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寶潔甩賣過億資產 聯合利華為什麽卻在“買買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882.html

寶潔甩賣過億資產 聯合利華為什麽卻在“買買買”?

一財網 劉瓊 2015-07-05 16:24:00

作為寶潔最大的競爭對手,聯合利華在戰略上可能會考慮差異化的加強寶潔正在淡出的領域。很難說哪種策略是對或是錯,每個公司的戰略需要符合該公司階段性的能力發展要求。

在競爭對手寶潔“賣賣賣”的時候,全球第二大消費品制造商聯合利華集團正在采用與它完全相反的品牌戰略“買買買”。

聯合利華日前宣布收購美國專業護膚品牌Murad,繼續擴展其高端個人護理品類的品牌,這是其近半年內收購的第四個專業護膚品牌;而寶潔剛剛將自己價值約120億的美容、頭發護理、香水等三項資產打包待售。

據悉,2014年營收達1.15億美元的“專業醫生品牌”Murad,是由美國皮膚護理專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Howard Murad 醫學博士在1989年創建的同名品牌,早前聘請高盛尋求出售。

1989年建立的品牌Murad,主要生產利用抗氧化、抗炎癥和保濕成分對付痤瘡及老化等一系列皮膚問題的產品,在如Massage Envy等美國專業美容院和SPA廣泛使用,同時也在美國絲芙蘭、Ulta and Nordstrom等連鎖美容零售商以及通過直銷方式出售,消費者也可在超過42個國際市場買到該品牌的產品。

而在十多天前的6月24日,聯合利華剛剛宣布收購美國高端個人護理品牌Dermalogica,後者產品包括家用護理品和專業護理品,銷售市場覆蓋全球80個國家,盡管去年銷售額不過2400萬美元(約合1.49億元人民幣),但在專業沙龍和SPA中很受歡迎。

今年3月和4月,聯合利華還先後收購了英國高端護膚品牌REN、4月和6月先後收購的美國加州獨立護膚品牌Kate Somerville Skincare LLC 凱詩薇。除了今年上半年收購的這四個品牌,聯合利華的高級個人護理部門目前擁有高級護膚品牌Iluminage、Ioma、護膚品牌Nexxus 和牙膏品牌Regenerate。

一位國際日化公司中國區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聯合利華的全球業務包括個人護理、家庭護理、食品和冰淇淋四個品類,在日化領域,相對於家庭護理的產品如洗衣粉毛利率只有30%左右,個人護理產品中如洗發水、護膚品有60%-80%左右的毛利率,所以其近年加速擴張個人護理領域也不足為奇。”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從前兩年開始,聯合利華已經將發展重點轉移到利潤更高的個人護理業務,通過收購的方式能更快布局這一領域”。

數據顯示,2014年,聯合利華雖然營收同比下降2.7%至484億歐元(約合3369億元人民幣),但凈利潤同比增長6.8%至21.7億歐元,而其個人護理業務在2014年全年銷售額為147億歐元(約合1031.9億元人民幣),占到公司整體業務的36.6%。

就在聯合利華持續“買買買”之際,其競爭對手寶潔剛剛將自己價值約120億的美容、頭發護理、香水等三項資產打包待售,包括美發業務,包括威娜(Wella)和伊卡璐(Clairol)等品牌,香水部門和化妝品業務,包括封面女郎(CoverGirl)和蜜絲佛陀(Max Factor)彩妝品牌,以及Dolce & Gabbana、Gucci、Hugo Boss和Escada等奢侈品牌香水產品代理業務。

此前聯合利華還接手了寶潔出售香皂及沐浴露品牌Camay卡玫爾的全球業務及Zest激爽除北美及加勒比地區外的業務等。

寶潔的目標是在2015年7月完成100個品牌拆分,留下10個品類中65個核心品牌,而目前已處理約40個品牌。

為何兩家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消費品公司采取的品牌策略背道而馳?日化業內人士白雲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作為寶潔最大的競爭對手,聯合利華在戰略上可能會考慮差異化的加強寶潔正在淡出的領域。很難說哪種策略是對或是錯,每個公司的戰略需要符合該公司階段性的能力發展要求”。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52

希臘私有化加速 天然氣巨頭甩賣阿塞拜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239.html

希臘私有化加速 天然氣巨頭甩賣阿塞拜疆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8-27 20:52:00

當地時間周三,希臘私有化機構TAIPED確認了迄今為止第二筆大單: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確認以4億歐元收購希臘天然氣管網運營商DESFA的股權,且該協議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就完成。

在計劃通過私有化建立總額500億歐元的獨立基金之後,希臘私有化進程加速度推進。

當地時間周三,希臘私有化機構TAIPED確認了迄今為止第二筆大單: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確認以4億歐元收購希臘天然氣管網運營商DESFA的股權,且該協議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就完成。

TAIPED在聲明中表示,“所有相關方都重申其承諾,將盡快完成這筆交易。”

私有化進程推進神速

與2010年以來私有化進程的磨磨蹭蹭相比,為得到總額860億歐元的第三次救贖資金,希臘此次的私有化進程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繼希臘政府在8月20日發布政府公報,批準將14個希臘機場以12.3億歐元價格賣給了德國最大機場集團Fraport的第一筆交易後,此次TAIPED又宣布了第二筆私有化項目,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確認以4億歐元收購希臘天然氣管網運營商DESFA66%的股權。

此前這個有“皇冠明珠級別”之稱的私有化項目在市場上備受冷遇。希臘政府曾在2013年計劃通過私有化籌資500億歐元以減輕債務,但隨後由於大部分項目無人問津而戲劇性地將目標降至190億歐元。DESFA在當時也僅僅收到了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的競購報價,後者是唯一的競標者。

此後,部分由於政治原因,部分處於反壟斷考慮,歐盟委員會對這筆交易充滿疑慮。當2015年希臘激進左翼聯盟上臺後,一度宣稱只願意將DESFA 49%的股權賣給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但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則表示,必須購買66%的股權。

