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案例】另類電商,從Amazon的用戶評論中掘金,年入上億美金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2/58917.html

現在電商都不太好做,特別是淘寶,天貓上的電商,要賺錢真不容易,整天要在淘寶上燒錢才行。今天秦剛老師給大家分享美國一個比較有趣而另類的電商公司,我們看看別人怎麽通過AMAZON用戶評論來做一個非常賺錢的電商公司。本文來源於鈦媒體,i黑馬分享本文希望給各位電商從業者一些啟發。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C&A Marketing是一個比較另類而神秘的電商公司,不但中國媒體沒有報到過,美國也只有少數的媒體報到過。我一個維多利亞朋友發了篇文章讓我了解下這個公司,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發現這家公司非常牛,也非常有意思。一.C&A Marketing 的一些數據1.C&A Marketing 成立10多年了,自有1000多個不同品牌的產品,從照相器材,音箱,沙灘產品到廚房用品應有及盡有。這些產品主要在AMAZON和EBAY等網上商城銷售。2.C&A Marketing 年銷售額上億美金,年增長率30%以上二. 為什麽說C&A Marketing 是另類電商?上面的數據看起來不錯,但是為什麽說這是家比較另類的電商呢?C&A Marketing 大概有100多個買手,這些買手每個人都會專註一個產品品類,比如有人專註手機掛件,有人專註海灘產品,有人專註廚房用品等等。買手們每天會到AMAZON網站去看用戶對產品的評論,他們會從用戶對產品的評論中去挖掘靈感。比如有用戶在音箱產品下評論:如果這款音箱能夠防水,不用直接電源,讓我能夠在淋浴的時候也聽廣播就好了。C&A Marketing 的買手看到這類用戶評論後,根據自己的判斷,同時借助一些大數據分析工具分析這類信息,如果覺得是個商機,他們就會設計出樣品,然後找生產廠商生成出少數樣品。哪里能夠找到廠商生成呢?當然是中國啦,在中國只要你能夠想到的東西,廠商都可以幫你生產出來。通過中國生成出少數樣品後,他們會在AMAZON售賣,然後直接和購買者溝通,通過購買者反饋不斷改進產品,如果銷量好,就大批量生產,如果銷量不好,就砍掉這個產品。這100多個買手,就是這樣不斷通過在AMAZON上挖掘用戶對產品的評論,從評論中找到靈感,然後微創新設計出新的產品,再配上新的品牌。現在他們已經有1000多個成功的品牌在網上售賣,每年收入上億美金,每年增長速度30%以上。做過產品的朋友都知道,沒有競爭的自有品牌產品利潤是非常高的。比如一款藍牙無線,防水的音箱在AMAZON賣49.99美金這款產品估計就是在東莞某個廠生產的,你說利潤有多高?這類產品他們生產了很多系列,可以淋浴時候用的音箱,泡澡時候聽的音箱,遊泳時候聽的音箱等等。三. C&A Marketing 的創始人是誰?C&A Marketing 的創始人叫Chaim Pikarski,是一個猶太人,他的100多個買手也大部分是猶太人(猶太人做生意果然厲害)。 如果你要在中國做類似事情,估計要找東方猶太人(溫州人)來幫你做買手。Chaim Pikarski 做了1000多個品牌的產品,自己都記不住到底做了哪些產品,所以他妻子和孩子從來不往家里買東西,因為每次買東西回來這個哥們都會說這個產品是我做的。C&A Marketing在美國,英國,中國都設有辦公室,有心的朋友可以找找他們中國辦公室在哪里,看看能否去學習參觀一下。四. C&A Marketing 可以山寨到中國嗎?C&A Marketing 的產品能夠火的原因主要是很多用戶現在不太關心產品品牌,只關心產品功能,特別是為特殊的產品功能買單。C&A Marketing 的模式完全可以山寨到中國,只要你找到合適的買手,用心到各大電商網站去挖掘用戶沒有得到的需求,然後微創新出產品模型,馬上能夠找到工廠小批量生產。然後通過微信等社交產品推廣,可能一些另類產品很快就火起來。有人說做電商就象養豬,養大了就殺,反正不是自己的品牌,賣爛一個產品再賣下一個。很多人希望按養兒子的做法來做電商,做自有品牌的產品,但是做品牌其實很不容易,也許大家可以學學C&A Marketing 根據用戶需求來做產品,然後打上自己的品牌,這樣可以養出上千個不同名字的兒子,每個兒子都能夠給你賺錢,多爽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秦剛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71

Amazon內容點燃「網購趨勢潮」——首季財報檢閱(三)帛漢、美磊

2016-06-06 TWM

「互聯網」及「網路購物」狂潮來襲,它們在後續支撐美股持續向上的動能,將扮演極重要的推升角色,台股終將連動這樣的趨勢,值得投資人注意。

美國重回榮景,多了解美國內容,是當下台股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察。

至五月二十日,已有四七五家S&P五○○上市企業,發表二○一六年第一季財報,整體營收衰退一.?五%,獲利衰退六.八%,是○九年第三季以來,首次連續四季度衰退。能源類股受第一季油價低點影響,獲利衰退幅度最為嚴重,達負一○七.二%。

