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唐宮(1181)上市的一點看法
(按: 由於私人抽了兩手股票,故對此股看法有下點偏頗,敬請留意。)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7160&page=0#lastpost
(1)今次間公司的財務都幾好,我睇唔出有甚麼特別,是特別是茶葉銷售那方面,照teawater稱,說穿了即是茶錢,是同對手拆帳的,還要是這幾年才建立關係,應該是可以壓榨多一點,才選他們吧。如果扣除此項,再扣特殊收益,上市都是還差一點,德勤真是好幫手。
據招股書稱:
「該等與茶葉供應商訂立的合約一般按一年的年期訂立,我們獲授於該等合約屆滿日期之後續約的優先權。
根據該等合約,銷售茶類產品獲得的收入按照50%至60%的百分比率在供應商與我們之間分配,該等款項由供應商與我們以銀行轉賬的方式按月結付。截至二零零八年、二零零九年及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我們分別約21.8%、20.8%及19.3%的溢利及全面收益總額來自銷售茶類產品。多年來,我們已與該等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業務關係。我們已與該等供應商建立約一至四年的業務關係。預計銷售茶類產品的佣金收入將於未來為我們帶來可觀收入。」
(2) 睇晒D高管,可以睇到個班底是搞富城火鍋的,之後執埋,專心搞呢間。初頭應該是那幾位創辦人加上另外幾人搞,後來這堆人私自去中國其他城市搞,之後差不多搞到一定水平後,又遇上Pepper Lunch,但無錢搞,所以搞上市?
(3) 有少少外業
據董事所知、知悉及所信,控股股東之一兼執行董事古先生之子(已滿18歲)正在中國深圳開設一家越南美食餐廳(「越南餐廳」),預料很快開始營業,主要供應越南麵條。
控股股東之一兼主席葉先生確認,葉先生之兄弟為深圳一家供應杭州美食之中式餐廳(「江南餐廳」)之被動投資者。據董事所知、所悉及所信,(i)葉先生之兄弟擁有江南餐廳之20%權益,為少數股東,江南餐廳餘下股權由四名個人(為獨立第三方)擁有。
(4) 開廚房又要過一手,租物業又要過一手
美高集團為一家在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物業投資。美高集團由陳先生、葉先生及古先生分別持有50%、35%及15%。東莞維華為一家在中國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物業租賃。東莞維華由香港維華全資擁有。香港維華為一間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投資控股公司,其由陳先生、葉先生及古先生分別擁有50%、35%及15%。由於陳先生、葉先生及古先生為控股股東及執行董事,根據上市規則,美高集團、東莞維華及香港維華為本公司的關連人士。
...
「美高集團」指美高集團有限公司,一家於一九九二年七月十四日在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由陳先生、葉先生及古先生分別擁有50%、35%及15%
...
超群為一家於一九九零年四月在中國註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製造、銷售、安裝及保養廚房設備及提供與廚房設備及廚房佈局有關的諮詢服務。該公司由古先生間接擁有。由於古先生為控股股東兼執行董事,故根據上市規則,超群為本公司的關連人士。
...
