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持續多日重汙染天氣,霧霾鎖京,大批航班取消、降落其它機場或返航,但在如此嚴峻的大氣環境下,仍有多家企業超標排放、弄虛造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連日來,環保部通報的專項執法檢查情況中,河北遷安屢屢榜上有名。
環境保護部5日晨發布消息稱,河北省遷安市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超標排放、弄虛造假,破壞大氣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目前已被當地環保部門立案查處並移送公安機關。
3日下午,環境保護部召開的重汙染天氣應急督查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高架源”自動監控超標情況通報會上,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介紹,河北省遷安市政府對企業提出的應急減排措施不合理,在啟動應急響應後,部分企業未采取任何實際減排行動;對企業應急響應措施督導力度不夠,檢查內容流於形式,無法促進企業實際減排。
檢查發現,遷安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落實汙染物減排,無法達到河北省應急預案要求的減排比例,企業內部無應急響應流程記錄。
這已是此次重汙染天氣期間,遷安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第二次被環保部公開點名。
公開資料顯示,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位於河北省遷安市沙河驛鎮,主要從事焦炭加工,同時生產過程中還產生焦油等副產品,焦炭生產能力為90萬噸/年。遷安市目前有規模以上鋼鐵企業7家,“一鋼獨大、大而不強”,今年,遷安市有242項鋼鐵、焦化、玻璃等行業汙染治理項目。該市計劃到2020年,高附加值鋼材產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
環保部5日晨發布的消息稱,針對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過程,環保部繼續組織應急會商,派出督查組對河北省石家莊市、唐山市、保定市、衡水市和山東省濟南市重汙染天氣應對及高架源汙染物達標排放情況開展專項執法檢查。
田為勇介紹,11月3~4日,督查組共檢查各類汙染點位68家(處),發現存在問題的汙染點位11處,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部分城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減排措施不合理。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應急停產企業名單包含長期停產企業,偉業福利造紙廠、慧利達有限公司鍋爐已停產數月,難以實現應急減排效果;保定市北外環路以北仍有建築工地未按應急預案要求停止土石方作業。
部分工業企業存在違法排放行為。河北省遷安市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超標排放、弄虛造假,破壞大氣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目前已被當地環保部門立案查處並移送公安機關;保定市雪松造紙廠煙氣發黑、拖尾;保定市奧宇鋼鐵有限公司個別時段二氧化硫排放超過應急減排標準;濟南市山東球磨鑄鐵管有限公司脫硫系統腐蝕嚴重,煙氣泄漏。
一些企業物料堆場和部分路段揚塵問題嚴重。河北省石家莊市利民混凝土有限公司、石家莊泰發水泥有限公司、晉煤金石化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分公司揚塵控制不到位,揚塵明顯;石家莊市槁城區307國道與204省道交匯處遺撒嚴重,道路揚塵問題突出。
田為勇表示,針對上述問題,環保部已責成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查處,並督促盡快落實整改。下一步,環保部將繼續關註重點地區的重汙染天氣應對問題。
另據中央氣象臺消息,5日0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預計5日白天,北京、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西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關中、黑龍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遼寧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關中、黑龍江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霾。
5日中午起,受冷空氣影響,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的霾天氣將自東北向西南逐漸減弱或消散。
預計,5日早晨至上午,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西南部、陜西關中、山西中南部等地有大霧,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陜西關中、山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局地有能見度不足50米的特強濃霧。
與你合作的上下遊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有沒有違法排汙的行為?有沒有被環保部門處罰過?這些上市公司在環境保護上有沒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從民眾的角度來看,對你身邊的企業和上市公司,排汙信息又知道多少?這些公司主動向你公開了環境信息了嗎?
