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跨國零售商裁員關店背後:業績不理想 電商興起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1/03/234665.html/

多家跨國零售商集體惹上「麻煩」。

10月31日,家樂福中國方面對外證實,家樂福紹興店已於10月30日正式停業,並已基本完成了公司相關員工的安置工作等事宜。當日,沃爾瑪公司則陷入採購系統裁員傳聞,市場消息稱,此次裁員涉及數百人。

沃爾瑪隨後否認了裁員的傳聞。沃爾瑪稱,公司僅是出於打造更有效的供應鏈的考慮,對採購體統進行優化和重新佈局。儘管如此,加上今年8、9月份兩度陷入裁員風波的全球第三大零售商樂購(TESCO),跨國綜合零售商在中國市場集體陷入不利局面。

對於綜合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的現狀,一家中國大型零售企業高管稱,「在中國市場,沃爾瑪等三家國際零售巨頭,確實狀況大不如前。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對中國市場吃不透。」

10月31日,「2012中國零售領袖峰會」上,沃爾瑪中國區總裁高福瀾坦言:未來3年,沃爾瑪在中國發展速度將放緩。與綜超類零售商發展狀況相伴,過去兩年間,國際家電和家居零售商大佬百思買、家得寶紛紛在中國市場關閉已開設門店。

伴隨擴張放緩,市場環境變化,綜超類零售商對中國市場預期如何?對此,高福瀾和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嘉年表示,沃爾瑪和家樂福集團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戰略一如既往,並無改變。

兩極分化

在被曝出關閉紹興門店之前,家樂福已經關閉了西安小寨店、大連綠洲店、河南焦作店、長春春城店等多家門店。關閉門店的原因,大體都是由於商圈不利,或者競爭激烈,以及物業費和物業糾紛等。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家樂福在中國市場擁有210家大型超市。

前述高管稱,與兩三百家門店數量相比,家樂福的關店並不是大事。在零售業中,伴隨著競爭激烈,店面優化淘汰或者升級,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陷入裁員傳聞的沃爾瑪、樂購,則都以部門優化作為對外解釋口徑。沃爾瑪官方對外稱,沃爾瑪並沒有裁員,調整是基於打造更高效的供應鏈。

這一說法,與沃爾瑪10月30日發佈的未來3年發展戰略相印證。彼時,沃爾瑪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福瀾稱,「為了實踐沃爾瑪『為顧客省錢,使他們生活得更美好』的使命,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公司效率,因此我們著手升級在中國的運營管理」。其中,涉及採購系統優化環節。

而關店、裁員等事件背後,則是跨國零售商並不理想的業績表現。

以沃爾瑪為例,根據已公佈的財務數據顯示,從2011年三季度以來,沃爾瑪的利潤就出現下滑,截至2012年上半年,沃爾瑪集團總收入為1143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們預計的1158億美元。中國市場的可比同店銷售額增長了5%,但中國市場的營業利潤僅「微幅」增長。

前述高管稱,從業內瞭解的情況來看,沃爾瑪、家樂福、樂購三家企業的表現,更不理想,這與三家公司所屬集團對中國市場預期相去甚遠。

與三家外資零售巨頭表現相同,永輝超市、人人樂等國內零售商的半年報業績也不理想,其中人人樂下滑了137.37%,淨虧損5788萬。然而,在港上市的同為外資身份的高鑫零售(06808.HK)卻表現理想。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額394.16億元,同比上升14.4%;股東應佔純利13.73億元人民幣,同比升75.13%。


誰之禍

業績兩極分化的背景下,諸多影響跨國零售巨頭業績因素浮出水面。

在「2012中國零售領袖峰會」上,高福瀾、唐嘉年以及另一跨國零售巨頭麥德龍亞太區國際事務總裁蔡天樂稱,經濟大環境變化、電子商務興起等原因,是影響業績原因之一。

蔡天樂表示,中國的狀況與世界其他國家狀況都不一樣。除了大環境影響之外,技術的發展和在中國市場的應用,要比西方更早,而零售巨頭不創新保持現狀,則在中國市場處於落後的狀態。

宏觀經濟環境背景,對綜合零售業發展的影響是一個共識。而前述高管稱,「綜超類零售商銷售的貨物基本是生鮮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快消品,經濟下滑對這類商品的銷售影響不明顯,跨國零售商在中國實際有10餘年的歷史,應該更加本土化,不能怨天尤人。」

對於電商行業對於綜合零售業的影響,高福瀾說,「我在中國巡店與顧客交流發現,他們還是很喜歡到實體店購物,尤其是晚上,商場裡面有空調。建立實體店對沃爾瑪是很重要的一個領域,或許一些商品的品類在網上容易買到,但還有很多品類很多年之後才能實現網上購買。」

如今,距離2004年中國對外打開零售業已經過去8年時間,中國零售業環境也發生諸多變化。前述高管稱,一二線城市商圈飽和、物業租金上漲厲害,確實擠壓掉了不少零售業的盈利空間,這也使得國內(綜超)零售業競爭格局變得微妙。

