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資委:嚴密防範各類經營風險 加強負債規模和負債率雙管

國資委14日對外表示,下半年國資委將指導中央企業進一步完善風險識別、防範和應對機制,優化資本結構,加強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管控,切實做好債券兌付風險應對工作。

國資委強調,特別是關註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困難企業,完善應急預案;優化外幣資產債務期限和結構,合理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減少金融市場波動影響;加強大宗商品貿易、金融衍生品業務、委托擔保、墊資建設、信托等高風險業務的管控,完善風險防範與化解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76

中國中產階層增長加速 家庭負債率不及美國一半

幾十年來,美國消費者一直都是全球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如今隨著美國購買力逐漸疲軟,中國的中產階層將接過“接力棒”。

根據麥肯錫的一項調查,2022年前,76%的中國城市人口將被視為中產階層。劃定中產的標準為:一戶城市家庭年收入達到9000~34000美元。即使這個數字聽上去不算多,但在價格調整後,這個標準對其他國家來說算得上中產階層。而在2000年,僅有4%的城市人口達到這一中產標準。

2015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已達到7.7億。即使這個數字不變(城市人口只會增加),在2022年前將有超過5億人口進入中產階層。

麥肯錫稱,2012年54%的中國城市家庭被認為是“大眾中產階層”(Mass Middle),他們的年收入在9000~16000美元之間(6萬~11萬元人民幣)。但到了2022年,由於更加高薪的高科技以及服務業崗位增加,54%的家庭將晉升為“中上階層”(Upper Middle),年收入將處於16000~34000美元之間(11萬~23萬元人民幣)。

同時,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分析,到2020年,中國的消費總量(購物數量)預計每年將增長9%。總的來說,消費經濟預計增長55%,達到6.5萬億美元(約4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額達到2.3萬億美元(約1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德國或英國現有消費市場的1.3倍。

中國消費支出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家庭的低負債。中國內地家庭的債務相對GDP的比例為40%,不到美國的一半,並且也遠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例如英國、日本。

不同於上世紀80年代前出生的消費者,中國新一代的消費者如今可以接觸到來自全世界的商品,而當今一代的年輕人也不會像他們的父輩或祖輩一般節儉,他們的消費支出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這個數字是“上代人”(35歲以上的消費者)的兩倍。到2020年,年輕一代所占的消費份額將從現在的45%上升到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79

發改委預計:債轉股可使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10到20個百分點

發改委發言人13日透露,從模擬運行情況看,債轉股可以使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下降約10到20個百分點,大幅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在當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發言人趙辰昕表示,這次債轉股將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企業負債率,這個問題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來看:

微觀層面,債轉股本身對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效果應該是明顯的。但債轉股對企業杠桿率降低的具體程度要取決於作為債務人的企業和債權人之間的協商結果。制定這個政策過程中,我們通過模型進行了模擬運行,從模擬運行情況看,債轉股可以使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下降約10到20個百分點,大幅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宏觀層面,債轉股的降杠桿效果需要一個過程才能充分顯現。債轉股運行到一個階段需進行評估才能得出具體的量化效果。需要強調的這次是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因而政府不預先設定債轉股的具體規模和數量目標。

據了解,近日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關於債轉股對象企業,《指導意見》明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發展前景較好,具有可行的企業改革計劃和脫困安排;主要生產裝備、產品、能力與結構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環保和安全生產達標;信用狀況較好、無故意違約、無轉移資產等不良信用記錄。

關於定價和資金籌集,《指導意見》提出,銀行、企業和實施機構可參考市場公允價格自主協商確定債權轉讓和轉股價格,債轉股所需資金由實施機構充分利用各種市場化方式和渠道籌集,鼓勵實施機構依法依規面向社會投資者募集資金。

關於政府的職責定位,文件明確了政府要制定規則、完善政策、依法監督、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持社會穩定,做好職工合法權益保護等社會保障兜底工作,確保債轉股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平穩有序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77

