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776
作者:庞江竹 宋爱萍等
目 前,我国经济面临传统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突出问题,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 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必须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转型发展,即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经济结构由 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兼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为 了引领和推动经济新常态发展,2013年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产业布局、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政策性法规、文件、标准等,推进各行业进行转型升级,促进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炼油行业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的主要供应者,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国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节能 减排、环保清洁化的重点行业。为此,笔者回顾分析了2013年以来我国炼油行业的相关政策,以期为“十三五”我国炼油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炼油行业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
1.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3年 12月2日和2014年10月31日,国务院相继发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2013年本(国发〔2013〕47号)和2014年本(国发 〔2014〕53号),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2014年本的政府核准目录对炼油行业提出要求:新建炼油及扩建一 次炼油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扩建项目下放到省级政府核准。而2005年本目录 中,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的炼油项目由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十 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按照准入要求参与石化产业重组改造和基地建设,推动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有 序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在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拥有先进技术或原料供应能力的外商投资企业独资或控股建设炼化项目,进一步 增强原油供应保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推动我国炼化布局进一步优化合理
2014年 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石化产业布局方案》在国务院获得通过。该方案坚持安全环保优先、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坚持资源优化配置和坚持提高产业效益四大 原则,主要内容是抓好现有优势企业挖潜改造,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加快能源进口通道配套石化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能源战略通道作用,优化提升石化产业基地,提 高原料多元化水平,推动产业集聚高效发展。未来我国将逐步在东部沿海形成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从北向南依次是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 泾、浙江宁波、福建古雷和广东惠州,2020年原油加工能力占全国炼油能力的40%左右。
3. 逐步放开地方炼厂进口原油使用权
2015年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运行[2015]253号),对地方炼油企业逐步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该文件 对地方炼油企业获取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具体条件、用油数量折算办法和申请确认程序均作了明确规定,申请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拥有一套及以上单系列设计原 油加工能力大于200万吨/年(不含)的常减压装置;二是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小于66千克标油/吨,单位能量因数能耗不超过11.5千克标油/吨?能量 因数,加工损失率小于0.6%,吨油新鲜水耗量小于0.5吨,原油储罐容量符合有关要求(具备不低于15天设计日均加工量的原油储存能力);三是具备完善 的产品质量控制制度;四是具备与加工能力、原油品质等相匹配的环境保护设施和事故应急防范设施且运转正常,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 近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五是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历史安全纪录,近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六是具备完善的消防安 全管理制度,近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七是淘汰本企业所有设计原油加工能力200万吨/年(含)以下常减压装置。
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委托,正在制定《企业用油申请核查评估工作细则》,将对申请企业核查评估的具体程序和申请企业准备报送的具体申请材料作出具体规定。
4. 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上调成品油消费税
2013年 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624号),促进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 化。该文件主要内容:一是缩短了调价周期,将成品油计价和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当汽、柴油调价幅度低于 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二是根据进口原油结构及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变化,相应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油种。与2009年成品 油价格改革相比,本次成品油定价机制实行后,调价时间节点透明度增强,调价频率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贴合更紧,压缩了经营者无风险套利空间,大 大遏制了市场投机行为。
为 了抑制成品油消费过快增长,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趁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大幅下跌时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连续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其中汽 油消费税由1.0元/升提高到现行的1.52元/升,柴油消费税由0.8元/升提高到现行的1.2元/升。加上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 教育费附加等税费,税负在我国成品油价格中所占比例快速上升,2015年已达到46.8%,仅次于英国的58.46%、德国的56.29%,远超过美国的 11.22%。
二、能源发展与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1. 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炼油行业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能耗物耗,提出炼油综合加工能耗要下降到63千克标准油/吨,水耗降低到0.5吨/吨。
2. 开展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试点
2013年 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能耗在线监测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旨在探索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路 线、标准规范、功能应用和建设管理模式,搭建国家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的基础架构、验证、完善在线监测企业能耗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标准,确保能够采集到企业 一线真实的能耗数据。
3. 明确规定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013年 12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251-2013),于2014年9月1日实施。该标准定义了 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和单位能量因数能耗这三大炼油能耗指标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强制性规定现有炼油企业炼油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指 标采用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其值≤11.5千克标油/吨·能量因数;新建炼油企业炼油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指标包括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和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其值是炼油(单位)综合能耗≤63千克标油/吨,单位能量因数能耗≤8千克标油/吨·能量因数。这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炼油行业的政府性规范限制标准, 在此之前炼油行业综合能耗测算与限制标准主要参考《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GB /T50441-2007)和《炼油行业单位能量因数能耗限额》(DB37/755-2007)等通用或地方性标准。
4. 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2013年 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 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该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2年下降18%,重 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全行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8%、8%、10%和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指 导意见明确炼油行业重点任务:一是继续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2015年底前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的常减压装置(青海格尔木、新疆泽普装置除外);二 是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炼油行业2013-2017年重点研发和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包括:装置间热联合和热供料技术、超声波在线防除垢技术、二级 冷凝流程技术、板式空冷技术、炼油废水高效处理技术、膜分离氢气回收技术;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治污减排工作,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都要安装脱硫设施; 四是通过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开展炼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原油的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 理,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五是建设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修订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完善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体系等;六是要求原油加工 综合能耗由2012年的92千克标煤/吨(相当于64.4千克标油/吨)降到83千克标煤/吨(相当于58千克标油/吨),下降9.8%。
5. 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
2014年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三批)》公告,要求各生产和使用企业根据目录中所列产品目录,于2015年年底前停止使用。目录共有两大类337项设备(产品),包括电动机300项、风机37项。
6. 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2014年 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该计划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 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行 动计划重点措施包括:一是大力发展天然气,到2020年,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的产量超过2450亿立方米;二是适度发展煤基燃料替代、重点发展新 一代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质替代,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船舶、天然气汽车和船舶等交通燃油替代,到2020年,形成石油替代能力 4000万吨以上;三是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 准实行强约束,现有产能能效要限期达标,新增产能必须符合我国先进能效标准,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四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加快资 源税费改革,积极推进清费立税,研究调整能源消费税征税环节和税率,完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实行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
