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旅遊巴士!澳門一旅遊巴士沖入診所 29名內地遊客受傷
據新華社報道,8日下午,一輛旅遊巴士在澳門半島同安街包公廟附近撞進路邊建築物,29名內地遊客受傷,其中3人傷勢嚴重。
另據香港媒體報道,該旅遊巴士被懷疑沒有拉上剎車手掣,意外沖入一間中醫診所。涉事旅遊巴士半個車身撞進診所內,車頭嚴重損毀,玻璃碎裂;店鋪大門被撞至變形,鋼筋外露,附近道路的欄桿亦被撞毀。
最新消息:8日晚澳門特區政府通報,事故起因初步調查疑為司機沒拉緊手剎導致旅遊巴士失控。司機為澳門居民,因涉嫌危險駕駛已被拘捕。遭遇事故旅行團為一來自深圳的散拼團,共44名內地旅客,沒有領隊。事故已致32人受傷。

涉事旅遊大巴
事發後,大批消防人員到達現場,救出傷者和旅遊巴乘客,鏡湖醫院在消防人員到達前,已派出醫生和護士到現場協助。事件中,多名途人被撞傷,有人一度被困車底。
現場消息稱,事發時肇事旅遊巴正停在斜路上,懷疑沒有拉上剎車手掣,乘客上車時感到搖晃,旅遊巴士接著由高園街失控沖落同安街一間中醫診所,當時司機不在車上。

現場為鏡湖醫院同安街近包公廟附近。澳門電臺圖片
互聯網成為醫療重要入口,自建連鎖全科診所是最佳路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6/158181.shtml
互聯網成為醫療重要入口,自建連鎖全科診所是最佳路徑
聯基金
互聯網醫療下沈到全科診所具有雙重邏輯:抓住線下醫療入口和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服務。
文|聯基金
國內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會分為三個階段:互聯網連接醫療產業全要素的“連接的醫療”;互聯網提升醫療質量的“優質的醫療”和醫療保險數據雲端智能化管理的“可控的醫療”。2016年互聯網醫療行業正在第二階段負重前行,其典型模式包括互聯網醫院、全科/專科診所、第三方醫療服務中心等。
互聯網醫療走向線下並非簡單的線上流量線下變現,而是更深入地打開醫院圍墻,重塑診療流程,提高醫療效率和質量。
互聯網醫療下沈到全科診所具有雙重邏輯:抓住線下醫療入口和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服務。
互聯網成為醫療的重要入口
簡單劃分醫療入口分為線下醫療入口和線上醫療入口,前者代表是醫療機構(日診療人次2100萬),後者代表是搜索引擎(日檢索超2500萬)。
線下入口主要由政府行政規劃主導,按區域人口規模及經濟水平規劃醫療機構設置,其特征是區域化分布的“省市-縣-鄉村”三級醫療體系,數量占比2.6%的醫院機構是流量的最大入口,提供近40%的診療人次服務。線上入口則由互聯網技術及網絡效應主導,目前百度一家獨大,但360、搜狗正在奮起直追。
投資者關註變量。我們認為醫療入口正在發生大變化,而互聯網醫療正是最大的變量來源之一。
線下醫療入口的變化趨勢是基層醫療機構的入口作用越來越大,其推動力是分級診療政策,而這背後是國家對於醫療總支出增長的整體經濟考量需求。
世界銀行提供的預測顯示,若不進行改革,中國衛生總費用GDP占比將由2014年的5.6%增長至2035年的9%以上,年增長率為8.4%。這些增長中超過60%以上都將來自於住院服務。要真正節省這些支出,要更多地使用門診和基層服務。
分級診療政策看似龐雜,實際上從流量入口角度來講就是利用行政、醫保及市場的力量把基層醫療機構重新打造為醫療入口。
分級診療的核心方針是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核心目標包括提高基層門診量占比,由此基層醫療機構作為醫療需求的分發入口作用,特別是慢病診療,得到凸顯。