恒大地產獲300億戰投 凈負債率大幅下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032

2017年的第二天,恒大集團邁出了對公司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中國恒大在公告中透露,8家戰略投資者共斥資300億元與恒大地產簽訂了增資協議,取得恒大地產約13.16%的股權。在恒大回A的戰略布局中,這是極為關鍵的一個步驟。

據推算,恒大地產的投後估值約2280億元。問題來了,投資者為什麽能迅速接受?恒大地產憑什麽給出令投資者心動不已的業績承諾?恒大地產成功上市,誰才是最大贏家?

一個看似常規的引投舉動,背後其實連著一個縝密的大局,向外界展示了這個全球最大房企的正確打開方式。

恒大地產為什麽那麽值錢?

此次恒大地產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共8家,其中中信聚恒、廣田投資、華建投資分別認購50億元,各占2.19%,中融鼎興、山東高速、睿燦投資、深圳美投、廣東唯美分別認購30億元,各占1.32%。

按公告測算,投前恒大地產估值為1980億元,投後估值為2280億元。這個估值在目前A股地產股中算是挺高的水平,在分析人士看來,投資者認可這種估值提升一方面是基於過去多年恒大業績增長的穩定性和高水平兌現,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恒大未來繼續保持高增長、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的充足信心。

根據業績承諾,恒大地產未來三年(2017–2019年)預期合約銷售額分別約為4500億元、5000億元、5500億元,預期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800億元、3480億元、3800億元,預期扣非凈利潤分別約為243億元、308億元、337億元。

據了解,上市七年來,恒大的銷售金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3.6%,以2016年3810億元(中指院統計數據)銷售額為基準,恒大2017-2019年預期銷售額年平均增幅約為13%,遠低於歷史增速。該公司營業額年複合增長率同樣高達69%,而完成未來的業績承諾僅需16.5%的平均增長率。凈利潤方面,過去恒大的平均核心凈利潤超過10%,未來三年只要能實現8.8%的核心利潤率,利潤額就可達到243億元、308億元和337億元。從以上數據可看出,恒大對未來三年的業績預期偏保守,依照過往的增長慣性,兌現業績承諾並無壓力。

簡而言之,投資者最關心的不外乎是兩個問題,公司是否具備持續增長能力及公司是否願意與投資者分享成長價值。顯然,恒大地產給出的答案令他們頗為滿意。

而且,雖然被認為是A股最值錢的地產上市公司,但恒大地產2017年的PE只在9.46倍,還略低於A股同類地產公司。而這一估值方法還沒有綜合考慮土地價值、高派息率和作為行業龍頭的市場空間,恒大地產的真實價值並未得到完全體現。

綜合來看,恒大地產堪稱性價比極高的投資標的。因此,市場反應熱烈,恒大也或將啟動第二輪引戰工作。

三方共贏的局面從何而來?

對恒大而言,引入戰略投資者有多種深層考慮,最終形成的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

此次引投成功最直接的影響是,恒大地產的凈負債率有望從92.97%下降至約65%的行業平均水平,融資成本也大幅下降。上市多年,恒大高負債一直被外界所詬病,2015年公司的凈負債率為92.97%,有息負債平均利率為9.7%左右,但這種計算方式並不科學,如果剔除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這些巨額無息負債,凈負債率將大幅下降,平均融資成本其實僅5%出頭。而且,在A股成功上市後,恒大地產的利息成本至少還能降低1個百分點。

而在此次交易中,戰略投資者和深深房的股東們也是不折不扣的大贏家。此前有分析測算,在恒大地產完全兌現業績承諾的前提下,戰略投資者和恒大三年累計收益率為137%,深深房老股東為139%;即便在業績只完成60%的情況下,戰略投資者、深深房老股東和恒大三年累計收益率分別為53%,54%和40%。在優質投資機會日益稀缺的資產荒背景下,此次恒大引入300億戰投,應算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702