降速、減成本

跨國零售商們「跑馬圈地」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高福瀾對本報記者坦言,過去18個月來,中國宏觀經濟變化,我們因應變化進行了調整,平均來看,未來3年沃爾瑪每年新店的擴張數量略有減少。

沃爾瑪最新數據顯示,未來3年,沃爾瑪每年新增門店數約35家。這一數字相較過去3年的擴張速度,平均降幅約達30%。公開資料顯示,過去3年,沃爾瑪的平均年開店數接近50家。

家樂福和樂購則在2012年選擇保持節奏。家樂福表示,今年開店數仍然在20-25家,而樂購表示,2012年開店數將維持在16家,基本與去年持平。

前述高管稱,新店開業需要培育期,會對之後兩年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新店開店數越多,一般而言,則對業績拖累越大。沃爾瑪的放緩腳步,反映了其擴張中的謹慎的態度。

在放緩和維持節奏之外,如何降低成本成為跨國零售商最頭疼的問題。蔡天樂表示,成本壓力是全球性的問題,麥德龍內部對差旅成本的控制都很嚴格。

另外一位零售企業高管稱,這兩年物業租金上漲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事情,過去的2011年,很多物業租金一年漲兩三次。此外,採購和用工成本上漲也為零售業帶來不小壓力。

對此,高福瀾稱,在未來發展的五大戰略中,沃爾瑪將著力「強化價格優勢」,不斷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同時,簡化業務流程,並打造更高效的供應鏈,從而實現沃爾瑪在中國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32

柳傳志:在中國做企業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32309.html
中國做企業,除了不拋棄、不放棄,或許還應該加上不抱怨。

11月9日,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在上海的一場演講中表示,在中國做企業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當天,2012創業周暨全球創業周中國站開幕。柳傳志在演講中回顧了聯想創業之初的艱難,他向在座的初創期的中小企業給出的建議是,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思考怎麼在紅線之內、允許的範圍內迂迴做好企業。

「我自己很軟弱,但是我從不搖擺」,柳傳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這段自我評價引發各界關注。

「中小企業遇到困難,儘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柳傳志在9日的演講時說。他稱,聯想當初想做自己品牌電腦的時候,相關部門一開始不批准,鑑於當時引進的80多條電腦生產線全部賠本,沒有理由再給批文。後來聯想曲線創業,在香港合資創立「小作坊」生產電腦,當時生產的主板在歐美獲得大量訂單,用業績拿到了批文。

1984年,40歲的柳傳志帶領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懷揣著20萬元人民幣的啟動資金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說到當時的心態,柳傳志說自己「憋得慌」。他說,當時的科技應用、產業化不夠,而他認為,科技研究不能僅限於寫論文、評職稱、提工資。

創業時20萬元不夠用,柳傳志說,自己賣過旱冰鞋、賣過電子手錶,還是聯想式漢卡的金牌銷售員。

他說,創業最大困難除了資金還來自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碰撞,比如1987年曾收到物價局的100萬元的罰單,說漢卡超出了規定的物價範圍,「當時(19)86年我們一年的利潤大概四十幾萬。」據其介紹,當時國家的規定的,買進的原材料加上20%的封頂利潤,超過部分就要罰款,「他沒有考慮人的開發智慧投入。」

柳傳志說,為了求情,當時還堵到物價局領導的家門口,後來請中科院領導出面幫助,罰款減到40萬。

28年後的今天,柳傳志說,聯想在中國做了四件有特殊意義的事:走出了一條大院大所高科技產業化的路;在和國際企業的競爭中搶佔到了領先的地位;高科技企業股份制改造成功;非相關多元化目前來看也相當成功。

談到第二點,聯想收購IMB的PC業務是一個始終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柳傳志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聯想和IBM相比就好像小舢板和航空母艦。

如今,在他演講前的11月8日,聯想集團(00992.HK)公佈2012/13財年第二季度(截至9月30日)業績,其中,除稅前溢利創新高達2.04億美元;季度銷售額同比上升11%達8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在同期全球PC市場銷量同比下降8%的環境下, 聯想的全球PC銷量仍能增長10.3%,全球市場份額再創歷史新高達15.6%。而此前根據一些行業機構的統計,聯想PC份額已經超過惠普成為全球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72

拍拍貸創始人張俊:重溫理想原點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245.html

大道至簡。哲學的問題,歸結僅三: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創業的艱辛,往往使人迷失於瑣碎之中。很多時候,你會忘記自己的初衷,忘記來時的方向,忘記將要去往何處。作為創始團隊,我們種下了一顆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很可能更容易迷失。

所以我想講三個故事,重溫五年前起航時的理想原點。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夢想。

為什麼會有拍拍貸,有很多種說法。這個版本最真實: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尤努斯教授和他的鄉村銀行。

