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擬將280個離島「國有化」 或加劇中日衝突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267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海洋政策與領土問題擔當相山本一太7日在記者會上透露,日本政府擬約280個被納入領海據點的無主離島「國有化」。產經新聞指出,政府此舉是唯恐一些離島在自由交易制度下,會落入外資手中。但日本這麼做無疑會加深中日矛盾

同一天,日本還啟動設立「國家安全保障局」,下設「中國和朝鮮」部門

山本一太表示:「(日本)將把離島作為國有財產登記,加強管理。並將(對外)傳播這一訊息。」自民黨內已敲定在近期繼續對280個無人島進行國有化。

日本於1977年首設領海法,目前被納入領海據點的離島有400個。日本海管部門在將釣魚島非法「國有化」後,繼續對其海洋周圍的無人島嶼進行調查,聲稱還有280個島嶼屬於「無主地」。為了鞏固海洋權益,日當局已擬定方針,要將這一些島嶼收回「國有」,而且也將為其中160個「無名島」立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之後,首創海洋政策部長職位,首任是其親信山本一太。對於領海政策,山本認為必須加速步伐立法,「日本在管轄離島政策上不夠完善,實施政策收為國有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盡快立法,以便能進行管轄。」

《產經新聞》指出,日本當局之所以要加快實施離島「國有化」政策,並針對海洋權益新設領海基點,是唯恐一些離島在自由交易制度下,會落入外資手中。

另據財經,7日上午,日本政府還正式啟動了作為負責統籌日本外交、安保政策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事務機構的「國家安全保障局」,並由日本前外務省事務次官谷內正太郎擔任第一任局長。

該機構還將下設「宏觀」、「戰略」、「情報」、「同盟及友好國家」、「中國和朝鮮」以及「中東等其他」6大部門,並將根據在政府內彙集的情報制定政策,提交至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38

歐洲糧倉動盪 僅屬地區性衝突 烏克蘭危機 巴菲特為何喊買股?

2014-03-10  TWM
 
 

 

情勢緊張的烏克蘭,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受驚重挫;但股神巴菲特卻在此時建議投資人買股,他的淡定其來有自。

撰文 楊政諭

冷戰結束以來,美俄最嚴重的對立場面,出現在這次的烏克蘭危機;軍事衝突一觸即發,造成俄國資本迅速外逃。三月三日俄羅斯央行突如其來緊急升息一.五個百分點至七%,並且狂砸至少一百億美元阻貶俄國盧布,仍擋不住盧布兌美元大貶二%至歷史新低;俄股單日崩跌超過一○%,德、法等歐股也都烏雲罩頂重挫超過二.五%。

烏克蘭是全球第五大小麥與第三大玉米的出口國,也是世界第五大鋼鐵出口國,並擁有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關鍵天然氣管線。這樣一個原物料大國政局不穩,全球商品價格當然跟著暴漲,三月三日,金價大漲二%突破一千五百美元,農作物如小麥漲四.五%、玉米漲三%。

但就在危機蔓延之際,向以「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為名言的股神巴菲特,卻稱「烏克蘭的消息不會讓我停止買股」,定調這場危機僅屬「地區性衝突」;為什麼他敢如此篤定?

首先,俄羅斯不至於甘冒受到歐美經濟制裁的風險。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資料顯示,俄羅斯貿易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率高達五一.五%,最大的貿易夥伴就是歐盟,出口歐盟佔俄國總出口的四五%,其中有七成是原物料如天然氣。俄國從歐盟進口貨物則佔三四%,顯示俄羅斯是高度仰賴國際貿易的國家,若遭歐盟經濟抵制,本身經濟必將重傷。

果然,俄國總統普丁三月四日已命令參與當地軍事演習的俄國部隊返回基地,並且召開記者會,表示目前沒有出兵烏克蘭的必要,消息一出,歐股大漲黃金和原油期貨立即回跌,美股期貨驟升,普丁降低緊張態勢的舉措,釋放出正面訊息,快速反映在股、匯巿和商品價格上。

此外,關於烏克蘭倒債,引發新興市場新危機的推論,實現的可能性也並不算高。施羅德投信分析,俄國目前仍極力拉攏烏克蘭,願提供廉價天然氣和貸款;另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IMF)和G7也都表態願意金援烏克蘭,烏克蘭不致走向倒債結局。

只不過,事件發展至今,明確的解決方案尚不明朗,能否如巴菲特的樂觀預期,終究得看普丁和歐美領袖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70

角色衝突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2uwvn.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10-07-2014

最近看到報導,指某些外資投行分析員於短短個多月內,對濠賭股的評級由樂觀,降為悲觀,又再提升為樂觀,字裡行間對這些搖風擺柳的觀點覺得有點不以為意。筆者曾經擔任投行分析員十多年,完全明白個中道理。投行作為賣方,最重要的是佣金收入。但投行內三大部門:企業融資,機構銷售及硏究部,基本存在利益衝突。

融資部vs.銷售部
追蹤上市項目時,融資部永遠奉承大股東,承諾以最高估值替公司上市,爭取生意。銷售部的客戶是基金,主要收入來以二級市場,所以為保持長線關係及保障自己利益,部分銷售員會對低質素及估值過高的IPO及配股都會有所保留,不願意積極推銷。融資部為了項目能成功上市,會不斷向媒體和銷售部吹風說超額認額多少倍,甚至散佈謠言某大基金認購,意圖影響市場氣氛及營造認購動力。但很多時這些消息都是誇大失實。

硏究部vs.融資部及銷售部
硏究部永遠被夾在中間,因為本身並非收入中心,在投行內部沒有議價能力,所以分析報告的看法,經常受到融資部及銷售部左右。例如投行包銷上市的公司,冷靜期(通常為上市後40天)後發出的幾乎都是清一色買入建議的硏究報告。而且分析員同時面對上市公司及基金兩種不同客戶,前者是撰寫報告的資料源頭,後者是投行收入來源,所以兩者也不能得罪。結果是,絕大部分的硏究報告都以買入評級為主。此外,銷售部為了增加佣金收入,亦經常向分析員施壓,要求他們更改短線建議評級,以助刺激交易。

賣方vs.買方
基金經理隨時一天收到百多個以上的賣方電郵(大部分是硏究報告及市場評論)。所以分析員為了博出位,吸引眼球及討好內部同事及上市公司,會作出大膽的建議及進取的目標價。但很多時這些分析都是基於主觀的意願及假設,所以判斷錯誤時,又要再找理由修正。具規模的基金,不時會直接向相熟的銷售員及分析員施壓,希望他們發出有利基金倉位的建議報告。賣方的職責是製造市場噪音,希望借此增加交易量。買方的目標是增加回報,所以能辨別噪音,減少交易,成本便愈低。

港交所vs.投資者
港交所(00388)既為監管者,又是上市公司及IPO把關者,其角色之混淆,一直被市場質疑。港交所的首要使命究竟是保障投資者利益(例如要求更高質素IPO),抑或提高股東回報(增加IPO集資額)?筆者比較了今年首6個月美國及香港IPO首天的平均表現。美國一共有147宗IPO,總集資315億美元,首發平均回報為+15.37%;相對香港有44宗,總集資103.6億美元,平均回報為+3.73%。如果將今年首7%最高回報的IPO除掉(香港3宗,美國14宗),美國的平均回報仍有+7.76%,但香港的只有-0.23%,這數字還並未包括交易成本。賺錢的IPO,普通投資者難以獲得分配,筆者幾肯定假如今年認購所有IPO的投資者,必然虧損無疑。跟香港不一樣,美國的IPO只配售給機構投資者。市場不是儍瓜,假如IPO長期令投資者虧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定受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83

南海衝突和美國角色的變化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uxw8.html

前一陣大家估計對中越西沙群島海域水炮戰、還有菲律賓抓中國漁民的事情比較關註吧?

