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低吸納 越秀地產5年再投210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4/3MMDcyXzM1NDk3Mw.html
7月28日,經過資產重組之後的越秀地產(0123.HK)新聞發言人朱晨在該公司更名換標新聞發佈會上透露,越秀地產未來5年將投資210億元拓 展17個地產項目,在廣州重點打造天河商務圈、流花商務圈、珠江新城CBD商務圈以及南沙商務圈等四大商圈,計劃開發建設總面積達到500萬平方米。
調控給越秀地產提出了趁低吸納的機會。2010年,越秀地產的總土地新增約346萬平方米,總土地儲備首次突破1000萬平方米,達1035.5萬平方米,城市佈局從2009年的5個拓展到9個,基本確立了以珠三角為核心,以長三角、環渤海、中部地區為重點的全國性佈局。
越 秀地產曾多次成功融資,成本遠低於同行。今年6月底,越秀地產與一家銀行訂立了一份10億港元的無抵押3年期貸款融資協議。自今年初,越秀地產共四次通過 銀行借貸方式,籌得共2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2億元)的貸款。前三次分別是4月1日、5月26日和6月16日,越秀地產獲得8億、4億和 5億港元的貸款。4月份,越秀地產有關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該融資公司2010年全年港幣貸款的平均利息為2.4%。成本相對較低。
據 介紹,截至2010年底,越秀地產總資本負債率41.6%,現金及已抵押銀行存款約74.73億元,已承諾未提取的銀行授信額度約31億元。「加上今年預 計90億元的預售金額,約有196億元的可動用資金。」該公司今年的資本開支為125億元,其中60億元用於增加土地儲備,65億為工程支出,加上未支付 的31億元地價款,今年支出總額約為156億元。
據去年年報,越秀地產共擁有709萬平方米的未開發物業,廣州以外的項目佔比53%。但廣州周邊的地區,如中山、江門、佛山的佔比就達24%,省外佔比則相對較小。
去 年年底申銀萬國的一份研究報告稱,越秀地產公司對廣州市場的依賴程度很高,80%的土地儲備面積和95%以上的淨收益都集中在廣州。儘管越秀地產向外擴張 勢在必行,但起步相對較慢和土地儲備相對缺乏,勝在資金充裕。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幾則認為,在調控尺度偏緊的大環境下保持擴張態度,主要應是越 秀地產遵從於長遠發展目標所致,參照它現在的財政狀況和不高的淨槓桿比率,擴張「沒有太大的困難,但針對目前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將是一個長遠的進程。」
210歲杜邦 如何在最壞時機改革?
|
|
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問(以下簡
稱問):杜邦(DuPont)是當前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化學製造集團,在美國道瓊三十支成分股之中,歷史達二百一十年的杜邦,可能是活得最久的。然而,企業
要突破生命周期的限制,不能夠不轉型,但轉型並不容易,文獻顯示至少五○%以上企業轉型都以失敗告終。過去IBM成功了、日本富士集團成功了,但柯達
(Kodak)失敗了,摩托羅拉(Motorola)也不被看好。 如果看這十五年杜邦的事業組合變化,傳統的石化與紡織纖維事業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農業、食物、生物科學與先進材料(見八十頁圖),已全然變身。杜邦這次轉型,如何重新定位能耐? 掌握新變局內部危機感深,給我們改革時機 杜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柯愛倫(Ellen Kullman)答(以下簡稱答):不同在於,過去我們視「化學」為(競爭優勢)基礎﹐然而現在,我們視「科學」為基礎。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
杜邦以三個大趨勢重定事業組合。全球人口持續增加,到了二○五○年會有九十一億人,這給全球帶來全新議題。首先,我們必須餵飽新增的人口,這不只意味著生
產力,還要從營養端去思考商品價值;另一個與人口成長連結在一起的議題就是能源,我們認為,未來石油開採的成本仍將不斷增加,不管是改善現有能源效率或是
在新能源開發,都至關重要;第三個我們聚焦的領域是安全與防護,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環境的。 我們先看到人口大趨勢,然後我們檢視杜邦在其中的利基,同時檢視我們的科學研究成果可否做出貢獻。上述這三個領域就是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同時創造「價值」與「成長」的方向。 問:問題在於,進入一個新領域,意味著你可能沒有在新領域競爭所需要的優勢,你怎麼去帶領杜邦轉化既有的核心能耐? 答:進入新市場當然是困難的,你必須擁有並建立強而有力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你可以運用新的科技,轉化既有的競爭優勢到新的領域,創造一個比較廣的產品線供客戶選擇。 問:你在進入新事業時也要賣掉舊事業,你如何處理諸如組織抗拒的問題? 答:你必須從產品生命週期來看,你能夠讓這些既有的事業重生嗎?如果不能,你必須為企業的未來做思考,你的事業組合怎麼樣才是對股東最好,然後因應環境變化而演化,這並不容易,但這不可避免。 金融海嘯最好的一面就是,由於那是最壞的時機,內部危機感很深,那正給了我們改革的時機。我們利用金融海嘯來重組企業,因為在這個最壞的時候,人們渴望被告知,怎麼做才能存活下去,活得更好。 問:最壞的時候正是改革最好的時候? 答:是的。我們資深經理人團隊在二○○九年四月訂完改革計畫,八月宣布,十月就做了。我邀請團隊領導人進來談,你們的計畫如何可以讓未來更好?我花時間與團隊談,什麼行得通?什麼不行? 啟動新改革景氣轉換,會學到企業強弱在哪 不到一年,我們將事業數從二十三個降為十三個,重整跨部門資源,簡化地區組織,讓亞洲與拉丁美洲的人可以與科學家在同一張桌上討論未來研發方向。 問:你將危機轉為機會?
