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好未來總裁白雲峰:連接未來,共建教育優生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114/159763.shtml

好未來總裁白雲峰:連接未來,共建教育優生態
白雲峰白雲峰

好未來總裁白雲峰:連接未來,共建教育優生態

我們很幸運很早在這個行業上市,但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能夠對教育的未來帶來多少影響。

本文系好未來給i黑馬的投稿。

11月11日,好未來集團總裁白雲峰在2016年GET大會上發表《連接未來》主題演講。他分享了好未來成長的三個關鍵詞“品質”“科技”“連接”,它們貫穿好未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中國教育發展的一個側面。

以下內容編自白雲峰現場演講:

好未來是一家非常年輕的教育科技公司,2003年創立,在過去13年中,經歷過三個版本的叠代:

1.0版本,我用兩個字來形容是“品質”。好未來創業至今,歷經很多坎坷,但歸納起來就是“品質”。

2.0版本,關鍵詞是“科技”。這一階段,我們一直在探索科技互聯網如何與教育相結合,中間走了不少彎路,成功的經驗很少,失敗的經驗無數。

3.0版本,關鍵詞是“連接”。2016年,這是好未來第二個七年。我們希望與很多優秀的教育從業者建立連接,構建教育優生態。

品質:有一個好老師開一個班

時光倒回到10年前。2006年的時候,我還在一線當老師,有一件小事觸動了我的心靈。當時有一個名叫齊雪兒(音)的女孩,在學而思小學四年級學習。一天,我在過道上相遇,她忽然向我提出一個請求:能不能幫她報一個老師的班?我順其自然的答應了,但立即後悔了——我並沒有這個權利,我們所有的班額都是系統確定的,只好建議她明天讓家長早點過來排隊。雪兒懂事的說:“我特別喜歡這個老師,我決定明天早上六點讓我的爸爸媽媽在知春路報班,爺爺奶奶去世紀城報班,姑姑去公主墳報班。”

我聽完心情很複雜,一方面因為我的學而思小夥伴,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客戶認可,感到非常溫暖。但另一方面,我又非常難過,這個女孩為了報上自己喜愛的老師的班,居然要發動所有的親戚。十年後,想起這件事我依然忐忑不安。

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思考:有沒有什麽方式可以讓客戶足不出戶地報上他們喜歡的班,六年以後學而思APP上線了。但是我們並沒有解決讓所有孩子如願以償的報上班。這引發我們思索一個根本性問題: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麽?

在我看來,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服務。就好未來而言,教育的核心是口碑,口碑背後的關鍵問題是質量,質量所帶來的問題又是時間。如果在高速擴張過程中,質量不可控,將會在教育行業面臨的生死攸關的問題。

我曾經與一位跨行業朋友交流,他說我們做的事情很了不起,因為教育是所有行業中對服務品質要求最高的。教育和醫療不可逆,不像你在網上花500元買了一雙鞋,覺得質量不好退了再買一雙。但教育不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對品質的要求非常苛刻。好未來在最初七年做了三件正確的事:

第一,  用匠人之心打造教育相關的產品。教育產品分為兩類:一類與人相關,就是服務;一類與課件相關,就是教研。我們對老師選拔的標準很嚴,都是來自985、211這樣的重點院校。在最初我們的培訓體系還沒建起來時,更加苛刻。即便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研究生來學而思面試,也不一定通過。我們的錄取率長期維持在4%左右。教研也是反複打磨。好未來的每一項教研從來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背後近40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夜以繼日的努力結果。

第二,  堅持開放課堂,讓教育過程變得更透明。學而思的班級,家長隨時可以旁聽。

第三,  如果不滿意隨時退費,我們給客戶用腳投票的權利。這些無不倒逼我們把教學品質做到最好。

前兩天有媒體做了八個版的報道,談到家長為了給孩子報學而思的班,搶不到名額的問題,令一些家長很憤慨。

10年後,齊雪兒和她家長的困惑依然存在。我們很愧疚,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能力用更標準化的教學內容和培訓,把優秀的教學產品送到更多地方。在質量和數量之間,我們恪守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一次,我與教育行業一位大V聊天,他不明白為什麽好未來做了12年,居然才開19個城市(編者註:2015年數據),而新東方、學大已經開到幾十個城市。其實沒什麽,這些年我們一直堅守一個原則“有一個好老師開一個班。沒有好老師我們寧願不開班。”

科技和互聯網改變教育

我們很幸運很早在這個行業上市,但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能夠對教育的未來帶來多少影響。

經歷1.0時代的堅守,2.0時代的好未來堅定地相信互聯網會改變教育的未來。早在2009年,我們就體會到科技互聯網對教育的改變力量。印象很深的是當時初二學生聶佳齊(音)的故事。他學習很好,也非常愛上我的課,但一個學期學完,下學期就沒有再來。後來我才知道,他的家庭非常困難,母親沒有工作,父親月收入不過三四千。如果報學而思兩節課,需要幾千元。

