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何不救德發(928)(2)? -志高空調(449)、德發(928)、恆寶利(3989)(未加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993


其實,今次的主角是恆寶利(3989)個德發(928),上一篇都只是想看看經濟日報的文章,在我看來,恆寶利(3989)和德發總算有幾項相同之處。


(1) 都有和新世界(17)合作投資一些項目。


從上文看到,其實新世界策略投資是和德發都投入志高空調這家公司。而恆寶利個老闆則和新世界策略投資投資垃圾發電項目,資料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007


2009-06-17  生果日報

【本報訊】新世界發展(017)旗下新世界策 略投資昨公佈,投資2億元人民幣於恒寶利國際(3989)總裁嶽欣禹創立的垃圾發電公司百瑪士環保。據悉,百瑪士有意於3年內上市,新策略打算到時換股沽 貨獲利。

消息指,百瑪士於03年成立,在德國、香港及京滬設有辦事處,在內地多個城市設有廠房,以焚燒及發酵技術處理垃圾及產生垃圾發電,處理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例如食物殘渣。該公司暫時未正式供電,料於兩年內落實7個發電項目,去年因垃圾處理業務已獲利數千萬元人民幣。新策略之前已經持有恒寶利一間附屬公司部份股權,該附屬持有個別歐洲品牌的內地分銷及零售權;

今次是第二度合作。新策略董事總經理鄭志剛表示,中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大力支持再生能源項 目,故投資百瑪士。


(2) 都有收購大股東零售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25/LTN20070525186_C.pdf


之前德發購入Mudd的業務極有機會是郭主席的,而在2007年公司總裁授予公司期權,以2,080萬港元,購入這家被大股東購入的,接近破產的公司。


據公司稱:


在落實收購ST業務的機會之前,岳先生向本公司介紹非常類似的機會,而條款亦非常相似。


可見大股東亦有相當的業務想注入公司。


(3) 公司財務也相當困難


德發財困破產基本上人人都知,但是恆寶利問題也不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27/LTN20071227188_C.pdf


最後中報可見,公司資產雖甚多,但存貨、加上無形資產、廠房、財務資產等不能易於變現的資產已超過淨值。


另外現金只2億,銀行債項及可換股債等也有9億多,但公司資產無甚值錢的東西,可見財政也不太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3/LTN200904031295_C.pdf


據恆寶利2008年報稱,公司現金減少了至約3.08億,但其中竟然有2.18億的定期存款,再扣除抵押現金4,171萬,只剩下約4,800的現金,但卻有6億多的銀行債項及可換回優先股的負債,加上其他應付款大增至1.5億元,可見未來支出應不低,有可見公司財務問題不輕。


但是,為何新世界會出錢買恆寶利的中國零售業務,甚至可以供多次股、又批股挺過,但德發的中國零售業務大得多,但新世界卻不買它的業務,甚至不向他求救,反而在股壇有不好名聲的老千莊幫忙,這反映了甚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4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99826&time=2009-07-19&cl=100&page=al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梁冬梅 吴莹 王紫雾 于宁】退出中国市场半年之后,全球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MAN SE(下称MAN)再度与中国汽车厂商合作。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它选择了以小股东的方式参股中国重汽。

  七年前MAN与宇通客车的合作,采用的是50:50的股权比例。今年1月,它将一直亏损的合资公司50%的股权,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后,退出中国市场。

  此次卷土重来,MAN以60亿港元的高价,获得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808,下称中国重汽)25%股本加1股的股权。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参与交易的中金公司重汽项目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过去几年的合资经历,让外方认识到,中国本土公司对于商用车市场和产品的理解更加深入,“认可中国重汽的行业领导地位,是谈判开始的前提”。

  他表示,坚持控股地位是中国重汽的原则,而德方也认可这一选择。之所以能够达成共识,与双方在以往合资公司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关。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汽车整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而占据技术等核心优势的外方在股权上亦不肯让步, 因此,自1985年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大众成立以来,中外合资公司采取的合资模式,绝大多数为50:50的比例,合资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线,直接将国 外的车型引入。

