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屠殺大好友爆煲富豪榜
2008-10-30 NextMagazine股 神畢菲特說過:「You don't know who has been swimming naked until the tide goes out!」意謂水退便知邊個無褲著。金融海嘯後,正好形容以往在市場上赤裸游水的玩家。繼藍籌股中信泰富炒燶外匯衍生工具後,不少公司及富豪因水緊或炒燶 股而露底。
剛剛於上週宣布派發特別股息的合和實業(54),市場傳出是董事總經理胡文新私人炒燶Accumulator(累計認購期權), 才致公司慷慨派息;股價在上週狂瀉的瑞安房地產(272),在海嘯期間四出向銀行拍門班水;而有澳門李嘉誠之稱的柯為湘,其上市公司九龍建業(34)瞓身 炒Accumulator,最終輸掉金額相等於整間公司的市值。而過去一、兩年榮登富豪榜的新貴,其公司皆淪為高危一族,包括鄧耀的百麗(1880)、張 茵的玖龍紙業(2689)以及蔡其能的裕元工業(551),他們皆在水退過後,逐一現「真身」。合和逆市派高息
十月初,上流社會傳出不少富豪玩Accumulator損手,如嘉里主席郭鶴年、四太梁安琪及合和主席胡應湘等等。
上 週四,胡應湘控制的合和實業在金融海嘯下,宣布派發○九年年度的特別股息三元三角,是繼九月十日宣布派發末期連特別股息一元五角後「預支」給股東的海嘯大 禮,令持有五億多股的合和主席胡應湘、妻子郭秀萍及兒子胡文新一家,一共獲得二十四億元股息。此舉令市場人士嘩然,事關截至○九年六月底的業績仍未審核, 已急急趕在十一月派息,並非尋常,於是傳出是由於胡應湘投資失利。
不過,投資銀行界透露,原來炒燶股的是其兒子胡文新。據知,他與部分富豪一樣,在去年向多間投資銀行包括瑞銀,買入多份Accumulator,與多隻大藍籌掛鈎,估計最高接貨額達三、四十億元。但近月來,恒指下挫達四成,滙豐亦曾失守八十元,胡文新前後需要捧十多億接貨,年薪只有二千多萬的他,自然要向老豆求救。
本 週二早上九時,記者於合和中心門外,找到剛剛下車上班的胡應湘,他十分有禮貌地聽記者提問,但當記者問他的兒子胡文新是否在Accumulator上損 手,才大派股息代子還債,他即憤怒地反問記者:「你有無買Accumulator吖?你有無買我無興趣知,佢(胡文新)有無買我又唔需要話你知。」說罷, 即叫保安請記者離去。
搶閘派息惹人猜測
一小時後,胡文新自行駕車到達合和中心,見記者等候他,旋即開車離開。
今 次合和系派特別股息,有點異乎尋常。早在九月十一日,合和公布業績,已宣布派發末期連特別息每股一元五角。事隔才一個月,即十月十三日,合和再向外公布將 於十月二十三日召開董事會決定會否再派特別中期股息。但早上未召開會議前,就已經向外公布下午有派發股息的電話會議,並公布派發特別股息每股三元三角,此 舉就受到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批評,指合和管理層早知會派特別股息,卻沒有向交易所申請停牌,有欠公平。
在逆市下仍慷慨派息,胡 文新向傳媒解釋,謂銀行存款利率低以及合和資金充裕。但事實上,銀行九月份公布的綜合利率比上月增加百分之一點八,主要是來自定期息口增加;另外當合和基 建派發特別股息後,流動現金由五十九億減至只剩廿六點八億,母公司合和實業的現金則由四十八億減至二十八億。在「Cash is King」的市況下,高盛亦因此下調合和實業目標價,由三十二元五角下調至二十三元。
港珠澳大橋無份玩