反過來看,醫療入口的變遷也是與醫院的再定位有關:“醫院不再是處於服務體系核心位置的孤立機構及服務的入口點,也不再提供“一站式服務”,而是日益成為服務網絡的一部分,與基層衛生機構、診斷中 心和社會服務機構等供方協作。醫院將成為專註於技術和專業的臨床治療示範中心,專門提供高度複雜的醫療服務以及性命攸關的急救服務,並為下級衛生機構提供人員、技術援助和培訓“。(《深化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基於價值的優質服務提供體系》,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聯合研究合作方,2016)
短期來看,高達近600億元的市場增量有望從醫院分流向基層:根據衛計委的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基層門診量為32.4億人次,占所有門診量(56.8億人次)的比例為57.6%, 要達到2017年65%的目標,基層每年需要增加6.03億人次的診療量,按照次均門診費用97元計算,轉移到基層的市場空間高達584.9億元(平安證券測算)。
隨著互聯網醫療的突飛猛進,線上醫療入口也在發生著顯著變化。百度作為醫療搜索入口的壟斷者,在魏則西事件後,公信力被嚴重損害,而“百度-莆田系”的傳統醫療分發路徑開始瓦解。新的入口機遇出現在互聯網醫療推動的線上問診平臺。
2016年8月春雨醫生推出全面開放在線問診平臺,並進一步發展“導醫導藥”是這一機遇的標誌性事件。好大夫、平安好醫生乃至掛號網都是這一入口的有力競爭者。
事實上在更細分的母嬰領域,不少線上問診平臺已經在給傳統線下母嬰店開放問診能力上有了很成功的嘗試。而隨著互聯網醫療企業紛紛走向線下,新的“線上問診-基層診所”醫療分發路徑開始成型。
表1 兩大醫療入口比較(數據來源:衛計委)

自建連鎖全科診所是最佳路徑
互聯網醫療走向線下,是為滿足醫療領域的消費升級,提供更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目前系統性機遇在基層診所,戰略主題是“自建”、“連鎖”、“全科”。
自建,是一個很重的選擇。互聯網醫療企業在線下診所的探索方面原本存在自建和合作兩條路線之爭,前者以丁香園為代表,後者以春雨為代表(這里不考慮平安的萬家醫療布局,其作為保險支付方的角色,戰略路徑會有不同考慮)。
合作路線的優勢在於輕資產模式,更適合快速複制推廣。但從春雨目前剝離診所業務,戰略轉型自建診所獨立發展的發展情況來看,合作存在不可逾越的困難。
與自建診所相比較,互聯網醫療合作線下機構目前階段還存在如下弊端:
1) 醫生來源極不穩定,由於醫生還在體制內,其閑暇時間有限,在沒有提供足夠吸引力報酬的情況下與醫生的利益綁定並不緊密;
2)合作簽約的民營醫院多為莆田系,存在較多管理上的問題;
3)醫生的診療行為難以規範和監管。站在投資角度來看,本質原因還是新舊模式的沖突,傳統線下醫療機構無法承載新的醫療服務模式。重資產的自建模式,是互聯網醫療線下機構無法避免的起步選擇。
連鎖,是一個必然的選擇。2016年1月第一家丁香診所在杭州濱江區開業,7月第二家診所在杭州西湖區開業,丁香園正式開啟連鎖化運營。連鎖的背後是質量標準控制、統一品牌形象,而這也是互聯網醫療公司打造全新互聯網診所的必然選擇。
目前診所開設的寬松政策、診所民營化的趨勢、醫生多點/自由執業的放開都為診所連鎖化經營提供了基礎。
全科,是一個增量的選擇。據丁香園估算,國內存在10萬家診所的缺口,全科診所因為全科醫師的缺乏則又重疊現有中西醫結合為主的診所升級轉型缺口。美國100萬執業醫生里面,有一半是全科醫生。而中國的260多萬執業醫生中,只有17萬全科醫師(大部分還只是取得執照卻並不做全科醫師工作)。
定位於全科診所,聚焦於常見病、多發病、慢病,深入家庭健康管理是互聯網診所的增量選擇。利用互聯網醫療企業的線上百萬級醫師資源平臺,支持專科醫師提供全科醫學服務,打造診所的全科醫師隊伍,是機遇更是挑戰。
表2 丁香診所與傳統診所對比

抓住醫療入口切換的風口,提供符合醫療消費升級、分級診療支持的慢病管理及家庭健康守門人的基層全科醫學服務,是現階段互聯網醫療線下診所的重大戰略機遇。連接了醫生-用戶-藥企-保險等醫療利益相關方的互聯網醫療企業,為中國基層醫療體系提供真正的“價值醫療”,值得企業和投資方共同探索。
[本文作者聯基金。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互聯網醫療
全科診所
投資
贊(...)