2006年下半年,我們在互聯網上迷茫。選擇創業,是隨心之舉。但看著自己創辦的飛速發展的視頻網站,卻感覺多少有些彆扭。我們問自己:視頻網站會對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個行業能夠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價值?毫無疑問,視頻肯定是有「錢」途的行業,但卻非我們之所願。我們這個團隊的人,總有一些在別人看來瘋狂甚至愚蠢的公益想法。我們愛錢,卻不以個人財富為第一目標;我們希望我們不是商人,雖然不得不先要做個成功的商人。

無意中看到尤努斯教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報導,所有的點點滴滴,瞬間連成了一條線:通過互聯網做小額貸款。這樣既可以幫助需要資金的人改善生活、改善經營、實現夢想;又可以幫助投資的人獲得報酬,獲得助人之樂;還可以讓不誠信的人得到懲罰。而我們,可以通過為大家服務來創造社會價值。更妙的是,這件事融合了商業與公益,是通過商業手法推動公益發展的好事情。

一切都很美好,行動卻很艱難,風險又是無窮大。因為我們想要改變的是一種金融生態,類似荷蘭人創造的股市,開天又闢地。我們行嗎?這是個裹足則不前,戮力則衝鋒的困難選擇,即便在運作5年之後,仍然時時讓我們「後怕」。

2012年秋,在一次會議上,聽了徐小平老師的一個演講。他說,任何一家偉大的企業都有自己的靈魂……靈魂是一家企業的終極核心競爭力。此話如閃電般擊中了我的心靈。是啊,拍拍貸擁有怎樣的靈魂呢?在內心深處,我們期望我們的靈魂是卑微而渺小,單純而幼稚,我們夢想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的行動而更加美好。這種夢想,像一顆火種,燃燒於心靈深處,讓我們有了直面一切困難的勇氣。有那麼一刻,夢想戰勝了恐懼,戰勝了懦弱,戰勝了懶惰,於是有了拍拍貸。多年之後,我們仍然被不斷的傷害,遭遇挫折,我想,潛意識裡,依然是這個最初的夢想,在推動我們擦乾眼淚,撫平傷痛,堅強前行。

也許有一天,拍拍貸會做更純粹的公益,到時,請不要嘲笑我們。我們是這樣的卑微,以至於在5年之後,才敢說出當初的想法。說完之後,又要埋藏於心底很多年。也許10年之後,才能付諸實施。

但,這就是真實的關於夢想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創新,技術創新和金融創新。

單純的夢想沒有支撐是空想。

幸好,我們這個時代有互聯網這個先進的生產力。當你用先進生產力看待舊領域時,很多地方會產生機會。互聯網結合傳統金融就是如此。一方面是IT技術創新,導致以前的低效率環節變得高效率;另一方面是金融機制創新,通過創立一些規則,可能改變很多舊機制,產生新事物。

在拍拍貸策劃和運營之初,我們和很多互聯網及金融界的朋友探討,經常有無數的火花。有人建議我們做債權轉讓,迅速擴大規模;有人說可以學習美國,做資產證券化;有人說可以引入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建立大平台;還有的人說Social很火熱,你們可以開發類似Facebook那樣的功能……這些方向的確讓我們很激動,互聯網加金融的潛力機會實在太多太大。

2008年,一場金融危機席捲了世界。這場危機的起源是金融創新。當我們審視那些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創立的極其複雜的數學模型和看似完美的金融邏輯時,我們發現,過於複雜的莽撞「創新」有時會引人入歧途。

中國人創造了錢莊,荷蘭人創造了股市,這些無比偉大的創新,是歷經多年才瓜熟蒂落。它集合了百年的傳承,結合了國家的力量才有最終的完善。這些不只是個體之功,更是群體之力。

我們足夠聰明嗎?與紐約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裡的這些經濟學家、銀行家們比我們差遠了;我們善良但不是聖人,我們也有道德風險,我們也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於是,我們自捆手腳,自我限制,摒棄和壓制了很多想法。最終,我們選擇技術創新的方式,堅持以符合自然規律的方式成長。拍拍貸迄今5年,仍然是簡單的平台。我們不給社會添亂。我們相信,這種自我限制會讓我們在更長的時間內有更好的發展。我們不斷提醒自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專注於技術創新,不代表不創新。恰恰相反,這可以使我們的精力、資源空前集中,從而專注於把創新做到極致,做長遠的創新。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時間和耐心。

我有一個同學,大學期間我們曾一起創立過搖滾樂隊,他是我們的主音吉他。畢業後,大多數人都選擇進入了大型企業,而他,則出人意料的遠赴德國,做起了安穩的程序員。多年後,大家都以為他要一直呆在德國,他卻又出人意料的放棄移民回了國。他不再寫程序,他開始畫畫。

當我第一眼看到他的畫時,我被震驚了。他的畫是一種非常奇怪的,自己獨創的畫:遠看是典型的中國水墨山水,非常古典;但近看,每塊石頭每棵小樹每朵浪花都是用手工點繪的奇怪而精緻的圖案「組裝」而成,比如怪獸,比如貝殼,比如機械,非常後現代。

我被震撼的是,這種畫,不講創意如何,單就創作的過程,需要耗費多少的精力?我問他為什麼選擇或者創造了這樣的作畫方式?他說,很簡單,我不是科班出身,不能像專業人士一樣,幾天、幾週就出一副畫。我的畫,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跟他們相比,我的規劃更長,我有耐心。其他人根本不是在做一種藝術,別人也沒法和我比。

天吶,這和我們創立拍拍貸時想法何其相似!

