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泰勒的行為經濟學、沈沒成本與機會成本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t50.html
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泰勒因在行為經濟學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榮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泰勒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完全理性的經濟人不可能存在,人們各種經濟行為必然會受到各種“非理性”的影響,這些非理性行為有時導致那些“看起來很美”的決策最終失效甚至釀成惡果。比如,買股票,很多投資者即使感覺買錯了,意識到付出的已經成為沈沒成本,也不願及時糾錯,都會猶豫不決,抱著僥幸心理,一拖再拖,期待回本或盈利;有的還會在“低位”追加投入以求攤薄成本,結果加重損失。行為經濟學提醒人們要學會忽略沈沒成本。
有時,沈沒成本和機會成本往往又是交織在一起的。比如,做股票誰都想買得更低甚至最低。由於底點只有一個,而要買到這個底點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又因每個人的判斷都帶有主觀願望,結果不是買得早,就是買得晚,而且各人差異很大。即使借助完全“理性”的智能炒股機器人,哪怕它把全世界所有的大數據都演算個遍,也都無法精準地抄到這個底點。這樣,買得早或買得晚而造成高買的這段損失勢必變成沈沒成本。如果投資者老是為此耿耿於懷,責備自己:“媽的!又買高了!”顯然毫無意義,毫無必要,因為這是做股票絕對無法避免和必須付出的成本。
單從買入的角度看,這段損失就像潑出去的水,是覆水難收的沈沒成本,但從整個投資過程來看,這又是基於投資者能力的機會成本,即這是投資者根據自己的能力,為了獲取以後的贏利所要付出的成本,而這個機會成本的大小取決於投資者買入水平的高低。所以,為了盡量降低機會成本(同時也是為了減少沈沒成本),投資者不得不努力學習、分析與研究,從而提高投資能力,而這個追求又是無止境的。難怪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告誡道:“投資本來絕非易事,認為投資容易的人都是愚蠢的。”
上面講的就是買股過程中沈沒成本與機會成本交織在一起的情況。
同理,賣股也一樣。
了解和理解一些行為經濟學,有利於糾正投資的錯誤行為。正如泰勒所說的,我們一旦發現了一個行為問題,就可以采取另一種行為作為解決辦法。
泰勒的行為經濟學非常重視“直覺”的相關研究,因為現實中人們經常憑借直覺而不是理性來做決定。而傳統經濟學假定人都是理性人,這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甚至背道而馳。
泰勒的行為經濟學致力於自我控制問題的研究,以期幫助人們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更好的決策,希望能以較少的代價去盡量接近傳統經濟學的一個理想目標:把人當作是理性人。
馬耳他貨船東海猛撞中國漁船沉沒 2死17失蹤
1 :
GS(14)@2016-05-08 14:44:35中國一艘漁船昨日凌晨在東海海域被一艘馬耳他籍貨船撞沉,船上19人落水,其中17人下落不明,獲救的2人其後證實死亡。由於官方早前沒披露肇事國家的輪船、中國漁船遭擊沉的原因等訊息,引起中國網民強烈不滿。直到傍晚,來自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的消息證實,一艘中國漁船與馬耳他籍貨船「Catalina」在距寧波約80海里海域發生碰撞,漁船隨後沉沒。事發後,「Catalina」貨船涉嫌逃逸,並正以12節速度朝西南方向航行。事發在昨日凌晨3時40分,「魯榮漁58398」上共19人,其中兩人被附近漁船救起,17人失蹤,但被救起的兩人搶救無效死亡。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卓立表示,接到險情後,搜救中心立刻協調救援。事故現場在舟山島的東南方向大約80海里,距離中國海岸比較遠,距離事故地點比較近的是在海上值班的海軍軍艦。同時專業救助船「東海救117」輪,還有「海巡22」輪也趕赴現場。