「超群」指超群廚具金屬製品(深圳)有限公司,於一九九零年四月四日在中國成立的有限公司,由我們的執董事兼控股股東古先生間接全資擁有
(5) 管理層超級組合,預期會成為公關公司及財演宣傳對象
1. 鄺志強先生,JP(太平紳士),56歲,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彼於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獲委任為我們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
鄺先生自二零零二年八月至二零零七年十月擔任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耀萊集團有限公司(之前曾分別稱為環球飲食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玉皇朝飲食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及玉皇朝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970)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2. 鄺炳文先生,46歲,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彼於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獲委任為我們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鄺先生於會計及行政方面擁有逾13年的經驗。彼曾於多間私人公司擔任會計師及財務總監逾8年。彼現任澳柏企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彼曾分別於二零零六年三月至二零零七年七月及二零零八年六月至二零零九年一月擔任百田石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前稱為建星環保紙品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011)及泰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159)的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這兩間公司均於聯交所主板上市。
彼自二零零四年九月起擔任世紀陽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509)(前稱為世紀陽光生態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股份號:8276),該公司原為一家於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於二零零八年八月一日轉至主板上市)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鄺先生自二零零七年七月起及自二零零九年三月起亦分別擔任粵首環保控股有限公司(前稱中富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191)及三丸東傑(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358)的獨立非執行董事,這兩間公司均於聯交所主板上市。彼自二零零九年九月起擔任聯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江晨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305)的公司秘書,自二零一零年三月二日至二零一一年三月二日擔任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天溢果業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756)的公司秘書。
3. 梁偉泉先生,45歲,本公司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秘書。
...自二零零一年十二月至二零零四年十二月擔任匯隆控股有限公司(一間於聯交所上市的公司)(股份代號:8021)的財務總監。及後,彼於二零零五年五月至二零零八年八月加入Sinobest Technology Holdings Ltd(一間於新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出任首席財務官。彼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至二零零九年五月任真明麗控股有限公司(一家於聯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股份代號:1868)財務總監,於二零零九年二月至二零零九年五月任公司秘書及於二零零九年六月至二零一零年九月任非執行董事。
另外根據Webb的資料,他於2004年曾任遠大醫藥(512,前太陽神、曼盛生物科技)的非執董,次年辭任,但好像遺漏了此項,港交所應該要公司補回。
.陳萍小姐,40歲,為本集團財務總監。彼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加入本集團。在加入本集團前,彼曾分別於一九九二年六月至一九九五年九月擔任審計工作,一九九五年九月至一九九七年六月及一九九七年六月至二零零零年四月於香港私人公司擔任信貸分析師及會計師。彼亦曾於二零零零年五月至二零零八年五月任華敦集團的財務及會計經理,並於二零零八年七月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任雅天妮中國有限公司的(一間於聯交所上市的公司,股份代號:789)財務總監。