已屆七十二高齡的胡應湘一直希望七十歲退休,去年把胡文新由副董事總經理升為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望他能及早接棒。但胡文新自上任後,最為人認識的還是其緋聞。其次就是花了三億元補地價,再額外花六億翻新九龍灣展貿中心,至今出租率有八成。
自 交棒予胡文新後,合和○八年純利雖有五十九億,但其中四十八億是來自○七年出售的澳門濠庭都會項目五成股權,及內地高速公路四成半的股權。如扣除這特殊項 目及稅項,合和今年的核心盈利只有九億,比去年同期二十三億減少六成。加上胡應湘爭取多年的四百億港珠澳大橋項目,已落實由三地政府斥資興建,基建的如意 算盤「打唔響」。而拖延逾二十年的合和中心二期,最近又因交通報告未能反映實際情況而未能過關,令整個計劃無限期拖延。在信貸環境兼經營前景未明朗的情況 下,合和把手頭豐厚的現金派發,主席胡應湘似乎明白現金在自己手,更為實際。
上海姑爺四出撲水
自從「上海姑爺」羅康瑞,與「最美麗港姐」朱玲玲的戀情浮上水面,公眾關注其戀情還多於公司表現。直至近日其公司瑞安房地產「大冧價」,其身家在一年間,由二百七十億,縮水至二十九億元,公眾才再把目光投到其公司身上。
上 週瑞房突然被斬倉式狂沽,股價在短短一星期跌四成多至本週二的一元二角八仙,相比三個月前的高位七元,更跌足八成!原來市場懷疑,瑞房持有大量投資衍生工 具。今年瑞房的中期業績曾披露,手上的交叉貨幣利率合約,虧損人民幣一億五千多萬元(下同)。據行內人士說,此類合約在香港上市、內地發展的房產公司中相 當普遍:「好似瑞安房地產呢類融資能力較高嘅香港公司,通常在香港借入美金或港紙再匯入內地應用。因為內地借人民幣嘅息口達七釐,而香港借錢利率則是三至 四釐,成本較輕。但因為涉及多種外幣,通常以掉期合約作對沖。」
其實瑞房在中期業績已透露中止了該類合約,但原來該公司另有麻煩。瑞房有一 筆為數達三點七五億美元(約二十五億人民幣)的高級票據,於本月中到期,羅康瑞為此要四圍撲水,這才是市場恐慌的主因。「佢哋急住要錢贖回票據,但問題是 撞正現時信貸收縮,銀行收水唔放。最後佢哋搵到滙豐銀行肯借錢,但只係三個月,息口高達二十釐!」知情人士說。
本刊上週四向瑞房公關部查詢有關向滙豐借款事宜,發言人本來說可安排熟悉財務的同事回覆,但截至本週一又指未能安排。滙豐一直是瑞房的主要往來銀行;其董事總經理兼財務總裁夏達臣,曾在滙豐工作二十一年,而滙豐前主席龐約翰亦是瑞房的獨立非執董,兩公司關係非常密切。
財務總裁突然起身
不過,這筆借貸只是短期貸款,在現今市況要「續借」,有相當難度;而根據其中期業績,瑞房的流動負債有七十九億元人民幣,撇除已償還票據,仍有五十四億元流動負債,而手頭現金則只有二十九億。
過去一年瑞房東征西討,去年土地儲備較○六年大增五成六至一千三百萬平方米,自不然令負債加重。「坦白講舊年好多內房商都好積極買地,但地價卻以短債支付,息口為Libor(港元同業拆息)加三釐,通常為期只有一年。大家都諗住到期可以自動續借債冚債,但就無諗過今年市況咁差,銀行唔借之外,手頭物業亦難賣出套現,令經營出現困難。」一名內地房產商說。
事 有湊巧,瑞房財務總裁夏達臣於本月十五日因個人事務請辭,而瑞房亦已決定放棄發展雲南達五十億元人民幣的度假村項目。若瑞房要變賣資產套現,按其中期業績 顯示,集團流動資產一百五十億元,其中多數為物業,按現市況出售,相信套現金額少於此數;而高達二百億元的非流動資產,主要亦是物業投資,同樣難以迅速變 現。
