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有約7000名非法移民聚居於位於港口小鎮加來(Calais)的“叢林”難民營(Jungle Camp),生活環境臟亂差,暴力事件頻發。
叢林難民營離英吉利海峽隧道的入口很近,從2015年年底開始,難民聚集在此,試圖爬上卡車通過隧道到達英國。10月24日,法國政府終於下定決心徹底清除該處難民營,並將難民分流至法國國內各處的難民接待中心並等待安置。此次行動中,法國出動了防暴警察、火警等多方力量參與。
法國給了難民兩個選擇,一是在法國接受安置,二是回到自己的國家。
位於法國加萊的“叢林”難民營以及未來將建成的隔離墻地理位置 來源BBC
英國接納“叢林”
英國目前開始著手接受在該難民營中無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總人數約為1300名,其中部分未成年人有親戚住在英國。根據英國的“達布斯補充法案”(Dubs Amendment),英國同意給予這批未成年人難民身份,第一批約200名未成年人已經在上周末到達英國。
英國埃爾夫·達布斯(Alf Dubs)勛爵今年上半年對英國政府在難民問題上的不作為表達了憤怒,他提到1939年時自己也只是一個從捷克斯洛伐克來到英國的未成年難民。
在他的介入下,當時的卡梅倫政府態度發生了大轉彎,同意接受歐洲的未成年難民。故而該補充法案以達布斯命名,被納入了英國的移民法案。在法案通過後的4個月里,英國並沒有采取實際措施來確認註冊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10月,英國內政部與法國政府合作,通過多重手段確認了難民營中未成年人的年齡。本周,“叢林”難民營中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將陸續抵達英國。
慈善團體與法國在難民營完成後續的確認工作,等待轉移的未成年人將會暫時居住在經過改造的集裝箱里,最後,難民營中余下的帳篷和集裝箱都會被清理拆除。
“叢林”難民營內難民人數變化
清理行動
行動之前,法國方面向難民派發了超過1萬份傳單,向他們告知清理計劃。隨後,難民接待中心前大排長龍,在手續辦理開始前四個小時,已經有大量難民聚集。同時,近百輛大巴正在把願意離開的難民轉移到法國境內的安置點,這些難民還將獲得庇護權。法國在國內各個安置點為從“叢林”轉移來的難民準備了7500張床位。
整個行動大約將持續三天。法國內政部對此表示:“我們不想動用武力,但是如果有難民拒絕離開,或者非營利性組織制造事端,警察將采取必要手段。”
周末,有部分拒絕轉移的難民一再試圖跳上前往英國的卡車,並與警察和卡車司機起了沖突。
“叢林”難民營中的難民主要來自非洲和中東,從1999年開始就有難民駐紮在加來鎮外,試圖登上駛向英國的卡車。官方報道稱,這里約有7000名難民,而慈善機構表示,實際人數可能接近1萬人。
受難民危機的影響,聚集在這里的難民人數逐漸增多,今年早些時候,法國就采取行動清理了一半的難民營,而本次行動將給“叢林”難民營徹底畫上句號。
在加來鎮通往加來港的主幹道上,英國將出資建設一條長1公里、高4米的隔離墻,以防範試圖登上卡車和獨輪的偷渡者。報道稱,該隔離墻耗資約220萬歐元,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實習生賀盈對本文亦有貢獻)
從10月25日至29日,環境保護部派出的環境執法監管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第五督查組在江西省檢查,聽取江西省環保廳匯報,查閱近400份有關資料,還現場檢查了南昌、九江兩市13家企業和2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
10月28日中午,兩個小組剛從現場返回便立即趕寫督查報告。下午4時許,第五督查組組長馮曉波代表督查組向江西省環境保護廳通報督查結果。
10月28日下午,督查組向江西省環保廳反饋督查情況。攝影/章軻
“2016年以來,江西各級環保部門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導向,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工作持續進行,《環境保護法》及四個配套辦法執行有效,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工作有序開展。”馮曉波說。
但他話題一轉,“我們在督查過程中也發現,江西省環境執法監管重點工作與環保部要求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問題和不足。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存在硬傷,部分重點工作進展緩慢。”
據隨行的《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第五督查組在離開江西時,專門留下了一份“問題清單”,要求江西省環保廳進行再督導,明確任務完成時限,全面落實各項工作要求。
督查組組長的兩次責問
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關系到11省市5億多人飲水安全,保護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先決條件和築底工程,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
