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賈躍亭的敦刻爾克:出國70天瓦解樂視非上市體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4/165124.shtml

賈躍亭的敦刻爾克:出國70天瓦解樂視非上市體系
騰訊深網 騰訊深網

賈躍亭的敦刻爾克:出國70天瓦解樂視非上市體系

一年多前就計劃撤退 all in 汽車的賈躍亭,和接盤後正著手複興樂視的孫宏斌,站在了棋局的兩端——他們倆誰能開辟出樂視的下一個未來?

來源 | 騰訊深網(ID:qqshenwang)

文 | 李儒超

7月6日上午承諾“盡責到底”、下午卸任樂視網董事長的賈躍亭,很快就遭遇了一個新的危機。

起因是樂視金融7月中旬到期的一款名為“樂享其成”的理財產品。知情人士透露,這款產品最終債權人實為樂視致新,但數月以來,包括致新在內的樂視上市體系在孫宏斌手中資金“只進不出”,產品到期後如何籌集資金兌付,成了孫宏斌與賈躍亭的分歧爭議。

此時,已有多名用戶反映兌付困難。作為樂視非上市體系最後一塊“保持正常運轉”的業務,樂視金融眼看也要落入危機之中。

保,還是棄,賈躍亭需要做一個決斷。

一位互聯網金融行業人士向深網表示,樂視金融擱淺,所影響的很可能不僅是其自身的商譽問題,一旦監管部門因延付問題介入,樂視金融原先被質疑的“自貸自融”問題可能被坐實,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網貸暫行辦法》第十條,“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從事或接受委托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如果最後被判定違規,是已然身處敏感期的賈躍亭不願看到的。

“最終,賈躍亭自掏腰包幾個億,解決了這次兌付危機”,上述知情人士向騰訊深網透露。針對該說法,深網未從樂視金融內部獲得求證。

而就在一個月後,樂視網8月29日發布的2016中報顯示,樂視金融將被劃歸樂視網上市體系。

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後,是賈躍亭與孫宏斌之間不斷的博弈和合作。

在樂視帝國最危險的最近70天里,遠在美國的賈躍亭雖然離場,但依舊在緊鑼密鼓的操盤最後的善後事宜。

賈躍亭曾一手打造的電視、體育、手機、汽車、內容、金融、雲平臺七大樂視生態,隨著樂視影業和樂視金融註入孫宏斌掌控的上市資產、樂視體育和易到的轉讓、樂視控股的空心化,如今僅剩樂視手機的命運懸而未決。

事實上,所謂的樂視非上市體系如今已經瓦解,一旦樂視手機的出路塵埃落定,賈躍亭實際上就可以從樂視完全抽身,未來僅僅聚焦在汽車業務,這也寄托了賈躍亭事業翻盤的最後希望。

然而,紛繁龐大的關聯交易和資金糾葛,使得留下的這盤殘局比想象中更難以收拾。

此時,一年多前就計劃撤退並押註汽車的賈躍亭,和接盤後正著手複興樂視的孫宏斌,站在了棋局的兩端——他們倆誰才能開辟出樂視的下一個未來?

樂視金融的隱秘杠桿

仿佛一夜之間,樂視金融成了新的變量。

雖然樂視金融在“七大體系”中最為低調,但其承擔的職能卻絕不簡單。

以出現兌付危機的理財產品“樂享其成”為例,該系列產品除了個別明確標註投資標的外,絕大部分標註的交易債權均為重慶樂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下稱“樂視保理”)轉讓的應收賬款收益權。樂視保理是樂視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視投資”)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當時樂視金融官網對“交易資產標的”的說明,這筆應收賬款收益權的最終債務人為“大型綜合性集團旗下註冊資本2.6億元專業從事電子產品研發生產的科技類公司”。

騰訊科技通過查詢樂視致新的工商信息獲知,在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1月18日期間,其註冊資本正是2.6億元。

