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清廢行動”首日 生態環境部督辦24個突出問題

湖北荊州涴市鎮800噸的生活垃圾距離長江幹流只有350米;監利縣約1000噸生活垃圾堆存雨季時滲濾液存在進入長江風險;湖北天門嶽口鎮漢江灘塗掩埋含有強酸性的廢渣,數量約300噸,填埋點位於天門市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上遊500米左右……

生態環境部10日通報,9日是“清廢行動2018”督查組在各地全面開展摸排核實工作的第一天,共摸排核實372個固體廢物堆存點位,發現208個堆存點存在問題,涉及江蘇、湖北、四川、重慶、浙江、安徽、湖南、貴州8省市。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生態環境部已對比較突出的24個問題實施掛牌督辦,督促地方限期整改,其余問題直接交當地政府處理。

“清廢行動2018”從5月9日開始至6月底結束。環境部從全國抽調執法骨幹力量組成150個組,對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傾倒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核實,對發現的問題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對發現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改進展情況,直至全部整改完成。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上述負責人介紹,2017年以來,廣西、河南、安徽等地接連發生多起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影響了傾倒地生態環境安全,給當地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困擾。尤其是發生在長江銅陵段和池州段的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和堆存案件,嚴重威脅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引發社會高度關註。

2016年8月,貴州當地環保執法人員在某企業危險廢物存放點檢查。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後發現,24個問題中,涉及湖北省的問題最多。包括:

湖北武漢青山區武惠堤外灘地堆存工業礦渣約1000噸,疑似部分轉移至堆存點西側200米處空地並取土加以掩蓋,剩余部分就地推平。該堆存點西側200米處,除堆存轉移來的工業礦渣外,還有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堆放,其中含有部分疑似危險廢物廢機油桶。

湖北天門嶽口鎮漢江灘塗掩埋含有強酸性的廢渣,數量約300噸,廢渣淋溶水為強酸性。該填埋點位於天門市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上遊500米左右。

湖北天門嶽口鎮漢江灘塗堆存有約3000噸的工業固體廢物,初步認定為天門福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硫精砂礦渣,周邊還掩埋有大量硫精砂礦渣。堆存點及填埋點均位於天門市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上遊約500米處。

湖北天門宜佳建材有限公司南側農田(黃潭鎮西廟村)工業廢物堆存於農田間,數量約100噸,積水呈強堿性,且不斷有堿性生產廢水從天門市宜佳建材有限公司內通過暗管排出。

無人機巡查發現,湖北天門黃潭鎮東河橋有一生活垃圾傾倒點(約50米長,10米寬,深度不詳),一臺挖機正使用土方對該傾倒點進行掩埋,該傾倒點緊鄰東河,距入漢北河入河口約250米。

湖北襄陽原襄樊市磷肥廠產生的大量磷石膏廢棄物,堆存於襄州區張灣街道辦事處漢江張灣堤防老西灣堤段堤外(小清河東與漢江北交匯處),堆放場未覆蓋、地面無硬化,部分位於最高水位線以下。廢棄物對周邊水體、地下水、土壤、空氣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環境影響。

湖北荊州涴市鎮松滋江堤外側50米,有約800噸的生活垃圾,距離長江幹流350米;湖北荊州石首市筆架山街道勝利垸外幹堤垃圾填埋場,庫存大量生活垃圾。該填埋場現已封場,僅簡單覆土,雖設有滲濾液導流處理設施,但整體未做防滲處理;湖北荊州公安縣埠河鎮荊南長江幹堤內距長江500米灘地堆放生活垃圾約200噸。

湖北荊州監利縣容城鎮半路堤排澇河西側約100米處堆存有約1000噸生活垃圾。該排澇河設置有閘門,在水量較小時水流流向洪湖,在城區積澇需要泄洪的時候拉閘排往長江,雨季時滲濾液存在進入長江的風險。

湖北潛江遠達化工有限公司東側廠界內危廢(保溫石棉)與建築垃圾混存,在其廠界東側圍墻外,還發現較大滲坑,坑內廢水呈強酸性(pH值2-3)。該公司原料硫鐵礦堆場淋溶水未經收集處理,通過雨水溝直排漢江,溝內殘液呈強酸性(pH值2-3)。

此外,督查組在江蘇省也發現,揚州江都區大橋鎮喬梓村西砂料場北側堆存固體廢物約3500噸。其中,煤矸石、粉煤灰約2000噸,鋼渣約1500噸,存在汙染聖容河隱患;江蘇鎮江句容市下蜀鎮六里村東三河加油站附近堆存建築垃圾約15000噸。

