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追憶郭熙敏:一位早逝保代的遺產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68015.html
1

979年9月出生的郭熙敏,還不滿33歲。昨天,他永遠離開了妻子和一歲多的兒子。

上週六週日連續兩天在公司加班之後,國信證券保薦代表人郭熙敏於昨日早上突發心肌梗塞,7點鐘左右送往武警總醫院搶救。然而,他還是走了,走得太匆忙。

一年多以前,兒子出生時,郭熙敏遠在浙江寧波出差。IPO項目的壓力太大,他走不開。一年多以後,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所有人都無法相信。

「上午聽說這個事情,我的頭皮都麻了。」慈星股份(300307.SZ)董事會秘書傅桂平昨天下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我們就像哥們一樣,一起工作了那麼長時間。」

傅桂平的聲音略帶哽咽。一個曾經那麼熟悉的人,突然沒了,誰都沒辦法一下子緩過來。前一天,郭熙敏還給傅桂平打過一次電話,溝通工作上的問題。

在國信證券北京分公司,郭的同事們先是手足無措,接著有人趕往醫院,有人商量著怎麼接逝者遠在湖北的親屬來北京。昨天晚上,郭的父母已經乘航班來京,老兩口並不知道兒子已經不在了。

提及保代,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高薪。但事情原本的面目總是複雜的,不少保代和一線投行人員為此付出的是犧牲健康的代價。再加上國內IPO業務競爭日益激烈,監管要求也不斷提高,保代群體擔負的責任、承載的壓力也在增大,這一點局外人很少真正瞭解。

「對逝者,我深深緬懷,憶及過去幾年的兄弟之情和同事之誼,深感痛惜和悲痛。對生者,我深深祝福,願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更加保重,更加幸福和健康。」國信證券主管投行業務的副總裁胡華勇在給本報記者發來的短信中表示。

光環下的苦澀

從五道口研究生畢業後,郭熙敏在國信證券一幹就是7年。在證監會的保代信用系統中,他的名下登記有3個首發項目,其中慈星股份是最成功的一個。

2010年8月傅桂平加入慈星股份的時候,郭熙敏和他的項目組同事已經在公司做了2個多月的前期盡職調查。

「他業務上非常不錯,為人也踏實。」傅桂平說,「我聽講有的保代很少待在項目現場,但是郭熙敏花在我們公司的時間很多,連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沒回去。」

慈星股份是創業板淨利潤額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一般來說,公司質量比較好,IPO審核也會比較順暢。但即便如此,慈星股份從報材料開始,到最後發行完畢,每個環節都剛剛好在節點上,異常緊張。

在反饋階段,所有的問題反饋完畢相當於重新寫一遍招股書。如果是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招股書的寫作都是律師承擔的。但是在A股,這項極其浩大繁瑣的工程完全是投行項目組的分內事。

「我們公司的反饋意見落實都很及時,沒有拖過後腿。」傅桂平說。

但是,為了及時做好反饋材料並且保證質量,郭熙敏必須和傅桂平日夜倒班。白天的時候,傅桂平領著董秘辦和財務部的人準備各種材料;晚上郭熙敏看材料,撰寫對證監會發行部門反饋意見的答覆,同時擬好進一步的材料清單。第二天,傅桂平接棒繼續工作,如此往復。

「為了效率高,只能這樣幹。」傅桂平說,「郭熙敏可能也是習慣了,他自己也說晚上安靜,有利於思考問題。」

其實,這並不是郭熙敏一個人的習慣。絕大部分往返奔波於北京金融街(證監會辦公地點)與項目現場之間的保薦代表人,都必須修煉挑燈夜戰的基本功。

「投行壓力大,強度高,工時長,這是行業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要想辦法調整。」一家合資投行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幾年前有幾位同事癌症去世,都很年輕,大家當時出人出力,聯繫最好的醫院,但一切都晚了。」

去年9月19日,那一天緊張的工作忙完,郭熙敏才想起來這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他告訴傅桂平,後者提議去喝點小酒,於是兩人找了個夜排檔。

「那天很高興,我還喝高了。」傅桂平說。他頓了一下,又說:「我們就像兄弟一樣,真想不到,想不到。」

責任、壓力

說起高薪,保代這份高薪真的是凝聚了太多的心血。而且薪酬本身也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高。

以郭熙敏今年保薦上市的慈星股份項目為例,公司層面承銷毛收入是6600萬元,扣除各種費用後淨收入可能是6000萬元左右。按照6.5%的項目提成比例,項目組可以拿到390萬元的提成,如果平均到4個人頭上的稅前收入接近每人100萬元。

但是這筆收入的絕大部分要按照最高的累進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真正拿到手的只有五十多萬。這就是連續奮戰兩年的全部酬勞。有的公司考慮到IPO長期督導的問題,不會一次足額發放,要保留一部分延遲發到個人手裡。

越是市場化的券商,保代和投行人員的薪酬與項目掛鉤的程度也就越緊密。這種制度安排的優點是責權利高度統一,也成就了南方幾家券商近年來的輝煌。但萬事都有自己的反面,國內的證券公司也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激勵制度,在發展的同時更關心員工的價值。

單看薪酬其實也並不說明問題。事實上,在每一個IPO項目、每一次上市公司增發、每一次併購重組的後面,保薦代表人承擔著最多的責任。

在A股市場,保代的工作經常被普通投資者誤解。儘管的確存在一些公司財務造假、注水的情況,但這一現象有著複雜的現實和歷史原因,問題並非都在保代身上。

由於監管的要求越來越高,保代擔負的責任也越來越大,在招股書上籤字意味著押上個人的信譽甚至是前程。保代不但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要核查律師、會計師的工作。而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問責的對象都少不了保薦代表人。

