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定陸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的美商應材台灣區總裁,曾經同時搞定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三大客戶,他愛看歷史書、愛打橄欖球,他的三項好習慣,讓他從菜鳥業務做到總裁。 撰文‧周品均 他是一家年營收超過千億元、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又被稱作台積電、英特爾、三星軍火庫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簡稱應材)的集團副總裁,但二十年前的他,只是一名從工程師轉職,客戶都不理睬的菜鳥業務員,甚至還遭遇過業績大減五分之一的嚴重退貨震撼教育。但他並沒有因此離開業績掛帥、美式風格濃厚的公司,反而一路從菜鳥業務做到台灣區總裁,他是余定陸。 「贏家只是再站起來試一次的輸家。」這是余定陸最常掛在嘴邊鼓勵團隊的一句話,他在應材工作二十二年來,也是靠著這個精神,搞定台灣、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的半導體巨頭客戶們,並且成為第一位當上應材半導體全球事業服務群總經理的台灣人。 習慣一:打橄欖球 培養了解問題、找團隊分組解決的能力如果你以為余定陸是頂著留美博士光環,回到台灣外商公司工作,才擁有這項亮麗職涯成績的話,那你就錯了。他跟多數上班族一樣,從成大材料所畢業後進了科技公司工作,一年後看到報紙上的徵才廣告到應材應徵,沒想到這一待就超過二十個年頭。 「我大學成績並不出色,因為都忙著打橄欖球。」余定陸神采奕奕地談著喜愛的運動。接受《今周刊》專訪這天,他穿著合身淺藍色襯衫,打著深藍色領帶走進會議室,與上次出席台灣國際半導體展公開活動時相比,看起來瘦了一些。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正在為了十一月回到成大打橄欖球比賽鍛鍊身體。 「我最近都有在鍛鍊,因為不想走著進去、被抬出來。」余定陸開懷大笑。 余定陸從大學時代開始接觸橄欖球,就這樣打了二、三十年。很難想像,一位掌管台灣、日本、中國各大半導體公司訂單、金額超過千億元的業務頭子,辦公室放的不是高爾夫球具,而是一顆印有比賽用字樣的橄欖球。 因為,橄欖球比賽中,隊員們跟著他死命往前衝刺的精神,就是余定陸在應材工作的寫照。 余定陸並非半導體科班出身,一九九三年剛到應材工作的前兩年,他負責台積電業務。就像每一位菜鳥業務一樣,他也曾碰一鼻子灰,也曾為了與客戶見面而苦苦守候,卻只換來冷淡回應。 「這就是你需要別人,比別人需要你多。」他說,當業務一定會碰到這樣的狀況,所以要改變策略,「不要只想著賣出產品,而是先問自己能幫客戶解決什麼問題。」首先,想當一位稱職的業務,你要先找出客戶問題所在,再決定自己該找哪個產品研發團隊、哪組工程師幫忙解決客戶問題。如同在球賽中,你要幫球隊爭取最多得分,只有你死命向前衝,無助於贏球,而是要找到隊友幫自己掩護,分工合作下才容易得分。 「Erix(余定陸英文名)因為很喜歡看棒球、籃球,加上他自己很早開始打橄欖球,他的團隊合作風格強烈,同時講求戰略。」與余定陸共事十二年的業務副處長楊宗華如此形容他的長官。 習慣二:讀歷史書 成功打進外國人的心,越資深越吃這套余定陸這種敢衝,但又懂得運用團隊力量為公司爭取最多訂單的風格,也讓他很快地在三年後就被應材拔擢為台灣區DRAM總監,接觸的客戶範圍也一路從台灣走向世界。 「我在應材的二十二年中,二○○一年、三十五歲開始算是分水嶺,從那一年開始,我的老闆再也沒有說中文的。」余定陸笑說。○九年,他在全世界都對金融海嘯餘悸猶存之際,接下半導體全球事業服務群總經理一職,這時候,不但老闆再也沒有華人,他的客戶也從此擴及全球,北美、全亞洲、歐洲,所有數得出來的半導體要角,都在他的管轄範圍。 面對各種國籍的老闆及遍及全球的客戶,他最喜歡用「歷史」打開話題。這要歸功於長年閱讀歷史書的習慣,讓他能很快地和外國人打開話匣子,拉近彼此距離。 走進余定陸的辦公室,桌上放的不只是筆電,還有他看了一半的兩、三本歷史書籍,牆上還有一段他親手從老子《道德經》中抄寫的文字。余定陸隨手翻開一本,指著摺了一角的一頁,「我上次就看到這裡。」掌管全世界重量級半導體客戶的他,其實只能用零散的時間看書,但他會隨身攜帶一本書,連出差也不例外,約一個月讀完一本。 「他讀歷史書的習慣已經維持好多年,從我二○○○年認識他開始都沒改變,常常看他把書中值得筆記之處寫下來。」應材傳播與公共事務部資深經理譚鳳珠,貼身觀察余定陸如何維持好習慣。 好幾次,余定陸與日本半導體客戶的餐敘中,他就以自己最關注的日本歷史,作為開啟話題的第一步,成功讓餐敘的氣氛變得輕鬆,「你總不能開口就是要人家下單,而且我發現,這招對資深的人更有效。」余定陸笑說。 幕僚長陸藍珠十九年前加入應材,她當時的直屬主管就是余定陸,陸藍珠很讚賞余定陸透過廣泛閱讀養成談笑風生的功力,她曾目睹,「幾位半導體高階主管在一場餐會中談論起軟性話題,Erix對於客戶談到歷史話題,都能應對如流。」到日本談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到韓國談韓國歷史。「生活習慣、民族文化都是由歷史養成,會有文化衝擊,就是源自於不了解彼此文化。」