拍拍貸的想法起於2006年底,運作於2007年。當時我們就知道,拍拍貸的想法太早,可能不合時宜。但用長遠的眼光看則不同。我們堅信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大趨勢。忍受寂寞,可以讓我們更早更快地犯更多的錯誤,吃更多的苦,測試更多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想把拍拍貸打造成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我們不以短時間來規劃,我們不做其他公司喜歡做的一年、三年計劃,我們更專注於能夠帶來長期價值的事情。

2007年的很多熱點已經消失了,但拍拍貸還在,且還在穩步發展。今天,我們依舊如5年前那樣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今天的很多熱點,未來也會消失,但拍拍貸還會在!未來的很多熱點,大多也都會消失,但我們堅信拍拍貸會一直在!

我們執著於夢想,但我們不傻。旁觀者盡可嘲笑我們,藐視我們,甚至可以忽視我們,但我們依然會按照我們的長期策略,步步向前。

很多人往往高估3年內的發展,卻低估7年、10年後的發展。很多時候,時間可以成為我們的武器和朋友。我們希望拍拍貸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我們也希望拍拍貸傳承這樣一種理念:用創造長遠價值的方式看待世界,規劃我們的發展。這個世界不缺一個平庸的公司,但缺少那種能夠長期創造社會價值、為人們創造福祉的公司。

一切都在變,但有些事情不變的好。「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佛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祝拍拍貸新的五年,一切順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06

細看太陽能發電1:漁光互補加大經濟效益,但效益仍然不理想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2/25/%E5%A4%AA%E9%99%BD%E8%83%BD%E7%99%BC%E9%9B%BB1%EF%BC%9A%E6%BC%81%E5%85%89%E4%BA%92%E8%A3%9C%E5%8A%A0%E5%A4%A7%E6%95%88%E7%9B%8A%EF%BC%8C%E4%BD%86%E4%BB%8D%E7%84%B6%E4%B8%8D%E7%90%86%E6%83%B3/

過往由於太陽能發電技術不算太成熟,所以筆者一向不太留意。以前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多在偏遠山區、海邊或屋頂,不過最近看到不少”漁光互補” 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報道。所謂”漁光互補”就是水面上開發太陽能發電,而水面下養魚、蟹等漁業產品。

背景
以下介紹蘇州及中國第一個 “漁光互補”太陽能發電項目。該項目屬於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非香港上市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第一期20MW投資5億元(全部建成後有200MW,總投資40億元),已在2011年12月底並網發電。項目位於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google map]的盪灘區。以筆者理解 “盪灘”即蘆葦/雜草盪漾的灘塗、河川或沼澤等地區;現在那些濕地大部分已變成魚塘或水田。建陽鎮有7萬畝耕地及4萬畝蕩灘水面,過往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支柱,但隨著城鄉一體化加速推進引來一些新產業,新能源顯目就是其一。

fish&solar-1

“漁光互補”的營運模式
多晶硅太陽能板安裝在塘深 1.8 米高的支架上,太陽能板大約遮擋了魚塘二、三成面積的陽光。太陽能板在發電的同時會供電給漁戶的氧氣泵為水下的魚類增加氧氣。

水面下以混養模式養殖魚類,所謂混養模式就是同時養殖喜歡陽光的沙塘鱧與不喜歡陽光魚產(如:螃蟹、龍蝦、泥鰍、黃蟮)。建陽鎮太陽能發電場所在地也是沙塘鱧研發中心,據說,沙塘鱧肉質鮮美、優質食用魚類,所以是該鎮日後的重點發展項目。據介紹,過去該鎮養一般家魚,每畝收益不過五、六千元,現在有省級專家指導高效養殖,每畝綜合收益至少一萬二千元以上。太陽能發電項目總佔地 1,000 畝,其中魚塘/蟹塘佔700 畝,不計電企所附魚塘租金,單以魚產每年的增值也差不多4百多萬元(每畝$6,000 x 700畝)。此外,在養殖魚類的基礎上,漁戶打算日後發展休閒垂釣、採摘、水產美食等服務產業而帶動經濟。

說回太陽能項目,相對沿海地區,在內陸建太陽能項目的好處有
1. 同一緯度,內陸日照時間多於沿海地區
2. 沿海空氣品質差,鹽濕成分對發電構件侵蝕大;同時,沿海的生態資源約束因素日益增多。