在浙江省,督查組發現,浙江麗水青田縣臘口鎮浙江麗水浙江友邦鋁業有限公司拆除軋機過程中的廢機油、油泥等危險廢物,在廠界外露天堆存,部分灑落在未進行防滲處理的地面;浙江麗水青田縣臘口鎮鑫昌線纜有限公司內存有10余噸廢機油,未按規定貯存;浙江舟山定海區臨城街道王家墩村距海邊約30米建築垃圾大量堆存,總量約10萬噸。

在重慶市,督查組發現,重慶南川東城街道龍巖河居委工業園區,原雙贏集團公司北固磷銨廠生產磷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磷石膏堆存於河岸兩側,滲濾液處理站雖正常運行,但是防滲措施不完善,堆場未見覆蓋;重慶豐都龍河鎮觀音寺二組石廟梁子堆存生活垃圾約8000噸,有焚燒痕跡。

此外,督查組還發現,四川成都邛崍市羊安鎮工業園區,四川省高宇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磷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磷石膏渣,堆放於距離斜江河(岷江支流)邊,距離河道最近處不足10米。堆存場地未采取防滲措施,渣堆未完全覆蓋。渣場建有水導流槽及收集池,收集後的水直排斜江河河道;江西鷹潭貴溪市濱江鎮,距離信江約150米處有一非法廢舊塑料破碎加工點,現場堆約10噸廢舊塑料,並混有農藥瓶、醫療廢物、廢機油桶、廢油漆桶等危險廢物。該堆放場無任何防滲措施,加工點清洗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安徽宿州泗水鎮航運公司碼頭露天堆放約1000噸建築垃圾;湖南株洲天元區馬家河街道應家圍子原鵬達攪拌站和銀力攪拌站,堆存數量約400噸建築垃圾,該堆場距湘江馬家河段約20米,地理位置低於馬家河的最高水位線,雨季湘江水位上漲,堆場內固體廢物存在流入河體的風險;貴州畢節威寧縣六橋街道辦事處草海湖集雨區域面積內因拆遷產生的約20萬噸建築垃圾在拆遷現場堆存;貴州黔南州甕安縣銀盞鎮磷化公司玉華6號和8號礦井邊共露天堆存約2000噸礦渣。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限期整治,溯源調查,依法查處。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查處,並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對監管失職瀆職人員,依法依規問責追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78

生態環境部出新規:嚴防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汙染

從今年8月1日起,全國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將由生態環境部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已於近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今天(11日)對外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管理辦法》規定,造成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汙染的企業應當承擔治理與修複的主體責任。土壤環境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包括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行業中應當納入排汙許可重點管理的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石油開采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其他根據有關規定納入土壤環境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的企事業單位。

重點單位以外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活動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其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相關活動及相關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可以參照本《管理辦法》執行。

工礦用地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汙染,並且難以恢複。攝影/章軻

原環境保護部2014年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有11946座尾礦庫,其中危、險、病庫多達2369座。尾礦庫是礦山選礦廠重要的生產設施,同時也是一種具有高勢能、高危害性的危險源與環境風險源。其尾礦及尾礦水中常含有重金屬、化學藥劑等有毒有害物質,一旦發生事故,會對下遊村莊、河流、水庫、農田等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對人群健康、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近幾年來,我國發生過多起尾礦庫潰壩事故。原環境保護部《尾礦庫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方法》編制組介紹,僅2006年至2013年,被該編制組列為尾礦庫事故案例的就有53個。

2010年7月3日發生的紫金礦業銅酸水滲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嚴重汙染,大量網箱魚死亡;今年4月19日晚21時30分許,浙江省遂昌縣大金莊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潰壩事故,多處河段水質受到影響;2013年5月14日晚,湖南均楚螢石礦發生決堤,庫內約2000立方米尾礦隨洪水傾瀉。7個農戶家被沖進了尾砂,部分菜地、堤壩受損,有4座小橋被洪水沖垮。在尾礦庫下遊沿河15公里範圍內,共有9家農戶被淹,約130畝農田受到影響。

2014年8月13日,重慶市巫山縣千丈巖水庫受到湖北建始縣磺廠坪礦業有限公司硫精礦洗礦場直排廢水影響,導致嚴重汙染,水體由碧綠色變為暗黑色,並有刺激性氣味,水庫周邊四鄉鎮5萬余人飲水曾受到影響。

《管理辦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相關活動的監督管理。重點單位新、改、擴建項目,應當在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時,按照國家有關技術規範開展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編制調查報告,並按規定上報環境影響評價基礎數據庫。

《管理辦法》規定,重點單位應當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汙染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對重點區域、重點設施開展隱患排查。發現汙染隱患的,應當制定整改方案,及時采取技術、管理措施消除隱患。