余定陸靠著閱讀歷史,打破與客戶之間的隔閡。 余定陸能一路從菜鳥業務爬到集團副總裁,他的業務開發與人脈經營術值得借鏡。要帶領台灣區一千多名員工,以及他轄下各區域的半導體團隊,他需要更有效率完成工作的專注力、扛壓力與營造團隊向心力的能力。 「Erix的抗壓性很強。他的業務這麼繁忙,總部其實也給他不少壓力,但他不會用情緒化方式處理,反而是冷靜地將事情完成後,再找機會向主管反映哪些要求並不合理。」陸藍珠說,余定陸總是帶著親切的態度工作,甚至常常將上層的壓力一肩扛起,讓團隊更願意放膽衝刺。 習慣三:打棒球 訓練專注力、抗壓力,每周建立紓壓管道面對業績、管理各個層面的壓力,余定陸和很多人一樣,靠著運動、揮灑汗水忘記煩惱,他在後車廂放一支球棒,每個周末準時到練習場報到,每一次他都要求自己揮出兩百棒。 余定陸說,揮棒的好處是可以練習專注力,也可以紓壓,讓工作更有效率,就像厲害的職業球員是可以看到迎面而來那顆球上的縫線,「所以打擊時不能邊練習邊想著工作,只能專注地看著前方越飛越近、越變越大的球,然後揮棒擊出。」余定陸的三項好習慣,不僅是他面對職場的好幫手,也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余定陸 出生:1966年 現職:應用材料集團副總裁兼台灣區總裁經歷:光磊工程師、應材半導體全球事業群總經理等 學歷:成大材料研究所 余定陸的習慣祕密檔案 好習慣:每月讀一本書,維持至少十多年,最愛歷史書(如圖)難關:工作繁忙、出差時間很長養成祕訣:隨時帶一本歷史書在身邊最大效益:拉近和客戶距離、有助經營客戶關係 |
| ||||||
創台逾半世紀,香港第一家電視台的亞洲電視(簡稱亞視),即將走入歷史。四月一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不再發放無線電視的續期牌照給亞視,也確定亞視一年內就將關門大吉。 曾經與香港無線電視(TVB)瓜分香港電視版圖,亞視曾寫下華人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台紀錄;只不過,隨著經營權多次轉移,亞視經營績效也越來越差。到了商人王征成為最大股東時期,雖然他發下豪語,要將亞視打造為亞洲CNN;但二○一一年,亞視發生誤報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死訊事件,公信力跌落谷底,績效更無力回天。 就在亞視垮台同日,香港政府也宣布,華人首富李嘉誠次子、身價四十五億美元的李澤楷,旗下事業拿下十二年無線電視播映牌照,使得李澤楷成為香港媒體新霸主。 此消彼長,李澤楷拿下無線電視這塊牌照,對他經營香港媒體市場具關鍵影響力。先前,李澤楷已擁有香港第一大電信商|| 電訊盈科、財經報紙|| ︽信報︾,及收費電視台「Now寬頻電視」經營權,版圖橫跨電信、報紙與電視。如今再跨足收視群體最多的無線電視,未來他的影響力,勢必越來越大。
(周岐原) |
12月16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月度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中國連續第6個月減持美債,規模創下2010年7月來新低。日本10月反超中國,成為美國海外的第一大“債主”。
TIC的具體數據顯示,中國10月所持美國國債規模下降413億美元,為連續第六個月下降,至1.1157萬億美元,創下2010年7月以來新低。而日本10月所持美國國債下降45億美元,至1.13萬億美元。
每當TIC公布時,針對中國拋售美債背後可能存在的“陰謀論”都會出現,比如,“中國不再給美國政府借錢”。但事實上,這一邏輯並不屬實,各國美債持有量每個月都有增有減。此次,比利時、新加坡、韓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各國美債持有量都分別下滑,一方面體現了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強美元下,各國可能通過拋出美債、換得美元從而來幹預匯市,穩定本國貨幣。而中國的美債持有量持續下降背後,則可能涵蓋了各種考量。
有賣必有買
近幾個月,中國的美債持有量下降幅度最大。不過萬物此消彼長,這一邏輯同樣也適用美債。
“‘陰謀論’說法不準確。有人賣必然有人買。原來的美債大戶是新興市場國家,其胃口很大,現在可能因為各種因素減持,例如,拋美債換得美元,幹預匯市,緩解貨幣貶值壓力,而主要的買家變成了發達國家,他們的胃口就沒那麽大了。”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這些年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資產的確下降了不少,例如產油國財政收入下降,貨幣貶值壓力較大。但央行要賣美債是很正常的,而且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就說明了始終有更多投資者願意持有。”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經濟分析師劉亞欣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外,她稱:“歐美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更自由,不一定國別數據分得那麽清楚,如果歐洲投資者持有美國的基金,從而持有美債,那麽TIC報告也會認為這是美國機構持有的。”