外傳: 點解有張堅庭?
在招股書赫然發覺張堅庭為該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於是好奇看看, 從下面估計到他經營餐廳不是太順利,但不談這麼多,引錄如下,但他的老婆是誰,大家都知道。
「張先生於香港餐廳業擁有逾八年經驗。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九年,彼與他人在香港共同擁有及經營中式快餐連鎖店表哥茶餐廳。目前,張先生無償將上述商號許可予獨立第三方在中國經營餐廳。
...
張先生為新一程有限公司、詠盈發展有限公司、彩堅有限公司、緯潤有限公司及Superjet (HK) Limited董事,該等公司全部於香港註冊成立,並由香港公司註冊處處長依據公司條例第291條以不營運公司為理由撤銷登記而解散。上述公司於解散前已停止營業,並分別於二零零一年、二零零二年、二零零二年、二零零六年及二零零七年解散。」
但是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她,是因為商標給他搶註了,根據「歷史、重組及公司架構」一節:
「(c) 於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一日,唐宮香港盛唐向神力有限公司認購香港第43類下以其名義註冊的商標,象徵式代價為1.00港元,由各方公平磋商後釐定。神力有限公司由張堅庭先生(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其妻子擁有70%及30%。」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他亦曾搶註現由稻香為大股東的泰昌餅家股權,但後來合作不果,最終捐款了事,唐宮亦成為張先生的搶註成功的案例之一。
「搶註泰昌餅家商標事件
2005年,張堅庭曾與泰昌餅家東主歐陽天閏洽談合作,希望對方供應蛋撻給「表哥茶餐廳」(本身由張所經營),但不果,由於泰昌經營多年來都未有到公司註冊處登記商標,於是張氏便單方面搶註泰昌商標。
張表示因為自己是基督徒,做不到以註冊跟歐陽先生「講數」,於是開出條件要歐陽天閏捐款給展望會,張便會 「物歸原主」,最終歐陽天閏捐款出五萬港元犢回商標使用權。」
fatlone’s view: 關於現時太陽能市場的小小看法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5/07/%E9%97%9C%E6%96%BC%E7%8F%BE%E6%99%82%E5%A4%AA%E9%99%BD%E8%83%BD%E5%B8%82%E5%A0%B4%E7%9A%84%E5%B0%8F%E5%B0%8F%E7%9C%8B%E6%B3%95/
從報價網(pv.energytrend.com)和google得來的太陽能消息, 基本上大部份都是短期看淡
消息大致上圍繞著削補貼, 意大利最新傳出的消息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義大利砍45%補助 太陽能廠臉綠
意大利是第二大市場, 如果它今年的補助情況是這樣發展的話, 基本上2011年的太陽能市場增長幅度會放緩, 同時也沒有見得有其他國家可以接意大利的棒; 而最大市場德國也準備新一輪的削減補貼計劃, 目前還沒有任何風聲, 所以市場也在觀望態度
所有資訊都是叫人看淡, 整體市場的增長預期是放緩, 不要說太遠, 就說Q2, 既然業者也在觀望態度, 出貨量必然會降低, 這正正是以下報道所說的:
EnergyTrend 5月4日最新太陽能現貨價格調查: 市況持續低迷,廠商減產因應
所以, 我降低了卡姆丹克的倉位, 最近一兩個月, 每星期的現貨價跌幅其實頗急的, 現在還傳出廠商減產, 有價量齊跌的潛在風險, Q2的業績有可能會很難看
結論: 太陽能股中期見頂
看見那麼多網友也買進保利協鑫, 我的看法是5月12日的業績會很好, 如果未來數個交易日有好價位, 我可能會買一些炒業績, 如果買得到, 這一注會在業績後沽出一半, 甚至全部, 因為我只是炒業績, 但看法不會被這份Q1業績改變想法, 所以一定會沽, 賺蝕都會, 問題只是沽多少
我重溫了3800的2010全年業績, 入面提到2011年的硅片產量目標是5.5GW(產能目標是6.5GW), 去年銷量是1.4GW, 如果3800真的可以在2011年賣出比去年多4.1GW的硅片, 我個人會給予目標價10元, 不過, 我對5.5GW的數字非常有保留, 就把這個目標打個8折, 賣4.4GW硅片也是極之進取
可能有人說已經有消息指出3800已經與各大廠商合共簽了50GW長約, 怎麼計5.5GW銷量也不算進取吧. 我覺得, 今年的市場不會如2010年般大幅成長, 而印象中2010年的太陽能新增機組容量大約在18至19GW左右, 而今年2011年的預測在我過往做的調研中, 沒有印象有人把目標提高超過2成, 主流看法是1成多的增長. 我不是叫你們盲目的相信分析師的看法, 因為2010年的結果就是出人意表. 不過, 最大最成熟的市場今年都是繼續玩削補貼, 而同時到現在還沒有新興市場接力, 你叫我怎能相信今年整體市場會有好增長?
我就假設增長2成, 即是今年新裝機容量會比往年多3.6至3.8GW, 單單是保利協鑫的新增產量已經是4.1GW, 如果3800要達成此產量的話, 可以是1)整體市場的成長力度超乎預期; 2)有大量同業倒下騰出空間由3800填補. 前者暫時沒有資訊可以令我相信今年有超乎預期的表現, 後者如果成立的話, 將會由一場慘烈的價格戰帶動, 毛利率將會急降, 我不知道市場會對此有甚麼反應, 長遠是利好的, 因為幹掉了對手, 競爭小了.