答:我在金融海嘯這段時間,回頭去讀在一九二○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杜邦在當時做了什麼變革。我學到的是,第一,你必須完全聚焦在「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
上」﹐金融海嘯當下,如果你將焦點放在外在變化,那真令人沮喪,但你也可以聚焦在內部,聚焦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之上:貼近價值鏈每個環節,貼近你的客戶,
他們在關注什麼?他們如何計畫接下來的每一步?這是每天的功課。第二,即使是在一九二○年代經濟大衰退﹐我們仍然大量投注科技研發,隨後四○年代、五○年
代才有杜邦眾多發明(編按:杜邦集團發明了尼龍、不沾鍋塗料鐵氟龍,並且參與核彈以及登月太空計畫),這些研究的確影響了世界。 經濟危機同時考驗同一產業的所有玩家,每次景氣轉換,你都會在其中學到你的企業強在哪?又弱在哪?你同時得到機會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競爭力。
問:如果以杜邦在二○一○年購併丹尼斯克(Danisco,丹麥食品原料暨配方製造商)為例,購併金額達七十億美元,被購併標的的員工數達到約八千人,已
經是杜邦年營收五分之一、員工數的十分之一,而且進入的是全新的生物科學領域。我們都知道以購併進入新事業,難度比起內部成長更高。
答:其實丹尼斯克所在的領域對我們並不陌生,在購併之前,我們已經建立了營收以數十億美元計的黃豆事業(soy ingredient
business),我們在食物營養研發投入有五、六年的時間了,丹尼斯克進入我們的購併掃描雷達,是因為他們手上有的研發成果是我們想要的。然而,原先
我們的投入,已經幫助我們建立了這個產業的知識。 問:你是延伸既有的能耐,而非創造一個全然新的核心能耐? 答:對,我們先有一個小的能耐,然後以此為基礎,我們讓它變大。杜邦早已根據本身核心能耐投資數十個小能耐。 問:那在成長策略選擇上,你以內部有機成長(organic growth)為優先,還是購併等外部成長優先?
答:你一定先要有內部的成長策略,那是基本,然而,有機成長可能太耗時,如果外在環境根本不能等你,購併就是必要選擇;但你得非常小心,真正瞭解(購併標
的)所在的新領域。想透過購併贏得優勢並不容易。我並不是指丹尼斯克這個例子,它是我們一○○%想要的購併標的,然而一般而論,購併的事業,經常只有四分
之三是你要的,但有四分之一你不需要的。 打造新團隊有人喜歡冒險,這是我選人標準 問:你的策略說來簡單,實則複雜精巧,企業先要有自己的核心能耐做為基礎,即使規模不大,也可以先測試市場,然後才能站在既有的基礎上去擴張。 答:對,然後你可以去購併,做其他事。 問:轉型同時,重組高層團隊有必要嗎? 答:我想你必須確定在轉型同時,沒有任何的阻礙者(blocker)。 問:另一個問題是,好的人才可能不願意進入不確定因素極高的新事業。
答:新事業總是會充滿不確定性,然而,有一種人喜歡去接受新的變動與冒險,這也是我選人的標準。關鍵在於你有多瞭解你的人的能耐。如果有一個領導人才,正
在成長起跑點上,把他放在一個成熟有效率的事業部門不見得是最好的,我們用才的原則是把人放在他可以發揮強項的地方。 問:聽起來與你個人在組織的經歷相關。你在擔任CEO之前也負責新事業發展;同時,我們在外電報導上看到,你在三十歲出頭,剛進杜邦六年就被視為未來潛在的企業領導人選? 答:那對我也是新聞,當時可沒有人告訴我這點(眾笑)。然而,你在每個職務上的努力,都會為你建立信用資歷。 我經常被杜邦資淺的同仁問到,「怎麼樣才會(在組織內)成功?」 我總是回答,你要建立信用資歷,達成任務,在過程之中建立信賴度,公司才會給你更重大的責任,給你創造改變的機會。
回顧過去讓我學得最多的,不是成功經驗,而是那些行不通的事。每當完成一個任務,回頭重新檢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樣學習與發展的過程對培養領導力非常重
要。因為最終,領導並不是下指令,如果人們不能夠相信你帶領的方向正確,並在最終對他們有益,他們不會與你一起前行。 【延伸閱讀】賣掉不賺錢的石化,進軍高利潤新事業——杜邦各事業銷售額占比變化 杜邦在十五年間,事業組合全然翻轉。不合乎企業轉型目標、年營收成長率低於七%、淨利率低於一○%事業,例如尼龍等紡織纖維製品,早就消失。相對的,高利潤、高風險的生物科學與農糧比重翻了四倍。 1996年營收438億美元石化事業46%紡織纖維14%先進材料18%化學製品11%汽車塗料5%農業、食物與生物科學6% 2011年營收379億美元先進材料36%農業、食物與生物科學33%化學製品20%汽車塗料11% 已消失事業:石化事業0%紡織纖維0% 資料來源:杜邦整理:李郁怡 |
宋衛平210天後終返綠城 兩月內需還融創5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22/885075.html
每經記者 盧曦 實習記者 林東嶽發自上海
從今年5月發布收購公告起,融創與綠城的交易在經歷了“蜜月”和“分手”的7個月後,終於塵埃落定。
12月19日,融創中國和綠城中國發布公告披露,相關各方已於12月18日簽訂終止協議,宋衛平將歸還融創方面已支付的約50億元收購款項,並按協議償付利息,從而完成“回歸綠城”。
記者註意到,對回歸綠城的宋衛平及其團隊來說,歸還融創有關款項的資金籌措、如何穩定團隊、雙方合資公司上海融綠平臺的去向以及如何修複綠城品牌形象等四大問題,都需要在明年給出讓各方滿意的答案。睿信致成總經理薛迥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管外部環境如何,對現在的綠城而言,今後的路恐怕會更艱難。
5天內先還5億,後期至少要籌30億
12月19日,綠城中國和融創中國在香港聯交所的兩份公告正式確認了宋衛平的“回歸”。
