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德豐大埔地減私樓層數 或設千伙首置盤
1 :
GS(14)@2017-10-08 23:39:07【施政報告前瞻】【本報訊】施政報告公佈前夕,商人吳光正旗下會德豐的大埔洞梓地皮,早前曾表明冀將逾千伙資助房屋,或可用作首置上車盤。發展商新近再將項目發展向城規會修訂,微調私人房屋發展部份,興建樓層下調至不多於20層,維持當中1,005伙用作發展資助房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認為,首置盤以政府及發展商合作方式發展,將會是三贏局面。記者:黃嘉銘
特首林鄭月娥下周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首置盤成為焦點。近日傳出首置盤的方向之一是以公私營合作發展,且有指政府願為發展商的新界地皮提供補地價折扣,換來對方回撥半數單位作首置盤,而會德豐洞梓地皮表明冀將逾千伙資助房屋,或可用作首置盤。事實上,會德豐在今年5月已入紙申請改劃為綜合發展區,將作私人住宅及資助房屋混合發展,申請當中1,005伙用作發展資助房屋,可以用作公屋、居屋或首置盤,而最終用途視乎政府決定。發展商新近再將項目發展向城規會修訂,微調私人房屋發展部份,興建樓層由原先不多於22層,下調至不多於20層,但發展面積及單位數目不變,提供1,700個單位,總樓面維持在144.7萬方呎。至於劃作發展資助房屋的地盤,發展計劃完全不變,總樓面近59萬方呎,提供1,005伙。本報昨向會德豐副主席梁志堅查詢,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黃遠輝:公私營合作三贏
資料顯示,洞梓項目佔地逾86萬方呎,鄰近香港教育大學,現時為綠化地,由會德豐持有的Hobman Company Ltd自1994年起購入上址多個地段。現時劃作兩個地盤發展,A地盤為私人住宅,擬建15幢住宅大樓及13幢洋房,提供約1,700伙,而B地盤用作發展資助房屋,建7幢不多於16層高大廈,提供1,005伙,初步規劃全為一房或兩房單位。黃遠輝昨表示,設立定位為「高於居屋、低於私樓」的首置盤是在資源不充裕下無可厚非的建議,若首置盤以政府及發展商合作發展,將會是三贏局面;對發展商來說能釋放土地儲備,對政府則能以較快方式提供上車盤。項目定價詳情需待特首林鄭月娥再作交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07/20174924
政府擬交房協銷售 最快3年後入伙 恒基大埔地或建首置盤
1 :
GS(14)@2017-10-09 02:50:48■恒地位於大埔蕉坑的項目(紅圈示)已獲城規會批准改劃為住宅用途的地盤,有機會成為首置盤的選址。彭志行攝
【首置盤】【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下月將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將交代港人首置上車盤具體內容。消息指政府初步構思將首置盤的銷售安排交房協負責;選址傾向物色私人發展商位處新界、已獲城規會批准改劃為住宅用途的地盤,包括恒基在大埔蕉坑的項目,並透過地價優惠由發展商建首置單位,最快3年後第一個港人首置上車盤可落成入伙。記者:譚靜雯 莫劍弦樓價高企,港人置業困難,林鄭月娥早前曾披露港人首置上車盤部份內容,主要對象為年輕家庭、未曾購買居屋或未曾擁有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又強調上車盤選址不會動用已劃為公屋、居屋的地盤,但具體細節留待下月施政報告交代。政府初步構思參考私人參建居屋計劃模式,即公私營合作模式,與私人發展商合作推行首置盤。消息人士透露,由發展商提供土地及興建資助房屋,政府則向發展商提供地價優惠,並指定新樓盤內數幢樓宇作首置單位,「發展商撥出大約兩成單位,再交畀政府做首置」。首置上車盤主要對象為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曾購買居屋或擁有物業者均不符合資格。消息稱,政府初步構思將首置上車盤的銷售安排交由房協負責,「房協一直都係政府嘅房屋政策實驗室,又有出售如夾屋等資助房屋經驗,最重要房協資料庫同房委會互通,可以負責審查申請人有冇買過居屋等嘅資料」。消息又指由房協執行銷售首置盤,可避開不必要的政治阻力。
多個發展商反應積極