今年六十一歲,在地產界打滾三十多年的羅康瑞,早年於上海發展新天地項目,被稱為「上海姑爺」。瑞房一向被稱譽管治良好,但羅康瑞近年 行徑卻惹來議論。例如今年中朱玲玲好友、藝人向海嵐竟於瑞安集團工作;而今年九月,他踏足動畫界,以七千八百萬港元入股意馬國際。意馬主要股東 Winnington Capital基金,話事人洪錦標正是朱玲玲姐夫。本週二意馬國際收報二角六仙,比羅康瑞入股價大瀉六成九,羅康瑞賬面勁蝕五千多萬港元。而瑞房向滙豐借 貸的應急錢,估計至明年一月到期,羅康瑞能否帶領瑞房走出難關,還要看到時的信貸環境。
澳門「李嘉誠」一鋪輸突
在澳門持有大 量物業的九龍建業,其主席柯為湘有「澳門李嘉誠」之稱。最近公布的業績顯示,他並無李嘉誠準確的投資眼光。自從九龍建業上週被踢爆手上有大堆「疑似 Accumulator」,且最高承擔金額逾八十億元(港元,下同)後,股份便由上週五一直停牌。至本週一晚終發表通告,表示已在這個月將大部分財務投資 變現,並將遠期協議平倉,估計今年初至上週三,財務投資活動虧損達三十七億元!此數將九建過去兩年的盈利完全抵銷。
本週二,九建復牌,股價曾大跌六成,以一元五角五仙收市,公司市值只剩十七億八千萬。而持股六成的柯為湘為此身家煙消雲散,由一年前一百七十六億,至今只有十一億元。
九建嚴格來說不是一間地產公司,而是一間金融投資公司,公司主要業務之一就是炒股。根據截至今年六月底的中期業績,公司營業額四十八億元,其中八成三來自財務及財資,其餘才是物業發展及投資。
九 建旗下地產項目,亦主要於澳門及內地瀋陽,但現時大都在地基或興建上蓋階段,未能銷售套現;主要的穩定收入,有賴旺角始創中心及其他零碎商鋪等租金。公司 要賺大錢,惟有靠「炒」。近年九建大玩accumulator,今年初股市掉頭向下,轉而加玩decumulator對沖。愈賭愈深下,最終「輸間廠」。
現時九建手頭現金只有四億元,流動負債卻高達三十九億。柯為湘「堅決承諾」,續向九建提供財務支持;但截至今年六月底,公司仍欠保利達(由柯為湘全資擁有的控股公司)的貸款及應付款額約二十五億元,這筆賬認真有排算。
東亞壯士斷臂
環 球經濟急速惡化,本週一收市後,東亞銀行突然宣布,悉數出售手上持有的CDO投資組合,斬纜止蝕,同時發出公司成立以來首次盈警,表示今年在有關投資上, 將錄得三十五億元虧損,包括上半年已入賬的十三億損失。東亞今年上半年盈利只有不到八億元,○七年受惠於經濟暢旺,盈利急增兩成至四十一億元,但今次一鋪 就輸掉去年盈利的八成五。埋單計數,東亞原先購入的CDO達十四隻,總值約五十七億元,如今已蝕掉總投資額的七成五。
九月初,東亞銀行主席 李國寶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將上述CDO持至到期才是「上策」,態度樂觀,想不到隨之而來是連場惡夢。九月中,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破產,引發金融海嘯。 市場風聲鶴唳,東亞卻爆出有交易員懷疑造假賬目,隱瞞交易虧損,銀行更須因此重列中期業績,純利大減超過一億元。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更將東亞的 「A-」長期信貸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風波未平,九月底東亞再自爆持有四億二千萬元雷曼相關產品,最終成為謠言狙擊目 標,引爆擠提事件,短短三日,流失逾六十億元。然而,除了真金白銀損失外,東亞的股價,亦由九月初的三十一元,暴跌至本週二的十四元七角四仙水平。主席李 國寶持有的百分之二點八股權,市值亦大跌超過五成,至不到七億元。
痛定思痛,東亞最終決定「壯士斷臂」。「東亞喺CDO上嘅投資,喺香港銀 行界算做得比較狼,反正人哋都覺得你唔好,再加上成個金融界、上市公司,接二連三出現虧損或撥備,趁呢個時候一次過撇晒,市場接受能力較高,是明智嘅選 擇。反觀中信泰富,明知蝕咁多仲揸住唔放,繼續成為話柄,俾藉口市場掟貨。」銀行界人士表示。
