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维梧生技基金1937万入股李氏大药厂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3/20090813024317869.html


每经记者  肖晓芬

药品制造企业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08221,HK)日前宣布,与维梧生技创业投资基金(VivoVenturesFund)达成股份认购协议。

        根 据协议,李氏大药厂计划向  Vivo  VenturesFund发  行30273437股新股,每股作价0.64港元,认购价较2009年8月10 日收市价折让约17.95%。认购股份占李氏大药厂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扩大后之全部已发行股份约6.79%。认购事项之所得款项约250万美元(折合约 1,937万港元),将用作李氏大药厂之业务扩展、资本开支及一般营运资金。

        对于此次认购,除了资金方面的扩充,李氏大 药厂行政总裁李小羿表示,“更重要是让我们能够与于生物科技及医药业务方面富有经验之金融投资者缔结策略伙伴的关系。”据维梧生技创投基金合作人 JamesHuang透露,目前正促成李氏大药厂和其在美国所投资的公司之间进行产品合作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19

明星潛力股 力求國際規格 繳出連續三年獲利成績 台灣神隆 打造生技業的台積電

2010-10-11  TWM




九年前,台灣神隆獲得美國FDA 查廠認證,卻因虧損連連,被批為豪奢蓋廠;九年後,台灣神隆用連續三年獲利成績,證明自己是製藥產業的明日之星。一路走來,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堅持力求 國際規格,也打造出生技業的台積電。

撰文‧賴筱凡

談到集團軍布局生技產業,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統一集團轉投資的原料藥廠「台灣神隆」,它既是台灣最大原料藥廠,更是全球最大的癌症原料藥供應商;然而, 九年前,神隆卻是一家虧損連連,甚至曾被統一檢視,考慮是否要出脫持股的轉投資公司。

位在台南科學園區東緣,坐落在這裡的不是十二吋晶圓廠,更不是七.五代面板廠,而是全球生產癌症原料藥的最大藥廠。在這裡,身著白色實驗衣的研發人員穿梭 在各個實驗室,層層關卡都須嚴密管控,因為他們生產的是藥,是得對人類生命負責的藥品,多了一個化合物都可能會影響到藥的品質。

「沒有高先生的支持,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神隆。」台灣神隆總經理、也是神隆創辦者馬海怡,進入回憶的時光隧道中,內心充滿感慨。因為九年前,沒有人相信台 灣神隆會成功,外界貶多於褒,更讓她感謝一路走來始終力挺的大股東──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

選擇高門檻原料藥為切入點一九九七年,那是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盛行的年代,剛從美國回台創業的馬海怡與台灣神隆副總詹維康,要投入的卻是連枝芽都不見影的生 技產業。她很明白,在這龐大的產業鏈裡,唯有門檻高的產業,別人才跨不進來,所以,台灣神隆選了癌症藥,一種「活性高」,並且用來對抗全球死亡率最高病症 的藥。

所謂「活性高」,意即在生產過程中,小分子都須化學合成,所以製程中必須要控制的要素就更多。馬海怡選擇癌症藥,不光是因為它的門檻高,更因為她與詹維康 在美國辛泰製藥︵Syntex)工作時,就是開發同樣也是活性高的避孕藥。馬海怡很清楚地將台灣神隆定位為市場導向的公司,要做的產品不僅要有市場,還要 有高門檻。

所以,馬海怡又進一步去定位台灣神隆在製藥產業的角色。宛如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居中扮演研發製程、替IC設計廠生產製造一般,台灣神隆接受新藥廠的委 外代工,研發原料藥,但馬海怡心裡明白,「光替別人代工,毛利不會好。」所以台灣神隆也自行開發原料藥,進而提供給學名藥廠。

不過,台灣神隆與其他原料藥廠最大不同的地方,也與台積電著墨於製造生產相異,就在於它不投入製劑生產,是少見的「獨門獨院原料藥廠」。

對於原料藥廠來說,開發出原料藥後,大量生產製劑,進一步賣給學名藥廠,經濟規模效益可達到最大,但台灣神隆卻不這麼做。「這麼多年來,高先生只要求我們 一件事,就是正派做事,他說我們要懂得分享,錢如果都被我們賺去,不會有人想和我們合作。」高清愿的話,馬海怡始終銘記在心,所以台灣神隆只開發原料藥, 絕不跨進學名藥的生產。

連虧九年,高清愿一路相挺儘管生技業冗長的前製期,讓馬海怡看盡產業冷暖,但這都不影響她堅持的目標,「在生技產業這一行,你如果急功近利,就跑不遠。」 你今天想要在生技產業裡賺一塊錢,可能至少要努力八年,才能賺得到,「生技絕對不是一個可短期操作的行業,我們的股東比任何人都理解這一點。」馬海怡不諱 言,從一九九七年成立那天起,大股東對他們的檢視不曾少過,尤其統一集團持股高占四成,自然年年被拿出來用放大鏡看,但台灣神隆成立十三年,統一卻始終力 挺。

所以馬海怡更加確信,她就是要按照自己的腳步走。從大手筆投資四十多億元蓋廠,馬海怡一開始就要求台灣神隆要以國際規格做起,自二○○一年FDA(美國食 品暨藥物管理局)來查廠,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三年台灣神隆手上的第一批原料藥就開始出貨,但這還不足以證明台灣神隆的實力。

原本得花上三十年的研發前製期,台灣神隆在第九年就轉虧為盈,從產品組合、客戶選擇,甚至專利權,馬海怡都力求走國際規格。從研發過程起步,都不能有侵犯 別人專利的情況出現,甚至要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庫。此外,從規格、品質到交貨期、價格競爭力,台灣神隆都一步步奠定根基,因為一路走來不易,「所以衝勁更不 能減緩下來,因為機會根本就不等人。」就是這樣的求生意念,讓一家沒人看好的企業,轉變成製藥業的明日之星。

連續三年都繳出獲利成績單的台灣神隆,年底將送件申請上興櫃,以去年創獲利新高的十.四一億元計算,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九元。如今未上市股價 已達五十元的台灣神隆,不僅成為貢獻統一集團獲利的小金雞,也將是未來生技股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檔新股。

馬海怡 Profile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

學歷:美國李海(Lehigh)大學化學博士經歷:美國Monsanto化學公司晶圓廠長、美國辛泰製藥副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5

燒錢產業熬出頭 本益比超過電子業 揭開生技高股價的三大祕密

2010-10-11  TWM




國內不少生技股本益比不斷拉高, 與國際資本市場愈發接近,甚至不賺錢的公司,股價也能有突出的表現。生技股股價節節高漲,背後到底有哪些推動因素?

撰文‧林宏文

近年來生技股熱鬧滾滾,股價也屢創新高,以國內八十三家已公開發行的生技公司來看,目前股價低於二十元的公司已所剩無幾,而許多沒賺錢的公司,股價也可以 達到四十、五十元。到底投資人該如何看待生技股的價值?近來生技業股價節節高漲,背後到底有哪些推動因素?

其實,生技公司在還沒成功前,原本就是﹁燒錢﹂的行業,不過一旦熬出頭,就可以享有很高的本「夢」比。這種情況經常可以在歐美大型生技公司身上觀察到,有 些公司即使不賺錢,但若擁有關鍵技術,股價依然很高,至於賺錢的公司,本益比更拉高到三十至五十倍,明顯高過一般電子股的十到二十倍。

若要總結國內生技業高股價背後的祕密,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探究。

中國業績好,股價不寂寞首先,近兩年來,台灣股市主軸是中國消費概念股,這點在生技產業也發揮得淋漓盡致。ECFA︵兩岸經濟協議︶簽定後,兩岸搭橋讓生 技業終於等到春天,並找到一個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發展機會與想像空間也跟著大幅打開。

最明顯的例子是,近來聯合骨科大漲,除了本身的經營實力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工關節被納入ECFA早收清單,關稅從五%降到零。

在中國市場崛起過程中,如今幾乎所有生技公司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中國策略,從藥廠、醫材到保健美容食品產業,從杏輝、中化、永信、慕德、東洋、商之器、永 日、佳醫、中天到雙美等,今年資本支出幾乎都以中國為優先;同時,只要該家公司中國業績大幅好轉,股價自然也不寂寞。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就指出,台灣廠商在大陸醫療生技市場的布局非常積極,實力也相當堅強,許多公司都已布局十年以上。台廠的經營管理,不管 是在研發、通路管理或是成本控制上,都超越對岸許多,這是台灣生技業很大的競爭優勢。

目前,台灣生技廠商在大陸的銷售比率,大部分都只占營收的個位數,但少數公司如雙美的膠原蛋白針劑,則大部分都透過大陸通路商普瑞森銷到中國市場,只是, 五月間,傳出雙美產品被大陸政府認定是奢侈品,意外被課徵三○%消費稅,而讓雙美的業績及股價大受影響,這也成為經營大陸市場可能面臨政策風險的案例。

不過,可以很肯定的說,大陸醫療改革的路是不會回頭的,接下來的兩岸合作協商,對台廠未來的商機將具關鍵影響力。兩岸醫療合作的題材將愈走愈長遠,尋找生 技業的中概股,依然是未來幾年投資生技產業的主軸。

東洋、中天積極曝光

第二,影響股價高低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企業老闆懂不懂得行銷包裝。以國內目前八十三家生技公司來看,由於股本幾乎都小於十億元,因此除非股價超過一 百元,否則市值很難突破百億元,目前僅有精華、東洋、中天、佳醫等四家公司,市值超過百億元。

其中,精華因為獲利好,股價達三百元以上,市值破百億元並不奇怪,但東洋上半年獲利二元左右,中天只賺○‧五元,股價卻分別突破一六○元及五十元,分別乘 上十二‧八億元及二十二‧四億元的股本,市值分別超越二百億及一百億元。此外,佳醫近來市值也曾短暫超越百億元。

相較於低調的精華光學,兩位核心人物董事長陳明賢及總經理周育然甚少露臉,但東洋董事長林榮錦與中天董事長路孔明兩人,近年來則積極在資本市場曝光及運 作,兩人抓住各種法說會或外資論壇賣力演出,積極說明公司的業務成長及布局,堪稱是最懂得行銷的生技老闆。