這些都是發生在奧巴馬訪問亞洲之後,但是都不用太擔心。因為都是鬥而不破的格局,南海和東南亞最大的利益是中國和東盟的自貿區,所以南海的爭端不會破壞這個大家的根本利益。

我曾經提議,在南海中國要拿住地緣利益,分享部分經濟利益。目前通過自主研發和在北歐買公司,中國自己的深海鉆油平臺的水平上來了,在南海打油不再需要西方大石油公司的參與;而東盟各小國要開釆還是依賴西方石油公司(也有俄羅斯和印度的石油公司)。所以對東盟各國,這個事情就是和中國共同開發可以分多少錢,讓西方石油公司開發分多少錢,這麽個簡單的利益博弈的問題。

當然越南和菲律賓也有想是不是鬧大點,好處就多點?

 

美國的角色主要有這樣不同的層次:

1.我是主宰者,說啥大家遵命;

2.我是仲裁者,大家互相打架,我來決定贏家;

3.我是主導者,主動安排大家的利益

4.我是調停者,被動為大家調停

5.我是參與者,和大家一樣,我也說兩句;

6.我是局外人,打醬油;

現在看美國從第1層跌到了第3層。

 

中國對菲律賓的反制手段不能過激。對美軍的軍事存在,菲律賓國內反對聲音比較大,畢竟人家是從殖民地獨立出去的。

當然美國在東亞釆取添竈撤兵的戰術,對中國是"敵駐我擾"戰術。美國在菲律賓重開軍事基地不符合戰略利益,采取輪換和臨時的方式更有利。上次美國利用了臺風的救助已經賺了些,這次中國如果反擊過度會給美國加分的機會。

我覺得拘捕菲律賓擱淺船上的人員,把船拖走或者沈掉是一個法子。通常菲律賓看到中國漁船會喊話,喊到中國漁船打完魚自己回家。上次想趕一下,結果被中國船給趕回來了,很郁悶。於是看到臺灣漁船,就一梭子掃過去了。

越南的話,不敢和美國走太近。美國一進越南,南越就獨立出去了。

    其實南海的事情都是可控的小事,朝鮮半島才是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10

文明衝突 井底望天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3j1.html

問:龍應臺說:缺乏文明力量,北京得不到港人、臺人心。
答:龍應臺這個說法,就是我說的文明沖突。香港這次的事件標誌了這個浪潮的結束,大家不信的話,過5年就知道了。
之前我說過虎媽在出大名之前寫過本書,就是對美國模式的普世性的質疑,因為美國模式的兩大要素就是:經濟自由化和政治選舉化。她的觀點從其母國菲律賓的情況來看,經濟自由化帶來的是貧富兩極化中富人越來越有錢,而菲律賓就是華人這個少數族裔;但是政治選舉化的結果就是民粹政治家上臺。所以她看到這個潛在的內在矛盾,就是種族滅絕大屠殺,發生在之前的德國、印尼,還有其他的國家。
那麽如果你要有真正的經濟自由化,就必須防止真正的政治選舉民主,像美國這樣牢牢控制兩黨的提名權,不能讓第三股勢力出現。這個做不到的話,你會看到泰國這樣的選舉。美國假民主這段的看法是我的,不是虎媽的。
種族滅絕那個,虎媽家里是東南亞華人,老公是猶太人,所以刻骨銘心。美國猶太人的經濟實力在1900-1930的美國就起來了,但是當時是不許進哈佛大學讀書的,他們真正受到法律保護到今天可以控制美國國會是黑人民權法案起的作用。當然其他種族比如意大利人、愛爾蘭人、華人都受益了,但黑人就受益不大。
但是在這個民主推進之後的7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大眾收入水平一直下降,一直到2007年,基本上生活水平在一直降低,所以這個一直沒有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回答;而同時威權下的中國,基本民眾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因為威權社會解決了一個社會穩定的問題,這樣很多長期發展的戰略才得以實施,所以就出現一個“北京共識”和“華盛頓共識”的爭論。
當然這個爭論的框架是在發展中國家如何現代化的這個議題之下的。之前的結論是只有美國模式才行,所以大家記得德國人搞了一個多米諾骨牌的東東,骨牌一路倒到了中國這張,就沒戲了。而且俄羅斯在普京之後有一個小的中興,那麽可以看到美國模式在未民主國家里面已經沒有吸引力了,尤其是中東民主化和阿拉伯之春的失敗。但是隨著中國進入了中等發達國家之列,你政治制度的如何創新就變成了下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你如何搞出一套發達國家框架下的“北京共識”。
這里就把我和香港一個朋友的聊天的看法也加進來。這位朋友同意,就是中國嚴格意義上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文明、一個大陸,實現了一個國家的模式。
那麽人家嚴格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是有很強的雷同性。國家之間的差異,或者說民族之間的差異,靠的是泛文明的普遍宗教原則等派生出來的核心價值觀念,來實現文明之間的協調。
當然不是說,這些同文明的國家,就不發生戰爭。你看歐洲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基本上是同一文明/相似文明之間的戰爭。
那麽中國很歷史偶然的在N多年前實現了大陸境內的政治大一統,其各民族(其實就是各地區人民,按照春秋和戰國分法)之間的地區差異性,就通過文化上,對大一統的肯定和堅持,從制度上,一個文官統治階層的出現,從運作上,異地為官和科舉制度等等,就協調了各地區的不同利益的訴求,並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價值。
所以我一直說過,外面喊結束一黨專政、搞多黨政治的人,其實是不了解,中國現在的政黨,和西方的政黨,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中國現在的政黨,其實就是傳統意義的文官階層,披上了一個西方政黨政治的馬甲。
你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看到所謂多黨的。唐朝有牛黨和李黨,宋朝有新黨和舊黨,明朝有閹黨和東林黨,等等。今天你看海外政治刊物,分析中國政治,也有這個派和那個派之稱。
其實一個統一的文官階層,任何社會成員都可以加入,任何成員都沒有宗教信仰(入世為儒),這個現在和歷史,不是非常相似嗎?
所以任何想把西方價值觀,通過普世化的包裝,來摧毀和取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的努力,是不會有結果的。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中國文明之所以為中國文明,就是因為這套核心價值觀。任何對其他外面文明的學習,都會最終走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你要摧毀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就必須摧毀中國人心目中的大一統的內涵,把中國從國土上分裂成不同的民族國家(享有同樣的文明),不然的話,一切都是白費。
因為只要這個文明,變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就是一等一的世界強國,就是要做世界這一塊地方的老大的國家。而如果你是其他的小嘍啰的話,選擇也不難,就是所謂事大主義。
新來老大比你狠,我就跟新老大。
可是對舊老大來說,你是沒有資格跟新老大的。你的結局,要麽打贏別人,要麽就是死掉。蘇聯當初就以為我投降了,就可以跟你們混了,你看看結果。
所以你是不可能獲得港人和臺人,或者日人、澳人的人心的,等你變成老大再說吧,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98