10月19日,在重慶召開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現場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曾表示,“今年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梳理重點問題,依法落實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加大督促整改力度。”
記者註意到,與此前督查組在福建省檢查內容有所不同,督查組在江西,主要精力用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內容的檢查上。
督查員冒雨走到江邊檢查排汙口出水情況。攝影/章軻
青雲水廠是南昌市最大的現代化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60萬噸,占南昌市自來水日總供應量的一半以上、昌南城區的三分之二,對南昌市城市運行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昌市環保局給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青雲水廠水源取自贛江,源水水質達到Ⅱ類以上。但眼下青雲水廠的供水安全存在問題。今年8月6日20時15分,青雲水廠因外力破壞導致停產,直至7日15時專線電纜搶修完成,才逐步恢複供水。由於其他水廠供水能力跟不上,老城區居民用水受到影響。
更為嚴重的是,督查組在檢查時發現,青雲水廠取水口下遊300米左右建有一家江西造船廠,雖然該廠在檢查時處於停產狀態,但廠內設有排汙口且有居民居住,並都處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存在汙染水源保護區的風險。
根據國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汙染防治管理規定》,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向水域排放汙水,已設置的排汙口必須拆除”“不得設置與供水需要無關的碼頭,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從事種植、放養畜禽和網箱養殖活動”;二級保護區內,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建設項目。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
環境保護部第五督查組在南昌市青雲水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檢查。攝影/章軻
10月27日上午,在青雲水廠取水口檢查現場,馮曉波對當地政府官員表示,“居民要盡快搬遷!”對方回答說,“是要搬遷,但搬遷涉及到安置等問題。”馮曉波當即打斷對方的話,說:“這個問題拖了這麽多年還沒解決,不要總是拿安置來說事。這是你們政府部門必須要做的。”臨走時,馮曉波嚴肅地說:“年內必須完成清理,完不成,唯你是問。”
九江市飲用水水源地內有多個碼頭和泊位,引起督查組的關註。攝影/章軻
九江市飲用水水源地內有多個碼頭和泊位,引起督查組的關註。攝影/章軻
10月28日上午,督查組在九江市冒雨檢查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情況,發現兩處飲用水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內有11個泊位、二級保護區內有23個泊位,但整治不到位。
當日上午,本報記者隨督查組現場檢查時還註意到,在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城市汙水管道正在排放汙水,黃色的汙水夾雜著生活垃圾直接流入飲用水取水口附近,與清澈的江水對比鮮明,沿岸還有大片菜地。
廣告牌上的文字引起督查組的註意。攝影/章軻
下午13時30分許,有關人員開始鏟除牌子上的文字。攝影/章軻
在九江市長江春安里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一個警示牌制作不規範,保護區範圍僅標明起點未標明終點,二級保護區內則未設警示牌。另外,馮曉波註意到,九江市有關部門於2015年11月在飲用水水源地設立了一塊標有“長江九江開發利用區”的大型標誌牌,其說法與中央有關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不符。
“這體現出當地未能正確理解和貫徹中央精神。”馮曉波對在場的九江市政府官員說。當日中午13時30分許,本報記者再去標誌牌現場時看到,工作人員們正在鏟除標誌牌上的文字。
此外,督查組還發現南昌市鵬鷂汙水處理廠在線設施管理不規範,站房無專人管理,均可隨意進出;未按照環評要求進行固體廢物處置,擅自變更汙泥處置方式(由企業焚燒變為填埋);汙水處理設施長時間存在排泥、脫泥不及時問題,曝氣池存有浮泥、汙泥濃度偏高。督查組現場提出督辦要求,責成南昌市環保局對該汙水處理廠存在的環境違法行為全面調查,並依法嚴格處罰。
江西飲用水保護現狀如何
檢查中,督查組也肯定了江西省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
據江西省環保廳副廳長羅小璋介紹,江西省早在環保部安排部署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源地專項行動前,已完成了省內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截至目前,江西省35個地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全部依法劃定了保護區,除新批複及停用的4處水源地外,其余水源地基本設立了地理界標和警示標誌。