但美國第一季個人消費支出逆勢成長一.二七%;四月零售銷售年成長三%,創一年來新高;平均時薪年增率二.五%,高於三月之二.三%,工資成長有加速跡象,是社會安定繁榮非常重要的磐石;而反映未來消費支出的「密西根消費者信心指數」,五月初值也升抵九十五.八,創一五年六月以來新高。這些跡象都顯示,「內需消費」正撐起美國經濟榮景,繁榮底座非常扎實。

值得注意的是,四月整體零售數據雖表現亮眼,但實體通路獲利卻大幅縮水。美國最大連鎖百貨梅西(Macy's,市值九十七.四億美元)一六年第一季獲利年減四○.四一%;高檔連鎖百貨諾德斯特龍(Nordstrom,市值六十五.三億美元)獲利也年減六四.○六%。反觀線上零售的「網購趨勢潮」,則推升了消費年成長達一○.二%,近三月年成長八.八%,民眾消費習慣明顯改變,「網購趨勢潮」形成。

趨勢殺戮了舊英雄,也造就了新英雄。世界最大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Amazon,市值三三○一.八億美元),近一年股價漲幅高達六五.八%,一六年第一季營收年成長二八%,至二九一億美元,獲利五.一三億美元,大幅優於一五年第一季的虧損五千七百萬美元,接近一五年全年獲利五.九六億美元。

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臉書、亞馬遜、網飛、谷歌)四家公司,一六年第一季就貢獻S&P五○○整體獲利的八%,「互聯網」及「網路購物」狂潮來襲,它們在後續支撐美股持續向上的動能,將扮演非常重要的推升角色,台股終將連動這樣的趨勢,值得投資人注意。

亞馬遜內容拉出網路巨人的繁榮,雲端資料中心龐大需求湧現。據估計,一六年第一季雲端基礎建設支出八十二億美元,年增五三%,至一九年將達五三一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一一.八%,相關行動通訊、網路設備需求方興未艾。

本文由工作夥伴陳克勤(一九八八年∼,紐約柏魯克商學院財金系)、 鄧謦瀚 (一九八八年∼,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共同撰述,提出首季財報檢閱 (三)的帛漢、美磊兩家網路設備零件公司,與讀者共勉。

一、帛漢(三二九九)

一九九二年成立,股本五.九七億元,為網路變壓器(九○%以上)大廠,網通應用達八○%以上,客戶有明泰、中磊、正文、EMS(電子製造服務)廠、三星、華為等知名企業,主要生產基地在台南,及中國廣州、開平、德陽、常州,各廠皆賺錢。

網路變壓器主要用在交換器上,能有效濾波、抑制特定頻率,讓訊號傳輸更為穩定,據統計,因物聯網興起,企業要建置內網、私有雲,全球交換器複合成長率達一五%,對照乙太網路相關設備的整體成長九.八五%,顯示交換器在乙太網路設備整體需求中的成長潛力,帛漢將因此受惠。

從帛漢首季營運觀察,因中國網通廠合約進入重審階段,訂單趨緩,營收年減八.六%,但毛利率三四.四六%、營益率一四.一五%,皆創歷史次高,顯示產品並未受到同業砍價競爭影響,技術能力深獲肯定。

一三至一五年營收二十二.五九億元、二十五.四七億元、二十六.七二億元,稅後EPS(每股純益)三.○八元、四.七一元、五.七五元;一六年前四月營收七.九億元,第一季EPS一.二四元,為第一季歷史次高,合併負債比三四.五七%、流動比與速動比分別為二八七%、一四五%,財務體質持續優化,獲利表現優異,值得觀察。

二、美磊(三○六八)

一九九○年成立,股本八.五二億元,專注於利基型電感市場,過去專注在消費型電子(筆記型電腦、手機),近年積極進入較高毛利的網通領域,目前占比已近五○%。

電感器於被動元件中,較具規格化,通常須與客戶協同開發,進入門檻高,美磊深耕扼流器(電感器一種)多年,客製化產品達九○%,前二十大客戶(思科、蘋果、英特爾、高通、EMS廠等)占整體營收八○%,顯示公司技術上受到全球知名大廠肯定,被他廠取代性低,令人欽佩。

據思科統計,行動裝置連結數將達一一五億個、成長五五%,將帶動相關網通設備建置,如基地台、交換器、數據機等。美磊電感器能提高效率三○%,保障期限高達十年以上,品質穩定。

從美磊首季營運觀察,營收年增五.七%,毛利率及營益率分別為二四.一四%,一三.○二%,皆大幅成長,為近六年來新高,顯示調整完成,獲利可望隨營收成長而大幅提升。

一三至一五年營收二十六.六億元、二十六.七億元、二十七.二九億元、稅後EPS一.三八元、一.四元、一.八三元;一六年前四月合併營收八.九八億元、年增四.一四%,第一季EPS○.七元,成長一二六%。

第一季合併負債比五九%、流動比與速動比分別為一三○%、九八%,值得留意。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0

美百貨業最終只餘下Walmart vs Amazon

且會是經過一場非常暴力和血腥的大戰。

筆者仍是價投粉絲,但經過一個大熊市之後,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某一種企業在熊市發到唔清唔楚,其中一個是在溫歌華賣日本熱狗的鄰居,另一個是連騰訊也跑勝的美國Domino pizza。

於是我開始注意一些專做窮人生意的公司,因為熊市會制造更多窮人客戶。

雖然我也是很愛吃Pizza, 但也希望個人組合能在熊市的回徹能夠保持適中,近來我特別喜愛找這類型的股票,比如肯德雞和Walmart。


先介紹兩位出場:

            Walmart     Amazon
銷售        485873億>   135987億
净利        13643億 >    2371億
FCF         20911億>      9706億

市值        2311億  <   4495億

單從市值看,市場人認爲Amazon將會勝出這場比賽。

如果從盈利和現金流看,Amazon和一些3(M)增長股的確有所不同,它沒有Mistery,  應該沒有Manipulate數字, 只餘下thin Margin of Safety.

