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 评论(4条) * 分享给好友 * 收藏 * 打印 * 给作者留言 请在此处写下您对该文记者的建议或留言: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8/HTML_QC81VFM35N9H.html


 

堪培拉不吹东风。

中铝接棒者熊维平,没有等到6月15日这个最后审查结果的日子,即被告知,“一切结束了”。

“在过去几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以最灵活、最务实的态度,希望就‘怎么调整’达到一个结果。但是很明显,最终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王文福此刻也远在堪培拉。

6月3日那天,作为肖亚庆这项中铝重要“遗产”的继承者们,在堪培拉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三天前,中铝的海外交易团队已经远赴澳大利亚急速协调。

来自市场的压力早在一个月前就跌宕起伏,但在6月1日抵达堪培拉之后,中铝的海外交易团队仍把最大的希望和努力放在政府公关上,毕竟对于这笔交易的最大障碍在于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这是被蒙上政治因素的最后较量地带。

最后各方选择了“侥幸”。

“ 此时,力拓董事长不得不行使他的尽职责任,因为在反对意见声音太大的时候,他不能将此扔给政府。”一位本次交易直接利益相关方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最后 的胜出方人士,6月5日这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点破说,“毕竟,矿业公司也是在政府眼皮底下做事,他也知道澳洲政府很为难,希望此事最好只停留于企业 行为。双方都有一点侥幸。”

三方的“侥幸”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即重新回到商业逻辑的框架内。

“最近两三天,JP摩根基金等力拓主要股东,也开始公开反对这个交易。JP摩根还是此次交易中铝的财务顾问之一。”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也获悉,熊维平之所以飞往澳大利亚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杜立石在与股东沟通过程中太过侧重“虚心倾听”、而“解释、说服”太少。

“中铝逐渐意识到,单靠力拓不行。中铝前往澳洲努力,主要是跟政府层面的沟通,也间接通过其它途径做些解释,表示愿意进行一些调整。”他说。

但一切还是结束了。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关于商业框架的较量还并不被外界所详知。本报记者经多方采访,解开了其中的核心谜团。

中铝的底线

在交易的最后时刻,力拓提出的新交易修改方案超出了中铝的底线。

“对我们来说,从一个公司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利益出发,肯定有自己的底线。当触及我们利益底线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接受和低头。”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说。作为中铝海外投资机构的总裁,王文福也是代表中铝与澳方进行谈判沟通的主力之一。

中铝的底线是什么,力拓的算盘又是什么,这是过去一个月这宗195亿美元交易案的谜底。

5月下旬,中铝调整的底线开始流传。“股权不低于15%、不放弃力拓一些核心矿产权益。”在这个前提下,中铝可以接受部分修改建议。

但力拓的部分大股东依旧对于中铝这一“可能的让步”表示不满。

其在英国的一个主要股东匿名表态称:“中铝目前所做的事,方向正确,但我不知道是否足够。”该股东认为,该交易计划还需做出更多修改,“已有让步不足以减轻投资者顾虑。”

不过,对于“15%股权”为中铝调整底线的问题,王文福在5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流言进行证伪:“不是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很明显,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底线问题,他们不能解决。而他们的要求,我们认为太高、太不合理了。”王文福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从可靠消息渠道获知,双方关于争夺的底线,在于“铁矿石的营销权益”。

前述中铝内部人士也表示,中铝此前对交易条款的调整,目标正是为了满足力拓“不影响资源定价”的要求,“包括修改产品营销、市场决策等条款”。

中铝海外收购团队的一个高层的下面这句话,透露了中铝的底线秘密。他说,“我们不是捡垃圾的公司。”

来自中铝的核心消息显示,力拓要求修改的条款,涉及的资产调整已经突破了中铝的底线了。

在 2月12日双方公布的交易方案中,除了72亿用于购买力拓可转债外,另外的的123亿美元,将用于购买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的最优秀资产的少数股 权,并围绕这三项业务分别组建三家合资销售公司。届时双方各占50%的股权,负责合资项目的产品销售。中铝将依据投资比例拥有相应的董事会席位。

