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的債務違約和重組-----中國暫時不能做出完美的金融風暴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9.html巴黎:
Graham的大作SecuritiesAnalysis 花了非常大的位置討論「債卷」的操作,朋友有興趣可以花點時間瞭解。很多事情雖然不一定能以常識推算,尤其是股票市場,但知道背後的操作常識還是可以讓你因不會不知所措而恐懼,而下一部貪不貪婪,就要看悟性修為。
亞洲華爾街日報 28-1-2014有關中誠信託消息:
中誠信託說,兌付資金是用債權交換借款人(一家身陷困境的煤礦公司)的股權、然後將股權出售給一位投資者獲得的,但中誠信託沒有透露這名投資者的身份。中誠信託高管證實了這份兌付計劃和發給投資者的通知,但不做進一步評論。
簡單說債卷持有人就是試債主,如果債仔不還錢,惡人的有效的方法是淋他的家紅油,綁架他的家人,到他的辦公地方破壞。如果債仔向多幾個人借錢,那事情會變得更複雜,但仍是以誰夠惡夠快得手先。
信託的好處是能統一700個惡人,由單一信託文明一點充公抵押品。而非淋紅油,綁架,辦公地方破壞手段。
這一次我們就可以看到中誠信託的惡的程度,能力和效率。如果按西方的程序,我們是要煤礦公司先破產,然後煤礦公司的信託以外的債主便會殺出來攔路,這不單是正常業務的債主,也要包那些帳表以外的債主,然後又要一輪法律程序。
不要以為沒抵押品的債主會一無所有,一到法庭,要證明你全擁有抵押的合法性,和抵押品是要公開拍賣,等等都是一個沉長的過程,和一大筆的開支, 中誠信託便無可避免要做帳面撥備。小債主看得通,多會以此作為討價減低損失的機會。
以美國抵押債卷爆煲的經驗,法庭會以下面的判處負責方次序責任:
這是說,1。債仔--〉2。幫手製做債卷者----〉3。出售債卷和4。買債卷者。
曾經香港的雷曼買債卷者都可以想像,內銀的銷售手法會是什麼樣,若負責次序第一煤礦公司和第二的信託人抵押不夠,第三的的銀行也肯定逃不過包底的損失,但要視乎當中是否沒有失責。Blog友有留意美國抵押債卷的事後演變的話,AIG告美銀,美銀告MBI.......你告我,我告你,都是在說,那一方在開始參與這條集資鏈時,沒有盡其責任,查明和陳述真正的風險,
要注意是,美國的銀行反過來是製做債卷的信託人,而保險公司是買債者,百姓就取代了像中國的債仔公司。
中國:1。公司--〉2。信託人(實際是製做債卷者)----〉3。銀行(出售債卷)和4。百姓(買債卷者)。
美國:2。百姓--〉2。銀行(實際是製做債卷者)----〉3。銀行(出售債卷)和4。保險公司,政府,海外基金(買債卷者)。
從上次的出文有關中國國民的資產負債比例,幾可肯定和美國次按債的離譜有非常大的分別,第一是次按債是非常複雜,複雜到A,B,C,D等級次按債是沒法分離的連環船的產品。例如,只要D級的債卷有問題,A、B、C都連環出事;第二是ABCD級的債仔全是那些做一天、吃一天,沒儲畜沒法重組債務的美國人,而買債卷者又是那些以一倍資產買10倍,和擔保100倍以上無錢賠的保險公司。第三亦同時亦因信貸評級公司為這些信託次按債卷作出了有負道德而不需負責的三A"評級背書",使場內場外衍生了十倍計的對睹的信貸掉期工具CDS,火上加油,一發不能收拾,完成了這百年一見的完美風暴。
所有的債,其債仔的儲畜,亦為其賠償能力。就是決定了這次可能發生的風潮,內銀股的前途和風險的最主要因素。
一觸即發——那些隨時會引爆信托違約的火藥桶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388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多次提到中國信託業的兌付危機,年前三家機構力保中誠信託30億元涉礦產品剛性兌付,19日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信託項目第五期規模為1億元的產品再次逾期。
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山西省3家本地企業將向聯盛能源投資3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國開行將向該公司進一步提供20億元人民幣貸款以換取50%的股份。
無論吉林信託能否能像中誠信託一樣化險為夷,對整個信託業來說,這兩次的違約危機或許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美銀的分析師David Cui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信託業的違約危機一觸即發。
中信證券也發佈報告,其估算2014年將有7966只信託產品到期,規模合計9071億元,考慮利息支付的因素,本息合計1萬億元。
根據近年來各大媒體的報導,今年違約風險較高的信託產品大概有12只,這些產品大都與煤炭有關,投資的企業幾乎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山西省,但也有例外,如中誠信託的農戈山鉛鋅礦信託計劃,該項目位於四川,到期日為今年5月30日。未來幾個月即便沒有出現違約,相關企業的債務重組任務相當繁雜,同樣,山雨欲來的違約危機也將不斷撩動市場的神經。
以下是華爾街見聞根據媒體報導、美銀報告以及對各信託官網的逐一核實,整理的最近一年到期且違約風險高的信託產品列表(圖片來自美銀報告,或因媒體報導的差異,其與華爾街見聞整理的內容稍有出入,僅供參考,點擊看大圖):

