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中投美已經是市場共識的大趨勢,在每週投資者聚會中,近期美股的相關談論逐漸增加,當中在Nasdaq掛牌的美國電動車新貴特斯拉(Tesla,TSLA),頗為受投資者關注。特斯拉是全球首家有錢賺的電動車廠,2013年首季純利1300萬美元,較市場預期早了一至兩季扭虧為盈,自然非常「吸睛」。
由於特斯拉首季賣出4750部電動跑車,較預期多250部,帶動營業額按季大增80%,至5.6億美元;每股純利12美分,遠優於市場估計的虧損10美分,顯示規模已經超過損益平衡點。更重要的是,其訂單早已累積超過1萬輛,且每季新增逾6000輛,需求完全超出產能。
有別於比亞迪(1211)走金字塔基層的廉價路線,2003年創立於矽谷的特斯拉的盈利模式是專攻金字塔尖端的豪華市場,一開始就生產保時捷級數的電動跑車,加上全美國製造,目標對象顯然只是小眾的全球富豪。其中,售價逾百萬港元的Roadster兩座位超級電動跑車,去年3000輛產能用盡,輪候冊大排長龍;買家大多是富豪名人,如佐治古尼、畢比特、Larry Page及Michael Dell;本港車主有名醫莫偉倫及名人趙式芝。
特斯拉創辦人Elon Musk年僅42歲,現在是美國商界最紅的明星。媒體稱特斯拉電動跑車為汽車界的iPhone,富豪視之為身份象徵,買一部讓他們覺得有型有款;另一方面,媒體的追星效應和世人眼球,進一步令特斯拉大紅大紫,在在顯示特斯拉的定位與Marketing路線的成功。
試想像如比亞迪般低價傾銷電動車在全球都唔見成功例子,倒不如反向改走高檔質素、吊高嚟賣的定價,以每輛車的超高定價來加快達到損益平衡點的規模效益;加上「全球首家有錢賺的電動車廠」之名,配合富豪買家也要排輪候冊,這種Marketing手法真的除了美國人外,都冇乜人諗得到!
特斯拉對外定位偏峰,對內亦非常有個性!特斯拉善於從不少科技公司挖來工程師,但提供他們的薪金總是低於行業平均值,因更大的吸引力來自於每個人都分到股份;去年特斯拉透過以17美元的價格發行1,330萬股、成功融資2.26億美元後,令特斯拉車廠創業員工從股票收益,獲得了可觀的回報。今天,特斯拉股價已達140美元水平,繼續向10倍股進發!
不過,風頭正勁並領先國際潮流的特斯拉,其核心競爭力顯然並非在於高技術。比亞迪主席兼總裁王傳福在6月7日的股東大會上,就發出醋意溢於言表的藐視特斯拉豪言:「家庭消費一旦起動,比亞迪分分鐘就可以造出特斯拉」。直指特斯拉取巧迴避真正的需求問題,偏偏世人看不透,太高看了特斯拉,卻太不把比亞迪當一回事。
事實上,特斯拉與比亞迪雖然都屬於新能源汽車的同行,但很顯然,特斯拉目前暫時領先及成功的路徑和秘訣,明顯有別於比亞迪所堅持的「電池技術決定論」。特斯拉確實不太像是一家真正的技術型企業,其熱賣車型上的很多領先技術,大多都是來自全球十四家國際大牌廠商的配套供應,像核心的新能源電池就是松下公司提供的;換言之,特斯拉像是在組裝拼湊,尤其善於整合,而非自主研發和製造。
說得再直白一些,或許,從技術而言,特斯拉真的不甚了了;但沒有高性能鋰鐵電池技術的特斯拉,卻通過全球化外包模式,照樣可以大獲成功,照樣可以風頭蓋過比亞迪。就像曾幾何時的「蘋果」iPhone,從來不是sell尖端技術,卻是集創意、形象於一身的流行玩物;作為富豪用家的玩具,是否實用已非消費的主要考慮,物以罕為貴的炫耀心態才是重點。
事實上,純電動車的行業發展一直不能轉入清風送爽的高速公路。一來,傳統車廠怕損害他們本身的傳統汽油車優勢,一直猶豫不決;二來,美國等西方成熟國家的能源企業在政治上累積了很大的影響力,純電動車的發展亦明顯損害其固有利益。因此,比亞迪投入逾百億元研發電動車,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下,去年的銷售仍僅數億元,王傳福也不敢講何時賺錢;而現時全球車廠的電動車業務都在流血,眼下日產、豐田、通用汽車(GM)、Audi等車廠不是縮小電動車計劃,就是以極進取定價刺激平平無奇的銷售。