分享到:
產業資本“嘗鮮”本土兒科診所
兒科診所已經成為中國醫療產業資本追逐的“新大陸”。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在全國企業信息查詢系統的不完全搜索統計(關鍵詞“兒科診所”),在過去一年,全國有超過74家新註冊的兒科診所成立,過去五年內新增的兒科診所達到251家,這一數字與過去20年總計新增的數量相當。這也意味著,作為一項過去並不被醫療投資人看好的新領域,兒科診所的投資“風口”,是真的來了。

醫療資本追逐“下一代”
作為麥星投資的合夥人,田子睿開始觀察基層醫療市場是在2008年,不過直到6年後他才敲定了自己在兒科醫療服務領域的第一筆投資,做了睿寶兒科的早期投資人。用他的話說,當時感覺產業發展的時點應該快到了。
不過現實比預想中來得更快,僅過了兩年,兒科診所這一領域就已經站上了醫療投資領域最熱門的風口。今年2月,田子睿所在的麥星投資攜同源星資本和本草投資共同完成了對睿寶兒科診所的7000萬元人民幣增資,這是這家兒科診所企業自2014年成立以來獲得的第三次融資。
中國人對私立醫療的需求和認可正在崛起,婦兒領域打響了第一槍。在睿寶獲得7000萬元人民幣增資的前一個月,另一家婦兒醫療服務機構美華醫療獲得了本土醫療投資機構高特佳投資2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資本註入;再往前一個月,網紅醫生崔玉濤所創立的“育學園”完成了由源星資本、雙湖資本和弘暉資本共同參與的2000萬美元(約1.4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
“高端兒科診所市場未來在中國只增不減。”睿寶兒科創始人楊唯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5年前,醫學專業畢業的楊唯璐選擇了一條和同班同學不同的道路。當時亞洲最大的私立醫療連鎖企業百匯醫療剛剛進入中國,楊唯璐放棄醫生身份,轉而以管理者身份進入百匯,向這個私立高端醫院元老企業學習如何運營。2010年開始楊唯璐陸續做了兩年的醫療投資管理,並去和睦家學習運營,終於2013年中決定創業,成立一個本土品牌的中高端兒科診所。
她在工作時認識的合作夥伴——田子睿所在的麥星投資為睿寶提供了第一筆啟動資金。從第一家醫院籌備兩年、敲了100多個章才開業,到去年一年時間開出了上海的兩家分店,資本和政策將楊唯璐的野心不斷催化。今後幾年,她所計劃擴張的診所數量達到6~7家。在目前,一線城市單個診所的前期投資成本大約在600萬~800萬元,現如今,幾大本土連鎖品牌也都在采取擴張戰略攻城略地,楊唯璐必須加速才能獲得更多的忠實客戶群體。
事實上,一直在五年前,中國的高端醫療市場都還是“洋品牌”的天下,所接待的客戶也以外國人為主,和睦家和百匯兩個高端醫療“巨頭”籠絡了大部分在華一線城市生活的外國人。
不過這幾年情況有所轉變,出於對就醫環境的要求,年輕白領開始青睞高端診所,和睦家創始人李碧菁透露,現在他們的客戶群體外籍人士和中國本土客戶的比例已經變成了50:50。
包括北京亞美兒科診所、浙大兒醫泰迪熊診所、深圳維兒諾兒科門診、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上海美華兒童咨詢門診、媽咪知道等兒科診所在去年相繼開業。不過,第一財經記者在梳理全國企業信息查詢系統相關數據時發現,這輪兒科診所的爆發潮實際從2013年就已經開始,那一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決定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在現有的兒科診所中,2013年後成立的兒科診所數量超過了50%。
最好的商業模式仍在探索
對於私立醫院,病人流量永遠是最重要的考核標準。而在獲客渠道上,不同兒科診所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新開業的兒科診所從獲客模式上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以育學園為代表,依托創始人的品牌效應,從原有線上App、微博、微信的受眾資源來引流落地線下診所,據悉,在育學園App未上線之前,崔玉濤在微博上有大約560萬粉絲,這一粉絲數量在國內兒科醫生中應該無人能出其右。第二類則是直接在線下成立兒科診所,依靠口碑傳播同時上線App、微信等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互通來拓展客源,比如位於鄭州的叮叮兒科診所、睿寶兒科等。
而在盈利模式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兒科診所都是以門診收費為主要的盈利渠道,再加之疫苗註射、兒童體檢為輔助。它們定位中端,規模往往不是很大,兒童樂園式裝修成為標配,並且不主張使用兒童藥物,因此醫藥收入反而不是重要的環節。
“主要聚焦在兒童的健康管理,以後會自然地增加一些項目,包括跨國就醫、眼科配鏡服務等等。不過作為投資人,現階段我並不關心盈利,只關心服務質量。”田子睿表示。
與田子睿的判斷相似的,包括育學園、唯兒諾在內的幾大知名兒科診所幾乎都將兒童健康管理定位為了未來的主要方向,偏重門診不做急診,提供“會員制”服務。
這樣的專業選擇有著背後的道理:在兒科領域,門診其實並不容易引起醫患糾紛,大多數的糾紛來自於急診以及疑難疾病。除此以外,複雜疾病往往不是兒科領域一個資源可以搞定的,需要多學科互動,單個兒科診所難當重任。事實上,大多數的兒科診所的創始人更願意將自己定位為公立醫院兒科的補充,而絕非競爭者。
