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华润电力旗下三企业涉及CCI行贿案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1/20090821023121878.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美国CCI行贿案涉及的中国企业,又增加了定州电力、大唐电力和华润电力三家。根据华润电力的自查结果,华润电力旗下共有3家企业涉及与CCI的交易。

        近期,中国企业涉及美国CCI公司(美国控制组件公司)行贿案一事备受关注。记者昨日获悉,美国CCI行贿案涉及的中国企业,除了被曝光 的6家,增加了定州电力、大唐电力和华润电力三家。此前涉及的6家中国公司是中海油、东方电气、中石油、中国石油物资装备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国华能 源。

        昨日,涉及该案的中国企业之一华润电力(00836,HK)就此事发布声明。华润电力表示,经目前的自查结果表明,公司旗下共有三家企业涉及与CCI的交易。

        华润电力表示,公司已于今年2月从海外媒体得知美国司法部的调查,随即对旗下公司或员工可能涉及CCI海外行贿案一事件展开调查。期间华 润电力主动联系CCI及其母公司IMI,要求其提供与公司相关涉案交易的资料,例如合同、发票、关于佣金支付的邮件、付款凭证等。华润电力还发信至美国司 法部,寻求获得进一步的资料。同时,公司对旗下所有曾经向CCI采购过设备或零部件的企业发出通知,要求下属企业进行自查。

        不过,由于该案件目前尚未最终结案,美国司法部回复该公司,目前尚不能提供详细资料。但根据CCI公司和IMI公司反馈至华润电力的资料及目前的自查结果,华润电力旗下共有3家企业涉及与CCI的交易。

        截至昨日的调查结果显示,涉及行贿案的包括CCI公司与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湖北项目)的交易:由于湖北项目为EPC总承包项目,直接 由总承包商负责采购设备的招标及谈判,且由总承包商与CCI公司订立合同,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未直接与CCI公司发生任何交易,与CCI公司签订的合同 仅作为办理进口设备减免税使用。

        另外两笔交易则是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招投标流程合法合规。但CCI公司提供的证据表明其支付了佣金给两家代理商,尚未有证据表明款项直接支付给任何华润电力的员工。华润电力将进一步跟进调查。

回应

中海油:未发现有人收受贿赂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内部人士15日表示,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收受该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业贿赂。

        中海油在4月份得知相关信息后,便对全系统自2002年至2009年8年间与该公司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核实。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收受这家美国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业贿赂。

国华能源:不存在受贿可能

        国华能源17日表示,经过严格核查,公司从来没有直接或间接与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发生过任何业务联系,不存在接受其贿赂的可能。

东方电气:未发现违规行为

        东方电气集团17日表示,通过排查核实,截至目前,集团所属各单位在向CCI公司的采购业务中,没有发现有违反相关制度的行为,也没有发现相关人员有接受商业贿赂的行为。

资料

CCI公司

        CCI(美国控制组件公司)成立于196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调节阀设计及生产的跨国公司,主要为电力行业、核工业、石化天然气行业等工 业领域的不同用户提供产品。在中国市场,CCI已为近百个电厂不同类型的汽轮发电机组提供了旁路系统,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

        1981年,CCI成为英国大财团IMI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IMI的资助下,CCI发展迅猛,先后收购瑞士苏尔寿公司的阀门及控制分 部、BTG瑞典特种阀门公司、意大利STI公司(生产气动执行机构)等多家公司。CCI在中国北京、上海、成都、大连、广州均设有办事处。

华润电力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华润集团的旗舰附属公司,从事电力投资、建设、经营与管理,在香港上市。参股并控股多个内地项目,包括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河北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温州特鲁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8

华润创业盈利下降22%未考虑回归A股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4/20090904013040519.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华润创业(00291,HK)昨日公布其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期内公司净利润下滑了 22.2%,至11.58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48港元,公司决定每股派发中期股息0.14港元。公司高管在出席业绩发布会时表示,公司目前并未考虑回 归A股。

        中报显示,华润创业的综合营业额为350.47亿港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10.2%。尽管营业额增长,但 公司在投资物业重估及重大出售事项的税后收益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华润创业该部分收益仅为1.92亿港元,而上年同期该部分收益为46.6亿港元,这导致 基础净利润下降。

        在华润创业的各项核心业务中,上半年来自饮品的业务增长最为显著,该部分业务的盈利增长了 133.6%,为3.41亿港元。其中,在”雪花“啤酒销量大增的带动下,啤酒销量增加20%至约4187万升,盈利增长144.8%至2.57亿港元。 另外,纯净水业务也大幅增长,盈利增加了104.9%至8400万港元。