7. 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2015年 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石油和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规范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标准、验收标准,指导支持各行业加快建设 能源管理中心,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该方案计划2020年前在石化行业建设和改造完善200个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其中炼油和乙烯企业约30个。能 源管理中心主要建设内容有:能源计量系统、能源数据采集网络、能源管理中心基础平台、能源集中监控平台、能源闭环管理平台、能源平衡与优化调度平台和高耗 能装置或设备的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等。
三、大气污染防治与环保相关政策
1.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3年 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 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约25%、20%、15%,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约60微克/立方米。
其 中对于炼油行业的重点要求是: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所有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要实施脱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限时完 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 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完善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政策。
2.修订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
2014年 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境保 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跨行政区域的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对地方政府实 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生产企业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违法的企事业单位将面临环境影响评价限批,停止建设、恢复原状,查封、扣押排污 设施设备,停业、关闭,行政拘留,追究环境污染罪等不同程度的处罚,同时要承担按日连续处罚、天价生态破坏赔偿、高额环保税费等巨额违法成本。
3.就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社会意见
2014年 4月,国家环保部发布《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环办函[2014]397号),就《石油 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向社会单位第二次征求意见。该标准要求新建企业自2014年7月1日起,现有企业自2017年7月1日起,其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 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执行,不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工业炉 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的相关标准值。
该 标准是针对炼油行业污染物排放要求的首个系统性专业标准,明确了石油炼制企业生产过程中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该标准规定,现有企 业直接排放到水体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为:COD(化学需氧量)≤70毫克/升、石油类≤5毫克/升、氨氮≤10毫克/升,与现行《污水综合排放 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值相当,特别区域执行特别限值,主要指标为:COD≤60毫克/升、石油类≤1 毫克/升、氨氮≤5毫克/升;现有企业加工原油排水量限值为0.6立方米/吨(原油),新建企业加工原油排水量限值为0.5立方米/吨(原油);催化裂化 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为200毫克/立方米,特别区域的特别排放限值为100毫克/立方米;加热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为100毫克/立方米,特别区 域的特别排放限值为50毫克/立方米。
4.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进程
为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关于油品升级的有关要求,2014年6月,国家能源局制定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计划提出了明确 的炼油落后产能削减目标——2014-2017年同步淘汰落后产能5000万吨/年以上,其中央企2158万吨/年。同时,为纾解企业压力,该计划对升级 车用汽柴油实行加价政策,即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原则,车用汽柴油质量标准升级至国四的加价标准分别为每吨290元、370元,从国四 升级至国五的加价标准分别为每吨170元、160元。计划同时提出,为充分发挥税收对消费的调节作用,全面实施有利于油品升级的汽、柴油连续生产加工消费 税抵扣政策,并研究将部分成品油消费税税目的征收环节后移。
2015年 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发改能源[2015]974号),印发《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方案》,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清洁油品生产与供应,提前全面 完成质量升级任务。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一是扩大车用汽油、柴油国五标准执行范围,从原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试点城市扩大到整个东部地区11个省 市全境,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和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二是提前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供应时间,将全国供应国 五标准车用汽油和柴油的时间由原定2018年1月1日提前至2017年1月1日;三是增加普通柴油升级内容,2016年1月1日起在东部地区重点城市供应 国四标准普通柴油,2017年7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普通柴油,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五标准普通柴油。
5.北京市着手研讨车用燃料“京六”标准
为 减少北京雾霾天气,进一步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2014年2月,北京市着手研究讨论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京六标准,计划2016年实施。目前,正在讨论的京 六标准有两个方案[1],方案一的指标要求较温和,方案二的指标要求较激进。即使较温和的方案一,主要指标也比国五标准和京五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以车 用汽油为例,方案一的烯烃含量、芳烃含量、苯含量、50%馏出温度等指标要求限值分别为15v%、30v%、0.8v%和110℃,比国五标准相应指标分 别降低了9个、10个、0.2个百分点和前移10℃,比京五标准分别降低了10个、15个、0.2个百分点和前移10℃。较激进的方案二中,烯烃含量指标 和芳烃含量指标限值分别为10v%和22v%,比方案一要求更为苛刻。无论方案一还是方案二,一旦获准实施,将对国内炼油企业产品结构造成重大冲击。
6.进一步规范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
2014年 11月,环境保护部组织起草了《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明确规定了排污许可证的申领范围、许可条件、许可内容、受理流程、审核流 程、载明事项,持证排污单位的义务以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了实现对排污单位的监管所能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等,进一步规范了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
7.开展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
2014年 12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要求在2015年底前,全国石化行业全面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完 成VOCs排放量和物质清单信息申报,初步具备VOCs监测监控能力,环境保护部建立统一的VOCs信息申报和管理平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石 化行业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其他区域石化行业全面开展VOCs综合整治工作;在2017年7月1日前,全国石化行业全面完成综合整治工作,达到《石 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的要求,位于重点区域的石化企业应按规定达到特 别排放限值要求,建成全国石化行业VOCs监测监控体系,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石化行业VOCs排放量核定。
8.《大气污染防治法》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5年 1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以新修订的环境 保护法为依据,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制度措施,突出了源头治理,对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等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提出了多项具 体防治措施;规定了由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防治工作;明确了实行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强化了政府责任,建立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大了对污染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例如“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直接损失的1倍以上3 倍以下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倍以上5倍以下计算罚款”。而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造成大气污染 事故的处罚规定是“处直接经济损失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两者相比,草案的处罚力度相当严格。
9.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5年 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主要目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重点 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三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 于三类比例总体高于93%;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 达到或优于三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其 中,涉及炼油行业的重点要求:一是在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小型炼油厂;二是在 2017年底前,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三是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要严格控制石油加工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四是炼油等重点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 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五是制定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 定额标准,到2020年,石油石化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六是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资源税税费改革等工作,研究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 消费税征收范围;七是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水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制修订步伐,各地政府可结合实际,研究起草地方性水污染防治法规;八是完善标准体系,健全重 点行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十三五”炼油行业相关政策导向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我国炼油行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的关键五年,2013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将给炼油行业的“十三五”规划带来深远影响。
1) 在炼油产业布局层面,炼油项目审批权的下放、石化产业布局方案的规划将促使炼油企业进一步向规模化、炼化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被城市合围 的、原油资源不足的炼油能力逐步向安全防护纵深广阔、市场需求旺盛的东南沿海七大石化产业基地集中,推动我国炼化布局进一步优化合理。
按 照中央企业现有炼油产能规划,以2014年原油加工能力7.46亿吨/年为基础测算,202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9.17亿吨/年。根据国内成品油 需求预测,2020年我国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按照60%的成品油收率和80%的开工率来计算[2],2020年需要炼油能力7.29亿吨/ 年,与规划相比炼油能力过剩1.88亿吨/年。除全部淘汰200万吨/年(含)以下小炼厂的8967万吨/年炼油能力之外,未来还需要淘汰或搬迁其他 9800万吨/年左右的炼油能力,届时这部分炼油能力取舍将由市场作出选择,盈利能力越低,淘汰几率越大。