羅小璋介紹,江西省環保部門與該省水利、住建等部門互相配合,通過信息溝通和現場排查相結合等方式,對全省地市級城市飲用水源地進行了全面排查,摸清了地市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基本情況、環保要求落實情況,對發現的環境違法問題采取限期拆除、搬遷、取締等措施進行整治。目前已解決了4個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違法問題。
本報記者從南昌市環保局了解到,根據《南昌市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2015年度環境狀況評估報告》,目前該市除進賢縣高橋水廠水源地為不合格水源地外,其他水源地均為優秀水源地。
在“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現場會上,羅小璋在發言中承認江西省飲用水源地保護存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保護區內部分違法違規項目整治難度大。目前九江巿仍然有34個泊位沒有整治到位,由於歷史原因,所有權成分複雜,拆除、搬遷、取締難度非常大。
飲用水源地存在環境隱患。部分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上遊有工業園區,一旦園區發生汙染事故,極易對水源地產生影響;全省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有交通穿越點21個,一旦危化品運輸車輛發生事故,也極易對水源地產生影響;相當部分水源地是水庫型的,從水庫型水源地超標情況看,主要是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汙染造成的,而農業面源汙染、農村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和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目前是江西的一個短板;個別保護區上遊沿線不時存在的一些非法企業,也極易影響水源地。
今年4月6日,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水體受重金屬鎘汙染,造成當地部分地區停水。調查發現,今年1月至4月,宜春中安實業有限公司在未取得危險物綜合經營許可證、無環評審批手續、無有效的汙染治理設施情況下,進行非法生產,從外省購入危險廢物鉛泥、“機頭灰”等原料,生產鐵渣、鋅渣、氯化鉀等產品,產生了大量含有鎘、鎳重金屬的廢液,並利用私設暗管多次直接將含有鎘、鎳重金屬的廢液向袁河投放,受汙染的水直接流入新余仙女湖。事後,5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捕。
羅小璋介紹,江西省對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一般是每個月進行一次手工監測,測24項常規指標(飲用水源地有109項指標),設了自動站的地方可以對5-8個常規指標進行在線監測,但根本無法滿足應對突發環境汙染事故的需要。
“仙女湖汙染事件就是因為事故發生在兩個監測周期之間,加上自動站沒有重金屬因子監測能力,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汙染問題,受到有關方面的指責。”羅小璋說,另外,江西省環境應急能力也不強,突出表現為反應速度不快、監測力量薄弱、應對經驗不足、處置能力不強。
此外,城市水源抗風險能力差。羅小璋說,江西省11個地市級城市中,只有1個地市建立了備用水源,縣級城市幾乎都沒有建立備用水源,一旦發生環境汙染事故,將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問題清單”列出哪些問題
根據環保部部署,此次督查重點查9個方面,包括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情況、地方環境執法大練兵組織開展情況、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進展、取締“十小”企業工作開展情況、《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執法情況、重點行業環保專項執法檢查開展情況、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落實日常監管隨機抽查制度情況、“網絡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情況等。
在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方面,江西省“有成效但有難度”。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11月,江西省環保廳和公安廳聯合開展了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行動期間,共出動了執法人員6065余人次,排查了省、市級重點監管危險廢物產生單位986家,其中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業2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77家、有色金屬冶煉業122家、醫藥企業117家、其他企業568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132家,其中責令整改企業200家,立案查處違法案件60件,移送公安機關19件。