        除了饮品业务外,华润创业在零售、食品加工和销 售等各项业务表现均不乐观。在零售业务方面,尽管营业额增长了9.6%,但盈利下降了27.7%,为2.76亿港元。同时,食品业务方面的盈利也减少了 12.1%,至2.11亿港元。另外,一直疲弱的纺织业务,继续带来亏损,上半年的亏损金额为6700万港元。

        在被问及是否有意回归A股上市时,华润创业的董事总经理陈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对此没考虑过。他指出,目前公司的负债比率低,不需要大量资金,且公司已经被视为香港的蓝筹股,比较适合在香港资本市场发展。

        另外,目前有消息称,华润创业将向母公司收购相关超市资产,陈朗对此表示,公司一直关注该收购,但有关资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或将在今年实现收支平衡。他表示,公司的收购计划,将视相关资产的经营数据及作价再作考虑。

        除 此之外,华润创业在昨日宣布,王帅廷将不再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而原华润万家首席运营官洪杰则被委任为公司副总经理一职。据了解,王帅廷现为华润电力董事 会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华润创业称,其卸任华润创业非执行董事一职是因为需要集中精力处理华润集团其他业务。

        资料显示,洪杰于1992年加入华润集团,于2006年6月出任华润万家首席运营官,并在2009年6年起出任华润万家首席执行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7

华润水泥拟控股国投海南水泥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8/HTML_3WMFT7EECOAY.html


9月7日,记者从华南水泥巨头华润水泥处了解到,在去年底获得国投海南水泥29.3%的股权后,华润水泥有意再增持国投海南水泥34.1%的股权。此番增持之后,华润水泥布局华南四省的战略脉络渐清。

作 为央企华润集团旗下的水泥板块公司,华润水泥主营水泥、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华润水泥控制着沿海、沿西江航道逾60亿吨储量的高品位矿产,拥有新型 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3条,产能超过2000万吨;混凝土搅拌站16个,产能超过1000万方。“我们目前的战略还是深耕华南四省,这其中当然包括海南。 ”华润水泥销售总监纪友红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海南水泥市场主要由华盛天涯和国投海南水泥两大公司把持。其中,国投海南水泥目前拥有两条熟料生产线及一个混凝土厂,现正兴建第三条熟料生产线,预期投产后熟料及水泥产能将达300万吨及360万吨。

“华盛天涯大概有2/3的市场份额,海南水泥占1/3的份额。”华润水泥战略总监余忠良介绍,华润水泥身居华南,当海南水泥市场有公司有出让意向时,华润水泥当然就会考虑接手。

而 也正是在此种考虑下,去年底华润水泥通过拍卖获得了国投海南水泥29.3%的股权。初步入住海南水泥后,华润水泥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在今年之前再向国投海南 水泥增持34.14%的股权。“这部分转让目前还在洽谈,和前次拍卖有一些区别,这次是转让的方式,需要国资委的批复。”余忠良说。

深耕海南市场之外,华润水泥近期欲重返资本市场以期发展壮大也颇引人关注。据悉,曾于2006年私有化而退出香港股市的华润水泥今欲再返资本市场,目前已通过香港联交所上市聆讯。有消息称,此次华润水泥上市募资额约在24亿到39亿港元之间。

“ 华润水泥在3年前退市和这次重新上市的情况已今非昔比了。”余忠良对记者称。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就表示,2006年时华润水泥债务水平偏高,且面对行业低 潮,有亏损风险,所以华润集团才决定私有化该公司;而如今,华润水泥年产能达到2000万吨,到年底资产值将增至20亿元,未来几年盈利、产能的年增长率 有望达到30%以上。

不过,余忠良表示,此次收购国投海南水泥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与自有资金,不会动用到上市募集资金。“当然,上市对我们今后的很多的项目建设还是能提供融资渠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3

手握47亿伺机购地 华润置地土储瞄准一线城市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09/20091009012158353.html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在确立了  “住宅开发+持有物业+增值服务”的全新经营模式后,华润置地(01109.HK)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扩张,日前就有该公司将斥资100亿元用于未来新增土地储备的消息曝出。

        该集团融资策划部总经理王国华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准确性,并表示,100亿元为华润置地全年购地的预算金额,目前已经使用了53亿元,其中50亿元用于上海。

        与前两年主要布局二三线城市不同,华润置地在今年的土地储备中,已经开始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倾斜。

上调全年目标至200亿

        华润置地扩张的动力来源于其房产销售形势的火爆。

        据了解,今年年初,华润置地曾定下全年销售目标为150亿元,目前已经超标。在此情形下,坊间纷纷传言华润置地已上调全年销售目标至200亿元。

        王国华也对此进行了证实,他表示,实现全年销售200亿的目标,“我们是有把握的。”

