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尬賈伯斯 王雪紅再造新秘密武器

2011-6-13  TWM




上個月,威盛董事長王雪紅親入敵營「買蘋果」,成為市場上的話題;她在蘋果電腦(Apple)大買蘋果的產品,被視為要在第一線了解對手動向,因為,她正傾威盛集團資源,打造一家專攻數位匯流的「土蘋果」威信科電。

今年第一季,威信科電首次交出小賺的成績單;今年威信科電在大陸白牌平板電腦市占率,占五成以上,整個市場規模,約為八百萬台。

從產品看,威信科電做的產品,不像電腦,卻像家電,他們產品有連上KKBOX線上音樂服務的網路音響,或是內建數位相框軟體的平板電腦,「我們的客戶,除了電腦廠商,很多是音響、投影機廠,」威信科電總經理林子牧說。

他拿iPad舉例,「你覺得iPad是什麼?是PC?是網路產品?還是消費性電子產品?」他認為, 未來這些產品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林子牧說:「這個市場現在才剛開始。」IBM預估到二○一三年時,全球將有十二億台能連上網路的數位家電。

面對數位匯流,一家公司必須擁有通訊、PC、消費性電子和數位內容相關技術,林子牧開始整合威盛資源,搶攻這個市場。林子牧坦言,威盛的研發資源、過去累積的智財權,威睿的通訊能力,甚至KKBOX和威望國際(CatchPlay)的內容,威信科電都可以使用。

威信科電走的是和威盛完全不同的一條路,林子牧說,「以前我們相信,走全球化就是藍海,」但現在,威信科電卻是從消費性電子出發,他們發現,「全球化還要 結合在地思維,才是藍海,」做PC看的是全球市場,追求高價,而做消費性電子產品,卻要先做到便宜、簡單,二者的思維完全不一樣。

靠六成軟體人,打內容戰

現在,威信科電雖是IC設計公司,卻有六成人力是軟體工程師,就是靠軟體加值,走出和過去不一樣的路。

威信科電單季獲利,代表威盛從CPU進到數位家電的新里程碑,王雪紅最後培養出的,會是在中國走紅的「土蘋果」,或是能走上國際舞台的「金蘋果」,還有待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72

獲利看得到 郭台強、王雪紅搶掏錢

2011-7-4  TCW




如果把面板業的李焜耀、汽車業的嚴凱泰、智慧型手機的王雪紅、電子業的郭台強這些一線的大老級人物放在一起,他們共同的劇本會是什麼?

拍電影! 未來五年資金,能拍五十部《艋舺》

正 崴董事長,也是現在的中影董事長郭台強,近期除了斥資兩億元,添購嶄新的後製器材並改良廠房,為電影產業打基礎,也分別投資魏德聖及李烈的新片——《賽德 克.巴萊》與《翻滾吧!阿信》;王雪紅旗下影音平台CatchPlay在去年底成立CatchPlay電影創投一號基金,預計每年拍攝三到五部國片;裕隆 嚴凱泰也首次跨足影視產業,透過旗下新揚創投,投資國片《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

打開向文建會投標文創基金的公司名單,幾家原以科技業為投資主力的財務性創投也赫然在列。協辦文創基金招標的創投公會秘書長蘇拾忠也估計,「未來三到五年,創投加上文建會的共同投資,會有四十億的資金進入電影。」

四十億元,已經等於五十部《艋舺》的製作費。這表示,市場資金擺脫了拍電影只是賠錢貨的觀念,願意來放手一搏。

從《海角七號》開始,緊接著《艋舺》、《雞排英雄》,國片三年出了三部億元片,向投資者證明只要好看,國片也有大賣實力。「大家已經發現,電影是一個可投資的行業,」李烈這樣說著。

但在資金進入電影的歷史中,並不是全然沒有遇到障礙。

蘇拾忠曾經與一位知名製片談論電影投資環境,提出電影追加預算的不確定性,會降低創投進入意願,但對方回應道,「我們導演越認真拍片,預算越增加。」

台灣電影過去受限於經費,常常是製片自己下海包辦,但製片在現場已經忙翻天了,要等到片子拍完後才有空回頭整理單據,「可能已經一、兩個月了。」得藝國際發行部總監陳鴻元形容。整體預算的掌控,自然難以精準。

曾經參與過國際大片製作的電影人,對於所謂「工業化」電影的帳務和預算要求,能到多精細,體會最深。

李安新片,預算書超過三百頁

資深製片黃志明在二○○二年參與過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投資的《雙瞳》製作,為此還被要求到香港受訓一個月,熟悉外商做帳流程。從最基本的會計表格,到做帳、回帳、請款,流程細緻嚴密。「(每筆支出)三十六個小時就要回帳,」黃志明回憶道。

李安在台灣拍攝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黃志明也參與前期作業,「他們預算是整本書,這麼厚,」黃志明舉起了手,比了個兩公分的距離,少說有三百頁,「而且還不只一本。」

《賽德克.巴萊》三十頁的預算書,在台灣電影已經是高規格,但與李安一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過去,反正國片沒有什麼獲利潛力,投資人多半也不願花太多心力去瞭解或溝通,「一樣的時間,不如評估我熟悉的電子產業效率更好,」一名創投業者私下透露。

但, 在這波國片契機的引領下,台灣電影產業悄悄出現了新的操作模式,顛覆過去導演「主廚兼CEO」,導致藝術有餘、商業不足的狀況,改以好萊塢電影的「製片 制」概念為原型,凸顯製片的CEO角色,以市場領導電影開發策略,也以更理性與精準的方式,與投資人進行溝通。 台灣索尼音樂,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九把刀新片,精算收入才放膽開拍

台 北市光復北路的辦公室裡,索尼音樂大中華區執行總裁崔震東滿面笑容,聊著八月即將上映的新投資——九把刀執導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後製正緊鑼 密鼓趕工。對於票房的看法?「不會賠。最壞的狀況,沒有賺就算很倒楣了。」崔震東信心滿滿的回答,「不是全憑直覺,我們是有算過的。」

光台 灣地區,電視播映權至少有五百萬、家用DVD少說有三百萬、影音網站兩百萬,加起來共一千萬。這些權利出了台灣,還可再賣一次,像大陸地區,保守估計是台 灣的兩倍價格,也就是兩千萬。那票房呢?「這部書是他所有小說裡面賣最好的,光台灣地區就二十萬本。(編按:現已賣超過三十萬本)」崔震東以原著小說銷售 量為基礎,進行推估。

假設最差情況,買小說的二十萬人中只有四分之一去看電影,就是五萬人,「但人總不會一個人去看電影吧?」崔震東俏皮的 說道。兩人同行,就變成十萬人,加上宣傳及行銷原本就是索尼音樂的強項,兩支不同版本、不同時間推出的預告片,就花了三、四十萬的經費,「總要再加個五萬 人。」十五萬人,假設一張電影票二百二十元,就是三千三百萬的票房。簡單一加,六千三百萬的基本收入,已遠遠超過五千萬的製作成本。

但這些,都還沒有考慮衍生的周邊商品收入及捧出新人的藝人經濟。

新 片八月十九日上映,距今還有一個半月,但電影周邊的明星商品,早在三個月前就設計好。 例如背後有藍色原子筆墨水點的T恤,可體現電影裡,國中女生用原子筆戳男生的獨特情節,「都是跟電影情節相關,大家會回想起的。」接下來還有男主角柯震東 的唱片專輯會在電影下片後兩到三個月上市,又是一項收入。

一環扣一環的籌畫,目的就是要全上壘。什麼叫打有把握的仗?「我的分析報告二、三十頁,而且送到紐約總部,」「就算索尼說不投了,我也可以拿這個分析去找外面的投資者。」崔震東篤定的說。

為何能做出這樣詳細的報告?