今年,證監會對保代同時負責的項目進一步放寬,這意味著市場上保代的供給進一步加大。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今後保代將和律師、會計師一樣,成為投資銀行的一種從業資格。保代這個詞本身的含金量越來越低,真正比拚的還是服務質量。

對於郭熙敏盡心盡力的服務,傅桂平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週四就會去一趟北京,送他最後一程。」傅桂平說。

一個優秀的保代,他的不幸離開,也留給我們更多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22

鴨仔回憶集體追憶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9.html
香港人,許久沒有這麼興奮。

鴨仔──不──仔,合該是小的,巨鴨才對。巨鴨一隻,漂入維港。耀眼的鮮黃,為灰濛濛的維港、陰沈沈的香港,打一打氣。男女老幼,就爭相去現場,打一打卡--一隻鴨,在面書的爆光率,撼贏了梁振英湯顯明李嘉誠,終於有幾天,可以暫停收看吾不欲觀之爭議,謝天謝地。

鮮黃巨物,若非鴨仔,比如說,是比卡超,感染力一定差很遠。因為,鴨仔是你我兒時洗澡的共同回憶。不,其實是你的回憶而已,我只有羨慕的份兒,所以對鴨仔總有無限想像。

玩鴨仔,要有浴缸,浴室不會太少。玩鴨仔,要有伴,爸爸媽媽跟你邊玩邊擦背。有伴,就有話題,所以洗澡時間也是故事時間。故事,天天講,會乾塘。大人即席創作,就地取材,鴨仔在周圍浮下浮下,故事就離不開動物與大自然。聞說,有些朋友小時候,爸爸媽媽還會跟他們和鴨仔一起赤裸浸浴,媲美日本人一家大細浸溫泉。

浴室的鴨仔有壽命,某一天突然功成身退,你知道,你終於長大。再看一眼,它不過是一舊膠。這個過程,很奇妙,就像一個你曾經愛得要死的人,某天再看,也就不過人一個而已。然而又過了許久,某天在很突然的情況下重遇,失驚無神漂進維港,你又再度為之瘋狂。你想念的,不是鴨仔,而是那些有鴨仔相伴沐浴的歲月。

荷蘭藝術家說,大鴨宣揚快樂。然後你一再問自己,甚麼才是快樂。浴缸變企缸,洗澡速戰速決,伴着孩子入浴的是工人姐姐,正一雞同鴨講,回頭投訴鴨子的曲線積藏污垢,水洗不清。那一刻你知道,真正的快樂,原來是當天的純情與從容,然而這份情懷,早已變成一舊硬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76