若再深入看,Amazon主要净利來源是云端,而零售業務的Net Margin仍然大幅低於Walmart.

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Amazon的付款期長達100天,供應商只能將價就貨,不會以賣給Walmart的低價格給Amazon,這也解釋爲何Amazon的FCF可以如此厲害,它的FCF是建基于應付帳,而非盈利。

傳統的財務說流動比率中的流動資產要大於流動負債,因為債仔過多,一旦上門追債,公司就不能運作,除非他們信任,長期給公司一個高於正常付款期限,這樣公司就借來一大筆免息的現金。

但人是善變的,反轉豬肚時就很危險,所以筆者買公司不會越這流動資本的底線。

Walmart又如何呢?
它給供應商的付款期平均只40天,對供應商厚待。如果按Amazon的100天,Walmart的自由現金流可以增至82494億,是Amazon的9706M 的8.5倍, 這也證明Walmart在其它方面的營運效率比較Amazon更厲害。

給40天這樣好的付款期, 再考慮Walmart的產品類較Amazon集中,Walmart在供應商的地位仍然是無人匹敵。

只是現在Walmart若壓供應商以加長應付帳付款期和減低盈利來加大FCF,市場肯定不會像Amazon般優待它,因為買Walmart投資者正是那些傳統投者。

於是只餘下最重要的一個問題,Amazon的營銷能否爬過Walmart,因爲過去並不代表未來。

從過去多年的事實, Amazon的銷售是從那些不濟的百貨對手而來,而不是Walmart,
市場估計, 未來嵗月, J.C. Penney Co. Inc.、Nordstrom Inc.、Kohl's Corp等的業績將會好慘, 或者已經破產的一代天驕Sears會是它們的未來參考.Walmart 真的多得這班人不小, 養大Amazon 成巨人對手.

Walmart2016年的電子銷售額,業内人士估計佔Walmart整體的5-6%,但2016年已經大升65%,比較Amazon的20%上升幅度更厲害,現時Walmart的O2O電子商貿金額約是29153M, 若考慮到Walmart縂銷售並没有上升, 那麽它的O2O的銷售是從自己傳統的銷售而來, Walmart正在一步步快速走向電貿.

如果Walmart把這部分拆開比拼,銷售已經等同Amazon的1/4, 若按非傳統的100天找數給供應商,自由現金流可以達4950M,差不多是Amazon的一半。

Walmart應該還有很多殺手簡。

Walmart在華的電子商務非常成功,和京東的O2O合作更令JD帶來首次首季的盈利。

Munger說沒有人會再買零售公司,更和股神在年前沽清Walmart, Munger是我專敬的人,但筆者仍是要買Walmart, 輸了就當買票入現場看大戰。

像IBM一樣,雖然近期大跌, 但筆者在130+水平買進,只要價格夠低  也可以賺錢,Walmart FCF 6.8/share,我第一注在69元買入, 現股價76元,而這也是過去幾年難以超越的水平。

筆者會繼續待機加注。

如果市場最後只餘下Amazon和Walmart,這個投資囘報應該也不錯。




3(M)是Mistery,Manupulation,Thin Margin of Safet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155

Amazon盈利能力已經露底

最近要買一部智能電視,希望嘗試體店或不同的網店比較,才作最後決定。

選擇的條件大概是:

1. 能安裝Android apps;
2. 大概45吋;
3. 1080p
4. 價錢要便宜;
5. 顏色要好
6.但如果價錢夠便宜,並不介意更大呎吋和4K

開始是在Costco買了一部Vizio牌子43吋智能電視,這個牌子在北美的評價不錯,但其非Android的智能卻「智慧」有限,又接不了由手機射出的Miracast功能,兼顏色不好,於是就退貨,Costco退貨毫無難度,其送貨也很方便。

我發現要同時有Android play功能的電視,只有Sony 和Sharp, 但其價格遠超過一部儍瓜TV機+一部勁smart的Android電視合的組合,於是就決定更改買這組合。

單一儍瓜TV機因爲發展已久,所以顔色非常好,曾經考慮在網上大店買其它牌子的儍瓜電視,例如Best buy的Toshiba或海爾,但Best  Buy或其它商店的退貨限期只有一個月,Costco的90天保證退貨無敵,因此我就選擇在Costco購買最平和最好色的2017年款的傻爪LG電視。

曾經也到過Ebay和Amazon,無論在價錢和實體+網店方面都輸給Best Buy、Walmart和Costco,再一想到不喜歡時退貨問題,就打消最後一絲的念想。