文明的衝突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hkx.html

     文明的沖突,這個定義來自於西方社會學家。

     數年前,歐洲的狀態引發了西方學者的思考,有大膽推測的人,開始著書,認為未來歐洲會發生戰爭,就是穆斯林和歐洲土著之間發生的故事。

      不幸而言中。

      當我們從新聞中看到法國出動九萬軍人,用裝甲車載炮轟擊恐怖分子的場面,是的,這就是戰爭,只是不對稱的戰爭。

      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兩分法,不是自己的價值觀一方就是邪惡的一方。但很有意思的是,西方人從來沒把穆斯林定義為自己的敵人,而是把中國定義為西方的敵人,美國一直在圍追堵截防範中國崛起。

      歐洲在高福利體系下,要解決自身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問題,引進了穆斯林地區的族群,推行多文化融合。但歐洲已經處於人文世界很久,許多人對宗教的意識淡化了。法國為代表的左翼知識分子天真而幼稚,為整個歐洲的僵局負有責任。熟悉宗教的人,會明白一神教的排他性、拒絕融合的特性。宗教的意圖是融合他人來信自己,而不是自己融合進當地信仰。

      另一個問題來自貧困,來到歐洲的穆斯林基本上被邊緣化了,無法融入歐洲社會。他們還不像中國移民,吃苦耐勞,善於做小生意起家,不抱怨、不依賴,只是因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只知道靠自己。

      於是一個依賴高福利政策、狂生小孩的族群,就變得更加貧困,沒有出路,仇恨就此產生。

      但我不同意某個華裔學者的看法,這是民主和自由的失敗,錯了!這是大政府和包攬一切的失敗;這也是縱容和不公平的失敗!

      歐洲和美國不同的地方在於,歐洲是高福利大陸,包辦民眾的生老病死,以至於財政失衡也不放棄;美國則是低福利國家,盡管在奧巴馬時代有向大政府前進的跡象。在低福利的國家,將迫使人們從底層用自己的雙手掙紮奮鬥出去。即使如此,許多黑人社區的底層寧肯每個月底最後截止日前去排隊領救濟券,也不去找工作。但比歐洲要好的多。

      另一個方面是美國人沒有縱容宗教和民粹,曾幾何時,中國和歐洲犯了同樣的錯誤,縱容少數族裔,對主流族裔不公平。美國的立國宗旨是,你可以信仰一切,但是不可以違反法律。也就是說神在天堂,法律在人間。

      這就是自由和公平。

      實際上歐洲的問題,是大政府、高福利、不公平、不尊重法律的核心問題。

      但是美國並不是沒有責任的。

       恐怖主義起源於貧窮和極端教義,而美國強行推行民主體系,是罪魁禍首。正如我前文所說的,西方價值觀的兩分法,認為一切西方的價值觀都是對的,凡是和西方價值觀體系相悖的都是邪惡的。

       你是否記得我曾寫了十幾篇文章,述及人類管理的權力合法性問題,一是來自血統,一是來自法統。後者是民選,權以民賦。前者是血統傳承,君權神授。這兩種政體都可以穩定。

        對於民眾和國家來說,權力的合法性至關重要。

        中東有兩種體系,一是政教合一的王權體系,像沙特、科威特、阿聯酋等等,政權穩定,能夠維系民生和經濟發展;一類是原來的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世俗伊斯蘭政權,他們的問題比較嚴重,就是往往代表自己的部族力量,用強壓管制其他族群。伊朗這一類還不同,因為除了宗教領袖外,還有選舉出來的總統。

        美國和北約強力幹涉的時候,對於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來說,他們道義上的合法性並不充足,只是出於意識形態的幹涉,類似十字軍東征。但是他們的做法有非常可笑,就是推倒原有的他們認為的邪惡統治者,拍屁股走了,於是一群其他部族和原教旨主義者起家了。

        原教旨主義者的極端主張,類似黑暗中世紀的封閉宗教體系,對於整個社會並無任何的推動作用,而是倒退。當世俗政權存在的時候,用高壓統治壓制在那里,美國人推翻了世俗政權,又棄之不管,就揭開了潘多拉盒子。

        實際上,西方文明應該謙卑一點,盡管這數百年的盎格魯撒克遜體系一直走在全球文明的前列,應該去思考,萬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兩分法對世界的認知是有害的。

       無論是敘利亞阿薩德政府,還是當年的伊拉克、利比亞政府,獨裁分子是有其邪惡之處,但要看到國家治理的現實。扶持其原有宗教體系,承認宗教領袖,並在這個背景下實行選舉,未必要推翻獨裁者,讓他的背後的力量一起來參加選舉;或者支持其宗教領袖成立政教合一的國家,對整個區域的穩定都是有利的。

        而這些地區如果穩定,西方就不會遭遇太多的恐怖主義襲擊,不會導致今天的糟糕局面。實際上伊斯蘭國的勢力絕對不是局限在伊拉克敘利亞地區,而是已經根治於整個歐美文明的體內。

        但或許,我也過於天真,理解錯了美國佬。美國人可能就是希望有一個混亂的世界,只要自己的國家平和就行了?

        是這樣嗎?我有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嗎?

       www.ott.ac  over the to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86

美國把伊朗當新盟友 沙國無須眼紅 沙伊衝突後 強國透露的「變心」盤算

2016-01-18  TWM

美國與伊朗的共同利益愈來愈多,然而要說兩國成為直芯的盟友還嫌太早,沙國與美國過去的關係,顯得還比較牢靠;不過,沙國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卻促使美國力挺伊朗,也給了其他國家站在伊朗這一方的理由。

沙烏地阿拉伯日前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Nimral-Nimr),與伊朗爆發激烈衝突,情勢一發不可收拾。遜尼派和什葉派十年來彌漫緊張對立的氣氛,此次 又起紛爭,表面上並不意外,然而除了宗派之爭的因素之外,這次事件的遠因,出在美國在波斯灣地區原本親沙,但現在逐漸往伊朗靠攏,讓沙國愈來愈憂心。

美聯手伊朗有共同利益

雖然美國和伊朗要成為真心的盟友還嫌太早,但在達成減核協議後,美國在波灣地區的影響力擴大,兩國開始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合作。

沙國之所以處決尼姆,無疑是想殺雞儆猴,警告國內屬於少數族群的什葉派和鄰國,更以為不會引起軒然大波。看在沙國眼裡,敢怒敢言的尼姆說明了一件事,那就 是國內的什葉派,可能永遠不會甘於當二等公民,甚至會想辦法追求自治或獨立。沙國似乎以為,處決了這個非暴力的異議分子,伊朗沒轍,而美國雖然會不悅,但 不至於插手干預。

照這個邏輯推論,沙國可能以為區域安全的事,自己說了算,不必管鄰國或美國的想法。倘若如此,處決事件間接表示沙國覺得遭到孤立,所以擅自採取單邊行動。

沙國這招是弄巧成拙。反觀伊朗處置得很漂亮,政府先是公開譴責,煽動民意,接著默許抗議者衝進位於德黑蘭的沙國大使館,最後取締抗議行動,逮捕了幾個人,公開聲明抗議行動與政府無關。

伊朗這次處置手段,可能並非是全盤統籌後的結果,但無疑效果十足,不但清楚對沙國表明,伊朗認為處決事件是衝著自己而來,也讓其他國家有了站在伊朗這一邊的理由。

美國一反常態,選擇站在伊朗這一邊。國務卿約翰·凱瑞(John Kerry)公開表示與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瓦·札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單獨溝通,在兩國並無正式邦交的情況下,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此外,美國中情局前副局長麥可·莫瑞爾(Michael