3800能否繼續升勢, 此刻我是不太看好, 直至半年績告訴我們在充滿懸念的市況下, 3800同樣保持佳績, 那麼10元大關指日可待
順道談談卡姆丹克, 712情況比較特殊, 因為它是專攻單晶硅片, 目前上市的大陸廠商全部都以多晶硅作主力. 兩者的分別在哪? 我認為兩者面向的市場是不同的, 而且712可能因此成為太陽能的”奇兵”
我沒有確實資料, 只是個人推測. 搞電廠的應該不會用單晶, 應該是較廉價的多晶或者薄膜, 雖然我不排除有電廠真的會用單晶模組,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最能夠發揮單晶模組所長的地方就是屋頂
屋頂用模組, 最關鍵的是發電效率, 貴一些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因為架設數量有限, 付出的溢價不會高到那裡, 但是面積更有限, 所以理應追求更高發電量, 而不是以最快的回本時間去選擇 (可能有人會這樣想吧…多數算死草的人都會得不償失, 錢是慳了, 但實際卻沒有節省多少)
在削減補貼計劃之中, 對家用模組的削幅是遠低於電廠市場的, 就以這篇報道(内外夹击 中国光伏企业生存谋变) 為例, 曾經被市場寄予厚望但因財政實力不足而大削補貼的西班牙, 「即将实施的补贴额下调政策中,计划将20KW以下的屋顶系统补贴率下调至0.29欧元,降幅为8%。」只是8%, 其實我在別處看過今年意大利對屋頂系統的補貼降幅都不是太大, 但我又找不到那個連結, 總之, 我對屋頂市場比較樂觀, 而我預期卡姆丹克的單晶硅片, 有相當部份是用於針對屋頂市場的模組, 降價壓力有機會較想像中小
差點漏了, 還有一個利淡因素, 就是油價大跌, 太陽能股會被牽連, 我個人是希望油價跌的, 因為油價處於高位通漲就會加劇, 全球經濟最大的困難就是應付通漲, 油價當中的重要部份, 聽說(應該是看陶冬先生的專欄得知), 油價在120美元水平會對經濟有負面影響, 100-110已達臨界點, 所以油價跌對經濟是利好, 亦因此增強了三江精細化工的信心, 未來可能會再加大注碼(其實現時已買了不少)
我的看法隨時會因應市場消息改變, 以上看法是以目前手上的資訊作分析出來的結果, 全是主觀看法, 歡迎留言賜教
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多些留言討論交流, 謝謝
.....
我數月前追蹤3800而發現這裡,而後果就是入貨了少量712。對博主的細緻分析非常欣賞,借此發表一些對3800的看法。
我覺得保利協鑫有一點讓人印象很深的,就是對計劃的執行力,這在2010年展示得淋漓盡致。它去年中才收購高佳硅片廠,半年時間硅片產能就超過賽維 LDK做成行業龍頭。而且它多晶硅成本的下降速度也堪稱驚人,在短短一年里就達到23美元,和國際大廠持平(特別考慮到國際大廠的低成本有折舊到期的因 素,就更難得),這些不是光靠錢就可以做到的,它更體現管理層的雄心和效率。如果沒有這點,那麼2011年的計劃訂得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我們相信協鑫的擴產計劃能全部到位,那麼決定其最終利潤的因素就是毛利率。協鑫的主力訂單基本都是長單,很特別的是,它的長單價 都定得非常低,如果參看2010年3季報,在當時現貨多晶硅接近100美元/kg的時候,它的長單價大概是50美元。今年初集團總裁唐成還對這個問題發表 過一個演講,大意是有錢故意不賺,為的是長期鎖定下游大客戶,並且壓低整個產業鏈的成本。這個做法的回報是很明顯的,就在2010年底和2011年初幾個 月里,保利協鑫集中簽下晶澳、天合、海潤、中電、阿特斯、林洋(現改名韓華),鎖定未來5-6年50G的訂單,加上德國最大電池廠Q-CELL總裁今年2 月說將把主力硅片商從LDK全面轉向協鑫(待證實)。