這些問題,可以從每年公布的《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中找到答案。
涉及多少家上市公司?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北京化工大學低碳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日前聯合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2015)》。
報告主編、北京化工大學低碳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學之對記者表示,當前,我國正處於環境汙染治理的關鍵時期,同時也處於民眾對汙染事件的敏感期。因此,企業環境責任及其在環境領域的發展能力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行為,也是利益相關者極為關註的問題,更要接受社會公眾的全面監督。
劉學之說,企業通過定期發布環境報告或通過社會責任報告公開環境責任履行信息,可以促進與利益相關者和公眾的交流和溝通,並已成為企業能力建設和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的一個重要任務。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北京化工大學低碳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近幾年一直進行著企業環境責任方面的研究。截至2016年,北京化工大學低碳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連續四年聯合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
劉學之介紹,報告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8月31日之前,在上海證劵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已發布2015年度環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企業公民報告及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
數據顯示,2015年上市公司發布環境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有效樣本企業總數量為747家,比2014年增加了39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數量26.62%,發布報告的比率比2014年微有下降。
劉學之介紹,上市公司是我國發布相關環境責任信息報告比例最高的板塊,占2016年所有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數量(2613份)的28.58%,屬於我國發布報告最多的一個企業群體。
其中滬市為442家,占有效樣本企業數量的59.17%,比2014年的增加了27家,占滬市總企業數的41.59%;深市為305家,占有效樣本企業數量的40.08%,比2014年增加了12家,占深市總企業數量的17.91%。
劉學之介紹,報告共涉及的747家滬深股市的企業市值為325790.697億元,占兩市市值之和的比例為64.83%。其中滬市441家,市值253250.2753億元,占滬市總市值的79.18%;深市306家,市值72540.4217億元,占深市總市值的39.89%,可以看出,滬市發布相關報告的公司市值占比較高。
報告按照上市企業總部所在地,將企業分為七個地區,其中,華東地區最多315家,比2014年的增加13家,占總數量的42.16%,其次華北地區154家,比2014年的增加13家,占總數量的20.62%。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相關環境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數量分布如下:北京最多,共有105家,占總數的14.06%,比2014年增加了10家;其次為廣東,共有89家,占總數的11.91%,比2014年增加了7家;上海共有79家,占總數的10.56%,比2014年增加了9家。
報告將上市企業分為第一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兩個大類,統計結果顯示,在有效樣本企業747家中,第一二產業共有501家,占總有效樣本67.07%,相比2014年增加了10家。其中,滬市277家,占第一、二產業有效樣本企業總數的55.29%,比2014年增加了6家;深市224家,占44.71%,比2014年增加了4家。第三產業246家,占總有效樣本32.93%,比2014年增加了29家。其中,滬市164家,占第三產業有效樣本企業總數的66.67%,比2014年增加了20家;深市企業82家,占33.33%,比2014年增加9家。
在樣本企業行業分布方面,統計顯示,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有效樣本企業廣泛分布於17個行業,比2014年增加了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行業。其中,制造業行業最多,共有395家,占52.88%,比2014年增加了6家;其次為金融行業,共48家,占6.43%,比2014年增加了4家;再次是房地產行業,共43家,占5.76%,比2014年增加了1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有39家,各占約5.22%,均比2014年增加了3家;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行業有38家,約占5.09%,均比2014年減少了1家;2015年新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行業3家,而住宿和餐飲業仍為最少,僅有1家。
根據樣本企業性,研究人員發現,發布環境信息相關報告的企業中,國有企業最多,共有429家,占總發布企業數量的57.43%;民營企業共有239家,占31.99%;公眾企業有50家,占6.69%,外資企業有17家,占2.28%,集體企業為4家,其余8家為其他企業。
報告有哪些主要發現?
為了直觀的反映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質量狀況,項目組對中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評價結果采取星級制的方式展現,共分為七個級別,分別是五星級、四星半級、四星級、三星半級、三星級、兩星級、一星級;每一個級別對應的發展水平分別為:傑出、先鋒、優秀、良好、追趕、發展、起步。
