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周顯 - 向下炒秘技

greatsoup:
這本確是好書,建議大家都買一本來看看。

From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viewthread.php?tid=81041&extra=&page=1

周顯《炒股心法-股票的價值到大破價值投資法》

第三章《股票的法律價值及其攻略》

說到資產,即每股NAV。你是公司的股東,公司的資產你應佔有一份,理論上如此,但也只是限於理論上如此。

…… 「價值投資法」有兩種。一種是真正得其心法的,即是由Benjamin Graham發明,由巴菲特發揚光大的那種。另一種是只看其表面,只得皮毛的,即是放狗屁。早在二十年前,香港有一位天才已想出了破解放狗屁的法子,而且 是大破特破的破法。這種方法有個名堂,叫「向下炒」。

向下炒有兩種,一種是公司有資產的炒法,一種是公司是空殼的炒法,兩者的內功心法相同,但武功招式各異,然而萬變不離其宗,目的只有一個︰搶光小股東的錢。

在此天才發明以前,假使一間公司的每股資產淨值是1元的股票,老闆決不會以0.9元賣出。任何腦筋正常的人,都會想到這一點︰蝕本出貨,豈非很笨?這種想法是對的,因此,當原值1元的股票跌至0.9元時,價值投資者,便入貨了。如果跌至0.8元,更加要大入特入了。

直至有一天,一位絕世天才出現了,正是天不生聖人,萬古如長夜,他非但以0.9元賣出原值1元的股票,0.8元他也賣,0.7元賣,0.6元更要賣。真是跳樓大平賣,要錢不要貨。

初 時,人們蜂擁去買平貨,結果卻是越買越平,不要緊,價值投資,公司有實質資產,股票有價值嘛,越平越買,可以「溝淡」,減低平均成本嘛。最後,當他們把所 有現金都買了這些廉價股票之後,股價跌到0.25元,股價只有資產淨值兩成多,是平無可平了,不再下跌了。因為大股東能夠沽出的股票都沽光了,再沽下去, 控制權也將失去,這向下炒的遊戲也沒法子下去了。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想,既然股價跌不下,就應回升吧。等到這時候才買入股票,終於可以賺 點小錢吧?不,小股民猜錯了。到了這時,才是出殺著的時候。絕世天才公司批出新股,每股0.2元,接手的不消說,是老闆的友好,直接點說,是他的代理人, 俗稱 「人頭」。這些廉價新股可以補回他先前高價沽出了的股票︰當日以0.25元至0.9元賣出的股票,可以0.2元買回來,你說這老闆是贏了還是輸了?

如果股民在0.2元進貨,太好了,老闆照樣可以0.2元的價錢賣給你,你要多少,他賣多少。當你買到無法再買時,他再把股價壓下,以0.1元再批股給自己和友好。總之,你無可能贏,他則贏梗,死未!

不 批新股也無妨,老闆可選擇供股。現時的法例比較嚴格了,大比例供股時,大股東是不能投票的。故此老闆只能溫柔地供,比如說,二供一吧,現價已跌至0.2 元,每股供0.15元,折讓兩成半。沒錢參與供股的股民,馬上就輸了。哦,股民有錢,參與供股,不要緊,多供幾次,終有一天他們會彈盡糧絕,被迫退出競 賽。

嗯,供股次數太多,雖能趕盡殺絕,但贏得太慢了,我寧願少贏一點,但贏得更快,方法是私有化。私有化並非沒有缺點。用比市價高的價錢 來收購,是吃了一點兒的虧。但當你已經大贏特贏時,施捨一點點麵包屑給小股東,當是打發乞丐也好,什麼都好吧。私有化的優點是用最快的速度吃走了整個餅, 留給股東少少的餅屑,即是高於市價的收購價,這就叫皇恩浩蕩了。但有些情況是不宜私有化的。當公司擁有大量資產,而股價極度偏低時,就可藉著私有化鯨吞資 產,是成本低效益高的妙法,快手快腳的搶走了小股東的「應份」(Equity)。但當公司是空殼一個,私有化也就沒有作為,只能繼續利用它的上市地位,去 搶小股東口袋裡的錢。

自從那位天才發明了這曠世財技後,不斷有聰明人改良技術,至今為止,這技巧已經發展得十分完善,操作簡單,比視窗還要易用,每個懂得財技ABC的人,都不會不知。

大家不妨看看資料,股價低於資產淨值的公司,就是在大牛市,也還多的是,就是因為向下炒的緣故。那些「價值投資派」,有時推薦這些「抵買」的股票,我看後,真忍不住哈哈大笑。

tt1022:
還有公布含可放棄的消息︰如一蚊代價買入某董事採煤權,每噸給他十元採煤費等,不過聲明兩個月內若沒有確實文件就可取消老作...兩個月已經可以炒高多轉來回,袋飽了錢後文件不看也罷,理佢真假。

old_jim:
如果間公司真系值咁多錢,股價是不會向下炒的,因為會吸引基金或其他投資人士參與,因為成間公司買起後,可以拆骨出售,利潤非常可觀,向下炒的股票只是表面上資產值大於股價的假象,吸引無知散戶或者九流析員的吹噓(根本可能串通),結果是一定股價向下炒,因為那隻股票根本就無投資價值,大股東都唔系做生意,同老千無乜分別。當然有的大企業都系咁做,好似4眼佬的公司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9

周顯炒股祕笈:「中李」考究


打完一小時書釘後,覺得周顯的兩本書其實都值得買,最少初頭幾好睇,後面就是舊東西,但是好像拼錯兩個英文字。

在炒股密碼中,第嘉華國際頁,巴菲特買的保險公司—好像應為GEICO。
另外在那本揀股祕笈中,Amazom.com是錯的,應為Amazon.com。


看一看書,無端端想起他在炒股祕笈的「李氏兄弟」的「中李」。


然後小弟在Google 亂找後,有一單新聞提供了答案: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06
至於裕豐李氏兄弟中排行中間的「中李」李榮彬,則無被檢控,楊治山指是李榮彬「路」傅柱根先找來「表面包銷商」,再向財務公司借錢找人「圍飛」,實行「自己包銷」。


估計「李氏兄弟」其李其實是指裕豐國際(965,已除牌)的主席、副主席及高管三兄弟,李榮燦、李榮根及李榮彬,「中李」當然是指三兄弟的第二,即李榮根。


根據該公司2001年年報稱,其資歷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018/965/F106_c.pdf
三李的資料:
李榮根先生,54歲(46+8),為本公司之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彼為本集團之創辦人,負責總管本集團之策略規劃、制訂公司政策及市場推廣。彼於電子業積逾二十二年經驗。李先生為李榮燦先生及李榮彬先生之兄弟。


李榮燦先生,56歲(48+8),為本公司之副主席兼生產董事。彼負責本集團之製造業務及新產品開發。彼於電子業積逾二十九年經驗,並於一九八七年加入本集團。李先生為李榮根先生及李榮彬先生之長兄。

李榮彬先生,53歲(45+8),為本集團之業務發展經理,及本公司附屬公司之行政總裁。彼負責物色新業務機會、制訂市場開拓策略及發展新市場。此外,李先生於機電工程及塑料注塑方面積逾二十年經驗。彼於一九八七年加入本集團。李先生為李榮根先生及李榮燦先生之兄弟。

但是,他說的六間,我找不到,我只找到4間,金禾(90)、富昌(916)、裕豐(965)、佳訊科技(後易名奧瑪仕、奧瑪娛樂,後又易回奧瑪仕,959),剩下的兩間是哪兩間,可否有人告知?


其一系股票的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3


裕豐國際在九七年上市,主要生產電子計數機,近年則涉足股市投資。早在二○○○年一月,裕豐斥資三千二百萬元,向金禾大股東傅柱根,購入生產家具及塑膠器皿的金禾兩成股權。而一個月之後,裕豐亦向富昌大股東何詠昌,購線路板生產商富昌約百分之十四的權益。

三家公司不但有股權之間的關係,業務上亦有來往。根據金禾的招股書所載,裕豐自九一年就成為金禾及富昌的客戶,結果形成一種封閉的關連交易關係,裕豐購入 的貨品,據稱最多曾佔金禾全年營業額接近百分之八、及富昌全年營業額的百分之十(見圖)。據消息透露,目前三家公司涉嫌造假帳的範圍,亦很大程度是在這三 角關連交易之上。

辦公室同在一大廈

另外,裕豐、金禾及富昌三家公司的地址,都在荃灣同一座大廈,金禾及富昌更是在同一層的「左鄰右里」,金禾在五號室、富昌則在二號室。裕豐的辦公室則在樓下兩層,這更凸顯了三家公司的關係。

除了業務、股權及辦公室之外,金禾和富昌,更同樣是由金英融資當上市保薦人。三家公司都是以「兄弟班」,再加一名「外人」出任執行董事的方式經營。富昌的 董事包括何詠昌及其兄何詠雄。金禾的正副主席,分別由傅柱根及其姊傅燕玲擔任。至於裕豐,則由弟弟李榮根及兄長李榮燦任正副主席。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1


目前仍然被廉政公署調查的裕豐國際,正面對被清盤的命運,但其於在去年八月,成功收購陷入財困的佳信科技,亦即易名之後的奧瑪仕卻在裕豐於今年四月初被法院頒令委任臨時清盤人前兩天,由

於裕豐突然出售手上三千萬可換股票據,令裕豐持有奧瑪仕股權由原來的百分之七十五;減至百分之四十三點三六,突然出現的交易令奧瑪仕股東避過一劫。


這系股票火燒心都輸過。證據:
http://hk.myblog.yahoo.com/raymond-warrenbuffett/article?mid=11969

筆者當年就係睇漏呢點, 買入富昌 (916) , 以為價值被低估, 最後被揭造假而除牌。

爆大鑊之原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3

對於今次三家公司一起出事,據悉金禾方面有人和裕豐鬧意見,其後有人將問題關連交易的資料交到監管機構手上。監管機構調查之下,發現問題交易,竟牽涉三家公司,於是觸發今次事件。

不和之原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6

事實上,金禾曾令裕豐獲利,但裕豐卻選擇於金禾公布供股大計後,減持手頭上的八億二千萬股,因此市場隨即傳出裕豐與金禾鬧翻了。對此說法,裕豐發言人表示:「我們沒有不和,沒有不開心。」但最終仍沒有解釋出售股權的原因。

雖然,裕豐發言人極力否認與金禾不和,但金禾早前供股,原來並沒有先知會裕豐這名第二大股東。發言人解釋:「雖然我們擁有兩成股權,但我們純粹投資,並不干預公司政策,亦沒有派人入局,金禾供股不需事先通知我們。」
...