1,1月31日 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振富能源
涉及資金:30億元
結果:兌付,但不支付第三期利息
2,2月19日 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五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吉林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1億元
結果:已逾期
3,2月21日 山西信託•山西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三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山西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5億元
細節:該信託計劃前兩期在延期後清算兌付,該官網上並沒有第三期的詳細信息,此為媒體報導的綜合。
可能的結果:延期
4,3月11日 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六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吉林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1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5,3月31日 中信信託·中信乾景套利型投資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信信託
涉及企業:重慶麥吉可房地產開發有限
涉及資金:1.96億元
細節:麥吉可房地產公司在去年年中陷入資金鏈緊張,中信信託試圖拍賣抵押房產但是計劃擱淺,因為開發商已經將抵押的房產出售,並再度抵押給了幾家貸款方。
可能的結果:開發商和信託公司將共同支付該筆款項
原因:1,在中信信託出售這款產品的時候,合同中並沒有明確地表明接下來的投資項目。2,為防止市場出現騷亂,地方政府已經出手干預。此前相關的一處房產因歸屬權不明,已導致當地的一位買家自殺。
6,5月14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江西國際信託(現中江國際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該信託計劃的總規模為15億元
細節:中江國際信託是聯盛最大的信託債權人
可能的結果:延期
7,5月30日,中誠信託·農戈山鉛鋅礦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四川農戈山多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涉及資金:1.96億元
細節:投資鉛鋅礦資源
可能的結果:違約
原因:1,相較於煤礦,鉛鋅礦的投資吸引力更低,開採難度大。2,根據不願具名的政府人士,中央能夠容許出現1-2億元的信託違約。
8,7月25日 中誠信託·誠至金開2號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新北方集團有限公司
涉及資金:13億元
細節:新北方是山西另一家煤礦開採商
可能的結果:延期
原因:新北方正在與一家國企談判出售部分煤礦資產。
9,7月27日 金牡丹·融豐系列·宏盛聚德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二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華融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宏盛能源開發投資集團
涉及資金:3.19億元
細節:華融還出售了另外一隻信託產品,9月4日到期,規模為6300萬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0,9月7日 建信證大金牛增長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1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建信信託
涉及企業:證大投資
涉及資金:4億元
細節:1,該信託通過投資金融市場獲得收益。2,該計劃的第一期在2013年3月到期,投資者損失38%,而預期的回報率為20-30%。投資者同意將該產品的到期日展期到今年9月。3,該計劃的第二期規模為3.59億元,預期收益也為20-30%,在去年6月份到期時虧損31%,投資者同意將到期日展期到今年12月。
可能的結果:信託公司和投資公司共同承擔損失
願意:1,證大投資在產品最初到期時拒絕全額補償投資者,因此信託公司可能不得不參與進來。2,到今年1月,第一期產品的虧損情況收窄至24%,第二期浮虧減少至13%。3,為了聲譽,證大可能不讓違約發生。
11,11月15日 長安信託·煤炭資源產業投資基金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一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長安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
涉及資金:2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2,11月20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建投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該信託計劃的總規模為6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3,12月23日 華潤信託•焱金2號孝義德威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華潤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省孝義市德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涉及資金:11億元
細節:該信託產品原本在2013年12月到期,但是延期到了2014年12月。
可能的結果:有可能違約
原因:在最開始的到期日,信託公司和融資方都拒絕全額償還投資人,近來也沒有該公司變賣資產的相關報導。
14,2015年1月15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五礦信託
融資方:宏盛能源實際控制人屈全大
涉及資金:12億元
細節:該信託產品用以受讓屈在京所控房產和土地的收益權。
可能的結果:被新的信託產品替代
美銀認為,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集合信託產品到期的高峰時段:
我們認為信託市場是主流金融市場中最脆弱的一部分,借款人的質量越來越不如貸款、公司債等市場的參與者,他們幾乎是市場中風險最高、償付能力最差的一群主體。
而在信託市場內,集合信託產品(可以向多個投資者募集資金)的風險要高於單一信託,因為單一信託的投資者資源更豐富更牢固,所以他們對風險的把控更加老練。但如果償付能力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單一信託最終也會違約。
美銀根據Wind的數據和估算的結果製作了集合信託產品每個月到期的規模,從中可見,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是下一波到期的高峰。