        数 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15日,华润置地已实现住宅签约额154.73亿元,签约面积159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9.2%和 324.9%。连同2008年已实现销售但尚未结算的签约额61.1亿元,公司共有215.83亿元已实现签约额有待陆续结算。而且进入下半年,销售增速 依然保持良好势头。根据王国华提供的数据显示,华润置地7月份签约额环比增加64%,8月份签约额环比增加61%。

        有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华润置地良好的势头也与其开发和投资物业有关。

        “上半年我们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开发物业。”王国华透露,上半年公司开发物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36.5%,达到23.6亿港元,而去年同期是17.3亿港元。

        行业人士认为,下半年华润置地投资物业的表现值得期待。由于投资物业的结算大部分会在下半年,而且投资物业占华润置地的销售收入比重达20%。

        王国华预计,全年投资物业的销售收入将会达到12亿元港元,占到华润置地全年营业额的10%左右,来自租金的盈利收入将会占到整个公司利润的15%。

        此外,为了让投资物业有一个比较稳定有序的增长,王国华表示,未来几年,华润置地每年都会一个投资物业的投入使用。

土储倾向一线城市

        在销售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形下,华润置地下半年积极扩张的意图十分明显。

        王国华直言,土地储备是地产公司非常重要的“原料”,所以,华润置地仍会继续增加土地储备。

        数据显示,华润置地目前发展的项目达47个,其土地储备面积达到2532万平方米。仅2009年1~9月份,该公司就投资了53.26亿元,先后于合肥、成都和上海购入了四块土地,合计楼面面积为87.29万平方米。

        消息显示,该公司全年将投入100亿元来进行土地储备,而手中还有47亿元的购地预算,一线城市无疑会成为土地储备的重心。

        据了解,在上述新增的4块地中,就有两块位于上海,华润置地在上海两块地的资金投入达50亿元。

        “一线城市是我们土地储备的重点。”王国华对每经记者表示,从长远来看,华润置地希望把更多的资源向一线城市倾斜,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此外,为获得即时盈利贡献,华润置地下半年还将储备中型地块。

        他同时认为,由于2009年约有70亿港元的融资,5月份配股获得了43亿港元,外加销售带来的现金回流,让华润置地有足够的资金量来支撑土地储备。数据显示,华润置地对股东的净负债只有20%左右。

        “ 我们严格遵守我们的财务制度,不去参与盲目的项目竞争,以保证土地获得价格的合理性。”为了强调华润置地土储策略上的理性,王国华还透露,截至目前,华润 置地今年的新增土地储备仅323万余平方米,其中的236万平方米由母公司输送,真正从市场中获得的土地不足90万平方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5

获母公司支持 华润创业置换得48亿超市资产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30/20091030024700399.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香港

        华润创业(00291,HK)与母公司华润集团昨天在香港公布资产置换计划,华润集团将原属于家世界集团的75间超市资产以及山东聊城啤 酒厂转让给华润创业,而后者则将旗下全部纺织业务以及香港、深圳盐田货柜码头的少数股权转让给华润集团。华润创业表示,这一重组旨在使公司加强关注于中国 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

        根据置换协议,华润创业获得的资产价值总额为49.37亿港元,较华润集团所得47.84亿港元资产高出1.53亿港元,而华润集团决定给予华润创业折扣,只收取3000万港元的差价。

借75家超市奠定全国布局

        在经过两年多的培育期后,华润集团终于将家世界的资产注入华润创业,不过代价并不是外界先前估计的70亿港元,而仅为48.22亿港元。

        资料显示,华润集团于2007年5月收购天津家世界连锁超市,这项收购从一开始便以注入华润创业为目的,以促成华润创业进入华北、西北、 东北及中原地区的零售市场,但注入的时机要等到该资产扭亏为盈。去年6月,华润集团又以“家世界”的名义一举吞下西安本土连锁超市——爱家超市有限公司, 进一步扩大在西北地区的覆盖范围。

        在这两项收购完成之时,华润集团均没有对外透露交易价格,外界对这两部分资产的估值分别为37亿元和8亿元人民币,而本次注资总额也被预 计会达到70亿港元以上。但在昨日的公告中,“家世界”的收购成本连同华润集团随后为支持其扩展及业务营运所提供的资金仅为48.22亿港元。

        据悉,华润集团已把所有家世界店铺以“华润万家”重新命名,所有营运皆由华润创业集团监督。目前,家世界集团在全国23个城市经营75间大型超市,每间面积均逾5000平方米,共聘用逾2万名员工。今年上半年中,家世界除税后盈利4370万港元。

