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銀:跨境並購資金大舉流入美國 助推美元上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45

德意誌銀行(Deutsche Bank)昨日發布最新跨境並購(M&A)資金流動信息。該行指出一般來說,資金流入意味著對該國貨幣構成提振,反之亦然。

美國是資金流入的最大受益國,年內迄今資金凈流入美國的規模達320億美元,而2013年美國資金凈流出460億美元。

相反,歐元區最近三個月經歷的嚴重的資金外流,目前資金流出量為330億美元。

最近三個月,英國吸引了39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但是年內迄今仍錄得資金凈流出84億美元。

截至目前日本資金凈流出380億美元,超出了2013年全年的資金凈流出量350億美元。近三個月日本資金凈流出量為80億美元。

X72

摩根士丹利在十月末的報告中曾指出,最近投資組合資金流出歐洲、流入美國,造成歐元下跌、美元上漲。從長期來看,總體外國直接投資(FDI)對外匯市場趨勢的影響更為持久,但跨境並購資金流向是FDI的領先指標。

大摩認為,這些長期資本的流入意味著美國正在成為一個投資目的地,而美元正在成為一種資產貨幣,而不是過去的融資貨幣。

大摩認為美國增長前景的改善以及低能源成本成為吸引投資流入的主要因素。加上已經出現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投資流入將繼續支持美元中長期走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711

大媽戰勝華爾街:指數基金Vanguard今年流入185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56

伴隨著投資者對指數投資的熱情越來越高,全球最大型指數追蹤基金公司Vanguard Group,今年吸收投資者資金達歷史紀錄高位。

Vanguard的上市交易基金(ETF)11月流入213億美元,為單月第三大流入記錄,今年以來錄得1850億美元認購,早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低成本、被動投資的Vanguard正越來越吸引投資者,而Fidelity等主動投資型基金則漸漸遭到拋棄。四年前,Vanguard取代Fidelity成為最大型的公募基金公司(mutual fund)。

因歷史無數次證明多數基金經理的操盤水平不如大盤,所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入成本低、流動性好的指數型基金。

晨星的資料顯示,本年頭9個月內,追蹤指數的股票型公募基金流入858億元,主動選股策略基金流入只有25億美元。被動式的股票ETF獲得872億美元認購。

晨星資料顯示,截止10月底今年10大最受歡迎的公募基金中有5支都是Vanguard旗下產品。

Vanguard創立於1975年,10年前的資產達到814億美元,2006年超過1萬億美元,截止去年超過2萬億美元。

Vanguard的基金,每100美元投資收取資產加權平均收費為15美分,較公募基金行業70美分收費為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05

說好的“股債齊飛”呢?債市資金大量流入股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70

近來多家機構在年度報告中高呼市場會出現“股債齊飛”的景象,但至少從現在來看,市場出現了一邊倒的行情。

A股持續火爆,今天滬指創下43個月新高,券商集體漲停,甚至連趴了多年的“兩桶油”都漲停了。而債市卻備受冷落,國債期貨價格接連下挫,收益率持續上行。

以國債期貨TF1503為例,這周以來,其價格已經從最高的97.87元降到了周四的96元。12月3日,國債期貨各季度合約的跌幅創下了國債期貨去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跌幅,一舉打破了上周以來多空膠著的僵局。

V5$SD~M7I2$590`%)V_$(2P

昨日,中國財政部續招標發行的七年期固息國債,中標收益率達3.6040%,高於市場預期的3.44%。這帶動二級市場現券收益率明顯上行,隨後10年期國債上升6個基點至3.64%,5年期國債上升7個基點至3.55%。

周三的國開行10年期金融債收益率也上行超過10個基點。

實際上,在央行降息以及多次下調正回購利率之後,債市利率一度快速下行。包括中金、海通在內的多家券商都認為,隨著降息周期的開啟,明年將會“股債齊飛”。

中金在其年度策略報告中提到,2015年流動性整體有望寬松,市場利率特別短端利率有望繼續下行,持續幾年在高位的實際利率有望漸趨下降。實際利率的下行,將有望引導資金逐步提高風險偏好、推動估值回升。

但從目前來看,火爆只有股市而已,市場上拋債買股的現象湧動,債市利率快速走高。國泰君安在報告中提到,主因仍是股市的強勢上漲,資金大量離開債市轉入股市所致。

中信建投報告具體分析到,

股債兩市行情分化的直接原因是資金從債券市場向股票市場大幅遷移,基金等債券交易盤的年底結算加速了這一過程;同時,我們認為當前到未來一段時間,股債兩市的投資邏輯及其預期也在發生變化,使債券市場牛市繼續的最大因素就是貨幣政策的寬松,然而目前這個因素對股市的影響更加強烈、更加持久,股市的火熱沖銷了債市的政策利好,股債雙牛的局面一般比較短暫;從根本因素來看,如果股市的上漲是持續可靠的,那麽預示著經濟或許會較快探底回升,如此則債券牛市周期很可能結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14