“我們也遇到了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羅小璋介紹,首先是取證難。由於涉及違法犯罪行為,公安部門對證據材料要求很高,往往需要抓現行,當場取證。但危險廢物非法處置位置隱蔽,違法行為發生時間短,很難做到當場發現,有效取證。
另一方面是危險廢物鑒定難。羅小璋說,公安等部門在受理案件時需要危險廢物屬性鑒定意見,需要證明“廢酸是廢酸”的問題也時有發生,甚至部分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的物質也需要進行危險廢物鑒定,且危險廢物鑒定費用過高、鑒定周期過長,嚴重影響了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工作的開展。
此外還存在政策空當。羅小璋說,部分企業在環評報告中將產生的危險廢物界定為可再生利用的副產品,直接對外出售,變相轉移危險廢物,使之遊離監管範圍之外,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安全隱患。
督查人員在江西九江調閱當地環保執法情況資料。攝影/章軻
10月28日下午,督查組給江西省開出了“問題清單”,就上述9個方面一一列出了存在的問題。除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存在的問題外,其它問題還包括:
重點工作開展進度慢。包括環境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完成率剛過六成,加之剩余工作往往是難啃的“硬骨頭”,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難度極大;日常環境監管動態信息庫尚未建成、無法輔助開展隨即執法檢查;“十小”生產項目取締清單中企業過少,僅22家,但實際清理數量已經達到153家。
信息公開工作不到位。取締“十小”工作中,南昌未公布取締“十小”工作情況,九江僅公布3家列入省內取締名單內的企業。日常監管隨機抽查工作情況未向社會公開。
基礎工作不紮實實。督查組發現,在日常監管隨機抽查中,江西省環保部門僅對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了執法記錄,對於檢查未發現問題的企業僅設立了內部臺賬,沒有現場執法信息、地理定位、系統記錄等重要信息。
四個配套辦法執行中,執法檔案卷宗管理混亂,行政處罰案件未形成完整證據鏈。重點行業環保專項執法檢查中,牽頭部門和實際抽查部門信息交流不暢,省廳關於督查、抽查工作的資料不全。
此外,執法人員缺乏基礎法律意識,對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不足,業務素質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工作要求,監察部門對企業的管理要求、監管措施等缺少書面材料作為證據支撐。
督查組要求,江西省應按時限完成國務院及環保部相關任務要求,進一步加強環境執法監管信息公開,全面接受群眾、媒體和社會監督。紮實開展基礎工作,對以往工作情況進行核查,保障數據信息準確性,執法留痕的全面性和檔案管理工作的系統性。
把疼愛都給你,把疼痛都給我。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會閉幕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並稱要用政府的“痛”來換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
這只是總理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里給出的其中一項承諾。當天,李克強在面對諸多熱點難點問題時給出了諸多“定心丸”: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人民幣匯率會保持基本穩定、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房屋產權70年到期後可以續期、藍天不會是奢侈品、優化對人民群眾的服務、在香港和內地試行“債券通”。統計數據顯示,李克強連續回答了19個中外媒體提問,創下了近20年總理記者招待會之“最”。
對於總理定下的減稅降費目標,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對第一財經評價道:“1萬億減稅降費目標很震撼,也有望實現。”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減稅降費直接涉及到公務人員供養難題,對此政府下大決心通過壓縮經費支出來給企業減負,可見政府希望扶持企業渡過難關,誠意十足。
為企業減負好比放水養魚,最終使得企業受益及政府收入達到良性平衡。比如,受企業盈利狀況改善影響,今年前兩個月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17.9%。
“萬億”目標有望實現
“我們在調研采訪中了解到,現在一些企業抱怨稅費負擔過重……有什麽進一步改進的政策措施?”