這只是巧合嗎?在樂視網發布的2017半年度報告中,樂視網對樂視保理的資金拆借也赫然在列。

0

這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樂視金融都在為樂視致新等樂視系公司輸血,其戰略意義不言自明。

但這一地位,在孫宏斌、賈躍亭著手分割之際,卻成了隨時可能會引爆的炸彈。

一個最顯而易見的困局是,即便暫時保住了樂視金融“100%歷史兌付率”,但“樂享其成”後續一系列產品的兌付仍懸而未解。

賈躍亭又和孫宏斌坐回了談判桌前。接近交易的樂視內部人士透露,賈躍亭“自掏腰包”保住樂視金融商譽,進而維持樂視金融的自身價值,是其與孫宏斌進行下一步談判的前置條件,“將樂視金融債轉股抵債是最好的辦法。談判有兩個核心點,一個是樂視金融的兌付如何處置,一個涉及樂視金融控股股東樂帕營銷,後者的控股股東與樂視網的關聯交易十分複雜”。

據了解,樂帕營銷的控股股東樂榮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榮控股”),亦是樂視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視電子商務”)的控股股東。

僅樂帕營銷和樂視電子商務兩家公司,截至今年6月30日樂視網對其的應收賬款余額合計就達到了5.42億元人民幣。

這筆交易的關鍵在於,如若樂視金融“抵債”成功,其股權價值將沖抵部分原先如樂帕營銷、樂視電子商務等對樂視網的欠債;同時,樂視金融回到孫宏斌治下,其兌付問題也將一並解決。

此時的賈躍亭已經沒了太多議價空間。

孫宏斌煩惱:48億欠款追討難題

相對於樂視紛亂龐大的殘局,樂視金融問題的解決仍顯得杯水車薪。

根據2017半年報告,樂視網關聯方應收賬款額為52.41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51.85%。在這其中,應收賬款余額超過億元的共有9家公司,9家公司款項合計為48.78億元。

0 (1)

值得一提的是,欠款高達23.05億元的樂視智能終端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文提到的樂視電子商務和樂帕營銷,均由北京百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百樂文化”)的全資子公司百分百控股。而百樂文化僅有兩名股東,賈躍亭持股99%,賈躍亭的姐姐賈躍芳持股1%。

另一個欠款大戶,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同樣由賈氏家族實控,其法人代表為賈躍亭的哥哥賈躍民。

可以看出,樂視非上市體系相對於樂視網大量未歸還資金,已經為“新樂視”的前景造成巨大壓力。

但此時,賈躍亭手中樂視非上市體系可處置的優質資產,已經幾近枯竭。

上述48億欠款未來如何歸還上市公司?賈躍亭遲遲沒有歸國,更讓外界對這個問題難以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數月以來,賈躍亭還曾將個人資金撤出樂視上市體系。

早在2015年,賈躍亭減持套現兩筆共計57億資金,賈躍亭承諾全部借給樂視網作為營運資金,免收利息;樂視網歸還資金後在6個月內全部用於增持樂視網。

在2015年6月,賈躍亭也確實借出了第一筆款項,協議稱金額不少於25億元。

然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賈躍亭及其姐姐賈躍芳沒有簽訂與樂視網第二期借款協議,反倒在第四季度樂視資金最為艱難的時刻收回了約30億元借款。當時,賈氏姐弟在樂視網的借款總額,從2015年底時的近35億元,大幅縮減到2016年底的不到4.5億元。

而在最新的2017中報中,賈氏姐弟更是在近期將最後的約4.5億元款項全額收回。

這意味著,處理完樂視金融、易到、樂視體育等資產,除了樂視手機和酷派,賈躍亭的“撤退”已接近完成。而即便手機業務以最壞的破產結局來評估,賈躍亭真正個人要承擔的經濟損失可能並非那麽嚴重。

