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中) 作者:格隆匯 Michael_Tsang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4&extra=page%3D1
自從我們推出了殼股資深專家、格隆匯會員Michael_Tsang分享的《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上)》(詳情可查閱前幾期港股那點或者登陸港股那點事官網:www.gelonghui.com)後,很多會員都詢問後續內容何時推出,大家都翹首以盼,希望能學到更多實戰方面具體的戰法心得。本期我們就繼續分享來自Michael的殼股攻略,以饗廣大會員。

本集中,業績期百忙之中的Michael抽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精挑細選了幾個案例逐一展開殼股攻略上集所講述到的理論,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可以作為挖掘殼股的思路模板。相信有了這個模板,你也可以挖到殼股中的「黑馬」。

不過,我們一直強調,挖掘殼股就如同過地雷陣,其中的風險如何強調也不過分,Michael也特別提醒大家在挖掘殼股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賣殼前後可能供股等四大風險,而文中所有案例僅供參考,而非買賣建議。

(繼上篇)7、靚殼的必要條件配合實戰分析

首先,讓我先說一下為什麼值得花這樣大的篇幅去探討炒殼股的技巧。去年來,借殼潮來勢洶湧,殼股熱潮乃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的趨勢,無論各板塊、各行業以至市值大大小小的港股都有機會成為借殼目標, 而且香港殼股往往從公開信息中有跡可尋,投資者宜把握機會儘早步署。其實,國內企業來港借殼上市愈發積極的原因,是國內資本市場扭曲所致,包括市場融資渠道狹窄(A股上市困難重重)及銀行貸款難以獲取(且民間借貸成本極其高昂)。內企買殼積極,未來對殼股的需求就只會愈高。而殼股供應方面卻愈來愈少,因為市值在3億市值以下的主板港股不超過100只,按每月有3-5只股票獲洽購的速度來推算,殼股市場將會很快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現時的殼價4-5億港元貴嗎? 如果你看看A股市場沒有一家公司的市值是低於10億元人民幣的話,港股殼價4-5億就屬便宜了! 滬港通開通更是進一步推高港股殼價的原因,港股殼價自4月滬港通公佈出台後已再升了3成,相信滬港通或使AH股差價收窄是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但想深一層,長遠來說,中港兩地股票估值收窄才是背後的思路,那麼,中港兩地股票的市賬率估值亦理應收窄。 "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值 (市賬率< 1)" 在A股市場是極罕見的,我大膽預言,將來港股裡市賬率<1 的股票會買少見少,因為A股投資者/國內欲上市企業會認為市賬率<1是不合理的。國內企業來港買殼,就會慢慢拉升港股市場中微市值(市值<5億)的港股估值,投資者宜儘早配置殼股,迎接國內企業借殼拉升港股殼股估值這個大趨勢。

好了,說得有點遠了,上篇提及,要成為買家垂青的殼股須符合數個條件。香港股市符合以上條件的靚殼為數不少,當中有一些除折讓大外,它們各自有其他信號所配合,搏這些殼股賣殼的成功率自然更高。

今集介紹的思路是可以作為一個模板,讓讀者掌握一個思考大綱/流程去系統性操作殼股發掘,至於五花八門的變化下集會再以案例形式探討。

今集介紹4個殼股以供實習上篇談及的理論,它們是: 卓高國際(264)、 CITYE-SOLUTION (557)、米蘭站(1150)及永利地產(864)。開始前必須強調,殼股交投未必活躍,而提及的殼股賣殼謹是作者個人推測, 賣殼可能進行或可能不進行,投資者買賣證券時務必審慎行事。本分析目的為增進投資者對香港股市殼股買賣的認知,不帶任何投資意見。

淨現金接近市值殼股卓高國際(264)

卓高國際(264)的市值只2.1億,沒有供股/合股/低價配股等老千行為,賬上 淨現金1.7億,現價低得不合理,以下分析264 作為潛力殼股的特點:

1. 淨現金及資產大折讓

卓高國際(264) 淨現金1.7億,於股價0.66元時,淨現金是市值2.1億的81%。 264總資產淨值2.5億,加上殼價5億,賣殼估值為7.5億,對應股價2.35元,比現價0.68元潛在上升空間245%。 除資產折讓、估值低殘外,264 有各種跡象顯示大股東或有意出售的。

2. 大股東不問價增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710/LTN20140710409_C.pdf

陳景源先生(公司董事及主要股東)於2014年7月10日在市場以平均價0.57元增持了卓高國際392,000 股股份,當日264曾急升超過20%。 陳先生之不問價買入行動使股份的價格及成交量上升,大股東進取之增持行動或反映264是非常低估。 其實,陳景源先生自2013年10月起一直增持264,見以下披露權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NoticePersonList.aspx?sa2=np&scpid=2198281&sa1=pl&scsd=01%2f01%2f1900&sced=30%2f07%2f2014&pn=%b3%af%b4%ba%b7%bd&src=MAIN&lang=ZH&

3. 基金突然集體離場

CIM Dividend Income Fund Limited 於2013年9月減持200萬股(1%) 264至低於5%,而Yeoman 3-Rights Value Asia Fund於2013年7月及8月共減持562萬股(2.1%) 264至低於5%,相信2個基金至今日已全數離場。 外人離場或許是與大股東之間的協議,目的為提高殼股吸引力,外人不再持有股權可避免日後股東會上遇上反對票之阻力。自基金離場後,股價升浪展開。

4. 股權集中,股東年紀大

陳家老父加上其兒女共持73.16%,其中:
陳景源 25.32%
陳景康20.52%
陳煥文12.29%
陳惠寶 15.03%
公眾  26.84%


街貨只有6400萬,要炒要賣近乎無阻力。2014年7月30日,264成交額1930萬,30%之街貨已轉手,收集股權至完全歸邊只需數天即可完成。創辦人已屆80高齡,年事已高,兒女亦近60歲,行業沒有前景,淨現金1.7億以特別股息形式分派再賣盤則兄弟姊妹們可各自發展。 股權集中與之前討論大股東不問價增持互相呼應,需知無論大股東於場內如何增持,亦無法增持至超過50%至得到控制性股權,加上264 是不派息的公司,可見其在264的權益增加亦不是為了分紅。大股東增持需要付出真金白銀,相信大股東亦很清楚,他從增持公司股權獲利的途徑其實少之又少吧,合理推算增持行動就是為日後賣盤做準備。

5. 大股東熟悉財技

陳大股東操作264得心應手,其曾於2003年大手減持264,當時減持價$0.8,其後陳大股東一直低價增持。 10年來精心操作,所增持股票已超過當年減持量。 經過10年來之操作,陳大股東或已深明資本市場之道。 10年來殻價飛昇,沒有2元,相信陳大股東不會願意減持,264上升空間廣闊,而下跌空間非常有限,因此股淨現金已值$0.6,股價跌破淨資產值的股票雖隨處可見, 但跌破淨現金值的股票是少之又少的。 觀乎近月走勢,似有個別人士與陳大股東搶貨,而陳大股東多年來一直向上儲貨,日後走勢已很明顯。

6. 夕陽行業無心戀戰

卓高主要從事著名品牌男女裝皮革配飾品之設計及生產業務,以原設備及原設計兩種方式生產,後來擴展業務至香港的男女裝皮革配飾品零售市場。 2003年3月264以每股0.6元、市值1.85億上市,當時經調整有形資深淨值每股0.25元, 上市市賬率2.4倍(相對今天市賬率不足1倍)。 264一直沒有擁有任何土地使用權,廠房都是租賃的,賣殼時不存在賣廠房及土地之煩惱,是極高質素殼股。 264由持股12.29% 之陳老先生陳煥文於1970年創立,最風光時乃2002年5月於bauhaus(包浩斯國際,483)簽訂代理協議,委任bauhaus為264旗下品牌"stranger"的香港區主要代理。 時至今日,隨著264品牌的主要代理bauhaus的自家品牌發展一日千里,264失去了其市場,生意變得一落千丈。 264營業額己連續六年下跌,虧損不斷擴大 (見圖)。

公司生產業務產生毛損,在嚴峻的營商環境中舉步維艱。集團的零售表現不容樂觀。公司最近一年的業績依靠銀行利息收入、出售可供出售投資之收益及外匯收益,其減少開支的方法為縮減員工降低員工成本及撥回過往年度長期服務付款的超額撥備。 264零售業務收入大減,於2014年3月31日,集團在香港經營6間AREA 0264店舖,整體店舖租金對營業額的比率高至驚人的約35%(二零一三年:24%),可比較之同店銷售額較去年減少約32%。 傳統旺季(即聖誕節及農曆新年)的銷售表現更是差強人意。 264由生產業務分散投資到零售業務的企業策略徹底失敗。 公司持有大量現金,管理層卻沒有想去擴建廠房或買入大量其他資產等,一來顯示其無心再做本業,二來可以反證264沒有偷錢老千嫌疑,投資者不會怕買了又供又合又配股的老千股。


7. 交投疏落、突然異動

264自2014年起,大部分時間每日成交低於50萬元,其中不少日子出現零成交,顯示貨源或已完全歸邊。 264於2014年7月30日的一天突然異動,成交過千萬,是10年來最多,或已被聰明資金/ 內幕人士得知可能賣殼計劃。


結論

綜合分析,264 是一值搏率極高的殼股,可能賣殼情況下,估值為7.5億,對應股價2.35元,比現價0.68元潛在上升空間245%。

大股東積極出售之CITYE-SOLUTION (557)

CITYE-SOLUTION (557)曾獲接洽賣殼,後來告吹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7/LTN201403271061_C.pdf),557已開賣殼先例,大股東賣殼意向已決,預期大股東積極地在找買家,賣殼成功是旨日可待的事。557亦符合股權集中、業務結構簡單、大股東年老及資產折讓四大優質殼股條件。

1. 股權集中

大股東郭令明: 60.26%
基金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6.02%
公眾33.72%
街貨只有2億元


2. 業務結構簡單

557為一間投資控股及提供顧問服務之公司。投資控股分部方面,557持買賣證券及以人民幣計值之現金存款。酒店分部顧問服務方面,557提供一系列有關酒店各方面業務之增值服務和專業知識。集團只有76名僱員。
557持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之Sheraton Chapel Hill Hotel 43% 權益。


3. 資產折讓

557資產大部份是現金或容易套現的交易證券,核心業務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酒店管理,是干淨殼股一間。
於2014年6月30日, 557主要資產負債如下: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32,989
長期銀行存款13,569
短期銀行存款33,206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66,472
長期計息貸款(30,788)
已收取超過來自按權益法入賬之合營公司之盈利之股息 (16,955)

短期計息貸款(914)
計出557持淨現金4.0億,年報顯示淨資產5.7億。 557是原有資產清理複雜程度最低的一種殼股,殼價亦會最高。 因為淨資產中大部分是現金和有價證券,高流通性、有公開的交易市場和價格。 因殼屬非常優質,賣殼估值為總資產淨值5.7億加殼價5億,共10.7億,對應股價2.8元,比現價1.6元上升空間75%。

557近日一直被聰明資金/ 內幕人士慢慢收集, 愈買愈高,557 亦有各種跡象顯示大股東或有意出售:


4.大股東年老,家人不接管事業

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令明先生已73歲,其37歲之兒子郭益智先生只任557之行政總裁,並沒有進入董事局,估計兒子不打算接管父業,老父賣殼一家人分家各自發展亦屬合理預期。 大股東對賣盤積極,只差一個有誠意的買家。 上一次賣盤告吹,公告指是"買方行為顯示買方並非正在進行交易",相信大股東是有心出售,賣殼能否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大股東有沒有賣殼的打算。 相信557真心想出售,而市場上買家則多的是。 半年報指出集團可能售予感興趣之第三方之消息造成若干不利影響,如重新磋商主要合約至較低費用、管理合約損失及若干高級管理層人員離職,賣殼計劃使集團損兵折將,大股東更沒有維持業務的誘因,會傾向儘早出售。


5. 股權異動
幾個於第一次賣盤傳出後一直增持,奇怪的是它們在賣盤告吹後不但沒有沽貨離場 (2014年3月27日宣佈告吹),反而一直增持,究竟背後原因是什麼?會否在等下一次的賣盤洽商?一直增持的2個券商為QUAM SECURITIES CO LTD (持1.8%)及PHILLIP SECURITIES (HONG KONG) LTD (持3%)。
http://webb-site.com/ccass/chistory.asp?issue=256&part=37
http://webb-site.com/ccass/chistory.asp?issue=256&part=103

獲多次洽購的米蘭站(1150)

經營二手名牌交易業務的米蘭站(01150)上市時招股反應熱烈,獲超額認購2178.5倍。 可惜2011年上市,該年業績已見走樣,盈利跌11.7%至4796萬元,2012年轉盈為虧,蝕1392萬元,2013年再蝕3756萬元。 投資者對此股的業務已經沒有憧憬,以下分析1150 作為潛力殼股的特點:

1. 股權集中:
大股東姚君達73.58%
公眾26.42%
街貨只有1.32億元


2. 業務結構簡單:
1150主要從事手袋、時裝配飾及裝飾的零售業務。1150持有的只是中港澳新加坡12間「米蘭站」及「法國站」的品牌經營權,業務簡單,翻開年報,所有的舖位都是租賃,部分由大股東姚君達私人持有,再轉租予公司。

3. 資產折讓:
2014年6月30日, 1150 淨現金2500萬, 資產淨值3億, 當中持有1個物業,是2011年以7500萬元購入的尖沙咀南洋中心第一期4樓寫字樓,在賬目中以折舊模型入賬。查閱土地註冊處南洋中心第一期成交數據, 2011年平均呎價6,818元, 現時放盤平均呎價約10000元, 物業隱藏升值3500萬。

賣殼估值: 殼價5億+ 資產淨值3億 =8億, 對應股價1.19元, 比現價0.74元上升空間61%。

4. 大股東無心戀戰, 積極放售:
於2014年3月26日, 2014年1月22日及2013年11月20日, 1150 前後公佈獲3家潛在買方展開對話,商討賣殼,可見大股東對賣盤的心態非常積極。 事實上,米蘭站確盡現易手伏線。 1150繼2013全年虧損3750萬元後, 今年上半年繼續虧損1980萬元;其次,第二度商討賣殼期間,有3名高層宣佈齊齊辭任。 生意難做,管理層似亦有點意興闌珊;根據資料,不少公司在股權正式易手前,部分董事局成員都會出現離任的現象,如今米蘭站亦出現同樣的訊號,背後意味著賣殼成事的機會可能愈來愈高。 其三,大股東姚君達亦對傳媒慨嘆,昂貴租金令賣名牌的同業經營得「好辛苦」。 重點看來,公司大股東已經無心戀戰,賣殼是遲早的事,因各樣條件都符合,轉手來得簡單。


港股碩果僅存的地產殼永利地產(864)

永利地產(864)從事物業投資業務,主要為租賃位於香港的已建成商業及住宅物業,是港股碩果僅存的地產殼。 於2013年12月31日,864的物業組合中,有34個物業位於香港及1個商業物業位於中國。864於2013年3月19日自永利控股集團(876)分拆上市,876已於2014年6月完成賣殼,876現價比2014年年初升6倍。 早前大股東售876,不排除864也善價而沽。於2013年12月31日,經獨立物業評值公司之評估,864持有之投資物業市場總值約為9.7億港元。
864於2013年12月31日之投資物業詳情如下:



以下分析864作為潛力殼股的特點:


1. 股權集中:
大股東周德雄 69.51%
公眾30.49%
街貨只有1.4億元


2. 業務結構簡單:
864主要從事物業投資業務,收取租金收入。 這樣的業務,簡單得誰接手都可以輕易打理,收租之餘坐享物業升值。


3. 資產折讓:
2013年12月31日,864資產淨值9.2億,當中持有物業9.7億,資產全是物業,如確認賣殼的話,每股賣價不應有折讓。
賣殼估值: 殼價5億+ 資產淨值9.2億 =14.2億,對應股價3.67元, 比現價1.19元上升空間208%,適合中線投資賣殼概念股之投資者。


4. 積極出售資產:
2013年度,864成功以理想價格賣出兩項住宅物業及一個工業單位,實現公平值收益共約2.6百萬港元, 有別於市場上很多死守本業的本地老牌地產股,864與它們之區別是864有資產變現能力,所以可以確認,市場現以0.5倍PB估值864,是過份低估了它的價值。就算不賣殼, 864每股資產淨值高達2.35元, 864最少就應該值每股資產淨值2.35元, 比現價1.19元上升空間97%。
分析864,可見現時永利地產市值只得4.6億,連基本地產殼價5億都不夠,地產業務變相免費奉上,現市賬率只有0.5倍,實在平得可憐,從任何角度分析,都絕對值得多加留意。


5.上市地位對營運公司有用嗎?
市場人士分析,864經營的地產投資業務,是否透過上市公司去經營,分別太大,更為化算的做法,就是高價把殼賣了,大賺殼價5億,把套現的資金用來增加投資組合的物業。既然連經營多年的母公司876也可以賣掉,只要價錢合理,賣出864更加是全無心理包袱。所以, 864賣殼只是時間問題。



下集將分析以下題材:
8. 如何發掘賣殼股(進階篇)
8.1 主題觸發點
8.2 擁物業投資或相近業務(例如建築)
8.3 公司動作頻頻,出現賣殼先兆
8.4 造殼上市股
9. 殼股炒賣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80

前8月港股市場回顧:殼股成大贏家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23#lastpost
港股8月收官,格隆匯特地梳理了一下前8月的港股市場狀況,供大家參考。

今年1-8月恆生指數上漲6.12%。漲幅第一的是英發國際(439.HK),上漲22倍之多。第二到第十分別為中信21世紀(241.HK)漲989%、博華太平洋(1076.HK)漲933%、中國微電子90139.HK)漲777%、確利達國際(1332.HK)漲722%、時尚環球(8309.HK)漲713%、中國綠能國際(1159.HK)漲694%、云博產業(8050.HK)漲632%、麗盛集團控股(1004.HK)漲617%、漢基控股(0412.HK)漲585%。

其中英發國際,中信21世紀等是作為殼股,而中國微電子、確利達國際、漢基控股等個股均是容易成為殼對象的小盤細價股。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前8月的行情,可以說是:得殼者得天下,得莊者得天下。

8月個股漲幅第一的是玖源集團,漲近160%,同樣是仙股一枚。其股價爆發的誘因是光伏大王鄭建明入主。

表一:年初以來個股漲幅榜(前十)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年初至今漲幅%
0439.HK
英發國際
2,266.3793
0241.HK
中信21世紀
989.2857
1076.HK
博華太平洋
933.7079
0139.HK
中國微電子
777.1930
1332.HK
確利達國際
722.9730
8309.HK
時尚環球
713.8889
1159.HK
中國綠能國際
694.1176
8050.HK
云博產業
632.2222
1004.HK
麗盛集團控股
617.7215
0412.HK
漢基控股
585.7143
表二:8月以來個股漲幅榜(前十)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8月漲幅%
0827.HK
玖源集團
159.0909
0431.HK
大中華實業
155.1724
8147.HK
MILLENNIUM PG
152.4096
0139.HK
中國微電子
146.9136
8212.HK
譽滿國際控股
138.2379
0091.HK
標準資源控股
137.4101
8398.HK
譽滿國際控股
121.2052
0412.HK
漢基控股
115.3846
1041.HK
中國新能源動力
113.8889
0376.HK
瑞東集團
103.6290

藍籌股方面,今年以來漲幅最大的個股為港交所(0388),漲幅為40.8%。漲幅第二為中國石油(0857),漲32%;漲幅第三為華潤電力(0836),漲31.7%。漲幅前十的其他藍籌為:信和置業(0083)漲30.68%,恆基地產(0012)漲29.47%,中信泰富(0267)漲29.46%,騰訊控股(0700)漲28.16%,聯想集團(0992)漲27.74%,中國石化(0386)漲27.52%,長江實業(0001)漲24.48%。

而單論8月的表現,中國海洋石油(0883)漲12.25%,為表現最好的藍籌,中國移動(0941)漲12.22%緊隨其後,聯想集團(0992)漲11.07位居第三。

表三:藍籌股年初以來漲幅榜(前十)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今年漲幅
0388.HK
香港交易所
40.7999
0857.HK
中國石油股份
32.1932
0836.HK
華潤電力
31.6980
0083.HK
信和置業
30.6840
0012.HK
恆基地產
29.4676
0267.HK
中信泰富
29.4619
0700.HK
騰訊控股
28.1638
0992.HK
聯想集團
27.7382
0386.HK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27.5150
0001.HK
長江實業
24.4762
表四:藍籌股8月漲幅榜(前十)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8月漲幅%
0883.HK
中國海洋石油
12.2478
0941.HK
中國移動
12.2235
0992.HK
聯想集團
11.0694
0857.HK
中國石油股份
8.0550
0836.HK
華潤電力
7.8161
2388.HK
中銀香港
6.5440
0101.HK
恆隆地產
6.4449
0019.HK
太古股份公司A
4.3522
1880.HK
百麗國際
3.8905
0012.HK
恆基地產
3.8423

港股通標的個股方面,8月份wind統計265只港股通標的中有119只個股錄得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是香港中旅(0308),漲幅為32%。南京熊貓電子股份(0553)漲幅為30.37%。漲幅居前十的個股還有:中國光大控股(0165)漲21.69%,國藥控股(1099)漲18.38%,安踏體育(2020)漲18.28%,中國忠旺(1333)漲17.5%,中海油田服務(2883)漲17.45%,達芙妮國際(0210)漲17.3%,康哲藥業(0867)漲17.19%;明發集團(0846)漲15.47%。

表五:港股通標的8月漲幅榜(前十)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8月漲幅%
0308.HK
香港中旅
32.4324
0553.HK
南京熊貓電子股份
30.3748
0165.HK
中國光大控股
21.6887
1099.HK
國藥控股
18.3807
2020.HK
安踏體育
18.2753
1333.HK
中國忠旺
17.5000
2883.HK
中海油田服務
17.4514
0210.HK
達芙妮國際
17.3021
0867.HK
康哲藥業
17.1926
0846.HK
明發集團
15.4696

以市場行情熱點相對應的,格隆匯邀請到了資深殼股研究專家Michael分享了《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上、中兩集(詳情請查看前幾期港股那點事或者登陸港股那點事官網:www.gelonghui.com),下集正在整理之中,敬請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33

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下):如何發掘賣殼股進階篇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2&extra=page%3D1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9-25 21:17 編輯

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下)
作者:格隆匯 Michael_Tsang

導讀:
9. 如何發掘賣殼股 (進階篇)
    9.1 主題觸發點
    9.2 擁物業投資或相近業務(例如建築)
    9.3 公司動作頻頻, 出現賣殼先兆
9.3.1 更換董事或主要要員因事務繁忙而辭任
9.3.2 發行可換股債券
9.3.3 清還可換股債券
9.3.4 削減股份溢價為未來派息鋪路
9.3.5 不缺錢卻無故發債
    9.4 造殼上市股
相關閱讀:


9.1 主題觸發點
炒股有主題有板塊,殼股亦有主題炒作。一直以來殼市場最大需求的是地產殼,皆因內地房地產發展商上市集資的需求最大。2012-13年熱炒的就是地產殼股(招商局置地978,中糧置地207,綠地香港337,萬科置業海外1036)。地產殼股潮之後,如果要從主題尋找熱門殼股,市場短期的主題會是配合滬港通開通熱炒香港本地券商殼,而中期的可能是醫療改革帶動市場對醫療殼的需求。

證券殼主題股: 跟進中國富強金融 (290)
券商殼方面,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滬港通會在十月某周一推出,內地券商藉買入券商殼股作集資平臺或擴展業務成為觸發點,造就券商殼股成為了市場焦點,如敦沛金融(812)獲西南證券旗下西證國際收購,南華金融(619)、景福控股(280)股東又證實獲洽購。 最新收購有時富金融(510)剛於9月22日與買方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一家中國國有企業)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訂立諒解備忘錄,買方擬收購510超過30%之投票權,買方主要從事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業務。 預期證券殼於滬港通10月正式開通前後熱炒,估計證券殼股今年7-8月的升浪為大戶/機構建倉,第二波炒作將在正式開通前出現。 於510公告獲國企接洽收購後的下一個交易日,整個券商股板塊異動,敦沛金融(812)、華富國際(952)、信達國際控股(111)、第一上海(277)、中國富強金融(290)及申銀萬國(218)當日升幅介乎6-22%,第二波炒作一觸即發。 滬港通之後,不少內地券商都在考慮收購香港本地證券行以直接獲得港客資源開展滬股通,增加生意,屆時證券殼股的估值及股價將大有可能被推上新高。早前812獲洽購時,市傳與812接觸最多的是中資機構(後來812售予西南證券),而上海浦發銀行亦有意來港收購,加上上交所上市的國金證券也曾宣布要在本港收購一家證券經營機構,可見中小型券商萌生收購香港證券股之意。 雖然開展香港證券業務的較直接的方法是申請本港券商牌照,但複雜的交易系統和客戶資源非短時間能建立,故證券殼股確實需求很大。
290 為港股主板中市值最低的證券股,其股價0.162元對應市值5.54億元,只稍為高於主板殼價5億元(證券殼因牌照稀缺性,殼價理應更高)。


查看290年報得知290凈資產3.1億元,當中包括凈現金2億元,並沒有銀行及其他借貸(見上圖)。 以賣殼估值計算應值凈資產3.1億元加殼價5億元共8.1億元,對應股價0.237元,上升空間46%。 參考510獲洽購,510現市值已高達13.31億,扣除其凈資產5.84億元後反映510殼價或高達7.47億元,290肯定是被低估了。