當記者會現場出現這一提問時,一名專跑財稅條線的記者打起十二分精神:“我盯到現在了,終於有活讓我們財稅記者幹了。”
李克強回答稱,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用了很多篇幅也提出了許多措施來強調,今年要推進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特別是那些名目繁多、企業不堪重負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實披露了新一輪減稅降費新舉措,預計減稅降費規模達到5500億元。具體舉措包括增值稅稅率簡並,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提高至年應納稅所得額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等減稅舉措,以及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等降費舉措。
李克強接著表示,還要通過像降網費、電費、物流成本等措施,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
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里的減稅降費並非單指財稅部門征收的稅費,還包括電費等壟斷性交易成本,以及政府簡政放權帶來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營業稅改增值稅減稅規模達到5700多億元,社保費率降低降費1200多億元,價格體制改革帶來的電費、交通費等下降給企業減負2000億元,去年總體減稅降費規模將近9000億元。如果再加上今年新一輪減稅降費舉措,全年能夠實現減稅降費規模達到1萬億元。
胡怡建也表示,今年新一輪減稅降費規模達到5500億元,再算上今年降低壟斷性交易收費、公共服務性收費、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年減稅降費規模大概能達到1萬億元。
在今年減稅降費眾多舉措中,營改增依然是減稅主力軍,而降費則成為焦點。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3月12日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受改革時間增加4個月、不動產抵扣部分疊加、增值稅稅率簡並以及政策完善的影響,2017年營改增減稅效應更明顯。
去年營改增全年減稅達到5736億元,減稅規模超預期。胡怡建認為,今年營改增減稅規模有可能擴大至7000億元。
在去年降費基礎上,今年國務院再推出2000億元的降費方案,力度加大。
馮俏彬認為,企業感覺稅費負擔重的原因是目前收費繁多且不規範,因此今年將減負重心由減稅轉向降費是正確的方向。
政府的“痛”換企業的“順”
李克強在回答上述記者提問時還表示,那些名目繁多、企業不堪重負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有用途的,有的是用來“養人”的,減少收費,那政府就要過緊日子。李克強明確提出,中央政府要帶頭,一律減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李克強在參加代表團討論時,許多地方政府也都有這樣的表示。我們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
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般來說,政府大規模減稅降費需要提高財政赤字,但是為了不過度增加財政赤字而帶來潛在的財政風險,政府就需要壓縮開支,而這很難。
李克強3月4日下午參加全國政協經濟、農業界聯組討論時表示:“砍掉審批是削減權力,砍掉行政性事業收費權那是拆香火,難吶!但為了人民的利益,即便壯士斷腕也要推動這項改革。”
“壓縮政府開支就是自我革命,犧牲自己的利益,失去利益當然‘痛’,而這可以給企業減稅降費創造空間,並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提高政府效率,讓企業更加順利地發展。”胡怡建稱。
今年我國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與去年持平,財政赤字規模達到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今年維持3%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
根據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在今年壓減一般性支出方面。繼續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預算。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對政策目標已經實現的項目,不再安排預算;對實施環境發生變化的項目,重新核定預算。
馮俏彬表示,盡管降費難度如此之大,但是政府還是決心去做,這可以看出政府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誠意十足。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4.9%,原因之一正是經濟運行顯現向好態勢,工業生產趨於活躍、企業盈利狀況有所改善、一般貿易進口明顯回升、居民消費穩定增長等,帶動相關稅收增收。
簡政放權“名堂多了”
