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舊樓有價劏房大王月賺十萬辛苦錢

1 : GS(14)@2010-09-05 23:02:40

2010-9-2 NM  

樓市高企,就連樓齡有三、四十年的舊樓亦水漲船高,不少人索性買入後將之劏開,間成多個有齊廚房廁所的套房出租,回報動輒高出一倍以上。

於觀塘手持四十個劏房的陳華強,每月淨賺十萬元,更出任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擊退鳳姐,藉以保護自己地盤。

陳華強雖然並非牛頭角道立成大廈的住客,但看更和住客都認得他,「我四十年前就住喺度,我媽媽後來喺度將幾個單位間成籠屋放租。」十五年前,陳華強接手祖業,發現籠屋前景有限:「越來越少人住,住客又多糾紛。」他遂將籠屋改建為劏房。

立成大廈每個單位面積約一千呎,他將之劏為四份,每間面積約二百呎,月租約三千五百元,一個單位可收租金一萬四千元,以現時市值約二百五十萬元計算,回報率近七釐。除繼承母親的單位外,陳華強於○○年起分批買入多個立成單位,至今持有十個單位,間了四十個劏房出租,他表示扣除管理費及差餉等開支後,每月可淨賺十萬元。

原來搞劏房大有學問,「一般來講,做劏房只要唔影響人,無人投訴,屋宇署好少查你,但做齊手續就比較穩陣。」所以他會花萬多元找建築師寫報告,「講明點樣留番條走火通道,用咩物料,例如門要用實心防火門,牆就要用輕身防火磚,以免加重樓宇負擔,之後將份報告交俾屋宇署,問佢反唔反對。無反對先搵師傅開工,一個單位間四間房,要成三十萬。」

由於觀塘龍蛇混雜,為保持樓宇及住客質素,令劏房較易出租,陳華強義務擔當大廈的立案法團主席,「最大好處係阻止其他業主將單位租俾色情架步,以前試過有人咁做,我話佢違反公契,降低物業價值,去法庭告佢,告過一次之後就無人再做。」

裝修通渠一腳踢

每朝早上,陳華強忙於處理維修及發租客通告等工作。此外,由於劏房沒獨立信箱,故他午飯後會巡樓兼派信,農曆新年再送年糕,中秋派月餅,「等大家關係和諧啲。」

此外,他還變身渠王,專醫奇難雜症,「廚房喉比較易塞,我成日叫租客唔好自己用化骨龍通,因為化骨龍加埋熱水,攝氏達一百八十度,連膠喉都整穿。通渠應該用哥士的。」

隨時預備叫白車

他每日巡樓例必去七樓,「我已經盡量將所有籠屋改做劏房,但都有啲住客唔肯走,所以剩番七樓一個籠屋單位。佢哋有租務條例保障,只要肯交租,唔可以逼佢哋走。」惟籠屋住客多是老弱殘兵,故此陳華強密切留意他們健康狀況,「前幾日有個阿伯兩日無起身去廁所同沖涼,我即刻叫白車。」

他說經營籠屋有如慈善事業,「每人一千二百蚊,包水電,廁所廚房共用,我要蝕水o架!設施折舊得好快,我又要請鐘點阿姐清潔公共地方。籠屋無冷氣,熱到住客一日沖幾次涼,水費要三千幾蚊。」

和社署保持聯絡

籠屋及劏房的租客,大多來自社會低下階層,揀租客很有學問,「無收入唔緊要,可以攞綜緩,但一定要提供受助人編號。」原來該編號可證明是否領取綜援人士,而且若對方不準時交租,他亦可找負責社工跟進。

