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殼身價大漲,轉手收益過億 「殼掮客」瞄準香港創業板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6/2ONDA2XzU3OTE2OA.html

隨著內地各種融資平台的收緊,一群香港「殼」掮客,瞄準了期待上市融資的內地企業。

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公佈的數據,目前,在審待發公司共有792家,此外兩市還有91家過會待發公司,上市排隊的公司數量超過800家。同時,一位中資券商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許多希望上市融資的內地企業紛紛到香港尋找「買殼上市」的方法,尋求境外融資之路。

12月6日,香港創業板公司聯夢活力(8100.HK)落實向騰訊(0700.HK)及IDG旗下多間公司,以總代價超過5.48億港元,購入Apperience的50.5%股權。Apperience將以聯夢活力為殼,以「借殼上市」形式,將Apperience股權注入聯夢活力中。

「相比主板的殼,創業板的殼價格更便宜,因此,許多內地中小企更青睞選擇創業板的殼。目前,香港創業板已經成為『殼區』。」據上述市場部負責人介紹,因而,市場上一多了些物色和培養優質殼的企業。

另一方面,由於香港創業板成交量不大,融資功能不好,目前許多創業板企業也需要「另謀出路」,而「賣殼」是好方法之一。12月6日,香港創業板日成交量僅為2.39億港元。

另外, 艾迪企業上市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主席許夏雄亦告訴記者,最近,每個月平均都會有2個或以上企業向其咨訊借殼上市的事。但許夏雄認為,「借殼上市」中間蘊藏著許多財務和法律的風險,即便是培養殼的企業也可能惹上麻煩。投資者和希望購買殼的企業需要在充分瞭解並衡量風險的情況下,才能做出買殼的決定。

超高收益

培養一個殼能賺多少錢?

上述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培養一個公司項目上香港創業板的顯性成本大概是2000萬至3000萬港元。「2010年的時候,一個創業板殼的價格大概是1.2億港元,目前大概是1.8億港元左右。」

用一兩年的時間和兩三千萬港元的資金,一轉手,淨利潤高達1.5億港元,這筆生意看起來不錯。

許夏雄說,如果一家企業是以「買殼」為目的去上市,不符合港交所《上市規則》對上市的監管。按規定,港交所會要求擬上市公司提供財務報表,而申請人在上市前兩個財政年度淨現金流入合計不能少於2000萬港元,並在上市前24個月內,擁有活躍的單一核心主營業務交易記錄,公司在業務建設方面有實質進展等條件。當然,上市條件不僅限於上述,創業板上市需通過整套上市審批流程。

「一般選殼至少是兩方或以上的合作。」一位幫助企業「借殼上市」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會首先和一些有融資需要,但是企業體量和概念並不太大的企業接觸。它們一般有融資需求,但是沒法在主板上市,又擔心在創業板沒法融到足夠的資金。上市是一筆需花費大量資金的交易,因此,我們會為這些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做兩手準備:如果融大量資金,自然皆大歡喜;若不能,則幫助將該企業的上市地位打包成殼賣出去。」因此,「培養殼」常常是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並非所有企業都能符合被選擇作為培養殼的對象。許夏雄說,殼必須乾淨,才能賣個好價錢。目前,創業板的殼價格在幾百萬至2億港元不等。被培養的殼需要股權集中,產權清晰且法律糾紛少等。

掮客運作鏈條

通常情況下,等待買家購買並非一個「守株待兔」的過程,殼掮客,是其中較為關鍵的一環。

張曉(化名)是一名內地LED照明企業生產商A的負責人,該公司目前仍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和訂單接收,但長遠來看,企業的擴張需要融資。在內地融資方式有限的情況下,他找到了香港一位幫助企業「借殼上市」的李軍(化名)。李軍在香港找到了另一家做A公司利用其在境外設立的企業對B公司提出控股權收購。但香港法律規定,在企業「借殼上市」後兩年時間內,不可改變被收購公司的核心業務,亦不可將收購方的資產注入。

李軍告訴記者,這時,他幫助A公司將所有的業務訂單都交給B公司做,並由B公司接收企業盈利,大概一兩年後,B公司即可以達到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條件,並將其轉至主板上市,增發融資。「該方式開闢了一條上市融資的新方式,並無須經過收購過程。」他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4

淘寶網入貨ebay賣 轉手賺兩倍

2013-07-04  NM
 
 

 

除了售賣電子零件,有咩生意仲好得過低風險、低成本,一買一賣就賺錢?