首先,索尼音樂找到具有戲劇專業的共同投資者——柴智屏。柴智屏自創公司推出的第一部偶像劇《流星花園》,瞬間捧紅F4,在戲劇題材的掌握、新人演員的挑選,有深厚經驗。在這次的合作中,柴智屏擔任監製,對九把刀的劇本改編,也仔細確認符合市場性和戲劇張力。

這樣,在故事賣點的判斷上,就有了踏實的第一步。

第二,創作版權。「我做content(內容),很清楚有哪些權利可以賣。」索尼音樂除了發行唱片,也賣演唱會DVD,再加上索尼影業的資源,對於發行面能有多少收入,非常熟悉。

崔震東進一步分析,台灣製片多是電影人出身,對於成本可以估得很好,但收入部分,因為缺乏行銷與發行經驗,多半沒有概念,尤其出了台灣,「就一大堆問號了。」

最後,是擁有企業化經營的資源優勢。

台灣的電影工作者,大部分都小規模,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亂,是必然。」崔震東明白的點出處境。但索尼音樂有公司資源,分工精細,參與這次電影投資案的團隊就接近二十個人,即使有事情沒解決,開起會來檢討井然有序。「這些人只是我公司的一小部分,將來還可以繼續傳承。」

另一例子,是李焜耀旗下的得藝國際。

有別於過去台灣導演為大,導演自己開工作室、當老闆,然後找學生或工作團隊幫他分擔製片的工作,「我們聘用自己的導演和編劇。」得藝發行部總監陳鴻元說道。

李焜耀新片,評估商業利益來訂題材

七月份開拍,目前正在洽談明年春節或情人節檔期的新戲——《愛的麵包魂》,就採用這個新方式。

由於題材討喜,目前已經吸引台灣龍頭食品業者主動上門,希望透過電影劇情的置入結合,塑造旗下麵包產品的手工感。食品業者除了免費替劇組量身開發新款麵包,更請法國巴黎藍帶廚藝學校受訓的麵包師傅,教導劇中演員麵包製作技巧。

此外,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旗下的台灣文創一號,也正洽談投資的可能性。

一個成本四千萬的案子,算不上大製作,也沒有大卡司,有什麼竅門,可以吸引知名企業人都來敲門?

首先,建立以商品市場性為導向的作業流程。

得 藝擁有專屬的六人開發團隊,負責尋找、開發適合商業化的故事題材。「一部電影的行銷,不是從片子拍完開始,是從劇本就開始了,」曾經到好萊塢取經,學習福 斯、派拉蒙等國際電影公司操作手法的陳鴻元,非常瞭解商業價值對劇本的重要性。「國內的電影教育,沒有人教這東西,」他直言。

如何才能判斷題材夠不夠商業化,有沒有賣點?

得藝參考好萊塢做法,要求開發人員用三句話寫下故事主題,也就是所謂的Log Line(關鍵句)。從這三句話,除了感受有沒有「讓人想知道更多」的吸引力外,也可判斷出大致的電影類型、製作成本。

以《愛的麵包魂》為例,原始的Log Line是,「其貌不揚的鄉下麵包師傅,發現自己唯有做出終極幸福滋味的麵包,才能挽回被俊帥法國麵包師傅吸引的女友的心。」

「他 這裡面有衝突性,」陳鴻元分析。「小人物的成功」、「其貌不揚和俊帥」,都有既衝突又討喜的輕喜劇潛力,「重點在好吃好看的麵包,不需要大場面,三、四千 萬的中型製作就夠了。」 若題材過關,第二步,才是開始找編劇,進行劇本開發。最後,才是尋找適合的導演加入。 《愛的麵包魂》原本是公視人生劇展的電視電影。案子發展一年多來,光劇本就改了七、八次,人物個性也重新塑造,以求更有商業性。「電影都是旅程,男主角就 是導遊,」陳鴻元這樣形容,「你要讓觀眾願意跟他去遊歷。」

第二,建立拍片現場會計制度。

陳鴻元過去做為投資方,就曾遇到製作單位以沒有預算為由,不聘現場管理帳務的會計人員,「請這樣一個人,可能只要兩、三萬一個月。」陳鴻元說。而為省經費改由執行製片自己管理帳務的結果,往往就是等到片都拍完了才整理,耗費更多時間,精確性與時效也大打折扣。

因此,得藝現在拍片,一定配置現場會計,並且要求至少一個星期結一次帳。「我們希望財務都是公開的,可以被檢驗。」

對於台灣電影如何走向美國電影成熟的工業體系,陳鴻元有期待,也有體諒。「我們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他這樣形容著得藝的嘗試。究竟成效如何,就看接下來電影推出的成績。

【延 伸閱讀】拍片分工確立,更有效率── 製片與導演工作製片工作開發期: ●尋找題材 ●掌握劇本方向 ●完成企畫案(如故事大綱、主要工作人員、演員、預算、執行時程、行銷計畫) 籌備期: ●洽談投資人、贊助廠商 ●確認企畫案細節,以及簽訂合約 籌備期拍攝期: ●掌握時程、控制預算後製期:●掌握進度發行與宣傳:●協調發行公司、公關公司共同執行

導演工作開發期: ●與製片談執導意願 籌備期:●加入拍攝想法,與製片共同敲定演員與預算最終版 拍攝期: ●主導拍攝 後製期: ●主導剪接、配音、配樂,將鏡頭片段組合成一部電影 發行與宣傳: ●配合宣傳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2

王雪紅拿千億市值 賭兩項專利

2011-7-18  TCW




七月八日,股王宏達電跌破一千元大關,股王寶座也在十一日讓給大立光(股價統計至十二日),只因一樁買賣,觸動外資法人的賣壓。

這樁買賣的內容主要是,宏達電宣布以總金額三億美元,收購關係人公司威盛以及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投資的WTI投資國際持有的S3 Graphics公司百分之百股權。S3握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裁定蘋果(Apple)侵犯S3的兩項專利。

由於宏達電遭蘋果控告侵犯二十三項iPhone手機專利,對於宏達電來說,買下S3,等於手上握有一項在談判桌上可與蘋果討價還價的籌碼。

如果這是好事,為何引發外資大賣宏達電股票?

因為宏達電、威盛、S3三家公司共同關鍵字是「王雪紅」,這項關係人交易讓外資用賣單投下不信任票,上週三(七月六日)公告後連兩個交易日,外資賣超共六千多張,宏達電市值在兩天內蒸發超過一千億元。

股價急殺,活像五年前翻版。當時宏達電宣布收購王雪紅曾任董事長的多普達(Dopod),對代工與品牌業務是否產生衝突,加上關係人交易的疑慮,消息一出,宏達電股價同樣由千元滑落,連跌了四天,而那時股本雖只有今天的四成,消失的市值也高達八百多億元。

關係人交易,讓宏達電公司治理信用遭到質疑,這個交易本身,更讓外界充滿了問號。

為了喝奶去買牛?整間公司買,專利最穩固

第一,為什麼不單買專利,而要買下一個連十年虧損、淨值負九百多萬美元的公司?

今年四月,宏達電為了增強無線通訊技術,向美國ADC通訊單買近百項的專利權,但為什麼這次卻選擇買下S3整間公司?

一位資深外資分析師質疑,王雪紅如果想幫宏達電,她可以只買兩個專利就好,為什麼要買整個公司?不用為了喝牛奶去買整頭牛,而且是隻病牛。

內情人士透露,S3控告蘋果侵害兩項專利,而最終判決十一月才會確定,這時如果專利主體消失,恐不利法律程序;而且宏達電如果只買專利,卻沒有在美國販售 運用這些專利的晶片產品,恐不符合美國國貿會規定,因此這次交易也把S3在美國的總公司一併承接。熟悉專利權的專家也認為,整間公司買下,專利權最穩固, 後續訴訟不易節外生枝。

三億美元買貴了?若變談判籌碼,就有價值

第二,為什麼是三億美元?