  但是,这一在乘用车领域取得成功的模式,并未成功复制到大中型商用车领域。MAN公司与宇通客车的合资,以及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的合资,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原因,除了双方管理权的争夺,外方对于中国商用车市场理解的偏差,也是主要因素。

  中信证券资深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表示,以往的合资公司,外方在股权上与中方相当,在引入新产品、定价等问题上也强调自己的强势地位。但事实上,他 们对于中国商用车的理解并不准确,引入的车型及价格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并不强,最终导致合资公司失败。以重卡为例,德国MAN公司的重卡需要10万欧元,但 在中国,同类的产品仅需30万元左右。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谈际佳表示,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不同,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要远高于对舒适性的要求。因此,在 欧美国家畅销的车型,很可能因为价格过高而在中国没有市场。乘用车则不同,中外消费者对车型的需求、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差别不大。因此,直接引入车型的 模式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上述中金公司参与交易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此次中国重汽的交易中,中方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使得企业可以按照历史上惯性的模式进行经营,充 分发挥中方管理层对本土化、市场、产品的理解。外方在充分尊重中方意见的前提下引进技术,有利于更好的把这些技术带到一个新的平台、新的层次,做好现有的 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重汽也充分考虑到了MAN的需求与利益。上述人士称,为确保MAN能够在总共17名董事会成员中,拥有4名董事的提名权,中国重汽专门向香港联交所申请首次豁免公众持股比例低于25%这一规定,并获得香港联交所的同意。

  “这是对德国方面经济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保护。”上述参与交易人士称。根据双方的协议,在董事会全部17名董事中,MAN有权提名4名董事, 其1名为执行董事,负责合作项目,其余3名为非执行董事。如果MAN的股权低于25%加1股,就必须撤回MAN所委任的全部董事。

  同时,在有关合作项目的营运有重大关系的事项方面,MAN拥有否决权。其中包括修改章程,主要业务性质的重大变动,以及对合作项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合伙经营、收购事项及合营项目等。

  李春波认为,中国重汽与MAN的这种合作,由于中方股权优势明显,一方面避免了在管理上的内耗,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外方由于不熟悉中国商业车市场而导致决策失败,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过去的合作经验告诉外方,商用车领域不能生搬硬套乘用车的模式。”李春波称,中方控股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外商用车合资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7

為何還未能達致財務自由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037

馬彼得 2009-08-01 14:14原理大慨如下,

 

每股盈利

市盈率

股價

買入時

1

5

5

賣出時

5

25

125

增幅 (倍)

5

5

 

25


 


一般買賣時機及眼光亦假定己有,可以找到個股會跑嬴成大牛股,那為何還未能達致財務自由,甚至是錯失手中的十倍股,反倒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個人看法
1. 以上表所列的成績是假定單隻個股投資,高度聚中至一二隻股票也算是王者,這不是人人有這豪勇。


 

2. 我們談論的是財務自由,追求不單是幅度,也要量度。需要大部份資金 (i.e 甚至全部) 投入,產生更大的量度,這不是人人會願意。

 

3. 投入的資金也不是人人有這高遠的目標,非到10-20倍才放手,這不是人人有這"貪婪"。

 

4. 當中的滾全資金,又能否年復年重投原定的千里馬,這不是人人有這堅定。

 

------------

 

以上馬彼得講得非常好,指出了重點所在。因此日後若然聽到某人或者某財經演員吹噓自己找到/推介過什麼倍翻幾十倍的股票,那麼,他為何尚未發達呢?以上所列全部可以是其中的原因。理論方面講是十分容易,當真金白銀下注時,故事就多數是不一樣。

 

例如股票曾經恐慌性暴跌,不敢趁低買入的 想法是,它可能會再跌得更低;而太早放掉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利潤,一日不「鎖定」,一日就有機會化為烏有。例如一些人教大家升10-20%就一定要沽股票, 股票升了一倍後一定要清倉,不能貪心之類,這種操作是永遠不會得到股票倍翻的複利回報的。另一類是股票累創新高,令自己對該股票的情緒也變得很樂觀,在估 值偏高下不賣掉股票,反而加馬買進。