其中,東洋採取的是對內分割及對外購併,希望透過這兩大策略快速成長。首先,東洋將旗下事業體分割獨立為新公司東生華製藥,接著又買下日商鹽野義台灣廠, 為東生華增加生產動能;至於大陸市場,東洋更結合林榮錦的另一事業晟德及玉晟創投,共同成立東曜藥業,目標是三年內發展出成果後,與國際藥廠展開合作。

透過這些布局,東洋希望三年內集團能新增兩家新藥廠,東洋母公司營業額五年後要達到一百億元。加上近來超級細菌的題材,也讓東洋股價達歷來新高一六四元, 成為生技股市值最高的公司。

至於路孔明,去年九月大膽進行現金增資十二億元,股本擴張超過一倍以上,並以二十八元的現增價進行,一次就募集了三十億元以上的現金,這是國內生技業一次 史無前例的大增資,中天後來股價又不斷創新高,堪稱是近年來生技業操作資本市場最成功的案例。

當時,路孔明保證中天切入抗體庫的效益一年內就可顯現,並請來港星劉嘉玲代言﹁四物鐵﹂,產品除了在台灣熱賣外,也透過大潤發鋪貨中國市場,果然營收逐月 創新高,股價也跟著扶搖直上。

不過,企業老闆重視股價,市場看法其實見仁見智,早期很多生技業老闆多是博士或教授創業,有的不熟悉資本市場運作,也疏於向外界說明公司到底在做什麼,因 此難以獲得投資人認同;但如今生技業老闆願意向投資大眾說明公司的方向與願景,不見得是壞事,只是,若後續沒有業績支撐,或是承諾的事情做不到,股價怎麼 炒上去,當然就會怎麼下來。

而股價高漲的第三個因素,應該就是內行人看門道了!尤其是國內生技業經過多年苦熬及淘汰,其實已有相當多公司逐漸站上國際舞台,不論是在台灣最強的醫療器 材領域,或是在學名藥、原料藥等已取得GMP、美國FDA或CE(歐洲合格認證)的認證,能夠打進大廠的供應鏈,這些企業也成為普獲認同的當紅炸子雞。

FDA查廠成業績保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藥廠有經美國FDA官員的查廠,絕對是未來業績的保證,因為近年來美國藥廠為了降低成本,大量採用亞洲國家如中國、印度、台灣、韓 國等原料藥廠的供應鏈,但由於藥品關乎人命,事關重大,FDA官員也要經常飛到亞洲,檢查這些供應鏈的生產品質。

因此,業界也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祕密,那就是一旦FDA官員來查廠,就代表這間廠房的原料藥已打進大廠供應鏈,而且藥品已準備上市,因此,﹁只要看FDA官 員去哪裡,就代表那家公司股票要漲了。﹂這幾年成績特別突出的就是原料藥,包括神隆、台耀、旭富、永日、中化生、展旺等公司,都已在國際間擁有不少的客戶 基礎,也擁有比中國及印度更強的研發量產能力,而且由於藥品範圍廣泛,這些公司的技術及產品都互有區隔,不像國內電子業產品差異化不大,像筆電、面板大家 都做得差不多,因此也不至於有殺價競爭的狀況。

此外,像中橡透過轉投資握有治療龐氏症孤兒藥的專利權,每年可坐收十餘億元的權利金;亞諾法運用台灣電子業的量產優勢,躋身為全球最大的抗體銷售公司;進 階原本以國內的白老鼠等動物細胞培養耗材為主,但如今在海外市場的專業生技服務(CRO)業務每年呈倍數成長,這些都是台灣生技股取得國際認同的明證。

專精生技業投資的合裕管顧公司投資長李世仁認為,美日中三大國,由於彼此間有競爭關係,不見得願意與對方合作,但台灣處於三大醫療大國都能接受的中心位 置,與各國的合作能充分展開,因此,在選擇投資台灣的生技股時,也要考量企業是否具備在國際市場的最佳戰略位置。

3大因素打造高價生技股

1布局中國有成的中概股

佳醫、杏輝、中化、永信、慕德、東洋、商之器、永日、中天、雙美2勤於曝光、熟悉資本市場

東洋、中天、雙美

3與大廠合作、取得國際市場門票神隆、台耀、旭富、永日、中化生、展旺、中橡、亞諾法、進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7

從父母慘賠經驗學到「避險」真義 「生技阿嬤」之子賺數倍報酬的錦囊

2010-11-29  TWM




在業界有「生技阿嬤」之稱的加特福生技董事長程伶輝,四十年前是叱咤風雲的股市大戶,當時人稱「蔣媽媽」。「蔣媽媽」的長子蔣一恕,從父母股市操作經驗萃取智慧,青出於藍,不但為自己賺得可觀身價,更一度金援母親公司。股市作手如何教出台股新好手?

撰文‧謝富旭

二 ○○八年十一月中旬某一天早上,四十一歲的蔣一恕,接到了一通來自金鼎證券營業員友人的電話。營業員友人向他哭訴說:「我們公司成立這麼多年以來,從來沒 有看過營業大廳,竟然連一位客戶都沒有的慘況!」就是這通營業員電話,讓蔣一恕決心進場撿便宜貨。那天後的一個多月裡,他陸續買進華固、皇翔與工信三檔營 建股以及少許中華電信的股票。儘管買了之後持續走跌,由於是現金買進,秉持著他一貫不融資的原則,所以持續下跌他並不慌。

買進一年半之後,蔣一恕在今年上半年陸續出脫手上的營建股。華固從他買進平均約三十元的價位,漲到八十元,獲利一六六%;皇翔從買進平均約十二元成本,最高急彈至七十元以上,他則賣在約五十元的價位,獲利三一六%;工信買進價位約在七元,賣出在十元出頭,獲利四二%。

股市大勝 從父母經驗學習這是蔣一恕自一九九九年從美國留學回台後,繼○四年到○五年亞智科、雷科與嘉裕,○七年日勝生之後,在台股的第三場重大勝利。

蔣 一恕說,他之所以在股市賺多賠少,首先要感謝縱橫股海半輩子父母親的教導。「他們的成功或失敗經驗,不僅全部傳授給我,由於媽媽還引薦了她在股市中豐沛的 人脈,讓我少走了很多冤枉路。」出身自權貴之家的他,蔣一恕給人一種孤傲感覺。他的祖父是抗日剿共名將蔣鼎文,國民政府遷台後,蔣鼎文官拜四星上將。蔣鼎 文與前總統蔣中正不僅是同鄉,還是共同創辦黃埔軍校的戰友,一直受到器重,成為帶領數十萬部隊的大將軍。蔣一恕看到前總統蔣經國,以及前聯勤總司令蔣緯國 將軍,都要叫一聲「蔣伯伯」。

成立台灣最早的私人股市研究團隊蔣一恕的媽媽,就是創辦國內知名糖尿病患專用奶粉製造商加特福生技的董事長程伶輝;程伶輝出生於高雄左營眷村,父親是海軍軍官。程伶輝嫁給蔣鼎文的么兒蔣崇義,外人看來是嫁入權貴,事實上除了尊貴的身分外,經濟生活過得相當刻苦。

「我公公育有四男四女,還得照顧跟在他身旁數十年的眾多老部屬;來台後他雖然是美亞鋼管與新竹玻璃兩家公司的大股東,但留給我們的除了『盛名』外,其他真的很有限。」程伶輝回憶說。

程伶輝前夫蔣崇義是華航會計經理,她本人則在公公的企業——美亞鋼管擔任祕書。以當時兩夫妻薪水,要平淡度日尚可,但要撐起權貴之家交際、應酬以及行頭打點上的種種花費,卻總是捉襟見肘。

在一次機緣下,程伶輝遇見了她在中興大學企管系的助教、後來創辦協和證券的陳長儀。程伶輝向陳長儀坦承,雖然嫁入權貴之家,但家裡總是缺錢。陳長儀鼓勵她不妨進入股市,為自己開闢一條財源。

於是,陳長儀找程伶輝合組一個股市研究小組,有人負責國外股市資訊、有人負責線圖繪製、有人負責總經數據分析、有人負責產業資訊蒐集??,一個可能是台灣最早的私人股市研究團隊,就這樣草創成立。

集體作戰 進出資金達股市一半程伶輝說,她做股票最大的優點在於「整合」。從小個性活潑大方的她,嫁入權貴之家後,非但沒有任何身段,因待人豪爽坦誠,反而結交到很多朋友。

程伶輝整合了一批散戶同好共同進軍台股,這種集體作戰方式果然奏效,讓她在台股賺了不少錢。幾年下來,不僅家計改善甚多,還把原本住著小公寓換成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一戶電梯大樓。

一九七○年代初,當時加權指數不過二至三百點,日成交量約五、六千萬元,被外界稱為「蔣媽媽幫」的股市同好,進出資金就占一半以上。

當時經常往來的股市投資客,如今部分已變成身價數十億元的股市大戶,但也有身敗名裂流亡海外;像是賈文中、孫鐵漢、鄭楠興、陳由豪、榮安邱、楊天生??等,均經常在蔣媽媽家中作客,討論行情及研擬股市作戰方針。

蔣一恕的第一批股市啟蒙老師,除了母親之外,就是這一群常在自己家中走動的股市大戶。「小學放暑假時,媽媽總是帶著我到號子的貴賓室看盤,耳濡目染下,開啟我對股票市場的認識!」蔣一恕回憶說。

不過,真正的衝擊,是蔣一恕正值青少年時期的一九八○年代。

八 ○年代,是台股災難與泡沫輪番登場的激情年代。首先是八一年的石油危機,引發嚴重通貨膨脹,利率急升至二○%以上,經濟陷入蕭條、股市急挫。八五年的十信 事件讓台股大跌。八七年經濟開始復甦,新台幣升值,吹起了八九年的萬點泡沫行情。但在投機行情退燒後,台股在短短五個多月內,又從萬點崩跌至二千多點。