“當然,根本上還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李克強在上述會上談到減稅降費時最後強調。
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總理提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在經濟學中叫交易成本。它是指那些與合同簽訂、實施以及產權保護相關的成本。這些成本取決於國家的制度建設、法治建設、政府的各種規章制度等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本質上是政府職能轉型,需要厘清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邊界。
為了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近些年我國在大力推行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本屆政府精簡1/3的行政審批事項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
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談到下一步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時稱,“在推進的過程中發現這里面的名堂多了,不僅是審批權,還有名目繁多的行政許可、資格認證、各種奇葩證明,讓企業不堪重負的收費等等,這些都屬於簡政放權要繼續推進的內容。”
在3月6日的全國政協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錢穎一對媒體表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越來越受關註。
他舉例稱,我們對產權保護制度的落實極其關註。去年11月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以最高形式的文件發布的一個頂層設計,第一次提出,所有產權形式都要全面保護、平等保護、依法保護,並且有很多具體的意見。比如說對以往產生的與產權相關的歷史案件一定要解決,這對企業家們的產權安全預期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會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錢穎一強調,除了顯現的和價格要素相關的成本之外,我們也要非常關註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下降,這方面一靠改革,二靠法治。
“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內,我一直說要用壯士斷腕的精神堅韌不拔地加以推進簡政放權,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問題,甚至會有較大阻力,但是要相信我們有足夠的韌性。”李克強在上述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稱。
在今年春天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里,人們只要戴上VR(虛擬現實)設備,就可以進入這個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虛擬世界—— “綠洲”。在這個世界中,有繁華的都市,形象各異、光怪陸離的玩家,而不同次元的影視遊戲中的經典角色也在這里齊聚。
“我認為遊戲未來就應該提供像《頭號玩家》里面那樣的全浸入式的體驗,身臨其境。”大型PC網遊《星戰前夜》(Eveonline)的資深玩家小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VR和AR(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是遊戲發展的方向。”
《頭號玩家》的設定背景是2040年。剛剛過去的周末,在上海人氣爆棚的ChinaJoy(即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綠洲”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間,可能會更快。
“雲遊戲時代”十年前起步
伴隨著5G、雲計算、VR和AR等新技術的發展,一個遊戲世界的“雲時代”正在向我們走近。全球最大的遊戲制作與發行商之一法國育碧(Ubisoft)的首席執行官伊夫·吉耶莫(Yves Guillemot)表示,“雲遊戲”形式的出現將成為遊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不遠的將來,可以用一個便攜筆記本暢玩那些需要頂級硬件配置的電腦才可以玩的AAA大作(非正式分級方式,指高開發預算、高宣傳投入、高專業評價的遊戲),而不需要下載龐大的客戶端,不用考慮移動設備是否兼容這款遊戲——移動設備的功耗甚至不會比看網絡直播高。
而且用戶無需設置遊戲的畫質,雲遊戲會默認提供技術水平內的最高特效,遊戲存檔全部保留在雲端,即使更換設備玩單機遊戲,遊戲進度仍舊能夠保留。
“未來我們希望創造更加豐富、有深度以及持久的遊戲體驗,能夠反映人們真實生活的遊戲。”伊夫·吉耶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遊戲中最重要的體驗是玩家之間的互動。比如當有1000個玩家在同一個服務器上玩遊戲的時候,他們的互動是瞬間的,有合作有競爭,也有相互之間的交流,這和現實生活的情況非常相似。而現在的遊戲還做不到把這實時的互動展現在玩家面前。