如果不是特別的價格優惠,又憑什麼在短期內如此搶客。特別要強調的是,以上這些電池和組件大廠在 2010年前差不多都是賽維LDK的大客戶,而賽維給我的感覺一直是賺快錢毫不手軟,在金融危機期間也不肯降價。現在它的大客戶集中倒向協鑫后,其客戶中 小廠比重上升,短單比重也增加,加上它的高成本、過分的擴張模式和糟糕的負債率,一旦市場惡化,它會很不掂。而賽維目前是全球硅片第二大廠,一年大概有 3G的硅片產能和2G的產量,堪稱協鑫在硅片上的主要競爭者,一旦能把它擠垮了,硅料市場的供需環境會大大利好協鑫。
回到毛利率的問題,由於保利協鑫的長單價基數已經比較低了,甚至是讓利價,所以未來一般規模的市場跌價風浪應該不太會傷得到它(具體的結論要參考下 周的1季報數據)。何況它的產品集中在上中游,而供過於求集中在中下游的電池和組件,我相信至少今年上半年,它的毛利率都可以維持。那麼到下半年呢?我想 硅片的售價是直接取決於硅片廠的產能,和下游電池廠的需求(而非終端安裝需求),而我預期到3Q, 太陽能的下游就會有非常血腥和慘烈的景象出現,但可能不是共同損手爛腳,而是兩極分化。而由於太陽能產業鏈簽長單的這個特點,我其實最最關心的問題是,保 利協鑫的客戶是否能在血雨腥風中戰勝和淘汰OCI以及賽維LDK的客戶,如果可以,那它就能有機會整個霸佔國內產業鏈的上游實現近乎壟斷的地位,直至進入 GRID PARITY的廣闊藍海。
在此有必要先談談對電池行業的看法。如果要給電池和組件廠分類,我想可以分成幾大陣營。首先是決心走垂直整合路線的,其代表就是河北英利,然後就是 開始涉足下游的賽維LDK。對垂直整合,我個人很同意卡姆丹克張屹的看法,我甚至認為用這種方法來提高毛利率數據根本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因為任何一家 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你把資源分攤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全部自給自足,最後拿出的產品卻和別人只生產終端產品的公司去比毛利率,你的毛利率當然看上去比 較高,但那是依靠你上游和中游的投入都不計利潤得到的。和集中投入卻相互分工的一組企業比,你每個環節的競爭力都會因分兵作戰而下降。所以這一類公司我是 不太看好的,尤其像LDK,涉足電池后直接和自己的下游客戶搶生意,我認為LDK可能會走向衰亡(如果擔心太陽能市場中期動盪的,甚至可以同時做空LDK 來對沖風險)。
第二類就是集中資源專攻電池和組件的大廠。我認為中國最優秀的電池和組件廠都集中在江蘇,要排序的話,我首選天合光能,其次是阿特斯,第三是晶澳。 而這幾家目前已經全部被協鑫攬為長單大客,協鑫為他們提供比市場價更優惠的硅料,而它們則集中資源擴產降成本。現在許多小廠按70-80美元市價拿多晶 硅,最後出來的產品還有利可圖。而大廠的多晶硅成本假如只有50美元,再加上規模效益,加上品牌,加上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我敢說當二三線電池組件廠血流 成河的時候,它們照樣還有不小的利潤空間,也就是說協鑫還是有條件在總體惡劣的市場環境中穩得住上游價格,只要它自己的長單客戶情況不壞。而看看江蘇大廠 的對手,即使是臺系電池大廠(許多都是OCI的客戶)這周也傳來昱晶与茂迪這樣的龍頭企業因為市場降價過快而要減產的消息。一旦減產,意味著它們產品的單 位成本會更加上升,因而變得更沒價格競爭力,由此進入惡性循環。如果連昱晶与茂迪都逼近成本線而被迫減產,那麼其它的二三線廠就更沒有大幅擴產的可能,所 以未來下游的蛋糕會更加呈現馬太效應的分配局面。