綜合多個消息,林鄭月娥銳意在首個5年任期內推出首個港人首置上車盤,選址極大可能物色已獲城規會批准改劃為住宅用途的土地,「一般改劃用途,係城規會閒閒哋都要一年時間,特首要在任內有第一個首置項目落成推售,最快就係搵已經獲城規會批准咗改劃嘅農地」。據了解,港府高層已就首置上車盤接觸多個私人發展商,不少反應積極。翻查資料,部份由私人發展商持有的土地均有機會成為首置盤的選址,其中恒基持有多達4,480萬平方呎的農地,當中大埔蕉坑項目,去年已獲城規會批准作公私營發展,該地盤毗鄰豪宅鹿茵山莊,料可興建4幢約不高於14層的資助房屋,單位數目近300伙。另一發展商會德豐今年5月已向城規會申請將大埔洞梓地皮改劃為綜合發展區,除了私樓發展,也可興建約千伙資助房屋。消息人士稱,若首置盤推行順利,首個項目最快3年後可落成入伙。房協主席鄔滿海接受《蘋果》查詢時表示,房協過往有推行資助房屋的經驗,包括夾屋等,鄔滿海又指多年來與政府合作,若首置盤交由房協推行,他們樂意配合,「如果可以幫到解決住屋問題,我哋都樂意做」;但他強調,至今未接獲政府要求推行首置盤的細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19/20157143
首置盤後又有新招傳林鄭推十層貨櫃屋
1 :
GS(14)@2017-10-09 02:59:08有傳特首林鄭月娥即將在10月的施政報告公佈「首置上車盤」,但被批漠視基層住屋需求,不過根據《香港01》報道指,運房局連同社會服務聯會,今日會成立社會房屋中介平台,除了承租閒置單位再租給社企之外,政府更重新研究用舊貨櫃建過渡性房屋,並會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報道指,運房局和發展局今個月初,與房屋協會及部份社企洽商,研究在市區起貨屋可行性,又會在下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據了解,貨櫃屋會是中、短期的房屋供應措施,當中亦包括了「共住」的過渡性房屋。政府會參考外國例子,包括社企如何利用貨櫃屋等等,消息指,選址已有初步腹稿,年期會至少五至十年,對像為有暫住需要的家庭,但不可長期居住,消息指貨櫃屋可能高達十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0/20158656
47%人料首置盤無幫助
1 :
GS(14)@2017-10-09 03:09:27【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下周出台,市場最關注的首置上車盤成為城中熱話,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市民對首置上車盤存疑,更直指要搵地起樓不是易事。展望今年最後一季新盤取價不取量,推盤量料放緩。美聯物業於9月下旬作出問卷調查,成功訪問1,038人,當中一半人為業主。結果顯示,有53%人認為首置上車盤有助市民置業,47%則認為沒有幫助,即是近半人對首置上車盤存疑。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港人首置上車盤與夾屋比較,同樣高於居屋入息上限,兩者都有轉售限制。不過,他認為要搵地起樓不是易事,因為未來五年資助房屋供應只有2.26萬伙,之後五年要有5.7萬伙,方可達致未來10年8萬伙供應目標,相信居屋需求殷切,政府搵地都要顧及居屋買家,這方面工作有一定難度。另一代理行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昨表示,下周公佈的施政報告,市場最關注的為首置上車盤,應會落實,相信可為購買能力處於公屋及私樓的夾心階層,提供多一個上車機會。反而稅務政策料不會有。
末季新盤料求價不求量
展望第四季,美聯布少明指,首三季新盤已賣1.5萬伙,料本季推盤步伐放緩,可推8,000伙,但發展商最終只會取七至八成貨源來賣,有機會求價不求量,不排除有多宗新高價豪宅成交。二手樓估計上季及今季都會少於一萬宗,但價錢則持續升勢,全年升13%。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4/20172371
傳首置盤貴過居屋施永青批評:應先幫低收入家庭
1 :
GS(14)@2017-10-09 03:57:42市傳特首林鄭將於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港人首置上車盤」,消息指,會為申請者定入息下限,並且售價會較居屋貴,助有一定收入的人士上車。消息指,由於計劃有明確對象,因此會設入息下限,但暫時未知是否以居屋家庭收入5.2萬元的上限作為首置上車盤的下限。但售價仍研究中,未知會否以市價五折出售。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上車盤的最終方案,應該會「四平八穩」,會加入不同限制,不同申請資格和價格水平,會和居屋有明顯分別。中原主席施永青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上車盤是協助無申請居屋資格,但又無法負擔私樓的市民:「佢哋較有能力租樓,所以政府應該首先幫助低收入人士。」他又同意建臨時房屋以及貨櫃屋,又為將工廈的劏房合法化及提高要求,所需要的立法等時間會較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6/20164492
