費者加入。對東阿阿膠來說,價值回歸的過程,就是培育新的消費群體。

東阿阿膠常年定位戰略顧問,特勞特中國公司總經理鄧德隆表示,“東阿阿膠作為阿膠行業的領導者,其價格的調整應放在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大的背景下,從整個阿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來看待,這涵蓋上遊原料供應鏈的良性發展、阿膠產品醫療科學領域的研發、消費者服務的升級、阿膠滋補養生價值的傳承等諸多方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75

期貨午盤:螺紋鋼鐵礦石領漲 黑色系遠期合約繼續大漲

期貨內盤上午收市,螺紋鋼四連陽領漲,漲幅達5.39%,熱卷漲3.43%,鐵礦石五連陽漲近3%、滬鋅、滬鉛、焦煤漲逾2%,滬銅、鄭油、豆油漲逾1%,焦炭、滬鎳、白糖上漲。鄭棉領跌,跌幅達2.97%,雞蛋、澱粉跌逾2%,滬錫、玉米、滬金、瀝青、滬鋁跌逾1%,橡膠、塑料、玻璃下跌。

黑色系遠期合約繼續大漲,焦煤1708漲停,鐵礦石1706、1709、1711漲停,焦炭1707漲停,螺紋遠期合約漲超5%。

中原證券分析師方夏虹認為,在美國大選過後,特朗普上臺提升了基建行業需求預期。同時,國內一帶一路或也將在明年取得突破性進展。作為原材料的煤炭、鋼鐵市場,受需求增加預期的提振,從而獲得市場青睞。

對於鐵礦石期現市場近期的上漲,市場普遍認為是源自市場對鐵礦石高品礦的需求增加,但對需求增加的原因認識不一。有一種解釋認為,目前鐵礦石的上漲是由於鋼廠焦炭成本高,從而帶來的對於中高品位鐵礦石需求的快速上升,鋼廠用高品位礦比較劃算。再加上鐵礦石港口庫存在屢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仍然存在中高品位鐵礦石結構性短缺,從而推動鐵礦石價位上漲。也有分析認為,鋼廠希望通過提高鐵礦入爐品位來將產量最大化是原因之一。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曹穎認為,因為鋼廠煉熱卷有利潤,所以通過提高入爐品位來提產。

建信期貨分析師肖維也指出,煉鐵工序中可影響成本的因素較多,在不同的爐料環境和技術狀況的情況下,企業會根據特定情況選擇不同的效益最大化的方法。隨著今年9月份開始焦炭價格的上漲,上半年355.01kg/t的焦比將給企業成本施加巨大壓力。在當前廣泛應用的煉鐵技術下,提高入爐礦品位可帶來成本效益的提升顯著超過其他方式。

對於焦煤遠期合約強於近月合約,華泰期貨黑色分析師尉俊毅認為,目前焦煤庫存低,冬儲仍在進行中,煉焦煤現貨保持強勢,煤炭企業和鋼廠簽訂長協合同有利於煉焦煤價格穩定,有利於1-5價差縮小,對焦煤1705合約形成直接利好。目前上漲主要是1-5價差縮小,所以如果煉焦煤現貨沒有出現進一步上漲,那麽上漲空間不會很大,1-5價差如果縮小到50左右,繼續上漲風險會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03

央行:對遠期售匯征收準備金不屬於資本管制

8月3日,據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央行就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答記者問。

央行發言人表示,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貶有升,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也大體平衡。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對遠期售匯征收風險準備金是不是資本管制措施?對此,央行發言人回應稱,對遠期售匯征收風險準備金並未對企業參與外匯遠期、期權、掉期交易設置規模限制,也沒有逐筆審批要求,更沒有禁止企業開展這類交易,顯然不屬於資本管制,也並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

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就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一、為什麽要將遠期售匯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至20%?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於企業並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這種順周期行為易演變成“羊群效應”。2015年“8.11”之後,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人民銀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創新驅動戰略等深化實施,中國經濟增長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恢複平衡,市場預期趨於理性。2017年9月人民銀行及時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出臺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

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貶有升,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也大體平衡。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二、對遠期售匯征收風險準備金是不是資本管制措施?對企業辦理遠期結售匯有什麽影響?