“合资公司隐含的意味,是中铝的发言权和利益更大一些。”作为中铝这次的主要竞争对手,前述利益相关方知情人士5月6日告诉本报记者。

黄雀在后:中铝力拓交易案的漏洞

谁策动了对中铝底线的突破?似乎可以从这桩失败交易的赢家中寻找答案。

“对于现在的力拓来说,中铝与必和必拓两个方案相较,肯定是后者更好。”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当时力拓是没有办法融到钱,但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DI又站上了4000点,此前可是跌到700点以下的。”

在6月5日两拓签订的非约束性协议中,力拓与必和必拓以各自50%的股权持有合资公司,承担西澳铁矿石业务目前与未来的所有资产及负债。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于5日的公司声明中表示“非常高兴”:“该合资公司将世界级的铁矿石资源、基础设施和人员组合在一起,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因此,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双方预计,协同效应所产生的净现值将超过100 亿美元。该合资公司将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必和必拓与力拓分别通过各自的营销及运输网络出售均等数量的铁矿石。

为了使双方在该合资公司中股权对等,必和必拓将在协议生效后向力拓支付58亿美元,以将其在该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5%提升至50%。

但无论力拓还是必和必拓,仍需要寻找中铝交易方案的漏洞。

在2月12日的交易案中,中铝和力拓双方还将组建三个战略合作委员会,负责管理各合资企业,中铝将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确保公司在所有合资企业履行管理职责。

但 或许正是这些交易细节上留下的联想,让力拓的股东们表示疑虑。“如合作委员会怎么定?议事规则如何?这都是外界还看不到的。这种不透明给人想像和施展的空 间很多,模糊性很大,使得最关注的人都开始猜测,中铝可能会在营销方面施加影响,改变潜在的营销格局和游戏规则。”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政府公关之外,无论是力拓的高层还是必和必拓,都找到了以下的疑虑,作为挟持中铝修改条款的武器。

“营销格局对于矿商来说非常重要,西方企业希望,那些市场化的东西能被固化。但他们也知道,中国在追求买方话语权上意愿比较强烈。矿商不希望冒险让现有结构受到任何的潜移默化。”前述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如是解释。

对于必和必拓来说,这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一笔交易。

三方最后30天的角力

交易方案上的漏洞,还需要市场配合。

是调整方案,还是坚持原计划?中铝力拓交易案留下的这最后30天的谜团,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竞购的难得鲜活案例。

第一个重大节点发生在5月5日。当天,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首度突破70澳元(约合52.24美元),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价也升至30英镑(约合45.41美元),超过中铝购买可转换债券的首批行权价(每股45美元)。

在中铝此前宣布的注资方案中,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发行的A、B两部分可转换债券,分别以每股45美元和每股60美元的价格,转换为力拓的普通股。同时还可以享受9%的年息。

一直质疑力拓“为何不向现有股东配股”的声音,此刻显得不仅有理,而且有据。

一位专注于澳中的能源投资的交易人士反问记者:“换一个角度站在力拓的股东立场上,市场跌到了最低点,你的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却要考虑把一部分公司卖掉,你愿意吗?”

这时,一个折中消息从英国传出:力拓或将原计划给中铝的3%-4%的可转债,转而出售给其他股东,从而将中铝的持股比例限制到15%之内。

中铝对此以沉默回应这一传闻。

这时另一个熟悉的角色也正在5月悄然登场。

“事实上,必和必拓和力拓正式洽谈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中铝当然知道此事。”中铝海外交易团队一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只是必和必拓没有在媒体或者其它场合多言,它选择了直接下手。”

5月14日是另一个时间点。“这天前后,必和必拓与力拓就达成了初步协议,除了组建合资公司,力拓配股时,必和必拓也希望能大量认购。”中铝得知之后,开始被迫加速调整和沟通。