值得註意的是,為如期得到860億歐元的資金援助,希臘在此次的改革條款中同意通過私有化,成立總額500億歐元的獨立基金,且在2015年底要籌集到14億歐元。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時任總理的齊普拉斯停止了要價的行為,打破了僵局,迅速地推進私有化項目,並在本月早先時候恢複了同阿塞拜疆之間的談判。

根據一位希臘官員介紹,為解除歐盟在反壟斷方面的憂慮,有可能先允許阿塞拜疆購買66%的股權,然後將至少17%的股權稀釋給希臘政府或者第三方。

阿塞拜疆的野心

希臘危機曠日持久,不僅關聯歐元區內各國的經濟,也牽動著南高加索地區最發達經濟體阿塞拜疆的神經。通過購買希臘天然氣管道運營公司DESFA,阿塞就可以進一步布局其跨亞得里亞海管道(Trans-Adriatic Pipeline)。

這一管道項目在2013年開始立項,計劃在2016年初開工建設,是阿塞拜疆南部天然氣走廊大型項目的一部分。按照計劃,跨亞得里亞海天然氣管道將途經希臘、阿爾巴尼亞和意大利三國,全長約800公里,建成後每年將通過希臘向意大利輸送約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與此同時,希臘也支持跨亞得里亞海天然氣管道項目,認為此項目可以令希臘成為能源運轉的中樞,幫助希臘早日走出危機。根據希臘經濟和工業研究基金會估計,修建將在未來5年內為希臘吸引15億歐元的投資,創造約1.2萬個就業機會。該項目投入運營後,還將給希臘經濟增加180億歐元的附加值。

此前,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表示也曾考慮參與希臘天然氣公司DEPA的拍賣活動。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59

為iPhone 6s營銷讓路 蘋果零售店非新品清倉大甩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759.html

為iPhone 6s營銷讓路 蘋果零售店非新品清倉大甩賣

一財網 張曉媚 2015-09-10 14:17:00

“今天上海所有Apple員工會一哄而上擠到四家零售店,然後,估計今天金色iPhone 6就所剩無幾了。”

據說蘋果的員工都已經大批出動掃貨了!

昨晚全球又有一大波人狠狠地熬了個夜,他們的名字叫“果粉”。而今天,已經另有一大波人沖進各地的Apple Store,對,他們是來搶購iphone6、6+等眾多老產品的,因為新品發布,老款售價集體大跳水。

有蘋果內部員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所有金色版本今天清倉特價處理,16G、64G今天要處理掉庫存的金色。”他同時表示,這個消息在蘋果官網是看不見的,官網已經停止銷售它們了。

蘋果在今日淩晨發布了iPhone 6s、iPad Pro、Apple Watch和Apple TV四款新產品。發布會結束後,蘋果在線商店恢複上線,國內官網顯示,iPhone 6s系列將於9月12日放開預訂,iPad Pro將於11月推出。而作為老一代產品的iPhone 6與iPhone 6 Plus,購買頁面顯示,雖然仍可購買,但已沒有金色和128GB版本。

經《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蘋果零售店的工作人員詢問,降價的詳細情況是,從9月10日開始,老一代、二代產品的確全線降價。iPhone的降價幅度是800元人民幣,iPhone5S降幅達1200元。目前,原價為6088的iPhone 6 Plus的16GB版本售價為5288元,iPhone 6則為4488元。

由於iPad Pro的發布,老一代的Mini Pad3 降幅在400元~500之間,而Mini Pad2 的降幅也有200元左右。

上述蘋果內部員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蘋果有這個銷售傳統,“所有蘋果logo的產品,新品上市,老一代清倉,賣完為止。”

他判斷,蘋果此次要把iPhone 6系列的64G、128G版本的產品清空停產。“如果停產就會大降價,這次是64G、128G要清空庫存。如果64,128繼續銷售,肯定會大幅拉低新品銷售量。”

由於員工有內部打折價格,他補充說,“我們自己都喜歡這個時候出手,也是搶的節奏。”據他觀察,“今天上海所有Apple員工會一哄而上擠到四家零售店,然後,估計今天金色iPhone 6就所剩無幾了。”

值得註意的是,“處理只在蘋果官方零售店,授權經銷商只能看著,不參與降價”,該員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補充說。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19

微軟甩賣諾基亞手機 富士康接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151.html

功能機時代的霸主又回來了。

5月18日,諾基亞集團宣布在全球範圍啟動諾基亞品牌重返移動設備、電話和平板電腦市場的計劃。

根據協議,諾基亞創新科技(Nokia Technologies)將獨家授權HMD global(下稱“HMD”)在未來十年生產諾基亞品牌移動電話和平板電腦(日本除外)。諾基亞創新科技將向HMD收取銷售諾基亞品牌移動產品的品牌授權與專利費用。

就在前一日,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02038.HK)發布公告,擬以3.5億美元有條件收購目標資產——微軟旗下的功能手機業務,包括設計、制造及銷售“諾基亞”品牌功能手機及配件。

和富智康一起買下諾基亞這塊資產的,就是上述名為HMD的品牌運營公司,後者出資2000萬美元獲得諾基亞功能手機業務相關的若幹設計專利。

富士康出手

HDM是諾基亞芬蘭總部與富士康成立的公司。擁有Nokia品牌和專利授權的HDM未來三年將投入5億美元用於Nokia品牌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營銷等工作,Nokia功能機業務未來的銷售也將由HMD掌握運營控制權。

此前,微軟花了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並取得諾基亞智能手機和功能手機的品牌使用權,但經營效果不佳。

富士康發言人5月18日晚間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收購事件不予評論。富智康目前客戶主要包括國內手機廠商華為、小米等,國際廠商則包括索尼和黑莓等公司,與鴻海在大陸的代工廠富士康不同,其並不代工蘋果公司相關業務。

“富智康屬於大型制造企業,諾基亞是擁有高產量銷售能力的企業,兩者的結合如果操作得當,將會有不小的市場機會,特別是南美、非洲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 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功能機市場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30%-40%,銷售量每年在4到5億部,存在利潤空間。