        华润创业认为,所收购的这部分资产所在区域将在未来维持高速增长,而收购之举将扩大华润创业的超市业务规模,并一举改变此前从未从西北和东北地区获得盈利的尴尬局面,也将改善其在华北地区的弱势局面,从而奠定全国布局。

        目前华润创业的超市业务主要集中于华东及华南地区,截至6月30日,公司在内地和香港一共拥有1431家以及117家自营店铺,以及1147家特许经营店铺,其中109家为大型超市。

        作为此次资产置换的另一部分,华润创业还通过其控股的华润雪花从华润集团手中获得山东聊城啤酒厂,估值为2.25亿港元。该厂目前年产能 为9万千升,年底前产能将增至20万千升。华润创业认为此项收购符合华润雪花的全国性扩展计划,将增强其于山东省的分销网络。

剥离非核心业务

        此前分析师预计,为实现从母公司购入家世界,华润创业必须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获得资金,但本轮资产互置协议实现了一举两得,令华润创业甩掉了回报率低下的纺织与港口业务。

        根据协议,华润创业将旗下全部纺织业务转让给华润集团,而由其控股51%的华润锦华(000810,SZ)自27日起停牌,或与本次资产互置有关。

        此外,华润创业还将手中持有的香港与深圳盐田货柜码头10%股权转让给母公司。华润创业表示,出售纺织业务不会产生利润或亏损,而港口业 务如果日后产生高于估值的盈利或华润集团以更高价钱再转手,华润创业将分得超出部分的50%。上述纺织与港口业务的总估值为47.84亿港元。

        本轮重组后,华润创业仅存的非核心业务还有与思捷环球(00330,HK)在内地的合营公司51%股权。思捷环球主要经营“ESPRIT”品牌服装和“REDEARTH”化妆品,在国内共有1100家店面,上半年利润5700万港币,同比减少30%。

        思捷环球的主席高汉思在本月早些时候曾公开宣称,将购买华润创业手中的51%股权。但华润创业的管理层昨日在香港记者会上表示,华润创业就出售思捷中国合营与数名潜在买家作了初步洽谈,但并“没有时间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0

债务妨碍并购华润万家“转租”民润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1/20100121043404255.html


每经记者  严翠  发自深圳

        深圳老字号零售连锁企业民润超市将要彻底淡出公众视野了。1月20日,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 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华润万家已经将民润超市80多家门店正式转租过来,这些超市将由华润万家自行经营与管理。但是,该负责人强调,转租并非此前媒体一 直关注的并购,是否收购还在进一步谈判当中,收购难点在于民润超市负债较多。

        “目前我们已经将80多家民润超市更换成了‘华润万家’,转化成华润万家系统里的门店。”上述负责人20日对记者表示,民润超市目前有20多家已经被关闭,另外还有5~6家店处于停工停业的状态,“可以说民润超市已经退出零售市场了。”

        华 润万家方面透露,此次华润万家接手民润超市相当于转租,即与民润此前的业主重新签订合同,然后由华润万家自行经营与管理,因此这有别于大家所关注的收购问 题。“收购是将民润的负债等一并接过。而目前民润负债达几亿元,成为了收购的一个难点。”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转租民润超市,已累计接收原民润员工 1175名,占民润总员工数的近80%。

        该负责人称,在将民润超市门店纳入囊中之后,华润万家的市场份额更大了,门店更多了,整体竞争力也更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3

狼来了:张裕、中粮、华润、光明、青啤、新希望天黑下手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1/164588.html


后金融危机时代,一切重新洗牌。

2009年以来,快消品行业并购潮风起云涌,重量级并购层出不穷。中投集团收购来宝集团,中粮收购蒙牛,光明食品集团收购上实食品控股,后金融危机时代,快消品行业并购吸引了市场大量的眼球。

据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度在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共发生了超过70件并购及资本事件。在该中心推出的2009年度中国快速消费品10大并购榜单中,前10大并购涉及总金额超过300亿元,增长幅度达70%。

在这场国进民退的浪潮中,中投、中粮、光明食品集团等国企均成为了“2009年度10大并购”的主角,“年度10大并购”中有四个主角是国企。金融危机后正是低价买入的好时机,拥有雄厚背景的国企、央企自然成为这波并购浪潮的先行者。

不少分析师认为,快速消费品行业是经济复苏后的朝阳产业,接下来行业集中程度会进一步加大,行业并购也将不断升级。

“2010年快消品整合可能将主要集中在酒业、乳业和零售行业,这三个领域应该会有比较大的整合力度。”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分析师罗志平表示。