65家A股房企去年凈負債率下降 賬面現金兩千億創10年來新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1/1096750.html

每經實習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楊軍

目前,上市房企正密集公布2016年年報。從業績來看,大部分房企報喜,財務指標向好。

近日,中投證券統計了已公布年報的65家A股上市房企2016年年報,從資金安全性考慮,他們的整體凈負債率為46%,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按照該統計,這65家上市房企若扣除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的貨幣資金達10年來最高值2022億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497億元,房企的負債水平和償債能力有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房企融資渠道開始收緊,特別是近期全國部分城市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政策,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一波接著一波,讓樓市充滿更大的不確定性。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地價走高,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也有所回落。在此背景下,全國房企特別是中小房企如何成功突圍?

●房企負債結構更趨合理

中投證券的研報顯示,65家房企凈負債率大幅下降13個百分點至46%,連續兩年下降。在負債結構方面,有息負債總量約5595億元,基本與去年持平;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736億元、136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8%、10.6%,在有息負債中占比分別降低2、3個百分點至13%、24%;而長期借款則同比增長11.9%至3491億元,占比提升5個百分點至62%。

上述一升一降,表明房企負債結構更趨合理。在貨幣資金方面,扣除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的貨幣資金達10年來最高值2022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497億元。償債指標方面,流動比率和現金比率分別為152%、27%,同比分別降1個百分點、增5個百分點,償債能力穩中有升。

中投證券的研報認為,貨幣資金猛增、短期償債能力提升,可以更好抵抗信貸融資收緊、資金成本上升帶來的企業償債壓力,保持企業穩定經營。興業證券研報分析稱,去年房企整體銷售向好,存貨大幅下降,現金流相對充裕,行業償債能力顯著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到,預收款作為房企賬面上的一筆無息借款,該指標既可以反映其現金流狀況,也直接關系到下一個報告期結轉收入的高低。

中投證券的研報顯示,2016年受益於樓市銷售火爆,65家房企現金回款迅速增加,預收款項同比增31%達6801億元,已超2015年全年行業營收5468億元,占2016年營業收入7118億元的95.5%,鎖定一年業績無憂。其依據是,對比65家房企預收賬款與營業收入的比值,比如津濱發展、華夏幸福、北辰實業、合肥城建、北京隴建、萬科A、深物業A、新城控股均超100%,分別為219%、191%、187%、148%、117%、114%、108%、107%。

●調控加碼融資渠道收緊

實際上,房地產行業一直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屬於典型的重資產行業。2016年,較為寬松的融資環境和公司債政策的放寬,使得很多房企抓住這一窗口期,大幅增加融資規模。克而瑞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108家監測房企的融資規模達11211億元,同比增長31%。

隨之而來的是房企融資成本的下降。比如,富力地產2016年非銀融資的年加權成本由9.2%降至6.7%;恒大融資成本7.78%,下降0.64個百分點;碧桂園加權平均借貸成本5.66%,下降0.54個百分點等。

去年10月份,上交所、深交所先後發文,規範房企發行公司債行為;證監會、銀監會提出嚴禁違規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房企融資渠道收緊。克而瑞數據顯示,10月份房企融資1040億元,到11月份驟降至570億元,公司債占比由上月的25%降至0,公司債的發行規模急劇縮減。而新規後零星發行的房企公司債,也都是在新規前就已拿到了批文。

在債券融資收緊的同時,銀行向房地產企業發放的貸款增速也在下滑。國家統計局於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為6892億元,增速為10.7%,較1~2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

今年2月,基金業協會發布了4號文件,嚴格規範私募資管業務投資房地產的行為,以避免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調控領域。房企融資渠道進一步收緊。

大型房企紛紛轉向發行境外債券進行融資。比如,萬科於去年10月發行總額2.2億美元的5年期定息票據,票面利率為2.95%;12月,發行總額6億美元的3年期定息票據,票面利率為3.95%。