壹仔缺乏該公司拆局文章的原因,對手之言雖不可全信,但也有一定的真實。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2
裕 豐九七年上市,當時的保薦人是太平洋興業融資,而金禾及富昌則分別於二○○一年及○二年上市,當時的保薦人同是由金英融資負責。由於裕豐在金禾及富昌上市 時同時持有該兩公司股份,故屬同系公司。金英控股董事總經理霍廣行,是現任港交所副營運總裁霍廣文的親弟。霍廣行於二○○○年六月獲委任壹傳媒董事,他所 屬的金英證券亦多次發表報告推介壹傳媒。

下場: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9



【明報專訊】除牌上市公司裕豐國際前主席李榮根,被控以假交易紀錄,騙取銀行批出9200萬元信用狀貸款,經審訊後,李榮根被裁定3項串謀詐騙罪成,昨日於區院被判囚4年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06


○一年四月上市的金禾國際,翌年被揭發以假業績瞞天過海成功申請上市,金禾上市夢碎之外,主席傅柱根等六人被裁定四項串謀訛騙及一項串謀偷竊罪成,主審高院法官湯寶臣指案件嚴重,又斥責眾被告毫無悔意。主腦傅柱根及會計師李榮基,同被重判入獄十年,其餘被告分別入獄八至九年。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02

執業會計師李榮基被控串謀富昌國際(現已除牌)前主席何詠昌等人誇大公司營業額,訛騙聯交所批准富昌上市,及在○一年的年報中作失實陳 述,陪審團昨一致裁定李榮基兩項串謀訛騙控罪罪名成立。法官指李動搖本港金融制度,判入獄九年。



由於李去年已就金禾假帳案被判監十年,法官下令兩案大部分 刑期同期執行,總刑期合共十一年。同時被撤銷出任公司董事的資格十二年。


總的來說,只有自己或公司沒有財務壓力,就不必理會股價,不理會股價就不用做業績誤導股民,這就沒有假數的問題。


工業股的老闆們,如果要上市,還有很多方法,例如把同質業務互相合併,造業績上市,這總可以有一個較真的業績,亦在上市後有一定的股份,還可以資本化你的獲利呢。


上市後,不想做的話,就儘快套現賣殼,儘量購回部分業務,保護小股東。


想做的話,就努力的搞大,造出市場接受的產品,又或是廣置工業大廈及股票,並兼顧財務上的健康,不然最後又是被財技分子教壞,走上假轉營,真集資的道路,令股民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之餘,亦令財技分子影響你的心態,導致不能自拔,走上不歸路,又或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無論如何,搞財技只是一項騙人的玩意,並不能創造新的價值,股票若不能套現,就只是廢紙一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2

關於周顯不能做成的賣殼生意的想法


昨天買了周顯揀股祕密,在第書中3.5.1「誠信的重要性」一段,提及他其中一單企圖作的賣殼生意。


他 稱「上市公司名下有三億的物業、兩億的現金,但其大股東只有51%的股份。他想將殼賣掉,但他要拿回所有的資產。換言之,他要從其他股東偷掉其他股東應份 的49%的資產,還要再拿回5,000萬的現金」,他「找來了一家巨無霸國企」作為買方,然後那家國企買殼後,就注入資產,但是因為買賣的步驟談不成,就 沒有成功。


但不能成功的原因,據他稱如果舊大股東 「先把殼賣掉,買家以5,000萬買下3億的資產,不肯交回如何辦?如果他先把資產弄走,買家最後放棄怎辦?如果先簽文件再公佈,那是違法的行為,雖然很 多人都這麼做過,但被揭發了則有坐牢的風險,但如簽文件時馬上報上交易所,跟著轉換資產過程就很麻煩了。」


但是,如果他真的不要公司的現金,只要物業的話,我也許有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其實梁伯韜、杜輝廉買泰盛發展(後易名百富勤,已清盤)已經用過。


首先,把手上值3億的物業抵押,以60%的按揭計算,約值1.8億。


其後,把手上的2億現金,加上按揭得來的現金約1.8億當作特別股息派發,大股東可得1.919億(2 + 1.8) x 51%。


然後,再把殼賣給那班中國巨企,作價約1.5億,然後大股東以3億的作價購回物業,如果怕無業務,就收購該等物業的管理權/包租權,以維持公司的經營。


這樣做,三者都可以獲利。


(1)在大股東來說,如果賣不了殼,他有1.9億落袋,如果賣得成的話,他可以有約5,000萬現金加物業,滿足到他的期望。


(2) 在紅色巨企來說,他1.5億買了這個殼,然後這個殼有1.2億的現金加上舊物業的管理權/包租權,實際上只是3,000萬買了上市地位,實在划算,況且公 司手上已經有現金,除了可以維持公司運作之餘,也可以買下一些紅色巨企小業務,增強短期的盈利能力之餘,紅色巨企也可套回收購代價。


(3) 在小股東來說,派特別股息,股價立即會升,賣給紅色巨企,股價還不大升特升,所以也獲得不少利益。


所以在現實上,這個計劃是可以實行的,並且絕對顧及三方的利益,成事機會很高。但是大股東見到股價升得這樣勁,可能也不肯賣殼,就是要考慮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8

碳六十之劍二的出版 周顯


 

http://ladyfirst.hkreporter.com/colum.php?detail_id=815


1.

剛剛在十五分鐘前寫完了《碳六十之劍二之上》,所以停了一個月的部落格又重出江 湖了。

預計這本書會在三星期後出版。我簡直不敢相信竟然寫得這麼快。對於那些慣熟我的 往績,斷定我一定爛尾收場的人,例如蕭若元父子,我只能答應,以後會盡量爛尾收場,以貫徹我一向的作風。

對於這本第二集,我當然認為比第一集好看,至少寫作風格比第一集高級,這是肯定 的。我企圖寫一本絕世無雙、從來沒有人同樣地寫過的小說,而這一本是做到了。不管你認為它好看與否,至少它是前無古人的寫法。

2.

關於市況,現在是牛市第二期的上上落落,正在等待牛市第三期,我認為在今年之 內,就會來臨。

我的看法是,在加息之後,牛市第三期才會來臨。第一二次加息,市會急挫,然後再 創新高,而所有數據都會欣欣向榮,等到第三四次加息,大市才會逐步向下。

因此,現在是「前七後七」安全期,有大升,沒大跌,大家放心購買可也。但真正瞓 身入市的時候,是第一二次加息,大市突然下跌時。

3.

近來炒股總算叫作托賴,賺夠花用,雖然沒有太大的進展,也算是感謝上主了。只是 寫作事業卻有長足進展,可能會進軍國內市場,三本財經著作的銷路也一直不錯,竟然維持了許久不墮,真是多謝各位讀者了。不久前收到數萬元的版稅,令我終於 有了正當的收入,很是happy。而且,我的專欄在下個月就出街了,有稿費呢!加加埋埋,我一年單是寫稿,都有十多萬元收入,如果我搬到深圳去住,就生活 得很不錯了。

可能是腦力消耗太多,本文竟然辭不達意,對不起各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00

六合彩得主的投資法 周顯


http://www.microchow.com/index.php/invest/34-2010-03-18-02-22-53/550-2010-05-12-09-58-17


 


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假如你中了六合彩,應該怎去投資?


 


我的高見只有一個﹕買樓投資。從投資學的角度看,買樓並不是高明的決定,至少在今時今日的香 港,它不是。但是,它是一種安全的投資,也不用花心情去打理。如果你是靠中奬發達的,證明你並不具有賺筆錢的能力,你既然沒有能力賺到這筆錢,推論下去, 也代表你沒有智力和能力保有這筆錢,因此你必須使用最安全的手法去保本,這就是買樓收租了。


 


一個例子是,如果你是吃軟飯的,收到了富婆數十億元的餽贈,你也應該買樓收租,年收一億數千 萬元的租金,那就一世不會貧窮了。如果你以為天下無敵,加入投資市場,和大孖沙們一起玩金融遊戲,結果一定是輸光收場。因為他們的身家是自己賺回來的,這 已證明了其實力,但是吃軟飯的吃了數十億元,則猶如建築在沙上的財富,必須細心保存,不能同大石頭硬踫。


 


同樣道理,如果是一個美女或二奶(兩者可以並存在同一人的身上),收到了男人的錢,也應該買 樓收租,不作他想。


 


如果買樓,策略是買兩間或以上,一層自住,一層收租,先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再想其他。


此外,我也反對因中奬而辭去原有的工作,因為一個人不該因財富而喪失工作能力,自癈武功。工 作能力是人生的最後安全網,也是對社會的貢獻,無論在甚麼(發達的)情況下,都不應放棄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9

投資, 投機, 賭博三分網上版 周顯


http://www.microchow.com/index.php/invest/34-2010-03-18-02-22-53/571-2010-08-06-13-26-11


一如既往,當我出版一本全新的股票書籍時,會將其中一章刊登出來,以作宣傳。我希望本文也像先前刊登的過的文章一般,廣為傳播。

1. 前言
寫這一章時,我的心裏很不是味兒。它本來寫了好幾次,已
經完稿多時,並準備放進《周顯發達指南》的新版之內,誰知在發稿之前兩天,電腦遭駭客入侵,資料全洗光了。更糟榚的是,由於該文寫完已久,其內容我也忘光了,因此重寫也就是真正的完全重寫,我已沒有勇氣和耐性這樣做了。

由於要出版這本論文集,我沒法子,唯有把這一篇的內容再
寫一遍,這無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我也把內容作出了某些調動,最明顯是把其分成了上下兩部份,上部份解釋和定義了「三種賽局」,我認為,認識了前文「三種賽局」的本質,對於理解本文的精要大有幫助。

2. 投資和投機﹕傳統的定義
在傳統的投資理論,大致上會把投資和投機的二分為不同的
定義,其中兩種最流行的說法是﹕

1. 把投資和投機分別定義為長線和短線。
2. 把投資和投機定義為期望收取股息和期望股票的市場價格增
值。

以上兩種說法,我認為都不中要領。

2.1 短線和長線無法定義
表面上,投機不可能是長線,投資也不可能是短線。但想清
楚,你可以不停的參與投機,例如說,一年參與十二次投機,太多短線集合在一起,便可以合成了一條長線。反過來說,如果你在金融海嘯時購入大批股票,本意是用來長期投資,但過了半年,價格升了一倍,便把股票沽出,這種做法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

說到底,長線和短線在很多時是不可分的,因此,我對這定
義也不感到滿意。

2.2 股息和增值也非截然可分
首先,這種定義不夠全面,因為在投資世界有很多無息可收
的資產,例如藝術品,,或者是黃金,都是沒有息率的,但購買黃金保值,總不能說它不是投資吧。

此外,一些有「息」(這個字的用法的英文是「yield
」,不是「interest」)可收的資產,例如股票和房地產,很多人的想法的確是長期投資,理念是先保值,即是保本,進一步才是增值,至於收息,則是錦上添花,只屬次要。因此他們往往把房子丟空,並不租出,因為出租了的房子會減低其市場價格(交吉房子較值錢)。但他們的基本策略仍然是長期持有,而且往往持有多年,既不租出,也不沽出,因此這是投資,而非投機。

關於「收息」,我在《炒股密碼》說得最透徹﹕「(如果你
買中的)股票是高增長股,錢留在(公司)的手裏比留在散戶的手裏的用途更大,增長潛力更高,那為甚麼要派息?……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值,如果缺錢用,就不要買股票,然後等待派息。這做法是最危險的。股票的最大利潤,或最大風險,在升值,或跌價,如果它跌了一成,收多少年息才能補回來?」

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都是以增值為主,收息為次。因此,
這定義根本就是錯誤,不值再提。

3. 我的理論﹕投資、投機、賭博三分法
我的高見是,除了投資和投機之外,還必須加上「賭博」這
第三選項,才能把金錢遊戲分類得足夠清楚。

投資、投機、賭博這三者的關係,有如科學上的物理學、化
學和生物學﹕粒子物理學的研究範圍是從最微小的夸克(和更微小的亞夸克結構)到原子,化學則是從原子到分子,前者的最大部份和後者的最小部份,是重疊的。好有一比,最高的侏儒和最矮的正常人,其高矮是難以區分的。正如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最醜陋的帥哥,但始終是帥哥,但朋友們則認為我是最英俊的醜男,但始終是醜男。至於化學和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和生物學,一些複雜的分子和簡單的生命,其分別是很微小的。

(化學研究的事物的尺度比物理學大﹕結合分子的「鍵力」
,其實是結合原子的強作用力的剩餘。理論上,量子物理學上薜定諤方程式可計算出所有化學上的可能性,只是這需要的計算能力超出人類所有計算機加起來的能力。至於分子和生命在定義上的分別,也即是化學和生物學的界線,是後者可以複製自己。但有些化學作用,是A製造B,B製造C,C製造D,D製造E,然後E能造出A來。這是一種「曲線複製」,有些科學家認為,生命就是從此而起。)