對遠期售匯征收風險準備金並未對企業參與外匯遠期、期權、掉期交易設置規模限制,也沒有逐筆審批要求,更沒有禁止企業開展這類交易,顯然不屬於資本管制,也並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具體來看,人民銀行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含期權和掉期)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於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的順周期行為,屬於透明、非歧視性、價格型的逆周期宏觀審慎政策工具。

外匯風險準備金由金融機構交存,不對企業。企業可按現有規定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遠期結售匯作為企業套期保值工具的性質不變。為滿足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的要求,銀行會調整資產負債管理,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的順周期行為,對於有實需套保需求的企業而言,影響並不大。

責編: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97

央行: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據央行網站消息,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貶有升,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也大體平衡。

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外匯市場監測,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就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一、為什麽要將遠期售匯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至20%?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於企業並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這種順周期行為易演變成“羊群效應”。2015年“8.11”之後,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人民銀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創新驅動戰略等深化實施,中國經濟增長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恢複平衡,市場預期趨於理性。2017年9月人民銀行及時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出臺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

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貶有升,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也大體平衡。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二、對遠期售匯征收風險準備金是不是資本管制措施?對企業辦理遠期結售匯有什麽影響?

對遠期售匯征收風險準備金並未對企業參與外匯遠期、期權、掉期交易設置規模限制,也沒有逐筆審批要求,更沒有禁止企業開展這類交易,顯然不屬於資本管制,也並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具體來看,人民銀行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含期權和掉期)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於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的順周期行為,屬於透明、非歧視性、價格型的逆周期宏觀審慎政策工具。

外匯風險準備金由金融機構交存,不對企業。企業可按現有規定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遠期結售匯作為企業套期保值工具的性質不變。為滿足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的要求,銀行會調整資產負債管理,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的順周期行為,對於有實需套保需求的企業而言,影響並不大。

責編: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05

發展商頻推遠期樓花套現

1 : GS(14)@2015-04-25 08:38:22

【本報訊】運房局預測未來3、4年一手私樓新貨量達至創新高的7.8萬伙,按季增4,000伙,令發展商一定要加快賣樓速度,促成了遠期樓花項目的出現,盡早散貨。其中一個樓花期長近28個月的油塘新盤於本月中只花兩日就沽清。



防新供應湧入搶客


政府於2013年中將預售樓花期由20個月延長至30個月,令超長樓花期項目在市場逐漸湧現,給予發展商盡速散貨讓資金回籠的機會。其中會德豐(020)油塘新盤Peninsula East於上月獲批售樓紙後,本月賣樓,但項目預計落成日期為2017年7月底,樓花期長逾28個月。此外,去年中新地將軍澳的天晉ⅢA及天晉ⅢB,樓花期亦分別超過800日(27個月),亦是長樓花期的新盤代表。事實上,運房局昨公佈的資料中顯示,截至上月底,已批出土地並可隨時動工的項目,由1.5萬伙增至2.1萬伙,按季增6,000伙,而已售樓花數目由7,000個增至1萬個(當中9,000伙為2013年前施工),按季只是增3,000伙,反映出麵粉批出的速度比麵包賣出為快,發展商要防止新供應湧入搶客,以市價或低於市價推出先行鎖定利潤。據地政總署資料顯示,截至上月底,正申請預售樓花的項目中,有三個的預計落成日期是於2017年,當中會德豐的將軍澳唐賢街33號項目預計落成日期更是2017年10月底,即是距離現今近30個月。■記者黃嘉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5/191250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00

中銀擬推在岸遠期人幣 助港參加行代客以「較抵」滙價交易

1 : GS(14)@2015-09-22 02:15:50

【本報訊】人行「8.11」滙改後,當局一方面力挺人民幣滙率維穩,打擊非法套利,另邊廂亦加快打通跨境市場結售滙業務,冀收窄兩地差價。消息說,因應上月中人行公佈,拓寬境外清算行及參加行,涉足內地市場進行人幣購售業務範圍及交易品種,本港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計劃為本地人幣參加行,提供以在岸價(CNY)於內地買賣人幣遠期合約的新業務。記者:劉美儀


中銀將於下周二(29日)在銀公旗下人幣工作小組上首次討論。若有關在岸遠期合約能推出,意味本港人幣參加行,可代表企業客戶,經跨境貿易項下渠道,透過中銀清算平台,踏入在岸市場買賣人幣遠期合約,並以內地「較抵」(以沽人幣買美元的一方計)的遠期滙價交割,鎖死遠期滙兌風險。