“能夠成功在境外發債的,僅限於少數大型房企,小型房企很難做到。”華泰證券固定收益部一位投資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高企的地價,對房企資金實力要求越來越高。”

值得關註的是,隨著匯率變化,美元債的發行成本也有壓力。比如,恒大於今年3月17日成功發行5億美元3年期和10億美元5年期優先票據,利率分別為7%、8.25%;而3月25日,恒大再次成功發行7年期10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達到9.5%,但利率均較以往有所降低。

“大部分融資渠道都被堵得嚴嚴實實,僅有海外債、股權融資等幾個渠道的利率還能接受。”國泰君安投行部一位投資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房企來說,只要利率合適,能夠融到資金活下來最重要。”

●大魚吃小魚遊戲將加劇

近幾年,強者恒強、弱者漸若,房地產市場“二八定律”日漸明顯。2016年,市場湧現出萬科、碧桂園、恒大三家3000億級房企,市占率達到9%;TOP10房企市占率達到22.2%,TOP50房企達到41.9%,市場在向大型房企集中。

“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加大。”中房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市場將出現3家萬億規模、20家千億規模的房企,且前30家房企市占率將達到50%。

陳晟指出,千億是大企業的門檻,決定了未來的拿地機遇、融資成本、並購機會、人力資源的獲得等。

面對地價高企、融資渠道收窄,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杭州濱江房產在3月先後與中國電建地產、深圳中匯盈合投資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合作開發地產項目。融創去年先以44億元攬下萊蒙國際旗下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的7個項目,後又以138億元收購融科置地全國42個項目總計未售面積達730萬平方米。

因此,目前合作、並購在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越來越常見。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在融創2016年業績會上表示,現在買地是虧錢,去年拿的地,基本都不賺錢。並強調融創從去年“十·一”之後就已停止拿地,“今年也不會在公開市場拿地,將以並購為主。”

合作與並購會是中小房企的出路嗎?孫宏斌在融創2016年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他們相信到今年下半年,或者到明年,房地產行業還會出現一些機會,特別是整合和收並購的機會。

“對資金實力強的大型房企來說,項目收購、股權收購,是規避目前高價拿地風險的有效途徑。”陳晟告訴記者,“而對品牌、資金、管理能力稍弱的中小型房企,這也是轉型退出的有利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24

汽車金融市場回暖 經銷商資產負債率仍偏高

在當前“資產荒”背景下,2016年隨著汽車市場銷量增速回升,汽車金融市場也呈現回暖跡象。

昨日,由中信銀行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經銷商金融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汽車經銷商金融發展指數”為81.8,較2015年80.2回升了1.6,汽車經銷商金融領域重拾增長勢頭。

據了解,“經銷商金融發展指數”由行業景氣指數,流通渠道健康指數,信貸安全指數與融資活躍指數,四項指標統籌合計測算而來。去年,這四項指標中,行業景氣指數,流通渠道健康指數上升明顯,但信貸安全指數與融資活躍指數拖了後腿。

行業景氣指數顯著提升

具體而言,2015年四季度出臺的購置稅減免等優惠政策有效刺激購車需求,使得2016年產銷量增速重回兩位數,車市供需兩旺,行業景氣指數顯著提升至83.0,較2015年上升9.5。

就流通渠道健康指數而言,去年廠商年度批售目標的合理制定以及車市銷量的快速提升有效促進經銷商積壓庫存的消化,盈利情況轉好,流通渠道健康指數上升至80.0,較2015年上升4.6。

然而,前期市場低迷下渠道累積的財務高杠桿問題仍未完全解決,經銷商整體負債水平依然偏高,流通渠道整體的貸款逾期率並未下降,主要金融機構對市場授信仍持審慎態度,信貸安全指數及融資活躍指數分別下調至78.4和85.8,較2015年分別降低0.7和7.0。