290或已無心經營本業,等待出售
另外,細看290的企業動作,投資者亦不難發現290已無心經營本業:
(1) 290於2013/14年度竟不尋常地全數還清銀行貸款(見上圖),需知證券行業是極少不運用借貸及杠桿營運的,而且290 持有香港放貸人牌照,從銀行獲取低息貸款後向客戶放貸賺取息差是利潤豐厚的業務。唯290不只不向銀行獲取貸款,甚至讓2億現金留在賬上不運用,估計290不會無端白白放棄一年幾千萬元的利息收入的,合理推測290 還清銀行貸款是為賣殼準備的凈身動作,而把現金留在賬上則可以減低殼買家付出的成本,增加290這個殼的吸引力。

(2) 於2014年7月1日, 服務290 共3年半的張民先生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張民曾任建設銀行香港分行及北京分行行長。290或擁有相當的國企背景,推測若290賣殼,買家極大可能為大/中型國企證券商。 張民辭任後,非執行董事黃錦發先生調任為290執行董事及主席,或許只是傀儡人頭,因其新董事服務協議只為期一年,極有可能黃錦發先生只是暫代執行董事及主席一職,290背後或已安排好賣殼計劃,此服務協議安排為方便未來買家入主執掌公司。(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620/LTN20140620554_C.pdf)

290持金融服務各類牌照
牌照方面亦是290吸引買家之亮點,290持有香港證監會《證券及期貨條例》訂明的10種受規管活動牌照的4個,包括: 第1類的證券交易,第4類的就證券提供意見,第6類的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及第9類的提供資產管理。 290於香港營運富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於天津市營運融佳(天津)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從事私募基金、投資管理及相關咨詢服務。290於深圳及北京設代表辦事處。290亦為《香港法律第163章—放債人條例》持牌放債人,開設富強財務公司進行放債活動。 這個布局,使290可借滬股通開拓客源並為他們提供證券投資、資產管理及借貸一條龍金融服務。 這個牌照組合是一大亮點,國內資產管理公司要來港買殼的話,290無疑是非常吸引的選擇。 近期熱炒殼股510的買家正正就是一個國企投資基金管理集團。


290 於香港及中國內地業務廣泛
結論: 從企業行動觀察出290或正安排賣殼,牌照及整體金融服務布局為其最大價值所在,而其作為證券殼股,市值5億是極為低估,適合埋伏以搏其賣殼有進展,目標最少0.237元。如果反映510比凈資產高達7.47億元的溢價,290可見0.31元。



醫療殼主題股: 下一波的賣殼潮及萬嘉集團(401)的奇怪上市安排

醫療殼方面,證券界從業人士指出,最近市場做買賣殼的行家透露,開始有一些內地醫療企業查詢買殼的手續,這板塊或出現下一波的賣殼潮。 因內地正進行醫療改革,市場增長潛力大,加上要全面發展醫療服務網絡,資金需求龐大,上市集資乃最有效的擴張方法。去年底鳳凰醫療(1515)、中國先鋒醫藥(1345)、普華和順(1358)及金天醫藥(2211)上市,而今年則有綠業制藥(2186)上市,它們是內地醫療服務企業的先頭部隊,相信往後陸續有來。 買殼上市也是另一個上市渠道,既快捷又方便,相關股份有機會成為殼股尋寶熱潮的對象。投資者可以從市值低的香港上市醫療股發掘潛力殼股,其中市值低至只有3.5億元的主板股票萬嘉集團(401)極有可能成為醫療/ 醫院業務借殼上市的殼股。401除了是一個好殼之外,2013年10月11日上市的401也是待炒的半新股。
401奇怪的上市安排是為了賣殼?
萬嘉集團(401)由母公司華夏醫療(8143)分拆,華夏股東每持有5股華夏股份獲派1股萬嘉股份,分拆萬嘉股份不涉及發售新股,即是上市不涉及集資,所以明顯地分拆萬嘉不是為集資發展業務。 另外令人覺奇怪的是母公司華夏醫療是創業板股票,卻能分拆出401於主板上市,既然401資產及盈利足夠於主板上市,為什麽母公司8143不直接申請由創業板轉往主板上市?  8143這個操作,令人暇想8143大股東是想制作一個401主板殼賣掉,賺取殼價。

401的醫藥物流業務
401是中國福建省知名的藥品及保健品批發商、分銷商及零售連鎖店經營商,目前於中國福建省經營四個總面積約22,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並且於中國福建省六個地級市經營100間零售藥店。401將藥品批發、分銷及零售業務整合為各項業務營運帶來協同效益。即使行業高度分散且競爭激烈,401憑借分銷網絡仍能保持溢利增長。

401經營(1)藥品批發及分銷及(2)藥品零售:
(1)藥品批發及分銷: 401為國內制造商及供貨商的多種藥品提供批發及分銷、物流和其他服務。截至2013年3月31日止年度,401的活躍客戶包括744間醫院和醫療機構、367個分銷商客戶及2,821個終端客戶。 401分銷不同種類的藥品,包括約1,100種中成藥、約7,900種西藥、約3,600種傳統中藥、約700種保健品、約1,200種醫療用品及醫療器械及約1,100種其他產品。

(2)藥品零售: 401在中國福建省六個地級市,以「惠好四海」的品牌名稱經營100間連鎖式零售藥店。 惠好四海向零售客戶供應約1,600種處方藥、約2,100種非處方藥、約1,100種保健食品、約2,400種傳統中藥、約1,300種醫療用品及醫療器械及約400種其他產品。

401的收益/ 溢利持續增長
收益 (截至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港元):
2011: 1,357.7百萬
2012: 1,712.1百萬
2013: 1,885.4百萬
2014: 2,096.5百萬
毛利/ 毛利率:
2011: 133.31百萬/ 9.8%
2012: 160.35百萬/ 9.4%
2013: 164.16百萬/ 8.7%
2014: 189.46百萬/ 9.0%
年度溢利:
2011: 3,284萬元
2012: 4,533萬元
2013: 4,831萬元(扣除上市開支640萬元)
2014: 5,383萬元(扣除上市開支476萬元)

410回到合理值要比現價升193%
港股可供比較之藥品分銷股票如下:
金活醫藥集團(1110) 市盈率27.42 倍, 市值16.56億
金天醫藥集團(2211)市盈率10.71倍, 市值60.40億
新銳醫藥(8180)市盈率20.71倍, 市值4.64億

於2014年8月,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10間獲準於2016年後進行向公立醫院及公共醫療機構分銷藥物業務之公司,而401之經營附屬公司福建省福州市惠好藥業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401未來的業務前景令人鼓舞,而401現價只是6.5倍市盈率,屬數一數二便宜股份。就以上藥品分銷股平均估值19倍計算,401值10.22億,對應股價1.58元,比現價0.54元上升空間193%。 目前401估值低企,主要是因為剛上主板不久,隨時間過去,大家漸漸發現這只股票之真實價值,股價自然會升回其應有的價位。

若401賣殼,應如何估值?
2014年6月30日,401凈資產2.78億元(已全數扣除商譽且沒有無形資產), 加主板殼價5億元共值7.78億,賣殼估值對應股價1.2元,比現價0.54元上升空間122%

401股權集中, 成交疏落
華夏(8143)持有401約63.53%權益,翁國亮私人持有10.98%,大股東合計持有74.51% 401由外人持有之街貨只有25%, 即8750萬元, 貨源是非常非常集中。

華夏分拆萬嘉計劃亦似經過精心策劃,當時按每持有5股華夏股份可獲分派1股萬嘉股份作出分派,因萬嘉每手股數是5000股,而母公司華夏醫療是4000股一手,分派時散戶會得到大量不足一手的萬嘉股份碎股。碎股在散戶手里價值極低,散戶無意亦難以沽出,故無論炒高或賣殼都不會遇上重大阻力。

另外,2014年4月以來大部分交易日401的成交額皆少於50萬元,甚至一天成交額只有數萬元,顯示貨源已極為歸邊。

401 未來或轉型醫療健康綜合產業
401去年11月宣布,與北京萬通立體之城訂立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探索西鹹立體城市項目的合作機會,料將帶來大量藥品網絡的潛在發展機會。雙方合作協議已承諾於西鹹新區之一部份,進行開發及興建土地面積約3.79平方公里,以及包括醫療健康等綜合性項目,總建築面積約5,380萬平方呎

401 未來或獲註入醫院藥品分銷業務
大股東家族私人持有福建惠好藥業公司,主要業務活動為向公立醫院(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醫院分銷藥品)分銷藥品。 401的主要業務活動則為通過分銷網絡及零售藥店向分銷商客戶、終端客戶及零售客戶分銷藥品。

福建惠好藥業乃優質資產,根據福建惠好藥業公司向董事提供的數據,福建惠好藥業公司於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三個年度錄得收益分別約人民幣22.87億元、人民幣25.16億元及人民幣3.11億元,並錄得除稅後溢利分別約人民幣9080萬元、人民幣9800萬元及人民幣970萬元。

不排除401將來獲註入福建惠好藥業公司,開拓向公立醫院分銷藥品之商機

結論: 401 是市值最低的香港主板上市醫療股,現價只是6.5倍市盈率,與同業市盈率看齊合理股價1.58元,上升空間193%。 401通過精心計劃分拆於主板上市,有醫藥物流背景的401擬發展醫療健康綜合產業,未來或獲大股東家族註入醫院藥品分銷業務,估值便宜,可攻可守。

9.2. 擁物業投資或相近業務(例如建築)
一間公司論到要賣殼給地產發展商,若然公司有物業投資的業務,就有一個優勢。 大家要知道,地產殼是最受歡迎,也最值錢的,因為地產公司最需要資金,所以也最需要上市,也就特別需要買殼。地產發展商來港買殼最直接當然是買入純物業投資及開發殼股,但此類殼股已買少見少,大概只剩下碩果僅存的鎮科集團(859)及永利地產(864)。 退而求其次,地產發展商或會轉各收購建築股,因建築和地產是互通的,建築股可以註進地產業務,因為這是相關行業。 早前,建築股新利控股(1240)已賣殼予內房發展商青建集團。 俊和發展(711)現獲洽購, 711亦是建築股,建築與地產業務相近,增加了711賣殼的機會。

市場上現有一建築股具備賣殼的潛力,此股是怡益控股(1372)

市值低於殼價的潛力地產殼股怡益控股(1372)
1372是一家向香港公共及私營部門提供土木工程及樓宇建造服務的總承建商,土木工程建造業務是集團的核心業務。客戶包括水務署、渠務署及路政署等多個政府部門、港若幹公用事業公司、非政府及私營機構。

1. 凈現金及資產大折讓
怡益控股(1372)持凈現金1.67億元,沒有任何銀行貸款(見下圖),於股價1.75元時,凈現金是市值3.5億的48%。 1372總資產凈值2.1億,加上殼價5億,賣殼估值為7.1億,對應股價3.55元,比現價1.75元潛在上升空間102%


2. 股權集中
魏振雄持有 75%;
公眾持有 25%
公眾手上的街貨只有8750萬,要炒要賣近乎無阻力。 1372 由盈信控股(15)分拆上市,當時每350股15可認購一股1372。 1372於2013年12月11日上市,經低位收集10個月後,相信大部分當時認購的股東已把持貨沽出,股權已極度集中。

3. 交投疏落、突然異動
1372自上市日起,大部分時間每日成交低於50萬元,其中不少日子出現零成交,顯示貨源或已完全歸邊。 1372於2014年9月15日起的連續3天異動,成交超過500萬,是上市以來最多,或已被聰明資金/ 內幕人士得知可能賣殼計劃。


4. 上市是為了集資嗎?
1372上市集資凈額只4780萬元,於扣除上市開支總額約為1400萬港元,上市過程只是得到了3500萬元。1372上市前卻宣派6000萬港元的一次性股息予當時的股東,可見1372從業務發展角度根本沒有集資需要。 這個上市動作,令人暇想15 是想制作一個1372主板殼賣掉,賺取殼價。


9.3. 公司動作頻頻, 出現賣殼先兆
大家都明白上市公司賣殼很有機會引發股價爆升,問題是,發掘了一個股權集中加上本身業務單一的完美殼股,但怎樣判斷賣殼能否於短時間內成事?