原 油进口使用权的放开、成品油定价机制及税费的进一步改革将不断推动地炼优胜劣汰,实现规范管理、有效监督,有助于国家对地炼企业的规范管理与严格监督,不 但可有效地解决地炼企业的原油资源问题,而且会促进炼油行业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推进我国成品油市场的逐步市场化和国际化。
我 国成品油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更是挤压了炼油行业的利润空间,原油进口权的逐步放开将导致国内炼油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国企炼厂由于受到政 府部门严格监管,其盈利难度将越来越大。地方炼厂一直处在政府监管之外,真正纳入政府规划管理还需时日,一旦其解决了原油资源问题,再充分利用固有的经营 手段灵活等优势,地方炼厂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届时国有炼厂面临的盈利压力将更加巨大,部分企业甚至可能面临生存困难。
2) 在节能减排方面,《能源“十二五”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等文件从战略层面对炼油行业发展进行了把控。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目标要 求,除煤炭、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外,石油消费所占比例不超过13%,而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比例为18%左右,这意味着 “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消费比例要降低5个百分点,炼油行业发展空间将受到极大压缩。
要 通过大力发展天然气、电动交通工具等交通替代燃料,促进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控制排放增长,未来炼油行业在交通运输燃料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石化 节能减排指导意见、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试点、高耗能机电设备淘汰目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炼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文件及标准对炼油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 具体要求,未来炼油行业将通过建设在建监测、能源管理中心、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淘汰高耗能机电设备等手段不断降低综合能耗。
2020年 前,炼油企业单位综合能耗要达到58千克标油/吨,而2014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平均值分别为58.4千克标油/吨和64.9千克标 油/吨,除中国石化外,其他包括中国石油所属炼厂在内的绝大多数炼油企业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才有望按期达标。
3) 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法》、《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 《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更加严格的法规,显示出国家要全面治理污染、还人民绿水青 山的决心,对炼油行业水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成品油质量升级进程等规定了具体指标和要求,给炼油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未来炼油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 清洁化将成为炼厂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值 得注意的是,与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并称的史上最严的新《安全生产法》于2014年12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一次对旧法的全面修改,相比旧法,新法 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明确政府安全监管定位及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加大了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力度。
上述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我国炼油行业“十三五”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短期内,炼油行业将经历艰难的整合升级过程,但从长远看,有助于我国炼油行业真正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健康发展,大幅度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
本文节选自《国际石油经济》2015年第5期《近年我国炼油行业相关政策及其导向》。阅读全文,请查阅期刊或登陆石油经济网http://www.petroecon.com.cn/。
本文转自: 国际石油经济
油價慘跌一年多,其商品市場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金融大咖們紛紛逆勢操作,為何他們敢危機入市? 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這是股神巴菲特的經典名言,正當油價慘跌、高盛等投資銀行爭相喊出每桶下看二十美元、十五美元之際,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正悄悄逆勢買進能源股Phillips 66。 二月新春期間,油國減產露曙光,油價終於出現暌違已久的反彈行情,但整個一月份,巴菲特就大買了Philips 66一千零八十一萬股,累計波克夏目前共計持有Phillips 66約一三?七%股份,Phillips 66目前是波克夏的第六大主要持股企業。 其實早在去年八月,巴菲特就曾加碼Phillips 66,只不過這半年多以來,Phillips 66股價表現並不特別(上漲約二.七五%),但像巴菲特這類市場大咖,所能蒐集到的資訊遠比一般投資人更廣泛,到底股神看到了什麼,讓他在市場對於油價看法仍悲觀之際,敢一次次放手大舉買進能源股,他「危機入市」的理由是什麼? 獲利關鍵:價差台塑化EPS創八年新高一般我們說的石油產業,包括油田探勘、原油開採,以及把黑黑稠稠的原油透過精煉,變成一般大眾日常使用的汽、柴油。在整個石油產業供應鏈中,探勘、開採若屬上游,煉油屬下游,一般如美國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殼牌公司(Shell)等都屬於上、下游兼具的一貫化石油公司。 二〇一四年第四季,巴菲特以及金融巨鱷索羅斯聯手出清手中石油股和能源股(包括艾克森美孚、美國石油巨擘ConocoPhillips),這波國際油價的起跌點就從那個時候開始。累計國際油價從二〇一四年第四季下跌至今,波段跌幅約七成,油價重挫,中東產油國、俄羅斯等經濟、財政上受傷慘重,一貫化石油公司獲利也受到衝擊。 當油價跌破每桶三十美元,大家都在猜,油價的底部在哪裡?但是大咖想的跟你不一樣,華爾街金融巨頭們關心的不是油價會跌到何時,他們已張大眼睛,開始尋找投資標的,接著就是等待時機進場。 大咖們發現,在油價下跌過程中,一貫化石油公司如艾克森美孚,因為本身具有探勘、開採等業務,獲利容易受油價重挫所拖累,反倒是僅專攻「煉油」,屬於石油產業下游的煉油公司,在能源類股中表現異軍突起。巴菲特大買的Phillips 66,就是一家不負責原油探勘或開採,主要業務是石油精煉、行銷和運輸,該公司旗下也有加油站,屬於下游能源產業。 去年北美原油成本與精煉油產品之間的價差始終維持在高檔,這讓Phillips 66二〇一五年全年的毛利率平均維持在一二%以上(二〇一四年僅五%左右),在能源類股中表現亮眼,獲利佳讓巴菲特做多Phillips 66,且越買越多。在東北亞,屬於能源進口國的台灣、日本、韓國也有很多與Phillips 66相似的煉油公司。 在台灣有中油、台塑化,日本的Nippon Oil(JX控股為其母公司),韓國的S-Oil、SK化工公司等都屬於煉油公司。國內石化研究專家、隸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表示,低油價讓亞洲的煉油公司喘了一口氣,「油價下跌對下游的煉油產業來說並非絕對的利空,」何耀仁說。 「煉油業最重要的獲利關鍵在『價差』,」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認為。 去年油價大跌,台塑化卻逆勢大賺超過四百億元,每股盈餘(ESP)創下近八年新高。 陳寶郎解釋,原油價格漲或跌,並不一定會直接衝擊煉油廠獲利空間,原油(成本)跌,但市場上銷售的汽油、柴油跌幅不若原油來得大,「去年二月至今,原油及汽油始終維持每桶平均約十六美元的價差,是台塑化去年能夠交出亮麗成績的主要原因,」陳寶郎說。 選股邏輯:價值型投資挑股東權益報酬率逾20%者除了價差,價值型投資也是巴菲特最重視的參考依據。以財報來看,Pillips 66去年的每股盈餘達到七.六七美元,配股率在二.九%,股利發放率達二六.四%(股利除以獲利),股利發放率排名在能源類股的前段班,且Pillipd 66過去四季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有二一%,而超過二〇%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巴菲特挑股重點,所以挑中Phillps 66且大舉加碼,相當符合股神一貫的選股邏輯。 只是股神在油價跌破三十美元之際大舉出手買進Pillips 66股票,外界不免猜測:巴菲特心中是否認為油價底部已近?陳寶郎分析,在所有產油國中,沙烏地阿拉伯的採油成本最低,每桶大概在二十五美元左右,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俄羅斯大概在三十五美元上下,他認為,油價每桶跌破二十五美元的時問不會太久。 隨著接下來,中東以及俄羅斯等國要開始談減產,油價再大幅重挫機會不大,估計今年上半年油價大約會落在每桶三十五美元左右,下半年夏季需求旺季到來,每桶可望回到三十五到四十美元之間,只要油價不要出現突然的暴漲,煉油業者將可望維持去年的獲利水準,繼續穩穩賺。 撰文者張瀞文 |
負利率時代,原物料卻止跌反彈,到底怎麼一回事?是供需改變、還是資金炒作?搞清楚原物料與利率、匯率連動的微妙關係,才能在動盪中持盈保泰。 什麼議題能讓「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與「金融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意見相左?什麼趨勢能讓全球第二大投資銀行高盛與「新債券天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預測出截然不同的方向?答案是:原物料。 大咖看法空前兩極化!實況則顯示:供給沒減,需求不旺 今年開春以來,原物料市場異常活躍,尤其在日本實施負利率,將全球拖進負利率風暴後,鐵礦砂、黃金報價大幅反彈,原油市場則天天如搭雲霄飛車巨幅震盪。 需求面陸續傳來的消息,更讓投資人對原物料行情充滿遐想(詳見第三十八頁圖表)。全球鋼價回溫,中鋼盤價漲幅創三十三個月新高,帶領國內鋼鐵股從一月下旬以來反彈超過兩成。中國上海、深圳豪宅出現裹棉被漏夜搶房的熱賣現象,上海一處售價人民幣上千萬元的豪宅,三百五十多戶在開賣當天秒殺,重現一年多前熱潮,讓市場期待中國房地產回溫,能帶動鋼材需求,進而拉抬鐵礦砂報價。這一波全球市場大動盪,可說是被原物料重挫拖下水。MSCI原物料指數由去年五月修正到今年一月中旬,大跌逾三成,中國上證指數則在同期間修正了近五成、MSCI新興市場指數大跌三六%,連動性高達九成以上。你手上的股票、基金,包括人民幣存款大縮水,原物料都是罪魁禍首;如今出現一線曙光,值得你睜大眼睛看清楚,在冰雪過後,下一個機會在哪裡? 原物料止跌反彈,會不會是春江水暖的徵兆?然而,這波行情到底是全球經濟衰退前的回光返照、還是行情落底反彈的首波漲勢,由於經濟前景能見度低,而結論又將導向要壓寶還是逃跑的迴異選擇,專家們的看法差異,竟也來到史上罕見的極端程度。但從二0一六年各項原物料數字來看,供給並沒有大幅降低,需求也還不到火熱的地步,只能說肅殺的氣氛降低,春天腳步近了,但是冰雪並沒有真正融化。 這波原物料反彈中,表現最好的當屬鐵礦砂,兩個多月以來最大漲幅竟高達三五%;黃金今年來也上漲高達一六.五%;表現相對弱勢的原油,維持在每桶三十美元上下震盪,但驚人的是,截至二月底,有將近一半的交易日單日漲跌幅超過五%。 油價的劇烈拉鋸戰,反映了專家看法兩極。巴菲特顯然站在支持油價上揚的一方。他在去年第四季默默買進美國油氣管道大廠KinderMorgan股票,並加碼對全美最大獨立煉油廠Phillips 66的持股。 相對的,人稱「金融巨鱷」的索羅斯也看衰油價,大清家族投資基金的能源持股,賣出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Chevron、美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Chesapeakc等股份。這種劃清界線式的投資決策,凸顯的是全球在原物料波動中,存在一種世紀大對賭的恐怖氣氛,即使是在投資市場屹立五、六十年的市場老手,也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黃金論戰的激烈程度更勝石油。 黃金將是資金避風港?看壞派:一年內跌回一千美元水準 包括新債券天王岡拉克、被彭博評為預測貴金屬行情最神準的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經濟學家顏伯納(BarnabasGan,音譯),都認為黃金有機會從現在的每盎司一千二百美元水位,上漲到一千四百美元。顏伯納還預言,受到全球經濟走緩、油價下跌影響,預料投資市場將持續動盪,黃金將會成為資金避風港,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原物料商品。 相對的,全球最大期貨與衍生性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卻不這麼看好。該所經濟學家諾蘭(ErikNorland)在這波急漲後發布《金價漲勢能否維持?》報告,他的結論是:真的不會再漲了。高盛證券也認為,金價很可能在三個月內回跌到一千一百美元,一年內跌回一千美元水準。 這時候投資人可糊塗了:到底黃金該不該買?鐵礦砂行情反彈代表搶進澳幣的時候到了?原油報價震盪到底對經濟是好是壞?事實上,了解原物料行情代表意義,才能看懂專家們兩極看法背後的算盤。 「簡單來說,原物料與美元走勢相反,」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解說。美國降息或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E),導致美元下跌,原油等原物料報價上揚。近兩、三年市場預期年美國恢復升息,造成美元強勢,原物料價格就回跌。除了貨幣因素,原物料需求面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影響,已開發國家如美、日、歐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最多只能保二,新興國家也因產能過剩,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 其中,對原物料需求面影響最大的是中國。中國是僅次美國的原油消耗國,卻是原油新增需求的最大來源。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統計,二0一五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費量較二00九年成長一0%,但中國就成長了三九%。中國也是全球最大金屬消耗國,耗用全球鐵礦砂達七成以上。為了因應金融海嘯後中國需求大增,澳洲、巴西等兩大鐵礦砂出口國都大幅擴產,結果踢到鐵板了。 雖然根據全球鋼鐵協會統計,二00九年至二0一四年全球鐵礦砂生產量大增二六%,同期間中國鐵礦砂進口量暴增了四九%。但是別高興太早,伴隨著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宣告無法「保七」,鋼鐵需求減少五%,使得在近些年擴產的惡果正武浮現,造成鐵礦砂與其他原物料報價同步崩跌.鐵礦砂從二0一一年最高峰到去年底,價格修正將近八成,連帶使礦業與相關服務約占GDP八%的澳洲,其經濟成長率少了約兩個百分點。能源與礦產出口大國的巴西,GDP年增率由二0一0的七.五%,重摔到去年的負四%,巴西里爾兌美元也貶值超過六成。 不要小看原物料價格引發的骨牌效應,就算你不開工廠,你也沒有進出口原物料的需求,但是,它一樣會影響你荷包裡的鈔票。 二0一四年七月時,油價仍在每桶一百美元以上水準,但現在卻只剩下三十美元左右。