■涉事的馬耳他貨輪「Catalina」。
風浪大不利搜救
事發時能見度低、風浪大,不利搜救。另外,事故現場距離專業救助基地較遠。專業救助飛機是需要轉場到舟山才能飛行,但是當地上午有雷雨,所以飛機在中午才起飛。到現場的船發現了被撞翻的漁船,當時屬翻扣的狀態,同時「東海救118」輪剛抵現場,潛水員準備下水搜索,看看翻沉的船內還有沒有生還者。中國之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8/19602485
超載難民船埃及沉沒148死
1 :
GS(14)@2016-09-24 23:30:41一艘載有數百人的超載難民船,周三於埃及對開海域沉沒,截至昨日當局共撈獲148具屍體,大部份是婦孺,相信死亡人數仍會上升。事發於當日早上5時半左右,一艘相信載有約450人的難民船,於埃及北部羅塞塔對出12公里海域失事沉沒,當局至今救起約150人,大多是埃及人和蘇丹人。有生還者表示,事發後大批漁船自發搜救遇難者,海岸防衞隊則在近6小時後才參與救援。岸邊一個小碼頭連日來擠滿家屬及救護車,不斷有船隻來回往返,將生還者或遺體運上岸,傳來陣陣惡臭。有參與搜救的漁民指屍體已經腐爛,「不知如何拉上岸」。有生還者接受警方問話後自行離去,有傷者則被送往醫院,鎖上手銬留院觀察。聯合國數字顯示,在今次悲劇後今年葬身地中海的難民人數已超過3,500人。美聯社/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4/19780267
快艇載28中國客沙巴沉沒3死6失蹤
1 :
GS(14)@2017-01-31 03:13:19■馬來西亞海事部門展示同款船隻照片。
港人熱門旅遊勝地馬來西亞沙巴,年初一一艘載有28名中國遊客的快艇,在前往環灘島時,風浪令船身斷裂沉沒,28名乘客及3名船員跌落海中。一眾乘客在海中漂浮超過30小時,其中25人終於獲救,3人遇難,目前仍有6人失聯,搜救工作仍然繼續,消息指事故涉及超載。
■中國駐沙巴總領事陳佩潔(紅衣)看手機查看沉船事件營救的進展。
事發大年初一上午,載有28名中國客、3名船員的快艇,早上在亞庇一個碼頭出發前往環灘島,未料航行途中失去聯絡。失蹤者家屬引述收到的消息指,旅客原定上午8時搭船往環灘島,但延至10時許才出發,同行的還有另一艘船隻。該船原本1.5小時船程,遲遲未到目的地,旅行社以為該船已折返,直至傍晚船未回到碼頭才報警。
涉事船隻嚴重超載
馬來西亞海事部門收到求救訊號,先後派10多艘船艦和2架飛機搜救,並將搜尋範圍鎖定在400平方海里,因現場風高浪急,增加救援難度。快艇上有船員事後自行游泳上岸報警。逃出生天的船員指,當時海浪洶湧,船隻因船身斷裂進水,他們趕緊讓所有乘客穿救生衣,快艇翻覆時,三名船員中有兩人設法上岸求助,另一人協助遊客自救,並將遊客們的救生衣連在一起,在海上抱團漂浮待救。江蘇省旅遊局指,已確認失聯乘客有7人是蘇州遊客,還有一對來自淮安市金湖的母女,均為自由行,國家旅遊局緊急成立應急小組。至昨傍晚傳來好消息,馬來西亞當局通報,已救起25人,包括游到岸邊求救的兩名船員,但其中3人遇難,仍有6人失聯。有網民在微博爆料,涉事船隻核准17人,實載31人,相信船公司超載。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有港人到沙巴旅遊,但旅行社較少安排團友乘搭同類型船隻前往外島。香港飛沙巴的航班不多,春節期間到當地旅遊的港人較少。澎湃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30/19912819
【動畫】沉沒世越號重見天日6千噸郵輪點樣撈?