當時一下就把我打擊到了冰點。我深刻意識到,教育從來就不是對所有人平等。兩年前,我回到家鄉的小縣城時,驚訝的發現我曾經就讀的中學每年考到北京的人很少,最近三年考入清華北大的人數為零。

教育資源從來不稀缺,但是優質的教育資源,在任何時間、任何國家、任何地域都是稀缺的。優秀老師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有天花板。一個老師最多給他排七八個班,再多的話,他的講課質量一定會受到影響,嗓子也受不了。所以,當好未來靠口碑做起來的時候,我們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怎麽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拓寬時間、空間維度,把優質教育資源輸送給更多人?同時留取更多有價值的數據,提供精準化服務?我們唯一想到的就是科技和互聯網。

我們堅信科技互聯網可以打破優質教育的邊界。2009年,我們創立學而思網校,做了多條產品線探索,後來又做了海邊直播。七年的探索,坑窪無數。每年都在投入在線教育,不斷嘗試多種組合方式:從點播大班到小班錄播、直播+輔導。七年投入無數,也一直在虧損中曲折前行。

直到今年,我們對在線教育有了更多新的認知:

第一,在線教育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我們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後臺數據,分析發現2016年在K12早期階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選擇在線教育。這個比例原來非常小,但是今年我們網校和海邊的數據顯示,低齡階段學生數量在成倍增加。

我能看到的一個底層原因是ipad在學習中的普及。自2010年第一代ipad誕生以來,K12階段的孩子開始接受遊戲、識字等早期化培養。平板電腦的學習方式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當中植下了互聯網的種子。

第二,在線教育呈現主菜單趨勢。在線教育滲透率其實很低,以K12為例,2015年一份第三方公布的數據表明,K12在線教育的滲透率只有9.6%。這意味著100個人中只有9.6個人選擇在線教育,關鍵是9.6個人中又有多少人完成課程,有多少人同時報了線下課程。但是今年我們通過後臺數據監測驚喜的發現,所有線上報班的孩子,跟線下群體的孩子重複概率正在慢慢分離。那些報線上課程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線下學習。可見,在線教育已經不再是一個甜品,很可能成為主菜單的選項之一。

第三,教育共享經濟的從C2C走向B2C。共享經濟這兩年很熱,今年它發生了一個明顯變化。很多人發現1.0時代的共享經濟通過C2C模式連接人和服務,這在占有相當比重的非標準行業中發生了演化。2.0時代的共享經濟需要高品質的“B”端,通過平臺和底層共享連接“C”端。共享經濟從1.0到2.0的叠代,對教育行業具有很大啟示。最近火爆的摩拜單車就是一個鮮活案例。

2.0版的好未來,堅定地相信互聯網會改變教育的未來,我們看好一切用技術改變教育的產品和團隊。102年前,愛迪生提出一個夢想:未來學生們都不再去學校上課,不用聽老師講課,而是在影院里看教育電影。如今,這個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連接:共建教育優生態

   很多人好奇,為什麽這兩年好未來投資了很多與教育科技相關的企業。其實,2014年我們投資部夥伴做了一個教育行業圖譜,分成三個維度來觀察教育行業:一個是年齡維度,從幼教到K12、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第二個是呈現模式的維度,從提供內容到提供工具、服務、平臺;第三個是商業維度,從B2C到C2C、C2B2B、B2B2C。延伸開去,我們發現教育的天空燦若繁星,浩如煙海。單在我們視野範圍之內企業的大概700多個,2015年我們再做這個圖譜時,已經有一千四五百名創業者進入到教育各個細分領域。

好未來發展到今天,最重要的一點認知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知道我們自己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所以我們堅持長板理論,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同時在教育不同細分領域尋找更多合作夥伴和機會,我們也希望有機會幫助到優秀創業者。我們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投資了一些國內外教育科技公司。第二,2014年搭建了教育行業創業交流平臺,——未來之星,為創業者提供孵化、培訓、投資等三位一體的服務。截至目前,未來之星已經吸引2100名教育CEO,144位來自於教育不同細分領域的優秀創業者入營,在這個平臺上分享認知、經驗和教訓。

3.0版本的好未來,希望將來有更多機會與我們同行業的夥伴建立連接,共同構建整個教育優生態。

如果站在20年之後看待教育,你發現中國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必然會發生改變。我們每年能看到這麽多優秀的創業者和從業者進入教育,一起推動這個行業的進步和發展,一起改變我們對教育的認知,一起為教育當中的不合理之處努力。

我們曾經經歷過工業革命、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今天終於迎來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智慧革命。教育無論經歷多少曲折,一定會迎來以數據和優質內容為驅動的DT時代。也許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把傳統的教育模式改造為基於數據和算法來實現教育過程、路徑的差異。這不就是五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嗎?