20150819045905423

在迎接新的“歷史階段”後,賈躍亭再也沒有提及歸國事宜。安心呆在美國和香港的他,正投身他的“汽車夢”-----這是他眼中讓樂視翻盤的最後希望。

非上市體系的悲觀結局

正如賈躍亭此前所言,樂視分為三部分,樂視網、樂視非上市體系、樂視汽車。當前的情況是,前兩塊正被逐漸處理,惟有第三塊,賈躍亭依舊完全掌控;而不同部分業務之間的隔離,也絕非只存在樂視網與樂視控股為中心的非上市體系中,第三塊也已做出了區隔。

一位樂視內部人士告訴騰訊科技,此前作為樂視非上市體系中樞的樂視控股,已經名存實亡,幾輪裁員過後,留下的核心員工有不少在近期被轉移到了樂視汽車體系。

有趣的是,轉移到樂視汽車體系後,這些員工卻被要求重新入職,但原先在樂視控股的工齡均不被折算。

而比起絕大多數原先在樂視非上市體系的“棄子”,他們已經幸運太多。事實上,此前離職或裁員的前員工,時至今日,仍有很大一部分還未拿到7月及之後的工資。

先是在7月10日發薪日拖欠6月工資。8月10日時,樂視非上市體系終於發放了6月工資,但7月的薪資繼續拖欠。當時樂視控股一位高層透露,8月10日中午賈躍亭在香港緊急談成了一筆融資,就是為了下午保證這次6月薪資發放。

但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中午在香港簽合同,下午就到賬,這個說法不太現實。

更多的非上市體系員工被裁員或者主動選擇離職。

“最近的裁員,已經從開始的N+1補償,被砍到了N,但很多人還是很樂意的接受了”,一位近期離職的前樂視員工告訴騰訊科技,裁員名額已經成了福利。

很顯然,在這場已持續近一年的“危機長跑”中,絕大部分非上市體系員工已經沒了耐心。畢竟,在可預見的將來,只會有“兩個樂視”-----美國的賈躍亭以及汽車業務,國內的孫宏斌和樂視網上市體系。

值得註意的是,今日有媒體報道稱,賈躍亭已申請美國綠卡,而一名洛杉磯律師助理還曝光了一份賈躍亭的irrevocable living trust (不可撤銷的生前信托),其中一份草稿文(THE YT IRREVOCABLE TRUST )顯示,他給女兒留了7500萬美金,約合五億人民幣,賈躍亭夫人甘薇是信托基金守信委托人。最後的信托基金款項據悉將從法拉第公司的資金池打入。

0 (2)

0 (3)

在深網此前的報道《樂視悲劇:賈躍亭的信守與撤離》中曾指出,即便樂視控股系公司出現最糟的情況,賈躍亭似乎也不再有太大損失,在將重心轉移至汽車項目的那天起,結局就已經註定。如果孤註一擲拯救樂視生態,一旦失敗賈躍亭可能變得一無所有,而把所有資金和資源押註在樂視汽車,顯然是更為理智的選擇。如此,賈躍亭還會選擇 all in 拯救樂視非上市體系公司嗎?

兩個樂視的自救

即便完成了“兩個樂視”的格局切分,若想探索出樂視的新未來,依舊充滿挑戰。

“錢的問題只是一方面,更嚴重的問題是,即便是留下來的員工,也有很多對公司缺乏信心”,一位仍在樂視就職的中層告訴騰訊科技。

為了應對這一現狀,近期,兩個樂視不約而同的召開閉門會,試圖描繪出各自的新藍圖。

樂視汽車依舊將法拉第未來(FF)作為核心。根據新上任的樂視汽車中國COO高景深的表述,樂視汽車在下一階段將聚焦五大核心業務: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申請;LeSEE莫幹山工廠建設;與美國同步規劃建設研發體系,提升整車研發能力;在研發、制造、供應鏈等領域進一步打通中美協作體制;協助FF制定實施FF 91國內銷售策略並進行銷售準備工作。