由於工作困身,手持價值逾二千萬物業的他已萌退念,「可能趁現時高價賣出部分單位,幫仔女置業。」

間劏房最好問屋宇署

想將單位變成劏房的話,陳華強表示最好選擇原先沒有間隔,僅得廚房廁所的單位,皆因這類單位只要符合負重要求,易於間房。

首先要找持牌建築師諮詢單位是否能間成劏房,諮詢費約五千元;沒問題的話,建築師會向屋宇署取建築圖則,並入紙申請劏房,費用約一萬元;然後,屋宇署會回信表明是否反對,不反對便可動工,過程需時三個月。

舊樓改裝變賓館

陳華強劏房後要親力親為,相反三十四歲的梁大衞更進一步,他將舊樓劏成賓館,自己不用捱更抵夜,全交阿姐打理,回報卻更高。

位於佐敦裕華斜對面的立信大廈內有不少舊式賓館,相對而言,在內開設僅兩年的「領事酒店」已屬新潮,老闆梁大衞笑言:「我每間房都有獨立廁所,唔使共用洗手間,又以不同地方做主題,即使比行家收貴幾十蚊,都大把人租。」

立信大廈樓齡逾五十年,梁大衞與弟弟兩年前向家人借錢,以現金三百五十萬元買入一個單位,他坦言因舊樓難做按揭,才焗住一炮過付錢。他將這千多呎單位間成九個以不同地方做主題的房間,每間房間均用上十萬元裝修,最貴是符合持牌賓館條例的消防及煙霧裝置。

其賓館日租約三百三十元,入住率約八成,每月淨賺五萬元,他牙擦擦說,「若只租出四、五成,我都可以打和,我而家比普通劏房賺多兩倍幾。」

如此好租,全因兩兄弟早有預謀,弟弟曾在旅行社工作,他自己大學畢業後便在多間酒店工作,摸熟日常運作,他更與其他區份的賓館結盟,每當房間爆滿便轉介客人予對方,當中賺取數十元佣金。

曾在文華酒店工作的他,認為開賓館投資較少,又易於打理。記者到訪當天,看見只有一名上了年紀的師奶,一腳踢負責所有前台、清潔及接待等工作。

眼見賓館有錢途,他兩兄弟去年再以百多萬,買入隔籬街的一個舊樓七百呎單位,間成五個房出租,現正進行裝修。不過今次主題有變,騎呢地吊起仿真生果,營造度假風情,他也樂在其中,邊玩蕉邊拍照。問到隔音如何,他敲敲牆身說,「夜晚啲客要開心起嚟會好大聲,都冇辦法,唔打交就得啦。」

點攞賓館牌?

要成為持牌賓館,可把申請表連同公司證明,商業登記證副本,詳細間隔圖文等一併遞交牌照事務處完成初步審批,牌照事務處會派人到場地視察,如沒問題,會再發一份發牌條件通知書,而通知書上的改善工程要求必須跟足。到此步驟時,梁大衞就用八萬元請牌照顧問跟進攞牌事宜和起設計圖。

他認為攞牌不難,最重要是樓宇冇僭建、並有走火通道,且由註冊消防承辦商安裝消防設備。裝修後,再交「完工報告書」,待通過最後驗收後才獲發牌。
2 : 黃金蟲(1617)@2010-09-06 12:01:58

舊樓下下都要FULL PAY
對於很多人來說 這門檻真係很高
3 : 龍生(798)@2010-09-06 15:02:46

還大這需要大量知識, 又要花心力管理
未如看得這樣簡單....
我地一齊等鯨X苑回番落120 萬, 買黎收租好過啦
HAHA
4 : GS(14)@2010-09-06 21:07:21

3樓提及
還大這需要大量知識, 又要花心力管理
未如看得這樣簡單....
我地一齊等鯨X苑回番落120 萬, 買黎收租好過啦
HAHA



有機會可以合作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45

起燕屋做直銷燕農月賺十七萬

1 : GS(14)@2010-09-19 14:49:11

2010-9-16 NM  

香港人燕窩吃得多,有沒有想過自己建燕屋做「業主」?一百萬,在香港還不夠買一個客廳,四十五歲的唯一燕窩老闆呂錦輝(Johnny)選擇在印尼起屋做另類「包租公」,租客不是人,而是一隻隻金絲燕,租金則是一盞盞價值不輸黃金的燕窩。

