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韜晦無露圭角

韜晦無露圭角
《宋名臣言行錄》

在一間會計師行做小薯,能否上位,可能由一位帶住你嘅 Senior 說了算。在此時千萬別在Senior 面前扮勁,咁做不僅會被Senior 討厭,分分鐘仲要永遠接爛job。

至於幾時才能顯露閣下的「圭角」?
至少等你擔上 AIC 先炫耀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67

紀念辛亥,不能只看其轟烈 還要看其悠久 霍韜晦

1 : GS(14)@2011-10-11 00:02:41

通識教育系列53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們如何認識這場風起雲湧、改變歷史的革命呢?

從中國歷史上看,辛亥革命首先是民族革命,推翻滿清,漢人重新掌權;然後是政制革命,顛覆了兩千多年的帝制,的確是扭轉乾坤,大氣魄、大氣象。但若從世界歷史角度,則辛亥革命不過是西方文明巨輪帶動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環節,儘管有掙扎,但命運已被決定:你必須乘搭這班列車,無可選擇。這也就是當代許多具有中外視野的學者(大部分為留洋知識分子)之所以不滿辛亥革命,乃至批評由辛亥革命所開啟的長期革命,始終不能挽救中國,使中國不能走上富強之列之原因。理由就是你既然決定追隨西方,進行革命,為甚麼不徹底一點?一方面接受西方政制、西方技術,一方面在社會上卻仍保留着對權力的崇拜、對門第、人情、身份的重視;一句話,還那麼封建,沒有改革到底,哪能改變中國人的面貌?所以其後五四運動,留洋知識分子索性提出全盤西化是有道理的。如今一百年過去了,你可以說,由辛亥革命所帶起的西化運動還沒有完成。撰文:霍韜晦教授
價值的兩個層次
不過,若從歷史是人類精神行程的反映,不同的文化代表着人類對不同價值的追求,則其歷史便是該價值的實現過程。過程中沒有終極,歷史也沒有終極,所以價值必分兩個層次:過程層次與終極層次。過程層次是具體的,有對應性的,如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合眾政府」,就很具體,有現實的對應性。但若將之表述為「革故鼎新,建設幸福圓滿之理想世界」,那便是終極價值;它可以鼓動歷史前進,但卻不能在人間實現。理由就是終極價值具有永遠超越的性格,我們對之不能以當前的經驗來局限。
從這一角度看,歷史便是人類精神為完成其自身而作的努力。不管客觀條件如何困難,前景如何艱辛,人一定奮戰。人能奮戰顯示其具有一定的創造力,不會放棄。一代一代,由過程價值而向終極價值前進。這也就是人的自由,人內在的主宰,人的性情,人最深的秘密,一經開發,便可以開天闢地。
歷史是犯錯 同時不斷改正
如何開發?這便得靠教育、靠歷史。歷史是一種教育,前人的經驗是你成長的資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所以歷史永遠是犯錯誤的紀錄,但也是不斷改正錯誤的紀錄。前者使人憂慮,後者使人樂觀。其實樂觀不只在於錯誤可以得到糾正,而是在於人有此心,所以人類文化才可以不斷進步,而人亦可以不斷成長,乃至成為一個典範。
持此觀點以看辛亥革命,則辛亥革命是中國民族及其文化在經歷了異族及異文化的挑戰及創傷後,重新發現自己、建立自己、及完成自己的轉折點,起於憂患、起於挫折、起於窮困、起於失敗;唯有失敗,然後可以扭轉。為甚麼?因為當你失敗至極,一切外在的憑藉皆已剝盡,你還能何所恃?唯有不死之心。此心何以不死?就是得力於歷史文化的長期薰陶。《易經》〈困卦〉〈彖傳〉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對有志氣的人來說,「困」反而是磨練,即使失敗,也見精神。文天祥說「時窮節乃見」,這樣的精神,足使你的生命雖死猶生,而且感染後人。這就是歷史,歷史決非只是事件的積累、文字的紀錄,而是此創彼繼、以求完成一偉大價值的見證。所以歷史不以事件定,而以當事者所冒起之精神定,超越當下、超越形體,永存於天地之間。為甚麼辛亥前,有那麼多的志士慷慨捐生、從容就義?知其名者如譚嗣同、陸皓東、楊衢雲、鄒谷、陳天華、徐錫麟、秋瑾、楊卓林、禹之謨、吳樾、溫才生、林覺民……不知其名者更不可勝數。武昌首義時,風雲變色,挺身而起的革命志士更是前仆後繼,犧牲慘重,以少數臨時募集之兵,力拒訓練有素、裝備優良之北洋陸軍,苦戰接近兩個月,終於贏得全國響應,改變歷史篇章,尤其壯烈。雖然革命之果實,後來被袁世凱竊去,但其所展現之精神,正是最純粹的捨己救國的精神。每當民族苦難,國家興亡,這種精神就會沛然而起,匯成洪流。中國為甚麼不會亡國?經歷數千年仍然屹立世上?就是因為陶養我們民族生命力的文化對人性有洞見,經得起風雨。儘管此次來襲的是完全異質的西方近代文明,挾科學與民主之利器,但相信只能惑我於一時,消化其殊勝之後,我們的文化仍然可以再發光芒。
辛亥革命展現的歷史精神
但問題是:我們對西方近代文明消化了嗎?當我們還是運用其概念、運用其模式來引導我們自己的時候,如何使我們的文化再展魅力呢?辛亥革命已走過百年,論者還認為革得不徹底,沒有趕上西方列車,社會基本結構未變,管理用意識形態而不是用數據,觀念陳陳相因,根本還是老一套,所以很失敗,只有繼續革命,或者徹底向西方文化認同。這種說法,真的不了解辛亥革命所展現的歷史精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雖然向西方取經,但他的心靈深處仍然認為中國古代文明,為西人所不及,所以要「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於自身肩上」,如此而已,並不是要把我們改造成西方國家,放棄自己的存在。民族精神之再興,就是要接上民族生命的原點,然後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理論和實踐體系,以回應西方,甚至超越西方。即使不是要爭領導權,也要以自己的創造見重於當世。這才是真正的大氣魄、大氣象,但中國的知識分子和當代志士有這一宏願嗎?找出你內心的主宰,你的悲情,你就知所承擔。和辛亥志士一樣,投身見證中國的精神文化;放下自我,體驗歷史的追求。
就近百年而論,辛亥革命只是開其端,其志業還未完成。今天無論是中國人或西方人,其思想都很迷茫,經濟危機與政治危機不斷逼近,不知何去何從?看問題若不深刻,如何建立悠久世界?所以今天我們紀念辛亥,就不能只看其轟烈,還要看其悠久。繼承辛亥,必須從政治延伸到文化,才能完成這一使命。
本文作者霍韜晦教授,為當代著名思想家、學者,亦為本港及海外多項教育文化事業締造者,如法住機構、東方人文學院、喜耀書屋、喜耀生命教育中心、喜耀粵西學校等。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感賦  
霍韜晦
國家將亡勇士奔
浩然正氣挽乾坤
大好頭顱今日擲
漫天風雨百年魂
摘自《法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