 

另外就是「量度」,1-2%資金買入一隻升幅很巨大的股票,對整體投資回報有正面作用,但不會有戲劇性的效果。但若然是十幾二十個%的資金有這種效果,那就不得了。

 

但是,當一個人全幅身家押注在一兩檔股票 時,心理和<10%押注在一檔股票十分不同。當身家在巨幅波動時,是十分之難冷靜下來作出適當判斷。也十分之容易出現認知上的偏誤。尤其在持股出現 像上一篇所講的「恐慌性暴跌」時,應加馬買進?還是止蝕?To be, or not to be?

 

我始終認為適度分散投資,是較易掌握,做得好是既安全而又能達致良好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14

答讀者問: 金仔如何賺錢? 昌興水泥業為何賣台泥?


(1)


早期有人問過金仔點賺錢?


答曰: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81


 


看來,證券行可說是買殼的全面的財顧,目的是協助(借錢?)別人買殼後,儘量找回資金去填回買殼款,在這情況下,股價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印出來後值多少錢,因為根據周顯先生所說,隻要印出來的價錢多過印刷價,都算有賺。



 


集資後,再用一些物業、概念等資產取回現金或更多股票,以成功取回買殼的錢,並還款給他們,有剩的更可以自己用,或是作下一輪魚肉股東之用。



 


在這過程中,證券行先賺取資金的利息,然後再賺批股傭金,跟著可以賣給關連人士賺差價,風險就是賣殼這位先生走數。但是亦可像華藝這個Case咁,因控制大量股票,故應可以取回公司控股權,然後賣多一次,賺多一次,取回損失。



 


有這樣的背景、有這樣的人脈、有這樣的財力,何愁不能賺錢!


今日份壹仔,本週一電話訪問金仔老闆之一朱太,雖校稿有不妥之處,但亦證實部分看法: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115


而近年十隻要配股融資的上市公司,有七、八間都找金利豐幫手,包括楊家誠的泓鋒、確思藥業等(greatsoup按: 8250初稱普斯基因生物科技,後易名確思醫藥)


另外金利豐亦有做向上市公司大股東借錢的「按殼」生意,假設殼價值一億,大股東持股五成(即值五千萬),朱太最多借一半,即二千五百萬予殼主。


有行內人分析她成功之道,「以佢一個女人就唔夠力,佢同四太、賭王咁熟,好多人都信佢。重要是,佢有創興同渣打兩間銀行『射住』,人哋好多金融公司,好似英皇嗰啲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嘅利息,佢收百分之十八咋,佢有錢,夠疊馬,有本事揸個殼。


 


如之前做聖誕樹的華藝礦業(559)(greatsoup按:當時為 應為精藝集團),向金利豐借下三千萬元的大股東走咗,朱太一直找不到人接管該公司,於是今年七月(greatsoup按:可能是2003年,該以下公告),找來其叔仔朱沃權任廠長,而其左右手劉文德就加入公司做董事。


往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24/LTN20031024022_C.pdf


作風出位惹非議

遇上未能還錢的殼主,朱太會再想辦法「活化」殼股,「殼主無錢還佢將個殼收歸己有,然後睇吓有無大陸佬買,注入資產後,又可以發可換股債券搞收購,其後股價上升才套現。」


知情人士說。如森源鈦礦(353),前身是旭日環球(greatsoup按:再前身是美吉利、東方工業),○七年七月易手至企業家梁儷靜,並注入內蒙古煤礦公司,現時已變身資源股,十月底還公布透過發行十億元可換股債券,再加新股及現金共五億元,買入兩塊吉林省油田四成九權益,股價一日間颷升三成,本月公司又公布收購煤氣發電業務,股價又颷升一成,散戶炒得如痴如醉。


往事:


買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706/LTN20040706019_C.pdf


注入蒙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720/LTN20070720439_C.pdf


吉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22/LTN20091022541_C.pdf


 


煤氣發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123/LTN20091123557_C.pdf


 


金利豐為森源鈦礦包銷二十四億股股份,收取佣金四千八百萬,這批股份賬面升值九千萬,現仍由朱太持有。(greatsoup按:錯。)


供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6/LTN2009082660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7/LTN20091007726_C.pdf


包銷協議
根據上述公開發售之結果,213,998,386股發售股份未根據公開發售獲接納,佔發售股份總數
約8.73%及緊隨公開發售完成後已發行股份約2.91%。根據包銷協議,包銷商已促使認購人(「認購人」)認購全部未獲接納股份。


不過,朱太也有蝕錢的時候。「好像去年清盤的佑威(629)U-right服裝都係朱太接咗,不過原來U-right仲有好多街數,令朱太蝕過億。」現時,金利豐仍持有三成四的佑威股權。

至於詳細的,請看該文。

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366


至於有人問昌興水泥業為何賣台泥,不賣海螺,每經有提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101

今年8月,昌兴矿业正式提出将其在中国大陆所控制的水泥生产线出售。有着多年的合作,且管理都是海螺负责,似乎海螺理所当然地拥有优先受让权。不过,最终的受让方却是台泥。“台泥出的价格更好。”上述权威人士表示。

懂用文庫,可會知很多東西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6

群創迎娶奇美電 婚期為何難拍板?

2010-02-08  商業周刊





「還好新郎不是我,不然肯定老個十歲!」一月二十八日,友達法說會當天,友達執行長陳來助回應全場法人,對於新奇美合併案的看法。

沒想到陳來助這句話才講完,當天群創就公告,將新奇美的合併基準日從計畫中的三月一日,再往後延一個月。

當年,陳來助主導的友達、廣輝合併案,雙邊人馬餐風露宿,無日無夜的進行前置作業準備,費時近六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合併。

涉及群創、統寶與奇美電的新奇美三合一合併案複雜度更高,合併基準日卻已一夕三變,從最早的四月三十日,提前至三月一日,再到現在的四月一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鴻海集團主導的新奇美,急於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合併不可?

「新奇美電子合併的過程並不輕鬆!反壟斷案還是主要關鍵!」台灣一線面板大廠高層人士明白指出。

美國司法部四年前對面板業提出的反托拉斯指控,去年十二月十日,奇美電子資深副總經理林榮俊宣布,奇美電子也已認罪,並同意支付二億二千萬美元的罰金。

只要反托拉斯法案的問題未解,群創與奇美電還沒合併,雙方就是競爭對手,不管雙方談什麼事,都要有律師陪同。因此鴻海集團沒法私下先行將奇美電的技術納入鴻海集團的應用範圍,以及進行聯合採購,大大影響雙方合併綜效。只有提早合併,才能解決這個最棘手的反托拉斯法律爭議。

這個反托拉斯案,更衝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當初決定閃電娶奇美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奇美電的液晶電視廣視角技術。

新奇美合併進度 牽動鴻海液晶電視組裝訂單

鴻海在去年買下索尼位於墨西哥的電視組裝廠,做為其進軍液晶電視整機組裝代工的灘頭堡。對應需求,群創必然得跨入液晶電視面板生產。然而,過去以監視器面板生產為主的群創,手中並不握有電視面板主要關鍵技術之一的廣視角技術!