報告指出,經銷商經營維持高杠桿,違約率未見下降。2016年信貸安全指數為78.4,比2015年微降0.7。在小排量購置稅減免利好政策刺激下,2016年中國車市逆勢反彈,新車銷量激增。但面對前期較高的經銷商貸款違約率,主要金融機構依然采取較為審慎的信貸政策。雖然經銷商盈利狀況轉好,但長期累積的財務高杠桿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流通渠道整體負債水平依然偏高,經銷商貸款違約率並未好轉,信貸安全指數仍有下探。

此外,而融資活躍指數2016年融資活躍指數進一步下降,跌至85.8走低則是因為金融機構持續謹慎,信貸投放增速回落。報告認為,雖然2016年,車市回暖,流通渠道盈利好轉,但由於經銷商資產負債率依然偏高,加之仍有風險事件逐步暴露,主要金融機構繼續對汽車金融市場持審慎觀望態度,汽車流通渠道信貸投放規模增幅繼續低於汽車銷量增速,融資活躍指數仍有所下探。

此消彼長,最終導致雖然信貸安全指數與融資活躍指數一定程度上的走低分別導致主指數下跌0.2和1.8,但受行業景氣指數以及流 通 渠 道健 康 指 數快 速回升的影響, 2016年主指數小幅回升至81.8,較2015年上漲1.6。

未來金融產品有望豐富

展望2017年汽車金融市場,《中國汽車經銷商金融發展指數研究報告》指出,受宏觀經濟形勢波動、行業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 2017年汽車市場增速或將放緩,行業景氣指數預計穩中有降。

《報告》認為,特別是在當前銀行業“不良”雙升的背景下,2017年信貸安全指數預計總體平穩。2017年融資活躍指數預計小幅回升,汽車金融市場主體數量、經銷商融資規模及產品種類或將進一步提升和豐富。

目前,金融機構均積極嘗試各種風控方式以保證信貸安全,如提高汽車金融準入門檻、控制授信額度和加強擔保要求等。同時,多家金融機構也在探索金融科技與風控相結合的線上供應鏈金融產品,如銀企直聯信息互換、“車輛遠程監控系統”和“中轉庫監管”等,這有利於促進汽車金融信貸安全指數保持穩定。

在金融服務種類和產品方面,隨著國內銀行業紛紛推出“交易銀行”產品體系,以及汽車行業自身在平行進口、二手車、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和經銷商並購方面持續存在金融需求,預計金融產品和服務種類的豐富程度亦有望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985

收購東芝電視料推高負債率 海信稱將共享供應鏈優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7/1162530.html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王星平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在14日宣布收購東芝電視95%股權後,海信電視對此次收購發布了補充公告。11月16日晚,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電器”)發布了關於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股權的補充公告。

海信電器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TVS公司將納入公司合並財務報表範圍,對公司現有資產負債結構、收入規模、盈利能力以及各項財務指標產生一定影響。目前TVS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超過100%,納入合並範圍後將使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相應上升,簡單測算資產負債率將從40.02%上升至46.52%。

同時,海信電器指出,目前TVS公司凈利潤為虧損,其絕對值占本公司凈利潤比例為32.29%。未來,公司計劃通過共享研發、供應鏈和營銷資源等方式,使TVS公司降低成本、節約費用、擴大銷售規模,實現收購整合效應,扭轉其經營虧損的情況。但如果其未來經營情況不達預期,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對於此次收購TVS的目的,此次補充公告較之前有了更詳細的闡述。海信電器表示,目前海信正在實施國際化戰略,海信電視市場占有率已經進入全球前三,收購後將進一步加速海信電視的國際化進程。海信將通過與東芝電視共享供應鏈資源,提高東芝電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16

國資委回應央企負債率過半質疑:去杠桿還要加大力度

4月16日,國資委舉行中央企業201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去杠桿是中央企業這幾年經濟運行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負債率下降了0.4個百分點,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這幾年是連續下降,但是每年也只是下降了0.3、0.4個百分點,今年這方面的工作還會進一步加大。

以下為文字實錄:

香港有線電視記者:請問,最近國資委也提出引進更多的外資參加混改,未來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措施,有計劃引入外資?會不會股權的比例有改變?第二個問題,央企的負債率現在的水平還是超過一半,請問在控制負債的時候遇到什麽困難?未來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措施?除了融資方式,有沒有一些新的措施增加央企的回報率?

