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七街系列第二集 ---- 猶太Joe和他的Shit Thing


資本是理性,而這種理性與投資的視角和資金來源相關,猶太人做投資是看未來,看的是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猶太人的每一個Startup、每一個American Dream,每一樣創新都有可能改變世界。

猶太Joe幾代都是從Garment District發跡的紐約成衣商人,佢自己經常要飛孟加拉、緬甸、越南、金邊、強國開會查貨查貨,這些發展中國家衛生條件有幾惡劣,大家難以想像,他為瞭解決自己天天大便的衛生問題,索性自己動手研發一件產品出來,近年流行一個叫「創客」Maker,佢本身就是一個創客,搞好產品,搞好專利,搞好品牌,擺上Amazon賣,馬上成為五星,馬上成為爆款,好評如潮。Walmart走來,要求獨家,睬你都傻,No Way,猶太人一係就唔做,一做就做全球生意,於是他想起身在亞洲的我,撥通Skype

「老占,你今日痾左屎未?」「WTF?你晨早流流打來就問我痾左屎未?」「我就因為自己痾屎的問題,發明了一款產品……X爆呀,我要你幫手。」


強國人不缺爆品意識,強國企業為什麼就做不出好產品?

強國老闆做夢都在想如何把產品賣爆了。可是就是缺少的是開發爆品的能力,只會做出會爆炸的產品、中國產品,天天會爆炸、蕃茄會爆炸、椅子會爆炸、的士會爆炸、工廠會爆炸、天津會爆炸、卻不知道如何弄出一款爆品出來,

企業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產品。一件好產品要具備三個元素:真,善,美,而這些強國企業往往永遠就做不到。

產品是企業中的一件事嗎?產品是企業中各種事情的一個結果。Peter Drucker說過,利潤只是一個結果,利潤甚至不是一個目標。


好產品的三個元素:真,善,美
真就是真理。對企業而言,就是產品的研發能力,以及所掌握的技術與人才。包括你對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理解和瞭解程度。善就是善良。對企業而言,就是把握市場需求的程度,以及為市場做貢獻意願的強弱。美就是靚。對企業而言,就是藝術與文化的底蘊,以及體現在產品上的藝術美感、品味或品格。技術就是這財富的真正源泉。因此技術也就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誰控制了核心技術,誰就對產業價值鏈有話語權,有支配力和影響力,有議價能力。

猶太JoeAquinelle就這樣爆出來,純天然、無添加、全球首創、全球專利,是為「真」。

消費者需要的是生活方式,需要的是能夠滿足生活方式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一句話,今非昔比,企業面對的是,成熟的市場和不成熟的產品。面對這種迅速逆轉的環境,面對這種急轉直下的形勢,大部分企業是束手無策的。

然而,從創造價值或創造物質財富的角度看,企業更應該在產品的功能和品質上下功夫。通過提高產品的有用性及其使用價值,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尤其要關注,通過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品質,來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猶太人的思維,推銷策略可謂深謀遠慮,謀定而後動。先是組成一個圈,形成策略聯盟,用系列的策略,持續而連貫地對一個市場進行滲透。他們會小心翼翼的在一個點上進行滲透,這個點,可以是技術(),需求()或藝術()

一旦得手就開始全球延展,通過產品的反覆運算進行延展。放棄一些元素,增加一些元素。不斷跟進消費者生活方式及其演變趨勢。同時不斷培育自身的能力,包括核心競爭能力,保持企業與消費者同步成長。並努力維持三者的平衡,即企業的成長,消費者的滿意和競爭者的超越。

另外一個方面,猶太人投資的看未來,要看的是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所以它如果不理性,今天這個風口上沖到這裡,明天在那幾風口上,他就沖到那裡,這樣的投資是不會成功的。

一般來講,比較爆的概念往往三五年之後就一定會出問題的,例如那些會爆炸的小米手機。

這是這麼多年來在這種經濟領域中,我從創業也好還是做投資也好,自己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今天非常爆的概念,一般來說三五年之後會發現問題。大家回想一下,互聯網從崛起到現在,真正爆炸性成長的很少。Facebook是爆炸性成長嗎?Amazon是爆炸性成
嗎?Google是爆炸性成長嗎?都沒有。都是慢慢發展起來的,並且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大潮中快速成長時期,這些企業跟這樣的大勢一同成長應運而生,這樣好的天時地利才有這樣大規模有價值企業的誕生。

在這裡面有很多資本理性的努力,也有很多像這些優秀的創業者,這些企業家艱苦地奮鬥,才成就了這樣的事情。沒有多少特別爆炸性成長的。

前提是我有一個很好的產品。這樣的話形成一種用戶上的壟斷,然後通過資本的認可更進一步地大規模的燒錢,使這個資本的投放本身大規模的投放構成門檻,讓競爭者望而卻步。然後自己實現市場上的壟斷,進而回過頭來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價值認可,融了資本進一步投放到自己的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中。這樣一種模式確實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但是這樣的模式實際上不多的。