台系面板業者指出,「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多的VA廣視角技術主要由夏普(Sharp)掌握,但夏普擔心樹立太多競爭對手,對廣視角的技術授權態度保留,群創若未經授權就投入廣視角技術的電視面板開發,得承擔被夏普等面板廠提告的風險!」

除夏普外,奇美電同樣握有電視面板的廣視角技術,同時也與夏普簽訂面板技術交叉授權合約,這也是為何群創與奇美電合併,且群創為存續公司,但是新公司卻沿用奇美電名稱的主要考量之一。

因此,新奇美合併案的進度,成了鴻海集團今年進軍液晶電視組裝訂單的關鍵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1

為何用英文?- 泰盛國際(8103)


我想寫這家公司幾天,但沒時間下筆,今天和大家談談。


(1)


公司歷史:

公司前稱訊泰控股,在2000年9月上市。大股東售股時機太差,竟在2003年4月賣盤,作價竟1.38仙,只套現700萬大元。其後在2003年9月,25合1,但因股權太分散,在2007年只炒上七毛多,沒做出甚麼作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03/GLN20090403000_C.pdf
三文魚財記資料稱,於200943,公司宣佈以一供二之比例供股,每股作價$0.1,比停牌前折讓高達69.7%,由大股東包銷。供股除去行政費用後能集資$20,000,000,公司聲稱用作擴充業務及一般營運用途。

同時公司宣佈更改每手買賣單位,由每手5000股更改為每手20000股。
公司股價於宣佈供股後曾經跌至$0.12(但成交只有一手),大部份時間都在$0.18附近。

分析:此次供股有三個重點,第一是大股東包銷,假如冇人供股的話,大股東將持股超過73%,只要有人唔供的話d貨將會好乾;第二,更改每手買賣單位同合股概念差不多,一來制造碎股,二來可以減少股票流通量,以便炒作;第三,於供股前市值只約為三千萬,此供股有供大之嫌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28/GLN20090428068_C.pdf

供股時間有所更改,不知面對甚麼問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707/GLN20090707044_C.pdf

最後供股在股東大會中不知何故地被大比數遭否決,但此前宣佈更改買賣單位則成功。



其實在供股前不久前兩個月內有兩次更換董事紀錄,連埋供股事件幾可肯定公司有大動作。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014/GLN2009101403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102/GLN20091102192_C.pdf


賣殼。但其後終止。

(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216/GLN2009121603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00211/GLN20100211034_C.pdf


變身甲烷股,後來又終止洽商,改購東大保險之25%權益。


據公告稱:

東大保險為一間於中國成立之公司,提供財產及人壽保險專業保險經紀服務(如工程保險、貨物運輸保險、
責任保險及團體人壽保險)以及再保險經紀服務。根據準賣方提供之資料,東大保險為上海首間保險公司。


http://big5.askci.com/www.askci.com/data/viewdata138742.html


http://financenews.sina.com/sinacn/000-000-107-112/402/2009-06-15/18231118224.html


據悉,東大保險經紀公司是上海成立的首家保險經紀公司,也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三家保險經紀公司之一。不過,這家名聲在外的保險經紀公司,自6月初股權 公開挂牌轉讓至今,卻鮮有人“問津”。分析人士認為,這與公司本身的經營業績不無關聯。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東大保險經紀成立之初的十余家股東也開始相 繼退出。“在成立之初,東大的股東包括了長江航運局、上汽、上海外服、錦江國際等國有企業以及其他一些民營企業,各出資100萬元人民幣成立,注冊資本金 為1500萬元,股東總數約十余家。”知情人士表示,但是由于東大保險經紀經營情況一直停滯不前,持股股東去意紛紛。

  “到目前為止,東大保險經紀公司成立之初的私營公司都已經退出了公司,上汽也已全部退出東大保險經紀公司。目前,長江航運局已經成為東大的絕對控股股東。”相關人士這樣向記者表示。

  對于東大保險經紀公司未來股權的去向,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轉讓條款中明確提出了“原股東未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要約,並鑒于東大保險經紀目前並不理想的經營狀況,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由老股東“買單”,四家國有企業的股權很可能將悉數轉讓給長江航運局。

   對此,某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認為,東大保險經紀公司目前的境遇是保險經紀公司的一個典型縮影。該人士指出,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不少保險經紀公司退出市 場,保險經紀行業已經進入一個調整期,隨著保監會“到年底允許保險經紀公司開設外資獨資公司”的時間越來越接近,以及“非主業資產整合”步伐邁開,國有企 業加速剝離不良資產,一批保險經紀公司可能將面臨加速整合的局面。