接近外管局的人士則對記者表示,TIC公布的海外美債持有數據並不區分國外官方和私人部門,是一個總量,“近年來美債交叉對沖後的收益率(cross-hedged yield)走跌,不少海外資金去追逐收益率更高的資產,而美債則可能由部分美國國內的投資者接盤了。”資金是逐利的,這也是不變的道理,尤其是當前全球低利率環境下。
中國拋美債穩定匯率之辯
就TIC報告的數據本身來看,今年2月以來,中國持有的美債總量的確逐步下降。同時,中國外匯儲備也持續下滑,而美債則是外匯儲備的組成部分。
12月7日,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1月外匯儲備降至30516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為今年1月份以來最大單月降幅。此前的7~10月,外匯儲備分別下降了41億、159億、188億美元和457億美元。而外匯儲備的巔峰期則是2014年的3.99萬億美元。
去年以來,市場便在討論中國央行拋售美債,並以換得的美元幹預匯市、維穩人民幣匯率。這種討論在去年9月最為集中,當時人民幣貶值壓力也在持續釋放。而今年10月以來,人民幣再度走貶,伴隨著美債持有量下降,類似議論再度興起。
截至北京時間12月16日收盤,美元/人民幣報6.9593。年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近7%,貶值幅度與眾多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仍十分小。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近期表示:“如果按照市場供求原則,人民幣每個交易日貶值的幅度僅會是這麽一點嗎?很顯然不是,如果沒有外匯市場幹預和央行其他各種措施的幹預,人民幣收盤價與開盤中間價的變化不可能這麽穩定。央行強有力地幹預了收盤價的形成,使其變化相對平緩。”
第一財經記者詢問多方觀點後發現,拋美債穩匯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是美債這一範圍可能過於局限。
“就證券資產而言,外界普遍認為一定是歐債或美債,而從統計角度來看,其實證券在統計上是一個很寬的概念,除了美債之外,甚至可能還包括票據等。”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稱。
中國央行去年也首次披露了詳細的家底。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2015年),中國官方的儲備資產共計3.77萬億美元,其中證券類資產為3.69萬億美元,占比高達98%。
其實,近幾年來中國始終強調外匯儲備多元化。隨著過去幾年美債收益率走跌,中國投資者也需要尋求收益更好的投資標的。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也需要進一步多元化,不是一味以購買美債為主。例如,“一帶一路”、走出去等重大戰略布局都需要外匯儲備的支持。
“未來,希望粵港澳大灣區能進入3.0時代,區域內的主要城市能發揮各自的優勢產業,齊頭並進,創新湧動,出現引領性的產業。”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如是憧憬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
他將全球灣區的演變史分成了1.0和2.0時代。“最早的灣區是1.0時代,以港口碼頭為主。後來是2.0時代,形成3種路徑:一是以東京灣為代表的,以先進制造業為主;二是以紐約為代表的,以金融服務業為主;三是以舊金山為代表的,以科技創新為主。”
早在兩年前的2015年廣東省兩會時,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譚剛就在提案中建議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並認為廣東在“十三五”時期可以形成以灣區經濟為引領的發展新常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還處於概念階段。未來要如何建、何時建成,都還是未知數,但一個確定的事實是:該區域內各個層面的融合正在加速。就拿籌建以來曾經停滯多年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來說,海底隧道部分即將在今年4月底貫通,預計2017年底建成通車。
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
寫進國家政府工作報告
事實上,“灣區”的概念並非首次提出。我國一些港口發達的城市,如廣州、上海、深圳、珠海、東莞、臺州等,早已加入發展灣區經濟的行列。