5月21日,《悉尼先驱晨报》一则消息称,中铝准备“放弃部分销售条款及获得力拓30%铁矿石产量的合同”,“愿意删除部分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包括在新合资企业任命人员的权利”。

对此,王文福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些猜测太多,我都不知道从何而来。但实际上,都是不确切的。”

传闻漫天飞舞之下,力拓新任董事长杜立石(Jan du Plessis)在5月期间密集接洽英国、澳大利亚各大股东。

配股是否跟进:中铝的下一步难题

虽然中铝最后获得了1.95亿美元,相当于中铝力拓交易案值1%的分手费,但是留给中铝的棘手难题并未就此结束。

6月5日发给本报记者的公告中,远在堪培拉的熊维平的表态,“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熊维平也进一步表示,“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中铝公司作为力拓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注意到了力拓集团计划实施配股融资并拟与必和必拓集团在西澳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建立合资企业的公告,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事态的发展,即包括了力拓与中铝分手后,转而寻求配股后的情势。

“比如力拓152亿美元配股,就是个摆在中铝面前的难题。如果不跟的话,作为单一大股东的地位就会被稀释,但跟的话,现在这个股价又在升高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中铝的交易对象力拓,目前还拥有另一个敏感的身份,即中澳铁矿石谈判桌上的“急先锋”。

5 月26日起,力拓已先后与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中国台湾以及其它亚洲地区的钢厂,就2009新一财年的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在2008年的基础上,粉矿 价格(占中国进口量的80%)只降32.95%。把坚持“降幅不应低于40%”的中钢协和中国钢企,置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本报记者邓瑶、鲍晖春对本文亦 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81

请在全球范围内多元化配置资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7/2MMDAwMDE3NzQ2Mg.html


在全球资产管理业界,贝莱德(BlackRock,BLK.NYSE)的低调有些可怕,而对公司创始人兼CEO劳伦斯·芬克 (Larry Fink),这也许正是他追求的效果。

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场内部论坛中,他对着一群中国机构投资者说,“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 产管理公司,也许你们中某些人会觉得有些诧异,因为我们不是最知名的公司。”目前,借助BlackRock Solutions(r)(贝莱德解决方案),贝莱德为价值9万亿美元的资产提供风险分析及企业投资系统服务,加上其自身管理的3.35万亿美元的资产, 贝莱德服务的客户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

1988年,芬克从黑石辞职,自立门户创立了另一个“黑石”(BlackRock直译为黑色的岩 石),其后,在接连并购道富研究(State Street Research)、美林投资管理部门(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后,芬克历经15年,一手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如今行业里还有人笑谈,“好像Rock(字意为岩石)比Stone(字意 为小石子)大一点。”

与其他大型资产公司相比,贝莱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身不进行自营交易,也不开展借贷业务,防止与客户发生利益冲突, “赞同并理解贝莱德非常独特的业务模式,是建立其共同企业文化的前提”,芬克在访谈中强调道。无疑,在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遭遇诉讼的背景下,这种定位在华尔街有着受重视的价值。

由于贝莱德独立的地位,加之其出色的风险分析能力,金融风暴期间,贝莱 德与美联储、英国财政部、瑞士国家银行等机构一起合作,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理。正如《财富》杂志带有恭维色彩的形容芬克,如果亨利·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本伯 南克是金融危机的“形象代言人”,那么芬克则是“幕后的市场修补者及聆听众人告解的神父”。

在与本报对话中,芬克一直强调其个人是一位管理 者,而不是一位投资者。尽管芬克没有指明具体的资产配置方向,不过,他似乎对未来持有较乐观的态度,无论在谈及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或者中国房地产市场泡 沫的时候,皆是如此。

全球投资新策略

《21世纪》:虽然近期全球金融市场依旧动荡,但是与 2008年比较已平静许多,今天你回头看,在那场风暴中何时是最艰难的时刻?