重點區域包括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區,原材料及固體廢物的堆存區、儲放區和轉運區等;重點設施包括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地下儲罐、地下管線,以及汙染治理設施等。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在貴州省安龍縣萬人洞礦區采訪時看到,幾座高山已經被開腸破肚,大片山體、巖石裸露。安龍縣海子鎮黨委書記楊希告訴記者,安龍縣黃金開發始於1986年,已有30年歷史,是黔西南州最早投入黃金開發的縣市之一,“最瘋狂的時候有100多個采礦點同時開采”。

2014年8月,貴州省環保廳和公安廳組成聯合執法組對安龍縣黃金開采行業開展全面排查,對未批先建的萬人洞金礦和海子金礦因、尾礦庫不能滿足生產要求的金龍黃金公司實施省級掛牌督辦,並責令3家企業停產整治。

之後,萬人洞金礦投入整改資金500余萬元進行生態修複。記者看到,在修複區已經修建了砼截排水溝和擋土墻,栽植了桂花樹、柏樹和紅葉石蘭等樹種。在豹子洞金礦修複區,記者看到廢棄采場和廢渣堆場上綠草連片,杉樹已經長了1米多高,許多地塊平整後已經種上了玉米。

上述《管理辦法》規定,重點單位突發環境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汙染的,應當采取應急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土壤和地下水汙染;應急處置結束後,應當立即組織開展環境影響和損害評估工作,評估認為需要開展治理與修複的,應當制定並落實汙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與修複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33

生態環境部嚴懲非法轉移傾倒固危廢,多地百余人被問責

生態環境部組織實施的“清廢行動2018”開始嚴懲犯罪行為,並嚴肅追責問責。

據生態環境部13日通報,截至目前,臨汾市三維集團違規傾倒工業廢渣、池州市前江工業園違規堆放固體廢物、成都市金橋鎮舟渡村違規存放垃圾、溫嶺市城東街道非法掩埋垃圾等問題已基本完成整改和問責工作;鹽城輝豐公司非法填埋危險廢物和廣州、東莞兩市非法轉移傾倒固體廢物問題整改工作正在推進並已啟動問責程序。

非法轉移傾倒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嚴重汙染環境,群眾反映強烈。“清廢行動2018”從5月9日開始至6月底結束。環境部從全國抽調執法骨幹力量組成150個組,對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傾倒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核實,對發現的問題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對發現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改進展情況,直至全部整改完成。

生態環境部介紹,調查發現,三維集團在未經審批和采取防滲措施的情況下,於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擅自將16.8萬立方米電石渣和粉煤灰交由村民運至洪洞縣趙城鎮新莊村非法傾倒,產生的廢水直排汾河。調查認為,趙城鎮為三維集團非法轉移傾倒工業廢渣創造條件、提供便利,違法問題嚴重;洪洞縣及其有關部門日常監管不力,嚴重失職瀆職;臨汾市環保、水利、國土等部門履職不力,不作為問題突出。

生態環境部。攝影/章軻

為嚴肅法紀,臨汾市對50名責任人實施問責或采取留置措施。對洪洞縣長謝高民等7名責任人予以免職處理,對洪洞縣副縣長徐玉等8名責任人予以停職檢查。對洪洞縣及趙城鎮政府,臨汾市及洪洞縣兩級環保、水利、國土等部門32名責任人立案審查並實施問責。對洪洞縣環保局副局長王新森,黨組成員、機關黨委副書記劉俊剛,趙城鎮環境監察中隊隊長範曉震以涉嫌玩忽職守罪采取留置措施。

另外,山西路橋集團對三維華邦副董事長(主持全面工作)李建勛,總經理祁百發,黨委副書記田旭東,副總經理牛俊江,以及三維股份安環部副部長楊文華等5人予以免職處理。

調查發現,池州市前江工業園鑫茂精細礦業、恒鑫材料、優源礦產品貿易中心、銅陵金飛達貿易、瑞邦再生紙業等5家企業大量尾礦、廢渣、工業汙泥等固體廢物長期非法堆放長江沿岸,未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措施。池州市貴池區政府、前江工業園區管委會及區環保局日常監管流於形式,履職不力,執法不嚴。

為嚴肅法紀,池州市已對前江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郭新澤,貴池區環保局前江分局局長董力軍實施免職處理,其他責任人的問責調查工作正在進行。