打工仔半路出家做「燕農」,呂錦輝在銅鑼灣開設樓上鋪,實行生產、批發、零售一條龍,並以「全港最平」做招徠,主攻內地豪客,月賺逾十七萬。

最近,Johnny忙着建「豪宅」。「間屋面積大約有一個半籃球場大,四層樓高,雙牆設計,牆與牆間裝有抽氣扇。室內有泳池、人造瀑布牆,地板裝咗灑水噴頭,將溫度及濕度盡量維持到同山洞一樣。」說的正是Johnny位於印尼的第四間燕屋,建築成本逾二百萬,今年六月動工,預計年尾落成。「一般嘅燕屋只需一百萬,良禽擇木而棲,我希望利用間『豪宅』,將隔籬屋的燕子引過來!呵呵。」Jonny興致勃勃地打開電腦,展示「豪宅」的照片。

這間興建中的「豪宅」與Johnny的另外三間燕屋,均位於印尼北面的棉蘭市,現每月可採約十五公斤的燕窩,剛採下的燕窩原盞(或稱「毛燕」),每公斤市價約萬二至萬四港元,加工後的燕盞,每公斤則售萬五至萬七元,Johnny的燕屋,每個月已有逾二十萬元「落袋」。「燕屋起好後,鎖好門窗就唔使理了,幾乎係零成本,只要每個月用五、六百元請兩個當地人去摘燕窩,就可以印印腳收錢了。」Johnny不諱言道。

人工山洞引燕入甕

燕屋由Johnny和印尼拍檔William各佔一半權益。「佢出地,我出錢,印尼政府規定要係印尼籍,先可以買地起屋。William家族喺棉蘭有幾塊地,嗰度靠海潮濕,本來已有唔少燕屋。」二人原本都幫日本人造纖維公司Kuraray打工,Johnny負責東南亞銷售,不時要前往印尼,William 正是印尼的代理銷售經理,二人因此成為好友,最後更在William提議下,合作起燕屋。

Jonny表示,印尼很多燕屋都靠近民居,原本是住人的,因為燕子進駐,屋主才搬走,變成燕屋。後來越來越多當地人反過來,表面建民居,實則做燕屋。「政府唔俾申請建燕屋,只可用民居名義起。」○三年,Johnny第一次建燕屋,便因為太「求其」而撞板。「我地將William嬤嬤家嘅二樓改裝成燕屋,釘實門窗,喺天花開咗個窗俾燕子出入,再喺牆上噴灑燕子糞便,但因為唔夠暗,屋內溫度太熱,做唔到山洞嘅效果,冇燕子肯飛入來。」於是,二人投資五十萬,興建了第一間真正的燕屋。

「我哋每日黃昏都揸車去William家嘅田地,坐喺田邊度眼光光數燕子,觀察牠們嘅飛行路徑。」Johnny表示,燕子每日早上都會飛去大海、樹林或田地覓食,夜晚才回巢,所以燕屋選址要靠近這些地方。揀好位置後,再以「山洞」為藍圖來建屋。「燕屋要有兩層牆壁,不可用石屎,要用透氣嘅磚,以保持室內潮濕清涼,所以建築費等同起兩間民居。」Jonny說,燕屋用了半年才建成。「平時唔使搵人睇住,但要做好防盜,起碼兩道大鐵門,五、六把鐵鎖,再喺屋外養幾隻狼狗。」

萬事俱備,但燕子什麼時候來,就要聽天由命。「引第一隻燕子入來築巢最難,好彩嘅起緊間屋已經有,但我第一間屋等咗兩年,才有零星燕巢。」邊學邊做,Jonny和拍檔於○六年及○八年,分別投資七十萬起第二、三間燕屋。「第一間的牆身及屋頂都有洞口予燕子出入,令燕子容易飛走,之後再起嘅燕屋,只保留屋頂出口,一年左右已有收成。」Johnny說。