玖紙女首富落難
除了本地富豪水浸眼眉外,那些在過去一、兩年間冒起的富豪榜新貴,亦因大肆擴張業務,導致債台高築,也先後露底。
其中最積極拓展的,肯定是曾被《胡潤百富榜》選為中國首富的張茵打骰的玖龍紙業。
張茵以往接受訪問時,曾笑言做事必要爭第一,她說:「如果一個行業我無法做到第一,我會選擇放棄。」因此她趁玖龍紙業上市後順勢急速擴張,即使是今年初次按陰霾密布之際,仍不斷擴充生產基地,更頻頻收購上下游業務來壯大規模。
惟好景不常,本月剛公布全年業績的玖紙,截至六月底為止,純利雖然僅跌百分之八,但因連番收購,令總負債按年激增一點二倍,至一百九十億元人民幣。而流動資產中,現金不足二十億元,但一年內要償還的債項卻高達二十三億元,令市場擔心公司沒有足夠資金,應付未來巨額借貸的利息。
如今銀行變得水緊,再加上紙價急速回落,導致玖紙的生意愈來愈難做。其存貨周轉期,由去年同期的七十五天,大增至九十二天,製成品存貨更由去年價值二億八千萬元,大增至十億元,反映其出貨速度減慢,對現金流壓力更大。
有工業股分析員說:「今年一至三月,佢話盤生意毛利有兩成四,但係到四至六月,就得番一成二,你話驚唔驚?」
債券被評為垃圾
由於玖紙債務火箭式上升,評級機構標普遂將它納入負面觀察名單,而惠譽更將該公司發行的三年期企業債券,降至垃圾級別,反映其信貸狀況惡劣。由於玖紙的債券息率是與評級掛鈎,故此被降級後,年息須加一釐,預計每年的利息開支因此增加二千萬元,勢必進一步蠶食其利潤。
雖然張茵頻頻向投資者派定心丸,表示會調低來年的資本開支,但在金融海嘯下,玖紙股價大幅插水,較年初已勁跌九成六,張茵的身家至少蒸發六百億元以上。
企業財務照妖鏡
環球信貸收緊,令不少大企業陷入財困。本月中,大摩引用芝加哥大學會計系教授Joseph Piotroski的評核標準,為一眾上市公司把脈。以下九大準則,公司過關愈多,表示財務愈穩健,投資者不妨自行計算。例如中移動便能連過八關。
狂開分店百麗高危
去年大肆擴張的公司,還有中國鞋王鄧耀持有的百麗。百麗舊年五月上市,集資八十億元,但短短一年,便以全現金方式南征北伐收購多個品牌及集團;單是以每股六元,收購其堂弟鄧偉林經營多年的美麗寶,已耗資十六億元;計及其他收購,更花掉逾五十億元。經過多番收購後,百麗一年之內,直營零售店數量竟由四千七百多間,增加至八千三百多間。
但百麗版圖越大,股價卻越縮水,由高位十三元至今急挫近八成,至兩元五角;即使和招股價相比,也跌逾六成。就連百麗上市時,以二億多元入股它百分之三的法國名牌公司LVMH,相信亦要坐艇。
無厘頭買金融資產
事實上,截至六月底,百麗的總負債高達三十五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底急增約一點四倍,短期借貸金額更逾十二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底急增五倍,反之現金卻由去年底七十五億元人民幣,大減至十二億三千萬元人民幣。
記者翻查百麗年報,發現現金大額溜走,除因以淨現金四處收購外,還花了逾十八億元人民幣買入金融資產,但卻未有詳細透露該金融資產究竟是什麼。
記者向百麗查詢何以巨額買入金融資產,其投資者關係部發言人解釋是買入保本的存款證,強調大部分已取回本金,公司亦有能力還清貸款。
但敦沛金融投資研究部主管郭家耀卻質疑:「我唔明邏輯喺邊,借十幾億返嚟,又用番十幾億去買金融資產?我更加唔明,作為一間零售企業,有咁多併購大計,點解唔留番啲錢嚟做併購,而要去買金融資產?」
