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79136
信義另一個主要的業務,是建築玻璃,也即是我們的家居門窗和大廈的玻璃幕牆。房子越蓋越多,就會越多玻璃窗,當然不只是這樣。08年4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節能法為它帶來了大機遇。 . 節能減排是中國的大國策,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應知道。剛開完的兩會通過了「大部制」,將各部門權力地位大執位,以前的環保局升格為環保部,即是和國防部、外交部等在同一層次,溫總更言,環保部以後報法要像鋼鐵一硬,不得姑息。以前的環保局以前有兩個問題,一是手瓜唔夠人硬,打不下去,升格為部之後在重大問題擁有「一票否決權」;二是以前編制只有幾十人,要管一個中國,成效可想而知,升格之後人員多出數十倍計,應能更有效地落實環保政策。 . 跟據國家能源單位估計,十年之後,國家耗能最大的地方不會再是交通,而是建築物,有60% 的能耗是水泥鋼鐵等建材,而40%是從建築物門窗中漏走的能源。冬天取暖用煤用汽,夏天空調用電,這些必定會隨著人均收入越來越多。商業樓業主收中央空調費時不會告知你成本,他當然有節省能源的動機。住宅用房就完全不同,房賣出了就是你的,犯不著增加成本,反正這些東西也不能令房子賣貴一點。 . 2008年4月1日,這情況將會改變,新節能法正式生效,規定所有面積大於某個標準的建築必須用上節能物料,房地產發發商在銷售房屋時,必須各購買人明示所售房子的節能措施、保溫工程保修信息,並在房屋買賣合同、質量保証書中列明。對未明示節能信息的,由建設主管部門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罰款3-5萬,對節能信息作虛假宣傳的,由建設主管部門限期改正,並罰款5-20萬;不符合建築節能標準的建築工程,已經建設的要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經建成的不得銷售或使用。 . 節能法的新標準是一種叫「Low-e」的玻璃,low e就是low emission,有熱反射能力的玻璃,中文是低輻射鍍膜玻璃。普通玻璃價錢約為每平米50元,low e玻璃就是100元左右,如果當每戶20平米的門窗戶面積,只是1000元的小數目,相比起之後每年的空調取暖,相信節能玻璃會很快取代普通玻璃成為住宅玻璃主流。 http://www.glass.cn/news/newsinfo_162.html 中國low-e玻璃 2006年的產量約是920萬平米,預計之後十五年平均每年需求會是2.2億平米。http://www.chinairn.com/doc/70270/235259.html . 中國能生產low-e 玻璃的廠商很少,主要有深圳南玻,信義玻璃、耀華玻璃和金昌玻璃。南玻現有400萬平米的高端low-e產能,08年底將形成1150萬平米的產能。其次就到信義玻璃,目前只有200萬平米的產能,會在2010年前增到150萬平米。而耀華的計劃產能是150萬平米。信義07中報中說07年底會有兩條新的日溶量分別為500噸及900噸之建築級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和一條作再生能源業務的日溶量為300噸之超白光伏玻璃生產線將陸續建成,另外再有2條建築玻璃生產線和一條汽車玻璃生產線會於08H1投產,但即是增加多少%就不知。技術方面,信義做的隔熱隔紫外線玻璃既技術已屬世界前列,應該不錯。 . 觀乎 A股的玻璃股,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0737/ 07年下半年玻璃的價格和毛利都上升。雖然成本包含火爐用的重油,但只佔成本的10%左右,即售價的6%左右,加價幅度已完全轉嫁油價的增幅。成本的另一重點純碱由於07-08年新投產產能多,價格上升不足。至於另一重點原材料矽礦砂,是自有資源,成本亦可受控。 . 07年9月10日,發改委發表《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規定新建玻璃磚窑要在500噸/日以上,並要求更高的技術要求,將令整個行業的有力競爭者限在7-8間之內;《條件》並開始淘汰普通浮法玻璃線,隨著環保部的成立,應可有效防止行業產能過剩。 1263084-W020070910622652059382.pdf . 風險也在投產方面的盈利影響。市場上的投資者,大多是只看數字不看營運的。500噸 和 900噸生產線建成之前要點火,例如900噸的生產線,在集團網頁http://www.xinyiglass.com/news.php 看到是07年10月底點火,但在08年1月才投產,中間有幾個月的時間,燃料是白耗的。這方面的費用,入賬可有兩個方法,一是capitalise 作新生產線的fixed assets一部份,另一個方法是當作燃料,真是不知道它會如何入賬。新產線投產也只會慢慢增加產量,有機會像06H1一樣暫時虧蝕。這些投產之前的前期費用有機會令盈利數字看得較低。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79134