項目經濟效益
綜合中電投及網上資料,平均每天可發電7萬度(KWh),單日最高可發電13萬度,年平均上網發電量約2,541萬度。基於以上資料筆者推測全年平均每日利用小時約為3.61小時(唔知算好定算差??)。

蘇州光伏每千瓦時上網電價為1.3元(至2015年,蘇州省補貼每年遞減0.05元)及假設沒有任何支出、魚塘租金、折舊、稅項(當然這些假設是沒有能發生的)及其它額外收入(如CDM),項目每年回報率大概6.61%。如果筆者沒有計錯數,回報真的不吸引。

rate_of_return_nil_expense_scenario

不過,如果計入漁戶收入的增加,條數又唔同了,不過項目回報率大約都是額外增加約1%。建陽鎮的太陽能發電項目投資會帶動當地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及對當地經濟產生multiplier effect(乘數效應) ,但這些較難量化計入項目效益內。表面來看,漁戶們或當地社區比電企業更受惠於漁光互補這個經營模式。

總結
漁光互補太陽能發電項目加大經濟效益,但效益仍然然不理想。不過作為減排、環保項目,太陽能發電有它的生產空間,問題是當局會否加大補貼及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空間又多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82

拍賣價唔理想胡漢清母親進退兩難

2013-04-11  NM
 
 

 

資深大律師胡漢清上月中被爆出跟母親莊永楚不和事件,胡漢清其後公開認錯,以為關係有轉機,但媳婦江希文突然連環發炮轟奶奶,令母子關係再度陷入低潮,至今仍未討回資產的胡母,為支付加拿大新居樓花尾期,不惜將兩件珍貴傳家之寶委託蘇富比拍賣,但卻低於理想價成交。要變賣收藏撲水,胡母健康更每況愈下,目前留港在朋友家中休養。

未有現身

本週一(四月八日),一連六日在灣仔會展舉行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進入最後一天,胡母未有現身,由姪女作代表,下午一點拍賣會正式開始,一直坐在咖啡室等候的姪女才進入會場。三點左右,當年由胡母老闆鄺榮輝,分別以四十多萬投回來送給她的兩件珍貴珠寶開始進行拍賣,包括絕版Chanel Camelia 18K白金鑲4.35卡鑽石腕表,以及天然翡翠1.8卡鑽石戒指,以底價十萬元起開拍。其間,眉頭深鎖的姪女多次跟胡母通電,經過多輪承價,腕表最終以三十萬成交,較去年同款腕表接近四十萬成交,足足平了三分一。而戒指則以三十七萬五千成交,不過扣除十三萬五千元佣金,胡母莊永楚(Linda)實際只有五十四萬落袋。

健康出問題

「Linda唔想再好似之前咁俾傳媒追訪,所以冇去拍賣會。不過姪女一直同佢通電話講情況,佢本來好唔捨得賣呢兩件珠寶,依家個價又賣得比預期低,佢喺加拿大層樓樓花尾期大約六萬(加幣),即港幣四十八萬左右,賣珠寶套現之後,都係啱啱夠冚咗條數。」知情人士說。成交價比預期差一大截,姪女向記者表示胡母心情大受影響:「佢心情好差,價錢比預期差,加上近排健康又唔係咁好,所以情緒好唔穩定。」據知莊永楚一直有甲狀腺及心臟問題,需要定期食藥。自從上月底和頭飯局後,母子分歧至今尚未解決,不過事件一直有中間人從中調解,希望兩母子早日和好。

未解決

錢銀轇轕導至母子不和,莊永楚要求取回97年交託胡漢清保管的1,150萬以及上海大宅業權,而回應母親訴求,胡漢清表示於去年底在家書中已向她提出兩個解決方案,第一,是授權他出售加拿大舊居,由他跟買家協議,胡母可一直居於上址至新居完工為止,兩間屋的差價由胡漢清以個人名義做按揭支付。其二是胡漢清在今年年底前付清新居的400多萬港元尾數,但條件是他將不再付生活費予母親,不過莊永楚至今仍未有任何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08

理想主義的任正非與他的接班人情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349.html

「任總再偉大,也逃脫不了中國傳統的「父業子承」的觀念。在他的心中,他一手創建的華為帝國的最理想的繼承人就是他的兒子任平。」這是也前華為副總裁劉平在《華為往事》中所談到的,此外書中還說:「極其崇尚IBM管理理念的任正非,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在等待「小沃爾森」的成長。」

但從今天開始,恐怕這句話很難再出現媒體的紙端,因為,雖然華為真正的接班人並未出現,但可以肯定的是任平和孟晚舟在未來,均不會把「華為總裁」的名號印在名片上了。

曾經的「流言」

早在2010年11月,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中國國際通信展上。一張年輕的面孔,走向了前台,雖然不為外界所知,在內部人眼中卻是一個微妙的信號,只因此人正是任正非獨子,任平。