報告公布了2015年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綜合排名前20名的企業得分星級,其中,屬於滬市的企業15家,深市5家,第一第二產業16家,第三產業4家。在前20名企業中3家為四星半級水平,處於先鋒階段,
前十的企業為複星藥業、中國石化、中國神華、太鋼不銹、兗州煤業、東旭光電、科倫藥業、格林美、柳鋼股份和環旭電子。其中複星醫藥、中國石化和中國神華為四星半級,其余7家為四星級。其中,複星醫藥連續3年保持排名第一;中國石化上升較快,從三星級水平一躍上升為四星半級。
2015年,中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評價平均得分為30.30,仍為二星級的發展階段,整體水平尚存較大上升空間。近三年的水平來看,2014年相對較好,2015年總體水平與2014年相比有微弱下降,主要原因在於環境績效披露實質性提升不明顯。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總體水平與2014年相比基本持平,屬於我國目前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領先的企業群體,但仍處於發展階段。”劉學之說,一級指標中環境管理及環境責任溝通兩個指標的得分率明顯高於環境績效。而環境績效眾多評價指標恰恰是顯示企業環境保護相關效果的重要披露部分,很多企業相關報告中對具體環境績效信息披露的內容呈現模糊性、泛泛性描述,甚至有些企業對環境責任用幾句話一帶而過。
此外,上市公司行業間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水平存在明顯差距。采礦業披露水平最高,公共環保業、金融業、運輸倉儲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業、制造業等6個行業整體水平為二星級,處於發展階段,比2014年減少了1個行業,得分均高於平均水平。其余行業均為一星級水平,處於起步階段。
從一級指標得分率看,采礦業環境管理及環境績效兩項指標得分率均明顯高於其他行業,尤其是環境管理指標得分率連續三年均高於其他行業。環境信息溝通指標得分率最高的為公共環保行業,其次為金融業、商務服務業及水電煤氣業。
從二級指標看,金融業的報告的連續性與規範性、環境戰略、環境意識提升及反饋情況4項指標的得分率均為最高;采礦業的環境管理體系、環保投資、合規性、能源、廢水、廢氣、固廢、生物多樣性等8項指標得分率均為最高;建築業在溫室氣體排放及綠色運營2項得分率最高;商業服務業的溝通渠道建設指標得分率最高;水電煤氣類企業汙染事件披露的信息最高,但總體水平不高。
研究發現,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集體企業、公眾企業及其他企業六類企業中,得分最高為外資企業,其次為集體企業,第三的為公眾企業,國有企業得分為第四,這四類企業得分均高於總體水平。排在第五及第六位的分別是民營企業及其他企業。在民營企業中環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差距極大,排名第一(複星醫藥)及排名最後一名的均為民營企業。
另外,從滬深兩市評分狀況來看,滬市略高於深市,為二星級,處於發展階段。滬市共有441家企業,四星半級的企業均為滬市上市企業,四星級企業有9家,15家企業排名在前20名。在306家深市企業中僅有4家為四星級。深市上市公司中,分為主板、中小企業板及創業板。從這3個板塊的環境信息披露水平來看,主板企業得分相對較高,高於深市及全部樣本的平均水平,處於發展階段;創業板及中小板均處於起步階段,創業板企業平均水平最低。
研究還發現,第一二產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高於第三產業,東部地區高於西部及中部,國家級重點監控企業的樣本環境信息披露總體處於發展階段。
報告介紹,2015年國家重點監控樣本企業發布相關環境信息報告的數量為65家。從企業性質來看,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平均分為32.86,高於總體水平約8.5%(30.30),也高於第一二產業總體水平,為二星級水平。二級指標中環境意識提升、環境管理體系、環保投資、合規性、廢水、固體廢棄物、生物多樣性、綠色運營及環境汙染事件等9項信息披露指標均高於總體平均水平。
報告有哪些建議?
“從現有相關環境信息發布情況可以看出,企業在編寫環境相關信息時,缺乏統一規範的撰寫框架和體系,披露的信息質量水平差異性很大,披露的指標不成體系,缺乏明確數據信息,簡單闡述部分過多,甚至有的企業不披露環境信息,明顯無法滿足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等對企業環境信息的訴求需要。”劉學之說。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劉國正也對記者表示,為企業提供環境信息披露編寫指南尤為重要,可以促進企業整體提升環境信息的披露水平。
2016年底,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要求全面推進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信息公開,推進監管部門生態環境信息、排汙單位環境信息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並明確提出要建立企業環保信息強制性披露機制,對未盡披露義務的上市公司依法予以處罰。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確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為公民和社會各個利益相關方獲取企業的環境信息提供了法律保障。
今年的報告建議,進一步修訂細化《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和加大執法力度,完善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