這段期間,進出蔣媽媽家的股市投資客依然絡繹不絕,只不過,討論行情的作戰會議變少了,更多的是逃到蔣家躲避金主甚至地下錢莊追債的股市落魄人。

重情義的蔣媽媽,對這些曾經輝煌今日落魄的股市戰友們盡量收留。而她自己也數次在股市中慘賠,還一度因賠光資金拿房子抵押,自責愧對丈夫,真想跳海輕生。

觀 察長輩作為 絕不負債投資「那段時間,雖是爸媽投資黑暗期,卻是我學到最多的時候!」蔣一恕感慨地說,「那時我才大概十五歲,卻經常目睹許多大男人在我面前痛哭流涕, 訴說他們如何在股市傾家蕩產的悲慘故事。爸媽以及那些叔叔伯伯在股市慘賠,甚至有人因此自殺、逃亡或出家,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年輕的我一直在想,將來不要 落得像他們一樣的下場!」八○年代中旬,蔣一恕準備上高中,但因爸媽在股市失利、家中情況大不如前, 父母親透過世交蔣緯國將軍替蔣一恕安排住宿學校。在入學前,蔣緯國找蔣一恕談話、問他長大後有什麼志願,家裡從富裕墜入窘迫的蔣一恕回答說,「我要富 貴!」青春少年,答案卻如此世故,讓蔣緯國愣了一下,但他的回答,蔣一恕迄今印象深刻。他摸摸蔣一恕的頭說,「富貴不難,富就是不欠人家錢,貴就是不有求 於人,能做到這兩點,你就得到富貴了!」這個來自長輩的答案,影響蔣一恕日後價值觀甚至投資觀甚巨。他寧願先慢慢存錢,累積自己投資股票的資金,不借錢, 不融資。後來即使買了房子,背了房貸,也盡量在最短時間把房貸還清。

八○年代末期,台股從谷底攀升,股市邁向萬點關卡,原本財富大失血的蔣媽媽經濟狀況跟著有起色。

這次,蔣媽媽學乖了,在崩盤之前,她聽從友人的建議,把手上第一銀行的持股全數出清(出在一○五○元),跟隨榮安邱的腳步,轉向港股匯豐銀行以及美國房地產。這個決定,不但讓蔣一恕幾年後留學美國的學費有著落,更成為蔣媽媽日後創辦加特福生技公司的最重要資金來源。

蔣 一恕申請的美國學校,主修的是電腦科學,但父母親卻強烈要求他,一定要修財經與會計學分。他清楚地記得,父親當時對他說:「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輩子必修的 學分,懂得這門知識,才有機會拿到開啟致富的鑰匙!」蔣一恕恪遵父母的建議,「事實上,我大學三分之一的學分,全是財經與投資學相關課程!」蔣一恕笑著 說。

一九九九年,蔣一恕學成歸國時,身上僅剩數百美元。當時父母已經離異,儘管對股市躍躍欲試,但父親不願金援他,母親也正因加特福生技正處於燒錢階段,無法給他錢。他選擇在投顧公司上班,一點一滴地儲蓄未來進軍股市的資本。

剛開始蔣一恕用少量的資金試身手,不過,操作情況不順利。他請教母親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程伶輝介紹了股市好友啟發投顧分析師王德智給他認識。

王德智告訴蔣一恕,他的股市投資知識雖豐富,但路數太雜,建議他化繁為簡,只要找到最適合他個性的操作方法並專精即可。「王德智的一席話,讓我恍然大悟,也是讓我決定專攻價值投資法的一記棒喝!」蔣一恕說。

透過母親的股市人脈,蔣一恕也認識了前《先探》雜誌總編輯唐啟林。「唐啟林教我最重要的一堂投資課是,股市漲漲跌跌變幻莫測,股票沒換成鈔票進口袋之前都是假的!」這句話也讓蔣一恕悟出不貪心、見好就收的原則。

○三年爆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導致台股急殺,當時手上已有百萬元以上可動用資金的蔣一恕,看到機會來了,他在○三年至○五年間的獲利代表作是嘉裕、亞智科、雷科、皇翔等四檔股票。這四檔股票出自於他之前幾年磨練出來的三種選股要訣——五六六原則。

價值選股要訣 五六六原則第一種選股心法:挑淨值比低於○.五,總市值遠低於重置成本的公司。

這個選股原則的代表作是嘉裕西服。他在嘉裕西服跌破股價淨值比低於○.五倍以下,即股價六元以下逐漸買進。

蔣 一恕分析,買嘉裕的時候,這家公司的總市值還不到二十億元。嘉裕是台灣本土最大的西裝品牌,他本身也穿嘉裕西裝,在全台擁有十幾家直營門市,五十幾家百貨 專櫃,還有這三十幾年來打廣告所累積的品牌價值。「要重新開一家嘉裕西服,二十億元絕對做不起來。」他深入研究嘉裕財報,發現儘管獲利不佳,但負債並不 高,在桃園又擁有雄厚的土地資產,背後還有裕隆集團撐腰,「六元買進實在沒什麼好怕的。」最後他賣在十元以上,獲利高達六○%以上。

第二種選股原則:挑產品市占率達六○%以上的高度寡占公司。

蔣一恕說,他從媽媽股市戰友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買股只看技術面,不問基本面,最後的下場不是被市場主力用騙線(在線型上刻意製造假突破,或假跌破,誘導散戶進場或進行洗盤)手法坑殺,就是在市場產生系統性風險時全面崩跌中沒頂。

因 此,蔣一恕進入股市之前的第一項功課就是,先學會不賠錢,立於不敗之地,再來講如何賺錢。像他挑亞智科與雷科,前者的印刷電路板與面板溼製程設備國內市占 率超過六○%,高居第一。至於雷科的被動元件雷射切割機,全球市占率高達六五%,具寡占性。「具高度寡占性,即產品市占率達六○%的公司,也代表獲利相對 穩定很多,比較不會倒,買起來也較安心,這種股票買在低點,等於立於不敗之地。」○五年蔣一恕以二十多元價位買進亞智科,抱了二年後在七十元賣出,獲利 二.五倍。另在二十幾元價位買進雷科,抱到五十元才賣出,獲利一.五倍。

第三,挑本益比六倍左右的公司投資。蔣一恕決定買一檔股票前,報酬率目標至少設定在五○%,持股時間最少半年。基於這種特性,他總是會特別留意股價被嚴重低估,尤其是本益比僅有六倍以下的公司。

○四年他用均價二十六元買進皇翔,○七年他以平均二十二元成本買進日勝生,就是這個原則的代表作。

○四年進場時,他綜合各券商的研究報告,預估皇翔每股稅後純益(EPS)可達四元以上,○五年則可達五元以上,皇翔跌至二字頭即開始留意,後來買進平均成本為二十六元。二年後,皇翔大漲至八十元以上,讓他大賺三倍出場。

○七年日勝生股價從五十七元回檔至二十元以下,他預估日勝生當年EPS可達三元以上,「京站」案的入帳獲利,將使日勝生EPS大幅成長。蔣一恕便在十九元處進場,儘管日勝生獲利與他預估有些出入,但仍以五十一元出場,大賺一六○%。

蔣一恕說,他這套基本面選股也並非沒有盲點,最大的盲點在於公司財報造假,造成他研判失誤。他說他曾以二十五元價位買進PCB廠雅新,理由是雅新連續數年EPS都在三至四元之間,二十五元正符合他本益比低於六倍原則。豈料雅新財報造假,讓他損失不少。

風控三心法 不貪、不懼、低點買進然而,針對如何控制風險以及在股市中持盈保泰,他從父母親及他們的股市戰友經驗中學到三個心法。第一、不貪:見好先收回本金。其次、不懼:不融資與分散持股。第三、低點買進。

蔣一恕說,父母親財富為何隨著股市漲跌浮浮沉沉,主要就是太貪心,不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他資金控管的主要原則是,投資前,先設定至少五○%報酬率,達到目標就先抽回本金部分,其餘繼續投資。

他舉例,投資一百萬元於某檔股票,這一百萬元增值到一百五十萬元,一達到他設定的獲利低標,他會先賣出部分,拿回一百萬元本金,其餘五十萬元持續投資。「這時候你膽子也大了一點,比較願意等!」其次,則是不融資與分散持股。即使踩到像雅新這樣的地雷,也不會傷到元氣。

最後則是低點買進。蔣一恕父母以數十年的股市經驗告訴他說,台股是否是底部有二個最重要指標——一、日成交量低於五百億元;二、號子營業大廳中營業員人數比來看盤的客戶多。二個條件都符合,離底部八九不離十。

年僅四十一歲的蔣一恕不諱言,自己在台北縣的八十坪房子已無貸款、車子與存款大多由股市賺來。就連媽媽創辦加特福時,發不出員工薪水,他也曾伸出援手。

照理說,四十一歲的人通常股齡最多僅十五年,但蔣一恕的股市智慧彷彿是身經百戰、看過大起大落十幾次的三、四十年股市老手。他說,他之所以「超齡」,是因為成長環境太過特殊造成的。他希望藉由自己在股市的成長歷程,讓投資朋友在股海中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富爸媽教蔣一恕的投資課

第1課:投資理財是人生必修課,是開啟致富的金鑰匙。

第2課:投資只看技術不重視基本面,終將在股海中沒頂。

第3課:判斷台股底部有兩大指標:1.日成交量低於500億元,2.券商營業大廳中營業人員比客戶多。

第4課:投資要懂見好就收,達到目標,先抽回本金。

第5課:不融資買股票,心理戰就先占上風。

「蔣媽媽」程伶輝

出生:1945年

現職:加特福生技公司董事長學歷:中興大學夜間部企管系蔣媽媽的投資戰果:投資南企、中纖與第一銀行獲利數千萬元,但在1979年、1985年慘陪,一度幾近賠光家當,拿房子抵押

蔣一恕的

投 資戰果與投資心法(566原則)5買進股價淨值比低於0.5倍標的,總市值遠低於公司重置成本重要戰果 2004年以6元價位買進嘉裕西服,當時該公司每股淨值達12元成績10元賣出,獲利60% 6本益比接近6倍,被市場低估的公司重要戰果 2008年金融海嘯股市狂跌,趁華固跌至近30元價位,本益比僅3倍時買進

成績獲利160%以上

6買進產品市占率達6成以上的高度寡占公司重要戰果2004到2005年間,以20元價位買進亞智科與雷科。前者PCB與面板溼製程設備市占率達60%,後者被動元件雷射切割機市占率達65% 成績亞智科獲利250%,雷科獲利150%

蔣一恕

出生:1970年生

現職:加特福生技公司董事學歷:美國東南大學電腦科學系

經歷:投顧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2

國家級生技創投案通過 政府投資資金銳減 生技大業孵育兩年 最後一刻大轉彎

2011-6-13  TWm




這是一個攸關台灣未來十年產業發展的重大決策,它能替台灣養出下一個台積電、下一個半導體產業、給數萬人工作機會。它是一個總統加持、副總統力挺的國家級計畫,但卻在孵育兩年後,在核定的最後一刻出現政策大轉彎!