Morell)亦公開讚揚伊朗,稱其危機處理得當,一改過去美國對占領大使館的態度。

美昔日親沙無策略優勢

從上述美國的反應可看出,沙國擔心遭到冷落的顧慮有幾分道理。簽訂伊朗減核協議後,美國遇到像這次處決事件時,便可客觀自問,是誰在惹是生非?如果答案是沙國,美國就可以選擇站在伊朗那一邊。

把格局拉大來看,美國選擇親伊,也代表兩國的共同利益愈來愈多。兩國都想穩定伊拉克局勢,包括不讓伊拉克的遜尼派坐大;兩國也希望打敗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但這點對沙國卻不是迫切議題,沙國若不是覺得屬於激進遜尼派的伊斯蘭國沒什麼好怕的,就是太過害怕而不敢加入戰局。

美國仍然有許多與沙國利益相同、但與伊朗相左的領域。美沙兩國都不滿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的行徑、不希望真主黨(Hezbollah)勢力增長、兩國都希望重拾埃及,乃至於中東地區的穩定局勢,讓遜尼派形成更廣泛的聯盟,以 制衡伊朗擴張。

但因為政策剛好同調才結盟,這樣的關係總是不夠牢靠。沙國過去與美國的關係堅固多了,為了維護這段長期關係,美國願意忽視沙國打壓人權,而沙國則對美國的親以色列立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關係生變,也難怪沙國會緊張。

沙國應該認清的是,美國和伊朗為了策略利益,也有當上盟友的可能,只是昔日關係被伊朗的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打斷罷了。美國先前親沙,是為了制衡伊朗的強硬態度和意識形態,而不是看上沙國能帶來策略優勢。

美國若如以色列期望選出共和黨總統,可能會走回頭路,放棄歐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調整方向,讓沙國重回美好時光;如果是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當選,她對伊朗的態度可能比歐巴馬來得強硬。

不管美國總統換誰當,勢必都得在伊斯蘭國和伊拉克的議題上交出成績單,但成績要好看,少不了伊朗的幫忙。

沙國過去與美國的關係堅固多了,為了維護這段長期關係,兩國忽視彼此的歧見,如今關係生變,也難怪沙國會緊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16

高鐵超支掀新爭議 港鐵CEO涉利益衝突

2016-02-04  NM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週六在主席陳健波濫權剪布之下,粗暴通過港珠澳大橋工程超支而需要追加的五十三億元撥款。緊接的下一個戰場,將是金額高兩倍半、涉及二百億元的高鐵工程超支追加撥款。公眾要求高鐵工程停工的呼聲愈來愈高,有學者甚至列出數據,直指高鐵縱使完工,亦必然蝕錢,難以收回成本。但港鐵本週一召開股東大會,仍以大比數通過派發特別股息的議案,容許港鐵跟政府聯手,以財技為工程埋尾的方案。港人要向無底深潭多扔二百億元,本刊追查發現,來自梁顯利家族的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同時兼任文華東方酒店的董事,文華東方屬怡和集團旗下公司,同一集團的金門建築,承接了逾百億元高鐵工程,包括最大單一金額合約、涉及八十九億元的西九總站工程。西九總站工程因上蓋設計失誤及地基勘探問題,進度嚴重落後,直接造成高鐵工程延誤,承建商預料將向港鐵提出巨額索償,屆時作為港鐵CEO的梁國權,勢難以避嫌。本刊向港鐵查詢梁國權涉利益衝突問題,至截稿時未獲對方回覆。

本週一上午,港鐵公司舉行特別股東大會,討論由港鐵管理層提出的封頂協議,小股東經過約兩小時提問後,港鐵主席馬時亨忽然「剪布」,指發問時間已足夠,按公司章程運用主席權力停止發言,下午一時許股東以百分之九十九點八三的絕大比數,通過向包括政府在內的股東派發特別股息的安排。馬時亨之後會見記者時再出口術,指如果二月底立法會仍未能通過追加撥款,高鐵工程就要停工,將會「好大件事」,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影響無數工人生計,呼籲立法會議員停止拉布,「高抬貴手」通過撥款。高鐵追加撥款能否如期通過仍然充滿變數,皆因撥款申請本週二須先闖過工務小組一關,雖然政府可以無視規矩,把項目直接提交週五召開的財委會,但大戰前夕,多次做「醜人」粗暴主持會議的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已先行「投降」,以避免泛民借題發揮為由,主動放棄主持財委會高鐵撥款會議,實情是陳健波本身是一間再保險公司的受薪顧問,該公司有參與基建項目保險的相關業務,令他一再被質疑在港珠澳大橋及高鐵等項目撥款出現利益衝突。

梁國權任文華東方董事

其實,有利益衝突嫌疑的何止陳健波一人?本刊追查發現,屬上世紀英商怡和買辦梁顯利後人的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二○一二年三月起獲委任為文華東方國際有限公司(Mandarin Oriental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董事;文華東方由怡和策略控股(Jardine Strategic Holdings Ltd)持有七成四股權;與此同時,同屬怡和集團的金門建築,承接了逾百億元的高鐵工程合約,包括西九龍總站連接隧道(南)涉及合約三十億元;由金門建築跟禮頓建築合組的聯營公司,成功投得高鐵西九北總站的工程,合約總值逾八十九億元,更是整個高鐵工程香港段的土木工程合約中,最大單一金額的合約。除了高鐵項目,來自怡和系的金門建築,同時承接其他港鐵的鐵路工程合約,其中同樣興建中及出現超支與延誤的沙中線,便由金門基利聯營承接涉款三十億元的紅磡站北面隧道工程合約。前年底正式通車的西港島線,金門及其聯營公司也承接了最少六十億元工程合約。

周松崗有兼任渣打前科

其實,金門建築是本地建築界龍頭公司,承接工程無可厚非,香港過去多項鐵路發展工程,包括西鐵柯士甸站、東鐵尖沙咀火車站、迪士尼線、馬鐵線及將軍澳支線等,金門均有參與。金門建築亦有參與新加坡及泰國的鐵路工程。問題是,港鐵CEO同時兼任港鐵以外其他公司的董事職位,才引來利益衝突問題。有關質疑早在十年前,即周松崗出任地鐵CEO的年代,其實已曾被本刊率先揭發。根據本刊二○○六年報導,政府公布兩鐵合併方案,時任地鐵行政總裁周松崗盡領風騷,成為合併後新行政總裁頂頭大熱,他不單獲得九百九十萬地鐵薪酬,同時「兼職」擔任渣打銀行香港主席,每年再獲二百萬元袍金,此筆收入袋袋平安無須上繳,亦從未向公眾交代。當時地鐵發言人回應稱,周松崗「一人戴兩頂帽」的做法獲董事局同意,指沒有問題,又稱周松崗不會參與地鐵及渣打的決定,如執行職務時出現利益衝突,亦會申報。十年過後,情況未改,雖然港鐵批出高鐵合約時,梁國權未成為港鐵一哥,但他未來要避嫌不參與港鐵跟金門建築有關的決定,以防出現利益衝突,卻似乎避無可避。箇中原因是,由金門禮頓聯營公司負責的高鐵西九北總站的工程,正是現時高鐵超支與延誤問題中最具爭議的部分,由於總站設計失誤,加上前期工程地基探測問題,未有發現地下有花崗岩石層,令工程難度大增,勢將引來承建商向港鐵作出巨額索償。