於Costco買了電視後,筆者再在網上的Geekbuying購了一個評價不錯的Android電視合。

買股票和消費是兩回事,我不會投資在一間賺很小錢的公司的股票,例如Amazon,但卻很願意在那裡購物,不賺錢公司很易令人聯想到其貨品會賣得便宜,但出乎意料,Amazon在平價行列中排得很後,電視也不說了,甚至連那些只是幾十元的Android電視合,同一牌子也比較隨便一個網站貴很多,原先想在Amazon買,最後只得轉到Geekbuying,除了便宜外,Geekbuying内的供應商家也幫買家更新和安裝需要的看電視軟件,這點Amazon因為要遵守一些法例,受到制抓;

總括了今次的經驗:

1. 線上線下一體的商店送貨和退貨
買TV,Costco和Walmart都領先,它們退貨時不問長問短,顧客會較放心,今次只是Walmart沒有我想要的牌子,Costco因爲有90天限期退貨保証比Walmart的30天佔優,其實Costco買的用品的型號、製造年期較好和新,客人滿意度應比較高和退貨的機會較小,而商店銷售以食物居多,所以退貨90天的成本並非想象般大。

退貨時當場貨金兩訖始終乾淨利落會讓買家安心一點,有實體店的體驗會領先;

2.Amazon的盈利會一直被壓
在線上買的電視合,因為其價值低和規格差異度小,購買的時候沒有想過退貨的問題,若Amazon和其它網店同價,筆者一定選Amzn,不過結果筆者發現Geekbuying比較Amzn便宜很多和也包運費,當然Geekbuy并不是Fedex,并且要兩星期時間,若在Geekbuy選Fed express則仍會較Amazon便宜小小,Costco雖然說是免費送貨,但我發現其實在網購的貨品會較實店貴一成,於是我就明白Amazon賺很小錢的原因,Amzn顧客會退貨的成本應該至小也有一成(甚至更高),那麽一退貨Amzn就必然虧本,最慘這並非固定成本,而是越做得大,成本越大,而Costco和Wal-Mart的實體店卻只是一個大店兩個固定的退貨服務員就可以。

3.網上購物忠誠度
在買電視合前我並不認識Geekbuy,我會先搜索是否有好評語才幫襯,買差異化和不大價格不太高的電子產品,衹有價格的比較,無乜忠誠度可言;

4.付款安全考慮
對名氣比較小的公司用PayPal而不是信用咭付款會較安全,但不要以為Amazon就放心使用信用咭,我曾有兩次被盜用的經驗,也不要旨望Amazon,最直接還是告訴信用咭被盜用而拒絕付款,在實體店使用信用卡你從不用擔心投訴無門。

5.分析網店零售股票啓示:
個人認為Amazon和ebay在一些細小、價值不高、質變機會低的産品銷售是有競爭力,但它的利潤率會受其它的網店例如Geekbuy或新進師兄所限制,畢竟開一間網店的成本不高,網店所賣的産品也不可能被搜索不到而走雞。

Seeking Alpha也有一篇原本是關於投資商業REIT的文章: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098512-reiterating-conviction-high-quality-retail-real-estate-strip-centers

其中談到Amazon,Walmart,Bestbuy和實體零售店令我領悟到Amazon收購Wholefood和近一季度再度虧損的原因,是因爲Amazon要盈利的路會越來越難走。

股神曾自歉說個人愚蠢,我認為他說的愚蠢不是因為他沒有買Amzn, 而是仍然不懂得它怎樣賺錢去支持其高昂股價,在這問題上,筆者就更加食塵,但投資是機會值博的関係,只要有大概對的機會而回報又很高,跌又不太多就值得下注,當然我是說Amzn的對手。

因此問題應該是Amzn幾時才找到盈利模式?現在餘下的對手的盈利模式是增強還是減弱?相對其價格的值博率如何?有沒有其它資産保護?

投資者不妨做定功課,待Amzn的投資者失耐性時候,買入一些前被打得股價極殘,但又已經成功轉為綫上綫下的舊零售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526

阿里78億購「東南亞Amazon」

1 : GS(14)@2016-04-13 15:26:06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王國全球化佈局再下一城。昨日阿里公布,以10億美元(約78億元)收購有「東南亞Amazon」之稱的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Lazada,正式拓展當地市場。



料成為Lazada最大股東

阿里巴巴將以5億美元收購Lazada發行的新股,其餘5億美元則用以收購Lazada現有股東,如樂購及Rocket Internet持有的股權。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將成為Lazada最大股東。Lazada於2012年創立,目前於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均有業務,涉及服裝及電子電器等各個領域,截至去年底擁有4萬賣家,總商品交易額達13億美元。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東南亞擁有5.6億人口,網絡用戶約為2億。目前東南亞總零售額中僅3%來自線上,仍有相當大的空間。

阿里巴巴表示,投資Lazada可借助其平台接觸全球各地品牌、分銷商和消費者。阿里巴巴在去年天貓雙十一上提出全球化是公司未來最重要的發展策略,馬雲曾表示,海外收入10年內要佔總收入的一半,東南亞無疑將是至關重要的一站。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13/news/ec_ecj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43

【小企鵝×果籽】《PAX》:Amazon年度童書

1 : GS(14)@2017-01-22 02:18:04

最近到訪西雅圖第一間Amazon Book實體書店,店子不大,但在近櫥窗落地玻璃旁有整行水泥梯級,自然光加上充足座位是打書釘的絕配。我身邊的顧客帶來一頭老虎狗,定神看着書櫃,跟大家一樣揀選心水讀物。這裏的商店由書店到咖啡館到家品零售,一律歡迎毛孩內進,人狗共融,是一張非常柔和安靜的風景畫!店內有專櫃陳列Amazon熱門推介,在童書專櫃看到2016年度童書,隨手拿起一本叫《PAX》的小說,便跟老虎狗坐下看上句鐘,錯過了午飯。