灣區,指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幹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在國際上,“灣區”一詞多用於描述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而衍生的經濟效應則稱之為“灣區經濟”。
2010年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制定《環珠三角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以落實此前提出的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區合作、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和協調機制建設。在廣東省2016年和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包括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等內容。
國家層面上,去年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已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國務院去年正式發布的《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也提出,要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院副院長、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世界上一般以中心港口城市的名稱來給灣區命名,比如聞名世界的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等,而“粵港澳大灣區”更多的是區域經濟的概念。“如此命名意在將港澳納入珠三角城市群,並以此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在《加快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2017年擬啟動珠三角灣區等跨省域城市群規劃編制。其有關司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珠三角灣區城市群將把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門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會同粵港澳地區共同編制,最後由國務院批準。
暨南大學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認為,無論是珠三角灣區城市群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所含的地理範圍是一樣的,即都是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門,但是提法不同透露出來的信息不同。
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進一步分析道,對於中央來說,著眼點在於“港澳”,粵港澳大灣區有港澳兩個字,凸顯了港澳的分量,顯示出國家的重視。國家希望香港一直保持穩定,而香港如果能與珠三角很好融合才有發展前景,經濟發展好了才更穩定。香港近年來面對的國際競爭壓力加大,需要聯合珠三角城市來發展,因而提出這個發展戰略是適時的,香港、澳門也會贊同粵港澳大灣區的提法。
對標世界著名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已列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層面。
就在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的第二天,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要和洛杉磯、紐約、東京灣去比。相信粵港澳能在世界大灣區競爭中沖得更快一些、更強一些。”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各地統計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發現,珠三角9市和港澳加起來的經濟體量已經十分龐大。2011年到2015年,這11個城市GDP(國內生產總值)逐年上升,從2011年的6.2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8.44萬億元,約合1.22萬億美元。這一數值與2015年排名第13位的經濟體澳大利亞的GDP相當,超過排名第14位的西班牙238億美元,排名第12位的俄羅斯少1000億美元。