彼時,任正非更有意將33歲的任平引入華為核心管理層——經營管理團隊,並讓女兒孟晚舟接任公司CFO,而這遭到了公司多位高管反對。其中反對派高管中的代表則是董事長孫亞芳、分管產品與解決方案體系的徐直軍等。

而後續的連鎖反應則被認為是高層「大清洗」的前兆。在當年的9月底,華為管理層正式公示,由丁耘接任徐直軍分管產品與解決方案體系總裁;余承東接任胡厚昆,擔任戰略與市場體系總裁。有媒體揣測這意味著徐直軍、胡厚昆「正式出局」,而此時孫亞芳的地位也似乎岌岌可危。

但謠言在次年的4月不公而破,在華為2010年財報中公佈,之前傳聞將進入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有望接班的任正非兒子任平,沒有出現在華為管理層名單上。而四位副董事長中徐直軍、胡厚昆卻依然依然在列。

不過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還是進入新一屆董事會,並出任華為CFO一職,成為核心管理人員。在當時來看,也許這只是一次妥協。與之相對的則是,至今任平一直低調的在華為旗下一家提供酒店和票務預訂服務的子公司工作。

二號首長歸來,是勸太子歸隱?

而為此鋪墊的是,此前不久,華為歷史上的傳奇人物鄭寶用悄然回歸。

早在華為建立之初,公司很缺研發骨幹,任正非也不懂技術,因此如獲至寶,當即任命鄭寶用為總工程師。鄭寶用帶著幾個人苦幹一場,開發出了華為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產品——HJD48小型模擬空分式用戶交換機。與之對應的是,華為實行工號制度之後,任正非的工號是1號,鄭寶用是2號;此時的他統管研發,確實也是名副其實的「二號首長」。

他沒有任何架子,與下屬打成一片,任何人都可以隨便開他的玩笑,他也經常邀請下屬到他家裡去吃飯下棋。由於江湖豪氣,鄭寶用在華為內部的綽號是「阿寶」,他在老華為人中擁有超高的人氣和威信。更有意思的是,鄭寶用還是任平的老師。任平很調皮,經常闖禍。每當勸說無效的時候,脾氣火爆的鄭寶用絲毫不拿自己當外人,會對任平皮帶「伺候」。

在2013這個華為接班的關鍵節點上,讓老首長回歸,無疑是在為接班人的事情做鋪墊。因為在接班人這個節骨眼上,不僅是任正非對於「父業子承」這一光榮傳統思想上的顛覆,同樣需要邁過的,還是從小就聽爸爸講未來「接班」故事的任平,心裡的那道檻。

如今看來,鄭寶用的回歸,也似乎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最終的接班人還要有很久

「任正非是一個不願表達自己想法的人。」一位在國際上都富有盛名的投資人談到過。而華為也正如他的創始人一般不願透露想法。

「四年前的華為甚至比現在更神秘。在這家快速增長的全球性企業中,既便是中層管理人員,都不知道最高層高管的姓名。」一位華為前歐洲籍高管表示:「我們甚至不知道究竟是哪位公司高層做出最後的決策。我們只知道一些名字,但我們始終不知道誰是負責人。」這種不確定性,也許帶來的則是管理者的恐懼,而這位歐洲籍高管後來也跳槽至華為的競爭對手。

他在隱藏什麼?

風險。任正非也不喜傳統CEO制,按他說法,那是將公司命運繫於一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華為由小團隊輪值CEO,和而不同,決策由集體做出,可避免個人偏執帶來的僵化,並規避意外風險。

精神。中國是一個缺乏精神寄託的國度,因此公司創造者身上多少背負了朝聖的屬性。如馬云之於阿里,柳傳志之於聯想,都是永遠的精神領袖。而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更曾對媒體說:「我的個人色彩對聯想來說過於濃重,我希望大家多關注聯想而少關注我。」這種領袖在精神層面的剝離,是最難的,馬云選擇了「假退真做」,而柳傳志則選擇了「扶上馬,送一程」。相比之下神秘的華為,這個緩衝顯然需要更久一些。

財務。當下可不是好年景,華為經歷了連續兩年低速的發展,甚至此前還爆出過裁員的聲音,此時若交接不慎,任何一塊業務的下滑都有可能帶來整體崩盤的風險。

有人評價這個國際巨頭和他的創始人,這樣說道,「理想主義者的任正非和堂吉訶德式的華為」,理想主義者喜歡用直覺去認識世界,運用情感去對世界作出判斷——也許這邊是為何這則「本應」在16:30出現的的消息,推後了一個半小時才發佈。

而最終的接班人,恐怕要等更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73

世界大同只是理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7.html
遊完越南, 見到標榜世界和平、人道主義的美國在越戰中對越南施以毒氣, 禍連越南後代, 這令止凡回想起多年前的一個想法, 世界大同實在難以實行。

有文明開始, 人類在地球出現了數千年, 世界從來都沒有統一過, 就算今天的運輸及互聯網科技, 令國與國的距離拉近了很多, 但能否見到世界統一、沒有戰爭、世界大同的一天呢?