若一間公司動作頻頻,或許是賣殼先兆,這些動作包括:
9.3.1 更換董事或主要要員因事務繁忙而辭任;
9.3.2 發行可換股債券;
9.3.3 清還可換股債券;
9.3.4 削減股份溢價為未來派息鋪路;
9.3.5 不缺錢卻無故發債。
我們透過研究一些成功例子,希望可以盡早發掘賣殼成事率高的殼股。

9.3.1 更換董事或主要要員因事務繁忙而辭任
公司出通告提及更換執行董事或獨立非執行董事,或主要要員因事務繁忙而辭任,你適宜放該公司入觀察名單,一間持續正常營運的公司的董事局是很少出現重大變動的。更換獨立非執行董事的原因可能是新殼主想先派註自己的親信進目標公司做個審查,始終親自進入董事局可以查到的東西比起作為第三方進行買殼前的盡職審查可以看到的東西更要全面,大股東讓買家親自進內查數亦可大大增強買家買殼的信心,從而加快賣殼流程及增加賣殼成事機會。

9.3.2 發行可換股債券
要將「殼」賣走有兩個方法,一是原本股東直接將股權賣給新「殼」主,如果你見到有公司無盈利無突出業務但密密收集自己股票、或用供股型式供幹,你可留意是否大股東為他日賣殼鋪路。另一個賣法是複雜一點,就是原有大股東發行可換股債券或可轉換優先股給新殼主,有如新殼主下訂金。 他日新殼主行使可轉換優先股便一次過將自己股權加至30%之上,成為控制性大股東。 這樣做更可實時為殼註入新資產,避免直接購入股權後交易所禁止兩年內註入資產的限制。 使用這個手法賣殼的例子有豐臨集團(1152)。 1152於上市後半年,公司一名主要股東Premier Wise Limited向Billion MissionLimited(由鄭強全資擁有)出售1.04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的25%。 上市後一年, 豐臨集團公布將股份一拆二,公司按配售價每股1元,配售合共3億股;以及配售本金總額9億元之可換股債券,配售股份占當時及經擴大後本各36.06%及26.52%。 上述本金額9億元的可換股債券,為期三年及零息,倘若全數兌換將發行9億股股份,連同上述3億股配股,占配股及經擴大後股本44.28%。 可換股債券認購人為山西焦煤集團,可視因1152已經賣殼了。值得留意的是:豐臨集團賣殼時市值超過10億的,而且買家從事鉆機系統設備融資租賃業務,與1152之本業時尚服飾之生產及貿易完全沒關連。 1152賣殼之路基本上走完。

9.3.3 清還可換股債券
有些公司因歷史原因種下巨額可換股債券, 如果一間公司已在逐步清還它在以前欠下的巨額可換股債券,我的分析是,大股東在把公司洗白白,洗得幹幹凈凈,是賣殼的先兆。 典型案例可以參考升岡國際(0485)當時的做法。 於2013年12月6日,485的一位股東轉換可換股票據,485發行349,038,461股之股份,占當時已發行股本21.18%。2014年1月2日, 485停牌, 1月3日485公布控股股東擬出售控股權。

9.3.4 削減股份溢價為未來派息鋪路
削減股份溢價是一項會計賬目上的變動,將股份票面值降低,令公司在賬目中的股本減少,轉撥至公司之實繳盈余賬,抵消累計虧損項目。而有關舉動除了需要輕微的開支外,並不會影響公司的資產、負債、營運及財務狀況或股東的整體利益。 由於有條例規定上市公司有累計虧損時,並不能派發股息,因此削減股份溢價將早前虧損撇清是為未來派息鋪路的舉動。說回賣殼,大股東賣殼很多時是同時宣派特別股息的,而殼股很多時都是一些長年虧損或業務很差的公司,實繳盈余賬不足以派息,所以要先削減股份溢價。 其實,一間從不派息的虧損或業務很差的公司是不會因為老板突然良心發現多年來虧欠了股東們而突然勞師動眾舉行股東特別大會只是為了派息 "回饋股東"的,削減股份溢價的一舉一動,只是為了方便賣殼時可以合法地向自己大派特別股息而已,所以投資者日後見到大股東突然建議削減股本,可以多點想象,這間公司有機會賣殼嗎? 當然,一個優質殼股還需要其他條件配合的,建議削減股本與賣殼沒有必然關系的。 近期有成功賣殼的公司曾於賣殼前削減股份溢價,聰明的投資者當時便開始押註它們賣殼了,這例子是永利控股(876)。

2014年3月19日,876建議削減股本,涉及將公司已發行股本中每股已發行現有股份之繳足股本註銷0.49港元,並將有關削減產生之進賬用於公司之繳入盈余賬或公司其他賬項。876在公告中明確指出 "提出建議削減股本是為了有利於日後在董事認為合適時派發股息。"2014年3月24日,876停牌,2014年4月8日876公布控股股東控股權獲收購,擬派特別股息每股0.30港元, 涉及9600萬。

根據以上思路,市場上有一股票華富國際(952)已做完削減股份溢價之動作,或隨時賣殼。 952於2014年8月7日股東周年大會上,股東批準削減股份溢價並將該金額轉撥至繳入盈余賬。削減於股份溢價賬之進賬款額1.2億港元。 952董事認為削減股份溢價及隨後將自其產生的進賬轉撥至繳入盈余賬之理由為令公司於日後可"更靈活地向股東作出分派"。 查看2014年年報, 952之現有股份溢價為1.85億港元,而 952一年盈利約3000萬元。 如果現有1.85億元都不足夠952作正常派息的話,這個 "靈活地向股東作出分派" 的派息應該是指特別股息了,極有可能952這個動作就是在為賣殼時的特別分派作準備。其實早於2013年1月10日, 952曾公告收到一名獨立第三方表示有意收購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華富財經有限公司(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110/LTN20130110387_C.pdf), 後來商議於2013年5月16日終止(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516/LTN20130516383_C.pdf)。可見952是有意出售業務的。

9.3.5 不缺錢卻無故發債
在殼價昂貴下,即使不同行業的內企對上市地位都有需求。 若然殼股買家缺乏財力,亦可通過某些安排,例如在買殼前要求殼公司先發債,「技術上」減低新買家入股所需現金。近日有一殼股宏太控股(1400)由上市至今的一切動作都非常可疑,不禁令人懷疑其上市地位已上市時已獲買家認購,且背後殼主背景極強,由上市至賣殼成功的道路上,股價上升幅度將十分驚人。 1400是2014年主板上市新股升幅最大的股票(當然註意到這個事實的人少之又少),1400現價1.82元比2014年4月25日上市招股價0.72元已上升153%。 1400當時招股異常低調,只有386人認購,當中不少或是人頭,自上市一刻股權已經十分歸邊。


查看中央結算持股紀錄(見上圖) ,可見股權基本上是在5間證券行(極有可能為5個個人)手中,已占總發行股本的97.79%,而頭十大持股證券行已持有總發行股本的99.59%,基本上股東中沒有散戶。 1400貨源歸邊情況乃百年難得一見相信背後應該有精心布局的故事等待上演。 除股價一直上升外奇怪的事情在2014年7月23日終於發生了,當日1400與配售代理訂立配售2億港元公司債券的配售協議,所得款項用途包括但不限於補充集團營運資金。 1400上市已集資1.62億元,剛滿3個月上市後禁止集資期後就馬上發債再集資2億元,而1400招股時卻明確在招股書的 "未來計劃及所得款項" 中寫明 "我們的所得款項凈額約60%直至二零一五年可能仍未動用"。 如果1400 招股時預計短期內沒有大量資金需要,又何需於上市後3個月又急急籌集2億元? 估計相關集資金額或是由人頭或金主提供,可以理解為未來殼主預訂了這個殼先付的一筆訂金。況且這次發債集資比上市集資1.62億元還要多。 發債集資後公司賬上現金多了,未來殼主凡到上市公司後自然可用各種財技拿取當中的現金,例如透過上市公司高價收購自己的資產,或一系列關連交易,總之現金放在公司跟放在大股東的口袋根本上就沒多大分別吧。通過這個安排,新買家入股所需現金就「技術上」減低了。

9.4. 造殼上市股
市場對殼股的需求日增,殼價於2014年飛升至5億港元,資本市場中,造殼上市成為一門賺錢的行業,股市中出現了大量的 "造殼工程",大股東往往配合財技高手買殼賣殼或造殼持有等待升值。 "造殼上市"可以分為2類,第1種是已上市的母公司將旗下一些業務架構簡單的公司分拆另行上市集資(如永利控股876分拆出永利地產864),另一種做法是大股東把一些身家清白的私人公司拿出來包裝上市。現時不少企業在安排上市時,已經部署賣殼,甚至有個案在上市前,其上市地位已經有買家垂青。 "造殼工程"既能集資,老板日後又可透過賣殼取得回報,一舉兩得,是發大財的方法了。 本來,這些私人公司一年才賺三、五千萬元,一上市,殼價就值幾億元,這是一次賺足10年的利潤了。

分拆上市賣殼的例子,有從事針織物產銷冠華國(539分拆出來的福源集團(現已改名為高銳中國物聯)(1682)。 福源集團主要從事買賣及生產成衣產品及提供質量檢定服務,業務簡單兼單一,又是新的上市公司,遇到問題不多,在上市不久,便被市場人士視為買殼對象。1682於2010年10月5日上市, 後於2013年7月24日公布控股股東獲接洽商討出售控股權。
私人公司包裝上市的例子,有現代教育(1082)、允升國際(1315)、新利控股(1240)及豐臨集團(1152)。 它們的上市集資額及上市時的市值極低,例如1082集資額1.5億,1315、1240及1152集資額更只有5000萬元。而1315及1152上市時市值竟低至只有2億元,比當時的殼價更低。

綜合分析,造殼上市股的特征包括:
1. 招股期間異常低調,它們不召開投資者推介會、不在報章刊登招股廣告、銀行/券商沒有提供融資認購服務及沒有財經演員撰文推介。 以上各特點都是為了一個效果: 盡量減少公眾認購以使股權盡量集中在大股東委派認購的人頭手上,俗稱"圍飛作歹"。

2. 上市集資額極少(比殼價更少)且發行股數極少,公司業務發展根本沒集資須要。

3. 上市時管理層或董事中有不少熟悉財技的人。

市場上造殼上市股不少,卻不代表它們全時借殼的合適目標。因上市規則限制新上市公司於上市一年內不得轉換控股權,所以接近或剛滿上市一年的半新股才是短期內借殼成事的合適目標,以下分析兩個優質造殼上市股: MEGAEXPO(1360)及香港信貸(1273)。
造殼上市股: 市值只有半個殼價之MEGAEXPO  (1360)


1360主要從事管理及舉辦展覽會,並為其他展覽會主辦機構或項目經理提供展覽會相關服務。 1360之收益主要來自每年10月在香港會展舉辦並將繼續舉辦之Mega Shows之管理及提供展覽會相關服務。來自Mega Shows之收益占集團總收益約90%。 集團分別自1992年及2003年起舉辦MegaShow Part I(當時名為香港國際玩具及禮品展暨亞洲贈品及家居用品展)及Mega Show PartII(當時名為ASIANA),統稱為MegaShows。根據行業報告,1360於二零一二年負責管理之Mega Show Part I,就參展商數目而言於香港名列第二位,而1360亦為香港第五大貿易展覽會主辦機構或項目經理,占行業收益總額約5.0%。除Mega Shows外,1360亦於新加坡、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及英國舉辦及管理展覽會,並提供展覽會相關服務。

招股書顯示1360之業務模式:

1360令人費解的造殼上市?
1360上市集資所得3610萬元,而根據招股書披露,其上市開支卻用去2590萬港元,可見1360上市只實際集得約1000萬元,比其一年利潤更少,1360明顯沒有集資需要。 更令人費解的是,招股書披露其股息及股息政策為自2014年6月30日止年度將可供分派溢利約50%用於派付股息,此做法於上市公司極為罕見。 2011年、2012年及2013年6月30日止各年度,1360分別宣派股息約3600萬港元、2700萬港元及3200萬港元。明顯地此公司將現金大派,並沒有心作長遠打算。 派息慷慨的大股東只為求財,估計極想把上市公司盡快脫手,屆時4-5億的殼價將平安落袋。 1360於本年11月6日滿上市1年,屆時控股股東可以出讓控股權,短線投機搏其賣殼值搏率甚高。

1360滿足其他的殼股條件:

1. 股權集中
李誌生 70%, 公眾30%
公眾手上的街貨只有7700萬元

2. 業務結構簡單兼單一
1360主要從事管理及舉辦展覽會,並為其他展覽會主辦機構或項目經理提供展覽會相關服務。 全年收入超過90%來自單一展覽會- Mega Show,業務穩定容易打理,公司非常輕資產,買賣容易。

3. 資產折讓, 公司持現金已占市值一半
截至2013年12月31日,1360持凈現金1.3億,占9月18日收市日市值2.58億的51%。 1360沒有借貸,而且是原有資產清理複雜程度最低的一種殼股,殼價亦會最高。賣殼估值為凈現金1.3億加殼價4-5億,共5.3-6.3億,對應股價2.65-3.15元,比現價1.3元上升空間103-142%

4. 領導階層熟悉財技
1360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朱國民先生曾(1)於2000年2月至2012年2月擔任達藝控股有限公司(997)(現稱為普匯中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2)於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擔任捷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776)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997於朱國民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期間成功賣殼,997於2011年10月7日暫停買賣,停牌前收報1.02元,市值2億,同年10月30日宣布獲收購要約,複牌日高見2.5元,市值升至5億,大升145%。 776同樣於朱國民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期間成功賣殼,776於2011年1月25日暫停買賣,停牌前收報2.01元,市值4.5億,同年 3月3日宣布獲收購要約,複牌日高見2.84元,市值升至6.3億,大升40%。合理預期朱國民將對1360賣殼起積極性作用。
結論: 1360上市或非為集資,其獨立非執行董事熟悉財技,曾協助2間公司賣殼。1360持凈現金已占市值一半,其業務結構簡單單一兼股權集中, 1360將滿上市1年,屆時控股股東可以出讓控股權,短線投機搏其賣殼值搏率甚高。