香港大學法律系四年級生陳思穎(Vivian)和李煒濠(Gordon),吼準淘寶和ebay這兩個購物平台,在地域、語言文化和時間上有着差異,遂從前者入貨、重新包裝,再在後者出售。一個三百元人民幣的手袋,一轉手給歐美客可以賣逾千元;一對二十元人民幣的絲襪,可賣七十。他們的網店Vivi,每月平均賺三萬元,最高峰時,賺過六萬。不過開網店,競爭大,分秒必爭,紀律很重要,以下是他們的每日工作流程。06:00pm訂新貨唔吼cheap嘢

每天放學後,就是我們工作的開始。這門生意成本低,關鍵是不要在茫茫貨海中,入錯死貨。在淘寶眾多貨品中,我們選擇以手袋為主力,因為市場大、成本低。很多人都以為在淘寶和阿里巴巴入貨,選擇高人氣的產品便行,但歐美客的要求是相反的。要知道,歐美跟中國的潮流不同,人氣愈高的產品,我們更不賣!入貨考眼光,我們會看香港和歐美的網站,了解「今期流行」,再在淘寶網和阿里巴巴上搜尋相似的產品。如中國女士喜歡bling bling小手袋,而歐美客人則愛設計簡約,size較大的手袋。想買質素好的產品,除了看評論,價格亦是指標之一,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一個人民幣二百元的手袋,質素大多不錯,太便宜的我們反而不會賣。

我們曾購入一批較便宜的女裝手袋,但摸上去像紙一樣,不少客人給予負評,最終更有近兩成退貨!除了賣手袋,我們亦賣絲襪及鞋,貪其薄利多銷,如一款絲襪一個月可賣出五百對。而其他看中的貨品,會先入五件「試水溫」,反應不錯才繼續入貨。

翌日10:00am覆網客買家評論最重要

第二天一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手機訊息,看看我們放在ebay售賣的貨,有否買家評價。最擔心是客人投訴產品有問題,要求退貨。客人要求退貨的原因層出不窮,例如「貨品顏色跟網站顯示有出入」、又或「原來不是真皮」!歐美客有不滿會出聲,有些客人要求退貨之餘,更要求我們支付退貨郵費。記得有一次,客人由歐洲退回貨品,運費要二十多歐元,加上我們寄去當地的運費,我們一共損失五百至六百港元,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有時候,退回的袋有明顯摺痕,鞋的鞋底十分骯髒,不能再賣,好無奈!但為免客人給予公司負評,只好跟他們意願去做。如果處理令客人滿意,負評就可刪除。開業初期,平均一個月有五至十個袋被退貨,情況嚴重,後來我們把貨品的資料寫得清清楚楚,如手袋的長闊深、物料、孭帶長度、色差等等,退貨情況漸見改善。現時,我們共有三千個買家評價,當中二千多個都是好評,只有十五個負評。根據ebay的規矩,客人評價愈多,我們在網站的排名會愈高,可以售賣的產品種類亦愈多,我們在ebay已經有七十款貨品售賣。貨品愈來愈多,去年我們在紅磡租下一個辦公室,亦作貨倉之用。

01:00pm鍊成本愈輕愈便宜

午飯後,開始預備寄貨。貨品售價已包含運費,令運費一欄會自動滿分,客人評價亦因此高分一些,此令成本略為增加,唯有自己左慳右慳。由於淘寶送來的貨是用紙盒,盒內又塞有大量紙張,我們當初照把產品連盒子一併寄出,但發現原來一個盒子,已經達三百克,運費要二、三十港元,小數怕長計。反正客人對包裝沒有太大要求,我們於是拆掉淘寶的盒子,以透明的吹氣填充物料代替,不但可以減輕重量,亦做到保護貨物的功能。為了兼顧學業,我們曾經以每件貨十二元,請人做包裝及郵件等。後來發覺支出不少,在工多藝熟下,我倆現時做埋「包裝工人」,包裝數十件貨只需兩小時,因此最近再沒有請人了!為了慳運費,我們寄貨會用收費較平的二等空郵,寄到歐美需時約十日。而從淘寶買貨時,亦不用收費較貴、每次只可運送五件包裹的運貨商「淘點」,改在深圳找來代理人,由他們在國內收集我們的貨品,再透過物流公司運到香港。這樣不僅可一次過運送多個包裹,更可節省一至兩成費用。