信義玻璃(868),國內第二大玻璃製造商,僅次於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但營運效率比福耀玻璃強。信義玻璃和福耀玻璃主要都在生產汽車玻璃,建築玻璃和浮法玻璃,不過細分市場有點分別。 信義玻璃將於星期一出業績,這幾個月來大股東回購了1000多萬股,公司回購了5000多萬股。中期純利上升一倍,全年應該至少有50%增長,為什麼增幅會比中期少呢? 因為06年下半年有新的浮法玻璃生產線投產。現在信義有4條浮法玻璃生產線,06Q2 上了第一條500噸/日的生產線,06Q3第二條700噸/日,08Q1再上了第三第四條1400/日的生產線。什麼是浮法玻璃呢?浮法玻璃就是用浮法工藝做的玻璃,好處是厚度均勻性好、純淨透明,表面平滑整齊、平行度好,具有極高的光學性能。它的主要仍用是作為其他深加工產品汽車玻璃和建築玻璃的原料。為什麼上了浮法玻璃線會幫助業績呢?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矽(Silicon),信義有自已的矽礦,有了自已的浮法玻璃線,產品質量可控性大大提高,生產流程一條龍化,大大增加了營運效率。 . 睇數。 1263083-868.xls可見到06H1 至 07H1銷售和毛利都不斷上升,06H2比06H1大幅增長,07H1比06H2也有不錯增長。第一個原因是生產一條龍的結果,第二個原因是玻璃行業是規模效益極明顯的行業,因為燒玻璃要用火爐燒至超過一千度,而且火爐全年365日24小時不能熄,燒一塊玻璃和燒一千塊用的燃料費也差不了多遠,越大的爐,越高的的產能使用率,平均成本就越低。你可以看到06H1浮法玻璃生產線剛投產的時候是虧本的,但使用量上升便轉虧為盈。 . 信義最主要的產品是汽車玻璃,佔07H1的營業額64%,盈利67%。從另一個角度看,產品有36%銷往美國,這亦是從高位跌超過50%的原因,Common sense 告訴我們,美國的汽車業是糟透的,比金融更糟,美國衰退,這方面應該不能幸免受到影響。我們不知道銷往美國的是什麼,信義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出口商,就當64%中有36%(即56% 汽車玻璃) 是銷往美國吧,這應該是最差最差的情況。 . 不過,信義和福耀不同,福耀的汽玻主力是國內的汽車廠判出來的OEM市場,即是一手車的玻璃,客戶主要是車廠,這方面它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信義也有一點國內OEM市場,但它主力是做維修玻璃的市場,國內和國外也是,即是汽車玻璃要更換時的玻璃,客戶主要是汽車配件商和車房等。在國內由於有車族較少快速增加,OEM市場比維修市場大,在發達國家則相反,維修市場比OEM市場大很多。美國汽車銷量減少是事實,但這將令美國人更久才換一部車,這對維修市場應該是正面的。 http://news.hexun.com/2007-11-07/101042642.html . 技術方面,信義在08年獲得中國名牌的稱號,類似香港的「Q嘜」,在行內的技術水平應相當高。07年11月用2億收購深圳南玻的汽車玻璃業務,該業務07年頭9個月虧40萬,配合信義的技術和壟斷能力應在08年有強大協同效應。 . 信義的崛起,與美國有很大的關係。當年中國入世,美國認為中國汽車玻璃企業傾銷,要收懲罰性關稅。行內只有信義和福耀肯出錢出力找美國律師抗辯,並容許查賬。結果出來,美國就汽車玻璃向所有中國汽玻企業收取124%的關稅,向信義和福耀就只收取3.71%的關稅。這個120%的永久無敵成本優勢,注定其他企業出口永遠無望,也註定了汽玻業和中國其他工業不同。一般的工業太散,永遠比人「大蝦細」,汽玻出口工業卻是信義福耀組成的Duopoly,信義是大哥,福耀是小弟。當日的遠見帶來了強大的集中度,令他們可以「狼狽為奸」,擁有超常的產品定價權,只要平過美國本土,又平過其他東南亞國家便可。信義不斷的上訴,2007年下半年終於得到回報,國際貿易法庭判決信義勝訴,之前所加征的3.71%税率不久也將退還,但係這筆巨額收入入落07H2數還是08H1數就未知。至於其他企業由於當年啞忍,這個栽決跟他們無關,因為它是按企業計,不是按行業計的,受美國法例保護的120%成本優勢在可見十年二十年仍然繼續,除非中國成本、技術、價性比已高於其他東南亞國家。 . http://www.clii.com.cn/GlassIndustry/news/show.asp?showid=217765 美元下跌會做成匯兌損失,07H1的debtors days 約為3個月,08年這3個月人民幣共升了4%,在如此強大的壟斷能力之下,加價4%應該是問題不大的。重點是壟斷,在中國很多行業都有競爭優勢明顯的企業,但擁有壟斷能力的實在少之有少,信義汽玻是其中一間。只要大家想想五豐行和香港豬肉的關係,應該很容易明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2/2NMzA3XzM3MzY2NQ.html
昔日炫丽的烟花逐渐散尽。当浙江玻璃(0739.HK,下称“浙玻”)董事局主席冯光成出现在法庭,一种英雄落幕的苍凉感迅速蔓延,旁听席上不时发出唏嘘声。因听力障碍,冯光成不断重复着激动的抗辩,导致法警不得不经常上前拍拍肩,以示冷静。
这位境内民营企业香港第一股的掌舵者,如何将一家上市公司玩到停牌一年半有余,又如何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嫌,身陷近48亿“非吸”黑洞?随着绍兴县人民法院的庭审,冯光成及其昔日麾下融资团的运作脉络逐渐清晰。
然而,冯光成在法庭上不断提及原光宇集团总经理没被列入被告,并表示抗议;他还要将相关证明该总经理参与“非吸”的证据提交给法官。但法官当庭未予接受。
庭审持续了一天,法官当庭宣布,后续庭审时间未定,再行通知。
当天庭审结束后,冯光成在一群人簇拥下步出法院大门。记者欲上前访问,一彪形肌肉男迅速挡上前来,冯语气谦逊地婉拒了访问。边上有人透露,他现在被“监视居住”。
浙玻是中国内地首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2001年12月10日上市,旗下包括浙江玻璃厂、青海碱业等,总资产超过130亿。
浙玻曾带动了当地一个镇20多家民企上市。不过一波宏观调控下,相关概念股大跌。如今,浙玻停牌已超过一年半。
冯光成的故事背后,凸显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境内外资本运作、投资扩张与收缩等因素中,无法把控的短板。
