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是過來人 曾吃盡苦頭
1 :
GS(14)@2016-11-11 08:02:56【明報專訊】由於染色體關係,男性出現讀寫障礙的機會,比女性高得多。其實學習障礙有很多種,除了讀寫障礙外,還有數理障礙、空間感障礙、感覺統合失調(如手眼協調)、口語障礙、專注力困難、過度活躍症(ADHD)等等。
一般相信,讀寫障礙為各種學習障礙中最普遍,而有些人亦會同時出現多種學習障礙。現時,博雅思教育中心除了向讀寫障礙學童教授學習方法,亦有為數理障礙及空間感障礙的學童提供服務。
陳卓琪透露,她自小亦因為讀寫障礙而吃盡苦頭。她在香港讀小學及初中時,就因為記不到生字,而非常苦惱。小學6年級時,更因為成績太差,而要留級。但那時,大部分香港人還未認識讀寫障礙。她母親帶她看精神科醫生,醫生只表示,她年紀還小,再觀察一段時間。
主動試驗學習方法 克服障礙
中二開始,她到英國讀寄宿中學,中學的老師仍然未發覺她是讀寫障礙,以為她只是英文不行。直至中四末期,一名老師發覺,她在考試時所交的試卷完全答不到;但平時在課堂上,她卻能以口語回答相同的問題,才知道不妥。那名老師找來教育心理學家為她進行測試,證實她是有讀寫障礙。當時,她已經16歲。
隨後半年,學校找到一名退休老師為她補習,教授一些有組織的記憶法。結果,她在英國會考(GCSE)考試中考獲2B、5C、1D。中六時因為沒有再找這名退休老師補習,成績又打回原型。學校老師告訴她,她沒可能考到大學,建議不如早一點工作。結果,她到一間社區學院繼續學業。隨後兩年,她開始主動尋找和構思、試驗學習方法,成績大有進步。當她從社區學院畢業時,所有科目都拿到A級。
她以這個成績回港入讀香港大學的工商管理學士課程。可惜沒多久,又發覺自己跟不上。一年後,轉讀體育科學及康體管理學士課程,由第一年重新讀起。陳卓琪形容,幾乎每個階段都遇過挫折。直至取得第二個碩士學位,她才覺得完全克服了讀寫障礙,包括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問題。
陳卓琪讀完書後,當過社工和老師。2013年12月,她和擁有相同理念的簡希彤合作成立博雅思教育中心。她建議,父母要在子女讀幼稚園高班時開始留意,他們串一些三四個字母的簡單英文字,玩認字遊戲,以及由1順序數到20時有否問題;以及寫中文字時,會否出現鏡像字。
[生意眼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93&issue=20161111
反暴力團體回收槍械過來人籲賣槍減受傷
1 :
GS(14)@2016-12-17 23:54:16美國槍擊案數字今年再度上升,三藩市有組織本周末將回購市民擁有的槍械,盼以此途徑制止槍械暴力的出現。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非牟利組織槍暴資料庫(Gun Violence Archive)統計,2016年至今全美發生約55,057宗槍擊事件,添逾14,206名槍下亡魂。東岸多個主要州分和加州,均是重災區,遇害人多為非裔等少數族群。槍械的禍害,20歲時遇槍擊致下半身癱瘓的倖存者雷諾維茨基(Arthur Renowitzky)現身說法,「我(當時)走在路上,突然一個男人冒出開槍射傷我,搶走我的銀包就逃去,子彈射穿我胸口,下半身從此癱瘓。」這宗不幸事件發生在2007年12月的一個凌晨,他從三藩市夜店離開時遇上持槍兇徒搶劫,諷刺的是,當時他銀包內只有20美元(約156港元)。他一直昏迷到平安夜前夕,在無數的「早日康復」氣球包圍下醒來,惜醫生告訴他以後不能走路,人生自此不一樣。近期針對華人的罪案有見遞增,《蘋果》早前直擊過洛杉磯掀起一股華人買槍熱潮,有曾遠離槍械的華裔市民認為持槍帶來安全感。現在29歲的雷諾維茨基對此呼籲:「我尊重憲法《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市民合法持槍權),但槍擊暴力的確對我造成重大問題,針對種族的仇恨犯罪更加是不應出現,我會盡力將反擁槍這個和平訊息傳開去。」