直銷一條龍

早在建燕屋前,Johnny已透過William搭路,向當地燕農買貨回香港,再批發予廣州的海味店。至第一間燕屋落成後,Johnny決定開鋪,兼營零售。打鐵趁熱,Johnny說服住在印尼泗水市的親戚,合資開設加工場。「開加工場要好低調,萬一俾當地人發現是加工燕窩,就好容易受襲擊。」為掩人耳目,加工場就設於親戚家中,擺放數張枱凳,請了十幾個女工便匆匆上馬。

銅鑼灣的店鋪位於崇光百貨後街,樓梯口掛着「全港最平」及「燕窩直銷」的燈箱,走上二樓,沿途貼滿「燕農」字樣。來到門口,鐵閘上裝有紅外線防盜器及閉路電視,按響門鈴,職員碧姐走過來扭開門上兩重密碼鎖。「我呢度擺咗五、六十萬燕窩o架!夜晚租俾個日本朋友喺鋪後面瞓,前鋪後居,好安全。」Johnny 說。三百多呎的店面,牆上木架、兩個雪櫃都放滿燕窩。其中,龍牙、貢品官燕盞每兩分別為七百九十元及九百八十元,最貴的頂級血燕盞每兩九百九十元,比起對面崇光百貨內,東方紅、燕之家專櫃的同名燕盞平均便宜二到三成。為吸引內地遊客,Johnny還首創銷售燕窩原盞。「內地很多假燕碎或漂白嘅燕盞,所以內地客對未挑毛嘅燕盞更有信心,覺得比較難做假嘛。」Johnny說。

另外,Johnny還會在預約的客人上來前,浸好燕窩,等客人來到即燉即試。「大部分客人都係食開燕窩嘅阿太,佢哋試過之後,就知品質高低,比我仲專業,假嘢呃不到佢哋。」Johnny表示,店鋪沒有做宣傳,全靠熟客口碑相傳。這天下午,熟客李太及林太來幫襯,「李太,面色又好咗喔。」Johnny熟落地打招呼,「係啊,冇咁黃。」李太笑說,二人坐下看燕窩,Johnny主動每兩減了逾二百元,兩位阿太即時笑逐顏開,合共買了三萬多元燕窩,離開時不忘拋下一句:「我哋會介紹多啲朋友來買o架啦。」Johnny表示,減價後,毛利由三成半跌至一成,唯有當作宣傳費。

內地借力建品牌

去年,有熟客主動提出向唯一取貨,以特約經銷形式,在廣州開店。Johnny只收萬五元加盟費,並以零售價的七成價錢供貨,毛利只有百分之七至八。「冇肉食」都照做,看似愚蠢,但Johnny表示,零售有八成客是內地人,分店有助加快提升品牌在內地的知名度。

現時,內地已有六間加盟商,分布深圳、廣州、成都等地。公司的燕盞,兩成產自自家燕屋,八成購自其他燕農。泗水加工場女工已增至百多人,每月加工一百公斤燕窩。夏季屬進補淡季,香港公司上月淨賺七萬元,踏入秋冬旺季,營業額更可倍增。

成功背後,做布料採購出身、半路出家賣燕窩的Johnny,其實捱足五年蝕本期。「當時印尼燕屋未有收成,香港直銷又未儲到客,○六年前都仲係一邊打工一邊創業,積蓄再加每個月三萬五元人工,全部擺晒落去。」今年七月,Johnny剛和女友拉埋天窗,他笑稱遲了十年。「沒辦法,創業期根本儲唔到錢。」再過多六個月就升級做爸爸的Johnny認為目前最重要是建立品牌。「希望將燕窩農民這個品牌傳俾我個仔,再傳俾我嘅孫,一直做下去。」