公告稱,由於買賣雙方對於目標公司的經營理念有較大分歧,收購協議於2014年12月18日終止。對於融創就收購事項已支付的約50億元,宋衛平方面需在協議終止後5日內退還融創附屬公司5億元,並於2014年12月31日中午12時前,向融創附屬公司退還60%,且無論如何不得少於50%;2015年2月12日中午12時前需退還余下部分。綠城在2014年12月31日前還的錢按8%的利率計息;在2015年1月1日到2月12日中午12時之間還的錢,按照10%利率計息;任何逾期的款項則按照20%計息。
此外,由於就還款作出持續擔保,在接下來的“回歸”階段,交易涉及的24.288%股份將被質押給融創。“離婚”協議雖已簽下,但仍存在些許變數,核心問題還是錢。
依照今年5月的收購協議,融創已支付了相當於人民幣約50億元的收購款。據《華夏時報》報道,過去的數月里,宋衛平除了將部分資金用於償還四季酒店及其他項目欠款,仍留有約20億元在賬戶上。也就是說,宋衛平還需要30億元將缺口補上。
上述協議終止公告發布當天,綠城中國收盤跌10.2%,市場對宋衛平的回歸顯得比較失落。近期,花旗、海通國際等機構均給出綠城中國“沽售”評級,機構的不看好可能對企業未來融資將產生影響。
此前市場傳出消息,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為宋衛平提供了30億元的資金,借款期限一年、借款利率1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向東方資產求證此事,得到的回複是:公司沒有任何消息可披露。昨日(12月21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以周末不便查詢為由,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複。
一家小貸公司合夥人向記者介紹稱,此類借貸的利率通常比較高,10%的利率已算業內較低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宋衛平接下來通過借新債來還這筆舊債,利率可能會更高,壓力或許更大。
記者昨日分別通過電話和短信咨詢宋衛平秘書和綠城中國方面,但均未得到答複。這一事件中另一關鍵角色九龍倉方面昨日向記者強調了兩家公司公告部分內容,對於是否介入後續工作,“沒有評論”。
根據公告,如果宋衛平到時無法退還這筆錢,那麽融創可向綠城發起強制收購。
衛民不動產策劃智庫總經理蔡為民表示,既然宋衛平敢於和融創簽訂這麽一份協議,就說明在資金方面他應該有信心,極可能有 “金主”出了大部分的回購款,站出來替宋衛平“撐腰”。
對融創來說,宋衛平的支付款會使得融創的現金流顯著增加。今年上半年,融創經營業務的現金流入凈額達到75.51億元,遠高於去年同期,截至今年上半年,融創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9.84億元,一年內需償還的借貸為138.39億元,現金中心應付即將到期的負債。綠城的還款將會使得融創的“造血”能力進一步得到改善。
一知名房地產行業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回款高出融創支付款的部分可以計入投資收益,今年12月31日前綠城支付給融創的款項,對現金流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對融創財務數據的影響還要看融創將這筆款項計入哪個會計科目,因為60%的款項是在12月31日前支付,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融創的財務狀況將繼續改善。
管理層面臨再“洗牌”
經歷此番風波之後的綠城,變化是巨大的。杭州當地一位與綠城有過往來的人士告訴記者,在宋衛平“回歸”消息剛傳出的時候,融創派駐綠城的團隊表現抗拒,他們仍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與“綠城派”僵持不下。同時,融創的狼性給綠城帶來了不小的震動,綠城的銷售態度發生轉變,策略也有所變化,銷售人員更加積極地推動成交。
“融創的銷售比較年輕,成交的意願強烈,做事速度快,推著客戶走。而綠城的銷售中有的年紀較大,給人不緊不慢的感覺。”上述當地人士評論道。
一位曾在綠城擔任上市公司相關事務的知情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宋衛平的回歸,藍城的團隊都是擁護的,而那些當時沒有跟宋衛平去藍城的人、融創這幾個月派到綠城的團隊成員,都免不了擔心自己何去何從。
“宋衛平有一些‘鐵桿’,但其中壽柏年已經下決心退休了。”該知情人士稱,羅釗明、曹舟南、應國永這些“老人們”都曾經過一些波折,能否順利地成為宋衛平接下來的左膀右臂還難說,而宋衛平的妻子夏一波以往對經營的介入比較少,更像是財務投資者。
“青島、東北這些綠城重點地區的項目總經理,應該是宋衛平比較信任的。以宋衛平的資源和能力,會有人借錢給他的,還錢不會是很大的問題,難就難在團隊怎麽理順。”上述知情人士認為,宋衛平回歸後,或將重用這些駐外的管理層成員。
蔡為民認為,宋衛平一個人的價值觀主導綠城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這次為宋衛平提供資金的各方,今後必然會參與對綠城的管理,後續會形成什麽樣的管理模式,可能並不是宋衛平一個人說了算,是否會產生“融綠之爭”這樣的矛盾也不得而知。
綠城品牌亟待修複
在“孫氏綠城”的短短數月間,綠城在融創的大本營天津兩次拿地,拿地款共計65.5億元。當時是融創出面拿地,如今風雲突變,綠城如何處理天津的地塊?
“現在地塊屬於綠城,我們並不參與。”融創相關負責人昨日向記者表示,雙方此前成立的合資公司上海融綠平臺維持原樣,因為已經合作兩年了比較成熟,不論融創和綠城未來合作如何,都不會影響上海融綠平臺的發展。
上海融綠內部一位高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海融綠平臺今年還是按進度發展的,銷售業績完成得還不錯。
作為深度合作的同行,縱然經歷了並不愉快的分分合合,融創和綠城仍然需要合作,在未來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誰又敢斷言沒有再合作的可能?