他表示,不想其他人經歷他所遭遇的不幸,因為該場槍擊的受害人不只他一個,家人也受苦。三藩市警方會與青少年抗暴力組織聯合促進會(United Playaz)合作,本周六(17日)早上8點至中午,會在霍華街(Howard Street)1038號會址回購市民槍械。一般手槍出價100美元(約780港元);步槍回購價200美元(約1,560港元);如果有損耗,雙方會即場議價。活動亦獲市政府的支持。可能你會問,市民願意捨棄買來「旁身」之用的槍嗎?促進會行政總監科珀茲(Rudy Corpuz)表示,活動以往頗受歡迎,有人單純為錢,很多人則是認同反對槍械暴力的理念,「去年我們減少了街頭400多柄槍的出現」。今屆他期望能回購約250柄槍,買回後會徹底銷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7/19868515
跨性學生唔敢去廁所過來人淚灑石牆酒吧
1 :
GS(14)@2017-02-26 13:24:02「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去一個讓他不知所措的廁所,請別這麼做,請別對我們的國家這樣做。」一個來自阿根廷的跨性別者發言時潸然淚下。23日晚,美國全紐約上千名跨性別者集結在性別解放運動聖地、曼哈頓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前,抗議特朗普政府廢除對保護跨性別學生權益相關指引。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這些跨性別者來自不同族裔,不同國家,他們高喊:「跨性別者被攻擊、我們反擊!」、「保護人權!」、「拒絕法西斯!」等口號。一名菲律賓的跨性別者說:「以前在菲律賓,學校的老師會讓我把頭髮剪短,像男孩一樣走路、穿衣打扮,指定我去甚麼廁所。我拒絕了,因為我知道我必須拒絕,那一刻我知道我是誰,所有的跨性別者、非常規性別者都知道他們是誰!」曼哈頓區長布魯爾(Gale Brewer)也現身示威活動,談到特朗普政府廢除對跨性別學生的保護,她非常激憤:「禁止讓跨性別學生按自己的性別認同選擇廁所是殘忍的,而不幸的是,這一屆政府的標籤就是殘忍、謊言和愚蠢!」她向群眾表示:「我們絕不會支持這樣的行為,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整個紐約,我們永不退縮!」來自紐約的跨性別者Sophie對《蘋果》記者說,她認為奧巴馬時代的這項保護法令被廢除,是一個信號,反映出這屆政府認為跨性別者無關緊要:「他們錯了,我們今天站出來,將用一切可能的辦法來反擊。」同時,她也對跨性別者的未來持樂觀態度:「最高法院宣佈將審理跨性別男孩使用廁所的案件,重新檢閱特朗普廢除的法令,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希望。」紐約州州長科莫(Andrew Cuomo)也在這一政策宣佈後立即作出回應,直接要求紐約州教育部門保護跨性別學生的權益:「聯邦政府的這項法案與紐約州保護個人自由的承諾背道而馳,無論聯邦政府作出何種決定,紐約州對所有學生的保護都不會改變。」紐約市長白思豪也稱:「我們會保護所有學生的權益,讓他們根據對自己身份的認同選擇廁所,新的總統不會改變紐約市的的這一觀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26/19940800
高雄處長 4歲遭誘姦fb自揭往事 盼過來人勇敢面對
1 :
GS(14)@2017-05-18 02:08:09台灣美女作家林奕含被誘姦而自殺案震驚社會,高雄市秘書處處長陳瓊華受事件啟發,前晚母親節在facebook現身說法,自揭四歲時曾遭伯公拿糖果誘姦,後來再遭兩名遠親大哥哥「做了他們想做的事」。貼文一出掀起全台熱議,她表示,希望有類似遭遇的受害者,能勇於面對慘痛遭遇。現年43歲的陳瓊華未婚,多年來一直在高雄市政府工作,2014年起任高雄市政府秘書處處長。陳處事認真,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她前晚透過fb發文自爆,四歲時被家人從台北送到台南的祖母家暫住,卻遭一名伯公拿餅乾糖果哄騙,「做了他想做的事」。伯公去世後,又有兩名年輕遠親大哥哥,「做了他們想做的事」,但沒有糖果餅乾,只有幾次有零錢。她長大後,再也沒見過兩名大哥哥,也沒有想過究責。