五人融资团
9月22日上午,绍兴县人民法院二楼1号审判庭,一场被检察机关指控涉嫌金额高达近48亿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一审开庭。涉案主角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冯光成及其昔日“将帅”共五人。
辩方律师团,分别为来自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杭州分所、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浙江越光律师事务所、浙江国大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9时许,五名被告在法警带领下进入被告席。冯光成板寸头,着深灰色西装,面容憔悴。因为左耳据称有听力障碍,冯光成法庭上自辩数度搭话如同“自说自话”而被法官“提醒”。自辩到激动处,冯光成会颤抖地挥舞着大大的手掌,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气场”再现。
由于需要资金庞大,浙玻以高管、财务人员为主成立了一个“民间借贷团“,共约十来人。庭审控辩中,这个团队的运作细节逐渐清晰。
冯光成的身份是浙江光宇集团董事长、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同时被列入被告的还有徐炳校、宋宇、谢勇、李国军等“财务将帅”,均为光宇集团或浙玻高管,包括副总经理、主管财务等。
绍兴县检刑诉【2011】528号起诉书显示,冯光成现年62岁,初中文化,家住绍兴县杨汛桥真联社村马社85—1号。因涉嫌非法集资,于2010年9月2日被绍兴县公安局监视居住,于2011年3月2日,转被绍兴县检察院监视居住。
宋宇,1980年出生,大学程度文化,原系光宇集团副总经理。因此案于2010年9月21日被绍兴县公安局刑拘,10月27日被批捕。同年12月24日经绍兴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一个月。2011年1月26日,经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羁押期限二个月。
徐炳校,1970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原系光宇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因此案于2010年11月24日被绍兴县公安局刑事拘留,12月29日被逮捕。
李国军,1979年出生,文化程度高中。原系光宇集团副总。绍兴县杨汛桥镇展望村展望404号。因此案于2010年11月24日被绍兴县公安局刑事拘留,12月29日被依法逮捕。
2010年8月31日,冯光成到绍兴县公安局投案自首。本案由绍兴县公安局侦查终结,以上述人士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2011年2月28日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其间,退回绍兴县公安局补充侦查二次,绍兴县补充后,于2011年7月22日再次将本案移送审查起诉。
审 查结果和公诉状显示,2005年至2009年,冯光成在担任浙江玻璃、光宇集团董事长期间,为弥补上述两公司生产投资、银行转贷等大量资金缺口,以支付 2%至12%不等的月息,单独或授权宋宇、谢勇、李国军、徐炳校等人以公司名义,向社会上100多户不特定的个人及单位非法吸收存款,合计近48亿元。已 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总共近42亿,至今未归还的本金为16亿多。
48亿黑洞垒成
2011年3月2日晚7点半,冯光成在杭州浙江医院又一次接受了警方1个小时左右的询问笔录,这条资本聚集与腾挪之路,更加清晰。
近48亿元的资金黑洞,起因是关于水泥的政策调控。2005年初,受宏观调控影响,水泥业务的运营遇到了诸多困难。当时H股股票大跌,国内出台针对水泥领域的调控政策,银行开始收贷。
当 时,冯光成其实也刻意遵从政策转向,欲及时调整发展方向,重新确定了“做大做强玻璃和纯碱两大产业,退出水泥行业战略部署”的总体思路。冯曾于2006年 底,将陕西富平水泥股权全部转让给意大利水泥;2007年,又将浙江省内的水泥企业股权100%转让给了中国建材集团。
但远水救不了近火。曾在一个月中,银行收贷24亿,这给正处于扩张状态的浙玻致命打击。为了填补资金黑洞,冯光成迅速启动了民间借贷。
法庭调查及辩论,就主要围绕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单位犯罪是否存在主从犯划分等展开辩论。
首 先,由于直接参与的人数众多,究竟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成为辩论焦点。庭审中,辩方律师认为,冯光成在涉案过程中,始终以公司而非个人名义进行借贷。 因此,虽存在借贷行为,但事实行为均由单位完成,但公诉单位只诉个人而非单位颇显蹊跷。且起诉书显示,另有多名光宇高层涉案,但公诉方均未对其提起诉讼, 有失公允。
公诉人对此回应称,光宇集团和浙玻两家公司均构成犯罪,但控方有选择起诉对象的权利。
辩方律师则认为,如果要审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必须将两家单位列为诉讼,“如果单位不构成犯罪,整个前提业已不存在,那么单位其中的工作人员何犯罪之说?如果五人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公诉人亦承认单位犯罪,那么单位何以不成为被告人?”