安徽省就此問題成立追責問責調查組,目前相關調查工作正在開展。當地公安機關針對涉嫌汙染環境犯罪問題實施立案,已刑事拘留相關企業負責人6人,取保候審8人。

調查發現,2017年9月以來,雙流區金橋鎮舟渡村周邊村民在收取費用後,非法接收大量外來建築垃圾、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並傾倒於舟渡村一處百畝大的區域,累計堆放量7300余噸,周邊環境惡劣,群眾反映強烈。

調查認為,舟渡村對違規傾倒垃圾問題隱瞞不報、制止不力,致使問題長期存在;金橋鎮對屬地長期違規傾倒垃圾問題失察,對群眾反映問題重視不夠、處置不力;雙流區城管局、水務局、環保局履職不力,巡查監管不到位。

為嚴肅法紀,成都市及雙流區決定對23名責任人實施問責。對雙流區金橋鎮黨委書記唐偉、鎮長陳楊林等13名責任人分別給予免職、撤職或黨紀政務處分。對雙流區水務局黨組成員李國誌,環保局機關黨委書記劉慶峰等2人實施誡勉。對雙流區政法委書記李楊俊、宣傳部長李建、組織部長王毅、副區長兼公安分局局長肖健、副區長劉偉等8人進行批評教育並責令作出書面檢查。

調查發現,中央環保督察進駐期間,督察組兩次交辦溫嶺市城東街道雞鳴寺廊沿河大量堆放垃圾且臭氣擾民問題,但整改過程偷工減料,約5000立方米生活垃圾被就地掩埋,進一步造成環境汙染。調查認為,溫嶺市城市新區管委會,城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綜合行政執法局,環保局等單位對督察組交辦問題整改情況把關不嚴,對企業垃圾清運過程協調監管不力。

經溫嶺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給予城市新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林國華黨內警告處分,給予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副主任陸夫友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處分。給予城東街道黨工委書記邵俊武黨內警告處分,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夏明華政務記過處分,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常務副主任梁敏勇政務記大過處分,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林國初政務記過處分。對城市新區管委會城市管理科科長童波等4人分別給予撤職處分、辭退處理或誡勉。另外,對涉嫌犯罪的宏順運輸有限公司法人張玲華和主要責任人張靈仁依法實施刑事拘留。

針對輝豐公司違法填埋危險廢物問題,生態環境部於2018年3月組織專項督察,發現該公司非法轉移填埋危險廢物等問題十分突出,當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監管流於形式。生態環境部4月20日對外公開督察情況,4月23日將問題案卷移交江蘇省委、省政府。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依法查處,嚴肅問責。省紀委、監察委迅速組成調查組,深入現場調查核實,問責工作正在進行。

根據群眾舉報,生態環境部在先期蹲守暗查基礎上,於2018年4月組織專項督察,發現廣州、東莞兩市非法轉移傾倒汙泥等固體廢物問題突出,相關企業環境違法問題普遍,並於5月11日對廣州、東莞兩市政府進行約談,移交問題案卷。廣東省及兩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排查整改,嚴厲打擊環境犯罪,並全面啟動問責調查工作。目前已對部分責任人實施問責,其他責任人問責工作正在開展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89

環境部啟動水源地專項督查 公眾可舉報身邊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部今日(20日)剛剛宣布,即日起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第一輪督查,以加快解決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進一步推動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向縱深發展。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經國務院批準,生態環境部已聯合水利部制訂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地方各級政府組織做好本轄區飲用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排查整治工作,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近年來,我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雖然取得進展,但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清、邊界不明、違法問題多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排查發現,126個地市(區)共有319個地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服務人口約9700萬。319個水源地中,93%為地表水型,7%為地下水型。地表水型水源地中河流型占79%,湖庫型占21%。

各地共排查發現490個環境問題,涉及違法違規建築、工業汙染、排汙口、非法碼頭、旅遊餐飲、農業面源汙染、畜禽養殖、交通穿越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還有7個飲用水水源地未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根據《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我國將用兩年時間,全面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包括縣級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治”三項重點任務,包括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邊界標誌、整治保護區內環境違法問題,並定期開展水質監測,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不下降,提高飲用水水源環境安全保障水平。

這位負責人介紹,第一輪督查將於5月20日開始,從全國抽調執法骨幹力量組成273個組,對所有涉及到的212個地級市及1069個縣,1586個水源地的環境問題進行督查。

為推動社會監督,及時發現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排汙口、違法建設項目、交通穿越、餐飲旅遊等環境問題,生態環境部鼓勵公眾撥打舉報電話(010-12369)或通過“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號進行舉報,生態環境部將督促地方逐一核實,依法查處。

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李小婧副調研員介紹,“12369環保舉報”平臺上的大量信息已經被應用於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和各類環保督查,“目前在各地的督查組,每天都會收到‘12369環保舉報’平臺提供的信息”。