由於樂視汽車國內項目仍毫無眉目,FF旗下FF91幾乎是當前樂視汽車業務的唯一工作重心。除此之外,樂視汽車聲稱,其新一輪融資或於近期敲定。

事實上,樂視汽車的融資已經從年初拖延到現在。考慮到圍繞賈躍亭的信任危機並未解除,樂視汽車及FF目前的融資勢必深受影響。

相比之下,孫宏斌的樂視也急需回到正軌,扭轉近半年危機業績和收入利潤不斷下滑的頹勢。

騰訊科技了解到,除了業務層面的集中調整,孫宏斌近期還與多家銀行及投資機構接觸,以其解決樂視當前的資金困境。

一位參與“新樂視”閉門會的樂視內部人士告訴騰訊科技,雖然外界有傳言說孫宏斌在考慮賣掉樂視,但事實上孫宏斌對重振樂視業務的熱情很高,“新樂視”易主的可能性並不大。

但在樂視的複興規劃中,出讓一部分股份極有可能被放上了日程。

“樂視當前的商譽降到了歷史最低點,改名也無濟於事”,一位與樂視高層有過接觸的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孫宏斌拿出的方案很可能是引入BAT級別的戰略投資者,“樂視電視和影業仍有吸引力,已經有潛在投資者在談”。

只是,僅僅依靠孫宏斌的個人背書,能為樂視網的資金和業務帶來的幫助畢竟有限,和賈躍亭主導的汽車業務一樣,二者的自救之路都註定充滿艱辛。

賈躍亭 樂視 孫宏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20

三星爭產王國或瓦解

1 : GS(14)@2012-07-16 23:55: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6/16516719


今年2月,三星集團主席李健熙被兄長李孟熙入稟,追討824萬股三星人壽股份及20股三星電子股份,涉7000億韓圜;同月底,李健熙的姐姐李淑熙亦入稟要求李健熙歸還共1900億韓圜的三星電子及三星人壽股份。李健熙二哥李昌熙,其次子的太太崔善熙及兒子,亦於3月入稟求向李健熙追討包括三星電子、三星人壽等公司股份。
股權複雜 架構隨時崩潰
三星集團的股權架構極其複雜(見圖),李健熙透過持有三星人壽20.76%股權,成為三星電子最大股東;其獨子、三星電子主席李在鎔亦透過持有25.1%的三星愛寶樂園,是三星電子第二大股東。
若李孟熙及李淑熙獲勝,此「食物鏈」將出現斷裂,李健熙在三星人壽的股權會跌至低於三星愛寶樂園。據南韓法例,三星愛寶樂園便會成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而金融控股公司不能持有非金融公司的股權,因此該公司需出售持有的其他三星子公司股權,當中包括李健熙一手發揚光大的三星電子的股權,令整個架構瓦解。事實上,家族企業大多會選擇集團子公司交叉互控股權的做法,因此舉有助家族鞏固對整個集團的控制,即使只持有少數股權,亦可控制集團各子公司。
現代證券分析師 Jun Yon-ki表示,李健熙可能希望以現金解決訴訟,因為若李健熙失去三星人壽的股權,或會引起集團內股權架構重組。有分析指,李健熙兒子李在鎔的接班進程亦可能受影響。其他家族成員亦可能會加入爭產訴訟。
佔南韓 GDP20% 舉足輕重
李健熙接棒之後,三星成為南韓以至全世界的著名品牌之一,每年銷售額達2340億美元,業務包括電子、化工、造船、金融保險、房地產、甚至棒球隊,而旗下的智能手機更打破蘋果 iPhone獨霸市場的局面。
由於三星集團佔南韓國內經濟生產總值( GDP)20%,公司在國內舉足輕重,加上「三星爭產案」內情峯迴路轉,事件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熱話。
爭產風暴禍根於1987年已種下,當年三星創辦人李秉喆逝世,但並無留下遺囑,07年有消息揭露李健熙以他人名義持有李秉喆遺下的股權,李健熙繳交罰款稅項後,將所有股權收回自己名下,成為三星人壽最大股東。由於三星集團旗下子公司交叉互控,有關股權變動揭露李健熙實為三星集團的「最高領導人」。
2 : GS(14)@2012-07-16 23:57: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6/16516720