(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00223/GLN20100223042_C.pdf


配售1,638萬股,每股1.01元,代理為匯盈,澳門背景濃厚,接貨為炒股基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00224/GLN20100224012_C.pdf


(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00224/GLN20100224044_C.pdf


授出購股權
作為Wong先生提供服務之代價,本公司有條件同意向承授人(由Wong先生指定)授出購股權,以按行使價每股購股權股份1.00港元認購最多6,000,000股股份。


「Wong先生」指Wong Chi Keung先生





http://www.quamnet.com/peopleSearchDetail.action?request_locale=zh_TW&ppId=12101

黃志強先生(『黃先生』),56歲,於保險業累積30年工作經驗,在銷售管理方面擔任高層管理職務,期間曾獲多項主要銷售獎項及國際認可.除銷售及市場推 廣工作外,黃先生亦於保險專才培訓[領域孜孜不倦,務求幫助新進職員在財務策劃事業上奠定堅實基礎.黃先生現為富通保險之區域總監,亦為富通金融學院之主 要培訓帥及成員,專責就整個銷售團隊(人數超過2,000多名註冊保險代理人)之培訓方針提供意見.黃先生之工作範疇主要為風險管理及銷售規管.彼亦為香 港人壽保險經理協會及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之活躍成員,該等協會為專業保險領域已註冊保險經理人及代理人之工會及聯合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107/GLN20090107034_C.pdf


二零零八年九月十八日,賣方發出一份終止通知,稱已全部撤銷其對林國浩先生、曾鳳珠女士及黃志強先生之起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28

“喜羊羊”火了为何不赚钱


http://www.cnemag.com.cn/fenxplun/unbusnw/2010-03-12/186457.shtml


 2009年初,一部600万成本的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大片云集的寒假档期收获了8300万的票房,创国产动画影片的历史记录。

   电影的热播带动了衍生品的大卖,一时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形象出现在大街小巷,从雪糕到毛绒公仔,从服装到文具,不一而足。据估计,相关产业的产值已经 超过10亿元,而喜羊羊更是被人戏称为“中国动漫史上最赚钱的一只羊”。不过,您也许不相信,打造出喜羊羊的广东原创动力公司2009年收入才不过 2000万元,刚刚实现盈亏平衡。

  那么,为什么喜羊羊没有给它的东家带来滚滚财源呢?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当然是盗版。通常,动漫公司60%的收入来自衍生品。通过授权品牌租赁商,根据签约比例从授权产品销售中提成。但是,一旦被盗 版,那么这块收入就会发生流失。据原创动力公司调查,市面上80%以上的喜羊羊相关产品都是盗版,这就意味着公司目前的品牌租赁收入仅仅是应收取费用的 1/4。

  不过盗版实际上是这个行业整个知识产权环境的问题,不少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可是同样却也能取得快速的成长。

   其实,喜羊羊创作方注重根基、稳扎稳打的发展战略才是企业当前盈利不高的最核心原因。我们知道,动漫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播映权、图书音像版权和衍生 产品,衍生品是大头。那么,企业是不是就应该大力发展衍生品呢?喜羊羊创作方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难道他们不想赚钱么?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因为 他们认识到各个业务收入中动漫内容版权收入、收视率是衍生产品收入的基石,衍生品要想卖得好,前提是动画片在目标受众中受欢迎。

  举例来说,如果没什么人看喜羊羊的动画片,就算开发出衍生玩具、服装等产品,那也卖不出去。没有喜羊羊的热播,也就不会衍生出我们前面说的价值10亿元的相关产业市场。因此,如果一味发展衍生品,忽视内容的创作,就是本末倒置,最终将得不偿失。