先锋主力:四大集团强势整合

快消行业并购整合,大集团是主导力量。其中,中粮集团、华润集团、青岛啤酒和光明食品集团作为业内整合能力最强的泛快消品集团,接下来的动作最值得关注。

中粮集团一直醉心于打造食品全产业链,凭借不凡的实力,频频发力收购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收购蒙牛,收购五谷道场,收购福临门,收购华夏长城,收购万威客,中粮一口气吞下这么多品牌,并且没有收手的意思。

涉 及粮油、食品、地产酒店、土畜、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的中粮下个目标很明确——白酒。中粮集团对外宣称,为完善“全产业链”将进入白酒行业。据悉,中粮一直 希望切入白酒行业,曾和多家白酒品牌有过接触。“以中粮一贯雷厉风行的做法,进军白酒行业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中粮的 整合下个大手笔在白酒业。

一直以来,华润集团坚持走并购路线,连金融危机也未能让它止步,整合力度也相当惊人。尽管此前一度又归于沉 寂,但金融危机后,华润集团再次亢奋。华润雪花啤酒在金融危机后,趁势疯狂并购,闪电般地并购和新建啤酒工厂近10家,再续此前神话。目前,华润雪花啤酒 销量属行业第一。以扩张并购见长的华润,在接下来势必会有更多的动作。

青岛啤酒的并购风格则大大不同于竞争对手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稳中 求胜,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青岛啤酒风格向来稳健,看准再出手。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是兼并收购最佳时机,有合适的可以 并购。目前,青岛啤酒陆续在四川、山东、江苏建新厂,也在和一些地方企业在谈收购兼并。

但分析师认为目前青岛啤酒的规模已经全国数一数二,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下一步的主力应该主要放在拓宽销售渠道以及海外收购上,由于奥运会的召开,推动了青岛啤酒在海外的影响力,所以不排除未来青岛啤酒布局海外的可能。

上 海国资委旗下的光明食品集团并购动作也非常大。并购成为光明食品“做大主业”的关键途径之一。去年7月,光明食品以15.5亿收购了上实食品持有的光明乳 业(9.65,0.17,1.79%)。接着,光明食品收购了云南最大制糖企业英茂糖业60%股权,一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糖业产业集团。

今年1月12日,光明食品又宣布正在与澳大利亚亚西斯尔洽谈收购之事,尽管遭拒,但其并购做大战略思路不变。据悉,随着上海国资整合力度的加大,光明食品将加大主业领域的收购兼并的力度,力争年内在英茂糖业等项核心主业并购上实现突破。

酒类:啤酒葡萄酒并购可能性最大

酒类行业并购整合故事最多,各类酒并购整合命运迥异。啤酒和葡萄酒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最具备并购可能性,而白酒和黄酒却被认为缺乏并购想象力。

“目前快速消费品行业内多比较分散,竞争格局比较混乱,具有整合能力的公司正在观望,未来并购最有可能出现在啤酒行业。” 世华财讯分析师赵鹏表示。国泰君安分析师洪婷也认为啤酒产业的集中度正在增加。

但是,“青岛啤酒接下来并购的可能性不大,”赵鹏说:“刚刚收购了山东趵突泉的青岛啤酒规模已经在国内数一数二,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如果说下一步收购的话有可能在海外”。

目 前,啤酒行业市场份额趋于集中。国内最大的四家啤酒企业市场份额逐渐逼近,2009年年中,华润啤酒占据市场份额16%,青岛啤酒为14%,燕京啤酒 (20.90,-0.20,-0.95%)为12%,仅这三家已经超过40%。万联证券分析师陈荣新认为,40%并非表明啤酒行业已经完全进入成熟期, “离国外60%还有较大距离,依然还有并购空间”。

相比之下,白酒的并购则充满不确定性。“白酒进入相对成熟期,一线品牌并购的可能性较少,并购应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品牌。”上述万联分析师认为,白酒行业相对成熟,格局相对稳定,难有大规模收购动作。

“白酒、黄酒并购机会不大。白酒和黄酒更多在于内部整合。像五粮液和贵州茅台,2010年更多会是整合内部资源。”上述上海商情分析师也持类似观点。更多分析师对汾酒和古井贡的并购不太看好。

而国泰君安洪婷认为白酒行业的并购可能性小,阻力并非来自行业集中度的加剧,而是来自于地区性垄断,“地方政府为了避免税收流失势必阻止这种并购”。

洪婷认为未来白酒行业的并购重组应该主要来源于行业外资本或者外资。“帝亚吉欧”、“轩尼诗”、“绝对伏特加”等全球知名洋酒巨头,以资本进入的方式相继联姻“水井坊”、“文君酒”、“剑南春”等白酒企业,印证了这一趋势的存在。