一個淨值是負數的公司,如何值三億美元,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專利值不值錢跟公司營運是兩碼子事,」專利權專家駁斥了這樣的看法,因為專利賣掉才會變成現金,而有的專利可能很值錢,像宣告破產的北電(Nortel),專利就很多人搶。

在專家眼中,擁有值錢專利的公司也可能不賺錢,這是會計上的問題。不過,S3兩百多個專利要價三億美元,宏達電買貴了嗎?

北電六月底出售一批六千多個專利,引來蘋果等六家公司對上Google搶標。這樁備受矚目的專利交易,最後是由蘋果、微軟(Microsoft)、索尼 (Sony)等六間公司,以四十五億美元搶下,換算每個專利約值七十五萬美元;而且這個金額還將由六家公司共同負擔,等於蘋果約花十二萬五千美元就買到一 項專利;而宏達電買下S3二百三十五項專利加上十多件專利申請案,每個專利約一百二十萬美元。

當然,不同的專利,有不同的價值,不能簡單量化來看;專利權專家認為,專利的價值要看能不能當成訴訟武器,還有在市場上搶不搶手。

對宏達電來說,他們看上的是S3兩百多個專利的潛力;S3控告蘋果如果十一月最終判決確定,S3可以要求在美國禁止販售iPhone、iPod和Mac等產品,或是宏達電可以把這個當成跟蘋果在談判桌上的籌碼,降低未來可能要付出的權利金費用。

專利的潛力難以估計,如果回過頭以成本來看,威盛和WTI對S3共注資約三億五千萬美元,雖然S3仍是虧損,但宏達電只付了三億美元,相比之下還在合理的範圍內。

拖了十年才買?想把利器先藏在小公司

第三,王雪紅深知S3的價值,為什麼現在才賣給宏達電? 威盛早在二○○一年收購S3,當時的目的,是為了整合威盛的處理器和晶片組的繪圖技術。即使S3從威盛買入的第一年起就連年虧損,威盛還是持續砸錢,累計 共投入近兩億美元。二○○五年,當威盛本身也虧損,無力再金援S3時,便由王雪紅的投資公司WTI出面加碼,最後WTI才成為S3持股約八八%的大股東, 威盛持股則降至一二%。

去年三月蘋果控告宏達電侵權,同年五月宏達電除了在美國反擊,同月月底S3也在美國控告蘋果侵害四項專利。兩個時間的巧合,讓市場會聯想當時王雪紅為了維護宏達電,把可用之兵都派上了戰場。

看在專利權專家的眼中,為了打專利戰,大公司把專利藏在小公司裡面是有可能的,以防一開始就被對手看穿。

現在回頭來看,S3一開始只拿四項(編按:其中兩項後來初判勝訴)專利控告蘋果,也頗有試水溫的意思。初判勝訴,等於初步證實自己的實力,宏達電這時再收購S3,也讓蘋果出奇不意。

宏達電買下S3 ,讓王雪紅為了迎戰蘋果專利訴訟案,醞釀了超過一年的前哨布局曝光。但不論宏達電與蘋果專利戰最後如何分曉,王雪紅為了守護宏達電所做的安排,卻使宏達電先賠上了千億市值,也讓她自己的無價信譽蒙上了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8

台灣「最有錢」女法務 專幫王雪紅打硬仗

2011-8-29  TCW




台灣女首富王雪紅堪稱台灣最有國 際專利戰經驗的科技大老闆,她一手培養出兩任股王:威盛電子與宏達電,兩家公司不僅都曾是股王,還各自被全球龍頭科技公司英特爾(Intel)、蘋果 (Apple)盯上而纏訟多年。

王雪紅在面對蘋果、英特爾專利戰爭時,最倚賴的兩位女法務長,也成了台灣最富國際專利戰經驗的戰將。

她, 領軍宏達電槓蘋果 增四倍人手,從挨打變主動攻擊

雷憶瑜,一個讀者陌生的名字,這兩年卻成了專利法界的焦點,還有同業笑稱她是「最富」的法 務長。

因為她所任職的宏達電,正與全球最夯的蘋果公司激烈纏訟當中;宏達電光是上半年每股就賺進三十八.一三元,自然也能提供雷憶瑜足夠的 銀彈打這場仗,戰線從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地方法院一路延伸到英國,無怪乎同業要說她是最富法務長。

銀彈充足,雷憶瑜不僅可以動 用三家頂尖的國際法律事務所,宏達電現在的法務部門編制,更是二○○八年時的四倍之多,成長驚人。

遇上蘋果這個大麻煩之前,從代工跨足品牌 的宏達電,同時間進行二十多個專利訴訟,早已是家常便飯;與蘋果纏鬥之後,所有的訴訟戰略更由雷憶瑜策畫、發動,享有執行長周永明完全的信任。然而,長達 兩年、兵分多路的重軍備攻防,壓力不分晝夜層層堆疊,箇中滋味只有打過國際專利大戰的人才可以體會。

外人想必是難以忍受的壓力,看在貼身觀 察雷憶瑜的同僚眼中,「面對蘋果前後,她都是一貫的冷靜,沒有改變。」如果真要說有什麼不同,「宏達電畢竟是台灣公司,過去Grace(雷的英文名)都是 被動的防禦;現在她不僅主動反擊,而且反應速度越來越快!」

「天生就是當律師的料」,則是雷憶瑜的前長官、環球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人陳家駿 對她的評語。在陳家駿麾下工作時的雷憶瑜,才從台大畢業不久,遇上的第一宗大案子就是英特爾同時對台灣多家業者提告,過程中雷憶瑜處處展現她對國際法界、 技術專利的高度掌握,讓陳家駿相當驚訝;「她反應快速、邏輯清楚,讓我能放心的把案子交給她。」

雷憶瑜是傑出的法務長,她的先生林宏達同樣 實力堅強。頂著台大理工學院的背景,林宏達又投考了東吳學士後法學碩士班,在學期間就考取律師執照。友人轉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特意延攬他擔任特助,而非 一般的法務部門編制內。夫婦兩人分別在鴻海、宏達電服務,恰好也是不久前,還在爭奪台股市值冠軍的兩家公司,這個巧合也讓這對神鵰俠侶蔚為法界佳話。

她, 帶威盛逼和英特爾 轉戰英業達,打算用專利生財

如果說,雷憶瑜聰明外顯、精明幹練,她的學姊──二○○四年底由威盛法務長轉任英業達法務長 的張乃文,就是外柔內剛的對比。

儘管出身自政治世家:父親張俊宏是民進黨大老、母親許榮淑也曾任立委,個子嬌小的張乃文說起話來輕聲細語, 很難聯想她竟是十年前帶領威盛,熬過與英特爾長達四年多、從美國打到中國、台灣、英國、新加坡等纏訟的女將。張乃文豐富的國際訴訟經驗,讓宏達電創辦人卓 火土多次請教,兩人還因而成了好友。

最初是在兼顧家庭的考量下,張乃文離開頂尖的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到威盛擔任法務長。沒想到不久後卻遇 上英特爾這個狠角色,讓她打趣說,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大火坑。最後則是在威盛與英特爾、友訊等官司了結後,轉往筆電ODM(委託設計製造)英業達,才 不必再為了棘手的國際專利訴訟,疲於奔命。

回顧十年前威盛與英特爾的激戰,張乃文很感慨的說:「(電子)產業還真是三年一變,當年怎麼也想 不到,蘋果竟然會打敗微軟!」不過,她更擔憂的是,環境變了,之前得以偏安的ODM公司,暴露在專利戰面前的風險,也升高了。

「以前ODM 不會遇到的問題,以後恐怕都會遇到。」張乃文解釋,過去品牌客戶會幫ODM協調取得授權、或解決侵權糾紛,也會負擔大部分授權費用;但現在品牌客戶有解決 不完的專利訴訟,獲利率不斷下降,自顧不暇,ODM得靠自己了。