投資、投機和賭博的相互關係,也是在大尺度上可分,但不
無重疊的部份。本質上,三種都是金錢遊戲,都是數學,都講求風險與回報,都是有贏有輸,而三者的最大分別,也正是在於風險和回報率的不同。

4. 甚麼是投資?
中文就「投資」這個字,定義十分廣泛,舉例說﹕我固然可
以投資在股票或債券之上,也可以投資在朋友開設的一間酒樓之上,為子女搞教育,也是一種投資,甚至是追女仔,也是一種投資,如果成功,便可贏得美人歸,如果輸了,便血本無歸。

毫無疑問,就本書的主題,應該把「投資」局限於金錢遊戲
的應用,投資在子女教育、追女仔、個人增值等等與金錢遊戲無關的應用,應該是題外話。但話說回來,先對「投資」這名詞的廣泛用法有一瞭解,對後來的解說是大有幫助的。

4.1 長線是必要條件
縱觀上文列出的各個例子,無論是投資在朋友的酒樓、子女
教育、追女仔,我們可以得出,投資必然是長線的,不是馬上就有收獲的。

有一個有名的職業賭徒,名叫「戴子郎」,斥資成立了一個
團隊,在全世界各地尋找賭場的漏洞,然後集團式地去參與賭博,以戰勝賭場。很明顯,他的做法並非賭博,也非投機,而是一盤生意,即是投資,而且收入豐厚,在數學上的勝算也頗高。

(香港最頂尖的賭徒,相信非「阿莊」莫屬。江湖傳聞,單
是賭馬一項,他已贏取了超過十億元,而他的入室弟子之一,就是「阿叻」陳百祥。他賭百家樂之精,已被多間賭場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他炒股票也有一手,曾經持有電訊盈科3%的股份,「種票案」當中,他便是出庭的「證人A」。這個人自奉甚儉,《壹周刊》拍攝他的照片,身穿十元T恤,腕戴二十元手錶,打扮極為隨便。朋友打牌時,他到場觀戰兩小時,自吃一碟碟頭飯,然後乘的士回家。如果他請你吃飯,則一定是最好的酒,最好的菜,一頓飯吃上十來萬元面不改容,而且,在坐任何一個人在餐廳踫上了朋友,他會連朋友的朋友的單也買了。論到人品,他禮貌周周,言談誠懇,是沒得可批評的大好人。)

我有一個叫「阿龍」的朋友,是會考「8A狀元」,博士唸
了一半,是數學專家。他的專業是炒賣期指,皆因他自創了一套程式,照單買賣,就可賺取些微的差價,一個月下來,少則數萬元,多則數十萬元,總能得到收入。別人天天炒期指,決不能說是投資,但在他而言,能夠長期地和穏定地賺取利潤,這就是投資,不是投機或賭博。

這一節的結論有兩個﹕

1. 在投資而言,長期是是一項「必要條件」(necessa
ry condition),但不是「充份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其他的條件下文再述。
2. 持續不斷的短期金錢遊戲活動,例如天天賭博、炒賣,我們
可以把「不斷的短期」視作為長期。至於這種活動究竟是賭博,還是投資,端在它能不能符合後文有關投資的其他必要條件而定。

4.2 回報的長期性
前文說到,「收取利息」並不構成投資的必要條件,更不可
成為其定義。但其實,我們只需要把這項條件作出修正,便可以切合了。

在這裏,我把「投資」定義為﹕尋求長期的回報。

投資子女教育,子女的學術水平高了,其回報是一生一世的
。你購買黃金,把它鎖在保險箱裏,雖然沒有利息收入,短期而言,黃金價格甚至可能會下跌,但長期而言,你是希望它會升值的。世上也沒有人買了一塊實金回家,明天便賣出,除非他突有急用,又當例外。你投資在朋友的公司,並非希望它明天做了一筆大生意,然後分錢結業,而是希望這門生意長做長有,一直成為你生金蛋的鵝。我們投資一些股票,例如蓋茨時代的「微軟」,巴菲特的旗艦「巴郡」,雖然它們從不派息,可是卻按年升值,令你的這項投資不停的升值下去。

4.3 有關該項投資的知識
在分析投資、投機和賭博的異同時,最大的麻煩就是這一點
。無論是以上三項的任何一項,都有風險,就算是最最安全的投資,都非穩賺不賠,因為銀行存款也有遇著銀行倒閉的可能性。相反,就算是最危險的賭博,也有大賺一舖的可能性。

但我們同時亦知道,投資要求得到回報的穩定性和肯定性,
都必須遠遠高於投機和賭博。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雖然不賺反蝕也大有人在,但總括而言,從大尺度著眼,投資還是有利可圖的,這即是說,大部份人參與「投資」項活動時,還是有利可圖的,不管他是投資於金錢遊戲,實體生意,或是自我進修增值。(不在話下的,就算是投資於進修,也有血本無歸的,例如說沒有好好唸書,無法畢業,我就是一個人辦。)

我的高見是,不管你投資的是甚麼,你必須對該項目有著一
定的知識、一定的研究,這才可算是「投資」。

例如說,你買股票,如果是人云亦云的去購買,就是賭博。
如果你是經過研究之後才購入的,就可叫「投資」。如果你去買樓,你必定看價格、看位置、看回報,而不是亂買一通,同樣地,如果你要去當一間酒樓的股東,你也必定會看其投入資金、經營狀況,以及預算中的回報……經過了這些研究之後,你雖然也有可能輸錢,但畢竟輸錢的機會是大大的減輕了,所以這項目也就越來越接近「投資」的定義,而不是「賭博」了。

如果你是賭馬的阿莊,或是炒期指的阿龍,這些人可以把賭
博變成一項「生意」,因此也可算是投資。以我為例子,炒賣了細價股十年,其中八年贏錢,兩年輸錢,十年來吃喝玩樂和大手大腳的花錢,都是來自炒股票的利潤,就算在下一秒鐘很倒運地輸光了,也沒有虧了本。在我們這些人而言,賭博比大部份的生意都更為安全、更高回報,而這種回報源自我們對某一專業的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戴子郎的賭博團隊固然是一門生意,但些精
於百家樂的「路」的賭徒們,不管他們號稱如何精通,也不論他們整天「擒」在賭桌上,作「長期」活動,這種行為決不可算是投資。百家樂的「odds」(請恕我翻譯不出這個字)是由數學決定,而不是由大路、小路、豬仔路、曱甴路這四條路決定,因此賭場任客人填寫路紙,但凡用數學同賭場對賭者,則很快會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關於百家樂數學的基本原理,請參閱本人在網上發表的文章,也不排除該文在以後會結集出版。

最後不得不再補充一句癈話﹕你對投資項目的知識不管有多
深,充其量也只能構成一項必要條件,但卻不足以成為充份條件。股評人東尼一向研究股票,醉心於價值投資法,但有時他也會提倡購入一些股票作為投機,或賭博,小注怡情,這證明了股票專家有時買股票,也是投機或賭博,而非投資

4.4 投資和經營
中國人很喜歡做生意,但從嚴格的角度看,做生意可以分為
兩部份﹕投資者和經營者,用上公司的術語,即是股東和管理階層,雖然兩者可以是同一人,但也可能大有分別。

如果你同時是股東,又是經營者,不用說,你一定很熟悉這
門生意,否則你也沒有這能力去經營。同時,展開一盤生意的時候,幾乎不可能要求短期回報,因此,自己做生意必然也是屬於「投資」之類,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除了自己親自做生意之外,你也可能只出錢投資,而
不去經營。例如說,朋友開了一間貿易公司,你佔上三成股份,這盤生意也非上市公司,其股票也不能夠在證券市場買賣。這做法究竟算不算是投資呢?

首先,這做法肯定是長期投資,追求的也是長期的回報,先
前列出的三項條件符合了兩項。第三項條件究竟是不是符合,視乎你對你的朋友、你對這個行業、你對這間公司的結構的瞭解究竟有多深,才能作出判斷。例如說,蔡瀾是有名的食家,我同他合作開餐廳,也詳細看過了其計劃書,這自然算是投資。但我的一位豬朋狗友想開模特兒公司,我付錢作為股東去支持他,目的只是為了想他介紹模特兒給我認識,這自然不能算是投資了。

這其中又有一些邊緣個案,例如給朋友的如簧之舌鼓動之下
,雖然看了計劃書,但卻沒有真正的去瞭解該行業,便投進了金錢,成為了股東,這,又算不算是投資呢?

其實,投資、投機、賭博這三種行為的定義,到了最後,也
絕對難以避免含糊的部份。因此,我發明的最新定義雖然是天才之作,但也是唯心主義的﹕定義在這裏了,如何去詮釋,你撫心自問吧,這好比法律白紙黑字的寫了出來,但某些邊緣的定義,還得有賴法官的唯心判斷。

最後必須再提出的是﹕投資並非必贏,賭博也非必輸,你精
心挑選的投資項目,可以輸得你傾家蕩產,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你就是不懷好心的去開模特兒公司,結果也可能在此賺了大錢,財色兼收。畢竟,六合彩頭獎雖然難中,但每星期都有兩個幸運兒。但無論如何,總括而言,從大尺度看,投資的成功機會總比賭博為高。

4.5 同生共死遊戲
我在《三種賽局》一文中,分析了同生共死遊戲。如果是很
多參與者的同生共死遊戲,雖然並不存在真正的保本作用,但是在「榮則共榮,瓜則齊瓜」的作用下,錢把資金投放在多人參與的同生共死的遊戲之下,也有著一定的安全系數,縱是最終把錢輸得光光,也有著許多人陪你一起去輸,對你在這社會的「財富排名」的影響並不大。

換個說法,你雖然沒有作出過研究,但知道很多人參與了這
投資項目,在這麼多人在前方的「掩護」之下,相信可以(至少局部地)替代了自己的研究。因此,投資在,嗯,藍籌股,或房地產之上,並不需要知識,也有著「投資」,而非「賭博」的效果,當然,前題條件這動作必須符合前述投資的其他條件,例如說,長線持有﹕天天炒賣藍籌股,或者是把房子在成交前「摸貨」而出,當然算不上是投資。但話說回來,如果你是職業炒家,天天以炒賣藍籌股來賺錢,或者是專門「摸貨」的大炒家,如「摸王」黎汝遠,或「白旋風」陳清白,則這行為又可算是投資和經營一門賺錢的生意了

5. 投機的先決條件是機會
一般人說的「投機」,指的是英文的「speculati
on」。我不是英文的專家,對此字的英文解釋不予置評。但以我的中文程度,即是高到出神入化的那種,則可指出「投機」兩字的中文用法,大部份人的使用方式都是錯誤的。

顧名思義,「投機」必須是踫到了一個「機」會,你才因此
而「投」入資金,或資源。這即是說,如果沒有機會,那就不成投機了。

下一個問題是﹕甚麼才算是機會呢?