造殼上市股: 行業吸引且非常便宜的香港信貸(1273)
香港信貸集團主要於香港從事提供物業按揭貸款的放債業務,包括第一物業按揭貸款及第二物業按揭貸款。所有貸款均以客戶提供的不動產作抵押。 香港信貸主要收入來源為向客戶收取物業按揭貸款利息,貸款並未產生任何壞賬。 放債資金來源為上市集資、股東貸款、銀行貸款及發行公司債券。

1273令人費解的造殼上市?
1273上市真正目的或非為集資。 對比上市集資只是區區凈額7950萬港元, 1273大股東之後卻分2次共借出8000萬給公司放貸,若大股東能輕易提供比上市集資更多的資金, 上市目的是甚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129/LTN2013112959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117/LTN20140117805_C.pdf)

1273滿足其他的殼股條件:
1. 股權集中, 交投疏落
1273 市值3.4億元, 比殼價5億更低
大股東陳光南持72.29%
公眾持27.71%
街貨只有9400萬元
香港信貸以每股1.03元發行及配售1億股新股上市,首日股份全日交投量達1.88億股,表明貨源已單日被歸邊,1273平日成交非常少,且長期被人為壓低股價,市場根本沒有貨源流出,若大股東啟動炒作,股價大升可期。

2. 業務結構簡單
1273主要從事向客戶提供物業按揭貸款收取物業按揭貸款利息,包括第一物業按揭貸款及第二物業按揭貸款。期內並未產生壞賬。1273在香港持牌放債人排名第10, 分行數目只有一間, 集團只聘有18名全職雇員。業務結構簡單至極。

3. 大股東表明出售之意, 憧憬中資外資並購
1273大股東陳光賢曾向傳媒表示上市目的,他說:「我想做大做強,想找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如大型銀行之類。上市會有利於找到合作夥伴。」業內人士認為,永亨銀行(00302) 以及創興銀行(01111)均已賣盤,其控股權成為中資及外資高價搶購的焦點,之後本港尚余可並購的中小型銀行甚微。按目前的情況推斷,海外及中資銀行想搶占香港的物業按揭市場,唯一的跳板便是高價並購信貸公司。而好像香港信貸這類擁有完整的營商隊伍,業務架構以及超過10年的經驗,將會成為下一波的並購焦點。

4. 資產折讓, 公司持物業已占市值一半
集團合共擁有六個商業或住宅物業,為集團的大部分資產。
以上物業於2013年6月30日的市值1.6億, 相信一年後的今天已大幅升值。公司持物業已是市值的3.5億的一半。上市地位和業務近乎是免費送的了。

5. 賣殼估值
2014年3月31日如果我把1273清盤賣殼:
收回2014年3月31日應收貸款及應收利息 4.44億,
- 還清所有銀行貸款1.78億,
- 還清同系附屬公司款項 0.39億,
+ 出售物業1.6億 (實際市值可能更高),
+ 殼價5億,
= 共
值8.87億,對應股價$2.14,上升空間152%。 1273每股凈資產0.95元,現價0.85元是出現凈資產折讓,股價下行風險有限。
6. 市盈率估值便宜得驚人
於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3月31日向客戶授出的物業按揭貸款的未償還金額分別為2.2億港元、2.9億港元、3.2億港元及4.7億港元。

收益(港元):
2011:3,475萬元
2012:5,717萬元
2013:6,642萬元
2014:8,121萬元

凈息差:
2011:16.5%
2012:18.8%
2013:19.6%
2014:19.8%

盈利 (不計投資物業公平值上升及上市開支)(港元):
2011:1,963萬元
2012:2,719萬元
2013:3,340萬元
2014:4,320萬元

1273 剛公布發債集資1億,成本竟低至4.5%-6%,料其凈息差可擴闊。1億資金擴大物業按揭貸款組合,預期今年盈利仍有雙位數增長,追回同業靄華押業信貸(1319)的15倍PE為合理估值。以歷史盈利4300萬給予15倍PE計算值6.45億,對應股價1.55元,上升空間85%。



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上、中、下)全集.pdf

2.48 MB, 下載次數: 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33

索價5億!? 殼股是如何練成的 中環現場

來源: http://xueqiu.com/9773230778/31801874


香港股市近日走勢,較TVB的劇情還要悶,尤其是死氣沈沈大價股,更讓人看著「眼火爆」。反而不時傳出「賣殼」的細價股,如初出道的新人表現拼命,縱是「霎眼嬌」,都讓人眼前一亮。

要當個香港上市公司主席,說易不易,話難不難。市傳現時主板殼價約4-5億港元,創業板殼價也要約3億港元。

非洲國家津巴布韋2008年發行新鈔票,新鈔面值是5億津巴布韋元,當時約值10美元。但這里講的是港元啦

所謂「殼」,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地位。有時投資者為免經過上市的繁複審查、儲足三年的核實財表,就索性花點錢,收購現有上市公司控股權。其後再把業務轉換,就可過過上市公司主席的癮。

要稱得上「殼股」,首要市值要低。難道人家市值逾萬億的騰訊,會5億賣給你?就算5億讓你買到了,難道你會放棄微信金蛋?那就不是賣殼、是並購了(嘿嘿,5億收購騰訊,誰要摻一份? :P) 所以上市公司市值低過殼價,賣家才有意退位讓賢。


唉瘋殼一個,比殼股容易認得多了~

至於成為「殼股」的其他因素,我們今日來個笨笨速成班。

大股東無心戀戰
很多上市多年的小民企,一直都被資本市場當「透明人」般,若業務已無前景可言,大股東或老板無心戀戰,就可能會考慮賣盤賣殼,拿兩、三個億環遊世界(省點用也可以過一兩年的,是否關心老員工因而失業,就是良心問題了)。近月,本港不少老牌工業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傳賣殼,炒個不亦樂乎。

身家清白
在超市買了個爛燈,最多丟掉不吃。花幾個億,才發現買來的上市公司,擁有一堆負債累累、法律訴訟纏身的業務,當這個主席也是不是太爽吧?雖則收購前可作盡職調查,但若殼股易手多次,要追查也不是容易的。

新上市公司通常一年後,就可轉售股權,身家清白的大家閨秀自然較吸引。

股權是否集中
道理如上,買殼一方收購大股東股權後,不會希望還有其他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四姑奶、五姨丈等等等等,走出來呼天搶地,一哭二鬧三上吊分身家。

而且貨源愈集中,市面流通愈少,易主後炒作空間更大,未來再配股集資買玩具也更得心應手。

業務
很多時買方借殼上市的同時,也會集資收購若幹資產,加快完成變身過程。要是「殼股」原來的業務,跟即將要收購的業務一樣,就更理想。因為按港交所規定,若新股東要收購的資產規模太大,或者跟原有業務不一樣,就要如新股般申請上市,走一樣的程序,那對買家的吸引力就減。

有時港媒愛以「過山車」形容股價大起大跌,但小嘉說,殼股就如「跳樓機」。抽升時風光明媚,盡收眼簾,但急挫時也無重迷失(想想Gravity的劇情),全憑操控制桿的莊家話事。殼股本來就純屬概念,切忌傾家蕩產。小嘉心臟太小,負荷不來。



微信公眾號:centraliv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40

4月殼股盡出,歷史又再重演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4/4.html
諗住寫今日升跌,卻發現孫粗洪系今日一齊升.....
睇住個LIST再睇呢篇文~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iLh459rrhH09xMiNjaOZW6DE65PFMn3-OSMlQFT9pto/edit?usp=sharing

百靈達國際2326單日升一倍,成交過億,公司市值50億,即係升之前25億,大股東孫粗洪(佔35%),係新晉殼王,263雲錫礦(前保興資本)係佢第一桶金,格隆有寫過佢,可以睇下面條LINK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4
巧合地今日孫粗洪系既547數字王國大升47%,1201僑威+32%,另外,1141保興資本,209 中國大亨飲品(現改名中國瀛晟娛樂),4月份已升幾倍, 看來都是同一支莊

威利系其實今個月都有郁~
273威利,885福方,279民豐,4月都升左幾倍,2009年已經有人寫唔同系既公司
大家可以了解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236

朱李月華,這兩個月最強一定係444先施錶行,發展海南醫療,仲搵左前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做聯席主席.....格阻有介紹過佢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2

其他殼王,有D已經收左山,或者背後做緊無人知.......
可以睇呢度認識下........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E9%A6%99%E6%B1%9F%E8%82%A1%E5%B8%82%E5%B9%95%E5%90%8E%E9%82%A3%E4%BA%9B%E5%A3%B3%E7%8E%8B+site:www.gelonghui.com&es_sm=93&sa=X&ei=uDg-VYmHFoGwmAXT04DYBQ&ved=0CCkQrQIoBDAA&biw=1920&bih=955

8137洪橋集團,今日升40%,之前話攪電動車,但早於2008年已經話攪太陽能,當然最後係攪唔成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8

國藏559,今日炒起21%,恆大入股之前話攪太陽能,攪唔成,而家話攪電動車

其他大升既唔數了,可能呢度好多股民都係新手,未經歷過亂世,我經歷過又有印象既暫時係以下
果排市場旺,就會有一批公司話攪果排興既事業...
果排油價日日升,就會有A,B,C,D公司話收購油田~有間創業板叫百田石油8011係果期既產物,當然最後係無油出啦~(佢話買左油田架)
果排煤價日日升,就會出左蒙能呢D收購煤礦既公司,蒙能收購既新聞之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070601/7164162
之後點?自己睇276股價,最高$70->$0.5NOW

果排興煤層氣喎,又會有幾間公司話收購煤層氣,經典既有間叫中國煤層氣8270

有一排鐵礦石,鋼材需求大喎,有公司又收購,搵左間61北亞資源,2010年1.7跌到最低0.1,最近由0.14炒到上0.27
http://www.rthk.hk/efinance/interview/20100218_2141_648141.html

果排興LED喎,轉型做LED,有間叫達進精電(515),搵得返篇專訪,公司最近停牌,2012-2014虧損
http://www.rthk.hk/efinance/interview/20091119_2141_627954.html
岩岩見到有間公司改名叫中國再生醫學8158,創業板,再生護膚美容掛.....


呢D股我一直唔會掂,亦都唔會建議任何人掂...
純粹俾大家了解下呢個股票市場係點...唔好對呢D股抱太大希望.......
有經驗就會明我講乜,唔明就算,你想玩呢D我都阻唔到你...
有左互聯網果然世界不一樣,竟然可以搵返幾年前D歷史........
2007-08年同2015年真係好相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09

從恩達爆炒思路看10倍潛力殼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16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13 17:30 編輯

從恩達爆炒思路看10倍潛力殼股
作者: Michael


一個1480震撼了港股投資者,原來新股/ 次新股的潛力如此巨大,我們嘗試從近一年上市的新股中尋找下一個爆升股。要註意的是,以下估值部分皆為保守估值,沒有計入1480的瘋狂炒作因素,他日若遇上瘋狂炒作,價格要比保守估值高出很多。在廣大投資者錯過1480之後,我希望分享港股投資殼股/ 新股莊股的思路,以彌補普遍投資者只關心基本面的缺憾,我們以後找到十倍股、百倍股的機會還是不少的。

潛力股精選3個:
1. 鉆石殼- KTL (442)
2. 市值破殼而出- MEGAEXPO (1360)
3. 買少見少券商殼股- 東方匯財證券(8001)


1.鉆石殼KTL (442)

KTL是主要從事優質珠寶設計及制造,並主要出口予俄羅斯、美洲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珠寶批發商及零售商。「冰花鉆」是KTL深感自豪的設計之一。受一件冰花藝術品的絢麗所激發,「冰花鉆」鑲嵌技術所采用的圓形底座由兩層向內傾斜的鉆石層組成。鑲嵌於外圍的邊鉆之間的底座部分加以手工雕刻,以塑造光線反射,從而擴大光線反射面積,繼而呈現出一個具更大枱面尺寸的單一鉆石外觀。形容KTL為一個鉆石殼, 因其鉆石底4元屢試不破。

1.1 442 KTL 的10個看好理由:

1.資產值為每股5.30港元, 現價6元市賬率約1倍, 防守力極高。


2.現價市值4.8億低於主板殼價5億,極不合理。

3.賣殼估值:資產凈值3.68億加殼價5億共值8.68億, 對應10.85元, 最少升80%。

4.招股上市開支高達3910萬港元, 相對集資額只有區區4490萬港元,只凈集資500萬元,上市實為做殼,先炒股再賣殼。

5.財技人非執行董事丁鐵翔先生曾促成國農控股(1236)賣殼大炒。

6.招股價格範圍是3元-5元,雖獲40.79倍超購,卻奇怪地以下限定價,令人懷疑籌碼實際上全配售到友好手中,以低成本圍票,將來肆意大炒。

7.公開招股的配發結果為巧妙安排,不論認購1手至30手皆只獲分配一手,上市首天先大升60%引短線客交出籌碼,後來橫盤收集近2個月,大牛市下壓價迫使散戶交出手上籌碼。4月30日終創出收市新高,打壓收集已告完成,即將爆發大升浪,現價買入大大節省了等待2個月的時間成本,沒有買貴,參考次新股例子1669及 1027,升浪頂部股價為橫行區4-10倍,442橫行區4元升3倍可見16元。