彭華崗:你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擴大開放,中央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對於外資參與的問題。擴大開放應該是必然的措施,前不久大家也關註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演講,他的演講明確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也提出了擴大開放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其實這個過程當中,國資委肖亞慶主任還有中央企業20多位董事長也都參加了這個會,聆聽了習主席的講話。我們在會場上也進行了討論,也討論到怎麽更好地落實習主席的講話要求,中央企業在擴大開放方面有一些什麽樣的重要的舉措。

其實你剛才說的是一個方面,這一段時間中央企業可能從這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大開放合作的力度,特別是進口。今年11月,我們國家在上海要召開進口博覽會,在博覽會上,中央企業也會積極的參與,我們會組一個采購團,在博覽會上就合作,包括進口,積極地做這方面的工作。二是在改革的過程中,怎麽加大和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合作,包括外資企業。這個問題記得上次在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有一個記者提出來,外資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問題。其實改革開放40年來,這方面一直在做工作,中央企業這麽多合資企業,實際上也是混合所有制企業。下一步改革過程中,我們會進一步開放。總書記在博鰲講話中提到,我們國家很多宏觀政策對一些產業外資進入的股比也提出了進一步開放的措施,這些措施在中央企業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落實。我想,這方面中央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特別是產權領域改革過程中,會更加的開放。另外,開放中“走出去”的過程也存在一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和各類所有制企業包括外資企業合作的問題。我想,隨著開放程度進一步的加大,合作將更加的緊密。

第二個問題,關於去杠桿的問題。去杠桿是中央企業這幾年經濟運行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剛才,我在通報今年一季度情況的時候也講到,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負債率下降了0.4個百分點,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這幾年是連續下降,但是每年也只是下降了0.3、0.4個百分點,今年這方面的工作還會進一步加大。你剛才說,除了進一步的融資,還有什麽措施?其實降杠桿、減負債,如果簡單說或者形象化的說,如果把企業經營當中資金和資本形象的比喻成經營當中血液的話,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一個要想辦法止血、想辦法補血、想辦法造血的問題。

第一是要止血,就是要進一步的加大清理不良資產,特別是虧損的資產企業項目,這方面工作我們一直在做。這項工作的意義在於把不良資產處置了以後,把虧損降低了以後,血液出血的洞就堵住了,這是一個止血的很好的辦法。另外,嚴控兩金,嚴控高風險的業務,嚴控債務投資,包括國際化經營等各類風險,努力把出血點止住。

第二是要補血,通過資本市場,還要通過債轉股來擴大股權融資,引入各類資本,開展混合制改革、股權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各類資本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還會帶來資本金,對去杠桿還是有好處的。所以,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補血也好,輸血也好,大家想到是不是政府輸血?這和政府沒有關系,完全是市場化的,用市場化的方式和手段來給企業增加資本。

第三是要造血,我們進一步的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加經營積累。同時,國資委也將進一步實施分類管控,加強工作督導,加大降杠桿、減負債工作的考核力度,確保今年降杠桿任務的落實。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37

深改委:促使高負債國企負債率盡快回歸合理水平

缺乏對國企負債的剛性約束是國企杠桿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

會議指出,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國有企業降杠桿、防範化解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 可以使企業達到最佳資本結構從而實現市場價值最大,但是負債過高會帶來經營風險,國有企業負債率如果進一步上升,勢必給我國社會運行和經濟發展積累更多的矛盾和問題。降低國有資產負債,符合當前我國客觀經濟形勢的發展需求。