我在過去的投資過程中,基本上我投資的項目一般在四年到五年通過IPO或者賣給上市公司,然後Exit,基本上是這樣的時間,當然有快的。

你的產品到底好不好?到底企業是不是真正有價值?真正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它未來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是不是有很好的發展,這些東西總是資本要考量的。短期投資的確實有,根據過去的經驗,我認為資本是非常地考慮未來會怎麼樣的。

Aquinelle的中國、香港、台灣、以色列、新馬泰緬、澳紐的獨家代理在我們手裡,並擁有紐約母公司原始股權,各地有興趣合作方可電郵,非誠勿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14

為何臉書、Google創辦人,都是猶太人? 換上猶太式腦袋 吵出超強思考力

2016-04-18  TCW

上一秒爭得面紅耳赤,下一秒融洽用餐,別覺得奇怪!對猶太人來說,意見不一致是理所當然,激烈爭辯是家常便飯,他們認為「舌尖上有幸福」,鍛鍊大腦、網住幸福就要大膽開口講!

金融、證券和好萊塢業界、IT業界,世界知名企業的創立者一半以上都是猶太人。如Google創立者賴利.佩吉(Larry Page)、Facebook創立者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Dell的麥可.戴爾(Michael Dell)、Microsoft的史蒂夫.巴爾默(Steven Ballmer)、Intel的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等,不可勝數。諾貝爾得獎者中,猶太人也占三到四成。

為什麼猶太人有如此傑出知性生產力?

只要和猶太人吃過一次飯,就能窺探出部分理由:只要猶太人聚在一起,就會突然爭論起來。

猶太人喜歡討論、爭辯,他們在激烈論辯、爭吵後,仍繼續一起用餐,氣氛融洽。

對猶太人來說,意見不一致是理所當然的事,也很歡迎他人提出異議或反駁。猶太人認為討論是一種藝術,爭論、討論正是鍛鍊大腦的智慧泉源。猶太教的本質一言以蔽之,就是「debating」(辯論)。

猶太人吃飯時間爭的可能是以下這樣的事:「神是全知全能的,才能創造出連自己也搬不動的岩石。因此神並非全知全能.」他們會認直(討論這種三段論法為何怪怪的,諸如此類的事。猶太人也很喜歡玩思考遊戲,用邏輯擾亂對手、用邏輯使對手認同自己的想法。

猶太是「議論、思考的民族」。更進一步說,是想盡辦法思考「為什麼」的民族。

腦袋這種東西,是在討論根本問題時運作得最好;不是在慼動時或生氣時,當然更不是在心不在焉或看電視時,也不是聽課、聽演講或想要背誦的時候。

全世界最愛議論的猶太人有強大的思考力,是理所當然的事.

以世界最佳大學自豪的哈佛大學與劍橋大學所開設的著名輔導課程(Tutoring),就是教授和一至兩名學生在教授室討論一個半小時的思考訓練。也就是說,思考力可經由討論訓練來鍛鍊。思考力的提高與討論訓練的量成正比。若想加強思考力,像猶太人一樣討論就可以。

猶太人認為,嘴只有一個,是因為嘴比手、腳等重要多了。有句猶太格言:「舌尖上有幸福。」這是因為經常說話、發言、提出主張,就能把幸福拉到身旁,沉默則會讓幸福溜走。因此,當有兩個人在爭論時,猶太人會滿不在乎地插嘴,立刻開始三個人的爭論。猶太人就像從嘴巴生出來的民族一般,非常喜歡議論、爭論。

「以色列」(Israel) 的語源就是發牢騷的人、爭論的人、頂嘴的人的意思。讀過希伯來聖經的人就會知道,猶太人會直接反抗上位者(摩西),提出不滿。摩西和其上位者(神)爭論、挑釁的場面也非常多。「對上位者提意見」是猶太人的特性,對上司、組織的長官也不放過。

經營組織理論所說的「搞定一百個美國人比搞定一萬個日本人還難,跟統率一百個美國人相比,指揮五個猶太人根本難如登天,」理由即在此。

為何出埃及?摩西花七天跟上帝辯論養成「跟上位者提意見」的習慣聖經中「出埃及記」的時代,猶太人在當埃及人的奴隸,被迫服辛苦的勞役。

某天,神怱然在逃出埃及的摩西眼前現身,說:「你去埃及把所有猶太人都救出來

吧!」

摩西不以為然:「這是不可能的,籍籍無名的我去那裡,對猶太人說要把他們救出來,沒有人會相信的。」神:「我必與你同在,安心吧!是我派你去埃及的。」摩西:「神,你開玩笑讓我很困擾。我到埃及在全體猶太人面前說,你們祖宗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我以神的使者的身分來解救你們,﹄猶太人會怎麼 想呢?他們一定會說:『神?沒聽過。祂叫什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神:「我就是我。」摩西:「這個答案他們不會接受喔!他們會問,你看過神嗎?這樣我該如何回答

呢?」

神:「不要擔心。我會讓他們看見神蹟。」摩西:「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無法說服猶太人。」神:「誰造人的口呢?口、語言是我給予人類的。安心吧!我必與你同在。」神和摩西這樣討論了七天。

猶太人有許多和神談判、爭論或激烈反駁的故事。摩西對神說「即使說你是神,也沒有人會相信喔」,這種說話方式是相當不禮貌、傲慢的。不過,用連神的存在都懷疑的態度來議論,是猶太人思考的特徵。

「摩西的反駁」的故事教導我們,即使是神的啟示,也不可盲目相信.如果盲目相信,當下思考就停止了。思考若停止,不只不會有新覺察、新發現,也不會注意到認識上與解釋上的錯誤。若忽略了致命的錯誤,就可能發展成類似哥倫比亞號的悲慘事件。

例如,大家都說「奧運是體育運動的盛典」,真的是這樣嗎?