04:00pm影靚相挑起購買慾

網絡愈來愈發達,要開一間網店非常簡單,令競爭愈來愈大。要在眾多網店中脫穎而出,靠的是一張靚相。我們當初用廠家提供的相,再利用Photoshop把相片修改及移走背景,後來發現這做法跟其他網店沒有分別,於是決定重新拍攝產品照片。聘請專業攝影師幫我們影產品照,一件產品要一百港元,太貴了,不如親身上陣。我有一部單反相機,再花多二千元,從淘寶購買三盞閃燈,包括柔光燈箱,再用透明魚絲把產品吊起,逐件產品拍照,再在電腦修改,加上公司水印。不是賣花讚花香,相片質素比廠家提供的靚好多。不過近日竟然有行家偷相,他們移走公司水印,貨品又賣得比我們平,大大影響我們生意額。我們曾向ebay投訴,不過他們指相片上的字形不同,投訴難以成立,暫時無計可施。唯有在上載相片時間上揸緊一點。從ebay的統計調查得知,美國人上ebay的高峰時間是當地晚上六時至八時,這正是我們早上七時,我們於是利用ebay的上載功能,每日到這個時候,自動上載新產品相片。這樣新貨剛上架,在ebay都會有一個較高的顯示位置,有助提高店鋪的知名度。現時,ebay會向我們收取每件貨物百分之十二的佣金,而PayPal亦另收約百分之五至六的佣金,雖然收費昂貴,但由於ebay這個平台多外國人,暫時我們都會繼續使用,但長遠來說,我們會創立一個自己的網站,減少對ebay的依賴。在這兩年的創業日子,我們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畢業後不做律師,而是在網上繼續闖出另一片天。

開業資料(01/11)

入 貨$8,000郵 費$4,000包 裝$5,000佣 金$4,000總投資$21,000

營運資料(05/13)

營業額$124,800入 貨$50,000郵 費$26,500佣 金$13,000租 金$7,300盈 利$28,000

新手錦囊

ebay導師王世傑指,香港人語言能力高,而且鄰近中國這貨源地,較有優勢,但網上創業競爭大,他給予入場初哥小貼士:

1.新加入商戶可以拍賣的形式出售產品,因為貨品在臨近限期前會得到較前的排名,爭取曝光率。

2.關鍵字亦相當重要,商戶要了解目標顧客的文化背景,如手提電話在英國叫cell phone,但在美國則叫mobile phone,不同國家對產品的稱呼不同。

3.產品資料愈詳細,排名亦會愈高,新商戶選擇自己熟悉的產品,會較容易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34

喜羊羊品牌衰竭背後,是因為多次轉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734.html

但《新金融觀察報》的這篇報導認為,喜羊羊品牌已處於階段性透支階段。《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動畫一直被視為國產動漫行業近年來最為成功的一個典型。不僅其動畫片在超過75個電視台播放過數輪,拍攝的五部「喜羊羊」動畫電影也總共獲得了超過6億的票房,同時該系列還創造出超過60億規模的衍生品市場。

《喜羊羊》系列今年出品的第5部電影《喜氣羊羊過蛇年》,其電影票房收益已經有走下坡路的趨勢。數據表明,喜羊羊系列電影前4部票房儘管在增長,但增長率卻不斷下降。第5部電影甚至出現了首次負增長,相比第四部下降23.8%。「相比前作,劇情結構變化不大,狼抓羊,可是狼永遠吃不到羊,這樣的模式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市場反響自然大不如前。」藝恩諮詢一名分析師告訴新金融記者。