前幾年兒科診所的大規模成立為如今資本嫁接醫療機構提供了土壤,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兒科診所都會被青睞,“優質的醫療項目一定不是靠錢就能砸出來的,如果短時間內用資本的杠桿將服務迅速擴大一定會導致服務的下降,客人很快就會不來。”田子睿說。
細數那些獲得融資的兒科診所,清一色的具有某些共性:講求服務、定位中端、線上導流、差異化競爭公立醫院……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人。
“做醫院,說到底還是人的事兒。”田子睿說,“沒有從醫經驗,就不可能搞懂醫院究竟該怎麽做。開診所和開便利店不同,不是說你轉一圈就能學來的,它的內部管理、服務模式外人根本看不到,而這些才是診所能否成功的關鍵。”
不僅僅是楊唯璐,美華醫療的創始人郭雨橋在回國創業之前曾在美國有著40年的行醫經驗,育學園創始人崔玉濤曾在北京兒童醫院及和睦家工作多年。
在這個體系中,不僅僅是創始人重要,更重要的是團隊。沒有連鎖計劃的診所無法做出規模效應,經營成本居高不下,而一旦做出規模,只依靠創始人一人難以平衡多家診所之間的管理。
以睿寶為例,目前這家機構的人力成本投入占據了不小的比重。新開的閔行和新江灣地區的分店經理從招聘進來到投入實戰花了楊唯璐兩年時間,而這些員工要想從“可用人才”變成優秀的管理者,時間可能更長。
盡管大型融資事件不斷,不過誰最有可能成長為單一領域的獨角獸目前還很難說。“醫療領域的投資屬於技術性投資,它需要的是持續性的長期黏性投入,它不像摩拜單車這種(領域),投資人需要非常aggressive(強勢),需要通過快速融資擴大規模來打完戰役。”田子睿說。
Aravind眼科:偷師麥當勞的眼科診所
1 :
GS(14)@2011-03-03 22:25:54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02/188166.html
快餐業與醫療業,聽上去好像完全不相干,在印度,就恰恰出現了這樣一家診所,它模仿了快餐業的麥當勞而發展成為了醫療業明星。

快餐業與醫療業,聽上去好像完全不相干,尤其是技術含量一低一高,差距似乎比較大。但在印度,就恰恰出現了這樣一家診所,它模仿了快餐業的麥當勞而發展成為了醫療業明星——這就是Aravind眼科診所。
1976年由印度退休眼科醫生G.Venkataswamy創辦的Aravind眼科診所,最初只有11張病床。而今天,Aravind眼科醫療系統已
經擁有5家醫院、近3000張床位,成為了印度最大的民營眼科醫院。2003年,Aravind成為世界上完成白內障手術最多的醫院。2010年4月,又
因為在醫療衛生行業的突出貢獻而在美國加州獲得Hilton人道主義獎章。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Aravind的快速發展完全沒有依賴外部援助,其優良的財務狀況是建立在近乎60%的門診病人是低收費或免費基礎上的。在全球各國都在為醫療服務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而大傷腦筋的今天,Aravind眼科醫院可以說是創造了醫療服務領域的奇蹟。
那這個奇蹟跟快餐業的麥當勞又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Dr.V開辦Aravind眼科醫院的靈感來自一次參觀麥當勞總部後對它「裝配線」模式的感悟。麥當勞的創舉在於通過流水線一樣的操作,克服了飲食行業中食品質量控制、量化管理和工業化的難題,使得它能以低廉的成本為海量的顧客提供標準化的優質食品與服務。
但這樣的「裝配線」模式能複製到知識、經驗密集,技術高端的醫療行業嗎?畢竟,漢堡包的標準化不難;看病也能嗎?這就不能不提到近幾十年來醫療行業悄然間發生的變化。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醫療正在日益從一個純經驗性行業向科學化精確治療轉變。治療也隨之出現了兩種類型的分化:第一是經驗性診療,指醫生綜合多種診斷數
據,在不完全確定病因的情況下,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設計個性化治療方法,按服務內容收費;第二類則是程序化治療,指在精確診斷後憑藉日益尖端的科學儀
器實施的血管成形術、激光矯視、腫瘤放射治療等可以按結果收費的治療。
傳統的綜合性大型醫院往往將兩種診療生硬地放在一個屋簷下,結果常常是經驗性診療拖了程序化治療的後腿,使病人在支付高成本的同時,還沒有享受到高效率的服務。
而眼科護理與醫療作為比較典型的程序化治療,其服務是可以程序化、標準化的,這恰恰是應用麥當勞模式的基礎。
具體到Aravind眼科診所,Dr.V對麥當勞模式的複製、借鑑及創新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規模。
Aravind每年能接待超過270萬病人,其中近30萬人在醫院動眼科手術。這樣大的手術量Aravind採用了麥當勞式的流水線模式來對待:一個醫
生一般在兩個手術台進行輪番操作。當結束一例手術後,醫生馬上轉到同一手術室中另外一個手術台進行手術。主刀醫師只負責手術,手術準備及術後的傷口縫合等
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來進行。
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手術的速度。例如,西方傳統醫院的眼科手術通常需要30分鐘完成,而Aravind只需要10分鐘。手術速度的提高也意味著手術成本的下降,Aravind得以將一次眼科手術的平均成本從印度全國平均的300美元降低到50美元。
其次是技術和手藝。
隨著手術量的增加,Aravind的醫生因為經驗的快速累積得以迅速成為專家。具體說來,Aravind的醫生每月平均要做400例眼科手術,而其他很