儘管百麗未有在金融資產中錄得虧損,但其大肆擴張,勢必對經營成本構成壓力,未來經營相信舉步維艱,故瑞銀及高盛等大行,已調低其目標價;就連身為大股東的鄧耀也不睇好,在四月大手減持,套現近二十八億元。
裕元短債冚長債
同為鞋業龍頭的藍籌股裕元工業,是全球最大運動鞋製造商,代工替adidas、Nike及Puma等生產貨品,其老闆是台灣聲名顯赫的蔡其能家族。
今年三月裕元公布中期業績,純利按年上升兩成四,至十七億元;但六月底公布的九個月業績,扣除分拆零售業務的特殊盈利後,僅賺廿六億元,按年增加一成四,收入增長明顯放緩。
究其原因,是下半年金融海嘯淹至,六成營業額來自歐美的裕元,收入自然大受打擊。豐盛金融董事黃國英說:「連adidas喺大陸都要撤走部分廠房,裕元依家梗係冇咁好景啦!」
根據中期業績,裕元在期內向銀行借了一百一十七億元貸款,當中的九十二億元,用來償還一筆到期的債項,其餘用作營運之用,導致短期銀行借貸半年間急增兩倍三。雖然長期銀行借貸微跌,但裕元手上的現金不足以償還一年內的債項,情況令人擔心。英皇證券研究部主管沈振盈認為,裕元要靠短債冚長債,明顯是融資出現困難,「而且裕元的應收賬增幅,較同期營業額的升幅仲要高,情況值得關注。」
另 一邊廂,今年底裕元會有大批可換股債券到期,總值超過二十億元。這批可換股債券,於○三年發行,行使價為每股廿七元三角三仙,於年底到期時,債券持有人有 權以行使價認購公司股份,惟現時裕元股價已大幅下挫至十七元,債權人絕不會行使認購權,因此裕元須安排大筆流動資金,以便年底贖回這批債券。
利息開支大增
有分析員預期,裕元會向銀行安排借貸來贖回債券,「以往裕元的盈利幾穩定,現金流都好充足,所以銀行唔會唔借錢俾佢。不過利息肯定貴啦,我見過有公司借錢的利率以前係Libor加七十點子,近排續期要加三百點子,好誇張!」
除了利息大增之外,銀行的借貸條款可能更辣,該分析員續說:「有時候銀行會要求公司的財務比率達到某一水平,先會批出貸款。o依家環境咁差,條款會更苛刻。雖然唔擔心裕元會執,不過融資有困難,肯定有隱憂。」
記者向裕元查詢借貸情況,對方回覆指現已籌備銀團貸款來應急,「金額同筆換股債券差唔多,利息的確跟市場調整咗,不過你話會加兩三釐咁多,就肯定唔會。」
碧桂園給你五星級的沙
同樣去年上市的碧桂園,由於有富豪同鄉李兆基推介,上市後即受追捧,一度令幕後老闆楊國強成為中國首富,意氣風發的他,更一度打算收購邵逸夫的電視廣播做電視大亨。
惟好景不常,國內樓價急速下滑,碧桂園股價也隨之下跌,導致原來有意借錢給楊國強鯨吞TVB的銀行也大打退堂鼓,最後收購無功而還。更令碧桂園大鑊的,是今年二月發了總值三十六億元的可換股債券,五年後到期,若該批債券全數行使,將攤薄原有的股東利益。
為 此,碧桂園決定用發債籌集的一半資金,與美林對賭;雙方先訂立一個打和價,若五年後股價升穿打和價,美林要賠錢,相反則是碧桂園輸錢。雖然雙方從未披露打 和價多少,但碧桂園股價一直隨大市插水,根據今年六月的中期業績,碧桂園在這場賭局中,帳面損失已達四億四千萬元人民幣。而由年中至今,碧桂園股價再跌七 成六,估計其賬面損失現已升至十五億元人民幣。高位買了碧桂園,只可跌落地拿拃沙。
年報尋高危投資
近日,不少公司因為投資衍生工具而爆煲,連藍籌股中信泰富亦因炒燶外匯Accumulator,股價急瀉七成半。其實近兩年大市成交暢旺,不少上市公司也不務正業搞投資企圖?銀。
投 資者如想得悉上司公司有否投資衍生工具,可從年報的現金流、資產負債及財務報表附注中見端倪。現金流中,若有因投資金融資產而流出的現金,即表示公司當年 有投資金融工具;資產負債表則能見到公司現時持有的金融資產之價值,若有衍生工具的話,一般都會在財務報表的附注中,列明是何種衍生工具,如外匯遠期合 約,或股票累計期權合約等。