猶太人中,沒有人毫無保留的接受「奧運是體育運動的盛典」這種看法。在猶太教堂開讀書會的猶太人經常展開這樣的論戰:「那原本不是羅馬競技場中奴隸們被迫和獅子搏鬥的節目嗎?參加這種事,神聖經說「神說要有光」,他們問「為何神得出聲」沒論點,是最嚴重的問題

會喜悅嗎?」

學習猶太武思考法的第一步就是「把一切事物都當作議論對象」。不過,即使要把一切事物都當作議論對象,大概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要議論什麼」吧?

沒有論點就無法議論,找不到論點,是最嚴重的問題。

猶太人的論點來自兒童時期開始的教育、習慣的影響。讀希伯來聖經度過每週六的安息日,是虔誠猶太人的習慣。把整本聖經分成五十四次,花一年讀完。事先決定當週閱讀聖經的哪個部分,該讀的地方稱為「Palasya」是世界共通的,全世界的猶太人都讀同一個地方。

如果去猶太教堂,拉比(譯注:Rabbi,猶太合格律法教師的稱呼)就會問:「這禮拜Palasya的論點是什麼?」和猶太友人一起吃飯,很快就會開始討論「對這禮拜Palasya的論點有什麼想法」,也會在網頁、電子郵件上熱烈地交換意見。實際上,猶太各宗教團體向全世界發布的網站,多數都有動畫形式Palasya講義,掌握論點變得容易了。

要訓練掌握論點的能力,閱讀文章時一定要一字一句仔細、批判性的讀下去。猶太人像讀希伯來聖經一樣,一邊問「這是什麼」、「為何能這麼斷定」一邊讀。

最好二篇短文中至少拋出一個問題」。

那個疑問、問題意識就會形成論點。

例如看聖經創世紀第二早第三節:And the God said,Let there be light:and there was bght.(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這一段能想到什麼問題點呢?這一段中,常被猶太人討論的問題是「為什麼在這裡神必須出聲說話?」神應該是全知全能的.如果神全知全能,即使不一句句把話說出來,應該也能讓世界照自己的想法運作。為什麼要特意開口說話呢?

「要有光」是宇宙創造的目的嗎?「要有光」又是什麼意思呢?

也有人認為:「神給我們最初的教導,就是神只賦予人類語言的重要性,所以要特別開口發言。」於是,就會有別的學生拋出問題:「創造天地的時候,為什麼語

言這麼重要?」

如此,又花了整整一天討論語言的重要性,連全知全能的神在創造天地之初都需要語言,何況是在社會上……。

討論一下「美國投下原子彈是對的嗎?」

用人性難題培養領導者

青年走在廣大的沙漠中,他水壺裡的水只有到達下一個城鎮前所需的最小限度。

途中遇到一個因迷路而在沙漠中徘徊的旅人,他懇求青年:「我已經好幾天沒喝水了,喉嚨乾得要死,水壺的水分一半給我吧!」青年該把水壺的水分給他嗎?

如果分給他,青年也許沒辦法活著到下一個城鎮,但如果不分給他,就會造成旅人的生命危險。

猶太人會先這麼想:「神為什麼讓我誕生在這世上?」是為了在沙漠中幫助別人嗎?這裡沒有「對旅人見死不救,旅人很可憐」這種慼情用事的論調介入的餘地。

在美國的高中,上課時會有這樣的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廣島投

下原子彈是對的嗎?」

把對投擲原子彈的立場分為兩組,一組認為是「正確」的,另一組認為是「大量虐殺」,雙方拿出所主張的根據,進行辯論。

以容易陷入情緒化,無法簡單得到答案的爭論、批評為主題進行議論,藉此培養領導者。因為成為領導者,就是會碰到決定是否使用原爆這種大量殺戮的兵器。

實戰演練》一篇小寓言,測測你的猶太思考力某天,狐狸恰巧路過葡萄田旁,看到看起來非常好吃的葡萄垂下來,就想進田裡拿來吃。

不過,葡萄田用密實的柵欄圍起來了,狐狸太胖,沒辦法從柵欄間隙進去。於是狐狸想道:「好,這樣的話,先暫停捕野兔,餓幾天肚子,瘦下來以後一定能通過柵欄的空隙。」狐狸停止狩獵,待在巢中奸幾天不出來,一動不動的忍受飢餓。好不容易瘦到約略可通過柵欄空隙的程度後,終於得到一心盼望的葡萄。因為葡萄太好吃了,狐狸不顧一切吃個不停,竟然把葡萄都吃光了。

狐狸發現,自己的肚子被葡萄撐得鼓起來,沒辦法穿過柵欄,牠想

到兩個方法:

A、把吃下的葡萄傘邵吐出來,

讓胃恢復到像原來

一樣扁的程度。

B、藏身在葡萄樹之間,等到像進來時一樣瘦為止。

《問題》

狐狸選擇哪種種万法?