這篇報導認為,表現出頹勢,與喜羊羊品牌多次的轉手有關。

2011年2月,香港上市公司意馬國際宣佈以8.14億港元至10.46億港元的代價收購動漫火車集團,後者不僅擁有《喜羊羊與灰太狼》消費品業務授權,還通過聯合品牌管理協議參與原創動力公司(《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母公司)的影視製作,並可以分攤原創動力公司90%的經營業績。借助此次「借殼」上市的舉措,公司幾位創始人在這場交易中套現了大部分股份,抽身離去。

事實上從製作《喜羊羊與灰太狼》開始,其主要投資人蘇永樂就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上市。「在喜羊羊系列之中,我從角色設計、拍片,然後怎麼發行,宣傳推廣,再到衍生產品設計,再做授權,最後把它上市,基本運作了七個模塊。」此前蘇永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出售給意馬國際是「這隻羊最好的選擇。」

此外,由於早期《喜羊羊與灰太狼》躥紅之後,彼此發展理念不同,原《喜羊羊與灰太狼》核心創作團隊流失情況嚴重。早在2008年3月,《喜羊羊與灰太狼》總導演黃偉明離開原創動力。2010年,總編劇黃偉健也離開原創動力。

在取得喜羊羊品牌獨家運營權後,意馬國際的業績也並未有明顯的增長。據該公司2013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意馬國際營業額為5923萬港幣,虧損額則由去年同期的5280萬港幣擴至1.94億港幣。

「動漫產業盈利困難,雖然喜羊羊的商業運作模式比較成熟,但同樣有類似的問題。內容肯定是不賺錢的,更多是依靠衍生品授權獲得利潤。」廣東明星創意動畫有限公司創始人、原《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導演黃偉明說。而衍生品授權這塊,相比合作方,無論是電視台,還是電影院線,「喜羊羊」品牌方都處於弱勢,幾乎沒有議價能力。

未達預期,意馬國際選擇再度轉讓喜羊羊品牌,甚至以2年前收購價將其出售。此次,接手方則為奧飛動漫。

今年9月18日,奧飛動漫發佈對外投資公告,宣稱將6.342港元(約合人民幣5.4億元)收購意馬國際旗下資訊港公司及廣東原創動力公司。完成後,奧飛動漫將取得「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版權及商業運營權。

「外面一些聲音稱,喜羊羊已經成為過氣的資產,認為奧飛動漫此次收購不值,但我覺得這次收購很划算。」黃偉明表示,此前這個品牌在不同的人轉手情況下,資本運作層面想法偏多一些,而缺乏一些實質性的對品牌形象、內容的構建,這使得外界有唱衰之聲。但如果能重新理順未來的發展思路,以品牌為主,再授權衍生產品開發,衍生產業鏈中圖書、玩具、服裝等都得到版權費用,喜羊羊發展起來潛力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68

史玉柱抱怨光伏難做:“政府收指標轉手倒賣電站路條”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5663.html

史玉柱抱怨光伏難做:“政府收指標轉手倒賣電站路條”

一財網 王佑 2015-02-12 19:39:00

未滿周歲的、史玉柱投資的綠巨人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綠巨人”),似乎在這條光伏的道路上走得並不順暢,該公司已在運作的三個光伏電站,有兩個出現了問題。