李小婧告訴記者,截至目前,“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號累計關註人數已超50萬。微信舉報操作簡潔方便,不僅可以隨手拍汙染照片,準確定位汙染企業,還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查看案件辦理進度。

在今天上午舉辦的“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副司長何家振表示,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通過藍天保衛戰到水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白誌軍介紹,“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旨在通過線上參與、線下研討等多種方式,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事務。

該活動同時鼓勵公眾舉報身邊的汙染,公眾可以通過“12369環保舉報”微信、“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微信等平臺,舉報與投訴身邊的違法排汙情況,有序參與生態環境監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63

環境部明令禁止環保“一刀切”、 防止出現“高級黑”

“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環保督查的行為,不僅被生態環境部明令禁止,相關責任人也將被問責。

生態環境部今天(28日)公開《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下稱《意見》),以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進駐期間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行為,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將於近期陸續進駐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雲南、寧夏等10省(區),對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並針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督察。

《意見》稱,督察進駐期間,被督察地方應按要求建立機制,立行立改,邊督邊改,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生態環境信訪問題,切實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查處到位、整改到位、問責到位。在整改工作中要制訂可行方案,堅持依法依規,加強政策配套,註重統籌推進,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集中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去年12月28日,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表示,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前後,確實存在個別地方,尤其是個別基層黨委、政府,由於擔心督察問責,不分青紅皂白,采取緊急停產、停業等簡單粗暴方式應對督察,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這是對中央環保督察的‘高級黑’。”劉長根說。

2017年12月28日,環境保護部月度新聞例會現場。圖為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攝影/章軻

劉長根分析,關於“一刀切”的反映主要有兩種情形:

一是隨著環保督察執法的深入推進,督察震懾、警示效果日益顯現,在個別地方出現的“高級黑”。他說,從實際情況看,發生這種情形是個別的、局部的、短時的,是典型的地方環保懶政行為。“對此我們堅決反對,發現一起糾正一起,並要求地方舉一反三,嚴肅處理。”

二是隨著中央環保督察的全面鋪開,震懾作用進一步加強,各種利益訴求紛繁複雜,一些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不時誇大事實,進行不實炒作,混淆視聽。劉長根表示,“對於這種問題,中央領導同誌也很重視,專門做過批示,我們專門組織去調查,一個一個調查,要求地方查清情況、澄清事實,及時發布真相,並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比如,在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時有輿論反映浙江紹興造紙企業停產導致紙制品價格大幅上漲。經過查實,3600家只有1家環保違法違規企業停產,沒有影響紙制品價格。

上述《意見》明確,對於工程施工、生活服務業、養殖業、地方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及企業、采砂采石采礦、城市管理等易出現環保“一刀切”的行業或領域,在邊督邊改時要認真研究,統籌推進,分類施策。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且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產停業的整治措施;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但沒有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應當根據具體問題采取針對性整改措施;對於沒有合法手續,且達不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應當依法嚴肅整治,特別是“散亂汙”企業,需要停產整治的,堅決停產整治。對於督察進駐期間群眾環境信訪問題,既要推進問題整改,也要註重政策引導,在整改工作中盡可能避免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意見》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邊督邊改既是加快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的有利時機,也是傳導環保壓力、壓實工作責任的有效舉措。被督察地方既要借勢借力,嚴格執法,加快整改;也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在具體解決群眾舉報生態環境問題時,要給直接負責查處整改工作的單位和人員留足時間,禁止層層加碼、避免級級提速。

《意見》要求,被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應從加強政治和作風建設的高度,就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並向社會公開;要依托一報(黨報)一臺(電視臺)一網(政府網站)加強對督察整改、邊督邊改情況的宣傳報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要加強對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絕不姑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也將把環保“一刀切”作為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問題納入督察範疇,對問題嚴重且造成惡劣影響的,嚴格實施督察問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20

生態環境部明確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將於近期陸續進駐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雲南、寧夏等10省(區),對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並針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督察。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進駐期間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行為,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請各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協調被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抓好落實。

《意見》指出,督察進駐期間,被督察地方應按要求建立機制,立行立改,邊督邊改,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生態環境信訪問題,切實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查處到位、整改到位、問責到位。在整改工作中要制訂可行方案,堅持依法依規,加強政策配套,註重統籌推進,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集中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意見》明確,對於工程施工、生活服務業、養殖業、地方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及企業、采砂采石采礦、城市管理等易出現環保“一刀切”的行業或領域,在邊督邊改時要認真研究,統籌推進,分類施策。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且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產停業的整治措施;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但沒有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應當根據具體問題采取針對性整改措施;對於沒有合法手續,且達不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應當依法嚴肅整治,特別是“散亂汙”企業,需要停產整治的,堅決停產整治。對於督察進駐期間群眾環境信訪問題,既要推進問題整改,也要註重政策引導,在整改工作中盡可能避免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意見》強調,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邊督邊改既是加快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的有利時機,也是傳導環保壓力、壓實工作責任的有效舉措。被督察地方既要借勢借力,嚴格執法,加快整改;也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在具體解決群眾舉報生態環境問題時,要給直接負責查處整改工作的單位和人員留足時間,禁止層層加碼、避免級級提速。