金融海嘯下的長三角全集
2008-10-23 to 2008-10-25 AppleDaily
金融海嘯下的長三角(一)絕望之路
金融海嘯震撼內地,在珠三角港資 廠湧現倒閉潮之際,長三角也未能置身事外,民營企業眾多的浙江受到的衝擊更大,今年以來至少有21位企業老闆因債務困擾自殺,為避債「走佬」者更是成風。 全省六萬中小企業命懸一線,溫州兩成企業出現危機。近日,本報記者深入浙江溫州等地採訪,深深感受到當地老闆在經濟急速下滑時的無助和徬徨。本報記者
溫 州雲光泵閥製造有限公司老闆朱吉光自殺,被認為是金融海嘯「致命」的典型事件。事情過去兩個月,但在當地仍震撼不已。溫州一位老闆告訴記者:「朱吉光是個 好人,自己生意做得好好的,就是因幫朋友擔保借錢,結果朋友生意因金融風暴出了問題,他揹上了一千多萬元債務,擔保公司天天上門追,沒有辦法,他只好喝農 藥自殺。」
「你們自己保重,爸走了」
在溫州永嘉東甌工業園,記者看到,雲光泵閥公司工廠空無一人;朱家位於鎮上的舊居亦是落 閘上鎖,追債者潑的紅油仍歷歷在目。鄰居稱,朱家人全都避債在外,不敢回來,因為只要一露頭,債主就會上門,沒好日子過。「那筆巨債,夠他們一家人揹的 囉,真可憐!」據稱,朱仰藥自殺前給兒女們寫下了遺書:「你們自己保重,對你們的媽媽好一點,爸走了,沒用了。」距溫州百多公里的蘭溪,一新製藥公司董事 長鄭亞津也選擇以死的方式為債務尋求解脫。鄭家留守廠房的一名遠房親戚對記者說,一新本來是明星企業、納稅大戶,鄭董事長還是人大代表,浙江「十佳青 年」,但「他就是貪大,不停擴張,借了很多錢,聽說還有高息的」。親戚更指,有些債本來沒到期,但銀行和債主擔心收不回錢,提前追逼,加上今年出口成問 題,產品賣不出去,終於釀成悲劇。
20%中小企業現生存危機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向記者坦承,溫州至少兩成中小企業 出現生存危機,「有報道說全省有21個老闆自殺,在我們溫州應該說還是很少,離家避債可能多一些,因為畢竟年底快到了。」據介紹,因為銀行對中小企放貸條 件很嚴,溫州大部份中小企都要通過民間借貸,解決企業的資金周轉問題。周德文說:「如果不是因為出口減少,以及信貸斷鏈等問題,溫州企業不會有現在這場危 機。」
個案一「能活下去才是本事」
「死很容易,能活下來才是本事!」在溫州鞋都,記者正好跟無所事事散步走出工廠大門的天力鞋業有限公司主管王維榮相遇,他也樂意跟記者「聊聊天」。被問到如何看待那些以死求解脫的老闆,他笑了:「要是一到絕境就想死,那我們都死好幾回了!」
鞋廠拓俄巿場損失數百萬
王 維榮說,因歐美定單急減,他們廠近年特別開拓了俄羅斯市場,眼看莫斯科的生意越做越大,「誰知今年初,老毛子(俄國人的俗稱)突然以清理灰色通關(即不是 正規納稅進口)為由,把在莫斯科所有的溫州鞋全部封了,連中國外交部交涉也沒用!」他稱,僅這次他們廠損失就幾百萬元,「我們急得紮紮跳,就差沒從樓上跳 下來!」性格詼諧的王維榮稱,溫州人其實很愛惜生命,稍微有點錢的人更是如此,「不是我說我們本地人的壞話,你要是看到街頭有人打架,躲得遠遠的,可能是 本地人;打架的,肯定是外省來的!」他認為,在這場危機中,溫州多數老闆都在找機會,「溫州人就是這樣,很會從逆境中找機會。你應該聽說過,溫州人又被稱 為中國的猶太人。」
個案二廠東慶幸「留得青山在」
「我也想到過死,好在有親戚幫忙,借錢讓我填上那些債洞,否則我真不知怎麼 辦了!」在溫州永嘉工業區一個已倒閉的五金廠內,35歲的東主謝明新對記者說。他的工廠生產出口餐具,生意好時請有幾十名工人,但今年初定單急減,加上原 料漲價,無法繼續經營,惟有把債還完關門了結工廠。