記者註意到,在綠城中國及融創中國的股吧,有投資者對宋衛平不滿,原因是他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流露出更看重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態度。如何安撫投資者,讓他們對綠城未來重新恢複信心,將是宋衛平團隊面臨的一個考驗。
由於孫宏斌接管綠城期間對綠城施以改革,成效明顯,推動綠城項目加速去庫存。截至11月底,綠城的合約銷售額為667億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標。在孫宏斌離開後,綠城需要給資本市場一個信號:宋衛平管理下的綠城和孫宏斌時代一樣,同樣在營銷上有一套,留用部分孫宏斌帶來的融創團隊,乃至保留融創營銷體系里部分可為綠城企業文化所接受的模式和策略,也是未來綠城需要考慮的。
蔡為民表示,此前有報道稱,綠城房屋的品質受損,業主抱怨很多,宋衛平回歸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負責將之前出現的問題消化幹凈,甚至可以成立專項維修基金來處理這方面的問題,並且保證後續的項目建設不出現類似問題。
這位斯坦福高材生,用5毛錢買下210萬人的手機屏 |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104/153593.shtml
導讀 : 斯坦福畢業的施侃,2008年在矽谷創辦了數字廣告營銷公司AnG,2009年轉戰中國。在廣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後,他開始進軍移動互聯網。
i黑馬 王奕1月4日報道
斯坦福畢業的施侃,2008年在矽谷創辦了數字廣告營銷公司AnG,2009年轉戰中國。在廣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後,他開始進軍移動互聯網。
於是,從2B到2C,他創立了廣告鎖屏APP“招財狗”,兩端布局。招財狗相當於將用戶的屏保廣告位置買斷,並支付一定費用給用戶。
施侃試圖將“廣告主-媒體-受眾”的三角關系打破,剝離媒體,將廣告價值直接給受眾。
三角戀到你情我願
傳統的廣告鏈條是一個“三角”關系:媒體生產優質內容,吸引受眾,為了生存,夾雜一些廣告,以此獲利;廣告主在媒體上投放廣告,支付費用給媒體;受眾通過媒體看到廣告。
施侃認為,這是一個有悖論的三角畸形關系:既然受眾是最終產生廣告價值的終端,為什麽不給用戶付費?
他通過收集數據,發現一個互聯網用戶,每天被廣告轟炸的次數是500次,包括視頻、網頁、APP等各個渠道的廣告,鋪天蓋地。
而一個深度用戶,甚至能產生1000次的廣告轟炸。
“你是廣告價值的產生者,但卻從來沒得到錢,這是一個悖論”,施侃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價值鏈回歸本質。
於是有了“招財狗”的構思。招財狗是一款鎖屏APP,每一張屏保都是一張廣告圖片。
施侃介紹,一個智能手機用戶每天解鎖的頻次,在200次以上。
說白了,招財狗買斷了用戶屏幕廣告,並支付一定廣告費。目前給用戶的金額是每日0.5元,如持續使用,每個月會增加一定金額。
今年4月份,產品開始研發。因為蘋果系統的封閉性,目前只有安卓手機可以使用。7月份開始推廣,據施侃公布的招財狗數據,目前下載量210萬,日活70萬。
“我並不刷下載量,這是真實數據”,施侃本是做廣告公司的,“招財狗”只是為日後廣告推廣多一個渠道,刷量對他沒有太多價值。
而這種做法也將原本的“廣告主-媒體-受眾”的三角關系被打破,形成“廣告主-受眾”的價值鏈條,“變成你情我願的事情,這才應該是一條正常、健康的廣告價值鏈條”,施侃稱。
買斷屏幕廣告
每天0.5元的收入,對用戶來說,安裝使用的動力有多大?
施侃有自己的考慮:一個月收入5千的人,如果在地上看見0.5元,都不見得會撿,因為他需要停步、彎腰、甚至用泥濘中把錢撿起來。如果直接給他0.5元,大部分是願意接受的。
招財狗實質就是一張屏保圖片,不需用戶多余操作,“相當於直接將0.5元塞到用戶手里”。
當然,用戶數據依然偏年輕,施侃分析招財狗的數據,註冊用戶多是35歲以下的互聯網用戶。
目前,市面上和招財狗類似的鎖屏應用還有幾款,但方式都不太一樣。有些APP是任務式的,比如鎖屏左劃就會下載,給用戶2元。
這樣模式的實質,和積分榜下載並無區別,是一個眾包刷量平臺,可能存在的問題是,會吸引一些專業的“薅羊毛”選手——下載APP,獲得2元後就將應用刪除。
這也是招財狗盡量避免出現的。
廣告的本質就是:廣而告之。因此招財狗的屏保廣告,只給品牌提供展示的位置,並不會提供鏈接直接導流。但如果對廣告感興趣,招財狗的APP內部有更深入的廣告鏈接。
據了解,二次點擊跳轉,會流失90%以上的流量。但施侃有自己的考慮。每個用戶一天200次點開手機屏幕,產品廣告輪流出現,一個產品的推薦次數也達到30到40次。
“一個產品出現30多次的展現,還沒有引起用戶的註意力,只能說明這不是該產品的用戶”,施侃稱。
目前,招財狗只作為AnG的一個渠道,暫未產生盈利。未來的盈利模式也較明晰——廣告主投放廣告產生的費用。這也意味著,APP的日活數越多,盈利空間越大。
未來,招財狗會進行社群化運營,增加用戶黏度。
2B比2C難?