收窄在岸與離岸差價

銀行界認為,此舉有利穩定人幣長遠滙率走勢,並收窄在岸及離岸兩地滙率差價;即使計入人行要求銀行代客進行遠期售滙(沽遠期人幣合約)時,需繳納20%準備金率的成本,仍較離岸市場敍造遠期人幣化算。中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回應,對於人行拓寬人幣購售業務範圍,清算行正研究如何貫徹落實政策安排,並會與金管局保持溝通,如有任何進一步消息,將盡快通知參加行。人行上海總部於8月18日,發出《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拓寬人幣購售滙業務範圍的通知》,境內代理行、境外清算行與境外參加行,日後可進行的跨境人幣購售業務適用範圍,由原來只限貨物貿易,擴大至服務貿易及直接投資項目,交易品種則由原來只限即期合約,放寬至遠期及掉期交易。



料有半年或以上年期

消息說,清算行已就即期交易的新業務範圍(服務貿易及直接投資),於9月1日通知參加行,但遠期合約等新交易品種,執行繁複,尚需與人行、金管局等監管機構洽商細節,並透過銀公平台與業界討論;初步估計,目前最常用的遠期合約為期6個月,亦有個別貿易單據,信用狀長達1年,故中銀提供的人幣在岸價遠期合約,料包括6個月或以上年期。人行於本月初下達文件,金融機構代客進行遠期售滙需繳納20%準備金率。銀行界估計,準備金率亦會適用於日後境外銀行,但即使包括準備金率計,敍造在岸遠期合約,仍較離岸遠期價「慳多啲」。以上周五收市價計算,1年在岸遠期價,為每美元兌6.4843人幣(較即期有1,200點子溢價),離岸價則報6.5710(溢價為1,800點子),離岸較在岸價偏弱1.3%。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1/193033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47

疑炒家質低 遠期港匯見7.82 拖低港股近300點 夜期再跌350點

1 : GS(14)@2016-01-16 10:45: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16/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港匯市場硝煙瀰漫,繼周四見12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後,昨日再跌穿7.79,逼近7.8大關。港匯遠期價格更低,1年期合約指標價跌至7.82,與現貨價有近300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差距。市場人士稱,疑有炒家刻意「質低」,即使非炒作港元與美元脫鈎,憧憬港匯跌至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財政司長曾俊華昨天強調,由於美息較高,港匯跌至弱勢的一面,即跌穿7.8水平,是一定有可能的。

曾俊華表示,暫時港匯仍在強勢的一邊(即7.75至7.8),未去到弱勢的那邊(即7.8至7.85),由於之前有不少資金流入香港,當美國加息,這些資金很自然會流走,港匯有機會跌至弱勢的一面,政府會密切留意。昨日曾傳出金管局入市掃入港元,但金管局其後否認(見另稿)。

港匯影響港股走勢,在走資陰影下,恒指昨天不斷下滑,收市時跌296點至19,520點。另外,受到美股開市急跌拖累,恒指夜期昨晚亦急挫,收報19,118點,較日間期指再跌350點。港匯近兩天的跌勢,是1990年代以來最急速的,繼周四跌逾200點子後,昨日再跌逾100點子,最低見7.799,已相當接近「弱勢的一邊」。截至昨晚11時半,報7.7935。

遠期匯價反映市場的悲觀情緒,1年期價格上周仍較現貨價溢價120點子,昨日已跌至7.82,較現貨價折讓近300點子。6個月及9個月遠期價格亦分別報7.8及7.81。銀行牌價跌幅更大,昨晚匯豐美元兌港元的現鈔賣出價,達到7.855,恒生銀行(0011)及中銀香港(2388)亦已跌穿7.8,而且買入賣出差價相當闊。

星展:市場賭港匯跌至7.85

「市場都在賭港匯跌至7.85。」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若遠期價格持續在低位而且交投活躍,或反映有投資者買沽港元的期權,他們不一定是賭脫鈎,只要港匯跌至7.85即可大賺,而且成本只是1%至2%的期權金,算是『刀仔鋸大樹』。」但他稱,除了炒作因素,港匯轉弱亦因為美息上升,與港息差距擴闊,市場持續有套利交易。

富邦香港高級副總裁張宇翹認為,資產價格下跌亦是港匯走弱的重要因素,本港股市及樓市都下跌,投資者及企業或變為長期看淡,資產組合有所改變,第一步是調動存款,由於都以長倉為主,故影響到遠期價格,當流動性逐漸緊張,遲早會反映在港元銀行同業拆息(HIBOR)。