芬克:最艰难的时刻发生在雷曼兄弟倒台之后。当时就连货币市场 基金(被认为是为稳健的投资品种)也几乎崩溃,在雷曼倒台后的两周半,有价值500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撤资,我们必须及时做出偿付,其中就要分清重点, 哪些是要向客户付款,而哪些是要回收流动性。

更糟的是,当时市场谣言四起,说摩根士丹利和美国运通都有倒台的风险,如果他们倒下去,引发的 风暴会更猛烈。当时,贝莱德一直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合作,保证市场流动性,如果货币市场崩溃,企业资金链就会断裂,全球资本市场可能崩溃。幸亏美联储和 财政部及时出手,危机得以避免,我们也没有经历比雷曼兄弟倒台更为恐怖的时刻。

你可以想象,周一直到周末,要应对货币市场基金客户的赎回要 求,同时又无法确定未来是否会发生更恐怖的状况,这是何等艰难的情形。

《21世纪》:那根据你的观察,历经了金融风暴之后,投资者在投资策 略方面是否有新的变化?

芬克:没错,危机开始后,大量投资者都在寻找新投资策略。保守的投资者会更青睐固定收益产品,而负债需求更高、更激 进的投资者则投资股票多一些。不过,无论何种投资风格的投资者,都更为关注流动性、透明度、风险管理三方面的问题;无论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市场的投资者,投 资多元化、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的趋势也很明显。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其管理团队、董事会、监事会,会更审视风险,无论他们做何种策略调 整,或多或少与2008-2009年初这段时间的经历相关——相对成功、痛苦指数少一点的投资者,危机后会更多地投资股票;痛苦指数比较高的投资者,会倾 向追寻固定收益的产品。没有一种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同的人找各自合脚的鞋。

人人皆可“巴菲特”

《21 世纪》: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的策略,背后都有投资理念的支撑。在中国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经历本轮牛熊更替,不仅没有得到共识,反而争议更大。作为全球最 大资产管理公司的CEO,你如何看待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普通个人投资者能够效仿吗?

芬克:巴菲特的理念,是对业绩良好、尤其具备优秀领导者 和管理团队的公司进行长期投资,不关注每天股价的变动,他会投资新兴企业,也会投资历史悠久、战略持续按的百年老店。可以说,他的投资策略非常简单,一点 也不复杂。

而市场上很多投资者,恰恰每天被各种噪声、股价波动所困扰。其实你只要看准了公司和管理团队,采用集中投资策略,就能成为巴菲 特一样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不要做那种整天进进出出的短线投资者,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放弃。

《21世纪》:个人投资者能像巴菲特一样挑选出优 秀的公司么?

芬克:今天我们有互联网,有各种透明的渠道去获取公司的信息,分享其他人对于这家公司的观点。历史上,从未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 样,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有同等机会深入了解一家公司。

毫不夸张地说,个人投资者较之以往任何时代都容易成为巴菲特,而且是非常可行的。比方 说,我们和巴菲特拥有同样的技术手段,他没有内幕消息,一样是研究公开数据,纵然他有更多渠道能与公司管理层交流,我们也可以去分析与管理层有过交流的人 的意见。

重要的是,如果真正想学习巴菲特,投资者可以看看他最近又投资了什么,这也是公开的,你只要跟着做就行了,事实上,很多人就是这么 做的。

《21世纪》:你个人信奉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吗?

芬克:我自己是信奉的。在贝莱德,也有很多人像巴菲特一样做长线投资, 他们对公司做深入分析,研究其管理团队、商业模式、公司战略,可以很多年持有超过单个公司5%以上的股份。

如何判断地产泡沫

《21 世纪》:光有理念和策略,找不到好的投资品种同样不行。当前经济环境下,在股票、债券、黄金、货币、大宗商品等各种资产配置选择上,你的建议是什么?

芬 克: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投资集中在某一种资产类别是不明智的,我的建议是眼光放长远,并做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除了你说到的资产类别,还包括很多固定收益产 品,可以实现投资组合的稳定,并实现正回报。

很遗憾,我是CEO而不是投资者,我们集团的投资专才会给出更具体的投资建议。

《21 世纪》:2009年4月,你曾在中国建议机构购买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类相关产品,过去一年,如果有人听从了建议,投资回报如何?现在仍是购买 MBS的好机会吗?