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還曾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過另一組數據:2015年這11個城市GDP是舊金山灣區的2倍,接近紐約灣區水平;進出口貿易額約1.5萬億美元,是東京灣區的3倍以上;區域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7200萬標箱,是世界三大灣區總和的5.5倍。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具現實意義,香港應珍惜“國家預留座位”的機遇。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萬慶濤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港澳是我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紐帶和橋梁。“粵港澳全面合作乃至深度融合,將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發揮重要作用。由於歷史的原因,香港和澳門曾為與英聯邦國家和萄語國家連通的重要窗口,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走出去的重要支點。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建成世界級的城市群,將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乃至在全球的競爭力。”
建設難題待解
那麽,粵港澳大灣區該如何建設?重大跨境基礎設施的構建可謂第一步,諸多設施有待完善。譚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舉例說:“原來因為航空管制,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區域內飛行效率不太高。因為這個區域的航空管制區並不是統一的,飛機飛行的時候稍稍不註意,甚至在空中盤旋一下就可能從一個航空管制區進入另一個航空管制區,導致後者每分鐘起降的航班數量受到影響。”
有學者表示,研究跨境基礎設施要跳出跨境,發揮好跨境設施的系統效益。2016年10月,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張思平在深港合作圓桌會議上說:“比如深圳灣口岸,從跨境的角度來講是跨過來了,深圳灣大橋建設本身沒有問題,香港方也沒有問題,但是跨過來之後在深圳卻存在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究其原因,除了深圳西部通道的功能發生變化之外,恐怕還與當時對與深圳西部地面交通體系的銜接考慮不夠有關。”
他認為,在未來,不論是高鐵、機場還是其他重大項目,都不能僅考慮跨境的問題,而要綜合考慮兩個城市內交通體系的一體化建設,以全局的、系統的眼光,站在深港兩地交通大系統的角度統一規劃。
珠三角九市之間的行政壁壘和地區融合之間的矛盾也備受關註。“灣區”比“地區”城市間的界限更模糊,更強調融合發展,比如基礎設施互通、公共服務均等、消費水平相當。
在陳廣漢看來,與世界著名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差距還很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不暢通。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跨境流動的增加,不光是經濟層面,整個城市的分工問題都提出來了,“而社會融合比經濟合作難度更大。比如,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的國民待遇問題,他們的養老、教育等如何與內地的體系對接。”
舊金山灣區
在今年廣東省兩會上,廣東省政協澳門區委員楊道匡就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港澳居民在通過深圳北站高鐵的時候,不能像內地居民一樣在自助機上取票進入,必須在窗口審核後才可以。一到節假日排隊時間超過一個小時,為了防止誤車,很多居民需要提前一天過關。他希望能“完善高鐵的營運管理,讓港澳居民享受國民待遇”。
此外,環境問題將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另一大難點。胡剛表示,如今高科技的發展需要依靠人才,而人才喜歡集聚在氣候環境條件好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就是灣區。但是,珠三角過去的工業化帶來了土壤、水、空氣汙染的問題,這些汙染治理起來又很困難,即便是現在仍然有很多重工業,比如造船、電廠等。同時,珠江灣周邊很多城市都在填海,從長遠來說,這已經對灣區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還是以制造業為主,如果強行對其過高要求,GDP會掉下來,這樣不行。所以轉型升級要慢慢轉向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胡剛說。