    未滿周歲的、史玉柱投資的綠巨人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綠巨人”),似乎在這條光伏的道路上走得並不順暢。
    就在今天下午5點半,史玉柱於自己的微博上大聲抱怨光伏產業難做。他的言下之意是,投資十億以上的三個光伏電站,有兩個項目命運坎坷並可能已經“夭折”。其中一個光伏電站項目,已被當地政府收回指標並轉手給了倒賣“路條”的人。綠巨人公司一位高層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確有一個位於內蒙古的合作項目暫時停止了。
     綠巨人是史玉柱的香港綠巨人能源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宜山路700號的巨人網絡大廈,其主要從事光伏電站及電力資產開發、並購、建設等,其以光伏電站資產為基礎,力爭成為一家可再生能源的大型供應商。
    此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專訪綠巨人高層時了解到,這家光伏公司成立於今年7月,由史玉柱個人投資。而在約半年的時間內,綠巨人投資了3個電站,全部設立在內蒙古,有望2014年年底並網。
   今天傍晚,史玉柱在自己的“史玉柱大閑人”微博上說,“綠巨人已開張,只幹一件事:建設清潔能源發電站。用自有資金投資11.6億,在阿拉善荒漠,已並網發電兩個太陽能發電站,150兆瓦,年發電2.8億度。按節約火電燒煤算,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0噸、煙塵霧霾1050噸;但綠巨人瞎掉一個:在內蒙另地,建好電站後發現,市政府把指標收回並轉給倒賣路條的人了。”其所謂的“路條”,是指有關部門同意開展項目前期工程的批文。
   對於上述說法,綠巨人一位高層稱,史玉柱可能把情況說的有些嚴重了,“但後面那個項目,現在沒有操作是屬實的”。他表示,該項目位於內蒙古臨河,是綠巨人與其他公司合作的30兆瓦電站。而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後面一個所謂“政府收回指標並轉賣”也並不是史玉柱所說的那樣。“該項目之所以中斷,是因為電站的賣方在電站報備的流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本來屬於綠巨人和合作夥伴的項目,中途被政府拿回,導致綠巨人沒有能正常接手。但政府是否轉手給倒賣者就不清楚了。”不過該人士的說法,尚未得到綠巨人前述高層的直接回應。
  作為投資界的奇才,史玉柱的一舉一動也就得到了諸多人的註意。而他使用自有資金成立的光伏公司綠巨人,從創立至今也有風波出現。去年,就有傳聞稱,其公司的離職人員超過一半,因國家對於“路條”的買賣有了新規,部分職員被要求離開綠巨人。但這一傳聞被綠巨人高層否認,“部分人員的離開,是因為業績不達標而導致的,並非因為路條新規。”
   綠巨人總裁李維濂也曾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表示,目前公司在手的還有7到8個項目,包括一些有意向的,但還沒有拿到大“路條”的項目。
同時,綠巨人也希望建設一批光伏農業項目,而不會去涉及光伏屋頂電站,因為後者的產權歸屬、屋頂所有者的經營狀況都難以預料,反而農業光伏更有保障,李維濂說:“我們可以向農民租地,再建設光伏,穩定性要比一般的屋頂高很多。當然農業光伏也需要解決一些問題,這得有一個過程。”

 

編輯:王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19

《魔域》也要轉手遊,將由西山居和網龍聯合制作發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1/156755.shtml

《魔域》也要轉手遊,將由西山居和網龍聯合制作發行
麻策 麻策

《魔域》也要轉手遊,將由西山居和網龍聯合制作發行

在端遊紛紛向手遊轉型的的同時,消費者是否願意為“回憶”買單仍是未知數。

i黑馬 6月21日消息,今日國內兩大型遊戲公司西山居和網龍共同宣布,將聯合制作發行《魔域手遊》。據悉,雙方將為這一經典端遊的手遊化全力以赴。《魔域手遊》也被西山居世遊CEO鄭可稱為2016年端遊轉手遊的收官之戰。

《魔域》是由天晴數碼開發、網龍發行的一款魔幻PK類MMORPG遊戲,自2006年上線以來,曾先後推出18個資料片,作為國內遊戲市場中,為數不多的穩定運營十年之久、年收益過10億,總收益過百億的遊戲。

這次《魔域》端轉手遊並不是簡單的移植,而謂為網龍將《魔域》品牌化的前戰。網龍方面將派《魔域》端遊團隊參與此次手遊版的制作。該團隊主力研發人員,包括制作人、主策劃、主美術、主程序在內的核心崗位人員未變。而西山居方面,也派出了《劍俠情緣手遊》的美術團隊。

據悉,雙方團隊自六月以來,多次往返福州和珠海之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為優化遊戲細節,作為主要研發力量的網龍團隊,與作為顧問的西山居的美術團隊,反複接洽並探討方案,以確保《魔域手遊》的品質。