追憶,父親給我的炒股啟蒙

來源: http://xueqiu.com/7102683784/27058657

我的父親被晚期腸癌折磨了3年,這幾天已經到了彌留的時刻,現在我們滿腦子都是他的點點滴滴。。。    我以前常和人家說自己是第一代股民,92年就炒股了,其實我父親比我更早,90年就開始了。    父親是基建方面的專家總工,那時候卻被調到深圳建行建經處,負責銀行對基建領域的審核把關,是銀行里徹底的非金融人員。可他身邊的銀行職員,幾乎全部都在炒股,這把他也帶動了起來,也把剛剛上高中的我啟蒙了。    當時的深圳股市,連交易所都沒有,更沒有電腦系統,還在背書交易的時代,就在園嶺新村的大馬路邊,那正是我中學的所在地,我每天上學放學都目睹著熙熙攘攘的人群。   那時父親跟著同事買了區區幾萬元的深振業,也是背書轉讓的,我依稀記得是216股,但最後反複送股,股本擴大了10幾倍,股價更被炒到了天上去,後來變成了40多萬 ,父親對這事天天興奮不已,還惦記著漲到200萬去。一次翻10多倍的神話,在我的炒股生涯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但當時類似故事在深圳很普遍(那個所謂的股神林園就是那個時代炒深發展發的家),很多深圳家庭,幾乎都只是留下買菜錢,其他的錢都炒股去。   91年才高二的我,也對股票表現出了異常的興趣,天天跟著大人們研究股票,還成天品頭論足的。父親後來幹脆拿了3萬元錢,讓我也試試,這是個很大膽的決定,那時代一般人家沒誰敢這樣,且不說風險,炒股是不是正當的事情還很難說。。。可這3萬元錢,鑄就了我一輩子的投資生涯的開始。。。    次年,剛好趕上了92年小平南巡深圳,股票又是異常暴漲,我當時把3萬元都買了0003金田,幾個月就變成了6萬元。   不過我竟然比較冷靜,18歲的我竟然覺得過熱,我還用英文作業本,自制了所謂的K線圖,那時代是根本沒有炒股軟件的,而我幾乎在最高點逃了頂,(金田後來還徹底退市了),我兜里裝著6萬元錢,在學校里很不可一世,我上課竟然看股票機(就是馬化騰發家的第一個產品,中文尋呼機加股票行情)當時很多老師甚至經常來找我交流股票,甚至還偷偷給我畫期末考試的重點。這讓我骨子里覺得炒股,是個很牛很牛的事情!   而我父親,他們卻幾乎永遠認為股票會漲,幾十萬被砍了一半,卻仍然家里只留買菜錢。於是我天天批評他的投資,18歲的我,一副要搶家里財政大權的架勢。不過我最終只搶到了管理買菜錢的權力。哈   悲哀的是我的6萬元錢,很快就出問題了,我本來跳出了93年的股災,卻跟著姐夫一頭紮進了所謂的法人股市場(STAQ) 買了所謂即將上市的什麽法人股,夢想著發筆大財,根本不用參加工作了。哪知道幾年後也沒上成市,最後連廢紙都沒剩下,,,而姐夫更是因此徹底重傷,一蹶不振,甚至導致後來與姐姐最終的離婚。   父親這時候反過來教育我了,什麽事情不要搏命,要慢慢來。而他股票的殘兵敗將,倒成了後來的生力軍。(這次的事情,倒真是教育了我,我一輩子差不多都沒參與過什麽重組股,也幾乎從不打新股)。   好在不久我就工作了,自己重新有了儲蓄,97年又進入了當時赫赫有名的君安證券,從經紀人做起,第一個月就是營業部第一名,當年就是全國十佳並在營業部做起了解盤員,98年起,甚至成天上電視做評論員,那時候跟我對手討論最多的搭檔,就是後來出名的但斌。。。   90年代末,家里的投資大權,真的落到了我的手里。不過,這個時期的市場行情可不咋地,全是重組和操縱行為滿天飛,我也出不了什麽好成績,後來更來了一場亞洲金融風暴。可每每股市不好,父親第一的反應是盡量從家里湊錢,來支持我抄底買股票,仍然是只留買菜錢。   說實在的,搞建築的父親,根本不懂金融,但他就覺得中國會越來越好!中國的股市會更好!這個思想慢慢融入了我的骨髓,死多頭,長期滿倉,幾乎成了我的標誌。   以前我公司有個搭檔副總,是知名基金的退役總監,他是個冷靜的人,也是個悲觀的人。我們倆當時經常吵架,他經常說你們父子真是絕,憑什麽就認為中國會更好,要拿出證據來!   我說這就是信仰!信仰需要證據嗎?那人要善良,不然會有因果報應,這事你懂嗎,可你拿得出證據嗎?   理念不同,最終和搭檔分了手,悲觀的他慢慢不幹本行了,後來竟然成了金融官員;一直看多的我,從6100到現在已經6年多熊市了,不滿倉的時間加起來,真的都不到半個月。這好像是個奇葩了吧?   不過我不斷的優化選股的套路,從當年海嘯,滿倉中國遠洋虧損40%自宮開始,又到研發失敗的沃森生物,跟頭沒少摔。但思路卻越來越成型了,獨立景氣,選逆宏觀,選成長股,,特別是這3年,因為天天泡在醫院,我們更傾向醫藥醫療股,比如迪安診斷,衛寧軟件都翻了1-2倍,這帶我和客戶們走出了熊市。   跟我們從06年起,走過一個完整牛熊的客戶,平均都賺了10倍!比6100點到現在的2000點,我們竟然有1.5倍以上的純利潤!   可父親跟我討論股票,每次都是不一樣的觀點,我說東他說西,氣得我每次都跟他吵架,,,可背後,他卻到處說兒子炒股厲害,怎麽怎麽出息。。。   昨天,我在醫院陪護他,臨走他忽然哆哆嗦嗦的伸出發著燒的手,我趕緊握著他,他顫抖含糊的擠出幾個詞:努力,,做得,,更好。。   頃刻我就淚奔了。。。   還用說嗎?這將又是我長期奮鬥的又一原動力!   最近,因為發新股,市場又跌的屁滾尿流,我卻根本沒當一回事。有人問我看好的理由,我說,除了我選的股票絕對優秀,更重要的還是信仰!信仰需要理由嗎?   投資,很多人擁有優厚的平臺和資源,卻做的一塌糊塗,因為他們本身對中國經濟和社會必然進步沒有信心,動不動就動搖。而我們,始終的堅定不移,所以我們的成績越來越好!    內心的堅定強大,才是投資真正的殺手鐧!這是父親給我留下的寶貴投資啟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93

好友追憶《謹言慎行 為人、經商重視風險 低調首富 總是「看清楚才揮桿」

2014-10-13  TWM  
 

 

蔡萬才驟逝,讓許多與他長年深交的好友措手不及,徒留許多懷念;尤其是他儉樸的個性,身為首富依然不改其志,以及他對另一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尊重與扶持,讓老友回憶時笑中帶淚,更留下老一輩企業家的優雅典範。

口述‧王玉珍 整理‧洪依婷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溘然離世,令人遺憾,《今周刊》邀請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友──前監委、華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玉珍,暢談另一面的蔡萬才。

兩人的交情,從二十多年前蔡萬才任職立委期間就已結下,二十多年來,無論風吹雨打,維持每周一到兩次的高爾夫球敘,他說在球場上,「蔡總裁的每一步、一回身,都是小心謹慎,看清楚四周環境才揮桿,和他的經商、為人之道,處處都是風險管控,同樣的道理。」以下是王玉珍的訪談紀要:最後一次和蔡總裁見面,應該是在八月二十二日吧,因為九月他和家人去了法國,才剛回來,前兩天我們還在約下次打球的時間,沒想到就……。

總裁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他的萬貫家財,也不是他的身分地位,反而是他平實、儉樸的習性,和絲毫沒有架子的好性情。我們常笑他說:「你這樣哪裡像首富呢?」他勤儉持家,我們每次打完球,偶爾一起吃飯,多餘的食物,他會打包帶走,一點都不覺得不好意思,給家人、給隨扈都好,就是不能浪費食物。

連淺酌幾杯,他都不挑什麼高檔紅酒,他最愛喝威士忌,加點冰塊,這樣就夠了;有一次他的兒子請客開了好酒,他剛好推門走進去,兒子馬上推說:「這酒是客人帶來的。」兒子也深知老爸的儉樸個性。

他,沒有首富架子不喝高檔酒 一只錶用十幾年他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很平淡,全身上下沒有什麼名牌,拿錶來說好了,手腕上一只SEIKO精工錶,一戴就是十幾年,他還誇這錶好,很準,不會壞,他說過自己是創業者起家,看盡社會的辛酸苦辣,人要懂得知福、惜福,不浪費。