在第二季業績未公佈前,暫且先以該公司首季業績作分析。據三星電子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業務按收入分佈計算主要包括四大類,包括有手機業務、半導體業務、消費電子產品業務及顯示器生產業務。在今年首季,除半導體業務外,三星電子其餘所有業務收入均勝預期,當中歸功於多種產品包括智能手機、 OLED及高級電視機等業務進步而推升毛利率。
收入佔整體業務46%

若仔細分析其中數字,手機業務當然是收入主要來源,以首季計收入佔全部業務46%;而消費電子產品業務雖然內容廣泛,不過其電視及其他家電等產品亦早以聞名於世,但表現看似平平的半導體業務前景又如何呢?
早前有分析指,三星電子其實早已在半導體業務上蠢蠢欲動,甚至已正面挑戰英特爾( Intel)的龍頭地位。野村證券有研究指,至2014年時全球流動設備處理器需求,每年增長約四成,個人電腦處理器需求增長為個位數。
三星電子早前已表明會在國內斥巨資設立新的晶片廠,攻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發展,藉此領導全球半導體產業。現時蘋果的 iPhone及 iPad與及其自家品牌 Galaxy均有使用三星電子生產的流動設備處理器;將來甚至會為微軟推出的 Windows8系統平板電腦作相應發展,務求一網打盡所有流動設備。
不過,三星電子似乎對現狀仍未滿足,其舵手李健熙去年表明大力開拓五項新產品,包括太陽能電池、混能車電池、 LED、生物製藥及醫療器械。
分析指這種營運手法可能為三星電子帶來隱憂,以醫療器械為例,當年富士菲林及 Olympus亦以此為強項,但最終反忽略了其本業。

3 : GS(14)@2012-07-16 23:58: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6/16516721


產量多 成本降

三星致勝之道,在於把握手機操作系統 Android的冒起,投放資源大量生產多種型號支援 Android操作的智能手機。另蘋果跟三星的手機專利訴訟沒完沒了,更反映兩間公司鬥爭的激烈程度。本月初,三星終在英國專利訴訟獲勝,英國高等法院裁定三星 Galaxy Tab沒侵犯蘋果 iPad。判詞指, Galaxy Tab不及 iPad那麼「酷」( not as cool as the iPad),消費者不會因而混淆,認為不存在設計抄襲。判詞猶如向三星暗摑一掌,其品牌形象無形受打擊。
手機業最大特色就是產品生命周期短,若製造商不能追貼周期起伏,結局將會一沉不起。有分析認為,手機業興衰循環不斷,如八十年代由摩托羅拉主導市場,千禧年已被愛立信取代,之後到諾基亞稱霸,時至今日由三星和蘋果瓜分天下。曾叱吒手機界的諾基亞股價創16年低位,上月更已發出盈警,影響力急速下降。
4 : wilsonchui(9055)@2012-07-17 00:02:42

留個名先,雖然我有hold Samsung Electronics 韓股但呢隻野我做得好少功課
5 : GS(14)@2012-07-17 00:07:03

他幫你做晒
6 : Sunny^_^(11601)@2012-07-17 09:05:04

嘩...D股權真係唔知邊個打邊個@.@
7 : wilsonchui(9055)@2012-07-17 12:20:02

我唔怕佢比垃圾蘋果告.蘋果以經江郎才盡靠告人食老本為生,三星反而越做越有,抄你抄得比你更好

反而呢d股權爭坳真係最麻煩,不確定性幾大

不過作為南韓一手扶植,揚威四海的"國企",三星王國同政治家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我想南韓政府作為既得利益者都唔會想三星比人搞局
8 : GS(14)@2012-07-17 21:55:36