縮水超九成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此次收購諾基亞資產的代價僅為3.5億美元,與當初微軟花費72億美元收購相比,縮水將近95%。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對於微軟也是無奈之舉。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在過去的15年時間里,微軟多次試圖打開智能手機市場,其中包括不斷對操作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對管理層進行頻繁調整,並且投入了幾十億美元收購諾基亞公司,但效果甚微。

尼爾森調研數據指出,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之後,微軟Windows Phone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不增反降,從已有數據看,目前Windows Phone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僅為2.8%,並且還在不斷下滑中。此前微軟一直未能盡快推出新款Windows系統手機,並砍掉了Asha、S40等功能手機產品線,後來推出的兩款旗艦智能機也未能提振手機業務。

王艷輝認為,微軟對諾基亞的收購本意是喚起人們對其開發的智能操作系統平臺Windows Phone的關註,但這項策略並未起作用。在安卓和iOS操作系統占據大半江山的手機市場,微軟無法為Windows Phone謀求足夠大的市場份額。

對諾基亞的收購在去年第二季度導致微軟資產減值76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有消息指諾基亞功能手機的銷量僅為1500萬部,於是微軟打算轉手諾基亞品牌授權的可能性被放大。

“諾基亞本身在功能機上擁有的優勢和微軟戰略不符,導致微軟的包袱越來越重。”王艷輝對記者如是說。

富士康操盤?

在諾基亞的合作夥伴中,富智康以及母公司富士康也許是對諾基亞業務最熟悉的。

此前,富智康一直是諾基亞的代工合作夥伴,在手機業務上多有合作。有外媒報道稱,富士康正在承擔諾基亞安卓手機的生產以及平板的代工,相關產品將會在中國、印度以及一些歐洲國家首發。

“富士康過去幾年一直在嘗試拓展新的業務,智能制造、供應鏈整合以及新興業務投資,對於諾基亞手機業務的運作可以視為另一個新嘗試。”閆占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另一方面,諾基亞本身的盈利能力也許讓不少競爭者望而卻步。

持有諾基亞制造業務的微軟子公司Microsoft Mobile Vietnam,其截至2015年末的總資產為2.08億歐元,而總負債高達1.54億歐元,凈資產僅有5450萬歐元。2014年稅後溢利為1060萬歐元,2015年為1780萬歐元。

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對於收購方來說,除了業務的整合,還需要考慮員工以及各種安置的費用,這使得合適收購的企業範圍縮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諾基亞與HMD公司雙方的聲明中,都提到“HMD正計劃運行安卓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這無疑側面證明了Nokia品牌使用權後,諾基亞將與富士康合作推出全新的安卓系統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36

驅逐俏江南張蘭的野蠻人,正甩賣大娘水餃?海底撈、味千拉面誰會成為接盤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7/156968.shtml

驅逐俏江南張蘭的野蠻人,正甩賣大娘水餃?海底撈、味千拉面誰會成為接盤俠?
餐飲老板內參 餐飲老板內參

驅逐俏江南張蘭的野蠻人,正甩賣大娘水餃?海底撈、味千拉面誰會成為接盤俠?

餐飲與資本的聯姻,正迎來一個有待客觀審視的陣痛期。

“野蠻人”敲門,一群創始人集體迎來“流年不利”。

先是以王石為代表的所有董事被萬科控股股東寶能系踢出局;後有汽車之家CEO也被控股股東平安清洗出局。

類似的劇情在餐飲業也不斷上演。有消息稱,驅逐俏江南張蘭的CVC欲賣掉大娘水餃。

餐飲與資本的聯姻,正迎來一個有待客觀審視的陣痛期。

|傳言|CVC欲賣掉大娘水餃?

近日,內參君與一位餐飲大佬聊天,意外得知,有公司找到他們,詢問是否對收購大娘水餃感興趣。 

有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12月,CVC就已經先後找過五大投行,委托他們賣掉大娘水餃;也先後與海底撈、味千拉面等有過接觸。

filehelper_1467015441272_23

大娘水餃門店

大娘水餃,這個發展了20年,擁有480多家門店的水餃品牌,再次遭遇巨大的發展變數!

不過,內參君聯系CVC董事總經理徐炯和大娘水餃現任CEO包德禮求證,前者表示“並無此事”,後者截至內參君發稿時始終未回複。

在大娘水餃之前,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CVC2014年曾收購俏江南,後又將其倒手賣掉。

對於資方欲將大娘水餃賣掉的傳聞,大娘水餃創始人吳國強表示,此前有所耳聞。但我能怎樣呢?

|現狀|餐飲聯姻資本迎來陣痛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成為餐飲業與資本結合的分水嶺。資本為規避周期性行業的波動,開始成規模地投資餐飲業。

短時間內湧現出百勝入股小肥羊、快樂蜂收購永和大王、IDG投資一茶一座、紅杉資本投資鄉村基等資本事件,全聚德、小肥羊、湘鄂情的先後上市無疑給餐飲業註入了資本興奮劑。

無論是俏江南還是大娘水餃,引資的初衷都是為了讓企業攀上一個新臺階,如果沒有資本,張蘭或許沒有機會去實踐其宏大的抱負,而為接班人困擾的吳國強,牽手CVC是想“吸引到更優秀的人才,幫助大娘水餃快速發展壯大。”

filehelper_1467015455667_48

立場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

餐飲人有餐飲人的訴求,資本更有資本的考量。

資本在實踐中吸取各種教訓,總結出來一整套保護自身投資利益的規則,僅在投資協議方面,就有董事會條款、防稀釋條款、競業禁止條款、對賭條款等。這一系列投資條款清單,少則十幾條多則數十條。

和王石的“喬布斯時刻”類似,資本對知名品牌的買賣,創始人的出局之所以令人扼腕,是因為多數人的出發點是“情懷”。

當資本開始重構各個行業,遊戲規則發生了反轉。市場已不再相信創始人情懷,資本的力量,正在主導一個股權為王的時代。

filehelper_1467015478672_57

引資引來陣痛,但理性的態度應該是尊崇契約,願賭服輸

資本“嗜血”,但它是講規則的。人家付了錢,買了東西,你再跟人家說“你也配,不歡迎!”顯然是不理性的。

張蘭出局、大娘水餃創始團隊和資方的矛盾,江邊城外創始人失去企業所有權等一大批案例,都映射著雙方接觸的初級階段,餐飲人與資本打交道時對遊戲規則認知的不足,同時還夾雜著高估值預期下的進退維谷。

|觀察|高大上的投資機構與泥腿子的餐飲業,如何愉快地玩耍?