大家看他首富之家,家大業大,其實他最重視風險,凡事謹言慎行,小到我們吃飯聚餐,如果當天都是好友,他高談闊論,引經據典,又幽默風趣,大家都喜歡聽他開講;但只要席間有陌生人在,他就笑笑地聽,不說話。

而在經營公司上,他常告誡我們要居安思危,好的時候要小心隨時可能有風暴,但真的遇到風暴,他又說:「不會永遠是最低點,你該危機入市就要勇敢危機入市;可是你要有耐心、有毅力去等待好的時光到來。」他的「風險說」很多朋友都聽過,但他並非一味風險趨避而已,大家沒有體會到的,是他做完所有風險評估之後,仍有孤注一擲的勇氣與決心。

他曾經親口跟我們談起他人生最精采一役──就是一九八九年時,他在國泰人壽股價一千五百元以上高點開始,一路賣出,最後全部賣光,換得兩百億元現金入袋,成為富邦集團的開山基石。

他,沒有三妻四妾敬重妻子 總是讓她走前面「賣股」動作看似簡單,但他告訴我們,為了這一「賣」,他當時是幾天幾夜不睡覺,絞盡心思不斷思考,把所有的因素全部反覆想了又想。最後,就如他自己說的,「居安思危」,他拍板一賣,就此扭轉人生。

他的事業版圖一路茁壯,社經地位當然也越來越高,但他二十多年來個性卻始終如一,他無論和我們或朋友約時間,從沒有大老闆的派頭,通常都比約定的時間還要早到;許多朋友和他約會,時間一到,發現蔡總裁已經好整以暇坐在那裡,都會嚇一大跳,但他老人家說,「凡事準備好就不會出錯。」而且他從年輕到老都謹守一個原則,就是「每頓飯局都是從頭吃到尾」,他不跑攤,絕對不會吃到一半,還要趕著去下一攤,他說這是對主人的尊重。

蔡總裁一手建立富邦集團,算是台灣第一代的創業家,但他和其他台灣老一輩企業家不同的是,他沒有三妻四妾。他也以此告誡兒子說,「阿忠、阿興啊(蔡明忠與蔡明興),家庭很重要,千萬不要製造無謂的負擔,造成家庭風波。」而他自己當然力守這項原則,他的太太也經常和我們一起吃飯,席間蔡總裁因博覽群書,尤其對台灣近代史的研究,幾乎已到「專家」層級,對於許多歷史典故、政治人物,他都可以細說分明。有時他越講越開心,難免流露鮮明的政治立場,他的夫人就會適時出來緩頰說,「別說這些了,吃飯吧!」至今私下場合,經常是他讓太太走在前面,從小地方就可看出他對太太的敬重。

失去蔡總裁就像失去一位老師,他教我的一言一行,做人處世,很值得給年輕人當榜樣,他是令人敬佩的優雅企業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78

橡樹的寧靜和神秘追憶特朗斯特羅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626

 

2010年夏天,特朗斯特羅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一年,瑞典一家出版社把他小時候收藏的昆蟲標本出版成畫冊。譯者李笠帶孩子去看望他,特朗斯特羅姆給孩子們講他收藏昆蟲標本的故事。 (作者供圖/圖)

“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

2015年3月28日早上我被妻子從瑞典打來的電話喚醒,可能是前一天晚上為澆滅體內熱度而灌下的大量酒精的緣故,我既沒震驚也沒感到哀痛。但死訊並非出乎意料——2014年8月17日最後一次去拜訪托馬斯時,我似乎已感到了某種預兆。

托馬斯還是像以前那樣坐在輪椅上。我們還是像往常見面時那樣擁抱。莫妮卡還是照例端上了咖啡、甜點和威士忌。但我們才剛聊了十來分鐘,托馬斯就打起了瞌睡。以前,在他獲諾獎前,即使是前年,每次去看他,他總能精神抖擻地陪著喝上一兩杯,直到客人離去。

我和莫妮卡交談著,她第一次用憂傷的語氣說:“諾貝爾獎來得太晚了。”其實我知道,這個獎項的到來並未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變化。但要是諾獎早15年或10年頒發給托馬斯,那麽他們能很好地享受這獎項,比如每年冬天可以去南歐居住一段時間,而不是由於經濟原因,只能在那里逗留一兩個星期。

我發現莫妮卡突然老了,而且顯得疲憊。這位自1990年以來,一直精心照料著自己半身不遂的詩人丈夫的女人,臉上蒙著一層沈重的陰雲。

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他詩歌的崇拜者再也聽不到他用左手演奏鋼琴了,也再也看不到他智慧清澈的眼神和孩子似的單純的笑容,或仰慕他橡樹的寧靜和神秘——你打量他時,會發現星光正從茂盛的樹冠里傾灑下來,或像詩人在《風暴》一詩中描述的:“聽到星星在自己馬廄中跺腳。”

但特朗斯特羅姆是幸福的,從他第一本詩集《17首詩》(1954年),到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一直受到詩人和讀者的關愛。他一生共發表了二百六十多首詩,而他的詩已被譯成了六十多種語言。他被批評界稱為“隱喻大師”,有人把他視作“深度意象詩人”,也有人把他看作“後超現實主義詩人”“新簡單主義的開創者”“巴洛克風格的詩人”“現實象征主義詩人”等等。他的詩通常從日常生活著手,擅長用精準的描述,讓讀者進入具體空間。然後更換鏡頭,將細節放大,變成特寫,讓飛逝的瞬息獲得旺盛的生命力,透發出“意義”,展現一個可感可觸的新世界。