5.1 機會出現的頻率
從陳冠希的角度來看,踫上艷遇,肯定不是機會,因為他常
常會踫到。但假如我踫到一位美女對我垂青,這就是機會了,因為我畢生也沒有遇上過這種事情。

西諺所云的﹕「Chances are rare。」機會肯定是罕有的。但多罕有的機會才算是機
會呢?這裏並不打擅自作出定義,但我們可以大約的區分﹕世上有些機會,是每逢三五個月出現一次的,有些機會一兩年才出現一次,有些機會三五年出現一次,有些機會是十年一次,更有些是一生也不一定出現一次的。例如說,「血腥遍地」的金融危機每逢三五七年,才會出現一次,如果你錯失了一次在金融危機中,低位撈貨的機會,那就必須等上三五七年,下次請早了。

機會並不一定存在於投資世界,很多人都是生意人都是覷準
一個機會,大手投入,因而發達的。其中例子太多,不盡錄了。(其實是因為想不到例子。)

以我的約略定義,機會這東西馬馬虎虎,一年出現三五次的
那種,也都算成是「投機」了。但如果是那些天天伏在電腦之前,不停的炒著窩輪,還美其名曰「投機」,這可未免太過離譜,對這中文詞語的使用未免有誤了。中文大師周顯看不過眼這種亂用中文的做法,見到是一定予以糾正的。

5.2 機會的成功率
如果你踫到了一個「機會」,成功率是48%,相信你不會
認為這是機會。如果你認為是,不妨到澳門的賭場去,因為每一張賭桌都不停的開著牌,在那裏,你可不停的找到只有48%贏面的所謂「機會」。

所謂的「機會」,而且是頗難遇上的,最少數個月才出現一
次的,贏面恐怕不止51%,至少也有六至七成,才配得上這稱號吧?我的高見是,有著頗巨機會的項目,突然在你眼前出現,然後你把資金投放進去,才可算是「投機」。

回看51%的機致勝機會率,雖然也是贏面高於輸面,但由
於發生的次數太少,根本上賭博沒有多大的分別。賭場致勝賭客的贏面,也只有52%左右,但由於它不停的同賭客對賭,每天賭的牌的總數目數以十萬計,數以百萬計,這符合了「大數定律」,因此可以作為一盤生意來經營、來投資。如果以賭場52%的優勢,同你對賭十億元,一翻兩瞪眼,一舖定生死,相信沒有賭場會答允這場賭局。

再說一遍,所謂「投機」的「機」,成功率一定是遠遠高於
失敗率,才可以叫作「投機」,如果成功和失敗率相差不遠,則只能列入「賭博」的類別。

5.3 投機就是短線
構成「投機」的另一項必要條件,就是短線。投機必然也是
短線的。

看見了一個難得出現的機會,精明的人往往馬上把握,乘機
而賺上巨利。事實上,所有的商機都是因機會而來,李嘉誠在1979年得到了一個一生難逢的機會,因而買進了「和說黃埔」,奠定了「李超人」、「李首富」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又或者說,有人乘著金融海嘯時,買入了大批股票,作為長期持有。以上的這些行為,俱是覷準一個機會,因而下注,但因是長期的行為,故此算是投資,而非投機。

打個比方,女人同男人上床,首要條件是看他的樣貌順眼,
這是必要條件,也就好比一個「機會」,是事件發生的必要條件。如果因為看他的樣貌順眼而發生一夜情,這就是「投機」,如果因為看他的樣貌順眼,先則拍拖,繼而結婚,這就是「投資」了。

5.4 投機定義小結
1. 在「投資」而言,機會是一項可能的條件,但並不構成必要
條件,你可以因為看見機會而投資,也可以因為其他原因而參與投資。而投資也可以有很高的成功率,如果輸多贏少的項目也投錢進去,就是賭博了。

2. 就「投機」而言,機會和高成功率則是必要條件,沒有機會
,就沒有投機。沒有高成功率,就是賭博,而非投機。機會+短線+高成功率,三項條件造就是投機的必要條件兼充份條件,也即是「充要條件」(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6.甚麼是賭博?
我寫本文,主要是為了寫這一章。很多人把用資金投注分成
了「投資」和「投機」兩大類別,我想來想去,覺得這二分法不夠完美,因為箇中的許多行為,在我的心目中,其實本質是賭博,決不能美其名曰「投資」或「投機」。

6.1 輸家多於贏家
簡單點說,賭博就是輸家多於贏家的金錢遊戲。以賭場為例
子,它只提供莊家遊戲;四個人打麻雀,是零和遊戲;或者是參與者很少的同生共死遊戲……以上這三種賽局,在很大部份的可能性下,參與者都是在賭博,而非投資或投機。

說穿了,所謂的賭博就是長賭必輸的遊戲。

6.2 贏錢的把握何來?
很多人參與賭博,都以為自己有必勝的把握。例如說,我以
前有一個女朋友,認為自己擁有念力,因此賭博是必贏的。我又有一位女友,因為家中供奉了「黃財神」,因此也認為自己去賭博有著必勝的把握。另外,又有一位美女朋友,是一個頗有名氣的港姐,炒了一星期期指之後,認為自己是這方面的天才,於是既不停的參與這項遊戲,也寫blog向網友炫耀自己的天份。至於那些在澳門賭場玩百家樂的賭徒,每天拿著「路紙」去作研究,只昐望找出一條「好路」,便是發達的終南捷徑,這種豬腦人更是比比皆是,一天槍斃十個,一百年都槍斃不完。

誠然,賭博是輸多贏少的遊戲,但也有不少人能從賭博中得
到機會。就前述的例子,專賭二十一點戴子郎,賭馬的專家阿莊,都是把賭博化成了投資。我一直認為炒期指是零和遊戲、是賭博,但是前述的阿龍,也可以把炒期指變成了一盤生意。正如炒窩輪是莊家遊戲,但炒輪賺大錢者也大不乏人

這些化賭博為投資的高手,和前述以為自己有著神奇力量的
豬腦人,兩者有何分別?答案是﹕認為自己有念力、神佑、天份,或者是路紙,都是虛無縹緲的事,作不得憑藉。投資唯一可以憑藉的,只有一樣,就是知識。

以百家樂為例子,你懂得看路紙,這並非知識,懂得算其數
學,懂得計算在不同的情況下,開莊和開閒的機會率,這才叫知識。你胡亂去開公司做生意,這叫賭博,因為失敗率實在太高了,但當你在某行業已工作了十年,再在同一行業去創業,這就可以叫做投資。

就算是投機,也得有著對該事件的研究和知識,才能計算出
勝出的「機」會,才叫能做「投機」。例如說,有一批勞力士手錶,比市面零售價低35%出售,你要購入這批手錶來作投機,你必需﹕

1. 很熟悉這批手錶的批發價和零售價。
2. 有辦法把這批手錶快速脫手。

你能做到了這兩點,才能很大的機會有利可圖,這才叫做「
投機」。但要做到這兩點,你需要對勞力士手錶有著一定的知識。否則,你購入了該批手錶,也不過是賭博而已。

賭博是盲毛的所為,而投資或投機則需要實質的知識。雖然
不厭其煩,但我必須再次補充﹕需要擁有知識的投資和投機都有虧蝕的可能,而賭博也有贏錢的可能,但這些可能性並不影響其本質。正如我是個作家,也是個投資者,縱使我寫的書十分滯銷,投資也可能失敗,但這些失敗並不影響到我身為作家投資者的本質。說完了。

6.3 投入資金的絕對數目
假如你的總資產有一百萬元,有人告知你有一宗生意,可以
賺取二百萬元,成功的機會有七成之多。這顯然是一宗值博率極高的生意。問題是,一百萬元是你的畢生積蓄,如果輸光了,非但你一生的錢化為烏有,下半生的生活也有問題,連你的妻子兒女也給影響到,甚至子女也有可能因此而輟學

這宗在數學上極度有利的生意,究竟算是投機,還是賭博?
在聰明絕頂的我的眼中,這是賭博,而非投機。所謂的「投機」,雖然也是拿錢去博取機會,但是大前題是自己有後路可退,不致於退無死所,這才是「投取機會」。若是後果太嚴重的投注,那只有叫作「賭博」,而不是投機。因此,在中文用語上,我們有「賭命」、「賭身家」,卻沒有「投機身家」,因為凡是會輸命和輸身家的,中文只能用這一個「賭」字。

7.長線和短線
分析到了這裏,相信大家都對投資、投機和賭博這三分法有
著了一定的概念。下面要討論的,則是一些有關上文的概念的進一步分析,第一個就是長線和短線。

所謂的長線和短線之分,是唯心主義的。例如說,我買進了
一隻股票,打算長期持有,期望它在三年之後,價格可以上升一倍。這當然算是長線投資。然後我忽然走了好運,這股票在三天之後,便升了一倍半,在這三年目標三天達到的超好運情況下,我當然把股票沽出了。究竟這算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相反,如果你買入了一隻股票,本來是想投機、想賭博,三天後沽出,誰知股價不升反跌,我不甘損失,結果把這股票長期持有,等了三年,又是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這種做法,究竟是長期,還是短期?

炒樓變成自住,炒股票變成長線投資,這好比玩一夜情變成
了結婚生子,這是現實生活常常發生的事情。我並不打算在這裏再分析質變後的長線和短線的定義,反正,其定義既是唯心主義的,怎去將其解釋,也是唯心主義的,大家自己想吧。

8. 賭博滋生的快感
賭客進賭場,明知是十賭九輸,依然仆到去賭,因為賭錢的
時候,他得到了快感。那些坐在股票機前,天天炒輪和炒股票的師奶阿伯,相信也是為了快感,多於贏錢。事實上,無論投資、投機、賭博,除了想得金錢之外,還有一個同樣大的目的,就是得到快感。

人類的賭性是天生的,因為有喜歡冒險的祖先,例如第一個
敢生火的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發現新大陸的第一個歐洲人哥倫布(請注意是「第一個歐洲人」,美洲土著的黃種祖先從白令海峽的陸橋到達新大陸時,比哥先生早到了超過一萬年)、要同大英帝國開戰搞獨立的華盛頓……沒有這些冒險家,人類的命運恐怕同今天大大不同了。

冒險也是賭博,值得注意的是,其風險和回報率是不成正比
的。人類之所以存在到今天,正是因為賭性﹕不少先人參加了輸多贏少的賭博,結果幸運地贏了,留下了性命,反而太理智的人擁抱著贏面高的機會,不肯冒險,結果是發生機會率很低的事情發生了,理智的人死了,賭徒反而活下來。我常常說,就算你能預知未來,活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知道「清失其鹿」,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最終是由共產黨「得其鹿角」。因此你識時務地加入了共產黨,後果是十居其九活不過二十年代的清黨、三十年代的長征、四十年代的(中日和國共)兩大戰爭和六十年代的文革……加入贏家行列還如此坎坷,加入輸家者更見慘情!政治冒險的風險回報不成比例,人們還踴躍參加,我們賭性之強、賭博基因的深植體內,可見一斑。

我雖不反對賭博,但更喜歡投機和投資,因為後兩者的贏面
更要高得多。然而,要想在投資和投機中取得勝利,除了需要一點點的賭性,更重要的是知識和耐性,這恰恰是賭徒最最缺乏的根性。我常常說,巴菲特是世上研究投資項目最高明的少數人之一,但並非其中的冠軍,比他更高明的還大有人在。但是,論到實際的投資成績,他卻是世上之最。這皆因他是最有耐性的投資者,能夠忍受長期持有大量現金,等上好幾年,以等待一個機會。這,就是世上所有同級投資者所不能做到的,因此,他們就算比巴菲特更聰明、更能幹、金融知識更強,其投資成績也比不上巴菲特。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很多所謂的「投資工具」,例如
期指、窩輪等等,本質上是賭具,就像百家樂和骰寶,沒有太大的分別。但是我同樣地認為,這些「賭具」的存在也對經濟和人類的福祉有利,正如我贊成賭場的存在,認為賭場有益於經濟,也能帶給人快感,但是無容置疑的,這是賭博,而非投資。

9. 結論﹕任何金錢遊戲,都要小心
我覺得把金錢遊戲三分為投資、投機和賭博,是一偉大的發
見。我所以有此高見,皆因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賭徒,精通各種賭博的原理。武俠小說、科幻小說、文藝小說、愛情小說、歷史小說都有太多人懂得寫了,但寫賭鬼小說的人,全世界只有我一個,別無分號。就算是我寫的其他種類小說,例如武俠小說或科幻小說,例必加入賭局,自我陶醉一番。但本書加入賭博的分析,則與本人是病態賭徒這件客觀事實無關,只是因為「劇情需要」。