俄羅斯的GDP組成中,石油和天然氣產業貢獻超過二五%,委內瑞拉外匯收入九成六仰賴石油,原物料是國家經濟命脈,如今這些國家都遭遇龐大的預算赤字壓力。根據德勤(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預估,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原油鑽探、生產者將面臨破產危機,這些業者合擁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債務。 沒減產共識最要命!鐵、油凍不住,仍呈現短空格局 這一來,更將進一步導致銀行、投資市場大震盪。包括摩根大通(JP Morgan)、富國(Wells Fargo)等銀行業者已開始提高能源業備抵呆帳,對沖基金經理人、前高盛分析師帕爾(Raoul Pal)預警,尤其是同時被負利率大幅壓縮獲利能力的歐洲銀行,將可能成為引發市場風暴的黑天鵝。其中年初即被點名為黑天鵝之一的中國經濟,更是重申之重。中國是否硬著陸,觀察指標是鋼價;債信違約是否達到風暴程度、美國景氣,要看油價。 「鐵礦砂報價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諾蘭指出,這是中國需求有無回溫的最好指標。減產能、去庫存是中國今年經濟改革重頭戲,但上海豪宅被搶購一空,並不代表房地產庫存去化完成。中國雖祭出房貸首付比例下調、減免房產交易契稅等一系列政策紅包,交易回溫卻只存在本來就沒退燒的一線城市,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仍持續下修中,鋼筋建材市場帶動鐵礦砂需求的希望並不大。 德銀證券預估,今年中國鋼鐵需求將繼續下滑約三%,農曆年的鋼價上揚,只是季節性反彈,預計二0一九年以前鋼廠產能利用率都不可能回溫。 這對於從原物料價格反彈中看到一線曙光的人來說,仿彿又被拖著戴上眼罩,重新回到一片黑暗。 這其中,尤其以全球沒有達成減產的共識最要人命,包括鐵礦砂供應仍持續增加。 全球最大綜合礦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預計今年在澳洲的產量將增加六%,第二大礦商澳洲力拓(Rio Tinto)全年也將增產七%,雖然增加幅度已較去年少,供過於求的情形並末緩解。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劉柏定指出,即將舉行的中國「兩會」預計將討論鋼鐵等行業的產能去化問題。由於中國鋼廠目前減產不如預期,屆時若有具體措施,鐵礦砂供過於求將更為嚴重。 至於油價,各大產油國也是各懷鬼胎,都是在口頭說減產,事實上誰也不讓步。股神與金融巨鱷都沒錯,因為短期仍看空,但在「狠狠痛過」後,中長期有機會反彈。市場原先寄望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能協商減產,但結果只是凍產,且是凍在當前的最高點產量,無助於改善供過於求情形。除了高盛預估每桶油價將下採二十美元,最悲觀的德銀證券更看到七美元的雞蛋水餃價位。 油價有望觸底翻身?若見20美元低價,年底就有契機回升 《霸榮週刊》(Barron's)經濟學家艾波斯坦(Gene Epstein)分析,油價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見到每桶二十美元的超低價,但這將迫使產油國狠下心減產、頁岩油商破產退出市場,這麼一來,年底就有機會回升到每桶五十五美元。 往好的方向預測,分析師認為,能源業的債務黑洞,只是金融海嘯前美國房貸黑洞的十分之一,投資市場應有能力消化震盪。但往壞的方向做打算,正如美國國會預算處(CBO)研究估計,當大型能源公司營收銳減,可能將使美國經濟成長率變糟,甚至陷入衰退。 牽一髮而動全身,正是目前原物料行情與全球投資市場、各國貨幣政策敏感連動的寫照。變數太多,這也難怪過去喊水會結凍的專家們,看法競顯得模稜兩可、南轅北轍。在這時節,你可以不用急著進場低檔承接,只消停看聽,密切留意原物料市場變化,畢竟原物料多空翻轉,往往來得又急又快,獲利與虧損就在一瞬間。 撰文者蔡靚萱 撰文者蔡靚萱 |
隨著“土煉油”產業的發展,廢油桶都成了緊俏物資。(曹海東/圖)
山西土煉油企業從廢輪胎、廢塑料煉油,逐步轉型到用廢機油煉油,正呈現企業化、大型化、規模化特點。繼山東地煉、陜西地煉之後,山西正出現“第三地煉”。
雖然沒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但一些山西土煉油企業卻能領取工商營業執照,甚至在地方環保局備案。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山西寧靜的土煉油市場被打破了。
半個多月前,一輛在山西榆祁高速行駛中的半掛車尾部輪胎起火,山西晉中消防支隊調集太谷、祁縣、平遙、榆次等地近百名消防官兵,耗時兩小時才撲滅這起火災。
官方披露信息顯示,輪胎起火引燃了車上物資——該車裝載100余桶,計15噸廢機油。
廢機油曾被作為建築模板脫模劑、防水塗料,屬《國家危險廢物名錄》HW08危險廢物類,具有易燃、毒性等特性,不經處置會嚴重汙染土壤、水環境。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該車為山東牌照車,車主及駕駛員在第一時間棄車而逃,目前警方尚無法斷定這批廢機油的去向。
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過去的幾年,來自四川、山東、內蒙古、甘肅等地的廢機油源源不斷運往山西。
目前尚無外省流入山西的廢機油數量統計,據南方周末記者綜合多家山西正規廢機油利用企業所獲數據顯示,山西本地廢機油產生量大致在30萬噸左右,80%-90%流入當地土煉油企業。
煉制柴油以及再生潤滑油,是當下廢礦物油(主要是廢機油)再生的兩個利用途徑,其主要來自內燃機油、齒輪油、液壓油、汽輪機油、壓縮機油和變壓器油等。
山西呂梁市下轄的文水、交城、汾陽,晉中市下轄的太谷、祁縣、平遙;運城市新絳縣、稷山等地成為廢機油煉柴油集散地——名義做燃料油(打火油),實際加工柴油,甚至堂而皇之進入成品油流通渠道。
中石油呂梁公司一位人士透露,廢機油在山西本地主要加工成柴油,這源於燃料油當地用量不大,沒啥用戶。比如燃料油鍋爐“比用電都貴”,而鋪路燒瀝青也一般用木材燒,燃料油不劃算。
據山西投資集團九州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州再生能源”)的調查統計,僅文水一地的土煉油窩點每年廢礦物油消耗量就達到700-800噸,每年消耗量達20多萬噸。
可佐證的例子是,2015年5月,環境保護部華北環保督查中心約談呂梁市政府負責人之時,特別指出呂梁文水“眾多土煉油作坊”問題。
事實上,當下山西土煉油從廢輪胎、廢塑料煉油,逐步轉型到用廢機油煉油,正呈現企業化、大型化、規模化特點。
業內戲稱,在山東地煉、陜西地煉之外,山西正出現“第三地煉”。
夜色中,汾陽中寨村附近的公司奧嘉佳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嘉佳源)並沒有安靜下來的跡象——工廠八臺爐子正不停工作,有升溫的,有出油的。
面對來訪者,工廠王老板堅稱剛開始生產,出的是“打火油”(燃料油),主要賣給公路局燒瀝青。但空氣中彌漫的是柴油的味道。
一位技術主管說,如果4臺爐子滿負荷生產,可日產六十多噸柴油。廠區四個150噸儲油罐存放著煉制柴油所需的原料——廢機油。
從手續上看,“奧嘉佳源”是一家“正規”企業:不僅有營業執照,而且有汾陽市、呂梁市環保局的試生產及環境影響報告批複,甚至還有汾陽市、呂梁市經濟委的項目備案及節能報告批複。
一切似乎非常完備,就連汾陽市工商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局長冀愛動都認為,該企業手續齊全。
奧秘在於,“奧嘉佳源”唯獨少了一張《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按照《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規定,涉及廢機油收集、貯存、利用的企業,必須辦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根據山西省環保廳公布的企業目錄,目前僅有14家企業有資質收集、貯存、利用廢機油。
《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分為兩種,如果收集廢機油,在縣級環保局可以辦理,如果是收集、貯存、利用,則需要在省級環保廳辦理。
和“奧嘉佳源”一樣,山西幾乎所有利用廢機油的土煉油企業以及一些號稱用廢機油生產基礎油(調潤滑油的原料)的企業,都沒有辦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廢機油屬於一般化工,不需要辦理危險廢物許可證。”汾陽一家企業的負責人直接答複道。
事實上,因為缺乏《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2015年8月24日,山西省環保廳就對交城縣榮禧廢礦物油處置(中心廠)進行過環境信訪事項辦理情況公示,結果交城縣僅對其采取了斷電停產措施。此前,南方周末記者在交城縣發現,依舊有小三輪給該廠送廢機油。
當然還有一些企業試圖通過其他方法拿到“資質”。“(他們)拿出縣里的環保手續,但是在省環保廳網站上找不到他們。”山西松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業務部負責人劉軍說。
年加工1萬噸廢機油的文水縣鴻順能源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其已經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公示,項目落戶當地工業園區。
然而,南方周末記者在其網站榮譽資質一欄發現,該公司公布了一張《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但山西省環保廳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名錄中,並沒有這家企業。
誇張的是,該企業公布《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期限從2014年8月18日至2021年8月18日,長達7年。熟悉許可證的相關人士說,試生產期間許可證的期限是1年,正式生產許可證期限3年,最長5年。
雖然《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卡著很多企業,但正如廢機油收集者所言,“膽小的(廢機油)賣給有資質的,膽大的(廢機油)賣給土煉油”。
山西土煉油已經形成一整條完整產業鏈。南方周末記者在山西交城縣看到,一家名為“交城縣青山河化工有限公司”的企業甚至專門在路邊打出廣告:“回收廢機油,生產輕柴油”,並留有聯系方式。
交城辛南村馬路邊電線桿上專門打出“制作油罐”的廣告,提示當地有需求者聯系。“九州再生能源”總經理葛欽章不斷提醒南方周末記者,註意各地的廢油桶收集。隨著廢機油價格的變化,油桶也成為緊俏物資。
小小的山西土煉油市場,充斥著無搜集證企業拿到的“黑油(廢機油)”,有收集證企業拿到的“正規油”、外省油、本省油。
就當下而言,油販子是山西土煉油甚至正規廢機油利用企業的主要供貨方。以太原為例,總計有兩大“油幫”壟斷。
一派“油幫”在太原北郊三給村,由三位長治壺關油販子統領,“做了十多年”,一天收集幾十噸,其中一位20-30噸,另一位十多噸。另一派“油幫”在太原小店西賈村。南方周末記者在西賈村註意到,時隔一小時,就會有一小車廢機油桶送到該收集點。當地人說,該油販已經幹了二十多年。
據了解,因為長期從事販油,壺關販子的造假本領很高,在廢機油中摻水、動物油、植物油等,甚至很多土煉油企業化驗都分辨不出。
一番較量之下,土煉油企業開始實施先發貨後付款模式——只有出油率達到83%以上,也就是一噸廢機油出830公斤柴油才予以付款。
相比這些無收集許可證的地下“黑油”,太原五家有證收集企業各自占領一塊市場,但在交叉領域並非相安無事。
“有證的舉報沒證的,沒證的舉報有證的。”一位熟悉太原廢機油收購市場的人說。
(梁淑怡/圖)
山西的土煉油從一開始就與正規廢機油再生利用企業搶原料。
2013年,當柴油市場價每噸7500-7600元之時,廢機油價格每噸5000元左右。一位熟悉廢機油行業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4年他以每噸4900元的價格存了一些廢機油,結果兩個月後,價格就跌到每噸3000元多一點。到了2016年3月,廢機油價格跌到每噸2200-2300元。
“廢機油和土煉油幾乎接軌,”上述人士說,“國際柴油價格一高,土煉油柴油價格上揚,帶動廢機油價格上漲。”
一般來說,每年農歷新年前,正規廢機油再生利用企業就開始備貨。競爭在2015年下半年出現白熱化,當時柴油價格不錯,山西土煉油大肆吃進廢機油。
一噸廢機油在昆明的收購價是每噸1800-1900元,千里迢迢從昆明運輸到山西,山西本地的廢機油收購價格竟然達到2600元。
正是這種價格刺激,廢機油倒賣生意開始呈現擴大化。
2016年6月28日,在山西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規範化管理座談會上,九州再生能源的代表表示,個別具有危廢經營資質的單位在取得廢礦物油後,有償加價轉移給無證經營的單位和個人,也就是土煉油,倒買倒賣;同時有處置資質的企業常年停產,但依然在市場上大量收油,然後非法倒賣。
環保系統的手也伸入廢機油分肥體系。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九州再生能源曾中標過山西某地級市一家企業的廢機油收集,大概有200桶。結果,九州再生能源能拉走的只有幾十桶。該企業內部人士後來透露,環保局下屬的一家企業只用每桶50多元就拉走了。“我們每桶200多元,高價買,人家都不敢賣給我們”。
從原料來說,山西土煉油經過幾代革新——從原油到廢輪胎、廢塑料再到廢機油,但工藝技術原理,並未“跨代”。
簡單來說,煉柴油之時,地上挖坑安個“鍋”(釜),下面用煤或煤氣加熱蒸餾廢機油,酸洗則用錐形罐,以1-3%硫酸從錐形罐上面倒進去,攪拌,洗掉其中膠質瀝青質,再用堿中和,而後用矽膠沙過濾。膠質物出來即為酸渣。
一般一“鍋”20-30噸,大的50-60噸,用時四到七天。往往根據“鍋”中雜質多少,選擇清“鍋”時間。清“鍋”往往最危險,可能出現人員傷亡。今年3月底之時,文水就曾發生一起清理鍋中殘渣致人死亡事件。
事實上,廢機油煉制的柴油,屬於非標柴油。中石油呂梁公司的一位人士說,正規柴油和土煉柴油的差別在於,產生的煙、廢氣、積碳和重金屬比較多,土煉油雜質比較多。
非標柴油要勾兌成標準柴油,需要將其余山東地煉油進行勾兌。呂梁一位民營加油站老板說,勾兌之時,最多摻30%本地油(土煉油柴油),山東地煉70%。即便這樣,因為油品劣質,發動機容易積碳,損壞油泵。
上述老板說,山西地煉和山東地煉的價格最少可差500元-800元/噸。前幾年柴油價格高之時,利潤空間更大。
山西省質監局的柴油產品質量抽查報告也證明了這點。2016年1月10日、2月16日,4月25日,山西省質監局連續發布三份抽查報告,發現個別加油站以普通柴油冒充車用柴油或者相互摻混銷售,以及在合格油品中摻入土煉油導致閃點不合格。閃點是衡量油品在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安全程度的指標。
勾兌油品主要流向地下加油點,南方周末記者在交城縣小辛村,文水縣東石侯村,都看到沒有掛牌照的油罐車在村內穿梭,甚至有不掛任何牌照的加油站出售汽柴油。
勾兌油另一個流向是民營加油站。這種加油站在山西境內非常多。以呂梁為例,南方周末記者從中石化拿到的數據顯示,呂梁境內,社會加油站253座,占比63.57%。其中平川四縣(交城、文水、汾陽、孝義)中,中石化在營加油站48座,中石油在營站19座,社會加油站88座。
在208國道祁縣段,南方周末記者就發現一些民營加油站打出的廣告是,柴油價格直降8毛。
對於民營加油站與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柴油價格差異的原因,中石化的答複是,民營加油站的進貨渠道較雜,價格低廉,而中石化、中石油的進貨渠道主要是系統統配。
由於呂梁當地養車戶往往是租賃買車,一些加油站售後服務比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要好,比如一年花費三千多元幫車主換一次油泵——即便這樣,加油站還是很劃算。
“無證企業賣給我們廢機油怎麽辦?收是違法,不收只能去土煉油。”2016年6月28日,在山西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規範化管理座談會上,一位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代表說道。
按照山西省官方的統計,山西省廢礦物油產生量只有每年6680噸,9家利用企業的規模是16.45萬噸。現場聽完這個消息,代表們一片嘩然。
事實上,有證企業估計,全山西省一年的廢機油產生量大約在30萬噸。官方統計缺口如此之大,是因為“五聯單制度”所致。
五聯單為業界簡稱,全稱為“危險廢物轉移聯單”,上面涉及轉移廢機油的數量、運輸工具等具體信息,“產廢企業、運輸企業、環保局、接受環保局、接收企業各一份”。
從這個角度而言,官方的統計依據的正是“五聯單”。但實際運行中,即便正規企業也不能保證完全按照五聯單報批,而且有的是轉移申請表,有的是聯單,格式並不統一,相互對接難度大。這個看似簡單的聯單辦理,讓眾多有證企業叫苦不叠,“一個星期辦下來都是快的”。
九州再生能源相關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曾轉移一批廢機油,環保局需要監管怎麽裝車,環保局八點上班,他們去環保局將人接上,對方十二點要回家吃飯,再開車送回去。“一個禮拜都沒轉移完幾十桶廢機油”。
最不可思議的是,該公司此前試圖在太原轉移一批廢機油,太原市環保局需要審核“九州再生能源”的資質。
九州再生能源的資質由山西省環保廳頒發,但太原環保局當時要求該公司從300-400公里外的臨汾吉縣將原件拿到太原去審核,蓋上公章的複印件都不行,而且證件縮小版本不可以,必須是大版的,理由是:“萬一你搞個假合同、假資質過來呢?”