彭澎也認為,要把“宜居”放在重要位置。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珠三角房價高企、土地與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環境壓力很大、交通擁堵嚴重。但是,灣區不能只給政府帶來“高大上”,帶給民眾的卻只是一個概念或是房地產炒作。
企業登陸灣區,深圳有優勢
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和倡導者。譚剛稱,“十三五”規劃之初,國家提出了三個國家級的發展戰略,即“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而在珠三角缺少一個國家級的戰略定位,深圳就在思考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2014年初,深圳在當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將發展灣區經濟作為主導型的戰略。當然,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說法正式提出來之前,當地對該灣區的稱呼也有多個版本,包括深圳灣區和深港灣區等。
隨後,深圳的部分行政區開始積極籌劃。就以騰訊、中興等明星科技企業雲集的南山區來說,第一財經記者從區政府拿到的一份“南山區打造深圳灣區經濟之核研究報告”顯示,該區早在2014年就調研和評估在灣區中的優勢,以及如何融入灣區的發展。
上述報告稱,南山區地處珠江入海口和廣深港國際大都會中心節點上,與香港隔海相望。並擁有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深圳灣口岸,隨著西部通道貫通、港珠澳大橋等重大交通建設的推進,加上萬噸級的媽灣港、赤灣碼頭和蛇口集裝箱碼頭,形成了灣區經濟必備的交通網絡優勢。
當地有風投人士表示,看好整個深圳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機遇,可能會有不少企業以深圳作為登陸該灣區的落腳點。深圳市商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唐安浪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深圳一定會成為投資的風口,這是由它的區位優勢決定的。”
深圳擁有備受創業者稱贊的硬件配套能力。在深圳,1小時車程內能采購到各種產業配套要件,也能迅速找到工廠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新產品。好產品在手後,也無須為找資金發愁。深圳的VC/PE機構累計近5萬家,註冊資本約4348億美元,機構數量和管理資本約占全國的1/3。
唐安浪補充道:“不過來投資的企業,也要看它們的企業性質,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宜來深圳,比如說傳統高耗能的企業就不行。深圳是高新企業非常合適的地方。”
幾大核心城市有望齊頭並進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倡導者,對於該灣區的建設自是幹勁十足,但對於該片區其他部分城市來說,是否也如此呢?
譚剛認為,灣區經濟不是行政性的,是這幾十年的發展一步一步形成的,是市場發展的客觀過程。如果一個城市抓住了這個機會,就可能抓住國家層面的資源配置,如果放棄的話,可能機會就不會有了,可能發展就會滯後於周邊地區。
深圳、廣州、香港這幾大核心城市如何發展,資源又該如何配置,都需要做好頂層設計
他補充道:“灣區不僅僅是這幾個大城市,還有其他經濟不那麽富裕的城市,他們應該會很願意參與進來,因為至少他們能爭取到國家層面的一些資源。如果其他大城市放棄,那麽這些小城市可能幹脆以深圳為核心,形成深圳都市群。所以,他們不會失去先機。”
也有聲音稱,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幾大城市均具有較強優勢的背景下,未來誰會成為該區域的中心城市?譚剛認為,沒必要糾結這個問題,因為可能沒有哪個城市會成為單一中心。
“自古以來,珠三角的城市規劃和長三角以及環渤海的就不一樣。在這個區域,沒有一個強大到類似上海和北京這樣的核心城市。”譚剛說,單一中心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好處,周邊其他城市會圍繞中心城市來進行資源配置,但是多中心也有好處,若幹城市齊頭並進,市場化的競爭較為充分。
他補充道:“長三角是以國家資源配置為主形成的格局,而珠三角是以市場競爭形成的格局。但是對於珠三角來說,不好的是這些城市已經各自找準了發展定位,比如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廣州是貿易樞紐,在文化積澱和服務業上也很突出,深圳則是科技創新之城。不過,正是這種城市競合關系可能讓粵港澳大灣區更有活力。”