所以,這幾年張乃文專心建置英業達的專利軍火庫,在去年被友達超越、落居第 四名之前,英業達多年蟬聯台灣專利申請數排名的第三位,還超越聯發科、華碩、台達電等大公司。現在英業達的總專利數已有一萬一千件,其中甚至有足以制衡國 際知名大廠的秘密武器。

「現在我盤算的,是怎樣才能讓專利創造最大利潤,而且還要一次就成功!因為,菜(專利),只能煮一次。」張乃文說, 有幾個想法已經成形,但她賣個關子,等到年底才解答;或許,會讓英業達成為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新台灣之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0

王雪紅:台灣女首富的「過山車」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245

叛逆、直率的王雪紅是企業界的「異類」。她和父親王永慶性格最像,但不願加盟父親的王國;她是位「女強人」但又懂得充分授權;她早先對宗教充滿狐疑,現在企業的核心高管卻都是宗教信徒。

2012年3月初,《福布斯》發佈的全球富豪榜上,54歲的王雪紅和丈夫陳文琦財富為40億美元,是台灣第四大富豪。

而在一年前的榜單上,他們的身家是68億美元,取代郭台銘成為台灣新首富。兩個月後,《福布斯》單獨發佈的「台灣40富豪榜」上,他們的資產更是增至88億美元(約560億元人民幣),如日中天。

身為全球IT界「女俠」的王雪紅,在過去一年裡,由於其旗下宏達電(HTC)公司股價先是大幅攀升,市值一度超過了諾基亞,後卻一瀉千里、縮水過半,坐了把「過山車」;在手機市場,第三季HTC打敗蘋果,站上北美智能手機銷售榜首,但在訴訟中被判侵犯蘋果專利。

王雪紅自從在企業界嶄露頭角至今,始終為人所津津樂道。她是被稱為「台灣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的女兒,但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富二代」——她性格叛逆,不進父親執掌的家族企業,二十多年前以母親給她的房子抵押貸款五百萬元新台幣開始創業。

飛機上痛哭的創業者

看到新聞時,她覺得很不可思議。當時空姐認出了她,還一度不想把報紙給她,以免其情緒受影響。但王雪紅堅持要看。

自創業之初,圍繞王雪紅的非議和壓力就一直存在。高盛證券執行董事鄭昭義對記者稱,王雪紅「總是選擇走一條人比較少且寂寞的路」,這是王雪紅常常在當時不被理解、事後卻被形容為「獨闢蹊徑」的主因。

王雪紅曾因為被對手公司控告而哭過,也曾經因為業績太差躲起來不見人,不過現在她常說當自己不快樂時,都能夠「瞬間處理心情」。跟王雪紅同年、從小就一起玩大的表哥高英聰評價說:「她學會了謙卑。」

台灣第一家掛牌上市的網絡公司友訊集團在2003年底控告王雪紅旗下威盛電子一位離職員工,控告書稱這位員工為了竊取友訊研發成果,到友訊上班,再 回到威盛復職。當時王雪紅正從北京返回台灣。在香港返台的飛機上看到這則新聞時,她覺得很不可思議。當時空姐認出了她,還一度不想把報紙給她,以免其情緒 受影響。但王雪紅堅持要看,後來大哭起來。

下飛機後,她跟丈夫陳文琦一起去找台北士林的靈糧堂教會主任牧師劉群茂。王雪紅把一肚子的委屈、不滿及憤怒,全數倒給牧師。「但她不會因此受打擊。」高英聰說道。

她白手起家,卻打造出兩支台灣「股王」——威盛電子與HTC。她喜歡「跳躍式地去賭大的」,如當年威盛與英特爾一戰成名;後又與蘋果公司交鋒,兩年前的公司年終晚會上,王雪紅毫不諱言要挑戰喬布斯。

她的性格自小養成。1981年夏天,王雪紅在美國伯克利大學獲取經濟學碩士學位。王永慶本想讓她回到台塑上班,並建議她從最底層做起。可是王雪紅卻執意要去二姐王雪齡的大眾電腦去,一幹就是7年,直到1988年創辦威盛電子。

當時王雪紅為多賣出幾台電腦,常常一個人拖個大桌子,租個展會攤位到處推銷。一次王雪紅接到一筆70萬美元的西班牙訂單,十分興奮。結果被騙。她一 人獨自飛到西班牙,在巴塞羅那待了半年,還雇了保鏢,以追討這筆債,但最終還是沒能夠把錢給要回來。不過這趟歐洲行,讓王雪紅打出了大眾電腦在歐洲市場的 名聲。

王雪紅受到的第二次挫折,是受到英特爾的「打壓」。威盛的芯片在1999年勢如破竹,紛紛為IBM、惠普等巨頭改採用,而英特爾卻祭出侵權官司策 略。威盛與英特爾此後開始了漫長的訴訟,其間威盛股價暴跌,市值縮水逾六成,並引來股東謾罵,一些員工也紛紛出走。直到2003年,雙方才達成10年的交 互授權協議,結束了這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之戰。

當時媒體紛紛報導王雪紅「玩衰」威盛,王雪紅的第一個反應,除了擔心教會的名聲受到影響外,還時常擔心父親是否會因此蒙羞。2006年她才走出陰霾,變得低調,願意虛心地接受外界批評。

王雪紅給人的印象是大嗓門、笑聲爽朗、性格率真、不願受人管制。高英聰說:「王雪紅是王永慶幾個孩子中最像他的,連走路、講話的神韻都像。」但在管 理風格上,有別於父親中央集權式的領導風格,她更喜歡充分授權。她從父親身上學到的品質則是嚴謹和勤奮——王永慶當年要求所有子女從中學到大學,每人每週 必須寫一封家書且「不能寫成流水賬」。

不露聲色「寵員工」

幾年後,周永明才得知當年的插曲,他開始說簡直無法相信,後又感慨王雪紅和卓火土仁慈到從沒讓他看出一點焦慮。

在公開場合,王雪紅習慣將紛至沓來的榮譽和光環推到屬下與合作夥伴身上。她的商業王國的建立,不僅得益於嗅到並善於把握科技行業發展趨向,也與其內部管理方式有關——她在台灣有著「科技伯樂」之稱,有傳媒稱之為全球科技圈「最會用人、借力使力的女企業家」。

她找到的第一匹「千里馬」就是後來成為其丈夫的陳文琦(現任威盛電子總經理)。王雪紅曾不止一次對外表示,她看中了陳的聰明才智,感覺自己可以「退居第二線,讓專業經理人放手一搏」。

等1997創辦HTC的時候,王雪紅已經等了第一任總裁卓火土好幾年。很多人評價王雪紅「識貨」,卓火土看起來像鄰家老爹,長得毫不起眼,在公共場合還表現得很害羞。1997年,當卓火土踏進辦公室,沒有任何團隊等著他,只有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再就是王雪紅的全力支援。

HTC創立前兩年,現任總裁、被王雪紅發現的第三匹「千里馬」周永明還是研發部門主管,也是卓火土帶來的徒弟。當時由周永明帶著團隊開發搭載微軟行 動平台的新概念手機。由於缺乏經驗,周永明一路燒錢,而當時卓火土又從來不跟他提成本,總是准許周永明購買來自歐洲最貴的器材,結果竟把創業的近10億台 幣快要燒光了。

這些錢是王雪紅自己向家中姐妹們好不容易私募來的資金。現在錢快花光了,產品卻遲遲未推出,公司的狀況相當危急。王雪紅甚至考慮關門大吉,但卓火土 不願放棄。那年新年過後,卓火土到威盛辦公室向王雪紅拜年時,突然從口袋掏出兩張房契,當白紙般隨意丟在桌上,對王雪紅說這個可以用來應急,「別讓周永明 研發心血成空」。