雖然曾經風靡一時,但如今《魔域》卻因遊戲壽命及道具收費等問題導致大量玩家流失。然而,在端遊紛紛向手遊轉型的的同時,消費者是否願意為“回憶”買單仍是未知數。

魔域 手遊 端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287

折戟*欣泰黃平轉手創勢翔 舉牌產品清算進行時

今年3月1日到4月20日,不足兩月內,由黃平執掌的廣州市創勢翔投資有限公司 (下稱“創勢翔”)斥資2.32億元兩度豪氣買入*欣泰,一舉成為二當家,風光一時無兩。

三個月後,風光不再,這家曾經高調的陽光私募不僅要面臨*欣泰退市帶來的巨大虧損,擺在面前的還有被創始人黃平“拋棄”的尷尬。就最新的工商信息來看,黃平已經將其所持有的創勢翔全部股份於6月24日轉讓。此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采訪了解到,由於“踩雷”*欣泰,創勢翔旗下的相關產品已被客戶要求清盤,相關清算正在進行。

折戟*欣泰 黃平轉手創勢翔?

2009年年底成立的創勢翔,風格激進,彼時3月,業績平平的*欣泰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良久,退市風險擺在眼前,但創勢翔卻在兩個月內連續舉牌。

3月1日至4月20日,創勢翔通過旗下22個信托賬戶先後購買了*欣泰859.11萬股和856.47萬股股份,兩次均觸及舉牌線,並最終以10%的持股比例成為*欣泰第二大股東。當時披露的交易價顯示,兩次舉牌均價分別為每股13.28元和每股14.02元,各耗資1.12億元和1.2億元。

不過,又是兩個月後,*欣泰IPO造假事實被公之於眾,輿論嘩然,創勢翔也不得不面臨“壓錯寶”的窘境。但巧合的是,就是創勢翔造假敗露,退市將成定局之際,黃平選擇了轉手創勢翔所有股份。

工商資料顯示,6月24日,原位創勢翔單一自然股東的黃平將其手中股份轉讓給一名叫余榮華之人。不僅如此,黃平同時轉讓的還有其法人代表、創勢翔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以及財務負責人的職務,而相關職位變更已經向組織機構備案。

對於黃平為何選在敏感的時間點轉手創勢翔,上海一證券法律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大手筆重倉存在退市風險的股票後失敗,黃平的轉手或是為規避來自客戶的追責,不過具體責任認定還要看相關產品合同的約定。另一私募基金合夥人則認為,比起逃避追責,黃平更大的可能是趁*欣泰造假敗露前把公司賣個好價。

對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試圖聯系黃平本人以及創勢翔求證轉讓原因以及控制人變更給公司帶來的影響,遺憾的是,截至發稿,兩方均未有所回應。不過,有接近創勢翔的人士透露,黃平確實已經將公司轉手,但在*欣泰事發前就已在打算。

“他怕樹大招風,轉讓之前實際上就在進行了,如果是因為欣泰電氣,也不可能轉手得那麽快。”對於黃平轉讓股份的具體原因,該人士則稱不便透露。

產品清算 2億元“竹籃打水”

7月21日,*欣泰開盤複盤第8天繼續直接跌停,相比複牌前,*欣泰股價已跌去57%,這意味著,以創勢翔兩次的舉牌均價來看,相關產品已經合計浮虧超1億元。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創勢翔在今年第二季度才成為*欣泰二當家,持股超5%。也就是說,這家陽光私募目前既不能找興業證券先行賠付,也不能立即賣出股票止損。

而股票不能賣出意味著客戶也不能進行產品贖回。不過,前述私募基金合夥人分析認為,創勢翔若將*欣泰估值一次性調整為0,再對產品凈值做出調整,之後客戶就可進行贖回了。

實際上,此前就已有媒體報道,有家知名券商總部為創勢翔代銷了5億~10億元規模的產品,踩雷*欣泰後,已有客戶要求贖回。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相關知情人士處最新了解到的是,創勢翔舉牌*欣泰的相關產品已被客戶要求清盤。

該人士透露,雖然目前並未跌到產品清盤線,但客戶要求提前結算,相關清盤工作正在進行中,*欣泰資產和產品投的其他資產將被分開計算。

無論清盤與否,在業內人士看來,創世翔的博弈已成輸局,砸在*欣泰身上的2.32億元資金恐都將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而這顯然超過此前黃平以及創勢翔對外所稱的“最壞打算”。(記者郭璐慶、實習記者常公博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69