我很喜歡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話:“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未來”。讓我們一起為人類教育的明天努力。

好未來白雲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67

好未來白雲峰:產品創新是將優秀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24/167049.shtml

好未來白雲峰:產品創新是將優秀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
i黑馬i黑馬

好未來白雲峰:產品創新是將優秀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

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而產品創新的核心價值,就是將優秀的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

1月19日,首屆“未來之星”素質教育CEO成長營迎來第二期“創業課”。來自好未來、一招科技、北京師範大學等嘉賓學者,針對創業“戰略”、“產品”、“運營”、“管理”四大主題,與40多名未來之星CEO創業學員分享了教育企業戰略定位、管理運營、產品創新、持續獲課等創業幹貨。其中,好未來總裁白雲峰及培優事業部副總經理劉開,更是獨家分享了“學而思發展模型”及好未來全國36家分校的“跨區域經營與標準化師資建設之道”。

創業營第一課上,好未來總裁白雲峰表示,互聯網教育可能有兩個未來,一個以“數據”為核心,一個以“關系”為核心。而好未來一直致力於將主幹道“修寬修長”,而在其他教育領域,好未來重視在細分領域選擇優秀合作夥伴,進行行業的連接與共享,而這也是“未來之星”成立的初衷。

創業本質註重“價值創造” 產品創新需“以人為本”

消費升級的驅動,讓更多家庭註重孩子軟實力、綜合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正在迎來嶄新的發展契機。如何通過更加高效的企業管理、以更優質的產品,幫助解決用戶痛點,是大多數素質教育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此,白雲峰以學而思的發展模型為例,分析了教育企業管理運營的幾大關鍵要素。白雲峰表示,在學而思創立初期,創業本質可以用“價值創造”四個字來概括,在這個時候,客單價、複購率、新獲客成本,是創業團隊最需要關註的三個指標。而伴隨企業的快速發展,學而思建立了“倒三角”管理架構模型,底層為核心研發團隊,並通過教學系統、教務系統和網絡系統的支撐,實現孩子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兩大指標的提升,做到“產品領先、運營 高效、服務有溫度”。

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如何高效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對教育企業至關重要。對此,白雲峰說道,“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而產品創新的核心價值,就是將優秀的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人效’的增加,才是管理創新與產品創新的核心驅動力。”

跨區域經營需提供更優質服務 “口碑效應”延續品牌生命力

在實現教學體系和教研體系標準化之後,企業在擴張和複制中往往會遇到教育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對此,好未來培優事業部副總經理劉開表示,在企業跨區域經營之前,需要明確“產品模式是否過硬”、“人才儲備和文化是否跟的上”、“並購還是從零開始”三個問題。產品模式是否過硬,取決於產品是否有盈利能力,更要證明產品跨地域的盈利能力。

好未來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成為一家“受尊敬的教育機構”,劉開呼籲各大創業企業在人才儲備上要本著開放的心態,同時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而提及企業並購問題,劉開說道,“在新的地區拓展業務,我們要樹立更加優質的心態,了解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橫向並購擴大規模和縱向並購合並上下遊產業鏈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除了跨區域經營以外,對於一家教育企業來說,如何延續產品的生命周期,將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招科技創始人尤增榮表示,持續性獲客的能力,是成熟教育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除了提升產品力、等待品牌力生長,教育企業應該擁有能持續捕捉新營銷紅利的營銷力。同時,尤增榮指出,教育企業需要適應智媒時代的變化,通過營銷力進行服務提升,從而提升目標客戶定位的精準度,這也或將成為未來幾年內教育營銷的發展趨勢。

本期“創業課”課程設計中,未來之星還特意引入了沙盤實戰課程,同學們在三節課的兩位創始人後顯慧和布棉的指導下,展開了互聯網公司的產品與運營模擬實戰,從產品開發、人才招募、產品運營、企業融資等方面更加直觀地學習到了互聯網產品的成長周期。

相比於此前的未來之星“教育創業營”,今年正式啟動的“素質教育營”更加註重素質教育細分領域,聚攏了大批優秀的素質教育創業CEO。通過未來之星,好未來為教育企業搭建了優質的交流共享平臺,中小企業可以向大型企業學習成熟的管理經營模式,而大企業也可以向中小企業學習銳意創新的精神。在接下來即將舉行的未來之星素質教育營第三期“未來課”中,更多行業大咖及高校專家學者將共同解讀素質教育的未來發展,暢想前沿科技對教育的重要影響。好未來也希望通過“未來之星”與優秀教育創業者形成行業合力,共同推動素質教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好未來學而思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