周麗莎稱,國有企業債務大都來自銀行信貸及其他間接融資形式。一些質量不高、缺乏活力的國有企業甚至“僵屍企業”占據部分信貸資源,導致國企產能結構嚴重失衡、杠桿率不斷高企,也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阻力最大的領域之一。

會議強調,要堅持全覆蓋與分類管理相結合,完善內部治理與強化外部約束相結合,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做到標本兼治,促使高負債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盡快回歸合理水平。

周麗莎表示,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的行業多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具有高杠桿運行的性質,需求疲弱時易出現產能過剩。因此,需要分類加強國有資產負債約束。加大國企去產能力度,通過推進企業兼並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依法依規實施企業破產等措施,有序降低國企負率率。

今年中央深改委的前兩次會議都提到了國企的“去杠桿”。4月2日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一次會議明確,要以結構性去杠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盡快把杠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2017年,國企已經出現降杠桿苗頭。數據顯示,2017年國企資產負債率為65.7%,相比上一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5%,相比上一年下降0.3個百分點。

中央企業的降杠桿也初見成效。2017年末中央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國資委已制定了中央企業降杠桿、減負債、控風險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前中央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要再下降2個百分點。

在4月16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今年央企去杠桿工作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國資委也將進一步實施分類管控,加強工作督導,加大降杠桿、減負債工作的考核力度,確保今年降杠桿任務的落實。

關於如何促進央企去杠桿,彭華崗表示,如果把資金和資本比喻成經營當中的血液,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要想辦法止血、補血並造血。

“一是要止血,就是要進一步加大清理不良資產,特別是虧損的資產企業項目。二是要補血,通過債轉股來擴大股權融資,引入各類資本,開展混合制改革、股權多元化改革。三是要造血,進一步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加經營積累。”彭華崗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57

凈負債率181%,何享健家族借美的置業再造百億財富

經歷前兩年的快速發展,美的集團何享健家族的地產業務開始搶奪房地產規模發展的門票,計劃赴香港上市。

5月31日,美的置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的置業”)在港交所披露預上市文件,其保薦人是法巴及中信里昂證券。文件顯示,美的置業為何享健家族企業,2004年,何享健獲得美的置業集團多數股權,並在2013年設立BVI公司,將股權轉讓給兒媳盧德燕,後通過一致行動人協議安排,共同成為美的置業的控股股東。

作為何享健家族電器之外的又一業務,美的置業此前並未受到足夠關註,但過去幾年里卻經歷一輪快速增長周期,走上一條杠桿擴張之路,此番希冀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打通新的融資渠道。

過去三年悄然擴張

2009年10月,美的建業(英屬維京群島)設立,間接持有美的置業集團全部股權。2013年9月,為獨立發展地產業務,何享健將自己持有的美的建業(英屬維京群島)94.55%股權轉讓給盧德燕,轉讓後,何享健與盧德燕訂立一致行動安排,雙方仍為美的建業(英屬維爾京群島)也即美的置業的實際控制人。

為此次上市而進行重組時,又在美的建業(英屬維爾京群島)上搭建美的置業控股,盧德燕通過美的發展、美恒、美域三家公司全資控股美的置業控股。

招股書顯示,美的置業經營範圍遍布全國11個省份的33個城市及一個直轄市。地區上主要分布於珠三角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長江中遊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及中國西南5個區域。從城市布局看,主要集中在國內二三四線城市,業務集中在華南地區。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2015年~2017年,美的置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3.13億元、119.92億元、177.17億元,複合增長率46%。同時三年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84億元、9.93億元、18.94億元,複合增長率122%。

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土儲總建築面積已達3310萬平方米。其中公司在珠三角地區的項目體量最大,總土儲為840萬平方米,占比33.33%。