1年期HIBOR升至5年高位


港元3個月HIBOR昨日只微升0.01厘至0.415厘,與3個月的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仍存在0.2厘差距,反而1年期HIBOR受港元遠匯急跌影響,按日升0.025厘至0.91179厘,達到逾5年高位。

明報記者 廖毅然
2 : GS(14)@2016-01-16 10:46:0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16/news/ea_eaa2.htm
港匯急插似98年 業界:大市陰跌難估底
  2016年1月16日

【明報專訊】今次港匯急插,不少證券界人士認為,情景有點似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指市場方面,業界人士稱,雖然未至於出現反彈時即見大量沽盤,但今次大市跌浪沒法估底。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橫掃亞太區股市時,多家對冲基金大戶借入大量港元於市場拋售,推跌港匯同時,再大沽期指,形成雙邊操控,引發港股一浪低於一浪,恒指動輒跌1000點。直到1998年中港府以千億元入市打大鱷,適逢大鱷之一的長期資本管理(LTCM)無法平盤倒閉,加上美國聯儲局出手劈息,局面才告穩定下來。

在當年風暴期間處身市場的匯盈證券董事謝明光形容,近日市場出現港匯急插,大市一直試底,充滿很多不明朗因素,令他想起亞洲金融風暴。他預期昨日A股期指結算後,加上油價插穿每桶30美元,下周市况將更激烈。

6月期指見19000 即月期權低至18600

期指市場方面,高富金融甄景騰稱,暫時未見期指低水拖低港股現貨的情况,但是不見了積極買盤,就算買入者也傾向保守,預設300、400點止蝕了事。他形容,今次跌市不似1997、98年金融風暴時逢高滲出大量沽盤及大升大跌,卻無法估底,屬「陰跌」格局。

下周一美國假期無市,昨未見期指大量開新倉,成交合約張數較前日減2.3萬張,但在6月合約已低見19,093點。現貨月期指低水由日間收市時53點擴大至昨晚9時198點。即月期權更低至18,600點已有認購期權成交,反映後市偏淡。
3 : GS(14)@2016-01-16 10:46:2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16/news/ea_eaa3.htm
未至弱方保證 金管局也可入市
  2016年1月16日

【明報專訊】港元與美元掛鈎,金管局在2005年設定強方及弱方兌換保證,港匯升至7.75或跌至7.85時,金管局會入市,分別沽港元或沽美元,維持匯價穩定在7.8水平。

彭博稱昨疑掃港元

雖然昨日港匯未跌至7.85弱方保證,但《彭博》昨日報道,金管局疑似入市干預掃入港元。事實上,在7.75至7.85範圍內,若金管局認為要維持貨幣及外匯市場運作順暢,仍然可以入市干預,但操作必須符合貨幣發行局運作原則,即以外匯儲備作為支持,而且主要目標必須是穩定外界對聯繫匯率制度的信心。

金管局:倘干預會披露

不過,金管局隨後已否認干預傳聞,但承諾如果港匯跌至7.85水平,會應銀行要求買入港元,但昨日並沒有進行過這些外匯交易,如果進行會公開披露。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湧入本港的熱錢累計達到1300億美元,資金充裕,因此市場普遍相信港息未有跟隨美息上升的條件。雖然近兩天港匯急跌,資金或正大量流走,但昨日銀行體系結餘仍有3774億元,連同流通貨幣、外匯基金票據及負債證明書,整體貨幣基礎達到近1.6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286

港匯8年半新低 遠期穿7.85

1 : GS(14)@2016-01-20 18:50: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0/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港匯持續疲弱,昨日全日跌穿7.8,晚上截稿前更一度跌至7.82,創8年半以來新低。有交易員稱,昨日港匯1年遠期合約成交價已跌穿弱方兌換保證至7.854,分析相信反映市場普遍預期港息今年內會上升。另外港元拆息繼續高企,1個月拆息升至0.2769厘,為近3年新高,3個月拆息亦進一步升至0.4703厘。

遠期合約跌穿弱方保證

昨日港元已達7.82水平,創近8年半低位。有交易員透露,昨日港匯1年遠期合約成交價已跌至7.854,即低於弱方兌換保證;亦有不少銀行人士建議客戶以7.85為目標進行沽空。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主管林俊泓表示,昨日有不少美資企業沽出港元、買入美元,令港匯受壓,並曾在7.81的關口獲承接。惟他亦稱,現時港元6個月期貨價格已跌至7.827,1年遠期亦跌穿7.85,反映市場普遍認為由於港美息差拉闊關係,港息今年內將有顯著增幅。