具體到大娘水餃,三年換了三任CEO,這個折騰力度也是夠大的。

filehelper_1467015495713_43

不怕折騰,如果可以闖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從去年大娘水餃與CVC的矛盾訴諸於媒體之時,有人在抨擊創始人不該橫加幹涉經營。實際上,創始人還占有10%的股份,是資方聘請的企業經營顧問。

也有人指責CVC扼殺中餐品牌,甚至視資本為洪水猛獸。可是我們明明看到,國外餐飲品牌,乃至其他行業的品牌都借助資本實現發展壯大。而CVC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投資機構。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相較於國內,在中國做控股型收購還有很多壓力。

首先是很難換掉管理層,這樣一來,CVC的長項、資本運作和戰略投資就很難發揮。因為創始人的影響力並不因為成為小股東而減少,往往很難建立起規範的公司治理架構,如果沒有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市場與成熟的激勵制度,失敗成為必然。

而即便拿下控股權,更換了管理層,也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公司文化和治理結構,高大上的標準化規範,對於某些行業企業不一定適應。

因此,很多投資機構做控股式收購,只能退而求其次,配合原來的管理,調整企業模式,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不失為上策。

在筆者看來,中國餐飲品牌的資本化道路剛剛開始,出現各種問題或不和諧聲音實屬正常。如何走出真正適合中餐品牌的資本化道路,或許才是真正值得各方靜下心來探討的。

filehelper_1467016185638_14

CVC 餐飲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250

劉強東女助理變身京東“當家人”;夏新控股權被1萬元甩賣;網絡直播用戶達到3.25億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4/157887.shtml

劉強東女助理變身京東“當家人”;夏新控股權被1萬元甩賣;網絡直播用戶達到3.25億 | 黑馬早報
常皓靖 常皓靖

劉強東女助理變身京東“當家人”;夏新控股權被1萬元甩賣;網絡直播用戶達到3.25億 | 黑馬早報

黑馬早報來啦~

1. 89年女總裁接管87億資產?京東辟謠稱只是劉強東助理

網傳京東旗下52家關聯公司法人代表或執行董事從劉強東變更為一位不知名的89後女生張雱,這些公司註冊資本總額超87億元人民幣。京東相關人士表示,張雱只是劉強東的助理,法人代表變更主要為減少劉強東的日常事務性工作。

@Milo泳往前聰:從這則新聞看出我國普法道路任重道遠,:法人就是一個組織,一個集體,而不是某個人。

@靜盡凈禁:27歲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人家是靠實力說話,評論里的人別酸了,該佩服的還是得佩服不是。

@阿迪斯阿貝巴:你以為恒大的法人就是許家印咩

2. 還記得夏新手機嗎?如今1萬元就能買下它近半股權

7月底,夏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49.215%股權被掛牌轉讓。令人感嘆的是,7年前,九州集團聯合幾家資方以1.35億元競買下夏新品牌和夏新手機技術及開發研制等資產,如今這49.215%股權掛牌價為1萬元。不過,受讓方還需替夏新子公司向九州集團償還858萬元的債務。

@曼聯不拿英超冠軍不改名:坐等不了解情況的網友一萬買了一半股份,然後走上了慢慢還債路

@兜Dou抖豆2333:這不是當年橡果國際天天大甩賣的手機嗎

@小黑喜歡大白兔:各位,還有公司欠債800+萬呢

3. CNNIC第38次報告看點:1.5億人網上點外賣 超3億人網絡直播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昨日公布了第38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數據還顯示,1.5億網民網上點外賣,網絡直播用戶3.25億,超二成用戶網上叫車。

@我男票樂叔啦啦啦:畢竟現在老齡化嚴重,很大部分沒有使用網絡的人都是中老年人h

@不想被熟人找到的小邋遢:點外賣看直播的是同一撥人…

@愛研報:這是時代的寫照,一半是勝利,一半還要繼續。同時提醒大家千萬莫做網癮少年

4. 發改委反壟斷局:將關註滴滴優步中國並購會否涉及價格壟斷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和反壟斷局有關人士表示,一旦並購成功,將具有很強的市場力量,至於對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者利益有何影響,會不會涉及價格壟斷行為,發展改革委將持續關註並做進一步研判。

@籃胖紙:兩桶油,三通信

@__盡管叫我瘋子___:想多了,滴滴的競爭對手是傳統出租車行業。在整個短途出行市場上根本達不到壟斷再說了,他要是敢漲價我就坐出租車

5. 國泰君安道歉:參加電話會議的“滴滴副總裁”非滴滴員工

國泰君安晚間發布道歉聲明稱:經內部核實並與滴滴出行公司確認,我司並未邀請過滴滴出行公司現任副總裁張貝參加電話會議,由第三方服務公司邀請參加當天電話會議的“滴滴 副總裁 張總”並非滴滴出行公司現任員工,亦未擔任副總裁職位,該人士在電話交流會議上發表的觀點和言論與其身份和事實不符。我司確認所有會議邀請函及電話會議記錄中均未提及張貝。

@項_坤: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

@Xian賢貳貳:尷尬癥都犯、

@錕斤拷屯屯屯燙燙燙:現在這位影帝在哪呢?