多地方的醫生一年也做不到這個量級,Aravind的醫生因而得到寶貴的邊干邊學的機會。此外,Aravind還通過與醫學院的合作為自己的眼科醫生、技
師、護理人員提供各種長期、短期的職業培訓和教育課程,保證他們的技術和手藝持續不斷的獲得提升。這也相應保證了Aravind系統的眼科治療及手術的高
質量。
高質量的服務吸引更多的病人,又進一步增大了規模和醫生手術的機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說規模和技藝是Aravind對麥當勞模式的完美複製的話,那麼第三個要素——定價——則是Aravind的創新。
在印度這個人口大國,落後的醫療條件和貧困的生活狀況使很多眼科病人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Dr.V的夢想,是為印度的中、上層階級和貧困人群同時提
供眼科醫療服務。為此,Aravind採用了分層定價結構,即向富裕病人收高價(比如,提供豪華餐或者空調房間),然後用來補貼貧窮的病人。結果,佔比
40%的富裕病人的支付往往在50至300美元之間,而佔比60%的貧困病人則大多免費。
由於Aravind的高質量服務和相對其他醫
院的低成本,富裕病人並不介意分層定價的存在;而大量的免費貧窮病人則可以大幅提升手術量和Aravind的規模效應。因此Aravind的模式不是單純
依靠分層定價、規模、或者技術等某一個要素,而是所有這些要素之間完美的結合。
今天的中國,「未富先老」,正進入人口紅利的中晚期,各
種醫患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面對經驗性診療和程序化治療不斷分化的行業趨勢,如何通過模式和體制的創新,為病人提供更多優質而廉價的醫療服務,是我們急需解
決的問題。 「麥當勞」式的Aravind眼科診所也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思路。
隱世富豪名醫 診所遭潑漆
1 :
GS(14)@2012-03-04 12:38:23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731&art_id=16124313

西醫王裕民自行清理黑漆,被問到遭刑毀一事,氣冲冲返回診所內拒答。陳偉良攝
據附近地產及雜貨商舖東主透露,三四年前開始,德祥樓地下至少五間商舖,經常受到破壞王滋擾,店員早上到場開舖時,或發現鎖孔被人用牙籤堵塞,或在門外被貼上大字報及淋上黑漆,但東主事前未有收到任何投訴或刑事恐嚇,亦無與人結怨,每次報警求助,均未能破案。店主其後自發在門外加裝閉路電視,監視門外一舉一動,刑毀事件近年始告收斂。
豈料狂徒昨日再度犯案,昨早 7時許,診所女護士如常返回王裕民的診所開舖,發現捲閘被人潑淋黑色漆油,診所梯級及街道亦被波及,於是報警求助。負責人協助調查期間,向警方聲稱沒有積怨,故不明診所遭刑毀原因,警方經調查後,暫列刑事毀壞案處理,交元朗刑事調查隊跟進,稍後撿走附近商舖閉路電視片段協助調查。
王裕民事後趁診所尚未開門營業之際,親自用白紙吸走部份油漆,又用鐵鏟清理污物。記者上前問他是否與人結怨肇禍時,王發晦氣地稱:「唔好問啦!」隨即氣冲冲走入診所內繼續接受病人預約看症,並透過護士表明不接受訪問。
病人大讚王醫術了得
診所昨整日如常開門,街坊病人未有被淋油事件嚇怕。攜同 4歲囡囡到診所求醫的王小姐指,王醫生兒科醫術了得,經他治療後女兒病情「好快斷尾」,已視他為家庭醫生,一旦女兒生病,均會到來求診。到來求醫的六旬陳伯亦稱自己老人病痛多,經醫生施藥後便很快治癒,盛讚王不像其他醫生拖症賺錢。
2 :
GS(14)@2012-03-04 12:38:49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731&art_id=16124314
隱居洪水橋行醫的王裕民,不但醫術出眾,而且投資有道,高峯期擔任九間公司的董事或主要持股人,當中包括上巿公司的非執董,部份主要持股公司更動輒以億元買賣住宅商舖,堪稱「隱世富豪醫生」。
待人友善沒有架子
1979年在港大以內外全科醫學士資格畢業的王裕民,曾出國進修,其後返港就醫,雖然他主要修讀內外全科,但以兒科聖手揚名,吸引元朗區家長慕名前往,成為該區名醫。他其後更衝出香港,成為首批透過「 CEPA」計劃在內地醫院受聘執業的駐診香港西醫。
他的致富之道不只於醫術,在投資方面更是高手。撇除兩間已解散的公司,目前他是七間醫療及投資公司的主要股東或董事,其中一間是本港上巿的華夏醫療集團,而他持股的投資公司,不少物業成交價驚人,少則數千萬元,最高一宗交易更高達三億元。
與王裕民相識 40多年的醫委會成員謝鴻興醫生形容,王是「叻仔」,初中同校讀書時已覺得他記憶力極佳,但待人從沒有架子,甚為友善,但雙方見面時甚少提及公事,只知他年近六旬,正享兒孫福。《蘋果》記者
3 :
GS(14)@2012-03-04 12:39:11http://www.hongkongdoctorlist.co ... ames/prod_1567.html
王裕民醫生 DR. WONG YU MAN, JAMES
醫生資訊
醫生姓名︰ 王裕民醫生 Dr. Wong Yu Man, James
性別︰ 男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79, Freiburg Albert Ludwigs西德醫學院畢業 1982
地址︰
新界元朗裕景坊11號興發樓地下2A
診症時間︰
星期一 ︰ 0800-2030
星期二 ︰ 0800-2030
星期三 ︰ 0800-2030
星期四 ︰ 0800-2030
星期五 ︰ 0800-2030
星期六 ︰ 0800-2030
星期日 ︰ 0800-2030
公眾假期 ︰ 0800-2030
辦公室電話︰ 2475 2212
辦公室傳真︰ 2447 0606
其他資料︰ 使用醫院︰