從DSP廣告到招財狗,施侃相當於經歷了從2B到2C兩種不同商業模式的運營。
和業內“2C燒錢模式已終結,2B的春天要到來”的觀點不一樣的是,施侃認為2B的推廣和運營更難。
“以前2C需要燒錢推廣,是因為都是用戶的偽需求”,施侃認為, 2C的用戶基數龐大,如果你的產品能切中剛需,就能吸引用戶,獲客成本極低。
而2B的推廣很難,因為企業的決策非常理性、保守、謹慎,一個決策需溝通環節很多,緩慢低效。不像2C,只要好玩有趣,就有用戶。
另一方面,2B的公司發展都極為緩慢,從發展到上市,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施侃稱:“而2C做得好的話,3年上市也不是問題”。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北京安與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創始人:施侃
所屬行業:移動互聯網廣告
融資進度:A輪
萬科:2016年凈利210億元 同比增長16%
3月26日消息,萬科A 發布2016年年報稱,實現營業收入2404.8億元,增長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0.2億元,增長16%。2016年,萬科實現銷售金額3647.7億元,同比增長39.5%,在全國商品房市場的占有率進一步上升至3.1%。
萬科年報中透露,2016年萬科實現房地產銷售金額 3,647.7 億元 。其中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 47.5%。2016 年境內項目實現新開工面積3,136.7 萬平方米,較2015年增長47.5%,較年初計劃增長42.6%;實現竣工面積2,237.2萬平方米,較2015年增長29.4%,較年初計劃增長 8.3%。
銷售金額同比增長 39.5%。2016 年集團實現銷售面積 2,765.4 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64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8%和39.5%。按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人民幣117,627.1億元計算,2016年集團在全國市場占有率為 3.1%,較2015年提高0.1個百分點。
住宅產品以中小型普通商品住房為主。集團房地產開發業務的主要產品為商品住宅及商業配套。2016年所銷售的產品中,住宅占比為84.7%,商辦占比為11.9%,其它配套占比為3.4%。集團的住宅產 品聚焦主流客戶自住需求,95%為 144 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
同時截至 2016 年底,萬科進入中國大陸65個城市,分布在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廣深區域、以長三角為核心的上海區域、以環渤海為核心的北京區域,以及由中西部中心城市組成的中西部區域。2016年集團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蘇州、東莞、佛山、南京、西安、寧波、沈陽、天津等14個城市的銷售金額超過百億;在40個城市的市場銷售排名位列當地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萬科已售未結資源增至2,782.3億元。2016年萬科實現結算面積2,053.0萬平方米,結算金額人民幣2,34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0.5%和23.1%。截至2016年底,公司合並報表範圍內有2,279.7萬平方米已售資源未竣工結算,合同金額合計約人民幣2,782.3億元,較2015年年底增長29.4%。
根據同日披露的2016年度分紅派息預案,2017年萬科每10股擬派送7.9(含稅)現金股息,以此計算,2016年度萬科現金股利約為87.2億元,占公司2016年合並凈利潤的比例為41.48%。
估值210億,即將上市的燦星該如何“唱響”資本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1/166554.shtml
估值210億,即將上市的燦星該如何“唱響”資本市場?
任珊
這個“爆款制造機”有哪些成功之道?又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呢?
12月18日,有媒體爆料稱,燦星制作(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宣布以210億人民幣估值完成首輪融資,並預計將於明年初IPO上市。隨後,燦星制作宣傳總監陸偉在經濟觀察報的采訪中確認了這一消息。這意味著燦星制作在進軍資本市場的道路上,已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說到燦星制作,可能大部分觀眾首先想到的是《中國好聲音》。實際上,燦星制作的文化綜藝類節目已超過20檔。其中不乏《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舞林大會》、《蒙面唱將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戰》、《出彩中國人》等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節目。
創立僅僅6年時間,燦星已經成為國內頂尖的節目制作公司,估值高達210億,手握多個爆款節目。那麽,這個“爆款制造機”有哪些成功之道?在擁抱資本市場之前,燦星又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呢?
創業6年,燦星制作估值高達210億
2012年,《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開播,很快火遍全國。僅僅播出3期,節目的收視率已經飆升至3%以上。到了總決賽,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全場爆滿,節目的實時收視率一度超過6%。可以說,是《中國好聲音》把當時萎靡不振的音樂類綜藝重新拉回了舞臺中央。
隨著《中國好聲音》的爆紅,其背後的制作公司燦星制作也聲名鵲起。燦星制作成立於2010年底,其母公司星空華文的兩大股東曾經分別是華人文化投資基金和默多克新聞集團。2014年默多克退出,華人文化和星空管理團隊接盤。目前,華人文化產業基金CEO黎瑞剛是燦星幕後的重要掌舵人,燦星的核心團隊全部來自黎瑞剛麾下。