《意見》要求,被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應從加強政治和作風建設的高度,就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並向社會公開;要依托一報(黨報)一臺(電視臺)一網(政府網站)加強對督察整改、邊督邊改情況的宣傳報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要加強對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絕不姑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也將把環保“一刀切”作為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問題納入督察範疇,對問題嚴重且造成惡劣影響的,嚴格實施督察問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21

敷衍應對中央環保督察 環境部約談重慶石柱等3市縣

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力,敷衍應對;對整改問題態度消極,措施不力;整改不嚴不實、流於形式,有關企業環境違法嚴重,影響惡劣。

今天(6月4日)上午,重慶市石柱、廣西自治區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縣)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被生態環境部約談。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在約談會上指出,近期,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發現,石柱、玉林、宜春3市(縣)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不力、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突出。

2018年6月4日,生態環境部約談重慶石柱、廣西玉林、江西宜春3市(縣)黨委政府現場。攝影/章軻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在約談會上通報有關情況。攝影/章軻

石柱縣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兩岸2公里範圍內,主要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以荷葉鐵線蕨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督察發現,石柱縣2009年制訂工業園區建設意見及控制性詳細規劃,違規侵占該自然保護區土地5045畝,占保護區總面積20.9%。2011年6月啟動工業園區場地平整,2014年5月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不僅大幅改變保護區原有地形、地貌,嚴重破壞地表植被,明顯損害自然生態系統。

督察還發現,該工業園區目前已基本成為爛尾工程,得不償失,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擔。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綠盾2017”專項行動明確要求對侵占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問題嚴肅查處,認真整改,依法問責。

劉長根說,但石柱縣委和政府推進不力,敷衍應對,不是下力氣推動自然保護區違規項目清理退出,而是采取對自然保護區“瘦身”的辦法應對整改、得過且過,甚至到2018年3月仍在設法調減自然保護區範圍。

督察還發現,位於該自然保護區內的慶豫新型建材仍在違規施工;除違規建設工業園區外,保護區內還有8個違建項目,其中3個位於核心區,1個位於緩沖區。已開展的問責工作存在避重就輕的問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約談會上,劉長根指出,玉林市對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重視不夠,態度消極。為給博白縣雲飛嶂風電場項目和人工經濟林建設讓路,在對那林自然保護區確界時,擅自將大面積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調出保護範圍,擬使該自然保護區面積削減87.7%。甚至在廣西自治區有關部門要求重新修改確界方案的情況下,仍於2018年3月再次提出確界方案,擬削減86%的保護區面積,消極應對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性質惡劣。

督察發現,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後,玉林市沒有認真組織整改,2017年需完成的南流江汙染治理項目均未完成。2018年一季度,南流江幹流玉林市境內水質全線下降至劣V類,其中橫塘斷面氨氮、總磷濃度較2016年同期分別上升141%和83%。未按整改要求劃定重點支流畜禽禁養區,也未制定支流汙染治理方案,監測的南流江49條支流有30條水質為劣V類。

2017年底前區域內應建成投運47個鄉鎮汙水處理廠,有13個未建成投運,已投運的普遍運行不正常。7個工業園區有5個未按要求建設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嚴重滯後。

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還發現,玉林市對銀億科技礦冶公司露天堆存220萬噸含鎳廢物汙染問題,整改工作嚴重滯後;北流日用陶瓷工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基本無處理效果,部分企業生產廢水通過廠外溝渠直排圭江支流或農田;2017年以來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下降,甚至於2017年12月還違規使用自動噴淋系統幹擾有關空氣質量國控站點正常工作。

劉長根說,專項督察發現,宜春市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工作不嚴不實。2016年7月督察組交辦的宜春市遠大化工異味擾民問題,至今未徹底解決,而且企業衛生防護距離內又在新建居民住宅;瓷土企業揚塵汙染問題督察整改不力,現場抽查4家企業,均未達到整改要求;陳坊養豬場汙染河流問題也未有效整改,氧化塘防滲措施仍不到位,環境隱患突出;周恒養殖場糞汙直排問題整改流於形式,仍然存在偷排汙水問題。