猶太小孩的答案中,最多的是「為了隨時都可以從柵欄間隙出來,不要吃到把胃裝滿的程度」、「花幾天時間每天吃一點。」

撰文者孫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49

女兒信猶太教,特朗普對反猶太主義的表態卻姍姍來遲

當地時間周二上午,在一眾民主黨人和猶太人領袖要求特朗普對近期美國出現的反猶太主義事件做出回應時,特朗普終於表態說:“反猶太主義太可怕了!”

“我會告訴你說,反猶太主義太可怕了,它將會停止,也必須停止。”特朗普說。

在被問及是否譴責反猶太主義時,特朗普說,“是的,我譴責,一有機會我就譴責。”

特朗普

20日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多地至少有11處猶太社區中心收到炸彈威脅電話,促使民眾進行緊急疏散。這已經是今年第四次出現大範圍針對猶太人聚集地進行電話威脅的事件,而且這種令人不安的行為在全美有明顯增加趨勢,讓當地猶太人感到擔憂及不安。

據紐約警察局報告,最近紐約的反猶太主義運動似有擡頭跡象。而北美猶太社區中心(JCC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稱,自1月以來,美國54個猶太社區共報告了69起威脅事件。

白宮周一發布聲明譴責近期美國境內的反猶太主義威脅,稱“任何形式的仇恨暴力在一個建立於個人自由承諾之上的國家中都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白宮發言人Lindsay Walters在聲明中表示,“總統明確表示,這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而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在周一早晨發推說,“美國是建立於宗教寬容原則基礎上的國家。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教堂與宗教中心。”伊萬卡的丈夫是猶太人,她在結婚前皈依了猶太教。

周二早晨,特朗普曾經的競選對手希拉里發推稱,“每個人都應該大聲說出來,從 @POTUS 開始。”(註:@POTUS為美國總統官方賬號)。

但特朗普本人卻一直沒有正面回應。上周,特朗普在兩場新聞發布會上被媒體問及對近期反猶太主義事件的態度,他卻“顧左右而言他”為自己辯護,強調自己是“你所見過的最不反猶太主義的人”。

當有一名猶太記者問特朗普,政府如何計劃應對反猶太主義擡頭時,特朗普斥責了他,反複讓他“坐下”、“安靜”——即便該名記者表明,自己相信特朗普並不反猶太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36

和睦家創始人李碧菁:一個猶太人的中國夢

華人首富李嘉誠曾經對自己的投資團隊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和自己的項目談戀愛,因為你一戀愛,項目到底值多少錢就不重要了。

多年以後,有人用這句話來暗指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一次海外投資:2014年4月,複星醫藥敲定了對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美中互利的私有化收購,收購價格為每股24.5美元。這一最終價格,相比較私有化談判末期19.5美元的價格上浮了25%,相比較談判初期12美元的價格更是翻了一番。之所以用這句話來形容這次郭廣昌的海外投資,是因為局外人認為,這場交易跑到最後所付出的成本比預期高了整整一倍,若不是因為“戀愛”了,郭廣昌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此前美中互利作為一家根植於中國市場的美國公司,最出名的就是旗下擁有的中國第一家外資醫院——和睦家。郭廣昌兩年後在央視的《對話》欄目中談起了這次從財務上看怎麽都好像吃了虧的投資,他說:“如果說和睦家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就是它背後三個猶太女孩的故事。1979年,這三個剛剛畢業的美國女孩來中國創業,做了一件連我都覺得很難的事情——醫療,這真的讓我覺得很特別。”

李碧菁,就是讓郭廣昌覺得欽佩的三個猶太女孩之一。作為和睦家的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她在中國已經待了整整37年。她和另一位叱咤中國商場的女性領袖董明珠一樣出生於1954年,不過不同的是,她並不是一位強勢的領導者,在她的工作同事以及生活助理中很多人跟隨她超過了十幾二十年,但她卻有能力讓來自25個國家超過500位的醫學專家千里迢迢來到中國為她“打工”。從和睦家走出去的醫院管理者,如今也可以說撐起了中國私立中高端醫療的半邊天。

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來華創業的外國人,她對於中國的醫療事業,有著特殊的意義。

歷史的機會

提起這位美國的猶太女孩與中國的緣分,需要把時間倒回到1972年。對於中美關系來說,那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他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訪華的美國總統。那一年,遠在大洋彼岸的李碧菁開始上大學,在別人都在學習法律、金融的時候,她出於對中國的好奇,選修了“東亞歷史課”。

李碧菁長大的地方在美國紐約的郊區,在那里,幾乎所有的小孩都出生於相似的家庭——他們都是東歐第二代、第三代的猶太人後代。直到上大學後,李碧菁才開始接觸到其他背景的同齡人,在那時,她的宿舍“對門”是一位第三代的華裔美國人,李碧菁與這位同樣也是“第三代”的同學常常一起交流,東歐與中國文化在美國的土地上開始碰撞。