芬克:可以说,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其他市场,凡是听取了我们意见、购买了MBS及相关信贷产品的投资者,过去一年都获得 了丰厚回报,某些类别的资产年回报率超过30%。

现在我不再建议购入MBS,当下金融市场总体较为稳定,MBS价位已经很高,美联储也在限 制MBS的购入。总体而言,信贷产品仍是较好的理财产品,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只是不会有去年一样高的回报率了。

《21世纪》:中国的 房地产有泡沫好像成为全球共识。你个人曾对房地产有研究,并研发过相关证券化产品,你如何判断房地产泡沫的?

芬克:关键取决于经济的增长活 力。现在中国各个城市建设在大张旗鼓进行,就是因为预期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如果增速没有达到预期水平,过剩产能不能利用,就可能会存在泡沫; 如果中国经济仍能按预期增长,出现泡沫的风险并不大于其他经济体。

中国很多大城市当下确实出现了大量空置房,不过是否过剩取决于其房屋消费 速度是否快于建设速度。如果房子最终无法全部被购买,就有风险,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规模增长如此快,虽然有空置房,但我觉得风险不会太大。最新公布的 中国一季度GDP高达11.4%,这是很正面的数据支撑。

当然,我本人并非中国房地产的专家,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房地产能够带来的收入与 其价值之间存在着核心联系。也许现在的租售比非常不合理,如果租金将来能够实现持续上涨,那么一样能合理化今天的购买行为。

看跌欧 元,看好美元

《21世纪》:前段时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很多,你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应该做出调整?

芬 克: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全面审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看看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后状况,比如印度卢比升值后,印度经济增长并未减缓。我想,中国、印 度、巴西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应动态地审视自身货币与发达国家货币的关系,并做出相应调整。

中国正经历农民入城的城市化进程,有着增加就业、 社会稳定的需求,这与其他国家可能又不一样,不过,印度既然卢比升值、失业率仍保持相对稳定,中国也同样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我只是从一个金融市场观察者 的角度认为,人民币是低估的。从中国社会整体需求的角度来说,中国政府应更有发言权,中美两国在汇率上需要互相体谅。

《21世纪》:货币同 样是一种资产配置,这方面你有什么建议吗?

芬克:相对欧元、英镑来说,我更看好美元。欧洲大陆经济增速放缓,公共财政部门赤字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讨论的希腊经济稳定 方案,即使付诸实施仍然会带来其他问题,因此欧元区经济压力较大,而且还会影响到英镑。如果投资者不能持有欧元和英镑,又不能大量持有卢比或者人民币,那 么美元应该会在今年走强。

《21世纪》:有人担心,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会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这是否有可能?

芬克:二 次探底或者经济放缓,只会存在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尤其在南欧。我认为美国经济不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

德国和法国的经济情况比较好,相对南欧 国家,经济增长较为强劲;希腊会进入衰退,已开始执行例行节俭、紧缩的政策;西班牙、葡萄牙政府在减少公共财政开支以平衡赤字,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等 待6年的大并购

《21世纪》:有报道说,2009年12月贝莱德收购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简称BGI)之前,你们就曾有过接触,但当时觉得时机不成熟,没有走到一起,为什么2009年又是一个好的并购时机?