自創立以來,燦星制作的文化類綜藝節目超過20檔,曾在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青海衛視等多個電視臺播出。除了《中國好聲音》之外,《中國好歌曲》、《金星秀》、《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蒙面唱將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戰》、《出彩中國人》等多檔知名綜藝節目都出自燦星之手。
不僅如此,燦星旗下的夢響強音還是國內最大的音樂內容公司之一。據網易娛樂報道,夢響強音公司簽約藝人120人,自2012年底以來,參與全球各類演出5000余人次,舉辦演唱會300余場;公司制作藝人歌曲共610首,其中專輯/EP57張,擁有詞曲作者永久版權472首,並將以每年10%遞增;擁有互聯網音樂版權3235首,MV視頻版權150余支,並都在以每年15%的幅度遞增。
頻頻推出爆款綜藝的燦星,近幾年逐漸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去年3月,A股上市公司浙富控股公告宣布以現金3億增資燦星,獲得6.0698%股權。照此計算,燦星當時的估值為50億元左右。這份公告也讓外界了解到了燦星強大的吸金能力:2015年,燦星營業收入達22.1億元,凈利潤高達7.3億元。
僅僅過了一年多時間,燦星再度在資本市場露臉,“身價”已經大有不同。高達210億的估值,足以說明資本市場對燦星目前的發展和未來預期都相當看好。此輪pre IPO融資,標誌著燦星沖擊上市已進入最後階段。
探析燦星制作的成功之道
短短6年時間,燦星制作已成為國內頂尖的節目制作公司,推出的多檔綜藝節目都成為了爆款,也深受資本市場的青睞。這不得不引發人們的好奇,燦星制作有哪些成功之道?的回顧這家公司的發展歷程,文創資訊發現了燦星制作的“三大法寶”——
1、眼光精準,成功引進多檔版權節目
燦星制作是國內引進國外節目模式的先行者。從早期的《中國達人秀》、《舞林爭霸》,到後來一夜爆紅的《中國好聲音》,都是引進自歐美的版權節目。這些節目進行本土化之後,幾乎每一檔都成為了爆款。這離不開燦星團隊對綜藝市場的精準把握。
自從2013年《爸爸去哪兒》風靡全國之後,國內開始刮起一陣“韓式綜藝”的旋風。燦星也嗅到了行業風向的變化,在2015年推出了與央視、韓國MBC合作的綜藝節目《了不起的挑戰》。這檔節目的原版是韓國綜藝《無限挑戰》,在韓國熱播了整整十年,節目收視率曾連續破30%大關。
燦星制作的研發總監徐帆曾在此前采訪中表示,燦星看好《無限挑戰》,不僅僅是因為這檔節目收視率高,也是因為這檔節目內蘊豐滿的社會價值觀和人文精神,而不只是一個Game秀。事實證明,燦星的選擇是正確的。《了不起的挑戰》播出後口碑爆棚,豆瓣評分高達8.7分,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節目內容,讓觀眾大呼驚喜。
燦星的眼光如此“毒辣”,或許要歸功於制作團隊的“出身”。據徐帆介紹,燦星的團隊包括從燦星總裁田明,到管理層金磊、陸偉,再到導演編導,很多都是學新聞出身。優秀的新聞人,對社會信息的把握和判斷能力很強。這使得燦星制作團隊可以精準把握行業風向的變化,不斷引進市場需要、觀眾想看的節目模式,再將其本土化,制作成為精品綜藝節目。
2、主打音樂類綜藝,王牌在手也不忘創新
《中國好聲音》的爆紅,讓燦星看到了音樂類綜藝的市場價值。在這檔節目之後,燦星制作了《中國好歌曲》、《蒙面唱將猜猜猜》、《蓋世英雄》等一系列的音樂類綜藝,不斷強化音樂產業的產業鏈。如今來看,音樂類綜藝已經成為了燦星的“王牌”。
這五年以來,燦星一方面堅持制作了六季《中國好聲音》(後因版權糾紛改名為《中國新歌聲》),另一方面也敢開風氣之先,推出了《中國新歌曲》、《蒙面唱將猜猜猜》、《蓋世英雄》等多檔創新型的音樂類綜藝。
其中,《中國好歌曲》可以說是音樂類綜藝中的一股清流。這檔節目的重心不在於“造星”,而在於“造曲”,不但為中國樂壇輸送了《野子》、《悟空》等多首優秀原創歌曲,也讓霍尊、蘇運瑩、戴荃等小眾唱作人走進了大眾視野。《蓋世英雄》則是中國首檔EDM(電子舞曲)音樂節目,讓時下流行的EDM風格在國內普及,也算開了行業之先。
《蒙面唱將猜猜猜》是版權節目《蒙面歌王》的升級版。這檔節目舍棄了“歌王”的概念,將歌手之間的“兩兩對決”變為“兩兩合唱”,由競技轉變成猜謎模式,最終大獲好評。邀請的歌手也是久未在大眾面前露面的周蕙、側田、林宥嘉等實力歌手,或者聲音很熟悉但樣貌讓人印象模糊的陳冰、周深、萱萱,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新鮮感。最終,節目的收視率不斷創下新高,今年剛剛收官不久的第二季節目,甚至創下了收視率十一連冠的佳績。
3、不斷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
不斷開發新節目的同時,燦星還一直致力於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在燦星聲名鵲起之前,民營的電視節目公司只有光線等幾家公司,制播分離的概念尚未得到市場驗證。燦星制作、浙江衛視播出的《中國好聲音》,實現了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制播分離。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田明與浙江衛視簽訂了對賭協議,約定節目收視率破2,燦星分得利潤大頭,否則則要虧本。這種制作公司為頂尖內容博取相應市場回報的方式,在當時可以說是聞所未聞的。敢開行業風氣之先的燦星,不僅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也推廣了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對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擁抱資本市場之前,燦星還要解決這些問題
創立6年,估值210億,爆款無數,上市在即……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燦星都正處於“誌得意滿”的時期。但細究燦星近兩年的發展,會發現在一片欣欣向榮的表象之下也隱藏著一些危機。文創資訊認為,燦星想要更好地擁抱資本市場,還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擺脫對音樂綜藝的路徑依賴