6. 韓星來華全面受限?目前暫無任何官方渠道證實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近日,一則關於韓星來華將全面受限的消息在朋友圈、微博流傳甚廣。該傳聞稱,受國際關系影響,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調控”韓國明星在電視、電影、演唱會等文化領域的出現頻率,韓星的廣告代言也將受到限制。該禁令8月起開始生效。如傳聞屬實,或將波及一批大片,包括備受矚目的《八月未央》、《旋風少女2》、《武神趙子龍2》等熱劇。

不過,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中得知,目前暫時沒有任何官方渠道證明該傳聞屬實。

@Suwind仔:封殺了之後,談戀愛應該會變得容易些。。。。

@Fong_wong:雖然對韓星挺不感冒的,但正常的民間文化交流,演出還是必要的

@娛扒爺 :受這個傳言的影響,韓國幾大娛樂公司股票開始下跌了。

7. 百度貼吧終止商業化合作引不滿 代理商上門談判稱賠償不夠

百度方面於7月7日起正式停止代運營合作,並出具兩套方案對代理商進行賠償,但代理運營商表示不滿,他們近期齊聚百度北京總部,向百度方面討要說法。代理商方面要求要麽繼續提供服務和合作,要麽賠償所有的經濟損失。

@奮鬥的oli: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上古神獸草泥馬:百度這是要鬧哪樣?

8. 奇虎360分拆剝離資產 私有化投資人面臨退出風險

據財新網消息,在奇虎360臨時發起的分拆方案中,計劃把金融、桌面、手機業務和健康剝離,留下搜索、安全等主體業務尋求上市。參與私有化投資的投資人將按投資金額比例在四個業務板塊獲得相對應比例的股份。

@紫霄:要不是360,保不準大家都還用著收費殺軟

@流氓瘋子71151811:最近360的新聞比較多,昨天剛報道說中葡股份否認奇虎360將借殼自身回歸A股。

9. 王健林簽下IMAX史上最大訂單:6年再開150家IMAX影院

8月2日晚間,萬達院線發布公告稱,公司於8月1日與IMAX中國(香港)有限公司、愛麥克斯(上海)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就租賃IMAX影院系統和特定商標的許可簽署協議。雙方約定,將在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150家IMAX影院。這是IMAX迄今為止簽署的最大一筆協議。

@Jerome鵬鵬:真不覺得3D看起來比2D好多少,都是被逼著看,如果有2D選擇,我都會願選擇2D。

@First:其實國內的3D效果很差 商家因為延長放映燈壽命 調低亮度 所以國內觀眾看3D的時候總感覺暗暗的。

10. 傳沃爾瑪有意收購在線零售商Jet.com以追趕亞馬遜

消息人士透露,沃爾瑪正與在線零售商Jet.com展開一項有關收購後者的談判。目前還不清楚沃爾瑪將支付什麽樣的價格來收購Jet.com,但Jet.com的價值最高可達30億美元。目前,沃爾瑪正在對其在線業務進行重大投資以期追趕亞馬遜。

@彩蛋暉:不是剛把一號店甩給京東麽,怎麽又買一個

@DrWangPing:對Walmart而言,Jet的生意有那麽複雜、難以複制嗎?

@人心_人行:亞馬遜現在重在雲服務,估計沒想和沃爾瑪爭零售吧

11. 特斯拉汽車Q2營收12.7億美元 凈虧2.93億美元

特斯拉汽車今天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公司該季總營收為12.7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9.55億美元,同比增長33%;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凈虧損為2.9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1.84億美元;合攤薄後每股虧損2.09美元,去年同期為每股虧損1.45美元。

@火星網友:氫能源才是正道。

@Attackon Titan:馬斯克背後肯定有大人物支持,要不然老板早就撤資了。

劉強東 夏新 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72

激進並購大敗局:參與方獲利離場 上市公司一折甩賣資產

並購各方參與者獲利離場,上市公司徒然只剩一個爛攤子。當初溢價數倍收購的資產,如今已經到了破產清算、“一折甩賣”的境地。

*ST宇順9月7日公告稱,將以1.88億元的價格,公開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雅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雅視科技)100%股權。雅視科技是*ST宇順2013年以14.5億元收購而來,上述轉讓價,僅相當於當初收購價的12%左右。在此之前,雅視科技股權已經公開轉讓過一次,但卻遭遇無人接手的尷尬。

*ST宇順的情形,在2013年以來的A股並購大潮中並非鮮見。在此之前,粵傳媒高價收購的資產,不到一年經營就出現巨額虧損,目前已申請破產。而參與並購的各方,卻通過種種途徑,帶著豐厚利潤離場,損失難以追償,給上市公司留下一地雞毛。

並購大敗局

9月5日,經*ST宇順董事會審議通過,從9月6日開始,該公司將在深圳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雅視科技100%股權,掛牌價為1.88億元,掛牌最終時間為9月12日。

這已經是雅視科技第二次公開轉讓。此前的8月30日到9月5日,雅視科技100%股權,已經在深圳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轉讓價為2.35億元。但在掛牌的五個工作日期間,未能征集到受讓方。此次1.88億元的掛牌價,較此前已經下調了4700萬元。

雅視科技是高價收購而來的資產。2013年12月,*ST宇順溢價361.93%,以14.5億元的高價,收購了雅視科技100%股權。按照承諾,2013年—2015年,雅視科技的凈利潤不低於0.83億元、1.18億元和1.42億元。但收購後第二年,業績即未達預期,2014年僅實現凈利潤0.74億元, 2015年甚至虧損5346萬元,2016年上半年更是虧損1.17億元。

不僅如此,雅視科技業績下滑,導致*ST宇順大幅計提。根據披露,2015年,該公司計提應收、其他應收壞賬;固定資產、商譽減值及存貨跌價等合計10億元。在此情況下,*ST宇順在2014年虧損3.27億元的基礎上,2015年再度巨虧10.98億元。

與當初的高額收購價相比,雅視科技上述掛牌轉讓價格,僅相當於14.5億元收購對價的12.5%左右。換句話說,*ST宇順是在低至1.2折的價格,企圖甩掉這個燙手山芋。

無獨有偶,高價並購業績變臉成為沈重包袱,導致上市公司甩手不跌的案例,今年已經多次出現。9月5日,粵傳媒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上海香榭麗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下稱香榭麗)擬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和雅視科技一樣,香榭麗也是粵傳媒收購資產。2014年,粵傳媒及其子公司,以4.5億元的高價,收購香榭麗100%股權。當時,香榭麗承諾,2013年至2016年利潤不低於4600萬元、5683萬元、6870萬元和8156萬元。但好景不長,2015年,香榭麗經營出現嚴重問題。其董事長李名智、總經理葉玫等人管理層已身陷囹圄。根據公告披露,因涉嫌賄賂犯罪、合同詐騙等犯罪,先後被公安部門立案調查。