   湖南宏梦卡通的一段失败经历就很发人深省。该公司创办于2004年5月,2006年10月,该公司推出的《虹猫蓝兔七侠传》获得巨大成功,仅仅四个月, 光是图书码洋就销售了1.5亿元。动画片的热销让宏梦感觉到似乎可以通过衍生产品扩大收入了。于是,创始人团队从外部挖来了具有物美和华润万家零售经验的 经理人担任CEO,大举发展直营零售店,销售衍生产品。2007年8月,宏梦在上海徐家汇的港汇广场建立“宏梦童趣生活”的第一家旗舰店。随后,陆续建设 了数十家家直营店,还在上海成立产业公司,专门负责公司的产品营销。

  不过这些直营店并 没有获得市场认同,因为多数消费者不知道宏梦是什么,只有少数消费者知道虹猫蓝兔这些卡通形象。宏梦为直营店开发了大量的玩具、童装等衍生产品,但由于销 售受限,积压了大量的库存,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结果30家直营店几乎全部亏损,原本打算2008年4季度纳斯达克上市的计划泡汤,外部经理人也最终离 职。经历过挫折之后的宏梦被迫作出调整,而其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幅提高原创卡通精品的制作。

   原创动力作为动画行业的后起之秀,吸取了宏梦的教训。公司始终对于内容创作之外的业务高度自律,主要选择外部更为专业的合作伙伴来开展此类业务。动画电 影只负责内容,而发行宣传都交给合作方上海文广、优扬传媒;图书与出版机构合作完成;衍生品只提供平面动画设计,合作伙伴出样后由原创动力审批。

   通过这种经营模式,公司得以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内容创作上,同时又可以充分借助外力,减少自身的资金压力。这样自然就让喜羊羊成了一只“慢羊羊”,公司 收入增长缓慢。不过,对比宏梦卡通高歌猛进带来的教训,我们还是不得不说,不急功近利,步步为营的稳健成长战略同样值得肯定。

  当然,其它企业优秀的经验也值得借鉴。比如,在打击盗版方面,有些公司就充分发挥粉丝的力量,对他们提供举报奖励。而在衍生产品方面,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也可以开少量直营店,增加与消费者交流的机会。

  通过对核心业务的专注,塑造越来越多的像喜羊羊那样的卡通明星,也许有一天中国也会有自己的像迪斯尼那样的卡通主题公园。

  (文章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8

兩岸三地:為何不是「港滬」? Uncle Ray 

2010-03-09  AD






 

全 國兩會上星期在北京召開,筆者較有興趣是有關上海的經濟新聞。尤其當中一段有關推動上海、香港金融中心,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新聞。09年國務院提出,推 進上海加快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考慮,最觸動香港人的字眼,相信是「國際」這兩個字。如果上海真的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香港人豈不是「無飯開」?

中 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的談話,十分發人深省,「滬港交易所簽訂了更緊密合作協議,國際板獲得特區政府及有關方面積極支持」、「上海與香港已共同簽 訂加強滬港金融合作備忘錄,明確滬港金融合作的總體目標和優先領域」。為甚麼不是「港滬」,而是「滬港」,以中央的語意,當然是上海為首,香港為副。在香 港與上海競爭的時候,為甚香港特區政府竟然支持上海的「國際板」,這跟林鄭局長在電視上笑意盈盈地promote上海世博有異曲同工之妙。

「港 滬」所簽訂的合作備忘錄有那些明確目標?特區政府又怎樣自毀長城,掏空自己?請記着,香港的GDP per capita是世界前30位,而中國的GDP per capita是100名以外。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香港人nothing to shame about,shameful的是香港的特區高官。

Uncle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29

美容连锁为何多用加盟方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0/zMMDAwMDE3NjMzMg.html


跟几个美容连锁行业的企业聊下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他们都坚定不移地走加盟连锁路线。

自然美新任CEO曾新 生告诉记者,只要加盟店做得到的地方,他们就不会选择直营。

据悉,克丽缇娜绝大部分店铺也是加盟店,其投资方普凯基金管理合伙人姚继平告诉 记者,克丽缇娜将坚定不移地走加盟路线;唯美度的店铺中,也主要以加盟为主。

有观点认为,如果开直营店,可能会产生员工在账面上瞒报等行 为。唯美度投资方扬子资本北京首席代表周家鸣认为,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问题不大,这也不是美容连锁店不愿意直营的主要原因。