早期依靠《中國好聲音》取得成功後,燦星已經對音樂綜藝形成了較強的路徑依賴。盡管從目前來看,燦星推出的音樂綜藝的確有不少精品之作。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近兩年燦星的音樂類綜藝都沒有複制《中國好聲音》當年的輝煌。
即便是曾經的王牌《中國好聲音》,在經歷版權糾紛後似乎也陷入了“中年危機”。節目改名為《中國新歌聲》,並宣告模式全部原創。但觀眾卻失望地發現,這檔“新節目”似乎只是把轉椅改成了戰車,節目內容仍然換湯不換藥。
另一方面,近兩年國內的音樂綜藝空前泛濫,《我想和你唱》、《跨界歌王》等臺綜,《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等網綜,都在不斷瓜分著音樂市場的蛋糕,觀眾也在不斷地分流。缺乏新意的《中國新歌聲》,逐漸開始引發觀眾的審美疲勞。今年播出的《中國新歌聲2》,收視率和關註度都呈現出了“斷崖式下跌”的趨勢,全季的平均收視率2.213%,創下該系列的歷史新低。
或許是《中國新歌聲》的收視不振給燦星敲響了警鐘,燦星如今也意識到了節目多元化的重要性。燦星制作副總裁、宣傳總監陸偉在此前采訪中提到,燦星未來會針對年輕群體開發更多原創節目,包括明年即將推出的《這!就是街舞》和另外幾檔超級網綜。田明也曾在采訪中表態,“我們還會推出很多更新更好的項目,收入會更加多元。”
2、為旗下藝人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
在燦星的業務版圖中,除了電視節目制作,藝人經紀也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據報道,燦星制作旗下的夢響強音已簽約120位藝人。但回顧從《中國好聲音》中走出的選手,你會發現燦星在培養藝人方面實在是乏善可陳。
第一屆冠軍梁博,第二屆冠軍李琦,第三屆冠軍張碧晨,第四屆冠軍張磊,第五屆冠軍蔣敦豪,第六屆冠軍紮西平措……這里面除了梁博和張碧晨,其他的冠軍選手在比賽結束後,似乎都還沒推出一首傳唱度高的代表性歌曲。非冠軍選手中,知名度最高的恐怕還是第一季的亞軍吳莫愁,像陳冰、周深等當年的人氣選手,如今只能在綜藝節目中刷刷存在感了。
選秀歌手火不起來,這是音樂選秀節目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六季節目都培養不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歌星,燦星是該好好反省一下了。在簽約選秀歌手之後,燦星也應當重視藝人的培養,為旗下藝人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比如,利用互聯網音樂平臺持續更新其音樂作品,維護好粉絲等。讓旗下藝人跑通告、跑商演,最終只能混個臉熟,並不是藝人規劃的長久之道。
3、調整現有節目的模式,開發新的原創節目
與唐德影視的一場版權爭奪戰,讓燦星意識到了模式原創的重要性。版權大戰後,燦星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模式原創和產權自有——“謹慎引進甚至幹脆不引進”,“做原創就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痛失“中國好聲音”品牌後,燦星的確該轉變方向了。如今的中國綜藝市場,早已不是那個版權綜藝當道的綜藝市場。一方面,中國已經在全球“買買買”了四五年,歐美、日韓等國所有的超級綜藝模式,幾乎都被中國買光了。另一方面,《朗讀者》、《國家寶藏》等原創綜藝的出現,也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他們早就對國產綜藝的“拿來主義”深感不滿了。
根據陸偉在此前媒體采訪中的說法,明年《中國新歌聲》會做更多真人秀的元素植入,符合現在觀眾的收看需求。而《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等網綜的異軍突起,也讓燦星看到了新的可能性。燦星明年推出的《這!就是街舞》,就是一檔借鑒《舞林大會》制作經驗,並吸收網綜制作經驗的作品。
時代在改變,觀眾的口味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近兩年被認為有些“保守”的燦星終於也要以全新的姿態面對市場了,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作者任珊,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文化娛樂
贊(...)
分享到:
居屋凶宅 「唔減價搵鬼要」 售210萬較3年前貴15% 買家耍手擰頭
1 :
GS(14)@2010-09-30 22:31:06http://www.hket.com/eti/search/a ... 1-081115&category=m
荔枝角荔欣苑荔采閣一個凶宅單位,最新推售價較數年前貴15%,被地產界人士批評罔顧現實。 (林良明攝)
居屋凶宅 「唔減價搵鬼要」
售210萬較3年前貴15% 買家耍手擰頭
樓價飈升,居屋餘貨更吃香,尤其市區單位更買少見少,唯獨荔枝角荔欣苑一個曾發生姊弟先後跳樓自殺的「凶宅」單位,最新推售價竟比3年前貴15%,故今期居屋開售以來,這個「凶宅筍盤」均乏人問津。
有地產界人士批評,房委會拒絕減價是「罔顧現實」,最終只會令單位永遠丟空。
這個08年售價183萬元、今次重推漲價至210萬元的800多呎單位,位於荔采閣12樓。記者前日(周二)曾到該凶宅外觀察,只見單位所處走廊燈光日間尚算光猛,走廊地下和牆壁整潔,比想像中的凶宅感覺大相逕庭。
外觀光猛整潔 如同新單位
當時正值下午3時許,其他單位住戶多不在家,故顯得格外清靜。雖然凶宅外的鐵閘上鎖,但看上去跟新單位無異,單從外觀實在看不出原來已丟空數年。
剛巧有鄰居接子女放學返家,記者上前查詢是否得知單位未賣出,該名女士聞言即驚訝指︰「一家9年前已住在這裏,一直沒留意,不知道出過事。」她更反問記者,該單位發生甚麼事故。
另一個單位的住戶敞開大門乘涼,記者向女戶主查詢時,她即「耍手擰頭」,指甚麼都不知道。
至於大廈的保安員指,最近曾有數人來睇樓,「他們通常在外面指指點點(該單位),更周圍觀望,又入來打聽附近環境如何。」大廈住戶陳先生指,曾聽說過該單位涉及兩宗自殺案,但一直相安無事,自己並不在意。
由於該單位在半年內,曾有兩姊弟先後墮樓身亡,凶宅效應令今期居屋準買家亦不敢犯險。前日在樂富居屋中心揀樓的陳太指,雖然荔欣苑交通方便,但該單位「賣唔出,一定有問題」,後來從朋友口中獲悉原來是凶宅。