■陳瓊華在facebook揭露被誘姦經過,事後刪除個人賬號。
「不用覺得自己髒」
陳在fb坦言,「所謂『誘奸(應為姦)』,折磨、困惑終生的是當事人」,會想自己是不是貪、髒?犯了不能說的大錯?她說,直至最近發生林奕含事件,「不用怪自己、不用覺得自己髒」,讓她重新審視階級差距對受誘惑者的影響,才真正放下對自己的質疑。事件引發社會譁然,不少網民及朋友留言,讚揚她勇氣可嘉。她昨日如常到議會備詢時表示,一切已成過去,事發30多年也過了法律追訴期,寫出遭遇是想鼓勵還在陰影中的人,努力生活、繼續人生。為免不必要的效應與困擾,她不久後關閉個人fb。高雄市長陳菊回應表示,尊重陳瓊華的做法,會給她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有員工低調回應,僅指她勇於任事,任內規劃市府員工餐廳整建、職工休息室等。《衞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去年性侵案通報數共1.3萬多宗,高雄市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許慧香表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異樣,要引導他們說出來,勿讓其留下陰影。台灣《蘋果日報》
【網民有話說】
‧活者比死去更需要勇氣。‧你很勇敢,謝謝你在政府部門替大家服務。‧兒童是很天真的年紀,是非常容易相信別人的。‧不要再為自己感到羞恥,因為被性侵不是受害人的錯。‧會誘姦你幾乎都是熟人尤其親人,你才會對他沒防心。‧性教育真的很重要,因為總是會有一些男人管不住自己的小頭。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6/20022665
【O camp迷思】唔玩迎新營無朋友?過來人:我唔玩都上到莊
1 :
GS(14)@2017-09-17 17:29:53四位過來人分享對O camp的看法,討論時有人大嗌要開火!
已經九月中,大學新學期已開始,新生迎新營(O camp)都結束了,今年你有參與嗎?新生入大學,必定要面對林林總總的選擇,當中首要的必是O camp。開學前總有叫你一定要玩O camp的組爸媽,他們會告訴你:「唔玩點會識到人?」、「唔玩你會無朋友㗎!」等等,彷彿不參與就是錯。這究竟是恐嚇,還是現實?與此同時,近年也不乏有關O camp醜聞和不雅遊戲的報導,亦真亦假,令不少新生為之卻步。
我們找來四位過來人,他們當中有兩位是O camp死忠,認為不玩不青春;另外兩位則從未玩過O camp,卻直言未玩過一樣朋友多,更獲邀上莊。到底O camp傳聞又孰真孰假?在大學交朋友,關鍵真的在於一場O camp嗎?沒有參與今年O camp的你,又應如何結識新朋友?相信影片中,你必定有所啟發,為新學年做好準備。
Ivan(左)和Michael自稱O camp fans,分別玩了兩年和四年,也做過搞手。他們形容O camp是人生中最熱血回憶,Michael:「玩過O camp先無浪費青春!」
Sa(左)和Red都沒後悔未玩過O camp,認為O camp不是結交朋友的唯一途徑,Sa更加是學生會莊員呢!
四位討論O camp時時有花火,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同——要交知心友,靠自己!
記者:黃凱婷攝影:鄧鴻欣、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3/2015087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