公诉人称,前后均依照公安机关出具证据及意见提起诉讼,而对涉案单位提起诉讼存在“有否必要的问题”。面对辩方律师提出的“究竟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一问,其称“指控的是个人共同犯罪,但单位亦构成犯罪。”
浙江玻璃48亿元 “非法吸存”庭前幕后
浙玻及光宇集团目前已由镇政府及县政府解困小组接管。
另外,对于冯光成涉嫌非法吸存,检察机关在庭审中出示了多个证据,包括省政府会议纪要,重组纪要,资金借据和收据,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词,及债权人的证词等。不过,冯光成对犯罪一说并不认可。他认为,所有借贷均用于维持公司生产运营稳定,并不存在非法占有或是个人牟利意图。
2008年开始,因宏观调控等原因,银行信贷收紧。此前据知情人透露,当时有银行最高一天收缩信贷24亿元。处于两难处境下的冯光成选择以民间借贷方式偿还银行借贷,并在公司之间相互拆借,从而形成巨大的债务黑洞。
“如果不是为了公司和员工,我有什么理由去借贷?政府说借高利贷是饮鸩止渴,那么银行不肯放贷,又要维持公司正常运营,我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吗?”庭审中,冯光成情绪激动。
侦查报告书显示,对于贷款人是否具有最高法司法解释罗列的“亲友”关系,宋宇、谢勇、李国军、徐炳校交代,他们系受冯光成的指派以光宇集团的名义,向社会有资金周转能力的对象借款。
借款对象分三类。第一类为与光宇集团有业务交往的企业及个人;第二为与冯光成、宋宇、谢勇、李国军、徐炳校有交往的企业与个人;第三类为与他们原本无交往,但出于光宇集团集资的目的,经他人居间介绍的社会不特定的企业及个人。
对 于采用何种方式公开宣传向社会借款,讯问笔录显示,2006年初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光宇集团资金周转困难,冯光成基本每周开集资例会,要求他们向社会 有资金周转能力的企业及个人集资,他们即通过曾有交往的个人,社会上的资金掮客等,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向社会上不特定成员传达。
对于起诉书 所列数额,冯光成亦予以反驳。他称,审计债务之时,自己并未参与,因此利率多少均由债权人说了算。他坚称借贷金额除去已偿还的本息,剩余金额应不超过5亿 元,检察院所列剩余16亿元债务中,至少有9亿并不属于浙玻。而且他认为,浙玻债权人多集中于杭州、绍兴及金华等地,双方多为熟识关系,而非向不特定人群 吸取资金。
庭审中,冯光成多次提及“刘建国”。刘是浙玻董事局主席助理,被冯称作负责浙玻借贷的关键人之一。“怎么把刘建国吸收的金额也归我头上?”冯光成质疑。刘建国是否参与借贷,冯刘二人之间存在何种问题,目前仍不得而知。
扩张,资金入套
1998年,光宇集团成立,冯光成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0年8月起,光宇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浙江玻璃踏上了赴港上市之路。从11月1日联交所聆讯通过,到12月10日H股挂牌,其速度之快,让市场为之一振。浙玻也成为了境内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民企。
融得5.6亿元资金后,浙玻开始全国大跃进。从2002到2009年,12条玻璃生产线相继点火。此外,公司分别于2003年3月和7月,成立了浙江工程玻璃有限公司和青海碱业有限公司,并向水泥产业拓展。
当时的冯光成意气风发,不仅引领光宇集团成功打造内地第一只H股——浙江玻璃,还出奇制胜地发行了浙江水泥股权信托产品,真正成为募集资金的行家。“因为这次突破,当地一个镇,之后就涌现出20来家上市公司。”一名官员透露。
没想到,因为上述系列因素的叠加,扩张竟然成了冯光成和他麾下企业的桎梏。
9 月22日的庭审现场,100多旁听席位,落座了半数。和其他的非法集资案件明显不同,不管光宇集团员工、家属还是债主都对媒体避之不及,并拒绝回答记者提 问。浙江玻璃作为上市公司,此案件发生后,记者也没查询到相关的信息披露。有知情人士透露,集资资金中,有大额或属“官员”资本。
庭审从上午9点开始,午间仅仅休息1个小时,到下午5点结束,后续开庭再听法院通知。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获得进一步开庭的时间信息。
这个在港股资本市场滑铁卢,又身陷非法吸存的“成功企业家”,是因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整而无法圆润转身的一个剖面。
自浙玻债务缠身之后,冯光成已消失于公众视野两年。此庭审为他第一次公开露面。2010年2月开始,冯光成被绍兴县公安机关监视居住,此后在媒体上销声匿迹。
2008年浙玻遇困,冯光成深陷高利贷传闻便从未间断。至今浙玻的重组和青海碱业的监管工作亦步履维艰。庭外有知情人士透露,浙玻重组中,青海碱业由于牵涉到浙江和青海两省参与的政府机构,如何处置,如今尚属一团乱麻。
上個月,我跟信義玻璃(868.HK)的管理層會面,得出的投資結論是------公司的競爭力和業務前景不俗,唯浮法玻璃業務的毛利率有下調壓力(因為該板塊有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股價的催化劑是計劃分拆太陽能玻璃業務獨立上市(市值估計不會超過120億港元,公司將占75%股權),我會把她放進我的觀察名單上。