劉學之認為,當前,首先是推進各級環保部門重視企業自身環境保護能力建設,鼓勵企業重視環境信息的儲備、整理和分析基礎工作,為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對標和向社會公開提供重要的管理和信息資料儲備基礎。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進行監管,推薦更多企業采用統一標準發布環境信息,公平評價其披露質量,並加大企業信息公開的獎懲措施的力度。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報告建議,制定清晰的國家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戰略。從經濟、政治、社會和環境等方面分析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必要性,並結合國際優秀實踐與地方實際情況,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環境責任信息公開戰略,推動企業環境信息公開事業,實現有效、穩妥、多方共贏的發展。
與此同時,借鑒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良好社會實踐,發揮其在全國業界的帶頭和引領效應,提升企業整體環境責任意識,倡導更多企業每年及時公開相關環境責任信息滿足政府、公眾及第三方機構等對於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需求。全面提升企業環境信息透明度水平,促進企業提高環境綜合治理能力。
劉學之說,企業應正確認識環境信息披露與企業信用的關系,提升良好社會形象。“企業只有與利益相關方保持公開、透明的環境信息交流與積極的溝通關系,才能夠有利於其實現我國綠色環保背景下的投資、發展的可持續性。”劉學之建議企業利用多樣化的新媒體信息披露方式,充分展示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水平,從而有助於擴大信息公開的及時性、廣泛性和有效性。
上述報告也建議各類投資機構加大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水平在投資風險管理體系中的權重。更多關註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實質性內容,尤其是環境績效履行的主要指標等,規避企業綠色發展的風險,通過報告的第三方認證工作提升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披露的水平,以市場化手段促進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和信息公開。
同時借鑒國外實踐,制定層次豐富、保障措施詳盡的救濟途徑和公益訴訟制度;培育和指導市場化的企業環境信息公開運作規範,推動有效的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服務行業的發展。
“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程度不足、質量不高,這很大程度上歸結於企業意識薄弱、能力欠缺。”報告建議政府部門更多支持社會組織的廣泛參與,鼓勵教學科研機構發揮人才培養、基礎研究和政策咨詢方面的作用,建立以大學和行業機構為依托的專業學術研究及評價機構,為國家提供企業環境社會責任方面的智力支持,並針對企業提供有效的培訓、咨詢服務,提升企業主動公開環境信息的意識水平,提高其公開環境信息的能力,並對其相關研究和培訓成果予以激勵。
3月20日,環境保護部年初重點督查的河南省鶴壁市傳出消息:
截至3月18日,鶴壁市優良天數33天,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
3月1日至18日,鶴壁市優良天數14天,河南省排名第1;在京津冀2+26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中與邯鄲、廊坊並列第1;PM2.5平均濃度54微克,河南省排名第1;PM10平均濃度114微克,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綜合指數6.146,同期削減率達到39.12%,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排名第1。
截至3月18日,鶴壁市今年優良天數達到33天,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圖為鶴壁市高鐵站臺上的標語。攝影/章軻
鶴壁因煤而建,屬煤炭資源型城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電力、水泥生產基地,工業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0%左右,而煤電化材板塊又占工業增加值的40%以上。由於處於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加上本地汙染,產業結構總體偏重,與傳統農區相比,大氣汙染防治壓力較大。
“今年以來,鶴壁市總結2016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和協同作戰能力,重點解決了部門各自為戰、職責不清、落實不力、傳導衰減等問題。”鶴壁市環境保護局局長袁遠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河南省政府確定鶴壁市目標為:優良天數211天、PM10平均濃度108微克、PM2.5平均濃度62微克。
袁遠介紹,今年鶴壁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安排部署早。1月13日,鶴壁市率先召開環境汙染防治工作市、縣區、鄉鎮(街道辦)三級會議,市委書記主持會議,市長和7位相關市領導出席,對今年環境汙染防治進行全面安排部署。
3月4日,鶴壁市又召開了環境汙染防治工作市、縣區、鄉鎮(街道辦)、村(社區)四級會議,對當前環境汙染防治進行再安排、再部署。鶴壁市還成立了高規格的攻堅戰指揮部,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8位市委常委、副市長任副指揮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指揮長,33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統籌謀劃推進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5名常委和3名副市長牽頭分包8個縣區的環境汙染防治,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各副市長還分包所管重點行業的環保。
“厘清工作責任,在落實上才能實現新突破。”袁遠介紹,在市級層面,分領域深化治理,實行系統作戰。由4位副市長牽頭組織實施8個專項深化治理攻堅戰,實行鏈條治汙、系統作戰。
如揚塵汙染防治,從石渣廠到商砼站到工地,包括渣土車運輸,由分管住建的副市長全過程負責;工業汙染防治,從嚴控直排偷排超排到整治小散亂汙,從物料堆場到工業減排,由分管環保的副市長全方位監管。