死亡,是特朗斯特羅姆詩歌世界里反複出現的一個主題,從他的全集的第一首詩《序曲》到最後的俳句,始終閃晃著死神的影子。他在一首精美的短詩《1966年——寫於冰雪消融中》這樣寫道:

我緊抓住橋欄。

橋:一只駛過死亡的巨大的鐵鳥

死亡是可怕的。他在一首題為《某人死後》的詩中敏感細膩地刻畫了死亡的震懾力:

“有一個驚駭/留下一條長長慘白的彗星尾巴。/它占據我們。它讓電視圖像模糊。/它像冰涼的水珠聚集在空氣管上。”

在臨近五十歲的時候,他簡潔深刻地寫道:生活中,死亡有時會登門/丈量人體。拜訪被遺忘/生活依然在繼續。但壽衣/在無聲中做成。(《黑色明信片》)

死亡,在特朗斯特羅姆的眼里,是無時不在而又無孔不入的東西:“我的岸很低,只要死亡上漲二公分,我就會被淹沒。”但詩人在癱瘓第六個年頭,似乎已接受了死亡:一縷藍光/從我衣服里流出。/仲冬。/叮當作響的冰鈴鼓。/我合上眼睛。/有一個無聲的世界。/有一道裂縫,/那里死者/被偷運過邊界。(《仲冬》)

2004年,在癱瘓失語14年後,詩人出版了《巨大的謎》,在這部詩集里,我們看到死亡如何像一條蟒蛇纏住詩人,詩人又如何鎮定自若地直面死神:屋頂破裂了。/死者可以窺視我。/這一副面孔。

此刻,當我帶著熱度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在床上整整躺了兩天,我十多年沒這樣病過,不知這是否與他的離世有關),不禁又想起25年前在特朗斯特羅姆的夏日別墅藍房子的一次詩歌對談——那是唯一的一次,4個月後,他癱瘓失語,我們因此而失去了所有語言交流的機會——

問:你認為詩的特點是什麽?

答:凝練。言簡則意繁。

問:詩的本質是什麽?

答:詩是對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認識,而是幻想。一首詩是我讓它醒著的夢。詩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隨著歲月的流逝,上面的對話,也成了我的寫作信條。特朗斯特羅姆成了我的影子,常常,寫作時——太陽破雲而出的一瞬——影子就會閃現,低語:“節制,詩當凝練,精準。”

是的,詩的力量在於凝練。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始終貫穿著這一審美理念,即,用最少的詞語制造最豐富的內涵。他的詩如精心打造的一只首飾盒,那里鑲嵌著黃金、瑪瑙、珍珠和寶石,有高貴的整體平衡,也有極致的細節的精美。

翻譯特朗斯特羅姆給我的詩歌寫作帶來了極大益處,這是詩藝的經典範本,就像學書法的人找到了王羲之的帖。特朗斯特羅姆無疑是一個現代的“唐代詩人”——除了西方的現代主義的諸多特點,他也能像王維孟浩然等詩人那樣擅長營造意境。意境(有時也稱為“境界”),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指出:“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境界而已。”而用特朗斯特羅姆的話說:“我常常從一個物體或狀態著手,為詩建立一個‘基礎’。這基礎有時是一個地點。詩從一個意象中漸漸誕生……我用清晰的方法描述我感受到的神秘的現實世界。”他的代表作《風暴》《樹與天空》《孤獨》《宮殿》《夜曲》等,無一不是意境的經典顯現。這里,直覺和理解、情感和思維、意識和無意識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地傳遞了內心體驗,巧妙地做到了心與物的協調統一而心馳物外,意與境的渾然一體而意溢於境,和李白的《靜夜思》、崔顥的《黃鶴樓》等唐代優秀詩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在表達上和中國古詩有著驚人相似之處,比如:“穿轟鳴之裙鞠躬的噴氣式飛機/使大地的寧寂百倍地增長。”(《冰雪消融》)它讓我們想到南北朝詩人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預感戰爭爆發而目瞪口呆渾身冒汗的花朵”讓我們想到杜甫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移情絕唱;而“流淌的寶劍/正銷毀著記憶/小號和佩帶/在地底下生銹”(《短詩三章》),又何嘗不是杜牧《赤壁》中的“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的回聲或共鳴?而共鳴,則無疑體現了世界詩歌大師們抵達的精神境界。

“太陽已低垂/影子像巨人。很快/一切是影子。”既完美地體現了特朗斯特羅姆的俳句風格,也表達了詩人對時間利爪下生命的悲劇性的清醒認識,它用禪宗的方式說出了死亡。

“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但我看見他仍坐在輪椅上,看見我和他仍在幹杯,時不時地相視而笑,就像我在2014年8月17日最後一次見他時那樣——

房門打開。他在老地方——輪椅上——等我

他獲諾貝爾獎之前曾這樣坐著

他獲諾貝爾獎之後仍這樣坐著

一尊坐佛,或準確地說:一塊懷抱隱喻的隕石

他在傾聽。他聽到墻另一頭的拼殺與叫喊

輪椅,鋼琴,用了一輩子的家具

簇擁著他——生活並沒有改變

只是當我們喝酒的時候,他猛地嗆了起來

他睜大眼睛(像怕被風暴吹空的冬夜的靈魂)

望著慈善的妻子,望著拜訪他的客人

“這里!”我說,“我遇到了我曾經的女友

一個二十年前學哲學的金發美人

而今變成了一個信奉耶穌的白毛女……”

他忽然仰頭大笑,眼睛閃爍星光

但隨即低下了頭,像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街上的腳步聲將我們圍住

想在我們突然的靜中尋找幸福的捷徑

我聽見鋼琴在唱:“自由存在,有人拒絕進貢!”