課堂知識的學習,再加上兩位“第三代”之間長期的交流,促成了李碧菁決定來華發展的初衷。“我不願意僅僅學習中國的過去,我願意去看中國的未來,就這樣,我畢業後決定了來中國發展。”李碧菁這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但在當時的美國,獲取一個來華工作的名額並不容易,李碧菁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尋找這樣的機會。一年多後,她在美國供職的制藥公司決定開設一個駐北京的辦事處,實際上這也是第一批在中國開設辦事處的美國公司,就這樣,李碧菁以“公司代表”的身份來到了中國,兩年後,她開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

“我記得我到達北京的那個晚上從機場到北京飯店,一共見了沒超過10輛汽車,路上都是驢車和馬車,當時的北京完全不像現在的樣子。”初到北京的夜晚,李碧菁至今記憶猶新,“那時中國剛剛打開國門,無論是中國人看外國,還是外國人看中國,都覺得非常新鮮和有意思。”

但在那時,對中國有興趣的外國人很多,真正留下來的卻寥寥無幾。在外人看來,或許是美國人的“冒險精神”以及猶太人“勤奮”的雙重屬性,讓李碧菁最終在這片土地上收獲了屬於自己的成功。

當時國際上新的醫療技術幾乎都沒能引進來中國,哪怕在首都北京最好的協和醫院、部隊醫院,診斷病情依賴的也都只是很老舊的X光機。

李碧菁看到了這中間的機會,她想把當時美國的先進醫療設備引入中國,她至今仍然記得自己第一次將國際上先進的B超設備帶進中國醫院時的情形:“醫生們的眼睛都亮了,產科醫生可以通過這個看到孕婦肚子里的胎兒、心臟科醫生可以通過這個聽到病人的心跳,在這之前,所有的診斷都是只依靠問詢、把脈來進行的。”李碧菁回憶說,“能給醫生帶來‘救命’的工具,這就是值得花時間去做的事情。”在這樣的初心之下,美中互利在成立初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當時的中國醫療行業帶來了第一臺B超、第一臺磁共振、第一臺床前監護設備……

在那十年的時間里,這個勤奮的猶太女孩幾乎每天工作20個小時,在他們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廠家參與進來,經過十年的時間,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醫療事業首次完成了硬件上的升級轉變,李碧菁也收獲了自己在事業上的第一桶金。

“如果在美國,100%我沒有這樣的機會,誰會需要我去做這樣的事情?”當我們嘗試將李碧菁的成功歸功於個人的努力時,李碧菁毫不猶豫地說,在她眼中,自己的成功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有著絕對的關系”。

“造一條道路”

不過,讓中國的醫療機構、醫生、患者註意到李碧菁的,卻是在其後30年,李碧菁參與創立並運營至今的私立醫院連鎖——和睦家。 “美中互利做了10年以後,當時中國的醫療硬件已經完成了升級。但是我們發現醫院軟件的管理,尤其是醫院的服務意識還有很多可以加強的地方。所以我們就有了開一家外資醫院的想法。”李碧菁坦言。

不過在上世紀90年代初,大家對於一個外國人想在中國開醫院的想法大多覺得不切實際:作為外資公司,比起中國的民營醫院,它的要求、限制更多,而且由於相應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要想做成這件事就得靠這個外國人自己去“造一條道路”。

整整四年的時間,項目的推進都可以說毫無進展。直到1994年,隨著中國的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北京,國家衛計委相關部門的人也開始考慮:或許設立一家服務於外國人群體的外資醫院也是不錯的主意,這會對當時中國的投資環境起到比較好的推動作用。

正是這個決定改變了和睦家,哪怕在當時李碧菁根本還不能看清這個市場會有多大,她只知道在北京的老外們看病或許不用再跑回自己的國家,或者去香港了。

抱著這樣的決定,當時剛剛在美國生完第二個孩子的李碧菁沒有直接回到中國,而是去華爾街尋找和她有一樣想法的投資者,將這個夢想坐實。最終,美中互利以貿易公司的身份得以在納斯達克IPO,初始融資1000萬美元,哪怕在當時,這個數字其實也是一個特別小的融資額,如果是一家美國的醫院上市融資,規模要比這個1000萬美元大上十倍。

不過對於李碧菁而言,有了錢好歹算是走出了第一步,緊接其後IFC(國際金融公司)也給美中互利撥出了貸款,IFC決定貸款的理由是:他們認為這家民營公司可以給國家和社會帶來改變。最終,伴隨著180多個公章陸續敲定,1997年,第一家和睦家醫院終於在北京開業。

發展到現在,李碧菁和她的和睦家已經在中國走過了20年,目前和睦家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島等地興建了4家綜合醫院,衛星診所15家,專科醫院1家,另有4家綜合醫院正處於興建中。

私有化抉擇

不過事實上,相比較這20年來其他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和睦家的發展並不算快——這個目前國內最受認可的外資醫院品牌依托的是數十年如一日一點點的打磨,因為哪怕是一場醫療事故就有可能摧毀一個品牌辛苦建立了十多年的美譽度,更何況,做醫院難以快速複制,它考驗的是團隊和專家的軟實力,不是僅僅依賴資金杠桿就能快速擴張的。