《PAX》是一個男孩和狐狸的感人故事,自去年面世後,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位,此書旋即獲電影公司Sidney Kimmel青睞,公司曾製作以暢銷小說改編的《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今次捲土重來,又再買下《PAX》版權準備將故事搬上銀幕。《PAX》是一本反戰的童書,作者看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慘痛傷害,兒童亦不能倖免後,於是創作了這部小說,Pax在拉丁文解作「和平」之意。故事講述主角Peter與小狐狸Pax的相遇、分離、追尋及重逢的故事,故事開端小狐狸的家人被殺後,偶爾遇上男孩Peter,小男孩把牠收養並命名Pax在家中作伴。不久戰爭爆發男孩的父親被徵召入伍,Peter需要搬往爺爺住處,但又不能帶上小狐狸。在分離那天Peter把Pax最愛的玩具:一枚木製小兵扔進樹林裏,看着牠跑進樹林後,他匆匆上車離開。當Pax叼着小木兵回來時,發現小主人已經走了。小狐狸堅信主人終會回來,一直守候原地,Peter最終敵不過對小狐狸的思念,決定離開爺爺家回森林尋找老朋友下落。在尋找Pax的路上,小男孩跌跌碰碰受了傷,遇上了因戰火而終生傷殘的軍醫Vola,經女醫生悉心照顧,Peter終傷癒。至於自小被馴養的Pax,因缺乏覓食本能,留落荒野,受盡苦頭,幸得野狐狸群幫忙,從新學習求生,在人狐分開的日子裏,各自在不同的路上成長,這段起伏的日子讓兩個生命都起了變化。故事分別從男孩及狐狸的角度輪流交替出現,前一章由Peter道出自己,後一章換上Pax的看法,從Peter的敍述裏頭,大家可以充份看到他對朋友的情誼,到離棄後懊惱自責的心路歷程,最後決心糾正錯誤,堅持一步一步走下去。Pax展現動物對人的忠誠,堅信小主人不會捨牠而去。Pax在流落森林的日子裏,隨野生狐狸群過活,逐漸學懂求存,學懂保護自己及弱肉強食的道理。故事作者Sara Pennypacker對動物有深入研究,以狐狸的習性來刻劃Pax,而非一般的童話擬人化,追求可愛孩子用語。人與動物之間是存在真摰的感情,特別當大家一起走過一段人生路之後。這故事說明了人愛動物,並非因為牠們可愛得意,也絕非因為牠們對人類千依百順,更不是因為牠們可憐,而釋出同情與憐憫。小男孩與狐狸不依靠語言的默契,兩個屬於完全不同世界的生命,大家存在百分百的信任、互相尊重,彼此愛惜。這故事包括了愛、信任、尊重生命及朋友間互相扶持,以至戰爭帶來的衝擊,和平共處的核心價值,由開始到結局,沒有陳腔濫調,亦沒有堆砌讓人淚流滿臉的情節,是一本平實的兒童文學作品,被選為年度童書,實至名歸。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PAX》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童書專櫃陳列2016年度童書。

撰文:鄺穎萱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1/199035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596