香港浸會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香港浸會醫院和聖德肋撒醫院之入院服務
4 :
GS(14)@2012-03-04 12:41:51http://www.baby-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88928
唔知有無打手
http://www.ahkp.com.hk/memberscontent.php?id=29
MEMBER’S PROFILE
會員資料
姓名:王裕民
專業:醫生
專協職銜:副會長
業務: 王裕民醫生
職務: Medical Doctor
專業認可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
西德佛萊堡大學醫學博士
社團職務及其它職務
中國香港醫療衛生學會創會主席
5 :
GS(14)@2012-03-04 12:42:04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 ... =%E6%94%BE%E5%BC%83
受惠CEPA 香港名醫拉大隊北上掘金
番禺祈福醫院
高永文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曾任香港醫院管理局專業及人力資源總監、名骨科醫生高永文近日將「拉大隊」北上,聯同香港心臟科醫生黃品立、婦產科醫生鄧遠釗等13名香港醫生於明天簽約番禺一大型私家醫院,以「掛單形式」出任「周日醫生」,成為首批享受「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所賦予的「免考試行醫待遇」的醫生。
香港《文匯報》今天報道,高永文聯同香港13名內、外、婦、兒、眼、骨及全科醫生將在番禺祈福醫院出任「周日醫生」,逢星期日在院內「掛單」。高永文證實,他最快9月份開始在該院的骨科門診部當「周日醫生」,以免影響香港的工作。但如果反應良好、市場需求高的話,不排除日後會增加在該院駐診的日數。而診金方面,他透露將與香港收費相若。
他表示,是次聯同一班志同道合的醫生北上行醫,只為「試探情況」,為日後其他醫生當「開路先鋒」。如果當地市場理想,不排除號召更多醫生北上。
另一位醫生王裕民向報章透露,香港私家醫療服務市場已見飽和,甚至有供過於求的現象,如果能開闢內地市場,便能增加私家醫生的出路。而內地市場龐大,對香港醫生的需求殷切,他說:「現在好多香港專科醫生每日都有幾個從內地來港的病人求醫;而大陸都有好多香港人住,他們成日要返來香港睇醫生,如果我們上去就更好了。」
王裕民強調,這批醫生並非北上「掘金」,或「逃亡」,他透露在祈福醫院的診金會比香港低,故談不上北上發財。而他對香港市場仍十分眷戀,即使日後內地需求增加,需要增加駐院的時間,他仍不會放棄香港,因為「香港始終有我們的根基。」他認為,是次北上行醫是為了了解內地醫療情況,然後決定會否在內地發展。三年後當CEPA賦予的免考試待遇「過期」,他便會考慮應考內地專業資格。
據了解,是次北上的醫生當中,多數屬資深的私家專科醫生,亦有部分人曾任公立醫院醫生,平均年資超過10年。他們與祈福醫院不存在僱傭關係,不設底薪,診金是唯一的收入來源,診金將界乎香港收費與內地收費之間。以兒科為例,香港收費約400多元,祈福醫院本地醫生收費200多元,但日後港醫在祈福的收費約300多元。
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認為,北上發展對中層專科醫生的吸引力較大。他說:「太老或半退休的人,都不會上去;但較青年有經驗的醫生就會肯搏。」他預料會有更多醫生相繼北上。
在CEPA框架下,港醫可透過與醫院合作獲首3年免試「優待」,3年後則要考專業試。而通過了考試的醫生,投資額亦至少要2,000萬人民幣才能合資經營診所。但CEPA正式實施至今1年多,只有一名港醫通過考試。
6 :
GS(14)@2012-03-04 12:43:00識得人多,唔怪之得有8143董事做
http://www.fhb.gov.hk/beStrong/files/organizations/O195.pdf
范徐麗泰 GBM JP
全國人大常委 立法會主席
梁振英 行政會議召集人 GBS JP
全國政協常委
榮譽贊助人
梁愛詩 律師 GBM JP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胡應湘 爵士 工程師 GBS KCMG
梁智鴻 醫生 GBS JP 行政會議成員
廖長城 SC SBS JP 行政會議成員
徐立之 教授 JP 香港大學校長
劉遵義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朱經武 教授 JP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潘宗光 教授 GBS JP 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
張信剛 教授 GBS JP 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
吳清輝 教授 GBS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名譽會長
余國春 GBS JP 全國政協常委
戴德豐 博士 SBS JP 全國政協常委
楊 釗 博士 SBS JP 全國政協委員
蔡志明 博士 JP 全國政協委員
鍾瑞明 GBS JP 全國政協委員
黃楚標 全國政協委員
陳紅天 博士 全國政協委員
雷添良 會計師 全國人大代表
李紹鴻 醫學教授 SBS JP
梁乃江 醫學教授 BBS JP
鄭慕智 律師 GBS JP
創會會長
王國強 工程師 JP 全國政協委員
創會主席
簡松年 律師 BBS JP
顧問
鄔滿海 測量師 SBS JP 前屋宇署署長