管理的难 度和成本让周家鸣觉得,美容连锁品牌去开直营店“不划算”。

一家美容连锁店所能覆盖的消费人群与一家连锁餐饮店似乎还不能同日而语,这就导 致,美容连锁品牌需要开更多的店来覆盖市场。这就对品牌商在管理、人员配备以及营销等方面要求更高。

为方便管理,唯美度将全国划成不同的区 域,缩短管理半径。据周家鸣透露,扬子资本投入的资金很大一部分用于划区域管理上;据了解,划区管理也是自然美和克丽缇娜都在使用的方法。

“加 盟店管理都这么不容易,更何况直营。”周家鸣说。

美容连锁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众多,但截至目前,公开获得VC投资的案例只有两家:普凯投资 克丽缇娜以及扬子资本入股唯美度。而上市公司也屈指可数,有案可查的是自然美和现代美容两家。

在姚继平看来,资本在这个行业鲜有动作主要是 因为“成规模的企业太少”。

而加盟则减少了自己另立门户创业的风险。相关调研显示,新建企业成功率一般仅为20%,而特许加盟方式新建的企 业成功率在95%以上,因为特许加盟的背后有品牌作支撑。

曾新生认为这是一种“双赢”,“只要加盟店赢,我们一定赢”。

查看 自然美的财报,几乎历年的毛利率都在80%上下。一位曾在多家跨国公司做高管的人士用“流口水”来表达对此的艳羡。

姚继平却觉得这是行业的 正常水平,“只有维持这个水平才能生存和盈利”,因为他们要承担高额的营销、店铺租金及管理费用等。但也有观点认为,这跟美容连锁店加盟的商业模式也不无 关系。

品牌厂商主要以向加盟店销售产品获利,而终端加盟店的主要收入则由产品价差+服务费两部分构成。

对于走加盟路线的品牌 厂商而言,除了整体品牌营销,对加盟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支持,品牌厂商不需要承担其它成本,甚至有人认为,“这几乎是零成本或低成本地获得了一个销售平 台”。

姚继平告诉记者,加盟模式下,品牌商将产品打包卖给加盟商就意味着有了销售,而直营店做的是更分散的零售。

这种模式 下,对于品牌厂商而言,加盟商越多,意味着销量越大,也意味着利润越多。事实上,很多品牌厂商在加盟条款里就规定,加盟商要支付一定额度的首次订货款,这 等于是,只要有人加盟,就已经实现了产品销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12

為何在香港情況類似,上市公司老闆肯定有問題,反而要求法院請求公道?-大凌國際(21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499


大凌那個case,應該向大股東要求清盤,去該貼新聞中bold了的字更可反映他的立場絕對有偏頗,受到某些人的影響(未必一定收了錢),可能不懂財技及公司法律,以為這樣就對股東好,結果對大股東更好,然後去幫那些不懂的人,所以翔哥是好心做壞事,最終反被那些人欺騙


明明就是大股東有錯在先,利用上市公司向下炒,並利用一些騙錢交易,去幫自己漁利,台灣的小股東會主動出信給大股東要求反抗侵略的行為,但香港的小股東因大股東漁利,給停牌了,反而要求監管當局去幫壞人賺錢,讓他好好過下去,我真的不懂那些告訴的人邏輯是甚麼。


我再次建議小股東,不要要求復牌,使更多投資者受到傷害。豎NAV較停牌前股價高(現時NAV是9.36仙,股價是1.3仙),應該集齊股票,提出動議,要求大股東以帳面值回購證券行業務及投資,然後把公司清盤,然後利用所得向股東派發剩餘資本,並提出另一告訴大股東的失誤索償,以保障自有權益不受傷害。

歡迎大凌苦主提出清盤動議,不要讓某些既得利益者支持復牌提議,繼續利用上市公司向股東漁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