挑戰Amazon網購!Walmart推免費兩天送貨

1 : GS(14)@2017-02-05 10:39:36

美國連鎖超市龍頭Walmart與線上購物龍頭亞馬遜(Amazon)的戰爭正式進入白熱化!Walmart周二正式宣佈他們新的網購服務:即日起,只要顧客在Walmart的線上商店購物滿35美元(約273港元)以上,就可以享有「免運費、保證兩日內到貨」的服務。這個震憾消息也令網購割喉式競爭打開序幕,到底消費者會否因此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其實Walmart之前就對線上購物這塊大餅虎視眈眈,去年他們曾推出一項名為「ShippingPass」的電子商務計劃,然而50美元(約390港元)月費讓許多人都怯之不前。如今這項強化版的服務完全免去月費及年費,相信將掀起風浪。Walmart的行政總裁洛爾(Marc Lore)在官網表示,「在今時今日的電子商務世界中,兩天送貨到府已經是必要條件,如果為此加收費用根本不合道理……這些服務(兩天到貨免運費)只是個開端,我們接下來還未有許多新措施,來滿足我們客戶的購物體驗」。語氣擺明是衝着Amazon而來。不過想要改變大眾對Amazon長久以來的使用習慣,並不是太容易的事情。根據一項由非牟利組織Institute for Local Self-Reliance(ISLR)所做的調查報告,大約有一半的美國家庭擁有Amazon Prime的帳號,而半數人在線上購物時,是直接從Amazon開始搜索;而從消費金額看來,美國人在線上購物每花100美元(約780港元)時,就有50美元是落入Amazon的口袋之中。可見消費者對Amazon信賴感之深。《蘋果》街訪市民,大多數人對Walmart這項新計劃都表示不知情。不願露臉的馬特(Matt)向記者表示,他有看到相關的報道,也覺得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他並不會改變自己在Amazon購物的習慣。他說,「Amazon上有許多東西是我在Walmart買不到的,更何況Amazon Prime還附加影片、電子書、音樂等額外服務,我全家人都用得到。加上我才剛剛買了Echo Dot(Amazon智能喇叭),現在用起來更方便」。馬特認為99美元(約772港元)年費不是太大問題,他會繼續使用Amazon Prime。不過他也表示,行業競爭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不過,也有市民對Walmart的新服務感到十分支持,家庭主婦溫迪(Wendy)說,「我覺得這樣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可能會因此改變我的購物習慣」。她表示自己沒有網購習慣,平時不論是駕車到商場或是尋找貨品,常常花許多時間在購物之上,她認為35美元不難達標,又能省下許多時間,非常值得一試。有趣的是,當被記者問到是否會在線上購買像礦泉水或洗潔劑這類較重的日用品時,溫迪的答案反而出乎意料,「這些東西我寧可自己來店裏買,我會在線上買一些比較重要的東西,像電腦或相機之類,因為對我來說比較有保障」。溫迪認為Walmart是零售業龍頭,感覺貨品可能比較便宜。那到底兩家龍頭在商品售價上有多大的差異呢?記者到網站比較兩邊都可找到的日用品,發現價格差距並不大,甚至大多商品都是同樣價格。以美國市民常服用的止痛藥品牌來說,500mg、225片價格都是13.95美元(約109港元)。而常用的品牌洗潔劑,相同容量下Walmart也只比Amazon便宜30美分(約2.34港元),可說幾乎沒有差別。由於目前大多數消費者都已經習慣Amazon的介面以及付款方式,要改變他們心意並非易事。另外Walmart兩天免運只限定200萬種商品,比起Amazon的4,000萬種氣勢似乎有點薄弱。如果Walmart要強勢改變消費者線上購物習慣,除了免運費、免年費之外,看來還得繼續出招。
Amazon vs. Walmart
Amazon Prime費用:年費99美元商品:大約4,000萬種商品到貨時間:兩天優點:1.號稱有4,000萬商品,品牌及品項的選擇都較多樣2.客人使用已久,對介面很熟悉3.附帶服務多,包含音樂、影片、電子書通通有4.退貨手續簡便缺點:1.年費偏高2.無實體店,無從看實貨
Walmart費用:免年費,購物滿35美元以上免運費商品:大約200萬種商品優點:1.零售業龍頭,價格便宜2.大品牌,消費者信賴感強3.實體店多,退貨較方便4.無需年費,35美元免運費容易達成缺點:1.200萬商品聽起來多,但與Amazon比較下趨於劣勢2.消費者尚未建立Walmart網購習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3/19916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286

語音操控 音箱能說會聽 Amazon Google授權程式 成智能家居中樞

1 : GS(14)@2017-04-22 10:10:28

【明報專訊】音箱的傳統功能只是發聲,最廉宜幾十元也有交易。但自從Amazon首創「智能音箱」,令音箱變成「能說會聽」,可以人性化和智能化地執行用戶的指令,回應用戶的查詢之後,它發揮的角色無可限量。上星期開幕、分別由環球資源和貿易發展局主辦的兩個電子產品展,就不約而同有多家參展商展出智能音箱,希望開拓出一個潛力無限的新市場。

明報記者 薛偉傑

在環球資源主辦的電子產品展中,記者第一次看到了國產智能音箱的示範,「百靈、百靈,播一首劉德華的歌」。只見深圳市金能子精密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喻丹丹向該公司的「火百靈語音智能WiFi音箱」說話,不到幾秒,該音箱播出了劉德華的《忘情水》。

可聲控點歌問天氣

「百靈、百靈,播張學友的《吻別》。」《忘情水》才播了幾句,喻丹丹又向音箱發出新指令,音箱再次準確地播歌。該公司總經理張佩兒加入示範,不論點播的是張明敏的《我是中國人》,還是京劇,以至調高或調低音量,該音箱都能夠完成任務,但有時可能要重複指令。

張佩兒表示,除了播歌之外,用戶還可以向「火百靈」查詢天氣(如有沒有下雨、PM2.5高低等),叫它講故事、說笑話,以及設定響鬧時間等,全部都可以用語音操控,從而解放雙手做其他事情。它的設計類似近年在美國大賣的Amazon Echo智能音箱產品,兩者的主要分別是,「語音助手」和合作內容供應商不同,支援不同的語言。

至今,「火百靈」已賣出2000多部,主要透過一些經銷商開設在「淘寶」、「天貓」和「京東商城」的網店賣出,零售價為699元人民幣(約790港元)。張佩兒表示,雖然該公司在華強路的批發商場也設有一間小門市,但因為該公司主要都是從事製造、出口和批發業務,並不擅長零售,寧願讓利給經銷商,主要透過它們去賣給消費者。

由於「火百靈」現時這個版本只支援普通話,較難以批量出口外國。但該公司早已取得Amazon的授權,可以使用其「語音助手」Alexa,支援英文的「火百靈」將可在近月推出,出口價為45美元,建議零售價則為88美元(約684港元)或以上。

喻丹丹強調,由於同樣是採用Alexa的技術,所以理論上,Amazon的智能音箱可以做到的功能(例如在美國Amazon網站上購物等),「火百靈」的英文版也可以做到,但其零售價較大眾化。而張佩兒透露,該公司共投入了20多人,用了一年半時間來開發「火百靈」,雖然暫時距離回本還很遠,但中長期來說,對這產品寄予厚望。