所以,雖然保利協鑫和OCI都在用同等速度擴產(歐美大廠擴張速度遠比不上這兩家),但只要協鑫能幫助它 的客戶全面獲勝,它自己的勝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那麼回到博主前面的一個問題,就是協鑫50G的訂單是否超出市場未來承受力。我想50G的訂單在未來5年付運,必然是基於兩大假設。第一是電網平 價,第二是美國和中國的市場全面放開。其實第一個假設又是促成第二個假設實現的基礎,也就是只要達到GRID PARITY, 多少G瓦其實都不是問題。而要達到這個目標,血腥的價格戰就是必要的。而我現在唯一擔心的,也就是博主前面提到的,在這樣一場降價大戰中,媒體對行業描述 肯定是負面新聞不斷,各個大廠無論優劣,每季報告的毛利率肯定下降,上市公司間股價相互影響并打壓市場心理,這樣會對3800的股價構成波動風險。從 3800公佈合約和新聞發佈的時機看,我相信它的董事會是在意股價并希望它上漲的,這也許是因為中投的關係,因為中投定期要向公眾公佈投資業績,有輿論壓 力,他們會在意帳面數字的好看。
我數月前追蹤3800而發現這裡,而後果就是入貨了少量712。對博主的細緻分析非常欣賞,借此發表一些對3800的看法。
我覺得保利協鑫有一點讓人印象很深的,就是對計劃的執行力,這在2010年展示得淋漓盡致。它去年中才收購高佳硅片廠,半年時間硅片產能就超過賽維 LDK做成行業龍頭。而且它多晶硅成本的下降速度也堪稱驚人,在短短一年里就達到23美元,和國際大廠持平(特別考慮到國際大廠的低成本有折舊到期的因 素,就更難得),這些不是光靠錢就可以做到的,它更體現管理層的雄心和效率。如果沒有這點,那麼2011年的計劃訂得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我們相信協鑫的擴產計劃能全部到位,那麼決定其最終利潤的因素就是毛利率。協鑫的主力訂單基本都是長單,很特別的是,它的長單價 都定得非常低,如果參看2010年3季報,在當時現貨多晶硅接近100美元/kg的時候,它的長單價大概是50美元。今年初集團總裁唐成還對這個問題發表 過一個演講,大意是有錢故意不賺,為的是長期鎖定下游大客戶,並且壓低整個產業鏈的成本。這個做法的回報是很明顯的,就在2010年底和2011年初幾個 月里,保利協鑫集中簽下晶澳、天合、海潤、中電、阿特斯、林洋(現改名韓華),鎖定未來5-6年50G的訂單,加上德國最大電池廠Q-CELL總裁今年2 月說將把主力硅片商從LDK全面轉向協鑫(待證實)。如果不是特別的價格優惠,又憑什麼在短期內如此搶客。特別要強調的是,以上這些電池和組件大廠在 2010年前差不多都是賽維LDK的大客戶,而賽維給我的感覺一直是賺快錢毫不手軟,在金融危機期間也不肯降價。現在它的大客戶集中倒向協鑫后,其客戶中 小廠比重上升,短單比重也增加,加上它的高成本、過分的擴張模式和糟糕的負債率,一旦市場惡化,它會很不掂。而賽維目前是全球硅片第二大廠,一年大概有 3G的硅片產能和2G的產量,堪稱協鑫在硅片上的主要競爭者,一旦能把它擠垮了,硅料市場的供需環境會大大利好協鑫。
回到毛利率的問題,由於保利協鑫的長單價基數已經比較低了,甚至是讓利價,所以未來一般規模的市場跌價風浪應該不太會傷得到它(具體的結論要參考下 周的1季報數據)。何況它的產品集中在上中游,而供過於求集中在中下游的電池和組件,我相信至少今年上半年,它的毛利率都可以維持。那麼到下半年呢?我想 硅片的售價是直接取決於硅片廠的產能,和下游電池廠的需求(而非終端安裝需求),而我預期到3Q, 太陽能的下游就會有非常血腥和慘烈的景象出現,但可能不是共同損手爛腳,而是兩極分化。而由於太陽能產業鏈簽長單的這個特點,我其實最最關心的問題是,保 利協鑫的客戶是否能在血雨腥風中戰勝和淘汰OCI以及賽維LDK的客戶,如果可以,那它就能有機會整個霸佔國內產業鏈的上游實現近乎壟斷的地位,直至進入 GRID PARITY的廣闊藍海。