國研中心劉世錦:降準降息作用不大 資金或流入股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49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稱,降準降息能在短期內改善預期,但新增資金未必流向實體經濟,可能流入股市,對實體經濟刺激作用有限。

新華網報道,劉世錦在24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說,不應把改革和刺激對立起來,如果經濟增速下滑過快的時候,該刺激還是要刺激,但一定要明確,這種刺激是為了不讓經濟增速下滑過快,讓轉型比較平穩,但刺激改變不了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大趨勢,也不能夠解決很多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劉世錦說,“刺激”在經濟學上是一個中性概念,不能把刺激和改革對立起來,也不能將“刺激政策”負面化。當前,財政政策相對有效,要通過增加政府投資,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終端需求,特別要註重提高投資的有效性。

他說,中國經濟在轉入中高速增長期後,要研究和確定反映新常態下發展質量的指標,例如按照“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風險可控制、資源環境可持續”的要求,形成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切實可行的指標。然後,以質量指標倒推速度指標。

劉世錦認為,與發展質量相對應的速度有一個合理區間,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發展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當增速出現快速下滑苗頭時,適度的刺激政策仍是必要的。但要明確刺激政策只有助於恢複短期平衡,並不能解決中長期結構問題。轉型期推出刺激措施的目的是“托底”,防止經濟增速嚴重偏離潛在增長率,損害發展質量,而非“推高”,重返高增長軌道。

他表示,關於中國經濟“通縮風險”的問題近期被拋出。中國即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通縮,也只是“非典型通縮”或者“結構性通縮”,和美國等成熟市場經濟相比是有根本性區別的。這種“非典型通縮”不是通常意義上由貨幣供給不足引起的,而是由於終端需求放緩導致的供給側過剩產能調整引起的。

劉世錦稱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歷史性拐點。“城鎮居民住宅的歷史需求峰值是1200—1300萬套,這個數字2014年就已經達到了,達到了之後就會出現逐步走平、逐步下行的態勢,所以我們的觀點非常明確,中國房地產正處於歷史性的拐點。” 劉世錦說。

對於房價的走勢,劉世錦認為,從全國來講,房價整體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房價的變化會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07

歐日寬松力壓美國加息預期 亞洲債市流入資金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44

20150227Aisabondsinflow

市場預期美聯儲將於今年啟動九年來首次加息,這是會令新興市場資金流出增加的消息,可目前亞洲市場並未受此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在歐洲、日本等其他央行均推行貨幣寬松的刺激下,亞洲一些債券市場流入資金的規模創新高。

彭博報道援引交易數據稱,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韓國本幣的政府債券市場本年度至今分別流入53.5億美元、37億美元和53.4億美元,前兩國債市流入資金規模分別創1999年以來和至少200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韓國的流入資金比去年同期多20億美元。亞洲新興市場主權債券的平均收益率今年也下降21個基點至4.19%,低於全球發展中國家債券4.72%的平均收益率。

報道認為,大量資金流入凸顯了投資者對亞洲的信心。國際油價暴跌支持了進口能源的印度、土耳其等亞洲新興市場國家改善收支平衡,巴西、阿根廷的政壇與商界醜聞挫傷了投資者對拉美的信心,烏克蘭危機又助長了中歐資本外流。亞洲成為最能防範美聯儲加息風險的投資地。

報道提到,管理2390億美元資產的Pione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新興市場負責人Yerlan Syzdykov本月16日分析認為:

“相比(亞洲)而言,歐洲、非洲和拉美的新興市場不可能毫無政治不確定性。美國利率上升對新興市場國家整體有負面影響,但我們可能還會看到亞洲債券表現優異。”

雖然美聯儲可能開始加息,但近幾個月全球其他一些主要央行加大了貨幣寬松的力度。

去年10月,日本央行將年度基礎貨幣目標上調至80萬億日元。今年1月22日,歐洲央行宣布將從今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歐洲國家債券600億歐元,至少持續到2016年。今年將近兩個月來,已有中國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約12家央行采取了降準降息等貨幣寬松的措施。

上述報道援引匯豐策略師本月12日的報告觀點稱,由於其他央行寬松釋放的資金需要找尋歸宿,“美聯儲及其收緊貨幣周期的影響至少近期已減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72