但83歲的詩人已經入睡,夢見家具

正飛離房間。一顆滴血的心在歡唱的海水中沈墜

(《特朗斯特羅姆在傾聽》)

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對一個詩人來說,肉體的死亡若能夠換來精神——詩歌——的不朽,無疑是莫大的幸福。特朗斯特羅姆在自己全集的第一首詩《序曲》中寫道:“醒,是夢中往外跳傘……當穿越死亡的漩渦之後/是否有一片巨光會在他(漫遊者)的頭頂上鋪開?”事實上,在特朗斯特羅姆與死亡漩渦搏鬥了近25年後,那道巨光——詩歌的智慧與美——早已在他,一個從夢中跳傘的漫遊者的頭上鋪展開去,而且正轉化為一種強大的慰藉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62

牛还在,但我们不是只有一个530可追忆 小卫之晓

http://xueqiu.com/1766828432/49406986

现在很多人一直在说530,但大家心里又非常清楚这一轮牛市跟2007年的宏观环境非常不一样。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眼睛往往过于短视,往往只放在时间最近的一次牛市,离自己身边最近的一次牛市那里。

假如从经济低迷,流动性泛滥的角度来看,这一轮牛市有点像1996-2001年中的中国牛市,以及2013年至今的日本牛市。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的走势会跟它们一样,但至少可以让大家多几个维度的思考方向。

好,废话少说,上图:
上证指数1996-2001中:



日经225指数
2013至今


当时,

1、上证指数在上涨2倍左右的时候,从1500点回撤到1000点,然后横盘一年,再上涨至2245点。


2、日经指数上涨一倍左右时,有一个22.2%的回撤,从近16000回撤到12400,然后再横盘一年,再涨至2万点上方。


好吧,也许无任何标准答案(毕竟市场才是真正的主宰),但我个人观点是
1、牛在;
2、接下来是横盘震荡市;
3、震荡的周期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有点长;(注意:不要刻舟求剑,认为答案就是像上面两个牛市一样震荡一年,我只是认为震荡的时间周期会有点长而已,具体多少是未知的)
4、个人认为接下来的行情有可能不会是2007年那样的走势。

需要考虑几个方面:
1、除了宏观环境与2007年不同外,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牛市中的博弈多了产业资本。当年很多产业资本受制于不流通,减持不多,现在大股东减持的比比皆是,这使得我们在博弈方面要考虑多一个至关重要因素;
2、 与1996-2000年那个牛市也有不同点,就是现在这个牛市融合着中国梦在里面,就是说对中国未来成为一个资本大国,且伴随着人民币全球化的大格局,以 及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国在全球与美国争霸的格局在资本市场中的演绎(这跟日本80年代末那个牛市也有点类似)。君不见,亚投行近期就演绎得很热烈。
3、中国人的人性特征。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大家都见识到了。呵呵。
4、zjh及政府的调控能力有所提升,吃一堑长一智。虽然我们老是骂zjh,但坦白讲,它们是一直在进步的,也会汲取一些教训。

好, 接下来说一句没用的正确废话:市场行情还在,热点还有,但是未来主要是看个股行情,但也许有可能不一定像2007年那样。大家看好个股(下半场持错个股会 很惨,而不仅仅像上半场那样持错个股最多是不赚钱而已),同时视野放宽点和长远点。再结合其他几个案例的牛市想想,别老盯着2007年那个。


PS:现在雪球风气很不好,我基本已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我把这篇文章设置为我关注的人才能拥有评论的权限。望大家谅解。因为我不想被喷死啊,太多人已被喷子干死了。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99

龍迷追憶 李小龍珍藏照曝光

1 : GS(14)@2013-07-19 00:45: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718/18338132

外國人更愛李小龍

                                    李小龍,雖然不是生於香港,但他的成名作《唐山大兄》令他在香港成名。他在電影中斬釘截鐵地道出「截拳道」三隻字,不但震撼了中國人,更震撼了全世界。李小龍不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他的眼光宏觀得多,立志從自身開始讓黃皮膚的人在白人世界抬起頭來。不是每位香港人都愛上這位武打巨星,但至少我們都為這位香港人的哲學思想和成就感動驕傲。奈何香港人對李小龍的熱情總好像比日本人及外國人冷淡,所以未必盡怪港府多年來對紀念李小龍的事愛理不理。李小龍故居紀念館多年來不成事,就於7月20日,在沙田文化博物館開幕的「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亦只初定為期五年。「即使日本人民族意識強烈,卻懶理小龍在《精武門》中打倒日本人,仲話只怪以前日本人做錯事,可見日本人對呢位武聖的尊敬。」李小龍會會員Edward說。香港民間不斷舉辦不同關於李小龍的展覽,不斷重播他的電影。然而,美國最受歡迎的片段卻是李小龍的訪談,他以一貫神氣地說「be water,my friend」這句說話敲醒觀眾的腦袋。香港人的冷淡,歸咎於我們把他看成成龍一般的武打明星,而別人卻把他看成亞里士多德一類的哲學家。Edward多番強調,希望能藉報道宣揚李小龍的哲學思想,「李小龍畢生有三個願望,除了宣揚截拳道的思想、將中國電影打入荷李活,更希望自己以及整個班底重返荷李活,令黃皮膚的人抬起頭來。當年拍攝《青蜂俠》他當男二主角,即使表現比男主角更出色,仍因種族問題不受荷李活重視。後來當他拍攝《死亡遊戲》期間停拍,改拍《龍爭虎鬥》,就是明白華納電影公司能助他回到荷李活,只可惜電影公映當天他已經離開了。他在電影中勇者無懼的精神以及永不言敗的思想令我最佩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97