有線轉手,小股東找數

九龍倉(004)於今年1月表示,有線寬頻(1097)的業務檢討進入最後階段,當中包括將業務出售。消息一出,有線股價按收市價計急升17%至0.89元。到了3月,九倉宣布終止與所有潛在買家接洽,更表明不再注資,加上收費電視牌照屆滿在即,有線仍未向政府作實是否接受續期,股價急挫34%至0.61元。來到4月前途終於明朗,有線宣布供股集資7.04億元,並引入新投資者永升(亞洲)。不過,九倉表明不會參與供股,並且將手上股權以實物形式分派給股東。交易完成後,永升將取代九倉成為大股東,持股量最多是54.02%,九倉系則只剩20.08%。

以供股包銷形式將有線轉手,相信大部分有線小股東都會感到失望。一來希望買家抬價的願望落空,二來還要出資供股,否則股權將被攤薄。如每股資產淨值目前是0.25元,供股後將跌至0.08元,減幅達132%。即使願意供股,因有線股票的每手買賣單位將由1,000股,增至1萬股,若所持股份不是15手(每手1,000股計)或其倍數就會出現碎股,日後沽售倍添麻煩。早前憧憬有線賣盤而追入的投資者,是否有點偷雞唔到蝕渣米的味道?

一個有趣問題,是次供股明顯是賣盤,但除了將3億元債務轉成股權外,九倉基本上無特別得益,況且多年來對有線的投資以億元計,為何仍願意蝕本離場?首先,是次交易在技術上沒有蝕錢,因九倉將有線股權分派給股東,會計處理上不會對業績造成影響。截至2016年12月底,有線的資產淨值是16.26億元,以目前持股量73.84%計算,九倉帳內有線的帳面值估計有3.73億元。當股權分派後,這筆帳將在九倉的股東權益中扣除。其次,有線長年虧損,若情況持續,莫說多年投資,就算是九倉借給有線的4億元貸款也會「凍過水」。重組後,九倉不用為貸款撇帳之餘,日後更有機會回本,何樂而不為?

其三,九倉雖無明顯著數,但其股東卻得了個賺錢機會。例如九倉小股東手上無端多了一批有線股票(估計每手九倉可得489股有線股份),雖然是碎股,但也可套現生利。當然,完成分派後,九倉每股資產淨值將減少,理論上會影響股價,但九倉所持有線的帳面值是3.73億元,以去年12月底已發行股份30.32億股計,攤分至每股的帳面值僅0.12元。執筆之日,九倉股價是66.5元,即使減去有線帳面值,股價變動少於0.2%。再講,甩掉有線這個包袱,於九倉來說是利好消息,相信分派對九倉的股價不會造成影響。至於九倉的控股股東會德豐(020),因承諾在供股期間維持有線的公眾持股量,所以也會將收到的有線股份分派給其股東,實行有錢齊齊搵。

綜合而言,是次交易最大的贏家相信是永升,僅用7億元就能控制資產淨值達16億元的有線。至於九倉,雖然直接得益不多,但為股東創造獲利機會。此外,在盈利管理中,有一招叫「掟走問題兒童(Throw out the problem child)」,意指母公司將表現欠佳的業務出售或關閉,以避免拖累業績。是次股權易手能無損業績,其股東又能受惠,簡直將這招完美演繹。最陰功相信是有線小股東,供股既麻煩又需額外資金,不供股的話,股權就會被大幅攤薄,現在沽售股份,股價又低殘,真不知如何是好。

有線轉手變相由小股東找數,公平與否留待讀者判斷。

文章刊於:am730 2017-04-28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259

淘寶網轉手iPhone4 月賺5萬

1 : GS(14)@2010-08-22 22:23:43

2010-8-14 iM
逛街都要反思經濟學。

香港貴為世界金融樞紐,每一個方寸發生的故事,幾乎都是一節經濟學課程。本刊跟香港電台節目《原來錢作怪》合作,一連十期深入淺出剖析各種街頭經濟智慧,培養你成為經濟學達人,運用經濟理論進一步了解世界。