葛欽章曾當面對山西省環保廳的官員抱怨過,希望廢機油的許可證應該予以規範。他說,貨車叫車,轎車也叫車,但是你一定讓轎車拉貨,而且要給他發大貨車的牌照,怎麽拉得動?
在廢機油煉油過程中,最讓土煉油從業者心驚膽戰的是酸渣處理。
過往,在土煉油生產鏈條上,還有酸渣處理一環。之前,環保檢查不嚴格之時,一些買家甚至以每噸500元的價格購買酸渣。處理方式是,先用水將酸渣稀釋,稀釋成低濃度的酸水,剩下瀝青後,再進行蒸餾,獲取其中的柴油。
酸渣在再煉制的過程中廢險性、汙染性極大,會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和酸水,之前發生過數次田地里煉酸渣嗆死人畜事件,酸水直接傾倒農田挖坑或者山溝里,之後寸草不生。這也是為何山西很多土煉油企業建在溝邊的原因。
汾陽永聯公司號稱用廢機油生產基礎油(潤滑油的原料),該公司負責人閆毓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汾陽大的土煉油規模,一個月能用到2000噸左右廢機油。
而據記者了解,很多企業正是掛著基礎油的名義,拿到縣里環評手續,但實際卻在做土煉油。歷經多次整頓,很多土煉油企業已經談酸渣色變,免費甚至倒貼錢給收廢酸渣的人。
南方周末記者曾致電呂梁交城榮禧廢礦物油處置中心的負責人,對方非常謹慎地表示,現在不產生那個東西(酸渣)。即便如此,在文水橫溝村居民的院落中,依舊可以看到錐形罐矗立,每家每戶門前安裝的地磅秤也在訴說這個煉油重鎮曾經的輝煌。
而按照工信部公布的《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的後精制工序鼓勵采用溶劑精制或加氫精制,嚴禁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硫酸精制等強酸精制工藝。
土煉油的大規模存在,也影響到了閆毓信的賺錢速度。他舉例說,目前內蒙古拉來的油的入廠價是2230元/噸,但市場“黑油”價卻是2300元/噸。
閆毓信說,今年3月,太原周邊曾進行過一次大檢查,結果交城、太谷、祁縣的廢機油價格一下就跌到1900元/噸。他的公司基礎油利潤能達到700元/噸,而現在只能賺取200元/噸。
“哪里管得緊,哪里就價格低。”一位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廢機油再生利用企業負責人說,“現在管理最松的就是山西。”
山西土煉油企業從廢輪胎、廢塑料煉油,逐步轉型到用廢機油煉油,正呈現企業化、大型化、規模化特點。繼山東地煉、陜西地煉之後,山西正出現“第三地煉”。
雖然沒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但一些山西土煉油企業卻能領取工商營業執照,甚至在地方環保局備案。
大火背後的土煉油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山西寧靜的土煉油市場被打破了。
半個多月前,一輛在山西榆祁高速行駛中的半掛車尾部輪胎起火,山西晉中消防支隊調集太谷、祁縣、平遙、榆次等地近百名消防官兵,耗時兩小時才撲滅這起火災。
官方披露信息顯示,輪胎起火引燃了車上物資——該車裝載100余桶,計15噸廢機油。
廢機油曾被作為建築模板脫模劑、防水塗料,屬《國家危險廢物名錄》HW08危險廢物類,具有易燃、毒性等特性,不經處置會嚴重汙染土壤、水環境。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該車為山東牌照車,車主及駕駛員在第一時間棄車而逃,目前警方尚無法斷定這批廢機油的去向。
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過去的幾年,來自四川、山東、內蒙古、甘肅等地的廢機油源源不斷運往山西。
目前尚無外省流入山西的廢機油數量統計,據南方周末記者綜合多家山西正規廢機油利用企業所獲數據顯示,山西本地廢機油產生量大致在30萬噸左右,80%-90%流入當地土煉油企業。
煉制柴油以及再生潤滑油,是當下廢礦物油(主要是廢機油)再生的兩個利用途徑,其主要來自內燃機油、齒輪油、液壓油、汽輪機油、壓縮機油和變壓器油等。
山西呂梁市下轄的文水、交城、汾陽,晉中市下轄的太谷、祁縣、平遙;運城市新絳縣、稷山等地成為廢機油煉柴油集散地——名義做燃料油(打火油),實際加工柴油,甚至堂而皇之進入成品油流通渠道。
中石油呂梁公司一位人士透露,廢機油在山西本地主要加工成柴油,這源於燃料油當地用量不大,沒啥用戶。比如燃料油鍋爐“比用電都貴”,而鋪路燒瀝青也一般用木材燒,燃料油不劃算。
據山西投資集團九州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州再生能源”)的調查統計,僅文水一地的土煉油窩點每年廢礦物油消耗量就達到700-800噸,每年消耗量達20多萬噸。
可佐證的例子是,2015年5月,環境保護部華北環保督查中心約談呂梁市政府負責人之時,特別指出呂梁文水“眾多土煉油作坊”問題。
事實上,當下山西土煉油從廢輪胎、廢塑料煉油,逐步轉型到用廢機油煉油,正呈現企業化、大型化、規模化特點。
業內戲稱,在山東地煉、陜西地煉之外,山西正出現“第三地煉”。
“正規”企業少了一張證
夜色中,汾陽中寨村附近的公司奧嘉佳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嘉佳源)並沒有安靜下來的跡象——工廠八臺爐子正不停工作,有升溫的,有出油的。
面對來訪者,工廠王老板堅稱剛開始生產,出的是“打火油”(燃料油),主要賣給公路局燒瀝青。但空氣中彌漫的是柴油的味道。
一位技術主管說,如果4臺爐子滿負荷生產,可日產六十多噸柴油。廠區四個150噸儲油罐存放著煉制柴油所需的原料——廢機油。
從手續上看,“奧嘉佳源”是一家“正規”企業:不僅有營業執照,而且有汾陽市、呂梁市環保局的試生產及環境影響報告批複,甚至還有汾陽市、呂梁市經濟委的項目備案及節能報告批複。
一切似乎非常完備,就連汾陽市工商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局長冀愛動都認為,該企業手續齊全。
奧秘在於,“奧嘉佳源”唯獨少了一張《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按照《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規定,涉及廢機油收集、貯存、利用的企業,必須辦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根據山西省環保廳公布的企業目錄,目前僅有14家企業有資質收集、貯存、利用廢機油。
《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分為兩種,如果收集廢機油,在縣級環保局可以辦理,如果是收集、貯存、利用,則需要在省級環保廳辦理。
和“奧嘉佳源”一樣,山西幾乎所有利用廢機油的土煉油企業以及一些號稱用廢機油生產基礎油(調潤滑油的原料)的企業,都沒有辦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廢機油屬於一般化工,不需要辦理危險廢物許可證。”汾陽一家企業的負責人直接答複道。
事實上,因為缺乏《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2015年8月24日,山西省環保廳就對交城縣榮禧廢礦物油處置(中心廠)進行過環境信訪事項辦理情況公示,結果交城縣僅對其采取了斷電停產措施。此前,南方周末記者在交城縣發現,依舊有小三輪給該廠送廢機油。
當然還有一些企業試圖通過其他方法拿到“資質”。“(他們)拿出縣里的環保手續,但是在省環保廳網站上找不到他們。”山西松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業務部負責人劉軍說。
年加工1萬噸廢機油的文水縣鴻順能源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其已經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公示,項目落戶當地工業園區。
然而,南方周末記者在其網站榮譽資質一欄發現,該公司公布了一張《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但山西省環保廳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名錄中,並沒有這家企業。
誇張的是,該企業公布《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期限從2014年8月18日至2021年8月18日,長達7年。熟悉許可證的相關人士說,試生產期間許可證的期限是1年,正式生產許可證期限3年,最長5年。
“油幫”壟斷市場
雖然《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卡著很多企業,但正如廢機油收集者所言,“膽小的(廢機油)賣給有資質的,膽大的(廢機油)賣給土煉油”。
山西土煉油已經形成一整條完整產業鏈。南方周末記者在山西交城縣看到,一家名為“交城縣青山河化工有限公司”的企業甚至專門在路邊打出廣告:“回收廢機油,生產輕柴油”,並留有聯系方式。
交城辛南村馬路邊電線桿上專門打出“制作油罐”的廣告,提示當地有需求者聯系。“九州再生能源”總經理葛欽章不斷提醒南方周末記者,註意各地的廢油桶收集。隨著廢機油價格的變化,油桶也成為緊俏物資。
小小的山西土煉油市場,充斥著無搜集證企業拿到的“黑油(廢機油)”,有收集證企業拿到的“正規油”、外省油、本省油。
就當下而言,油販子是山西土煉油甚至正規廢機油利用企業的主要供貨方。以太原為例,總計有兩大“油幫”壟斷。
一派“油幫”在太原北郊三給村,由三位長治壺關油販子統領,“做了十多年”,一天收集幾十噸,其中一位20-30噸,另一位十多噸。另一派“油幫”在太原小店西賈村。南方周末記者在西賈村註意到,時隔一小時,就會有一小車廢機油桶送到該收集點。當地人說,該油販已經幹了二十多年。
據了解,因為長期從事販油,壺關販子的造假本領很高,在廢機油中摻水、動物油、植物油等,甚至很多土煉油企業化驗都分辨不出。
一番較量之下,土煉油企業開始實施先發貨後付款模式——只有出油率達到83%以上,也就是一噸廢機油出830公斤柴油才予以付款。
相比這些無收集許可證的地下“黑油”,太原五家有證收集企業各自占領一塊市場,但在交叉領域並非相安無事。
“有證的舉報沒證的,沒證的舉報有證的。”一位熟悉太原廢機油收購市場的人說。
爭奪廢機油
山西的土煉油從一開始就與正規廢機油再生利用企業搶原料。
2013年,當柴油市場價每噸7500-7600元之時,廢機油價格每噸5000元左右。一位熟悉廢機油行業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4年他以每噸4900元的價格存了一些廢機油,結果兩個月後,價格就跌到每噸3000元多一點。到了2016年3月,廢機油價格跌到每噸2200-2300元。
“廢機油和土煉油幾乎接軌,”上述人士說,“國際柴油價格一高,土煉油柴油價格上揚,帶動廢機油價格上漲。”
一般來說,每年農歷新年前,正規廢機油再生利用企業就開始備貨。競爭在2015年下半年出現白熱化,當時柴油價格不錯,山西土煉油大肆吃進廢機油。