但是李碧菁也知道,要想做成一個連鎖品牌,尤其是醫院,想要把規模擴大離不開團隊,也離不開資金。也正是在那幾年,和睦家開始走進中國醫療資本圈的視野。2009年開始,郭廣昌所率領的複星醫藥對和睦家發起了持續5年的強勢“追求”。

從談判初期的12美元/股,到最後敲定私有化的24.5美元/股,這一過程中和睦家的母公司美中互利股價翻了一番不止。2014年2月17日,複星醫藥正式對外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複星實業(香港)有限公司所投資的美中互利擬通過合並進行私有化並從納斯達克退市。除複星醫藥外,此次交易的買方財團還包括國際知名私募股權基金TPG(德太投資集團)以及美中互利創始人之一、首席執行官(CEO)李碧菁。

“其實當時很多公司找到我們希望來投資,最後我們選擇了一個外國的基金以及一個了解中國的公司——複星醫藥。”李碧菁說,最終複星醫藥從眾多“追求者”中脫穎而出打動她的其實是因為一句承諾:他們了解這是長遠行為,而不是短期投資。“至少我會比較放心,他們不會推著我們做不好的決定。”

李碧菁之所以擔心資本會推動管理層做不好的決定,是因為和睦家並非順風順水,醫院在創立多年以後才實現盈利。早前,作為和睦家的控股方,上市公司美中互利一直備受資本市場投資者財務指標的壓力:一方面,醫院的投資回收周期長,而另一方面為了布局高端醫療市場,和睦家的大力擴張投資導致利潤被巨額投入所掩蓋,財務報表短期內不是很好看。數字最難看的2013年前9個月,美中互利的營收為 1.3億美元,虧損401萬美元,負債總額達到了8243萬美元。

“以病人為中心在很多其他的醫院不過是一個口號,不過在和睦家是一個被我們實現了的行為。因為和睦家不是醫院,而是一個醫療體系,一個由社區診所 、專科醫院、 綜合醫院、 康複醫院等構成的醫療體系。它最核心的概念是給患者一個連續性的預防保健健康的服務。”李碧菁說,她希望借由和睦家倡導的是帶有美式“家庭醫生”概念的連續醫療。

“以前中國人習慣了等生病再去尋找醫生救助,但是在和睦家我們鼓勵客人每年做一次體檢,鼓勵與私人醫生保持長期的醫患關系。我們希望提供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來讓你不生病,如果你有了嚴重一點的問題我們再趕緊組織專家隊伍來策劃治療和恢複。在全國所有的和睦家我們提供的都是一樣的服務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循證醫學,而不是按照不同醫生的經驗來看病。”李碧菁介紹說,為了達到這種“私人醫生”的效果,他們給每一個和睦家的會員建立了一個永久的電子病歷,無論病人在全國哪里的和睦家,這個電子病歷都會跟著他。

李碧菁坦言,最終選擇接受複星的繡球並將美中互利私有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在最好的時間里盡量大地拓展中國市場,不要被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束縛了手腳。但當時的中國資本市場卻不這麽看,對於這件有著重要的標誌性意義的私有化事件,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外資個人投資者在中國醫療市場上的冒險結束了,強大的資本玩家將越來越多地強勢登場。更有人寫下預言:和睦家的李碧菁時代,或許從此結束了。

但這個預言並沒有成真,時至今日,在和睦家的各項重大決策上李碧菁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盡管目前和睦家在股權分配上TPG和複星仍是大股東,各占40%,但和睦家管理層所擁有的5%的股權卻擁有三分之一的重要決策權。

有人問,一個精明的猶太商人,怎麽會那麽戀戀不舍一個投資回報那麽慢的生意,而且一直兢兢業業地做了20年?

我們嘗試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到采訪的最後一天,北京和睦家醫院的一位澳籍華人醫師陸繼科找到了我們,這位原本只計劃在和睦家待一年的國際專家告訴了我們一個秘密,北京和睦家醫院所在的將臺路可能是全北京唯一一條幾乎沒有兒童乞討者出現的道路:那一年,李碧菁從雨中救助了一個殘疾的小孩兒,並且委托陸繼科醫生對她進行全面的醫療救護。在和睦家,這樣的一次大病就診前後花費可能需要超過50萬元。在震驚之余,陸醫生才知道,這個小孩只是李碧菁救助的上千個乞討的殘疾兒童之一,在將臺路,李碧菁只要看到乞討的殘疾小孩就會把他們抱進和睦家進行救治。正是這個原因讓這位澳籍華人醫生在一年後決定繼續留在和睦家。

“很多中國人沒有做的事情,這位外國人做了,而且一做就是30多年,無怨無悔。”陸繼科說。

》》》相關鏈接:

第一財經創新頒獎禮之20位傑出在華國際創業者評選

簡介:我們尋找在中國創業的優秀外國創業者,因為中國不僅吸引全世界的風險投資,也在吸引全世界的創業者。他們在中國建立起初創公司,找到中國合夥人,開展經營,服務中國當地市場和用戶,有的服務全球市場和用戶。我們為他們建立了如下標準:領導力(Leadership)、創新(Innovation)、成長(Growth)等,榜單將在5月下旬舉辦的2017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第一財經創新頒獎禮”上揭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68

30猶太人躲雪房5小時

1 : GS(14)@2015-01-11 21:09:46





殺警槍手庫利巴利前天衝入巴黎雜貨店脅持人質時,約30名猶太顧客聽到槍聲後,立即走入-3℃的雪房躲避,眾人為取暖擠在一起,並祈求槍手不要發現他們,幸最終五小時後獲救,成功逃過死劫。育有四名孩子的36歲多爾聽到槍聲後,便躲入地牢第二層的雪房,並馬上用手機通知親友他的匿藏位置,他的叔叔形容:「多爾及其他人很擔心被槍手發現,他們在雪房相擁着好像受驚的動物一樣,以防患上低溫症。」多爾的叔叔着他保持冷靜以等候援兵,幸他們全部安全獲救。伊蘭與3歲兒子當時亦躲進雪房內,他為免兒子凍僵,脫掉外套給兒子保暖。伊蘭的母親知道兒子和孫兒匿藏雪房內,就立即將兒子的電話號碼交給警方;有指當局成功追蹤到他的手機位置,而順利攻入店內和擊斃庫利巴利。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11/189989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54

猶太人不安 料掀逃亡潮

1 : GS(14)@2015-01-11 21:09:51





擾攘巴黎三日的恐襲暫告一段落,但市民都對未來憂心忡忡。報刊編輯馬蒂說,這幾天令「法國反轉了」,令民眾更仇視回教徒,而反猶太情緒也令猶太人紛紛移居外地。女居民居蒂耶雷說:「我們很震驚,因為這是法國,代表自由和友愛,我們今天卻不再擁有它們。法國已變成危險國家,我再不覺得安全。」法國多地清真寺近日受襲,反映反伊斯蘭情緒正上升。當地穆斯林歌手阿穆克蘭說:「今時今日在這國家當穆斯林,就是夾在鐵錘和鐵鉆中間,一方面是那些以宗教為名屠殺的人,另一方面是高漲的反穆斯林種族主義。」輿論認為事件暴露法國很多根深柢固的矛盾:法國在北非有殖民史,近年吸收很多移民,全國500萬回教徒中不少埋怨當二等國民,被激進主義吸引。馬蒂警告,若社會普遍對伊斯蘭出現仇視和恐懼,這些矛盾令法國有「內戰風險」。除了回教徒,法國猶太人也不滿當地反猶太情緒。英國《猶太紀事報》主編波拉德指庫利巴利襲猶太雜貨店,並非偶然,稱法國前年起已有10萬猶太人紛移居其他國家,「我認識的法國猶太人都已離開或積極準備走」,料掀猶太人逃亡潮。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11/189989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55

英20醉酒暴徒襲猶太教會堂

1 : GS(14)@2015-03-26 00:35:25





英國有猶太教會堂遇襲,約二十名醉酒暴徒前晚強闖一間猶太會堂搗亂,扔椅子撞門、砸破玻璃,更高喊「幹掉猶太人」,最後有四男兩女被捕。事件再次令人關注歐洲反猶太襲擊事件增加的情況。


■暴徒向會堂內人士高叫侮辱猶太人口號。

高喊「幹掉猶太人」


事發在北倫敦斯坦福希爾(Stamford Hill),據報前晚凌晨過後,一名猶太人青年與一群人在該猶太會堂外發生爭執,其後進入會堂暫避;他並非會堂成員。醉酒暴徒隨後闖入會堂。會堂內的信徒初時在一個房間內,奮力擋住門,但有人受傷流血,有些人反擊,把破椅殘骸扔向暴徒。警方到場拘捕四男兩女,控以擾亂公眾秩序罪。有猶太教士淡化事件,指只是尋常的醉酒鬧事,但有人拍到當時情況,可聽到有人高叫「幹掉猶太人」,警方撥作反猶太事件處理。猶太教徒組成的保安組織已加強區內巡邏。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4/190877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90

猶太教回教聖地聖殿山以巴必爭

1 : GS(14)@2015-10-07 01:48:19

隨着以巴緊張氣氛加劇,以色列當局昨頒令對進入阿克薩清真寺的人作出管制,原因是該寺所在的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Temple Mount),同時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雙方對這個地方的主權一直有爭議,是以巴衝突一大關鍵。聖殿山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教徒相信該地是上帝顯現最多的地點,也是創造世界的起點,是上帝用塵土造亞當、考驗亞伯拉罕的地方,也是所羅門王和希律王建造第一和第二聖殿地點,但兩聖殿早已被毀。猶太教徒都在等候彌賽亞來臨,為世界帶來和平,建立第三也是最終聖殿,地點亦是聖殿山。