“宜春市‘表面整改’問題突出。”劉長根說,經媒體曝光並經現場檢查發現,納入整改方案的宜豐工業園7家鉛酸蓄電池企業廢水零排放要求均未落實到位;江西長新電源長期利用雨水渠超標外排含鉛廢水,2018年1月以來甚至在廠區違法填埋含鉛汙泥約200噸,影響十分惡劣。整改方案明確,全市預拌混凝土企業應在2016年底前落實揚塵汙染防治措施,宜春市於2018年2月上報完成整改任務,但2018年5月督察發現,全市62家混凝土攪拌站僅有15家完成整改。

專項督察還發現,宜春市經濟開發區和袁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對跨界河道汙染問題推諉扯皮,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直排河道,流經兩個園區的雷河水質惡化為劣Ⅴ類;樟樹市垃圾填埋場老場無防滲措施,未按規範封場,僅簡易覆土了之;萬載縣垃圾填埋場雨汙不分,垃圾大面積裸露,環境風險突出。

約談會要求重慶市石柱、廣西自治區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縣)黨委政府認真對待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嚴禁表面整改,敷衍應對,得過且過;嚴格自然保護區管理,絕不允許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而謀求一時一地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29

以保護區瘦身應對整改 石柱縣被環境部約談後稱要刮骨療傷

一個知名度並不高、僅40萬人口的國家扶貧重點縣——重慶市石柱縣,近日被更多的人知曉。

6月4日當天,在生態環境部二樓多功能廳里,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縣長左軍被約談,坐在他們對面的是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的官員,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以及重慶市環境保護局的官員。

“石柱縣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突出,督察整改工作落實不力,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不到位,導致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影響惡劣。”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說。

以“瘦身”辦法進行整改

有媒體報道稱,石柱縣位於長江岸邊2萬多畝的濕地自然保護區,近四分之一被推平建設工業園,珍貴的濕地生態遭到毀滅性破壞,而多年來園區僅有3家企業入駐。

該保護區位於重慶石柱縣西沱鎮長江岸邊,地處三峽庫區腹地,以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流域為核心,又名“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2.2萬畝。

這個縣級自然保護區,具備河流、湖泊濕地雙重特征,原本植被類型多樣,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植物614種,其中國家1級保護植物2種、2級保護植物8種;有動物503種,其中國家1級保護動物1種、2級保護動物12種,具有重大保護價值。

但是,當記者走進保護區的核心區看到,毗鄰長江的大片濕地已蕩然無存,面前是一望無際的大工地,工地標牌上標註著“石柱縣西沱工業園區”。

當地人反映,以前這里水清草綠,後來政府說要建工業園,把河道、山坡都推平了。可推完後一直荒著。

“石柱縣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突出。”劉長根介紹,2009年4月,石柱縣批複設立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但石柱縣政府同年制訂批複的《關於做好移民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工作的意見》和《移民生態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違規侵占該自然保護區5045畝土地,占到到保護區總面積20.9%,工業圓建設基本在保護區內進行。

2018年6月4日,生態環境部約談重慶石柱、廣西玉林、江西宜春3市(縣)黨委政府現場。攝影/章軻

環保督察發現,2011年6月,石柱縣在未取得征地批準等文件情況下,即啟動工業園征地拆遷和場地平整等;2014年5月,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

現場核查發現,工業園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將水磨溪以東所占土地全部整平,導致該區域原有地形、地貌大幅改變,地表植被全部破壞,保護區核心區內部分河段河道因夯土擋墻而變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明顯破壞。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和“綠盾2017”專項行動均要求石柱縣認真整改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存在的環境問題。重慶市環保局2018年1月29日也專門致函石柱縣,要求切實加強該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加大督察整改力度,對生態破壞行為嚴肅查處,對監管不力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問責。

“但石柱縣委、縣政府對此重視不夠,監督檢查和推進落實不力,督察整改嚴重滯後。”劉長根說,為完成督察整改任務,石柱縣采取應付過關的做法,不是下大力氣推動自然保護區內違規項目清理退出,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撒銷或調整自然保護區上,以“瘦身”的辦法進行整改,甚至在上報整改材料時漏報瞞報存在的問題。

“督察整改工作不是加強保護,而是進一步破壞生態環境。”劉長根說。

督察還發現,在撤銷保護區方案被重慶市環保、林業等部門拒批後,石柱縣又於2018年3月開始推進保護區範圍調整,並已數次召開調整方案討論會,要求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位於保護區內的重慶市慶豫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仍在違規施工。