施政報告 林鄭明讀一小時濃縮版聚焦推首置盤 改革利得稅
1 :
GS(14)@2017-10-15 15:57:32■林鄭月娥明公佈施政報告,將破例只花一小時在立會讀出重點,並延長記者會。王心義攝
【施政報告前瞻】【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明日公佈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政府消息指,林鄭將破例不會照讀施政報告全文,只用約一小時在立法會讀出重點,並延長記者會、取消傳媒高層「吹風會」,報告以藍色為主調,封面簡約不會加入圖案。據了解,演辭重點由林鄭親自撰寫,內容圍繞土地、房屋及創新科技的3大主題,重點措施包括宣佈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同時亦會改革稅制,將利得稅分作兩級。記者:姚國雄
林鄭上任後,將施政報告發表日期回復至10月,公佈方法亦有新猷。綜合政府及傳媒消息指,以藍色為主調的施政報告,重點圍繞土地、房屋及創新科技3大主題,由於全文篇幅很長,若林鄭要宣讀,可能需要三小時,行會成員建議她只讀撮要重點,林鄭因而親自操刀撰寫這份「重點演詞」,將會在立法會發言約一小時。行會召集人陳智思接受有線訪問時指,盼透過只宣讀施政報告重點,令重點措施得以聚焦,讓市民聽得入耳,了解這屆政府未來5年工作,盼報告回復市民對政府信心。
延長記者會 准網媒採訪
除打破慣例不會逐字宣讀報告全文,施政報告公佈後的安排亦有改動,包括延長記者會,由30分鐘加時至75分鐘,亦容許網媒採訪。林鄭又取消與傳媒高層的「吹風會」,翌日一早出席電台烽煙節目,時間亦會較以往增加半小時。內容方面,施政報告將有多個新猷,市民和市場關心的焦點,一定是林鄭競選時承諾協助中產置業的「港人首置上車盤」,預料樓盤會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行,申請人的家庭月入息限制設在約5.2萬至7萬元,並會交由房協推售,上車盤定位是居屋之上、私樓之下,並附有嚴格的轉售限制。為了增加單位供應,林鄭選舉時亦曾承諾將現時25萬個未補價居屋單位出租,增加居屋市場流通性,料施政報告亦會觸及。
增醫管局撥款 公院加床
另一項商界關心的是林鄭承諾推出兩級制利得稅,減輕中小企負擔,企業首200萬元盈利繳交的稅率,由現時16.5%,大削一半至8%至8.5%,這較早前她承諾的10%更低,200萬元或以上的盈利則按現時16.5%稅率繳交。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林鄭亦擬增加侍產假至5日和增加產假至14周。另一個同樣是林鄭的競選承諾是動用政府每年收取港鐵的巨額股息,補貼市民的長途車費。施政報告亦擬大幅着墨加強基層醫療,包括增加醫管局經常撥款,讓公立醫院增加病床,同時會宣佈成立專責統籌基層醫療的委員會,如加強社區中心的醫護服務,令長者不用經常到醫院排隊求醫、覆診,而長者牙科資助計劃的受助年齡降至65歲或以上,林鄭亦擬增加對罕見病藥物的資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10/20177759
首置盤被疑官商勾結 林鄭:陰謀論
1 :
GS(14)@2017-10-15 18:40:10【本報訊】政府計劃明年底推出觀塘安達臣道用地作興建約1,000個港人首置上車盤單位,特首林鄭月娥昨在電台節目上被聽眾質疑用公共資源去補貼地產商,林反駁指是陰謀論,強調首置盤不急於推出,否則「怕好事變壞事」。運房局局長陳帆亦未有透露首置盤詳細定價,指會考慮申請人負擔能力及支出,強調會與民共議。
稱不急於推出
林鄭昨日出席電台聯播節目,有聽眾質疑首置盤偏幫地產商,「借幫香港人增加幾千房屋供應,用公共資源去補貼地產商」。林鄭指香港出現了「事事陰謀論」令她感擔心,稱完全沒有偏幫地產商,「發展商有好多地,唔需要政府幫手日日申請轉做屋地」,她強調整個首置盤計劃要在社會討論,不急於推出,「怕好事變壞事」。林鄭月娥亦被問到政府房屋政策有沒有考慮市道逆轉時,市民置業意欲減低的問題,林鄭指政府政策需要按社會和經濟市場變化調整,目前本港對房屋剛性需求大,供應短期未必追得上需求,而滿足市民置業盼望,有助增加歸屬感。林鄭又稱不會再訂立置業比率目標,強調政府並非有強力指引鼓勵或者促成置業,政策只為滿足需求,而市民置業需量力而為,但毋須太擔心香港經濟走下坡。運房局局長陳帆在昨日的施政報告簡介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會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作混合發展,將首置單位售予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包括必須居港滿7年及從未置業,二人或以上家庭月入上限為6.8萬元,單位規格將與私人樓宇非常接近,要確保發展商做好工作,使單位質素不會因為商業原因與市民期望不符。至於首置盤的售價,陳帆表示會參考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及支出,轉售條款會比居屋更嚴謹。■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13/20181408