我從05年(公司上市)便開始跟蹤信義玻璃的業務發展,09年參觀過她在東莞的廠房。我覺得管理層的執行力很強,充分利用股票市場的力量來壯大公司的規模。過去幾年,公司不斷透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05年IPO、06年配股、07年配股、09年配股、11年配股),擴大產能及向上游的浮法玻璃(06年)和太陽能玻璃(08年)進軍。垂直生產(vertical integration)令公司的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提升競爭力。產品多樣化(包括汽車玻璃、建筑玻璃、浮法玻璃和太陽能玻璃)可以分散風險。
信義玻璃是從1989年生產汽車玻璃起家的,主要造維修市場,占該板塊營業額85%(70%出口,15%內銷),其余15%是OEM車廠市場(全是中國車廠)。現時公司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維修玻璃生產商,市場占有率大概是20%。我認為公司最大的競爭優勢是產品多樣化(適合不同的車款)和低生產成本(得益於規模效應)。由於維修市場的生意跟全球汽車的保有量有關,這個業務的前景比較平穩,跟全球經濟的關系不大,可以說是公司的現金牛(cash cow)。
建筑玻璃方面,公司是全國三大低排放(Low-E) 建筑玻璃生產商之一(最大是南玻)。跟外國比較,中國低排放玻璃的應用率還是很低,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雖然短期內私營商品房的新開工面積有所放緩(因為 房地產不景氣),大量興建公營保障房(目標是五年內提供三千六百萬套)勢將拉動未來幾年建筑玻璃的需求,業務前景還是樂觀的。
浮法玻璃方面,30%的生產是公司自用(加工成為汽車玻璃或建筑玻璃),70%是外銷。今年上半年,由於需求不足(主要是房地產不景氣影響了建筑玻璃的需求),這個板塊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售價已從2010年高峰期下跌超過10%,公司上半年的毛利率下降到只有22%(去年同期是39%)。現時浮法玻璃的價錢在低位徘徊,而原材料之一的純鹼的價格今年不斷上升,相信下半年的毛利率還是有壓力。為了減少成本,公司大部份(約80%)的生產線已採有天然汽代替重油作為燃料。
公司上市以來的財務數據都不錯,2005-2010年的股本回報率高達15-24%。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是她的資本開支龐大,引致自由現金流經常出現負數,過去六年的總負數超過二十億港元。另外,公司經常配股,也會攤薄小股東的權益。
「創業就像嚼玻璃,慢慢你會喜歡上自己血的味道。」不知有多少人能夠體會 Sean Parker 的這番話,而令 Sean Parker 出此言論的就是他的新項目 Airtime。
Airtime 是一個專注於幫助用戶和陌生人在線視頻交流的平台,它有一個華麗的開場,發佈時就獲得了 3300 萬美元融資。坐鎮主帥不僅有 Sean Park,還有 Napster 的聯合創始人 Shawn Fanning 和 Eric Feng。Sean Park 為 Airtime 舉行了一個好萊塢式的發布會。出現在發佈會上的明星包括好萊塢影星 Jim Carrey、美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 Jimmy Fallon,以及電視劇明星 Joel McHale。在發佈會上,嘉賓們還用 Airtime 與說唱歌手 Snoop Dogg 和女演員 Olivia Munn 進行了視頻聊天。
在 Parker 眼中,Airtime 就是下一代的 Skype,將重新定義人們的交流方式。然而事情並不如他想像的那麼美好。面對每月僅有 10000 活躍用戶的事實,Parker 認為經歷困難是獲得成功前必須的磨煉。「這是個艱難的時點,不僅對於我們,對硅谷也是一樣。」Parker 認為,與其他創業者只是想做出點東西好賣給 Facebook 不同,他們的工作是在開創一個時代。
無論 Parker 持有多麼樂觀的看法,Airtime 的困難都是客觀存在的,其中最不容忽視的就是人員的變數。Parker 承認,從 Napster 到 Spotify,他的職責都僅僅是把控產品方向,挖掘潛在的增長機會,而主舵手的位置都留給更精於領導與運作的人。如果沒有 Shawn Fanning、Mark Zuckerberg 和 Daniel Ek 這樣極具戰略眼光的管理者,就不會有 Napster、Facebook 和 Spotify。然而,在 Airtime 中,Parker 缺乏的就是這麼一位搭檔。
Airtime 目前擁有 Shawn Fanning 和 Eric Feng,不過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穩定。Feng 是隨自己的創業企業Erly被Airtime收購而加入 Airtime 的。無論在 Parker、投資人還是 Feng 自己的眼中,他都不會在 Airtime 待太長的時間。對於 Shawn Fanning,雖然董事會給了他一席之地,但 Fanning 不可能像料理 Napster 一樣料理 Airtime。對於這種狀態 Parker 也有自己的看法:「人員的不穩定對於創業企業而言是一個常態,我們也不斷地在為每個關鍵崗位謀求合適的人。就目前而言,一切都還沒到下定論的時候。」
Parker 的成功被每個創業者覬覦,但他面對的困難和面對困難的態度我想多數人也都能在自己身上看到一些影子。「創業就像嚼玻璃,慢慢你會喜歡上自己血的味道。」對於那些幻想創業美好的人,創業的艱辛和困苦更是需要被重視的。
「我從今年3月才開始運作 Airtime,而 Airtime 上市也才區區 12 周」,對於未來,對於能否克服困難,Parker 依舊表現得自信滿滿。
| ||||||