撰文‧賴筱凡、林明定、林宏文三天的端午連假,一般人忙著休假過節,總統府與行政院也很忙,忙著密集開會,就為了讓難產多時的生技創投案有個結果,因為這 個結果,已經讓生技產業、學術界,甚至主導的政府官員,望穿秋水,足足等了六個月,而結果出來了:生技創投案通過,但投資細節大轉彎!

「政府已經決定不在彰化開發國光石化,生物科技將成為一項替代的重大產業。」頂著豔陽,五月十八日,總統馬英九扯著嗓子這麼宣示,只因台灣生技產業一步一步朝「準備好了」的目標邁進。

這已經不是馬英九第一次公開宣示政府要推動生技產業,早在四月底的總統府財經月報,行政院科技政委朱敬一、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報告「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 案」執行進度時,馬英九就表態支持生技產業,副總統蕭萬長話說得更是直接:「把烏紗帽拿在手上拚命去做!」蕭萬長強調,政府過去扶植科技業的態度也是這 樣。

這些話語言猶在耳,但時間又過了一個月,「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進度還是停留在原點,原本以為要「大幹一場」的相關人員,擁有的不是更多信心,而是灰心。

台灣下一個產業是什麼?

五月的最後一天,當許多產業界大老齊聚,緬懷著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逝世十周年,但更讓他們感嘆的是,新一代的李國鼎在哪裡?

時間回到一九八七年,那是台灣半導體業起飛的年代,縱使國際管顧公司麥肯錫給了負面評價,在李國鼎的堅持下,台積電應運而生,才有今日逾兆元產值的半導體 產業;二○一一年,當台灣電子業式微,雙D產業(DRAM與面板)又壟斷在韓廠手上,「保二總隊(指毛利率僅二%)」的代工業面臨嚴重瓶頸,台灣產業剩下 什麼?

「這是台灣推動生技產業最好的時機點。」生技背景出身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接受《今周刊》專訪。

當兩岸市場逐步開放,連生技廠董事長都笑稱大陸是「Home Market」(國內市場),因為這是一塊高達三三二○億元的商機大餅;當台灣生技專利還名列前茅,還能享有技術領先的優勢;當旅美的生技A咖大老都屆臨 退休年限,有名也有利的他們,紛紛回到台灣,希望台灣生技也能站上國際舞台;當政府端出六百億元的「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種種有利台灣生技業的因 素集於一時,這是台灣生技要起飛的最好機會。

然而,一件五十億元的生技創投申請案進到行政院,宛如一根針掉進深海裡,再也無聲無息。

請出生技大老為台灣扎根

場景拉到另一個咖啡廳裡,戴著眼鏡,他一貫的親切笑容堆滿臉,相較於其他旅美生技大老的大鳴大放,全球最大醫療器材創投Vertical Group合夥人張有德,向來不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低調個性使然,讓他即使悄悄回到台灣,也不多半點聲張,這陣子,他的名字屢屢在報紙上出現,但他還是維 持一貫的低調作風。

張有德,一個被台灣生技業寄予厚望的生技大老,他是目前經建會唯一通過的生技創投TMF(台灣生技創投,Taiwan MedTech Fund),他肩上背負的責任,是手捧五十億元資金,不只替台灣尋找最好的生技投資機會,還要幫台灣生技產業扎根。

「所以,生技創投的管理者角色就很重要,我們設立之初就把規格拉得很高,要有操作過一.五億美元生技創投基金的經驗。」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 枝說,坐在台大社科院的教授研究室裡,資料與書堆得像山高,他緩緩談著兩年前設立「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用意,「我們想找的人,說白了,就是生技 業裡的張忠謀,我們要他做的就是打造下一個生技業的台積電,把生技業壯大成另一個半導體產業。」於是,一連串的配套計畫細節如開枝散葉般地展開,「一般創 投最大目的要獲利,可是國發基金的投資,除了獲利,也必須扮演扶植產業的角色。」劉憶如說。「台灣生技上游有很多研發專利,下游製造也做得不錯,所以,我 們要把中間這段接起來,讓這些研發專利能進入產業、商業化。」翁啟惠說。

包括負責整合、培育新專利的超級育成中心(SIC)、主管審核的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都將與生技創投連成一線,要替台灣生技挖掘出最閃亮的鑽石。

滿腔熱血與雄心壯志,寫滿在這些人臉上,還有更多的生技業大老磨刀霍霍,像泛潤泰集團色彩的合一生技創投、全球第三大製藥廠華生(Watson)創辦人趙 宇天、擁有豐厚生技創投經驗的浩理生技管顧總經理李世仁,都紛紛釋出申請意願,就連知名藥廠Tanox創辦人唐南珊,都送件申請生技創投,只是多半無疾而 終。

四月一日,張有德的生技創投TMF送進行政院核定的第四個月,國發基金生技創投審查小組面見行政院長吳敦義,這件案子是目前為止,國發基金生技創投審查小 組,唯一無異議通過的案子,但是吳敦義跟國發基金成員開完會後,卻下了指示:「台灣生技創投要搬回國內,不得設於開曼群島。」緊接著,四月下旬,朱敬一、 劉憶如再次簡報,吳敦義的回應很簡單:「這案子很好啊。」但幾次公文簽核,吳敦義還是沒有批准。

在十一位行政院生技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書總統後,五月中旬,蕭萬長召集了國發基金審查小組,要行政院不能再拖,只是吳敦義始終沒有點頭;直到五月十九日,避 開主管的國發基金,一場由吳敦義託民間友人找回張有德的會面,吳敦義有了新的回應,「他要求政府投資比重要由四○%降至二○%,關鍵的人事案要由行政院核 定。」熟知詳情的人,氣到咬牙。

趕在截稿前夕,行政院終於在端午連假中,加班開會通過張有德申請案,只是投資細節全盤大轉彎,國發基金出資比重由四○%減為二○%,在行政院要求生技創投需設立在台的前提下,其餘八成資金,由行政院名義介紹給國內投資人,這當然也包含了公股銀行。

國發基金肩負扶植產業任務如此一來,生技創投也不需遵守五○%資金需投資台灣生技廠的遊戲規則,而改成一定比重投資台灣生技業;若民間單一投資人持股比重 超過國發基金,生技創投負責的對象也從政府轉為民間投資人;更遑論是要求基金管理人全職,或國發基金享有實質否決權等條件。

「這怎麼對?我們當初設計四○%,是有用意的。」陳添枝與朱敬一聽到消息後,有些愕然。生技創投不只以獲利為目的,更重要的是扶植台灣生技業,因為台灣生技公司規模都是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開發一種新藥,所以政府投資四○%有其重要性。

聽到消息也是愣住的翁啟惠,想了三秒後緩緩開口,「鑽石計畫就是因為過去政府投資生技業的方式,較無系統性、無組織性,有好的案子來申請,審核後就投資, 這是被動性的。生技創投要做的是,有規畫、有策略的投資,主動去尋找好的投資標的,裡面是隱含有Taiwan Purpose(台灣目的)。」倘若國發基金投資比重自四○%降至二○%,國發基金可能就非最大股東,「這與先前國發基金在做的投資就沒兩樣了。台灣生技 業之所以需要鑽石計畫,政府出資比重達四○%,就是希望政府能夠扮演國外大藥廠的角色,能夠同時投資幾個案子,有主導性與連貫性,這樣的工作風險性高,所 以才需要政府來做。」在陳添枝口中,整個計畫的細節設計,都有其意義。

坐在南軟一期園區十九樓辦公室,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不時望向窗外,「現在想想,對有德真的滿抱歉。」兩年前「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一提出,他們滿 腔熱血,就想替台灣生技產業做些事,因為對他們而言,長年在美國征戰,早就有了名氣、也有了財富,耳順之年回到台灣的用意很簡單,就是幫台灣生技產業一個 忙,因為這是自己的家鄉。

就在馬英九大聲宣示要生技不要石化的隔天,台大醫院十五樓病房外,堪稱藥界女王的IVAX與OPKO兩藥廠的創辦人許照惠,實在忍不住感嘆,「開會開了兩年,現在想想,還真有點浪費時間……灰心啊!」兩年來台灣、美國兩頭飛,哩程數累積了不少,推動的成果卻還是零。

台灣生技鑽石真能起飛?

很多人都以為,台灣投資生技產業沒有利基點,劉憶如卻不這麼認為,過去國發基金投資生技業,目前直接投資部分的報酬率達一○二%,其中有許多家已上興櫃, 例如國光生技與台灣神隆的報酬率也都相當不錯。另外,過去二十年投資金額也不過一一○億元,距離當初政府圈定的二百億元,再加上前年通過的生技鑽石方案中 框列的二四○億元,才只不過是四分之一,「電子業一個投資案動輒百億元,但生技其實相對來講,投資金額小;因此投資生技的風險不在於金額大小,而是在回收 期較長。」她用挖油井來比喻,投資生技產業就像在挖油井一樣,你不容易知道哪個油井有油,挖了十個只要中了一個,投資成本全回收還有賺,「所以,為什麼要 有生技創投?我們就是需要專業的生技創投團隊來評估,哪些油井值得開發。」然而,事情演變至今,一個國家級計畫可以孵了兩年,依舊沒有大進展,讓越來越多 的生技業者越看越擔心。

「我只是擔心我們慢了。」翁啟惠說得語重心長,因為當大陸、韓國也跑在前頭,台灣的優勢會越來越少,甚至大陸、韓國開始回過頭來挖台灣人才。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聲音,吳敦義解釋,「政府絕對沒有攔阻,而是非常贊成這項計畫,但國發基金是納稅人的錢,所以政府出資當然要謹慎。」只是隨著政策大轉彎,鑽石計畫的效應也將跟著打折扣,能不能如預期成為台灣下一個可期待的產業,端看政策執行者的魄力與決心了。

國發基金唯一通過生技創投,

TMF申請案多舛

時間事件

2010.10.22國發基金組成七人審查小組,通過張有德的台灣生技創投TMF 2010.12.22 TMF申請案第一次送進行政院核定2011.04.01七人小組面見吳敦義,吳開出TMF須設立於台灣、要在台投資2011.04.20 張有德將TMF改設立於台灣,並補件2011.