鮑紹雄 建築師 SBS 前建築署署長
曹宏威 博士 BBS 全國人大代表
溫嘉旋 律師 BBS JP 全國人大代表
香灼璣 建築師 SBS JP
黃澤恩 博士 工程師 JP
盧偉國 博士 工程師 MH JP
林雲峰 教授 建築師
余枝勝 精神科醫生 MH
黃繼兒 大律師
李國英 律師 MH JP
張錦輝 大律師 JP
黃錦輝 教授 工程師
趙德麟 博士 環保專家
副會長
高永文 醫生 JP
黃建業 專業物業代理
曹貴子 醫生
江金富 醫生
黃 山 測量師
陳維端 會計師
王裕民 醫生
黃永灝 工程師 JP
陳建強 牙科醫生
潘偉賢 工程師
胡國志 會計師
常務副主席
李偉庭 牙科醫生
副主席
梁和平 會計師 JP
蕭妙文 博士 測量師 工程師
何炳羲 工程師
陳東岳 測量師
方玉輝 醫生
吉盈煕 律師
黃煒培 會計師
陳紹雄 工程師
陳旭明 測量師
秘書長
周致標 校長 電腦專科
司庫
彭漢中 會計師
7 :
GS(14)@2012-03-04 12:44:13http://webb-site.com/dbpub/positions.asp?p=38738&hide=
Webb 資料
8 :
GS(14)@2012-03-04 12:49:38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10629032_C.pdf
王裕民醫生(「王醫生」),58歲,持有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王醫生亦持有德國弗萊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在香港累積逾29年醫療保健服務經驗。王醫生於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日獲委任為本公司非執行董事。
他有8143的100萬股購股權未行使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11230061_C.pdf
每份購股權之行使價為0.16港元,有關金額高於下列各項:(i)股份於提呈授出購股權日期(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提呈日期」)之收市價0.128港元;(ii)股份於緊接提呈日期前五個營業日在聯交所刊發之每日報價表所列之平均收市價每股0.1302港元;及(iii)股份面值0.01港元。所授出購股權之詳情如下:
王裕民1,000,000
他應該有認購過呢批10仙新股,共5,000萬股,應該同曹先生關係唔錯...之後減持了千幾萬股,套現番成千萬,拿回成本一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70807402_C.pdf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上市法團名稱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作出披露的原因 每股的平均價 緊接在有關事件之後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相關法團股份權益 債權證權益
20/09/2007 利來控股有限公司 17,544,000(L)
103(L)
HKD 0.668 50,000,000(L)
4.89(L)
9 :
GS(14)@2012-03-04 12:50:03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c1&src=MAIN&lang=ZH
關於他的股權披露
10 :
亞力士(1473)@2012-03-04 19:21:16法令紋咁深
53中醫診所回收「製附子」
1 :
GS(14)@2012-04-29 14:04:3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91669

兩藥均含烏頭鹼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稱,製附子及製川烏均含烏頭鹼,其中製附子有保腎壯陽、行血氣作用,用於治療虛寒病症,如手腳冰凍及心衰竭,多來自內地四川及雲南。製附子只要正確炮製,如煎煮超過一小時,毒性會大減,適合市民服用。
製川烏與製附子均來自同一植物,製川烏有止痛及行氣活血功效,用作治風濕,因毒性更強,故煎煮時間比製附子要更長。
中藥一旦誤受製川烏污染,加上煎煮時間不足,便容易致烏頭鹼中毒,估計老婦也因而出事。他強調,一般人包括中醫師,也難用肉眼分辨製附子是否受污染,建議市民應在註冊中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執藥服用。服藥後不適應立刻求醫。
也門無國界醫生診所被炸
1 :
GS(14)@2015-10-30 01:04:08國際醫療援助組織「無國界醫生」(MSF)的醫院月內兩遭空襲。該組織前日表示在也門北部薩達省一所醫院,遭沙地阿拉伯領導的多國部隊數輪空襲(圖),醫院受損,一人受傷。MSF在阿富汗一間醫院本月初遭北約美軍轟炸,至少22死。受襲醫院所在地是什葉派胡塞武裝組織重鎮。該組織去年9月武力佔據首都薩那,總統哈迪後流亡沙地,3月份沙地領導聯軍開始空襲胡塞組織。MSF指,空襲在周一晚上約11時開始,醫院職員和病人立即疏散,僅一職員輕傷。但隨着醫院損毀,「至少20萬人現在失去救命的醫療服務」。MSF批評襲擊「再次顯示平民生命被忽視」,指聯軍知道醫院的全球定位座標,且醫院天台清楚展示組織標誌。MSF和聯合國都譴責並敦促徹查事件。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29/19351228
「樽裝嬰屍」驚現荒廢診所究竟搞邊科?