7樓提及
我唔怕佢比垃圾蘋果告.蘋果以經江郎才盡靠告人食老本為生,三星反而越做越有,抄你抄得比你更好
反而呢d股權爭坳真係最麻煩,不確定性幾大
不過作為南韓一手扶植,揚威四海的"國企",三星王國同政治家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我想南韓政府作為既得利益者都唔會想三星比人搞局


其實呢種就是日本那種財閥控制是持股變種之嘛....我想最後都是付錢了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86

維繫70年 英緊縮政策成絆腳石美英特殊關係瀕瓦解

1 : GS(14)@2015-04-15 02:09:59

走過逾70載的英美特殊關係面臨嚴峻考驗,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的機密備忘,指在英國推行經濟緊縮政策甚至可能退出歐盟、以至全球勢力重組等影響下,英國未必再跟美國唇齒相依,有需要檢討這段特殊關係。


這份近日曝光的備忘由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於3月撰寫,本月初向國會簡述英國下月大選對美國的影響。備忘認為英國對美國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方經濟表現,因為「地緣政治正在改變」,加上20國集團等經濟體冒起,此消彼長下,美英關係的重要性正逐漸減弱。雖然兩國「仍是重要經濟夥伴」,但「很多認為英國國際影響力源於其經濟動力與成功的觀察家,都越趨質疑該國在積極凍結財政同時,能否維持強勁經濟增長」,暗示英國的緊縮政策成了兩國關係的絆腳石,有必要「重新評估兩者特殊關係」。


■曝光的機密備忘是評估英國大選對美國的影響。路透社

英「叛變」加入亞投行

美英特殊關係這個概念,是二戰時由英國首相邱吉爾提出,到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及美國前總統列根時達到頂峰,變成緊密的政經、軍事和文化關係。這個特殊關係越趨一面倒,英國出於要配合「老大」的需要,被迫要參與南斯拉夫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換來被指摘是美國的「跟尾狗」。今年1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白宮後,形容英美關係是「歷來最強」,言猶在耳,英國上月中竟宣佈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投資銀行成為創始成員國,是首個「叛變」的美國盟友,叫國際大為錯愕。英國《金融時報》及美國《紐約時報》都不約而同認為,對華態度及軍事開支已成英美越走越遠的兩大主因。事實上卡梅倫訪白宮期間,就私底下被美國總統奧巴馬「溫馨提示」,切勿離棄北約成員國要貢獻國內生產總值2%於國防的目標,令競選時主打減軍費以刺激經濟的卡梅倫相當為難,不少軍事專家都留意到英國已落後目標,而一旦保守黨延續執政,只會進一步削減軍費。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14/191115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13

澳洲瓦解聖誕恐襲陰謀拉5人

1 : GS(14)@2016-12-24 10:55:18

澳洲瓦解一宗當地近年最大型恐襲陰謀,拘捕5名男子,相信他們受「伊斯蘭國」(IS)影響,計劃在聖誕日連環襲擊墨爾本核心地段多個地標,以造成大量傷亡散佈恐慌。聖保羅座堂(St Paul's Cathedral)、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及弗林德斯火車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都是墨爾本名勝,每逢聖誕新年旺季定必熙來攘往,今年加上附近的墨爾本板球場在「拆禮物日」將舉行澳洲對巴基斯坦賽事,料有10萬人觀戰,人流勢必更加繁忙,難怪被恐怖分子盯上。