而知情人士向理财周报透露,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是必然的,而且很可能为时不远。而1月22日中粮集团表示欲进入白酒行业。而茅台也在近两年表现出很强的扩张欲望。

白酒行业的并购一旦突破,将是一场旷世大仗。

黄酒尽管存在并购潜力,但仍然缺乏想象发力。而葡萄酒行业并购则让分析师们非常感兴趣。“就酒类而言,葡萄酒的机会最大,2010年各大葡萄酒公司,像张裕和王朝,可能会掀起一番酒源产地争夺战,而新疆是个必争之地。”上述上海商情分析师表示。

目前,葡萄酒行业大多集中在中东部沿海,中西部还未普及,经济一旦转好,进口品牌以及国内大品牌就会有扩张的需求。大多数被收购的将是那些具有葡萄基地的企业,如去年12月,张裕(000869.SZ)在新疆收购了具有葡萄园的天珠酒业。

“张裕高端的酒庄酒还没上去,消费区域较小,产品还集中在中低档酒类上,此前张裕刚花了十多亿元收购山东一家银行,资金充裕,并购能力不容小觑。”北京某知名券商分析师表示。

山西证券分析师罗胤告诉记者,最有可能发生并购的是中粮旗下的长城,从去年到今年已分别收购新疆和东北的两家葡萄酒厂,今年可能还会有下一步的布局。

日化:上海家化琵琶遮面

金融危机后,一向稳重低调的日化企业也开始暗流涌动,竞争日益白热化以及外资巨头咄咄逼人之势,让国内日化企业大声惊呼:“狼来了!”

此前,一向低调的日化巨头上海家 化(600315.SH)不出意料否认了此前媒体报道的上海市政府打算将上海家化集团转让的报道。理财周报记者从上海业内人士处获悉,该转让事宜的确已经 敲定,接盘者为香港新世界郑裕彤。在此方案形成后,双方曾试图打压股价。2009年12月1日,上海家化公告予以否认,上述人士认为,“这是比较明显的利 空打压股价行为。”

事实上,国有资本退出日化行业之意非常明显,而一直反对股权转让、强势的董事长葛文耀也到了即将退休的关口,这给上海家化花落谁家再添一层想象。

索芙特(000662.SZ)也处于类似的漩涡中。此前,一直有传闻称,宝洁有意向收购索芙特。索芙特对此态度暧昧,表现不温不火。

从业绩表现看,索芙特近年来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索芙特盈利2005至2008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0.55%、42.19%、35.97%和33.48%,2009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27.10%,颓败之势难挽。

“目前索芙特产品认可度不够高,市场在萎缩,宝洁和联合利华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此前的营销策略效果不好,所以未来很有可能寻找战略伙伴进行业务合作。”上海某知名券商分析师表示。

乳业:小型并购很多,新希望有希望

“乳业基本恢复,竞争领域多元化,竞争强度极有可能加剧,行业不确定性增加。”中国民族证券分析师刘晓峰说。

众多分析师表示,三聚氰胺导致一些小的乳企生存不下去了,再加上农业部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不规范的乳企将逐渐垮掉,所以乳制品行业的并购速度可能会加快。

陈荣新认为,乳制品如新希望(000876.SZ)等进入资本市场未来将会有并购可能,娃哈哈采取收购地方小公司的方式进行扩张,小型并购很多。

世华财讯分析师赵鹏认为,液态奶三大龙头伊利、蒙牛、光明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并购将主要集中在奶粉业。此外,三鹿整合年中完成,小乳企将是整合重点。

“乳业从三鹿阴影中走出来,此前这一块的整合处于空白阶段,接下来行业回暖后,会有比较大的整合力度。乳业的整合主要在第二阵营,一些区域性的龙头,比如新希望。”上述上海商情分析师也持此类观点。

“未 来新希望将会有大动作。”上述万联分析师称。新希望集团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北京布局,向北京千喜鹤增资3.2亿元。随后今年1月4日,收购安徽白帝乳业 41%的股权,至此,新希望乳业正式实现对安徽白帝乳业有限公司的全额控股。一位券商分析师则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新希望今年3月还将收购杭州双峰乳业。

近年来,新希望集团已经在合肥、保定、长春、青岛等地并购12家地方中小型乳业,“最近新希望发了8亿公司债券,我估计是在为下一步的收购 做准备,除此以外,新希望今年将会对这12家乳业进行品牌上的融合,打造自己的品牌,未来新希望应该还将继续收购二三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乳业品牌。”赵鹏 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13