與此同時,香榭麗經營也巨額虧損。其中,2015年虧損3.86億元,2016年上半年虧損7557萬元。香榭麗的巨額虧損,給粵傳媒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2015年,粵傳媒2015年對香榭麗單獨計提壞賬準備,共計提應收款項壞賬、固定資產減值及商譽減值準備等2.99億元,導致其當年巨虧4.45億元。

如今的香榭麗,已經資不抵債。經審計,截至2016年7月31日,香榭麗總資產1.2億元,總負債3.39億元,凈資產為—2.19億元,已經處於嚴重資不抵債。而主要負債中,包括已經逾期的銀行短期借款1960萬元、應付賬款1.28億元、應交稅費9469萬元、其他應付款7516萬元等。而其資產中,僅有貨幣資金1221萬元,應收款則超過5900萬元,根本無法應對上述巨額債,成為粵傳媒的沈重包袱。根據披露,截至8月31日,香榭麗還涉及81起訴訟案件,標的總金額高達1.9億元。

誰來買單

短短的一兩年時間,業績巨虧甚至難以為繼的收購對象,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沈重包袱,其價值也已所剩無幾。

如果按1.88億元的成交價計算,相較於14.5億元的收購價,雅視科技的掛牌價,將導致*ST宇順至少虧損12.6億元。而已經申請破產的香榭麗,按照其賬面負債、收購成本計算,給粵傳媒帶來的損失,亦在7億元以上。

盡管收購出現大敗局,曲終人散之際,卻似乎無人買單。通過變更業績承諾補償、股票質押都方式,當年收購的參與各方,已經悉數獲利離場。或者因為涉案,利益補償無法執行,追償損失則更是無從談起。

在此之前,粵傳媒就已在公開披露中稱,由於處於三年限售期內的粵傳媒股票,已被香榭麗部分原股東質押,之後發生債務擔保糾紛等原因,導致股票被司法凍結,因此業績補償存在風險。

而在*ST宇順,借助變更業績承諾補償、委托表決權等方式,原股東、收購對象原實際控制人,帶著豐厚利潤,完成了並購失敗後的大撤退。

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由於業績承諾沒有實現,雅視科技原實際控制人林萌等人應向*ST宇順補償906萬股。但就在上市公即將向股東大會提出補償方案的2015年5月,林萌等提出變更方案,並最終達成了三年到期之後累計結算、增加現金補償選擇權的新方案。

2015年,雅視科技的業績更為糟糕,出現5346萬元虧損。林萌等人有兩種補償方式可供選擇,一是以現金補償3.78億元;二是由上司公司回購1840.5萬股公司股份。此時,林萌再次試圖更改補償方案。2016年4月底,其向上市公司提交申請,稱雅視科技累計業績承諾實現率約為46%,提請減少回購股份數量至99.3萬股,由於該方案未能獲得通過,林萌又申請將補償金額調整為2.33億元,並在100%股權作價不高於2億元的情況下,承諾以2億元受讓雅視科技不低於51%股權。此後,迫於監管政策壓力,*ST宇順取消了補償方案變更。

問題在於,即便按2015年的方案執行,3.78億元的現金補償金額,*ST宇順仍見面臨巨大損失。收購前,林蔭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雅視科技47.59%的股份。有14.5億元的對價中,有4.64億元現金,林萌及其一致行動人獲得約3.11億元.半年報信息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林萌等人共持有1840億股*ST宇順股份,按目前的價格,市值達到4.8億元左右。靜態計算,補償之後,其仍可獲得4億元以上收益。

*ST宇順原來的第一大股東魏連速,在並購出現問題之後,則已果斷撤離。 2015年12月3日,*ST宇順發布公告稱,魏連速將以1.63億元價格向中植系轉讓3.49%的股權,同時將剩余10.48%的股份所表決權,不可撤銷地委托給中植融雲。此後,魏連速宣布辭去董事長等職位,徹底退出管理層。

而林萌也以同樣的方式,試圖金蟬脫殼。2016年3月,林萌與中植系簽訂協議,將其持有的1380萬股股份的表決權,同樣不可撤銷地委托給中植系名下公司。一旦業績補償完成,其即可帶著豐厚利潤,從*ST宇順全身而退。

“應該說,參與收購各方都賺得盆滿缽滿,最後爛攤子卻扔給了上市公司,沒有人為此買單。”華南某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上述行為,其實是在利用估值套利,最終無人為這些行為負責。這些激進並購的失敗案例,也為並購中“唯成長性”的估值方式敲響了警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68

中糧1元甩賣亞洲最大酒莊 二股東成“接盤俠”

從中糧葡萄酒高端代表到慘遭1元甩賣,亞洲最大君頂酒莊的未來終於塵埃落定。根據中國食品(00506.HK)公布的最新公告顯示,在經歷了多輪拍賣無果後,中國食品對標的負債進行了折扣,最終二股東隆華集團成為接盤者。

公告顯示,中國食品通過下屬公司分別與君頂酒莊和君頂酒業簽署協議,向隆華集團出售標的權益,而隆華集團須償還經折扣的君頂酒業的債務。出售酒莊的權益的及酒業的權益的代價分別為象征性人民幣1.0元。而君頂酒莊和君頂酒業的債務總和約為3億元,較之前的3.9億元,折扣了9000多萬元。

據悉,中糧君頂酒莊項目啟動於2006年,由中糧集團與葡萄酒界名人陳雲昌旗下隆華集團合資興建,前期投資3.5億元,出資比例為中糧集團占55%,隆華投資集團占45%。而君頂酒莊也被認為是亞洲最大的酒莊,設計年產量2000噸,總儲酒能力3000噸。