港鐵承建商沒封頂協議

有熟悉工程的政界人士亦質疑,雖然政府跟港鐵已就高鐵超支達成封頂協議,但港鐵跟承建商間之合約未有封頂安排,換言之,最終承建商隨時須以高於「封頂價」埋單。由於政府將祭出封頂協議拒絕認頭超支金額,屆時工程差額隨時要由港鐵「獨食」,並必然損害港鐵股東的利益。梁國權是梁顯利孫兒,在劍橋大學修畢文學學士及碩士學位,之後先後考得英國及加拿大的特許會計師資格,他其後在倫敦、溫哥華及香港任職會計師及投資銀行界,○二年加入地鐵,後來晉升至被視為港鐵二哥位的財務及業務拓展總監,同時兼任八達通主席,一直盛傳是港鐵悉心栽培的CEO接班人。不過,二○一一年八達通被踢爆出售客戶個人資料,作為主席的梁國權難辭其咎,令他在之後的港鐵新行政總裁遴選中墮馬,雖然進身最後兩強,但最終由韋達誠奪得港鐵一哥之位。韋達誠二○一二年元旦上任後,同年五月,港鐵特別加開新的副行政總裁職位,並由梁國權出任,明顯是替梁國權捲土重來而部署的一着;同年三月,文華東方國際有限公司委任梁國權為董事,接替其退休的父親梁紹榮。高鐵香港段延誤醜聞前年終於爆煲,令時任行政總裁韋達誠提早離任,副行政總裁梁國權臨危受命,署任行政總裁一職,去年終於「坐正」,年薪逾八百萬元。翻查文華東方國際年報,梁國權出任董事,每年可獲董事酬金四萬五千美元。

泛民跟進港鐵申報制度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對梁國權兼任怡和名下子公司的董事表示震驚,「作為CEO會監察下屬(處理高鐵工程),必然存在利益衝突。」認為有關情況極不健康,又指港鐵雖然是上市公司,但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應該對CEO人選提出額外要求作出收緊,以防高層出現多重利益,令小股東獲充分保障。他又透露,將會在財委會會議跟進,包括要求檢視高鐵工程批出的合約,有否作出利益申報。他亦會研究相關上市條例及提出修訂,「規管唔可以咁寬鬆。」

祖父梁顯利當怡和買辦

梁國權的祖父梁顯利,出生於廣東順德,是當年四大英商之一怡和的買辦,他之後來港唸書,畢業後因中英語流利,曾服務當時的港英政府,更被怡和僱用為買辦。買辦工作是作為歐美商人與中國商人間的翻譯,同時可以自營商鋪,故此能致富。現時位於中環雪廠街的新顯利大廈,就是由他興建及命名。

梁顯利有多名兒子,長子梁紹榮為事務律師,較為外界熟悉是其庶室所出的梁紹鴻,創立大鴻輝興業,有鋪王之稱,二○一三年以逾百五億元身家,躋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作為家族第三代接班人的梁國權,個人頗為低調,很少向外披露他是名門之後,他上有兄長梁國偉,下有一弟梁國輝。

公司註冊資料顯示,梁國權跟兄弟及其他家族成員,均有合組多間公司。梁國權之妻靳羽珊也是名門之後,靳家一門多傑都是藝術家,除最為港人熟悉的國際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外,上一代有水彩畫家靳微天與靳思薇兄妹,另外尚有嶺南派國畫大師靳永年及油畫家靳公泰。

梁國權小檔案

年齡:55歲學歷:劍橋大學文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專業資格:英國及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加入地鐵/港鐵年份:2002年現職:港鐵行政總裁曾任職位:財務及業務拓展總監、八達通主席、副行政總裁祖父:梁顯利父親:梁紹榮兄弟:兄長梁國偉,弟弟梁國輝妻子:靳羽珊

梁國權涉利益衝突

高鐵工程勢難回本

高鐵工程一再出現超支及延誤,政府及港鐵不認不認還須認,最終雙方經近兩年商討,去年底終同意為高鐵工程費「封頂」填氹,並估算工程將可在二○一八年第三季完工,埋單價由五年前的六百五十億元,大增至八百四十四億元。翻查○九年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政府曾就高鐵香港段的乘客量預測及經濟效益,估算經濟內部回報率達6%,五十年營運期內預算的折現經濟效益為八百七十億元。由於現時工程造價已大幅颷升,高鐵落成並營運半世紀後,最樂觀亦不過換來二十六億元收益,每年平均僅賺約五千萬元。更有甚者,上述收益隨時化水,因為按當年估算,至二○一六年乘搭高鐵的預算每日雙向乘客量可達九萬九千人次,工程現時延誤,這個客量固然尚未出現,整合內地高鐵營運情況,更反映香港段客量數據嚴重發水。雖然政府未提供更新數據,但中文大學學者姚松炎近日撰文稱,現時高鐵的經濟內部回報率已進一步下跌至4%,政府亦把二○三一年每日估計乘客量由十六萬人次減至十五萬人次,但至二○六一年客量竟仍達二億人次,數字非常誇張,雖然如此,如以每程港方只能收到三十一至四十五元車資計算,扣除基本營運開支,最終整個高鐵工程根本不能回本。

撰文:陳珏明資料:鄭靜[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693

砸2,800億買《部落衝突》開發商,史上最高價 「購物狂」騰訊 翻身全球遊戲霸主

2016-07-04  TCW

騰訊天價收購年營收破七百億的手遊公司,震撼全球玩家,這個中國網路大亨,如何靠「爆買」深入你我手機、電腦遊戲?

全球遊戲玩家們,不能不認識這位新霸主了——來自中國的網路巨頭:騰訊。

它敢買,近十年買35家

上週二(六月二十一日),全球線上遊戲史上最大一筆收購案誕生了,騰訊斥資八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八百億元)收購全球最賺錢的芬蘭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

這家成立只有六年的公司,至今只開發四款App遊戲,以《部落衝突》最受歡迎,全球每日活躍玩家有一億人;全公司員工不過一百九十多人,卻創造出二○一五年二十三億二千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百六十一億元)的營收,每人平均創造的產值是新台幣四億元,可說是遊戲產業中最「小而美」的公司。

Supercell為搶進中國這全球最大手機遊戲市場而出售自己,非常合理。但騰訊拿去年全年遊戲事業營收人民幣五百六十九億元,買下這家八千公里之外的小公司,更引人關注。

「這筆交易,將使騰訊成為一個真正全球化的競爭主體。」《紐約時報》如此評論這筆交易背後的意義。

事實上,大多數你最喜歡的遊戲,都和騰訊有某種程度的連結。如果納入Supercell最新玩家數一億人,粗估全球每月至少有五億人在玩騰訊旗下的遊戲,其中也包括台灣的六百萬玩家。

敢買、會買,是騰訊短短九年翻身全球遊戲霸主的關鍵。

中國網路圈的致勝密碼有別西方市場邏輯,廣告增長緩慢,網路公司要賺錢得另覓管道,因此,有人依附電商賺抽成,有人靠支付賺手續費,但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卻認為,「遊戲,會成為移動互聯網變現的最強商業模式。」