如何讓這種城市競合關系良性發展?譚剛說:“要解決好該區域內城市之間的合理分工問題,要讓大家都能容易接受。下一步,深圳、廣州、香港這幾大核心城市如何發展,資源又該如何配置,都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不然,幾個城市各自為政,單打獨鬥,雖然容易出現英雄,但是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本報實習生童海丹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正在不斷躍升,從2016年的第25位升至2017年的第18位,再到2018年升至第13位。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4日發表的《2018年世界競爭力報告》顯示美國排名第一。中國得分89.02分,排名較去年上升5位,至第13位,上升幅度在眾多經濟體中表現突出。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認為,近幾年來中國競爭力的連續、大幅躍升,得益於三個方面: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視軟資源的積累。
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外,中國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的互惠互利,不斷放寬外商投資限制,致力於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對內,中國堅持創新驅動,支持人工智能、互聯網、信息技術、共享經濟等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和新管理模式的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提升了中國的內生增長動力。
“此外,重視人力資本、傳統文化、民族品牌、知識產權、大數據等軟資源的積累和開發,也不斷增強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劉哲說。
報告認為,中國競爭力在本次評估中的顯著提升,主要緣於兩大指標改善:一是對硬件及軟件基礎設施投資加大;二是政府規章進一步簡化提升了營商效率。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布里斯也表示,中國在實體和虛擬基礎建設領域不斷大力投資,並努力改善司法和監管制度,這些都有助於排名的提升。
劉哲說,軟件基礎設施這一指標的改善是我國近年來高度照重視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軟資源積累的成果體現。軟件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推動信息化建設、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積極布局後工業時代價值創造的核心軟資源,也有利於提升中國今後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的分工地位。
劉哲同時建議,今後在繼續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的同時,應努力在法律、政策、融資等軟環境上實現新的突破。通過營造創新友好的法律軟環境、提升行政效率的政策軟環境、與新經濟對接的融資軟環境以及更有吸引力的人才軟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提高微觀經濟的活力。
自1989年以來,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全球競爭力研究中心每年都會發布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排名。排名調查評估基於260個指標,其中約三分之二來自上一年度采集的就業和貿易等統計數據,三分之一來自當年度對6000多位企業高管的調查。目前全球共有63個經濟體被納入評選,得分100表明最具競爭力。
7樓提及
你都識講幾千蚊, 比什麼?
部NOTE成本唔過2000.
7樓提及
你都識講幾千蚊, 比什麼?
部NOTE成本唔過2000.
9樓提及
又變手機大戰,係差左無蘋果迷入來攻埋一份
講真,講手機硬件,我諗大陸機應該最強,價廉物美
但軟件同手機設計唔係太好
畢竟手機唔係DESKTOP,唔係硬件強就好
9樓提及
又變手機大戰,係差左無蘋果迷入來攻埋一份
講真,講手機硬件,我諗大陸機應該最強,價廉物美
但軟件同手機設計唔係太好
畢竟手機唔係DESKTOP,唔係硬件強就好
10樓提及7樓提及
你都識講幾千蚊, 比什麼?
部NOTE成本唔過2000.
跟本除左個OS, 就係組裝.
5K野買部***, 除左演野, 跟本係被搵笨7.
HAHAHAHA,你又話俾5千買***係俾人搵笨七
我咪話你聽個分別係邊囉,笨七
12樓提及9樓提及
又變手機大戰,係差左無蘋果迷入來攻埋一份
講真,講手機硬件,我諗大陸機應該最強,價廉物美
但軟件同手機設計唔係太好
畢竟手機唔係DESKTOP,唔係硬件強就好
不是最強,算是C/P比較高
但PERFORMANCE差一截了
13樓提及10樓提及7樓提及
你都識講幾千蚊, 比什麼?