今年以來台灣股市最紅的一家公司叫儒鴻,不僅董事長洪鎮海身價漲了一‧四倍,一舉突破二十億元,甚至連他的供應商東隆興股價今年來也漲了超過兩倍,打造出所謂的「儒鴻概念股」。 創造這個「新股王奇蹟」的人是洪鎮海,認識他的人會說:這個人,十多年來總不斷的說:「紡織不是夕陽產業,是高科技產業。」就像是掛在他頭上的匾額,見人如見匾。但是一直等到了儒鴻股價超越了宏達電,總算讓人們認識了紡織股王獲利不輸手機股王。 但他的日子卻不曾改變,每天早上還是六點起床,八點前進公司,且每週末除了遇上颱風,都固定去爬山。因為洪鎮海相信,經營者如果沒有帶頭做,底下的員工就不會感受到壓力,公司就不會進步,所以二十年如一日。 別人都認為紡織是「夕陽」,他堅持走下去,而且連員工的態度與熱忱都要管,如果員工開發出的布料或服飾,客戶採用率不到六成,他便會大動肝火,要求檢討原因、持續改善,「假使客人不用,你等於是白開發,那是一種藝術創作。」他不僅是生氣拍桌子,力量還大到把桌上的玻璃都給拍碎掉。 為進廠學工法,謊稱自己小學畢業 儒鴻員工都認為董事長要求比滿分還高,是一百零五分的執著。出生苗栗後龍的洪鎮海,有個受日本教育、擅長書法的父親。身為四個兄弟姊妹中的老大,他必須做足表率,只要偶爾習字時一不專心、筆畫潦草,會遭拉耳朵訓斥,反覆擦掉重寫,「父親對事情的執著,影響我後來的個性。」 這份執著也展現在他學東西的態度,連「臥底」也幹。創業前,商專畢業的他,為學基本功,竟謊稱自己只有小學畢業,才順利進到染整廠上班。當時,他一天工作十二小時,比其他人多花五○%時間輪流到各部門學技術,兩年後當到副廠長,奠定日後創業研發布料的技術底子。 「你必須走出另外一條路,你假如跟我做同樣的,你沒得比,」洪鎮海強調,「不要怕人家(追上),是怕自己不會進步。」現在只要一有最新的紗線,他就會跑到苗栗工廠親自測試物性與染色……,甚至還會自己操作圓編針織機,換紗線、針盤都難不倒他。洪鎮海是董事長、研發長、技術長到針織工。最近,他最關心的不是法人評價,而是剛買下一台要價上億元的荷蘭製無水染整機,這是全球最新技術,研發狂的他馬上就要親自嘗試可能的新應用,他相信只有這樣才能把技術做穩、扎深。 「困難事情能把它解決,是我一生最快樂的事,」從最早五十萬元創業、全公司四個員工,到現在全球近萬人替自己打拚,正是那股執著,洪鎮海逼著自己往前推進,也終於讓紡織業贏得眾人目光,成為十年來第一家股價破兩百元的紡織公司。 |
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但能否敲開這道橫亙在中國所有城市中的堅硬的玻璃門,依然還有待觀察。
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政府文件顯示,武漢每個政府部門都被詳細分配了任務。比如,市國土局要幫助民企進入「三舊」改造,發改委則需要引導進入電站、煤炭等能源領域,新聞出版局則要支持民資投資參股報刊的發行、廣告等業務。
對一些投資比較大的項目,財政還會把地方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進行獎勵。比如,當年完成投資額超過10億元、5億元、1億元的項目,對項目管理團隊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分別給予100%、70%、50%的獎勵。
整個武漢,都對民營企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熱情。2013年新年時市長公開表達願景:「到2016年,要力爭民營經濟總量實現翻番,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
這位市長曾經公開坦陳過對民資發展不足的遺憾。他舉例說,東風汽車在浙江就培養了一批上億、幾十億的零部件配套企業,近在眼前的湖北武漢企業,卻放過了「大肥牛」。他甚至在招商引資時遇到過一個幫東風做油漆桶注塑機的企業,一年好幾億銷售規模。產品是在浙江做好後,運到武漢來。
為此市長公開要求全市「見面就談投資,使創業成為全社會的時尚;把創業者樹立為城市英雄,要崇尚、崇拜他們」。
不過,向民資開放雖呼聲已久,而且中央政府也不斷以最高層表態以及兩次推出「非公經濟36條」等方式加以推進,但敲破堅冰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武漢大規模地向這一難題發起挑戰,自然也就率先遇到諸多障礙,並因此而留下許多探索的經驗或教訓。
儘管項目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但李義打算,一旦政策出台,馬上參與競爭。
政府工程在商業模式上的變化,是可見的改變之一。
2013年9月16日,武漢市城投公司於工商聯組織的交流會上宣佈,計劃在武漢市中心城區停車矛盾突出的地段建設100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約3萬個,投資估算總額153億元。
「螃蟹來了,怎麼吃?」是擺在李義(化名)面前的難題。
他所在的是一個做鋼結構的民營企業,更多的時候參與道路、橋樑建設,依靠從一些大型企業那裡分包工程,每年營業額已經做到了十多個億。例如武漢正在修的一座橋,他們就拿到了一個億的工程。
2年前,李義被公司招來,專門成立了停車場投資建設部門。他們判斷,武漢市為瞭解決停車難問題,必然要發展停車場,這是一塊大蛋糕,而鋼結構公司有優勢。
但兩年了,李義還未做成一個項目。
一開始,他們嘗試做立體停車庫,「只佔地約50平方米,可以停車50輛。得節約多少土地!」但這個計劃跟市政府規劃相衝突,土地用途沒有納入城建規劃,批不下來。而且這屬於高層建築,有礙城市景觀。
小區停車場成為次優選擇。但又因為住戶不同意,沒能做成。
但武漢此次向民企開放項目就包括停車場,這讓李義又看到了希望。
武漢準備拿出10塊地做地下停車場,讓民企參加。李義和其團隊看好了一個項目,進行了調研。
李義算了筆賬,雖然政府答應配給約8000平米的商業面積,一萬七千平米做車位。但整個項目做下來,利潤率只有約5.7%,「還不夠還銀行利息」。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武漢開始研究困擾民企進入停車場項目的頭號困難——土地供應。