因此近十年來,騰訊進行了三十五件海外遊戲公司收購案,總額逾人民幣五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像個購物狂,從遊戲研發商買到技術底層,從韓國、新加坡,買到美國、歐洲(見表)。「它都挑最好的買,不是市占最高,就是某領域最賺錢的公司。」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遊戲分析師李易鴻說。

最著名的就是是入股頂尖遊戲研發公司暴雪母公司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以及買下全球最受歡迎電競遊戲《英雄聯盟》,這讓騰訊因此坐穩PC遊戲市場的龍頭地位。

它敢放,讓收購公司自主

然而,買和經營,卻是兩回事。《紐約時報》肯定騰訊的不只是買得好,而且「相比之下,中國大部分數位和媒體公司,往往沒有能力收購和經營有價值的外國產品及服務。」

「騰訊海外名聲非常好,因為它讓收購公司保有獨立自主權,不像傳統『土豪』買了就要插手經營。」遊戲資歷超過二十年、有「東南亞最強臉書」封號的migme產品研發副總經理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徐志瀟說。

不插手收購公司經營方向,對騰訊來說,更多時候是「不能」。騰訊靠聊天軟體QQ和微信起家,二??七年涉入遊戲產業後,一路靠與外部聯盟或是收購壯大。

這與馬化騰的核心管理思維有關:只專注自己擅長的,不擅長的,交給其他人做。「大家以為我們騰訊什麼都會做,我們也走過一些彎路……,現在把越來越多業務砍掉,交給其他人來做。」馬化騰說。

擅長的事就做到極致,騰訊內部甚至可以容許QQ和微信兩項同性質產品「左右手亙搏」。「騰訊放手讓內部競爭,QQ和微信兩BU(事業部)至今沒有擦槍走火,是因為騰訊長期以來強調尊重異類的文化。」徐志瀟說。

它敢衝,全賴神秘購併部

不擅長的就交給別人做,技術出身的馬化騰在騰訊內部設有二十人團隊的「投資併購部」,這個團隊以神秘著稱,招聘成員一律要求「北大清華以及海外名校」,成員多有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國際投資公司背景,領軍的總裁劉熾平本身也出自高盛。

這回,就是劉熾平親自飛去芬蘭和Supercell首席執行官帕納寧(Ilkka Paananen)談判。令人意外的是,劉熾平本身就是Supercell全球前百大玩家,這讓帕納寧更願意相信騰訊會信守承諾,維持自主獨立。

中國經驗向來被視為走不出中國,騰訊則擺脫了宿命,靠「聰明花大錢」站上國際舞台。但當務之急,是它接下來能否聰明串聯中國七億多的QQ和微信用戶與Supercell的遊戲,畢竟對他而言,賺人民幣,絕對比賺外幣快又輕鬆多了。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42

新居屋挑動全民矛盾衝突

1 : GS(14)@2011-10-23 22:14:11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8499[/realblog]
2 : GS(14)@2011-10-23 22:14:42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8499
1. 名稱:Anonymous (RB用戶) 時間: 2011-10-23 20:08:12
新居屋毋須按市值補地價 = 打劫公帑 = 奉獻地產霸權

轉貼自: http://sarg-merit-fault.blogspot.com

其實曾蔭權 鄭汝樺的由公帑送 「居屋地價差」 巨獎, 全世界人人(包括現有私樓業主或朝鮮金正日, 委內瑞拉查韋斯, 梅鐸, 畢菲特, 劉央)都可賺取, 只要你找個抽中居屋者與你簽一 "售樓期權合約"便可. 正如, 蕭若元呼籲 (可從http://dl20.hkreporter.com/files/new/siusiu_2011-10-14_2_764e.mp3免費下戴聽)全港合資格人仕齊齊入表申請居屋, 抽中就搵佢簽約由佢代付樓價全數, 就齊齊分(原本應屬庫房公帑的)居屋厚利.



原先極其反對居屋的曾蔭權 鄭汝樺不單只忽然大搞復建居屋(等於已滿足到那些團體的訴求了), 還竟然離奇地到, 主動再贈送 「居屋地價差」 雙重巨獎, 使巨額庫房公帑流失, 陰謀何在呢? 有人說是曾蔭權要反串港澳辦主任王光亞! 因王光亞曾經暗串曾蔭權的房屋政策嚴重失誤, 澳門特首比較辦實事! 故此, 曾蔭權不單復建居屋, 更故意派凸, 贈送居屋地價差去陰毒將來各屆政府庫房收入, 看你王光亞有何能耐, 可把他這個由廖暉抬上檯的香港土皇帝賜予腳痛提早下台由林瑞麟做署理特首嗎? 王主任, 吹漲呀?

特首話復建居屋只為幫無殼蝸牛 」上車」. 曾蔭權為何忽然讓一些蝸牛先富起來? 是回報他們先前努力上街問候他嗎? 查實呃鬼你! 完全是另一回事!

抽中居屋者已得到了巨額公帑資助擁有私己物業了, 何須再離奇送贈地價差咁大手筆呢? 按市值補地價明明是庫房收入, 是全港市民的公帑! 加薪多到估唔到咁多的香港班超世界級高薪官僚, 點會無事搵野泥搞去改新居屋政策為毋須按市值補地價, 要公帑流血咁敗家呢? 背後原因好可能是:

抽中新居屋的業主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豬苗, 養五年肥豬仔後就獻給地產霸權屠宰. 居屋業主賣出居屋唔係去訓街, 而是為了樓換樓, 轉購地產商的私樓單位. 若毋須按市值補地價只為槽肥隻豬仔, 才有豐厚資金樓換私樓, 轉購地產商的單位(益地產霸權屠宰) . 即是把, 原應是補地價的庫房收入(公帑)經新居屋業主的手奉獻給地產霸權而矣!

我們買了貴樓供的業主還要納稅奉養的香港超世界級高薪官僚, 就是好事不辦, 只想盡花招, 開眼說慌話, 瞞騙市民, 只為向地產霸權奉獻肥豬仔客源, 而不惜公帑流血敗家! 香港腐敗黑暗歷史的又一頁! 市民應永記著這群穿公帑櫃桶底的官商勾結敗家黑官呀!

新居屋客要養十年八年才夠肥夠錢 (雖然官僚屈到公帑大出血送贈地價差) 換私樓供大地產商屠宰, 故此, 鄭汝樺在14.10.2011說正考慮給現有的二十幾萬戶居屋客都送贈地價差, 咁就立即有二十幾萬隻豬苗夠肥足以供應這幾年私樓大地產商屠宰啦! 官僚努力屈巨額公帑利益輸送某些人仕, 變相照顧地產霸權, 納稅奉養這班超世界級高薪官僚還要供貴樓的私樓業主真激死啦!



政府全民派六千(其實是最公平最平均而全面的全民退稅)元, 但數月前咪有好些高傲議員反對呀? 點解今次曾蔭權狂派居屋地價差, 明損公帑收入而只益一些已有資助去炒居屋的拿雙重巨獎, 班議員反而不反對! 還在懵懵發夢混飯食! 可見香港班受薪議員黑白顛倒, 只看風駛悝 認真垃圾啊!

2. 名稱:Anonymous (RB用戶) 時間: 2011-10-23 21:52:42
可惡的唐英年籲放寬丁屋高度面積限制! 若公平就應讓市區原居民也起丁屋!