曾萌死念親戚借錢還債
「往年生產時,通常我拆借周轉的金額不會太多,每批 貨投料前,也就是七八十萬而已。順利的話,交貨後一個月連本帶利還清,還小有剩餘。」謝明新說:「近年不但借錢利息高了,最高月息要兩三分;材料也貴了, 工人的工資也加了,反正一切加起來,賺的越來越少,老闆不好做了。」這位開國產桑塔納的小老闆,對早年推銷時的艱苦經歷津津樂道,希望以此鼓勵陷入困境的 同行:「那時候我們甚麼都沒有,就是背着一大包,包裏裝滿產品樣辦,全國各地去找客戶,睡地下室,吃冷飯,也不覺得怎麼樣。現在條件好多了,不管它是金融 風暴還是銀融風暴,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柴燒,干嘛要尋死?你說對吧?」
今年內地部份自殺老闆
姓名:朱吉光職務:浙江溫州雲 光泵閥製造公司董事長原因:欠債姓名:鄭亞津職務:浙江一新製藥董事長原因:欠債姓名:段民乾職務:陝西華乾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因:企業欠債姓名:魏東 職務:湖南湧金集團董事長原因:財務問題姓名:謝貴華職務:四川油江佳公司董事長原因:油價暴跌欠債姓名:余某職務:廣東東莞長安仲和眼鏡廠東主原因:股 市暴跌欠債資料來源:互聯網
金融海嘯下的長三角(二)怒海求存
金融海嘯下,浙江商界愁雲慘霧, 六萬中小企命懸一線。老闆們各諗路數怒海求生:或落閘裁員、或停產減產、或轉攻內銷、或售賣廠房、或將廠房部份轉租。有老闆降格,連一兩萬美元的定單也願 接,但仍無所獲;有老闆往年一兩個月就攜家眷來港一次,消費兼了解市場行情,但今年「一次還沒有,能省就省!」也有聰明老闆藉裁員潮「吸納人才」,進行 「人才升級」。本報記者
驅車入溫州鞋都,到處可見緊鎖的廠門、空曠的廠區;留守員工百無聊賴或遊逛或打撲克;園區林蔭道上,賣生果和賣 飲品的小販無精打采;的士司機表示,以前絕非此景,「一入到園區,機器聲吵得你煩死。現在,都快成公園了!」溫州鞋業行會秘書長謝榕芳坦承,協會至少有近 200間廠倒閉;而溫州外經委的資料顯示,全市1.5萬多家中小企,已有1,200多家停產或倒閉,接近一成。浙江省有關部門資料顯示,全省60,000 中小企業面臨危機。
花10萬元參展沒有一張單
「沒辦法,炒人是免不了的!」溫州好霸鞋材董事長林錦標表示,他的廠10條生產 線停了5條,100多名工人只剩40多個,「剛去了一趟廣交會,一份定單也沒拿回來,再養幾天,實在不行就全炒了。」溫州真情眼鏡公司總經理葉劍清也表 示,她幾天前剛參加當地一個展覽會,花10萬元參展費,但一張單也沒拿回來,「原來200多工人,沒事做,只好給他們六折支薪,有定單再回來。」
在 溫州當地媒體上,廠房轉讓、出租的廣告大行其道,「以前一幢千平方米四層廠房,叫價要上千萬元,現在,六、七百萬都有出價了。廠房租金也掉了近一半!」當 地一位傳媒人說。專做聖誕禮品的一位老闆稱,今年為找定單,他連起步數量要求都不提了,「以前沒有10萬美元以上的單我們都不接,今年根本不提數量,一萬 兩萬也行但還是接不到!」
先炒人後改聘平價熟手工
在鞋都,記者留意到有不少「廠內廠」,或大門是一個公司招牌,院內樓上卻掛 出好幾個不同公司的招牌。天力鞋業董事長王忠義笑稱:「這是跟你們香港學的,分租!」他不無自豪地表示,剛成功把自己四層廠房的三、四樓租給一家公司, 「每年收租金40萬,起碼,我這間廠的正常維持費用,已經找回來了!」雖然每個老闆都聲稱「裁員減產」,不過在鞋都,很多廠門口仍然貼出招聘啓示,表明要 招工多少多少人。一位打工仔跟記者揭穿這背後的「乾坤」:「以前老闆花一千多塊錢,根本請不到一名熟手工人,現在到處炒人,八、九百塊就可以請到熟練工 人,老闆們也借機對人才升級換代哩!」