部NOTE成本唔過2000.
跟本除左個OS, 就係組裝.
5K野買部***, 除左演野, 跟本係被搵笨7.
HAHAHAHA,你又話俾5千買***係俾人搵笨七
我咪話你聽個分別係邊囉,笨七
你鍾意拎5K買***, 隨得你.
16樓提及13樓提及10樓提及7樓提及
你都識講幾千蚊, 比什麼?
部NOTE成本唔過2000.
跟本除左個OS, 就係組裝.
5K野買部***, 除左演野, 跟本係被搵笨7.
HAHAHAHA,你又話俾5千買***係俾人搵笨七
我咪話你聽個分別係邊囉,笨七
你鍾意拎5K買***, 隨得你.
唔識野就請去先了解一下.
11樓提及9樓提及
又變手機大戰,係差左無蘋果迷入來攻埋一份
講真,講手機硬件,我諗大陸機應該最強,價廉物美
但軟件同手機設計唔係太好
畢竟手機唔係DESKTOP,唔係硬件強就好
個OS 係灌入去, ANDROID 原裝擺入去的話, 硬件用大路野, 基本同有牌子果D機唔會爭好遠.
而且, main chip/LCD/鏡頭, 全部都可以同大廠買. 模具大陸本身都好成熟. Design 更可以又抄又改.
到最後做出黎, 有咩分別?
19樓提及
因為大廠唔會用原裝android.
其實android 就是Linux, 大廠將個CODE改左, 所以介面唔一樣.
大陸廠是唔會花好多時間去改介面. 小米, 酷派果D就會
21樓提及
山寨機唔店 質素差一截又唔耐用 當你連打電話都唔好用的時候點可以長賣長有喔 太參差啦
22樓提及
[quote floor=我用過山寨的htc機 我慣左手機放牛仔褲尾袋 用左2星期左右 一次坐火車 到站果陣拿部手機見到個芒{粒}左落去 仲打到 不過幾個數字已經按唔到 我一部手機用好耐 呢d幾個月貨色仔唔岩我用
24 : GS(14)@2012-08-14 09:24:2123樓提及22樓提及
[quote floor=我用過山寨的htc機 我慣左手機放牛仔褲尾袋 用左2星期左右 一次坐火車 到站果陣拿部手機見到個芒{粒}左落去 仲打到 不過幾個數字已經按唔到 我一部手機用好耐 呢d幾個月貨色仔唔岩我用
差成咁真是有D..
25 : 承天(1379)@2012-08-14 09:30:34
所以nokia 冇得番生好可惜o羅
26 : GS(14)@2012-08-14 09:32:1025樓提及
所以nokia 冇得番生好可惜o羅
我自己那部兩百幾都用到3年
27 : idsdown(1658)@2012-08-14 20:00:38
motorola無得撈啦
http://board.phonehk.com/viewthr ... tra=page%3D1&page=1
摩托羅拉移動擬全球裁員及關閉部分辦事處
香港電台香港電台 – 22小時前
摩托羅拉移動計劃在全球裁減20%員工,並關閉全球近3分1的辦事處,目前公司在全球有94個辦事處。
管理層表示,裁減的4000名員工中,有3分1來自美國。公司計劃退出無盈利的市場、停止生產低端產品,並專注發展少數幾款手機。
美國紐約時報的報道指,摩托羅拉移動亦計劃縮減亞洲及印度業務,將研發工作集中於芝加哥、加州及北京。
28 : GS(14)@2012-08-15 08:44:47
現在呢間是Solutiion...
29 : idsdown(1658)@2012-08-15 10:06:1728樓提及
現在呢間是Solutiion...
no, 係咕咕食左嗰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