多家廠商投產 售價600餘元起

事實上,正在研製智能音箱的內地廠商,並不只一家。記者在貿發局主辦的電子產品展中,就看到至少3家同類廠商。巨大集團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監李家僖表示,該公司現正開發兩款智能音箱,分別取得Amazon和Google的授權,採用兩者的語音助手Alexa和Google Assistant,以歐美為主要市場。

其中,採用Alexa技術的智能音箱將於6月出貨,估計零售價為129至159美元(約1003至1236港元)。而採用Google Assistant技術的智能音箱會於9月出貨,售價未定。李家僖相信,智能音箱必然是未來的潮流。以他所知,Amazon Alexa現時已可支援英文和德文,稍後還會支援日文。

深圳市恒晨電器有限公司音響業務部經理李昭稱,該公司現正研製3款智能音箱,全部取得Amazon的授權,採用其語音助手Alexa,建議零售價分別為79美元(約614港元)、99美元(約770港元)、129美元(約1003港元),全部都可以在6月出貨。

這3款智能音箱全部都是內置兩個揚聲器的(每個功率3W或8W),具備立體聲效果,而且還全部內置了2000mAh或2600mAh的鋰電池,毋須連着電線使用;每次充滿電後,可以連續使用5至6小時,性價比相當吸引。李昭表示,該公司不會以自己的品牌推出產品,全部都是為外國客戶貼牌出貨。

廳房均可放置 行到邊用到邊

深圳萬利威電子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萬明透露,該公司亦正在研製5款智能音箱,分別取得Amazon和Google的授權,採用兩者的「語音助手」Alexa和Google Assistant,將於半年後全部投產,為外國買家貼牌出貨。其中,部分型號更加入了LED枱燈功能,還可以用手機App來隨意調色。以1500部計,每部出口價可低至40至50美元。由於該公司是自行研發智能音箱的模組,故可以控制到模組的成本 ,估計每款只需賣出3萬至5萬部,已可以收回研發成本。

他個人亦相信,Wi-Fi智能音箱應該是未來大勢所趨,因為使用起來確實較方便,而且也可以成為智能家居的中樞。只要將Wi-Fi智能音箱放置在每個廳和每間房,不論用戶身在家中哪一處,都可以用語音操控家電,或者發問及接收資訊,毋須拿着任何裝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13&issue=20170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31

Amazon、Google、微軟 釋出技術爭奪市佔

1 : GS(14)@2017-04-22 10:10:28

【明報專訊】簡單來說,智能音箱的主要功能包括:以語音操控來點播歌曲、聽網上電台、查詢各種資訊(如天氣或新聞)、設定鬧鐘、網上購物、控制某些手機App(如叫車、叫外賣),以及控制家中電器等。但因為後3種功能需要系統對接,尚在發展中,相對較不成熟。

智能音箱會內置多個收音咪,都是靠一句「喚醒語」來啟動。即是說,當它聽到「喚醒語」後,才會去執行其後的說話。不然,它會處於休眠狀態,避免將用戶的一般說話或周圍的雜音當作指令。

Amazon首創智能音箱

一般公認,Amazon自2014年11月推出的Echo系列,是全世界首批智能音箱。該系列共有3個型號,包括Echo、Tap、Echo Dot。前兩者的零售價分別是179.99美元和129.99美元;而後者主要是連接其他揚聲器使用,它本身只配備一個很小的揚聲器,零售價可以低至49.99美元。

據悉,Amazon最初也擔心其「語音助手」Alexa的技術不成熟,用戶體驗不好,初期在網上銷售智能音箱時非常低調,不敢全面發售,只讓其Prime會員購買來試水溫。到了2015年6月,其技術漸漸成熟,語音回答的反應時間大為縮短之後,才開放購買權限。雖然Amazon從未公布Echo系列的準確銷量,但市場普遍相信,截至2016年底,其累積銷量至少已超過了500萬部。

繼Amazon之後,Google亦採用自家開發的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推出智能音箱Google Home。內地方面,京東智能亦和科大訊飛合作,在2015年6月發表了第一款「叮咚智能音箱」,至今已推出了5款產品,去年的銷量為10萬部。聯想於今年1月在美國的「消費電子產品展」(CES)中展出「聯想智能音箱」,3月底開始發售,零售價899元人民幣。此外,微軟亦在今年4月初透露,將會利用其語音助手Cortana,和音箱名牌Harman Kardon合作推出智能音箱。

很明顯,每家具備語音助手技術的公司,都會透過和硬件生產商及內容供應商合作,進入智能音箱市場。因此,單是Amazon、Google、微軟,便已經是3個陣營。此外,在內地銷售的智能音箱,主要採用科大訊飛或思必馳的語音助手。而一般相信,擁有Siri的Apple,亦遲早會入場競爭。所以,智能音箱市場隨時可能出現五六個陣營。

家電行業可受惠

智能音箱熱潮升溫,估計將會引發一股升級音箱的需求,讓音箱生產商受惠,而合作的內容供應商亦可以取得分帳。此外,家電生產商亦可以迎合這個主題,推出接受「智能音箱」操控的新產品。因此,智能音箱若成功,其影響將非常深遠和廣泛。