燕屋大解構

選址

燕屋的功能是取代山洞,吸引金絲燕到屋內築巢。燕子會早出晚歸覓食,喜歡吃海裡的微生物及一般昆蟲、果實等,不需要餵飼,因此要選擇靠海、森林或農田的地方建屋。

結構、設備

‧門窗全要密封,營造黑暗環境,只在屋頂開設約一平方米的洞口予燕子出入。

‧雙牆結構可以隔熱,牆間空隙可裝排氣扇,儘量保持室內溫度在23℃。

‧屋內設有水池及灑水系統,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濕度。

‧擺放音響設備,持續播放燕子叫聲,另在牆身噴塗燕子糞便和雞蛋漿,營造燕洞氣氛。

採摘燕窩

‧燕屋平均需要約一年才有收成,成年金絲燕一年築巢約三次,每次燕子築巢後,要再等牠生蛋﹑孵化,以及初生的小金絲燕離巢,才可採摘燕窩,需時約三個半月。

‧緊記不可採摘仍有燕蛋或幼燕的燕窩,不然會趕走燕子。可在燕巢旁邊記下築巢﹑生蛋等日期,方便計算採摘時間。

香港直銷生意

開業資料(03年7月)

租金:$22,500*

水電:$3,000

裝修:$35,000

入貨:$100,000

總投資:$160,500

*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10年8月)

營業額:$500,000

租金:$20,000

水電:$3,000

入貨:$400,000

人工:$4,000

雜費:$3,000

盈利:$70,000

一點意見

燕之家燕窩專門店董事總經理,十年前創辦燕之家,售賣燕盞及各款樽裝即食燕窩等,現於中港澳擁有三十家分店。

1 標榜燕農並不足以令客人有信心,建議每月或每季將燕窩送去SGS或GMA等檢測認證公司作品質檢定,費用約七千至八千元,檢測項目包括燕窩成分、含菌量及是否含有其他物質如漂白劑、雙氧水及防腐劑等。

2 「直銷」的成功關鍵在於薄利多銷,自建燕屋及加工場可控制原材料成本,但顧客群太窄,應主動聯絡報紙、雜誌等撰寫鱔稿,增加宣傳,先提高在港知名度,再反攻內地會更有效。

3 價錢算便宜,但為避免遊客有「假貨」懷疑,可申請如正貨正版﹑優質旅遊服務及香港名牌等標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14

【飲食籽】我是金毛培 MK魚檔揸弗人月賺十萬

1 : GS(14)@2017-10-09 00:02:32

金毛培在旺角開魚檔6年,月賺十多萬,富豪如劉鑾雄(大劉)、黎智英(肥佬黎)都是他的客人。



【飲食籽:追源尋味】買賣海鮮,是高風險的生意。投資金額高,損耗大,但卻是越危越有機。旺角奶路臣街街市,是有名的海鮮街,又名魚仔街。昔日賣海鮮的街邊檔至少廿、三十間,相繼入舖後至今仍有約廿間。眾多檔口,偏偏有間和豬肉檔分租一半舖位的魚檔,老闆月賺十多萬,富豪如劉鑾雄(大劉)、黎智英(肥佬黎)都是他的客人,他究竟靠甚麼殺出重圍?



入海鮮行業其實好簡單,但你賺不賺到錢就是一個問題!」「培仔海鮮」老闆劉樹培說。他樣子很易記認,一頭金毛,髮型倒有點像明星鄭伊健,街坊都叫他「金毛培」。他對自己的秀髮特別有自信,「這個髮型已經有廿幾年了!以前我落魚欄戴條大金鏈,都有幾両重,要幾萬元。落到魚欄買貨,見到條大金鏈肯定有數找,點會不賒貨給我!後來啲汗搞到條頸皮膚爛了便無戴金鏈,之後就染金毛。之前試過染黑髮,點知有人認錯我是我阿哥,所以都是染回金毛吧!方便人認得我來買貨。客人食完後,認住我金毛仔,都可算是生招牌!」