華潤系遐想無限 王雅媛


2010-02-09  HKHL





上星期恒生指數公司宣佈,將華潤置地(1109)納入為藍籌新貴,換言之,連同華潤創業(291)及華潤電力(836),華潤系將佔藍籌三席。

華潤置地及華潤電力市值分別大約是七百多億港元,華潤創業則是六百多億港元左右,三家公司加起來的市值,便有逾二千億港元,也等於一間恒生銀行(011) 的市值。

同系三藍籌市值可比恒生

論市值及比重,華潤系於恒指影響力仍是微不足道,看見華潤系一家又一家地成為藍籌,有人問我華潤燃氣(1193)未來有沒有機會都成為恒生指數的成份股?我認為這個當然是華潤集團的下一個目標。不過暫時來說,華潤燃氣離目標仍是很遠。

要被獲選為成份股,任何公司都要符合以下最基本的準則︰股票市值及成交額必須位列前茅,普通股總市值及成交額也須是首百分之九十。另外一個便是公司必須在 港交所上市滿二十四個月以上。因為這些都是最基本準則而已,故我認為以上準則都不難達到。經甄選合資格後,恒指服務公司會再有最終評選,而最終評選的準則 則會再參考候選公司的市值及成交額之排名,以及它是否能使恒指更好的反映大市。

基本上我認為最終評選是非常人性化的,怎樣才算是健康的財政狀況?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我們亦可以從現在的恒生指數成份股中,看出多一些它們選成份股的規則。假設現在的恒生指數是沒有嚴重溢價或嚴重低估,要被選中的成份股的市值起碼要在五百億港元左右。

現時恒生指數中市值最細的是中遠太平洋(1199),市值為二百五十億港元,之後的便是多隻五百多億元的公司,如新世界發展(017)及東亞銀行(023)等。

入選恒指也要看代表性

中遠太平洋有行業的代表性,因此即使它市值細也照入選。華潤燃氣屬公用行業,恒生指數裏已經有不少公用行業的代表,如中電控股(002)、中華煤氣 (003)等,它們的市值都是上千億港元的。華潤燃氣現市值才一百五十多億元,連中遠太平洋也不及,要跟其他公用股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華潤系公司有一個好處,便是有龐大的遐想空間。我想十年前,也沒有人會想到華潤置地可以成為藍籌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86

原合肥沃爾瑪用地被轉讓 華潤萬家拿下建超市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24/20100224043851605.html

每經記者  黄清燕  發自上海

        華潤創業  (00291,HK)2月22日宣布,其全資附屬公司華潤萬家廣州以1.798億元收購合肥深國投商用置業。根據公告顯示,合肥深國投商用置業的主要資産爲一幅土地面積約2.74萬平方米的土地。

        《每日經濟新聞》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華潤創業此次收購的物業原是沃爾瑪的商業用地,之後華潤萬家廣州将會發展該物業以經營一間大型綜合超市。

投資3.75億沃爾瑪進駐“生變”

        “沃爾瑪長豐路店已經籌備了四五年,但未見開業。去年該項目全面停工,沃爾瑪方面解釋爲金融危機影響。”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根據合肥廬陽區發改委2007年1月22日發給合肥市發展計劃委員會的相關文件指出,“合肥深國投商用置業有限公司拟在我區長豐路建設沃爾瑪商業中心項目,該項目占地27425.2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6992.8平方米,總投資3.75億元。”

        廬 陽區商務局發布的信息顯示,合肥深國投商業中心暨沃爾瑪購物廣場2007年8月開工奠基,據悉,該項目是合肥市“1346”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該項目的 三個投資方中兩個是世界500強的美國摩根士丹利和西蒙集團,合作方則是位居世界500強之首的沃爾瑪。”據當時估算,該項目2009年6月将完工并投入 使用,投資總額3.75億元。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一封廬陽區政府去年年底給予市民的回複中曾提到“該工程計劃于明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并随後與沃爾瑪商談進駐事宜。”

        對于已經籌備多年的項目爲何被華潤方面收購,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沃爾瑪中國區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沃爾瑪方面未給予具體回複。

獲利不多  深國投考慮退出?