1 :
GS(14)@2016-11-21 00:04:49山東濟南市一楝被廢置的住宅,前日早上發現死嬰。據悉,死嬰成蜷縮狀,被裝在玻璃樽內用藥水浸泡,尚不清楚其具體用途。事發於濟南市水屯路陽光屋苑16號居民樓地下一間廢棄診所,該診所十分凌亂,浸有死嬰的兩個透明玻璃樽,放在靠近門口的地上,樽內液體已發黃。地面上還有一大堆藥盒,其他設備都已搬走。警察到場調查,把裝有嬰兒的玻璃樽拿走調查。由於上址正在拆遷,屋苑大部份居民都已搬走。門口廣告牌則顯示診所名叫「天橋農工利民診所」,目前已搬遷到鑫苑名家屋苑。一名疑似診所負責人的男子表示,遺在診所舊址的其實是嬰兒標本,但他並無解釋為何診所內會有兩具嬰兒標本。天橋區衞生監督所一名員工表示,待調查核實所有事情後再予以回應。山東《齊魯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0/19839990
【診所定涼茶舖?】女中醫設計鮮果mocktail 蘋果玉桂茶驅寒暖胃
1 :
GS(14)@2016-11-29 07:56:05火龍果珍珠玫瑰茶$44(凍),以新鮮的紅肉火龍果、蜂蜜、乾玫瑰花調成,有陣陣玫瑰清香。每杯更有1克的珍珠末,可以安神美顏。
行過上環蘇杭街,日光日白看到調酒師在一間裝修摩登簡潔的店內使勁地搖着手上的搖酒杯,很是有趣。細問之下才知原來是註冊中醫師梁尹倩新開的摩登涼茶及診所概念店。我們印象中的涼茶必定是黑漆漆,散發出陣陣草藥味,味道苦澀的,但這裏的卻顏色鮮艷,口味清新,「它們不是涼茶,而是有中藥成份的健康飲品,有調理身體的功效。」她說,任中醫數年,最怕病人不了解自己體質亂飲涼茶,令自己身體變得更差。她最鼓勵「預防勝於治療」,於是找來調酒師Shadow,一同設計味道可口、含微量中藥成份的健康飲品。
店內的飲品每日由調酒師煲煮,新鮮水果會預先打成果茸,有柯打就馬上調製,確保新鮮。梁尹倩明白都市人戒不掉凍飲,於是推出很快會變回室溫的冰搖凍飲,好讓大家慢慢習慣少飲凍飲。小店另一特色是把大眾最關心的身體狀態,分成七個有趣的類別,例如「我凍」就適合飲驅寒暖胃的飲品蘋果玉桂茶;「我肥咗D」可選消脂消滯的飲品如山楂老茶或招牌米水。
Check Check Cin上環蘇杭街4-6號啟豐大廈地下記者:吳宛蔚攝影:陳健邦
蘋果玉桂茶$34(熱),用有驅寒功效的玉桂和蘋果調製,味道香甜美。
招牌米水$28(凍),以白米、紅米和生薏米煮成,可以健脾胃,對減肥也有幫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9/19848628
深圳男診所吊鹽水暴斃
1 :
GS(14)@2017-02-11 18:37:46浙江及山東近日屢傳恐怖醫療事故,近至深圳也發生一宗病人吊鹽水期間暴斃事件。周二(7日)下午4時許,一名50多歲劉姓男子因輕微咳嗽,到住所對面的私人診所求醫,吊鹽水時突不省人事,搶救後不治,事後診所內的所有人逃去無蹤。
診所職員逃去無蹤
事發於福田區林園東路「蔣世平西醫內科診所」。劉男兒媳高女士事後稱,老爺在出事前還在微信中表示打針後回家吃晚飯;未料丈夫於當日下午約5時半,經過診所發現一大群人圍觀,上前察看驚訝發現自己父親竟面色鐵青,四肢無法動彈,救護員給父親戴上氧氣罩送院,惜搶救無效死亡。高指老爺是退伍軍人,很少生病,冬天也衣衫單薄身體健壯,判定是診所用藥失誤。目擊者指劉從診所被抬出後,診所內人員全部逃離,大門緊閉至今。據悉診所內有很多小推車,放着很多鹽水樽且非常混亂。當局稱診所具相應經營資格,惟涉事張姓醫生的醫師資格為外科,但閉路電視影像顯示張為劉打針吊盬水,涉超出職權範圍。當地警方已控制張,案件正在調查中。《南方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0/1992354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