除了「賭博害人,誤你一生」之外,最後,我還要彰顯投資
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希望讀者關注。不少人對投資掉以輕心,誤以為它十分安全。實際上,投資錯誤是常常發生的悲劇,它的成功率往往只是高出一半多一點而已。這即是說,在投資者當中,也有不少人的結果是慘淡收場,其後果十分嚴重,甚至可能比賭博或投機失敗更嚴重。事實上,因投資失敗而傾家蕩產的人,應該比投機和賭博兩者加起來更多,就不說別的,因買樓或長揸股票而輸身家的人,隨便數數就有地產神童羅兆輝、中國城創辦人鄧崇光、眼鏡大王馬寶基、大快活創辦人羅開福,噢,還有B哥和前B嫂章小恵……

賭博是長賭必輸,投機不能賭身家,而投資者往往誤以為投
資就是安全,因而掉以輕心,殺傷力反而更大。這句話就是
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39

投資天書6.買基金者是豬兜 周顯

http://ladyfirst.hkreporter.com/colum.php?detail_id=482

新書終於寫完了,預計在一個月後出版。我打算在網上刊登其中三章,表面上給讀者先睹為快,實則為了促銷。

 

 

以下是第一篇。

 

 

 

 

6. 買基金者是豬兜

 

 

按照敘述的順序,基金應放在股票的後面,但鑑於今日基金的推銷員多是保險經紀,或者是疑似保險經紀的投資顧問,如此這般之下,我決定把它放在保險的後面,提早出場。

 

 

近年來,基金市場發展得很快,身邊的人買了基金的不在少數,更常常踫上基金經紀,政府亦強迫市民購買強積金,真是一塌糊塗。故此,我寫下以下分析,教導一下那些金融盲,以正世道,也不失為一件有益和有建設性的事情。

 

 

6.1 基金的先天性缺點

 

 

基金是我很反感的投資工具。固然,世上有著許多不同性質的基金,但其結構有著先天性的陷阱,只要稍為懂點推理,一推就能推出來。我不明白這樣顯然易見的道理,就像鼻子長在嘴巴之上一般的明顯,為何世上竟然沒有人想出來。

 

 

6.1.1 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銷售基金的經紀常常說,基金由投資經理所管理,以他們的專業知識,可以為客戶賺取安全而豐厚的回報。我一直奇怪,這明明是豬兜式的謊言,即是只有豬兜才能說出來,也只有豬兜才相信。但這些年來,我聽過番豬話不知幾次,可知世上豬兜何其多也!

 

 

創業極難。要把公司一手創立,培養壯大,意志和能力缺一不可,EQIQ都 比一般人高出一截,我這樣說,相信沒有人會反對。相比起打工仔的基金經理,白手興家的上市公司老闆的能力應該更勝,就算勝不了太多,也絕對不會輸於沒有經 歷過磨練的基金經理罷。再者,老闆既能白手興家,對其本業應當十分熟悉,藉此賺錢有如魚之游泳,又如疱丁解牛,易過斬瓜切菜也。

 

 

但實際上,當公司上市後,它由經營良好變成票房毒藥,由盈利每年快速增長變成「本人欣然宣佈本年轉盈為虧」,主席由忠厚老實的實業家變成股民談之色變的大老千,這一點,相信也是無人反對的。

 

 

既然基金經理並不比上市公司老闆更高明,那又怎可能相信其業績可以輸少贏多,戰勝股市呢?單憑因為基金經理是專業人士,其投資就有勝算,有這種想法的人,或者企圖用這種想法去說服別人的人,說他們是豬兜,誰曰不宜呢?

 

 

 

6.1.2 從資訊流通的角度去看

 

 

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人有愚智賢不肖,同樣道理適用於上司公司和基金的身上。有些上市公司經營得很好,有些則不敢恭維,同樣地,有些基金很能賺錢,有些則長期跑輸大市。這一點,相信也沒有人可以否認吧。

 

 

對 上市公司,投資者可以通過各種資訊渠道,得到其相關的信息。聯交所的網站是一例。你去翻看報紙的財經版,或者各種財經雜誌,資料和分析多到看不完。有些上 市公司的業務是很具體的,譬如大家樂、東方報業、佐丹奴等等,我們還可以用最傳統的方式來看其經營狀況,即是實地觀察大家樂和佐丹奴的人流,或者每天數 《東方日報》的廣告,都可能將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窺見一斑。還有,你的朋友當中,總有幾個是炒股票的,有空時大家交流意見,也不失為獲得資訊的有效法門。 最後,還有林林總總的網站和討論區……

 

 

但有關基金的資訊,則通常難以獲得。大部份人是聽經紀的一面之辭,看一下宣傳單章,幸運的會有年報之類的數據……

 

 

小 結﹕基金同同股票一樣,有好有壞,然而股票的資訊多,基金的資訊少,我們絕對可以披砂削礫,從有限的資訊中找到令你賺大錢的基金,但花上相同的時間,一定 可以找到更多和更好的股票。個人認為,買基金賺錢就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只要盲人持著一條足夠長的竹竿,慢慢地點地而走,終於還是可以走過去。但我 們既有選擇權,為甚麼不在光天化日之下,找一匹開眼的馬去騎呢?

 

 

6.1.3 經紀的不良推銷

 

 

現時大部份的基金都是經過推銷渠道售出的,其中包括了銀行、保險公司、理財顧問等等,主要是人傳人的感染,哦不,是人同人的推銷才對。

 

 

這裏也以股票和股票經紀作為比較,好讓大家對概念更加瞭解。

 

 

股票經紀很多時會向客戶提供一些股票貼士。這些貼士可能是他研究出來的,可能是他道聽塗說回來的,無論如何,也無論貼士準確與否,股票經紀是從現時一千多隻的股票中找出他最中意的,然後提供給你,因為他購買市面上一千多隻股票的任何一隻,也能獲得相同的佣金。

 

 

基金則不然。一個基金經紀的手頭可能只有十多二十隻基金,他只會向你推銷手頭的,當你要買其他的(不屬於他手頭的)基 金時,他既賣不到給你,也收不到佣金。再者,每隻基金付出的佣金都不同,經營得較差的基金可能付出更高的佣金,如果你是該經紀,會向客人推銷質素較高但佣 金低的基金,還是佣金較高而不管其質素呢?我對人性並不那麼悲觀,認為兩者均有,但你要負上「兩者均有」的風險,真是太不必要了。

 

 

小結﹕股票經紀和客戶的利益比較一致,基金經紀和客戶則有較大的利益衝突,故此基金經紀推銷壞基金給客戶的機會,遠高於股票經紀推銷壞股票。

 

 

話說我的出版經理人麥先生,聽到我的一番言論後,表示不同意,因為他買基金時獲得了不錯的回報。當我詢問他購買的過程時,他說花了很多時間去嚴重拉關係,兼且在飲食方面給予長時間的賄賂(即是請飲請食),該經紀才提供了一隻最有潛質的基金。很明顯,他的經驗非但踼不倒我的結論,相反還加強了﹕用上相同的時間和精力,一定可以發掘出更好的股票來。

 

 

6.1.4 買賣和維持的交易成本

 

 

每種投資工具都有交易成本,也即是未見官前先打的大板,有的打三十板,有的打五十板,有的打八十板,而基金是在所有的投資工具中,接近打得最重的。

 

 

基金的收費包括了﹕

 

 

1.    入場費用,例如首次認購費、轉換費、買入差價等。

2.    持有時的費用,例如管理年費、績效費、分銷費等等。

3.    出場費用,贖回費、行政費、賣出差價等。

 

 

這 些費用並非每種都收,但肯定的是﹕買入時要收費,持有的過程要收費,賣出時也要收費。用前述的比喻,是見官前打一次大板,期間打一次,見後也打一次,每次 打的板數不一。不同種類的基金的收費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指數型的基金收費最低,皆因操作最容易,跟著是貨幣、債券,股票差不多是最貴的。這是順著這三 種投資工具的價格波幅,貨幣的波幅最小,股票則很容易翻倍,或者跌去一半市值。當波幅巨大時,客戶也就不介意在交易費用中被宰,這在香港俗語叫﹕「贏了不 志在,輸了不爭在。」

 

 

按﹕中文的「不」,粵音讀作「唔」,閩南話也是讀「唔」,台灣的寫法照樣是「不」,只有廣東人寫作「唔」。

 

 

除了人壽保險之外,沒有一種投資工具的交易費用比基金更重,大概達到基金規模的1%3%左右。這意味著基金經理首先要賺到他和他的團隊的薪酬,以及交租和燈油火蠟等行政費用,剩下來的,才是客戶的應份。

 

 

數學模型是這樣計算的﹕由於這1%3%(以中位數計,假定是2%)是只收不付的、基金方面穩賺不賠的。既然是必付的支出,我們要求的回報便要乘二,即是4%。假設在你可在定期存款中得到5%的年利率,換言之,你買基金的機會成本是5%的定期存款利率。4%5%9%,這即是說,你投資進基金,每年的合理回報是9%

 

 

為甚麼要求回報要乘二?假設你開設一間公司,薪金支出是每月一萬元,不論公司是賺是蝕,這一萬元都是必須要付的。如果這間公司每月賺到一萬元,你便打個平手,這種生意當然沒人肯幹。最低限度,它要賺到兩萬元,即是說,你投資一萬,期望值是有一半機會淨賺一萬以上,這叫「double or nothing」,才叫合理。因此,當一個基金的收費是3%,你會要求它有一半機會賺6%,即除收費後再賺3%

 

 

在這小節中,最後一問﹕世上有多少個基金,十年來的平均年收可超過9%?這實在沒多少個。馬多夫只提出每年一成以上的平均回報,已造成了號稱五百億美元(我嚴重懷疑這數字有多少「水份」)的世紀大騙局。從這例子可知9%以上的平均回報是有多難。

 

 

我之拒絕購買基金,正是為此。

 

 

更有甚者,基金所需要的合理回報其實還不止9%,理由如下述。

 

 

6.1.5 進一步討論﹕入場費和出場費

 

 

基金的買賣費用,上一節已略述過,但因此部份極其嚴重,故此需要另闢一節去討論。

 

 

基金的收費林林總總,各有不同,看到資料就頭疼了。通常,一買一賣之間,客戶要付出三五種至七八種的費用,噢,其實炒股票付出的交易費用的種類不下於基金,但從總數去看,股票一買一賣的費用是不到1%,基金則是3%至接近10%不等。在投資世界,3%10%,那是天文數字的收費了。

 

 

收費昂貴令到投資者不易輕進輕出,經紀的說法是﹕基金是長期投資,把交易費用攤成長期來計算,那就一點也不貴了。假定你持有基金十年,3%10%除以十,每年的支出不過是0.3%1%而已。

 

 

姑不討論0.3%1%是多是少,蓋以平均年增長5%計算,1%是淨收入的兩成,怎也不能算少。我要提出的是﹕當一項投資的買賣成本極高,進出也就極困難,而這從投資的角度看,是極不利的條件,就同儲蓄保險一樣,叫做「缺乏彈性」。

 

 

投 資的終極目的,是把資產變回現金,去做愛做、或需要做的事情。很不幸,我們無法預料在未來的那一年、那一天會失業、生病、家人急用、公司需要周轉、出現了 一生難得一見的投資機會……這時就要把資產換回現金,是十萬火急的速度。假如你不智地昨天買下基金,今天就要變賣,以換取救急的現金,你將會恨不得殺死昨 天的自己,一刀一刀的插下下去,狠狠地、毫無憐憫地。

 

 

彈性不足是拒絕購買的充份條件,但非必要條件。這其中有一些同等重要的變數,例如值博率。例如定期存款缺乏彈性,但做定期也非蠢事,餘此類推,只要基金的回報率夠高,也有其值博之處。上一節我估計了9%的回報,加上沒有彈性這一說致命重點,我的高見是,它至少需要11%15%的年回報(視乎交易費用而定),才有值博之處。

 

 

又是那一句﹕當今世上,那個基金可以平均11%15%的長期年回報率?