有話兒:追憶林保全留下只有思念

1 : GS(14)@2015-01-11 21:05:31





殿堂級配音員林保全離世,對於三個年代的小朋友來說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叮噹(現稱多啦A夢)聲逝,對於一代電影迷來說則是最令人懷念的「洪金寶」不再遇見。保全叔聲演生涯多姿多采,他為電影、電視劇、卡通片等人物注入了靈魂,最重要的是他提升了配音人的地位。師傅丁羽接受專訪,細訴引薦林保全入行的點點滴滴;成龍專用配音、同門師兄弟鄧榮銾,也一同懷念與保全叔同配「洪金寶」的歲月;與保全叔一同為《多啦A夢3D》配音的大雄媽媽陳安瑩,更為故人泣不成聲。懷念叮噹聲,只為我們都是大雄。撰文:何永寧、藍文浩、嵐山



【師傅】丁羽:認真的大弟子

資深配音領班丁羽是林保全師傅,當年就是他在TVB替林保全面試,丁羽叔說:「最基本係試聲啦,嗰時聽覺得『咦,把聲OK喎』,個肥仔聲底好肥。最後喺60幾人之中揀咗佢同另外3個學員。」回想起來已經是30餘年前的事,雖然丁羽叔早前喪偶,原本白事相沖,他不宜出席徒弟的喪禮,他說:「同佢嘅感情冇得講,我仲係佢囡囡契爺,所以點都好,都好想喺靈堂同保全say goodbye。」



■當年親自為林保全試音的丁羽,是一手提拔他入行的師傅。攝影:陳俊強

■丁羽為了徒弟林保全,甘冒白事相沖也要送他最後一程。



為一句語氣重配

丁羽形容大弟子的林保全一向沉默寡言,但做事很認真有責任心:「我喺配音界中嘅外號叫『鬼門關』,我把過關嘅電影配音都冇乜走雞。不過好多時我冇問題,反而係負責配音嘅保全自己提出配過條聲,可能只係一兩個音嘅語氣咁小事。」當年電影配音一般是將影片剪成100呎一條逐條配音:「以前一條片配錯一隻字要成條配過,所以好多行家都好怕『守尾門』配最後一段,因為一錯就要成段嚟過俾同事埋怨,所以保全主動要重配,表示佢對份工好認真。」



【台慶表演】

【老友聚頭】



丁羽叔笑言配音員與演員一樣,都是演路人甲開始:「記得保全第一句對白都係類似『係』、『哦』同埋『知道』,不過佢上手快,好快就正式埋咪。」行內亦有一樣不成文規矩,肥人配肥人、瘦人配瘦人,丁羽叔說:「其實唔係規矩,不過肥人把聲厚啲似番原本個人把聲,所以保全配洪金寶好夾。嗰時我哋前面對住個銀幕配音,成龍、洪金寶成班就坐係後面睇住我哋配,配完周不時去消夜食飯。」場地提供:百利達酒窖



【青葱歲月】

【愛錫家人】■林保全的聲音伴着香港人成長,其戰友細訴與他合作的難忘往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0/189974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41

走進亞視 追憶八景

1 : GS(14)@2015-04-08 08:41:14

■2007年亞視由廣播道搬到大埔,大埔亞視總台將成為我們回憶中的歷史。


往事只能成追憶,亞視明年3月31日變舊迹,在亞視即將變成我們的集體回憶之前,本報邀請了宮雪花和黃集鋒引領大家進入2007年開始使用的大埔亞視總台,參觀八個亞視必看景點,訪問八個亞視藝員細說他們在電視台的生活點滴。


宮雪花

大堂

1995年47歲高齡亞姐宮雪花,為亞視寫下創舉,她對亞視感情深厚。日前花姨踏進大埔亞視總台的大堂,看着空曠大堂豎立一旁的a字巨型徽章說:「其實a字揀橙紅色呢個設計係好sharp,不過個大堂真係太空曠,之前話睇風水改動過,但都幫唔到幾多。其實廣播道時個大堂好細,但係好溫暖,大埔呢個早就應該綠化,搞到似個花園,只係而家講乜都冇用,希望佢賣地賣得好,畀錢王征可以準時出番啲糧畀班同事。」採訪:黃曉妍、周鳳儀、楊潔雯攝影:沈健程




八廠

黃集鋒:2012年參加亞生,尤其呢個八廠,而家冇開燈好黑,感覺成個八廠好空、好淒涼。仲記得我選嗰陣真係好熱鬧,而家見到人走茶涼,見到都好心痛,同埋我選亞生時喺亞視門口影第一張相,我覺得唔會離開呢間公司,估唔到搞成咁。




記者室

張家瑩:正正喺大堂角落頭有一間房,記得我第一次入去,腳都震埋,因為我成日驚自己唔知講乜嘢,個腦空白一片,我記得自己嗰次語無倫次,係個好深刻回憶,我以後見到呢間房覺得好恐怖,唔想入去。




化妝間

筱靖:我最難忘就係化妝間,每一次開廠之前都喺化妝間等,我平日留得最多時間嘅,就係呢度。同埋之前台慶喺化妝間唔見咗錢,俾人偷咗幾千蚊,就係嗰件台慶失竊事件,呢個梗係令我留下最深印象喇!