韓國礦灰殘渣流入中國鋼廠 萬噸洋垃圾走私灰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33

中國海關連續幾年開展“綠籬行動”,重點打擊固體廢物走私,截斷“洋垃圾”走私鏈條。 (CFP/圖)

中國政府嚴打礦渣、礦灰及殘渣走私入境,但來自韓國、英國等地被稱作爐塵的高爐灰,依舊漂洋過海,目的地直指中國。

鋼市低迷之下,有價格優勢的走私高爐灰為小鋼廠打開了另一扇門。何粵萍團夥進口的高爐灰主要流向了安徽馬鞍山、江蘇徐州和湖南冷水江等地小型鋼廠。

海關會根據船舶的定位信息跟蹤退運貨物的流向。遺憾的是,之前查獲的某大型鋼廠進口的3萬噸高爐灰被退運後,中途又去了東南亞某國。

不起眼的走私大案

緝私警察毛幫富不曾料到,走私者會將牟利的目光投向一種並不起眼的“洋垃圾”——煉鋼過程中產生的高爐灰、高爐渣。

這些通過各種渠道走私入境的高爐灰含有砷、鉛、鎳、硫、鉻等重金屬,一旦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重金屬將隨著雨水沖刷滲透地下,對土壤和地下水產生二次汙染。

更揪心的是,在沒有環保處置措施配套的情況下,高爐灰被重新回爐冶煉,大量灰分將被排放到大氣中。正因如此,高爐灰這種含重金屬的礦灰殘渣一直屬於國家法律明確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以下簡稱固廢)。

隨著國內礦產資源逐漸減少、人們對高爐灰價值的認識,以及“高爐灰再利用技術的難點大部分已經突破”,高爐灰價格逐漸上揚,國內外存在一定價差空間。

這也是為何過去幾年,中國政府嚴打礦渣、礦灰及殘渣等“洋垃圾”走私入境,但這些被稱作爐塵的高爐灰,依舊漂洋過海,目的地直指中國。

2014年2月至4月,隸屬南京海關的鎮江海關立案偵查4起走私高爐灰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5人,查證走私高爐灰共計10萬余噸。

其中,“82·12”案就涉及近六萬噸高爐灰走私入境,成為南京海關建關以來查獲的最大一宗固廢走私案。

日前,“82·12”案,這起2014年全國查獲的最大一宗禁止類固廢走私案已進入二審程序。2015年4月1日,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

鐵礦粉“貍貓換太子”

戲劇的是,這起轟動海關系統的固廢走私案的發現卻源於一個“意外”。

兩年前,2013年5月,一家國內大型鋼鐵公司從英國進口大約三萬噸鐵礦粉。貨到中國後,該公司發現,這批“鐵礦粉”黏性大且有異味,很容易在高爐內壁形成“結瘤”,威脅高爐的安全。

疑竇頓生的鋼鐵公司找到鎮江海關,主動申請對該船“鐵礦粉”檢驗。一個月後檢測結果認定“鐵礦粉”正是禁止進口的高爐灰。

經過兩天細致調查,鎮江海關“並沒有查出有人主觀故意走私的證據”。但正如鎮江海關緝私分局副局長毛幫富所說,“這個事情給我們提了醒。”

過往,海關對鐵礦石進口的監管註意力主要在價格和品位。不同品位的鐵礦石對應相應的價格,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只需根據企業提供的報關單,檢驗礦石品位與價格是否對應即可,基本沒有漏洞。

歷經進口鐵礦粉“貍貓換太子”一案後,鎮江海關開始註意一些“異象”:首先,進口方不屬於主流礦區,存在議價空間。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主流礦區外,韓國、伊朗、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都屬非主流礦區。

其次,高爐灰粉塵比鐵礦粉大很多,而且卸貨過程中有異味,會冒白煙。高爐灰粉塵顆粒直徑最小的僅為PM2.5顆粒的6倍,極易被風吹起,運輸過程中能看到“船冒煙”景象。

2013年10月,懷疑即得印證。鎮江海關在查驗一票進口“鐵礦砂”時,即發現“鐵礦砂”冒煙了,經檢驗,該批“鐵礦砂”正是高爐灰,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泰州海關。

“專業人士”組成的走私團夥

一家代號“TS”的韓國公司慢慢浮出水面。

緝私警察發現,一年間從這家名為TAESANS&TCO.,LTD(以下稱泰山公司)進口的報關單共有14票,貨主均為國內大型的代理進口商。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泰山公司是韓國一家鋼鐵貿易公司,成立於1997年,業務範圍集中在韓國、日本和中國等亞洲國家。

泰山公司並無AQSIQ證書,即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核發的進口廢物原料境外供貨企業註冊證書。從2004年以來,國外的廢料供貨商必須憑借AQSIQ證書才可以向中國進口廢物原料。