一個疑似 「特首候損人-唐伯父」, 暫停點紅酒秋香, 而去鄉議局村代表大會 (新界鄉議局在推選下屆特首的選舉委員會中坐擁 28票) 籲放寬丁屋限制! 在公平原則下, 政府就應該讓所有油尖旺原居民也可在西九起丁屋. 為何幾代都住油尖旺, 自己又在油尖旺出世的市區原居民無權起丁屋, 反而大量移民去左英國荷蘭開唐餐館的新界鄉伸及其子孫有權代代起丁屋後賣出市場換錢呀? 公平何在? 所以, 若要放寬丁屋就先應該給「凡在香港出生的所有市民都同樣享有起丁屋的平等權利」才對.

民主選舉制度就是讓政客私相交易出賣公共資產換取選票的平台嗎?

若然官吏寵愛賣紅酒的女郎, 香港就豁免酒稅, 咁, 若特首/高官他日換換口味纏上拍丸仔靚妹, 咁全香港便利店/超市都會 (取代各社團夜店) 合法化傾銷各式丸仔, K仔了! 若特首/高官他日換換口味纏上援交妹, 咁香港就唔係尋地起公屋居屋, 而係由房屋署大攪特式時鐘酒店了! 教育司署就立法, 准許學生援交妹可以走堂去援交研習公關學及做人的技能了.

(Copy/pasted from: http://sarg-merit-fault.blogspot.com )
3. 名稱:Anonymous (RB用戶) 時間: 2011-10-23 21:57:27
(Copy/paste from: http://sarg-merit-fault.blogspot.com )

(1) 居屋/公屋政策
政府只應幫無屋住的市民有瓦遮頭. 儘早上公屋是正路. 「居者有其屋」含主要投資成份, 也扭曲了物業自由市場. 為什麼大多數市民要在市場買貴樓每月供貴屋, 而一少部份人可有公帑資助炒居屋呢? 那會公平? 政客議員為小量人爭建居屋但同時得罪了每月在艱苦供貴屋的廣大業主群了. 香港廣大無助但勤儉的業主群要供貴樓, 還要交各種稅, 但 『政府和議員』 竟慷業主群的慨, 把業主的稅金拿去補貼一小群人抽獎炒居屋, 點公道呀?

其實讓無殼蝸牛上車, 好簡單及容易執行. 香港可以劃出部份拍賣的新地皮, 不單只限單位面積只可400至600平方呎內, 限會所發水, 更重要是地契訂明 「限只供香港永久居民購買」 (也不接受以公司名義買賣), 其後二手轉售亦只供香港永久居民才可承接購買. 就如國內的內需房(外國人只可買商品房)只供國民買賣. 田土廳只接受香港永久居登記為該等地段上蓋物業業主. 這根本不是世界自由貿易問題, 而是官僚是否壞腦/無心還是懶惰的病態而矣!

若弱勢香港政府因政治原因復建小量居屋去買某些政客的怕, 那麼, 就應訂明, 新居屋業主永遠不可(補地價後)在自由市場自行賣出圖利! 居屋業主只可把單位交回政府, 由政府安排只有有資格買居屋的市民公開競投承接. 這才做到, 二手居屋也只交給居屋人仕接手購用, 維護有資格購買居屋者的機會. 正如市民遷出公屋, 該公屋單位也是只會再租出給有資格申請公屋者排隊喎! 同一道理.

(2) 菲傭永久居留權
公民黨及亂搞平衡報導的電視記者, 頻頻向市民推銷 」只會有部份外傭申請到香港永久居留權」 嗟, 唔係全部喎! 但普羅香港人堅持 」一個也嫌多」. 正如老公招妓, 一次也嫌多. 這是原則問題! 菲傭清楚同意無居留權才簽約來港打工, 期滿按合約離港正是合約精神! 菲傭組織Eman對著電視鏡頭說, 今次贏了官司只是抗爭的開始. 你估下一扙是什麼? 可能是菲傭爭28元最低工資的 」平等待遇」. 若不付菲傭28元最低時薪就申請法援告你 「種族岐視」! 你估再下一扙是什麼? 工人房大小? 每天工作最多8小時? … 或是, 你家要聘菲佬入住當家務助理, 否則就申請法援告你 「性別岐視」!

很明顯, 菲傭永久居留權案, 港珠澳橋環評案, 背後都可能有大狀(才懂鑽到法律空子)陰毒煽動(refer to Cable TV News: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 ... .php?news_id=368482朱綺華稱有人要她打官司), 策謀以法援及J.R.司法覆核, 用公帑去告政府. 是否法援署太鬆太窩囊? 若法援條例有漏洞就應立即修補. 若基本法與入境條例有衝突, 就應果斷儘早釋法, 甚至修改基本法. 高官及立法會議員受薪, 職責是不時審察法例找出應修改的, 就動議立法會修法, 而絕非花公帑在法庭鬧. 立法會的存在正正證明法律條文根本不可能完美, 更不是神聖不可改換的聖經, 因時代社會的變遷, 需立法會不停立法修法. 只有吃法律飯的從業者才會堅持盲目執法, 反對釋法修法去保障他們的搵食地盤只由他們操弄. 智慧的市民絕不迷信法律.

(3) 從稅務學剖析曾蔭權的謬誤思維基礎
「維基解密」最新公開多份美國駐港總領事館 05年開始撰寫的電文,其中曾蔭權 05年 10月與當時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共晉午餐時,稱同意 07及 08年落實雙普選,卻同時指香港實現民主基礎不穩定,因香港稅基太窄,「最懼怕大多數無納稅人士會主宰少數納稅人(representation without taxation)」,揚言此情況下推行普選「有很大麻煩(huge problems)」。 這就揭露了曾蔭權的謬誤思維基礎.

曾蔭權的謬誤在於他只知付薪俸稅的市民是納稅人! 其實, 全港人人都有納稅而且每天都有納! 薪俸稅, 利得稅是直接稅; 而 「納間接稅的也是百份百納稅人」! 若印花稅/博彩稅不是稅, 那是什麼? 是黑社會抽的保護費嗎? 所以, 買一張六合彩的市民也是納博彩稅的堂堂正正稅民.

納間接稅的還有煙稅的煙民. 小學生乘的士上學付的士費, 其實的士費的成份包括了汽油稅!

香港政府招標賣地拍地所得, 扣除土地開發成本所餘並非利潤而是高地價政策的地稅! 最終真正間接分擔此 「高地價政策的地稅」 的是在物業落成後租住的市民, 是光顧該等物業商場的升斗市民. 若招標賣地拍地高價賣出, 他日的物業商場租金更貴, 商場內茶館餐廳的菜餚必然收市民更貴. 這就是市民分期分攤「高地價政策的地稅」 的連鎖效果. 也是說明了普羅市民才是「高地價政策的地稅」 的最終納稅人.

世界公認的平等是什麼? 世界上那個文明國家是多付稅的人按比例多一些投票權? 世界上那個文明國家是多付點稅的人多一點政治發言權? 世界上那個文明國家是付直接稅的人才有公民權? 多謬誤的曾蔭權 「Representation without taxation」理念! 奇怪外國領事無交稅但就有票可選舉香港特首, 又是另類 Representation without taxation 喎!

因此, 若政客議員爭取薪俸稅退稅望贏得一點選票, 但唔去爭取退印花稅給股民便明顯開罪了廣大股民(都是選民喎)! 香港稅收法理基於 INCOME arising in or divided from HKSAR. 投資可能為保值而未必一定有 INCOME, 但股民不論賺蝕每次買賣正股即刻付印花稅! 2009/2010年度香港收薪俸稅412.6億元, 而印花稅更收了423.8億元. 更多喎! 香港股民犧牲了血汗錢構建香港成為官吏所炫耀的所謂世界金融中心, 股民立了奇功, 為何不也退印花稅給股民呢? 最少都應減股票印花稅率啦! 很多股民一年內付股票印花稅總額都多過好多打工仔交薪俸稅!