一噸廢機油在昆明的收購價是每噸1800-1900元,千里迢迢從昆明運輸到山西,山西本地的廢機油收購價格竟然達到2600元。
正是這種價格刺激,廢機油倒賣生意開始呈現擴大化。
2016年6月28日,在山西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規範化管理座談會上,九州再生能源的代表表示,個別具有危廢經營資質的單位在取得廢礦物油後,有償加價轉移給無證經營的單位和個人,也就是土煉油,倒買倒賣;同時有處置資質的企業常年停產,但依然在市場上大量收油,然後非法倒賣。
環保系統的手也伸入廢機油分肥體系。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九州再生能源曾中標過山西某地級市一家企業的廢機油收集,大概有200桶。結果,九州再生能源能拉走的只有幾十桶。該企業內部人士後來透露,環保局下屬的一家企業只用每桶50多元就拉走了。“我們每桶200多元,高價買,人家都不敢賣給我們”。
土煉油變柴油
從原料來說,山西土煉油經過幾代革新——從原油到廢輪胎、廢塑料再到廢機油,但工藝技術原理,並未“跨代”。
簡單來說,煉柴油之時,地上挖坑安個“鍋”(釜),下面用煤或煤氣加熱蒸餾廢機油,酸洗則用錐形罐,以1-3%硫酸從錐形罐上面倒進去,攪拌,洗掉其中膠質瀝青質,再用堿中和,而後用矽膠沙過濾。膠質物出來即為酸渣。
一般一“鍋”20-30噸,大的50-60噸,用時四到七天。往往根據“鍋”中雜質多少,選擇清“鍋”時間。清“鍋”往往最危險,可能出現人員傷亡。今年3月底之時,文水就曾發生一起清理鍋中殘渣致人死亡事件。
事實上,廢機油煉制的柴油,屬於非標柴油。中石油呂梁公司的一位人士說,正規柴油和土煉柴油的差別在於,產生的煙、廢氣、積碳和重金屬比較多,土煉油雜質比較多。
非標柴油要勾兌成標準柴油,需要將其余山東地煉油進行勾兌。呂梁一位民營加油站老板說,勾兌之時,最多摻30%本地油(土煉油柴油),山東地煉70%。即便這樣,因為油品劣質,發動機容易積碳,損壞油泵。
上述老板說,山西地煉和山東地煉的價格最少可差500元-800元/噸。前幾年柴油價格高之時,利潤空間更大。
山西省質監局的柴油產品質量抽查報告也證明了這點。2016年1月10日、2月16日,4月25日,山西省質監局連續發布三份抽查報告,發現個別加油站以普通柴油冒充車用柴油或者相互摻混銷售,以及在合格油品中摻入土煉油導致閃點不合格。閃點是衡量油品在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安全程度的指標。
勾兌油品主要流向地下加油點,南方周末記者在交城縣小辛村,文水縣東石侯村,都看到沒有掛牌照的油罐車在村內穿梭,甚至有不掛任何牌照的加油站出售汽柴油。
勾兌油另一個流向是民營加油站。這種加油站在山西境內非常多。以呂梁為例,南方周末記者從中石化拿到的數據顯示,呂梁境內,社會加油站253座,占比63.57%。其中平川四縣(交城、文水、汾陽、孝義)中,中石化在營加油站48座,中石油在營站19座,社會加油站88座。
在208國道祁縣段,南方周末記者就發現一些民營加油站打出的廣告是,柴油價格直降8毛。
對於民營加油站與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柴油價格差異的原因,中石化的答複是,民營加油站的進貨渠道較雜,價格低廉,而中石化、中石油的進貨渠道主要是系統統配。
由於呂梁當地養車戶往往是租賃買車,一些加油站售後服務比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要好,比如一年花費三千多元幫車主換一次油泵——即便這樣,加油站還是很劃算。
“收是違法,不收只能去土煉油”
“無證企業賣給我們廢機油怎麽辦?收是違法,不收只能去土煉油。”2016年6月28日,在山西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規範化管理座談會上,一位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代表說道。
按照山西省官方的統計,山西省廢礦物油產生量只有每年6680噸,9家利用企業的規模是16.45萬噸。現場聽完這個消息,代表們一片嘩然。
事實上,有證企業估計,全山西省一年的廢機油產生量大約在30萬噸。官方統計缺口如此之大,是因為“五聯單制度”所致。
五聯單為業界簡稱,全稱為“危險廢物轉移聯單”,上面涉及轉移廢機油的數量、運輸工具等具體信息,“產廢企業、運輸企業、環保局、接受環保局、接收企業各一份”。
從這個角度而言,官方的統計依據的正是“五聯單”。但實際運行中,即便正規企業也不能保證完全按照五聯單報批,而且有的是轉移申請表,有的是聯單,格式並不統一,相互對接難度大。這個看似簡單的聯單辦理,讓眾多有證企業叫苦不叠,“一個星期辦下來都是快的”。
九州再生能源相關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曾轉移一批廢機油,環保局需要監管怎麽裝車,環保局八點上班,他們去環保局將人接上,對方十二點要回家吃飯,再開車送回去。“一個禮拜都沒轉移完幾十桶廢機油”。
最不可思議的是,該公司此前試圖在太原轉移一批廢機油,太原市環保局需要審核“九州再生能源”的資質。
九州再生能源的資質由山西省環保廳頒發,但太原環保局當時要求該公司從300-400公里外的臨汾吉縣將原件拿到太原去審核,蓋上公章的複印件都不行,而且證件縮小版本不可以,必須是大版的,理由是:“萬一你搞個假合同、假資質過來呢?”
葛欽章曾當面對山西省環保廳的官員抱怨過,希望廢機油的許可證應該予以規範。他說,貨車叫車,轎車也叫車,但是你一定讓轎車拉貨,而且要給他發大貨車的牌照,怎麽拉得動?
“現在管理最松的就是山西”
在廢機油煉油過程中,最讓土煉油從業者心驚膽戰的是酸渣處理。
過往,在土煉油生產鏈條上,還有酸渣處理一環。之前,環保檢查不嚴格之時,一些買家甚至以每噸500元的價格購買酸渣。處理方式是,先用水將酸渣稀釋,稀釋成低濃度的酸水,剩下瀝青後,再進行蒸餾,獲取其中的柴油。
酸渣在再煉制的過程中廢險性、汙染性極大,會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和酸水,之前發生過數次田地里煉酸渣嗆死人畜事件,酸水直接傾倒農田挖坑或者山溝里,之後寸草不生。這也是為何山西很多土煉油企業建在溝邊的原因。
汾陽永聯公司號稱用廢機油生產基礎油(潤滑油的原料),該公司負責人閆毓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汾陽大的土煉油規模,一個月能用到2000噸左右廢機油。
而據記者了解,很多企業正是掛著基礎油的名義,拿到縣里環評手續,但實際卻在做土煉油。歷經多次整頓,很多土煉油企業已經談酸渣色變,免費甚至倒貼錢給收廢酸渣的人。
南方周末記者曾致電呂梁交城榮禧廢礦物油處置中心的負責人,對方非常謹慎地表示,現在不產生那個東西(酸渣)。即便如此,在文水橫溝村居民的院落中,依舊可以看到錐形罐矗立,每家每戶門前安裝的地磅秤也在訴說這個煉油重鎮曾經的輝煌。
而按照工信部公布的《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的後精制工序鼓勵采用溶劑精制或加氫精制,嚴禁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硫酸精制等強酸精制工藝。
土煉油的大規模存在,也影響到了閆毓信的賺錢速度。他舉例說,目前內蒙古拉來的油的入廠價是2230元/噸,但市場“黑油”價卻是2300元/噸。
閆毓信說,今年3月,太原周邊曾進行過一次大檢查,結果交城、太谷、祁縣的廢機油價格一下就跌到1900元/噸。他的公司基礎油利潤能達到700元/噸,而現在只能賺取200元/噸。
“哪里管得緊,哪里就價格低。”一位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廢機油再生利用企業負責人說,“現在管理最松的就是山西。”
(轉載自南方周末官網,原標題“山西怪象:遍地都是‘土煉油’”)
位於“西南絲道”跨越瀾滄江霽虹橋上遊約300米位置,距離瀾滄江面120到200米,就是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瀾滄江跨越,該工程是我國目前首座天然氣、原油、成品油三管並行安裝的跨越橋梁。
圖為中緬油氣管道瀾滄江跨越工程
圖為中緬油氣管道瀾滄江跨越工程橋面
瀾滄江跨越是中緬油氣管道的關鍵性工程。以緬甸郊漂港和馬德島為起點,中緬油氣管道一路向東北,斜穿緬甸,從中國西南邊陲雲南瑞麗入境,接入保山後,就借由瀾滄江跨越工程連接大理,繼而經由楚雄進入昆明。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對這一工程以及中緬油氣管道國門第一站瑞麗輸油氣站和安寧輸油氣站進行了實地走訪了解到,目前管道運行一切正常。其中,天然氣已於2013年7月正式投產。
中緬天然氣管道運行正常 原油管道正待投產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對外依存度也隨之升高。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原油依存度從2005年的39.5%上升到了2015年的60.69%,首次突破了60%的大關。2015年原油進口量達3.34億噸,同比增長了8.4%。但是,中國約五分之四的原油進口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而在此背景下,中緬油氣管道不但打通了中國西南地區陸上進口原油的通道,對於突破“馬六甲困局”、進一步保證國家的石油供應安全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及其後續項目正在建設運行中。據中石油西南管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10月28日,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德宏輸油氣分公司,共接收國外來氣34.1448億標方,日均1130.6萬方。沿線瑞麗、芒市、龍陵縣、騰沖、保山地區、大理市、麗江、賓川、鶴慶縣、巍山縣、南澗縣、臨滄市等地都已開發下遊用戶達成用氣意向。
圖為安寧輸油氣站
圖為瑞麗輸油氣站
另外,昆明分公司輸氣範圍覆蓋楚雄州、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截至2016年11月10日早8:00,輸氣量已達到13068.3866萬標方,其中昆明地區天然氣甚至已經實現直接入戶。
而與天然氣管道不同,雖然中緬原油管道已經在2015年1月30日建成,但是尚未投產。中石油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和緬甸方積極溝通中,爭取原油管道盡快投產。
雲南石化煉油項目計劃明年二季度投產
與此同時,中緬油氣管道的重要配套項目雲南石化煉油項目也尚未投產運營。