經過排查,真實的貨主何粵萍浮出水面。

即將年滿50歲的何粵萍從事鋼鐵貿易多年,對鐵礦進口非常熟悉,屬“專業人士”。鎮江市人民檢察院向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顯示,“82·12”案被告包括3家公司和8個犯罪嫌疑人,全是民營貿易公司或礦產公司高層。

毛幫富稱,“證據的收集是該案最大的困難”——從進口報關開始,所有票據上的貨品名稱都是“鐵礦粉”或“鐵礦砂”,為不留證據,交易完成後合同等書面材料都被銷毀。

據警方調查,泰山公司的高爐灰主要來自韓國兩大鋼鐵巨頭現代和浦項。

“誰家有幾百萬往海里面倒啊”

相比其它固廢走私,高爐灰走私更有隱蔽性。“我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高爐灰,如果知道肯定不會做的。”直到現在,常州滬新公司法定代表人張震生依然為自己叫屈。

此前,憑借多年經驗,何粵萍拿到浙江物產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進口代理權,並找到常州滬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作為高爐灰進口企業。

據張震生講,2013年1月第一船“鐵礦砂”到達泰州港後,他們發現有問題,經過樣品分析確定這是一船工業廢料。

“這個時候,你再剎車哪還來得及,但誰家有幾百萬往海里面倒啊。硬著頭皮先把它弄進來再說吧。”張震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於是,幾人合謀偽報品名為“鐵礦粉”,向泰州海關申報進口。為蒙混過關,他們特意以“鐵礦粉”來自韓國,不屬於主流礦區為由,向海關解釋同樣含鐵量60%左右的“鐵礦粉”為何僅約每噸70美元。2013年的鐵礦石價格仍維持在每噸100美元之上。

這船貨順利從泰州海關流入國內市場。算上運輸、關稅等成本,張震生稱每噸高爐灰利潤約為人民幣20元。而他自稱膽小怕惹事,此次合作後作罷。

另一合夥人周天啟卻沒有收手,已過不惑的他曾在湖南一家鋼廠工作。“像我那麽多朋友,缺這個錢嗎?”周天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只知道高爐灰可以再利用,沒想到竟會觸犯刑法,更沒想到已被鎮江海關緝私分局盯上。

2014年3月4日,經過一個月偵辦,鎮江海關選擇收網。此時,何粵萍團夥走私進入日照港的最後一票高爐灰還未銷售完。

最大高爐灰走私案一覽表。 (何籽/圖)

被炒高的高爐灰

相比國內大鋼廠高爐灰、高爐渣實施綜合再利用,小鋼廠用未經處理的高爐灰的後果可想而知。

2013年,安徽涇縣萬順球墨鑄件公司即因生產過程中粉塵太大被舉報,當地環保部門對其罰款並責令停產。這家公司恰恰是用了何粵萍團夥走私的第一票高爐灰。

事實上,小鋼廠瞄準的正是走私入境高爐灰的價格優勢。2008年以前,高爐灰價格並不高,最便宜時一噸只有幾十塊。2008年是價格轉折點。

據鎮江海關在國內大型鋼廠的調研,每煉1噸鐵約產生10~100千克的高爐灰,一個大型鋼廠每年產生的高爐灰的總量在300萬-400萬噸左右。

事實上,國內對高爐灰、高爐渣有較為嚴格的處置要求。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358家會員單位的統計為例,2015年3月份,鋼協會員企業高爐渣產生量有1600多萬噸,利用率超過95%。

走私入境的高爐灰則為小鋼廠打開了另一扇門。曾購買何粵萍團夥高爐灰的安徽某實業公司的老板張家梁依然記得幾年前高爐灰被炒高的景象。“2008年時含鋅量7%的高爐灰每噸能賣到700-800元。”

張介紹,由於高爐灰是熟料,煉鋅時的能耗反而低,比用原始料還劃算,在鋅價比較高的2008年左右,用於提取鋅的高爐灰其價格基本上依含鋅量而定。含鋅量每多一個百分點,高爐灰價格每噸會高出100-200元。

直到現在,根據品位不同,每噸高爐灰仍可賣到500至800元。張家梁購買何粵萍團夥的高爐灰價格是每噸600元,比國內市場價要低。

張家梁坦言自己從何粵萍那里買的貨並不多,主要買方是張家港市的本地鋼廠,“一般要有一定的內部關系才能買到”。

南方周末記者以賣家身份咨詢做礦石生意的湖南冷水江市大為公司,稱可以提供走私進口的高爐灰,“我們只管買,不管你們是哪里來的。”該公司員工說。

“人民幣有毛主席像就是真的?”