 

 

6.1.6 賣出困難﹕進一步的削弱彈性

 

 

當投資者要贖回基金時,除了手續費和差價外,還得冒上其他的風險。

 

 

以股票、銀行存款、外匯為例子,當客戶決定平倉,提取現金時,三天之內,就可提到現鈔。但是基金要贖回時,時間則可長可短,如果正值熊市,太多人同時贖回時,投資者等上一個月,也非奇事。

 

 

前文說過,銀行有權拒絕支付,證券行也有倒閉的可能,同樣地,當太多的投資者同時贖回時,基金也可拒絕贖回。這機率的確不大,但並非不可能發生。當我細心思考過銀行、證券行和基金三者的結構後,結論是基金拒絕支付的機率遠比前兩者為高。

 

 

以 上並非偏見。銀行出現狀況時,有政府的支持,像金融海嘯之後,幾乎全世界的政府都為存戶提供百份百的存款保障。證券行只是代客買賣股票,一旦客戶賣出股 票,戶口的現金便相等於存款,而在今日的證監會的嚴密監視下,證券行出狀況的機會也減至最低。換言之,銀行有政府支持,不大可能拒絕支付,證券行在法律上 不可能拒絕支付,但基金,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上,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6.1.7 搶錢的績效費

 

 

天下烏鴉一樣黑,基金和上市公司一樣,不管公司賺蝕,先挪錢以自肥,先養活自己,再養活股東,是所有經理人的不二法門。兩者的揾笨雖一,但按程度,則基金是老大,上市公司的管理階層只是二弟。

 

 

基金收費最不合理的一項,是其績效費,純利的兩成是「基本消費」,有些名牌基金在業績優異時,甚至可收取四至五成。這即是說,基金經理輸掉了客戶一百萬元時,人工照收,但他為客戶贏得一百萬元時,則可收取二十萬元的紅利。這真是有贏沒輸、無本萬利的生意。

 

 

低回報的基金,倒不如銀行存款。高回報的基金,才值得付出高昂的績效費,理論上如此,但大名頂頂如索羅斯,在2000年炒科網股也虧損了21%,至於由諾貝爾獎得主當基金經理的LTCM, 則破產清盤收場。既然投資基金的風險不小,為何我們要付出高昂的績效費給其經理呢?這好有一比﹕到澳門賭錢,當你正欲下注時,疊碼仔在後頭說﹕「老細,這 一手應該買莊!」當開牌真的是莊時,疊碼仔便向你收賞錢。如果開閒,他便訕訕的自動消失。基金經理便是這樣的疊碼仔﹕他有一半的機會去贏,輸了則不用成 本,那為甚麼不去博一博呢?

 

 

當 客戶贏錢的一年,基金經理可以收到績效費,輸錢則不用付出,這種合作條款很容易造成道德風險。凡是這種情況,分紅應以三年至五年作單位,否則絕不公平。如 果投資者連這樣不公平的條款也答應,就真是大笨蛋了。話說回來,大多數投資者是聽信了經紀的推銷,才會當上這種大笨蛋,因此那些推銷話可稱為「大笨咒」。

 

 

主 席及行政總裁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貢獻,不在基金經理之下,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階層收到同樣比例的「管理費」,不被股民和股評人柴台者幾希也!同樣是為股東賺 錢的經理人,基金經理憑甚麼拿到遠比上市公司管理層更多的薪酬?其中的一大原因,是上市公司老闆很多時也是大股東,自肥時一部份的資金由自己持有的股份提 供,股東並非全付,因此自肥的誘因便減低不少。正因為此,一些有良心或要面子的上市公司老闆,甚至只收取象徵式的袍金,李嘉誠就是有名的例子,年薪好像是 五千大元。基金經理是打工仔,不是老闆,這是關鍵的一點。既是打工仔,對殘公司以自肥的誘因,比大股東更高,照常識推測,狗皮倒灶的機會也更大。

 

 

華爾街有一個有名的故事﹕一條茂利去參觀遊艇會,導遊向他介紹﹕這條船是A基金經理的,這條船是B基金經理的,這條船是C基金經理的……到了最後,茂利忍不住問﹕那麼,客戶的遊艇在哪兒?導遊指指那些辛苦工作著的船伕﹕他們在當船伕前,統統都是基金的客戶!

 

 

 

6.2 基金經理上下其手的妙計

 

 

基金經理既然是疊碼仔的翻版,一方面收到疊碼的佣金,另一方面當客人贏錢時,可收到「老細,這一手應該開莊」的提點賞錢,這就會引起道德風險。簡單點說,基金經理和客戶的利益並不一致,這就造成了前者上下其手,從中漁利的誘因。

 

 

基金經理作弊的手法太多,我不勝枚舉,也知不了這許多,只能稍錄其中所知,以作警世。

 

 

6.2.1 例子一﹕製造虛假盈利

 

 

我的忠實讀者都知道,我寫過一本奇爛無比的小說,叫《賭鬼》。由於太爛了,只賣出了寥寥數十本。出版社見到大堆大堆的回書,看得眼火爆,忍不住叫我搬回家中,以省倉租。現在我的家裏,就放著一千多本《賭鬼》,看見也覺得眼火爆。

 

 

我 忽發奇想,假如我將其中一本簽了名字,賣給老友李加成,作價一千元。然後,李加成再將這孤本賣給楊授城,作價一萬元。跟著,楊授城再以十萬元一本的作價, 把此書賣了給張致成。這樣下來,我的一本簽名作品的市價就是十萬元,我擁有一千多本的簽名本,市價就是一億多元了。我因而變成了億元富豪了。

 

 

這想法似乎並不實際。把一本書賣來賣去,有如傳球,你傳給我,我傳給你,只要買賣雙方合作,作價多少都可以,就是賣上一百萬元一本,又有何難?這明明是小孩子都懂得的老千局,可是放在股票和基金之上,就變成了可騙大人的老千局了。

 

 

6.2.1.1 股票就是《賭鬼》

 

 

基金經理可照上述的「賭鬼方法」,幾個人合起來,把一隻股票的股價打上去,以製造虛假盈利。

 

 

基 金贏虧是以市價入賬,只要當時的股價高企,就可當成盈利。由於有些股票的流通量就如《賭鬼》,只要幾個基金經理齊心合力,上升五七倍以至十倍,也是易如反 掌的事。不在話下的,任由基金經理胡亂操控的股票,絕非好東西,通常都有點虛假賬目。大家不時見到一些兩三年間升了三五七倍的股票,期間有盈利上升的支 持,然後在短短時間突然插水,大跌三五七九成,甚至因虛假賬目而(永遠)停牌,九成就是這種貨色。

 

 

6.2.1.2 按市價入賬之笨處

 

 

按市價入賬是豬一般的想法,是豬一般的會計專家想出來的。在聰明絕頂的我的眼中,會計師幾乎全是豬,因為現代會計學的操作方式蠢得像豬,當會計師學習專業時,遂感染了這種豬形病毒。

 

 

一言以敝之,不同規模的公司應以不同的方式去入賬,我買了一萬股長江實業(股票編號﹕1),勉強可以市價入賬(其實我都不同意),因為我馬上可以市價沽出。可是,有一個投資者持有一億股長江實業,市值數十億元,非但無法以市價沽出,也無法立刻沽出,在這種情況下,以市價入賬顯然是荒謬兼且愚蠢。

 

 

 

(至於會計師們以會計方式去評論公共財政,就更是豬八戒加三級,如有機會,我會另書痛扁之,不會客氣也。)

 

 

 

大家可別以為仙股殼股福佳股才會難以沽出,你不妨幻想沽出二千萬股長江實業,或者沽出一億股「匯豐控股」(股票編號﹕5),看看股價會跌上多少?一隻基金可能持有一間公司的10%股票,一口氣沽出時,可令股價跌上八九成。我幻想某君持有10%的「匯豐控股」(這只是假設,因為沒有人持有這數目的匯豐),數目大約是10億股弱,如果在同一天沽出,涉及資金大約一千億元。我的估計是匯豐的升跌和成交比大概是1億股(誤差約上下三成)和一成股價(誤差也是上下三成),這即是說,10億股的沽盤可把匯豐的股價插低三至五成,視乎市場氣氛而定。

 

 

我 的高見是,基金經理必須在不限定的某日,把手上資產全部平倉,方可計算利潤。或曰﹕可不是很麻煩嗎?平倉之後,再要重新建立投資組合,非但困難,買賣時也 有虧蝕。答曰﹕先前豈非說過,基金宜三至五年結算一次績效,計算一次花紅,我可不相信股市竟可如此好景,三五年之內不見熊市,連一次清倉結算的機會都沒 有。

 

 

6.2.1.3 限定數量的市價入賬

 

 

 

還有一種計算方式,就是持有股票總發行量的0.1%的股票或以下,可按照市價入賬。0.1%未免嚴格,但我想了又想,持有1%的股票,要沽出也不容易,就是0.5%,也有一定的難度。以我的經驗,安全點應在0.1%0.3%之間,既然如此,我就保守點,說0.1%吧。

 

 

 

記著,不管是你本人,還是基金,持有0.3%以上的單一股票,都不能以市價入賬,更不能把其股價盈利當真。如你是基金的股東,因在這會計原則下而發放了紅利給基金經理,那,我很不願意這樣直接的侮辱(花了錢來買我的書的)親愛讀者,但就算我不說,也掩飾不了這事實﹕你已當了羊牯。

 

 

 

6.2.2 例子二﹕偷錢

 

 

 

有一些垃圾股票,本來一毛錢也不值,但股價從一毛錢打到十塊錢,一個正常人當然不會去買,但假如用的不是自己的錢,而買了之後有回扣,那就另當別論了。這種狗皮倒灶簡稱為「偷錢」。

 

 

 

假設有一位基金經理,買了一億元的垃圾股票,自己收下了一千五百萬元的回扣,當然十分過癮。但是,這樣明顯的偷錢行為,明眼人一看便知,不會被揭發出來的嗎?

 

 

 

話 說古代中國同現代中國一樣,都是賄賂盛行,其中一種最熱門的賄賂,便是購買功名。購買功名的交收方法,實在費煞思量﹕先付錢,又怕受賄者收錢後不辦事,先 辦事,又怕行賄者得了功名後不認賬。幸好中國人是最天才的賄賂民族,終於想出了交付關節的妙計來。那就是行賄人寫下一張借據給受賄者﹕新科舉人周顯欠趙天 生紋銀一千兩。如果周顯中舉,這張借據當然有效。如果周顯不舉,我指的是中不了舉人,既然周顯不是「新科舉人」,這張借據也就無效了。

 

 

 

(閒 話一﹕按照定義,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因此中國人不是民族,漢族才是民族。在中國的大族當中,維吾爾族和蒙古族都非中國的專利,在國境以北太陽以西都分別有 其種族的獨立國家,那麼中華民族應否包含他們?照錢賓四先生的想法,中華是一個文化實體,「夷狄」行夷狄之道,則視之為夷狄,行華夏之道,則華夏之。這是 美國的立國精神之一﹕以meme而非gene來決定。如果這樣,「中華民族」這名詞是否政治正確?既然我們是多民族國家,還是乾脆叫「中國人」算了?)