至於港元何時跌至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良享稱,主要視乎美國3月份會否再次加息而定,但即使3月不加,港元最多亦只會回升至7.78,全年會繼續弱勢。

資金「沽港買美」拆息再揚

另外,據財資市場公會數據顯示,昨日早上港元1個月拆息創近3年新高至0.2769厘,3個月拆息亦進一步升至0.4703厘,而1年期亦升至1.0064厘。王良享稱,由於港元持續走低,使近期「沽港買美」的短期炒賣盤增加,令港元拆息上升;1個月拆息昨日傍晚更升至0.3厘,而3個月則維持在0.47水平。

洪丕正料屬短期現象

不過,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地區行政總裁洪丕正表示,近期全球股市投資信心薄弱,資金外出尋找避險產品不足為奇,料短期對匯市有影響,但強調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充裕,故相信拆息抽高僅屬短期現象。
2 : GS(14)@2016-01-20 18:51:0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0/news/eb_eba3.htm
匯豐兌港元開價拉闊
  2016年1月20日

【明報專訊】港匯下跌,記者昨走訪4家銀行,其中匯豐銀行(0005)的美元兌港元現鈔開價拉闊,買入與賣出價,分別為7.7438及7.8698,中銀香港(2388)亦達7.775及7.855。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表示,牌價是銀行保留港元策略,相信是由於市况波動,資金外流,銀行寧保留更多港元所致。

張佩儀﹕銀行寧保留更多港元

港匯持續跌勢,並企穩於1美元兌7.8港元的水平,截至昨晚9時半止,低位曾見7.8093。記者昨走訪4間銀行,多家銀行價差都見拉闊,當中匯豐的買入與賣出價為7.7438及7.8698,差價多達0.126;中銀亦達7.775及7.855,差價達0.08。至於東亞(0023)及渣打(2888),則為7.775和7.823,以及7.792及7.8161。就此張佩儀表示,牌價是銀行保留港元的策略,相信是由於市况波動,資金外流,銀行寧保留更多港元。

且近期港匯波動下,她建議投資者保留現金為最佳做法,當中以美元及港元為主,至於其他資產,她則建議買入保險及債券類。

截至昨晚9時半止,根據匯豐網上外匯兌換價顯示,其美元兌港元現鈔牌價再升,達7.7454及7.8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53

港拆息高過美息 遠期淡倉稍歇

1 : GS(14)@2016-01-22 17:23: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港元拆息昨日繼續上升,3個月、6個月及1年期拆息更升高於美元拆息水平,令透過沽港元買美元的套息交易難再獲利。昨晚港匯波動不大,截至11時,仍在7.8194附近徘徊。

港匯昨晚維持7.8194水平

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港元1個月拆息由0.31厘再進一步升至0.348厘,3個月拆息更升至0.62679厘,較前一日的0.55047厘抽升763點子(1厘為100點子),創2009年5月以來最高,6個月及1年期拆息也有上升,其中1年期拆息繼早前升穿1厘後,升至1.26036厘,重返2010年歐債危機時水平。

抽升後,3個月、6個月及1年期拆息已較美元拆息高,失去套息空間,港匯昨日凌晨在外圍市場一度升至7.81水平,亦可能與部分遠期淡倉盤見無利可圖而平倉。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王良享表示,港元拆息高於美元拆息是可以令遠期淡倉稍歇,但這部分淡倉比例不多,至於短期拆息如7日、1個月等,就算抽升也仍於美元拆息有一定距離,所以短期沽盤還會繼續。

港匯方面,雖然早上一度回升至7.8075,不過下午又跌回接近7.82水平徘徊,1年期遠期港匯則維持在7.88左右水平,與現貨價差有所收窄,反映市場對港元貶值預期稍為降溫。

傳要求銀行追蹤沽盤 金管局:不評論

同時,有外資資產管理公司高層昨日向本報稱,金管局正要求本港商業銀行,追蹤客戶沽售港元動機是否用於商業用途,因為金管局想追蹤龐大的港元沽盤,是否來自對冲基金。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說不會置評,並說該局恒常有跟銀行溝通。

就此傳言,銀行界人士對本報表示,沒有收到金管局任何有關處理客戶港元沽盤,需了解是符合實際需要還是惡意狙擊港元的指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