近年來,雲計算和5G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讓十年前超前的想法放在今天更具有現實意義。
早在2009年舊金山的遊戲開發者大會(GDC)上,一家叫做OnLive的公司向大家展示了雲遊戲平臺的美好願景。玩家可以不必下載龐大的遊戲客戶端,也不依賴強大的計算機性能,遊戲的運行全部依賴雲端處理,只要保證網絡的穩定通暢。
美國AMD(超威)半導體公司也在2009年初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就展示過類似技術。它的基本原理是,由搭載高端處理器高檔顯卡的服務器來進行遊戲畫面的渲染以及其他大運算量工作,並將渲染完成的遊戲畫面以視頻的形式通過網絡傳輸到客戶端,並從客戶端接收遊戲控制信號。
這種超前又便於理解的新技術一經推出,立即引起轟動,成為遊戲界談論的焦點。雲遊戲技術使圖形處理與數據運算能力相對有限的輕端設備能運行高品質遊戲,玩家用移動設備就可以暢玩市面上的大型遊戲。
然而,當時的網絡環境並不支持這種遊戲形式的發展,主要因為高延遲與低帶寬難以滿足遊戲玩家的需求。OnLive公司難以為繼,後被索尼收購。
體驗提升,遊戲硬件受沖擊
“延時在遊戲當中是最忌諱的,看一部電影如果有延時的話,最多是播放卡一下,但遊戲當中角色的生死就在一瞬間,如果卡殼,會影響整個遊戲的發展進程。”小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談及當時發展受制的原因,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的技術提供商Epic Games中國商務總監謝添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放在雲端,對運算能力的要求比較高;第二,是由雲端通過視頻流媒體下載到用戶端,有延遲的問題,對節奏快的遊戲延遲如果太高的話,體驗就會很差。”
當時間來到了2018年,伴隨著5G技術的日趨成熟和雲計算能力的飛速提高,上述問題從技術上已經都能夠解決了。而且國內三大運營商正在積極備戰5G。根據計劃,5G技術將在2019年預商用,到2020年將全面普及。這令曾經因技術鴻溝而無法實現的技術,仿佛瞬間近在眼前。
業界已經認同,下一個世代,就是雲遊戲的時代。幾乎所有遊戲大廠,都已經宣布將雲遊戲作為下一個發展目標。5G基礎網絡的建設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保障。
事實上,第一代的“雲遊戲”已經實現。以育碧為例,過去只能在PC上玩的遊戲,現在通過遊戲串流服務也可以在蘋果Mac上玩,這種跨平臺轉換背後就是基於強大的服務器的計算和存儲能力。
“未來不同平臺上的玩家能夠享受一樣的體驗並且相互交流,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伊夫·吉耶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所有用戶的遊戲都在一個服務器端運行,畫面會傳輸到用戶的客戶端顯示屏上,這樣的好處是減少了延時,這樣所有人都同步了,就像現實中的場景一樣。有助於玩家之間的交流。”
這個技術雖然很難實現,因為需要非常強大的計算能力,但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大力布局遊戲串流服務,比如谷歌、微軟和英偉達。
據透露,育碧已經把一些遊戲上傳在英偉達的雲服務器上。育碧的競爭對手暴雪也在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中表示,正在與雲服務商展開合作洽談。
今年6月在洛杉磯舉行的全球規模最大的年度遊戲大會——E3遊戲展上,谷歌傳出正在努力開發自己的遊戲串流服務平臺,代號Yeti。後來傳聞坐實,意味著谷歌將大力進軍視頻遊戲行業,與硬件廠商微軟的Xbox以及索尼的PlayStation展開競爭。而微軟也在E3大會上暗示,Xbox 團隊有計劃與雲端遊戲團隊開發遊戲串流服務,讓任何設備都能夠獲得主機級的遊戲體驗。
今年初的拉斯維加斯CES上,英偉達推出了GeForce NOW遊戲串流服務的免費測試版本,同時兼容大部分基於Windows系統的臺式機及筆記本。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表示,雲串流技術能夠讓配置較低的PC運行原本需要強勁性能的大型遊戲,它將支持市面上大多數AAA大作。不過該服務非常受限於網絡帶寬環境影響,因此目前仍僅在北美和歐洲地區推出。
這種趨勢將直接沖擊Xbox或者Playstation這樣的硬件銷量。“直接的影響就是,玩家不買硬件了,都去訂閱串流服務了。”謝添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串流服務要真正做起來,還有待時日。過去的服務提供商,玩家並不買單。而且主機遊戲還會面臨版權的問題。”
“很多遊戲的制作開發過程要4年以上,所以不管是技術提供商還是遊戲制作商,我們現在就要思考這些問題了。”伊夫·吉耶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成本會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比如要建很多服務器,還要考慮到遊戲的優化。”
“留給遊戲硬件廠商的可能只有最後一輪硬件更新的發展機會了,未來的遊戲就不需要主機,數據全部由雲端來傳輸。” 伊夫·吉耶莫提醒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