王雪紅答應了HTC繼續運營,而一直到2004年,周永明才得知當年的插曲,他對記者稱開始時簡直無法相信,後感慨王雪紅和卓火土仁慈到從沒讓他看出一點焦慮。

團隊的信仰

早在與英特爾交鋒時,威盛有幾次陷入巨大的困難中,這時候,王雪紅的整個團隊都會祈禱。

陳文琦曾這樣形容他的妻子:「該強勢時絕不退讓,對想要達成的改變會力爭到底。」這種絕不服輸的性格,讓王雪紅活得如同緊繃的弦,曾一度嚴重到連日 失眠。「我曾用盡各種辦法卻無法放鬆,也曾在夜半起來看書、踱步,苦背唐詩宋詞,但卻都不得其法,幾乎瀕臨崩潰邊緣。」王雪紅公開說。

她向篤信基督的大姐王貴云求救。大姐告訴她,要向神禱告並許下承諾,只要神讓她入睡,她就願意讀一遍《聖經》。王雪紅滿心狐疑地答應下來,然而幾次禱告也不見效,她忍不住向神大發脾氣。大姐提醒她,應當先向神守約,履行自己的承諾才對。

現在王雪紅早已成為虔誠的基督徒,在和人聊天時,她常常會談到《聖經》,如果當面誇獎她的事業時,她開口的第一句總是:「感謝神……」不單單是她,陳文琦也說:「禱告就是人和神之間的無線通訊網絡。」他將高科技與宗教之間,做了很有趣的聯結。

信仰改變了王雪紅。她也把自己的信仰融入了企業的經營。當年卓火土把房契交給王雪紅的時候,王雪紅微笑地拍拍卓火土的肩膀說:「沒關係,上帝已經給答案了。」

原來,王雪紅在新年期間召開了家庭會議,幾個兄弟姐妹討論錢已經快用光,是關門,還是大家再增資?既然都是基督徒的一家人,決定禱告以明白上帝心意。

王雪紅的姐姐進入房間禱告後,走出來告訴王雪紅:「上帝說,繼續下去吧。」這才有了後來的HTC,當年蒙在鼓裡的周永明受到王雪紅影響,也已經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早在與英特爾交鋒時,威盛有幾次陷入巨大的困難中,這時候,王雪紅的整個團隊都會祈禱。每個星期五午後,王雪紅、總經理陳文琦、北美地區副總經理常如武、劉效宏圍著橢圓形的會議桌,不約而同放下工作,手捧著聖經,進入寧靜平和的世界。

宗教信仰曾經保住了HTC,做了近10年代工,它最終從幕後走到台前,最閃亮的一役,是2008年在美國與Google、T-Mobile共同發步 全球第一款搭載開放式手機作業平台Android的智能型手機Google one,HTC從此風光了3年。但現在再一次面臨危局,能否再打一場翻身仗,是擺在這支基督教團隊面前的一大命題。

(本文感謝台灣《遠見》雜誌的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2

尹衍樑、王雪紅 坐等蔡衍明囊中獵物

2012-6-4  TCW




今年六月底,類比無線電視訊號將全面停播,一場賭注新台幣千億元的「電視大富翁」遊戲,跟著開局。

現在,《富比世》(Forbes)台灣富豪榜上前十名的富豪,包括新台灣首富蔡衍明、第三名的蔡明忠、第七名的尹衍樑、第八名的王雪紅,四個身價相加超過新台幣六千億元的富豪,都有意投資有線電視產業,搶搭這波電視商機。

玩大富翁,買下一塊土地後,就可以接著蓋房子、旅館,每多蓋一層,就能多收過路費。這場電視大富翁也是一樣,誰搶下有線電視平台,在平台上每提供多一層服務,獲利就能成倍增加。

這場遊戲的關鍵字,是「電視數位化」,政府是這場遊戲的莊家。一位有線電視業者指出,原本行政院的計畫是二○一五年,台灣有線電視完成五○%數位化,選後卻推翻原有規畫「總統府高層指示,目標是二○一四年完成有線電視百分之百數位化。」

數位化將讓大餅放大一倍市占率第二高,中嘉成最搶手標的

這是一場規模龐大的財富重分配遊戲,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理事長簡仁德估計,目前有線電視產業產值一年約五百億元,數位化之後,加上高畫質電視、寬頻上網、互動電視等功能,整個大餅將放大超過一倍,增為一千二百億元。

如果把頻道比喻成土地,舊的類比電視就像平房,原有的頻寬只能播送五個電視節目,電視數位化之後,同樣的頻寬就能播送十五個電視節目訊號,就像把平房都更改建成大樓,「電視土地」的面積立刻增加了兩倍。

有線電視系統頻道,就是「電視土地」,擁有系統台,才有資格玩這個遊戲。

兩年前,富邦董事長蔡明忠搶先買下凱擘,加上台灣大底下的有線電視戶數,富邦占據了約三分之一的有線電視市場,現在,待開發的「電視土地」越來越少,僅存 的一塊「電視地王」,市占率高達兩成的第二大有線電視業者中嘉網路,就成為台灣新首富、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極力要吞下的獵物,遊戲的門票已漲到一張七百六 十二億元。

金融圈與有線電視系統界傳出,曾出手競標中嘉的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再度摩拳擦掌,最近他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越走越近,雙方有意合作投入這個電視大富 翁遊戲,他們緊盯著中嘉,一旦蔡衍明併中嘉案遭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駁回,尹衍樑隨時可能出手,拿下中嘉的所有權。

過去幾年,有線電視發展,就像一次次的電視都更,一樣的系統頻道,每透過一次服務更新,就能向有線電視收視戶,再多收一筆錢。一九九九年時,有線電視每戶 出售行情只值一萬元,增加購物台等新服務後,二○○五年,每戶價值漲到四萬四千元,增加三‧四倍。前年十月,蔡衍明旗下的旺中寬頻買下中嘉網路(尚待 NCC審查通過),每戶的行情更衝上六萬四千元。電視數位化之後,有線電視更將出現極大變化。

目前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只能播放一百二十個電視頻道,對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來說,就像只有一百二十個店面的商場,經過數位化之後,有線電視的頻道數,卻會從一百二十台暴增為六百台,增加四倍,「如果用更好的設備增加頻寬,頻道數幾乎沒有上限。」中嘉法務長劉建志說。

而且,未來有線電視還能提供大量的高畫質頻道和互動電視服務,用不完的頻道,還可以轉做提供購物、線上租片,甚至居家照護等加值服務所用,數位化的互動電視和傳統有線電視相比,就像把傳統市場改建成百貨公司,而且這個百貨公司,就在你家客廳裡。

一號玩家:蔡明忠高價買凱擘,手機、網路一魚三吃

怎麼讓「電視都更」的生意玩得漂亮?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跑得最快。蔡明忠一向以精打細算出名,但前年他不但以破紀錄的高價買下凱擘,拿下最有價值的一塊 「電視土地」,這幾年他還替凱擘建起技術平台,讓有線電視上的節目,也能在手機、電腦上播,把一塊「地」,變成了三塊地。

甚至,蔡明忠還成立了自己的收視率調查公司,這三塊地上,哪些地方是金店面,哪些地方有人潮,可以蓋旅館,他都一清二楚。

他還打算讓手上握有的「電視土地」和電信產業結合,把電視帶進的收益灌進台灣大哥大。今年以來,台灣大得以認列momo購物台的收益,今年如果法規解禁,蔡明忠就能把凱擘交給台灣大投資,藉此衝高營收,讓有線電視投資替他在市場上換取更多資金。

二號玩家:蔡衍明想買中嘉,卻因中資色彩受阻

當今新科台灣首富蔡衍明也積極投入這個遊戲,二○一○年十月,他就和私募基金安博凱簽約,用七百六十二億元天價買中嘉。

蔡衍明動作大,引來的阻力也大,現在在立法院,正進行NCC成立六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修法。一位電視台高階主管觀察,其中有幾條被稱為「旺中條款」,「如果旺中條款通過,蔡衍明未必能吃下中嘉,」他觀察。