8. 上市一連串此地無銀的安排,實不想散戶買入,包括:
n上市時刻意只取英文名字,
n以"高"價每股5元上限發8000萬股招股而不定為0.5元發8億股,減少股本方便籌碼歸邊,及
n上市後一個月馬上發盈警唱淡公司前景,而內容為重複招股書,顯得太過刻意,沒有必要。


你想象一下,442 如果今天招股,就算發行價是目標價10.85元除10= 1.85元,而發行股數由8000萬增加10倍至8億股,反應會如何? 我相信會是非常大幅超額認購。把股價設定得看似很高,不過就是不想人參與。我說442 估值10.85元看似很高,其實只不過是凈資產加殻價。

9.根據中央結算持股紀錄,上市保薦人於442上市後大手於市場買入共214萬股,平均價4元以上,目前持有13.62%權益,莊家仍沒有派貨。


10. 隱藏升值潛力極高土地及物業
442持有廣州市番禺區沙頭街銀平路1號一幢宿舍樓及綜合大樓,市值6670萬港元,作綜合用途。銀平路距離地鐵3號線市橋站只有5分鐘車程,442之物業極有可能將來獲開發商高價收購,如發展旁邊著名的祈福新村,升值潛力極高。



結論:

442 上市刻意低調,大股東友好人士圍票,扣上市開支後只集資500萬元,實為做殼上市先炒股再賣殼。 442董事中有財技人曾促成國農控股(1236)賣殼,橫盤收集近2個月已告完成即將爆發大升浪。 442隱藏升值潛力極高土地及物業,現價市賬率不足1估,賣殼估值10.85元,參考莊股上市例子1669及1027升浪頂部為橫行區股價4-10倍。買入並持有442搏其於橫行區4元升3倍見16元,暫不宜估頂。


2.市值破殼而出MEGAEXPO (1360)

1360主要從事管理及舉辦展覽會,並為其他展覽會主辦機構或項目經理提供展覽會相關服務。全年收入超過90%來自單一展覽會- Mega Show。

2.1 業務結構簡單兼單一
在賣殼的交易中,新主絕對不喜歡殼公司的業務需要額外資本打理,業務愈簡單,新主反而愈願意給予溢價。你的業務複雜,工業廠房送給我都嫌煩,還要我付錢買難受? 你的業務簡單,我多給2-3億無妨,最重要是透明沒有陷阱!


1360業務穩定容易打理,是純服務型公司,非常輕資產,沒有借貸,而且是原有資產清理複雜程度最低的一種殼股,殼價亦會很高很高。參考同樣業務簡單且輕資產的1421工蓋有限公司及708 新傳媒,1421 市值15.36億元及市賬率12.89倍,而708市值63.5億元及市賬率13.92倍,相比1360 區區市值11.5億及市賬率5.8倍 (2014年12月31日凈資產1.55億加2015年4月出售一間附屬公司收益4,000萬, 約2億),1360仍有巨大上漲空間。

2.2 1360造殼上市?

1360上市集資所得只有3,610萬元,而根據招股書披露,其上市開支卻用去2,590萬港元,可見1360上市只實際集得約1,000萬元,比其一年利潤更少,1360明顯沒有集資需要。更令人費解的是,招股書披露其股息及股息政策為自2014年6月30日止年度將可供分派溢利約50%用於派付股息,此做法於上市公司極為罕見。 2011年、2012年及2013年6月30日止各年度,1360分別宣派股息約3600萬港元、2700萬港元及3200萬港元,派息遠超集資額,明顯地此公司將現金大派,並沒有心作長遠打算。派息慷慨的大股東只為求財,估計極想把上市公司盡快脫手,屆時殼價將平安落袋。 1360於2014年11月6日滿上市1年,控股股東隨時可以出讓控股權,短線投機搏其賣殼值搏率甚高。


2.3 領導階層熟悉財技

財技人在賣盤的過程中擔當重要的角色,服務包括整理賬目,資產重組及尋找買家等。1360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朱國民先生曾(1)於2000年2月至2012年2月擔任達藝控股有限公司(997)(現稱為普匯中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2)於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擔任捷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776)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997於朱國民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期間成功賣殼,997於2011年10月7日暫停買賣,停牌前收報1.02元,市值2億,同年10月30日宣布獲收購要約,複牌日高見2.5元,市值升至5億,大升145%。 776同樣於朱國民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期間成功賣殼,776於2011年1月25日暫停買賣,停牌前收報2.01元,市值4.5億,同年 3月3日宣布獲收購要約,複牌日高見2.84元,市值升至6.3億,大升40%。合理預期朱國民將對1360賣殼起積極性作用。


2.4 賣殼關鍵事件1: 出售一間附屬公司為賣殼凈身

2015年4月21日,1360 公告以代價4,250萬港元出售一間附屬公司“思貿”,思貿主要從事持有租賃會展展廳用於籌辦將於會展舉行之貿易展覽會之若幹許可,持有籌辦將於2015年10月舉行之Mega Show Part I及Mega Show Part II之許可協議。 難明? 其實1360 把自己的主營業務出售了! 這個安排,可以理解為1360 出售了舉行MegaShow之牌照,日後將透過管理協議管理場向牌照持有人提供Mega Shows組織及管理的相關服務,簡單來看就像是把資產售後租回一樣,先行套現大量現金方便賣殼! 如果公司把主營業務都賣掉, 除了賣殼我想不到它可以如何發展業務了。


2.5賣殼關鍵事件2: 配售新股為賣殼鋪路


2014年11月12日,1360委任平安證券配售4000萬股新股“集資”,配售價為1.381港元,比收市價折讓19.99%,新股占總股本16.67%,用盡上市規則的折讓及股數極限。翻查中央結算持股紀錄,當日之4000萬股新股有2340萬股(總股本9.75%)被配售行平安證券內部圍票,另外1660萬股配到瑞銀證券,顯然是假集資真圍票了。追查平安證券持股2340萬股的去向,竟發現該批股份已靜靜於4月尾暗渡陳倉交到金利豐證券(Kingston Securities)手上,同時大股東於4月尾亦把其持有之1.4億股(總股本58.3%)存入金利豐證券, 金利豐證券共持有67.09%股份,一切計謀已經呼之欲出了! 估計大股東已經和獨立第三方達成賣殼協議,而估計金利豐證券就是促成賣殼的中介人!

於2015年5月12日,1360公告技術上易手,就是金利豐做的項目。

2.6 金利豐證券主理的賣殼盛宴, 殼價5億不代表市值5億

近年,“財技”一詞深入民心,連小學生都懂得財技,“殼價5億”在投資者心中幾乎成為了“太陽在東方升起”一樣的定律。不才曾經向一位業余投資者推介其時市值4億多元的1360,卻冷不防遭其當頭棒喝,業余投資者直指1360市值已接近殼價共識5億,買入根本沒有差價可以賺取。 4月30日,1360市值已升至7.78億,噢? 1360“破殼而出”直接沖擊業余投資者的價值觀。親愛的投資者,你是時候改變信仰了嗎?


翻查金利豐證券曾處理主板賣殼股1239, 1281, 993,885及1682, 它們的市值皆被大幅炒高,遠超“殼價5億”。正確來說,“殼價5億”應被理解為殼股市值下限,該業余投資者錯誤把5億理解為市值上限,實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金利豐證券主理的主板賣殼股市值如下:

若金利豐證券主理1360的賣殼交易,1360區區市值只11.5億,仍然存在巨大的上漲空間。

2.7目標價:

1360設目標價8.3元,對應市值20億,為控股股東配股價4元上升約100%。


結論: 1360上市並非為集資,其獨立非執行董事熟悉財技,曾協助2間公司賣殼。 1360業務結構簡單單一兼股權集中,且為造殼上市。1360已滿上市1年,控股股東已出讓控股權,跡象顯示賣殼或由金利豐證券主理,賣殼市值將接近20億。控股股東配股價4元,設目標價8.3元,對應市值20億,短線投機值搏率甚高。

3.買少見少券商殼股東方匯財證券(8001)

3.1 一石激起千層浪, 民生銀行收購華富國際

4月底, 華富國際 (952) 與民生銀行(01988)附屬民銀國際訂立諒解解忘錄,民行國際擬斥資49.72至75.15億元,認購華富國際88億至133億股新股,每股認購價0.565元。民生銀行入主成事後,華富國際的市值將升至近370億元。


華富2014年9月底資產凈值約3.98億元加配售凈集資1.096億元加民行斥資75.15億元入股,現資產凈值升至80億元,對應每股資產凈值0.545元,現價1.69元對應擴大股本後市賬率3.10倍, 擴大股本前市賬率5.25倍。

呀? 不是推介東方匯財證券(8001)嗎? 說起952了? 是的,我重視952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的8001 就是未變身前的952。種種跡象顯示, 8001 即將賣殼。

3.2 8001巧妙安排的股權分布

殼股重分析股權,沒有股權分布的殼股分析,都是捉錯用神。查看中央結算系統, 8001 於4月30日股權分布如下:


圖中可見大股東非流通部分持有31.95%,而頭3大券商持股比例則非常詭異,3大券商共持有51.15%, 剛好就是超過50%的控股權,一旦有買家收購3大券商持股,8001就馬上賣殼了。如果細看頭3大券商持股的變動,發現如此的股權分布絕非巧合,8001已經做好了一切賣殼的部處:



不才估計,8001 賣殼的形式將會是新主買入絕對控股權 (可能一人購買或分別由代持購買),而原大股東則保持相當份量的持股,或許像952原大股東賣殼時一股也沒有減持,這樣原大股東就可以受惠於日後的升高價減持浪。這種安排下,原大股東及新大股東都有共同炒股誘因,原大股東賣殼不外乎求財,炒高出貨是常識,而新大股東則想炒高股價盡快送走舊主,以免日後註資受到舊主在投票權上的阻撓。

3.3 8001比同業出現重大折讓

本地證券行市賬率如下 (2015年4月30日):


一比較之下,東方匯財證券(8001)的市賬率是合理偏低的,其市值更比同業出現重大折讓。若以成功賣殼的券商股為8001估值,華富國際 (952) 為市賬率5.3倍而時富金融 (510)為市賬率5.17倍,8001料可升至市賬率5倍,對應3.44元,上升空間40%。

那麽,8001 賣殼機會高嗎? 除了先前提及股權方面已經梳理好之外,8001 還有以下兩點值得留意:

3.4 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充滿財技人

8001非執行董事林柏森先生為泰盛實業集團 (1159)、萊福資本 (901)獨立非執行董事,而非執行董事李兆良先生曾任安域亞洲(645) 獨立非執行董事,以上股票最後結局都是賣殼並升幅驚人,預料8001 未來都是走賣殼之路。


3.5 上市成本極高, 老板要吃大茶飯

8001上市橫跨6年,曾經2次上市失敗,不是因為賬目問題,第一次是上主板,臨上市時,碰上了金融海嘯,告吹,第2次已經過了聆訴,是因為保薦人人事變動,不肯承擔舊客戶,到第3次才成功上市,3次折騰造成上市的成本超高,一共花了三筆總數大約是5,000萬元左右,這一次的集資凈額為3,130萬元,也只是僅僅足夠上市費用而已。所以,老板如果把上市費用賺回來,單單靠炒一轉上市,是不足夠的,而必須要努力把公司搞好,壯大,吃大茶飯,長線賺長錢、賺大錢,才是正確的做法。


結論:
深港通即將公布,香港證券公司的價值只會愈來愈高, 8001股權方面已經梳理好,且市值低於10億, 市賬率比多數同業出現折讓。公司中安插的財技人曾促成殼公司賣殼且股價升幅驚人。 8001上市千辛萬苦橫跨6年, 大股東有極大誘因透過賣殼大炒一回, 1次賺回6年來的投資! 以成功賣殼券商股估值, 8001料可升至市賬率5倍,對應3.44元,上升空間40%。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以上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886