4月下旬朱敬一、劉憶如多次向吳敦義簡報,但仍等不到行政院核定2011.04.28總統府財經月報,馬英九、蕭萬長表達支持2011.05.10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炮轟行政效率牛步,不利生技產業發展。翁啟惠、許照惠等11位生技諮詢委員上書總統陳情2011.

5月中旬蕭萬長召集國發基金了解TMF申請案,做出行政院顧慮不合理,應盡快執行的回應2011.05.19 吳敦義透過民間友人找張有德返台會面,開出三大條件:(1)政府出資比率由40%降至20% (2)重要人事案須由行政府核定(3)只要政院對投資標的有任何異議,就須送TMF董事會表決2011.06.05 行政院通過TMF申請案,但執行細節大變更生技創投,國發基金歷年監管標準最嚴格歷年投資案生技創投(BVC)影響公司註冊地 沒有限制,多設立於開曼群島須設立於台灣不利吸引國際資金出資比例低於30%原設計為40%,後拍板敲定減少至20% 僅20%會讓政府失去主導性,也大大降低扶植台灣生技業的本意投資限制沒有限制原設計50%資金投資在台,後改為一定比重 扶植生技業的效益大打折扣基金管理者僅要求專業背景基金管理人需有實際操作1.5億美元生技創投基金的經驗,且需全職經營 符合資格者少,僅5至6位旅美專家符合經營團隊沒有限制原設計重要人事需行政院核定,後由創投自行安排尊重經營團隊之專業重大投資案依公司法辦理 國發基金擁有實質否決權,隨政府出資比重降低而取消回歸專業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7

十位生技廠老闆給政府的建言 兩岸認證原地踏步 鑽石計畫勿淪為口號

2011-7-11  TWM





這是十位生技廠老闆的怒吼,他們受不了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的龜速效率,也看不慣說要扶植,最後都只剩口號。他們提出建言,希望在全世界發展生技的同時,台灣不要是落後的那一個。

撰文‧賴筱凡

六 月中旬的午後,一場由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舉辦的CEO高峰論壇,只見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等大老都到場。各家生技廠來的不是董事長就 是總經理,他們齊聚於此是想討論台灣生技的未來,甚至邀來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開啟產官對話,只是未來還沒有明確方向,卻先炮聲隆隆。

馬政府高舉推動生技產業發展的旗幟,一個孵了近兩年半的「鑽石計畫」才剛要啟動,為什麼這些生技大老滿腹疑問無人解?為什麼他們炮轟聲多於掌聲?

《今 周刊》針對台灣五十家生技上市、上櫃與興櫃公司董事長進行匿名問卷調查,其中十位生技廠董事長提出眾多建言,他們每個人都高度看好兩岸融冰後,台灣生技業 的發展契機,卻面對政府消極態度,而感到憂心。《今周刊》特此整理他們的問卷結果,一舉點出台灣生技產業所面臨的瓶頸與建言。

加速法規調整、行政配套

若談到大陸市場將是台灣生技廠最好的發展機會,應該不會有人否認。確實拿出數據來看,市調機構IMS Health預估,二○一五年大陸將成為全球第五大藥品市場,十二五規畫更明訂,大陸未來五年將投入百億人民幣扶植生技業,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人民幣。

既然大陸生技市場壯大是既定事實,但為何這十位生技廠老闆還是滿腹苦水?一位生技大廠董事長就直指,「生技ECFA大概是簽最快的一個產業,卻是執行力最慢的。」至今,兩岸醫藥相互認證還是八字沒一撇。

雖 然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幫忙緩頰,「相互認證不是那麼容易,很多細節都要慢慢談。」但生技業界發聲筒的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倒不這麼認為,「很多法規沒有調 整、行政系統沒有配套,廠商想去大陸發展,卻去不了。」某位新藥研發大廠董事長不諱言,「我們向(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局長提要去大陸 做臨床,結果他卻是拜託我們不要去,因為他根本沒有人可以去幫我們查廠,TFDA改制很好,可是不能讓他一樣的人做好幾倍的事啊!」當歐、美生技大廠紛紛 前進大陸發展,擁有絕佳發展利基的台廠,卻只能眼看商機流失。

資源有限,聚焦是關鍵另外,在「鑽石計畫」逐步拍板定案後,多數生技業老闆認 同政策方向是對的,一家醫材廠董事長就直言,「過去台灣投注很多資源在電子產業,才有今日的『兩兆雙星(指半導體與面板)』,可是這些產業慢慢都進入成長 高原期,台灣國民所得要提升,就得朝生技、觀光等軟實力產業發展。」只是政策立意良好,執行力才是最大重點。

一件生技創投申請案,擱置半年 才定案,這樣的行政效率也讓一位保健食品廠老闆搖頭大嘆:「實際執行力與政策落差太大,不要太期望,過去二十年政府要扶植生技業,都沒成功了,要等這顆 『鑽石』飛起來,實在是難!」投注新藥研發,培育所謂的第二棒(將基礎研究成果導入產業界),在這些生技業老闆眼中是無可厚非,全因台灣市場太小,新藥研 發又有開發時間長、風險高等特性,「所以,風險高的工作,政府來做,這是我們當初設計『鑽石計畫』的初衷。」翁啟惠說。

不過,李鍾熙笑了 笑,他還是再搖頭,「『鑽石計畫』很好,可是太偏重某一個環節,整個生技業供應鏈裡,因為受限市場規模,台灣無法做的就是第三棒『臨床實驗』;可是第四棒 『藥品上市』,原料藥、醫材生產製造這塊,台廠還是有能力可以接回來的。」「鑽石計畫」慢慢磨,磨到現在這一刻,資源有限是必定的,「所以,重點是聚焦, 有領頭羊才能帶來供應鏈群聚。」一位生技廠董事長說。

台灣生技業也不是全無先天優勢,不少生技廠董事長都認為,台灣電子業有非常好的基礎,醫材又是高度醫、電整合的產品,如果能利用台灣電子業的經驗,結合生技應用,也是另一個機會。

以目前台灣生技廠多半是中小企業而言,規模不夠大難有共鳴效應,不要讓馬政府推行「鑽石起飛」計畫,最後只剩口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9

投資回收期長?類型龐雜一視同仁? 三大創投教你破除生技投資的二大迷思

2011-7-11  TWM




當今年半導體業成長五%,NB產業成長僅九%,尋找下一個高成長產業是投資人當務之急的功課,而生技產業成了投資人的新焦點。《今周刊》專訪三大創投,教你如何看生技股。

撰文‧賴筱凡

「幾 乎所有國家談新成長產業時,一定會提到生技,而且只有生技產業比較具體,所以,你的投資組合裡一定不能缺少生技。」浩理生技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李世仁,觀 察生技產業數十年,之所以如此看好,其來有自。「整個台股市值約二十五兆元,六成是半導體,最近的成交量大約是四○%至五○%;生技族群市值約僅占台股 一%,可是成交量卻有四%至五%。」李世仁一語道破生技族群今年題材不斷的關鍵,也帶動投資人對生技股的興趣,「如果投資人想要挑一個基本面還不斷有高成 長的產業,生技無疑地名列其中。」同樣最近因為投資生技而大賺的生華創投董事長,也是前中華開發總經理胡定吾,靠著一檔生技投資案,讓他把整個創投的股本 都賺了回來。「現在會對生技投資沒信心的人,都是以前被『燙過』的人。」他不諱言,以前金控投資生技,在沒有章法、邏輯及知識背景支撐下,十個案子九個 賠。

投資前先搞懂遊戲規則

然而,這樣的情況開始扭轉,從一位生技大廠董事長口中就聽得出端倪,「最近,蔡明忠 跟吳東亮都在問,到底還有哪些(生技)案子可以投資,他們要的是十億元以上的大案子。」從醫療本業轉入創投業的台灣工銀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就認為,生技投 資是有一套遊戲規則可依循的,「大家都認為生技產業是高風險投資,我倒是覺得,做生技投資就像一場接力賽,沒有人可從頭撐到尾。」過去,投資生技要從頭盼 到尾,不用十年也要五年,從開發新藥、臨床實驗,到買家上門,一家生技廠的資本額可能已經燒掉二、三個,「可是,你要投資人等你三、五年,投資期拉到這麼 長,又遲遲看不到獲利,投資人一定會不耐煩。」所以,羅敏菁認為,新藥廠老闆一定得考慮到投資人的感受。

她以在興櫃市場頗受注目的新藥公司中裕為例,中裕興櫃掛牌價約十六元,第一輪投資人進場,股價從十六元漲到三十元,承銷商、創投都先賺了一筆,隨著中裕的二期臨床新藥授權給國際藥廠,第一輪投資人可說是豐收退場,再吸引第二輪投資人接棒。

「對比有些生技廠一掛牌就是五、六十元,中裕這樣的作法,才能讓每個階段的投資人都賺到錢。」羅敏菁說,每個階段進來的投資人,不用撐到新藥做完,都能獲利出場,由下一輪投資人接棒。如此一來,便打破生技產業是投資回收期長的迷思。

而 台灣生技產業一直以來,多數是學術掛帥的教授轉進產業界,這一類生技廠的無形資產價值很高,相對的,創業團隊開口要求的技術股也會非常高,「要求三、五成 的,大有人在,可是,技術是有市場的,不是每個創業團隊都該享有這麼高的技術股比重,只要創業團隊技術股超過一五%,我就不投資。」搞懂遊戲規則後,再來 就要挑,投資哪些類型的生技公司,比較有前景。