蔡衍明挾首富氣勢,看準政府急著推動有線電視數位化,準備砸大錢闖關,「在二○一七年之前,我們會投入七十八億,做有線電視數位化,其中十五億到二十億會用來買數位機上盒。」旺中寬頻董事長特助趙育培表示。

有線電視業者其實早已完成後端系統數位化,但是始終堅持用戶要買機上盒,才能使用數位電視,現在蔡衍明同意至少第一台免費出借,等於是替政府埋單,換購併中嘉的門票。

蔡衍明對旺中條款頗有意見,蔡衍明曾對友人說,「如果我買不到中嘉,未來能買得起中嘉的人,一定也是在大陸做生意的人,不然口袋根本不夠深。」換言之,不管NCC怎麼審,都離不開經營者從大陸發跡的色彩。

果不其然,在立法院、傳播學界大舉反對旺中案的聲勢下,有線電視業界傳出了另一股勢力悄悄的瞄準中嘉。

三號玩家:尹衍樑+王雪紅尹敗北再戰,若出手將成大黑馬

這個人,正是因為中國大潤發上市後,身價一舉暴增新台幣四百九十四億元,以三十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一十七億元)首度擠進台灣富豪榜前十大的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

尹衍樑曾和蔡衍明競標過中嘉,尹衍樑不只有錢,在國內的政治人脈比起蔡衍明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同樣充滿中資傳聞與爭議的南山人壽購併案,尹衍樑最後幾乎是 輕騎過關,擊敗了由香港《富比世》富豪所組成的團隊,相較於蔡衍明引發的爭議,尹衍樑若出手,堪稱是中嘉案的最大黑馬。

而且這一次,尹衍樑並非單槍匹馬。一位投資銀行界人士透露,尹衍樑近期頻頻與對媒體有極大興趣,投資香港TVB的王雪紅接觸,希望雙方合組團隊買下中嘉。尹衍樑若加上王雪紅,雙方身價合計超過六十一億美元,口袋深度已可與擁有凱擘的富邦蔡明忠家族抗衡。

場外較勁者:黎智英搶不到頻道,壹電視注定打苦戰

對於這個傳聞,潤泰全發言人孟繁文只低調表示,「的確曾評估過投資有線電視,但目前沒有計畫。」

如果把有線電視比喻成商場,誰能擁有這個商場裡的「店王」,主導權就在這個業者手中。

頻道業者賣的是收視率,七十八台之前都算是熱門頻道,是容易被觀眾看見的繁華街區,沒有談判籌碼的新頻道或小頻道,只能排在七十八台之後。一位業者分析, 當初壹電視曾有意在有線電視上架,但有線電視不但開價數億元,還要求壹電視只能排在七十八台之後,而且五年不能改變,搶不到熱門地段,壹電視因此只能在自 己的平台上播出。

購物台的分配,也有玄機,購物台是有線電視的金雞母,一個購物台一年可以做出上百億的營收。雖然法規規定,數位化之後,有線電視系統只能有十二個購物台, 並且要釋出一定比例讓其他購物台經營,但這些「熱門地段」多半被有線電視系統當成和對手交易的籌碼,換取自己的購物台在其他有線電視上架的機會,「沒有有 線電視系統支持的購物頻道,難以生存。」一位電視台主管觀察。

每個頻道背後,交換的都是鉅額商機,現在能開的店面暴增,系統業者坐收過路費,這種商機,這些大老闆怎能不心動。

政治力結合商業,正在悄悄改變你的電視,這群大老闆們,正爭著掌握你家電視的主控權,這場電視都更,最快兩年之後,就會讓你跟傳統有線電視說再見。

【延伸閱讀】1,200億有線電視商機,黃金版圖只剩一塊!

台灣第三大富豪 蔡明忠搶得先機,暫居老大!買下凱擘後,占有33%市場

台灣首富 蔡衍明排第1順位,搶最後1席花762億買下中嘉,卻面臨NCC反對

蔡衍明若失利,最可能出手搶外傳尹衍樑正積極找王雪紅合作,伺機出手

電視全面數位化每戶價值:9萬元(註)每增加一個服務,每收視戶價值就提高,從傳統到全面數位化價值翻8倍

隨選視訊+寬頻上網每戶價值:6萬元

傳統有線電視每戶價值:1萬~2萬元

註1:每戶價值是指有線電視系統出售時,每戶收視戶的平均售價,有線電視數位化後的價值,是包含寬頻上網、隨選視訊、傳統有線電視的總和註2:每戶價值為預估值資料來源:各業者、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六月底,類比訊號轉播站走入歷史

數位電視,是指用指符合DVB、NTSC規格,以MPEG標準壓縮的數位訊號傳遞電視畫面,要從類比電視轉換為數位電視系統,從訊號的發射、傳輸和接收,都要全面更新為數位系統。

關閉類比訊號之前,電視台已更換設備,並試播數位電視訊號,完成發射端的設備更新,政府也補助低收入戶安裝數位機上盒,完成接收端的更新,今年五月開始, 才分區關閉全台灣的電視類比訊號轉播站。第一個關閉的是中部的火炎山轉播站,五月七日正式關閉。台北竹子山轉播站將是最後一批關閉的轉播站,預計六月三十 日關閉。

有線電視數位化過程也很類似,業者必須購買數位頭端設備,將播放訊號設備由類比轉為數位,並更新線路系統,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目前五大有線電視系統數位 頭端和線路更新比率都已接近一○○%。目前有線電視數位化,業者還需要提供數位機上盒,才能完成最後一個步驟,完成有線電視數位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2

王雪紅豪砸十六億  當兩岸戲劇王

2012-6-22  TCW




六月十二日,宏達電股東會上,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宣布,宏達電正在調整產品組合,進攻大陸入門手機市場。同一時間,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正加緊打造進攻大陸的秘密武器,關鍵場景之一就在台灣的TVBS。

TVBS是台灣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的始祖,但六月一次內部會議中,TVBS總經理楊鳴表示,新聞不是可重複銷售的產品,戲劇才是,正式宣告方向即將改變。

自製連續劇PK三立,想通吃兩地市場

楊鳴接受本刊專訪時嚴肅表示,「未來新聞一定還會是我們的主力,」但他也表示,新聞和戲劇相比,不管是版權收入、觀眾忠誠度,戲劇都超過新聞和談話性節目,TVBS要打破過於仰賴新聞帶來效益的局面,「這是兩、三個月前,主要股東的決定,」楊鳴說。

等了一年多,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終於出手,她打造媒體帝國的藍圖,逐漸浮上檯面……。雖然六月才明確宣示,但從今年初的一連串動作,隱約看出王雪紅在接手後展開的「大地震」;許多過去不曾發生過的第一次,都開始發生。

改變一:今年三月,TVBS打破過去不賣節目到大陸的前例,把旗下當紅節目版權賣給大陸最大視頻網站 ——土豆網,甚至計畫和土豆網合拍節目。

改變二:今年三、四月,TVBS啟動開台以來金額最高的投資案,總投資金額超過十六億元,除了將在明年中推出自己的帶狀連續劇和偶像劇,還將全面升級高畫質製播設備。

大陸、戲劇、新媒體,是王雪紅新媒體帝國的三大關鍵字。

從經營數字看,根據TVBS財報,過去兩年,TVBS營收獲利每年成長,去年營收港幣八億三千四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元),獲利二億七千八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十億七千萬元),創新高。