康健老闆變殼股大玩家

2015-06-04 NM 散戶玩股票,往往見急升就追,見大跌就放,最終命運,就是淪為大戶點心。正所謂知己知彼,了解大戶玩法,「掹衫尾」乘風破浪,才是其中一條贏錢之道。要數現時最紅的殼股玩家,非康健國際(3886)的創辦人曹貴子莫屬。市場傳聞,曹貴子與好友近年極之活躍股壇,牽涉的細價股達四十多隻,適逢港股大時代,收割得非常和味!曹貴子原本只是在沙田行醫的兒科醫生,後來成立首間在港上市的康健醫療集團,先獲長實入股,後得「玩具大王」蔡志明賞識,齊齊搵錢。他前年花一億元掃入天賦海灣頂層整圈單位,而蔡志明家人亦同樣掃入鄰座頂層,見面傾公事話咁易!外表如文弱書生的曹貴子,間中孭着背囊出入街坊診所;但他投資,卻又快又狠。如此進取搵銀,難怪成為股壇紅人。 即使貴為上市公司副主席,曹貴子至今依然堅持每星期應診。診所姑娘指,曹醫生會逢星期六早上八點半至九點半應診,而且只看舊症,不接新客。上週六早上八點半,果然見身穿西裝、孭着背囊的曹貴子,準時回到位於沙田希爾頓中心的康健綜合醫療中心。當時已有熟客在等候,排頭位的李太,八點半應診,九點三才步出診所。提起曹醫生,她即豎起手指公,大讚「Very good」,「我睇咗佢十幾年啦,由佢喺偉華中心診症已經睇佢,以前帶個女嚟睇,而家帶個孫嚟睇,因為佢有醫德,我對佢有信心!」她解釋,每次看症後,醫生都會請姑娘致電問候情況,「佢會打嚟問食咗藥有冇好啲,如果無就叫你返去再睇,幫你換晒啲藥唔收錢,呢啲醫生去邊度搵!」李太又指,曹醫生收費較其他診所便宜,熟客只收二百多元。當日來應診的老街坊約有三、四人,曹貴子早上十點半便離開診所。對於市場傳聞他與拍檔最近買下不少殼股,他笑笑口說:「你認為係咩?我唔覺得係喎,唔好講呢啲。」他本承認有投資殼股,但突然指着記者:「唔好成日話我買賣殼股呀!」他指自己現時只想做慈善工作,「我做咗醫生廿幾年,投資十年,最後呢二十年只想做慈善工作。」至於傳聞買入《都市日報》,他再笑一笑閉目搖頭:「唔係真,我連佢公司地址都唔知喺邊,但既然你哋講,我無理由出嚟澄清。」 曹貴子簡介 人緣廣友好多 表面上,曹貴子是一名普通的兒科醫生,實質上,他的股壇朋友卻奇多,例如金利豐(1031)的朱李月華(朱太)、位元堂(897)主席鄧清河,尤其與「玩具大王」蔡志明最老友。曹貴子曾指,因為對方患病求診而認識,二人一見如故,不久即變成生意拍檔。「金牌庄家」詹培忠多年前曾賣殼給曹貴子,他說:「我估佢都(喺股壇)做咗好多嘢,因為佢背後仲有個蔡志明嘛。佢呢啲後起之秀,我話佢衰又唔好,話佢好又貶低我自己,你問其他人啦!」殼股之神秘,在於細價股股票的真正老闆,往往隱身其後。市場傳聞,有股壇中人在過去一年掃入十多隻殼股,「好進取,連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都唔做就買。總之乜都要,如果用追女仔做比喻,人哋揀女仔可能只揀十八廿二,佢就十八至六十歲都通殺。」一名股壇中人指。牽涉的股份,包括中國新經濟投資(80)、DX.com(8086)、智易控股(8100)、中國手遊文化(8081)及神州東盟資源(8186)等等,總市值達二百一十五億元。近年在市場炒殼股,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借錢給莫財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但要求對方還錢時,債主只收一半現金、另一半為同等價值的上市公司股份,「拎住半隻殼,就諗辦法炒起佢。例如話有大陸公司要借殼上市,股價到時大升就可賺錢。」第二種方法,是直接將隻殼借出去,「有殼喺手但無項目嘅,咪借隻殼俾人,話有項目即入去囉,又係搏散戶追入。」股壇中的專業團隊已能「一條龍」,既有錢及殼借出去、又有多個大陸項目自己搞,還有財經演員、傳媒及大基金追捧,可謂立於不敗之地。現時市場最當炒的概念,就是「互聯網金融」,有這幾隻字,即點石成金。 靠得力助手 現時曹貴子身邊都是股壇紅人,例如葉志輝(Steven Ip),現任智易控股(8100)獨立非執行董事,公司旗下智易金融,在一三年時,重金禮聘打算退休的財演藺常念出山。藺常念當時指,智易給了他一條賓利(Bentley)車匙,只要他答應,就可以日日用賓利載他上班。而同是兒科醫生的許家驊(Ronnie Hui),亦是曹貴子的好拍檔。許家驊行醫多年,在九七金融風暴下炒燶六層樓,損手過千萬元後,決心鑽研經濟,考了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牌照,成功轉行。現任康健國際行政總裁的他,跟隨曹貴子多年,○七年起已為曹貴子旗下的確思醫藥(8250,現稱中國天然氣投資)及香港體檢(397,現稱君陽太陽能)出任副主席及財務董事。一○年「天下第一奇股」漢能薄膜(566)借殼上市,許家驊出任漢能首席財務官。多年來,許家驊先後做過漢能的執董、行政總裁、財務董事及高級副總裁。同期漢能股價亦由幾毫子升到幾蚊。去年五月許家驊離開漢能,而漢能亦於上週爆煲。, 身家大暴漲 「曹醫生極聰明,亦守信用,好多人都好放心搵佢合作,尤其係內地人脈廣泛嘅玩具大王蔡志明。而曹醫生對搵錢亦好有衝勁。」一名認識曹貴子的庄家指。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曹貴子現時持有三項物業,其中一個是前年豪花一億元,大手掃入天賦海灣三座頂層全層單位。而蔡志明仔女加敏、加怡、加讚亦於差不多時間,以逾二億掃入天賦海灣三個不同座數的頂層單位。今年一月,蔡志明再用三億元掃入屋苑第十座全幢。兩家人對這個大埔豪宅都情有獨鍾。曹貴子物業不多,對比買樓,他更精於投資上市公司。旗艦康健國際醫療於○○年創業板上市,○八年轉為主板,身為副主席的曹貴子去年年薪一千六百萬,股息袋二百三十多萬。過去一年,康健股價上升近一倍,現時市值逾一百七十億元,並由曹貴子與蔡志明合組的公司,持近兩成股權。而康健又分別持有康宏金融(1019)、新銳醫藥(8180)一成六股權及兩成一股權。按股權計算,曹貴子間接持有的股份市值近十八億元。近年已進軍內地的康健,去年先引入台灣富邦保險為股東,集資近九億元;今年一月,又泊着好碼頭,引入中國人壽(2628)母公司國壽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集資近十八億元。 傳奇冒起 曹貴子的成功,絕對是「醫學」傳奇。他父親曹金陸,是印度華僑,在當地經營木材生意,所以曹貴子生於印度,可惜初出生不久便遇上中印邊境糾紛,被關進集中營一年,家財散盡;後來中國政府接收當地華僑,但回到內地又經歷文化大革命,最終在八歲那年輾轉來到香港,住在沙田。當時完全不懂英文的他,全靠父親讀夜校學英文,回家再教他和哥哥曹貴宜。最終他都出人頭地,考上港大醫學院。曹貴子出名食腦,畢業後向父親借了二十二萬元,在沙田偉華中心開設康健診所。但他不甘做死一世屋邨醫生,九一年便與大學死黨馮耀棠和陳永樂等,開始與不同的西醫和牙醫結盟,建立起康健醫療網絡的雛形,又首創二十四小時應診服務,不足一個月便收支平衡。除了食腦,曹貴子亦非常勤力,他曾指自己剛做私家醫生的頭五年,都沒有放過假,他的老友蕭若元向本刊指:「佢最勤力,連年初一都睇症,而且睇足十六個鐘。」曾與曹貴子買入確思醫藥的股壇中人呂志華指,曹貴子做事有魄力,「我最初係幫佢做公關,佢間公司搞上市時,佢朝早去睇症,中午又要管理業務,夜晚八、九點仲搵我哋去開會。」○八年金融海嘯,等錢使的呂志華賣走股份後,便沒有再與對方聯絡,但他以「發財立品」來形容曹貴子,「佢對朋友十分之好,唔會虧待人。做到上市公司主席,都親自幫我睇症,仲唔收藥費o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668

4月殼股盡出,歷史又再重演

2015年4月27

諗住寫今日升跌,卻發現孫粗洪系今日一齊升.....
睇住個LIST再睇呢篇文~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iLh459rrhH09xMiNjaOZW6DE65PFMn3-OSMlQFT9pto/edit?usp=sharing

百靈達國際2326單日升一倍,成交過億,公司市值50億,即係升之前25億,大股東孫粗洪(佔35%),係新晉殼王,263雲錫礦(前保興資本)係佢第一桶金,格隆有寫過佢,可以睇下面條LINK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4
巧合地今日孫粗洪系既547數字王國大升47%,1201僑威+32%,另外,1141保興資本,209 中國大亨飲品(現改名中國瀛晟娛樂),4月份已升幾倍, 看來都是同一支莊

威利系其實今個月都有郁~
273威利,885福方,279民豐,4月都升左幾倍,2009年已經有人寫唔同系既公司
大家可以了解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236

朱李月華,這兩個月最強一定係444先施錶行,發展海南醫療,仲搵左前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做聯席主席.....格阻有介紹過佢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2

其他殼王,有D已經收左山,或者背後做緊無人知.......
可以睇呢度認識下........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E9%A6%99%E6%B1%9F%E8%82%A1%E5%B8%82%E5%B9%95%E5%90%8E%E9%82%A3%E4%BA%9B%E5%A3%B3%E7%8E%8B+site:www.gelonghui.com&es_sm=93&sa=X&ei=uDg-VYmHFoGwmAXT04DYBQ&ved=0CCkQrQIoBDAA&biw=1920&bih=955

8137洪橋集團,今日升40%,之前話攪電動車,但早於2008年已經話攪太陽能,當然最後係攪唔成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8

國藏559,今日炒起21%,恆大入股之前話攪太陽能,攪唔成,而家話攪電動車

其他大升既唔數了,可能呢度好多股民都係新手,未經歷過亂世,我經歷過又有印象既暫時係以下
果排市場旺,就會有一批公司話攪果排興既事業...
果排油價日日升,就會有A,B,C,D公司話收購油田~有間創業板叫百田石油8011係果期既產物,當然最後係無油出啦~(佢話買左油田架)
果排煤價日日升,就會出左蒙能呢D收購煤礦既公司,蒙能收購既新聞之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070601/7164162
之後點?自己睇276股價,最高$70->$0.5NOW

果排興煤層氣喎,又會有幾間公司話收購煤層氣,經典既有間叫中國煤層氣8270

有一排鐵礦石,鋼材需求大喎,有公司又收購,搵左間61北亞資源,2010年1.7跌到最低0.1,最近由0.14炒到上0.27
http://www.rthk.hk/efinance/interview/20100218_2141_648141.html

果排興LED喎,轉型做LED,有間叫達進精電(515),搵得返篇專訪,公司最近停牌,2012-2014虧損
http://www.rthk.hk/efinance/interview/20091119_2141_627954.html
岩岩見到有間公司改名叫中國再生醫學8158,創業板,再生護膚美容掛.....


呢D股我一直唔會掂,亦都唔會建議任何人掂...
純粹俾大家了解下呢個股票市場係點...唔好對呢D股抱太大希望.......
有經驗就會明我講乜,唔明就算,你想玩呢D我都阻唔到你...
有左互聯網果然世界不一樣,竟然可以搵返幾年前D歷史........
2007-08年同2015年真係好相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18

殼股

國際資源舉行特別股東大會, 表決出售礦產方案。普通一個提案未必有好多本地媒體關注, 但中環一眾banker及併購界人士, 都昅實今次結果。

由於ISS同Glass Lewis之前, 已呼籲股東反對, 加上基金股東之一Blackrock貝萊德, 罕有提出公開質疑, 可以話係破天荒動作, 但最終議案在41%反對, 58%讚成下, 通過議案。

國際資源賣礦產, 點解會有咁多關注?
其實同我地最近講完又講、都要繼續講既賣殼活動、以及現金殼公司, 好有關係。

1051在一九九四年上市, 前身分別叫做星光數碼動力、之後又改名做信用卡防盜, 之後就係智富能源金融、多番易手,變成而家既國際資源。

到舊年11月, 公司突然宣布向主要股東, 出售佔收入比重99%的唯一礦產, 取回10億美元資金後, 就會成純現金公司, 即是一隻「現金牛」

近日監管機構, 對賣殼活動高度關注, 國際資源今次變身殼股, 就引來貝萊德公開批評, 亦令國際市場更關注, 本港企業管治水平問題。

翻查紀錄, 作為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貝萊德過去20年未試過公開批評自己既投資, 今次事件突顯出, 本港己成為內地企業借殼上市, 以避開新上市申請種種規定。

跟據上市委員會數字, 2013年只有5宗「逆向收購」個案申請, 到14年增加至13宗, 去年頭七個月, 數目更爆升至25宗。

財爺已經預警, 會檢討上市監管架構, 但到底中間點平衡自由市場原則, 以及保障投資者利益, 似乎中間都有幾大灰色地帶。

值得關注,係貝萊德亞今次有派出亞太區企業管治團隊主管出席股東會,已經在會議上提出質疑,其實不論貝萊德, 或兩大諮詢機構均質疑交易缺乏公平意見和市場估值, 董事會亦無法提出合理解釋支持交易。