攤開生技產業,大致可粗分為新藥、原料藥、學名藥、保健食品、醫療器材、醫療服務等,光分類 名目就把投資人搞得一頭霧水,但國際知名生技創投維梧(VIVO)合夥人孔繁建認為,「其實也沒那麼難,從『市場』開始看起,哪裡有利可圖就往哪裡去。」 新藥看利基,醫材看營收「醫材選小而美,原料藥廠挑有接單的公司,因為有訂單就有營收進來,保健食品有穩定營收的公司,也可以看。」李世仁給了一個簡單的 大原則。

羅敏菁進一步用電子業來作詮釋,「醫材就用電子代工廠的投資法,看每月營收就很好估計接單狀況;原料藥廠則像碩禾、達邁這些材料 廠,是價格的決定者;真正讓大家看不懂的,其實是做新藥的公司。」新藥百百款,羅敏菁認為,台灣較有發展利基的是單株抗體,「二○一六年,全球前十大新藥 都將會是單株抗體,因為它藥效直接、副作用少。」新藥研發廠有機會逆向讓美國替台廠代工。

但面對新藥廠三不五時就有技術突破、專利授權消息,投資人如何判別?「這時,你就必須看買主是否為『大咖』公司,是的話,授權金拿到後,就看新藥商品化上市,新藥廠才能跟著有收入進帳。」李世仁說。

此外,孔繁建也提醒,投資人現在也得把大陸生技廠一起納進來看,因為當美國生技廠不斷在裁員時,大陸生技廠卻不停地把這些人找去,所以他挑選投資標的時,先看他們的大陸布局策略,因為未來的生技產業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台灣也會有很多機會!

三大創投教你聰明挑選生技類型

浩理生技管理顧問執行長

李世仁:

醫材首選小而美,有接單優勢的原料藥也可看、保健食品廠從穩健營收找投資機會。

台灣工銀創投協理

羅敏菁:

做新藥公司要挑利基,單株抗體藥是明日之星;醫材公司看營收,能衝量壓低成本者較優。

VIVO創投合夥人

孔繁建:

投資生技並不難,挑對「市場」就有獲利,有大陸布局策略的公司,優先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0

孵出台灣下一個「生技業的台積電」生技傳教士張有德:我對台灣有信心


2011-7-11 TWM




「鑽石計畫」延宕、創投資金縮水、ECFA執行龜步台灣生技產業準備起飛?

最近,有一個名字經常出現在媒體上,代表的是將孵出台灣下一個台積電的「鑽石計畫」,更是將扮演「生技業張忠謀」的創投操盤人。他是台灣第一位生技創投TMF管理人——張有德。

撰文‧賴筱凡、林明定

這 是一個即將要起飛、全球政府無不積極扶植的產業,一個最被看好,可望替台灣培育出下一個台積電、半導體聚落的產業,它是生技產業。六月五日,端午連假,一 個影響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會議正在行政院展開,「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以下簡稱「鑽石計畫」)正式起動,國發基金也將注資到台灣第一個生技創投 ——台灣生技創投TMF(Taiwan MedTech Fund)。

而扮演這個台灣生技創投領航者的人,是國際知名生技創投The Vertical Group唯一華裔執行合夥人張有德。

將扮演生技業張忠謀

張有德,一位將成為「鑽石計畫」裡的台灣生技產業領航者,他被賦予扮演生技業張忠謀(半導體教父、台積電董事長)的重任,被寄予帶動台灣生技業的厚望。

就在台灣生技創投TMF拍板定案的前夕,很多生技產業大老都想問,為何是張有德?到底張有德是何方神聖,能讓國發基金七人審查小組全數通過他的創投申請案?

與 他接觸過的人,不論產業界、學界、政界都一致好評:「他是個很nice(不錯)的人,他是BTC(生技諮詢委員會)裡人緣最好的人。」趁著短暫返台的停留 時間,《今周刊》與張有德做了一次專訪。由於行事一向低調,所以台灣人對於張有德的認識很有限。相較於兩岸三地製藥界女強人的前Tanox執行長唐南珊、 一手創辦IVAX與OPKO兩大藥廠的藥界女王許照惠,張有德向來都不是媒體關注焦點。

儘管如此,他的低調與成就並不能畫上等號,全世界心 導管支架手術必須使用的血管內超音波、鼠蹊部止血器等醫療器材,其實都出自張有德之手。他也曾經自行創業,後來被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材創投Vertical 買下,個人還被邀請加入Vertical創投,更屢屢被Vertical創投派去整頓旗下公司,成績斐然。

最近這兩年,除了Vertical創投外,張有德開始多了另一個重心,那就是台灣生技創投TMF。

時間回溯到兩年前,那是「鑽石計畫」才剛拍板的初升段,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大老遠飛到美國,親身登門拜訪每一位列在「鑽石計畫」候選人名單的生技業A咖大老,張有德、唐南珊、許照惠、美國維梧創投(VIVO Venture)合夥人孔繁建……等。

培育第三個「兆元產業」

逐一敲門、長談,翁啟惠馬不停蹄,心裡想的只有一件事,「鑽石計畫」是台灣重要的國家級計畫,成功的話,他們能替台灣打造出另一個生技業的台積電,更可望繼半導體、面板產業後,培育出第三個「兆元產業」。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機,他們的年紀來到退休的邊緣,他們有錢、有閒、有knowledge(知識),台灣生技業如果能請得到這些A咖,對『鑽石計畫』就是一大加分。」前經建會主委、也是一手草擬「鑽石計畫」成員之一的陳添枝,時過兩年,他還是對這個計畫滿懷期待。

在 草擬「鑽石計畫」之初,他們就把操盤台灣生技創投的人選資格門檻訂得老高,「要有管過十五億元以上生技創投經驗的人,又要有募資能力,而且能接受政府開出 的各項條件,真正符合資格者,十根手指頭絕對數得完。」陳添枝的話並不誇張,張有德、唐南珊、孔繁建……,幾乎符合條件的人選,翁啟惠都拜訪過了。

身負傳教士精神

最後,願意答應台灣政府諸多條條框框,包含一些不合國際慣例的要求,更得通過國發基金七人審查小組認同的,只有張有德。

於是,他開始了不斷在美國、台灣間往返的旅程。擁有虔誠基督信仰的他,就像一位「傳教士」,沒有一聲怨言,「即使他知道這不是一條好走的路,他還是決定要做了。」熟識張有德的友人感嘆,面對那些旁人眼中的「不平等條款」,張有德沒有太多的抱怨,而是默默地做。

張 有德的台灣生技創投TMF申請案從國發基金送進行政院,一審就是六個月,「他為了要做TMF,還從美國派人來台駐點處理TMF的申請案,光是請會計事務所 做評估報告,都不知花了幾百萬元。」參與TMF申請過程的人私下透露。即使整個申請案延宕半年,連駐點人員都無聊到去逛花博,張有德答應要做的事,他就是 堅持做到底。

這些事前的投資與溝通,張有德在專訪過程中,幾乎隻字不提,身為一位虔誠基督徒,他堅持言論只說重點,只對問題分析及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抱怨、批評的字眼,幾未出現在他的談話中。從申請過程的坎坷,到行政院拍板通過,他只有兩個字:感謝。

其 實,他願意放棄Vertical創投的工作,全職回台做台灣生技創投TMF,都出於一種思鄉、愛台灣的反饋。這些年,他每年都到大陸參加國際生技創投論 壇,大陸創投與人才國際化程度進展飛速,猶如置身生技業的矽谷,但張有德還是忍不住感嘆:「總覺得 missing something(少了點什麼),等上了回台灣的飛機後,我才知道缺少了什麼,就是人與人間的信任感覺,但,我對台灣還是有信心!」其餘A咖受感召 紛紛返台與張有德有相同心情的,還有她,許照惠。

台大醫院的十五樓病房裡,長廊靜謐,護理站三、五名護士低聲交談著,卻見到長廊盡頭有個人 不斷在病房間忙進忙出。她穿著樸素襯衫與牛仔褲,腳底踩著黑色球鞋,灰白髮色透露出她已有了些年紀,她一邊得打理來健檢的母親,另一邊口袋裡的手機鈴聲沒 停過,來查房的醫生會跟她點個頭示意,但很少人知道,一位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婦人,卻是身價一五○億元的藥界富豪。

早上才剛踏上台灣土地的 許照惠,她的行程沒停過,即使這次回來台灣只有短暫五天時間。在母親做完健檢休息的那兩個小時,她抽空接受專訪,地點就在她母親健診房間外,「不好意思, 我們只能在這談。」許照惠笑得尷尬,因為在這個專訪後,她還得趕著面試幾名員工。在國外漂泊了這麼多年,最終,她還是希望能為這塊土地貢獻些什麼,所以她 要把OPKO的第一個海外分公司設在台灣。

「其實我不用這樣做的,OPKO在美國做也很好,可是就覺得,能不能有幾個案子是在台灣做。」許 照惠的眼光閃躲了一下,焦距拉長了距離,望向了窗外。OPKO是許照惠創辦的第二家公司,五年前她創辦的第一家藥廠IVAX,以天價七十四億美元(約新台 幣二一四六億元)賣給以色列藥廠TEVA後,如此她還不打算退休:「想做的題目還有好多,像OPKO現在做的平台,有好多案子可以做。」像許照惠這樣享譽 國際的生技大人物,早已有名也有利,這兩年,她卻頻繁地回到台灣來,甚至一口氣捐六億元給母校台灣大學蓋了兩棟藥學系館,她為的不是能從中謀利,「我只是 覺得台灣也可以有國際級的藥學系,國際級的製藥公司。」許照惠,不是唯一有這些想法的人。

就在專訪許照惠的前一周,有一個人也短暫停留在台 灣,她是同樣擁有上億元身價的生技富豪唐南珊。穿著合身套裝,蓄著短髮的唐南珊,個頭不高,卻在生技醫療策進會的論壇上,穿梭人群中,不少人見到她先是驚 喜送上擁抱,再熱絡與她交談。二○○二年,唐南珊開發的氣喘藥Xolair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後,她所到之處備受尊寵,時至今日 榮景依舊。