南方週末記者看到的一份相關部門內部文件顯示,武漢市正在進行的研究中,打算將納入政府規劃項目的土地按照工業用地價格20%作價,商業面積則按照商業用地價格20%作價。沒有納入政府項目的綜合性停車場項目,企業拿地按照工業用地的20%作價,商業部分則按照商業用地的50%作價。
不過,這份計劃仍然沒有最終通過,目前正在討論之中。
儘管項目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但李義打算,一旦政策出台,馬上參與競爭。「這是搶佔資源,哪怕土地等待升值也好。」
但他接下來馬上要發愁的另一個問題是,政府公司將在同一個領域出現。
「武漢市城投已經成立了停車場公司,對這一塊也蓄勢待發。」李義透露。對於能否競爭得過政府公司,他並不抱太大希望。「但是,一個項目起碼要1億多,政府公司吃不下那麼多,剩下的我們有機會。」
民營資本進入相對較少的基礎設施,正是武漢最需要資本進入的地方。
在武漢市工商聯經濟部相關負責人尹長先看來,武漢市向民資開放的嘗試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現在,將系統、全面」。
不過,他們卻遭遇了尷尬。
2013年6月25日,武漢市發改委和工商聯舉辦了一場促進政府項目和民企對接的座談會。會上,市發改委主任向到場的二十多家民企負責人推介項目。
「我們原本以為是按領域和企業介紹項目,結果大多數是體量比較大的公共設施。」參會的武漢人福醫藥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學海回憶。
當時有企業家提出,這些公共項目多數是民企無法進入的。後來有領導出來說話,表示要讓工商聯准備一些能讓民企參與的項目推介。
這顯示了武漢市期望引入民資時面臨的困局。
《長江日報》報導,目前,武漢的民間投資集中在工業和房地產領域,城市基礎建設領域是「短腿」。2012年民間總投資2582.2億元,僅有17.6%投入基礎建設。
武漢市發改委向南方週末記者提供的最新統計顯示,2013年1-8月武漢市民間投資完成2162.9億元,同比增長34.6%,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7.4%,比同期提高5.9個百分點。
其中,工業民間投資完成888.21億元,同比增長48.9%;房地產民間投資完成983.25億元,同比增長31.4%;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完成163.86億元,同比增長7%。
其實,民營資本進入相對較少的基礎設施,正是武漢最需要資本進入的地方。
2013年,武漢市決定開展「城建攻堅」計劃,期待在五年內,建成「中部第一、國內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為復興大武漢奠定基礎。」計劃包括24類工程130個項目,投資約8000億。
武漢政府發佈的《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顯示,重點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鼓勵民資參與公路、橋樑、隧道、水廠、污水處理廠等的建設。
這些問題就像玻璃門,讓民企看得見機會,卻進不去。
一邊是想引而不得,另一邊卻是想進而不得其門。
武漢市工商聯多年前就試圖為企業和政府部門搭上線,舉辦了一些招商中介會。商會經常請來城投、水務等相關部門與武漢市一些民企座談,常常能發現這種尷尬。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商聯人士表示,有一個生產電梯的公司,其產品性價比頗高。產品在武漢市以外市場得到認可,卻總是拿不到本地業務。老闆不甘心,多次通過工商聯上書省市領導,領導也批覆要求各部門支持,但幾年來,還是沒有成功過。因為競標過程中總是會有一些要求達不到,被刷下去。「例如投標往往會附帶一些條件,像為某些企業量身定製的要求。」
類似的問題,曾引發很多本地企業不滿。武漢市發改委主任曾帶著各處室領導來工商聯聽取企業家意見,反映最大的便是競標的不公,以及立項時各部門「踢皮球」。
「民企往往陷在不公平競爭的窘境裡,」伍新木說,像競標時設置門檻等,「實際是定向分配資源」。
另外一種普遍的擔心,則是民企投了錢也沒有相應的話語權。
這些問題就像玻璃門,讓民企看得見,進不去。
一名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的武漢民企負責人印證了這樣的顧慮。他列舉了所在企業與政府合作中的問題,比如資金回籠慢,效益沒有保障,即使是說財政擔保,也沒能兌現。「我們的項目款最長時間拖了3年都沒拿到。」
他所在的公司,70%以上政府項目回款需拖延好幾個月,造成的財務和利息壓力很大。為此,公司只能採取人盯人戰術討錢,但還是常常討不到。
他們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拆遷、徵地、審批等原因導致工期無限期延長。這個公司曾經做過一個項目,談下來後,因領導換屆,經辦的人調走,導致項目遲遲無法開工。
該公司規模達到近50億,但在湖北只有幾千萬項目,目前對武漢市提出的政策也是持觀望態度。
「誠信缺失,成了政府無法調動企業積極性的重要原因。」湖北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說。政府承諾的條件無法兌現,但企業投入了大量錢和精力去做,最後無法脫身。
如果要打開這扇玻璃門,政府就得從改變自己做起。
即使在武漢領全國開放之先的一些領域,要想進一步開放,也面臨著許多制度桎梏。
制度方面的禁錮,也是民營企業眼前的一面牆。
比如在醫療領域,武漢在全國走在開放之先,民企已經可以辦醫院、藥廠、保健機構等等。但即便如此,要想進一步開放,也面臨著難以解決的制度困境,其中許多都是全國性的制度桎梏。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下稱亞心醫院)是一所開辦十幾年的民辦醫院,董事長謝俊明說,他們遇到的關鍵問題是幾乎所有優質人才都被公立醫院壟斷。