鋼鐵市場持續低迷之下,許多小鋼廠會選擇鋌而走險。何粵萍團夥進口的高爐灰主要流向了安徽馬鞍山、江蘇徐州和湖南冷水江等地小型鋼廠。

“我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何粵萍一審如是說。審訊中,何主動舉報了另一在揚州的高爐灰走私團夥。周天啟更稱如果不是被人舉報,海關根本發現不了他們的行為。

“如果你認為這個(高爐灰走私)存在很大的問題,在第一箱進來的時候,怎麽沒有進行很好的監管呢?”何粵萍的代理律師王國強在一審中提出這個觀點。在毛幫富看來,這是事實也是無奈。

我國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對進口商品進行檢驗時采取的是成分檢驗,即根據企業報關單上列出的商品名稱和成分,采取樣本對照檢驗,若檢驗結果與報關單對照無誤則予以過關。

鐵礦粉報關時通常只會標註鐵、矽、硫、鋁等主要成分的含量,而這些成分同樣存在於高爐灰中,因此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檢驗方式無法發現問題。

高爐灰的主要危害來自其中的鋅和砷、鉛等重金屬。何粵萍團夥正是利用這個漏洞,在給韓方的郵件中,建議合同中不要寫鋅含量,以免引起海關註意。

“就像一張人民幣,你看上面有毛主席像就認為是真的,根本不會去看水印、紙張手感等。”張震生如此形容海關監管存在的問題。

這個漏洞在毛幫富看來是效率和安全之間的妥協。“企業講究通關速度,如果對每個貨都要查驗、監管的話,必然會造成我們通關速度下降。”

毛幫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國內有資格對鐵礦粉進行屬性檢驗的機構只有三家,且每次檢驗需要大約一個月時間,花費在一萬元左右。

在內部人士看來這個漏洞暫時無法彌補,只能靠海關提高警惕,加強監管。該案破獲後,2014年3月和4月,南京海關兩次組織旨在加強鐵礦石監管的會議,並上報海關總署。

“固體廢物屬性鑒別難度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經費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劃撥專項經費,用於高風險貨物的化驗鑒定。”南京海關副關長顧勤介紹。

“英國的並非退到英國去”

“固體廢物的安全管理和後續處置,我們會與環保等部門簽訂執法合作備忘錄,明確職責。”南京海關副關長顧勤說。

根據《瞭望》雜誌報道,2013年中國海關啟動針對固體廢棄物走私的“綠籬行動”以來,全國海關共監管各類固廢1.04億噸,退運10.4萬噸。2015年年初,海關總署部署全國海關開展強化監管打私“五大戰役”,其中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中的礦渣、礦灰及殘渣赫然在目。

鎮江市環保局固體廢棄物管理中心主任顧曉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由於購買走私高爐灰的企業並不在鎮江,他們鞭長莫及。高爐灰走私來源地也多種多樣。據相關人士介紹,除韓國外,塞爾維亞、西班牙、美國以及歐洲、美洲國家都有相關高爐灰出售。

最近一起是成都的一家公司通過上海的一位中間人,從伊朗購買鋼廠高爐灰。據悉,當事人辯解“合同沒看,就簽了”,不願意認罪。

針對高爐灰進口,同樣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是“國家進口廢物的修法有一定的滯後性,高爐灰可以變廢為寶”,一種則堅持應該禁止進口,“它幹嘛自己不處理,進口到中國來”。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郝雅瓊等人的研究認為,《禁止進口廢物管理目錄》有自己的修訂原則,其中不僅應包括危險廢物,還應寫入我國產生量或者堆存量大且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固體廢物等。

至於查獲的高爐灰如何處理,鎮江海關與鎮江市環保局進行了溝通,得知鎮江本地每年的固廢處理能力有限,且成本高,最後只能選擇退運。

事實上,中國1990年就已經在旨在遏止危險廢料跨境轉移的《巴塞爾公約》上簽字,韓國亦是締約國之一。“82·12”案中涉及的韓國公司本可以被追究責任,但並未受到追究。

值得註意的是,退運也並非“英國的退到英國去”。毛幫富介紹,海關會根據船舶的定位信息跟蹤退運貨物的流向。遺憾的是,之前查獲的某大型鋼廠進口的3萬噸高爐灰被退運後,中途又去了東南亞某國。

(張震生、周天啟、張家梁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87

港元匯價4月來首次觸及7.75 資金流入香港避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235.html

港元匯價4月來首次觸及7.75 資金流入香港避險

第一財經日報 秦偉 2015-08-27 20:45:00

近期,在港幣匯價接近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時,金管局曾表態將密切留意市況,有需要時會透過貨幣發行局操作維持港幣匯價穩定。