芬 克:我们第一次和巴克莱接触是2003年,在此之前,贝莱德没有做过任何并购,企业一直是有机增长。当时贝莱德上市5年,成立也才15年,还不是特别成 熟,而巴克莱是一家强大的公司,有很强的企业文化,BGI的产品和能力也有所不同,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不过,自2003年那次接触以 后,BGI成为贝莱德解决方案[BlackRock Solutions(r)]的客户,他们采用了我们的风险管理工具,彼此开始合作。2004年和2006年,我们分别收购了道富研究(State Street Research)和美林投资管理部门(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ment),使得贝莱德投资品种更为均衡,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2009年早些时候,我们听说了巴克莱银行集团有意要将其BGI 出售。BGI提供的产品是追求贝塔收益,而我们是阿尔法收益,这样的互补是大家重新讨论的前提。2009年3月底,我们和BGI管理团队开始接触,大家有 信心能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之前并购的经验,我们不会有这么大信心去完成如此规模的全球性并购,巴克莱和BGI也不会给予谈判和讨论机会。

《21 世纪》:收购BGI在产品和业务方面具有协同性,并购过程中是否存在企业文化冲突?

芬克:不能说文化存在冲突,更主要的是学习和理解过程, 我们要去深入认识BGI的历史和文化,将其积极、正面的因素融合到贝莱德中来。

我可以肯定地说: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 他们没有从技术层面进行整合,缺乏一个共同平台。贝莱德在收购过程中,我们非常看重要确保在全球建立一个共同的技术平台和共同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是我们的 强项,但需要时间。

最重要的是,则是确保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并为之努力。在新的贝莱德中,所有员工都认可我们的单一战略,即只做资产管 理;赞同并理解贝莱德非常独特的业务模式,即我们百分之百地只做代客理财,不做自营交易,不做贷款业务,与客户利益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这样的业务模式被 所有人认可后,就有能力建立共同的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3

“悲情英雄” 桑德斯:請在最後支持希拉里

“伯尼,伯尼”,“拒絕腐敗,這就是民主!”此起披伏的叫喊聲,從費城市中心的市政大廳門外一直延續到費城下城的國富中心體育館(民主黨黨代會舉辦地) ,到處都是拉著橫幅,支持民主黨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的遊行者。他們有的用鮮花拼成桑德斯的名字,並讓來自各州的抗議者簽名;還有的把桑德斯的頭像做成巨幅海報。

會場外,桑德斯的支持者(周佳/攝)

 

當地時間25日是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第一天。在費城的大會現場里,民主黨各核心委員會在空調房里開了一天的會。而場外,來自全美各地不同組織的示威者冒著36攝氏度的酷暑,在太陽下遊行示威了一整天。

寧為玉碎 也不選希拉里

“為伯尼的黑人”組織由一群非洲裔男性組成,他們包了一輛大巴到費城下城遊行,並把整輛車的外殼漆上了桑德斯的大頭像,手持的美國國旗上還有“為伯尼的黑人”字樣。上午遊行完畢,他們躲在車里休息。一旦有其他組織的遊行者經過這里,他們馬上跑出來,拿著喇叭助威。

該組織的創始人布魯斯·克拉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黑人兄弟也一直推崇前總統比爾·克林頓,但是希拉里不能就因此覺得理所當然(我們會選她)。

“我們要讓民主黨知道,不要以為我們會就此妥協。我們應該投票否決民主黨現在的提名。這樣,今後四年,我們不必再面對我們當前的情形(腐敗的政治)。”克拉克說道:“即使希拉里采納桑德斯的政策,我也不會選她。這不是她是否支持桑德斯政策的問題,因為她做了不正確的事,我們不能給她借口。”

會場外,印有桑德斯頭像的大巴(周佳/攝)

來自佛羅里達州的中年非洲裔女子阿利森·克拉克(Allison Clark)隨著她參與的組織“人民的白宮”到費城遊行。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曾經她們全家都是民主黨,並且每次總統選舉都支持民主黨候選人,2012年奧巴馬總統競選時,她還加入了當地的競選委員會,為此她非常自豪。但就在幾個月前,她退出了民主黨。

“因為我是民主黨,所以我很關註民主黨的動向。我發現和共和黨一樣,民主黨內部的問題太多了。” 克拉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仍舊會參加選舉,但是我不喜歡特朗普或者希拉里。我還沒有想好自己會選誰。”

當然,許多支持者也知道,在當前這種地步,桑德斯已經無力回天了。一位來自科羅拉多的民主黨代表胸前別著印有“伯尼”字樣的徽章。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就像球賽,裁判判了,即使是黑哨,也不能再改了。”