規模最大的200只集合信託產品總的資產規模為145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信託產品投向了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佔比分別為35%和34%。其次是煤礦和金融市場,具體如下圖:

美銀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煤礦信託最有可能發生違約。因為:
1,煤礦價格在最近幾個季度急劇下跌。
2,大部分煤礦信託的貸款方都是私人企業。
3,這些企業大都來自資源大省,例如山西和內蒙古,這些省份嚴重依賴資源。與此相對,最近的房地產市場仍在適度上漲,而地方融資平台則有政府兜底,在此之前他們都可以獲得再融資。
結合下面這種200大集中信託產品的到期時間分佈圖,美銀認為煤礦信託違約的時間點可能集中在4月、6月和7月。

需要提醒的是,美銀分析報告的數據基礎實際上只覆蓋了整個信託市場的1/8。
“超日債”違約引發債市動蕩 十家公司發債計劃受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741
國內第一起公司債違約引發債市劇烈震動,一、二級市場均受到影響,近兩日至少有10家企業推遲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發行計劃。雖然市場資金充裕,但銀行並不願意借款,場外投資者匆忙逃離。
超日債違約事件在3月4日引爆,該公司在當日發佈公告稱,「11 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只能支付400萬。3月7日是「11超日債」第二期付息的最後大限。考慮到發行人需在付息前三個工作日將全額資金達到指定賬戶,所以超日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本週五(3月7日),中信銀行回應,「11超日債」 發行時為無擔保債券,因此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簽署的流動性貸款支持協議並不構成對債券的擔保。今日該公司董秘表示,公司不能如期支付債券利息。超日債違約成為公司債券市場歷史上首個付息債務違約事件。
受到違約事件的打擊,市場情緒趨於謹慎,多家企業取消或推遲原計劃的短融或中票發行。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
3月6日,江蘇裕廊化工、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嘉興實業資產投資集團、山東金晶科技、富通集團、安陽鋼鐵集團、嘉興高等級公路投資公司等7家企業,分別在中國貨幣網發佈公告,宣佈推遲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發行計劃,其中包括5只中票和2只短融。
如果算上3月5日的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短融、群升集團短融和西寧特鋼集團中票,短短兩天時間裡,已有10家短融或中票發行做出變更。
其中,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推遲了3億元短融的發行,西寧特鋼取消了4.7億元中票的發行。這些交易的規模都不大,但史上第一筆違約事件的出現凸顯了市場風險,而這些風險令其他公司更難融到資金。
中證報提到,在超日債事件之前,銀行間市場上也會不時出現企業發行人取消發行的情況,但類似近兩日的密集程度實屬罕見。有業內人士表示,「零違約」神話被打破後,信用債市場面臨風險重估,投資者謹慎情緒驟升,二級市場收益率顯著上行,機構在一級市場的拿券熱情也大受打擊。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發行人變更發行計劃的情況也就大量湧現。
下圖顯示,最近三天公司債價格指數跌幅創近4個月來的新高:

與此同時,貨幣市場資金充裕,回購利率處於低水平:

SHIBOR利率達到多個月來的低點:

針對違約一事,證監會上市一部主任歐陽澤華在兩會期間表示,超日公司2010年上市,主要是從事太陽能光伏產業。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流動性都在收緊,一些行業步入下滑通道。在下滑過程當中,一些公司的現金流會受到影響。超日債違約是典型的市場化事件。
超日違約事件或許還會引發債市的多米諾效應,不少分析師認為,今年會出現多起公司債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