生技台積電不再只聞樓梯響他們不約而同在這兩年紛紛回到台灣,都是為了「鑽石計畫」,他們推辭不了翁啟惠的一再請託,更為了讓他們成功的國際經驗能夠在台灣複製,讓台灣生技產業起飛。他們不問薪酬、不畏舟車勞頓,只為了圓一個夢想,一個帶台灣生技產業起飛的夢想。

如 今,「鑽石計畫」延宕半年後,終於在張有德的台灣生技創投TMF申請案落槌後,全面啟動。兩年前翁啟惠的「三顧茅廬」也開始有了作用,張有德、唐南珊、許 照惠只是「鑽石計畫」發動的開始,未來「超級育成中心(SIC)」也將著手建置,還會有更多生技A咖返台,台灣「生技台積電」不再只是一個藍圖。

總統同學蘇懷仁

扮演SIC母雞

在「鑽石計畫」裡,除了生技創投(BVC)外,另一個重點就是超級育成中心。設計之初,生技諮詢委員會就屬意雙箭頭,一個是張有德回來接生技創投,另一個就是全球第三大藥廠Biogen Idec前資深副總裁蘇懷仁。

業界大老曾分析,蘇懷仁與總統馬英九是建中同學,有這層關係要邀他回來應不是難事,加上他在Biogen Idec做的就是超級育成中心的工作,負責整合研發資源,把好的題材導引進產業,所以他是主持超級育成中心的最佳人選。

如今,有了蘇懷仁首肯,超級育成中心的成立應該不會再像生技創投申請案走得這麼艱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8

出身諾貝爾獎研究團隊的生技新舵手 宜佰康余國良 靠兔子躍居產業龍頭

2011-12-12  TWM




即將掛牌的宜佰康生技公司,有一 位充滿冒險精神的執行長余國良,他參與過尋找人類基因組及植物轉錄基因等相關研究的企業,也師承諾貝爾獎得主並獲得生技之父的支持,為他的創業之路加分不 少。

撰文‧林宏文

兔子不僅跑得快,還是少數不容易得癌症的動物之一!這背後主要歸功於兔子擁有哺乳動物中少有 的超靈敏免疫系統。因此,如果將這種特性轉為人類所用,可協助人體對抗疾病。即將於十二月掛牌的宜佰康生技公司(KY宜佰),就是這個領域的領先者,目前 占有全球兔子單株抗體九成市場,它是如何做到的?

客戶幾囊括全球前二十藥廠宜佰康是華人基因抗體公司,主要業務為抗體生產及研發服務,擁有 全球最大的兔單株抗體庫,而且客戶不只在研究機構,包括全球前二十大藥廠已有九成以上為其客戶,跨國藥廠也有九五%為其客戶。此外,由於抗體新藥是目前藥 廠研發重點,隨著抗體新藥研發的需求日增,抗體在試劑、診斷及治療等方面的成長性都不小。

目前,與宜佰康同類型的企業,在英國是 Abcam,在台灣則是亞諾法。前者擁有七萬餘個抗體,市值三百億新台幣,亞諾法則擁有二萬餘個抗體,市值約三十餘億元。若拿宜佰康與亞諾法相比,亞諾法 是以老鼠抗體為主,由於兔子抗體的準確度及敏感度比老鼠抗體要強上百倍,因此,宜佰康以目前僅約三千個單株抗體的數目,卻創造與亞諾法很接近的營收。

談 起宜佰康的創辦人余國良,雖然年紀還不到五十歲,但在生技領域卻已參與多個重要企業及發展階段。早年余國良從復旦大學生化系、中科院生化所畢業後,便赴加 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生物所研讀博士,他的導師布萊克本(Elisabeth Blackburn)教授是一位知名的生化學者。二○○九年,余國良的導師及師姊等三個人獲頒諾貝爾生化獎,得獎的內容是端粒酶及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理論, 余國良也是研究團隊之一。而且,余國良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的一篇相關論文,更被布萊克本視為是其研究中最有價值的一篇。

一 九九二年,美國國會批准了人類基因組的研究計畫,這個被譽為規模僅次於阿波羅登陸月球的計畫,吸引了一位哈佛教授哈茲爾廷(William Haseltine)辭職出去創業。由於當時人類基因的相關研究才開始,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對於三十歲的余國良極具誘惑力,因此,這個創業計畫吸 引了包括余國良在內,八位中國到哈佛研究的博士後學者,成立的公司就叫做「人類基因科學公司」,專門研究人類基因組。

當時擔任資深研究員的 余國良,每天投入研究,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終於發現了一個與免疫有關的標靶藥物Blys。這個發現讓後來紅斑性狼瘡抗體藥物得以面世,也讓此家公司的市 值,在三周內從幾千萬美元暴漲到三十億美元。

雖然余國良的表現很突出,但他也承認華人在美國企業發展的瓶頸。直到他的哈佛恩師開了一家孟德 爾生技(Mendel Biotechnology),並邀請他擔任研發部資深副總裁,帶領六十餘位研發人才。二○○一年底,他與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 全套的植物轉錄因子的基因,這篇論文至今已被引用上千次。

生技之父主動要求入股

在完成基因組的研究後,余國良 原本可以從此坐領高薪,但他不安分的基因仍舊蠢蠢欲動,他向董事會遞出辭呈,自行創立了宜佰康生技公司。宜佰康最初的創業過程也相當艱辛,因為很快就遇到 九一一事件,募資不易。幸好他遇到矽谷生技創投家方瑞賢的幫忙,另外也獲得來自台灣的Amkey生技創投董事長李家榮的協助,目前李家榮也擔任KY宜佰的 董事長。

能夠讓在生技產業地位崇高、素有「生技之父」之稱的魯特(Bill Rutter),擔任宜佰康個人最大股東,也是余國良一段精采有趣的過程。當時,余國良毛遂自薦地寫了郵件給魯特,想向他介紹兔子抗體的創業計畫,沒想到 魯特馬上回應,與他約當周周六上午八點見面。從來沒有那麼早起的余國良,當天一大早就出現在魯特的辦公室,短暫談完後,魯特覺得余國良的想法,「很有趣, 但尚未驗證。」隔了三個月,余國良做出一點成績後,又與魯特約見面,一樣是周六早上八點去見這位一向早起的老先生。看完之後,老先生說,「好一點了,但尚 待驗證。」隔了一段時間,余國良的研發又更進一步,再去找魯特,這次,魯特滿意很多。余國良便提出想邀請他來當宜佰康的科學委員顧問。

沒想 到魯特對他說,「我是不輕易給人做顧問的,除非我能占上公司的一大塊(significant stake)。」余國良心中暗自竊喜,便順勢邀請他與當時要入股的創投股東一起投資。最後,魯特答應了,並拿出四五○萬美元投資,占一一%股份,是宜佰康 最大個人股東。

過去幾年,宜佰康每年維持二成至三成的成長。余國良說,預估未來幾年,一樣可以維持這樣的成長速度,﹁我們不只是做抗體的公 司,我們的目標是在做一個與人類健康有關的公司,要讓人類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余國良

出生:1962年

現 職:宜佰康執行長兼總裁經歷:孟德爾生技公司研發部門資深副總裁學歷:復旦大學生化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生物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

宜 佰康

成立:2001年,加州資本額:3.62億新台幣

總裁兼執行長:余國良

業務:抗體試劑及客製化委託服務

近 三年營收:

2009年營收5.15億元,EPS 2.12元2010年營收5.51億元,EPS 2.02元2011年前三季營收5.1億元,EPS3.7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1

最容易被當成金光黨的生技產業 路孔明為一張藥證花十四年 燒十餘億


2012-1-2  TWM




宇昌案熱炒,但台灣民眾對生技產業仍一知半解,更遑論高難度的新藥研發。近來中天生技剛取得國內第三張藥證,這場耗時十四年、燒掉十餘億元的冗長過程,正 是台灣生技新藥發展的最好教材。相較電子業快速的產品週期,生技新藥的投資邏輯大不相同。

撰文‧林宏文

國民兩黨熱炒宇昌案,「生技新藥產業」頓時成為熱門名詞,近來,新藥開發公司也一家家陸續掛牌,從德英、合一、基亞、泉盛,到興櫃的中裕、永昕、醣聯、智 擎等,許多新藥公司股價表現一鳴驚人,當電子股正陷入「四大慘業」泥淖中,投資人對新藥產業更加好奇。

有別於電子業的快速變化,新藥研發可說是一條漫漫長路,最近取得藥證的中天生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二十一個字

花了路孔明十四年開發過程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天取得國內第一張口服癌症治療新藥「化療漾」藥證,這是衛生署迄今通過的台灣第三張藥證,也是全球第一張證實 有具體效用的口服癌症藥。在衛生署核准的藥證上,載明了此藥的功效是「改善化學藥物治療之癌證病患的疲勞及食欲不振」。

「這二十一個字,花了我十四年,燒掉十多億元,頭髮全都花白,今天終於看到成果了!」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手裡緊握著衛生署通過的藥證,這二十一個字,平均算 起來每一個字至少值五千萬元,想起這段新藥開發漫長艱辛的路程,他不禁百感交集。

「新藥開發的過程,真的比大家想像的還要辛苦幾百倍!」回想十四年來的開發過程,路孔明說,「做新藥,永遠與風險在搏鬥,任何階段都可能失敗而前功盡棄, 如果只是為了賺錢,這絕對是風險最高、成功機會最低的事業!」四十二歲前,經歷了記者、貿易、投資的工作後,路孔明曾花了三年多時間,研發出可以降血脂的 食用油,並取得台灣第一個健康食品認證後,高價賣給國內食品大廠,「那一個健康食品認證的收益,比賣掉二五○萬瓶油的利潤還多!」創新帶來的巨大價值,讓 路孔明為之心動不已。