正正由於傳統車廠在現有條件上舉足不前,給特斯拉可乘之機。而特斯拉亦正在將這種專攻小眾的盈利模式由西方搬到中國,特斯拉的高管4月時對一家中國媒體說,公司今年將在中國開一家專賣店,其意欲提早搶佔市場先機的企圖非常明顯。特斯拉已經被中國媒體稱作是電動汽車業的「蘋果」:「蘋果」產品對手機的創新和顛覆,包括對中國手機用戶的震撼與吸引,用「非同小可」等詞來褒獎似乎遠不足夠。今次再來一個電動車業的「蘋果」,其霸氣應該不難預想。
不過,特斯拉此前在電動車市場未遇對手、一枝獨秀,如今終於有主要車廠認真參戰。寶馬BMW宣佈,定於2014 年第二季美國推出,售價暫定41,350 美元的i3 電動車。BMW表示,已投放27億美元從頭設計電動車,更已為新品牌i系註冊至i9,足見其決心。由於BMW已完全攤分前期投資,加上i3車身的極輕碳纖維增強塑料可用於其他車款以至飛機,公司誓言第一天就能賺錢,意即它可跟特斯拉作持久戰。BMW更預測,倘若電池成本能降低到令車價只超過汽油車價一成,而續航力提升至300公里,大眾便會真正擁抱電動車。
長遠而言,隨着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未來的電動車市場大有機會像智能手機市場般,三星等後來者不再讓「蘋果」專美後,產品只會變得愈來愈多及愈來愈同質化。然而,直到目前,電動車仍未能市場化普及,要不像特斯拉,定位為有錢人的玩具;要不就像比亞迪,依賴政府扶持,無了期等待大眾市場形成的機遇。
對於特斯拉,我們(本人)認為,現階段說它會一如「蘋果」般,成功由小眾市場擴張至大眾市場,似乎言之尚早,但現股價已預先反映這個假設。值得緊記在心的是,投機者現價儘管可跟勢一炒,但在股價炒高了接近10倍後才進場,絕對需要有特斯拉模式可以成功複製至價格oriented的大眾市場的信心。上週末特拉斯汽車剛發佈其2013第二季度財報業績超預期,盤後股價大漲13%,今年股價已漲347%所帶來的狂熱關注還未消散,公司創始人Elon Musk本週一再次引爆華爾街關注話題,這位聲名鵲起的CEO最終公佈了超高速城際運輸模式Hyperloop系統初版設計。
此前據Elon Musk在其Twitter上發佈的消息顯示,
Hyperloop系統是一套全新的運輸概念體系,在這套概念體系中並非以火車,而是以「鋁製膠囊」為運輸工具,將「膠囊」置於鋼鐵管道之中,然後像發射砲彈一樣將它發射至目的地。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Elon Musk透露了更多細節。他表示,
「這個系統是由太陽能供電的超高速城市運輸體系,乘客可以在30分鐘內由洛杉磯到達舊金山。」
洛杉磯到舊金山大概在380英里左右,乘坐飛機(純飛行時間)也需要1個小時。Elon Musk認為當前加州投入使用的造價達700億美元的高鐵既慢又昂貴,非常不實用。而Hyperloop系統,則可以極大的節省人們的時間。在接受彭博採訪的時候他曾表示,
「你將會看到這樣的情景,送站的人剛剛開車離開,」膠囊「已經將你送至目的地了。」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Elon Musk披露了更多關於Hyperloop系統設計的細節,他表示,
「整體設計就像是獵槍槍管那樣,在大部分旅程中管道是並排的,回路的兩端密封。管道至於相隔50-100碼的柱子上,乘客艙時速可達800英里。艙可以運送乘客,也可以運輸汽車。採用高架結構,可以避免佔用過多土地。管道可以沿著I-5高速公路建設。「
美國I-5公路連接洛杉基和舊金山。
Elon Musk表示,當前加州昂貴的城際高鐵依然太慢,並且帶來的可怕的土地使用權的混亂。而Hyperloop系統則可以有效的避免這些問題,該系統採用高架結構,可以避免佔用過多土地。該系統如果只是用來裝人,需要60億美元建設;如果既裝人又裝車,就需要更大的車艙列,建造需要100億美元。
對於一直深受質疑的安全性問題,Elon Musk表示,
「有緊急剎車。一般來說,艙之間的距離有5英里,從洛杉基到舊金山可以安裝70個艙,每隔30秒一趟。就像迪斯尼的太空飛車一樣。而且乘客並不會感到不適,因為它的側向加速度比地鐵還小,因為艙像飛機一樣嵌入管道中。和飛機不同,它不受氣流影響,沒有什麼突然的動作,跑起來非常平穩。「