桑德斯的選擇

25日下午,桑德斯勸說他的支持者支持希拉里。“立刻, 馬上,我們必須打敗唐納德·特朗普,並且我們必須選希拉里·克林頓和提姆·凱恩。“現場,第一財經記者聽到,桑德斯的支持者立刻發出雷霆般的噓聲。桑德斯心里也委屈,他並不情願這麽說,“兄弟姐妹們,這是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

當他強調,“特朗普不尊重美國憲法或公民自由”時,有人喊道:“希拉里也不尊重。”

另外,桑德斯還給支持他的黨代表發了署名的短信,希望他們保持冷靜。“作為一種禮貌,我請求你們不要在黨代會上抗議。請向你們的代表團解釋,這是極為重要的。- 伯尼。”

一邊是桑德斯支持的不情不願,另一邊希拉里也郁悶,為了政治做些犧牲,說些違心話有啥了不起。想當年,她作為女權主義者,結婚後她本不準備改成克林頓的姓,但是當時比爾·克林頓是保守的阿肯色州州長,為了丈夫的政治前途,她把姓改了。後來,克林頓又出了與萊溫斯基的醜聞,當時希拉里博得了許多女性的同情。許多支持者敦促希拉里同克林頓離婚,然而,為了丈夫和自己的政治前途,她最後還是選擇妥協,支持並原諒克林頓,並反對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對克林頓發起彈劾案。

 “再次團結”的最後呼籲者

桑德斯作為民主黨黨代會第一天的壓軸出場者,更像是一位勝利凱旋的英雄。當晚10:50分,他走向講臺時,全場響起長達3分鐘的歡呼,桑德斯連說了很多次謝謝都無法抑制這些歡呼聲。“我很榮幸今天能來這里,”桑德斯說道。

這一次,桑德斯也學乖了。他並沒有在一開始就表明支持希拉里的態度,而是感謝他的支持者,感謝了近700萬捐款給他的人,感謝他們創造了美國選舉史上個人捐款的歷史紀錄。他還對支持者說,明天投票時希望聽到他們的聲音。桑德斯話題一轉,告訴大家,他與希拉里有很多分歧是民主的體現。他利用大會繼續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表達對社會收入不平等的不滿,對中產階級生活下降的不滿。“最富有的0.1%的人擁有的財產與90%的人一樣多,這樣的不公既不道德也不能被接受,更不可能持久。這些年來,1%的人獲取了85%的新增收入。”桑德斯說道。雖然事後有報道指出這些數字不僅過時而且有些誇大,但在桑德斯演講時,會場里的支持者發出如雷的歡呼。

桑德斯還抨擊了民主黨的提名過程不公,再次引燃會場里支持者的呼聲。他話題一轉說,沒人更比他感到不公。最後,他表示美國需要一個能夠團結大家的領導人,這樣的領導人就是希拉里。當桑德斯最終表態支持希拉里的時候,全場歡呼雷動。

“通過這些措施,任何客觀的觀察者會認為,根據她的想法和她的領導,希拉里必須成為美國的下一任總統。沒有其他選擇。”桑德斯說。“如果你覺得你可以坐視不管,用點時間想想,特朗普(如果當總統)提名的高院法官會如何,這對公民權利、平等權利和國家的未來意味著什麽。”

在接下來的演講中,桑德斯把他的政治主張再次宣揚了一番並且包裝成希拉里的主張。他再次重申反對TPP、支持全民醫保、免費大學教育等政策,每一次都都引發了會場里的歡呼。

同樣關註民主黨黨代會直播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第一時間在自己的推特上評論道:“伯尼·桑德斯完全服從不誠實的希拉里·克林頓,他投入了所有的工作、精力和金錢,卻沒有什麽成果展示!簡直是浪費時間。”

會場上,許多桑德斯的支持者仍舊打出橫幅,表示即使不選桑德斯,他們也不會選希拉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