 

 

 

(閒話二﹕上述故事的原版好像是「狀元」,但照我對中國歷史的所知,狀元的選拔過程嚴格,難以賄賂而得。上述故事只可能出現於會試,因此我改為「舉人」。)

 

 

 

上述故事是意圖或企圖說明,只要有利可圖,中國人甚麼狡猾的方法都可想得出來。那位聰明的基金經理可以有以下的做法﹕

 

 

 

1.      遇上牛市第三期時,基金的投資組合大賺了五六億元,就算蝕了一億元,也是小兒科,影響不了大局。到了這時,有誰會去挑戰一位賺大錢的基金經理的少許投資錯誤?

 

2.      買 下這一億元股票後,無論基金經理和股票的幕後老闆都想善後,兩人不妨各拿一千萬元出來,把股價再打高五七成。操作詳情,請參考上一節。股價打高之後,在一 兩年後,終於還是會跌至它原來的價值,但到時基金經理可能已退休,也可能遇上了每個投資者都難以逃避的股災,既然是股災,股價大跌自也有合理解釋了。其 實,只要買入後的一年間,賬目顯示出盈利合符預期,股價節節上升,已證明了當時的買入決定正確,以後的事,管他娘吧。

 

 

 

6.2.3 例子三

 

 

 

例子太多了,不能盡錄。為了不想多寫一本書出來,只能打住。

 

 

 

6.2.4 分散投資的謬誤

 

 

 

有一種說法,指出由於基金的規模龐大,可發揮規模效應,例如可買一藍子的投資產品,以分擔風險。這當然也是屁話。

 

 

 

關於規模效應和分散風險,是兩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我要留待下一本專門講理論的書,才同大家討論,以下只能講大概。

 

 

 

1. 在 投資世界,沒有規模效應這回事。資金越大,管理越難,這是定律。如果你持著十萬元,平均年增長率五成,實在易如反掌。但你持著一億元,要增長兩成都很難。 巴菲特的勁處並非他的投資年增長三成,而是多年來一直如此,直至現在,他的投資組合如此龐大,依然有著增長,這才是大師級的手段。

 

 

 

2. 凡 是風險分擔,都會影響投資成績。我叫你挑選一隻股票,你會挑最好的。我叫你挑十隻,第二至九隻比起第一隻來,一定越來越衰。你購買的東西越多,水準就越 差,這是定律。更何況,很多時候,風險並非由分散投資可以分擔得了,在金融海嘯期間,幾乎每種投資產品的值格均下跌,便是一例。(外匯是例外,因為它算的是與其他貨幣的相對價格。)

 

 

 

在這裏,我並非提倡不分散投資,因為有時會發生一些料想不到的突發事件,令你的投資血本無歸。例如在2007年中持有「中信泰富」(股票編號﹕267),一宗炒膿澳幣就可令你血本無歸。我的意思是﹕分散投資有其限度,既然有限度,為甚麼不親自去分散,例如說,買幾隻股票,再存進一些定期存款,已經是很好的分散投資方式了,何必假手於基金經理呢?

 

 

 

6.4 甚麼基金都不要買

 

 

 

基金很多種,上文顯然有著一竹篙打一船人的意味。我的原意並非如此,本想寫下一些漏網之魚,但想來想去,還是決定一網打盡。

 

 

 

6.4.1 自製指數基金

 

 

 

一些我很尊重的作家,例如寫《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的Burton Malkiel,雖然也反對買基金,但卻提倡買指數基金。我的高見是,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固然較低,但購買指數的回報率也不高,為甚麼要被基金經理賺這些錢?

 

 

 

如果資本只有三兩萬元,應把錢留來以防急用,不應購買難以沽出的基金。如果你有十多萬元的資本,為甚麼不自己挑選三數隻藍籌股份,它們已代表了指數的最重要部份,例如說,「中國移動」(股票編號﹕941),「匯豐控股」、「和記黃埔」(股票編號﹕13)、「新鴻基地產」(股票編號﹕16),至於五行三保,選出兩至三隻最有潛質的就可以了。你既有「新鴻基地產」,便不需要「恆基地產」(股票編號﹕12),至於「思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2

收料炒股 周顯:預咗俾人過一戙

2014-01-23  NM
 
 

 

周顯,要怎樣界定他身份?他在《新報》寫社論,在《蘋果日報》、《am730》、《明報》、《東周刊》等報刊講股票、寫財經,出過書講梁振英,但又會爆富豪秘聞。私人事他不多談,只知讀過中大新聞系,但無畢業。三年前寫了武俠小說《碳六十之劍》,講述一個基佬和一個太監一同練功的「愛情故事」。小說被倪匡讚極好看,一炮而紅;他的意念來自:「閹咗嘅雞會大隻啲,咁閹咗嘅人都應該會好打啲!」但他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炒股。去年在《爽報》的投資比賽「爽組合」勝出,贏走九十萬元;他寫的那本《炒股密碼》,由○七年至今,已第十一度再版,最新版本叫「白金完全珍藏版」。他謙稱炒股不叻,但收風最強,「要自己再分析。貼士幾準嘅人最終都會戙你!我唔怪人。我道行未夠啫!」周顯已步入無敵無友的境界,這就是他圈中的「生存之道」。我的收料秘技

周顯每日三餐是他「收料」的時間,福臨門、國福樓、翠亨邨等,都是他的竇,食飯兼陪朋友鋤弟。他自認炒股不叻但收料叻,消息靈通加以篩選分析,就是賺錢契機。這天一來,他就將三部舊式Nokia黑白機擱在枱上,其中一部電話配上了太空卡。他說自己用不慣沒有按扭的智能電話,堅持用瀕臨絕種的Nokia。電話不能上網,不能看股價,但無所謂,最緊要「收到料」。

記:記者周:周顯 記:你主要向邊啲人收料?周:做呢行嘅人。我身邊好多朋友,上市公司主席、經紀、律師、三教九流、黑社會呀!股票經紀啲料會準啲,上市公司主席啲料,唔準o架!佢哋有利益衝突,有誘因老點你!叫你瞓身買嘅,通常叫遲咗,因為佢要落車喇嘛。記:人哋點解要俾料你?多唔多俾人跣?周:我都會俾番料人,A俾我啲料,我可以俾番B。係一場交易,我都有貢獻!而家一日聽十隻八隻,日日都有人跣你。呢個社會充滿陷阱,你帶錢出街,都有好多人想打劫你!我無所謂嘅,輸咗係我道行不夠啫,唔係俾料嘅人有問題。(有無試過俾錯料,人哋同你反面?)有,但好少,因為我通常先做「免責聲明」。記:你點分邊啲堅、邊啲流?周:睇吓幕後邊個係老闆,間公司有乜資產、盈利、股票歸咗邊未、當唔當炒、個古仔似唔似啦。如果公司賬目話你知間公司係五,你有好多可能性,可以係一加四、二加三、十減五,但唔會係二加四。你同我講古仔話「二加四等於五」,即係你幻想出來,希望係咁,我一聽就知你呃我。

記:幾時上車幾時落車?周:每次情況唔同,要配合市況、公司形勢等。喺股票上有太多unknown,無絕對性,只有可能性。例如你好有把握隻股聽日升,點知庄家今日飲醉咗,唔知醒無炒到,過兩日先炒番,咁已經係unknown啦!唔係所有嘢都on schedule,試過好多年前,有經紀叫我買164(中國伽瑪),佢十居九準,我即刻落盤,落完盤佢再打來,要我即刻放。我沽完,股價已跌返原位。十秒我贏咗三十萬,到而家都唔知點解!嗰市就係咁玩。記:互相收料外,你喺呢個圈有無真正朋友?周:有共同語言就係朋友,呢個圈嘅共同語言就係八卦嘢。想有朋友,有三樣嘢:第一你真心對人好;第二你有經濟效益;第三你有娛樂效益,好interesting。必須做到呢三點,最好就有一、兩點,唔係你唔會有朋友。我其實好多朋友,但因為太過無效益,我唔得閒見。舊同學呀、好好感情嘅朋友,應該見!(你又得閒見咁多女性朋友?)第一,女人梗係有效益,flirt吓都好呀!記者又係有效益。但同學係無效益,我諗臨瓜前先慢慢見番啦!

我的炒股分析

講求經濟效益的周顯,去年參與《爽報》(已停刊)的投資比賽「爽組合」,憑一隻931(宏通集團),贏了其他對手,獲得九十萬元獎金。鏡頭前他平淡地說得獎無感覺,贏的錢好少。鏡頭後卻興奮得兩日間將獎金使掉大半。他向來懂得為自己的「人物性格」定位,轉數快,表達力亦強。正如他印了十一版的《炒股密碼》第一章——投資者須知自己身在何處,又打算從投資得到什麼。

記:散戶應以什麼心態捉貼士及炒股?周:散戶要知報紙無可能一寫即升。你必須知,第一,炒股目的。係想聽日沽,定一年後沽?如果你想一年先沽,根本唔使日日睇專欄捉貼士。你日日睇,梗係想日日炒啦!其實報紙專欄貼士,係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自我實現預言)。嗰期邊個紅就當炒,孫柏文呢期紅就隻隻得!(孫近日一注貼中金寶通(320))點解?佢紅就寫咩都有人跟,有人跟咪升囉!尤其細價股,易炒上。跟紅頂白無錯o架啦!記:你認為股市係假?周:股票梗係人為,你睇窩輪就知啦!供應創造需求,簡單講水清無魚,必須要人為先有股市。不過只要搵到錢,你理得佢真定假!我最近抽一千萬股中華包裝(1439),最後中咗二十萬股。我係見佢老闆自己揸晒,靜雞雞聖誕節上市,一個廣告都唔賣,好低調,估佢得。新股就係炒供求,佢上市嘅目的為咗圈錢,唔係送錢俾你使。如果係老闆、個庄自己揸晒,咁點升都得,貨源少就炒得起囉!(訪問後數天中華包裝上市,首日最多升超過八成。)記:你睇得最中係邊隻股?周:ESPRIT(330)。當初我係第一個唱衰佢嘅!佢七十幾蚊時,我唱佢跌落五蚊,到佢跌落十蚊時,我掉番轉頭唱好!買咗到而家十五個幾未放。我覺得佢跌過龍,當時佐丹奴市值一百一十億,ESPRIT一百七十億,佢個brand點都好過佐丹奴啩?記:你炒股有無座右銘?周:好多人炒股票有一個盲點,佢哋認為呢個世界上,股票係有formula的,即係一加一要等於二,凡A則B,係錯嘅!我嘅座右銘咪無嘢係凡A則B囉,一定有變數。

我的過去

周顯很大使,自言每個月使六位數字購物。訪問時穿着的一件Loewe大褸,要七萬元!但他寧租樓亦不買樓,身家成謎。他出身小康,但家道中落,曾於中文大學新聞系讀書,坊間指他曾替蕭若元打工,寫稿度橋,後來從蕭身上學懂炒股技巧,自立門戶。由於愛寫作,他多年前曾寫過多本武俠小說,其後寫財經書及專欄,深受散戶歡迎。

記:你的出身?周:以前阿爺有錢,喺澳門有樓收租。不過當年佢為咗澳門嗰幢可以收多五十蚊租,放棄揀香港天樂里嗰幢囉!跟住阿爸爛賭,賭馬、炒股、過大海,咩都啱,最後輸晒。(你曾讀過中大新聞系?)畢唔到業,唔講。之後第一份工做公關(邊隻?),我都想做「嗰隻」!記:點諗到兩個武俠小說男主角搞基?周:我諗嗰種劍法,好難練。一隻閹咗嘅雞會大隻啲,同樣閹咗嘅人會好打啲!我用科學解釋荒唐理論。記:嚟緊仲有咩構思?周:我想出本《國富論》,研究日皇明仁係咪裕仁嘅仔,仲有講吓楚漢相爭時期嘅政治鬥爭等。而家我夜晚一點瞓,朝早九點起身寫稿,每日用三個鐘頭寫晒。你哋稿費微薄(指「壹週Plus」專欄),要合乎經濟效益,我用十分鐘寫完。下午同人食飯打牌,差唔多收市返屋企睇股票。記:你搵夠錢了嗎?周:我好大使!從來無咁諗。我周身名牌,我承認我係名牌奴隸。(睇唔出)吓?呢件褸係Loro Piana,四皮嘢,呢對鞋係BV,四千蚊!最平係條褲,7For All Mankind。我唔鍾意炒股,但我需要炒股搵返來嘅錢,咁我唯有不斷炒落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778