當年日本為何侵華? 因為資源、利益。德國希特勒為何攻打週遭國家? 又是利益。美國為何加入越戰? 真的不希望當時的共產主義擴大嗎? 不是, 目的只是擴張她在亞洲的控制權, 最終亦是利益問題。

日本人在想, 自己是優良民族, 為何偏偏要住在一個天災頻繁的島國內, 為何中國等民族就能分得這麼肥沃的土地呢? 德國亦有類似想法, 到了戰鬥力達到某個程度時, 要改善國家民族生活, 就只有靠侵略他國。只是美國把這個藉口說得比較漂亮而已。

就算世界統一了, 沒有國家之分, 人類亦會對資源分配不均提出不滿, 世界亦要有法律, 法律背後亦要有武力支持, 有警察、公安, 擁有武力控制權的是誰呢? 他會否最終又會變心而發起戰爭, 把世界資源搶走呢?

所以, 跟環保命題一樣, 我對世界和平亦抱有懷疑態度, 環保又好, 世界大同又好, 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就難以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42

理想咖啡店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7.html
假如有這樣一家咖啡店,店子除了供應咖啡和簡單的糕點之外,還售賣茶几、沙發、茶杯、坐地燈、工藝擺設、舊書、舊CD,書架,甚至店員穿著的衣服,總之客人坐下喝咖啡時,視線範圍內所有的物件,都掛著小小的價錢牌,而大部分的東西都是易手貨,又店主悉心採購回來,並將之拼湊成富品味的家居環境,客人坐著猶如置身如別人的住處。普遍來說,客人光顧咖啡店,解渴提神是次要,最主要是為了追求有品味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不能單靠杯中物來圓滿,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體驗,這個是普遍裝潢華美的店子都做到的。不過,如果能將消費行為注入這個體驗中,在暢舒的環境和氣氛下,客人能接觸到的物件,碰到有心頭好的話能即時買下來,真是賞心樂事。而那些精品,不是像在精品店的上架,而是正在活生生地示範其功能,客人更容易認識它們的價值。易手貨一來平宜,二來件件不同,很性格化,還有,你一猶豫,下次再來可能已售出了。從生意角度看,舖租貴,須善用每處空間來做生意。在網上購物盛行的這個年代,可以放得上網賣的,都應該放上網,店子用來做陳列貨品的傳統角色將淡化。唯獨是生活態度這回事須要有一定實際空間來營造、來展現。咖啡、精品和時裝的賣點,通通都是生活態度,何不將之包攬在同一處售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183

理想很夢好,現實很殘忍 行者云峰

http://xueqiu.com/1358957669/24229965
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沒有控制自己的失眠。
昨天一直很平靜,上午看了,狂跌。跌習慣了。該幹什麼就干什麼。下午甚至工作到了晚上8點,才看了看下午的盤。然後,繼續該幹什麼又幹什麼。
但半夜醒來,外面正狂風暴雨,然後自己,失眠了。
想了很多。一直到快天亮時,才又眯了一會兒。
然後,天亮了,風停雨歇,座鐘在不快不慢地嘀嘀走,小鳥在枝頭啁啁地叫。

市場上,這個時候著急拋於的籌碼,才真正是流血的籌碼吧?!
在銀行股跌到10倍市盈率時,這個估值是前所未有的,我以為這就是大機遇了。
當銀行股跌到七八倍市盈率時,我以為從未有過的低估績,加一如繼往的穩定增長,加安全邊際都具有了。這就是前所未有的機會吧。後來,銀行股跌到了五六倍市盈率。
我向豬堅強學習,我從價值投資經典書籍中尋找心理安慰。我仍然認為這是絕無僅有的機會了,我更加珍惜抄底好時光,我好好工作努力多攢幾個銅板,我控制消費節衣縮食,我,把所有的節餘全部換成了股票。攢股一直在進行,我,做到了堅持投資吧。
美好的時光也是有的。譬如,去年低的12月份。然後,我把春節的年終獎,又換成了股票。包括工資節餘,也在繼續投入。然後,於是,又在這幾個月,一直看著賬戶市值在縮水,盈利減記,虧損,虧損加重……

好了,要關電腦了,洗洗刷刷,送孩子上學,然後,繼續去上班。
我是一個城市中的普通上班一族,我每日辛苦,就是想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一點;我是A股中的一個小小的業餘投資者,我投於股市,就是希望,找到一條通達財務自由的康莊大道,至少是希望在工作以外多賺一點。可是,是的,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忍。
殘忍,真殘忍!面對久治不癒,時不時拉急肚子的經濟格局,面對一山更望一山低的A股,真他媽痛快淋漓啊。一聲長嘆,既然已經如此了,就對自己再狠一點,再殘酷地忍耐吧。這也是所謂殘忍吧。
股到如此,又有幾個V清倉了,並且稱再手賤就剁手。也好,走吧走吧,願從此超脫。不送。想過放棄嗎?也問問自己,沒有。中國夢太遠,但仍然相信實現的一天,雖然夢境或許於官方解讀不同。自己也有夢,為了夢,堅持,繼續堅持,堅持工作,堅持投資,堅持攢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36