消費者認知仍低

但暫時來說,仍只有很少消費者認知智能音箱這種新產品(以美國市場的認知度最高),相關業者的功夫還做得不足夠。此外,還需要支援更多語言,以及在語音辨識的準確率和反應時間方面進一步改善,才能夠引發到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慾。

目前,Amazon Alexa的準確率已能令大多數用戶滿意。至於內地的「語音助手」,用戶評價較參差。

而深圳市金能子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的「火百靈智能音箱」普通話版亦只聲稱,在5米之內的辨識準確率為90%。該公司表示,周遭環境的雜音以及WiFi連線穩定性,都會影響語音辨識的準確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73&issue=20170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33

Amazon GO超市免排隊付費 提升顧客體驗減盜竊 大降店員成本

1 : GS(14)@2017-06-11 15:55:28

【明報專訊】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似乎有意逐步進軍實體店零售業務,繼在美國陸續開設實體書店後,如今又延伸到日常雜貨,去年底在西雅圖開設了首家Amazon Go超市,標榜顧客可拿起商品就走,毋須排隊結帳即可自動完成交易,為顧客帶來更大的方便,挑戰傳統的超市和便利店。

明報記者 黃展翹

英國《獨立報》稱,亞馬遜似乎也準備將Go超市引入英國。該公司已向英國知識產權局提交幾項與Go相關的商標申請,現已獲得批准。彭博社表示,亞馬遜也準備將多個Go超市的口號註冊,包括:免排隊,不設收銀台。

拿走貨品 App自動扣帳

顧客只要以安裝了Amazon Go App的智能手機登入亞馬遜帳號,掃描二維碼進入Go超市後,店內一系列鏡頭及感應器會檢測得被拿走或放入購物袋的貨品。亞馬遜甚至可檢測到顧客什麼時候拿起貨品,或什麼時候把其退回貨架。當攜着貨品離開Go超市時,系統就會從亞馬遜的手機App帳戶扣除費用,結帳程序全自動進行。亞馬遜解釋,不用排隊的購物體驗,與自駕車的技術原理相同,糅合了視像處理、傳感器和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

顧客太多系統即崩潰 延公眾開放

不過,Go超市的試驗計劃正面臨一些挫折,迄今超市只供亞馬遜員工試用。受技術問題影響,尚未能向公眾開放。《華爾街日報》稱,亞馬遜的Go系統只能應付不多於20名顧客在店內緩慢移動,若顧客太多,或貨品被錯放其他貨架,系統也難以對貨品進行追蹤,令亞馬遜要推遲Go超市對外開放。彭博社早前亦稱,當Go超市過於擁擠,該系統即在測試中崩潰。業界預期,商店日後正式開業仍需員工監察,確保相關技術能準確追蹤購物。

拓各類零售店 擴亞馬遜支付市佔率

食品是龐大的零售市場,實體店對亞馬遜擴大食品銷售的策略尤其重要。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owen & Co.認為,目前全美國食品和飲料市場仍是實體店天下,「電子商務能分到的市場份額只有4%」,亞馬遜的目的是和實體店爭奪這些商品的市場份額。《芝加哥論壇報》稱,全美八成消費者的住家4公里範圍內就有1家超市,只有與這些實體店競爭,亞馬遜才能擴大商機。

亞馬遜近年來積極投入歐美的生鮮雜貨市場,例如在美國推出Amazon Fresh生鮮低溫配送服務。亞馬遜目前在美國年產值高達8000億美元的雜貨零售市場,有1%市佔率。

亞馬遜正研究在書店、便利店和雜貨店等領域挑戰對手。根據官網資料,亞馬遜已在美國開設7家書店,另有6家即將開幕。它還有約30家商場限定門店及多個雜貨領取點。有分析認為,連串舉動的目的之一,是擴大亞馬遜支付的市佔率。

有分析指亞馬遜可能會向一切接受亞馬遜支付的商戶發出Go技術的許可,即使是亞馬遜的潛在對手,也難以抗拒可提升顧客體驗、減少盜竊、並可大大降低聘用店員成本的新技術。至於亞馬遜會否免費將新技術轉讓同業呢?即使免費,亞馬遜系統內仍可產生大量的額外客戶交易,並吸引更多顧客登入亞馬遜網購,甚至從中收取交易手續費。

蒐集顧客數據 提升零售效率

對於顧客來說,在進入Go超市後,每拿起一件貨品、放回或購買,都會產生數據。當亞馬遜的資料庫儲存了顧客的購買習慣,就可提供相關貨品的宣傳或折扣,吸引顧客購買。例如通知顧客家裏的牛奶快過期需要添置,又或按顧客對牙膏、洗頭水等的購買頻率,提示顧客應該添補。顧客更可上傳他們的飲食喜好或過敏資料,一旦顧客在Go超市拿起可致敏的食物,系統也會作出提示。

分析:設大量鏡頭 投資規模大

《福布斯》稱,亞馬遜Go技術標誌整個零售行業將向前邁進一大步。新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零售行業,改變商業模式和客戶體驗。對於亞馬遜來說,這意味可吸引顧客不時登入亞馬遜帳戶交易。不過有業界分析認為,在店裏設置大量攝錄鏡頭和3D鏡頭,進行3D人體建模和行為分析,對店方來說可以是極大規模的投資。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38&issue=20170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