入貨打破傳統 大劉肥佬黎係客仔

金毛培,流浮山水上人,在家族排第十一,是么仔。「我整個家族都是做海鮮,20、30年前做蠔,流浮山人多數都是做蠔,但做蠔只得一季,得天冷做,好難維皮,後來便轉型做海鮮生意。我幫家族做了廿多年,6年前在旺角開了間魚檔。」魚檔門市、交貨給酒樓的生意各佔一半,現供貨給油尖旺30間海鮮酒家,如北斗翁、百利火鍋、潮福等等。「一日平均生意額都有11、12萬元,另外計埋交貨都成廿萬生意,每個月都有十多萬元賺。」連前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壹傳媒創辦人肥佬黎都是他的客人。「他們喜歡食海魚,又食得精,知我每日都會去魚市場,搵些刁鑽海魚,我一有靚魚便通知他們食,賺不是賺好多。」「為甚麼我會在這街市突圍到?我不會像傳統般墨守成規,只賣本地貨,六點收工關門,七點便無貨。像我家族做的海鮮生意,仍用一個好傳統的模式去做。例如某樣海鮮跌價,我們叫做有水位,每斤蝦原本賣60元,突然賣不出跌到得30元,他們便趁機大手買入,出去博街客買。如果可以用正常走貨便賺錢,但一無死雞執的時候,生意便自然賺得少。我喜歡找各類海鮮,不止是本地貨,還有外國貨,我自己直接第一手入貨,另外如果酒樓有生意叫貨,我九點都會加到貨,有彈性,所以我有好多酒樓生意。」他如數家珍地說。


十號風球做18萬生意 勝在有貨

早上六點,我們跟他到流浮山走了一轉,這是他每日的行程,另外兩架車則到香港魚市場入貨。「流浮山位處鹹淡水交界,有三寶:蠔、三刀、九蝦,另外奄仔蟹也是常見的。」他有不少相熟的批發商,「這個是三刀,要早到魚市場才有,如果太遲給人家買了便沒有,今日就只有三條。這些是九蝦,每日在艇仔捉完後來交收,價錢僅次於花竹蝦,最平要每斤百幾二百元。」海鮮行業會否有行內術語?「以前講價是用『枝晨斗蘇馬令候張關響』,即是12345678910,不要給人知道議價時幾錢。但現在已經少講了,因為現在明碼實價,來來去去都是那班人買,用手機落單都方便了。」買賣海鮮,風險大,有時少不免「坐艇」。「知識要慢慢浸的,看天氣、看貨質量,像之前十號風球魚檔無開,只是交貨,我都做到18萬元生意。剛打完風人們會出街食飯,酒樓不能無貨。朝早已經無交收,而我仍然有貨在,酒樓寧可貴些都要幫襯你。」膽大入貨,「我有門面就有優勢,『坐艇』之後有時肯蝕點都會賣得到,就不會存貨,拉上補下。相反,客人又買到平價海鮮。」對於海鮮檔呃秤時有發生,他說:「現在街市佬好開明,又有公磅,呃秤已經好少。有些魚檔賣的貨不太靚,靠質素參差的貨去賺多些。」每日朝六晚九,一年只有農曆年初一休息,他說希望過多八年十年退休,將盤生意轉讓給夥計。我問,你不想兒子入行嗎?「不想,太困身了!如果可以,我寧願他發展另一條路。」



金毛培是流浮山人,家族原本做蠔,後來轉型做海鮮生意。

奄仔蟹以流浮山的質素最靚。

九蝦,殼硬,但鮮甜,是流浮山三寶之一。


流浮山魚市場是本港最大的交收蟹場,碼頭18小時都好熱鬧,貨如輪轉。

流浮山對面是深圳蛇口一帶。

培仔海鮮旺角奶路臣街2N地下



記者:何嘉茵攝影:蕭志南、鄭明川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6/201735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