        沃 爾瑪在中國的擴張,一般通過兩家控股子公司來實現,一家是深國投,一家是沃爾瑪華東百貨,沃爾瑪在上述兩家的股份都是65%。此外,沃爾瑪跟萬達等也有密 切的合作關系。據報道,深國投與沃爾瑪的合作關系從1995年就已經開始,但在1996~2003年的8年間,深國投在沃爾瑪項目上所獲甚少,甚至虧損。

        “雖然以沃爾瑪作爲合作夥伴,在各地拿地沒遇到什麽困難,地方政府在地價上也會有所讓步,但深國投在沃爾瑪百貨項目上并未真正獲利。”深國投一名内部人士《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深國投所建的商業項目中,都給予沃爾瑪極低的租金。

        據知情人士透露,深國投商置拿下的項目,每畝地價比正常價格少100萬元左右,每個項目的土地溢價就可以達到3000萬元到5000萬元。

        據 了解,與沃爾瑪合作“訂單模式”,近年來深國投在二、三、四線城市低價獲得了大量商業用地。“不能不說的是,此次深國投又做了一個劃算的買賣。”一名對深 國投商置有着深入研究的房地産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以沃爾瑪的名義“低價”拿到土地,甚至吸引國際投資者,随後以高價賣出,幾乎成了深國投近年 來的普遍投資路徑。

        除了在沃爾瑪項目上獲利不多之外,沃爾瑪從去年開始的“獨資化”也是令深國投考慮退出的一大誘因。

        與 此同時,2006年,華潤入主深國投,深國投商置面臨納入華潤商業地産、零售發展體系的可能,原有商業模式面臨變局,長期發展格局可能出現改變。從 2008年開始,深國投開始逐步出售商業地産項目。“華潤對深國投的非金融資産剝離中,最看重的是深國投商置的商業地産,鑒于深國投商置複雜的項目股權關 系,華潤傾向于将部分項目轉讓剝離。”上述深國投内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8

华润水泥72亿扩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4/169911.html


台湾水泥收购昌兴矿业旗下的水泥贸易公司成为华南“一哥”后,当地曾经的水泥业老大华润水泥,亦迅速做出反应:2010、 2011年,其将投资72亿元,以扩充产能。

3月23日,华润水泥主席兼执行董事周俊卿称,预计到2010年底,华润水泥的三大产品水泥、 熟料和混凝土的产能将分别达到3370万吨、4510万吨和2310万立方米。通过今明两年72亿的投资,计划3年后则分别达到5000万吨、6500万 吨和4000万立方米,市占率从目前的11%提升至25%。

“38号文对水泥过剩已有明确表述,而目前这种过剩局面还在扩大,新建生产线很 难获得通过,所以,华润水泥要达到如此的目标,未来恐怕更多的还是要依赖并购。”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的观点是,华南市场未来的并购重组将会加剧,而下一 个整合的热点在福建。

所谓的“38号文”,即2009年9月30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 干意见》。该文对于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措辞严厉,不仅要求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对尚未开工的水泥项目也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清理,而对不符合条件项目,则 严禁开工建设。

周俊卿隐讳地表示,华润水泥现时在建水泥生产线多达19条,为配合产能扩张,未来会主力开拓粤东、粤西市场。同时,华润水泥 将进一步研究在华南、广东、广西、福建及海南等地的并购机会。目前,虽然华润调研的时间比较长,但一经落实便会“很快出手”。

“华润水泥之 前都在走新建扩张的发展道路,未来,公司不排除会在行业并购重组方面有更大的举措。”华润水泥战略发展总监余忠良对记者表示。

2009年的 11、12月,华润水泥两度出手,入主了国投海南水泥公司及广东春湾水泥,由此控制了海南三分之一的水泥市场,以春湾水泥2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项目为进入粤西的跳板。

刘作毅分析,2009年全国有各类水泥生产企业5103家,但平均生产规模只有30万吨左右,排列前10位的大企业 总规模占全部水泥比重只有20%多,与国外70%以上的比例成鲜明对比,从产业进度的角度衡量,并购重组仍将是未来五年中国水泥业的主题,“理想状态是, 到2015年,水泥业只存在300至500家”。

此前的2月23日,台泥国际股东大会通过了收购昌兴矿业旗下的水泥贸易公司的议案。由此, 台湾水泥的国内产能已从目前的2450万吨升至4400万吨,在华南市场的占有率将突破30%,成为华南最大的水泥企业。而海螺水泥今年则预留100多亿 的投资用于扩张,而对其利润贡献比例达到20%以上的华南市场更为其器重。

“下一步华南区域的并购对象可能会集中于福建,特别是福建水 泥。”刘作毅认为,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水泥市场基本由三大巨头把控不同,福建水泥约4000万吨的市场容量,没有出现领军者,最大的福建水泥影响力 亦较为有限,更遑论红狮等中型企业,“所以,华南区域三大巨头并购的目标可能是福建水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