如今內地叫停註冊制, 七百幾間已經遞交上市申請公司, 唯有將上市地轉移至本港, 買賣殼股肯定有增無減。

以一間主板淨殼公司價格達五、六億, 當然遠高於幾千萬上市費用, 但問題係好多內地民企目前為止都無法滿足上市帳目要求, 唯有尋求買殼。

有上市委員指出, 雖然委員會內部都知道問題所在, 但在現有上市規則下, 好多申請都符合條件, 根本好難輕易否決。

作為散戶, 搏公司賣殼賺一轉, 無可厚非。相反貝萊德就較著眼長遠利益, 但作為前線監管, 388要保障股東權益, 避免大股東「掏空」公司, 已經係迫在眉睫。

如果交易所所仍然只係著眼當前利益, 只懂以第三板倒迫市場, 說不定有一日公眾意見逆轉, 到時388獨市地位, 未必可以保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25

扮爭亞視實炒殼股 朱太大水喉發功

2016-03-17 NM

「亞視會永遠都存在」神話未滅。最新消息是臨時清盤人德勤本週一晚公布,投資者司榮彬已向亞視提供八百萬元款項及二百萬元銀行本票,令亞視避過提前「熄機」。亞視免費廣播牌照及頻譜鐵定半個月後被收回,並瀕臨清盤邊緣,但公司臨終前竟吸引到「白武士」爭相出手,中國趨勢(8171)和協盛協豐(707)先後提出債務重組及借貸方案,圖盡最後努力救亞視。但本刊發現,兩間上市公司表面上是爭奪亞視的競爭對手,但管理層關係千絲萬縷,且同是近年在市場屢被炒作的「殼股」。市場一直盛傳,有「殼后」之稱的金利豐證券揸弗人「朱太」朱李月華,對亞視甚有興趣,疑在幕後曲線發功,以大水喉射住以白武士姿態出現、但財力惹人懷疑的公司。根據中央結算系統記錄,金利豐現時分別持有一成協盛協豐及兩成三中國趨勢股份。消息人士向本刊透露,亞視去年初曾被中、港、台合組的財團洽購,當時仍擁有免費電視牌照、賽馬播映權、珍貴片庫及廣東省落地權這四大值錢「資產」,但現時僅餘下最後一項,故根本毫無吸引力,「熄機」前仍有人爭奪,似乎只因有最後的炒作價值。事實上,撇開亞視救亡方案成功與否,兩個「白武士」已初獲甜頭,過去數日股價累升三成。

本月八日向亞視提出債務重組建議的中國趨勢,本週一傍晚發出公告,指已接獲德勤通知,拒絕其重組方案。雖然亞視進入最後倒數,但中國趨勢主席兼行政總裁向心當晚向本刊表示,相信有其他非上市公司向亞視提出方案,主要債權人衡量後,或認為較中國趨勢的方案更吸引,現階段他先作觀察,再決定是否提出新方案。另一間同樣想當「白武士」的上市公司、由前亞視執董葉家寶出任行政總裁的協盛協豐,提出向亞視借貸三億助渡難關,德勤暫未回覆建議,葉家寶繼續對救亡方案賣關子,只稱公司有其投資考慮,適當時候會作公布。通訊局去年四月及七月底宣布,不會對亞視續牌及收回廣播頻譜後,猶如對亞視宣判死刑,加上去年九月入主亞視的中金集團董事長司榮彬又未能兌現注資承諾,令亞視長期拖糧欠薪,外界早預料亞視提早壽終正寢,但最後關頭,亞視再引來中國趨勢與協盛協豐奉上續命丹,究竟此刻的亞視,還有什麼價值與吸引力?其實早在去年二月,即港府尚未公布不向亞視續牌前,大陸的騰訊、台灣的富邦集團及加拿大新時代電視曾合組財團,向主要投資者王征洽購亞視。消息人士稱,當時亞視仍然擁有免費電視牌照、賽馬播映權、珍貴的片庫以及廣東省落地權,財團評估後,認為亞視「可以搞番起,做到profitable」。

新時代曾洽購亞視

據悉,當時財團代表曾跟王征見面,其他條件已經談得不錯,卻解決不了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人事問題」,消息人士不願詳細解釋內情,但形容王征不是一個正常的生意人,有時剛談好一項條件,翌日王征又借故推翻,故很難跟他談下去:「佢個腦有問題,唔係logical咁諗盤生意。」結果經過約一個月磋商,財團最後決定打退堂鼓。問題是,現時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不獲延續,賽馬播映權早已交予無綫,連片庫珍藏也以賤價賣得七七八八,剩下的唯一「資產」,似乎只有廣東省落地權。消息人士直言,亞視的價值已經失去,就算有實力的財團購入,也難以翻身,況且,接手後還得處理巨額遣散賠償,並不是一單「划算的交易」。新時代電視行政總裁馮永發接受本刊查詢時確認,上述三集團曾向王征洽購亞視,他說:「我想為香港做一件事,以個人的電視行業經驗,挽救一間歷史悠久的電視台。」不過,他拒談箇中細節,僅稱「基於傳媒生態有所改變」,交易最後告吹。

向心看中粵落地權

對亞視表現甚大興趣的中國趨勢,該公司股東、主席兼行政總裁向心上週五接受本刊訪問,他表示是看中亞視的「合法落地」優勢,以及亞視擁有龐大土地作分發系統的資料中心,可配合該公司發展的互動電視平台「財富風暴」,把亞視發展為以電商媒體為特色的網絡電視,打造成中國首家「邊看邊買、付出全返」的全新電商媒體。國家廣播電視電影總局○二年宣布,批准亞視的本港台及國際台在廣東省內透過有線網絡落地,連同無綫的翡翠台及明珠台,現時共有九個境外電視頻道可在廣東合法播放。雖然亞視過去多番易手,未有影響其落地珠三角,但如果電視台失去本地播映牌照,是否仍可落地恐怕存疑。但向心對此並不擔心,表示因法例沒訂明只准免費電視落地,相信不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就不會有問題。他同時指出,協盛協豐提出的三億借貸計劃根本不足拯救亞視,又稱他提出的計劃既可解決欠薪問題,亦可逐步償還欠債,按「正常邏輯」,這是最好的方案。

中國趨勢連年蝕錢

向心自言受《大俠霍元甲》影響,對亞視有情意結。市場人士稱,向心十多年前已在香港搵食,「當時佢有個朵,係鄒家華(國務院前副總理)嘅秘書。唔知真定假,但已搵到食。佢而家有幾隻殼喺手,唔算好叻但亦唔差。」○二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中國趨勢,公司網頁聲稱主營業務為電子科技及相關產品貿易,以及低碳節能數字產品應用方案,多名董事會成員曾在大陸傳媒機構任職。中國趨勢與另一間同由向心任主席兼行政總裁的上市公司中國創新投資(1217),以及由他任理事長的中國科技教育基金會拍住上,先後在○六年推出「博思夢想工程」,扶持大學生科技創業來帶動就業;一一年「城市藍天計劃」提供以能源管理為核心的大學生創業項目;以及一四年推出「財富風暴計劃」,聲稱向所有企業無償贈送一萬億資產,以帶動更多的企業和有志青年投身「城市藍天計劃」。「財富風暴計劃」跟該公司去年發布的互動電視平台同名。其實,中國趨勢市值僅約十億,較為「奀豬」,公司多番搞新業務,但連年蝕錢,去年底,該公司一筆約五億元的可換股債券到期,竟缺乏現金贖回,於是作出另類安排,容許所有合資格股東認購債券轉為新股,變相供股。朱李月華的金利豐證券,正是包銷商。由於認購不足,金利豐認購部分債券,並找來分包銷商。在港交所的權益披露,顯示金利豐及朱太曾持有中國趨勢三成至四成多股份。其間中國趨勢指與亞視訂立協議,斥資三千萬合作搞網絡電視。直至去年底,朱太的持股量才顯示為零。

金利豐兩公司持股

吊詭的是,根據中央結算系統持股資料,現時持有最多中國趨勢股份的證券商,竟然亦是金利豐,達到兩成三。向心的持股量約為兩成二,兩者數目相近。「咁係代表有股東將股份放咗喺金利豐。放喺金利豐嘅可能原因,係股東已將股份抵押,向朱太借錢。」事實上,市場一直有傳,朱太對亞視甚感興趣,亦經常打聽亞視財政狀況。雖然去年初亞視出售股權、尋找新買家時,朱太沒有出手入標,但疑在幕後曲線發功。朱太是股壇大紅人,一向吃得開,在市場以協助大量二、三線上市公司融資而聞名。另一家願意向亞視提供三億借貸的上市公司協盛協豐,根據中央結算系統,金利豐是持股第二多的證券商,約為一成。現時協盛協豐的大股東鄧俊杰,持股約為一成六。過去協盛協豐多次配股,均由金利豐操刀。

兩白武士股價升三成

無論如何,這兩家公司只是「黐住」亞視個名,已點石成金。兩公司上週三同時出招,中國趨勢公布以債權人身份,向亞視提出債務重組建議,並提供五億貸款。股價即由0.027元升至最高位0.035元,升幅近三成。同日協盛協豐舉行股東會,表決借出三億予亞視投資者司榮彬。翌日通過議決,股價兩日累升最多31.9%至0.31元。其他公司過去「掂親」亞視,便有得升。去年三月,皓文(8019)披露就可能收購亞視進行初步商討,復牌即高開44%,同日葉家寶呼籲投資者不要上當,皓文才應聲微跌收場。同月,亞視傍晚新聞報導突然公布把控股權賣予王維基。港視翌日清晨否認,亦無阻升勢,港視當天一度升逾24%。到四月,市傳亞視新買家為匯友資本CEO胡景邵旗下基金,匯友資本當日最高升25.33%。此正反映亞視之炒作價值。

管理層關係千絲萬縷

中國趨勢和協盛協豐表面上是追逐亞視的競爭對手,但兩間公司的管理層有千絲萬縷關係。協盛協豐本身從事服裝面料印染、加工、銷售等業務,大股東為鴻鵠資本掌舵人、身兼惠州市政協的鄧俊杰,協盛協豐提出借予亞視的三億元貸款,透過配售最多九億股新股集資,其中三億股便配售予鴻鵠資本。鄧俊杰同時是另一上市公司國華(370)的主要股東,一四年七月時曾大手購入該公司逾一成六股份,之後曲哲上任為國華主席,同時有鄧漢戈加入為執董。不過,曲哲去年五月辭任主席,六月轉投中國趨勢,跟向心一同出任聯席主席,直至今年二月初再辭任。鄧漢戈去年十月則獲委任為協盛協豐主席,同一時間,當時仍未從亞視跳船的葉家寶,也「加盟」協盛協豐任行政總裁。協盛協豐之前與司榮彬訂立諒解備忘錄,提出日後重新製作亞視數齣電視劇集;但十一月份,中國趨勢又與亞洲電視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同意收購一間亞視附屬公司百分百股權,並支付三百萬元首期,惟中國趨勢指亞視根本無意交易,故現時正追討這筆違約損失。兩個表面上的白武士均是近年在市場屢被炒作的「殼股」,拯救亞視的能力成疑。有熟悉廣播市場的政圈中人分析,有人提出救亞視令其繼續永恒,可以阻止其他申請人,因為王維基的香港電視已重新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審批結果已提交行會,如果最終有人接手亞視,就可以「霸住個位」再申請牌照,「最終俾番佢都唔出奇」,但大台想一台獨大,所以一直「傾唔掂數」,但估計接手亞視的真命天子,甚可能在四月前現身。

財富風暴三千萬次下載

中國趨勢半年前發布的「財富風暴」互動電視平台,由附屬公司博思夢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發,現時已經以手機應用程式及網頁版面試行,公司行政總裁向心聲稱應用程式的總下載量已超過三千萬次。本刊記者經網頁版嘗試使用該平台,發現其介面跟淘寶相似,售賣貨品種類繁多,包羅價值數元的香口珠、零食至數萬元的名錶,但產品選擇較淘寶少得多,雖偶有外國大品牌貨品,但大部分是國貨,故對港人而言吸引力不大。不過,平台最觸目是提倡「付出全返」概念,即客戶在「消費區」購買貨品後,可以獲得等值的禮券,能在「換購區」換取相等價值貨品,簡而言之是類似買一送一概念,雖然現時可換購的商品不多,但網頁顯示將會加入包括航班機票等具吸引力的貨品供換領。對於「財富風暴」如此的消費模式,香港消費電子產品聯盟主席方保僑形容,「山大斬埋有柴」,因大陸市場龐大,雖然未必能與淘寶競爭,但都會有用家。向心對項目非常有信心,指業務主攻大陸市場,對於為何能提供買一送一近乎割喉式般的優惠,他稱是商業機密不能公開,但透露這個並非「最大殺傷力武器」,若成功收購亞視,將會有更具爆炸性的計劃。

撰文:財經組、時事組攝影:攝影組資料:鄭靜插圖:祝健中、朱桂葉[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