「醫療人才需要大的品牌(公立醫院)、提供大的舞台(病人),能經常通過醫療領域的研討會保持處於職業圈子裡(同行業的認可)。最後才是高的待遇。」他說,民企經常無法提供前三個條件,而導致吸引不了人才。
這幾乎是民資進入醫療行業繞不過去的坎。
在謝俊明看來,亞心醫院之所以能做到現在的程度,是因為十年前,請來了唯一的心臟科工程院院士朱曉東做院長。在他的號召下解決了專業人才問題。
儘管政府希望民間資本成為撬動醫療體系的力量,但體制上的制約讓事實顯得殘酷。
作為民營醫院參與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驗,亞心醫院「託管」了武漢市第七醫院。
七醫院人員分為事業編制和企業編制聘用人員,造成管理混亂。謝俊明希望改變,曾求助於政府,但相關部門稱,「國家沒有政策,沒辦法改」。最終不了了之。
亞心託管七醫院後,每年虧損。唯一好處是亞心多了一個醫療點,能接納更多病人。
但這些問題,在全國的醫療制度框架下如何突破,依然是橫在武漢面前的難題。
一些民營企業,繞過大城市,在小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市場。
一些民營企業,則在多年的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路徑,轉向更小的城市更小的項目。
太平洋十三集團在湖北投資5年有餘,其投資戰略是,放棄一、二線城市,專攻三、四線城市。首席運營官張琳苒介紹,他們主要在襄陽、黃岡、十堰等縣市投資,計劃在湖北投資三百多億,已經做了五十多億。
「一線城市做項目,公關費用很恐怖,而且公司太多,出了錢人家也不大待見。小城市就不一樣。」張琳苒說。三、四線城市的項目體量不大,三五年就能回收,利潤保守估計有35%。
投資的方向,則正是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他們在湖北市場第一場「戰役」是老河口市。
當時的項目,地方政府資金吃緊。雙方想了個辦法,政府出土地,公司拿這個土地去銀行擔保貸款一個多億,這筆錢給政府。企業採取先建設再移交的BT模式,墊資做這個項目,做完驗收後地方政府再付款。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投資回報有保障。地方政府缺錢,我們不但帶錢來做項目,還利用我們的融資平台,幫其向銀行貸款。」張琳苒說。在他看來,這是太平洋能在湖北攻城略地的秘密。
憑藉這個,他們有時候甚至能打敗國企。
2011年3月,太平洋為拿到丹江口市東環路工程展開競爭。這一工程投資約在6個億左右,直接對手則是以一家知名大型國有集團為代表的國企。而太平洋最終拿到這個工程。不過,隨後的東環路延續工程中,這家集團還是加入了進來。
太平洋代表了一部分民企的想法,不願意進入大城市項目,卻能進入小城市項目。張琳苒說,「我們去競爭小的三、四線城市,賺短平快的錢。」
| ||||||
有讀者租住長實旗下家居式酒店「雍澄軒」,一心以為可免去裝修及維修煩惱,惟簽約後卻被迫住爛屋,不能換房亦不可退租,更離譜是廚房玻璃兩度爆裂,酒店居然辯稱該玻璃不能受熱,反要求租客賠償一千元。 居於荃灣的廖小姐去年二月賣樓,由於未找到新居,遂與家人租住長實位於同區的家居式酒店「雍澄軒」。廖小姐看過示範單位,決以月租一萬三千四百元,租住一個面積約六百平方呎的兩房單位一年,以為可享受酒店式裝潢及管理。 但廖小姐收房後卻發現單位殘舊,地磚出現裂紋,但店方拒絕換房,「酒店諸多理由,無心整好間屋,如果要整,我又唔可以入住,當時已搬離舊屋,一個月前又簽好租約,我無得揀。」廖雖感無奈,卻被迫接受。豈料一天在客廳突然聽到「啪」一聲,廚房吧台上的玻璃突然爆裂,留下一道約二十厘米長的裂痕,店方雖然換上新玻璃,怎料一個月後,該玻璃又再出事,但店方今次卻推說屬人為破壞,更要求廖支付一千元才維修,「我唔肯俾就拖咗一個月唔換,用料差仲要個客幫你俾錢維修,酒店推卸責任!」 跟進設計出事 酒店有責 曾於上年掀起拆售風波的雍澄軒,於○九年落成,為長實旗下四間「家居式酒店」之一,租期由一個月至一年,月租一萬三千元至一萬七千元不等,不包清潔、電費及上網服務。記者上週到事主單位了解,廚房吧台上的舊玻璃已被拆走,只是以膠紙封住,地磚的裂紋仍清晰可見。 記者其後陪事主致電查詢,職員強調因維修費用未有共識,故不會更換玻璃,又指玻璃是因過熱而爆裂,事主須為此負責,「今次塊玻璃係熱嘅,但點解塊玻璃係熱嘅,我相信你哋最清楚,因為有塊玻璃喺你住緊嘅期間爛咗,就一定會收番塊爛玻璃錢」,事主隨即表現氣憤,強調自己只用作擺放餐具,屬正常使用,酒店亦沒有不能擺放熱餐具的指引,認為店方強詞奪理。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認為,該玻璃既然設於廚房,理應能承受一定熱度,如一般使用都令玻璃過熱而爆裂,明顯設計上有問題,店方若然知道該玻璃不能受熱,就不應設於廚房的吧台上,「佢話熱到爆,咁當時有幾多溫度呢?如果唔擺得熱嘢,就要同客講個precaution,唔係對個客都唔公平。」 租住酒店限制多 記者亦曾到雍澄軒放蛇查詢租務細則,職員帶領記者參觀示範單位,表明單位維修全包,又強調會先把單位翻新才再出租,惟這些承諾明顯與廖小姐的遭遇不符。律師何傳經則指,入住服務式住宅類似租住酒店,比租屋有更多限制,前者住客沒有絕對使用權,但一般情況下住客無責任維修,店方如需住客賠償,須有足夠證據。 回應繼續卸責 雍澄軒回覆時繼續推卸責任,不但推說是事主向職員提及曾把熱煲放在玻璃上,又指玻璃邊有被人敲鑿的痕跡,所以認為事件涉及人為疏忽,堅持要事主承擔費用。(李詠珊) 壹判官 話廚房玻璃唔放得熱餐具,長實簡直強詞奪理,酒店理應負責維修!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