每週一談十一期:膜系列研究二市場篇之「海水淡化,理想很豐滿」 汪書記聊江湖

http://xueqiu.com/9600279824/25293591
在上期《膜系列研究一技術篇之「神奇的膜法」》中,我們從技術角度介紹了反滲透膜的原理及其基本的應用情況。國內外海水淡化是膜的主要工業應用市場;在國內,該市場主要以試點為主,其中反滲透膜成本具備一定經濟性,因而應用佔比不斷提升;整體上看,海水淡化項目增速決定了反滲透膜工業市場增速,但與其他水供應比較,海水淡化成本較高,因而已建成項目開工率不高,項目呈現非市場化推動的特徵。

1.反滲透膜市場調研:產能在提升,外資佔主導

如下圖所示,2007年以來,中國反滲透膜產量不斷增長,2007年為200萬m2,預計2013年(今年)達到557萬m2。根據數據統計,2005年中國反滲透膜市場銷售總額為10億元;2012年達到20億元,已佔世界總銷售額的20%左右(包括內資和外資)。
查看原图中國的反滲透膜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經歷了從外資壟斷到內資崛起的過程。2008年全球反滲透膜市場的主要玩家有:陶氏化學公司(35.71%)、美國海德能公司(32.05%)、東麗集團(26.56%)以及總和不到6%的科氏工業集團、東洋紡公司和熊津化學等。

其中,在中國市場,2005年國產反滲透膜只佔反滲透膜中國總銷售額的2.5%-5%;2008年國產反滲透膜份額已經增長至10%(其中,僅「時代沃頓」就佔了8%)。隨著國內膜市場的快速發展,國產份額有繼續增長之勢。
查看原图2. 應用市場分析:海水淡化工程政府推動,反滲透膜成本經濟型顯現
反滲透膜的應用領域有海水淡化、處理重金屬廢水、食品飲料製造等。而海水淡化是反滲透膜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目前主流的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是反滲透、多級閃蒸和低溫多效。憑藉不斷降低的成本和較高的出水品質,反滲透膜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應用比例不斷增長。
如下圖為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典型工藝流程。
查看原图以一個處理規模為6000m3/d的海水淡化工程為例,拆分處理過程中的各項成本。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由上表可以得到兩個結論:

1)三種主流海水淡化工藝中,反滲透法單位造水成本最低,但不同地區應有所差異。

2)其中,電力消耗佔了反滲透法總成本的40%,固定資產折舊和膜更換費用分別佔21%和22%。若要進一步提高反滲透法的吸引力,降低電力消耗是關鍵;與此同時,延長膜的使用壽命和減少工程支出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3.政府是其主要推動力,成本過高阻礙其大規模應用

根據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的統計,截至2010年底,在已建成的海水淡化裝機容量中,反滲透法所佔比例最高,為60%;蒸餾法所佔比例其次,為34. 8%;其他方法合計約5%。

由上文知,膜法海水淡化成本已經接近並低於傳統海水淡化方法。同時在海水淡化「十一五」規劃中規劃建成的6個海水淡化項目中,有2項完全使用反滲透法,3項使用熱法/反滲透法。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要求建設2個以上5-10萬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示範工程以及建設1個以上5-10萬噸/日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示範工程。

同時通過下表又能觀察到,超濾膜與反滲透膜耦合、蒸餾法與反滲透膜法耦合等多種工藝耦合技術應用日益普遍,以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出水水質和增加系統穩定性;

未來多種工藝耦合的海水淡化項目將佔據更多的市場空間。
查看原图那為何海水淡化供水遲遲不能大規模應用?因為原水供應的成本更低。

以天津為例,引灤入津的原水價格為1.75元/噸,加上處理工序、管網折舊,總成本約4元/噸。而天津北疆電廠目前海水淡化每噸水成本約4元,通過水處理,用專用輸水管網運往自來水廠原水池,運行成本增加了3.6元,達到7.6元/噸。較大的成本差異是導致天津北疆電廠海水淡化項目產能利用率僅為20%的重要原因。

4.結論:長期增長潛力較大,短期應用關鍵是成本

根據《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鑑於2010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僅為60立方米/日。按照至2015年海水淡化產能增加160萬噸/日、平均海水淡化設備7000元/噸日來測算,未來2010-2015年海水淡化設備投資有望高達112億元。而作為耗材的反滲透膜,若佔總投資額的23%,則市場空間的增量為25.76億元,比2012年增長128.8%。

而在短期內,由於海水淡化造水成本相較於傳統原水供應成本依然偏高,導致產能利用率偏低。未來持續地降低成本或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