指定時間外禁非伊斯蘭教徒

對伊斯蘭教徒來說,聖殿山是他們信仰中的第三神聖地方,是「尊貴聖所」,山上除有阿克薩真清寺外,圓頂清真寺據指更是先知穆罕默德登上七重天的地方。許多伊斯蘭教徒都視異教徒上山為挑釁,因此2000年9月,當以色列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時任黨魁沙龍(Ariel Sharon),高調帶黨員到聖殿山「宣示主權」,就引發巴人連串暴力抗議,成為「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的開端。接下來的五年間,有6,000多名巴人和上千以色列人喪生。巴勒斯坦人認為,猶太極端分子對聖殿山虎視耽耽,一直在密謀要搶奪聖地。由於地點極具敏感性,現時非伊斯蘭教徒只能在指定時間前往,且不能在該處祈禱。美聯社/《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5/193210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93

美國大選:兩候選人辯論前各晤以總理特朗普空言拉猶太票

1 : GS(14)@2016-09-27 08:02:05

■內坦亞胡同日在紐約W酒店與希拉莉會面。



美國大選首場總統候選人辯論本港時間今早展開,辯論前夕,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及共和黨對手特朗普,百忙中都各自抽空跟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會談,嘗試跟這位重要盟友奠下良好關係和展示外交手腕。其中特朗普表達了多個親以色列鷹派的爭議立場,被質疑為了取悅猶太選民不惜開空頭支票。



內坦亞胡出席聯合國大會而身處紐約,前天早上先到曼哈頓第五大道的特朗普大樓晤特朗普,晚上再到聯合廣場一家酒店見希拉莉,為首場辯論添上一份對外交議題、特別是以巴和平及美以關係的關注。內坦亞胡據報是跟特朗普約見在先,他們談了近90分鐘,跟希拉莉只短敍了不足一小時。希、特兩陣營均拒絕傳媒採訪會談,其後透過聲明簡佈內容。希拉莉跟內坦亞胡提到伊朗核協議,及上星期美以簽訂歷來最大額的軍事援助協議,她重申支持兩國方案解決以巴問題,但有別奧巴馬,她不贊成聯合國安理會介入,配合內坦亞胡向來堅持。



暗示遷使館至耶路撒冷

希拉莉任國務卿時跟內坦亞胡不乏接觸,前天基本上只是重申一貫主張,驚喜欠奉;反觀特朗普,首以總統候選人身份面對以色列總理,就觸及多項爭議。聲明指兩人「充份地」探討以巴隔離牆問題,形容「以色列利用圍欄保護邊境的成功經驗」,似是跟他提倡修築接壤墨西哥邊境圍牆相提並論;又指「耶路撒冷逾3,000年來都是猶太人永恒首都」,特朗普當選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不可分割首都,暗示支持將美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特朗普今年初才自稱在以巴衝突上是「中立人」,不想在這場恩怨斷定誰對誰錯,今次表態不但打倒昨日的自己,更跟美國總統向來論調大相逕庭。美國國會1995年通過爭議法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理應不遲於1999年搬遷大使館,然而卻只流於法案上表態,不論民主還是共和黨籍總統都諱莫如深,遑論實行。前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英迪克(Martin Indyk)直言特朗普之舉無非是拉票伎倆,「從無人兌現這承諾,因入主白宮後都深明這只是令以色列陷入另一風險的煽動行為」。



巴勒斯坦轟無視國際法

另有分析對特朗普隻字未提以巴兩國並存方案感詫異,又質疑內坦亞胡趁首場電視辯論前夕約見兩名候選人是要凸顯影響力,「似乎只有一位候選人要靠他的祝福來獲肯定,這人顯非希拉莉」。巴勒斯坦領袖昨批評特朗普無視國際法和聯合國決議,在耶路撒冷地位問題無視美國的外交政策,但亦批評希拉莉過份親以。美國有線新聞網絡/Politico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7/19783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32

倡反移民失猶太人支持

1 : GS(14)@2016-09-27 08:02:05

猶太人口在美國總比率不多,但其選票可在一些關鍵州分左右勝負。目前猶太選民當中,希拉莉所得支持足足是特朗普的三倍。特朗普此時與內坦亞胡會談,又大放厥詞支持以色列,被指是想修補與猶太人關係。


女婿是猶太人

在最近的民調中,61%猶太裔成年人支持希拉莉,特朗普只有19%,差距是近40年來最大。學者指,傳統而言猶太選民支持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比例為2比1,如今希拉莉得到更大的優勢,證明她受猶太人歡迎。而特朗普主張反移民,失卻不少猶太人支持。猶太人口只佔美國總人口約2%,但在爭持激烈的賓夕凡尼亞州佔約6%,在佛州佔15%,再加上猶太人投票率一向都高,在選舉人票採取「勝者全取」制之下,足以左右勝負,猶太人捐款亦是候選人重點爭取對象。特朗普與以色列其實頗有淵源。他的女婿庫什納就是猶太人,女兒伊萬卡婚後也隨夫信猶太教,但特朗普自己經常失言惹禍。他早前用大衞之星諷刺希拉莉貪錢,被指影射猶太人都貪錢;而他去年在猶太團體活動上又指:「你們不會支持我,因我不要你們的錢」,暗批猶太人用錢操控政客。以色列《國土報》/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7/197830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