不過,接下來路孔明開發新藥面臨的挑戰,就完全不是健康食品可以比擬。

發酵技術

失敗上百次、賠掉近一億元一九九七年,路孔明經由藥界前輩介紹,買斷一家百年日本企業的發酵技術,並開始研究這類發酵產品的特性。當時許多癌症病患都高價 從日本買藥,路孔明逐一去拜訪病患,才體會到癌症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極為痛苦,毒殺癌細胞的化療藥物,也同時會破壞身體正常細胞的運作,很多人因無法承受而 放棄。路孔明心想,既然有這麼好的效果,就應該用來幫助更多人,於是一頭栽進這個領域。

當時,路孔明先在他創辦的前一家公司進行藥物先期研發,二○○○年他集資創立中天生技,繼續開發這項技術。不過,首先遇到的就是技術移轉的問題,日本在技 術移轉過程中,看到中天規畫的產能很大,是日本的十倍,因此技術轉移到五分之三時,日本方面便毀約不再支持,中天的研發人員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做。

參與整個過程的中天生技廠長翁雅玲說,從二○○一年八月到隔年七月,中天研發人員自己摸索開發,以大豆不斷地試發酵,讓豆乳能夠順利代謝。

員工熬夜做累了,就倒在工廠內休息;若做出來是混濁的黃色,就是失敗了,只有變成透明的金黃色才算成功。六噸半的乳化槽,每次發酵失敗,就要賠掉三十萬 元,其間失敗了上百次。

路孔明說,當時光是在發酵技術上,就賠了近一億元,但這樣的虧損,他只能往肚子裡吞。倒是每次發酵失敗,他覺得剩下的東西丟掉可惜,因此都會請水肥車把這 些廢料載去給豬吃;由於次數實在太頻繁,連養豬老闆都來中天的工廠探究,「到底中天是在做什麼,為何有這麼多廚餘可以拿來餵豬?」

防技術外流

投入四億蓋廠房

○一年八月,中天投資四億多元,在龍潭蓋了一座符合GMP標準的藥廠。路孔明說,當時考量的原因是,若要生產藥物,衛生署要求在三期臨床時,公司需有三批 次生產的量化過程,雖然中天也可以找別人代工,「但把菌拿去生產,別人就學走了。」於是,中天選擇以最高規格蓋藥廠,但這個決定,卻讓路孔明接下來的三、 四年,每天都陷在燒錢的焦慮窘境中。

藥物研發過程冗長,但又看不到實質成果,「做杯子、做饅頭的人,若賣不出去,至少還看得到存貨;但我們說在做藥,什麼都看不到,股東還以為我們是騙人的金 光黨……。」有一次,路孔明大學時代就認識的太太,還不禁懷疑地問:「你是真的在做藥嗎?那藥在哪裡?」還有一次,會計師基於職責,一定要進到培菌室做抽 檢,看看桶子內裝的是什麼東西,中天的主管表示,培菌室不能受到汙染,否則就會全部報銷;但最終也只能讓會計師進去,一大群站在無菌室外面的主管,看著會 計師最後對著外面比OK的手勢,每個人心裡真是百感交集。

在中天廠房內,目前就有一個門禁森嚴的熟成室,長年保持溫度十七度、溼度六十度,裡面擺滿一桶桶發酵的菌種,總共超過一百多桶,每桶價值五百萬元,一個熟 成室總價值超過五億元,幾乎整個公司的命脈都在這裡。

○四年下半年,是中天資金最危急的時候,當時每個月燒掉一千萬元,現金只夠再燒十個月;但是,路孔明的桌上,每天仍有研發人員報上來簽不完的帳單,簽到他 都快翻臉了。

由於公司幾乎沒有營收,即使拿著土地、廠房去向銀行借錢,但總行說看不懂生技產業,無法核貸。每天深夜才回家的路孔明,躺在床上睡不著,腦子一直浮現三個 字「怎麼辦?」

開闢財源

用營養保健食品拿到大單

新藥研發沒有收入,路孔明只能先從營養保健食品著手,讓公司可以勉強支撐下去。但即使是保健品,一樣得申請許可證、建立品牌與通路,這些一樣都要花錢。不 過後來資金壓力實在太大,路孔明辭退二十多位業務員,並與當時一起創業的中天總經理陳俊宏說,「現在我們就當做重新來過,我是業務員甲,你是業務員乙,我 們兩個人分頭去跑業務,看能不能把市場打開。」接下來,路孔明開始推動品牌,以李時珍本草屋為名,陳俊宏也努力找到一筆直銷業大訂單。○五年,以大豆發酵 技術萃取的田中寶,終於拿到兩個食品許可證,總計一筆一.七億元的訂單,也陸續分成十二個月進來。隔年,中天便趕快利用這個基礎,順利完成股票上櫃掛牌。

只是,公司掛牌不過是代表一個起步,化療漾新藥在經過藥理及毒理等動物實驗後,一樣得經過耗時更長的三期臨床人體試驗,並選擇在台北榮總及新光等大型醫院 進行臨床。

負責中天新藥臨床試驗的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表示,針對接受化療之癌症病患的三期臨床實驗,病患在每日服用八西西化療漾內服液,經過四周以後,證 實對於降低疲勞、提升食欲、改善身體機能及社交活動力上,都有顯著效果。

季匡華說,新藥的研發時間及風險都高,中天要拿到一張藥證已經很不容易,竟然目前還在開發四、五種新藥,準備再拿四張藥證,「我只能說,路孔明真的很帶 種!」拿到藥證後,中天準備在農曆年後開始生產,十年前設立的藥廠,終於可以真正進入量產。由於化療漾用成藥方式販售,不須經醫師開處方,以目前台灣癌症 藥一年二百億元的市場,中天最終目標是占到一○%,加上未來大陸市場的潛在機會,成長動能相當強。

控管開銷

二萬以上的簽單會先﹁擱置﹂對於新藥研發廠商來說,新藥耗時間、投入資金大,高風險相對伴隨著高回報。

此次中天的化療漾新藥只是申請台灣市場藥證而已,因此花費金額在十餘億元;若要在人口超過三億人的美國申請藥證,由於臨床實驗規模更大,因此平均每個新藥 開發時間為十三年,資金則要十億美元以上,但成功機率也只有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因此,投資新藥的週期冗長,與電子股一般一到兩年的產品週期對比,確實要 長很多。

為了要管控這種高風險,路孔明也透露新藥公司管理的要訣。他認為,研發人員與經營者,看事情的角度是很不同的。像研發人員在做老鼠實驗時,還要觀察腳有什 麼變化,毛髮又怎麼了,但他就會說,「你不是在做肝藥嗎?你看肝就好了。因為等研究人員把全部都觀察完,我就先破產了!」為了控管開銷,超過二萬元的簽 單,他都會先放在旁邊「涼一下」,「因為,如果他很急的話,就一定會來找我,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研發人員花錢要很精準,不要有無謂的浪費。」此外,新藥 開發也不見得一定要臨床三期全部做完才有價值,在每個階段也都可能創造價值。例如,第一種是授權給別家公司的技術轉移價值;二是分割為獨立公司的股票價 值;三是取得藥證的銷售價值。這三種模式,讓具備創新及高附加價值的新藥公司,可以分階段從高額投資中取得各種回報。

以第一種技術轉移價值為例,目前國內已有不少案例,包括智擎、醣聯、台灣微脂體及早期的台醫,甚至都在實驗室階段就能授權給大廠並取得授權金。第二種的股 票價值,像中天把合一與泉盛分割出去,讓中天獲利十億元以上。至於第三種的銷售價值,則是像彥臣、懷特及中天陸續取得的台灣三張藥證。

國內發展電子產業已三十餘年,近年來全球產業出現結構性調整,許多個別企業都面臨嚴酷挑戰,但台灣生技製藥業近幾年表現突出,目前已有二十項新藥進入人體 一期臨床,四十個新藥在二期,並且有十五個新藥進入第三期,其中更有七個已在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進行三期臨床。

正如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所預測,未來三年內,台灣一定有機會在國際上取得一張新藥藥證,生技新藥與電子製造業很不一樣,更需要創新、耐心和時間,「我很有信 心,生技業的努力,會用時間來證明這一切的!」翁啟惠幫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下了結論。

中天生技

成立時間:2000年

資本額:27.39億元

經營團隊:董事長路孔明

業務:營養保健食品、發酵藥物開發集團成員:中天生技(發酵藥物)、合一生技(植物新藥)、泉盛生技(抗體新藥)

萬中取一的成功率

-- 高風險、高報酬的新藥研發產業候選藥物篩選開發與探索新藥

1~2年

投入(成功率) 1500萬美元(1/20000~1/5000) 前臨床實驗動物毒理藥理試驗

2~4年

投入(成功率) 1500萬美元(1/2000~1/100) 第一期臨床安全性與藥劑人體試驗

1~2年

投入(成功率) 3000萬美元(1~10%) 第二期臨床測驗人體有效性及不良反應

1~2年

投入(成功率) 9000萬美元(10~25%) 第三期臨床確認有效性及長期使用反應

3~5年

投入(成功率) 2億美元(50~85%) 新藥登記檢查申請藥品上市

1~2年

藥品上市

15年

漫長的戰爭

-台灣生技新藥公司投入現況

在地台灣市場

公司名稱主力藥品進度中天MS-20 (化療輔助藥)目前已取得藥證健亞Gra nPatch (化療止吐片)一期臨床台灣浩鼎OPT-822 (乳癌藥)二期臨床台灣微脂體 藥物傳輸系統 已成功開發新藥德英S-RT100 (皮膚癌藥)三期臨床

泉盛抗體新藥研發中

進軍美國

中裕新藥TMB-355 (愛滋病)美國FDA二期臨床懷特懷特血寶(癌末輔助藥)美國FDA二期臨床合一on101(糖尿病傷口癒合藥) 美國FDA二期臨床杏輝STA2 (心絞痛藥)美國FDA一期臨床因華Gemcitabine HCI (癌症藥)美國FDA一期臨床國鼎 牛璋芝 (肺癌)美國FDA一期臨床

進軍中國

杏輝天力再生(癡呆性血管阻塞)中國上市基亞PI-88 (肝癌藥)兩岸三期臨床太景奈諾沙星(肺炎)兩岸三期臨床安成國際AC-201 (糖尿病藥)兩岸三期臨床

授權

醣聯大腸癌新藥授權日本藥廠智擎PEP02 (癌症藥)授權美國藥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