一位電視台主管觀察,過去母公司TVB原本就是靠港劇起家,不認為台灣TVBS有能力在戲劇上能超越香港,在今年初之前,TVBS連自己的自製戲劇團隊都沒有。

但今年四月一日,TVB創辦人邵逸夫之妻方逸華,正式卸任TVB董事局副主席和董事總經理一職,香港媒體用「邵逸夫時代結束」形容,王雪紅團隊正式控有整個TVB的主導權。

王雪紅是台灣前十大富豪,為什麼對戲劇這種「小」生意有興趣?她看上的,是大陸媒體市場的潛力。根據大陸新潮網調查,大陸一年有六億觀眾收看台灣連續劇,大陸一年連續劇的廣告營收,高達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

台灣電視台過去主要靠廣告獲利,但台灣的電視總廣告量成長有限,去年台灣整體電視廣告市場規模,約為新台幣二百六十四億元,但大陸的連續劇廣告市場,就是 台灣整體市場的四倍大。《動腦》雜誌社長王彩雲分析,目前台灣收視率前二十名的節目,幾乎全是戲劇節目,一齣好戲,甚至有機會通吃兩岸市場。

有王雪紅力挺,TVBS今年正從組團隊開始,重新打造戲劇事業,TVBS不但要砸重金推三立擅長的偶像劇,也會推帶狀戲劇節目,搶攻大陸各省衛視的市場,企圖擦亮自己在華劇(指海外華語戲劇)市場的金字招牌。甚至計畫到大陸重金挖角,把跳出去的台灣戲劇人才找回來。

「TVBS的定位,過去是只看台灣,將來是beyond(超越)台灣,」楊鳴說,因光靠台灣市場,是養不起重金投資的精緻戲劇節目。但台灣媒體的大陸市場夢,已做了好多年,連TVB自己,過去大陸帶進的營收也只有五%,王雪紅憑什麼帶台灣媒體進大陸市場?

投資陸媒與網路兩面夾攻要觀眾埋單

現在王雪紅兵分兩路,第一條路,是和大陸合資成立公司,打「國產」牌。

大陸嚴格限制非「國產」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但如果是合資公司生產的節目則不受限制,目前王雪紅正積極和上海文廣集團成立合資新公司,負責TVB旗下各台節目在大陸的銷售。

王雪紅並頻頻和上海文廣前總裁黎瑞剛接觸,邀他擔任新公司的負責人,黎瑞剛對於跨媒體平台的運作極為熟悉,TVB在這個新公司的持股將高達六成,這是王雪紅接手TVB之後,能否進入大陸市場的關鍵之一。對這家合資公司,楊鳴則表示,「有聽說。」

另一條路,則是靠網路媒體,今年初王雪紅旗下,負責經營娛樂媒體的威望國際(CatchPlay),董事長也悄悄從王雪紅的外甥陳主望,換成張孝威,王雪紅還派出前台灣大副總楊麗貞,擔任威望執行董事,積極參與公司營運。

威望國際原本就打算做兩岸三地的線上娛樂事業,過去一直計畫在香港、大陸設置自己的雲端機房,提供線上影音服務。威望國際也早可以在宏達電手機裡提供影片 服務,如果整合威望和TVB的資源,王雪紅就能從最上游的影片製作、播送,到最終端的手持裝置,全部都掌握,直接把影片送到大陸上億觀眾的手中。如今,這 個局已逐漸成形。

但是,大陸戲劇是比台灣更競爭數倍的市場,「現在台灣戲劇內容跟大陸比,還有機會,但已經沒有多大優勢,」王彩雲說。大陸一年生產數萬小時的戲劇,但能在電視上播的只有幾千小時,有些戲甚至是免費讓電視台播。

過去,台灣媒體限於成本,難以做出更創新的產品,這次TVBS有王雪紅資源挹注,替台灣戲劇節目重新定義戰場和格局,但是對手也換成大陸各大衛視節目,挑戰前所未有,將考驗王雪紅靠電視進軍中國的決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8

郭台強尬王雪紅 端出新秘密武器

2012-7-2  TCW

郭台強與王雪紅,兩大科技人的兩岸戲劇PK大賽正式躍上檯面。

五月底,正崴精密董事長郭台強宣布,出資一億一千萬元,買下台灣HD(高畫質訊號源)市占率最高的製作公司﹁大川大立﹂五二%股權,並出任該製作公司董事長。此動作代表郭台強「由影跨視」,繼投資中影拍片後,進一步以自製電視戲劇,做為進軍兩岸影視的跳板。

郭王策略不同先製作內容,再來談通路

同樣是科技人投資文創影視,郭、王兩人策略迥然不同。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先買頻道,然後投資器材、人力拍片,入股TVB後,投資十六億元充實該台高畫質製播設備,朝自製戲劇方向布局。郭台強卻挑中台灣後製技術人才最多且最資深的製作公司,直接買下一團隊,先取人才。

郭台強接受本刊訪問時說明,未來大川大立將從OEM(代工)轉型為自製、投資電視劇,經營版權內容。「(今年)自製或投資電影、電視劇約四到五部,多是兩岸、亞洲企業合拍、合資片,以行銷國際為主,」他說。

「先有Production(製作內容),再談Distribution(頻道通路)」崇右技術學院影視傳播系主任、也是知名導演李祐寧,評論郭台強的策略時表示。

為什麼郭台強會挑上大川大立,做為進軍自製電視劇的第一站?

讀者對這家公司或許陌生,其實,許多熱門節目與戲劇均由它製作,例如Discovery《帥哥廚師到我家》,以及《再見,忠貞二村》、《泡沫之夏》等劇,均出自該公司;去年金鐘獎戲劇類大獎贏家《雲頂天很藍》,也由該公司與客家電視台合作自製。

取得人才庫匯聚上百資深製作高手

它也是台灣第一家引進HD的製作公司,HD拍攝接單量市占率約四成,去年營收約八千萬元,是同類型公司之冠。更重要的,它擁有一百名特效、剪輯、調光等各領域人才,不但人數是業界最多,平均年資六至八年,也是業界最資深。

能匯集這批人才與技術,卻是用過去十二年「先行者失敗經驗」換來的。

早在二○○○年,SD技術當道,當時任職董事長的楊鴻志從日本行中,發現HD是未來趨勢,回台後即投入高於類比設備二‧五倍的金額採購。只是,「先行者」走得太早,產業沒到位,難逃虧損命運。

當時受限於技術與傳輸頻寬不足,HD普遍接受度不高,「層次表現優於SD傳統技術,但播放硬體不足,畫質出不來;就好像開法拉利,但被限速在時速九十公里,」楊鴻志形容。

最慘時,公司虧損了八千六百萬元,等於將當時的資本額全賠光。市場盛傳它「虧欠了三個月薪水,要倒了,」大川大立副總經理羅智育回憶,股東還直言:「股票變成壁紙也沒關係,但就是不能再增資!」

為讓公司活下來,楊鴻志賣了三棟房子,堅持公司不解散,人員不解雇。「為了省五萬元裁了一個人,卻忘記人的價值更大,」他堅持,「趨勢是對的,比的就是氣長。」

除自掏腰包穩住員工外,還要先止住現金流量缺口。「曲高和寡,不如先降價以求,」是第一個止血策略。楊鴻志打出高畫質設備收費平價的策略,搶攻市場占有率。雖然此舉讓毛利率從五成掉到兩成,然而營收卻因此翻倍。

破壞式價格引來同業眼紅。有同業直接嗆聲:「大川大立出價多少,我就是比它少兩萬。」儘管價格廝殺引來批評,但憑藉著「武器」比人優異,加上低價搶單,產業與市場漸趨成熟等種種因素匯流,也讓他在二○○四年,取得公共電視人生劇展製作案子,有了成績單,業績開始突破。

開發新市場,則是第二步。相較戲劇製作成本,廣告預算相對高,一支CF動輒好幾百萬元,「廣告投入金額高,自然更追求高畫質,」楊鴻志解釋,切入廣告、紀錄片等非戲劇市場收入,讓大川大立現金流開始取得平衡。由於HD設備投資攤提,該公司直到去年才損益兩平,今年營收將破億,開始獲利。

