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雲端:喬布斯如果生於中國……

1 : GS(14)@2011-10-08 16:04:3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681862
喬布斯不敢照鏡

「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Steve Jobs
蔡東豪之前引述過,一個調查指,民營企業家過半工作時間用在應付政府官員,包括開會、飲食娛樂、出差遊埠等。
民企老闆每天都要跟官員打交道,大官、小官一大群,你不去應酬和疏通,沒有後台的民企豈能立足。
如果喬布斯生於中國,除非他放棄創業,否則每天起床,就要避免照鏡叩問自己:我喜歡當天的工作嗎?他不可能喜歡的。

或變溫州民企老闆

喬布斯創辦的幾家公司,均先後出現財政緊絀的情況,令他本人的財政也一度有困難,差點要賣掉心愛的德國跑車及大宅。尤其是蘋果的經營模式,一向是軟件及硬件都要自行開發,這亦令到開發成本特別高昂。
1997年時,蘋果已經出現兩年虧損共 20億美元的情況,股價也創歷史新低,若非喬布斯及時重返蘋果,斬掉流血不止的產品,以新的 Mac機型號重振公司聲威,蘋果能否翻生也成疑問。
喬布斯若在內地創業,其民企之路肯定更不好走,融資環境不利,私募基金仍相對匱乏,喬布斯或要像現時溫州民企老闆般,借高利貸為企業續命,甚至因為無法還高息而要出逃!

創意難敵山寨

喬布斯以自己的名義為蘋果註冊了 317項專利,若果他在內地註冊這些知識產權,能否得到妥善的保障實成疑問,不但訴訟費時失事,而且以內地山寨文化之猖獗,可以想像, iPhone推出前幾天,深圳華強北路已在發售幾可亂真的 Hiphone,甚至有雙卡雙號等額外功能。蘋果的高昂科研費用,隨時為他人作嫁衣裳,被山寨對手以低價打個落花流水。
iPhone一個重要的生意模式,是令用家樂於在網上購買音樂及應用程式的 iTunes,不過,在內地免費文化盛行的地方,要用戶付費買音樂或遊戲絕非易事,大量用戶將透過越獄( Jailbreak)解鎖以使用翻版程式,喬布斯的算盤便難以打得響,其超高毛利亦不會實現。

對手化身球證

蘋果新產品的出現,往往顛覆了現有市場的生態,改寫了遊戲規則,好像 iPod的推出,令唱片業的購買模式,由整隻碟買變成逐首歌購買。 iPhone則令智能手機天翻地覆,把一直苦無方法刺激用量的 3G電訊商起死回生,但 App Store的出現,也令手機商變成頻寬供應商,在內容供應上變成閒角,軟件的收入都讓蘋果拿掉。 iPad一機風行,也令電腦生產商疲於奔命, Netbooks即時打入冷宮,而電腦的銷售亦明顯放緩。
這種顛覆行業的氣燄,勢必傷害到原有的業界利益,可以想像,業界將會群起攻之。若喬布斯在內地,競爭對手可不是一般的對手,隨時是球員兼球證的央企,可以更改遊戲規則消滅敵手,正如部門利益分配談不攏,可以令內地三網融合無疾而終,喬布斯想憑產品創新打開新局面,在內地面對的,可能不是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世界少了一個經典廣告
有一個蘋果廣告,喬布斯不可能在中國播放。 1984年,蘋果推出重新定義個人電腦規格的 Macintosh(圖像界面、視窗加滑鼠,從此是 PC標準配置),請來《異形》導演列尼史葛( Ridley Scott)執導,成為商業廣告史上最經典的其中一個創作。
廣告內容向 George Orwell的反極權小說《 1984》借橋,在 Big Brother統一思想、千人一面的 1984世界,代表蘋果精神的女英雄奮力把大鐵鎚擊向轉播 Big Brother演講的大屏幕,解放人類思想。"You'll see why 1984 won't be like 1984",廣告營造那份開天闢地、挑戰強權的氣魄,讓人對 Macintosh有無限期待。
蘋果董事會其實並不喜歡這個廣告,但喬布斯和另一公司創辦人 Steve Wozniak力排眾議,讓廣告得以面世。
有人說 Big Brother是暗諷當時的電腦業大哥 IBM,但中國政府官員肯定會自己對號入座,唔郁你就奇,這個世界會少了一個經典廣告。
******
如果喬布斯生於中國,面對官僚貪腐,法治不彰,制度高壓,沒有言論自由,沒有創作自由,他縱使有曠世才華,都無用武之地。
生於中國的喬布斯,便不是喬布斯;中國不改革制度,就出不了自己的喬布斯。這也可能說明,為何喬布斯自己,從來不到中國來。
丘亦生
2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8 16:17:08

美國仍然是夢想家,冒險家,科學家實現理想地方,近年有言論指中國將取代美國,真係天荒夜談
3 : GS(14)@2011-10-08 16:18:11

根本就是識抄,益了班海歸
4 : wilyty(1376)@2011-10-08 18:07:34

bill gates 的 windows 又咪係抄 apple,
成功後就冇所謂.....
5 : idsdown(1658)@2011-10-08 18:21:07