浙江廠商應變求生招數
‧停產‧減產‧裁員‧產品減價‧轉攻內銷‧轉產其他有市場產品‧縮小定單落定規模‧售賣廠房‧將廠房部份轉租合用‧減少外遊‧重過平民生活
小資料溫州、義烏中國小商品之都
浙 江南部的溫州、義烏兩市,是中國小商品生產最集中和發達的地區,其中溫州出品了佔全國市場份額10%的服裝、20%的皮鞋、60%的剃鬚刀、65%的鎖 具、80%的眼鏡、90%的金屬外殼打火機,電器、泵閥、印刷也是成行成市。中國出口的鞋,六成產自溫州,出口的眼鏡五成也產自溫州。距離溫州僅百多公里 的義烏,則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集散地。當地每年10月都舉辦一屆國家級的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產品門類滙集人類日常生活所需1,502個大類、32萬種 商品,與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海華東進出口交易會,被譽為中國三大國家級的經貿展覽會。
金融海嘯下的長三角(三)都市危情
金融海嘯衝擊中國,數十萬在內地 工作和生活的港人亦不能置身事外,他們的生意、生活均受到影響。在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有零售港商不得不縮短戰線,收縮業務。從事餐飲的港商則順應時勢, 放棄團體和高端市場,轉攻平民市場。做服裝進出口的港商,要轉攻內銷。受訪港人均表示,會收斂他們在內地的投資和消費行為,「靜觀局勢變化」。本報記者
「Sport100」是港商在內地創辦的運動休閒、時尚購物多品牌一站式大型零售概念店,目前在全國擁60多家分店。其行政總裁張國倫接受 本報訪問時坦承,金融海嘯對生意造成一定影響,「主要是消費者消費信心下降,不願消費,或小心消費。」他指,今年以來先是南方雪災,然後四川地震,這兩場 災難制約了民眾的消費,「單位天天叫捐款,誰還敢大方出來買嘢?」
港商收縮業務關蝕本舖
張國倫指,北京奧運更令社會消費蕭 條,「外國人少了,好多人攞唔到簽證;二來市民都縮在家中睇轉播,行街都少。」原本指望十.一黃金周谷消費市場,「點知又來金融海嘯,搞到市民冇晒信心, 雖然他們手中的錢未必減少,但呢個環境下,買嘢都少了。」張國倫又表示,近幾年他們的公司每年營業額增速都有50%以上,「今年至少降一半,甚至打算收 縮,關閉一些虧本店舖。」
酒樓專攻平民化市場
港資唐宮集團上海地區總經理林健雄表示,金融海嘯對內地餐飲影響主要是團體消費 和高端消費,「你知道內地企業和單位興請客,規格檔次越高,越受追捧。o依家好多企業唔掂,請客自然少咗。」他稱,以前上海高檔餐廳夜夜爆棚,「o依家你 再去睇,好多都烏燈黑火,冇啲人氣。」林表示,唐宮主要做中檔消費,大眾化,「o依家睇這條路對,你睇我幾旺!來遲啲仲要排隊先有位!」據介紹,唐宮在上 海已有四家分店,第五家正在裝修,「好快就會開業。」在上海從事服裝進出口的Joanna坦承,金融海嘯令生意大受影響,今年定單至少減五成,「冇辦法, 我哋正諗緊轉攻內地市場,大家都明白,內地市場有得做,但競爭激烈,捱啦!」所有受訪的港人都表示,因金融海嘯,他們的個人生活方式也要改變,「至少我會 減少投資行為。」張國倫稱,「例如買樓啦,換新車啦,這些暫時都唔會再有了。」而林健雄則笑稱,自己本來沒有特別愛好,反而內地經濟差,市場蕭條,相信物 價會平咗,「靜觀局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