作為進軍高端葡萄酒業的代表,中糧集團也對君頂酒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07年8月26日君頂酒莊開業前夕,時任中糧集團董事長的寧高寧帶領中國食品董事長、中糧酒業總經理等一系列集團高管,特意提前視察君頂酒莊開業的籌備情況。在此後幾年中,寧高寧也曾多次公開表示,中糧君頂酒莊是中糧高端葡萄酒產業服務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在2012年之後,在消費走低和進口酒的沖擊下,君頂酒莊的業績每況日下,此外在運營上,內部矛盾也不斷凸顯,有消息稱,作為酒莊的實際管理者,隆華集團的陳雲昌並不完全聽取董事會意見,與中國食品的矛盾越來越大。此後,主管銷售的副總裁王保廷和原有營銷團隊也相繼離職。

第一財經記者昨天輾轉聯系到已經在上海自貿區另起爐竈的王保廷,但對方並不願對此發表評價。

公開信息顯示,君頂酒莊2015年營收7343.11萬元,虧損2137.5萬元,酒莊資產總計價值為3.75億元,而負債卻高達5.44億元,已經嚴重資不抵債。

隨著進口紅酒轉熱,中糧集團的葡萄酒戰略也隨之轉向,將目光投向進口酒業務。2014年1月,中糧集團成立了進口酒事業部,將進口酒升級到戰略層級獨立運營。2015年10月,成立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有限公司全面負責進口酒業務。而據中糧進口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祎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糧名莊薈的銷售已突破500萬瓶。相比之下,業績低迷,且管理層為隆華系“外人操控”的君頂酒莊無疑則成為“雞肋”。

如此一來,中糧也就下決心甩掉君頂酒莊這個包袱,今年4月,中國食品剝離君頂酒莊和酒業資產,而轉讓金額只有象征性的1元。對受讓方的要求也相對寬松,但需要接盤方承擔債務。

盡管條件寬泛,但負債過高,願意接盤君頂酒莊的企業並不多。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前三輪拍賣中,並沒有投標人符合北京產權交易所所列出的要求,在第四輪拍賣中,中國食品對債務進行折扣後,隆華集團為第四輪拍賣的唯一登記投標人。

不過對於隆華集團而言,這次接盤並不輕松,在轉讓條款中,隆華集團需要在30個營業日內支付60%的債務款,剩余的40%將在4個月內還清,這也意味著隆華集團在將很多的時間內償還近2億元的債務。且君頂酒莊虧損仍在持續,今年一季度酒莊營收929.78萬元,虧損892.94萬元,接手後隆華集團將獨自面對減虧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昨天致電隆華集團,對方以陳雲昌很忙為名,婉拒了記者的采訪。君頂酒莊綜合管理部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酒莊的聯合莊主業務還在銷售,酒莊運轉正常,還沒接到有調整或變化的通知。

此前,按照規劃,君頂酒莊的定位將是集葡萄酒生產、制造、酒店、旅遊休閑於一體的場所。在業內看來,君頂酒莊從設計之初即立足高端,走重資產模式,建立酒莊、高端會所和高爾夫場地,投入巨大,而這也成為制約君頂酒莊發展的先天問題。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秘書長趙禹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前君頂酒莊的經營思路有些好高騖遠,君頂葡萄酒定價都在500元以上,一些產品甚至達到一兩千元。

酒業專家晉育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體經濟的不活躍導致政商、商商活動的頻次減少,對酒水的需求也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在高端產品影響更大。而在2012年之後,恰好遭遇國家重拳反腐,虧損在所難免。

目前隆華集團和中國食品已簽署協議,而此次出售事項完成後,君頂酒莊及君頂酒業均將不再為中國食品附屬公司,而這也意味著隆華集團將全面接盤,在脫離了中糧的懷抱後,陳雲昌將會帶領亞洲最大的酒莊走向何方還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01

控股股東甩賣股份全身而退 多上市公司遭清倉式減持

近來,上市公司大股東清倉式減持,再度在市場出現。大股東借助大宗交易、股權轉讓,將所持股份大量甚至全部轉讓。

壹橋海參(002447.SZ)10月10日公告稱,其實際控制人劉德群及其一致行動人,近日通過大宗交易再次減持3500萬股。至此,劉德群等人在一個月內,已累計減持1.37億股,而且其一致行動人趙長松,將其所持2100萬股減持到只剩18萬股。

今年以來,類似的例子在上市公司並不鮮見。與壹橋海參一樣,吉艾科技(300309.SZ)、宏磊股份(002647.SZ)、海立美達(002537.SZ)等多家上市公司,都遭到了控股股東或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將所持股份全部清空。

而這些大肆減持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不乏兼具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身份者。減持之後,便隨即辭職謀求全身而退。與此同時,一些減持還伴隨著違規行為。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如果通過大宗交易、身份並無問題,減持屬於大股東的正當權利,但對減持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高度警惕。

大股東屢現清倉式減持

10月10日,壹橋海參公告稱,於9月30日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德群及其一致行動人劉曉慶女士、趙長松告知函,劉德群於當日通過深交所大宗系統減持了該公司無限售條流通股3500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3.67%,減持均價為7.7元/股。

劉德群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堪稱清倉式行動。8月31日以來的短短一個月,這已是其第五次大規模減持。此前的8月31日、9月14日、9月22日、9月22日至9月26日,劉德群等人已分別減持壹橋海參2852萬股、1390萬股、2000萬股、4000萬股,減持均價在7.81元/股—8.2元/股之間。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加上此次減持,劉德群、趙長松等人,五次已共計減持壹橋海參1.37億股,其中劉德群一人便減持了近1.17億股。按減持均價計算,其累計其套現金額當在11億元以上,僅劉德群個人套現規模也已接近10億元。

連續減持之前,劉德群持有壹橋海參3.46億股、持股比例為33.38%,其中無限售股份為8190萬股。經過減持,截至9月30日,劉德群持股數量已經降至2.49億股,持股比例則降至26.23%,目前僅剩3915萬股尚未減持。

而趙長松減持力度幾近清倉。減持前,劉曉慶、趙長松分貝持有8856萬股、2100萬股,持股比例為9.3%、2.2%。減持後,劉曉慶、趙長松持股數量為8856萬股、18萬股,持股比例為9.3%、0.02%,只有劉曉慶沒有減持。而趙長松剩余的18萬股,因為尚在限售未能減持。