正當全港市民都爭相搶購iPhone 4的時候,你有否想過賣iPhone 4先賺一筆呢?原來抓緊時機人買你賣,才能賺取最多。從事I.T.行業的阿Ken早前瞄準iPhone 4及淘寶網的商機,乘勢掘金。

於淘寶網開設網上商店的他,利用內地人對香港行貨的信心,近期準備大量購入iPhone 4,然後高價轉售給內地客。他透露iPhone4開售的第一日,就已收到近30張定單,整個生意過程亦非常簡便。

第1步︰於自家淘寶商店接受iPhone4定單

第2步︰客戶接受身份認證

第3步︰透過交易系統收取訂金

第4步︰於香港大型連鎖電器舖購入貨iPhone 4

第5步︰郵寄至客戶的內地住址

第6步︰完成交易,收取剩餘的金額

究竟這個iPhone4的生意利潤有多豐厚?讓我們計算一下。從Apple Store的網上價格可見,現時香港行貨iPhone 4 16GB售價為4,988元,32GB售價則為5,888元。而據淘寶網中一些本港賣家的價格顯示,香港行貨iPhone 4 16GB及32GB在淘寶網上分別約售7,500元及8,700元,運費主要由買家自付。這樣的話,淘寶賣家每售出一部16GB iPhone,就可賺取約7,500元-4,988元=2512元。售出32GB大容量的則能賺取8,700元-5,888元=2,812元,利潤更為豐厚。若賣家每月能賣出20部,將能賺取約2,512元x20=50,240元,甚至2,812元x20=56,240元,面對月賺逾5萬元的利潤,難怪賣家愈來愈多。

Ken就透露內地拍賣網往往充斥假貨或質素參差的貨品,尤其手機經常有不良賣家以舊機翻新,價格又不合理。相反,香港行貨及港人經營的網上商店,對內地人來說是信心的商標。因此,他們往往願意付出高價購買來自本港的產品,商機亦從此而來。
2 : 學習者(1436)@2010-08-23 09:00:26

貨源是問題(兇宅,3仔,數碼...都拖緊)smiley,我都有做,8月頭在apple store訂2部(每張信用卡),但TNT就話8月27日才俾到貨我smiley,運上大陸要人帶水貨過關(每只3舊).成本$5,000 + $300 賣$7,500(視乎當時市價),每部賺~2K.條數係有得做,亦好多人都做緊.如果你有2萬部,就袋4千萬...大生意呀!有好多上市上都無.
3 : teawater(1794)@2010-08-23 21:38:37

一出完機即刻行去先達放即有得賺.....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42

10日 3轉手 蚊舖升值 680萬

1 : GS(14)@2011-09-20 08:16: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919&sec_id=15307&art_id=15624866

此傳奇舖位位於景隆街 15至 27號海都大廈地下 5號舖,只有約 300方呎,由於舖位門面不闊落,故此並不起眼。
現時租客為一家寵物店,月租只有 3.3萬元,但勢估不到獲多名買家爭住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01

轉手賺倍 宜周內沽

1 : GS(14)@2015-03-26 18:54:16





【專家之言】全港炒家期待的滙豐紀念鈔,業界指由於反應較預期熱烈,估計抽中即放,利潤高達一倍,當中以三連張回報率最高。有錢幣專家提醒,單張、三連張及三十五連張炒賣方式各有不同,當中三十五連張雖認購倍數最高,但炒燶機會同樣高,建議即日或最遲一周內放售。錢幣收藏家司徒杰指,三十五連張最多可炒至5萬元,以發售價約2.4萬元計,轉手賺約一倍。但今次三十五連張以裝裱性質出售,而非捲筒裝,攜帶麻煩;加上大陸打貪;若內地炒家「唔收等價跌」,追貨人士隨時壓貨炒燶,建議收到即賣止賺。而發售價380元的單張,最多可炒至700至1,000元,三連張則可炒至4,000,由於價值少及攜帶方便,不妨待價值上升善價而沽。香港錢幣研究會會長馬德和稱三連張最好炒;單張則「銀碼細、易炒郁、少風險」;三十五連張送禮居多,但因反貪加上運送麻煩,呼籲市民一周內即賣,相信有2萬元溢價。■記者劉美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6/190903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