服裝間

蔡國威:我做咗亞視20年做過好多綜藝節目,好多服裝都係公司提供,每次返去都會踏入服裝間,試身、度身,所以我哋同服裝間阿姐建立咗一個非常好嘅關係,就好似親人咁,真係乜都俾佢睇晒。




道具房

劉錫賢:道具房我梗係去過。記得以前廣播道係好雜好亂,你唔會知收埋喺邊度,如果漏單,真係唔知會放喺邊,但道具房同事可以即刻搵到畀你。搬入大埔個道具房就比較偏僻,比較大,同樣都係唔知啲嘢放邊。




Canteen

秦啟維:一個電視台最重要係canteen,如果啲人冇嘢拍就喺canteen吹水,久唔久有監製喺度,買杯嘢飲可以同啲編劇同埋監製傾吓,等佢知道你存在。以前拍劇出發前,都會聚集喺canteen,好似聯合國咁。




天台露天雅座

鄭伊娜:記得當時我加入亞視一年,有次我拍嘢拍到好夜,有工作人員話夜晚有燒嘢食叫我去,我去到竟然見到有過百人喺度,有啲員工同家屬一齊慶祝,見到個場面感覺好溫暖,原來亞視有呢啲員工活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08/19104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22

【讀書好】追憶新界逝水年華 讀《粉嶺舊時月色》

1 : GS(14)@2016-09-17 17:43:53

【文化籽:讀書好】「青山原是我身邊伴,伴着白雲在我前,碧海是我的心中樂,與我風裏渡童年。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又是誰令碧海也變,變作濁流滔天。」方中信、林嘉華、劉青雲及林家棟在電影《竊聽風雲3》中,突然吭起這首八十年代初無綫電視劇《風雲》仙杜拉唱的主題曲,這是編劇神來之筆,令這套電影一下子接上了三十年前最早揭露新界官商紳黑「合作」的寫實劇。我姨媽在粉嶺龍躍頭務農,六、七十年代由小學至中學這十年間,每年暑假就會在鄉村住上好一段時間,這段回憶一直無法遺忘,那時天未光起身割菜,一起拿去聯和墟出售,回來時才在附近「茶居」飲早茶,田間有很多番石榴樹,姨媽會專挑在「雀口」的才摘,因為雀仔識食,專啄甜度高的果實。最近因朱凱廸死亡恐嚇事件,我在自己節目中回顧英治新界歷史,提到我在粉嶺鄉村的生活,有粉嶺長大的聽眾朋友知道後,立即寄來一本叫《粉嶺舊時月色》的書。


逝水年華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實在感動,此書從沒有公開發行,作者張麗翔女士,新界粉嶺人,其作品可算是私人修編的粉嶺地方誌,作者以著史方式來追憶已消失的「粉嶺」,文字平實,沒有甚麼感懷傷逝。明末清初遺民,也是這樣去追憶消逝的江南。「如果你發覺你所愛的城市在失控,漸漸地失衡、失憶、失調,卻無可奈何的話,不必沮喪,你該慶幸自己還未失智,而你的心可是人間最後的一方淨土,那裏永遠有藍天、綠野、幽壑、雲泉、清風、明月……」。作者說出了其寫作緣起,我自己隨着時間過去,其實對粉嶺的回憶已經漸漸褪色,只留下幾個場景,因為粉嶺承載着歷史回憶的地點、建築物已被城市化巨輪輾成灰,那條鄉村已經消失變成公屋。


那些年的新界

張女士以史料、口頭傳說、舊照片及個人插畫、經歷,全部融成一體,沒有學究式語言,活靈活現當日粉嶺的美好。書本主要介紹粉嶺重要的村落、社區及人物,如安樂村、崇謙堂村、聯和墟及主要街道。安樂村是書中主角之一,因為這個建於1916年的鄉村,名人輩出,充滿故事,例如村內的「機園」,六十年代主人是個洋老婦,據說就是英國文豪蕭伯納的姪女,偶爾會有金髮少女陪老婦逛聯和墟,人稱Judy,二八年華,「捲曲的金髮襯托着白晳嬌嫩的臉蛋,讓人想起英國庭院裏金盞玉盤似的水仙;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漾着英國湖水的碧藍和明澈。鎮上幾個青年,一見這個標致的異族女孩,再也關不住心底的輕狂,吹了幾聲口哨,還合唱歐西流行曲的那一句"Judy, Judy, Judy, I Love You"。至於安樂村「瑞勝書室」,乃馮其綽創辦,他1890畢業於皇仁書院,但又受儒家思想影響,任職旗昌洋行買辦,是位儒商,書室後改為住家,足球明星郭家明就是居於此。村內最架勢是1920年建的「李園」,歐陸別墅風格,五、六十年代粵語片取景地,如張瑛、黃曼梨《慈母心》、白燕、吳楚帆《紫薇園的秋天》等。至於村內第一二四分段B主人,是師承清代浙東學派本地歷史學家羅香林,他在粉嶺崇謙堂領洗,成為基督徒,也是崇謙幼稚園校監,即使遷居港島,二十餘年間每星期日「必與妻到崇謙堂做禮拜,風雨不改。」羅妻朱倓女士是江浙藏書家朱希祖次女,1925年就讀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及北大研究所,「她面貌清秀端莊,形象優雅嫻靜,素色的棉布旗袍穿在嬌小的身體上,散發出中國傳統女性的含蓄韻味。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四年,在從謙學校任教。」民國儒商、西化知識分子、教會、傳統學人、慈善團體、農民、軍人,交織成新界粉嶺的歷史,一切已經失去,連歷史回憶也終將逝去,餘下失控、失衡、失憶、失調,以至失智的現實。感謝張麗翔女士,令我肯定自己對粉嶺四十年前的回憶,那是確確實實地存在過的一方淨土。



《粉領舊時月色》是一位在地粉嶺人修的當代地方誌。

作者安樂村李園的寫生作品。

作者手繪瑞勝書室平面圖。

撰文:劉細良編輯:謝慧珊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6/197717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