繼4月資金湧入香港推高港幣匯價後,8月27日,港幣匯價再次走高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

彭博數據顯示,美元對港幣匯率今日圍繞7.75上下小幅波動,最新報7.7501。為今年4月以來,港幣首次觸及7.75高位。

“人民幣匯率下跌,加上A股的行情並不理想,可能令部分資金從內地流入香港,令港幣需求增加。”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廖群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這些資金並不必然流入股市。

恒生指數當日大幅反彈758點或3.6%,收報21839點。但港股通當日額度僅用1.95%,剩余額度為人民幣102.95億元。與前幾個交易日相比,當日有少量資金流入,買入成交額比賣出成交額略高0.11億港元,而此前三個交易日已經累計流出人民幣24億元。

根據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承諾在7.75的水平向持牌銀行買入美元。根據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承諾在7.85的水平向持牌銀行出售美元。在7.75至7.85的兌換範圍內,金管局可選擇進行符合貨幣發行局運作原則的市場操作,以確保貨幣及外匯市場運作順暢。

今年4月,伴隨港股的突然暴漲,曾有大量資金通過港股通等渠道進入香港市場,推高港幣匯價,令金管局在一個月內12次向銀行體系註資,總計涉及超過700億港元。截至發稿,金管局尚未做出註資動作。

雖然人民幣匯率在一次性貶值後已經日趨穩定,但市場上對於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仍未完全消除,受到人民幣匯率以及近期東南亞貨幣匯率變動的影響,近期香港市場正逐漸形成押註港元脫鉤美元的氣氛。有投資者押註聯系匯率制難以維持,港幣將貶值,令港幣一年期遠期匯價暴跌。

不過,廖群認為,這並非推高港幣即期匯價的主要因素,押註聯系匯率制崩潰的影響還是體現在遠期匯價上。而一些外匯界人士也指出,押註聯系匯率制崩潰、港幣貶值的策略並非主流。

“主要還是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沒有消除。”廖群指出,在美元加息,人民幣降息的預期下,人民幣貶值的壓力超過升值,因此部分投資者選擇兌換港幣避險。

近期,在港幣匯價接近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時,金管局曾表態將密切留意市況,有需要時會透過貨幣發行局操作維持港幣匯價穩定。同時強調,聯系匯率制度一直行之有效,無須也無意改變聯系匯率制度。截至發稿時,金管局尚未做出回複。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58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最擔心過多資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85.html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最擔心過多資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門

一財網 宋易康 2015-10-29 22:15:00

白重恩指出,利率市場化以後,最大的擔心就是過多資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門。如果貨幣政策放松使得國企部門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這就與貨幣政策設計的初衷違背了。

“金融改革的核心改革現在看來,進展的不錯,比如說利率市場化。應該說這個利率市場化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就是把存款利率放開了。但是在金融市場方面有很多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2015年10月25日,在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十周年慶典上,經濟學家吳敬璉說。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利率市場化之後,不會出現商業銀行惡性競爭的局面。在這個時機將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是金融改革很好的一個步驟。

他指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對於利率市場化具有重要意義但還不是全部。利率市場化工作還在進行中,後面將思考如何建立完整的利率曲線、利率體系以及人民銀行如何執行更好的貨幣政策。在約束不像原來那麽嚴格以後,如何更好實施貨幣政策,還要繼續探索。

貨幣政策對銀行不良貸款影響正面

今年5月,央行上調存款利率浮動區間,從130%調至150%。10月23日晚間,人民銀行再次宣布降準降息,同時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之前央行有窗口,基準利率可以提到1.5倍,但也很多銀行也沒到那里。這說明存款利率上限對於銀行而言已經不起到約束作用,沒有銀行把基準利率上浮到150%的上限,所以把上限取消了不會有什麽太大影響。” 白重恩說。

降息加上放開對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上限,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存款從此“貨比三家”,以後銀行“躺著掙錢的日子已經結束。”商業銀行2015年半年報已經暴露,利率市場化沖擊下,息差進一步縮小、凈利潤增速明顯下降、不良攀升,陸續公布的上市銀行三季報也令人堪憂。

白重恩指出,2015年銀行所面臨的沖擊不僅僅和貨幣政策有關。例如,商業銀行不良率上升就與貨幣政策沒有太大關系。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正在經歷前期經濟刺激的消化期。前期一些不良的影響現在已經逐漸體現出來。

他認為,現在的貨幣政策對於商業銀行減少“不良”是有好處的。如果利率很高,企業的債務成本就會更大,銀行的不良就會更多。企業債務成本降下來,銀行的“不良”會稍微少一些。所以說,貨幣政策對銀行不良產生了正面影響。