1 :
GS(14)@2017-03-25 10:33:53南韓「世越號」客輪沉沒至今近三年終重見天日。南韓政府耗資851億韓圜(5.9億港元)委託以中國上海打撈局為首的團隊,動員50名潛水員及多達400工人打撈,截至當地時間周五早10時,終於撈起至上岸所需高度,到底團隊如何將沉睡海底逾40米、重數以千噸計的客輪完整打撈上水?雖然切割船身會令打撈工作更容易,但為免損害遺體或令遺體沖走,故當局決定將「世越號」完整打撈,而這亦是死難者親屬的願望。「世越號」左邊船身埋在海底,南韓政府希望以這個狀態將船身撈起,而非首先將船身扶直。「世越號」長145米、重6,825噸,連同堆積船內的殘骸及瘀泥計算,估計重量將逾8000噸。潛水員先是在船底下放置數十塊金屬框,之後透過66條鋼索,將金屬框與兩艘躉船連接。連接好之後,打撈人員利用鋼索慢慢將「世越號」撈起,然後將之放到一個半沉入水中的平台。安放平台後,打撈人員會將「世越號」的水及餘下燃料排走,然後將之移送到約90公里外的全羅南道木浦市港口。整個打撈工作預料歷時約兩周,「世越號」上岸後,調查人員將會上船搜查失蹤遺體及查出船隻下沉的原因。2014年4月16日,載有476人、主要是參與學校旅行高中生的「世越號」,由仁川港出發至濟州,其間在全羅南道珍島郡對開海面翻沉,導致295死172傷,9人至今仍然失蹤。船長李準石因未發出求生廣播就棄船而殺人罪成,被判囚終身。南韓政府亦被詬病救災不力,時任總統朴槿惠事後失蹤7小時,為她本月被彈劾下台的命運埋下伏線。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5/19969678
黑客思維:「沉沒成本」與「聰明」
1 :
GS(14)@2018-01-28 15:18:442014年,幾個出色的工程學畢業生想到一個創業的主意,把家裏的一切開關智能化、個性化,並連繫室內的溫度感應器。他們都很聰明,也投資了很多時間、精力、金錢,但Lumos並沒有成功。他們的blog分析了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就是「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Bias)」。「沉沒成本謬誤」,又叫「損失憎惡」,即是因怕失去一些不可回收的成本,而盲目繼續往同一個方向投資。如果你有玩過Farmville這facebook遊戲,正正就是利用了這種思維上的漏洞。遊戲一開始,似乎並沒有甚麼特定的目標,但當你開始在農場上播種,你就需要定時去打理它。如果一段時間放任不管,你之前所投資的資源,就會「白白浪費」了。當然,這遊戲最大的繆誤,就是所謂的資源,本來都是是虛擬的。但因為它令你有付出過的錯覺,所以回報也變得實在了,不能自拔。如果對虛擬的資源我們都控制不了自己,現實的投資就更難看得清晰了。最危險的,就是覺得自己「聰明」。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聰明」,就會很容易忽略自己的問題。好像Lumos一樣,因為不敢放棄一些原本投資了的主意,不懂得轉彎,最終導致失敗。其實生活上所有的選擇都一樣,如果我們能夠客觀地批評自己,便會發現有些「投資」是必須放手的。而所謂的放手,並不是全盤放棄,而是思維上的調整。很多時,勇於承認自己「笨」才是真正「聰明」。真正的「高人」是會勇於承認自己的失敗,不斷審視自己的方向是否需要調整。就好像Dyson這吸塵機品牌,便是James Dyson透過5,126次失敗後,才成功設計出來的。不但如此,當他在英國發現找不到製造商或分銷商去推廣這產品,他就轉往日本的市場。直至十年後,他才靠自己成立的公司,在英國看到成績。
Lumos與Dyson最的大分別,就是Lumos覺得靠一個「聰明」的主意就能成功, James Dyson認為現實並非如此。你先要由你想解決的問題開始着手,然後不斷嘗試,最終的成果,跟你原本所想的原型(Prototype)肯定完全不一樣。他認為那5,000多次失敗的過程才是最重要,每一次的失敗,他都視為成功的開始,因為當你真正明白為何會失敗,你才能想出下一步的解決辦法。另外,James Dyson也說出一個很有趣的經驗。當他推廣這「透明」的吸塵機時,市場調查都指出「沒有顧客會喜歡看到吸塵機裏的塵,因為非常髒」,但結果如何,是有目共睹的,「透明」反而成了它的吸引力。所以說,有時大家都不喜歡的,未必就是不好。反之亦然。
Leon Ho
Lifehack創辦人
http://lifehack.org/career/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8/2028808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