唉, 好的種子都要係好的土壤上才能生長結果
試問攞炸彈物理奬的華人有冇一個係大陸做研究?
6 : GS(14)@2011-10-09 10:25:37

中國人就是唔畀錯先大問題
7 : 亞力士(1473)@2011-10-09 18:48:08

6樓提及
中國人就是唔畀錯先大問題


認同 人地係唔死得情況下 比個仔盡試 相反中國就乜都話老子後生試過 唔使再試
8 : GS(14)@2011-10-09 21:21:11

同埋人地真是有晒集群做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7409
太長啦,唔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10

立論:牛市生於絕望死於狂歡

1 : GS(14)@2012-06-14 00:50:1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13/16421069
2 : kobe bryant(28492)@2012-06-14 12:20:36

好人好姐, 唔會持有希臘債...都係想博大賺既大鱷...
相信市場已消化消息
3 : GS(14)@2012-06-14 21:43:49

2樓提及
好人好姐, 唔會持有希臘債...都係想博大賺既大鱷...
相信市場已消化消息


無人理呢個,呢個是藉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57

【奇聞】生於清末每年一獨照 見證中國百年變遷

1 : GS(14)@2016-01-14 13:32:58

中國近百年變遷,可以由1881年出生於福州的葉景呂,從他連續62年每年拍攝的獨照,默默記錄下來。


葉景呂生於清末光緒七年,那年清朝與俄國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清朝收回伊犁,但仍割棄霍爾果斯以西及北疆齋桑湖以東地區。他是朱元璋第23子的後人,明朝亡國,1646年整個家族改姓葉,並留下「不得在清廷為官」的祖訓。由於葉景呂母親原是清廷駐英國、意大利及比利時三國的欽差大臣羅豐祿的丫鬟,所以他15歲成為羅家的隨從,跟羅豐祿到倫敦生活。在英國的五年,他愛上西方流行的攝影,1901年回國,1906年結婚後,1907年開始了每年拍一張獨照的習慣。眾所周知,清朝於1912年亡國,其後是民國,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內戰中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縱然葉景呂生於亂世,經歷亡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新中國成立,個人又在50年代陷於五反批鬥漩渦,1960年老宅被政府沒收,1968年文革期間,家人受到牽連,對當年已87歲的葉景呂與年老太太大受打擊,雙雙病倒,但是照片上,他的面容永遠是從容淡定。這就是他想展現的生活方式,無懼時代改變,勇敢地度過88年的人生。至2月底,在福建博物院《時間都去哪了──〈觀我〉影像展》可以欣賞到這62張獨照。看着這些照片,彷彿看見中國近百年的政治與文化改變,滄海桑田,心裏有點戚戚然。



1907年首張年度照片,27歲的葉景呂留着長辮子,拿着流行的傘,身旁西式的枱上放有西洋鐘、假花及線裝書等中西合璧道具。

1909年,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宣統登基,葉景呂身穿西裝留影,是唯一一張非唐裝的照片。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葉景呂把辮子剪掉。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天,葉景呂拿着報紙拍攝,相信是參考毛澤東為構圖。

1952年是葉景呂最難熬之年,長子因加入秘密宗教組織,長孫又舉報他販賣黃金,年過70的葉景呂受到審查,雖然事後免受追究,他自覺是污濁之年,所以不拍照,改為剪影,並在旁寫上當年發生的事作警惕。

1959年,葉景呂左眼失明已兩年,那年代沒法醫好眼睛,但是當年可以把門牙修補,他特意在6月1日兒童節拍下該照片,寓意返老還童。



1968年,葉景呂最後的一相片,終年88歲。



資料來源:Hyperallergic、人民網記者:黃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14/194506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193

生於共產南斯拉夫 疑在美做過黑工另類第一夫人 曾拍裸照

1 : GS(14)@2016-11-10 07:57:30

■競選期間屢有負面報道,令梅拉尼婭支持度偏低。互聯網



【特朗普當選】特朗普在紐約宣佈勝利的一刻,妻子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一身白衣,神采飛揚地與家人站在他身後分享喜悅與榮耀。這位生於共產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亞裔模特兒,10年前才入籍美國,在大選中屢被翻炒拍過裸照、疑似做過黑工等舊事,形象與精英階層出身的米歇爾、希拉莉等歷任第一夫人大相逕庭。她豪言要成為「與別不同的第一夫人」。


在1999年,特朗普正在爭取改革黨總統提名,模特兒梅拉尼婭剛開始與他蜜運。《紐約時報》記者問道,倘若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她會成為怎樣的第一夫人?她的答案如選美佳麗般得體但空洞:「我將會非常傳統,像貝蒂福特或積琪蓮甘迺迪般支持他。」17年過後,她的答案完全相反:「我們身處21世紀,我就是我,將與任何第一夫人都不同。」她早前承諾當上第一夫人後,將關注兒童及婦女議題、打擊網絡欺凌,又自言不會對丈夫言聽計從,曾多次在政治上給予他意見,也不贊同他常在Twitter大放闕詞惹禍。