香港更荒謬的是, 買正股的 「投資者」 需付印花稅, 反而炒賣洐生工具(窩輪, 牛熊證, CDS, Accumulator- I'll Kill You Later, 場外期權合約, ELN …)的豪賭人士既不用付印花稅, 也不用付博彩稅! 香港政府真是鼓勵市民豪賭洐生工具(窩輪, 牛熊證, CDS, Accumulator- I'll Kill You Later, 場外期權合約, ELN …), 好讓市民用血汗錢構建香港成為官吏所炫耀的, 由世界金融海盜們發行(開賭)的 「世界洐生產品呃錢中心」 .

(4) 從政治學分析 -民不患寡, 只患不均!
為何他有薪俸稅退, 為何退休後的股民無股票印花稅退? 為何每月已享受公帑資助租金的公屋富戶有免租, 而艱苦租天台鐵皮屋的, 租房的反而全無公帑資助? 為什麼住屯門(交平租)的可申領交通津貼, 而交貴租住灣仔(要行路去中環返工)的就無交通津貼? 為何綜援戶派雙糧三糧及申頷學童電腦/遊學津貼? 咪有案件揭有綜援戶錢多到夫妻雙雙飛泰國旅遊迎海嘯, 或去澳門賭餐勁! 但不屑申領綜援的傲骨就無資援呢? 由此可見, 政府愈多津貼招式, 社會愈多怒氣, 愈不公平. 民不患寡, 只患不均! 懂嗎?

政府全民派錢不是皇帝的恩澤, 而是全民退稅. 所以, 最公平反而是取消現有的各式各樣津貼, 取消各種退稅, 而「最公平最全面的退稅」 就是向全民直接派錢, 平均分錢抗通漲, 才是真正藏富於民! 只有所有人都派相同金額, 才是最真的公平! 沒有人多些, 沒有人被違漏; 更重要是沒有人可拿多重福利. 若本年度政府取消各式各樣津貼, 取消各式退稅, 則全港市民可能可增加直接派錢至8,000元抗通漲了, 而不只是6,000元了. 市民各自拿8,000元自行按各自需要分配辦事才最實惠, 才能發揮最好效益. 全民皆大歡喜!

有盲炳說政府不應也向富翁派錢, 那是不公平的. 富翁也應有平等的權利! 若富翁懶去登記是他的自由, 若富翁拿了錢後捐贈他人也是人家的自由! 尊重相互的平等吧!

不屑取錢自用的市民也大可拿錢後選擇捐贈給其個人信任的各類慈善機構, 各人可分別選擇捐辦醫療/養老/教育/傷殘扶助….. 自己選擇更合意更放心. 把錢交這班習慣浪費公帑去粉飾政績的政府官僚辦事, 你真信得過嗎?

有些政客反對政府派錢, 反而力爭政府搞某些福利. 那麼, 政客就算有點政績可爭到選票嗎? 但事實往往證明, 政府搞什麼福利都是成本極貴無效率的浪費公帑工程! 君不見 「扶貧基金」 去大搞富貴遊學, 學童游飛機菏的經驗可能幾個月後便完全忘掉, 而旅遊社發大財才是真章! 所以, 政府搞什麼福利都是花公帑加大衙門勢力規模, 最終發了某些友好商人, 勞嘈死市民而矣!

君不見政府原想減小, 由私營醫院轉介的大陸孕婦的嬰兒湧爆公營醫院ICU, 政府從不根治問題, 去監督那些私營醫院必需先搞妥自家醫院內嬰兒ICU設施配套才准許賣套餐, 重罰其再把手尾掉給公營醫院; 反而只推醫生搞孕婦預檢生意, 結果友好中介公司和簽驗身紙的醫療人仕可大幅加價! 或安排更多大陸孕婦沖急症室! 或推銷特殊關係產房搶位, 更大賺特賺!

我的印傭看見電視後問, 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派最貴的澳洲名牌米, 而我家在超市只買最平的泰國米! 食物銀行派即食麵也派最貴的福字伊麵, 洗公帑? 真富貴! 我家在超市買全蛋麵六元一包有十個麵餅可食飽好多人了, 更健康!

君不見官吏忽然公佈一個未合地契的骨灰龕場名單, 結果, 合與不合地契的骨灰龕位價狂升, 反而更多更多新的大規模疑不合地契的骨灰龕場湧出市場! 大發突發了某些社團商賈! 官僚不阻止還是視若不見! 更方荒謬的是, 政府承諾增加骨灰龕位供應規劃, 但要每區都必需自行承擔, 抽出地段每區都提供新骨灰龕位. 結果官吏規劃出荃灣區的新骨灰龕位責任就竟然將建在大嶼山陰澳(近迪士尼樂園)區, 官吏解釋荃灣區的新骨灰龕位責任不放在芙蓉山圓玄學院或竹林禪院旁反而在大嶼山陰澳, 因青馬橋至陰澳都劃入了荃灣選區! 噢! 可恥的超世界級高薪的香港官吏竟然認為骨灰龕位配套應用選舉區去分配! 青馬橋至陰澳都無民居, 何來選民? 莫非, 先人都投票? 若住荃灣的人要乘車經葵湧又穿過青衣島老遠去陰澳拜祖先就真是不算跨區了嗎!

(5) 勿再賤賣公共土地, 臨海海景地皇建公屋
今日, 香港政府計劃在東涌55A限呎地旁興建公屋,涉及單位逾3,000伙! 為何臨海海景地皇貴重地皮竟然不賣出市場增加庫房收益? 真懂賤用公共土地! 真浪費!

當年一位師奶phone-in香港電台節目, 問為何紅磡臨海海景地皇貴重地竟然起紅灣半島居屋? 曾蔭權親口答 「是他要紅磡區內有居屋社群 mix」. 那麼為何不把紅灣半島居屋改建在漆咸道/佛光街/山穀道呢? 歌賦山壽臣山都缺居屋公屋社群, 政府為何又不在歌賦山壽臣山建居屋公屋呢? 最終結果, 眾所週知, 紅灣半島賣出自由市場, 雖然仍是居屋間格, 但海旁海景, 也益了新世界/新鴻基地產賺了大錢! 也間接證明了政府庫房少收了十多億元! 市民真肉痛呀!

東涌山邊好多地皮可建公屋, 為何要賤用臨海海景地皇公共土地建公屋呢? 真為庫房嘆息! 領超世界級高薪的香港官僚們, 為何永不吸取教訓? 用一錯再錯去測驗他們的破壞力和作惡力呢?
3 : nodnod_mat(15408)@2011-10-24 11:55:24

呢樣野又唔怪得正苦, 點做都會益唔到全部人, 一定係某D人著數D,
呢家加大左個額, 之前果班一定輪耐左, 一定係機會細左,
不如起多D公屋仲實際啦,
住既問題真係無理由令人咁大負擔,
做生意咁貴租都一樣趕走外資啦,
正苦真正要搞既係地產問題,
唔好一味怕d大支野先得
4 : GS(14)@2011-10-24 21:24:47

地產不是經濟問題,是民生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