促公私營合作增地 疑為首置盤造勢
1 :
GS(14)@2017-10-29 23:33:08【本報訊】政府早前宣佈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利用私人發展商協助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團結香港基金昨建議透過公私營合作增加土地供應,考慮透過道路基建、上調地積比等政策,增加私人土地可建單位,但發展商須替政府興建一定數量公營房屋,並需補足地價,有團體形容基金會如政府「御用智庫」,建議為政府的首置盤護航,「點解一定要益地產商?」
團體質疑明益地產商
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曾維謙稱,他們研究後建議政府可透過公私營合作增加土地供應,以釋放私人土地的發展潛力,考慮透過道路基建、上調地積比等讓私人發展商增建單位,並同時替政府興建一定數量公營房屋,業主須補足地價,並透過一套公平、透明的機制推行計劃,亦建議政府成立「土地發展專員辦事處」,統籌土地審批工作,為審批程序「拆牆鬆綁」。被問到會否惹來官商勾結之嫌,曾指計劃並非由政府與某幾個發展商「閂埋門傾」,有機制推行,政府如增加土地地積比,對社會亦有得益。基金會副總幹事黃元山則認為計劃帶來的社會效益不會少於發展商得益。報告又指坊間討論利用市區閒置官地或預留予鄉村式發展的土地,分別涉及約400公頃及900多公頃土地,報告認為前者土地太零散、不少形狀不宜發展房屋;後者不少土地位處丁屋後巷位置、保育敏感地帶及位置偏遠,難以發展。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則認為基金會提出類似首置盤的方案,明顯為政府護航及為計劃「做勢」和發展商「開路」,他指尚有不少增加土地的方案,如使用棕地等,「點解要益地產商?」他初步看過基金會有關市區閒置官地或預留予鄉村式發展的土地的研究,質疑研究未夠全面,只抽取部分未能發展的個案作例子。■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71024/20192688
施永青:首置盤定位與私樓有衝突
1 :
GS(14)@2017-11-13 03:33:40■施永青相信未來樓價最大機會是緩緩上升;旁為其兒子施俊嶸。李潤芳攝
【本報訊】雖然樓價升勢放緩,但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堅稱香港按揭借貸泡沫不大,預期港人將繼續捱貴樓。不過,首置上車盤定位與私樓市場客源重叠並存在衝突,他覺得有限的社會資源該優先照顧最有需要的一群,即輪候公屋人士。按其分析,特首林鄭月娥房屋政策側重協助港人置業,提供明確置業階梯,由綠置居延伸至首置盤,「如果你話施政報告後期望樓價大跌,個個買到樓,我覺得呢個寄望就不切實際。」當中綠置居同發展商衝突不大,但首置上車盤針對月入介乎5.2萬元到6.8萬元的家庭,卻屬發展商欲爭取的客源,「如果真係大力推動,同私人市場有重叠及衝突。」同時,施永青覺得首置上車盤所惠及的階層相對富裕,急切性不及未有公屋人士的住屋需要。
堅稱按揭借貸泡沫不大
施永青又形容樓市辣招無助解決港人置業問題,反而令細單位樓價及租金飆升,並窒礙市民換樓,令二手住宅物業流通量低於2003年經濟低谷時,「好少人賣樓令到香港人改善生活嘅速度慢咗」,而業主長期持有物業「供吓、供吓就供甩層樓」,至今有多達六成業主已供滿樓,反映香港借貸泡沫不大。「金管局成日話有泡沫,人地都供甩樓喇,鬼怕你加息咩。人地全資產,點會變負資產?」提及金管局近期言論時施永青份外勞氣,反指隨住經濟增長帶動借貸規模,分析數據時不能片面解讀借款多寡,卻忽視市民擁有更加龐大的資產,實際上,本港家庭借貸比率仍處於低水平。再將空置率低、政經穩定等因素納入考量,施永青相信樓價最大機會是緩緩上升,「我響市場咁耐,都未見過咁低空置率嘅情況下,樓市會爆煲!」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7/2020690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