高速發展背後,美的置業銷售額不斷變大,根據機構統計,美的置業2017年銷售額約500億元。從招股書合約負債(原科目為預收賬款)同樣可見一斑,2017年美的置業合約負債約363.6億元。

不過,美的置業凈負債率保持高位,2015年凈負債比率為622.1%、2016年凈負債比率為624.7%、2017年凈負債比率為118.9%。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凈負債率181.4%。高出行業平均水平近一倍。

去年,美的置業總裁赫恒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在香港上市原因,稱上市不僅僅是解決短期融資和套現,港股上市公司可以提升獲取資金的能力。

債務結構有待優化

上市融資是所有希冀在規模上有所突破的房地產企業的核心命題,美的置業也不例外。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負債總額1089億。其中,流動負債中銀行及其他借款約107億,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約215億。這意味著,美的置業短期債務約322億。

從非流動負債看,美的置業公司債券約20億,銀行及其他借款約294億。長期債務大概在314億。

美的置業短債比重相對較高。而參考行業公司,很多優質公司短期債務通常占債務總額20%~30%的水平。房地產行業作為一個長周期行業,房企通常會選擇3年~5年債務,而大量短期債務將激增美的置業償債壓力。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的置業選擇上市,以進一步化解其短期債務壓力。

同時,美的置業通過信托融資及其他融資安排,占到借款總額約34.5%。其在招股書提醒,信托融資受中國保監會監控,存在政策變動的不確定因素,倘若變動,將有可能導致公司融資成本增加;公司還因銀行借款以及信托融資安排,已經產生並預期將繼續產生大量利息開支。

資金成本看,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銀行及其他借款資金成本5.66%,較2017年5.28%有所上升。

事實上,融資難和融資貴是中小房企面臨的巨大問題,今年以來,包括銀行、信托等融資渠道都在收緊,各大房企均面臨償債壓力。

5月30日,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目前項目狀態為“中止”,據悉,該項目品種為私募,擬發行金額為31億元,承銷商/管理人為中泰證券和光大證券。

此外,“花樣年集團(中國)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開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和 “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2018年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均在近期顯示“中止”。

融資難已經成為房企2018年的關鍵詞,對於中小房企而言,抓緊時間上市尤為重要。

據申萬宏源統計,包含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及定向工具的地產產業債務,2018年全年到期量總計為1949億元,其中三四季度為到期高峰,分別到期量高達932億、698億元。接下來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加龐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億以上。

顯然,對於沖擊上市的美的置業而言,通過上市以平衡債務結構,提升長期債務的比重,是其加速擴張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路障。

何享健家族財富再飆升

從美的置業控股結構看,何享健家族目前100%持有地產業務。

招股書披露的美的置業股權結構顯示,盧德燕通過名下三家全資公司,持有美的置業上市前的100%股權。何享健則是作為一致行動人,與盧德燕共同享有權益。但他們也並不在公司內擔任任何職務。美的置業的4名執行董事中,董事長赫恒樂、主管戰略規劃和投資拓展的副總裁姚嵬、首席財務官林戈、負責設計的林冬娜均為職業經理人,但他們均有在美的集團任職的履歷。何享健唯一的兒子何劍鋒在美的置業中出任非執行董事,僅就公司營運和管理提供戰略意見及建議。

雖然不在美的集團體系內,美的置業仍然從美的集團身上“借光”不少,其中包括一站式智慧家居及生活解決方案的支持,以及在銀行貸款方面,需求美的集團的信用擔保。

美的置業稱,其競爭優勢是長期形成的品牌、多元化及低成本土地儲備、一站式智慧家居及生活解決方案提供者、高效管理架構及高度標準化營運策略,以及管理團隊積極性高且經驗豐富。

福布斯2018全球富豪榜顯示,何享健目前財富值201億美元,位列中國富豪榜第六位。美的置業如若成功上市,將進一步增加何享健家族財富,參考同級別規模房企,還將帶來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