財務困窘但堅持留人,使它成為台灣少數能從前製到後製一條龍統包的製作公司,並吸引湖南衛視尋求兩岸合拍,以及今年新加坡電視台合作《賴家王老五》拍片計畫。

當大川大立碰到想做自製戲劇的郭台強,在一邊有人才與專業,一邊有資金及中影電影團隊為後盾下,兩者一拍即合。

下一個目標投資電視台,才有利打仗

但缺乏通路(電視台),則是郭台強與大川大立,未來兩岸戲劇布局的挑戰。沒有通路,上架曝光就掐在別人手上,不但沒有廣告收入,也難以營造「在台灣大紅,所以中、港也會紅」的談判籌碼。

很顯然,買入一個團隊固然高招,但欠缺電視台,仍是郭台強布局影視的罩門。若王雪紅以及其他電視台,例如以戲劇見長的三立電視,搶在郭台強尚未擁有頻道通路前,就墊高人才門檻,郭台強這場自製戲劇的仗,就會打得很辛苦。以此推論,投資電視台,應是郭台強下一個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8

台灣電聲老將 讓王雪紅掏錢力捧

2012-7-23  TCW



誰,擄獲台灣女首富王雪紅芳心,讓她急著掏錢投資?

答案是,來自桃園、資本額不過一億二千萬元的捷音特科技。

去年八月,宏達電以九十三億元以內的高價,取得淨值不到十五億元的耳機品牌Beats五一%股權。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認為,這能將「HTC」品牌手機與年輕消費族群連結在一起。

Beats雖然占有全球高階耳機(新台幣三千元以上)五一%的市場,實際上只掌握了品牌與通路,產品由合作夥伴魔聲(Monster)供應,而魔聲的開發大權與實際生產者,尤其是耳塞式耳機,正是來自台灣的捷音特(耳罩式則下單日本公司豐達等)。

在宏達電的Beats入股案後,由王雪紅與其夫婿、威盛電子總經理陳文琦合資的威創科技顧問,在兩個月內就決定投資捷音特一五%股權。

今年,捷音特不僅股東陣容有王雪紅加持,下半年也將申請登錄興櫃。今年前五月累計營收近十億元,每股自結獲利已超過六元,繼去年賺一個股本後,今年將續創佳績。

六年前遭創業夥伴背叛被趕出公司,從頭再來過

令人驚訝的是,不過六年前,捷音特董事長黃英士才剛遭遇人生最大的打擊,一夕間被趕出親手創立的公司,孑然一身。

故事,要從二十三年前說起。當時,黃英士與相交二十多年的好友,一起到福建廈門設廠創業,搭上耳機成為手機標準配備、市場起飛的大商機,手機品牌廠摩托羅 拉、LG、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飛利浦(Philips)、明基(BenQ)等,全都是他們的客戶。

沒想到,二○○五年底,創業夥伴卻不顧十七年共事的情誼,想獨攬整家公司。面對昔日好友的驟變,黃英士從不可置信到心灰意冷,陸續辭去總經理、出售股權, 最後更要求他簽下競業禁止合約,不得與原公司的供應商、客戶聯絡,就算未來要從事耳機行業,也不能生產出廠價格低於三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元)的產品。

為什麼是三美元?很簡單,因為手機廠配備的耳機,不會高於這個價格,然而這個市場區隔,足足占整體耳機出貨量八五%之多,以iPhone配備的耳機為例,鴻海出廠價僅一.六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八元)。

「一夜之間什麼都沒有了!」朋友、事業、員工、客戶,「我完全被逼到牆角!」黃英士回想起六年多前的那個夜晚,依舊痛心不已。

如果不是黯然回到桃園時,看到二十多名死守辦公室的員工臉上堅毅的表情,黃英士早就心灰意冷的退休了。拗不過員工跟定他的決心,黃英士毅然二度創業捷音特,大陸工廠還特別選在江蘇省東山鎮附近,意味著「東山再起」。

燒兩個半資本額研發終獲大廠青睞,業績暴衝

「我出來時被人家拳打腳踢,踢到一個臥薪嘗膽的地方,靠近東山,在那邊練武。」黃英士這話說得詼諧,但捷音特剛創立時,即便他從父親那一輩就替先鋒(Pioneer)生產喇叭,涉足聲音產業三十多年,也得從耳機的基本功從頭來過。

他跟捷音特副董事長洪正鑫兩個人,整整一年多,張開眼睛就是工作,沒有週末與休假,只想找到足以賣出高價的完美聲音。三年內,研發經費投入三億元,兩個半的資本額燒光了,終於,曙光出現。

二○○七年,魔聲已經在全球看過五十多家耳機工廠,遲遲沒能找到合適的聲音,終於在捷音特的耳機裡,聽到了。

不過,要跟這家「美國知名企業」做生意可非易事,「我們整整改了十八個版,在短短不到十八個月裡,」黃英士說。二○○九年第三季,Beats推出的女神卡 卡(Ladygaga)設計款耳機狂賣,據悉正出自捷音特之手;雙方合作的訂單量,也從前一年的不到五萬支,暴增到一天五萬支。

現在,捷音特出廠的高階耳塞式耳機,平均零售價達兩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元),是一般同業的十倍以上;毛利率超過兩成,也高於另一家耳機大廠美律的一四.五九%。

不同於耳罩式耳機有較大的空間表現音場,耳塞式耳機重現原音的挑戰因而較高,於是捷音特從耳機振膜、腔體、鐵框架等全都自行設計,就連線材也以不易氧化、不打結的特殊材料製作,力求細節的完美,每年至少推出二十餘款新機種。高標準講究音質

朝建立自有品牌邁進

「每一支耳機,我都會親自聽、拆開每個細節,再仔細記錄,對聲音永遠是不滿足!」黃英士說。今年四月、六月,黃英士長子、捷音特創意總監黃拓騰與洪正鑫共同開發的耳機,也才分別拿下日內瓦發明獎特級金牌獎及匹茲堡發明獎。

「我不會因為重新站起來而自滿,畢竟長期目標尚未達成,」黃英士口中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加快推出結合新技術的藍芽耳機、抗噪音耳機。

另一個目標則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全球大部分耳機都在亞洲生產,但我希望華人不只是製造,也能有國際知名電聲品牌,」黃英士說。捷音特的挑戰,恐怕也越來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27

拒絕贊助LPGA 王雪紅備銀彈抗三星

2012-9-17  TWM




去年吸引數萬名觀眾到場觀戰的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球協會(LPGA)錦標賽,十一月將二度在台灣舉辦。承辦的揚昇高爾夫球場董事長許典雅,今年為了讓更多企業家共襄盛舉,到處奔走募款,沒想到受不景氣影響,處處碰壁。

過程中,他也請全台灣最有錢的女富豪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贊助,卻吃了閉門羹,最後活動費用七百餘萬美元還是由揚昇負擔。宏達電回應,高爾夫球人口較小眾,贊助LPGA對公司的宣傳效益不大;另一方面也因宏達電正備妥銀彈準備與三星、蘋果長期抗戰,因而婉拒邀約。

這也凸顯台灣高球人口這兩年雖然大幅成長,但一談到錢,生意人還是在商言商。「如果會賺錢,大家都會搶著做。」許典雅說,辦LPGA比賽的目的不是賺錢,尤其LPGA官方對場地要求極高,今年他為了場地安全,更換揚昇球場的水溝蓋就花了一千多萬元。

儘管辦國際比賽吃力不討好,但轉播到全世界,不只打開台灣知名度,也間接提升台灣球場水準,帶動相關產業。在台灣企業大打品牌之際,如果能贊助一些國際賽事為台灣打共同品牌,應該是不錯的投資。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