受聖戰思想荼毒

墨爾本警方前晚至昨晨採取拘捕行動,出動包括炸彈專家等400名警力,掃蕩墨爾本西部及北部至少五個地點,拘捕了7人,兩人其後獲釋。被捕者全是澳洲公民,4人是黎巴嫩裔、1人是埃及裔,部份人早已被情報機關列為監視目標;當中26歲沙拉尼(Abdullah Chaarani)、24歲穆罕默德(Ahmed Mohamed)及21歲阿巴斯(Hamza Abbas)昨午在墨爾本地方法院提堂,不准保釋還柙候審;另外兩人將於今日提堂。警方已監視5人至少兩周,原想再觀察多48小時才採取拘捕行動,但眼見他們已實地考察了上述三個襲擊目標,決定提早拉人;他們不是IS成員,但深受聖戰思想荼毒,其中尚未出庭的21歲IT從業員達布西(Zakaria Dabboussi),是看過敍利亞內戰資料後思想變得極端,facebook載有《可蘭經》節錄;而IS上月發佈鼓吹支持者施襲的宣傳片,就出現過聖保羅座堂的畫面。掃蕩中警方起出炸彈材料,相信五人想發動炸彈襲擊、槍擊及持刀殺人等多料恐襲,當局指雖然恐怖威脅已解除,但民眾宜保持警覺,並已派人提升板球場及墨爾本市內保安。路透社/法新社/澳洲《悉尼先驅晨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4/198755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948

半世紀世界秩序步向瓦解

1 : GS(14)@2016-12-29 08:10:09

【明報專訊】17世紀之前,歐洲人相信「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直到在澳洲發現黑天鵝,歐洲人的想法被顛覆,黑天鵝也成了不吉利的象徵。2016年,很多市場評論員說起碼飛過了3隻不吉利的「黑天鵝」,市場逐漸習以為常,對市場的衝擊亦愈來愈小。不過這些所謂「黑天鵝」的影響可能較深遠,後續進展仍難以判斷。

3隻「黑天鵝」後續衝擊不容忽視

英國脫歐之前,民調一直顯示,支持留在歐盟的選民佔多數。一眾大行連同英倫銀行,都異口同聲說脫歐對英國經濟將造成極大的破壞,甚至經濟要衰退3年。脫歐當天,環球金融市場大跌,港股一度大跌1200點,但3天後已確認觸底,並展開了長達兩個月升浪。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情况與英國脫歐如出一轍,市場一面倒地希望希拉里勝出,一眾大行說特朗普一旦當選,美股要跌5%至10%,有分析指港股要跌三成。投票前一天的民調顯示希拉里穩贏,然而劇情再一次逆轉,這一次市場人士已經學乖,點票期間亞洲股市大幅波動,到美股開市竟然不跌反升,美股自此不斷創新高。

第三隻黑天鵝是意大利公投,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反對修憲本來就佔上風,公投失敗乃意料之中;將這個大概率事件也稱為黑天鵝,純粹是因為其不祥的預兆。公投失敗,總理倫齊辭職,右翼政黨「五星運動」可能在未來執政,歐盟將走向瓦解又進一步。

2016年是一個黑天鵝的年份,並非因為小概率事件不斷發生,而是因為人們慣常認知的真理正在受到挑戰。全球化及貿易自由化均面對各地右翼政府及民粹挑戰,過去半個世紀建立起來的秩序似乎正走向瓦解,將如何影響金融世界,現在還未可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64&issue=20161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85

英瓦解恐襲網絡降警戒級別

1 : GS(14)@2017-05-28 10:38:03

【曼市恐襲】英國警方再就曼徹斯特恐襲拘捕兩人,連同在利比亞落網的疑犯,目前共有11名涉案人士遭扣留,警方表示已幾乎將案件背後的網絡瓦解。首相文翠珊昨將恐襲警戒級別由最高的「危急」降回一級至「嚴重」,部署各地街頭的士兵將於明天深夜撤走。


Ariana曼市搞慈善演出

警方昨以涉及恐怖罪行為由在曼徹斯特市中部一住宅拘捕兩人,令案中落網人數增至13人,其中兩人已獲釋。警方稱已將幕後網絡大部份清剿,但有情報人員指,英國窩藏了約2.3萬潛在施襲者,當中僅約3,000人正在受查或被恒常監控。利比亞當局指炸彈人阿貝迪胞弟哈希姆對兄長行蹤及施襲計劃知情,兩人更在爆炸約15分鐘前通電話,但哈希姆聲稱不了解爆炸時間及地點等詳情。另有指阿貝迪就讀大學期間甚至輟學後,曾獲批每年至少7,000英鎊(7萬港元)的學生貸款,英國政府或間接資助了阿貝迪的恐襲行動。此外,美國女歌手Ariana Grande在社交網站Twitter宣佈將再在曼徹斯特舉行慈善演唱會,為恐襲受害人籌款,同時對感到痛苦又恐懼的歌迷表達歉意,又稱永遠不忘上周一演唱會的死難者,「我會在餘生以一切行動銘記他們」。《泰晤士報》/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307