雲南煉油項目全稱中國石油—沙特阿美合資雲南1300萬噸/年煉油項目,位於雲南省安寧工業園區內,總占地300公頃,可研批複總投資估算292.07億元,目前員工790人。項目投產後可消化管道50%左右原油。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目前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已經進入開工生產的預試車階段。而對於正式投產時間,雲南石化副總經理丁克北透露,計劃將在明年二季度。而事實上,這比原定的今年年內投產有所延遲。
丁克北解釋道,“一是集團公司安排的生產計劃是在明年二季度;二是原油采購在管輸協議上還有個別細節沒有談好,但管輸協議已沒有大的障礙。”
圖為航拍雲南煉油項目全景圖
圖為雲南煉油項目裝置全景圖
圖為雲南石化煉油項目
此外,作為中石油與沙特阿美的合資項目,項目投產後,原油將從沙特經由中緬原油管道進入。在談及目前與沙特方的合作時,丁克北表示,中石油與沙特阿美已經簽署了一些合作意向書,目前出資比例沙特阿美所占比例大約39%,其它將由中方出資,但是目前雙方談判仍在繼續。
將緩解西南地區缺油局面
雲南地區地處邊陲,省內交通運輸不發達,一直以來,成品油絕大部分需要通過鐵路外調入省,呈現“山高路險費用高”等特點。“缺油少氣”和“北油南運”的成品油流通格局也一定程度制約著雲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雲南石化煉油項目的建成,將很大程度緩解西南地區成品油的供需矛盾、降低成品油運輸成本,並讓雲南成為成品油生產以及供應的前沿陣地。
據中石油雲南銷售公司黨委書記趙劍春介紹,目前雲南地區成品油年消費量為1000多萬噸,其中中石油市場份額39.8%,中石化市場份額55.2%,剩下為民營企業,所有成品油均需由企業從外地調入,“而在明年雲南石化投產後,產品可以滿足(中石油)雲南市場需求”。
依據規劃,雲南石化投產後可年產國V汽油333萬噸、國V柴油547萬噸、航空煤油150萬噸及液化石油氣、丙烯等11種副產品。javascript:void('粘貼')
雲南石化黨委書記於明祥表示,按現在的產能和中石油所占的市場份額,開工後產品在雲南並不能完全消化,因此未來可能還要輻射貴州和四川(攀枝花)的部分地區。
除了對成品油市場以及下遊石化行業的帶動,雲南石化投產運營後,也將為地方提供不菲的稅收收入。於明祥透露,公司在工程建設期已向地方繳納稅收3.4億余元,煉廠投產後,如果按照1300萬噸/年滿負荷加工量運轉,總營收將達到達到800億左右,將產生140-160億元左右的稅收,其中包括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三級政府,留在地方的稅收可能在25-26億左右。
酸坑現場黏稠狀物質在陽光下泛著油光,這個被當地人稱為“黑湖”的地方影射著山西土煉油曾經的繁榮昌盛。(南方周末記者 曹海東/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
山西第一起使用禁毒大隊查處的土煉油案件,第一個被環保部督辦的巨型“酸湖”,揭開了山西土煉油長期隱匿的地下硫酸黑市內幕。
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山西土煉油不僅卷土重來,且有蔓延之勢。這些企業工藝“換湯不換藥”,正呈現隱蔽化、擴散化、“漂白”化以及關系化等新特點。
2016年11月底,山西省呂梁市交城、文水兩縣禁毒大隊破獲一起非法買賣制毒物品案,蹊蹺的是,查獲的大批量濃硫酸被用於交城縣土煉油企業。
這是山西省第一起使用禁毒部門查處的土煉油案件。硫酸屬第三類易制毒化學品。
土法煉制柴油,往往用濃硫酸“洗”出廢機油中的膠質瀝青質,故名“洗油”。該工藝已采用數十年,由此產生的酸液、酸渣往往被傾倒至山溝、河流或挖坑掩埋,沒有進行任何無害化處理,對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2016年7月,南方周末即刊文指出,山西土煉油企業呈現企業化、大型化、規模化特點,酸液、酸渣不容忽視(參見2016年7月7日南方周末《山西怪象:遍地都是“土煉油”》)。
山西省省委書記駱惠寧、原省長李小鵬、副省長王一新為此專門做出批示,山西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山西省“雙打”辦)與八個部門,聯合開展打擊土煉油督查行動,其中一項即防範“土煉油”企業對土壤和水環境造成的汙染。
土煉油環境汙染問題甚至引起中央高層註意。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2016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做出重要批示,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副部長翟青指示環監局對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存在的納汙土坑問題進行查處。
所謂“納汙土坑”,當地人又稱“黑湖”或“酸湖”,由呂梁市交城縣、文水縣土煉油企業長期傾倒酸液、酸渣所致。
土法煉制柴油工藝中,濃硫酸使用量一般為3%左右,一噸濃硫酸“洗油”大約產生2噸酸渣。
目前,山西本地廢機油產生量大致30萬噸,80%-90%流入當地土煉油企業。據此,土煉油企業每年使用濃硫酸8000多噸,產生酸渣1.6萬噸。若算上四川、山東、內蒙古、甘肅、河北等地調入用於煉油的廢機油,濃硫酸使用量以及酸渣產生量更驚人。
“保守估計,山西每年土煉油濃硫酸使用量上萬噸,產生酸渣二萬多噸。”山西一位熟悉廢機油行業的人士說。
這意味著,山西存在一個巨大的服務於土煉油的地下硫酸黑市。
形象來說,土法煉油好比農村柴火竈臺——竈臺架口鍋,鍋即蒸餾釜,下面燒柴加熱。當達到350度後,廢機油蒸餾成毛油,毛油打入酸洗罐,加入濃硫酸“洗油”,酸渣通過錐形罐閥門排出,再進行堿中和以及沈澱、排渣,最後用矽膠砂過濾,即可得“柴油”。
上述工藝可見,濃硫酸是不可或缺一環。
以往,環保局負責查土煉油,一般不追究濃硫酸來源,公安局負責配合,禁毒部門更不可能參與打擊土煉油。
“環保局認為夠治安案件標準,移交公安局,如果比較輕,環保罰點款,把設施摧毀就行了。”山西公安系統一位官員說,“辦治安案件簡單,辦成刑事案件就比較難。”這也導致土煉油打擊往往“以罰代管”。
以土煉油重災區——呂梁文水縣為例,2013年統計數據顯示,土煉油遍布該縣10個鄉鎮、29個村、106戶,110余罐(釜),僅南莊鎮就占到該縣土煉油戶數和罐(釜)一半以上。此前,當地警方甚至專門成立刑偵二隊,配合環保部門查處土煉油。然而,土煉油和毒品、“黑口子”(沒有任何手續私挖濫采礦井)一樣,“因為有暴利,一有空,就起來和政府捉迷藏”。
“四周幾十畝果樹,中間包一兩畝地(搞土煉油)。”呂梁市環保局副局長薛雨珍說。他剛剛陪同環保部應急中心官員考察過文水、交城土煉油取締現場。
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山西土煉油不僅卷土重來,且有蔓延之勢。目前,山西土煉油正呈現新的特點——土煉油“戰場”從田間地頭轉移到工礦企業、焦化企業以及洗煤廠,更具隱蔽性;從土煉油重災區向非重災區擴散——如晉中太谷、祁縣、平遙、靈石、介休以及呂梁孝義、汾陽等地,並向當地輸出技術;大型土煉油企業正欲辦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漂白”自我;地方保護背景更強,呈現關系化特點,“爐子(蒸餾釜)大關系大,爐子小關系小”。
“抓硫酸目的是,即便環保局不參與,禁毒就能拿下土煉油。”山西公安系統一位官員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毒品犯罪案件量刑規定,非法生產、買賣100公斤硫酸即為起刑點。
最先付諸實踐的是被土煉油攪得雞犬不寧的呂梁市交城縣。2016年11月14日,該縣第一次動用禁毒部門查處土煉油。
當日排查中,交城縣公安局禁毒大隊查處的最大一批濃硫酸來自土煉油企業——交城凱源物資再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城凱源)。
警方除在現場搜出279公斤濃硫酸,還從公司辦公室搜出三十多張硫酸過磅單,每張單子量為4-5噸,時間橫跨2013年-2016年。
若上述證據最終均能確認,意味著該企業過去三年濃硫酸使用量至少有120-150噸。至於酸渣流向,目前尚不清楚。
和當地很多企業一樣,交城凱源同樣不掛牌,外人很難知曉其真面目。南方周末記者從高處觀望廠區,除殘存油桶外,最醒目的當屬院中埋藏的巨型油罐,廠房一角隱蔽處矗立多個用於“洗油”的錐形罐。
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該公司項目為廢機油再生利用制取電廠燃料油。號稱年產電廠燃料油2萬噸,項目總投資1697.98萬元。
工商資料顯示,交城凱源法定代表人為張永虎,成立於2014年12月18日,註冊資本500萬元,其中張永虎占60%,溫輝輝占40%。
不可思議的是,該公司已在交城縣發展和改革局予以備案(交發改審字[2014]46號)。2015年11月5日,呂梁市環保局也以呂環行審〔2015〕38號批複了其環境影響報告書。
據業內人士介紹,交城凱源是典型的土煉油企業,而且生產燃料油也是掛羊頭賣狗肉,實為生產柴油。
交城縣公安局禁毒大隊查實,交城凱源濃硫酸來源指向另一土煉油重災區——呂梁市文水縣。供濃硫酸的為文水劉胡蘭鎮雲周西村趙文生,目前在逃。
該案已於2016年11月24日移交給文水縣禁毒大隊。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在趙文生處查封兩個大硫酸罐,一個小硫酸罐,濃硫酸至少四十多噸。當地警方已向山西省公安廳禁毒總隊求教如何處置該批濃硫酸。
目前,當地派出所幹警已面見家屬,敦促趙投案自首,同時封存硫酸罐,要求村治保主任守著硫酸罐,“不能動,不能丟”。
和當地很多企業一樣,交城凱源同樣不掛牌,外人很難知曉其真面目。南方周末記者從高處觀望廠區,除殘存油桶外,最醒目的當屬院中埋藏的巨型油罐,廠房一角隱蔽處矗立多個用於“洗油”的錐形罐。(南方周末記者 曹海東/圖)
就在警方發愁如何處理該批濃硫酸之時,山西驚現的“酸湖”更讓當地感到棘手。
這個被當地人稱為“黑湖”或“酸湖”的大坑,位於呂梁交城縣夏家營鎮大辛、小辛村與文水縣南莊鎮橫溝村交界處,曾為山西土煉油最猖獗之處。
當地村民介紹,酸坑約在2000年開始形成,目測三至四米深,占地20-30畝。過去文水、交城兩地土煉油的酸渣、酸堿液幾乎都傾倒此地。
層層黃土覆蓋的酸坑終見天日,巧合中有著必然。2016年7月,交城遭遇一場特大暴雨,“酸渣全部溢出來,味道散了出來”。呂梁市環保局副局長薛雨珍透露,有人舉報,領導有批示,“人家(環保部應急中心)下來處理的”。
2016年10月底,環保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以下簡稱環保部應急中心)、山西省環保廳監察總隊專程派人前往呂梁市交城縣現場督辦,要求按照土坑汙染處置和生態恢複方案,妥善處置土坑內汙染物,及時開展地下水和周邊土壤監測,避免發生二次汙染。這是山西省第一起引起官方關註的土煉油酸渣傾倒事件。
薛雨珍透露,環保部應急中心官員前往現場時,一直在下雨。環保部應急中心提出,必須按有資質單位編制方案處置:酸水放在焦化廠的汙水池處理,酸渣放在水泥廠焚燒爐焚燒。
交城縣連夜調了幾十輛車,將酸水送至當地焦化廠。環保部應急中心官員要求當地必須挖到黃土上,再用石子處置,“執行主體是交城縣人民政府”。為此,交城縣委托山西環境汙染損害司法鑒定中心編制了《山西省交城縣辛南村土坑水汙染處置和生態恢複方案》。