地產界抨房委 加價推售僵化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指,一般來說凶宅售價比市價低3、4成,差距視乎樓市及地區,如康怡花園會減1至2成,但房委會反而加價推售,他批評做法僵化:「房委會應採用荷蘭式拍賣出售,無人買就把價錢調低,直至達成交易,否則單位真係『搵鬼要』!」
據荔枝角區地產代理透露,與該凶宅屬同一層單位,二手成交價亦受影響,近月成交價比正常交易少逾1成。
房委會回應指,居屋定價是參考有關屋苑及其鄰近相若屋苑近期成交資料,再評估巿值並給予30%折扣,同時確保整體單位售價是合乎居屋入息限額申請人的負擔能力以內。
撰文:林曉君、黃偉超
400磅肥仔被要求買雙機位發奮減走210磅變型仔
1 :
GS(14)@2016-08-11 06:08:28美國一名曾重392磅、要穿四加大碼(XXXXL)褲子的胖男,試過坐飛機時被要求買兩張機票,連醫生也警告他只有3年命。他決心改變每天鯨吞1.5萬卡路里的「自殺式」飲食習慣,並去健身室做運動,搖身一變成為203磅的大隻型男。佛羅里達州39歲整脊師加德納(Ross Gardner),以前在餐廳當侍應,5年來大吃特喝後重了196磅,他記得自己每天早上會喝近乎1公升威士忌,一直吃到凌晨2時才上床睡覺。他那時要穿XXXXL碼的褲子,更因無法彎腰綁鞋帶,而要改穿沒鞋帶的鞋,他憶述:「有天我工作時彎腰取餐巾,褲子卻裂成一半,這很糟糕,我要直接回家換褲。」不過最致命的心理打擊,是一次他去旅行時在機場被截停,要他買兩張機票,「我意識到我無法再這樣……這是羞辱,我整個假期都躲在室內,因為我無法好好享受。」醫生亦指加德納若繼續這種生活方式,在三年內便可能無命,他於是立即戒酒戒煙、改善飲食習慣,並勤往健身室甩走肥肉。「我終於意識到我對自己做了甚麼,決定作出改變,我將平時一天1.5萬卡路里的熱量減至2,500卡路里,10個月內便減去近210磅。」減磅後的加德納判若兩人,但改變太快令他皮膚鬆弛,「我的肚臍跌到去我的膝蓋,我要將我的皮膚塞入短褲內隱藏它,這是羞辱。」他後來接受手術切除6磅贅肉,生活終重回正軌:「我望向鏡中,都認不出鏡中的自己,我那時真的很大件。」加德納現在仍會每星期到健身室6至7次,目前重203磅,他希望透過分享經歷幫助他人,「我現在就似一位全新的人,我希望鼓勵他人,讓他們知道改變生活永不會嫌太遲。」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1/19732055
全球增210名億萬富豪 瑞銀:中國佔近四成
1 :
GS(14)@2016-10-14 06:30:12【明報專訊】瑞銀與羅兵咸永道發表億萬富豪報告,統計去年全球新增的億萬富豪(指擁有10億美元以上資產),中國表現強勁,去年近四成新增億萬富豪來自中國,另外因家族之間轉移資產、大宗商品價格通縮及美元升值等因素,環球億萬富豪總財富於2015年減少3000億美元至5.1萬億美元,平均財富由40億美元減少至37億美元,
報告分析1937名億萬富豪的數據,同時收集14個市場的資料,涵蓋美國、歐洲及亞太區市場等,並訪問逾20名億萬富豪顧問,面對面訪問超過30名億萬富豪及其約30名繼承人。
亞洲每3日增1富豪
報告稱,2015年間全球共有210名新增億萬富豪,當中亞洲佔113名,佔全球新增總數約54%,幾乎每3日就有1名新億萬富豪於亞洲誕生。其中,中國則有80名新億萬富豪,香港亦有11名新增億萬富翁。報告顯示,去年內地80名新增億萬富豪中,平均年齡為53歲,近半數來自科技、消費零售,以及房地產行業。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主管及瑞銀香港區主管盧彩雲補充,人民幣貶值下,中國富豪更重視分散投資,故投資歐美市場的科技及醫藥業的興趣日益增加。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06&issue=20161014
全港最貴璈珀車位賣480萬二手價癲 發展商同一日僅售210萬
1 :
GS(14)@2016-10-28 06:07:38■西半山璈珀創造全港最貴車位神話,售價高達480萬元。 彭志行攝
【本報訊】資產價格癲升,全城搶樓又搶車位。港島半山區車位售價逼近500萬元。西半山璈珀剛創造全港最貴車位神話,售價高達480萬元,較同區「亞洲樓王」天匯車位兩年前創下的424萬元舊紀錄貴逾一成。最癲的是,發展商同日賣出的車位僅售210萬元,二手價搶貴1.3倍。記者:朱連峰 程俊華
樓市瘋癲,一個不足200呎的劏房新盤賣400萬元,但癲不過一個劃四條線得135呎、比劏房更細的車位已炒到近500萬元。「大劉」劉鑾雄旗下華置(127)的干德道55號豪宅新盤璈珀,剛誕下全港最貴車位。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璈珀1樓P17號車位上月29日登記以480萬元易手,貴絕全港,天匯於2014年5月創下的424萬元舊紀錄終被改寫。
■璈珀一樓車位二手價以480萬元成交,圖為二樓車位內觀。 互聯網
買家原已持有一車位
新買家為一名外籍人士,亦是大廈業主之一,是次斥天價增購車位。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是次購入車位的買家,於今年9月以5,100萬元購入5樓D室、面積1,636方呎的三房連平台特色戶,並連一個2樓單號車位。但仍毅然以高價在市場購入多一個車位。消息指,該外籍人士因家庭成員較多,為方便出入,本身已有兩部車輛,故需額外增購多一個車位,即使發展商仍有車位發售,售價僅210萬元,比二手平一半有多,無奈發展商限制每戶只可認購一個車位,只能買二手「任業主宰割」。如隔一個的P15號車位,同一日由華置以210萬元賣出。再者,璈珀車位與住宅比例僅一比一,二手市場極少放盤,就算有,業主亦開天殺價,部份開價更逾500萬元,相比下,480萬元已經是放盤最平。物業剛入伙,據知外籍人士未必會即時入住,正考慮兩個車位亦會暫時出租,叫租約5,000元。
每呎售價達35,556元
樓書顯示,該車位長5米,闊2.5米,面積135方呎,以最新成交價計算,車位呎價35,556元。至於以天價沽售車位的業主疑為內地客,上月29日以5,620.5萬元連車位買入10樓D室,同日以「摩貨」形式拆售車位。樓市瘋狂,車位炒到近500萬元,相當於上車盤樓價。新界上車屋苑沙田第一城,一個326方呎兩房戶上月以478萬元售出,造價創出屋苑分層戶歷史新高,但也貴不過一個車位。據消委會網上格價最新顯示,長城牌一罐午餐肉最平11.5元,西半山豪宅一個車位,相當於41.7萬罐午餐肉。璈珀提供35伙住宅,去年12月開售以來共售31伙,平均成交呎價約3.8萬元,成交價逾4,600萬至3.6億元。現尚餘約3個車位放售,市場料勢加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8/1981461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