在此有必要先談談對電池行業的看法。如果要給電池和組件廠分類,我想可以分成幾大陣營。首先是決心走垂直整合路線的,其代表就是河北英利,然後就是 開始涉足下游的賽維LDK。對垂直整合,我個人很同意卡姆丹克張屹的看法,我甚至認為用這種方法來提高毛利率數據根本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因為任何一家 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你把資源分攤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全部自給自足,最後拿出的產品卻和別人只生產終端產品的公司去比毛利率,你的毛利率當然看上去比 較高,但那是依靠你上游和中游的投入都不計利潤得到的。和集中投入卻相互分工的一組企業比,你每個環節的競爭力都會因分兵作戰而下降。所以這一類公司我是 不太看好的,尤其像LDK,涉足電池后直接和自己的下游客戶搶生意,我認為LDK可能會走向衰亡(如果擔心太陽能市場中期動盪的,甚至可以同時做空LDK 來對沖風險)。
第二類就是集中資源專攻電池和組件的大廠。我認為中國最優秀的電池和組件廠都集中在江蘇,要排序的話,我首選天合光能,其次是阿特斯,第三是晶澳。 而這幾家目前已經全部被協鑫攬為長單大客,協鑫為他們提供比市場價更優惠的硅料,而它們則集中資源擴產降成本。現在許多小廠按70-80美元市價拿多晶 硅,最後出來的產品還有利可圖。而大廠的多晶硅成本假如只有50美元,再加上規模效益,加上品牌,加上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我敢說當二三線電池組件廠血流 成河的時候,它們照樣還有不小的利潤空間,也就是說協鑫還是有條件在總體惡劣的市場環境中穩得住上游價格,只要它自己的長單客戶情況不壞。而看看江蘇大廠 的對手,即使是臺系電池大廠(許多都是OCI的客戶)這周也傳來昱晶与茂迪這樣的龍頭企業因為市場降價過快而要減產的消息。一旦減產,意味著它們產品的單 位成本會更加上升,因而變得更沒價格競爭力,由此進入惡性循環。如果連昱晶与茂迪都逼近成本線而被迫減產,那麼其它的二三線廠就更沒有大幅擴產的可能,所 以未來下游的蛋糕會更加呈現馬太效應的分配局面。所以,雖然保利協鑫和OCI都在用同等速度擴產(歐美大廠擴張速度遠比不上這兩家),但只要協鑫能幫助它 的客戶全面獲勝,它自己的勝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那麼回到博主前面的一個問題,就是協鑫50G的訂單是否超出市場未來承受力。我想50G的訂單在未來5年付運,必然是基於兩大假設。第一是電網平 價,第二是美國和中國的市場全面放開。其實第一個假設又是促成第二個假設實現的基礎,也就是只要達到GRID PARITY, 多少G瓦其實都不是問題。而要達到這個目標,血腥的價格戰就是必要的。而我現在唯一擔心的,也就是博主前面提到的,在這樣一場降價大戰中,媒體對行業描述 肯定是負面新聞不斷,各個大廠無論優劣,每季報告的毛利率肯定下降,上市公司間股價相互影響并打壓市場心理,這樣會對3800的股價構成波動風險。從 3800公佈合約和新聞發佈的時機看,我相信它的董事會是在意股價并希望它上漲的,這也許是因為中投的關係,因為中投定期要向公眾公佈投資業績,有輿論壓 力,他們會在意帳面數字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