擔心貨幣過多流入政策扶持部門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央行2015年進行了5次降準、5次降息以及若幹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寬松程度顯著高於往年。

白重恩指出,利率市場化以後,最大的擔心就是過多資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門。如果貨幣政策放松使得國企部門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這就與貨幣政策設計的初衷違背了。

所謂政策扶持部門,就是在政府刺激經濟過程中,產生大量基礎建設投資,投資過程中雖然很多生產活動是由非國有企業完成的,受到了政策扶持部門支持和影響。

白重恩舉例:中國經濟發展至今產生了一些“怪相”,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按慣例,實際利率應該是下降。因為經濟增長乏力會抑制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企業對資本需求比較弱。但是在中國正好相反,從2012年開始GDP的增長一直都在下降,但是利率一直到上個季度為止還在上升。

之所以會在中國產生“怪相”,白重恩認為,是因為中國的政府部門占用了大量資源,擠壓了市場部門的發展。

“中國過去幾年全要素生產率下降,資本回報率下降,同時資本成本上升。就是因為政策扶持部門占用了太多資本和勞動力,因為他們占有了這些資源,使得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白重恩說。但同時因為有這樣的新二元結構(市場部門與政策扶持部門),中國經濟效率不斷下降,GDP增速不斷下滑。

白重恩指出,作為經濟增長的一種思路,如果政府太看重經濟增長短期目標,政府不靠刺激經濟就做不到,很可能出現上述情況。

與此同時,“雙降以後,尤其是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下調之後,銀行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但是銀行會因為風險大不願意將貨幣投向市場部門,而是更多流向政策扶持部門。”

白重恩表示,不能寄希望於貨幣政策解決所有問題,中國更需要企業改革,尤其是政府增長思路的改革。在貨幣政策積極配合的情況下,其他的改革希望可以同步加速。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84

團夥用工業鹽冒充食用鹽原料達300噸 部分流入市場

7月6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警方對6個長期制假售假的窩點進行了集中行動,共抓捕犯罪嫌疑人4名。而他們制售的假冒商品,竟然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吃到的鹽。

警方搗毀制販假鹽團夥 造假原料300余噸

今年三月,哈爾濱警方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以工業鹽為原料制造假冒的中鹽品牌食用鹽,並在哈爾濱市某農貿市場內銷售。得到線索後,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經過偵查,警方發現所有的假冒食用鹽均來自犯罪嫌疑人白某。

而跟白某關系密切的人員當中有一個司機,開著一輛白色廂式貨車,經常在哈爾濱市香坊區的光明屯、孫家屯、萬家屯三個村子之間遊走,因此警方判斷這個制造販賣假鹽團夥的窩點不止一個。

果然,經過進一步調查,警方確定在香坊區一共有六個生產加工車間及庫房。警方隨即采取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制假生產設備16臺,假鹽包裝袋174.9萬個,以及假冒“中鹽”品牌成品食鹽和工業、禽畜飼料用鹽等制假原料共計300余噸。

工業鹽、禽畜飼料用鹽冒充食用鹽 久食或致腎衰竭

鹽務稽查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制造販賣假鹽利潤巨大,目前市場上工業鹽每噸價格為400多元,而食用鹽每噸價格則為4000多元。正是這中間的巨大的利潤,讓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此次查獲的假冒“中鹽”品牌食鹽中,有海藻碘鹽、巖鹽、粉碎洗滌鹽、精制碘鹽以及精制無碘鹽五個品種,其中,巖鹽和粉碎洗滌鹽是用工業鹽冒充,其它幾種食用鹽則用禽畜飼料用鹽來代替。這其中就包括中鹽品牌在黑龍江省內銷量最高的一款食用鹽——“海藻碘鹽”。

業內人士指出,工業鹽含有超量的重金屬元素,對人體有害,飼料添加劑中的氯化鈉多數不含碘,這樣的假鹽長期食用會讓人產生頭暈、惡心,甚至高血壓的癥狀,重者則可能導致腎衰竭。

部分假鹽流入市場 警方加緊追查

據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制售假鹽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期間已有部分假冒食鹽流入市場。目前,警方正在追查這部分假鹽的去向,案件也正在進一步審理當中。

購買食鹽時該如何辨別真假?