賣股套現搞報紙 周顯

2015-04-30  NM  
 

 

每逢港股大牛市,都會有人走出來辦財經報。今次的老闆,是周顯。周顯,作家,曾寫過武俠小說《碳六十之劍》,被倪匡盛讚,現為多間傳媒機構的專欄作家,專講股票及財經界秘聞,他出版的《炒股密碼》由○七年至今不斷再版。擅長吹水搵老闆的他,最近聯同三個後生仔創立報刊《六合投資王》,本週四面世,以六合彩、馬經及炒股貼士為主,在港股大時代中分一杯羮。

最近我同幾個後生仔,黃敬凱、梅偉琛同史丹利,炒股賺咗幾百萬,於是同幾個股東夾份一千萬,諗住搞一份報紙《六合投資王》,六合即係東南西北上下加埋。為咗贏人哋,份報紙除咗六合彩,仲要有馬經、股票貼士、政治社論同副刊。你話我哋同主流報紙或者六合彩報有咩唔同?我哋係走「賭」路線,好多六合彩報都會走私返大陸,但我哋絕對唔會返大陸,因為會講政治,根本返唔到。你話我係黃絲帶定藍絲帶?我覺得無論係左中右,我哋都以香港人利益行先,即係——講錢。

幾時收皮

個個話要搞網媒,做傳統嘅傳媒冇得撈。其實做傳統報紙係有錢賺嘅,你話有邊間網媒有錢賺?冇錯,初初搞份報紙係難啲賺錢,而且我哋搵咗好多「猛人」寫稿,人工高過市價兩成,總成本貴過一般六合彩報五倍,但你問我一千萬可以燒幾耐?我都唔知點答你。我覺得你個問題有啲insult,不如你問吓李嘉誠,如果長江實業一間樓都賣唔出,可以做幾耐?你咁問就好似問我:「幾耐執笠?你幾時收皮呀?」出嚟搞盤生意應該positive啲,就算燒晒我哋贏返嚟嘅幾百萬,我都唔會在乎。不過你要問,我可以講一千萬能夠燒嘅時間係以年計。雖然我諗住做日報,但保守啲一星期出住三日先,用兩張紙做四版,遲啲穩定咗客路,咪出三張、四張紙,變埋做日報囉,而家已經搵到好多廣告啦,不過因為太多專欄作家,根本出唔晒啲稿,所以焗住落兩個細廣告。

一日一隻貼士

我啱啱請咗《壹週刊》前校對老師孔先生,佢會負責做編輯同校對,計埋我,其他全部係後生仔,咁先貼市。你可以話睇《經濟日報》、《信報》嘅人好有錢,但未必捨得使錢,但睇六合彩、馬經,即係我哋嘅客,係視錢財如糞土嘅人,點會慳嗰七蚊呢?報紙檔而家幾百蚊一份嘅貼士,都仲有人買緊,咁你話有冇市場?其實我已計晒數,初期會印一萬份,點解我咁老定?因為半年前,有一個人自己搞咗份六合彩報,銷量有四千份,我而家全職員工有五位,你估賣得多唔多過佢? 我以前喺一份細報寫社論同專欄,佢哋馬經版好受歡迎,有讀者同我講,就係貪份報紙資料夠少!人哋啲馬經每場貼幾隻馬,即係大包圍啦,你講晒啦!我就每場貼一隻。寫股票都係一樣,有人同我講唔好寫垃圾股俾啲讀者,要推介藍籌股。我話你都傻嘅!啲讀者炒藍籌,唔使日日睇專欄啦,淨係睇財經新聞咪得囉!其他報紙,有三十個專欄,每個專欄貼一兩隻股票,即係你每日要買五十隻股票呀?佢有冇咁多資金呢?點樣吸引佢每日要睇你份報紙,就係貼一隻股票俾佢當日炒。揀股票就好似跑馬咁,一隻九十分,一隻八十分,一隻七十分,我會貼隻九十分,雖然可能八十分贏,但起碼跑前揀九十分贏嘅機會大啲。

搵白姐姐代言

我辦報觀念係,只要講最精嘅,得就得,唔得就唔得。白姐姐有抽獎運,喺六合彩界好出名,我搵咗佢做代言人,每期揀六個冧巴俾大家,你信佢就買我份報紙啦。我兩個月前構思,有朋友支持都有朋友反對,佢哋話邊會有人用七蚊買。喂,「小炒王」梁心欣,舊年十二月中搞雜誌《港股策略王》,初初賣十八蚊,之後減到八蚊,而家咪又加價到十二蚊。所以我未驚過,好多投資者想入股,但唔係有錢就得,你本身盤生意同人脈,係可以幫到報紙落到廣告先有作用。我唔想你一邊揼錢落嚟,一邊又想攞話事權,除非你話投資一億啦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001

周顯又亂講野

今日閱讀周顯明報一文,又發現他的不學無術出來了,他曰:
「關於巴菲特,他當然是內行,不過Amygdala Chan卻是外行,才會作出以上的外行話。巴菲特本人就是財技高手,他的第一桶金,是靠着Benjamin Graham的內幕消息,跟買而賺到的。巴菲特入貨,例如買高盛,用的就是財技。他沽股票,例如沽中石油(0857),用平郵寄出申報,也是財技。事實上,當年巴菲特起家,用的正是Benjamin Graham的惡意收購拆骨招數,正正是corporate finance approach的基本招數。」


筆者完全不同意。

(1) 關於「是靠着Benjamin Graham的內幕消息,跟買而賺到的。」
好像這位人兄沒看過《雪球:巴菲特傳》這本書,他如何發達呢,筆者在書中找出一些端倪:
「巴菲特私底下對分散原則不以為然,他對自己的判斷深具信心,認為沒有必要以這種方式避險。他和許羅斯從穆迪投資手冊上蒐集數據,填滿數百張用來評估與判斷的簡單表格。巴菲特先瞭解每家公司的基本資訊,全面過濾之後,把範圍縮小到少數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股票,然後把錢投資在其中勝算最大的標的。

筆者按: 這些是財技? 是內幕訊息? 這是公開資料,你有時間都可以和他一樣做。

「1954年,巴菲特加入葛拉漢紐曼公司不久,開始進行一項複雜的新案子,開啟他日後的發展。

可可價格突然由每磅5美分暴漲到50美分以上,讓布魯克林一家利潤微薄的巧克力製造商羅克伍德(Rockwood)遇到難題。它最主要的產品是用來製造巧克力餅乾的碎巧克力,這種日用食品無法大幅漲價,導致該公司虧損連連。但是可可豆價格高漲,羅克伍德如果賣掉庫存的可可豆,將可大賺一筆,問題是,這樣做一半以上的利潤必須用來交稅。

羅克伍德的股東願意將公司賣給葛拉漢紐曼,但葛拉漢紐曼公司不願意付他們要求的價格,所以他們找上投資人普利茲克(Jay Pritzker),他有辦法迴避巨額稅款。據他所知,依據1954年美國稅法,公司縮小業務範圍而「部分清算」存貨,不需付稅。普利茲克買下足夠的股票,取得羅克伍德的控制權後,決定繼續生產碎巧克力,但退出可可奶油市場。他將1300萬磅可可豆歸入可可奶油業務,這批可可豆將被清算。

普利茲克不將可可豆變現,而是拿來和股東交換股票,以增加他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他提供優惠的條件吸引股東,每股羅克伍德股票可換得價值36美元的可可豆,但股價卻只有34美元。

葛拉漢看見一個獲利良機:購入羅克伍德股票,拿股票和普利茲克交換可可豆,然後出售可可豆獲得每股2美元利潤。這是套利(arbitrage):兩樣幾乎等同的物品卻有不同價格,精明的生意人可以透過買進賣出,賺取差價,而且幾乎沒有風險。

套利高報酬,深入研究才能降風險

巴菲特後來寫道,「有句老格言在華爾街被改寫了:給人一條魚可以餵飽他一天,教他套利可以餵飽他一輩子。」

不過,「幾乎」沒有風險,意思是「仍有一些風險」。如果可可豆突然跌價,倉儲憑證有可能只值30美元,不僅沒有2美元的利潤,還損失了4美元。為了消除風險,葛拉漢賣出可可豆「期貨」。套利的目標就是盡可能買進最多羅克伍德股票,同時賣出等量可可期貨。

葛拉漢紐曼公司指派巴菲特負責羅克伍德的案子,這對他再適合不過,他已做了好幾年的股票套利,買進可轉換公司債,賣空同一家公司的普通股票。

他已經仔細研究過去30年來的套利報酬,通常1美元投資可獲利20美分,而一般股票的獲利只有7、8美分。一連數週,巴菲特每天坐地鐵往返布魯克林,到許洛德信託(Schroder Trust)將股票換成倉儲憑證。

表面上看來,羅克伍德對葛拉漢紐曼公司是一樁單純的交易:成本只有地鐵車錢、思考和時間。但巴菲特認為還有更多「財務煙火」可繼續綻放,他不做套利,因此不必出售可可期貨;他為自己買進並持有222股羅克伍德股票。

巴菲特仔細考慮過普利茲克的優惠條件,他把羅克伍德所有庫存可可豆(不僅是歸入可可奶油業務的可可豆)除以所有股數,得出每股擁有的可可豆數量,結果大於普利茲克給股東的80磅。所以未將股票交換可可豆的股東其實獲得更多可可豆,並且已交換的股東所留下多出來的可可豆也將歸其他股東所有,使每股所擁有的可可豆更多。


繼續持有股票的人還可以分享公司的廠房、設備、客戶應收帳款,和其他繼續經營的業務。仔細計算後,他發現不該賣股票,而是應該站在普利茲克那一邊。


按: 跟賣和跟沽,和跟買和不跟沽是不一樣的。雖然有鼓動的成份,但公佈出來已經是公開消息,這是內幕消息。真是笑大人個口,人地只是簡單的計算,不是炒財技,一個不學無術的炒家亂寫東西,說財技萬歲是十分容易。說自己價值投資,還是給人說是財技炒家,香港的財經寫手的水平就是這樣了。亂抹黑人是財技派,真是不知所謂。


(2) 「當年巴菲特起家,用的正是Benjamin Graham的惡意收購拆骨招數」
巴菲特起家,是靠買入美國運通等大股發大財,加上購入幾家零售店製造現金流,同時買入了現時旗艦公司巴郡,買入巴郡其實難以拆骨,因為太重資產,盈利能力也差,沒有人願意買下來。最後靠購入經營良好保險和銀行生意,製造可運用現金增大實力,買入更多現金牛,才進一步擴大的,就算近年購入資產,他都是買下整間找經理人經營,絕無出售過任何一間的業務。究竟是否拆骨,可供大家評論。

這個人說話一發而不可收,大話謊話連篇,又常推老千股,希望他好好反醒,不要常常不學無術亂說話,真是非常討論。筆者在五年半前和他有二十年之約,我還沒有忘記,現在我雖不及他那幾位炒垃圾的高徒,但我相信未來成就必比他那些垃圾高徒高,到那一天,就知高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