演說剽竊米歇爾淪笑柄


梅拉尼婭1970年生於前南斯拉夫小鎮塞夫尼察(Sevnica),父親是電單車商人及斯洛文尼亞共產黨員,母親是童裝紙樣技工。她操斯洛文尼亞、英、法、德及塞爾維亞五種語言,曾於盧布爾雅那大學攻讀建築,但不久退學,全情投入模特兒事業。梅拉尼婭18歲時加盟意大利米蘭一家模特兒公司,1996年到紐約旅居及工作,兩年後在一次時裝展上邂逅特朗普,2005年舉行盛大婚禮,連現在與特朗普勢成水火的克林頓與希拉莉夫婦也有出席。一年後,她與特朗普誕下兒子巴倫(Barron)。此外,她曾在2005年至2009年出任美國紅十字會親善大使。特朗普去年宣佈參選後,成為政壇及傳媒的眾矢之的,梅拉尼婭難免受波及,被傳媒挖出她為雜誌拍攝的陳年裸照,又被指曾在取得合法的美國工作簽證前做黑工。就連她今年7月為丈夫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站台,也被指演說剽竊第一夫人米歇爾8年前發表過的內容,淪為笑柄。在大選後段,特朗普被《華盛頓郵報》公開他在2005年講過的猥褻言論,梅拉尼婭承認感到驚訝,但仍為丈夫辯護,指錄音內容不過是「男孩的閒聊」。其後特朗普接二連三被女子指控性侵,她一概直斥是「謊言」,「我信任我丈夫」。


支持度尾二 僅勝希拉莉


特朗普就任總統後,梅拉尼婭將成為美國史上第二位在外國出生、首位來自共產國家的第一夫人,但她日後路途未必平坦。早前民調顯示,梅拉尼婭是自1992年以來,支持度排名尾二的總統候選人伴侶,僅比1996年的希拉莉高分。美國廣播公司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0/19828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800

【回歸20年】生於97年7月1日20歲少女︰我想留喺英國

1 : GS(14)@2017-07-02 14:19:36

97前政要出巡會唔會封路?



有人話,呢個世界唔係非黑即白,在黑與白之間,還有灰。不過有一樣嘢只有兩個可能,沒有中間。就係,你出生於回歸前,定係回歸後?



97前嘅香港街道。

1997年有59250位嬰兒出世,按比例除返365日,每日平均只有162.32位誕生。而生於97年7月1日嘅,就有今天的主角,劉杏怡小姐。

劉小姐小學及中學階段皆在香港就學,及後赴英國升讀大學。

出生於1997年7月1日嘅劉杏怡(Myolie),1秒鐘都未曾活過喺香港嘅英治時期,但就對97年前嘅光景非常好奇,「好想知道英殖時期同依家有乜嘢唔同。」作為同特區政府同一日出世嘅人,佢哋老早就被冠以「回歸寶寶」嘅稱號,仿彿一出世就注定不凡。5歲、10歲時,百多個回歸寶寶們都分別到過禮賓府等核心內圍——同特區政府一齊開party、切蛋糕、唱「happy birthday to me」。呢啲經歷,好多人恨都恨唔到,又或者咁講,同岩布仙尼唱可能仲多人恨。



回歸10周年慶祝大典,一班同特區政府同一日生日嘅回歸寶寶應邀到禮賓府出席生日會。

唔知生日會有冇唱Happy Birthday to me?

喺香港長大,再到英國讀大學,Myolie算係比多數人幸運,可以離開香港嘅教育系統,呼吸外國嘅空氣。不過Myolie一樣注意到,香港近年嘅「味道」有所改變︰「大家嘅唔開心指數比較高,對於政府嘅批評,大家嘅意見亦係多咗,小朋友嘅學業上,可能有普教中啦,除咗要補習英文,甚至而家要補習普通話……」黑與白之間,果然灰。



劉小姐直言畢業後希望留喺英國發展,因為喺香港「好似每日生活喺個框框裏面」。

對於前景,劉小姐坦承好迷茫。於是呢張相加咗啲配色,灰灰地。

於是,Myolie選擇他日畢業後留在英國發展︰「香港呢個地方壓力太大,好似每日都生活喺個框框入面,所以希望喺嗰邊試吓。」都啱嘅。現世道嘅香港人,也許普遍只有兩個願望︰上車同離開。能夠離開香港到外國地方闖闖,相信好多網民都好想留返句︰「真係恭喜你呀!」茫茫人海中搵一個生於1997年7月1日嘅人,難,仲要呢班同特區政府甚有淵源嘅寶寶肯為《蘋果動新聞》做訪問,就更難上加難。所以,衷心感謝劉杏怡小姐,你令本來有點灰的今天,變得不再灰。生日快樂,劉杏怡。文、採、編、剪︰Roy攝影︰廖達燊協力︰表妹、張展陶 tag:_mt_娛樂,_theme_71201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2/200759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