一些批評認為如此長距離的加壓管道,需要大量的能源,還會產生很大的空氣摩擦和熱量,因此該計劃幾乎不可能實現。Elon Musk回應稱,
Hyperloop走的是中間路線。管道不是完全真空的,也不是放在普通條件之下的,Hyperloop管道將處於低壓之下。
整個系統運行原理是,
Hyperloop管道內,」膠囊「將被安裝在鉻鎳鐵合金製作的滑板上。這種滑板質地很薄,而Elon Musk的SpaceX公司的太空產品就使用該合金,它可以經受高壓和高溫。滑板上有小口,可以吸入空氣形成一個氣墊。在」膠囊「的前部有兩個像協和噴氣式客機那樣的噴氣口。一個電動渦輪壓縮機會壓縮前部進入的空氣,然後送入滑板和」膠囊「。在滑板中有磁體,還有電磁脈衝,可以讓」膠囊「獲得最初的推動力,然後由發動機推動車艙前進。
這個設計還將帶來一個好處——沒有」音爆「產生。Elon Musk表示,
「相對於空氣,車艙的前進速度剛好低於音速。管道內充滿暖的順風空氣,「膠囊」可以高速前進,不會突破音障」
雖然這一切聽起來如同科幻故事,但Elon Musk和其一路走過來的搭檔們已經開始設計Hyperloop並檢查它的物理性能。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教授Martin Simon對於該系統評論稱,
「從技術角度來看Hyperloop是可行的。聽起來,所有問題已知技術都可以解決,它不需要什麼全新的發明。馬斯克提出的加速方法已經用在遊樂場的過山車上。一些企業也在研究,想用該技術運輸乘客和貨車。不同之外在於,Hyperloop使用氣墊讓車艙輕浮。」
對此Elon Musk也表示要將Hyperloop化為現實,仍有許多事要做。
」我只是提出方案,它是一個開源設計。它顯然可以變得更好,可以修正錯誤,優化設計。而且我要繼續運營SpaceX和特斯拉,它們都相當困難。「
毫無疑問的一點是,Elon Musk一路走來,從Paylal到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再到特拉斯汽車公司,他已經證明了曾經的豪言壯語——「沒有什麼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這次的設想依然引發了諸多疑問和「不靠譜」 的質疑聲。但一家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ET3公司已經開始著手對此進行研發。該公司早前發佈了一個叫做的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項目設想,它的原理和實現的效果就是Hyperloop追求的目標。
根據視頻介紹,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項目的動力供應採用的是磁懸浮技術。整個膠囊處於一個幾乎沒有摩擦力的環境中,以某種彈射裝置發射出去,無間斷地駛往目的地。每個「膠 囊」重達183Kg,長16英呎,能容納4至6名乘客,還有存放行李的貨廂。鏈接兩個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鐵路一樣搭建在地上。按照預想的規劃,這樣的管道 或許可以「附著」到既存的高速鐵路架橋上,以節省路線資源與基礎設施搭建成本。速度方面,ET3公司的設計是4000英里/小時。同時公司還表示相比現在 昂貴的機票價格,他們的項目能夠把從舊金山至紐約的旅行費用降低至100美元。在今年年底之前,他們還將搭建一段長度為3英里的管道來測試「膠囊」旅行概 念。
本月特斯拉消息不斷,自Elon Musk公佈了超高速城際運輸模式Hyperloop系統的初版設計之後,昨日正式宣佈開始接受中國國內的預定,目前特斯拉銷售的是Model S型號(見左下圖),該型號根據配置不同在美國售價為7至10萬美元。
在一份有關預定的消息發佈會提問中,特斯拉表示給出的預定價格是25萬元人民幣,但沒公佈最終售價。
特斯拉稱,預訂協議中不限定車輛配置、價格。對此前7月在香港地區開放預定,同樣沒有公佈價格,但表示將在兩個月內公佈售價。
得益於這個消息,特斯拉股價今天上漲6.4%,收盤價格在157.01,接近2季度財報發佈後的最高點158.