2016年11月8日,酸坑現場黏稠狀物質在陽光下泛著油光,挖掘機、渣土車忙於作業,酸坑旁是一條農業灌溉渠以及果樹林。駐足一會,刺鼻、惡臭味就會直沖腦際,出現惡心癥狀。
半個月後,當南方周末記者再次赴酸坑之時,挖掘現場已被黃土覆蓋,可見清晰履帶車轍,不過周圍味道依舊刺鼻。交城縣一位官員說,他們打算請有資質的單位處置這些酸渣。
環保部應急中心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底,當地已將土坑內積水、固體廢物、生活和建築垃圾分別運至該縣焦化生產企業汙水處理廠、水泥熟料廠、垃圾處理廠妥善處置完畢。土坑及周邊已完成覆土(厚度約1米)和場地平整,土坑整體處置工作基本結束。
交城縣環保局的監測數據顯示,土坑底部土壤重金屬、石油烴、揮發性有機物、多環芳烴等指標,除部分樣品中汞含量略微超標(最高超標0.2倍),其他均未檢出或達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二級標準限值;周邊土壤總石油烴含量均小於100mg/kg(《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未規定相關限值);土坑周邊地下水4個點位監測結果顯示,pH、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硫酸鹽、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等項目均未檢出或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Ⅳ類水質標準。
當地老百姓印象中,類似“黑湖”“酸湖”不止一處。南方周末記者即發現兩處:一處位於交城青山河化工有限公司儲存場,一處位於交城小辛村太中銀鐵路旁。此前,交城青山河化工有限公司曾打廣告轉讓土煉油技術。
山西省環保廳一位官員承認,最近山西省“雙打”辦召集各個部門研究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查處土煉油,但“還沒有專門針對硫酸專項治理”。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濃硫酸酸洗工藝已從田間地頭的小土煉油企業,被堂而皇之搬到一些具有部分資質的大企業中。
呂梁市環保局披露數據顯示,該市總計16家廢礦物油再生利用項目,除1家外,其余均未拿到《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危廢證)。生產工藝中,5戶為連續蒸餾工藝,11戶為蒸餾釜——裂解工藝。按規定,廢機油收集、貯存、利用企業必須辦理危廢證。
無危廢證卻可生產,甚至擴產,呂梁市環保局一位官員透露,最早環保局也不肯給這些企業批環評手續,但是當地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按照廢舊資源利用給他們立了項。
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簡陋設備土法煉制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劣質燃料油”企業為“土煉油”。2005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對土煉油工藝的認定是“生產過程不是在密閉系統的煉油裝置中或屬於釜式蒸餾的煉油企業”。
正因如此,呂梁環保局固廢中心主任侯淑平表示,呂梁環保局曾召集交城、文水、汾陽環保局局長和相關無危廢證企業負責人,和山西省環保廳溝通此事,“在經貿委立項,有環評手續的,與其他的土煉油有區別”。
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土煉油認定不應該從規模上,而應從工藝上。目前這些土煉油企業工藝“換湯不換藥”,無非是“由小變大了,不好看的變好看了,從田間跑到了工廠”。
據悉,山西大型土煉油企業核心工藝都未改變,比如一些企業將工藝冠之以“釜式蒸餾”,其實“釜式蒸餾”實為土法強酸強堿蒸餾工藝。而一些企業盡管標明連續蒸餾工藝,實質是多加了幾個“釜”,只是簡單的“釜式蒸餾”的組合與疊加。
更有甚者,由於前期投入金額較大,這些大型企業正謀求“漂白”——向山西省環保廳申領危廢證。
呂梁市環保局透露,汾陽市奧嘉佳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祥德隆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永聯環保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已向山西省環保廳上報材料,欲申領危廢證。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三家企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顯示,均稱生產燃料油。然而,一個難以成立的經濟邏輯是,燃料油市場售價每噸2000多元,廢機油市場售價每噸3000多元,算上各種成本,用廢機油生產燃料油完全成本倒掛。
新華社最近播出《禁不了的土煉油,打不掉的黑加油點》節目中,清晰可見汾陽市永聯環保資源再生有限公司院中矗立多個巨型錐形罐,熟悉土煉油工藝的人士說,該公司即用硫酸酸洗工藝生產柴油。
山西省環保廳固廢處處長賀中偉表示,上述三家企業環評批了後,企業申報危廢證,如果受理,還有技術審查過程。固廢中心把關論證,可能借鑒外省的情況。
事實上,濃硫酸酸洗工藝一直為國家明令禁止。
2011年,環保部實施的《廢礦物油回收利用汙染控制技術規範-HJ 607-2011》,明確指出不應使用硫酸/白土法再生廢礦物油。此法會產生大量酸渣,分離出的酸渣及白土會釋放出具有強烈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氣體及有機廢氣,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2016年1月1日,工信部公布實施的《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同樣明確指出,嚴禁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硫酸精制等強酸精制工藝。
目前,比較流行的工藝包括白土精制、溶劑精制、加氫精制以及硫酸精制工藝。其中,白土精制成本不太高,但對前期減壓蒸餾工藝要求很高;溶劑精制工藝,投入大,工藝複雜,但產品質量比白土精制要好;加氫精制投資最大,為國外主流技術,產品質量最好。
相比其他成熟工藝,濃硫酸酸洗是成本最低、對環境影響最大,但卻最為企業青睞的工藝,地方官員甚至將此稱為當地“傳統工藝”。
山西土煉油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模式是“煉油、洗油一條龍”,一種模式是只煉油不洗油或只洗油不煉油。
就利潤而言,廢機油煉毛油收率為84%至85%,煤電人工費100元/噸,以當下廢機油收購價3250元/噸,毛油售價4200元/噸至4250元/噸推算,利潤262.5元/噸;如果毛油洗成柴油,濃硫酸、液堿、過濾砂再加損耗和人工成本約200元/噸,以目前汾陽市土法煉制柴油售價4580元-4600元/噸推算,利潤150元。
如果在“煉油、洗油一條龍”模式下,目前土煉油利潤可達412元/噸。自2016年10月以來,土煉油利潤非常可觀,特別在廢機油價格2600元/噸之時。為爭搶原料,各家土煉油紛紛擡高廢機油收購價。
過去三個月,山西廢機油價格暴漲1000元/噸,12月16日收購價已達3200元/噸。更誇張的是,原本山西經常調入河北、山東廢機油,價格便宜300-500元/噸,最近兩個月基本與山西持平。
“幾乎一天漲一百元,還收不到貨。”正規持有危廢證的廢機油綜合利用企業——山西投資集團九洲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營銷部一位經理抱怨道。
2016年12月28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再次提高100元和95元。“土煉油的利潤空間更大了。”中石化呂梁分公司的一位人士說。
土煉油的興盛,對村民來說是一大噩耗。
僅以交城縣夏家營鎮為例,據村民統計,至今已知的事故中有8人因土煉油而喪命。其中不僅有普通工人,且有土煉油老板以及親屬等。
最近一起發生在2016年10月24日。當日,夏家營鎮賈家寨村發生一起土煉油致硫化氫泄漏事故,致兩死一傷,土煉油老板正是該村村委會主任,已在事故中死亡。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事故已引起環保部以及山西省“雙打”辦註意。
中毒死亡事件頻發,源於土煉油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高濃度的有毒氣體,不僅對工人而且對周邊村民產生身心危害。
這些“濃硫酸洗油”過程中產生的酸氣,對呼吸道和眼睛有強烈的刺激性,如果貼地順風而下,下風向兩公里都可以聞到非常刺鼻的氣味。
以呂梁市汾陽冀村工業園區為例,可以發現很多可疑不掛牌的企業。熟悉汾陽油品來源的人士介紹,一到晚上土煉油味道就出來了,“大車加油時就能聞到惡臭味”。
同樣,油品質量與霧霾天氣有很大相關性。廢機油煉制的柴油屬非標柴油,使用中會冒黑煙,這些流入市場的柴油成為一個被忽略的霧霾源頭。
相比酸氣、土煉油燃燒不充分帶來的危害,若按山西土煉油發展歷史、規模以及分布區域,酸液、酸渣正在變成一個個“定時炸彈”。
按前述統計,山西每年酸渣產生量保守預估約為二萬多噸,且全部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要知道山西省太原危險廢物處置中心是山西省唯一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場,年危險廢物處置規模僅為3.8萬噸。
汾陽冀村工業園不遠就是著名的汾酒集團,當地的酸渣傾倒地至今是個秘密。一位山西籍媒體人憂心忡忡地說,若不打擊土煉油濃硫酸洗油工藝,任由“酸湖”滲漏,再過十年,當地將無地下水可用,“汾酒集團只好使用雨水釀酒了”。
這並非危言聳聽,幾年前交城縣夏家營鎮小辛村就已經發現地下水無法飲用。
由於土煉油長期汙染地下水,小辛村為解決飲水問題,專門從八公里外的西營鎮西營村引來自來水。村委會圍墻外甚至設立一個自來水閥門,每天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定點供水。
2016年12月15日,環保部再次約談呂梁市人民政府。環保部發現,當地土煉油作坊環境汙染問題仍較突出,多處土煉油作坊取締不徹底或違法在建。“如果整改工作仍不到位,整改目標沒有實現,將暫停其新增大氣和水汙染物排放項目的環評審批”。
山西省環保廳固廢處處長賀中偉透露,目前呂梁市開始安排區縣汙染場地區域調查,包括酸渣傾倒調查。現在山西省還沒有單獨針對酸渣普查計劃,但下一步土壤調查重點是土煉油生產區域的前期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