“監管不是簡單的一停了之,而是通過嚴格環保標準,建立起系統治汙的樣板,樹立起行業環保的標桿,倒逼企業自我革新、轉型發展。”袁遠說,在縣區及以下層面,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各縣區黨委、政府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層層分解責任,將目標任務細化到崗位、分解到人頭,確保每個責任環節都有人落實推進。
在今年“兩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一再表示,“現在仍然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特別是在區縣一級,這是我們目前工作的著力點。”
在鶴壁,鄉鎮(街道辦)、村(社區)兩級實現了環境汙染防治新突破。袁遠介紹,鶴壁市縣區、鄉鎮、村已經完善了環境監管網格“一長三員”制度,全市共劃分各級網格1023個,其中,縣區級網格8個,鄉鎮級網格49個,村級網格966個,配置各級網格長1023人。目前已到位網格員、巡查員、監督員2509人,其他人員月底前全部到位。
“我們將對全市1015個鄉鎮、村基層網格再細化責任,要求每個網格長必須掌握網格內有多少汙染源,如何分布,誰來治理,措施是什麽,一一列出臺賬,掛圖作戰,確保每項工作可檢查,可考核,能追責。”袁遠說,鶴壁市還采取市對縣區,縣區對鄉鎮、街道辦,鄉鎮、街道辦對村、社區層層分解,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每家每戶對社區或村兩委簽訂環保承諾書的辦法,將環保監管責任層層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和每位群眾。特別是在農村,每家每戶的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在環保承諾書上簽字按手印,有外出打工的要電話通知到位,只要回家就要按承諾書落實。
在行政與刑事聯動執法上鶴壁市也實現了新突破。袁遠介紹,鶴壁市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充實到5個現場執法督導組,采取行政、經濟、刑事等多種手段,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市環保、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聯合執法,對屢查屢改、屢改屢犯的單位一律依法頂格處罰。還借鑒蘭州經驗模式,探索籌建市環境保護警察大隊,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對環境違法相關責任人,采取拘留等刑事措施,依法嚴懲,快速打擊。今年以來,已拘留責任人4人,治安處罰6人。
同時,鶴壁市紀委監察局牽頭的綜合督察組,重點督促檢查各縣區各部門工作職責落實情況,對責任落實不力、執行能力不夠、工作標準不高、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實施追責並將處理結果及時公開。今年以來,已對25人實施問責,其中縣級2人,鄉科級17人,其他6人。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鶴壁市今年計劃實施10個大氣汙染防治項目,預計總投資2.69億元,包括3家企業810蒸噸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項目,3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項目,2家水泥企業窯爐廢氣提標改造項目,1個煤炭物流園區煤場堆放防塵治理項目,1個老城區集中供熱擴容項目。項目實施後,年可減排煙塵390噸、二氧化硫2650噸、氮氧化物2146噸,減少煤炭使用量140萬噸。
此外,鶴壁市今年還計劃實施14個水汙染防治項目,預計總投資5.69億元,包括7個汙水處理新建擴建及管網配套工程、3家企業汙水治理項目、2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規範化建設項目、1個湯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和1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項目實施後,年可減排化學需氧量5622噸、氨氮533噸。
應對重汙染天氣過程期間,鶴壁市城區對渣土貨車禁行。攝影/章軻
采訪中,袁遠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加強“通道城市的聯防聯控”。他說,比如位於湯陰縣的亞新鋼鐵公司距鶴壁新區不足5公里,對鶴壁市影響較大。河南省7個地市列入京津冀2+26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建議省攻堅辦統籌部署7市聯防聯控工作。如統一邀請專家團隊,制定一市一策方案,做到標準一致、政策一致、信息共享。
“還要加大對鶴壁市環境汙染防治項目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袁遠說,鶴壁市今年計劃實施的10個大氣汙染防治項目、14個水汙染防治項目,是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支撐和重要保障,總投資達8.38億元。由於鶴壁市總量較小,底子較薄,在當前經濟下行情況下,今年財力非常困難,建議河南省環保廳在項目資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鶴壁全市優良天數達到204天,居河南省第7位,比全省平均多8天。PM10平均濃度128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11位,與全省平均濃度持平。PM2.5平均濃度73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9位,與全省平均濃度持平。在豫北5個通道城市中,鶴壁市的優良天數、PM10和PM2.5平均濃度均排名第1位。
“鶴壁空氣質量改善成效仍然不夠理想。”鶴壁市副市長胡潤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鶴壁市工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較大,分別高出河南全省、全國17個百分點和25.6個百分點,煤炭消費量雖然逐年下降,但仍然超過1500萬噸,汙染物減排和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仍需一個較長的過程。”胡潤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