今天WSJ消息稱,
來自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的消息顯示特斯拉汽車公司在今年8月5日遞交代號為「Model E」的汽車及零部件,服裝,配件,以及維修的設備的專利申請。
當記者問詢是否將推出一款型號為「Model E」的汽車,特拉斯汽車發言人對此拒絕作出任何評論。
對於特拉斯股價的飛速上漲,福布斯發表文章稱,特斯拉股價泡沫必將破裂。文章表示,
特斯拉第一季度的靚麗業績實則存著隱患。首先,該公司當季通過銷售「汽車碳零排放配額」實現的營收為6800萬美元,約佔總營收的12%,這項收入今後可能會下滑。另外,由於特斯拉提前償還了美國能源部的貸款,因此免除了擔保責任,僅這一項就為其貢獻了1070萬美元的稅前利潤。多數投資者都將這些確認為非運營項目,並將其從未來的預期中剔除。然而,很少有投資者意識到,另外640萬美元利潤源自海外貨幣資產的變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日元的貶值,這降低了特斯拉以日元為名義貨幣的債務。
同時特斯拉目前的期權責任很難判斷有多大,該公司在最新的10-Q表中只計入了25萬股的期末股票期權,2012年底則高達2500萬股。由於流通股在這段時間內只增長了700萬股且多數都源自股票增發,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股票期權究竟出現了什麼狀況。
由於投資者看好Elon Musk對於電力汽車需求的拉動從而促進特斯拉銷售量增加,特斯拉日間交易的市值已經達到200億美元。將汽車與科技完美結合的特斯拉,由於Model S良好的銷售趨勢和在歐洲、中國等海外市場的強勁需求,其股價在2013年已經漲了5倍,其市值超過菲亞特。
特斯拉股價日間最高上漲6.9%至173美元,收盤上漲1.5%至164.22美元。在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表示美國認為敘利亞政府應當為使用化學武器負責之後,特斯拉股票止漲。收盤時特斯拉市值達199億美元。
2010年上市的特斯拉今年已經上漲了幾乎5倍。今年特斯拉計劃推出21000輛旗艦款Model S電力轎車,並在2014年繼續推出2倍的數量。特斯拉CEO Elon Musk表示轎車目前供不應求。
密歇根Baum & Associates的汽車分析師Alan Baum表示,「特斯拉是汽車中的戰鬥機——它力圖將汽車與科技完美結合。目前市場對於特斯拉的期望值非常高。」
Robert W. Baird & Co分析師Ben Kallo表示,特斯拉 Model S在加州排到了奢侈型轎車銷售量第三名,且其海外需求預測良好,這些都可能促進了特斯拉的上漲。
特斯拉在歐洲與中國
Kallo今天表示,「特斯拉在歐洲的投產和在中國的接受預訂都促進了特斯拉的業務。」
根據加州新車經紀商協會本月針對奢侈型和運動型轎車的報告,今年前半年, 特斯拉Model S銷量僅次於梅塞德斯-奔馳E級和寶馬5系。
根據彭博的數據,按照銷售量和產量,特斯拉屬於國際汽車製造商中最小的行列。按照市值,特斯拉則排到全球13名,列於起亞之後,在鈴木、馬自達、菲亞特之前。
美國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通用擁有483億美元的市值。福特市值達646億美元,是美國最大市值的汽車公司。根據彭博數據,特斯拉2013年市盈率達260,而通用是10,福特是11。
Model S 特寫
特斯拉 Model S被Motor Trend雜誌評為2013年度汽車;消費者報告5月表示特斯拉Model S是其測試過的最好的汽車之一;而本月特斯拉表示Model S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測試中被給予了最好的事故安全評級。
特斯拉在公佈第一季度利潤之後,於5月再次發放新股。這幫助特斯拉籌集到超過10億美元來用於產品研發和支付美國能源部9年前的貸款。
特斯拉是當今市場逼空的熱門選擇,但其近期走勢令我們想起了牛市中另四支遭遇逼空的股票,分別是NFLX、GMCR、CMG和MNST。和特斯拉一樣,儘管極端估值,但這四支股票因受零售投資者興趣濃厚及空方不斷騷擾而出現大幅增長。但每隻股票最終「撞了南牆」,跌幅超過40%。
下圖可見,平均而言,在逼空方殆盡前這四支股票的空頭淨額比例都下降了20%。從空頭淨額最高水平到股價登頂間的平均盈利是驚人的805%。相比較而言,特斯拉的空頭淨額才下降13%,自空頭淨額達到峰值以來股價漲幅為611%。
圖片來源:Ycharts Data