專業人員介紹說,要辯認真假食鹽,首先要看包裝袋。假鹽包裝袋制作粗糙,圖像模糊。而真鹽包裝袋的圖案上,鹽的顆粒特別清晰。另外,真鹽包裝袋封口呈細碎的小牙狀,假鹽包裝袋的牙狀邊緣則比較大。

其次看鹽的色澤和質地。真鹽沒有雜質,顆粒細膩均勻,呈透明或半透明狀,而假食鹽雜質較多,顏色發灰發暗,有的甚至是黃褐色。

最後,購買途徑也非常重要,在購買食鹽產品的時候,要選擇有食鹽零售許可證的門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70

北上廣深人口流入減緩 原因何在

一線城市一直都是外來人口最青睞的地方。不過近年來,隨著京滬等超大城市嚴控“大城市病”、加快產業轉型等原因,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入速度也明顯減緩。

人口流入變化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過去5年,常住總人口增加最多的是北京,共增加了209.3萬,5年總增加了10.67%;上海5年共增加了113.37萬人,位居第二,不過增幅僅有4.9%,在四大一線城市位居末尾。深圳的總人口增加了102.1萬,增幅也達到了9.86%,僅次於北京;總量增加最少的是廣州,5年僅增加了80.3萬,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唯一一個增量低於百萬的城市。

對比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不難發現,近5年北上廣深的人口流入已經在明顯減緩。從2000年到2010年,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年均增量分別為60.4萬、62.8萬、27.6萬、33.5萬人。但是2010年到2015年,北上廣深年均增量分別為41.86萬、22.74萬、16.06萬、20.42萬人。近五年四大城市年均增量均大幅減少。

以廣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為例,2015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為1350.11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總人口1270.08萬人相比,五年間共增加80.03萬人,增長6.3%,年平均增長率為1.23%,比前十年低了1.25個百分點。

近五年,四大一線城市人口的減緩,都有哪些原因呢?就實際情況來說,盡管四個一線城市都是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但情況各有不同,尤其是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了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大城市病”。為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例如,近幾年北京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人口流入速度也在減緩。數據顯示,北京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比2014年末增加18.9萬人,但增幅下降,與2014年相比少增加17.9萬人。

上海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總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這是本世紀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降幅為0.4%。其中,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同比下降1.5%。相比2014年996.42萬的外來常住人口,2015年上海外來常住人口減少近15萬。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研究所所長、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郁鴻勝此前對本報分析,2015年減少的15萬上海外來常住人口以外來務工人員居多,此次外來常住人口的減少與房地產本身並無直接關系,主要是與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有關。

廣深人口流入還有多大空間

廣州、深圳雖然人口也屬於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但與北京和上海有較大差距。例如,廣深的人口加起來與上海差不多。廣深的所面臨的“大城市病”遠沒有京滬那麽嚴重,因此這兩個城市在人口疏解和控制方面也沒有京滬那麽嚴格,在落戶方面也比京滬容易不少。

實際上,廣州未來的人口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今年2月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關於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複》,批複提出,到2020年,廣州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人以內。也就是說,5年內廣州還有450萬的增量空間,這一數字是過去五年增量(80.03萬)的5倍多。

過去5年,廣州人口流入放緩,主要還是跟近幾年廣州自身產業發展轉型緩慢、新興產業發展薄弱有關。

在這個被資本和科技所主宰的社會,一個城市要有絕對的話語權,必須在兩大產業上有突破,即金融和高科技產業,或至少在某一個產業傲視群雄。

正是因為在這兩大產業上都不占優,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廣州一線城市的地位近幾年也受到了不小挑戰。不過,這兩年來,廣州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尤其是廣州正利用傳統商貿的優勢,在現代商貿轉型。再加上廣州最為““親民”的房價。如果加上合理的政策配套,那麽廣州有望成為外來人才創業和落戶的好去處。

深圳的情況又與京滬、 廣州有所不同。深圳的產業轉型升級堪稱典範,目前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產業、未來型產業的布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體現出了強大的作用。

反映在人口增量上,深圳近五年的人口數據增量分別是10.95萬、8萬、8.15萬、15萬、60萬。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股市和樓市熱之下,深圳的人口增加了60萬之多。

盡管,目前深圳仍是四大一線城市中人口總量最少的城市,但是深圳目前面臨的人口壓力也不小。尤其是在土地發展空間方面的壓力。由於當年設立經濟特區時規定一個特區附帶管理一個縣(珠海帶鬥門、深圳帶寶安、廈門帶海滄),因此深圳的總面積只有1900多平方公里,相比北上廣以及杭州、南京等城市,深圳的土地面積少得可憐。去年,深圳全市建成區面積已達900平方公里,剩下的主要是山體等生態控制區,可供開發的土地已所剩無幾。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說,預計未來十年,深圳還將有幾百萬人口流入。深圳要有接納幾百萬人口的能力,首先要解決工作和居住宿問題,最直接的就是空間問題。

面臨用地窘境,地王頻出的深圳,未來5年將繼續填海工程。按照2016年6月出臺的《深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深圳將再填海50平方公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