公開信息顯示,剛剛過去的9月,共有277只個股遭到大股東減持,其中70只個股減持市值超過億元,減持最多的永泰能源,大股東一個月內減持規模達到21.6億元,皖江物流、應流股份等減持規模亦在10億元以上。

類似的情形,實際上已經屢見不鮮。與壹橋海參一樣,吉艾科技、宏磊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也遭到了清倉式減持。8月23日,吉艾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黃文幟計劃以大宗交易及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其名下的全部1.2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28.99%,並將於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之後的六個月內進行。

隨後,黃文幟便開始緊鑼密鼓的減持。相對於劉德群,黃文幟的做法更為徹底。公告顯示,從8月31日到9月28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分六次減持了所持吉艾科技股份,減持均價13.77元/股—15.89元/股之間,共計套現超過18億元。至此,黃文幟所持吉艾科技股份,已經全部清倉。

同樣的情形,還發生在宏磊股份身上。今年1月,宏磊股份實際控制人戚建萍及其一致行動人戚建華、戚建生等人,以27元/股的價格,將所持約1.2億股,轉讓給天津柚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下稱柚子資產)四家受讓方,共計套現達32.5億元左右。兩個多月後,戚建萍再次將剩余的317萬股轉讓給柚子資產,戚氏家族由此清空宏磊股份全部股份。

此外,還有部分上市公司,清倉減持的雖非控股股東,但減持數量卻也不可小覷。9月27日,海立美達公告稱,股東華美達一號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計劃,自9月27日的未來12個月內,減持其持有的海立美達股份不超過4300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該公司總股本的 8.68%。

華美達一號雖非控股股東,但卻是海立美達第二大股東。2016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其持股比例為14.33%,持股數量為4300萬股,僅次於第一大股東青島海立控股有限公司。今年二季度,其已堅持了300萬股。此次計劃減持的數量,正是其持有的全部股份。

減持“套路”叠出

為了完成清倉式減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在此過程中,也是“套路”叠出。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後,即迅疾謀求全身而退,有的甚至還殺一個回馬槍。

大肆減持後,劉德群已經辭職。10月11日,壹橋海參公告稱,9月30日,公司收到劉德群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劉德群辭去董事長、董事、總經理、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等一切職務。此外,獨立董事林毅、銷售總監張勝輝也一同辭職。

宏磊股份的戚建萍家族,清空所持股份後,又殺了一個回馬槍。9月14日,該公司公告稱,擬將其截至2015年底母公司除部分應收款以外的全部流動資產、兩家子公司68.24%、100%的股權,轉讓給戚建萍控制的一家企業。

之所以有此舉動,實為宏磊股份後續重組鋪路。9月14日,宏磊股份還公告,將以14億元的價格,收購廣東一家從事第三方支付、保理、保險經紀的公司,實現第三方支付轉型。而宏磊股份此前的主要資產,就是上述轉讓給戚建萍的兩家子公司及流動資產。轉讓之後,宏磊股份就成為一個幹凈的“殼公司”。

“清倉式減持大多集中在中小板、創業板,在產權方面,目前沒有太多的辦法約束。”前投行人士、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黃建中說,大股東、高管對上市公司的情況非常熟悉,清倉式減持說明其對公司前景很不樂觀。但如果沒有違規,減持是股東的權利,不能因此而限制其減持。如何實現大股東、中小投資者的平衡,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然而,違規減持的情況已是屢見不鮮。9月29日,因減持股份達到5%時,未按照規定履行報告、披露義務,並繼續超比例減持,精倫電子控股股東張學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外,就在9月30日,華夏人壽因違規減持希努爾,於9月30日被深交所公開譴責,並計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10月10日,山東證監局又對華夏人壽前述行為出具警示函。

按照現行規定,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則需遵守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的規定。

劉德群減持壹橋海參,也存在同樣的疑問。按照現行規定,董監高每年轉讓股份數不超過在其名下股份總數的25%。而劉德群既是實際控制人,也是上市公司董事、高管,按照3.46億股的持股數,其減持數量最多不超過8700萬股, 但其今年累計1.17億股的減持量,不但已超過其能減持的比例,而且遠超其無限售股份數。

“這要看是用哪個身份減持,是兩個身份都符合減持規定,還是符合其中一個,還是兩個都不符合。”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華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對於同時兼具兩種身份的大股東,判斷其是否超比例減持,要細究其減持時所用的身份。

根據壹橋海參歷次公告,劉德群減持時使用的身份,一直都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減持也是通過大宗交易進行。對此,劉華浩認為,如果以控股股東身份,並通過大宗交易建議進行,可能並不違規。大宗交易對股價影響不大,且受同時受兩種身份減持規定約束,對大股東並不公平,目前也沒有類似限制。

“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要保護大股東的利益,但對通過高送轉、做大業績掩護減持的行為,也要保持高度警惕。”深圳一名私募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中的關鍵,在於監督、促使大股東守法合規的減持。目前,上市公司大股東熱衷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就是為了避免現行規定對董監高人員的限制,但部分大股東減持時,接盤者實際是只是代前者持有,而後在二級市場減持。對於這種情形,需要引起市場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47

深圳惠程:再次甩賣8套房產 前三季度業績扭虧為盈

深圳惠程10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房產中介公司公開出售公司位於北京、南京、長沙、武漢、石家莊、福州、蘭州、長春等地的8套房產,根據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本次房產處置事項評估總價合計3,355.64萬元,占公司2015年經審計凈資產116,061.77的2.89%,預計產生收益約1,700萬元,占公司2015年經審計凈利潤12,833.15萬元的13.25%。

公司表示,本次處置房產事項能夠有效盤活公司存量資產,更好地發揮資產的使用效率。若本次處置房產事項能夠在2016年度內完成交易,將會對公司2016年度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10月15日,公司發布2016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2016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0萬元~55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08%~95.98%。此前,公司半年報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800萬元至2200萬元。公司表示,業績修正系報告期公司為盤活資產處置了部分房產致收益增加;報告期公司投資性房地產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公司利潤產生較大影響;報告期公司電氣業務銷售收入增加,同時通過加強費用管理降本增效,利潤情況好於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