逼空特斯拉似乎達到了空前水平,但並未令另四支股票相形見絀。如果逼空得以繼續,收益恐繼續令人膛目結舌。憑著直覺,空頭淨額的收縮似乎與價格增長有關聯,就從GMCR的案例來看,空頭淨額出現了最大幅度減少,同時也是股價最大幅飆升,相反的情況則出現在MNST身上。
週四特斯拉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突破180美元關口,美聯儲推遲收縮QE,以及德銀上調25%目標價的研報,推動了該電動車公司股價上漲,而今年迄今漲幅超過了430%。
美聯儲放緩收縮QE提振了整個市場,這推動盤中特斯拉盤中突破180美元關口,整個交易日漲幅超過8%。
目前特斯拉市值已經接近220億美元,超過了日本三菱和意大利隊菲亞特的總和。
除了美聯儲因素之外,前一天德意志銀行把股價目標上調25%的報告,成為促成上漲另一個重要因素。
德銀維持對特斯拉買入評級,並且股價目標從之前的160美元上調至200美元。
分析師Dan Galves說:
「基於我們和管理層的談話,以及對該公司擁有者博客的信心,我們認為該公司將小幅跑贏三季度毛利預期。美國和歐洲的需求持續增長(儘管7月下旬大量期權生效對股價產生了影響),特斯拉工廠的生產率正在穩步提升」。
特斯拉已經成為美國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股票之一,而其CEO Elon Musk個人魅力更為這家電動車公司增加了創奇色彩。
對特斯拉的高估值,是建立在其未來有能力產生巨額回報的基礎上。180美元的股價,加上昨天1200萬手的交易量,意味著投資者持有股票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
特斯拉股票狂飆的背景下,有分析顯示散戶而非機構投資者迎來了狂歡。
今年5月,摩根大通明星分析師Gerard Minack退休感言:幸虧有散戶接手,機構投資者才能大賺一筆。
然而特斯拉股票的表現,顛覆了這一感言:在特斯拉,機構投資者逐漸撤出之後,散戶買家逐漸增多。只是,特斯拉股票也在以驚人的幅度增長。
據美銀美林的信息:
2013年整年,特斯拉的機構投資者逐漸淡出。機構投資者1月份持股84%,現在降低至66%。
結果顯示,散戶投資者在驅動特斯拉股票狂飆猛進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這種散戶逆襲的情況會發生變化嗎,也許會。下述情況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特斯拉5月發行的6.6億美元可轉換債券,10月1日將可以自由轉換稱普通股。
2013年10月03日 11:58 原文【特斯拉汽車著火 股價一度大跌9%】更新特斯拉發言人消息
當地時間10月2日,本年度至今股價高漲約445%的特斯拉(Tesla)收跌6.24%,報每股180.95美元。
這次股價大跌源於媒體報導特斯拉的S型汽車在167號華盛頓州州道上發生事故著火。消息傳出半小時內,特斯拉股價跌幅一度高達近9%。點擊查看特斯拉汽車著火視頻。
特斯拉公司事後聲明稱:
昨天,一輛S型汽車在路中央與一大型金屬物體相撞,該汽車遭到嚴重破壞。
該車的警報系統發出了問題信號,指導司機安全開到路邊。此次事故無人受傷。
因撞擊中破壞嚴重,該車前端起火。
火勢得到控制歸功於該車型和電池組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所有指標顯示,大火始終未燒及該車車廂內部。消防部門當場將火撲滅。
特斯拉發言人 Liz Jarvis-Shean表示,
10月1日特斯拉S型汽車起火源於大型金屬物體直接撞擊該車電池組的一個電池模塊,起火僅限於前車的小部分區域,無人受傷。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遞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今年一季度財報談到了使用鋰電池存在的擔憂:
我們的汽車採用鋰離子電池,目前已發生著火或冒煙及噴火事故,這些事故讓人更加擔憂這類電池用於汽車,未來(如發生)事故可能導致擔憂加重。
2日當天稍早,證券公司Robert W. Baird分析師Ben Kallo基於估值將特斯拉股價評級由「跑贏大盤」降至「中性」。
特斯拉通過穩健的行動、技術驗證和打造品牌明顯跑贏大盤。
我們依然看漲特斯拉的長期前景,股票上漲體現著企業的技術領導地位和多種可能控制執行風險的里程碑事件。
我們會更有建設性地對待電池技術退步或長足進步相關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