恐數千萬機迷變社會力量中共出招瓦解

1 : GS(14)@2017-07-07 01:32:47

【學者分析】中共喉舌《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王者榮耀》是陷害人生的毒藥,北京早前又推出限娛令插手干預綜藝節目。當局頻頻向社會「亮劍」,被指是為了在中共十九大前淨化社會。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中共發覺該遊戲多達幾千萬名玩家,擔心群眾性行動隨時轉化成社會力量,才出招瓦解潛在力量。



■戲院播放的宣傳片聲稱弘揚中國夢。

劉銳紹認為,雖然事件不涉政治性,但該遊戲玩家數以千萬計,中共擔心將成社會力量,故套用慣常的統治手段,先自定價值觀及標準,批評該遊戲荼毒青少年,再出手打壓。劉銳紹又以法輪功作例子,法輪功曾為國體委旗下氣功門派,上世紀90年代在內地有7,000萬法輪功信眾,超過中共黨員人數,當局感法輪功影響性過大,隨後徹底鏟除。他又指,此次事件反映官方對社會越來越恐懼,包括一些非敏感及非政治的事物,均擔心會轉成社會力量,「如果你話佢沉迷,可以透過教育、長輩來調節,為何用國家機器打它(遊戲)。」


戲院播「中國夢」洗腦片

同時,中國廣電總局要求,內地戲院即日起一直到中共十九大召開前,播放電影前得先播放長達3分鐘的「中國夢」系列宣傳片。宣傳片網羅黃曉明、周迅、李冰冰、楊冪等當紅藝人,內容除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主要的目的是宣揚習近平倡導的中國夢。不少受不了的觀眾故意遲到進場,有的乾脆暫時不到戲院看電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6/200804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62

地產潮文:海航城會否瓦解?

1 : GS(14)@2018-03-19 04:45:11

話說海航早前以159.6億將啟德第1L區3號及1K區3號地售予恒基地產(012),近日再以63.592億將啟德第1L區1號地售予會德豐(020),新地(016)亦表明對海航持有的第1L區2號地感興趣。以三幅地皮的樓面呎價約15,000元估算,海航持有的地皮市值約82.65億。若以此價成功出售,海航可總共套現逾300億,賬面賺幅逾30億。不過,四幅啟德地皮的價值,相對於紐約時報中文版所披露的海航逾900億美元(逾7,020億港元)債務,可能不足百分之五。海航炒地皮賺錢,開啟了中資來港掃地皮的序幕,令香港樓市炒得更熱,受害的當然是一眾升斗市民。貴為市區土地儲備,啟德地皮屬兵家必爭。本身擁有豐富土地儲備的新地固然希望新增據點,但香港仍有不少具實力的活躍財團。在區內取得兩幅地皮的恒地、會德豐、嘉華(173)和中國海外(688),預計有意再下一城,爭取成為啟德區大地主;華懋、南豐等擁大量資金兼缺乏土地庫的發展商,亦有極大誘因搶地;而長實(001)雖然被指淡出香港市場,但近年仍秉承「一年至少一個大盤」的售樓作風,搶啟德地亦有助消除撤資傳聞;甚至擁有大量市區土儲的新世界(017),已餓地一段時間的信和(083)、華置(127)與嘉里(683)等,憑藍塘傲打響名堂的帝國集團,以及各路中資財團,搶地的實力都不容忽視。海航城最終會否瓦解,現在還是未知之數。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blogspot.hk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5/203325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9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