劉長根說,在上級部門明確要求嚴肅問責的情況下,石柱縣相關責任迫究工作仍然避重就輕,沒有很好地發揮警示震懾效果,導致相關生態環境破壞間題長期沒有整改到位,性質惡劣。

此外,上述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也不到位。劉長根介紹,核查發現,保護區建立以來管護職能長期由石柱縣野生動植物管理站代為負責,監管力量薄弱,監管落實不到位。

除上述長期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外,重慶市環保局2018年1月現場檢查還發現,該保護區內工業園區範圍之外還存在8個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其中畜禽養殖場6家),共占地56.3畝,其中3個位於核心區,1個位於緩沖區。

發展經濟的沖動強烈

據了解,石柱縣近年來發展經濟的沖動強烈。僅今年1至5月,石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就接待來石考察客商30余批次,率隊外出招商6次20余天,新簽約項目8個,合同引資12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6.91億元。

在5月29日石柱縣召開的全縣招商引資工作會上,該縣提出“脫貧攻堅和招商引資是當前和下一階段並駕齊驅的兩大重要決策部署”,要“增強抓招商引資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形成“全民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氛圍。

上述約談會上,劉長根表示,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

根據約談要求,石柱縣應立即停止保護區內的違規開發活動,切實加快違規項目清理和生態環境修複,按照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要求,對造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的相關責任人員嚴肅查處問責。

“整改情況和責任追究情況應於6月底前報至生態環境部,並抄報重慶市委、市政府,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方面適時組織現場調查核實。”劉長根說。

約談會上,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表示,石柱縣將科學完善園區規劃,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總體部署,本著“實事求是、解決問題、註重保護、推動發展”的原則,加強規劃統籌,結合新一輪規劃編制,“重新定位、壓縮規模、產業轉型”,避免保護區與工業園規劃重疊。

6月4日上午,重慶市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約談會上做表態發言。攝影/章軻

蹇澤西表示,考慮庫區產業“空心化”和移民安穩致富問題,在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關系的前提下,石柱縣將科學制定工業園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康養產業,在優化壓縮後的工業園區內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促進移民就業,維護庫區安穩,最終達到“既管理好保護區,又發展好經濟”的目的。

“我們要深刻認識生態環保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全面加強保護區監管,嚴格落實行業、屬地的環保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蹇澤西說。

他表示,在上級工作組調查核實後,石柱縣將嚴肅追責問責,“既處理事,又處理相關責任人”。整改問責情況以適當方式反饋新聞媒體,及時回應社會關註。以“刮骨療傷”“抓鐵有痕”的勇氣和決心,全面徹底整改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09

生態環境部:反對不分違法合法的“一刀切” 警惕抹黑環保

借環保名義、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律關停”“全面斷電停產”的做法,不僅引起相關企業的報怨和反感,也引起生態環境部的堅決反對。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8月3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無論企業是否符合環保要求便一律關停的做法不被允許。

劉友賓說,在環境執法過程中,生態環境部一直強調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依法辦事。堅持分類整改,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且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不得采取集中停產整治措施;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但沒有達到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應根據具體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對於沒有合法手續,且達不到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依法依規查處。

劉友賓說,即便是對汙染較重的企業,環保部門也會提出整改意見,給出整改時限,只有對那些確實治理無望,甚至拒不整改的企業,才會依法堅決予以關停。

針對去年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個別地方出現的“一刀切”有關情況,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對被督察省(區、市)提出明確要求,堅決杜絕平時不作為、臨時亂作為的情況發生。

劉友賓說,今年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也特別強調,要堅持分類施策、實施差別化管理,嚴禁“一刀切”行為。

劉友賓介紹,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視頻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再次強調,“一刀切”行為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表現形式,既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也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必須堅決反對,嚴格禁止。

李幹傑表示,“要加強對生態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

“我們一直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不分違法合法的‘一刀切’行為。任何一起這種行為,其影響都是極其惡劣的,都是不能容忍的。”劉友賓說,對個別地方出現的問題,生態環境部堅決進行糾正。

他同時表示,要警惕另一種情況,一些地方和單位動輒拿環保說事,實際上其違法違規行為和環保“風馬牛不相及”,是給環保抹黑。

劉友賓舉例說,生態環境部通報的陜西彬州市以治汙降霾為名,設立車輛沖洗站,假沖洗,真收費,就是典型案例。也有一些違法企業故意混淆視聽,把正常環境執法說成是“一刀切”。如最近媒體報道的西安某地有人蓄意將查封散亂汙企業設備的封條揭下來張貼到自家竈臺上,造謠生事,混淆視聽。

“對此,我們將排除幹擾、保持定力,堅持嚴格執法、依法辦事,履職盡責,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守法企業的權益。​​​”劉友賓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